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6758U - 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16758U CN205016758U CN201520731328.0U CN201520731328U CN205016758U CN 205016758 U CN205016758 U CN 205016758U CN 201520731328 U CN201520731328 U CN 201520731328U CN 205016758 U CN205016758 U CN 2050167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ircuit board
- housing
- cover plate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壳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壳体的内壁设有挡止部及第一卡扣部;连接器模块包含一连接器及一电路板,电路板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连接器模块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令电路板的第二面顶抵于挡止部;盖板安装于容置空间中靠近第一端处,盖板设有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相对应设置,盖板的外壁设有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使盖板卡扣固定于壳体,盖板的一端形成一压制端,压制端顶抵于电路板的第一面,使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夹置固定于壳体的挡止部与盖板的压制端之间。由此,可使连接器模块稳定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快速地组装及拆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线端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各式电子设备之间,为了达到自动控制或传输互动等目的,皆须仰赖相对应电连接器的连接,以作为信号传递的媒介。欲使用电器时,常需搭配电连接器来传输信号,电连接器具有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借助于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可传送电力或信号给电器。然而,公知技术中电连接器的连接器模块设置于一壳体内时,大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固定机制,使得电连接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连接器模块容易产生松动,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气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可使连接器模块稳定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快速地组装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一壳体,其为一中空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该壳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一挡止部及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一连接器模块,其包含一连接器及一电路板,该连接器具有一插接端及一连接端,该电路板连接于该连接器的连接端,且该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位于该电路板相对的两面,该电路板的第一面面向该连接器,该电路板的第二面背向该连接器,该连接器模块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该连接器的插接端靠近该壳体的第一端,该连接器的插接端远离该壳体的第二端,且令该电路板的第二面顶抵于该至少一挡止部;以及一盖板,其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靠近该第一端处,该盖板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相对应设置,该盖板的外壁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使该盖板卡扣固定于该壳体,该盖板的一端形成有压制端,该压制端顶抵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使该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夹置固定于该壳体的至少一挡止部与该盖板的压制端之间。
更好地,该压制端形成于该盖板的一端近外缘处,该盖板的压制端顶抵压制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近外缘处,该盖板的压制端施予该电路板的第一面沿着该电连接装置轴向的压制力量。
更好地,该盖板、该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及该容置空间靠近该第一端处皆形成非圆形的形状,该挡止部具有挡止面,该挡止面面向该壳体的第一端,该电路板的第二面顶抵于该至少一挡止部的挡止面。
更好地,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设于该壳体的内壁靠近该第一端处,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为卡槽,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为卡勾;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设有两个,该两第一卡扣部位于该容置空间相对的两侧,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设有两个,该两第二卡扣部位于该盖板相对的两侧。
