TWM517922U - 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7922U TWM517922U TW104213048U TW104213048U TWM517922U TW M517922 U TWM517922 U TW M517922U TW 104213048 U TW104213048 U TW 104213048U TW 104213048 U TW104213048 U TW 104213048U TW M517922 U TWM517922 U TW M51792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latching
- insulative housing
- connector assembly
- snap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組件, 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組件。
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日益發達,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notebook,NB)、平板電腦(tablet PC)與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等電子產品已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電子裝置的型態與使用功能越來越多元,便利性與實用性讓這些電子裝置更為普及,其可依據使用者需求而用於不同用途。電子裝置內部通常會配置電子組件,例如是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電池組(battery pack)、電源供應器(power supply)、顯示模組、觸控模組、輸入輸出連接埠(I/Oport)或其他適用的電子組件,來增加對應的執行功能,而電子組件可透過連接器組件而彼此電性連接。
具體而言,連接器組件包括插頭連接器(plug connector)以及插座連接器(socket connector)。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通常包括絕緣本體與穿設於絕緣本體上的導電端子。此外,插座連接器更配置有容置槽,以供插頭連接器容置於其中。藉由適當的尺寸設計,可使插頭連接器插置於容置槽中,並使插頭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對應接觸插座連接器的導電端子,達到電性連接的目的。然而。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僅藉由導電端子之間的接觸力作固定,故插頭連接器容易從插座連接器上鬆脫,而影響電子組件的電性連接效果。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具有良好的結合性。
本新型創作連接器組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以及一第二連接器。第一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穿設於第一絕緣本體上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以及位在第一絕緣本體上的至少一卡扣件。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穿設於第二絕緣本體上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以及位在第二絕緣本體上的至少一卡扣槽。第二連接器適於組裝至第一連接器,使第一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第二導電端子,且卡扣件扣合於卡扣槽。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連接器組件包括彼此組裝在一起的第一連接器以及第二連接器,而第一連接器以及第二連接器除了透過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導電端子之間的接觸力作為固定之外,還可透過卡扣件扣合於卡扣槽而加強其固定性。藉此,本新型創作的連接器組件具有良好的結合性。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的爆炸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組件100包括第一連接器110以及第二連接器120。第一連接器110與第二連接器120適於組裝在一起而彼此電性連接,以進行電性傳輸。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110例如是插座連接器。當連接器組件100應用於未繪示的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適用的電子產品時,第一連接器110適於組裝至電子裝置內部的電路板200,並電性連接至電路板200內的線路結構。再者,所述第二連接器120例如是插頭連接器,其可連接至未繪示的電子組件,並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上。藉此,當前述電子裝置採用電路板200與前述電子組件時,電子組件可透過第二連接器120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而電性連接至電路板200。換言之,本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100可用於連接兩電子組件,且特別是連接電路板200與另一電子組件。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連接器組件100的用途,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10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12、穿設於第一絕緣本體112上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114以及位在第一絕緣本體112上的兩卡扣件116。第一導電端子114大致上等間隔排列,其中各第一導電端子114以局部埋設於第一絕緣本體112內並以另一局部暴露於第一絕緣本體112外,而兩卡扣件116位在第一絕緣本體112的相對兩側邊。類似地,第二連接器120包括第二絕緣本體122、穿設於第二絕緣本體122上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124以及位在第二絕緣本體122上的兩卡扣槽126(圖1受限於視角僅繪示其中一個卡扣槽126為例)。第二導電端子124大致上等間隔排列,其中各第二導電端子124以局部埋設於第二絕緣本體122內並以另一局部暴露於第二絕緣本體122外,而兩卡扣槽126位在第二絕緣本體122的相對兩側邊,並各自對應於位在第一絕緣本體112的相對兩側邊的兩卡扣件116。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電端子124的配置位置與排列方式大致上對應於第一導電端子114的配置位置與排列方式,而兩卡扣槽126的配置位置大致上對應於兩卡扣件116的配置位置。