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4351U - 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 Google Patents
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14351U TWM514351U TW104209899U TW104209899U TWM514351U TW M514351 U TWM514351 U TW M514351U TW 104209899 U TW104209899 U TW 104209899U TW 104209899 U TW104209899 U TW 104209899U TW M514351 U TWM514351 U TW M51435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port
- plate portion
- disposed
- filter member
- side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5000010627 Phaseolus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title 2
- 244000046052 Phaseolus vulgaris Species 0.000 title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磨豆裝置有關,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按,一般磨豆脫渣機係將研磨組件設於過濾件內,在研磨的過程中時,豆液可以穿透過過濾件而流入研磨筒之中,而留在過濾件內的豆渣則會因離心力而沿過濾件之內壁逐漸向上移動,可以理解的是,蓋體之周側在靠近過濾件之上緣的地方,會開設有一供豆渣排出的排出口,而為了避免豆渣會堆積在排出口處,通常會在過濾件上緣加設有至少一掃撥件,在轉動的同時可以將豆渣撥入排出口。如TW231422、TW324144及TWM312902等所揭露之磨豆裝置即屬此類。
然而,在此類習知技術中,蓋體之排出口通常皆會完全貫穿蓋體之周側,使周側形成一缺口而呈不連續之結構,使蓋體無法完全與筒體相接觸,除了造成蓋體結構強度下降外,在長期負重下蓋體也極易變形;且在運轉時,各個掃撥件會因不斷旋轉而產生較大的風切聲,使得工作環境極為吵雜,長期下來將會造成工作人員聽力損害;另外,各個掃撥件在撥除豆渣時,豆渣會產生阻力導致馬達需要耗費更多的輸出,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存在亟待改善之缺弊。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穎且具有進步性之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可以使蓋體有較堅固地結構,使其不易變形而有更長的使用壽命;並且,在運轉時,可大幅降低風切聲所產生的噪音,提供較為寧靜的工作環境;還可有效節省電源、降低製造成本之優點。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排出機構,其包括一筒體、一過濾件及一蓋體。該過濾件供被一驅動源驅動而可轉動地設於該筒體之內部,該過濾件具有一開口及複數濾孔。該蓋體具有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及貫設有至少一排出口,該第二板部自該第一板部之周緣沿一第一方向延伸配置,該第一方向係橫向於該第一板部,至少一該排出口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第二板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另提供一種磨豆脫渣機,其包含如上述的排出機構,更包括:一驅動源、一研磨組件、一入料通道及一排液通道。該研磨組件固設於該過濾件之內部,並被該驅動源驅動而轉動,該研磨組件具有一第一研磨盤、及一可相對該第一研磨盤轉動之第二研磨盤。該入料通道貫設過該蓋體而伸入該筒體,該入料通道設有一供一待研磨物進入之第一端、及一連通該過濾件之內部的第二端。該排液通道設於該筒體之周側底部、並與該筒體之內部相連通。
1‧‧‧排出機構
11‧‧‧筒體
12‧‧‧過濾件
121‧‧‧開口
122‧‧‧濾孔
123‧‧‧鉤設部
13‧‧‧蓋體
131‧‧‧第一板部
132‧‧‧上排出口
133‧‧‧第二板部
22‧‧‧下部
3‧‧‧第一階部
31‧‧‧第二階部
4‧‧‧磨豆脫渣機
41‧‧‧驅動源
42‧‧‧入料通道
421‧‧‧第一端
422‧‧‧第二端
5‧‧‧研磨組件
51‧‧‧第一研磨盤
134‧‧‧側排出口
135‧‧‧肋部
2‧‧‧導引構件
21‧‧‧上部
52‧‧‧第二研磨盤
6‧‧‧排液通道
7‧‧‧進料桶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蓋體放大圖。
