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8264U - 連接器端子組合及包含其的連接器組合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端子組合及包含其的連接器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78264U TWM478264U TW102223195U TW102223195U TWM478264U TW M478264 U TWM478264 U TW M478264U TW 102223195 U TW102223195 U TW 102223195U TW 102223195 U TW102223195 U TW 102223195U TW M478264 U TWM478264 U TW M47826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 assembly
- wire
- connection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端子組合,由指一種體積小、低阻抗、高導通率的連接器端子組合。
隨著科技的進步,為因應現代人對於電子產品輕、薄、短、小的訴求,電子產品逐漸朝向高集成化、小型化、薄型化的方向進行改良。然而,對於電子產品而言,電子產品的小型化所帶來的問題不僅止在於電路佈局上的問題,要如何在合乎安規標準的前提下,將電子零件合理的小型化,實是當前業界所亟欲克服的問題。
以連接器產業而言,其係扮演介面與介面間的連結橋樑,是任何電子裝置中均不能省略的設計。然而,作為訊號、電力的傳輸介面,其所必須耐受的額定功率必須通過更嚴苛的標準。對於整塊電路基板而言,連接器的設置如果佔去電路基板過多的體積,勢必會增加電路板的厚度,對於目前電子產品小型化的訴求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很理想的現象。是以對於連結器的上游廠商而言,將連結器的體積合理化的縮減,即是本領域同業人事所亟欲研發的目標。然而,依據電子零件的物理特性,將連結
器的體積縮小勢必會增加零件的阻抗,阻抗的增加不僅劣化了零件的導通性質,且亦同時降低了零件所能耐受的額定電流流量,這樣的連結器於品質上不僅不能達到安規測試所訂定的標準,於實際應用上亦不能發揮理想的功效。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體積小、低阻抗、高導通率的連接器端子組合。
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連接器端子組合,包含有一第一連接端子,以及一與該第一連接端子連結的第二連接端子。該第一連接端子包含一結合於線材端子上的組裝部,二由該組裝部延伸的電結合彈片,以及一對應設置於二該電結合彈片之間的連接槽。該第二連接端子包含一用於連結至基板上的焊接部,以及一由該焊接部延伸並嵌設於該連接槽上藉以電性連接於該電結合彈片的電連接片。其中,該電結合彈片的高度係介於0.4mm至0.7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高度係介於0.7mm至0.95mm之間。
進一步地,該連接槽的寬度係介於0.10mm至0.18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厚度係介於0.18mm至0.22mm之間。
進一步地,該連接槽的寬度係介於0.10mm至0.18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厚度係介於0.18mm至0.22mm之間。
進一步地,該第一連接端子及/或該第二連接端子的材質係為磷銅。
進一步地,該電結合彈片係朝另一該電結合彈片方向內凹而形成一V字形。
進一步地,該組裝部包含有一扣合於該線材的表皮的卡扣部,以及一扣合於該線材的線芯上的電連接扣條。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組合,包含有一線材連接基座,以及一對接於該線材連接基座的針座。該線材連接基座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外殼,複數個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外殼上的線槽,以及複數個分別設於該線槽內的第一連接端子。該第一連接端子包含一結合於線材端子上的組裝部,二由該組裝部延伸的電結合彈片,以及一對應設置於二該電結合彈片之間的連接槽。該針座包含有一第二絕緣外殼,複數個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外殼內的固定槽,以及複數個分別固定於該固定槽上的第二連接端子。該第二連接端子包含一突出於該絕緣外殼並用於連結至基板上的焊接部,以及一由該焊接部延伸並嵌設於該連接槽上藉以電性連接於該電結合彈片的電連接片。其中,該電結合彈片的高度係介於0.4mm至0.7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高度係介於0.7mm至0.95mm之間。
進一步地,該連接槽的寬度係介於0.10mm至0.18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厚度係介於0.18mm至0.22mm之間。
進一步地,該第一連接端子及/或該第二連接端子的材質係為磷銅。
進一步地,該電結合彈片係朝另一該電結合彈片方
向內凹而形成一V字形。
進一步地,該組裝部包含有一扣合於該線材的表皮的卡扣部,以及一扣合於該線材的線芯上的電連接扣條。
是以,本創作係比起先前技術具有以下之優異效果:
1.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組合的電連接片及電結合彈片的高度係達到最佳的配置,具備低阻抗、高導通性、高電流耐受度的特性。
