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8963B - 使用人類化抗cxcr5抗體治療狼瘡 - Google Patents
使用人類化抗cxcr5抗體治療狼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8963B TWI808963B TW107109383A TW107109383A TWI808963B TW I808963 B TWI808963 B TW I808963B TW 107109383 A TW107109383 A TW 107109383A TW 107109383 A TW107109383 A TW 107109383A TW I808963 B TWI808963 B TW I80896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q
- antibody
- amino acid
- patients
- acid sequen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6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receptors for 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0005—Vertebrate antigens
- A61K39/0008—Antigens related to auto-immune diseases; Preparations to induce self-toleranc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ost/recipient, e.g. newborn with maternal antibod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文係提供抗-CXCR5抗體及其於改善、治療或預防狼瘡之用途。本揭示文亦提供包括一抗-CXCR5抗體之預防性、免疫治療性及診斷性組成成物,以及此等抗-CXCR5抗體於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中防止或治療狼瘡之方法上的用途。
Description
本揭示文係關於抗-CXCR5抗體及其於改善、治療或防止狼瘡之用途。本揭示文亦關於包括一抗-CXCR5抗體之預防、免疫治療及診斷組成成物,以及此等抗-CXCR5抗體於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中防止或治療狼瘡之方法上的用途。
CXCR5亦稱為伯基特淋巴瘤受體(Burkitt lymphoma receptor)(BLR1)、CD185、MDR15和MGC117347,為一種G蛋白-偶合受體,其乃一CXC趨化激素受體家族之成員。CXCR5係選擇性表現於再循環B細胞和T濾泡輔助(TFH)細胞上。CXCR5具有一獨特的配體CXC趨化激素配體13蛋白(CXCL13),其係由位於次級淋巴器官、胸膜、腹膜腔之B細胞濾泡,以及異位淋巴濾泡之基質細胞組成性表現。CXCL13為最強力的B細胞趨化物之一且在吸引這些區域中CXCR5-表現細胞上扮演要角。濾泡細胞區域中T和B細胞間的交互作用導致B細胞增生以及隨後B細胞成熟、抗體形成、類別轉換和親和力成熟之生發中心(GC)形成。
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其特徵為B和T細胞免疫失調所造成的抗細胞核、細胞質及/或細胞表面分子之病態致病性自體抗體形成。循環的抗原抗體免疫複合物之局部形成及/或沉積觸發了造成廣泛範圍之全身性和器官特 異性臨床表現的發炎反應,其特徵為緩解和加重,導致多重器官系統損傷及,可能地,終結器官衰竭。
本揭示文係提供治療患有狼瘡病患之方法,其係包括投予該病患一治療上有效量之專一性與人類CXCR5胞外區結合的抗體或其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包括:(a)一包括SEQ ID NO:11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及一包括SEQ ID NO:12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b)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MSNLAS(SEQ ID NO:59)、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c)一包括SEQ ID NO:13、SEQ ID NO:14或SEQ ID NO:15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及一包括SEQ ID NO:16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d)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NLAS(SEQ ID NO:64)、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e)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NLAS(SEQ ID NO:65)、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f)一包括SEQ ID NO:17、SEQ ID NO:19或SEQ ID NO:21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VL),及一包括SEQ ID NO:2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VH);(g)一包括SEQ ID NO:30、SEQ ID NO:31或SEQ ID NO:32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33或SEQ ID NO:34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 (h)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MSNLA(SEQ ID NO:66)、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i)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NLA(SEQ ID NO:67)、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j)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LA(SEQ ID NO:68)、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k)一包括SEQ ID NO:35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3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l)一包括SEQ ID NO:39、SEQ ID NO:41或SEQ ID NO:4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45或SEQ ID NO:4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m)一包括SEQ ID NO:55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56或SEQ ID NO:5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或(n)RSSKSLLHSSGKTYLYW(SEQ ID NO;69)、RMSNLA(SEQ ID NO:66)、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病患經檢測為具有效價1:160之抗核抗體陽性。
本揭示文亦提供治療患有狼瘡病患之方法,其係包括投予該病患一治療上有效量之專一性與人類CXCR5胞外區結合的抗體或其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包括一包含SEQ ID NO:32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含SEQ ID NO:3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且其中該病患經檢測為具有效價1:160之抗核抗體陽性。
本揭示文亦提供治療患有狼瘡病患之方法,其係包括投予該病患一治療上有效量之專一性與人類CXCR5胞外區結合的抗體或其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包括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LA(SEQ ID NO:68)、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病患經檢測為具有效價1:160之抗核抗體陽性。
由下列更詳盡的特定實施例和申請專利範圍之說明,本揭示文之特定實施例將變得顯而易見。
圖1為一說明在男性和女性狼瘡病患中,重複遞增皮下(SC)給劑之CXCR5抗體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藥物動力學,以及單一劑量CXCR5抗體之藥效動力學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之研究設計流程說明。縮寫:ED=增量劑量決定;EOS=研究終結;P=安慰劑;R=隨機分配;SLE=全身性紅斑狼瘡;V=真劑。
圖2為顯示在第1次和第2次250mg及500mg的SAR113244給劑後,週邊血液中B淋巴細胞上CXCR5之平均SAR113244佔有率對時間的圖式。
圖3為顯示在第1次和第2次250mg及500mg的SAR113244給劑後,週邊血液中B淋巴細胞上CXCR5之平均正常化SAR113244佔有率的圖式。
圖4為顯示第1次SAR113244給劑後線性刻度(上方)和對數-線性刻度(下方)之(SD)SAR113244血漿濃度-時間剖析圖。
圖5為顯示第2次SAR113244給劑後線性刻度(上方)和對數-線性刻度(下方)之平均(SD)SAR113244血漿濃度-時間剖析圖。
圖6為顯示第1次給劑和第2次給劑後個別及平均(SD)SAR113244 Cmax值之圖式。
圖7為顯示第1次給劑和第2次給劑後個別及平均(SD)SAR113244 AUC0-4週之圖式。
圖8為顯示第2次給劑後個別及平均(SD)SAR113244 t1/2z值之圖式(250mg為n=5;500mg為n=9)。
本揭示文係關於抗-CXCR5抗體及其於改善、治療或防止狼瘡之用途。本揭示文亦關於包括一抗-CXCR5抗體之預防、免疫治療及診斷組成成物,以及此等抗-CXCR5抗體於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中防止或治療狼瘡之方法上的用途。
