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68071U - Photographing lens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hotographing lens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368071U TWM368071U TW098207695U TW98207695U TWM368071U TW M368071 U TWM368071 U TW M368071U TW 098207695 U TW098207695 U TW 098207695U TW 98207695 U TW98207695 U TW 98207695U TW M368071 U TWM368071 U TW M36807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urvature
- radius
- photographic
- conditional expres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02E60/521—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M368071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攝影透鏡及攝影裝置,尤指一種適 用 於利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 5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攝 影元件的車載用攝影機、移動終端用攝影機、監視攝影機 等攝影透鏡以及包括該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
【先前技術】 10 近幾年,CCD或CMOS等攝影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 化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具備這些攝影元件的攝影設備本 體的小型化也發展,對搭載於攝影設備的攝影透鏡,除了 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外,也要求小型化、輕量化。 作為過去習知的三片結構的廣角攝影透鏡,有在下述 15 專利文獻1〜5所述的廣角攝影透鏡。在專利文獻1〜5記載 有從物側依次配置負透鏡、正透鏡、光闌、正透鏡且具有 , 非球面的三組三片結構的攝影透鏡。而且,在專利文獻6 * 記載有從物側依次配置有負透鏡、正或負的透鏡、光闌、 正透鏡而構成的且具有非球面的三組三片結構的攝影透 20 鏡。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開2001-33726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曰本專利公開2005-18159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公開2007-13332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公開2008-89813號公報 3 M368071 專利文獻5 .日本專利公開2〇〇8_ι〇25〇〇號公報 專利文獻6 .日本專利公開2〇〇7_i 號公 但是,在上述領域的攝影裝£令,強烈要求低成本且 高性能的同時’要求進一步小型化。而且,在近幾年,除 5 了上述要求以外,也強烈要求廣角化,例如還要求可用超 過130°的寬的視角進行攝影的攝影透鏡。 。 然而’在專利文獻1 ' 2所記載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的小 3L化不充分。而且’在專利文獻3〜5所記載的攝影透鏡的 視角小,不滿足近幾年的廣角化的要求。而且,在專利文 H)獻2、5、6所記載的攝影透鏡由於作為第一透鏡的材質使用 了玻璃H雖然能夠製作耐氣候性良好的透鏡,但在 成本變两的方面有改進的餘地。 【新型内容】 15 丨創作借鑒於上述情況,其目的在於,提供—種攝影 透鏡及包括該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該攝影透鏡具有良好 的光學ί±⑧、低成本且小型構成、並具有寬的視角。 本創作的攝影透鏡從物側依次包括:像側的面為凹 面,至少一方的面為非球面的負的第一透鏡;至少一方的 20面為非球面的正的第二透鏡;和像側的面為凸面且至少— 方的面為非球面的正的第三透鏡,在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 之間配置光閣,將第二透鏡在d線的阿貝數設為以2,將第 二透鏡在樣的阿貝數設為以3,將第-透鏡的焦距設為 M368071 fi,將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設為f23時,滿足下 述條件式(1)、(2)。 1.5< d3/ v d2 ......(l) 0.0<|fl/f23j<0.5 ......(2) 另外,上述的「凹面」、「凸面」是指關於非球面在 近軸區域加以考慮。 本創作的攝影透鏡,由於是至少三片的較少的透鏡片
數,所以可低成本且小型地構成,在各透鏡設置非球面, 如上述適當地選擇各透鏡的構成,所以可確保高性能並實 10 現小型化及廣角化。而且,本創作的攝影透鏡透過滿足條 件式(1)地選擇配置於光闌前後的負的第二透鏡和正的第 三透鏡的材質,有利於倍率色像差的良好的校正,透過滿 足條件式(2)地進行光焦度分配而實現廣角化,並有利於像 面彎曲的良好的校正。
在本創作的攝影透鏡中,將第—透鏡的像侧的面中心 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雜2|,將在第—透鏡的像側的面的 有效直控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為啤鄉夺,較佳地滿足下 述條件式(3)。 1.5<|RX2|/|R2| ......(3) 2〇 卩外,在此透鏡面的「有效直徑端」表示考慮有助於 成像的所有光線和透鏡面交又的點時的、在各徑向的最外 則的點,「有效直徑」表示由該最外側的點構成的圓的直 25 徑。 在本創作中中心的曲率半徑」表示近軸的曲率半 5 M368071 而且,在本創作的攝影透鏡中,將第二透鏡的焦距設 為f2,將第三透鏡的焦距設為〇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 式(4)。 ” 0.8<f2/f3<2.2 ......(4) 而且’在本創作的攝影透鏡中’將從第一透鏡的物側 的面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設為L,將整個系統的舞距咬 為f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5)。料,在算出匕時,後 截距分為空氣換算長度。 •(5) 且,在本創作的攝影透鏡中,第一透鏡在d線的阿 貝數較佳為4G以上,第三透鏡在d線的阿貝數㈣以上,第 二透鏡在d線的阿貝數為29以下。 :且,在本創作的攝影透鏡中,將從最靠近像側的透 =像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離設細,將整個系統 15的·'、'距设為f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 相當於後截距,在該計算時使用空氣換算長度。 1.0<Bf/f<2.5 ......(6) 為f m本創作的攝影透鏡中,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 如(為將第-透鏡的中心厚度設為_,滿足下述條件式 •W) 面的:二在!Γ的攝影透鏡中,將第二透鏡的像側 面的曲车+徑設為R4 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⑻第-透鏡的中心厚度設為03時 〇.5<|R4/D3|<2〇.〇 .··, (8) 25 M368071 鏡 本創作的攝影裝置包括上述記载的本創作的攝影透 根據本創作,在最少三片的透鏡系統中,適當地設定 =的形狀及光焦度、光閣的位置等結構,以便滿足條 以)⑺’所以可提供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低成本且 j里地構成、具有寬的視角的攝影透鏡、以及包括該 透鏡的攝影裝置。 【實施方式】 10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 明。 「攝影透鏡的實施方式」 在圖1表示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影透鏡( 的透鏡剖視圖。在圖丨中,圖的左側為物側,右側為像側, 15也一併表示來自位於無限遠距離的物點的轴上光束2、全視 角2ω的軸外光束3、4。 在圖1中’考慮攝影透鏡1適用於攝影裝置的情況,也 圖示有配置在包括攝影透鏡1的像點pim的像面Mm的攝影 疋件5。攝影元件5將攝影透鏡1所形成的光學像變換成電信 20號’例如’可使用CCD影像感測器或CMOS影像感測器等。 另外’將攝影透鏡1適用於攝影裝置時,根據裝載透 鏡的攝影機側的結構,較佳地設置蓋玻璃、低通濾光片或 紅外線截止濾光片等,在圖1中表示將設想這些的平行平板 7 M368071 =料部件pp配置在最靠近像側的透鏡和攝以 面Sim)之間的例子。 、豕 攝影透鏡1從物側依次包括:像側的面為凹面,至,卜 -方的面為非球面的負的第—透鏡u;至少 球面的^的第二透鏡L2;孔徑光鬧st;和像側的面為凸面 且至少-方的面為非球面的正的第三透鏡L3。另外,圖】 中的孔徑光闌St不表示形狀或大小而表示光軸z上的位置。 攝影透鏡1透過由三片較少的透鏡片數構成,可以實 現低成本化的同時實現光軸方向的總長的小型化。 