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64394B - 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64394B TWI864394B TW111117293A TW111117293A TWI864394B TW I864394 B TWI864394 B TW I864394B TW 111117293 A TW111117293 A TW 111117293A TW 111117293 A TW111117293 A TW 111117293A TW I864394 B TWI864394 B TW I86439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ed particle
- aperture
- apertures
- aperture array
- limiting aper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9—Diaphragms; Shields associated with electron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Compensation of disturbing fiel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53—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the correction of image defects, e.g. stigm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44—Detectors; Associated components or circuit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5—Diaphragms
- H01J2237/0451—Diaphragms with fixed aperture
- H01J2237/0453—Diaphragms with fixed aperture multiple aper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6—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s
- H01J2237/24465—Sectored detectors, e.g. quadra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75—Scattered electron de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4—Detec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detecting means
- H01J2237/2448—Secondary particle detec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Lens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藉由減少一多光束裝置中之一次級帶電粒子偵測器的偵測元件之間的串擾來增強成像解析度之系統及方法。該多光束裝置可包含用於將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自一樣本投影至一帶電粒子偵測器上之一電光系統。該電光系統可包括一第一預限孔徑板,其包含經組態以阻擋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之一第一孔徑;及一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修整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一第二孔徑。該帶電粒子偵測器可包括複數個偵測元件,其中該複數個偵測元件中之一偵測元件與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一對應經修整光束相關聯。
Description
本文中所提供之實施例揭示一種多光束裝置,且更特定地揭示一種使用經組態以減少串擾的孔徑陣列之組合經增強的成像信號保真度的多光束帶電粒子顯微鏡。
在積體電路(IC)之製造程序中,檢測未完成或已完成電路組件以確保其根據設計而製造且無缺陷。可採用利用光學顯微鏡或帶電粒子(例如電子)光束顯微鏡(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之檢測系統。隨著IC組件之實體大小繼續縮小,缺陷偵測之準確度及良率變得愈來愈重要。儘管多重電子束可用以增加產出量,但由帶電粒子偵測器接收之成像信號之保真度的限制性可限制可靠缺陷偵測及分析所要的成像解析度,從而致使檢測工具不足以用於其所要目的。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揭示一種一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之電光系統。該電光系統可包含一第一預限孔徑板,其包含經組態以阻擋來自一樣本之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的一第一孔徑;及一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修整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一
第二孔徑。該電光系統可進一步包含包括複數個偵測元件之一帶電粒子偵測器,其中該複數個偵測元件中之一偵測元件與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一對應經修整光束相關聯。
該第一預限孔徑板與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間的距離可為5mm或更小。該第一預限孔徑板可經定位於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或下游。該電光系統可包含一第二預限孔徑板。該第一預限孔徑板可經定位於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且該第二預限孔徑板可經定位於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的下游。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包含不同大小之複數個孔徑。該複數個孔徑中之至少兩者可具有類似大小。該複數個孔徑可以一矩形、一圓形或一螺旋形圖案配置。
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可包含回應於複數個初級帶電粒子束與該樣本之間的一相互作用自該樣本產生的次級電子或反向散射電子中之至少一者。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可重疊以在垂直於該電光系統之一副光軸之一交越平面上產生一交越區域。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置放於該交越平面之一位置範圍上或內且垂直於該副光軸。該交越平面之該位置範圍可基於該複數個初級帶電粒子束在該樣本上的一導降能量而判定。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基於該交越平面之該位置範圍沿著該副光軸移動。
第二孔徑可以交越區域為中心。第一及第二孔徑之中心可與副光軸對準。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為可移動的以將複數個孔徑中之孔徑與交越區域對準。第一預限孔徑板之平面可在交越平面的位置範圍之外,且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及第二預限孔徑板之平面可在交越平面的位置範圍內。
在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揭示一種多重帶電粒子束裝
置。該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可包括用於將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自一樣本投影至一帶電粒子偵測器上之一電光系統。該電光系統可包含一第一預限孔徑板,其包含經組態以阻擋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之一第一孔徑;及一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修整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一第二孔徑。該帶電粒子偵測器可包括複數個偵測元件,且該複數個偵測元件中之一偵測元件可與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一對應經修整光束相關聯。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可揭示一種藉由一次級成像系統執行以形成一樣本的影像之方法。該方法可包括自該樣本產生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使用一預限孔徑板阻擋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使用一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一孔徑修整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及將該複數個經修整的次級帶電粒子束投影至一帶電粒子偵測器的一對應偵測元件上。
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其他優勢將自結合附圖進行的以下描述變得顯而易見,在附圖中藉助於說明及實例闡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
1:樣本
10:主腔室
20:裝載鎖定腔室
30:設備前端模組
30a:第一裝載埠
30b:第二裝載埠
40:電子束工具/裝置
50:控制器
100:電子束檢測系統/帶電粒子束檢測系統
100_1:主光軸
101:電子源
101s:交越
102:初級電子束
102_1:細光束
102_1S:探測光點
102_1se:次級電子束
102_2:細光束
102_2S:探測光點
102_2se:次級電子束
102_3:細光束
102_3S:探測光點
102_3se:次級電子束
102se:橫截面
102se_155P:橫截面
110:聚光透鏡
120:源轉換單元
130:初級投影光學系統
131:物鏡
132:偏轉掃描單元
140:電子偵測器件
140_1:偵測元件
140_2:偵測元件
140_3:偵測元件
150:次級成像系統
150_1:副光軸
151:變焦透鏡
151_11:靜電透鏡
151_12:靜電透鏡
152:投影透鏡
155: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
155_1:孔徑
155_2:孔徑
155_3:孔徑
155_4:孔徑
155_5:孔徑
155_6:孔徑
155_7:孔徑
155A: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
155B: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
155C: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
155D: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
155G:距離
155P:預限孔徑板
155P_1:初級預限孔徑板
155P_2:次級預限孔徑板
155R:虛擬圈
160:光束分離器
171:槍孔徑板
172:預細光束形成機構
500:電子束工具
700:例示性組態
800:例示性組態
900:方法
910:步驟
920:步驟
930:步驟
940:步驟
B1:磁偶極子場
E1:靜電偶極子場
M:總成像放大率
M1:第一成像放大率
M2:第二成像放大率
R:半徑
SP2:轉印平面
SP3:偵測平面
圖1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電子束檢測(EBI)系統之示意圖。
圖2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可為圖1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系統之一部分的例示性電子束工具的示意圖。
圖3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光束裝置中之次級成像系統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圖。
圖4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3之次級成像系統之孔
徑陣列上的孔徑之例示性配置之示意圖。
圖5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光束裝置中之次級成像系統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圖。
圖6A至圖6D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5之次級成像系統之孔徑陣列的孔徑之例示性配置之示意圖。
圖7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光束裝置中之次級成像系統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圖。
圖8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光束裝置中之次級成像系統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圖。
圖9為表示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使用圖5之次級成像系統自樣本偵測次級帶電粒子之例示性方法的程序流程圖。
現將詳細參考例示性實施例,在附圖中說明該等例示性實施例之實例。以下描述參考附圖,其中除非另外表示,否則不同圖式中之相同編號係指相同或類似元件。例示性實施例之以下描述中所闡述之實施並不表示所有實施。實情為,其僅為符合與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敍述之所揭示實施例有關的態樣的裝置及方法之實例。舉例而言,儘管一些實施例在利用電子束之上下文中予以描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以類似方式應用其他類型之帶電粒子束。此外,可使用其他成像系統,諸如光學成像、光偵測、x射線偵測等。
電子器件由形成於稱作基板之矽塊上的電路建構。許多電路可一起形成於同一矽塊上且被稱為積體電路或IC。此等電路之大小已顯著地減小,使得該等電路中之更多電路可適配於基板上。舉例而言,智慧
型電話中之IC晶片可與拇指甲一樣小,且又可包括超過20億個電晶體,每一電晶體之大小小於人類毛髮大小的1/1000。
製作此等極小IC為常常涉及數百個個別步驟之複雜、耗時且昂貴之程序。甚至一個步驟中之錯誤亦具有導致成品IC中之缺陷的可能,該等缺陷使得成品IC為無用的。因此,製造程序之一個目標為避免此類缺陷以使在此程序中製作之功能IC的數目最大化,亦即提高程序之總體良率。
提高良率之一個組成部分為監測晶片製作程序,以確保其正生產足夠數目個功能積體電路。監測該程序之一種方式為在晶片電路結構形成之各個階段處檢測晶片電路結構。可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來實行檢測。SEM可用以將此等極小結構成像,實際上,拍攝該等結構之「圖像」。影像可用以判定結構是否適當地形成,且亦判定該結構是否形成於適當部位中。若結構有缺陷,則可調整程序,使得缺陷不大可能再現。
儘管諸如多光束SEM之多重帶電粒子束成像系統可適用於增加晶圓檢測產出量,但多光束SEM之成像解析度可受由次級電子偵測系統接收及偵測之成像信號的品質限制。由樣本表面上之初級細光束之相互作用產生的諸如電子束之次級帶電粒子束可包含具有約50eV的較大能量散佈且相對於樣本表面之法線具有約90°之較大發射角範圍的次級電子。此類散焦電子束在次級電子偵測器上可具有大入射光點。在習知的多光束SEM中,散焦電子束可入射於次級電子偵測器之多重偵測元件上。換言之,多重偵測元件中之每一者可自對應次級電子束及其他鄰近光束接收次級電子。因此,一個偵測元件之成像信號可包含源自對應次級電子束之主
要成分及源自鄰近電子束之串擾成分。除其他以外,串擾成分可使成像信號之保真度劣化。因此,期望使多重偵測元件之間的串擾最小化以增強成像解析度。
為減少串擾之發生,可在次級成像系統中採用孔徑機構以阻擋周邊次級電子。然而,若次級電子束半徑大於孔徑機構之兩個孔徑之間的距離,則次級電子束中之電子中之一些可通過鄰近孔徑逸出,從而在次級電子偵測器的偵測元件之間產生串擾。
為容納較大半徑之次級電子束,可將孔徑間隔較遠置放,且孔徑機構可相對於次級成像系統之光軸(z軸)在x軸及y軸上移動。然而,孔徑機構在x軸及y軸上之移動可歸因於次級成像系統內的空間限定而受限,且因此可限制孔徑陣列內之孔徑的數目。可遇到的若干難題中之一者為孔徑機構可能不能在允許最大數目之次級電子穿過以用於增強成像解析度的同時減少串擾。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多光束裝置可包括用於將複數個次級電子自樣本投影至帶電粒子偵測器上之電光系統。電光系統可包含預限孔徑板,其經組態以阻擋周邊次級電子;及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修整複數個次級電子之孔徑。預限孔徑板可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且可防止周邊次級電子輻照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非預期孔徑,並且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進一步防止周邊次級電子輻照電子偵測器的偵測元件。預限孔徑板及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組合可減少偵測元件之間的串擾,因此增強成像解析度。
出於清楚起見,圖式中之組件的相對尺寸可經放大。在以下圖式描述內,相同或類似附圖標號係指相同或類似組件或實體,且僅描
述相對於個別實施例之差異。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另外具體陳述,否則術語「或」涵蓋所有可能組合,除非不可行。舉例而言,若陳述組件可包括A或B,則除非另外具體陳述或不可行,否則組件可包括A、或B、或A及B。作為第二實例,若陳述組件可包括A、B或C,則除非另外具體陳述或不可行,否則組件可包括A、或B、或C、或A及B、或A及C、或B及C、或A及B及C。
現參考圖1,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電子束檢測(EBI)系統100。如圖1中所展示,帶電粒子束檢測系統100包括主腔室10、裝載鎖定腔室20、電子束工具40及設備前端模組(EFEM)30。電子束工具40位於主腔室10內。雖然描述及圖式係針對電子束,但應瞭解,實施例並非用以將本發明限制為特定帶電粒子。
EFEM 30包括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EFEM 30可包括額外裝載埠。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收納含有待檢測之晶圓(例如,半導體晶圓或由其他材料製成之晶圓)或樣本的晶圓前開式單元匣(FOUP)(晶圓及樣本在下文中統稱為「晶圓」)。EFEM 30中之一或多個機器人臂(未展示)將晶圓輸送至裝載鎖定腔室20。
裝載鎖定腔室20連接至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未展示),該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移除裝載鎖定腔室20中之氣體分子以達至低於大氣壓力之第一壓力。在達至第一壓力之後,一或多個機器人臂(未展示)將晶圓自裝載鎖定腔室20輸送至主腔室10。主腔室10連接至主腔室真空泵系統(未展示),該主腔室真空泵系統移除主腔室10中之氣體分子以達至低於第一壓力之第二壓力。在達至第二壓力之後,晶圓經受電子束工具40之檢測。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束工具40可包含單光束檢測工具。在其他實施
例中,電子束工具40可包含多光束檢測工具。
控制器50可以電子方式連接至電子束工具40,且亦可以電子方式連接至其他組件。控制器50可為經組態以執行帶電粒子束檢測系統100之各種控制的電腦。控制器50亦可包括經組態以執行各種信號及影像處理功能之處理電路系統。雖然控制器50在圖1中展示為在包括主腔室10、裝載鎖定腔室20及EFEM 30之結構之外部,但應瞭解,控制器50可為該結構的部分。
雖然本發明提供容納電子束檢測系統之主腔室10的實例,但應注意,本發明之態樣在其最廣泛意義上而言不限於容納電子束檢測系統之腔室。實際上,應瞭解,前述原理亦可應用於其他腔室。
現參考圖2,其說明了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可為圖1之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系統100之一部分的例示性電子束工具40之示意圖。電子束工具40(在本文中亦稱作裝置40)包含電子源101、具有槍孔徑之槍孔徑板171、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聚光透鏡110、源轉換單元120、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樣本載物台(圖2中未展示)、次級成像系統150及電子偵測器件140。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可包含物鏡131。電子偵測器件140可包含複數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光束分離器160及偏轉掃描單元132可置放於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內部。可瞭解,適當時,可添加/省略裝置40之其他通常已知的組件。
電子源101、槍孔徑板171、聚光透鏡110、源轉換單元120、光束分離器160、偏轉掃描單元132及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可與裝置100之主光軸100_1對準。次級成像系統150及電子偵測器件140可與裝置40之副光軸150_1對準。
電子源101可包含陰極、提取器或陽極,其中初級電子可自陰極發射且經提取或加速以形成初級電子束102,該初級電子束102形成交越(虛擬或真實)101s。初級電子束102可經視覺化為自交越101s發射。
源轉換單元120可包含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圖2中未展示)、像差補償器陣列(未展示)、光束限制孔徑陣列(未展示)及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未展示)。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可包含複數個微偏轉器或微透鏡以用初級電子束102之複數個細光束形成交越101s之複數個平行影像(虛擬或真實)。圖2展示作為實例的三個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且應瞭解,源轉換單元120可處置任何數目個細光束。
在一些實施例中,源轉換單元120可設置有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及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兩者皆未展示)。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包含光束限制孔徑。應瞭解,適當時,可使用任何數目個孔徑。光束限制孔徑可經組態以限制初級電子束102之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大小。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可包含影像形成偏轉器(未展示),該等影像形成偏轉器經組態以藉由變化朝向主光軸100_1之角度而使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偏轉。在一些實施例中,更遠離主光軸100_1之偏轉器可更大程度地使細光束偏轉。此外,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可包含多重層(未說明),且偏轉器可設置於分離層中。偏轉器可經組態為獨立於彼此而單獨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經控制以調整形成於樣本1之表面上之探測光點(例如,102_1S、102_2S及102_3S)的間距。如本文中所提及,探測光點之間距可定義為樣本1的表面上之兩個緊鄰探測光點之間的距離。
影像形成元件陣列之位於中心處的偏轉器可與電子束工具
40之主光軸100_1對準。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偏轉器可經組態以維持細光束102_1之軌跡為筆直。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省略中心偏轉器。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初級電子源101可能未必與源轉換單元120之中心對準。此外,應瞭解,雖然圖2展示裝置40之側視圖,其中細光束102_1在主光軸100_1上,但當自不同側觀察時,細光束102_1可偏離主光軸100_1。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可離軸。離軸組件可相對於主光軸100_1偏移。
經偏轉之細光束之偏轉角可基於一或多個準則而設定。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使離軸細光束徑向朝外或遠離(未說明)主光軸100_1偏轉。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經組態以使離軸細光束徑向朝內或朝向主光軸100_1偏轉。細光束之偏轉角可經設定使得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歸因於諸如物鏡131之透鏡之影像的離軸像差可藉由調整穿過透鏡之細光束之路徑來減小。因此,離軸細光束102_2及102_3之偏轉角可經設定使得探測光點102_2S及102_3S具有較小像差。細光束可經偏轉以便穿過或靠近物鏡131之前焦點以減少離軸探測光點102_2S及102_3S之像差。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經設定以使得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同時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具有較小像差。
