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472238U -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238U
TWM472238U TW102211185U TW102211185U TWM472238U TW M472238 U TWM472238 U TW M472238U TW 102211185 U TW102211185 U TW 102211185U TW 102211185 U TW102211185 U TW 102211185U TW M472238 U TWM472238 U TW M4722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ffer layer
touch panel
substrate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1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uan-Yang Chen
Yi-Hsuan Huang
Tzung-Fu Lai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2211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238U/zh
Priority to CN201320496786.1U priority patent/CN203480457U/zh
Priority to CN201310353521.0A priority patent/CN104238802A/zh
Publication of TWM472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238U/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高遮光性之裝飾區域的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觸控面板為了傳遞訊號,需配置多條傳輸線路與其感測元件連接,然而,為了降低傳輸的阻抗通常使用可視的金屬導線,且通常會配置黑色遮光材質以遮蔽這些傳輸線路。為了達到有效顯示區域的最大化,傳輸線路通常配置於觸控面板的周邊區域,此時,觸控面板可具有黑色裝飾邊框以遮蔽此些傳輸線路。然而,對於使用者而言,黑色裝飾邊框並不一定能滿足使用者對外觀的需求,因此業界提出了非黑色裝飾邊框的構想。
由於各類非黑色裝飾層的遮光特性較差,因而往往需透過其他低透光層(例如黑色油墨)來作為輔助遮光之用,以有效遮蔽其後方的可視元件。然而,當低透光層直接與現有的非黑色裝飾 層接觸時,低透光層易影響非黑色裝飾層,例如,低透光層可能與非黑色裝飾層產生化學反應,因而導致非黑色裝飾層的顏色與其原始的顏色不同(即色澤不純或黃化),使得觸控面板整體的質感大幅降低。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其在透光區外可具有兼具理想遮光效果的非黑色裝飾區。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外顯裝飾層、一輔助遮光層、一緩衝層、一觸控感測元件以及多條傳輸線路。外顯裝飾層配置於基板的至少一側上。輔助遮光層配置於外顯裝飾層遠離基板的一側上且位於遮光區中,其中輔助遮光層與外顯裝飾層相對地配置,輔助遮光層的光密度大於外顯裝飾層的光密度。緩衝層配置於外顯裝飾層與輔助遮光層之間,其中緩衝層的材質異於外顯裝飾層的材質與輔助遮光層的材質。觸控感測元件配置於基板上,且至少配置於透光區中。傳輸線路配置於輔助遮光層遠離基板的一側,並電性連接於觸控感測元件。
本新型創作的裝飾蓋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其中遮光區位於透光區的至少一側。裝飾蓋板包括:一基板、一外顯裝飾層、一輔助遮光層以及一緩衝層。基板為透光材質。外顯裝飾層配置於基板的至少一側上。輔助遮光層配置於遮光區中,其 中輔助遮光層與外顯裝飾層相對地配置,輔助遮光層的光密度大於外顯裝飾層的光密度。緩衝層至少配置於外顯裝飾層與輔助遮光層之間,其中緩衝層的材質異於外顯裝飾層與輔助遮光層。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外顯裝飾層與輔助遮光層配置於觸控面板的遮光區中,且緩衝層位於外顯裝飾層與輔助遮光層之間。此時,緩衝層可提供防止或減緩滲透的功能,以緩衝輔助遮光層的滲透現象,而使外顯裝飾層能保有原色澤,進而使其所呈現的色彩具有理想的飽和度。此外,外顯裝飾層可以讓觸控面板具有非黑色的裝飾色彩,且輔助遮光層的配置能補償外顯裝飾層遮光性不足而提供理想的遮光效果。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a、100a’、100a”、500、600‧‧‧觸控面板
101、501‧‧‧裝飾蓋板
102‧‧‧透光區
104‧‧‧遮光區
110‧‧‧基板
110’‧‧‧絕緣基板
110a‧‧‧側表面
120、520a、520b‧‧‧觸控感測元件
122、522a、522b‧‧‧第一感測串列
122a‧‧‧第一感測墊
122b‧‧‧第一橋接線
124、524a、524b‧‧‧第二感測串列
124a‧‧‧第二感測墊
124b‧‧‧第二橋接線
125‧‧‧絕緣層
126‧‧‧絕緣間隙
130、630‧‧‧外顯裝飾層
130a‧‧‧圖像
140a、140d‧‧‧輔助遮光層
140b‧‧‧透光圖案
140b’‧‧‧穿孔
150a、150b、150c‧‧‧緩衝層
152‧‧‧透明材質的緩衝層
154‧‧‧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的緩衝層
160‧‧‧傳輸線路
170‧‧‧保護層