使用標準的重組DNA方法來建構編碼形成本揭示文抗-CXCR5抗體之多肽的聚核苷酸,將這些聚核苷酸併入重組的表現載體中,並將此等載體導入宿主細胞中。參見,例如Green和Sambrook,2012,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4th ed.)。如本項技術中常進行的,或如文中所述,可根據製造商的方法進行酵素性反應及純化技術。除非有提供特定的定義,否則有關所用的命名法及實驗室製程和技術、分析化學、合成有機化學及文中所述的藥物和醫藥化學乃本項技術所熟知的及常用的。同樣地,可使用習知的技術進行化學合成、化學分析、醫藥製備、調配、遞送和治療病患。
依照本揭示文所用,除非另有指出,否則下列術語應了解係具有下列意義。除非內文中有要求,否則單數術語應包括多數型,而多數術語應包括單數型。
「CXCR5」係關於在淋巴細胞,特別是B細胞,及特別是初始B細胞上所發現的天然生成、已知的分子;由此等細胞所分離的分子;使 用已知物質和方法,及使用編碼CXCR5的核酸所重組製造的分子;以及CXCR5的部分,例如胞外(EC)區,其係保留與施行本揭示文有關的特徵及性質,例如CXCL13結合。可溶性CXCR5分子基本上可由CXCR5的EC區所組成,一般而言係包括此分子的前60個胺基酸,亦即CXCR5的胺基端部分。
CXCR5為一非混雜性受體。CXCL13為CXCR5之配體且係組成性表現在基質細胞上,例如濾泡樹突細胞,以及在淋巴組織中。CXCL13特別吸引B細胞及小部分稱為輔助濾泡T細胞(TFH)的T細胞。再者,活化的T細胞誘發或上調CXCR5表現。淋巴細胞滲透入三期異位生發中(GC)已發現係與出現此等非典型類淋巴節結構之特定病症中疾病嚴重度增加及耐受性崩解有關。使用活體內鼠科模型,例如缺乏受體或配體之CXCR5-/-和CXCL13-/-小鼠,由於T和B細胞定位改變及可能的交互作用而造成GC細微構造改變。這些小鼠亦免於發生嚴重的膠原蛋白-誘發的關節炎(CIA)。因為CXCR5係選擇性表現在與RA致病性相關聯之成熟B細胞上,所以阻斷此受體將可在罹病的個體中調節致關節炎反應。以生物製劑(亦即抗-TNFα和抗-CD20抗體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臨床上顯示為有效的;特言之,病患對針對B細胞之治療在臨床徵狀和癥候上已顯示持久性改善。CXCR5的選擇性靶向,其僅表現在成熟B細胞和B輔助T細胞上,將不會影響B細胞發展或使病患免疫系統損傷。不同於利妥昔單抗,文中所揭示的抗體為不媒介細胞毒性的中和抗體。
「CXCR5疾病」為一種病、病症、疾病、症狀、異常等等,其特徵為或係由CXCL13或其他CXCR5配體過度表現或量增加、B細胞量增加、B細胞活化度增加、CXCR5量增加或不當的CXCR5代謝和活性所導致。
術語「人類CXCR5」、「hCXCR5」或「hCXCR5多肽」和類似術語係指揭示於美國專利第8,647,622號之多肽(「多肽」、「胜肽」和「蛋白」在文中係交換使用),該專利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以及合成 或分離自適合的細胞來源,和相關的多肽,包括其SNP變體。相關的多肽包括等位基因變體(例如SNP變體);剪接變體;片段;衍生物;取代、刪除和插入變體;融合多肽;及種間同源物,在某些實施例中,其係保留CXCR5活性及/或足以產生抗-CXCR5免疫反應。亦包括足以產生抗-CXCR5免疫學反應之可溶性CXCR5形式。熟習本項技術者應了解,抗-CXCR5結合劑,例如抗體,可與CXCR5多肽、多肽片段、抗原及/或表位結合,因表位為較大抗原之部份,較大抗原為較大多肽片段之部分,其轉而為較大多肽的部分。
術語「抗體」如文中所用係指能辨識及專一與抗原結合之蛋白。一般或習用的哺乳動物抗體係包括四聚物,其典型地係包括二對相同的多肽鏈,每對係由一「輕」鏈(典型地具有約25kDa之分子量)和一「重」鏈(典型地具有約50-70kDa之分子量)所組成。術語「重鏈」和「輕鏈」如文中所用係指任何具有足夠的可變區序列賦予對標靶抗原專一性之免疫球蛋白多肽。各輕鏈和重鏈的胺基端部分典型地係包括約100至110個或更多的胺基酸之可變區,其典型地係負責抗原辨識。各鏈的羧基端部分典型地係定義一負責效應子功能之恆定區。因此,在天然生成的抗體中,全長的重鏈免疫球蛋白多肽係包括一個可變區(VH)和三個恆定區(CH1、CH2和CH3)以及一介於CH1和CH2之間的絞鏈區,其中VH區係在多肽的胺基端而CH3區則在羧基端;全長的輕鏈免疫球蛋白多肽係包括一可變區(VL)和一恆定區(CL),其中VL區係在多肽的胺基端而CL區則在羧基端。
在全長的輕鏈和重鏈內,可變區和恆定區典型地係藉由一約12個或更多個胺基酸的「J」區相連結,其中重鏈亦包括一約10多個胺基酸的「D」區。各輕/重鏈對的可變區典型地係形成一抗原結合位。天然生成抗體的可變區典型地係具有相對保守框架區(FR)之相同的一般性結構,其係藉由三個亦稱為互補決定區或CDR之高變區相連接。來自各對二條鏈之CDR典型 地係藉由框架區排列,其能與特定的表位結合。從胺基端至羧基端,輕鏈和重鏈可變區典型地係包括FR1、CDR1、FR2、CDR2、FR3、CDR3和FR4區。
如文中所用「抗-CXCR5抗體」係指專一與如中所定義的人類CXCR5結合之抗體或從其衍生的多肽(衍生物),其包括(但不限於)抑制或實質上降低CXCR5與其配體結合,或抑制CXCR5活性之分子。
一抗-CXCR5抗體之實例為SAR113244,其為一強力及專一性的CXCR5中和抗體。SAR113244係經工程化在IgG4框架中含有二個胺基酸取代,用來降低半分子的形成(S241P)及Fc-媒介的效應子功能(L248E)。
術語「單株抗體」如文中所用係指由一群實質上同源的抗體所得來的抗體,亦即包括此群族之單個抗體,除了可能出現的小量可能自然突變之外,其乃相同的。