藉此,第二連接器120適於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使第一導電端子114電性連接第二導電端子124,且卡扣件116扣合於卡扣槽126。亦即,當第二連接器120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時,第一導電端子114與第二導電端子124彼此接觸,使第二連接器120與第一連接器110彼此電性連接,而用於電性連接電路板200與前述電子組件。此時,第一連接器110以及第二連接器120除了透過第一導電端子114與第二導電端子124之間的接觸力作為固定之外,還可透過卡扣件116扣合於卡扣槽126而加強其固定性。藉此,本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100具有良好的結合性。然而,雖然本實施例以兩個卡扣件116搭配兩個卡扣槽126為例,但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其數量與位置,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圖2是圖1的連接器組件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3是圖1的連接器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卡扣件116可在第二連接器120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後卡扣於卡扣槽126內,且卡扣件116具有特殊形狀設計,而不干涉連接器組件100的組裝過程。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卡扣件116包括彼此連接的兩固定端116a、卡扣端116b以及連接端116c。連接端116c連接兩固定端116a,使兩固定端116a位於連接端116c的相對兩側,而卡扣端116b從連接端116c朝向卡扣槽126延伸。如此,卡扣件116以兩固定端116a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112上,且適於以卡扣端116b扣合卡扣槽126,如圖2所示。更進一步地說,連接端116c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圖1與圖2中的軸向X)垂直於各固定端116a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圖1與圖2中的軸向Y),且兩固定端116a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使卡扣件116呈現「n」字型。藉此,卡扣件116設置在第一絕緣本體112的側邊並涵蓋至少三個側面,使卡扣件116更為穩固地固定在第一絕緣本體112上。然而,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卡扣件亦可僅採用一個固定端搭配卡扣端,亦可達到將卡扣件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上並用於扣合卡扣槽的目的,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卡扣件的實施方式。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插座連接器的第一連接器110於第一絕緣本體112上設置有容置槽112a,以供容置作為插頭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器120的第二絕緣本體122,而達到將第二連接器120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上的目的。換言之,第二連接器120以第二絕緣本體122容置於第一絕緣本體112的容置槽112a內而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上。其中,第一導電端子114穿設於第一絕緣本體112,並暴露於容置槽112a,第二導電端子124穿設於第二絕緣本體122,並暴露於第二絕緣本體122上對應於容置槽112a處。藉此,當第二絕緣本體122組裝並容置於第一絕緣本體112的容置槽112a內時,第一導電端子114與第二導電端子124彼此接觸,以達到電性連接的目的。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與位在第一絕緣本體112側邊的卡扣件116配合,卡扣槽126亦設置於第二絕緣本體122的側邊,並對應於卡扣件116。藉此,當第二絕緣本體122組裝並容置於第一絕緣本體112的容置槽112a內時,位在第二絕緣本體122上的卡扣槽126亦位在容置槽112a內。如此,從連接端116c(即卡扣件116的中間部分)延伸而得的卡扣端116b較佳地是朝向容置槽112a延伸,而可在後續第二連接器120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後對應於並扣合至卡扣槽126。其中,卡扣端116b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圖1與圖2中的軸向Y)平行於卡扣槽126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圖1與圖2中的軸向Y)及固定端116a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圖1與圖2中的軸向Y),且卡扣端116b的延伸方向垂直於連接端116c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圖1與圖2中的軸向X)。換言之,當呈現「n」字型的卡扣件116透過兩固定端116a與連接端116c配置在第一絕緣本體112的側邊時,卡扣端116b朝向容置槽112a凸出,並可在組裝後穿入卡扣槽126,以達到固定的目的。
請再次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組件100的組裝過程係將第二連接器120沿組裝方向(例如是圖1至圖3中的軸向Z)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使將第二絕緣本體122組裝並容置於第一絕緣本體112的容置槽112a內。其中,卡扣端116b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圖1與圖2中的軸向Y)垂直於第二連接器120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的組裝方向(例如是圖1至圖3中的軸向Z),故卡扣端116b可在組裝後扣合於卡扣槽126,以透過結構干涉而增加固定性。然而,由於卡扣端116b朝向容置槽112a凸出,為使卡扣端116b不干涉連接器組件100的組裝過程(即不干涉第二連接器120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上),卡扣件116較佳地具有彈性,例如採用彈性材料製成,或者具有特殊形狀設計,而允許第二絕緣本體122透過推擠凸出於容置槽112a的卡扣件116後進入容置槽112a,並在第二絕緣本體122移動至卡扣槽126對應於卡扣端116b後扣合至卡扣槽126。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卡扣件116更包括彈性端116d,連接於卡扣端116b與連接端116c之間並具有彈性。