聚光透鏡110經組態以聚焦初級電子束102。可藉由調整聚光透鏡110之聚焦功率或藉由改變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內之對應光束限制孔徑的徑向大小來變化源轉換單元120下游之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的電流。可藉由更改光束限制孔徑之徑向大小及聚光透鏡110之聚焦功率兩者來改變電流。聚光透鏡110可為可經組態以使得其第一主平面之位置
為可移動的可調整聚光透鏡。可調整聚光透鏡可經組態為磁性的,其可使得離軸細光束102_2及102_3以旋轉角照明源轉換單元120。旋轉角可隨著可調整聚光透鏡之聚焦功率或第一主平面之位置而改變。因此,聚光透鏡110可為反旋轉聚光透鏡,其可經組態以在改變聚光透鏡110之聚焦功率時使旋轉角保持不變。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光透鏡110可為可調整反旋轉聚光透鏡,其中當聚光透鏡110之聚焦功率及第一主平面之位置變化時,旋轉角並不改變。
電子束工具40可包含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源101可經組態以發射初級電子且形成初級電子束102。在一些實施例中,槍孔徑板171可經組態以阻擋初級電子束102之周邊電子以減少庫侖效應(Coulomb effect)。在一些實施例中,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進一步切割初級電子束102之周邊電子以進一步減少庫侖效應。初級電子束102可在穿過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之後經修整為三個初級電子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或任何其他數目個細光束)。電子源101、槍孔徑板171、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及聚光透鏡110可與電子束工具40之主光軸100_1對準。
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可包含庫侖孔徑陣列。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之中心孔徑(在本文中亦稱作軸上孔徑)及源轉換單元120之中心偏轉器可與電子束工具40的主光軸100_1對準。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可設置有複數個預修整孔徑(例如庫侖孔徑陣列)。在圖2中,當初級電子束102穿過三個預修整孔徑時產生三個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且切斷初級電子束102之許多剩餘部分。亦即,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可修整許多或大部分來自不形成三個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初級電子束
102的電子。在初級電子束102進入源轉換單元120之前,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可切斷電子,該等電子將最終不用於形成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靠近電子源101提供槍孔徑板171以在初期切斷電子,同時亦可提供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以進一步切斷圍繞複數個細光束之電子。儘管圖2表明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之三個孔徑,但應瞭解,適當時可存在任何數目個孔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可置放於聚光透鏡110下方。更靠近電子源101置放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可更有效地減少庫侖效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預細光束形成機構172能夠充分靠近源101定位同時仍為可製造的時,可省略槍孔徑板171。
物鏡131可經組態以將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聚焦至樣本1上以供檢測,且可在樣本1之表面上形成三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槍孔徑板171可阻擋未處於使用中之初級電子束102之周邊電子以減少庫侖相互作用效應。庫侖相互作用效應可放大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中之每一者的大小,且因此使檢測解析度劣化。
光束分離器160可為韋恩(Wien)濾光器類型之光束分離器,其包含產生靜電偶極子場E1及磁偶極子場B1(此兩者在圖2中皆未展示)之靜電偏轉器。若應用該靜電偶極子場E1及該磁偶極子場B1,則由靜電偶極子場E1對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子施加的力可與由磁偶極子場B1對電子施加之力量值相等且方向相對。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因此可以零偏轉角直接穿過光束分離器160。
偏轉掃描單元132可使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偏轉
以使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掃描遍及樣本1之表面的區段中之三個較小經掃描區域。回應於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入射於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處,可自樣本1發射三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中之每一者可包含具有能量分佈之電子,包括次級電子(能量50eV)及反向散射電子(能量在50eV與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的導降能量之間)。光束分離器160可將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導引朝向次級成像系統150。次級成像系統150可將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聚焦至電子偵測器件140的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上。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可偵測對應的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且產生用以建構樣本1之對應經掃描區域之影像的對應信號。
在圖2中,分別由三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產生之三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沿著主光軸100_1向上朝向電子源101行進,順序地穿過物鏡131及偏轉掃描單元132。三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由光束分離器160(諸如韋恩濾光器)轉向以沿著其副光軸150_1進入次級成像系統150。次級成像系統150將三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聚焦至包含三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之電子偵測器件140上。因此,電子偵測器件140可同步產生分別由三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掃描之三個經掃描區的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偵測器件140及次級成像系統150形成一個偵測單元(未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電子束之路徑上之電子光學器件元件(諸如但不限於物鏡131、偏轉掃描單元132、光束分離器160、次級成像
系統150及電子偵測器件140)可形成一個偵測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包含影像處理系統,該影像處理系統包括影像獲取器(未展示)及儲存器(未展示)。影像獲取器可包含一或多個處理器。舉例而言,影像獲取器可包含電腦、伺服器、大型電腦主機、終端機、個人電腦、任何種類之行動運算器件及其類似者,或其組合。影像獲取器可經由諸如以下各者之媒體通信耦合至裝置40之電子偵測器件140:電導體、光纖電纜、攜帶型儲存媒體、IR、藍芽、網際網路、無線網路、無線電及其他,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獲取器可自電子偵測器件140接收信號,且可建構影像。影像獲取器可因此獲取樣本1之影像。影像獲取器亦可執行各種處理後功能,諸如在所獲取影像上產生輪廓、疊加指示符及其類似者。影像獲取器可經組態以執行對所獲取影像之亮度及對比度等的調整。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器可為諸如以下各者之儲存媒體:硬碟、快閃隨身碟、雲端儲存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其他類型之電腦可讀記憶體及其類似者。儲存器可與影像獲取器耦接,且可用於將經掃描的原始影像資料保存作為原始影像及處理後影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獲取器可基於自電子偵測器件140接收到的成像信號獲取樣本之一或多個影像。成像信號可對應於用於進行帶電粒子成像之掃描操作。所獲取影像可為包含複數個成像區域之單個影像。單個影像可儲存於儲存器中。單個影像可為可劃分成複數個區之原始影像。區中之每一者可包含一個成像區域,其含有樣本1之特徵。所獲取影像可包含在時間順序內多次取樣之樣本1之單一成像區域的多重影像。多重影像可儲存於儲存器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經組態以用樣本1之同一部位之多重影像執行影像處理步驟。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包括量測電路(例如,類比數位轉換器)以獲得經偵測次級電子之分佈。在偵測時間窗期間所收集之電子分佈資料與入射於晶圓表面上之初級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中的每一者之對應掃描路徑資料組合可用以重建受檢測的晶圓結構之影像。經重建之影像可用以顯露樣本1之內部或外部結構的各種特徵,且藉此可用以顯露可能存在於晶圓中之任何缺陷。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控制機動載物台(未展示)以在檢測期間移動樣本1。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使得機動載物台能夠在一方向上以一恆定速度連續地移動樣本1。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使得機動載物台能夠取決於掃描程序之步驟而隨時間改變樣本1之移動的速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基於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之影像調整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或次級成像系統150的組態。
儘管圖2展示電子束工具40使用三個初級電子束,但應瞭解,電子束工具40可使用兩個或更多數目個初級電子束。本發明並不限制用於裝置40中之初級電子束之數目。
現參考圖3,其為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在多光束裝置中之次級成像系統之例示性組態的示意圖。應瞭解,次級成像系統150可為帶電粒子束檢測系統(例如,圖1之電子束檢測系統100)的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成像系統150將與整個偵測系統一起展示及描述,如3圖中所說明。參考圖3,儘管可存在任何數目個次級電子束,但僅展示相對於三個探測光點之三個次級電子束。在整個偵測系統內,自樣本1開始,第一部分沿著主光軸100_1且第二部分沿著副光軸
