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7753U - 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67753U TWM467753U TW102212882U TW102212882U TWM467753U TW M467753 U TWM467753 U TW M467753U TW 102212882 U TW102212882 U TW 102212882U TW 102212882 U TW102212882 U TW 102212882U TW M467753 U TWM467753 U TW M46775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fixing
- positioning
- head
- annula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固定裝置,尤指套筒之穿孔中為穿入有固定元件之桿身,並於穿孔上方周緣處形成有環凸部,且固定元件之桿身相鄰於接合部處朝外形成有抵持於環凸部上形成擋止定位之環形阻擋部,以確保固定元件上升回彈後具有頭部整平之功能。
按,一般之面板(板對板)於進行組合時,係利用具備有旋鈕、套環及螺釘之定位螺絲予以鎖接,即可將螺釘、套環固定於第一面板上,並旋動於旋鈕使螺釘為鎖入於第二面板中形成預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將螺釘鎖緊後,使第一面板與第二面板鎖接固定成為一體,且可運用在電信局機櫃、工業電腦、工作母機等利用複數裝置、機構所組構成的設備上作板對板連接使用。
再者,便有業者研發出此種為由套帽、螺桿及定位座所組成之浮動螺絲,並將浮動螺絲之定位座扣固於板材之穿孔中後,再利用螺桿來鎖接於另一板材上形成固定,並當使用者卸下板材時,浮動螺絲仍可透過定位座固定於板材之穿孔中而不會造成遺失,亦有業者研發出一固定裝置,其係於套筒內為組裝有一鎖接件,並由套筒外部套設之彈性體一端抵持於套筒外部之止擋凸環,且彈性體之另端抵持於鎖接件所具之帽頭底
面處,再將鎖接件之帽頭底面處延伸之螺桿穿入於套筒內部之容置空間,便可藉由套筒位於容置空間內之止擋體擋止於鎖接件之螺桿上,使鎖接件不會脫出,並與套筒形成活動對接狀態。
惟該鎖接件之螺桿外螺紋成型時其軸線與螺旋線之間為形成有夾角,所以鎖接件之螺桿抵持於止擋體上後便會產生些許偏斜角度,使鎖接件之軸線無法保持在中心軸位置,並造成吸頭吸附於鎖接件之帽頭上移動進行焊接作業時不易對準板材上之穿孔處,甚至是導致螺桿無法對正於另一板材之鎖孔處,造成螺桿必須偏斜一角度後才能進行鎖接,以致使鎖孔容易產生偏位或型變,並增加鎖接作業上之不便與困難,若是利用電動機具或手工具帶動於鎖接件鎖接時施力過大,更容易造成螺桿產生有崩牙或斷裂之情況發生,整體結構穩定性亦較差,此即為有待從事於此行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新型創作人有鑑於習用固定裝置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固定裝置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套筒所具之穿孔下方處為設有定位於板體的孔洞處之定位部,且穿孔上方周緣處形成有斜伸狀之環凸部,而固定元件為具有位於套筒上方處之頭部,並於頭部底面處向下延伸設有穿入於穿孔中之桿身及接合部,且桿身相鄰於接合部處朝外形成有環形阻擋部,再於桿身上為套設有位於套筒與固定元件間之彈性元件,當固定元件之頭部為以沖壓方式推頂於套筒之環凸部上使其產生變形且孔徑縮小,
便可藉由彈性元件彈性撐抵於頭部上,並連動環形阻擋部抵持於環凸部上形成擋止定位,以確保固定元件上升回彈後整體重心保持穩定,並具有頭部整平之功能,以利於後續焊接或鎖接作業進行時可更加精準。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套筒之定位部為朝外形成有環形抵持體,而固定元件桿身上套設之彈性元件一端為抵持於定位部之環形抵持體上,並由彈性元件另端彈性撐抵於固定元件之頭部底面處呈一彈性變形位移,此種彈性元件為套設於套筒外部不會受到位置與空間的限制,可增加彈性元件彈性撐抵於固定元件之彈性位移行程,並在套筒整體高度降低的情況下仍可提供固定元件足夠之回彈力量,使彈性元件不易發生應力集中或彈性疲乏所衍生永久變形或使用壽命縮短之問題,亦可保持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不會產生過度變形或結構破壞。