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400387U - Structure of ratchet wrench - Google Patents

Structure of ratchet wrenc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00387U
TWM400387U TW99220626U TW99220626U TWM400387U TW M400387 U TWM400387 U TW M400387U TW 99220626 U TW99220626 U TW 99220626U TW 99220626 U TW99220626 U TW 99220626U TW M400387 U TWM400387 U TW M4003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groove
buckle
ring
no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220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g-Pu Yang
li-q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Cheng-Pu Yang
li-qing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Pu Yang, li-qing Lin filed Critical Cheng-Pu Yang
Priority to TW99220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00387U/zh
Publication of TWM400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00387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M400387 五 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與棘輪扳手結構有關 第-扣環及第二扣環係設有限 扳手之 二第一本體内定位且第-扣環及第二扣環係 【先前技術】 按吾人先則所知,習用之棘輪扳手 手結搆係常使用管路上之塚合 號:2” 1 6 6 9,該專利案之:=案 端!:有二當長度之柄部,該本體作用端係設有 谷槽上、下二側係呈封閉狀,該第一容 ^ 相通狀;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容样内,谷槽係為 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該棘輪中;束::外周緣設有 -靜内,,二 個制齒係分別容置於每-第 一合子曰m刺菌前侧設有複數咬合齒:弟 輪部相嚙合,該制齒另伽,真总/又口齒係與棘 件係分別容設於每-容彈二性元 ::?容糟壁面上’使_之咬合齒與棘輪 但此專利之缺失係在於: 1、該本體及棘輪係設有缺Π,設有缺 可通過管路,且棘輪係插設於第一容槽處,該每 3 587 ==係容設於每-第二容槽内,當棘輪於第-容 “,一神广轉時’該棘輪之缺口即會依序對正所有之 示,該第二容槽内^^齒’如其專利公報之第二圖所 脫出。㈣之制齒及彈性元件即會從棘輪之缺口處 容易輪於第—容槽處3 6〇度旋轉時,該棘輪係 M + :…寻細小雜物由缺口處夾帶入棘輪部内而益法、 排出,該鐵屬等小雜物進 :内而無法 動不順暢或無法轉動,甚至=== 之棘輪部。 主了-破壞制齒之咬合齒與棘輪 又如另-台灣專利申請號第〇9821 利名稱·_具開口的棘輪 , 手㈠,1包括.一以 )種具開口的棘輪扳 ,、匕括.一板手,該板手具有一扳 扳手頭部鏤空有作動孔,且向一端外緣形成有容^門口方; 作動孔内壁處凹設有容置室,另繞作動孔之内二」 有限位環槽,而限位環槽乃連通於容土開叹 内設置有限位件丨一妣钿氹兮丨 又该限位環槽 罢— 认•…丨,μ工Μ件係以彈性件把将办 =至而^容置狀’並於朝外面分別形成有棘齒面愈= 容設作動孔並配合形成有棘齒孔:c係 控制件之棘齒面;以及—轉齒,並以棘齒契合於 孔之另一端裳設於扳手頭部,且配 由棘輪置入作動 開口。 