其中,彈性端116d具有相對兩區段S1、S2(標示於圖3),且兩區段S1、S2彼此連接並夾銳角,使彈性端116d呈現「v」字型。此外,兩區段S1、S2透過圓弧角C1彼此連接。亦即,彈性端116d可視為是由兩區段S1、S2與圓弧角C1彼此連接而成,而呈現撓曲狀。藉此,當第二連接器120沿組裝方向(例如是圖1至圖3中的軸向Z)組裝至第一連接器110時,第二絕緣本體122朝向第一絕緣本體112推動卡扣端116b擠壓彈性端116d,直至第二絕緣本體122移動至卡扣槽126對應於卡扣端116,卡扣端116藉由彈性端116d推動而扣合至卡扣槽126。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絕緣本體122沿組裝方向移動至容置槽112a內的過程中,第二絕緣本體122以其外表面推動凸出於容置槽112a內的卡扣端116b,使其往遠離容置槽112a的方向移動,並擠壓彈性端116d。由於彈性端116d具有特殊形狀設計(由兩區段S1、S2與圓弧角C1連接而成),故彈性端116d適於受到卡扣端116b的推動而產生壓縮/變形,而允許卡扣端116b往遠離容置槽112a的方向移動,且彈性端116d本身亦產生彈性力。待第二絕緣本體122移動至卡扣槽126對應於卡扣端116b時,第二絕緣本體122不再推動凸出於容置槽112a內的卡扣端116b,故卡扣端116b藉由彈性端116d的復位力推動而扣合至卡扣槽126。由此可知,彈性端116d的設計使卡扣件116的設置不干涉連接器組件100的組裝過程,且更進一步地說,彈性端116d中的兩區段S1、S2允許彈性端116d受推擠而產生變形/壓縮,使卡扣端116b往遠離容置槽112a的方向移動而允許第二絕緣本體122進入容置槽112a,而圓弧角C1更可防止彈性端116d受到推擠時產生斷裂。藉此,本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100透過卡扣件116與卡扣槽126的設計而具有良好的結合性,且卡扣件116的結構設計不干涉連接器組件100的組裝過程。
圖4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一導電端子與卡扣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10a與前述第一連接器110具有類似設計,故有關第一絕緣本體112、第一導電端子114以及卡扣件116的結構特徵請參照前述說明,在此不多加贅述。為了更加清楚表達本實施例,圖4省略繪示第一絕緣本體112。其中,第一連接器110a與前述第一連接器110的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連接器110a的卡扣件116與第一導電端子114由同一板件一體成型地製成並彼此連接。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卡扣件116可在製作第一導電端子114時以同一板件一併製作,亦可視為是由多個第一導電端子114的其中一者在製作過程中變形而得。如此,本實施例不需另配置構件作為卡扣件,而具有較為簡易的製作方式。然而,本新型創作不限制卡扣件與第一導電端子由同一板件製作,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上述內容僅是用以舉例說明本新型創作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非用於限定本新型創作。舉例而言,前述配置有卡扣槽的第二連接器可為插座連接器,而適於組裝至線路板上並配置有容置槽,而前述配置有卡扣件的第一連接器亦可為插頭連接器,而適於連接其他未繪示的電子組件,並組裝至第二連接器上而容置於所述容置槽內。藉此,在第一連接器組裝至第二連接器的過程中,位在第一絕緣本體側邊的卡扣件受到第二連接器的容置槽以內表面推擠而往第一絕緣本體內移動,直至第一連接器移動至卡扣件對應於位在容置槽內的卡扣槽,卡扣件即可對應扣合至卡扣槽而達到固定效果。由此可知,卡扣件的設置不干涉連接器組件的組裝過程,而配置有卡扣件的第一連接器以及配置有卡扣槽的第二連接器的具體結構與配置方式可依據需求調整,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制。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連接器組件包括彼此組裝在一起的第一連接器以及第二連接器,而第一連接器以及第二連接器除了透過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導電端子之間的接觸力作為固定之外,還可透過卡扣件扣合於卡扣槽而加強其固定性。此外,卡扣件的結構設計允許第二連接器組裝至第一連接器上,故卡扣件的設置不干涉連接器組件的組裝過程。藉此,本新型創作的連接器組件具有良好的結合性。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連接器組件
110、110a‧‧‧第一連接器
112‧‧‧ 第一絕緣本體
112a‧‧‧容置槽
114‧‧‧第一導電端子
116‧‧‧卡扣件
116a‧‧‧固定端
116b‧‧‧卡扣端
116c‧‧‧連接端
116d‧‧‧彈性端
120‧‧‧第二連接器
122‧‧‧ 第二絕緣本體
124‧‧‧第二導電端子
126‧‧‧卡扣槽
200‧‧‧電路板
X、Y、Z‧‧‧軸向
S1、S2‧‧‧區段
C1‧‧‧圓弧角
110、110a‧‧‧第一連接器
112‧‧‧ 第一絕緣本體
112a‧‧‧容置槽
114‧‧‧第一導電端子
116‧‧‧卡扣件
116a‧‧‧固定端
116b‧‧‧卡扣端
116c‧‧‧連接端
116d‧‧‧彈性端
120‧‧‧第二連接器
122‧‧‧ 第二絕緣本體
124‧‧‧第二導電端子
126‧‧‧卡扣槽
200‧‧‧電路板
X、Y、Z‧‧‧軸向
S1、S2‧‧‧區段
C1‧‧‧圓弧角
圖1 是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連接器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圖2 是圖1 的連接器組件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3 是圖1 的連接器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 是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一導電端子與卡扣件的示意圖。
100‧‧‧連接器組件
110‧‧‧第一連接器
112‧‧‧第一絕緣本體
112a‧‧‧容置槽
114‧‧‧第一導電端子
116‧‧‧卡扣件
116a‧‧‧固定端
116b‧‧‧卡扣端
116c‧‧‧連接端
116d‧‧‧彈性端
120‧‧‧第二連接器
122‧‧‧第二絕緣本體
124‧‧‧第二導電端子
126‧‧‧卡扣槽
200‧‧‧電路板
X、Y、Z‧‧‧軸向
Claims (10)