文中之單株抗體特別係包括「嵌合」抗體,其中一部分的重鏈及/或輕鏈係與衍生自特定物種之抗體或屬於特定抗體類別或亞類(型或亞型)的對應序列相同或同源,而鏈的其餘部分係與衍生自另外物種之抗體或屬於另外抗體類別或亞類(型或亞型)的對應序列相同或同源,以及此等抗體的片段,只要其展現與CXCR5結合之所欲的生物活性或衝擊CXCR5活性或代謝(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Morrison et al.,Proc.Natl.Acad.Sci.U.S.A.81(21):6851-55(1984))。因此,來自一種抗體的CDR可嫁接至不同類或亞類之抗體的FR。
非人類(例如鼠科)抗體的「人類化」形式為嵌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鏈或其片段(例如Fv、Fab、Fab'、F(ab')2或其他標靶結合的抗體子序列),其相較於人類抗體係含有衍生自非人類免疫球蛋白的序列。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將包含實質上所有的一個,及典型地二個可變區,其中所有或實質上所有的CDR區係對應此等非人類免疫球蛋白的區,且所有或實質上所有的FR區為該等非人類免疫球蛋白模板序列的區。人類化抗體亦可包括至少一部分的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典型地所選的人類免疫球蛋白模板區。一般而言,目標 為使一抗體分子在人類中的致免疫性最小化。因此,在無實質上減低一或多個CDR對CXCR5或對CXCL13之專一結合功能下,一或多個CDR中的一或多個胺基酸可換成對人類宿主致免疫性較低的胺基酸。另一種選擇,FR可為非人類的,但該等高致免疫性胺基酸置換成較低致免疫性胺基酸。然而,CDR嫁接,如文中所述,並非唯一獲得人類化抗體的方式。例如,只修改CDR區可能不夠,因為就框架殘基在決定CDR環三維結構及整個抗體對其配體的親和力上扮演一角並不罕見。因此,可施行任何方法,以便於將非人類母抗體分子修改成對人類致免疫性較低者,而不一定需要與人類抗體之整排序列相同。所以,人類化亦可,例如僅藉由取代少許殘基來達成,特別是該等暴露在抗體分子上及非包埋在分子內的殘基,且因此,無法容易地進入宿主免疫系統。此一方法在文中教導的係有關取代抗體分子上「可動的」或「可變動的」殘基,目標為在無包括抗體對其表位或決定位之專一性下,降低或穩定生成分子的致免疫性。參見,例如Studnicka et al.,Protein Eng.7(6):805-14(1994);Lazar et al.,Mol.Immunol.44(6):1986-98(2007);Sims et al.,J.Immunol.151(4):2296-308(1993);Chothia et al.,J.Mol.Biol.196(4):901-17(1987);Carter et al.,Proc.Natl.Acad.Sci.U.S.A.89(10):4285-89(1992);Presta et al.,J.Immunol.151(5):2623-32(1993);國際公開案號WO 2006/042333及美國專利第5,869,619號。
抗體亦可藉由各種技術人類化,包括CDR嫁接(歐洲公開案號EP 0 239 400;國際公開案號WO 91/09967;及美國專利第5,530,101和5,585,089號)、鑲飾或重塑(歐洲公開案號EP 0 592 106和EP 0 519 596;Padlan,1991,Mol.Immunol.28(4-5):489-98;Studnicka et al.,Protein Eng.7(6):805-14(1994);and Roguska et al.,Proc.Natl.Acad.Sci.U.S.A.91(3):969-73(1994))及鏈置換(美國專利第5,565,332號)。人類抗體可藉由各種本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來製造,包括(但不限於)噬菌體展示法,參見美國專利第4,444,887號;第4,716,111號;第5,545,806號;和第5,814,318號;以及國際公開案號WO 98/46645、WO 98/50433、WO 98/24893、WO 98/16654、WO 96/34096、WO 96/33735和WO 91/10741,使用基因轉殖動物,例如囓齒類,使用嵌合細胞等等。
術語「抗體片段」係指完整或全長鏈或抗體之一部分,一般為標靶結合區或可變區。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Fab'、F(ab')2和Fv片段。「功能性片段」或「抗-CXCR5抗體之類似物」為能防止或實質上降低受體與配體結合或啟動訊號傳遞之能力者。如文中所用,功能性片段一般係與「抗體片段」同義並與抗體有關,可指片段,例如Fv、Fab、F(ab')2等,其可防止或實質上降低受體與配體結合或啟動訊號傳遞之能力。「Fv」片段係由一重鏈和一輕鏈可變區之非共價結合的二聚物所組成(VH-VL二聚物)。在該構形中,各可變區的三個CDR係與VH-VL二聚物表面上的標靶結合位相互作用,如在完整的抗體中。集體上,6個CDR提供完整抗體上的標靶結合專一性。然而,即使單一的可變區(或一半的Fv其僅包括三個對標靶專一的CDR)仍可能具有辨識及結合標靶的能力。
「單鏈Fv」、「sFv」或「scAb」抗體片段係包括抗體的VH和VL區,其中這些區係以單多肽鏈存在。一般,Fv多肽進一步係包括多肽連接子,通常為一介於VH和VL區之間的可變動分子,其能使sFv形成標靶結合所希望的結構。
Fab片段係含有輕鏈的可變區和恆定區以及重鏈的可變區和第一恆定區(CH1)。Fab'片段係藉由在CH1區的羧基端加入一些殘基以包括一或多個來自抗體絞鏈區的半胱胺酸而與Fab片段不同。Fab'片段可藉由在F(ab')2胃蛋白酶(pepsin)消化產物的絞鏈半胱胺酸處裂解雙硫鍵加以製造。抗體之另外的酵素和化學處理可產生其他感興趣的功能性片段。
術語「抗原」或「標靶抗原」如文中所用係指一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其能與本揭示文之抗體結合,及另外能用於動物中製造能與該抗原之 表位結合的抗體。標靶抗原可具有一或多個表位。就可被抗體辨識之各標靶抗原而言,此抗體能與辨識該標靶抗原之完整的抗體相競爭。