10 透過將配置在最#近物侧的第—透鏡u形成為將凹 面朝向像側的具有負的光焦度的透鏡’從而可以將整個透 鏡系統廣角化。 透過將第二透鏡L2形成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鏡,從 而容易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也稱場曲)和倍率色像差。 15 透過將第三透鏡L3形成為像側的面為凸面的具有正 的光焦度的透鏡,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 透過將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2、第三透鏡L3的各透 鏡設為至少單側的面為非球面的透鏡,從而是三片較少的 透鏡片數且可以得到校正了球面像差(也稱球差)、像面彎 20曲、彗形像差(也稱慧差)的良好的像。 透過在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之間設置孔徑光闌 St ’與在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之間設置孔徑光闌的情況相 比’可將第二透鏡的徑向小型化;與在比第一透鏡更靠物 側設置孔徑光闌St的情況相比,可將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 M368071 的徑向小型化;與在比第三透鏡更靠像側設置孔徑光闌St 的情況相比,可以將第一透鏡小型化。 而且,攝影透鏡1構成為:當將第二透鏡L2在d線的阿 貝數設為y d2,將第三透鏡L3在d線的阿貝數設為u d3, 將第一透鏡L1的焦距設為fl,將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 的合成焦距設為f23時,滿足下述條件式(1)、(2): 1.5< v d3/ v d2 ......(1) 0.0<|fl/f23|<0.5 ......(2)。 透過滿足條件式(1),可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透過滿足條件式(2)的上限,實現廣角化的同時,可以 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本創作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影透鏡較佳還具有以 下結構。另外,作為較佳的方式也可具有以下任意一個結 構,或者也可具有組合任意二個以上的結構。 15 20 第-透鏡L1的物側面較佳為凸面。若設想將第一透鏡 U的物側的面設為凹®,則可以使第-透鏡L1具有大的負 的光焦度,有利於廣角卩,但來自寬的視㈣光線入射到 面時的人㈣變大’透鏡的周邊部的反射率升高,周邊光 量比減小。而透過將第一透鏡u的物側的面設為凸面,可 以抑制由透鏡的周邊部的反射引起的光量損失。 將第-透鏡L1的物側的面設為凸面 弱的光焦度的凸面。例如,第 叹為八有 U如第一透鏡L1的物側的面的曲率 另外’在此曲率半徑的符號將在物側 9 M368071 第透鏡L1的物側的面未必限於球面,也可以設為非 球面*此時可以更加良好地進行像差校正。 第—透鏡L1至少像側的面較佳為非球面。第一透鏡u 的像側的面較佳為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並在有效直徑端其 負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第一透鏡l】設為這種 形狀’就為廣角且可以良好地校正畸變。 參照圖2並對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形狀進行說 月圖2疋攝影透鏡1的光路圖,但是為了避免圖的複雜化 省略了部分符號的圖示。在圖2中,點Q2是第一透鏡li 10的像側的面的中心',是第一透鏡L i的像側的面和光轴z的 交點。圖2的點X2是第一透鏡u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 的點疋第一透鏡L1的像侧的面和轴外光束3所包含的最 外側的光線的交點。 此時,如圖2所示,將在點X2的透鏡面的法線和光軸2 15的交點設為點P2,將連接點X2和點P2的線段的長度定義為 在點X2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2h即,線段的長度為丨χ2 — P2HRX2卜而且,將在點卩2的曲率半徑即第一透鏡幻的像 侧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設為R2,且將其絕對值設為 |R2|(在圖2中未圖示)。 2〇 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表 示包括點Q2的近軸區域為凹形狀。而且,第一透鏡u的像 側的面的「在有效直徑端其負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 表示點P2比點Q2更位於像側,在點Χ2的曲率半徑絕對值 |RX2|大於在點Q2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2|的形狀。 M368071 在圖2中,為了幫助理解用雙點劃線描繪以半徑丨汉2丨 並通過點Q2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CQ2,用虛線描繪 以半徑|RX2|並通過點X2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 CX2。圓CX2成為比圓CQ2大的圓,明示出|r2|<|RX2丨。 5 第一透鏡L2的物側的面較佳為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 並在有效直徑端其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第 二透鏡L2設為這種形狀,從而可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曲。 第二透鏡L2的物侧的面的上述形狀與使用圖2說明的 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地可以如下認為。在透 10鏡剖視圖中,將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設為 點X3,將在該點的法線和光軸2的交點設為點?3時,將連 接點X3和點P3的線段的長度丨X3 — P3丨設為在點χ3的曲率 半徑絕對值丨RX3|。而且,將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和光軸 Z的父點即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中心設為點q3,將在 15點Q3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為|R3丨。 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並在 有效直徑端其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是在包括點 Q3的近軸區域為凸形狀並點P3比點q3更位於物側且在點 X3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3|大於在點卩3的曲率半徑絕對值 20 |R3|的形狀。 在點X3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3丨較佳地大於在點Q3的 曲率半徑絕對值|R3丨的1.〇5倍’即’丨^〈丨以3丨/|R;3丨,在此 時容易進行像面彎曲的校正。 M368071 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較佳為中心具有負光焦度並 在有效直控端其負的光焦度大於_心的形狀。透過將第二 透鏡L2設為這種形狀,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像面 曲。 5 第二透鏡乙2的像側的面的上述形狀與利用圖2說明的 第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地可以如下認為。在透 鏡剖視圖中,將第二透鏡!^2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徑端設為 點X4,將在該點的法線和光軸z的交點設為點時將^ 接點X4和點P4的線段的長度|Χ4—p4丨設為在點χ4的曲率 10半徑絕對值|RX4|。而且,將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和光軸 z的交點即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中心設為點Q4。並 且’將在點Q4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為丨R4|。 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中心具有負的光焦度並在 有效直控端其負的光焦度大於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括 I5點Q4的近軸區域為凹形狀並點p4比點Q4更位於像側且在 點X4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4丨小於在點Q4的曲率半徑絕對 值IR4丨的形狀。 點X4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4丨較佳地比點卩4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R4|的0.8倍小,即,〇.8>|RX4|/|R4|,在此時容易 20進行球面像差和像面彎曲的校正。 