2.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組合,藉由電結合彈片的V字形設計,有效的增加電結合彈片與電連接片之間的接觸面積,提升連接器端子組合的導通性。
100‧‧‧線材連接基座
101‧‧‧第一絕緣外殼
102‧‧‧線材連接部
103‧‧‧舌座
104‧‧‧線槽
105‧‧‧插槽
106‧‧‧第一卡扣部
10‧‧‧第一連接端子
11‧‧‧組裝部
111‧‧‧包線部
112‧‧‧電連接扣條
12‧‧‧電結合彈片
121‧‧‧連接槽
70‧‧‧線材
71‧‧‧表皮
72‧‧‧線芯
200‧‧‧針座
201‧‧‧第二絕緣外殼
202‧‧‧插接槽
203‧‧‧固定槽
204‧‧‧接地端子
205‧‧‧橫肋
206‧‧‧第二卡扣部
20‧‧‧第二連接端子
21‧‧‧焊接部
22‧‧‧電連接片
23‧‧‧卡扣部
300‧‧‧線材連接基座
400‧‧‧針座
403‧‧‧固定槽
404‧‧‧接地端子
500‧‧‧針座
506‧‧‧第二卡扣部
600‧‧‧針座
H1‧‧‧電連接片高度
H2‧‧‧電結合彈片高度
W1‧‧‧連接槽寬度
W2‧‧‧電連接片寬度
圖1,係為本創作連接器組合的外觀示意圖。
圖2,係為本創作連接器組合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係為本創作連接器端子組合的結合示意圖。
圖4,係為本創作連接器端子組合的結合示意圖。
圖5,係為本創作均等實施態樣(一)的外觀示意圖。
圖6,係為本創作均等實施態樣(二)的外觀示意圖。
圖7,係為本創作均等實施態樣(三)的外觀示意圖。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示說明如下:
請先參閱「圖1」及「圖2」,係為本創作連接器組
合的外觀示意圖及結構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連接器組合,主要包含有一線材連接基座100,以及一對接於該線材連接基座100的針座200。該線材連接基座100係用以連接一線材70,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外殼101、以及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10。該第一絕緣外殼101包含有一對接於該線材70的線材連接部102、一設置於該線材連接部102一側的舌座103,以及一設置於該舌座103兩側的第一卡扣部106。該線材連接部102包含有複數個線槽104係分別供該第一連接端子10插設,並於該舌座103上設有複數個插槽105連通於該線槽104,並分別對應至該線槽104內的第一連接端子10。該第一連接端子10包含有一組裝部11、二由該組裝部11延伸的電結合彈片12、以及一對應設置於二該電結合彈片12之間的連接槽121。該組裝部11係結合於該線材70上,包含有一包線部111、以及一電連接扣條112。該包線部111係包覆於該線材70的表皮71上,用以固定該線材70,該電連接扣條112係包覆於該線材70的線芯72上,藉以擷取該線芯72所傳送而來的載波以及訊號。
該針座200包含有一第二絕緣外殼201,以及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20。該第二絕緣外殼201包含有一供該舌座103插設的插接槽202,複數個連通於該插接槽202並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外殼201一側的固定槽203,二分別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外殼201兩側的接地端子204,以及二分別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外殼201兩側的第二卡扣部206。該第二連接端子20係分別對應於該第一連接
端子10組設(在此定義其為一組連接器端子組合),包含一卡扣部23、一焊接部21、以及一電連接片23。該卡扣部23、焊接部21、電連接片23係由整片金屬沖壓而成,為一體成型的設計。該固定槽203係開設於該第二絕緣外殼201相對舌座103的一側,並於該固定槽203上設置有橫肋205,供該第二連接端子20的卡扣部23嵌設,藉以將該第二連接端子20定位於該固定槽203上。於該第二連接端子20固定於該固定槽203上時,該電連接片22係穿過固定槽203,進入該插接槽202的內側並倆倆等距(電連接片22與電連接片22間)對應至插槽105。於該針座200以及該線材連接基座100結合時,該電連接片23係分別對應至第一連接端子10,並藉由兩側的電結合彈片12固定於該連接槽121上,藉以電性連接於該電結合彈片12。該焊接部21係突出於該第二絕緣外殼201,用以連接至電路板(未圖示)上的電路。於本實施態樣中所揭示的為垂直式的針座200(請參見圖3所示),垂直式的針座200其焊接部21係突出於該第二絕緣外殼201的後方(相當於圖3中的下側),若為水平式的針座,焊接部應突出於第二絕緣外殼的下方(相當於圖3中的右側)。於該第一連接端子10與該第二連接端子20結合時,線材70上的載波、電力係經由端子的連結傳送至第二連接端子20所在的電路板上。該第二卡扣部206係可與該第一卡扣部106扣合,藉以將該線材連接基座100及該針座200穩固的結合。
接續,請一併參閱「圖3」及「圖4」,係本創作連
接器端子組合的結合示意圖,如圖所示:請先參閱「圖3」,於線材連接基座100與針座200結合時,該第二連接端子20的電連接片22係穿過二該電結合彈片12之間的連接槽121並電性結合於該電結合彈片12,為降低零件的阻抗,該第一連接端子10或該第二連接端子20的材質較佳可選用磷銅,惟,上述的材質僅為本創作所舉較佳的實施態樣,本創作並不欲限制於上述的材質,在此先予敘明。一般而言,鑑於連接器設計上的限制及成本的考量,電連接片22的高度通常小於該電結合彈片12,兩者的接觸面積及密合度將影響零件的導通性,在此,將電連接片22的高度定為H1,電結合彈片12的高度定為H2,以便於後續的說明。接續,請配合參閱表一的內容所示:本創作的創作人經由多次測試後,經由實驗的結果得到以下的實驗數據(於本實驗數據中,該電結合彈片12及電連接片22的材質係選用磷銅作為實驗條件):