180‧‧‧介電層
190a‧‧‧第二緩衝層
191‧‧‧絕緣圖案
570‧‧‧黏膠層
630a、630b、630c、631a、631b‧‧‧白色油墨
631‧‧‧第一遮蔽層
640‧‧‧第二遮蔽層
圖1A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1B繪示為圖1A的線I-I的剖面示意圖。
圖1C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D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遮光區的疊層示意圖。
圖3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遮光區的疊層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遮光區的疊層示意圖。
圖5A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B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遮光區的剖面示意圖。
圖1A繪示為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圖1B繪示為圖1A的線I-I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a包括一裝飾蓋板101、一觸控感測元件120、多條傳輸線路160與一保護層170。裝飾蓋板101包括一基板110、一外顯裝飾層130、一輔助遮光層140a及一緩衝層150a。對於整合有顯示與觸控功能的電子裝置來說,其中的觸控面板100a可具有一透光區102與一遮光區104。透光區102可與顯示元件(例如液晶顯示元件或有機發光二極體顯 示元件等)或其他光源對應配置,而遮光區104則與需遮蔽的元件對應配置,此類元件例如為可視的傳輸線路160。為實現電子裝置之顯示區域的最大化,窄邊框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可視的傳輸線路160通常設置在觸控面板100a的周邊區。甚至,將可視的傳輸線路160僅配置於觸控面板100a中的其中一側。基於同樣的因素,遮光區104亦通常設置於觸控面板100a中的至少一側,從而與位於基板110上的至少一側的外顯裝飾層130或輔助遮光層140a所在的區域相對應。外顯裝飾層130與輔助遮光層140a係由抗光材質所構成,所述抗光材質定義為光通過其介面會發生損失的材質,以用於遮蔽電子裝置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
詳細來說,基板110可為一硬式透光基板或一可撓式透光基板,其材質例如玻璃或塑膠,但不以此為限。外顯裝飾層130為觸控面板100a的使用者觀看到遮光區104的顯示顏色,於本實施例中,遮光區104配置在基板110的周邊區域;輔助遮光層140a配置於外顯裝飾層130遠離觀賞側的一側,輔助遮光層140a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大於外顯裝飾層130的光密度,從而提供理想的遮光效果,使位於遮光區104中的元件得以被隱藏起來。在本實施例中,輔助遮光層140a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重疊於傳輸線路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以使遮光區104可有效遮蔽傳輸線路160。舉例而言,輔助遮光層140a可具有明度較低的顏色,例如黑色、灰色、藍色、紫色或銀色,而外顯裝飾層130可具有明度較高的顏色,例如白色、粉紅色或鵝黃色等,但本新型 創作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厚度為1 μm的輔助遮光層140a的光密度介於3至4之間,而厚度為20 μm的外顯裝飾層130的光密度介於0.8至0.9之間,然而本新型創作並不為此所限。舉例而言,外顯裝飾層130亦可為光密度小於3的材質或者光密度小於傳輸線路160的光密度的材質,而輔助遮光層140a則選用光密度大於輔助遮光層140a的光密度的材質,因此輔助遮光層140a的光密度並不以4為極限。
於本實施例中,遮光區104中可具有可被使用者看到的一圖像130a,例如文字、商標、裝飾圖案或功能鍵等。或者,請同時參見圖1A與圖1B,輔助遮光層140a的一部分可經圖案化鏤空,從而構成一透光圖案140b,其中,輔助遮光層140a可具有排列成一圖案的多個微小穿孔140b’。
外顯裝飾層130的材質可包括陶瓷、有機材料、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之混合物或有機-無機混成化合物,其可為單一種材質的單層結構或多層堆疊結構,其中外顯裝飾層130的厚度可以是介於0.5微米至50微米之間,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外顯裝飾層130的材質可為感光樹脂(例如光阻)或非感光樹脂(例如油墨)。輔助遮光層140a的材質可包括金屬、金屬化合物、陶瓷、類鑽碳、有機材料、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之混合或有機-無機混成化合物,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輔助遮光層140a的材質可包括鉻、鋁、銀、銅、金、鈦、鎢、鉬、鋅或其化合物;或者,輔助遮光層140a的材質可為感光樹脂或非感光樹脂(例如油墨或其他 吸光樹脂),其中輔助遮光層140a的厚度可為0.3微米至20微米之間。
