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72959B - 電子鎖及電子鎖之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鎖及電子鎖之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72959B TWI872959B TW113106557A TW113106557A TWI872959B TW I872959 B TWI872959 B TW I872959B TW 113106557 A TW113106557 A TW 113106557A TW 113106557 A TW113106557 A TW 113106557A TW I872959 B TWI872959 B TW I87295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 state signal
- transmission
- electronic lock
- transmission gea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一傳動軸、一第一感應器以及一第二感應器。傳動齒輪連接於馬達。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傳動軸可轉動地連接於傳動齒輪。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第一感應器相對第一幾何結構設置。第一感應器藉由第一幾何結構感應傳動齒輪之位置。第二感應器相對第二幾何結構設置。第二感應器藉由第二幾何結構感應傳動軸之位置。馬達根據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之感應結果驅動傳動齒輪轉動,且傳動齒輪藉由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驅動傳動軸轉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電子鎖,尤指一種電子鎖之驅動方法。
一般而言,電子鎖可藉由馬達自動控制開關,亦可藉由旋鈕手動控制開關。在電子鎖中,馬達與旋鈕係分別透過傳動機構連接於鎖閂。當使用者轉動旋鈕來開關鎖閂時,馬達會被反向帶動而產生反向電動勢,進而影響電源的穩定性。此外,馬達也會對旋鈕的轉動產生阻力,進而影響使用者的操作手感。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鎖及電子鎖之驅動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一傳動軸、一第一感應器以及一第二感應器。傳動齒輪連接於馬達。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傳動軸可轉動地連接於傳動齒輪。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第一感應器相對第一幾何結構設置。第一感應器藉由第一幾何結構感應傳動齒輪之位置。第二感應器相對第二幾何結構設置。第二感應器藉由第二幾何結構感應傳動軸之位置。馬達根據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之感應結果驅動傳動齒輪轉動,且傳動齒輪藉由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驅動傳動軸轉動。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第一感應器藉由第一幾何結構感應傳動齒輪之位置,且第二感應器藉由第二幾何結
構感應傳動軸之位置;馬達根據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之感應結果驅動傳動齒輪轉動;以及傳動齒輪藉由第一傳動結構與第二傳動結構驅動傳動軸轉動,以使電子鎖上鎖或解鎖。
綜上所述,電子鎖之馬達係根據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之感應結果驅動傳動齒輪轉動。在馬達驅動傳動齒輪轉動而使電子鎖解鎖或上鎖後,馬達會進一步驅動傳動齒輪反向轉動。當使用者轉動旋鈕使電子鎖解鎖或上鎖時,馬達便不會被旋鈕帶動。藉此,電源的穩定性與使用者的操作手感便不會受到影響。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電子鎖
3:鎖閂
5:鎖芯
7:門板
9:鎖匙
10:馬達
12:傳動齒輪
14:傳動軸
16:第一感應器
18:第二感應器
20:旋鈕
50:傳動桿
100:驅動齒輪
120:容置孔
122:第一傳動結構
122a,122b:側壁
124:第一幾何結構
140:異形孔
142:第二傳動結構
144:第二幾何結構
200:異形軸部
1240:第一特徵部
1242:第一相對部
1440:第二特徵部
1442:第二相對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鎖的立體圖。
第2圖為電子鎖的內部立體圖。
第3圖為馬達與傳動齒輪的立體圖。
第4圖為傳動齒輪與第一感應器的立體圖。
第5圖為傳動軸、第二感應器與旋鈕的立體圖。
第6圖為電子鎖、鎖閂與鎖芯的爆炸圖。
第7圖為旋鈕、鎖閂與鎖芯安裝於門板上的立體圖。
第8圖為電子鎖上鎖的前視圖。
第9圖為電子鎖解鎖的前視圖。
第10圖為電子鎖解鎖的另一前視圖。
第11圖為電子鎖上鎖的另一前視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7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鎖1的立體圖,第2圖為電子鎖1的內部立體圖,第3圖為馬達10與傳動齒輪12的立體圖,第4圖為傳動齒輪12與第一感應器16的立體圖,第5圖為傳動軸14、第二感應器18與旋鈕20的立體圖,第6圖為電子鎖1、鎖閂3與鎖芯5的爆炸圖,第7圖為旋鈕20、鎖閂3與鎖芯5安裝於門板7上的立體圖。
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電子鎖1包含一馬達10、一傳動齒輪12、一傳動軸14、一第一感應器16、一第二感應器18以及一旋鈕20。在本實施例中,電子鎖1可為安裝於門板7(如第7圖所示)內側之內側總成。一般而言,電子鎖1會與安裝於門板7外側之外側總成以及安裝於門板7中的鎖閂3(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配合使用,其中外側總成包含鎖芯5(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因此,電子鎖1可藉由馬達10自動控制鎖閂3開關,亦可藉由旋鈕20手動控制鎖閂3開關。此外,鎖芯5之傳動桿50穿過鎖閂3且連接於旋鈕20。因此,使用者可將鎖匙9插入鎖芯5且轉動鎖匙9。此時,鎖芯5之傳動桿50會帶動旋鈕20轉動且帶動鎖閂3移動,進而手動控制鎖閂3開關。同理,當使用者轉動旋鈕20時,旋鈕20會帶動鎖芯5之傳動桿50轉動,進而帶動鎖閂3移動。
傳動齒輪12連接於馬達10。如第3圖所示,馬達10可具有一驅動齒輪100,且傳動齒輪12可與驅動齒輪100嚙合,使得傳動齒輪12連接於馬達10。因此,馬達10可藉由驅動齒輪100驅動傳動齒輪12轉動。如第4圖所示,傳動齒輪12可具有一容置孔120、一第一傳動結構122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124,其中第一傳動結構122可位於容置孔120中,且第一幾何結構124可位於傳動齒輪12之外周。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傳動結構122亦可為形成在傳動齒輪12的一側的凸塊或凹槽,視實際應用而定。此外,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幾何結構124亦可設置於傳動齒輪12之側面,視實際應用而定。
第一感應器16相對第一幾何結構124設置,使得第一感應器16可藉由