配口作動孔而形成有中空 M400387 此專利案結構相較於上述美國專利 6 9號係設有限位件(1 6 )、該限位件、5 5 1 6 制控制件(2 0)不脫出之優點 (1 6)係可限 之缺失: ” 專利結構亦具下述 1、該件專利㈣設有扳+( 1 二 Θ )、控制件(2〇)、彈性件 一艮位件(1 環(36)、轉蓋=〇)、扣 :部係設有九個元件,整體棘輪扳手結二::::: 〇)』設及:型扣(43)係將棘輪。 (1 6)係限 與控制件(2 〇)細 仁°亥棘輪(3 〇) 卢韓^ 、.二長期旋動後’該棘輪(3 0 ) 3 n ς二二會帶動限位件(16)、扣環(36 = 該控制件(2^ /該控制件(2〇)進齒及退齒時, 使該限M ( , R 4時^會帶動限位件(1 6 )轉動, 開口與棘輪開。3 6)及〇型扣(4 3)之 正而擔住棘輪開 A置開口( 13)位置不相對 環(36)、c型/及容置開口(13)處,該扣 之定位結構。 3 )及限位件(1 6 )係無任何 旋轉作動孔(⑴ 口( 3 3 ) )係#易將鐵屑等細小雜物由棘輪開 “入棘齒(34)内而難再排出,鐵屑 1 5 小雜物進入棘齒(3 4 動不順暢或無法轉動, 2 )。 )後係容易導致該棘輪(3 〇)旋 甚至破壞棘齒(3 4)或棘齒面(2 從事相各專利㈣輪扳手結構,本創作人藉多年 攸事相關付之經驗,終牛 手結構之產品問世。 之棘輪扳 【新型内容】 新^欲解決之問題:―種棘輪扳手係料第—扣環 一口%且均係设有限位部’該限位部係使該第一扣枣 =二扣環於本體内定位且第―扣環及第二扣環係/ 制齒。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 括:-本體係設有第-容槽、二第二容槽、第—缺口、第 :平面及扣環槽;-棘輪係設有第二缺口、第二平面及凹 環槽;二制齒之每一制齒係設有複數咬合齒、下抵面及上 抵面;二彈性疋件之每一彈性元件係容抵於制齒後側;— 第-扣環係設於第-平面第二平面間,該第—扣環一倒係 設有第三缺口,該第一扣環係凸設有二第一限位部以容設 於每一第二容槽處,第一限位部係抵於下抵面處;一第二 扣環係扣設於扣環槽及凹環槽間,該第二扣環一側設有第 四缺口,該第二扣環係設有二第二限位部,每一第二限位 部係容設於每一第二容槽處,第二限位部係抵於上抵面 處,該每一制齒藉由第一扣環及第二扣環之限制而不脫出 第二容槽外。 M400387 』先:Γ之功效: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係僅 “本-、棘輪、二制齒、二彈性元件 '第一扣 二 扣,等^重元件,本創作結構係更節省元件成本。該第-扣%及弟二扣環係設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該第一 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係容設於第二容槽處,該第 第二扣環係於第二容槽處定位,使該第—扣環及第二扣環 係不因棘輪之旋轉或制齒之移位而移位,第三缺口及第四 缺口於棘輪扳手旋動時係不會撞住第一缺口。該 除=輪枢設於第—容槽外’該第二扣環亦限;;制 一 W曰内’,亥第二扣環即具二種功效。該第一限位部及第 一限㈣ί分別容抵於制齒之下抵面及上抵面處,該每一 制扣%及第二扣環之限制而不脫出本體之第 一谷槽外。 為使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創作. =瞭解,兹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創作之結構、組成說 '後准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創作之實施例 2㈣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丄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 保神下,所作的任何修斜變更皆仍應屬於本創作之 【實施方式】 ο 閱第:圖之分解圖所示,第二圖係棘輪(2 第四圖俜:二圖,第二圖係制齒(3 〇 )之結構側視圖, 圖係為,且&圖,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棘輪板手結構,其 7 M400387 包括: 一本體(1 Ο ),該本體(i 〇 ) 一端係設有一長度 之柄部,該本體(1 0)作用端係設有貫穿之第一容槽(丄 1 )’遠第一谷槽(1 1)二側設有直徑較小之第二容槽 (1 2 )’二第二容槽(1 2 )係呈相對稱狀,每一第二 容槽(1 2)壁面係設有弧周壁(χ 2丄),二第二容槽 (1 2 )圓心係位於第-容槽(丄i )範圍内,二第二^ ^ ( 1 2 )上、下二側邊係呈封閉狀,該第—容槽(工工) 容槽(12)係呈相通狀’該本體作用 莖一…从, °亥弟一缺口( 1 3)係設於二 ^吉日(12)間’該第—容槽(11)開口近底部處 δ又有一直徑較小之第一環 4)與第-評Μ】… )该弟一環抵部(1 5,:該扣環槽(15)係與二方二=有扣賴(1 该第-容槽(i i)上端面係設曰2)王相通, 該第二環抵部(i 6、於曰 > 弟一%抵部(1 6 ), 少為1 · 5 MM以上度Η 1,該H 1係至 5 )間設有溝槽(工7 ) . _ ° ( 1 4)與扣環槽(2 一棘輪(2〇),該棘鈐^ 〇)之第一容槽(11 )係樞設於本體(1 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内。亥棘輪(2 Q )外周緣係設 有套合部(22),7 )’該棘輪(2 0)中央設 套合螺合件旋動 σ邛(2 2)係呈多角槽狀以供 遠棘輪(…一側係設有第二缺口 8 M400387 (2 3 ),該第二缺口(2 3 )係與 對正,該第二缺口(2 3 )係與第〜:口( 1 3 )相 狀,該第二缺口(23)係與套合'^3)同寬度 該棘輪(2 0)底面係設有直徑較 ^呈相通狀,
該第-環部(2 4)係與第-環抵部—環部(2 4), 該第一環部(2 4 )與棘輪部(2工4 )相配合容設, 成第二平面(2 4 1 ),該第—環邹 ^直控差而形 粗縫面(2 42),該粗糙面(24w / )端面係設有 〇)外以供操作者靠抵旋動之,該棘輪體(1 設有凹環槽(25 )’該凹環槽( 21:上方係 5 )位置相對正,該凹環槽( ’、二:槽(1 2二 環部(2 6 )係與第二環抵部(U) L 6 二該第二環部(2 6 )係與第二環抵部 士夕般 ^ ’該棘輪(2 0)頂面係設有直徑較 i 丄::,9盤部(2 7 )直徑係大於棘輪部(2 i(26)之直徑,盤部(Μ)係靠抵於 本體(1 0 )上端面: =制齒—(3Q)’該每_制#(3〇)係容置於本體 _ 之母一第二容槽(1 2)内,該每一制齒(3 〇) 則側係依序設有複數咬合齒(3 1 )及複數凸弧齒(3 ^ ),該複數咬合齒(3 1 )係與棘輪(2 0)之棘輪部 (2 1 )相嗜合,該咬合齒(3 1 )-侧係設有凸弧齒(3 2 )’該凸弧齒(3 2 )係呈凸弧狀之齒,該每一制齒㈡ 〇)後側係設有容彈部(3 3),該容彈部(33)係1 9 M400387 於凸弧齒(3 2)後方,該制齒( 下抵面(34)’該下抵面(川係對: 處係設有上抵面(35㈣以3㈤近頂面 (25)位置相=“上抵面(35)係與凹環槽 —彈Utl件(4 〇 ) ’該每—彈性元 直徑係大於另端直徑,該彈性元 (4 0) -知 差使該彈性元件(40)呈錐 % =係因直徑 〇)較大直徑之—端俜略心,“弹性元件(4 彈性元件(40 )_大;^心二容Μ12)寬度,該 之弧周壁(121 h —端係抵於第二容槽(12) 二容槽(12)心’使該彈性元件(4〇)不易於第 ::::::—3。)之容彈部丨 密啼合;〇)之咬合齒(31)與棘輪部(21}相緊 體(1 〇) 2二二該第—扣環(5 0 )係設於本 平面(241 了門’”141)及棘輪(2 0 )之第-缺口(5 二:第厂”(50) 一侧係設有第三 第三缺口(U使…扣壞(5〇)呈C型扣體狀,該 第三缺口(係與f-缺口(13)位置相對正,該 扣%(5〇)係凸設有1„/ 寬度,該第一 限位部(5”凸°又有-第-限位部(5 2),每一第— 第一扣環(50^設於每一第二容槽(12)處,使該 5〇)疋位於第一平面(14 "及第二平面 M400387 (2 4 1 )間,該第一扣環(5 〇 )係呈不轉動狀,二第 一限位部(5 2 )係分別容抵於每一制齒(3 〇)之下抵
一第二扣環(β 〇 ),該第二扣環(6 〇 )係扣設於 本體(1 0)之扣環槽(1 5)及棘輪(2 〇)之凹^槽 (2 5 )間,該第二扣環(6 0 ) —側設有第四缺口 =6曰 1 ),該第四缺口( 6 1 )使該第二扣環(6 〇)呈c型 扣體狀,該第四缺口(6 1 )係與第一缺口(丄3 )相對 正,s亥第四缺口(6 1)係與第一缺口( 1 3)同宽产 該第二扣環(6 〇 )係凸設有二第二限位部(6 2 ),兮 每一第二限位部(6 2 )係容設於每一第二容槽(i 2~) 處,使&亥第一扣壤(6 0 )定位於扣環槽(1 5 )處且C?