緩衝層150a至少配置於外顯裝飾層130與輔助遮光層140a之間,其中緩衝層150a的材質與外顯裝飾層130的材質及輔助遮光層140a的材質相異。緩衝層150a可避免輔助遮光層140a影響外顯裝飾層130的外顯色澤表現,從而避免外顯裝飾層130發生色偏、黃化或不預期的濁色等不良現象。傳輸線路160配置於輔助遮光層140a遠離基板110的一側,並電性連接於觸控感測元件120。保護層170配置於傳輸線路160遠離基板110的一側,並延伸覆蓋至觸控感測元件120。保護層170的材質為介電材料,其例如二氧化矽、氮化矽、其他無機介電材料或是其他有機介電材料。於一些實施例中,保護層170的厚度可至少為0.8微米,以平坦化遮光區104與透光區102的高度差。於另一些實施例中,保護層170還可提供光學抗反射作用,例如為二氧化矽(SiO2 )與氮化矽(SiNx )的雙層結構,以有效提昇觸控面板100a的整體透光率,並降低觸控感測元件120圖形的可視性。
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配置於基板110上的觸控感測元件120是由多條第一感測串列122以及多條第二感測串列124所構成,且第一感測串列122與第二感測串列124相互絕緣。每一第一感測串列122是由多個第一感測墊122a以及多個第一橋接線122b連接而成,而第二感測串列124是由多個第二感測墊124a及多個第二橋接線124b連接而成。相鄰的第一感 測墊122a與第二感測墊124a具有絕緣間隙126,且這些第一感測串列122之間以及這些第二感測串列124之間亦分別具有多個絕緣間隙126。第一橋接線122b與第二橋接線124b可以藉由絕緣層125相互絕緣,而絕緣圖案191配置於觸控感測元件120與外顯裝飾層130之間。於一些實施例中,多個非連續的絕緣圖案(未繪示)可選擇性地至少配置於絕緣間隙126與外顯裝飾層130之間(未繪示),從而確保絕緣間隙126的介電性。另外,以下更舉例出多種型態的觸控感測元件,但本新型創作之觸控感測元件120並不僅限於此。
於一些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元件亦可設置於裝飾蓋板的基板上。觸控感測元件可包括複數個第一感測串列、複數個第二感測串列與多條傳輸線路,且上述元件均形成於基板上的同一側。其中,各第一感測串列或各第二感測串列可包括複數個感測墊,而各傳輸線路分別與第一感測串列與第二感測串列電連接,且第一感測串列與第二感測串列間相互電性絕緣。第一感測串列與第二感測串列間可形成電容耦合。於一些實施例中,如圖5A所示,觸控面板500的觸控感測元件520a包括第一感測串列522a與第二感測串列524a,且第一感測串列522a配置於裝飾蓋板501的基板110上,而第二感測串列524a配置在另一絕緣基材110’上。其中,基板110與絕緣基材110’藉由黏膠層570相黏合,且部份緩衝層550a延伸位於基板110與第一感測串列522a之間,其中第一感測串列522a與第二感測串列524a相互絕緣。
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5B所示,第一感測串列522b與第二感測串列524b亦可分別被設置於絕緣基材110’的相對兩側,而傳輸線路160亦配置於絕緣基材110’上並電性連接於觸控感測元件520b。此時,裝飾蓋板501上則沒有形成感測串列,而僅作為使用者的觸摸介面,並經由黏膠層570以黏合且覆蓋保護絕緣基材110’及其內部元件。此外,觸控感測元件120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觸控感測元件而不限定為本實施所繪示的投射式電容式觸控感測元件,且感應墊亦不限定形狀,例如:菱形、三角形、雪花狀、或直線型等形狀。
本實施例的緩衝層150a的材質可包括一感光樹脂、一非感光樹脂、介電材質、無機介電材質、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之混合物或有機-無機混成化合物。緩衝層150a可為透明或可透光的顏色,且其可為單一種材質的單層結構、單一種材質的多層堆疊結構或者多層不同材質所堆疊而成。有機類的緩衝層150a的較佳選用厚度可為0.01 μm至10 μm之間,其較佳選用折射率可為1.2至2之間。無機介電材質的緩衝層150a的主成分可包括氮化物或氧化物,例如氧化矽、氧化鈦、氮化矽、氮化鈦等,較佳選用厚度可為0.001 μm至10 μm之間,其較佳選用折射率可為1.2至2之間。帶有顏色的緩衝層150a的材質可包括樹脂及顏料,例如緩衝層150a可為白色油墨,其較佳選用厚度可為0.5 μm至100 μm之間。
如圖1C,當緩衝層150a選用透明材質時,緩衝層150a 除了配置於外顯裝飾層130與輔助遮光層140a之間,還可更延伸配置到透光區102中,例如觸控感測元件120與基板110之間、第一感測串列122與第二感測串列124之間(未繪示)、觸控感測元件120與保護層170之間(未繪示)或覆蓋觸控感測元件120(未繪示)。此時,藉由選用具有特定折射率範圍的緩衝層150a與透光區102中緩衝層150a相鄰兩層的折射率搭配,可有效提昇觸控面板100a’的整體透光率,並降低觸控感測元件120圖形的可視性。例如,緩衝層150a可為二氧化矽(SiO2 )與氮化矽(SiNx )的雙層結構,其中氮化矽的折射率高於二氧化矽的折射率。藉此,使來自緩衝層150a的反射光與觸控感測元件120的反射光發生干涉,從而降低反射率差異。另外,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觸控感測元件120更延伸配置於輔助遮光層140a遠離基板110的一側時,藉由配置緩衝層150a於外顯裝飾層130遠離基板110的表面,使觸控感測元件120可直接地形成在緩衝層150a與輔助遮光層140a的表面,從而避免觸控感測元件120直接地接觸到外顯裝飾層130,如此,將有助於避免觸控感測元件120在相對基板隆起的外顯裝飾層130上發生導電材料蝕刻不完全或過蝕刻等圖形化不精準問題。