150_1。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與實際組態不具有相似性,將第一部分旋轉為沿著副光軸150_1使得整個偵測系統可沿著一個筆直光軸展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中所說明,次級成像系統150可包括變焦透鏡151、投影透鏡152、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及反掃描偏轉單元(未展示),此等全部與副光軸150_1對準。電子偵測器件140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可置放於偵測平面SP3上,正交於副光軸150_1。變焦透鏡151、投影透鏡152及物鏡131一起將樣本1之表面投影至偵測平面SP3上,亦即當偏轉掃描單元132斷開時,聚焦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以分別在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上形成次級電子光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變焦透鏡151可包含兩個靜電透鏡151_11及151_12變焦透鏡151之影像平面可位於轉印平面SP2處,如圖3中所說明。投影透鏡152可包含一個靜電透鏡及一個磁透鏡(兩者皆未展示),且其影像平面可位於偵測平面SP3處。自樣本1之表面至轉印平面SP2之第一成像放大率M1可由物鏡131及變焦透鏡151實現,而自轉印平面SP2至偵測平面SP3的第二成像放大率M2可由投影透鏡152實現,且自樣本1之表面至偵測平面SP3之總成像放大率M可基於M1及M2而判定。特定言之,總成像放大率M可基於M1*M2。
在一些實施例中,變焦透鏡151可經組態以執行變焦功能。藉由調整兩個靜電透鏡151_11及151_12之聚焦功率,可變化第一成像放大率M1以達成總成像放大率M的所要值。投影透鏡152可經組態以執行反旋轉功能。藉由調整磁透鏡之磁場及靜電透鏡之聚焦功率,可使偵測平面SP3上之總影像旋轉及第二成像放大率M2保持不變。反掃描偏轉單
元(未展示)可經組態以執行反掃描功能。藉由同步地使次級電子束與偏轉掃描單元132偏轉,三個次級電子光點在偵測平面SP3上的移位可經實質上取消。因此,複數個探測光點與複數個偵測元件之間的對應關係可始終保持。為減小變焦透鏡151及投影透鏡152之額外像差(其來自由偏轉掃描單元132產生之次級電子束之偏轉),將反掃描偏轉單元較佳地置放在變焦透鏡151之前,且因此次級電子束將以如同偏轉掃描單元132斷開的方式穿過變焦透鏡151及投影透鏡152。然而,在此情況下,變焦透鏡151可遠離光束分離器160置放且因此可產生較大初始像差。
如在本領域中通常已知,次級電子之發射遵從朗伯定律(Lambert's law)且具有較大能量散佈。雖然次級電子之能量可高達50eV,但大部分次級電子具有大致5eV的能量,除其他以外,取決於樣本材料。初級電子細光束之導降能量(諸如細光束102_1導降在樣本上時的能量)可在0.1keV至5keV的範圍內。導降能量可藉由變化初級電子源101之偏壓或樣本1之偏壓中的任一者或兩者進行調整。因此,物鏡131之激勵可經調整以為三個細光束提供對應聚焦功率。此外,對於經減小之像差,物鏡131可為經組態以旋轉細光束且影響導降能量之磁性或電磁化合物。由於由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形成在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上之次級電子光點的大小、位置或放大率可變化,故次級電子光點可部分地進入鄰近於對應偵測元件之偵測元件。由鄰近偵測元件偵測到之次級電子可產生影像重疊,例如從而導致影像解析度劣化。來自一個偵測元件之影像信號可包括來自樣本1之多於一個掃描區的資訊,從而歸因於串擾而導致解析度損失。
舉例而言,諸如EBI系統100的多光束SEM中之串擾可藉
由使用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來減少以切斷諸如102_1se的次級電子束之周邊次級電子。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包含複數個孔徑。儘管圖3僅說明兩個孔徑155_1及155_2,但適當時,可使用任何數目個孔徑。舉例而言,圖4中所說明(下文描述)之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包含六個孔徑155_1、155_2、155_3、155_4、155_5及155_6。
一般而言,當次級光束限制孔徑155之孔徑(例如,圖3之孔徑155_1)的大小增加時,次級電子偵測器之總體收集效率可增加。然而,偵測器之每一偵測元件之收集效率的差異亦可增加,且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當中之串擾亦可增加。儘管增加電子偵測器件140之總體收集效率增加了產出量,然而,每一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之收集效率的差異可使由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形成之影像之灰度級更加不同。可執行一或多個額外程序以消除歸因於灰度級之差異的檢測誤差,藉此減少檢測產出量且使MBI裝置的解析度劣化。當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當中的串擾增加時,由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形成之影像可降質。亦即,較大串擾使MBI裝置之檢測解析度劣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孔徑中之每一者可具有均一的或非均一的大小、形狀或橫截面。孔徑之徑向大小愈小,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的收集效率及成像信號之串擾一般將愈低。因此,孔徑之徑向大小可取決於應用程式或所要結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物鏡131以非磁浸沒模式運作,出射的次級電子之角速度在樣本表面上可為零。在此類實施例中,離軸次級電子束102_2se及102_3se之主要射線在射出物鏡131之後可仍為經向的,
且可能夠與次級成像系統150之副光軸150_1交叉。此外,主要射線可在次級成像系統150中之同一地點與副光軸150_1交叉(在不考慮像差的情況下)。因而,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可經組態以在共同交叉區域處重疊,且因此形成相對清晰的次級光束交越。共同交叉區域或次級光束交越所處之平面稱作交叉平面或次級光束交越平面。
雖然圖3說明藉由將次級光束102_1se至102_3se完全重疊在一個交叉平面上而形成的例示性相對清晰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但應瞭解,次級電子束中之一或多個可自交叉平面上之其他者偏移且次級光束交越可不那麼清晰,從而沿著副光軸150_1形成一定範圍的次級光束交越平面。除其他以外,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之位置可取決於初級細光束之導降能量或物鏡131的激發。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定位於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上,或換言之,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平面可與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一致。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平面可在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之位置的移動範圍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沿著次級光束交越平面移動以使得所要孔徑或孔徑大小可用以阻擋經導引朝向電子偵測器件140的周邊次級電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置放於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之位置範圍內的最佳位置處。
現參考圖4,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上之孔徑之例示性配置的示意圖。儘管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如圖4中所說明包含變化大小的六個孔徑,但可使用任何數目個孔徑。
如圖4中所展示,橫截面102se表示入射於次級光束限制孔
徑陣列155上之重疊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的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可不在同一交叉平面處重疊以形成清晰次級光束交越,而可沿著副光軸150_1偏移使得其形成一定範圍的交叉平面。在此類情況下,重疊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之橫截面102se可為不清晰。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使串擾之發生最小化,兩個鄰近孔徑(諸如155_2及155_3)之間的距離可大於經重疊之次級電子束102se之半徑R與兩個孔徑中的較大一者之半徑之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包含相等大小之至少兩個孔徑,且在此類情況下,兩個鄰近孔徑(諸如155_2及155_3)之間的距離可大於重疊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之橫截面102se的半徑R與兩個孔徑中之任一者之半徑的總和。
在一些實施例中,重疊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之橫截面102se之半徑R可取決於初級細光束的導降能量或物鏡131之激發。因此,為容納重疊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由圖4之橫截面102se表示)之較寬範圍的半徑,兩個鄰近孔徑之間的距離可基於半徑R之最大值而判定。
現參考圖5,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光束裝置之電子束工具500中之次級成像系統150的例示性組態。相比於圖3之電子束工具40之次級成像系統150,電子束工具500的次級成像系統150可包括預限孔徑板155P。
如圖5中所說明,預限孔徑板155P可包含具有孔徑之板,該板經組態以在允許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的軸向電子通過時阻擋周邊電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可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
陣列155及副光軸150_1對準,使得其阻擋離軸次級電子束102_2se及102_3se之大部分周邊電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組態以防止次級電子輻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非預期孔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定位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上游,如圖5中所說明。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上游」係指預限孔徑板155P的使得一或多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可在輻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前入射於該預限孔徑板155P上的位置。
預限孔徑板155P可置放在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前,使得預限孔徑板155P之孔徑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的所要孔徑對準。在此類情況下,入射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上之周邊次級電子的數目可減少或最小化。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組態以阻擋周邊次級電子入射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其他非預期孔徑上,因此減少串擾。此種組態亦可使得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孔徑能夠更靠近彼此定位,藉此允許將更多孔徑置放於孔徑陣列155上之較小區域中,同時減少串擾的發生。
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孔徑之大小及形狀可基於使用之持續時間、材料、檢測參數等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舉例而言,曝露於次級電子可在孔徑之邊緣上引起污染及碎片形成,因此減小次級電子可穿過之孔徑的有效大小及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將預限孔徑板155P置放在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前可藉由減少入射周邊次級電子之數目來使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孔徑的大小及形狀的變化減少或最小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中所說明,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