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較佳為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 並在有效直徑端其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第 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設為這種形狀,可以減小軸外光線的 主光線入射到像面的角度,可使所謂像側的遠心性良好。 12 M368071 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上述形狀與利用圖2所說明 的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地可以如下認為。在 透鏡剖視圖中,將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設 為點X6,將在該點的法線和光軸^;的交點設為點…時,將 5連接點X 6和點P 6的線段的長度丨X 6 — p 6丨設為在點χ 6的曲 率半徑絕對值|RX6|。而且,將第三透鏡匕3的物側的面和光 軸Z的父點即第二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中心設為點Q6。並 且’將在點Q6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為丨R6|。 第三透鏡L3的物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並在 1〇有效直徑端其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括 點Q6的近軸區域為凸形狀並點P6比點Q6更位於像側且在 點X6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6丨大於在點〇6的曲率半徑絕對 值|R6|的形狀。 點X6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丨RX6|較佳地大於點Q6的曲率 15半徑絕對值丨R6丨的0·8倍’即,〇.8<|RX6|/|R6|,在此時容易 進行球面像差的校正。 第二透鏡L3的像側的面較佳地為中心具有正的光焦 度並在有效直徑端其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透過將 第二透鏡L3的像惻的面設為這種形狀,可良好地校正球面 20 像差。 第二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上述形狀與利用圖2所說明 的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形狀同樣地可如下認為。在透 鏡剖視圖中,將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設為 點X7,將在該點的法線和光軸z的交點設為點?7時,將連 13 M368071 接點X7和點P7的線段的長度|X7 - p7|設為在點χ7的曲率 半控絕對值|RX7卜而且’將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和光軸 Z的交點即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中心設為點q?。並 且,將在點Q7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為丨R7!。 5 第二透鏡L3的像侧的面的「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並在 有效直徑端正的光焦度小於中心的形狀」,是指在包括點 Q7的近軸區域為凸形狀並點P7比點〇7位於物側且在點χ7 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7|大於在點Q7的曲率半徑絕對值 |R7|的形狀。 10 點X7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7|較佳地大於點Q7的曲率 半控絕對值|R7|的1·5倍’即為1.5<|RX7|/|R7|,在此時容易 進行球面像差的校正。 攝影透鏡1的全視角較佳為丨3〇。以上》透過將全視角 設為130°以上’例如,在作為車載攝影機用透鏡或監視攝 15影機用透鏡用而使用時也構成充分的視角。 第一透鏡L1在d線的阿貝數較佳為40以上,由此,可 抑制色像差的發生,得到良好的像。 第二透鏡L2在d線的阿貝數較佳為29以下,由此,可 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20 第二透鏡L3在d線的阿貝數較佳為40以上,由此,可 抑制色像差的發生,得到良好的像。 在將第一透鏡L1的焦距設為fi,將第二透鏡L2和第三 透鏡L3的合成焦距設為f23時,最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 (2-1)。透過滿足條件式(24)的下限’容易小型化透鏡系統。 25 (2-1) 0.15<|fl/f23|<0.5 M368071 將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中心 為陶,將第-透鏡U的像側的面的有絕對值設 徑絕對值設為|RX2丨時,較佳地 :編的曲率丰 5 15 20 滿足條件式⑺,可良好地校正崎條件式(3)°透過 1.5<|RX2|/|R2| ……(3) 而且’最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㈣。透過滿足條件式 (3-1)’可更加良好地校正畸變。 2.0<|RX2|/|R2| ......(3-1) 將第二透鏡L2的焦距設為f2,將第三透鏡 為£3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_。若成為條件式(Γ)的i 限以上LX進行像面彎曲的校正。若成為條件 的下限以下,則後截距變短,難以在透鏡系統和攝影元件 之間配置據光片或蓋玻璃等。 〇.8<f2/f3<2.2 ......(4) 而且,最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㈣。透過滿足條件式 (4-1)的上限’可更加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透過滿足條件 式(4-1)的下限,更加容易確保後截距。 1.0<f2/f3<2.〇 ......(4_ι) 將從第-透鏡L1的物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 設為L’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為辦,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 式(5)。另外,在算出L時,後截距分為空氣換算長度。即, 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鏡和像面Sim之間有蓋玻璃或濾光片等 時,蓋玻璃或濾光片等的厚度使用空氣換算的值。 5.0<L/f<12.0 ......(5) 15 M368071 若成為條件式(5)的上限以上,則 ,透:系統大型化。若成為條件式⑺的二二廣二 型化透鏡系統,但難以實現廣角化。 1 了小 而且,最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5-1)。 5 (5-1)的上限,更加容易小型化。 ° ^、件式 限,則更加容易廣角化。 右滿足條件式㈣的下 7.0<L/f<l 1.0 ......(5-1) 將從最靠近像側的透鏡(在圖_示_ L3)的像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上的距離設為 二兄 ,的焦距設為f時,較佳地滿足 個糸統 當於後截距,在該計算時利二外: 一間具有—等:: 1.0<Bf/f<2.5 ……(6) 15 20 成為^^条件式⑹的上限以上,則透鏡系統大型化。若
以下’則後截距變短,難以在透鏡系 杨攝a件之間插人各種濾以或蓋破璃等。 的上Γ且,佳地滿^下述條件式滿足條件式㈣ 的上限,則容易小型化甚 } 易確保後截距。右滿足條件式㈣的下限,則容 1.3<Bf/f<2.3 ......(6-1) 另外’ Bf較佳為1 jmni以上。 =個系統的焦距設為f,將第一透鏡u的中心厚度 時,較佳地料下述條件式⑺。透過滿足條件式⑺ 的上限,可以將透鏡系統小型化。 16 25 M368071