於其他實施例中,如圖1B至圖1D,外顯裝飾層130與基板110間可包括第二緩衝層190a,從而提供例如增加外顯裝飾層130形成在基板110上的穩固性或/及調整外顯裝飾層130的色調等額外的作用。第二緩衝層190a的材質異於外顯裝飾層130的 材質與基板110的材質。此時,外顯裝飾層130即被第二緩衝層190a與緩衝層150a所包覆。本實施例的第二緩衝層190a的材質可包括感光樹脂、非感光樹脂、無機介電材質、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之混合物或有機-無機混成化合物。有機類的第二緩衝層190a的較佳選用厚度可為0.01μm至10μm之間,其較佳選用折射率可為1.2至2之間。無機介電材質的第二緩衝層190a的主成分可包括氮化物或氧化物,例如氧化矽、氧化鈦、氮化矽、氮化鈦等,較佳選用厚度可為0.001μm至10μm之間,其較佳選用折射率可為1.2至2之間。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190a的材質可與緩衝層150a的材質相同。
當第二緩衝層190a選用透明材質時,第二緩衝層190a除了配置於外顯裝飾層130與基板110之間,還可更延伸至透光區102並形成於觸控感測元件120與基板110之間,如圖1B所示。藉此,提高觸控面板的可靠度或/及整體透光率。例如,第二緩衝層190a可為二氧化矽(SiO2 )的單層結構,藉此觸控感測元件120可沉積於較無雜質的絕緣介面,從而提高觸控面板的可靠度。然而,於其他不同的應用中,第二緩衝層190a亦可僅配置於外顯裝飾層130與基板110之間,如圖1C所示。又,如圖1D所示,觸控面板100a”的第二緩衝層190a與緩衝層150a均延伸配置於觸控感測元件120與基板110之間,第二緩衝層190a為例如氮化矽(SiNx )的高折射率材料,而緩衝層150a為例如二氧化矽(SiO2 )的低折射率材料。
或者,在另一些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可為二氧化矽與氮化矽的雙層結構,其中氮化矽的折射率高於二氧化矽的折射率,且氮化矽可較二氧化矽靠近基板。此時,藉由選用具有特定折射率範圍的第二緩衝層190a(及緩衝層150a),透光區102中第二緩衝層190a(及緩衝層150a)、觸控感測元件120與基板110間的折射率搭配,可有效提昇觸控面板100a的整體透光率,並降低觸控感測元件120圖形的可視性。
當外顯裝飾層130、輔助遮光層140a、緩衝層150a、第二緩衝層190a之任一者含有樹脂時,其可包括一樹脂連結劑。其中,樹脂連結劑例如為矽氧烷(siloxane)、聚亞醯胺(polyimide)、聚氨酯(polyurethan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乙烯(polyethylene)、聚苯乙烯(polystyrene)、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壓克力(acrylic)或環氧樹脂(epoxy)。
傳輸線路160的材質可以是金屬、合金、金屬疊層、合金疊層、或是合金與金屬的疊層,以具備導電性質,例如:鉻或其化合物、鋁或其化合物、銀或其化合物、銅或其化合物、金或其化合物、鈦或其化合物、鎢或其化合物、鉬或其化合物、鋅或其化合物,或是上述金屬所構成的合金等。舉例而言,傳輸線路160的材質可以是鉬-鋁-鉬的金屬疊層。
於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觸控面板600更包括第一遮蔽層631與一第二遮蔽層640。外顯裝飾層630的外邊緣與基板110的邊界相隔一距離,外顯裝飾層630由三層堆疊的白色油 墨630a、630b、630c所構成。第一遮蔽層631由二層堆疊的白色油墨631a、631b所構成且至少覆蓋外顯裝飾層630所處的區域的一部分並延伸覆蓋至基板110的邊界。第二遮蔽層640至少覆蓋第一遮蔽層630所處的區域的一部分。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遮蔽層631或第二遮蔽層640可延伸地覆蓋至基板110的側表面110a,藉此,有效遮蔽光束從基板110的側表面110a漏出。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如圖2,其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遮光區的疊層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緩衝層150b選用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其除了緩衝阻隔輔助遮光層140a對於外顯裝飾層130的色偏影響,還可作為調整補償外顯裝飾層130的顯示顏色之用途。例如,以白色有機樹脂材料作為緩衝層150b配置於遮光區104的白色光阻(即外顯裝飾層130)與黑色油墨(即輔助遮光層140a)之間。藉此,增加白色材質的整體厚度以提高其明度,並有效減輕輔助遮光層140a對於外顯裝飾層130的色偏影響。
如圖3,其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遮光區的疊層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緩衝層150c為透明材質的緩衝層152及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的緩衝層154的疊層。此處,透明材質的緩衝層152位於輔助遮光層140a與外顯裝飾層130之間,而帶有 顏色的透光材質的緩衝層154位於透明材質的緩衝層152與外顯裝飾層130之間。然而,透明材質的緩衝層152及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的疊層的順序並不此以為限,於一些實施例中,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的緩衝層154與透明材質的緩衝層152的順序可對調。藉此,避免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的緩衝層154受到輔助遮光層140a的影響,從而更穩定地調整補償外顯裝飾層130的顯示顏色,並且避免外顯裝飾層130受到輔助遮光層140a影響色澤。