列155之孔徑155_1及155_2可彼此分離,使得穿過預限孔徑板155P之次級電子僅可穿過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的一個預期孔徑。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組態以阻擋周邊電子,使得其並不穿過鄰近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預期孔徑之孔徑,從而使得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的孔徑能夠更靠近彼此定位。此可允許在孔徑陣列155上之較小區域中設計包含更多孔徑大小之孔徑陣列,同時減少串擾的發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定位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下游(此實施例並未說明),例如經定位在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與電子偵測器件140之間。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下游」係指預限孔徑板155P的使得一或多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可在輻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後入射於該預限孔徑板155P上之位置。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定位成比電子偵測器件140更靠近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
儘管在圖5中未說明,但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成像系統150可包含多於一個預限孔徑板155P。舉例而言,初級預限孔徑板155P_1(未說明)可經定位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上游且次級預限孔徑板155P_2(未說明)可經定位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下游。在此組態中,初級預限孔徑板155P_1可經組態以阻擋大多數周邊次級電子輻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非預期孔徑,且次級預限孔徑板155P_2可經組態以阻擋可能未經初級預限孔徑板155阻擋之任意雜散周邊次級電子,因此減少串擾的發生。應瞭解,預限孔徑板之數目之其他組合及其配置亦係可能的。
預限孔徑板155P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以最佳距
離155G分離,如圖5中所說明。雖然可能需要將預限孔徑板155P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間的距離155G最小化以減小周邊次級電子逸出及照明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其他孔徑的可能性,距離155G可經最佳化以允許無限制地移動預限孔徑板155P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間的距離可為5mm。在一些實施例中,除其他以外,距離155G可基於機械設計考慮、可用空間、可製造性及成本效率而判定。舉例而言,使用一些技術以可靠地且可再現地在預限孔徑板155P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間達成3mm至5mm的距離可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155G可基於包括但不限於空間可用性、設計限制、成本效率、材料及預期應用之因素而大於5mm,例如,10mm。
現參考圖6A至圖6D,該等圖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圖5中所展示之電子束工具500之次級成像系統150中的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孔徑的例示性配置之示意圖。應瞭解,孔徑之大小、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大小、預限孔徑板155P之前的次級電子束大小及在穿過預限孔徑板155P之後入射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上之次級電子束大小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未按比例繪製。
如圖6A至圖6D中所說明,橫截面102se表示分別地在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處與樣本相互作用之後由初級細光束(例如,圖2的初級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產生之次級電子之光束的輪廓。
圖6A說明包含三個孔徑(155_1、155_2及155_3)之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A,該等孔徑置放在一個方向上使得所有孔徑之幾何
中心沿著軸線(例如,x軸)對準。儘管僅展示三個孔徑,但可使用任何數目個孔徑。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此組態中之孔徑之數目可由基於次級成像系統150中可用的物理空間而受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A的可允許大小限制。使用預限孔徑板155P之若干優點中之一者為其允許藉由阻擋所有周邊次級電子照明未用於偵測的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A之孔徑來減小兩個鄰近孔徑之間的分離距離。另外,使用預限孔徑板155P可允許減少串擾。
兩個鄰近孔徑之間的經減小分離距離展示於圖6A中。在此上下文中,兩個孔徑之間的分離距離可稱作兩個鄰近孔徑之幾何中心之間的線性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跨越陣列之兩個孔徑之間的分離距離可為均一的。舉例而言,孔徑155_1與155_2之間的分離距離可與孔徑155_2與155_3之間的分離距離類似。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離距離可為非均一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A可經組態以沿著單軸線(諸如x軸)移動,以調整重疊次級電子束可穿過之孔徑的大小。
如圖6A中所展示,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A可包含不同大小之孔徑。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A之孔徑155_1、155_2及155_3的大小、形狀、橫截面及間距可為均一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155P之孔徑之半徑可略微大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的最大孔徑之半徑。可將預限孔徑板155P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對準,使得預限孔徑板155P之孔徑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的幾何中心與副光軸150_1對準。
圖6B說明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B,其包含沿著x軸及
y軸以矩形矩陣形式置放之六個孔徑155_1至155_6。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B可包含不同大小之孔徑。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B可包含類似大小之至少兩個孔徑。橫截面102se_155P表示由初級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產生且穿過預限孔徑板155P之次級電子(由橫截面102se表示)之光束的輪廓。應瞭解,橫截面102se及102se_155P表示沿著副光軸150_1在不同平面處之次級電子束的輪廓。
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B可經組態以沿著x軸及y軸兩者移動,以調整重疊次級電子束可穿過的孔徑之大小。儘管圖6A及圖6B說明矩形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例如,155A及155B),但可使用其他形狀,包括但不限於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應瞭解,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大小及形狀可基於可用之物理空間、機械設計考慮、成本效率等而判定。
現參考圖6C,其說明包含七個孔徑155_1至155_7之圓形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C。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C可包含中心孔徑155_1及圍繞中心孔徑155_1徑向配置之六個偏心孔徑155_2至155_7。如圖6C中所說明,可沿著虛擬圈155R定位偏心孔徑,使得中心孔徑155_1之中心與偏心孔徑155_2至155_7中之每一者的中心之間的分離距離可為均一的。換言之,中心孔徑155_1之中心與偏心孔徑155_2至155_7中之每一者的中心之間的分離距離可與155R之半徑類似或實質上類似。在此類實施例中,虛擬圈155R之分離距離或半徑可基於橫截面102se_155P之半徑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C的最大孔徑(例如,圖6C之孔徑155_6)之半徑而判定。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離距離可大於橫
截面102se_155P之半徑及例如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C之最大孔徑155_6的半徑之總和。
如圖6C中所說明,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C可包含不同大小之孔徑。與偏心孔徑155_2至155_7相比,中心孔徑155_1的大小可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偏心孔徑中之每一者可具有不同大小,沿著虛擬圈155R之周邊隨機地配置大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C可經組態以沿著x軸及y軸兩者移動,以調整重疊次級電子束可穿過的孔徑之大小。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C中之孔徑之圓形配置的若干優點中之一者為可通過在x軸及y軸上受限移動來獲取各種孔徑大小。
圖6D說明包含七個孔徑155_1至155_7之圓形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D。相比於圖6C,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D之兩個或更多個孔徑的大小可類似或實質上類似。舉例而言,偏心孔徑155_3及155_7的大小類似。儘管圖6D說明具有類似大小的兩個偏心孔徑155_3及155_7,但應瞭解,任意兩個或更多個孔徑可具有類似大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徑可在長時段使用之後受污染,例如歸因於由入射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D上之次級電子產生的顆粒、碎片及氣體而受污染。污染可改變孔徑之有效大小或形狀,從而影響電子偵測器件140的偵測元件(例如,圖3之140_1、140_2及140_3)的收集效率,且因此影響影像的總體產出量及解析度。污染問題可在較小孔徑(諸如155_3)中擴大,部分係因為與較大孔徑相比,較小孔徑阻擋入射於陣列上的大部分次級電子。另外,較小孔徑具有較小圓周,且因此在曝露於次級電子之同一持續時間內,與較大孔徑相比,孔徑之有效大小的百分比減
小可能較大。具有類似大小之兩個或更多個孔徑之若干優點中的一者可為減少歸因於維持的工具停機時間。舉例而言,若孔徑中之一者受污染,則可使用類似大小之第二孔徑,從而允許不間斷的工具使用且因而提高晶圓檢測之總體產出量。
現參考圖7,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光束裝置之次級成像系統150的例示性組態700。應瞭解,次級成像系統150可為帶電粒子束檢測系統(例如,圖1之電子束檢測系統100)的部分。
如圖7中所說明,次級成像系統150可包含可移動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其經組態以沿著x、y及z軸在三個方向上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沿著x及y軸移動以選擇所要孔徑大小,且沿著z軸移動以匹配次級光束交越平面的位置,同時預限孔徑板155P固定於其位置中。x軸及y軸可垂直於副光軸150_1且z軸可平行於副光軸150_1。