更好地,该压制端分隔为一第一压制部及一第二压制部,该第一压制部及该第二压制部相对设置,该第一压制部及该第二压制部压制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相对的两侧。
更好地,该电路板的宽度大于该连接器的宽度,使该电路板凸出该连接器的外壁,该电路板的第一面部分曝露出该连接器的连接端。
更好地,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凸出于该壳体的第一端,且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通过该第一开口而穿出至外部。
更好地,该电路板的两侧各形成有一第一直边,且该壳体的内壁靠近该第一端处形成有两第二直边,该两第一直边及该两第二直边相互配合。
更好地,进一步包括一胶垫及一连接件,该胶垫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端,该胶垫设有一第二开口,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通过该第二开口而穿出至外部,该连接件套设于该壳体的外壁,且该壳体的外壁靠近该第一端处设有一凸缘,该连接件的一端顶抵于该凸缘。
更好地,该壳体的外壁靠近该第二端处设有第一螺纹部,且该壳体的外壁设有一环槽,该环槽安装一O形环。
更好地,进一步包括一衔接管、一密封件、一束紧环及一接合块,该衔接管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二螺纹部,该第二螺纹部与该壳体的第一螺纹部相互螺接,该O形环夹置于该衔接管的内壁与该壳体的外壁之间,该束紧环具有一环体及连接于该环体的多个爪条,多个所述的爪条间隔排列设置,该密封件及该束紧环设置于该衔接管内,该束紧环分别顶抵于该密封件与该衔接管,该接合块螺接于该衔接管的第二开口端,该接合块的一端顶抵于多个所述的爪条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包括壳体、连接器模块及盖板,壳体的内壁设有挡止部及第一卡扣部,连接器模块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令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的第二面顶抵于挡止部,盖板安装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盖板的外壁设有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使盖板卡扣固定于壳体,且盖板的一端形成有压制端,压制端顶抵于电路板的第一面,使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夹置固定于壳体的挡止部与盖板的压制端之间。由此,使连接器模块可以稳定地设置于壳体内,且盖板卡扣固定于壳体,因此能快速地组装及拆卸。
较佳的,该压制端形成于该盖板的一端近外缘处,该盖板的压制端顶抵压制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近外缘处,且该盖板的压制端施予该电路板的第一面沿着该电连接装置轴向的压制力量,从而可以更稳定地压制固定连接器模块。
较佳的,该盖板、该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及该容置空间靠近该第一端处,皆形成非圆形的形状,可以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壳体、连接器模块及盖板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的旋转。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与对接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连接装置
1壳体
11第一端
111凸缘
12第二端
13容置空间
14挡止部
141挡止面
15第一卡扣部
16第一螺纹部
17环槽
18O形环
19第二直边
2连接器模块
21连接器
211插接端
212连接端
22电路板
221第一面
222第二面
223第一直边
3盖板
31第一开口
32第二卡扣部
321剖沟
33压制端
331第一压制部
332第二压制部
4胶垫
41第二开口
5连接件
6衔接管
61第一开口端
62第二开口端
63第二螺纹部
7密封件
71穿孔
8束紧环
81环体
82爪条
83间隙
9接合块
200对接电连接装置
201连接器
20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一连接器模块2及一盖板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胶垫4及一连接件5。
壳体1为一中空壳体,壳体1具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位于壳体1相对的两端。壳体1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13,容置空间13位于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间,且容置空间13可以延伸至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从而使得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形成开口状。
壳体1的内壁设有至少一挡止部14,亦即壳体1的容置空间13内靠近第一端11处设有挡止部14,挡止部14可以具有一挡止面141,该挡止面141面向第一端11。所述挡止部14可以呈连续状或间隔状的环设于壳体1的内壁,从而可以提供连接器模块2挡止定位的效果。该挡止部14的构造并不加以限制,例如可以在壳体1的内壁设有凸块、凸环或其他的挡止结构,用以提供连接器模块2挡止定位的效果。挡止部14较佳但不限制是一体成型于壳体1的内壁。
壳体1的内壁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部15,亦即壳体1的内壁靠近第一端11处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部15,所述第一卡扣部15可设有一个、两个或三个等,第一卡扣部15较佳是设置两个,两第一卡扣部15位于容置空间13相对的两侧,从而可以提供盖板3卡扣固定的效果。该第一卡扣部15的构造并不加以限制,第一卡扣部15可以是卡槽、卡勾、卡块或其他具有卡扣作用的卡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5为卡槽。
壳体1的外壁靠近第二端12处也可以进一步设有第一螺纹部16,该第一螺纹部16可为外螺纹,第一螺纹部16可用以连接导线器结构。壳体1的外壁也可以进一步设有一环槽17,该环槽17可安装一O形环18,用以增加密封效果。