經由以上的實驗數據可以得知,該電連接片22的高度H1介於0.7mm至0.95mm之間時,該電結合彈片12的高度H2
介於0.4至0.7mm之間時,該連接器組合的阻抗值係有效的控制於6.00mΩ以下,電流耐受度平均也可達到1650mA以上,在此範圍內,該連接器端子組合係具有較佳的導通性,對於電流的耐受度亦有良好的表現。
為達到更好的導通效果,增加電結合彈片12與電連接片22的接觸面積,該電結合彈片12係朝另一該電結合彈片12方向內凹而形成一V字形。該V字形的設計於電連接片22嵌設於該電結合彈片12之間時,更可提升電連接片22與電結合彈片12的緊密度。創作人經多次實驗的結果發現,該連接槽121的寬度W2(亦即二電結合彈片12間的間距)介於0.10mm至0.18mm之間,該電連接片22的厚度W1係介於0.18mm至0.22mm之間時,該連接器端子組合的導通性較佳。
接續,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係揭露本創作均等實施態樣的外觀示意圖,其中有關於針座後方係定義為相對該插接槽的一側,針座下方係定義為水平式針座結合於電路板的一側,如圖所示:於「圖5」中所揭示的為另一垂直式的針座400及線材連接基座300的組合,於本實施態樣中,係除去第一卡扣部106及第二卡扣部206的設計,接地端子404係設置於針座400靠近於固定槽403的後方兩側。於「圖6」及「圖7」中,所揭示的為一水平式的針座500、600及線材連接基座100及300的組合,其中,圖6的該水平式針座500係具有第二卡扣部506,用以與該線材連接基座100的第一卡扣部106扣合,圖7中的垂直
式針座600刪除第一卡扣部106及第二卡扣部506的設計。圖6及圖7的水平式針座500、600,其接地端子均設置於該針座500、600的下方靠近於插接槽的兩側。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連接器端子組合的電連接片及電結合彈片的高度係達到最佳的配置,具備低阻抗、高導通性、高電流耐受度的特性。此外,藉由電結合彈片的V字形設計,有效的增加電結合彈片與電連接片之間的接觸面積,提升連接器端子組合的導通性。
本創作已藉上述較佳具體例進行更詳細說明,惟本創作並不限定於上述所舉例之實施態樣,凡在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術思想範圍內,對該等結構作各種變化及修飾,該等變化及修飾仍屬本創作之範圍。
100‧‧‧線材連接基座
101‧‧‧第一絕緣外殼
102‧‧‧線材連接部
103‧‧‧舌座
104‧‧‧線槽
105‧‧‧插槽
10‧‧‧第一連接端子
11‧‧‧組裝部
111‧‧‧包線部
112‧‧‧電連接扣條
12‧‧‧電結合彈片
70‧‧‧線材
71‧‧‧表皮
72‧‧‧線芯
200‧‧‧針座
201‧‧‧第二絕緣外殼
202‧‧‧插接槽
203‧‧‧固定槽
205‧‧‧橫肋
20‧‧‧第二連接端子
21‧‧‧焊接部
22‧‧‧電連接片
23‧‧‧卡扣部
H1‧‧‧電連接片高度
H2‧‧‧電結合彈片高度
Claims (10)
- 一種連接器端子組合,包含有:一第一連接端子,包含一結合於線材上的組裝部,二由該組裝部延伸的電結合彈片,以及一對應設置於二該電結合彈片之間的連接槽;以及一第二連接端子,包含一用於連結至基板上的焊接部,以及一由該焊接部延伸並嵌設於該連接槽上藉以電性連接於該電結合彈片的電連接片;其中,該電結合彈片的高度係介於0.4mm至0.7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高度係介於0.7mm至0.95mm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連接槽的寬度係介於0.10mm至0.18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厚度係介於0.18mm至0.22mm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第一連接端子及/或該第二連接端子的材質係為磷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電結合彈片係朝另一該電結合彈片方向內凹而形成一V字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組裝部包含有一扣合於該線材的表皮的包線部,以及一扣合於該線材的線芯上的電連接扣條。
- 一種連接器組合,包含有:一線材連接基座,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外殼,複數個設置於該第一絕緣外殼上的線槽,以及複數個分別設於該線槽內的第一連接端子,該第一連接端子包含一結合於線材端子上的組裝部,二由該組裝部延伸的電結合彈片,以及一對應設置於二該電結合彈片之間的連接槽;以及一針座,包含有一第二絕緣外殼,複數個設置於該第二絕緣外殼內的固定槽,以及複數個分別固定於該固定槽上的第二連接端子,該第二連接端子包含一突出於該第二絕緣外殼並用於連結至基板上的焊接部,以及一由該焊接部延伸並嵌設於該連接槽上藉以電性連接於該電結合彈片的電連接片;其中,該電結合彈片的高度係介於0.4mm至0.7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高度係介於0.7mm至0.95mm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連接槽的寬度係介於0.10mm至0.18mm之間,該電連接片的厚度係介於0.18mm至0.22mm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第一連接端子及/或該第二連接端子的材質係為磷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電結合彈片係朝另一該電結合彈片方向內凹而形成一V字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端子組合,其中,該組裝 部包含有一扣合於該線材的表皮的包線部,以及一扣合於該線材的線芯上的電連接扣條。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23195U TWM478264U (zh) | 2013-12-10 | 2013-12-10 | 連接器端子組合及包含其的連接器組合 |