圖5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蓋體側面剖視圖。
圖6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局部剖面圖。
以下將藉由較佳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結構特徵及其預期達成之功效,惟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所欲保護之範疇,合先敘明。
請參考圖1至圖6,其顯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排出機構1及包含該排出機構1的磨豆脫渣機4,該磨豆脫渣機4包括該排出機構1、一驅動源41、一入料通道42、一研磨組件5及一排液通道6。
該排出機構1包含有一筒體11、一過濾件12及一蓋體13。該研磨組件5固設於該過濾件12之內部,並被該驅動源41(如:馬達)驅動而轉動,該研磨組件5具有一第一研磨盤51、及一可相對該第一研磨盤51轉動之第二研磨盤52。該入料通道42貫設過該蓋體13而伸入該筒體11,該入料通道42設有一供一待研磨物(舉例但不限於黃豆)進入之第一端421、及一連通該過濾件12之內部的第二端422。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研磨盤51係固設於該入料通道42的第二端422,該第二研磨盤52與該驅動源41相結合、並與該過濾件12相鎖結,故該過濾件12同時亦會被該驅動源41驅動而可轉動地設於該筒體11之內部,其中,該過濾件12具有一開口121及複數濾孔122。於其他實施例中,亦可設計成該第二研磨盤52固
定不動,而該第一研磨盤51及該過濾件12係可以相對該第二研磨盤52轉動。
進一步說,當黃豆被該研磨組件5研磨後會產生豆渣及豆液,而該排液通道6係設於該筒體11之周側底部、並與該筒體11之內部相連通,當豆液產生後,可藉由通過各該濾孔122流入該筒體11之內部,並沿該排液通道6流至外界而不會囤積於該筒體11之內部。較佳地,可在該過濾件12之內壁另設有一網目較細小的濾網,來提升過濾效果。其中,豆渣則會被阻隔並留在該過濾件12內,故需要該排出機構1來使豆渣能順暢地被排出該過濾件12避免堵塞。
該排出機構1中的該蓋體13具有一第一板部131、一第二板部133及貫設有至少一排出口,該第二板部133自該第一板部131之周緣沿一第一方向延伸配置,該第一方向係橫向於該第一板部131,至少一該排出口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第二板部133。也就是說,當該蓋體13蓋設於該筒體11時,使得該第二板部133較可以平均分攤受力而不會有應力集中導致變形之情況發生,能有較長的使用壽命。換言之,該蓋體13會有較為完整的結構及較佳的強度,故可以在該蓋體13上額外加裝其他輔助物,舉例來說,可於該蓋體13之上方另設有一概呈錐狀之進料桶7,該料桶之內部與該入料通道42之第一端421相連通,故可放置大量的黃豆於該進料桶7,而可使該磨豆脫渣機4可以不間斷地進行研磨。
較詳細地說,該至少一排出口可以包括有一上排出口132,該第一板部131貫設有該上排出口132,且以該第一方向觀之,該上排出口132至少部分與該過濾件12之開口相重疊。或是,該至少一排出口包括有
一側排出口134,該第二板部133貫設有該側排出口134,且該側排出口134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第二板部133而形成一肋部135,當該蓋體13被外力作用而緊密地與該筒體11相結合時,該肋部135會與該筒體11相抵靠,因此不會影響該蓋體13原有的負重能力、並可使該蓋體13穩定地與該筒體11相結合。
為了提升豆渣排出之功效,於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排出口係包括有該上排出口132及該側排出口134,提供了較佳之排出面積,使豆渣在飛出過程中較不易被該蓋體13阻擋下來,換言之,豆渣能同時由該上及側排出口132,134順暢、快速地被甩出至外界。由於當豆渣因離心力而被甩出時,係會沿著該過濾件12之切線方向及向上方之方向飛出,因此不需要貫設過大的排出面積,如本實施例中的該上排出口132僅係貫設於該第一板部131之周緣。而當豆渣開始有堆積在該過濾件12之上緣的情況發生時,開始堆積之豆渣也會因為轉動到該上及側排出口132,134時,同時失去部分該第一板部131之周緣及部分第二板部133的支撐,而會快速地往該上及側排出口132,134崩塌掉落,故不會有再進一步的堆積於該過濾件12之上緣的情況。
因此,透過該上及側排出口132,134的設計可達到快速排出豆渣之目的,而不需要在該過濾件12上加裝掃撥件來掃撥豆渣至外界,可以有效節省成本花費及組裝配置時間。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當該磨豆脫渣機4在運轉時,不會有大量風切聲產生,能提供較為寧靜的工作環境;並且,可以有效避免該過濾件12在轉動時,豆渣會對該過濾件12產生阻力,造成該驅動源41(如馬達)負擔而需額外輸出的情況發生。值得一提的是,