術語「表位」如文中所用係指與本揭示文抗體結合之一抗原區域。當其在一蛋白及/或大分子之複合混合物中優先辨識其抗原標靶,則稱一抗體係專一性結合一抗原。術語「專一性結合」如文中所用,係指抗體與含有一表位之抗原以至少約1 x 10-6M、1 x 10-7M、1 x 10-8M、1 x 10-9M、1 x 10-10M、1 x 10-11M、1 x 10-12M或更大之Kd結合,及/或以至少大於2倍其對非專一性抗原結原之親和力與表位結合之能力。
術語「抗原結合位」如文中所用係指本揭示文之抗體中的位置,在該處結合一抗原或一表位。抗體之抗原結合位典型地係參照抗體CDR來表示。
「實質上相同」一詞就抗體鏈多肽序列而言可理解為展現與參照多肽序列至少70%、80%、90%、95%或更高的序列相同性之抗體鏈。此術語就核酸序列而言可理解為展現與參照核酸序列至少85%、90%、95%、97%或更高的序列相同性之核苷酸序列。
術語「相同度」或「同源」可指在對齊序列和導入缺位,若需要,達到整個序列的最大相同度百分比,且不將任何保守性取代視為序列相同性的一部分後,候選序列中核苷酸鹼基或胺基酸殘基與其相比較的對應序列殘基相同之百分比。無論N-端或C-端延伸及插入皆不應視為相同度或同源性減低。可取得用於比對的方法和電腦程式且已為本項技術所熟知。序列相同度可使用序列分析軟體來測量。
詞語和術語抗體或抗原之「功能性片段」、「變體」、「衍生物或類似物」等等以及其形式為一具有與所指全長抗體或抗原共通質性的生物活性之化合物或分子。例如,抗-CXCR5抗體之功能性片段或類似物為一可與CXCR5分子結合或可防止或實質上降低配體例如CXCL13與CXCR5結合之 能力者,或一促效或拮抗抗體。一實例為scFV分子。就CXCR5而言,其變體或衍生物為與天然生成的CXCR5不相同且又可用於本揭示文目的之分子,例如與野生型CXCR5不同,然而可用作免疫原供提高抗體選擇性與野生型CXCR5結合。
「取代」變體為該等在天然序列中移除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並在相同的位置以一不同的胺基酸殘基代替其位置者。取代可為單一的,其中僅有一個分子中的胺基酸經取代,或可為多重的,其中相同分子中的二或多個胺基酸係經取代。多數取代可在連續的位置。又,一胺基酸可經多數個殘基取代,在該情況下此一變體係包括取代和插入二者。「插入」變體為該等在天然序列中以一或多個胺基酸插入一緊鄰特定位置之胺基酸。緊鄰一胺基酸係指連接胺基酸之α-羧基或α-胺基功能基團。「刪除」變體為該等在天然胺基酸序列中移除一或多個胺基酸。一般,刪除變體將在分子的特定區域中刪除一或二個胺基酸。
「抗體同源物」或「同源物」係指專一結合如文中所教導之CXCR5的任何分子。因此,抗體同源物係包括天然或重組的抗體,無論是否經修飾,保留感興趣生物性質之抗體部分,例如結合CXCR5,例如Fab或Fv分子,單鏈抗體,帶有一或多個CDR區之多肽等等。同源物的胺基酸序列並不需要與天然生成抗體之胺基酸序列相同,但可經改變或修飾而帶有取代的胺基酸、插入的胺基酸、刪除的胺基酸、其他在蛋白中20個常見胺基酸以外的胺基酸等等,而得到一帶有增強或其他有利性質之多肽。
帶有同源序列之抗體為該等帶有胺基酸序列其係具有本揭示文CXCR5抗體之胺基酸序列的序列同源物之抗體。較佳的,同源物係帶有本揭示文抗體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序列同源性」當應用於文中胺基酸序列時係定義為一序列例如,舉例而言以FASTA搜尋法依照Pearson et al.,Proc.Natl.Acad.Sci.U.S.A.85(8):2444-48(1988)所測定,帶有與另外的胺基酸序列 至少約90%、91%、92%、93%、94%或更高序列同源性,及更佳地至少約95%、96%、97%、98%或99%序列同源性。
術語「功能同等物」包括帶有同源序列之抗體、抗體同源物、嵌合抗體、人供抗體和修飾抗體,舉例而言,其中各功能同等物係以其與CXCR5結合的能力、抑制CXCR5訊號傳遞能力或功能,或抑制CXCL13和其他配體與CXCR5結合加以定義。熟習技術者應了解,在稱為「抗體片段」的分子群族和稱為「功能同等物」的群族有重疊處。製造保留CXCR5結合能力之功能同等物的方法已為熟習本項技術者所知並揭示於,例如國際公開案號WO 93/21319和WO 89/09622,以及歐洲公開案號EP 0 239,400、EP 0 338,745和EP 0 332,424中。
「分離」或「純化」抗體為實質上無細胞物質或其他汙染來自細胞的汙染蛋白或組織來源或衍生蛋白之介質,或實質上無化學前驅物或其他化學合成時的化學物之抗體。「實質上無細胞物質」詞語係包括抗體之製備物,其中多肽/胜肽係從細胞細胞的細胞組份所分離,並從其分離或重組產生。因此,實質上無細胞物質的抗體係包括具有低於約30%、20%、10%、5%、2.5%或1%(以乾重計)的污染蛋白之抗體製備物。當該抗體係經重組產生時,其亦較佳地係實質上無培養基,亦即培養基相當低於約20%、10%、5%、2.5%或1%之蛋白製備物的量。當抗體係由化學合成所產生時,其較佳地係實質上無化學前驅物或其他化學物或試劑,亦即感興趣抗體係從涉及此蛋白合成的化學前驅物或其他化學物中所分離出。因此,此等抗體製備物係具有低於約30%、20%、10%、5%或1%(以乾重計)的化學前驅物或感興趣抗體以外的化合物。在本揭示文之一實施例中,抗體係經分離及純化。
「拮抗劑」係指能抑制一或多種標靶分子之生物活性,例如CXCR5之訊號傳遞的分子。藉由讓配體不能活化細胞或殺死配體活化的細胞及/或藉由干擾受體或配體活化(例如酪蛋白激酶活化)或配體與受體結合後的 訊號傳導,拮抗劑可干擾受體與配體之結合且反之亦然。拮抗劑可完全阻斷受體-配體交互作用或可實質上降低此交互作用。就本揭示文之目的,所有的此等拮抗劑的干預點應視為相等的。因此,包括在本揭示文範圍內的為結合CXCR5、CXCL13或其他CXCR5之配體,或CXCR5及其配體例如CXCL13之複合物的拮抗劑(例如中和抗體);CXCR5或CXCL13之胺基酸序列變體或衍生物其係拮抗CXCR5和配體例如CXCL13間的交互作用;可溶性CXCR5,視需要與異源分子例如免疫球蛋白區(例如免疫黏附素)融合;包括CXCR5與另外的受體或生物分結合之複合物;與CXCR5結合之合成或天然序列胜肽;等等。