不轉動狀,該每一第二限位部(6 2 )係容抵於每—制齒 (3 0 )每一上抵面(3 5)處,該每—制齒(3 〇 )藉 由第一扣環(5 0)及第二扣環(6 〇 )之限制而不脫出曰 第二容槽(1 2)外。 違-'制齒(3 0)及二彈性元件(4 〇)係分別容設 方、本體(1 〇 )之二第二容槽(1 2)内,該第一扣環(5 〇 )之二第一限位部(5 2 )係容設於二第二容槽(i 2 ) 處,該二第一限位部(5 2)係分別容抵於每一制齒(3 二)之下抵面(3 4)處’該第-扣環(5 〇)係於第二 容槽(1 2)處定位’該二第二扣環(6 〇)之二第二限 位部(6 2)係、容設於二第二容槽(丄2)處,該二第二 限位部(6 2 )係分別容抵於每-制冑(3 Q)之上抵面 M400387 (3 5 )處,該第二扣環(6 〇)係於本體(工〇)之第 二容槽(1 2〉處定位’每一制齒(3 〇 )及彈性元件(4 0 )藉由第-扣環(5 〇)及第二扣環(6 〇)之限制而 -不脫出第二容槽(1 2)外’該棘輪(2 Q )再枢設於本 .體(10)之第一容槽(1 1)内’棘輪(20)之第二 平面(2 4 1)係座落於第一扣環(5 〇)上,當整體組 合後如第四圖所示’第五圖係為側視圖,第六圖係為第五 圖之A -A處剖視圖’第七圖係為第五圖之b — β處剖視 w 圖。 參閱第八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前視圖,第九 圖係為第八圖之C - C處剖視圖,該棘輪(2 〇 )係樞設 於本體〇0)之第一容槽(11)内,該第-環部(2 4 ) U ( 1 4 )相配合容設’該粗糙面(2
4 2 )係凸露於本體(1 η、L 丄◦)外,該第二環部(2 6)係 、 衣氏郤(1 6)相配合容設,該凹環槽(2 5)係 與扣環槽丄⑴相對正’該棘輪(2〇)之盤^ 糸抵於本體(1〇)上端汾 , 认玆 τ \ 叫π W、ο υ」你柢 扣产f ( 1 4 1 )及第二平面(2 4 1 )間,該第二 )係容設於扣環槽(1 5 )及凹環槽(2 5 ) 睛繼續參閱第十圖、第 施例中,該棘輪(2分解圖所示’該實 糙面(2 4 2 ),且第π %邛(2 4)係不設有粗 0)夕卜)且第一壤部(24)係不凸露於本體(1 12 M400387 請繼續參閱第+ — 略一— 示,該實施例中^ 第二貫施例之立體組合圖所 同直徑 中遠盤部(2”係與第二環抵部 清參閱第十-圖楚 ^ 所示,該實施例;圖該第二貫,例棘輪:2〇)之立體圖 之棘輪部(2 1 )卢/ 7 )係设於棘輪(2 〇 ) 同功效。 …、弟圖之溝槽(17) 請繼續參閱第+ =同 ^ ^ 十四円—圖弟五貫施例之側視圖所示,第 :四圖知第十三圖之Α—Α處剖視圖’ 齒(3 0)之容彈部(3 3)係呈凸柱狀,:二制 一側係不設有凸弧齒(3 2 ),亦 ^ (川’彈性元件(4〇)_端係容抵於 Ϊ二面之槽孔内,另端係套設於凸柱狀之 办料(3 3)上,使該咬合齒(31)與 相嚙合。 询|」丄) 本創作主要之原攻在於:該第一扣環(5 〇 )及第二 扣環(6 0)係設有第一限位部(5 2)及第二限位心 2)且容設於第二容槽(12)處而定位,該第三缺口 1)及第四缺口(6!)於棘輪扳手旋動時係不會轉動而 擋住第一缺口( i 3 )。且該第—限位部(5 2 )及第二 限位部(6 2)係分別容抵於制齒(3 〇)之下抵面& 4)及上抵面(3 5 )處,該每一制齒(3 〇)藉由第一 扣%( 5 〇 )及第二扣環(6 〇 )之限制而不脫出本體(丄 0)之第二容禅 〇)間係如何二、因此棘輪(2 0)與制齒(3 (2 0)“: :動係非本創作訴求之重點,因此棘輪 之保護範圍。'Q)間如何控制單向旋動均應本創作 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設計優點係在於: 棘^ 9 ί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係僅設有本體(1 0 )、 一 制齒(30)、二彈性元件(4〇)、第 福二1 0)及第二扣環(6 0)等六種元件,該僅六 牛之相組設結構,相較於習用專利號第Q 9 8 2 i 8 9 〇的? 7L件結構專利,本創作係更節省整體元件之花 賈成本。 ^ 2、該第—扣環(5 Q )及第二扣環(6 0 )係設有 f —限位部(5 2 )及第二限位a ( 6 2 ),該第-限位 部(5 2 )及第二限位部(6 2 )係與二第二容槽(丄2) 相2正且容設於第二容槽(i 2 )處,該第一扣環(5 〇 ) 及第二扣it ( 6 0 )係於第二容槽(丄2 )處定位,使該 第扣%(5 0)及第二扣環(6 〇)係不因棘輪(2 〇) 之方疋轉或制齒(3〇)之移位而移位,第三缺口(5 1 ) 及第四缺口( 6 1 )於棘輪扳手旋動時係不會擋住第一缺 口( 1 3 )。 ' 3、該第二扣環(δ 0 )除將棘輪(2 〇)樞設於第 一容槽(1 1 )外,該第二扣環(6 〇)亦限制制齒(3 〇 )於第二容槽(1 2)内,該第二扣環(6 〇)即具二 種功效。 14