如圖4,其為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遮光區的疊層示意圖。本實施例的輔助遮光層140d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材質,其中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材質的輔助遮光層140d的厚度例如是介於0.05微米至0.5微米之間。由於本實施例之輔助遮光層140d採用金屬或金屬化合物材質,因此觸控面板100d在輔助遮光層140d與傳輸線路160之間更包括一介電層180,以避免形成於輔助遮光層140d上的傳輸線路160或其他相絕緣的導電材料相互導通而短路。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外顯裝飾層與輔助遮光層構成了觸控面板的遮光區,且配置緩衝層於外顯裝飾層與輔助遮光層之間。藉此,利用緩衝層來避免輔助遮光層影響外顯裝飾層發生色偏,進而使觸控面板的周邊區所呈現的色彩具有理想的飽和度。此外,外顯裝飾層可以讓觸控面板具有外顯的裝飾色彩,且輔助遮光層的配置可以提供遮光區理想的遮光效果以遮蔽觸控面板中不欲被看見的元件。如此一來,觸控面板的外觀將更為多樣 化,而可以符合使用者對產品外觀的需求。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觸控面板
101‧‧‧裝飾蓋板
110‧‧‧基板
120‧‧‧觸控感測元件
122‧‧‧第一感測串列
122a‧‧‧第一感測墊
122b‧‧‧第一橋接線
124b‧‧‧第二橋接線
125‧‧‧絕緣層
130‧‧‧外顯裝飾層
140a‧‧‧輔助遮光層
150a‧‧‧緩衝層
160‧‧‧傳輸線路
170‧‧‧保護層
190a‧‧‧第二緩衝層

Claims (60)

  1. 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外顯裝飾層,配置於該基板的至少一側上;一輔助遮光層,配置於該外顯裝飾層遠離該基板的一側上且位於該遮光區中,其中該輔助遮光層與該外顯裝飾層相對地配置,該輔助遮光層的光密度大於該外顯裝飾層的光密度;一緩衝層,配置於該外顯裝飾層與該輔助遮光層之間,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異於該外顯裝飾層的材質與該輔助遮光層的材質;一觸控感測元件,配置於該基板上,且至少配置於該透光區中;以及多條傳輸線路,配置於該輔助遮光層遠離該基板的一側,並電性連接於該觸控感測元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外顯裝飾層的厚度介於0.5微米至50微米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外顯裝飾層的材質包括一樹脂連結劑,且該樹脂連結劑係選自矽氧烷、聚亞醯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壓克力、環氧樹脂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外顯裝飾 層為單一層結構或多層結構,且該外顯裝飾層的光密度小於該些傳輸線路的光密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緩衝層為單一層結構或多層結構,且該緩衝層選自一透明材質、一帶有顏色的可透光材質或其組合疊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介電材質,且該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觸控感測元件與該基板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二緩衝層,配置於該外顯裝飾層與該基板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為單一層結構或多層結構,且該第二緩衝層係選自一透明材質、一帶有顏色的可透光材質或其組合疊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介電材質,且該第二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觸控感測元件與該基板之間,該第二緩衝層的折射率異於該緩衝層的折射率與該基板的折射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介電材質,且該第二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觸控感測元件與該基板之間,該緩衝層與該基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折射率與該第二緩衝層的折射率相同。