「促效劑」係指活化一或多項CXCR5之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包括蛋白、多肽、胜肽、抗體、抗體片段、接合物、大分子、小分子。藉由作為經配體活化的細胞之有絲分裂促進劑,及/或藉由干擾細胞失活作用或配體與受體結合後之訊號傳導抑制,促效劑可與受體和配體之結合相互作用且反之亦然。就本揭示文之目的,所有的此等促效劑的干預點應視為相等的。因此,包括在本揭示文範圍內的為結合CXCR5、CXCL13或其他CXCR5配體,或CXCR5及其配體(例如CXCL13)複合物之促效劑;CXCR5或CXCL13之胺基酸序列變體或衍生物其係幫助CXCR5與配體(例如CXCL13)間的交互作用;可溶性CXCR5,視需要與異源分子例如免疫球蛋白區(例如免疫黏附素)融合;包括CXCR5與另外的受體或生物分結合之複合物;與CXCR5結合之合成或天然序列胜肽;等等。促效劑一般而言為直接活化CXCR5,例如訊號傳遞之實體。
術語「細胞」、「細胞株」和「細胞培養」細胞包括其繼代。請了解,由於蓄意或無心的突變,所有的繼代可能並不完全相同,例如在DNA含量上。在原始細胞中篩選具有相同功能或有利的生物性質之變異繼代,係包 括在內。本揭示文所用的「宿主細胞」一般而言為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宿主,係依設計選擇條件來挑選。
以核酸「轉化」細胞生物、細胞或細胞株係指將核酸導入標靶細胞使得此核酸作為染色體外因子或藉由染色體整合為可複製的,及視需要表現。以核酸「轉染」細胞或生物係指,用細胞或生物佔據此核酸,例如一表現載體,無論事實上是否有表現任何編碼序列。術語「轉染的宿主細胞」和「轉化的」係指將核酸導入其中的細胞。典型的原核宿主細胞包括各種大腸桿菌(E.coli)菌株。典型的真核宿主細胞為哺乳動物細胞,例如中國倉鼠卵巢細胞,或人類來源的細胞。導入的核酸序列可來自與宿主細胞相同的物種或與宿主細胞不同的物種,或可為含有一些外來及一些同源核酸之雜交的核酸序列。轉化亦可藉由導入或轉染病毒-衍生的因子來進行。
術語「載體」係指含有一核酸、轉殖基因、外來基因或感興趣基因之核酸構造、載體,其可操作上連接供在適合宿主中表現轉殖基因之適合的控制序列。此控制序列包括,例如進行轉錄的啟動子、視需要用以控制此轉錄的操作序列、編碼適合mRNA核糖體結合位置之序列以及控制終止轉錄和轉譯之序列。載體可為一質體、噬菌體顆粒或僅為可能的插入基因體。一旦轉化進入適合的宿主,此載體可複製及獨立運作宿主基因體,或在某些情況下可整合至宿主的基因體中。在本說明書中,「質體」和「載體」係交換使用,因為質體為一常使用的載體形式。然而,本揭示文希望包括此等提供同等載體功能及如已為本項技術所知的其他載體形式,例如病毒,帶有核酸、微脂體等之合成分子。
就治療的目的「哺乳動物」係指任何歸類為哺乳動物的動物,包括人類、家庭和農場動物、非人類靈長類和動物園動物、運動動物或寵物,例如狗、馬、貓、乳牛等。
術語「病患」如文中所用係包括人類和動物對象。
「病症」為可由使用本揭示文抗體而得利的任何症狀。「病症」和「症狀」在文中可交換使用並包括慢性和急性病症和症狀,其包含使病患亦罹患所指病症之病理症狀。
所用的術語「狼瘡」係指所有類型和表徵的狼瘡。例如,狼瘡的表徵包括全身性紅斑狼瘡;狼瘡腎炎;皮膚表徵(例如皮膚紅斑狼瘡所見之表徵,例如皮膚病變或皮疹);CNS狼瘡;心血管、肺、肝、血液、胃腸道及骨骼肌表徵;新生兒紅斑狼瘡;兒童全身性紅斑狼瘡;藥物引發的紅斑狼瘡;抗磷脂質症候群;及狼瘡表現所造成的補體缺陷症後群。
術語「治療」如文中所用係指治療性治療和預防或防止性方法。需要治療者包括該等患有病症以及該等傾向於患有病症或該等其中防止該病症者。在特定的實施例中,可使用抗體來治療狼瘡。
術語「醫藥組成物」或「治療組成物」如文中所用係指一化合物或組成物,當適切地投予一病患時,能引發所欲的治療效用。本揭示文之一實施例係提供一醫藥組成物,其係包括一醫藥上可接受載劑和一治療上有效量之至少一種本揭示文抗體。
術語「醫藥上可接受載劑」或「生理上可接受載劑」如文中所用係指一或多種適合進行或促進遞送一或多種本揭示文抗體之調配物質。
術語「有效量」和「治療上有效量」當用於指稱包括一或多種本揭示文抗體之醫藥組成物時係指足以產生所欲治療效果之量或劑量。更特言之,治療上有效量為足以抑制一或多種與所欲治療症狀有關的臨床上定義病理過程之抗體量。有效量依照所使用的特定的抗體可能不同,且亦可依各種因素和與所治療病患有關的症狀以及病症嚴重度而定。例如,若抗體係於活體內給藥,例如病患的年齡、體重、和健康以及臨床前動物操作所得到的劑量反應曲線和毒性數據應為其中考慮的因素。決定一特定醫藥組成物之有效量或治療上有效量係在熟習本項技術者之能力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專一與人類CXCR5胞外區結合之分離抗體或其片段。