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該固定元件桿身下方之接合部上為具有外螺紋,且桿身外徑為大於接合部之節徑,可增加電動機具或手工具(如螺絲起子或扳手等)對接於頭部上之作動部帶動桿身及接合部鎖轉時之扭力強度,以避免因固定元件整體結構強度不足所造成桿身相鄰於接合部處剪力過大產生裂痕或斷裂之情況發生。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乃在於固定元件之頭部上為利用組裝或埋入射出方式結合有外套管,便可藉由外套管罩覆於套筒及彈性元件外部防止異物進入,以確保其正常使用功能而具有保護之作用,並使彈性元件隱藏於外套管內部不會外露且整體更為美觀,而外套管表面上也可具有特定顏色的文字、圖案、數字、標記、符號等,以利於識別使用功能(如鎖固或拆卸等)或標註定位的位置等。
1‧‧‧套筒
11‧‧‧穿孔
111‧‧‧頂持面
12‧‧‧定位部
121‧‧‧環形抵持體
1211‧‧‧靠合面
122‧‧‧定位柱
1221‧‧‧環狀溝槽
13‧‧‧環凸部
131‧‧‧推頂面
132‧‧‧止擋面
2‧‧‧固定元件
21‧‧‧頭部
211‧‧‧底面
212‧‧‧作動部
213‧‧‧對接面
22‧‧‧桿身
23‧‧‧接合部
231‧‧‧外螺紋
24‧‧‧環形阻擋部
241‧‧‧抵持面
25‧‧‧彈性元件
26‧‧‧外套管
260‧‧‧容置空間
261‧‧‧固定槽
3‧‧‧板體
31‧‧‧孔洞
32‧‧‧焊料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五、六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組裝時之側視剖面圖及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為包括有套筒1及固定元件2,其中:該套筒1之中空內部為具有縱向穿孔11,並於穿孔11下方處設有定位部12,其定位部12為朝外形成有環形抵持體121及由環形抵持體121處所延伸出外徑較小之中空定位柱122,且定位柱
122外表面上為設有一環狀溝槽1221,而套筒1之穿孔11上方周緣處朝外形成有平整狀之頂持面111,其頂持面111相鄰於穿孔11處形成有斜伸狀之環凸部13,並於環凸部13之上下二側表面處分別形成有推頂面131及止擋面132。
該固定元件2為具有位於套筒1上方處之頭部21,並於頭部21底面211處向下延伸設有穿入於穿孔11中之桿身22及桿身22下方之接合部23,且該桿身22外徑D為大於接合部23之節徑d(如第七、八、九圖所示),而固定元件2之接合部23上較佳實施具有外螺紋231,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在接合部23外表面位置設有二相對之縱切面及位於不具有縱切面位置的側邊下方處形成有凸出之擋止塊(圖中未示出),使固定元件2可透過接合部23之外螺紋231或擋止塊而具有螺絲或旋扣件之功能。
再者,固定元件2之桿身22相鄰於接合部23處朝外形成有外徑為大於桿身22之環形阻擋部24,其環形阻擋部24相鄰於桿身22之橫向表面形成有平整狀之抵持面241,並於桿身22上套設有彈性元件25,且該彈性元件25外徑為小於頭部21而略大於環形阻擋部24之外徑;另,固定元件2之頭部21表面上設有可為十字、內六角凹槽、米字凹槽、六角形凸柱或其它各種型式之作動部212,並於頭部21周邊處形成有可為複數凸齒、壓花面、定位凸點或其它具止滑效果之對接面213。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先將彈性元件25為套設於套筒1外部,並使彈性元件25一端抵持於套筒1位於定位部12所朝外形成之
環形抵持體121上後,再將固定元件2之桿身22為向下穿入於套筒1內部之穿孔11中,其彈性元件25之另端便會彈性撐抵於頭部21底面211處呈一彈性變形位移,使彈性元件25位於套筒1的定位部12與固定元件2的頭部21之間,且待桿身22相鄰於接合部23處之環形阻擋部24通過穿孔11上方周緣處所形成之斜伸狀環凸部13,再利用加壓模具(圖中未示出)以沖壓方式沖壓於頭部21上,並使頭部21底面211處推頂於環凸部13之推頂面131上使其產生變形且孔徑縮小,並使環凸部13之推頂面131與穿孔11上方周緣處之平整狀頂持面111形成一共平面,且該固定元件2之桿身22與套筒1之環凸部13之間形成有間隙,以避免因環凸部13嵌扣於桿身22上造成固定元件2與套筒1形成卡制之情況發生,便可藉由彈性元件25彈性撐抵於頭部21底面211處,並連動環形阻擋部24抵持面241抵持於環凸部13之止擋面132形成擋止定位,以有效防止固定元件2脫出於套筒1外部,進而使固定元件2與套筒1呈現活動對接狀態。