JP2014005507U JP3195101U (ja) | 2013-12-10 | 2014-10-16 | コネクタ端子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含む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23195U TWM478264U (zh) | 2013-12-10 | 2013-12-10 | 連接器端子組合及包含其的連接器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78264U true TWM478264U (zh) | 2014-05-11 |
Family
ID=51295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23195U TWM478264U (zh) | 2013-12-10 | 2013-12-10 | 連接器端子組合及包含其的連接器組合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195101U (zh) |
TW (1) | TWM478264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63750B (zh) * | 2020-02-19 | 2023-05-26 | 映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同槽复接式闸刀连接器 |
CN114069283A (zh) * | 2020-07-30 | 2022-02-18 |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抗损耗传输装置组 |
-
2013
- 2013-12-10 TW TW102223195U patent/TWM478264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
- 2014-10-16 JP JP2014005507U patent/JP3195101U/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195101U (ja) | 2014-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3141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453258U (zh) | 插座連接器 | |
CN204597020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TWM330619U (en) |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TWI532274B (zh) | 電連接器 | |
JP2012209255A (ja) | Usbコネクタ | |
TWM497356U (zh) | 電連接器 | |
TWM478264U (zh) | 連接器端子組合及包含其的連接器組合 | |
WO2016106913A1 (zh) |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2015024408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7993145B1 (en) |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low profile | |
CN216413329U (zh) | 多极连接器 | |
CN203503909U (zh) | 高频线缆连接器结构 | |
CN219998568U (zh) | 一种插板型hdmi公头连接器 | |
CN218275156U (zh) | 插座、插头及电连接器 | |
TWM396518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49379B (zh) | 具有伸縮端子之連接器結構改良(二) | |
TW201119145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4472721B2 (ja) | コンタクト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
CN203288793U (zh) | 一种电连接接口 | |
TWM471702U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TW201705627A (zh) | 線纜連接器 | |
TW201228135A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6780246A (zh) | 一种插板型hdmi公头连接器 | |
TWM397067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