抗體或其片段可包括:(a)一包括SEQ ID NO:11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及一包括SEQ ID NO:12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b)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MSNLAS(SEQ ID NO:59)、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c)一包括SEQ ID NO:13、SEQ ID NO:14或SEQ ID NO:15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及一包括SEQ ID NO:16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d)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NLAS(SEQ ID NO:64)、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e)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NLAS(SEQ ID NO:65)、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f)一包括SEQ ID NO:17、SEQ ID NO:19或SEQ ID NO:21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VL),及一包括SEQ ID NO:2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VH);(g)一包括SEQ ID NO:30、SEQ ID NO:31或SEQ ID NO:32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33或SEQ ID NO:34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h)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MSNLA(SEQ ID NO:66)、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i)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NLA(SEQ ID NO:67)、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 (j)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LA(SEQ ID NO:68)、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k)一包括SEQ ID NO:35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3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l)一包括SEQ ID NO:39、SEQ ID NO:41或SEQ ID NO:4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45或SEQ ID NO:4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m)一包括SEQ ID NO:55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區,及一包括SEQ ID NO:56或SEQ ID NO:5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或(n)RSSKSLLHSSGKTYLYW(SEQ ID NO:69)、RMSNLA(SEQ ID NO:66)、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外的實施例中,抗體或其片段係包括一包含SEQ ID NO:32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區,及一包含SEQ ID NO:3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在另外地實施例中,抗體或其片段係包括一包含SEQ ID NO:70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含SEQ ID NO:3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
在另外的實施例中,抗體或其片段係包括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LA(SEQ ID NO:68)、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
抗體或其片段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恆定區。此一或多個恆定區可由CH1、CH2、CH3及/或CL所組成。此一或多個恆定區可來自IgG抗體,其可為,例如一IgG4抗體。抗體或其片段可為一單鏈Fv。
本揭示文之抗體亦可藉由交叉反應來描述或陳述。與CXCR5具有至少95%,至少90%,至少85%,至少80%,至少75%,至少70%,至 少65%,至少60%,至少55%及至少50%相同度(如使用本項技術已知的和文中所述的方法所計算)之結合CXCR5多肽的抗體,亦包括在本揭示文中。
本揭示文之抗體亦可藉由與感興趣CXCR5之結合親和力來描述或陳述。抗-CXCR5抗體可以低於約10-7M,低於約10-6M,或低於約10-5M之KD相結合。在感興趣抗體中,較高的結合親和力可能為有利的,例如該等具有從約10-8至約10-15M,從約10-8至約10-12M,從約10-9至約10-11M,或從約10-8至約10-10M的平衡解離常數或KD者。本揭示文亦提供競爭性抑制抗體與本揭示文表位結合之抗體,如以本項技術已知的任何方法就測定競爭結合所測,例如文中所述的免疫分析。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抗體係競爭性抑制與表位之結合至少95%,至少90%,至少85%,至少80%,至少75%,至少70%,至少60%,或至少50%。