4 β亥卓一限位部(5 )艿笙-UP A A 分別容抵於制齒(3 Ω'(=)及第-限位部(6 2 ”系 5 )處,每法丨去0 面(3 4 )及上抵面(3 ^6〇)之限制而不脫出本體(1())15第°二)二亡 溝槽解:所 之立_示,該棘輪;2=例:棘輪(2〇) 鄉知。[5 ( 2 1 )處係設有溝槽(i 7 ), 2輪(2 〇)旋動時,該第二缺口( 2 3 )處係會夾帶 肩或其它物至棘輪部(2 1 )内,鐵料自溝槽(工7) 排出。 6 °玄棘輪(2 〇 )係設有粗糙面(2 4 )及盤部(2 :)’且該粗趟面(24)及盤部(27)均係凸露於本 租(1 0)外’該手部係可接觸至粗糙面(2 4)或盤面 (27)而直接旋動棘輪(2〇)轉動,而具快速轉動棘 輪(2 0 )。 7、該本體(1 〇)之第二環抵部(丄6 )具有較大 之厚度Η 1 ’該棘輪(2 〇)之第二環部(2 6 )即為相 同厚度Η 1,此Η 1之距離最好大si · 5mm,該本體 (1 0 )係設有二第二容槽(1 2 ),該二第二容槽(工 2 )使第一容槽(1 1 )樞設面積減少,該第二環抵部(工 6)具有大厚度係增加本體(1 〇)與棘輪(2 〇)間之 樞設面積,本體(1 〇)與棘輪(2 〇)間即可保持較佳 之樞設狀態。 15 M400387 因此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 及進步性,誠能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
16 M400387 【圖式簡單說明】 ::、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圖、係本創作棘輪之結構側視圖。 圖係'本創作制齒結構之側視圖。 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丄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側視圖。 =創作棘輪扳手結構第五圖之α—α處剖視圖。 第八棘輪扳手結構第五圖之Β—Β處剖視圖。 =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前視圖。 九圖、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第 w圖、係本創作第:實施狀立體分解圖。以現圖。 =十—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二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棘輪之立體圖。 ,十—圖、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側視圖。 ,十四圖、係本創作第十三圖之A - A處剖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0 )本體 (1 2)第二容槽 (13)第一缺口 (141)第一平面 (16)第二環抵部 (2 〇)棘輪 (2 2 )套合部 (2 4)第一環部 vl1)苐一容槽 (121)狐周壁 (1 4)第一環抵部 (1 5 )扣環槽 (17)溝槽 (21)棘輪部 (23)第二缺口 (241)第二平面 17 M4Q0387 (2 4 2 )粗糙面 (2 6 )第二環部 (3 0 )制齒 * ( 3 2 )凸弧歯 • ( 3 4)下抵面 (4 0 )彈性元件 (5 0 )第一扣環 (5 2)第一限位部 • ( 6 0 )第二扣環 (6 2 )第二限位部 (2 5 )凹環槽 (2 7 )盤部 (3 1 )咬合齒 (3 3 )容彈部 (3 5 )上抵面 (51)第三缺口 (61)第四缺口
18

Claims (1)

  1. M400387 六、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 一本體,該本體作用端係設有貫穿之第一容槽,該第 - 一容槽二側設有直徑較小之第二容槽,每一第二容槽壁面 , 係設有弧周壁,該第一容槽與二第二容槽係呈相通狀,該 本體作用端設有第一缺口,該第一缺口係設於二第二容槽 間,該第一容槽開口近底部處設有一直徑較小之第一環抵 部,該第一環抵部與第一容槽間因直徑差係設有第一平 # 面,該第一容槽上方近開口處設有扣環槽,該扣環槽係與 二第二容槽呈相通狀,該第一容槽上端面係設有第二環抵 部; 一棘輪,該棘輪係樞設於本體之第一容槽内,該棘輪 外周緣係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該棘輪中央設有套合 部,該棘輪一側係設有第二缺口,該第二缺口係大於或等 於第一缺口之寬度,該第二缺口係與套合部呈相通狀,該 $ 棘輪底面係設有直徑較小之第一環部,該第一環部係與第 一環抵部相樞設,該第一環部與棘輪部間係因直徑差而形 成第二平面,該棘輪部上方係設有四環槽,該凹環槽係與 扣環槽位置相對正,該凹環槽上方係設有第二環部,該第 二環部係與第二環抵部相樞設; 二制齒,該每一制齒係容置於本體之每一第二容槽 内,該每一制齒前側係設有複數咬合齒,該複數咬合齒係 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嚙合,該制齒近底端處係設有下抵面, 