连接器模块2为一电连接器模块,连接器模块2包含一连接器21及一电路板22。连接器21的种类并不加以限制,连接器21例如可为USB、DC插头、音频端子、视讯端子、IEEE1394、HDMI等各种连接器,连接器21具有一插接端211及一连接端212,插接端211及连接端212可以位于连接器21相对的两端,电路板22连接于连接器21的连接端212,且连接器21与电路板22可以电性连接,使得连接器21可以通过电路板22电性连接于导线。
电路板22的形状并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呈非圆形的形状,电路板22具有一第一面221及一第二面222,第一面221及第二面222位于电路板22相对的两面,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连接于连接器21的连接端212。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面向连接器21,电路板22的第二面222背向连接器21。另,电路板22的宽度大于连接器21的宽度,使得电路板22得以凸出连接器21的外壁,亦即当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连接于连接器21的连接端212时,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仍有部分会曝露出连接器21的连接端212,以便于盖板3的一端(后端)可以顶抵压制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
该连接器模块2设置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3中,亦即该连接器模块2可由壳体1的第一端11置入容置空间13中,连接器21的插接端211靠近壳体1的第一端11,连接器21的插接端211远离壳体1的第二端12,且令电路板22的第二面222顶抵于挡止部14,亦即电路板22的第二面222可以顶抵于挡止部14的挡止面141,使连接器模块2无法继续朝着壳体1的第二端12方向移动,使得连接器模块2与壳体1之间可以产生定位的效果。该连接器模块2设置于壳体1的容置空间13中,但是连接器模块2的连接器21可以凸出于壳体1的第一端11,以便与对接电连接装置相互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大致呈圆形,且电路板22的两侧切平而形成第一直边223,使电路板22呈非圆形的形状,且壳体1的内壁靠近第一端11处也对应两第一直边223形成有两第二直边19,使容置空间13靠近第一端11处形成与电路板22相对应的非圆形形状,第一直边223及第二直边19可以相互配合,以提供定位的效果,从而可以防止壳体1及连接器模块2之间产生旋转。
盖板3为一中空盖体,其形状并不加以限制,盖板3的形状与电路板22及容置空间13靠近第一端11处相对应,使得该盖板3得以安装于容置空间13中靠近第一端11处。盖板3设有一第一开口31,第一开口31与连接器模块2的连接器21相对应设置,连接器模块2的连接器21可以通过第一开口31而穿出至外部,以便与对接电连接装置相互插接。
盖板3的外壁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32,所述第二卡扣部32可设有一个、两个或三个等,第二卡扣部32较佳是设置两个,两第二卡扣部32位于盖板3相对的两侧。该第二卡扣部32的构造并不加以限制,第二卡扣部32可以是卡槽、卡勾、卡块或其他具有卡扣作用的卡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32为卡勾,第二卡扣部32较佳但不限制为弹性卡勾,亦即第二卡扣部3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剖沟321,从而使得第二卡扣部32形成一可以朝内、外方向摆动的弹性卡勾。
第二卡扣部32与第一卡扣部15相互卡扣,使盖板3得以卡扣固定于壳体1,且盖板3的一端(后端)形成一压制端33,该压制端33顶抵于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亦即盖板3的压制端33可以顶抵压制于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盖板3的压制端33可以施予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沿着电连接装置100轴向的压制力量,由此将连接器模块2的电路板22夹置固定于壳体1的挡止部14与盖板3的压制端33之间,使得连接器模块2可以稳固地设置于壳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压制端33是形成于盖板3的一端(后端)近外缘处,使得压制端33可以远离盖板3的中心,亦即盖板3的压制端33可以顶抵压制于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近外缘处,从而可以更稳定地压制固定连接器模块2。再者,压制端33也可以区分为两部分,亦即可分隔为一第一压制部331及一第二压制部332,第一压制部331及第二压制部332相对设置,且第一压制部331及第二压制部332可形成相对的弧形,第一压制部331及第二压制部332压制于电路板22的第一面221相对的两侧,使电路板22得以平均的受力。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3、连接器模块2的电路板22及容置空间13靠近第一端11处,皆形成非圆形的形状,使得盖板3及连接器模块2的电路板22设置于容置空间13中后,可以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壳体1、连接器模块2及盖板3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的旋转,从而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
胶垫4可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端11,胶垫4设有一第二开口41,连接器模块2的连接器21可以通过第二开口41而穿出至外部,以便与对接电连接装置相互插接。连接件5则可套设于壳体1的外壁,且壳体1的外壁靠近第一端11处设有一凸缘111,连接件5的一端可以顶抵于凸缘111,该连接件5可用以螺接于对接电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衔接管6、一密封件7、一束紧环8及一接合块9,藉以构成一导线器结构,可供导线穿设。衔接管6为一中空壳体,且具有一第一开口端61及一第二开口端62。第一开口端61可设有第二螺纹部63,该第二螺纹部63可为内螺纹,使第二螺纹部63可与壳体1的第一螺纹部16相互螺接,使得衔接管6得以连接于壳体1。O形环18则可夹置于衔接管6的内壁与壳体1的外壁之间,用以增加密封效果。