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緩衝層 的材質包括一感光樹脂或一非感光樹脂,而該緩衝層的厚度介於0.01微米至10微米之間,且該緩衝層的折射率介於1.2至2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更包括一樹脂連結劑,該樹脂連結劑係選自矽氧烷、聚亞醯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壓克力、環氧樹脂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無機介電材質,該緩衝層的厚度介於0.001微米至1微米之間,且該緩衝層的折射率介於1.2至2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透明無機介電材質係選自鋁氧化物、鈮氧化物、鈦氧化物、氮化矽、氮氧化矽、矽氧化物或其組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緩衝層為該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且該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的厚度介於0.5微米至100微米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介電層,至少位於該些傳輸線路與該輔助遮光層之間,該輔助遮光層的材質包括鉻、鋁、銀、銅、金、鈦、鎢、鉬、鋅或其化合物,且該輔助遮光層的厚度介於0.05微米至0.5微米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材質包括一感光樹脂或一非感光樹脂,而該輔助遮光層的厚度介於0.3微米至20微米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材質更包括一樹脂連結劑,該樹脂連結劑選自矽氧烷、聚亞醯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壓克力、環氧樹脂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光密度大於2。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基板的材質為一透光材質。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觸控感測元件更延伸配置於該輔助遮光層遠離該基板的一側。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介電材質,該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觸控感測元件與該基板之間,且該觸控感測元件直接地形成在該緩衝層與該輔助遮光層的表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多個獨立的絕緣圖案,該觸控感測元件包括多個感測墊與多個絕緣間隙,各該獨立的絕緣圖案至少設置於各該絕緣間隙與該外顯裝飾層之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絕緣保護層,其至少覆蓋該多條傳輸線路與該觸控感測元件。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絕緣保 護層的厚度至少為0.8微米。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一遮蔽層,該外顯裝飾層的外邊緣與該基板的邊界相隔一距離,且該第一遮蔽層至少覆蓋該外顯裝飾層所處的區域的一部分並延伸覆蓋至該基板的邊界。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二遮蔽層,至少覆蓋該第一遮蔽層所處的區域的一部分。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第二緩衝層,配置於該外顯裝飾層與該基板之間,且該第二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觸控感測元件與該基板之間。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外顯裝飾層被該第二緩衝層與該緩衝層所包覆。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遮光區具有一圖像。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一部分經圖案化,從而構成一透光圖案。
  32. 一種裝飾蓋板,具有一透光區與一遮光區,該遮光區位於該透光區的至少一側,該裝飾蓋板包括:一基板,其為透光材質;一外顯裝飾層,配置於該基板的至少一側上;一輔助遮光層,配置於該遮光區中,其中該輔助遮光層與該外顯裝飾層相對地配置,該輔助遮光層的光密度大於該外顯裝飾 層的光密度;以及一緩衝層,配置於該外顯裝飾層與該輔助遮光層之間,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異於該外顯裝飾層與該輔助遮光層。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外顯裝飾層的厚度介於0.5微米至50微米之間。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外顯裝飾層的材質包括一樹脂連結劑,且該樹脂連結劑選自矽氧烷、聚亞醯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壓克力、環氧樹脂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外顯裝飾層為單一層結構或多層結構,且該外顯裝飾層的光密度小於2。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緩衝層為單一層結構或多層結構,且該緩衝層選自一透明材質、一帶有顏色的可透光材質或其組合疊層。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為該透明材質,且該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透光區。