Dl/f<4 ......(7) 而且,最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7_1}。透過滿足條件式 (7-1)的上限,可將透鏡系統更加小型化。透過滿足條件式 (7-1)的下限,可使第一透鏡L1難以破裂。 5 〇.7<Dl/f<2 ......(7-1) 而且,更進一步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7_2广透過滿 足條件式(7-2)的上限,可以將透鏡系統更進一步小型化。 透過滿足條件式(7-2)的下限,可以使第一透鏡u更加難以 破裂。 10 〇.9<Dl/f<1.5 ......(7-2) D1較佳為〇.7mm以上,透過將〇1設為〇7mm以上可 使透鏡系統難以破裂。而且,D1最佳為1〇mm以上,透過 將D1設為i.0mm以上,可以使透鏡系統更加難以破裂。而 且,更進一步優選D1為1.2mm以上,透過將]:^設為i 2mm 15以上,可以使透鏡系統更加難以破裂。 將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設為R4,將第二 透鏡L2的中心厚度設為03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8卜 若成為條件式(8)的上限以上,則難以良好地校正像面彎 曲,若成為條件式(8)的下限以下,則第二透鏡的中心厚變 2〇 得過大’透鏡系統大型化。 .〇.5<|R4/D3|<20.0 ......(8) 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為f,將第一透鏡L1和第二透鏡 L2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設為d2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 (9)。透過滿足條件式(9)的上限,可將透鏡系統小型化。若 17 M368071 的下限以下,則透鏡系統變薄,變得難以製 &或者成為成本上升的原因。 〇.9<D2/f<2 ......(9) =㈣、統的該設為卜㈣二透鏡U和孔徑光圈 的光轴上的空氣間隔設為D4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 (^)。若成為條件式⑽的上限以上,則比孔徑光_更靠 物側的光學系統的徑向的大小大型化。若成為條件式⑽ 的下限以下,則孔徑光闌St過於接近第二透鏡U,所以難 以配置孔徑光闌St。 10 0.05<D4/f<0.30 ......(10) 而且,最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〇_1}。透過滿足條件 式(ιο-υ的上限,1易將透⑽統更小型化。若滿足條件 式(10-1)的下限,則孔徑光闌St的配置更加容易。 0.10<D4/f<0.20 ......(10-1) 15 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為f,將第一透鏡L1和第二透鏡 L2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設為D2,將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 設為D3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1)。若成為條件式(ιι) 的上限以上,則透鏡系統大型化。若成為條件式(11)的下 限以下,則難以分離轴上光束和軸外光束,難以良好地校 2〇 正像面彎曲或者難以將透鏡系統廣角化。 2.5<(D2+D3)/f<5.0 ......(11) 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為f,將第二透鏡L2的焦距設為 時,較佳地滿足下述條件式(12)。若成為條件式(12)的上限 以上’則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變弱,難以進行色像差的校 25 正。若成為條件式(12)的下限以下,則第二透鏡L2的光焦 M368071 量減小,組裝困難 度變得過強,偏心等的製造誤差的允許 或者成為成本上升的原因。 1.0<f2/f<5.0 ......(12) 第-透鏡則材質較佳為塑料。透過將第—透鏡^ 的材質設為塑料,可廉價且輕量地構成透鏡系統的同時, 可準確地製作非球面形狀,所以可以製作良好的性㈣透 鏡0
10 料。 塑料 從如上述的情況來看,第二透鏡L2的材質較佳為塑 而且’從同樣的情況來看’第三透獻3的材f較佳為 在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乙2、第三透鏡L3的至少任意 ;-個上使用塑料㈣時,作為其材質也可以制在塑料中 混合比光的波長小的粒子的所謂奈米複合材料。 在以攝影透鏡1使用於例如車載用攝影機等嚴格的環 15境的用途而將第一透鏡L1設為塑料非球面透鏡時,較佳地 將用於保護透鏡系統的透明的保護部件配置得比第一透鏡 更靠物側。較佳地透明的保護部件幾乎不具有光焦度例 如可使用平行平板。較佳地透明的保護部件的耐藥品性高 且難以破壞。 20 上述透明的保護部件也可以是塑料制的。作為透明的 保護部件的材質較佳地使用丙烯酸、環氧樹脂、聚碳酸酯、 PET(聚對笨二甲酸乙二酯(p〇lyethylene terephthalateD、 PES(聚喊硬(p〇iy Ether Sulphone))、聚稀烴類的樹脂中的 任意一種。作為保護部件’透過使用如上述的塑料材質, 25可製作廉價且對衝擊難以破裂的保護部件。 19 M368071 在將第-透鏡Lm為塑料非球面透鏡時,也可以在第 ' -透鏡u的物側的面形成增強透鏡的強度的硬塗層。硬塗 層較佳地為用於提高對透鏡系統的衝擊的強度、耐割傷 性、耐藥品性的塗層。透過形成硬塗層,可以使透鏡系統 5 難以破裂。 另外,塑料具有與玻璃相比強度差但伸長性高的性 質,因此,透過將第一透鏡匕丨的材質設為塑料,在其表面 施加硬塗層等,可以使透鏡對各種衝擊難以破裂。 或者,也可以在第一透鏡L1的物側的面施加防水塗 · 1〇層。透過防水塗層,即使在雨天使用時也難以附著水滴且 難以附著污垢等。或者,也可以在第一透鏡u的物側的面 施加親水塗層。透過親水塗層,即使淋上水等的液體 可減少水潰,難以生成水滴,可確保透明感的同時,在存 在污垢時也可自然地沖洗污垢而確保良好的視野。 15 上述硬塗層、防水塗層、親水塗層也可以在比第一透 鏡更靠物側所配置的透明的保護部件的物側的面或兩面形 成。透過在上述保護部件施加硬塗層、防水塗層、親水塗 鲁 層等,可製作更高強度,耐劃傷、耐藥品性良好的保護 20 本創作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影透鏡為廣角透鏡,設 想例如130。以上的全視角,所以在第一透鏡u的物側的面 的周邊部其光線的入射角大。因此,在第一透鏡物側的面 較佳地施加波長依存性少的塗層。 20 M368071 r 第一透扣的像側的面,在中心部其面的法線和光轴 Z所成的角小’但在周邊部其面的法線和光轴⑽成的角 大’所以在中心部和周邊部反射率之差增大,存在成為重 像的原因的憂慮。因此,較佳地在第—透鏡u的像側的面 5 施加波長依存性少的塗層。 另外,單層塗層若與意圖在規定的波長範圍防止反射 的多塗層相比,則在該多塗層的極限波長(限界波長)及豆 • 附近而反射率對波長的變化緩慢。由此,第一透鏡L1的物 側的面和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面的 10 塗層也可以是單層塗層。 另外,第一透鏡L1的材質也可以是玻璃。當攝影透鏡 1例如在車載用攝影機或監視攝影機用等的嚴格的環境中 使用時,配置在最靠近物側的第一透鏡[丨要求使用耐抗由 風雨引起的表面劣化、由直射曰光引起的溫度變化,且耐 15抗油脂、洗滌劑等化學藥品的材質,即,耐水性、耐氣候 性、耐酸性、耐藥品性等高的材質,而且,也要求使用堅 • 固且難以破裂的材質。透過將材質設為玻璃,可滿足這些 要求。 而且,也可將第二透鏡L2的材質設為玻璃。透過將第 20 二透鏡L2的材質設為玻璃,可抑制由溫度變化引起的性能 劣化。 同樣,也可將第三透鏡L3的材質設為玻璃。透過將第 三透鏡L3的材質設為玻璃,可抑制由溫度變化引起的性能 劣化。 21 M368071 在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匕3中的至少一 個中使用玻璃材質時,該材質的玻璃化轉變溫度⑽較佳 為1451以上。透過使用玻璃化轉變溫度為145艺以上的材 質’可製作耐熱性良好的透鏡。而且,最佳材質的玻璃化 5轉變溫度為15G°C以上。透過使用玻璃化轉變溫度為15代 以上的材質,可製作耐熱性更加良好的透鏡。 另外,例如,在攝影透鏡丨使用於車载用攝影機,作 為夜間的視覺補助用夜視攝影機使用時,也可以在透鏡系 統和攝影元件5之間插入截止從紫外光到藍色光的濾光片。 在圖1中表示有在透鏡系統和攝影元件5之間配置設 想各種濾光片等的光學部件PP的例子,但取代此也可以在 各透鏡之間配置各種滤光片。或者,也可以在攝影透鏡i 具有的任意透鏡的透鏡面施加具有與各種滤光片同樣的作 用的塗層。 15 另外,存在著透過各透鏡間的有效直徑外的光束成為 雜散光而到達像面且成為重像的憂慮,所以根據需要較佳 地設置遮斷該雜散光的遮光機構。作為該遮光機構,例如 可以在透鏡的有效直徑外的部分施加不透明的塗料或設置 不透明的板材。而且’也可以在成為雜散光的光束的光路 20设置不透明的板材作為遮光機構。或者,也可以在最靠近 物側的透鏡的更靠物側配置遮斷雜散光的如遮光罩的部 件。作為一例,在圖丨中表示將遮光機構丨丨設置在第一透鏡 L1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外的例子。另外,設置遮光機構 22 M368071 的部位不限於ι所示的例’也可配置在其他透鏡或透鏡之 間。 而且,也可以在各透鏡之間配置在周邊光量比在實用 上沒有問題的範圍且遮斷周邊光線的部件。周邊光線是在 5來自光軸Z外的物點的光線之中透過光學系統的入瞳的周 邊部分的光線。這樣,透過配置遮斷周邊光線的部件,可 以使成像區域周邊部的圖像質量提高。而且,透過用該部 件遮斷發生重像的光而可減少重像。 「攝影透鏡的數值實施例」 10 接著,對本創作的攝影透鏡的數值實施例進行說明。 將實施例-〜實施例六的攝影透鏡的透鏡剖視圖分別示於 圖3〜圖8。在圖3〜圖8中’圖的左側為物側,右侧為像側, 與圖1同樣也一併示出孔徑光闌St、光學部件pp、配置在像 面Sim的攝影元件5。各圖的孔徑光闌St不表示形狀或大 15小,而是表示光軸2上的位置。在各實施例中,透鐘判满 圖的符一(丨…………)對應於在以下; 鏡數據的Ri、Di。 將實施例一所涉及的攝影透鏡的透鏡數據及各種數 據示在表1,將非球面數據示在表2,將有關曲率半徑的數 2〇據示在表3。同樣地,將實施例二〜六所涉及的攝影透鏡的 透鏡數據及各種數據、非球面數據分別示在表4〜表Μ。在 以下,舉實施例一為例而對表中的符號的意義進行說明, 但對實施例二〜六也基本相同。 23 M368071 在表1的透鏡數據中’Si表示將最靠近物側的構成要素 的面作為第1個而隨著朝向像側依次增加的第H@(i=1、2、 3、......)的面號碼,Ri表示第i個面的曲率半徑,〇丨表示第i 個面和第i+1個面的光軸Z上的面間隔。另外,曲率半徑的 5符號將朝物側凸的情況設為正,將朝像側凸的情況設為負。 