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9591U - 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09591U TWM509591U TW104208713U TW104208713U TWM509591U TW M509591 U TWM509591 U TW M509591U TW 104208713 U TW104208713 U TW 104208713U TW 104208713 U TW104208713 U TW 104208713U TW M509591 U TWM509591 U TW M50959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mattress structure
- arcuate groove
- gasket
- spac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尤指一種透過設置彈性支撐棍強化床墊的支撐力並逐距重點針對人體各別部位分別提供適當支撐力的床墊結構。
現代人由於日常生活作息的不規律、長期的工作壓力累積等諸多因素,無法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及良好的睡眠品質,容易在生理及心理上產生負擔。長期睡眠不足,甚至會影響身體釋放幫助修復細胞及能量平衡的荷爾蒙,進而造成身體產生發炎反應,增加心臟病、憂鬱症、肥胖和感染等風險。
目前市面上的床墊,不是太軟、就是太硬,由於每個人的體型、或身形都不盡相同,消費者只能依靠親身體驗的方式,多方嘗試後才能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床墊。再加上,現代人多有睡姿不良的問題,容易引起像是落枕、脊椎異位或側彎、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緊繃、腰酸背痛,若選擇的床墊不合適,甚至可能出現越睡越疲憊的現象,在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下,甚至更加重了神經緊繃、壓力累積、失眠等情況。
由人體學的角度分析,正常人體在直立時,從側面
觀察,耳朵、肩膀及骨盆應是在一條直線上,而內部的脊椎則是呈現類似S型的曲線,原因在於頸椎、腰椎是微向前凸,而胸椎是微向後彎,若側視時脊椎的S型曲線產生有異位、側彎等異常現象,將可能出現壓迫神經而使人體出現無力、疼痛、麻痺等症狀,最嚴重甚至可能引發臟器病變而危害性命。
人類一生中至少有1/3的時間必須在床上睡眠,依此觀點來看,如何選擇一張能夠提供人體良好睡眠並維持人體骨骼健康的床墊,顯然是極為重要的課題。為使床墊能夠提供人體適當的支撐力,目前市面上已存在一種記憶床墊,可配合使用者個人身形曲線提供適當的支撐,避免因為人體過度伸展而導致肌肉拉傷或其他不適、傷害,有效的釋放身體壓力、並降低身體與床面接觸時所產生的壓迫力。
請參閱「圖1」,係為習知的記憶床墊100,該記憶床墊100係在一泡棉20的上方貼合一記憶棉10。於該泡棉20及該記憶棉10上係具有相互對應的波浪狀結構21。其中,該泡棉20及該記憶棉10上所具有的波浪狀結構21係依據固定的分布密度排列其上,意即,於該波浪狀結構21每一波峰211至波峰211間的距離、波峰211至波谷212間的高度均相同,透過該波浪狀結構21的設置,該記憶棉10與該泡棉20彼此之間能夠緊密貼合而不易分離,可藉以增加泡棉20及記憶棉10之間的接觸面積。
請一併參閱「圖2」以及「圖3」,當使用者躺臥於習知的記憶床墊100上時,該記憶棉10將會依據使用者的身體曲
線而略為變形,以使得身體的腰部以及其他懸空部位能夠獲得平均的支撐力。由於該記憶棉10係與該泡棉20之間相互貼合,在實際使用時,該泡棉20所具有的波浪狀結構21將會隨著使用者的身體重量以及身體曲線而向下受壓產生變形。由於該波浪狀結構21的分布密度相同,當平面的物件放置於該記憶床墊100上時,道理上物件上每一位置所接收到的支撐力是相同的。然而,人體並非是一個平面的物件,人體的身形大致呈S型曲線的形狀,因此,針對人體各別部位的不同,理應要提供不同的應力支撐,假如頸部區域的床墊支撐力量不足,則睡眠時頸部將容易呈現不舒適的伸展狀態,將會導致使用者出現肌肉拉傷、扭傷、嚴重甚至是脊椎彎曲、產生骨刺等不良的影響。習知泡棉20的波浪狀結構21分布過於平均,於躺臥時並不能針對人體各別部位提供適當的支撐力,顯然尚有需要改進的空間。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解決習知技術中因支撐力過於平均,導致人體重點部位不能特別加強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包含有:一第一層墊片,可配合人體身形產生形變,用以分散並緩解該人體身形所產生的壓力;一第二層墊片,設置於該第一層墊片的底側用以支撐該第一層墊片;以及複數個彈性支撐棍,穿設於該第一層墊片及該第二層墊片之間,提供該第一層墊片適當的支撐,用以對應人體身形分別提供局部的支撐。
進一步地,該彈性支撐棍係包含有一與該第一層墊片貼合的上側接觸區域以及一與該第二層墊片貼合的下側接觸區域,該上側接觸區域的面積係小於該下側接觸區域的面積。
進一步地,該第一層墊片係包含有一供該彈性支撐棍上側穿過設置的第一弧形槽,該第二層墊片係包含有一對應該第一弧形槽位置設置並供該彈性支撐棍下側穿過設置的第二弧形槽。
進一步地,該第一弧形槽及該第二弧形槽上下對應結合後,所形成的空間略小於該彈性支撐棍以形成部分干涉。
進一步地,該第一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為1.5公分至2.5公分,該第二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為6公分至8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約略為2公分,該第二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約略為7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弧形槽的開口寬度及該第二弧形槽的開口寬度為8公分至10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弧形槽的開口寬度及該第二弧形槽的開口寬度約略為9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以及該第二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為20公分至24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以及該第二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約略為22.2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層墊片的厚度為5公分至7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層墊片的厚度約略為6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層墊片係為記憶棉,用以更有效的保持並配合使用者身形。