束紧环8具有一环体81及连接于环体81的多个爪条82,多个所述的爪条82间隔排列设置,亦即在任两相邻的爪条82之间各具有一间隙83,使得爪条82得以弹性地扩张及缩合。密封件7及束紧环8设置于衔接管6内,且靠近第二开口端62。束紧环8分别顶抵于密封件7与衔接管6。
接合块9为一中空体,且螺接于衔接管6的第二开口端62。接合块9的一端顶抵于爪条82的外壁。当接合块9朝向衔接管6内旋入时,接合块9可顶抵多个所述的爪条82,使多个所述的爪条82朝内侧缩合,且束紧环8也会进一步顶抵密封件7,使密封件7的穿孔71缩小。
因此,当多条导线穿设于密封件7及束紧环8内部,并电性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模块2时,可借助于导线器结构将多条所述的导线束收起来,使得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100与导线之间具有稳固的结构性。本实用新型可设有O形环18、胶垫4及密封件7等密封组件,可使电连接装置具有较佳的密封性,以具有防水的功能。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与对接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对接电连接装置200为一设置于板端的电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模块2的连接器21可与对接电连接装置200的连接器201相互插接达到电性连接,且可以利用连接件5螺接于对接电连接装置200相对应的连接件202,使得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100可与对接电连接装置200稳定地连接,且胶垫4可夹置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100与对接电连接装置200之间,以维持良好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包括壳体、连接器模块及盖板,壳体的内壁设有挡止部及第一卡扣部,连接器模块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令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的第二面顶抵于挡止部,盖板安装于壳体的容置空间中,盖板的外壁设有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使盖板卡扣固定于壳体,且盖板的一端形成有压制端,压制端顶抵于电路板的第一面,使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夹置固定于壳体的挡止部与盖板的压制端之间。由此,使连接器模块可以稳定地设置于壳体内,且盖板卡扣固定于壳体,因此能快速地组装及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特此声明。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其为一中空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壳体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该壳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一挡止部及至少一第一卡扣部;
一连接器模块,其包含一连接器及一电路板,该连接器具有一插接端及一连接端,该电路板连接于该连接器的连接端,且该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位于该电路板相对的两面,该电路板的第一面面向该连接器,该电路板的第二面背向该连接器,该连接器模块设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该连接器的插接端靠近该壳体的第一端,该连接器的插接端远离该壳体的第二端,且令该电路板的第二面顶抵于该至少一挡止部;以及
一盖板,其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靠近该第一端处,该盖板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相对应设置,该盖板的外壁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相互卡扣,使该盖板卡扣固定于该壳体,该盖板的一端形成有压制端,该压制端顶抵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使该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夹置固定于该壳体的至少一挡止部与该盖板的压制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制端形成于该盖板的一端近外缘处,该盖板的压制端顶抵压制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近外缘处,该盖板的压制端施予该电路板的第一面沿着该电连接装置轴向的压制力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板、该连接器模块的电路板及该容置空间靠近该第一端处皆形成非圆形的形状,该挡止部具有挡止面,该挡止面面向该壳体的第一端,该电路板的第二面顶抵于该至少一挡止部的挡止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设于该壳体的内壁靠近该第一端处,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为卡槽,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为卡勾;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设有两个,该两第一卡扣部位于该容置空间相对的两侧,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设有两个,该两第二卡扣部位于该盖板相对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制端分隔为一第一压制部及一第二压制部,该第一压制部及该第二压制部相对设置,该第一压制部及该第二压制部压制于该电路板的第一面相对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的宽度大于该连接器的宽度,使该电路板凸出该连接器的外壁,该电路板的第一面部分曝露出该连接器的连接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凸出于该壳体的第一端,且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通过该第一开口而穿出至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的两侧各形成有一第一直边,且该壳体的内壁靠近该第一端处形成有两第二直边,该两第一直边及该两第二直边相互配合。