-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括: 一第一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穿設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以及位在該第一絕緣本體上的至少一卡扣件;以及 一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穿設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以及位在該第二絕緣本體上的至少一卡扣槽,該第二連接器適於組裝至該第一連接器,使該些第一導電端子電性連接該些第二導電端子,且該卡扣件扣合於該卡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卡扣件與該些第一導電端子由同一板件一體成型地製成並彼此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卡扣件包括彼此連接的至少一固定端以及一卡扣端,該卡扣件以該固定端固定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且適於以該卡扣端扣合該卡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卡扣件更包括一連接端,該連接端連接該固定端,而該卡扣端從該連接端朝向該卡扣槽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卡扣端的一延伸方向平行於該卡扣槽的一延伸方向及該固定端的一延伸方向,且該卡扣端的該延伸方向垂直於該連接端的一延伸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卡扣件更包括一彈性端,連接於該卡扣端與該連接端之間並具有彈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卡扣端的一延伸方向垂直於該第二連接器組裝至該第一連接器的一組裝方向,當該第二連接器組裝至該第一連接器時,該第二絕緣本體朝向該第一絕緣本體推動該卡扣端擠壓該彈性端,直至該第二絕緣本體移動至該卡扣槽對應於該卡扣端,該卡扣端藉由該彈性端推動而扣合至該卡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彈性端具有相對兩區段,且該兩區段彼此連接並夾一銳角,使該彈性端呈現「v」字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兩區段透過一圓弧角彼此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卡扣件位在該第一絕緣本體的一側邊,該卡扣槽位在該第二絕緣本體的一側邊,並對應於該卡扣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3048U TWM517922U (zh) | 2015-08-13 | 2015-08-13 | 連接器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3048U TWM517922U (zh) | 2015-08-13 | 2015-08-13 | 連接器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7922U true TWM517922U (zh) | 2016-02-21 |
Family
ID=55812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13048U TWM517922U (zh) | 2015-08-13 | 2015-08-13 | 連接器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179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0115B (zh) * | 2018-10-01 | 2021-09-21 |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 |
-
2015
- 2015-08-13 TW TW104213048U patent/TWM517922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0115B (zh) * | 2018-10-01 | 2021-09-21 |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19265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US11652307B2 (en) | High speed connector | |
TWI590067B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槽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 |
US7780481B2 (en) | Composit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such composit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3682889B (zh) | 适于平板状连接物体的连接的同轴连接器 | |
US9502844B2 (en) | Battery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of | |
US20190044291A1 (en) | All-in-on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106410541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TWM517922U (zh) | 連接器組件 | |
TWM518835U (zh) | 電子連接器結構 | |
TWI586043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10602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CN107482332B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 |
US8075349B2 (en) |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US7699633B2 (en) |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USB connector | |
TWI583071B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結合固定暨解除固定的方法 | |
TWM615364U (zh) | 插頭連接器 | |
TWI387160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 |
TWM594291U (zh) | 連接器組件 | |
CN205016758U (zh) | 电连接装置 | |
US20080200054A1 (en) | Electric power connector | |
US20070270003A1 (en) | Power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power output devices | |
US8025535B1 (en) | Audio socket connector and switch module | |
TWI634706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10312204A1 (en) | Connector module and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