進一步地,該第一層墊片的材質係為具有開放式單元結構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
進一步地,該第二層墊片的厚度為12公分至16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二層墊片的厚度約略為14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二層墊片係為支撐棉,用以有效的對應使用者身形提供支撐。
進一步地,該第二層墊片的材質係為聚氨酯。
進一步地,該第一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一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為25公分至35公分,該第二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二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為25公分至35公分。
進一步地,該第一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一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約略為30公分,該第二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二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約略為30公分。
因此,本創作係比起習知技術具有以下之優異效果:
1.本創作係可以透過彈性支撐棍強化床墊重點區域的支撐力,並逐距重點針對人體各別部位提供適當的支撐,達到
分散身體壓力、減輕身體負擔的功效。
2.本創作避免因為人體的過度伸展而導致肌肉拉傷或其他不適、傷害的優點,且在透過使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以及精神上的壓力釋放,於生理或心理方面都能帶給使用者正面的影響。
3.本創作的彈性支撐棍係可以配合使用者個人體質、特殊功效等進行客製化的材質選擇及製作,以使床墊能更符合使用者所需。
100‧‧‧習知的記憶床墊
10‧‧‧記憶棉
20‧‧‧泡棉
21‧‧‧波浪狀結構
211‧‧‧波峰
212‧‧‧波谷
200‧‧‧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30‧‧‧第一層墊片
40‧‧‧第二層墊片
50‧‧‧彈性支撐棍
C1‧‧‧第一弧形槽
C2‧‧‧第二弧形槽
H1‧‧‧深度
H2‧‧‧深度
W‧‧‧開口寬度
D‧‧‧距離
S1‧‧‧間距
S2‧‧‧間距
R‧‧‧區域
圖1,習知的記憶床墊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圖2,習知的記憶床墊應用實施之示意圖。
圖3,習知的記憶床墊變形狀態之示意圖。
圖4,本創作的床墊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圖5,本創作的床墊結構應用實施之示意圖。
圖6,本創作的床墊結構之側視圖。
圖7,本創作的床墊結構變形狀態之示意圖。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再者,本創作中之圖式,為說明方便,其比例未必照實際比例繪製,該等圖式及其比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在此先行敘明。
以下係針對本創作的技術舉一較佳實施態樣進行說明。請一併參閱「圖4」、「圖5」及「圖6」。本創作係為一種具備
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200,可配合設置於各種不同尺寸、形狀的單人或雙人床架。以下係針對本創作所述之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200進行詳細的說明:
本創作所述的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200係包含有一第一層墊片30、一第二層墊片40以及複數個彈性支撐棍50。該第一層墊片30係具備慢回彈的效果,可以配合使用者個人的身形曲線提供緩解並適度地吸收、釋放人體的身體壓力。其中,該第一層墊片30係包含有一供該彈性支撐棍50上側穿過設置的第一弧形槽C1。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第一層墊片30係為記憶棉,可用以更有效的保持並配合使用者的身形。所述的記憶棉例如為具有開放式單元結構的聚氨脂高分子聚合物。其中,該第一層墊片30的厚度T1係為介於5公分至7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第一層墊片30的厚度T1係可為6公分。關於上述之厚度T1,係可由生產者自由依據產品的尺寸於發揮最佳效益情況下自行調整該厚度T1並據以實施,本創作對於該厚度T1係採取有範圍的彈性設限。
所述的第二層墊片40係設置於該第一層墊片30的底側,並提供該第一層墊片30適當的支撐。其中,該第二層墊片40係包含有一對應該第一弧形槽C1位置設置並供該彈性支撐棍50下側穿過設置的第二弧形槽C2。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第二層墊片40係為支撐棉,可用以有效的對應並配合使用者的身形以提供支撐。所述的支撐棉例如為聚氨脂。其中,該第二層墊片40
的厚度T2係為介於12公分至16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第二層墊片40的厚度T2係可為14公分。關於上述之厚度T2,係可由生產者自由依據產品的尺寸於發揮最佳效益情況下自行調整該厚度T2並據以實施,本創作對於該厚度T2係採取有範圍的彈性設限。
所述的複數個彈性支撐棍50係穿設於該第一層墊片30及該第二層墊片40之間,提供該第一層墊片30適當的支撐,用以對應人體身形分別提供局部的支撐。其中,所述的第一弧形槽C1及該第二弧形槽C2上下對應結合後,所形成的空間係略小於該彈性支撐棍50以形成部分干涉。所述的彈性支撐棍50係獨立於上下墊片外之組件,透過該彈性支撐棍50緊密地設置於該第一弧形槽C1與該第二弧形槽C2所形成的空間中,以使上下墊片之間的貼合更為緊密而不易出現脫落、分離現象,進而延長床墊使用壽命。其中,該彈性支撐棍50係可依照使用者個人身體狀態或製造者的功效要求,選用各種不同材質、硬度的材料(如木頭、金屬等)所製成,甚至可於該彈性支撐棍50中放入具有能量的材料(如磁石、鍺金屬、鈦金屬等),以增加床墊更多樣化的使用效益。因此,本創作中並不對於該彈性支撐棍50的材質等細節進行設限。
所述的第一弧形槽C1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H1係為介於1.5公分至2.5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深度H1係可為2公分。所述的第二弧形槽C2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H2係為介於6公分至8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深度H2係可為7公分。