在一些實施例中,沿著副光軸150_1之次級光束交越平面的位置可至少基於包括但不限於初級細光束之導降能量及物鏡131的激勵之因素而判定。在一些實施例中,初級細光束的導降能量範圍之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之對應位置可基於模擬及資料建模演算法而判定。
基於初級細光束之導降能量,次級電子束可在垂直於副光軸150_1之不同平面處重疊,因此形成對應導降能量範圍的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位置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交越平面位置可基於導降能量之模擬而判定,且因此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位置範圍可基於系統中所使用之導降能量的範圍而判定。舉例而言,使用者或系統可基於諸如演算法之模擬在理論上判定對於初級細光束之導降能量的給定值之次級光束交越平面的座標。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位置沿著z軸經調整以與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之位置對準,則預限孔徑板155P的位置可下降至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位置之範圍外。此可增大入射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上之次級電子束(例如,表示為圖6A至圖6D中之102se_155P)的大小。儘管入射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上之較大光束大小可增加入射於電子偵測器件之偵測器元件上的次級電子之數目,但其亦可增加發生串擾的可能性。
現參考圖8,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光束裝置之次級成像系統150的例示性組態800。應瞭解,次級成像系統150可為帶電粒子束檢測系統(例如,圖1之電子束檢測系統100)的部分。
如圖8中所說明,次級成像系統150可包含可移動預限孔徑板155P及可移動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移動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組態以沿著x、y及z軸在三個方向上獨立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移動預限孔徑板155P可經組態以與可移動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一起移動,使得維持距離155G。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移動預限孔徑板155P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一起移動,使得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位置與次級光束交越平面的位置對準。在此情形下,基於距離155G及交越位置範圍,預限孔徑板155P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皆可置放於交越位置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需要具有在沿著副光軸150_1之交越位置範圍內的預限孔徑板155P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以有效地阻擋周邊電子及減少串擾的可能性。
現參考圖9,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表示藉由次級
成像系統(例如,圖3之次級成像系統150)執行以形成樣本之影像的例示性方法900的程序流程圖。方法900可由EBI系統100之控制器50執行,例如如圖1中所展示。控制器50可經程式化以實施方法900之一或多個步驟。舉例而言,控制器50可發指令給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模組以啟動帶電粒子源來產生帶電粒子束,該等帶電粒子束在與樣本相互作用後可產生次級帶電粒子束。
在步驟910中,多重次級電子束(例如,圖3之102_1se、102_2se、102_3se)可在初級細光束(例如,圖2之102_1、102_2及102_3)與樣本的探測光點(例如,圖2的102_1S、102_2S及102_3S)之相互作用後自樣本(例如,圖2的樣本1)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所產生之次級電子束之數目可等於入射於樣本上的初級細光束之數目。三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可由諸如韋恩濾光器之光束分離器(例如,圖2之光束分離器160)轉向以沿著其副光軸150_1進入次級成像系統150。
步驟910可進一步包括導引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使得其在沿著副光軸之共同交叉區域處重疊且因此形成次級光束交越(例如,諸如相對清晰之次級光束交越)。共同交叉區域或次級光束交越所處之平面稱作交叉平面或次級光束交越平面。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例如,圖3之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可經定位於次級光束交越平面處或附近。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例如,圖3之預限孔徑板155P)可置放在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前。
在步驟920中,次級電子束之周邊次級電子可在照明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前使用預限孔徑板來阻擋。預限孔徑板可包含具有孔徑之板,該板經組態以在允許次級電子束的軸向電子通過時阻擋周邊電
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可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及副光軸對準,使得其阻擋離軸次級電子束之大部分周邊電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以最佳距離(例如,如圖5中所說明之距離155G)分離。雖然可能需要將預限孔徑板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間的距離最小化以減小周邊次級電子逸出及輻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其他非預期孔徑的可能性,該距離可經最佳化以允許無限制地移動預限孔徑板及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間的距離可為5mm。在一些實施例中,除其他以外,距離可基於機械設計考慮、可用空間、可製造性及成本效率而判定。舉例而言,使用一些技術以可靠地且可再現地在預限孔徑板155P與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間達成3mm至5mm的距離可為可能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可基於包括但不限於空間可用性、設計限制、成本效率、材料及預期應用的因素而大於5mm,例如,10mm。
在步驟930中,可使用光束限制孔徑陣列進一步修整次級電子束。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置放於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之移動位置範圍處或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沿著次級光束交越平面移動,使得所要孔徑或孔徑大小可用於阻擋經導引朝向帶電粒子偵測元件(例如,圖3之電子偵測器件140)的周邊次級電子。除其他以外,次級光束交越平面之位置可取決於初級細光束之導降能量或物鏡(例如,圖2之物鏡131)的激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置放於次級光束交越平面移動範圍內之最佳位置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920及930之次序可為可互換的。舉
例而言,預限孔徑板可置放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或下游,使得次級電子束102_1se至102_3se可分別地在輻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前或之後入射於其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限孔徑板(例如,初級預限孔徑板155P_1(未說明))可置放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且另一預限孔徑板(例如,預限孔徑板155P_2(未說明))可置放於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下游。在此組態中,一個預限孔徑板(例如,155P_1)可經組態以阻擋大多數周邊次級電子輻照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之非預期孔徑,且另一預限孔徑板(例如,155P_2)可經組態以阻擋可能尚未經第一預限孔徑板阻擋之任意雜散周邊次級電子,因此減少串擾發生的可能性。應瞭解,可視需要使用預限孔徑板之數目之其他組合及其配置。
在步驟940中,經修整的次級電子束可經投影朝向電子偵測器件之偵測元件(例如,圖3的之140_1、140_2及140_3)以產生樣本之經探測區的影像。
可使用以下條項來進一步描述實施例:
1.一種電光系統,其包含:第一預限孔徑板,其包含經組態以阻擋來自樣本之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的第一孔徑;及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修整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第二孔徑。
2.如條項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包括複數個偵測元件之帶電粒子偵測器,其中複數個偵測元件中的偵測元件與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對應經修整光束相關聯。
3.如條項1及2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與光束限制
孔徑陣列之間的距離為5mm或更小。
4.如條項1至3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
5.如條項2至4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下游。
6.如條項1及2中任一項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預限孔徑板。
7.如條項6之系統,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且第二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的下游。
8.如條項1至7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包含回應於複數個初級帶電粒子束與樣本之間的相互作用自樣本產生之次級電子或反向散射電子中之至少一者。
9.如條項1至8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包含不同大小之複數個孔徑。
10.如條項9之系統,其中複數個孔徑中之至少兩者具有類似大小。
11.如條項9至1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複數個孔徑以矩形、圓形或螺旋形圖案配置。
12.如條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重疊以在垂直於電光系統之副光軸的交越平面上產生交越區域。
13.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置放於交越平面之位置範圍上或內且垂直於副光軸。
14.如條項12及13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交越平面之位置範圍可基於複數個初級帶電粒子束在樣本上的導降能量而判定。
15.如條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第二孔徑以交越區域為中心。
16.如條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第一及第二孔徑之中心與副光軸對準。
17.如條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移動以將複數個孔徑中之孔徑與交越區域對準。
18.如條項14至17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基於交越平面之位置範圍沿著副光軸移動。