第一幾何結構124感應傳動齒輪12之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幾何結構124可包含複數個第一特徵部1240以及複數個第一相對部1242。如第4圖所示,第一幾何結構124可包含四個第一特徵部1240以及四個第一相對部124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特徵部1240為凸部,而第一相對部1242為凹部,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的實施態樣中,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的凹凸配置可以互換。換言之,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的其中之一可為凸部,且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的其中另一可為凹部,視實際應用而定。需說明的是,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的數量與位置可根據實際應用而決定,不以圖中所繪示之實施例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器16可為接觸式感應器或非接觸式感應器(例如,光感應器、磁感應器等)。當複數個第一特徵部1240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第一感應器16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可輸出一第一狀態訊號;當複數個第一相對部1242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第一感應器16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可輸出一第二狀態訊號。進一步來說,當第一特徵部1240移動至對應第一感應器16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會被第一特徵部1240觸發而輸出開啟(ON)訊號作為第一狀態訊號;當第一相對部1242移動至對應第一感應器16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不會被第一相對部1242觸發且輸出關閉(OFF)訊號作為第二狀態訊號。
如第5圖所示,傳動軸14具有一異形孔140、一第二傳動結構142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144。傳動軸14可以具有第二傳動結構142的端部插設於傳動齒輪12之容置孔120(如第4圖所示)中,使得傳動軸14可轉動地連接於傳動齒輪12,且第二傳動結構142位於第一傳動結構122之二側壁122a、122b之間。藉此,當傳動齒輪12轉動時,傳動齒輪12即可藉由第一傳動結構122與第二傳動結構142驅動傳動軸14轉動。此外,旋鈕20具有一異形軸部200。旋鈕20之異形軸部200可插設於傳動軸14之異形孔140中,使得旋鈕20可帶動傳動軸14轉動。該異形孔140與該
異形軸部200的形狀相對應,該異形孔可為長方形、橢圓形、方圓形或者其他非圓形的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動結構122與第二傳動結構142可呈弧形,但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傳動結構142可為凸塊,且第一傳動結構122可包含提供二側壁122a、122b的二凸塊。
第二幾何結構144可位於傳動軸14之外周,且第二感應器18相對第二幾何結構144設置,使得第二感應器18可藉由第二幾何結構144感應傳動軸14之位置。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幾何結構144亦可設置於傳動軸14之側面,視實際應用而定。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幾何結構144可包含複數個第二特徵部1440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部1442。如第5圖所示,第二幾何結構144可包含二個第二特徵部1440以及二個第二相對部144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特徵部1440為凸部,而第二相對部1442為凹部,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的實施態樣中,第二特徵部1440與第二相對部1442的凹凸配置可以互換。換言之,第二特徵部1440與第二相對部1442的其中之一可為凸部,且第二特徵部1440與第二相對部1442的其中另一可為凹部,視實際應用而定。需說明的是,第二特徵部1440與第二相對部1442的數量與位置可根據實際應用而決定,不以圖中所繪示之實施例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四個第一特徵部1240與四個第一相對部1242對稱配置,且二個第二特徵部1440與二個第二相對部1442對稱配置,因此,電子鎖1可安裝於向右開門的門板,亦可安裝於向左開門的門板,但本發明不以對稱配置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感應器18可為接觸式感應器或非接觸式感應器(例如,光感應器、磁感應器等)。當複數個第二特徵部1440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第二感應器18之位置時,第二感應器18可輸出第一狀態訊號;當複數個第二相對部1442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第二感應器18之位置時,第二感應器18可輸出
第二狀態訊號。進一步來說,當第二特徵部1440移動至對應第二感應器18之位置時,第二感應器18會被第二特徵部1440觸發而輸出開啟(ON)訊號作為第一狀態訊號;當第二相對部1442移動至對應第二感應器18之位置時,第二感應器18不會被第二相對部1442觸發且輸出關閉(OFF)訊號作為第二狀態訊號。
藉此,馬達10即可根據第一感應器16與第二感應器18之感應結果驅動傳動齒輪12轉動,以執行解鎖指令與上鎖指令。
請參閱第8圖至第11圖,第8圖為電子鎖1上鎖的前視圖,第9圖為電子鎖1解鎖的前視圖,第10圖為電子鎖1解鎖的另一前視圖,第11圖為電子鎖1上鎖的另一前視圖。以下利用第8圖至第11圖說明本發明之電子鎖1之驅動方法,其中傳動齒輪12之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之標示請參閱第4圖,且傳動軸14之第二特徵部1440與第二相對部1442之標示請參閱第5圖。
如第8圖所示,當電子鎖1上鎖時,第二感應器18會被傳動軸14之第二特徵部1440觸發而輸出第一狀態訊號(ON)。換言之,當第二感應器18輸出第一狀態訊號(ON)時,電子鎖1即為上鎖。此時,第二傳動結構142抵接於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a,且第二傳動結構142與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b分離。當馬達10接收一解鎖指令時,馬達10會驅動傳動齒輪12朝一第一方向D1轉動,且傳動齒輪12會驅動傳動軸14朝第一方向D1轉動,使得電子鎖1解鎖,如第9圖所示。當傳動齒輪12自第8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9圖所示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會依序對應第一相對部1242、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而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此時,電子鎖1即完成解鎖。