而且,在透鏡數據中’ Ndj表示將最靠物側的透鏡作 為第1個而隨著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個〇 = 1、2、3、 ) 的光學要素對d線(波長587.6nm)的折射率,Vdj表示第j個光 學要素對d線的阿貝數。另外,在透鏡數據中,也包括表示 10有孔徑光闌St和光學部件PP,在相當於孔徑光闌St的面的 曲率半徑的攔上記載有(孔徑光闌)的語句。 在表1的各種數據中,Fno.為F數,為全視角,IH 為在像面Sim上的最大像高’ Bf為從最靠近像側的透鏡的 像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Z上的距離(相當於後截距、空氣換 15算長度广L為從第一透鏡L1的物側的面到像面Sim的光軸z 上的距離(後截距分為空氣換算長度),[為整個系統的焦 距,fl為第一透鏡L1的焦距’ f2為第二透鏡L2的焦距,f3 為第三透鏡L3的焦距,f12為第一透鏡L1和第二透鏡[2的 合成焦距,f23為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的合成焦距。 20 在表1的透鏡數據中,在非球面的面號碼附加有*號, 作為非球面的曲率半徑表示光軸附近的曲率半徑(中心的 曲率半徑)的數值。在表2的非球面數據中表示非球面的面 號碼、和有關各非球面的非球面係數。表2的非球面數據的 數值的「Ε—η」(η :整數)表示Γχ1〇-η」。另外,非球面係 24 M368071 數為由以下式(A)表示的非球面式中的各係數KA、 RBm(m=3、4、5、......10)的值。
Zd=C-h2/{ 1+(1 - KA-C2-h2),/2}+ERBm-hm ......(A) 其中, 5 Zd :非球面深度(從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點下垂到非球 面頂點相切的垂直於光軸的平面的垂線長度) h:高度(從光軸到透鏡面的距離) C:近軸曲率半徑的倒數 KA、RBm :非球面係數(m=3、4、5、......10) 10 在有關表3的曲率半徑的數據中,使用上述的說明的 符號表示面號碼、有效直徑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有效直 徑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例 如’ |RX2|是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第2面)的有效直徑端 的曲率半徑絕對值’ |RX2|/|R2|是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 15 (第2面)的有效直徑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之比。同樣,丨RX3|是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有 效直徑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 |RX3|/|R3丨是第二透鏡L2的物 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 絕對值的比。丨RX4I是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 20的曲率半徑絕對值,|RX4|/|R4|是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 有效直徑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 比。|RX6|是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的曲率半 k絕對值,|RX6|/|R6|是第三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有效直徑 端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丨RX7丨 25 M368071 是第三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的曲率半徑絕對 值’ |RX7|/|R7|是第三透鏡L3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徑端的曲 率半徑絕對值與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之比。 另外’在表1〜表3記載有以預定的位數取整的數值。 5作為各數值的單位對表1的2ω使用「度」,對長度使用 「mm」。但是’這些為一例,光學系統即使按比例放大或 按比例縮小也可得到同等的光學性能,所以也可使用其他 適當的單位。
「表1」
10實施例—透鏡數據 ------- __Si Ri Di Ndi ___vdj 1 200.00 1.20 1.53 55.2 2* 0.77 1.62 3* 1.65 2.12 1.61 25.5 4* 6.78 0.15 5 (孔徑光闌) 0.22 6 * 3.91 1 2.00 1 1.53 55.2 7* -1.20 1.00 8 〇〇 0.50 1.52 64.2 9 ----- 〇〇 0.48 _1象面 0.00 實施例一各種數據 2.8 2ω ^54.4 IH 2.25 Bf 1.79 L 9.09 f 1.02 fl -1.45 ~~~~f2 3.03 f3 1.99 26 M368071 fl2 -13.18 f23 3.00 「表2」 實施例一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2 3.69E-02 -3.04E-02 -2.19E-02 1.26E-02 7.54E-03 3 0.00E+00 -4.30E-02 4.93E-02 -5.93E-03 8.09E-03 4 0.00E+00 -9.33E-02 2.09E-01 1.40E-01 -2.01E-01 6 0.00E+00 -6.09E-02 1.00E-02 2.48E-02 3.60E-02 7 0.00E+00 -4.67E-02 8.98E-02 -2.23E-02 -2.35E-02 Si RB7 RB8 RB9 RB10 2 4.17E-03 4.23E-04 -7.52E-04 -9.25E-04 3 -3.27E-03 -1.80E-03 -3.95E-04 4.62E-04 4 -5.21E-01 -5.76E-01 2.33E-01 2.68E+00 6 1.67E-02 -1.61E-02 -3.91E-02 -1.39E-02 7 1.01E-02 6.70E-03 1.66E-03 -1.74E-03
「表3」 實施例一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端 有效直徑端和中心之比 2 |RX2| 1.87 |RX2|/|R2| 2.42 3 RX3| 2.03 1RX3|/|R3| 1.23 4 RX4 5.28 |RX4|/|R4| 0.78 6 |RX6| 4.83 |RX6|/|R6| 1.24 7 |RX7| 2.27 |RX7|/|R7| 1.89 表4」 實施例二 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oo 0.90 1.53 55.4 2* 0.74 1.82 3 * 1.82 2.12 1.61 25.5 4 * 6.29 0.15 27 M368071 5 (孔徑光闌) 0.22 6* 3.86 2.00 1.53 55.4 7 * -1.16 1.00 8 〇〇 0.50 1.52 64.2 9 〇〇 0.54 像面 - 0.00 實施例二 各種數據 Fno. 2.8 2ω 155.4 ΙΗ 2.25 Bf 1.87 L 9.08 f 0.90 fl -1.40 f2 3.53 f3 1.95 Π2 -6.47 f23 2.89 「表5」 實施例二 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2 1.81E-02 -7.25E-02 -1.75E-02 1.20E-02 4.14E-03 3 O.OOE+OO -2.37E-02 3.13E-02 -1.02E-02 1.06E-02 4 0.00E+00 -5.89E-02 1.93E-01 1.25E-01 -1.32E-01 6 0.00E+00 -4.35E-02 2.54E-02 2.37E-02 3.01E-02 7 0.00E+00 -3.05E-02 9.06E-02 -1.69E-02 -2.28E-02 Si RB7 RB8 RB9 RB10 2 2.41E-03 -5.78E-05 -3.66E-04 -1.77E-04 3 -1.1 IE-03 -6.13E-04 -1.67E-04 2.83E-04 4 -3.68E-01 -4.46E-01 7.20E-02 1.65E+00 6 1.56E-02 -9.74E-03 -3.19E-02 -1.92E-02 7 8.92E-03 5.82E-03 1.91E-03 -4.29E-04 「表6」
28 M368071
實施例二 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端 有效直徑端和中心之比 2 |RX2| 1.90 |RX2|/|R2| 2.56 3 RX3| 1.94 |RX3|/|R3| 1.07 4 RX4| 4.33 |RX4|/|R4| 0.69 6 RX6| 3.71 |RX6|/|R6| 0.96 7 |RX7| 2.66 |RX7|/|R7| 2.30 「表7」 實施例三 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500.00 1.20 1.53 55.2 2* 0.65 1.34 3 * 1.24 2.12 1.61 25.5 4 * 3.68 0.15 5 (孔徑光闌) 0.22 6* 4.09 2.00 1.53 55.2 η * -1.06 1.00 8 oo 0.50 1.52 64.2 9 oo 0.34 像面 - 0.00 實施例三 各種數據