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裝飾蓋板,更包括:一第二緩衝層,配置於該外顯裝飾層與該基板之間。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為單一層結構或多層結構,且該第二緩衝層係選自一透明材質、一帶有顏色的可透光材質或其組合疊層。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第二緩 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介電材質,且該第二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透光區,該第二緩衝層的折射率異於該緩衝層的折射率與該基板的折射率。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介電材質,且該第二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透光區,該緩衝層與該基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折射率與該第二緩衝層的折射率相同。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包括一感光樹脂或一非感光樹脂,而該緩衝層的厚度介於0.01微米至10微米之間,且該緩衝層的折射率介於1.2至2之間。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更包括一樹脂連結劑,該樹脂連結劑係選自矽氧烷、聚亞醯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壓克力、環氧樹脂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無機介電材質,該緩衝層的厚度介於0.001微米至1微米之間,且該緩衝層的折射率介於1.2至2之間。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透明無機介電材質係選自鋁氧化物、鈮氧化物、鈦氧化物、氮化矽、氮氧化矽、矽氧化物或其組合。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緩衝層為該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該帶有顏色的透光材質的厚度介於0.5 微米至100微米之間。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材質包括鉻、鋁、銀、銅、金、鈦、鎢、鉬、鋅或其化合物,且該輔助遮光層的厚度介於0.05微米至0.5微米之間。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的裝飾蓋板,更包括一介電層,至少配置於該輔助遮光層遠離該基板的表面。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材質包括一感光樹脂或一非感光樹脂,而該輔助遮光層的厚度介於0.3微米至20微米之間。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材質更包括一樹脂連結劑,該樹脂連結劑係選自矽氧烷、聚亞醯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壓克力、環氧樹脂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光密度大於2。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更包括:一導電層,該導電層自該透光區延伸配置於該輔助遮光層遠離該基板的一側。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緩衝層的材質為一透明介電材質,該緩衝層延伸配置於該導電層與該基板之間,且該導電層直接地形成在該緩衝層與該輔助遮光層的表面。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更包括:一絕緣保護層,配置於該基板上且至少佈滿該透光區,其中該絕緣保護層的厚度至少為0.8微米。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裝飾蓋板,更包括:一第一遮蔽層,該外顯裝飾層的外邊緣與該基板的邊界相隔一距離,且該第一遮蔽層至少覆蓋該外顯裝飾層所處的區域的一部分並延伸覆蓋至該基板的邊界。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之裝飾蓋板,更包括:一第二遮蔽層,至少覆蓋該第一遮蔽層所處的區域的一部分。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更包括:一第二緩衝層,配置於該外顯裝飾層與該基板之間,且該第二緩衝層更延伸配置於該透光區。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外顯裝飾層被該第二緩衝層與該緩衝層所包覆。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遮光區具有一圖像。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飾蓋板,其中該輔助遮光層的一部分經圖案化,從而構成一透光圖案。