該下抵面係對正第二平面及第一平面間,該制齒頂面處係 19 M400387 δ又有上抵面,該上抵面係與凹環槽位置相對正; 一弹性7C件,該每一彈性元件一端係抵於第二容槽之 弧周壁上,該彈性元件另端係容抵於制齒後側,使該制齒 之咬合齒與棘輪部相鳴合; 人=第一扣環,該第一扣環係設於本體之第一平面及棘 輪之第—平面間’該第—扣環—側係設有第三缺口,該第 三缺口係與第―細位置相對正,該第三缺口係大於或等 J第一缺口之見度,§亥第一扣環係凸設有二第一限位部, 2第-限位部係容設於每一第二容槽處,使該第一扣環 定位於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間,該第-扣環係呈不轉動 狀’二第-限位部係分別容抵於每一制#之下抵面處; 第一扣環,該第二扣環係扣設於本體之扣環槽及棘 -之凹環槽間’該第二扣環一側設有第四缺口,該第四缺 口係與第一缺口相對正’該第四缺口係大於或等於第一缺 口之寬度,該第二扣環係凸設有二第二限位部,每一第二 係容設於每—第二容槽處,使該第二扣環定位於扣 :曰处且不轉動狀’每—第二限位部係容抵於每一制齒 Γ上抵面處,該每—制齒藉由第—扣環及第二扣環之限 制而不脫出第二容槽外。 2、如請求項丨所狀棘輪扳手結構,其巾 環抵部與扣環槽間設有溝槽,該溝槽係供排出鐵; 之棘求項1所狀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棘輪 棘輪錢係、設有溝槽,該溝槽係呈環圈狀,該溝槽係供 20 ^400387 排出鐵屑雜物。 第^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 =讀上端面係設有第二環抵部,㈣ 大之厚度Η 1,該Η 1係至少Α iS ^ v马1 . 5 Μ M以上,該第二 %部係與第二環抵部具有相 m 侦丨1厗度Η 1,該第二環部係與 第一%抵部相樞設。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 缺σ係與第一缺呈同寬度狀。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Α中,咳第二 ^口係與第-缺口同寬度,該第四缺口係與第—缺口同^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棘輪 頂面係設有盤部以供手轉動而旋轉棘輪。 8、 如請求項7所述.輪扳手結構,其中, ,面係設有直徑較大之盤部,該盤部直徑係大於棘輪部^ 弟一環部之直徑,該盤部係靠抵於本體上端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 環部端面係設有粗糙面,該粗糙面係凸露於本體外以供手 部靠抵轉動。 1 0、如請求項9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每 :制嵩前㈣依序設有複數咬合齒及複數凸弧齒,該複數 咬合齒係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嚙合,該咬合齒一側係設有凸 弧齒,該凸弧齒係呈凸弧狀之齒。 1 1、如請求項1 〇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 21 每一制齒後側係設有容彈部。 每一上二:二:求項1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 方。相料有容彈部,該容彈料設於凸弧齒後 二苐:土娣!°印求項12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 弟-谷槽相對於本體係呈相對稱狀。 第-=门如叫求項13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二 弟=槽圓心係位於第—容槽範圍内,二第二容槽上 一側邊係呈封閉狀。 τ 該 ;=性元件呈錐形彈體狀,該彈性元件較大直徑之-而=接第二容槽寬度,該彈料件較大直徑之 抵於第二容槽之弧料上,㈣雜元 = 内上下位移,該彈性元件較 丨山及—弟一今才日 容彈部内。 且即谷祗於制齒之 i 7 '如4求項9料之棘輪扳手 齒之谷彈部係呈凸柱狀,該彈性元件—端係中;^ 槽壁面之槽孔内,另端係套設於凸柱狀之容彈;^。一合 斤18、如請求項17所述之棘輪板手結構,其中,談 母一制齒後側係設有容彈部。 人 1 9、如凊求項1 8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 22 M400387
    二第二容槽相對於本體係呈相對稱狀。 2 0、如請求項1 9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二 第二容槽圓心係位於第一容槽範圍内,二第二容槽上、下 二側邊係呈封閉狀。 23