關於上述之深度H1、H2,係可由生產者自由依據產品的尺寸於發揮最佳效益情況下自行調整該深度H1、H2並據以實施,本創作對於該深度H1、H2係採取有範圍的彈性設限。
所述的第一弧形槽C1的開口寬度W及該第二弧形槽C2的開口寬度W係為介於8公分至10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開口寬度W係為9公分。關於上述之開口寬度W,係可由生產者自由依據產品的尺寸於發揮最佳效益情況下自行調整該開口寬度W並據以實施,本創作對於該開口寬度W係採取有範圍的彈性設限。
所述的第一弧形槽C1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D以及該第二弧形槽C2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D係為介於20公分至24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距離D係可為22.2公分。關於上述之距離D,係可由生產者自由依據產品的尺寸於發揮最佳效益情況下自行調整該距離D並據以實施,本創作對於該距離D係採取有範圍的彈性設限。
所述的第一層墊片30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一弧形槽C1的邊緣間的間距S1係為介於25公分至35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間距S1係可為30公分。所述的第二層墊片40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二弧形槽C2的邊緣間的間距S2係為介於25公分至35公分。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的間距S2係可為30公分。關於上述之間距S1、S2,係可由生產者自由依據產品的尺寸於發揮最佳效益情況下自行調整
該間距S1、S2並據以實施,本創作對於該間距S1、S2係採取有範圍的彈性設限。
請一併參閱「圖7」,當人體躺臥於所述的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200上時,由於該床墊結構200在不包含間距S1、S2的區域R中,係設置有複數個彈性支撐棍50,透過該複數個彈性支撐棍50供給第一層墊片30更多的支撐力。所述的彈性支撐棍50係包含有一與該第一層墊片30貼合的上側接觸區域以及一與該第二層墊片40貼合的下側接觸區域,該上側接觸區域的面積係小於該下側接觸區域的面積。從力學的角度分析,當下壓力量與受壓面的接觸面積越大時,下壓力量將能均勻被分布於接觸面積之上,能夠避免下壓力量過於集中,在施以同一下壓力量時,當接觸面積越大,則具有越大的支撐力量,更容易抗拒因受力而產生的形變。當有使用者的重量向下施壓於該區域R時,下壓力量係施壓於該上側接觸區域的面積(較小),再透過該下側接觸區域的面積(較大)有效地分散所承受的壓力,故該區域R係相對於沒有設置該彈性支撐棍50的邊緣處,具有較強大的支撐力。因此,當人體處於躺臥狀態時,係能夠透過該彈性支撐棍50獲得較強大的支撐力以支撐該區域R上方的身體部位,達到使床墊能夠對應人體各別部位以提供適合的支撐力量。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透過設置彈性支撐棍,可以強化床墊的支撐力,藉以逐距重點針對人體各別部位提供適當的支撐力,達到分散身體壓力、減輕身體負擔的功效。本創作避免因
為人體的過度伸展而導致肌肉拉傷或其他不適、傷害的優點,且在透過使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以及精神上的壓力釋放,於生理或心理方面都能帶給使用者正面的影響。本創作的彈性支撐棍係可以配合使用者個人身體狀態、特殊功效等進行材質的選擇及製作,以使床墊能更符合使用者所需。
以上已將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惟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一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內。
200‧‧‧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30‧‧‧第一層墊片
40‧‧‧第二層墊片
50‧‧‧彈性支撐棍
C1‧‧‧第一弧形槽
C2‧‧‧第二弧形槽
Claims (20)
- 一種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包含有:一第一層墊片,可配合人體身形產生形變,用以分散並緩解該人體身形所產生的壓力;一第二層墊片,設置於該第一層墊片的底側用以支撐該第一層墊片;以及複數個彈性支撐棍,穿設於該第一層墊片及該第二層墊片之間,提供該第一層墊片適當的支撐,用以對應人體身形分別提供局部的支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彈性支撐棍係包含有一與該第一層墊片貼合的上側接觸區域以及一與該第二層墊片貼合的下側接觸區域,該上側接觸區域的面積係小於該下側接觸區域的面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墊片係包含有一供該彈性支撐棍上側穿過設置的第一弧形槽,該第二層墊片係包含有一對應該第一弧形槽位置設置並供該彈性支撐棍下側穿過設置的第二弧形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及該第二弧形槽上下對應結合後,所形成的空間略小於該彈性支撐棍以形成部分干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為1.5公分至2.5公分,該第二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為6公分至8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約略為2公分,該第二弧形槽由開口至底部的深度約略為7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的開口寬度及該第二弧形槽的開口寬度為8公分至10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的開口寬度及該第二弧形槽的開口寬度約略為9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以及該第二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為20公分至24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以及該第二弧形槽邊界至邊界間的距離約略為22.2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墊片的厚度為5公分至7