當第一感應器16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時,馬達10會先停止,接著驅動傳動齒輪12朝一第二方向D2轉動至第10圖所示之位置,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相反。此時,
第二傳動結構142抵接於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b,且第二傳動結構142與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a分離。當傳動齒輪12自第9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10圖所示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會依序對應第一相對部1242、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而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因此,當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時,馬達10即會停止。因此,在電子鎖1完成解鎖後,馬達10會進一步驅動傳動齒輪12自第9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10圖所示之位置。
如第10圖所示,當電子鎖1解鎖時,第二感應器18不會被傳動軸14之第二相對部1442觸發且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換言之,當第二感應器18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時,電子鎖1即為解鎖。此時,第二傳動結構142抵接於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b,且第二傳動結構142與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a分離。當馬達10接收一上鎖指令時,馬達10會驅動傳動齒輪12朝第二方向D2轉動,且傳動齒輪12會驅動傳動軸14朝第二方向D2轉動,使得電子鎖1上鎖,如第11圖所示。當傳動齒輪12自第10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11圖所示之位置時,第二感應器18會依序對應第二相對部1442與第二特徵部1440,而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以及第一狀態訊號(ON)。此時,電子鎖1即完成上鎖。
當第二感應器18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以及第一狀態訊號(ON)時,馬達10會先停止,接著驅動傳動齒輪12朝第一方向D1轉動至第8圖所示之位置。此時,第二傳動結構142抵接於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a,且第二傳動結構142與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b分離。當傳動齒輪12自第11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8圖所示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會依序對應第一相對部1242、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而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因此,當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第二狀態
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時,馬達10即會停止。因此,在電子鎖1完成上鎖後,馬達10會進一步驅動傳動齒輪12自第11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8圖所示之位置。
在上述電子鎖1上鎖的過程中,當傳動齒輪12自第10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11圖所示之位置時,亦可利用第一感應器16來控制馬達10。進一步來說,當傳動齒輪12自第10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11圖所示之位置時,第一感應器16會依序對應第一相對部1242、第一特徵部1240與第一相對部1242,而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因此,當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時,馬達10即可先停止,接著驅動傳動齒輪12朝第一方向D1轉動至第8圖所示之位置。
如第8圖與第10圖所示,當電子鎖1上鎖或解鎖時,第二傳動結構142係抵接於第一傳動結構122之二側壁122a、122b的其中之一,且與第一傳動結構122之二側壁122a、122b的其中另一分離。此時,使用者可轉動旋鈕20,以手動使電子鎖1解鎖或上鎖。
如第8圖所示,當電子鎖1上鎖,且旋鈕20驅動傳動軸14朝第一方向D1轉動時,電子鎖1即解鎖(如第10圖所示)。由於第二傳動結構142與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b分離,因此,馬達10不會被旋鈕20經由傳動軸14與傳動齒輪12帶動。當傳動軸14自第8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10圖所示之位置時,第二感應器18會依序對應第二特徵部1440與第二相對部1442,而依序輸出第一狀態訊號(ON)以及第二狀態訊號(OFF)。
如第10圖所示,當電子鎖1解鎖,且旋鈕20驅動傳動軸14朝第二方向D2轉動時,電子鎖1即上鎖(如第8圖所示)。由於第二傳動結構142與第一傳動結構122之側壁122a分離,因此,馬達10不會被旋鈕20經由傳動軸14與傳動齒輪
12帶動。當傳動軸14自第10圖所示之位置轉動至第8圖所示之位置時,第二感應器18會依序對應第二相對部1442與第二特徵部1440,而依序輸出第二狀態訊號(OFF)以及第一狀態訊號(ON)。
需說明的是,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狀態訊號亦可為關閉(OFF)訊號,且上述之第二狀態訊號亦可為開啟(ON)訊號,視實際應用而定。
綜上所述,電子鎖之馬達係根據第一感應器與第二感應器之感應結果驅動傳動齒輪轉動。在馬達驅動傳動齒輪轉動而使電子鎖解鎖或上鎖後,馬達會進一步驅動傳動齒輪反向轉動。當使用者轉動旋鈕使電子鎖解鎖或上鎖時,馬達便不會被旋鈕帶動。藉此,電源的穩定性與使用者的操作手感便不會受到影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電子鎖
10:馬達
12:傳動齒輪
14:傳動軸
16:第一感應器
18:第二感應器
Claims (20)