19.如條項12至18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之平面在交越平面的位置範圍之外。
20.如條項19之系統,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及第一預限孔徑板之平面在交越平面的位置範圍內。
21.一種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包含:電光系統,其用於將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自樣本投影至帶電粒子偵測器上,電光系統包含:第一預限孔徑板,其包含經組態以阻擋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的第一孔徑;及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修整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第二孔徑,其中帶電粒子偵測器包括複數個偵測元件,且其中複數個偵測元件中之偵測元件與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對應經修整光束相關聯。
22.如條項21之裝置,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與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間的距離為5mm或更小。
23.如條項21及22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
24.如條項21至23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下游。
25.如條項21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預限孔徑板。
26.如條項25之裝置,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上游且第二預限孔徑板經定位於光束限制孔徑陣列的下游。
27.如條項21至26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包含回應於複數個初級帶電粒子束與樣本之間的相互作用自樣本產生之次級電子或反向散射電子中之至少一者。
28.如條項21至2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包含不同大小之複數個孔徑。
29.如條項28之裝置,其中複數個孔徑中之至少兩者具有類似大小。
30.如條項28及29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複數個孔徑以矩形、圓形或螺旋形圖案配置。
31.如條項21至30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重疊以在垂直於電光系統之副光軸的交越平面上產生交越區域。
32.如條項31之裝置,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置放於交越平面之位置範圍上或內且垂直於副光軸。
33.如條項31及32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交越平面之位置範圍基於複數個初級帶電粒子束在樣本上的導降能量而判定。
34.如條項31至33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第二孔徑以交越區域為中
心。
35.如條項31至3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孔徑之中心與副光軸對準。
36.如條項31至35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移動以將複數個孔徑中之孔徑與交越區域對準。
37.如條項33至36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基於交越平面之位置範圍沿著副光軸移動。
38.如條項31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第一預限孔徑板之平面在交越平面的位置範圍之外。
39.如條項38之裝置,其中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及第一預限孔徑板之平面在交越平面的位置範圍內。
40.一種藉由次級成像系統執行以形成樣本之影像之方法,方法包含:自樣本產生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使用預限孔徑板阻擋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使用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之孔徑修整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及將複數個經修整的次級帶電粒子束投影至帶電粒子偵測器的對應偵測元件上。
可提供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儲存控制器(例如,圖1之控制器50)之處理器的指令以實行影像檢測、影像獲取、聚光透鏡調整、激活帶電粒子源、光束偏轉、定位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例如,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155)、定位預限孔徑板(例如,預限孔徑板155P)等。非暫時性媒體之常見形式包括例如軟碟、軟性磁碟、硬碟、固態磁碟機、磁帶
或任何其他磁性資料儲存媒體、緊密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任何其他光學資料儲存媒體、具有孔圖案之任何實體媒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PROM)及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FLASH-EPROM或任何其他快閃記憶體、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VRAM)、快取記憶體、暫存器、任何其他記憶體晶片或卡匣,及其網路化版本。
應瞭解,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已在上文描述及在附圖中說明之確切建構,且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作出各種修改及改變。本發明已結合各種實施例進行了描述,藉由考慮本文中所揭示之本發明之說明書及實踐,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為顯而易見的。意欲將本說明書及實例視為僅為例示性的,其中本發明之真實範疇及精神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指示。
上文描述意欲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係,可在不脫離下文所闡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如所描述進行修改。
102_1se:次級電子束
102_2se:次級電子束
102_3se:次級電子束
102se:橫截面
102se_155P:橫截面
140:電子偵測器件
140_1:偵測元件
140_2:偵測元件
140_3:偵測元件
150:次級成像系統
150_1:副光軸
155:次級光束限制孔徑陣列
155_1:孔徑
155_2:孔徑
155G:距離
155P:預限孔徑板
500:電子束工具
Claims (10)
- 一種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包含:一電光系統(electro-optical system),其用於將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自一樣本投影至一帶電粒子偵測器上,該電光系統包含:一第一預限孔徑板(pre-limit aperture plate),其包含經組態以阻擋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帶電粒子的一第一孔徑;及一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其包含經組態以修整(trim)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之一第二孔徑,其中該帶電粒子偵測器包括複數個偵測元件,且其中該複數個偵測元件中之一偵測元件與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的一對應經修整光束相關聯。
- 如請求項1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次級帶電粒子束重疊以在垂直於該電光系統之一副光軸的一交越平面(crossover plane)上產生一交越區域。
- 如請求項2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係置放於該交越平面之一位置範圍上或內且垂直於該副光軸。
- 如請求項2或3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交越平面之該位置範圍係基於複數個初級帶電粒子束在該樣本上的一導降能量(landing energy)而判定。
- 如請求項2或3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第二孔徑係以該交越區 域為中心。
- 如請求項2或3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第一孔徑及該第二孔徑之中心與該副光軸對準。
- 如請求項2或3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移動(movable)以將複數個孔徑中之一孔徑與該交越區域對準。
- 如請求項4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基於該交越平面之該位置範圍沿著該副光軸係可移動的。
- 如請求項2或3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第一預限孔徑板之一平面在該交越平面的該位置範圍之外。
- 如請求項9之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其中該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及該第一預限孔徑板之平面在該交越平面的該位置範圍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853677P | 2019-05-28 | 2019-05-28 | |
US62/853,677 | 2019-05-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4453A TW202234453A (zh) | 2022-09-01 |
TWI864394B true TWI864394B (zh) | 2024-12-01 |
Family
ID=7084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6995A TWI767235B (zh) | 2019-05-28 | 2020-05-21 | 電光系統及形成樣本之影像之方法 |
TW111117293A TWI864394B (zh) | 2019-05-28 | 2020-05-21 | 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6995A TWI767235B (zh) | 2019-05-28 | 2020-05-21 | 電光系統及形成樣本之影像之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469074B2 (zh) |
EP (1) | EP3977499A1 (zh) |
JP (2) | JP7366153B2 (zh) |
KR (2) | KR20240093732A (zh) |
IL (1) | IL287964A (zh) |
TW (2) | TWI767235B (zh) |
WO (1) | WO20202395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124044B3 (de) * | 2018-09-28 | 2020-02-06 |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strahlmikroskops und Vielstrahl-Teilchenstrahlsystem |
JP7366153B2 (ja) * | 2019-05-28 | 2023-10-20 |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 低クロストークを有する多重荷電粒子ビーム装置 |
US11933668B2 (en) * | 2020-02-03 | 2024-03-19 |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 Sampling assembly and testing instrument |