請搭配參閱第七、八、九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及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之固定裝置為應用於電信局機櫃、電腦伺服器、工作機台或其它具機板組、抽屜、鍵盤架等所組構成之設備或裝置上,當套筒1與板體3於組裝時,係先將套筒1之定位部12對正於板體3之孔洞31處,再利用沖壓治具(圖中未示出)以沖壓方式沖壓於頭部21上,其彈性元件25受到擠壓後便會呈一彈性變形位移,並由頭部21底面211處推頂於套筒1穿孔11上方周緣處之平整狀頂持面
111上,便可連帶將定位部12之定位柱122向下鉚接於板體3之孔洞31處,亦可利用定位柱122外表面上之環狀溝槽1221來將套筒1之定位部12迫緊於板體3之孔洞31處結合成為一體。
本創作套筒1之定位部12與板體3之孔洞31利用鉚接方式結合成為一體僅為一種較佳之實施狀態,亦可利用吸取裝置(圖中未示出)之吸頭來吸附於固定元件2之頭部21表面上進行取起,並連帶將套筒1之定位部12為以定位柱122向下穿入於板體3之孔洞31中,即可透過吸頭釋放於固定元件2之頭部21,並使環形抵持體121朝定位柱122所橫向形成之靠合面1211抵持於孔洞31周圍處所刷覆之焊料32上後,便可利用迴焊機(圖中未示出)來對焊料32進行後續加熱之焊接作業,或者是經由鍍錫後使套筒1之定位部12穩固的焊設於板體3之孔洞31處結合成為一體。
而套筒1焊接的過程中,便可藉由彈性元件25彈性撐抵於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底面211處,並連動環形阻擋部24抵持於套筒1之環凸部13止擋面132上形成擋止定位,且因接合部23之外螺紋231不會抵持於環凸部13上,可確保固定元件2上升回彈後桿身22處於中心軸位置不易產生偏移或晃動,使整體重心保持穩定,並具有頭部21整平之功能,以利於後續吸取裝置將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取起進行焊接作業時更加精準,亦可防止固定元件2之接合部23偏斜鎖入時產生型變而無法順利進行鎖接,甚至是造成接合部23之外螺紋231崩牙或斷裂之情況發生,進而達到提高表面黏著技術(SMT)方式焊接或鎖接作業的品質與良率而達到降低成本之效用。
當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先將板體3底面處抵靠於另一板體(圖中未示出)上,並使板體3之孔洞31對正於另一板體之鎖孔,便可向下按壓於頭部21擠壓彈性元件25呈一彈性變形位移,且因彈性元件25為套設於套筒1外部不會受到位置與空間的限制,即可增加彈性元件25彈性撐抵於固定元件2之彈性位移行程,並在套筒1整體高度降低的情況下仍可提供固定元件2足夠之回彈力量,使彈性元件25不易發生應力集中或彈性疲乏所衍生永久變形或使用壽命縮短之問題,亦可保持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不會產生過度變形或結構破壞。
而固定元件2按壓的過程中,其接合部23便會穿出於套筒1之穿孔11處,並將固定元件2之接合部23為以外螺紋231預先鎖接於另一板體之鎖孔內後,再利用電動機具或手工具(如螺絲起子或扳手等)為對接於頭部21上之作動部212帶動於桿身22下方之接合部23快速鎖轉,便可藉由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底面211處抵持於套筒1穿孔11上方周緣處使套筒1配合板體3緊密抵靠於另一板體上,而使板體3與另一板體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亦可方便將板體3與另一板體快速組裝或拆卸形成鎖定或分離狀態,且因固定元件2之桿身22外徑D為大於接合部23之節徑d,可增加頭部21帶動桿身22及接合部23鎖轉時之扭力強度,以避免因固定元件2整體結構強度不足所造成桿身22相鄰於接合部23處剪力過大產生裂痕或斷裂之情況發生,進而達到結構穩定、組裝牢靠且定位確實之效用。
然而,上述固定元件2之頭部21上為可進一步結合有外套管26,並於外套管26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260,且位於容置空間