依照需求不同,於其他實施例中在該蓋體13上貫設有複數個該上及側排出口132,134,亦無不可。
另外,該蓋體13及該筒體11係同軸心地相配置,而在該過濾件12設有一鉤設於該筒體11之周緣的鉤設部123,可以快速地將該過濾件12與該筒體11結合,且當該蓋體13蓋設於該筒體11時,該鉤設部123係介於該第二板部133及該筒體11之間,確保該過濾件12在轉動時不易搖晃。更詳細地說,當該蓋體13蓋設於該筒體11時,該鉤設部123至少部分係高於該肋部135而形成一第一階部3,當豆渣因離心力而不斷地移動至該過濾件12之上緣後,一旦轉動到該側排出口134處時,即可沿該第一階部3移動而排出至外界,確保豆渣不會持續堆積。
較佳地,該蓋體13另設有一導引構件2,該導引構件2之內部與至少一排出口相連通,可導引豆渣會從固定之位置排出,避免甩出的豆渣會四處亂飛而造成環境不乾淨。於本實施例中,該導引構件2之內部係同時與該上排出口132及該側排出口134相連通,並且,該導引構件2具有一與該第一板部131結合之上部21、及一與該第二板部133結合之下部22。其中,為了不影響該上排出口132排出豆渣的效果,該上部21較佳係蓋設於該上排出口上方,而該下部22之部分內壁係低於與該肋部135而形成一第二階部31,可以承接並導引由該第一階部3滾落的豆渣。
綜上,本創作之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蓋體有較為完整的結構及較佳的強度,使蓋體較耐用且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並且,肋部提供額外之接觸面積來與該筒體相抵靠,可平均分攤受力、並提升該蓋體的負重能力,因此,可以在該蓋體上額外加裝其
他輔助物件來輔助磨豆脫渣機。
此外,蓋體開設有上及側排出口供豆渣可快速排出至外界,故不需要再加裝其他掃撥件,可以減少噪音的產生、有效節省能源、節省零件成本及組裝時間。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整體結構設計、實用性及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之習知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排出機構
11‧‧‧筒體
12‧‧‧過濾件
121‧‧‧開口
122‧‧‧濾孔
123‧‧‧鉤設部
13‧‧‧蓋體
2‧‧‧導引構件
41‧‧‧驅動源
42‧‧‧入料通道
421‧‧‧第一端
422‧‧‧第二端
5‧‧‧研磨組件
51‧‧‧第一研磨盤
52‧‧‧第二研磨盤
6‧‧‧排液通道
7‧‧‧入料桶
Claims (10)
- 一種用於磨豆脫渣機的排出機構,包括:一筒體;一過濾件,其供被一驅動源驅動而可轉動地設於該筒體之內部,該過濾件具有一開口及複數濾孔;一蓋體,具有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及貫設有至少一排出口,該第二板部自該第一板部之周緣沿一第一方向延伸配置,該第一方向係橫向於該第一板部,至少一該排出口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第二板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該至少一排出口包括有一上排出口,該第一板部貫設有該上排出口,以該第一方向觀之,該上排出口至少部分與該過濾件之開口相重疊。
- 如請求項2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該至少一排出口另包括有一側排出口,該第二板部貫設有該側排出口,且該側排出口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第二板部而形成一肋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該至少一排出口包括有一側排出口,該第二板部貫設有該側排出口,且該側排出口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第二板部而形成一肋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該蓋體另設有一導引構件,該導引構件之內部與該至少一排出口相連通。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該蓋體、該筒體係同軸心地相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該至少一排出口包括有一側排出口,該第二板部貫設有該側排出口,且該側排出口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 第二板部而形成一肋部,該過濾件設有一鉤設於該筒體之周緣的鉤設部,當該蓋體蓋設於該筒體時,該鉤設部係介於該第二板部及該筒體之間。
- 如請求項7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當該蓋體蓋設於該筒體時,該鉤設部至少部分係高於該肋部而形成一第一階部。