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墊片的厚度約略為6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墊片係為記憶棉,用以更有效的保持並配合使用者身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墊片的材質係為具有開放式單元結構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二層墊片的厚度為12公分至16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二層墊片的厚度約略為14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二層墊片係為支撐棉,用以有效的對應使用者身形提供支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二層墊片的材質係為聚氨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一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為25公分至35公分,該第二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二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為25公分 至35公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床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一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約略為30公分,該第二層墊片的一端邊緣及另一端邊緣至最靠近的該第二弧形槽的邊緣間的間距約略為30公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8713U TWM509591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8713U TWM509591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9591U true TWM509591U (zh) | 2015-10-01 |
Family
ID=54851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8713U TWM509591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0959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3666A (zh) * | 2017-08-14 | 2020-05-15 | 佳思铂眠公司 | 包含人体工学和硬度调节的内骨架的床垫 |
WO2022001646A1 (zh) * | 2020-06-29 | 2022-01-06 | 际诺思股份公司 | 床垫及其制造方法 |
-
2015
- 2015-06-02 TW TW104208713U patent/TWM509591U/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3666A (zh) * | 2017-08-14 | 2020-05-15 | 佳思铂眠公司 | 包含人体工学和硬度调节的内骨架的床垫 |
WO2022001646A1 (zh) * | 2020-06-29 | 2022-01-06 | 际诺思股份公司 | 床垫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41179B2 (ja) | 熟眠用整形枕 | |
US8893334B1 (en) | Orthopedic pillows | |
US9078528B2 (en) | Therapeutic cushion for relieving lower back pain | |
US20100058541A1 (en) | Tension relieving body support apparatus | |
JP7248672B2 (ja) | 首の痛みのためのヘッドレストクッションアセンブリ | |
JPS61265110A (ja) | 身体に合わせた形状のマツトレス及び身体支持具 | |
US20130318722A1 (en) | Functional Pillow | |
US9326906B2 (en) | Therapeutic pillow | |
KR101577903B1 (ko) | 교정 및 치료 효과를 가지는 베개 | |
TWI683656B (zh) | 腰椎支撐輔助裝置 | |
RU2006130272A (ru) | Способ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деформаций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и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т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RU2324415C2 (ru) | Подушка под голову | |
KR101635472B1 (ko) | 기능성 베개 | |
KR102109986B1 (ko) | 기능성 날개 베개 | |
CN202375701U (zh) | 一种保健枕 | |
KR20200073815A (ko) | 결합형 기능성 베개 | |
CN203828494U (zh) | 一种有助于调整脊柱生理曲度的保健床垫 | |
TWM509591U (zh) | 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 |
JP2005046553A (ja) | 健康枕 | |
US20130226238A1 (en) | Vertebrae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 |
KR102165906B1 (ko) | 경추 지압 베개 | |
JP2008517686A (ja) | 人間工学的枕 | |
CN211131579U (zh) |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定位绑定装置 | |
US20210212483A1 (en) | Pillow supporting alternate regions of a user's head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user's recumbent position | |
CN204445115U (zh) | 枕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