260頂部設有固定槽261,便可將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利用塑料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一體成型有外套管26,或者是頭部21周邊處之對接面213與外套管26之固定槽261利用組裝的方式結合定位,即可由外套管26罩覆於套筒1及彈性元件25外部防止異物進入,以確保其正常使用功能而具有保護之作用,並使彈性元件25隱藏於外套管26內部不會外露且整體更為美觀,而外套管26表面上也可具有特定顏色的文字、圖案、數字、標記、符號等,以利於識別使用功能(如鎖固或拆卸等)或標註定位的位置等。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創作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固定裝置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實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新型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套筒
11‧‧‧穿孔
111‧‧‧頂持面
12‧‧‧定位部
121‧‧‧環形抵持體
122‧‧‧定位柱
1221‧‧‧環狀溝槽
13‧‧‧環凸部
131‧‧‧推頂面
132‧‧‧止擋面
2‧‧‧固定元件
21‧‧‧頭部
211‧‧‧底面
212‧‧‧作動部
213‧‧‧對接面
22‧‧‧桿身
23‧‧‧接合部
231‧‧‧外螺紋
24‧‧‧環形阻擋部
241‧‧‧抵持面
25‧‧‧彈性元件
Claims (10)
- 一種固定裝置,係包括有套筒及固定元件,其中:該套筒之中空內部為具有穿孔,並於穿孔下方處設有定位於預設板體的孔洞處之定位部,且穿孔上方周緣處形成有斜伸狀之環凸部;該固定元件為具有位於套筒上方處並推頂於環凸部使其產生變形且孔徑縮小之頭部,並於頭部底面處向下延伸設有穿入於穿孔中之桿身及桿身下方之接合部,而固定元件之桿身相鄰於接合部處為朝外形成有抵持於環凸部上形成擋止定位之環形阻擋部,並於桿身上套設有位於套筒與固定元件間呈一彈性變形位移之彈性元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套筒之穿孔上方周緣處為朝外形成有平整狀之頂持面,且環凸部上下二側表面處分別形成有可供固定元件的頭部底面處推頂並與頂持面形成一共平面之推頂面及可供環形阻擋部抵持於其上形成擋止定位之止擋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套筒之定位部為朝外形成有環形抵持體,而固定元件桿身上套設之彈性元件一端為抵持於定位部之環形抵持體上,並由彈性元件另端彈性撐抵於固定元件之頭部底面處呈一彈性變形位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套筒定位部之環形抵持體處為延伸出一外徑較小之中空定位柱,並於定位柱外表面上設有環狀溝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套筒定位部之環形抵持體處為延伸出一外徑較小之中空定位柱,並於環形抵持體朝定位柱 之橫向表面形成有一靠合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元件之接合部上為具有外螺紋,且桿身外徑為大於接合部之節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元件之環形阻擋部為大於桿身外徑,並於環形阻擋部相鄰於桿身之橫向表面形成有抵持於套筒的環凸部上形成擋止定位之抵持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元件之頭部表面上為設有十字、內六角凹槽、米字凹槽或六角形凸柱之作動部,並於頭部周邊處形成有複數凸齒、壓花面或定位凸點之對接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元件之頭部上為利用組裝方式結合有外套管,並於外套管內部形成有罩覆於套筒及彈性元件外部之容置空間,且位於容置空間頂部設有結合定位於固定元件頭部的對接面上之固定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元件之頭部上為利用埋入射出方式一體成型有外套管,並於外套管內部形成有罩覆於套筒及彈性元件外部之容置空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12882U TWM467753U (zh) | 2013-07-08 | 2013-07-08 | 固定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12882U TWM467753U (zh) | 2013-07-08 | 2013-07-08 | 固定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67753U true TWM467753U (zh) | 2013-12-11 |