- 如請求項8所述的排出機構,其中該至少一排出口包括有一上排出口及一側排出口,該第一板部貫設有該上排出口,以該第一方向觀之,該上排出口至少部分與該過濾件之開口相重疊,該第二板部貫設有該側排出口,且該側排出口於該第一方向上未貫穿該第二板部而形成一肋部,該蓋體另設有一導引構件,該導引構件之內部與該上排出口及該側排出口相連通,該導引構件具有一與該第一板部結合之上部、及一與該第二板部結合之下部,該上部係蓋設於該上排出口上方,該下部之部分內壁係低於與該肋部而形成一第二階部。
- 一種磨豆脫渣機,包含如請求項1至9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排出機構,更包括:一驅動源;一研磨組件,其固設於該過濾件之內部,並被該驅動源驅動而轉動,該研磨組件具有一第一研磨盤、及一可相對該第一研磨盤轉動之第二研磨盤;一入料通道,其貫設過該蓋體而伸入該筒體,該入料通道設有一供一待研磨物進入之第一端、及一連通該過濾件之內部的第二端;一排液通道,其設於該筒體之周側底部、並與該筒體之內部相連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9899U TWM514351U (zh) | 2015-06-18 | 2015-06-18 | 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9899U TWM514351U (zh) | 2015-06-18 | 2015-06-18 | 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4351U true TWM514351U (zh) | 2015-12-21 |
Family
ID=55409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9899U TWM514351U (zh) | 2015-06-18 | 2015-06-18 | 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14351U (zh) |
-
2015
- 2015-06-18 TW TW104209899U patent/TWM514351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92787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жимания сока | |
ES2365036T3 (es) | Lavavajillas. | |
KR102056060B1 (ko) | 싱크대 배수구 자동세척 장치 | |
GB2570974A (en) | Cleaning robot and roller cleaning device | |
JP2005296623A (ja) | 真空掃除機のフィルタ装置 | |
CN1139543A (zh) |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水过滤装置 | |
CN108634818B (zh) | 一种洗涤机 | |
TWI513440B (zh) | 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 |
JP4228751B2 (ja) | 生ごみ処理装置 | |
EP2263512B2 (en) | Hood-type industrial dishwasher with improved filter assembly | |
TWM514351U (zh) | 排出機構及包含該排出機構的磨豆脫渣機 | |
CN215191312U (zh) | 水箱组件及清洁装置 | |
CN112169439A (zh) | 一种抛光液循环过滤装置及抛光装置 | |
KR20180055314A (ko) | 수평형 탈수 드럼 스크린 | |
KR100638095B1 (ko) | 배수관의 이물분쇄장치 | |
CN109717803B (zh) |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渣篮结构以及应用有该渣篮结构的清洗机 | |
KR20120091900A (ko) | 가공 대상물의 다짐이 가능한 수직형 녹즙기 | |
CN210936084U (zh) | 一种虹吸式洗砂机 | |
EP1174075A2 (en) | Filtering unit for dishwasher | |
CN209826227U (zh) | 一种方便清洗的研磨头 | |
CN209076151U (zh) | 一种带反冲洗自洁式固液分离装置 | |
CN109224581A (zh) | 刮刀式过滤器 | |
CN221693041U (zh) | 一种污水格栅 | |
KR200424355Y1 (ko) | 쌀가루 자동분쇄기 | |
KR20200028920A (ko) | 하수 처리장의 다기능 스크린 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