TW102211185U 2013-06-14 2013-06-14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TWM472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185U TWM472238U (zh) 2013-06-14 2013-06-14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CN201320496786.1U CN203480457U (zh) 2013-06-14 2013-08-14 装饰盖板及其触控面板
CN201310353521.0A CN104238802A (zh) 2013-06-14 2013-08-14 装饰盖板及其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185U TWM472238U (zh) 2013-06-14 2013-06-14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238U true TWM472238U (zh) 2014-02-11

Family

ID=5055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1185U TWM472238U (zh) 2013-06-14 2013-06-14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2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060A (zh) * 2014-04-10 2015-10-14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板与触控板
CN105320341A (zh) * 2014-07-03 2016-02-10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I615748B (zh) * 2014-12-09 2018-02-2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視窗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060A (zh) * 2014-04-10 2015-10-14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板与触控板
CN105320341A (zh) * 2014-07-03 2016-02-10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I615748B (zh) * 2014-12-09 2018-02-2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視窗
US10318026B2 (en) 2014-12-09 2019-06-11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47668A (zh)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CN104238802A (zh) 装饰盖板及其触控面板
TWI501124B (zh) 包含軟鍵之顯示面板
CN103941902B (zh) 触控面板
TWI531939B (zh) 觸控面板
US9116664B2 (en) Electronic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186995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KR20140095278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M450786U (zh) 觸控裝置
US20140132569A1 (en) Touch-sensitive panel
US20160026314A1 (en) Touch device
US20120292170A1 (en) Touch panel
KR20180130797A (ko) Oled 일체형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oled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140062912A1 (en) Touch-sensitive panel
TW201504875A (zh) 觸控面板
KR20200061667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커버 윈도우 제조 방법
JP6361106B2 (ja) 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板、タッチパネル基板、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の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TWI559199B (zh)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M472238U (zh) 裝飾蓋板及其觸控面板
TW201445393A (zh) 觸控面板
TW201541300A (zh) 裝飾基板及其觸控面板
CN211207024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516793A (zh) 觸控面板與覆蓋板結構
TWI588713B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M472242U (zh) 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