IL306025A (en) * | 2021-03-30 | 2023-11-01 | Asml Netherlands Bv | Multiple charged-particle beam apparatus with low crosstalk |
EP4089712A1 (en) * | 2021-05-12 | 2022-11-16 | ASML Netherlands B.V. | Assessment system, method of assessing |
WO2022238137A1 (en) * | 2021-05-12 | 2022-11-17 | Asml Netherlands B.V. | Assessment system, method of assessing |
JP2023046921A (ja) * | 2021-09-24 | 2023-04-05 |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 マルチ電子ビーム画像取得装置、マルチ電子ビーム検査装置、及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画像取得方法 |
US20230196333A1 (en) | 2021-12-21 | 2023-06-22 | Hee Young Park | Card payment method and system through application linkage |
US20240128051A1 (en) * | 2022-10-14 | 2024-04-18 |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beam system with anisotropic filtering for improved image contrast |
WO2024165235A1 (en) * | 2023-02-06 | 2024-08-15 |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with a detection unit for fast compensation of charging effect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63229A1 (en) * | 2007-02-22 | 2011-07-07 |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 High throughput sem tool |
US20130270438A1 (en) * | 2012-04-16 | 2013-10-17 |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ur Halbleiterpruftechnik Gmbh | Switchable multi perspective detector, optics theref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
TWI613693B (zh) * | 2016-02-18 | 2018-02-01 | Ict積體電路測試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成像訊號帶電粒子束的系統、用於成像訊號帶電粒子束的方法及帶電粒子束裝置 |
CN108738343A (zh) * | 2015-11-30 | 2018-11-02 | 汉民微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个带电粒子束的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28014A (en) | 1969-12-22 | 1971-12-14 | Boeing Co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color display means |
JPH07118440B2 (ja) | 1986-07-09 | 1995-12-18 |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 電子ビ−ム描画装置 |
JP2005236061A (ja) | 2004-02-20 | 2005-09-02 | Ebara Corp |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又は仕上がりウェーハの評価方法 |
US7425703B2 (en) * | 2004-02-20 | 2008-09-16 | Ebara Corporation | Electron beam apparatus, a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pparatus, a pattern evaluation method, a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method, and a resist pattern or processed wafer evaluation method |
JP2005276881A (ja) | 2004-03-23 | 2005-10-06 | Ebara Corp | パターン評価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JP2005251440A (ja) | 2004-03-02 | 2005-09-15 | Ebara Corp | 電子線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JP4612838B2 (ja) | 2004-12-28 | 2011-01-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荷電粒子線露光装置およびその露光方法 |
TWI585806B (zh) | 2008-04-11 | 2017-06-01 | 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 試料觀察方法與裝置,及使用該方法與裝置之檢查方法與裝置 |
WO2011124352A1 (en) | 2010-04-09 | 2011-10-13 | Carl Zeiss Smt Gmbh | Charged particle detection system and multi-beamlet inspection system |
JP6294130B2 (ja) * | 2014-04-04 | 2018-03-14 |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 検査装置 |
US20150311031A1 (en) | 2014-04-25 | 2015-10-29 | Ims Nanofabrication Ag | Multi-Beam Tool for Cutting Patterns |
US10103004B2 (en) * | 2015-07-02 | 2018-10-16 |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a secondary charged particle beam with adaptive secondary charged particle optics |
JP7366153B2 (ja) * | 2019-05-28 | 2023-10-20 |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 低クロストークを有する多重荷電粒子ビーム装置 |
-
2020
- 2020-05-18 JP JP2021568231A patent/JP736615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5-18 KR KR1020247016344A patent/KR20240093732A/ko active Pending
- 2020-05-18 WO PCT/EP2020/063831 patent/WO2020239505A1/en unknown
- 2020-05-18 KR KR1020217038872A patent/KR102668150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5-18 EP EP20727952.2A patent/EP397749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5-21 TW TW109116995A patent/TWI767235B/zh active
- 2020-05-21 TW TW111117293A patent/TWI864394B/zh active
- 2020-05-28 US US16/886,461 patent/US11469074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09 IL IL287964A patent/IL287964A/en unknown
-
2022
- 2022-09-13 US US17/944,157 patent/US12033830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0-10 JP JP2023174970A patent/JP761280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63229A1 (en) * | 2007-02-22 | 2011-07-07 |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 High throughput sem tool |
US20130270438A1 (en) * | 2012-04-16 | 2013-10-17 |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ur Halbleiterpruftechnik Gmbh | Switchable multi perspective detector, optics theref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
CN108738343A (zh) * | 2015-11-30 | 2018-11-02 | 汉民微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个带电粒子束的设备 |
TWI613693B (zh) * | 2016-02-18 | 2018-02-01 | Ict積體電路測試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成像訊號帶電粒子束的系統、用於成像訊號帶電粒子束的方法及帶電粒子束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75965A (ja) | 2023-12-12 |
KR102668150B1 (ko) | 2024-05-23 |
JP2022533819A (ja) | 2022-07-26 |
EP3977499A1 (en) | 2022-04-06 |
US20200381207A1 (en) | 2020-12-03 |
JP7612801B2 (ja) | 2025-01-14 |
WO2020239505A1 (en) | 2020-12-03 |
CN113892163A (zh) | 2022-01-04 |
KR20220002554A (ko) | 2022-01-06 |
TWI767235B (zh) | 2022-06-11 |
TW202234453A (zh) | 2022-09-01 |
IL287964A (en) | 2022-01-01 |
US20230020194A1 (en) | 2023-01-19 |
KR20240093732A (ko) | 2024-06-24 |
US12033830B2 (en) | 2024-07-09 |
TW202107512A (zh) | 2021-02-16 |
US11469074B2 (en) | 2022-10-11 |
JP7366153B2 (ja) | 2023-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64394B (zh) | 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 | |
TWI795217B (zh) |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 |
TWI809260B (zh) | 具有單光束模式之多光束檢測設備及相關檢測方法 | |
TWI767443B (zh) | 用於形成影像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 | |
TWI864453B (zh) | 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
US12211669B2 (en) | Multiple charged-particle beam apparatus with low crosstalk | |
US12165830B2 (en) | Multiple charged-particle beam apparatus with low crosstalk | |
TWI868437B (zh) | 多重帶電粒子束裝置及相關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 | |
CN113228224A (zh) | 使用多个电子束进行实时立体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