- 一種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連接於該馬達,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該第一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一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一相對部;一傳動軸,可轉動地連接於該傳動齒輪,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該第二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二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部;一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以及一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其中,當該複數個第一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二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其中,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上鎖;當該馬達接收一解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一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解鎖;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二方向轉動;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 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鎖,其中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一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一方向轉動;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鎖,其中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一方向轉動;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鎖,其中該第一特徵部與該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為凸部,該第一特徵部與該第一相對部的其中另一為凹部,該第二特徵部與該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為凸部,且該第二特徵部與該第二相對部的其中另一為凹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鎖,其中當該電子鎖上鎖或解鎖時,該第二傳動結構抵接於該第一傳動結構之二側壁的其中之一,且與該第一傳動結構之該二側壁的其中另一分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鎖,另包含一旋鈕,該旋鈕具有一異形軸部,該傳動軸具有一異形孔,該異形軸部插設於該異形孔中。
-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鎖,其中當該電子鎖解鎖,且該旋鈕驅動該傳動軸轉動時,該電子鎖上鎖,且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電子鎖上鎖,且該旋鈕驅動該傳動軸轉動時,該電子鎖解鎖,且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
- 一種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連接於該馬達,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該第一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一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一相對部;一傳動軸,可轉動地連接於該傳動齒輪,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該第二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二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部;一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以及一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其中,當該複數個第一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二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 其中,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一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一方向轉動;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 一種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連接於該馬達,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該第一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一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一相對部;一傳動軸,可轉動地連接於該傳動齒輪,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該第二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二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部;一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以及一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其中,當該複數個第一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二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 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其中,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一方向轉動;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 一種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連接於該馬達,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一傳動軸,可轉動地連接於該傳動齒輪,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一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該第一感應器藉由該第一幾何結構感應該傳動齒輪之位置;以及一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該第二感應器藉由該第二幾何結構感應該傳動軸之位置;其中,該馬達根據該第一感應器與該第二感應器之感應結果驅動該傳動齒輪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轉動,以使該電子鎖上鎖或解鎖;當該電子鎖上鎖或解鎖時,該第二傳動結構抵接於該第一傳動結構之二側壁的其中之一,且與該第一傳動結構之該二側壁的其中另一分離。