Fno. 2.8 2ω 158.0 IH 2.25 Bf 1.67 L 8.69 f 1.02 fl -1.22 f2 2.29 f3 1.83 fl2 -12.46 f23 3.93 29 M368071 「表8」 實施例三 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2 3.92E-02 -6.99E-02 -2.96E-02 1.25E-02 8.13E-03 3 O.OOE+OO -6.29E-02 5.39E-02 -1.83E-03 8.86E-03 4 O.OOE+OO -9.89E-02 2.15E-01 1.26E-01 -1.10E-01 6 0.00E+00 -6.19E-02 4.98E-03 1.94E-02 2.93E-02 7 0.00E+00 -6.11E-02 8.22E-02 -2.74E-02 -2.67E-02 Si RB7 RB8 RB9 RB10 2 4.52E-03 4.60E-04 -8.84E-04 -1.13E-03 3 -2.10E-03 -1.18E-03 3.15E-05 8.54E-04 4 -2.47E-01 -1.72E-01 1.52E-03 1.22E+00 6 1.21E-02 -1.44E-02 -2.73E-02 1.02E-02 7 8.71E-03 6.53E-03 2.09E-03 -1.09E-03
「表9」 5 實施例三 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端 有效直徑端和中心之比 2 |RX2| 1.82 |RX2|/|R2| 2.79 3 |RX3 1.69 |RX3|/|R3| 1.36 4 RX4 2.79 RX4 /|R4 0.76 6 |RX6| 5.18 RX6|/ R6 1.27 7 |RX7| 1.90 |RX7|/|R7| 1.79 表10」 實施例四 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800.00 1.20 1.53 55.2 2* 0.58 1.04 3* 1.11 2.12 1.61 25.5 4 * 4.92 0.15 5 (孔徑光闌) 0.22 6* 4.50 2.00 1.53 55.2 7* -0.97 1.00 8 oo 0.50 1.52 64.2 30 M368071 9 〇〇 0.21 像面 - 0.00 實施例四 各種數據
Fno. 2.8 2ω 158.0 ΙΗ 2.25 Bf 1.54 L 8.26 f 0.99 fl -1.09 f2 1.93 f3 1.71 fl2 -18.07 f23 5.13
「表11」 5 實施例四 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2 3.54E-02 -9.42E-02 -3.45E-02 1.09E-02 7.40E-03 3 0.00E+00 -9.51E-02 5.94E-02 -7.26E-04 8.70E-03 4 0.00E+00 -9.79E-02 7.59E-02 8.49E-02 4.65E-03 6 0.00E+00 -5.86E-02 1.34E-02 1.99E-02 2.99E-02 7 0.00E+00 -5.48E-02 8.48E-02 -2.60E-02 -2.61E-02 Si RB7 RB8 RB9 RB10 2 4.40E-03 3.35E-04 -1.00E-03 -1.23E-03 3 -2.34E-03 -1.51E-03 -3.14E-04 4.98E-04 4 9.37E-02 1.64E-01 -4.79E-01 -3.08E-01 6 9.88E-03 -1.61E-02 -2.76E-02 1.13E-02 7 8.99E-03 6.68E-03 2.20E-03 -9.83E-04 「表12」 實施例四 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端 有效直徑端和中心之比 2 RX2 1.70 |RX2|/ R2| 2.94 31 M368071 3 RX3| 1.74 |RX3|/|R3| 1.57 4 RX4| 5.45 RX4|/|R4| 1.11 6 丨 RX6| 5.09 |RX6|/|R6| 1.13 7 |RX7| 1.90 |RX7|/|R7| 1.96 「表13」 實施例五 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300.00 0.90 1,53 55.4 2* 0.69 1.45 3* 1.95 2.12 1.61 25.5 4 * 36.89 0.15 5 (孔徑光闌) 0.22 6* 4.19 2.00 1.53 55.4 η * -1.14 1.00 8 oo 0.50 1.52 64.2 9 oo 0.54 像面 - 0.00
5 實施例五 各種數據
Fno. 2.8 2ω 155.2 IH 2.25 Bf 1.87 L 8.70 f 0.89 fl -1.30 f2 3.28 f3 1.94 fl2 -7.02 f23 2.75
「表14」 實施例五 非球面數據 KA RB3 RB4 RB5 RB6 32 M368071 2 -1.96E-02 -6.40E-02 -1.35E-02 1.64E-02 2.98E-03 3 0.00E+00 -1.88E-02 2.30E-02 -1.80E-02 7.21E-03 4 0.00E+00 -5.46E-02 1.85E-01 -7.84E-02 -1.13E-01 6 0.00E+00 -6.26E-02 4.17E-02 2.39E-03 3.91E-02 7 0.00E+00 -3.41E-02 8.94E-02 -1.16E-02 -2.07E-02 RB7 RB8 RB9 RB10 2 -6.67E-04 -1.88E-03 -7.34E-04 3.80E-04 3 -1.92E-03 -7.93E-04 -1.84E-04 3.71E-04 4 -8.53E-02 -1.07E-01 2.42E-01 5.35E-01 6 -3.82E-02 -4.40E-02 -1.85E-02 6.32E-02 7 1.07E-02 5.68E-03 5.66E-04 -2.18E-03 「表15」 實施例五 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端 有效直徑端和中心之比 2 RX2 1.92 |RX2|/|R2| 2.79 3 |RX3 2.71 RX3|/ R3 1.39 4 |RX4 17.41 |RX4|/|R4| 0.47 6 RX6| 5.40 RX6|/|R6| 1.29 7 RX7| 2.29 |RX7|/|R7| 2.00
「表16」 實施例六 透鏡數據
Si Ri Di Ndj vdj 1 200.00 1.20 1.53 55.2 2* 0.78 1.62 3 * 1.69 2.12 1.61 25.5 4 * 5.40 0.15 5 (孔徑光闌) 0.22 6* 3.66 2.00 1.53 55.2 7* -1.20 1.00 8 oo 0.50 1.52 64.2 9 oo 0.52 像面 - 0.00 33 M368071 實施例六 各種數據
Fno. 2.8 2ω 155.4 ΙΗ 2.25 Bf 1.85 L 9.16 f 1.03 fl -1.47 f2 3.17 f3 1.97 fl2 -8.17 f23 3.01
「表17」 實施例六 非球面數據
Si KA RB3 RB4 RB5 RB6 2 3.11E-02 -3.77E-02 -2.59E-02 1.05E-02 7.78E-03 3 0.00E+00 -5.79E-02 5.23E-02 -4.90E-03 6.74E-03 4 0.00E+00 -1.09E-01 2.03E-01 1.71E-01 -1.81E-01 6 0.00E+00 -5.91E-02 1.62E-02 2.76E-02 3.16E-02 7 0.00E+00 -4.31E-02 8.61E-02 -2.47E-02 -2.33E-02 RB7 RB8 RB9 RB10 2 4.66E-03 6.88E-04 -7.00E-04 -9.73E-04 3 -2.90E-03 -1.73E-03 -4.49E-04 3.56E-04 4 -5.54E-01 -6.72E-01 1.32E-01 2.99E+00 6 7.63E-03 -2.40E-02 -3.61E-02 1.14E-02 7 1.13E-02 7.74E-03 1.91E-03 -2.27E-03
「表18」 實施例六 關於曲率半徑的數據