TW99220626U 2010-10-26 2010-10-26 Structure of ratchet wrench TWM400387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220626U TWM400387U (en) 2010-10-26 2010-10-26 Structure of ratchet wrenc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220626U TWM400387U (en) 2010-10-26 2010-10-26 Structure of ratchet wrenc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00387U true TWM400387U (en) 2011-03-21

Family

ID=45076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220626U TWM400387U (en) 2010-10-26 2010-10-26 Structure of ratchet wrench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003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742B (zh) * 2011-05-17 2013-09-01
TWI471198B (zh) * 2012-01-16 2015-02-01
TWI634970B (zh) * 2015-04-08 2018-09-11 哈尼A 阿布納梅赫 開口棘輪扳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742B (zh) * 2011-05-17 2013-09-01
TWI471198B (zh) * 2012-01-16 2015-02-01
TWI634970B (zh) * 2015-04-08 2018-09-11 哈尼A 阿布納梅赫 開口棘輪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822927S1 (en) Combined scrubbing sponge with handle and holder
US8821057B2 (en) Packaging device having an adjustable magnetic closure system
TWD178035S (zh) 醫療用具
TWM436542U (en)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TWM423602U (en)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I378851B (zh)
TWM400387U (en) Structure of ratchet wrench
TWM435973U (en) Swing rod positioning device of hand tool
TWM431045U (en)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TWM300596U (en) Ratchet wrench
TWM409132U (en)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TWM284495U (en) Hex wrench
TW201236818A (en) Structure of ratchet spanner
TWM48718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316777U (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US2015000868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ndler
TWM323961U (en) Two-way ratchet wrench
TWM399781U (en) Structure of ratchet spanner
TW201910075A (zh) 滑桿結構
TWM333272U (en) Ratchet wrench
TWM312394U (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TWM437235U (en) Ratchet wrench internal-clip braking and controlling structure
TWI542450B (zh) Separable cross wrench with torque set
TWM418759U (en) Universal wrench structure
TW201226118A (en)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