- 一種電子鎖之驅動方法,該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一傳動軸、一第一感應器以及一第二感應器,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該第一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一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一相對部,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該第二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二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部,該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該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該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當該複數個第一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二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上鎖;當該馬達接收一解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一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解鎖;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二方向轉動,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以及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一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以及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以及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其中該第一特徵部與該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為凸部,該第一特徵部與該第一相對部的其中另一為凹部,該第二特徵部與該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為凸部,且該第二特徵部與該第二相對部的其中另一為凹部。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其中當該電子鎖上鎖或解 鎖時,該第二傳動結構抵接於該第一傳動結構之二側壁的其中之一,且與該第一傳動結構之該二側壁的其中另一分離。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其中該電子鎖另包含一旋鈕,該旋鈕具有一異形軸部,該傳動軸具有一異形孔,該異形軸部插設於該異形孔中。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其中當該電子鎖解鎖,且該旋鈕驅動該傳動軸轉動時,該電子鎖上鎖,且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電子鎖上鎖,且該旋鈕驅動該傳動軸轉動時,該電子鎖解鎖,且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
- 一種電子鎖之驅動方法,該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一傳動軸、一第一感應器以及一第二感應器,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該第一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一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一相對部,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該第二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二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部,該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該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該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當該複數個第一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二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 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二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一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一方向轉動,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以及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
- 一種電子鎖之驅動方法,該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一傳動軸、一第一感應器以及一第二感應器,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該第一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一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一相對部,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該第二幾何結構包含複數個第二特徵部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部,該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該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該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當該複數個第一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一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一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一感應器輸出一第二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特徵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一狀態訊號;當該複數個第二相對部的其中之一移動至對應該第二感應器之位置時, 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當該第二感應器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電子鎖解鎖;當該馬達接收一上鎖指令時,該馬達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二方向轉動,且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使得該電子鎖上鎖;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接著驅動該傳動齒輪朝一第一方向轉動,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以及當該第一感應器依序輸出該第二狀態訊號、該第一狀態訊號以及該第二狀態訊號時,該馬達停止。