Si 有效直徑端 有效直徑端和中心之比 2 RX2 1.91 |RX2|/|R2| 2.46 3 |RX3| 2.17 |RX3|/ R3 1.29 4 |RX4| 4.94 |RX4|/|R4| 0.91 6 RX6 4.21 |RX6|/|R6| 1.15 7 |RX7| 2.30 RX7 / R7 1.92 34 M368071 另外,在實施例一〜六的攝影透鏡中的第一透鏡Ll、 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的材質皆為塑料。 將對應於實施例--六的攝影透鏡的條件式(1)〜(12) 5 的值示於表19。在實施例一〜六中,以d線作為基準波長, 在表19表示在s亥基準波長中的各值。從表19可得知,實施 例一〜六皆滿足條件式(1)〜(8)。 表19」 條件式 實施例 ⑴ (2) (3) (4) (5) Γ (6) vd3/vd2 |fl/f23 |RX2 / R2I |f2/f3| L/f Bf/f 1 2.16 0.48 2.42 1.52 8.88 1.75 2 2.17 0.48 2.56 1.81 10.07 2.07 3 2.16 0.31 2.79 1.25 8.48 1.63 4 2.16 0.21 2.94 1.13 8.37 1.56 5 2.17 0.47 2.79 1.69 9.81 2.11 6 2.16 0.49 2.46 1.60 8.85 1.79 條件式 音施例 ⑺ ⑻ .(9) (10) (11) (12) Dl/f R4/D3 D2/f~~ D4/f (D2+D3)/f f2/f 1 1.17 3.20 1.58 0.15 3.65 2.96 2 1.00 2.96 2.02 0.17 4.37 3.91 3 1.17 1.74 1.31 0.15 3.38 2.23 4 1.21 2.32 1.05 0.15 3.20 1.95 5 1.02 17.40 1.63 0.17 4.02 3.70 6 1.16 2.55 Ϊ.5 7 0.14 3.61 3.06 35 M368071 在圖9(A)、圖9(B)、圖9(C)、圖9(D)、圖9(E)分別表示 實施例一的攝影透鏡的球面像差、非點像差 '畸變(畸變像 差)、倍率色像差(倍率色像差)、彗形像差的像差圖。在各 5像差圖表示以d線(587.56nm)為基準波長的像差,但在球面 像差圖及倍率色像差圖也表示對!?線(波長486 13nm)、c線 (波長656.27nm)的像差。球面像差圖的Fn〇.是ρ數,其他像 差圖的ω表示半視角。畸變像差的圖使用整個系統的焦距 f、視角φ (變數處理,os p s ω),將理想像高設為fxtan 10史,表示與其的偏移量。在圖9(E)中總結在各半視角中的 子午方向、弧矢方向的五個彗形像差圖而表示。 而且,同樣地在圖10(A)〜圖l〇(E)、1 1(a)〜圖11(e)、 12(A)〜圖 12(E)、13(A)〜圖 13(E)、14(A)〜圖 14(E)分別表 示實施例二〜六所涉及的攝影透鏡的球面像差、非點像 15差、畸變(畸變像差)、倍率色像差、彗形像差的像差圖。 從各像差圖可得知’實施例一〜六在可見區域中良好地校 正各像差。 如上所述’實施例·--六的攝影透鏡為三片較少的透 鏡片數且由塑料材質構成,所以可小型且廉價製作。而且, 20實施例 ^六的攝影透鏡的全視角為150度以上而構成為 廣角,F數小到2.8,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且具有良好的光 學性能。這些攝影透鏡可適當地使用在用於拍攝汽車前 方、側方、後方等影像的車載用攝影機等。 「攝影裝置的實施方式」 36 M368071 5
10 r的為使關表*將包括本實施方式的攝影透 兄的攝衫裝置搭载於汽#⑼的樣子。在心中,汽車⑽ 。括用於拍攝其副駕駛席側的側面的死角範圍的車外攝 影機H用於拍攝汽車!⑼的後側的死角範圍的車外攝影 iL〇l,和安襄在後視鏡的背面,料拍攝與駕駛者同樣的 視野範圍的車内攝影機1Q3。車外攝影機iQi、車外攝影機 車内攝衫機1 〇 3為本創作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影裝 置,包括本創作的實施例的攝影透鏡、和將由該攝影透鏡i 形成的光學像變換成電信號的攝影元件。 本創作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影透鏡具有上述優 點^以車外攝影機⑻、1〇2及車内攝影機⑻也可小型且 廉價構成’能夠以寬的視角進行拍攝,可得到良好的影像。 15
以上,例舉實施方式及實施例說明了本創作,但本創 作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及實施例,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 各透鏡成分的曲率半徑、面間隔、折射率、阿貝數的值不 限於在上述各數值實施例中所示的值,可取其他值。 20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由均質的材料構成了所有 的透鏡,但也可使用折射率分佈型的透鏡。而且,在上述 的實施例中’全部由施加非球面的折射型透鏡構成,但也 可以在一個面或者多個面形成衍射光學元件。 而且,在攝影裝置的實施方式令,對將本創作適用於 車載用攝影機的例進行了圖示說明,但本創作不限於該用 途,例如,也可適用於移動終端用攝影機或監視攝影機等。 「工業上的可利用性| 37 M368071 本創作可使用於攝影裝置,尤其可適當地適用於車载 用攝影機、移動終端用攝影機、監視攝影機等。 【圖式簡單說明】 5圖1是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影透鏡的光路圖。 圖2是用於說明第一透鏡的面形狀的圖。 圖3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一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視圖。 圖4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二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10 視圖。 圖5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三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視圖。 圖6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四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視圖。 15圖7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五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視圖。 圖8是表示本創作的實施例六的攝影透鏡的透鏡結構的剖 視圖。 圖9(A)〜圖9(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一的攝影透鏡的各像差 20 圖。 圖10(A)〜圖10(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二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差圖。 圖11(A)〜圖U(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三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差圖。 38 M368071 圖12(A)〜圖12(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四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差圖。 圖13(A)〜圖13(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五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差圖。 5圖14(A)〜圖14(E)是本創作的實施例六的攝影透鏡的各像 差圖。 圖15是用於說明本創作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載用攝影裝 置的配置的圖。 10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4軸外光束 L2第二透鏡 PP光學部件 z光轴 1攝影透鏡 2轴上光束 5攝影元件 L1第一透鏡 L3第三透鏡 Pim成像位置
Sim像面 St孔徑光闌 Q2第一透鏡l 1的像側的面的中心 X2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的點 P2點X2的透鏡面的法線和光軸z的交點 RX2曲率半徑 11遮光機構 CQ2通過點Q2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 CX2通過點X2且以光軸上的點為中心的圓 100汽車 1〇1、1〇2車外攝影機1〇3車内攝影機 R1第一透鏡L1的物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 R2第一透鏡L1的像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 R3第二透鏡L2的物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 39 M368071 R4第二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 R6第二透鏡L3的物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 R7第二透鏡L3的像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 R8光學部件PP的物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 R9光學部件PP的像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 D1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 D2第透鏡L1和第二透鏡L2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3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 D4第二透鏡L2和孔徑光圈St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5孔徑光圈St和第三透鏡L3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6第三透鏡L3的中心厚度 D7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D8光學部件ρρ的中心厚度 D9光學部件pp和攝影元件的光軸上的空氣間隔
Claims (1)