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胶垫及一连接件,该胶垫设置于该壳体的第一端,该胶垫设有一第二开口,该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通过该第二开口而穿出至外部,该连接件套设于该壳体的外壁,且该壳体的外壁靠近该第一端处设有一凸缘,该连接件的一端顶抵于该凸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外壁靠近该第二端处设有第一螺纹部,且该壳体的外壁设有一环槽,该环槽安装一O形环。
11.如权利要求10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衔接管、一密封件、一束紧环及一接合块,该衔接管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二螺纹部,该第二螺纹部与该壳体的第一螺纹部相互螺接,该O形环夹置于该衔接管的内壁与该壳体的外壁之间,该束紧环具有一环体及连接于该环体的多个爪条,多个所述的爪条间隔排列设置,该密封件及该束紧环设置于该衔接管内,该束紧环分别顶抵于该密封件与该衔接管,该接合块螺接于该衔接管的第二开口端,该接合块的一端顶抵于多个所述的爪条的外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31328.0U CN205016758U (zh) | 2015-09-21 | 2015-09-21 | 电连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31328.0U CN205016758U (zh) | 2015-09-21 | 2015-09-21 | 电连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16758U true CN205016758U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5215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3132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6758U (zh) | 2015-09-21 | 2015-09-21 | 电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167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8295A (zh) * | 2017-10-18 | 2019-04-2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相机模块 |
-
2015
- 2015-09-21 CN CN201520731328.0U patent/CN2050167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8295A (zh) * | 2017-10-18 | 2019-04-2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相机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67664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08812U (zh) | 具有雙向插接功能的插頭連接器 | |
CA2763743A1 (en) |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solar module | |
US970526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nd conductive terminal thereof | |
TW201640982A (zh) | 電子裝置 | |
CN205016758U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113036552B (zh) | 一种改进型多芯数电连接器 | |
TWM479529U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306391A (zh) | 電連接器組件 | |
CN111585120A (zh) | 一种间隔式连接器组件及其电气应用系统 | |
CN110492293A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5633726A (zh) |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接连接器 | |
CN211958159U (zh) | 一种间隔式连接器组件及其电气应用系统 | |
TWI566483B (zh) | 連接器插頭及連接器 | |
CN202888499U (zh) | 具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以及电子装置 | |
TWI508394B (zh) | 電連接器組 | |
JP2023518937A (ja) | 壁内のケーブルの結合箇所を密閉するための組立体 | |
CN207303512U (zh) | 防退锁电连接器及防退锁电连接器组合 | |
TWM516258U (zh) | 電連接裝置 | |
TWM485539U (zh) | 防水連接裝置及其組合 | |
TWM607477U (zh) | 具安全斷電機制之連接器組及其母端端子 | |
CN204271403U (zh) | 电连接器 | |
TWI548167B (zh) |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connector and its plug connector | |
TWI586055B (zh) | 線端連接器與板端連接器 | |
CN219534945U (zh) | 旋转复位组件、电连接器及其公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