- 一種電子鎖之驅動方法,該電子鎖包含一馬達、一傳動齒輪、一傳動軸、一第一感應器以及一第二感應器,該傳動齒輪具有一第一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一幾何結構,該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傳動結構以及一第二幾何結構,該第一感應器相對該第一幾何結構設置,該第二感應器相對該第二幾何結構設置,該電子鎖之驅動方法包含下列步驟:該第一感應器藉由該第一幾何結構感應該傳動齒輪之位置,且該第二感應器藉由該第二幾何結構感應該傳動軸之位置;該馬達根據該第一感應器與該第二感應器之感應結果驅動該傳動齒輪轉動;以及該傳動齒輪藉由該第一傳動結構與該第二傳動結構驅動該傳動軸轉動,以使該電子鎖上鎖或解鎖;其中,當該電子鎖上鎖或解鎖時,該第二傳動結構抵接於該第一傳動結構之二側壁的其中之一,且與該第一傳動結構之該二側壁的其中另一分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3106557A TWI872959B (zh) | 2024-02-23 | 2024-02-23 | 電子鎖及電子鎖之驅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3106557A TWI872959B (zh) | 2024-02-23 | 2024-02-23 | 電子鎖及電子鎖之驅動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72959B true TWI872959B (zh) | 2025-02-11 |
Family
ID=95557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3106557A TWI872959B (zh) | 2024-02-23 | 2024-02-23 | 電子鎖及電子鎖之驅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7295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718999A (zh) * | 2015-11-27 | 2017-06-01 | 偉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鎖的鬆脫結構 |
TWM599337U (zh) * | 2020-03-23 | 2020-08-01 |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鎖的傳動機構 |
TW202132672A (zh) * | 2020-02-26 | 2021-09-01 |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鎖復位離合機構 |
TW202331080A (zh) * | 2022-01-20 | 2023-08-01 |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鎖 |
US20230323705A1 (en) * | 2018-09-10 | 2023-10-12 | Spectrum Brands, Inc. | Locking assembly with spring mechanism |
-
2024
- 2024-02-23 TW TW113106557A patent/TWI87295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718999A (zh) * | 2015-11-27 | 2017-06-01 | 偉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鎖的鬆脫結構 |
US20230323705A1 (en) * | 2018-09-10 | 2023-10-12 | Spectrum Brands, Inc. | Locking assembly with spring mechanism |
TW202132672A (zh) * | 2020-02-26 | 2021-09-01 |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鎖復位離合機構 |
TWM599337U (zh) * | 2020-03-23 | 2020-08-01 |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鎖的傳動機構 |
TW202331080A (zh) * | 2022-01-20 | 2023-08-01 |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鎖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17127B1 (en) | Electric door lock | |
US4702095A (en) | Electro-mechanical locking device | |
US6427505B2 (en) | Latch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locks | |
US20120292925A1 (en) | Electronic Unit For Locking Device And Locking System | |
US20010010166A1 (en) | Override mechanism for unlatching an electronic door lock | |
US11280113B2 (en) |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lock | |
TWI872959B (zh) | 電子鎖及電子鎖之驅動方法 | |
CN103620136A (zh) | 杠杆式把手以及用于该杠杆式把手的锁定总成 | |
KR102060741B1 (ko) | 구동 모듈에 의해 자동으로 해정되는 도어락의 자동 해정 조립체 | |
CN114562156B (zh) | 锁体结构 | |
KR200311370Y1 (ko) | 전자식 도어록에 적용되는 전동 모티스 록킹 장치 | |
JPH05113074A (ja) | 自動車用ドアの開閉装置 | |
KR200334303Y1 (ko) | 수동 및 전동개폐 기능이 구비된 도어록 | |
JP3710883B2 (ja) | 扉用ハンドル装置 | |
JPH0347381A (ja) | ドア用電気錠 | |
JPH0351497Y2 (zh) | ||
KR200282709Y1 (ko) | 도어락 장치 | |
CN115045564B (zh) | 一种电子球形房门锁 | |
KR100448080B1 (ko) | 이중로킹장치를 구비한 도어로킹장치 | |
CN218715862U (zh) | 一种多控式锁体 | |
KR20080069090A (ko) | 도어록 장치 | |
JP2003307058A (ja) | カ−ド式錠装置 | |
JPH0539170Y2 (zh) | ||
JP2818460B2 (ja) | 引き戸用電気錠 | |
JPH0345497Y2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