- M368071 六、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攝影透鏡,其中,從物側依次包括: 負的第一透鏡,像側的面為凹面,且至少一方的面為 非球面; 5 正的第二透鏡,至少一方的面為非球面;以及 正的第三透鏡,像側的面為凸面,且至少一方的面為 非球面, _ 光闌配置在該第二透鏡和該第三透鏡之間, 將該第一透鏡在d線的阿貝數設為^ d2,將該第三透 1〇鏡在d線的阿貝數設為vd3,將該第一透鏡的焦距設為fi, 將該第二透鏡和該第三透鏡的合成焦距設為f23時,滿足下 述條件式(1)、(2): 1.5< u d3/d2 ......(1) 0.0<|fl/f23|<0.5 ......(2)。 15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中,將 該第一透鏡的像側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徑絕對值設為 ® |R2| ’將在該第一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有效直徑端的曲率半 徑絕對值設為|RX2|時,滿足下述條件式(3): 1.5<|RX2|/|R2丨......(3)。 20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中,將 該第二透鏡的焦距設為f 2 ’將該第三透鏡的焦距設為f 3 時,滿足下述條件式(4): 0.8<f2/f3<2.2 ......(4)。 41 M36807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影透鏡,其中,將 該第一透鏡的焦距没為f2,將該第三透鏡的焦距設為 時,滿足下述條件式(4): 0.8<f2/f3<2.2 ......(4) ° 5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 影透鏡,其中,將從該第一透鏡的物側的面到像面的光軸 上的距離設為L,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為f時,滿足下述條 件式(5): 5.0<L/f<12.0 ......(5)。 10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 影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在d線的阿貝數為4〇以上,該第 三透鏡在d線的阿貝數為40以上,該第二透鏡在么線的阿貝 數為29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 I5影透鏡,其中,將從最靠近像側的透鏡的像側的面到像面 的光軸上的距離設為Bf,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為f 下述條件式(6): 1.0<Bf/f<2.5 ......(6) 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 2〇影透鏡,其中,將整個系統的焦距設為f,將該第一透鏡的 中心厚度設為D1時,滿足下述條件式(7): Dl/f<4 ......(7) 〇 ^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 衫透鏡,其中,將該第二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設為 M368071 R4,將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設為D3時,滿足下述條件式 (8): 0.5<|R4/D3|<20.0 ......(8)。 10. —種攝影裝置,其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 5 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影透鏡。4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53515 | 2009-03-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368071U true TWM368071U (en) | 2009-11-01 |
Family
ID=4252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8207695U TWM368071U (en) | 2009-03-06 | 2009-05-06 | Photographing lens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32488U (zh) |
TW (1) | TWM368071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89480B2 (ja) * | 2010-11-15 | 2015-03-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EP2923990B1 (en) * | 2014-03-28 | 2018-01-03 | Konecranes Global Corporation | Optical measurement device, load handl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protecting optical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load handling apparatus |
TWI721686B (zh) * | 2019-12-06 | 2021-03-11 | 聲遠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指紋辨識模組及光學成像鏡頭 |
-
2009
- 2009-05-06 TW TW098207695U patent/TWM368071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5-06 CN CN2009201510222U patent/CN20153248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32488U (zh) | 2010-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42767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5335710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201765374U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JP5438583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914554B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JP5393521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5405324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914553B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201837767U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JP5399306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09092798A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10072622A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US9201214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TWM394464U (en) |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device | |
JP2009098322A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914552B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JP5313566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US8314998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JP5113001B2 (ja) | 広角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5474668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TWM368071U (en) | Photographing lens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 |
TWM369461U (en) |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
JP5667025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21128298A (ja)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