Family
ID=5015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12882U TWM467753U (zh) | 2013-07-08 | 2013-07-08 | 固定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6775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7263B (zh) * | 2015-05-18 | 2017-04-01 | Chao Tai Electron Co Ltd | The housing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locking structure of the movable cover |
TWI669030B (zh) * | 2014-03-19 | 2019-08-11 | 美商賓工程製造公司 | 面板緊固器及繫留面板緊固器用之螺釘 |
TWD211977S (zh) | 2019-12-02 | 2021-06-11 | 王鼎瑞 | 扣件之部分 |
TWD211978S (zh) | 2019-12-02 | 2021-06-11 |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扣件之部分 |
-
2013
- 2013-07-08 TW TW102212882U patent/TWM46775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9030B (zh) * | 2014-03-19 | 2019-08-11 | 美商賓工程製造公司 | 面板緊固器及繫留面板緊固器用之螺釘 |
TWI577263B (zh) * | 2015-05-18 | 2017-04-01 | Chao Tai Electron Co Ltd | The housing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locking structure of the movable cover |
TWD211977S (zh) | 2019-12-02 | 2021-06-11 | 王鼎瑞 | 扣件之部分 |
TWD211978S (zh) | 2019-12-02 | 2021-06-11 |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扣件之部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449183U (zh) | 板對板快速定位裝置 | |
TWI637113B (zh) | Offset fixing device | |
TWM467753U (zh) | 固定裝置 | |
TWM515044U (zh) | 快速定位扣件 | |
TWM536292U (zh) | 固定裝置 | |
CN202789912U (zh) | 螺丝可偏移定位装置 | |
TWM512073U (zh) | 固定裝置 | |
CN205918720U (zh) | 固定装置 | |
TWM509277U (zh) | 定位裝置之結構改良 | |
TWM482663U (zh) | 板材固定裝置 | |
TWM456395U (zh) | 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 | |
JP4781227B2 (ja) | 二重床用締結具 | |
TW201506264A (zh) | 固定裝置 | |
TWM470176U (zh) | 固定裝置 | |
TWM471121U (zh) | 板材定位裝置 | |
TWI526628B (zh) | Fixtures | |
TWM585307U (zh) | 固定元件 | |
TW201400717A (zh) | 螺絲可偏移定位裝置 | |
TWM506681U (zh) | 固定裝置 | |
TWI691654B (zh) | 固定裝置 | |
TWM482240U (zh) | 固定裝置 | |
TWI807556B (zh) | 固定裝置 | |
TWM538439U (zh) | 固定裝置 | |
TWM528840U (zh) | 防鎖緊之固定裝置 | |
TWM458066U (zh) | 固定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