一變體抗體或突變體或突變蛋白(mutein)為其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係經改變者,例如在抗體的高變區中一或多個改變。另一種選擇,或此外,可在抗體中導入一或多個框架殘基的改變(例如取代),其中此舉係造成抗體突變體對CXCR5結合親和力的改善。可經修飾的框架區殘基之實例包括該等非共價直接結合抗原者(Amit et al.,Science 233(4765):747-53(1986));與CDR構形相互作用或影響CDR構形(Chothia et.al.,J.Mol.Biol.196(4):901-17(1987));及/或參與VL-VH介面(歐洲公開案號EP 0 239 400)。在特定的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此等框架區殘基的修飾使得抗體對同源抗原之結合親和力增加。例如,在本揭示文之該實施例中,可改變約1至約5個框架殘基。有時候,此舉可能足以產生適用於臨床前試驗之抗體突變體,即使並未改變任何的高變區殘基。然而,一般而言,抗體突變體可包括一或多個高變區的改變。亦可改變恆定區以得到所欲的或更所欲的效應子性質。
改變的高變區殘基可隨機變化,特別是其中親代抗體之起始結合親和力,使得隨機製造的抗體突變體可用文中教導之分析就改變的結合容易地篩選。
得到抗體突變體,例如CDR突變體之一製程為「丙胺酸掃描致突變」(Cunningham et al.,Science 244(4908):1081-85(1989))。一或多個的高變區殘基係經丙胺酸或聚丙胺酸殘基置換。然後將這些對取代作用展現功能敏感性之高變區殘基藉由在取代位置導入另外或其他的突變再精化。因此,在導入胺基酸序列變異的位置已預先決定的同時,突變本身的性質並不需要預先決定。依照所欲的掃描胺基酸之性質,類似的取代可嘗試用於其他胺基酸。
用於鑑別供修飾之胺基酸殘基之更系統性方法包括鑑別涉及結合CXCR5之高變區殘基和該等些微或不涉及CXCR5結合之高變區殘基。進行非結合的高變區殘基之丙胺酸掃描,其中係檢測各丙胺酸突變體對CXCR5結合是否增加。在另外的實施例中,將該等明顯涉及結合CXCR5之殘基選出供修飾。修飾可包括刪除一殘基或插入一或多個與感興趣殘基相鄰的殘基。然而,一般此修飾係包括以另外的胺基酸取代此殘基。保守性取代可為首選的取代。若此一取代造成生物活性改變(例如結合親和力),則可進行另外的保守取代用以決定是否得到更多實質的改變。
即使在抗體範圍和生物活性的呈現上更大幅度的修飾可藉由選擇在性質上與正常駐留在該位置上的胺基酸實質上更不同的胺基酸來達成。因此,可進行此一取代而同時維持:(a)在取代區域中多肽骨架的結構,例如平板或螺旋構形;(b)在目標位置之分子的電荷或疏水性,或(c)側鏈的體積。
例如,天然生成的胺基酸以共同的側鏈性質為基礎可分成:疏水性:甲硫胺酸(M或met)、丙胺酸(A或ala)、纈胺酸(V或val)、白胺酸(L或leu)和異白胺酸(I或ile); (2)中性、親水性:半胱胺酸(C或cys)、絲胺酸(S或ser)、蘇胺酸hreonine(T或thr)、天門冬醯胺酸asparagine(N或asn)和麩醯胺酸(Q或gln);(3)酸性:天門冬胺酸(D或asp)和麩胺酸(E或glu);(4)鹼性:組胺酸(H或his)、離胺酸(K或lys)和精胺酸(R或arg);(5)影響鏈向位之殘基:甘胺酸(G或gly)和脯胺酸(P或pro),及(6)芳香系:色胺酸(W或trp)、酪胺酸(Y或tyr)和苯丙胺酸(F或phe)。
非保守取代可能牽涉一胺基酸與另一群族的胺基酸交換。保守性取代可能牽涉一胺基酸與同群族的另一胺基酸交換
較佳的胺基酸取代包括該等:(1)降低蛋白水解之易感性,(2)降低氧化的易感性,(3)改變結合親和力及(4)賦予或修飾此等類似物之其他物理-化學性或功能性。類似物可包括天然生成胜肽序列以外的序列之各種突變蛋白。例如,單一或多重的胺基酸取代(較佳地保守性胺基酸取代)可在天然生成的序列中(較佳的在此區域外面的多肽部分)進行,形成分子間接觸。保守性胺基酸取代實質上不應改變母序列的結構特性(例如置換胺基酸不應試圖打斷母系列中所生成的螺旋,或破壞做為母序列特徵之其他類型的二級結構),除非R基團或側鏈的體積或構形改變,"Proteins,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Principles"(Creighton,ed.,W.H.Freeman and Company,New York(1984));"Introduction to Protein Structure"(Branden & Tooze,eds.,Garland Publishing,New York,N.Y.(1991));及Thornton et al.,Nature 354(6349):105-06(1991)。
一般而言,帶有改善生物性質之抗體突變體將具有與親代抗-人類CXCR5抗體之重鏈或輕鏈可變區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5%胺基酸序列相同度或類似度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少85%,至少90%及通常至少95%相同度。有關親代抗體序列之相同度或類似度在文中係定義為在對齊序列 並導入缺位,若需要,達到最大百分比序列相同度後,與親代抗體殘基相同(亦即相同殘基)或類似(亦即以上文共同的側鏈性質為基準,來自相同基群的胺基酸殘基)之候選序列中胺基酸殘基的百分比。
另一種選擇,抗體突變體可藉由重鏈和輕鏈的FR和CDR區,或抗-CXCR5抗體的Fc區之系統性突變來產生。用於產生抗體變體之另外的製程包括使用噬菌體展現之親和力突變(Hawkins et al.,J.Mol.Biol.226(3):889-96(1992),and Lowman et al.,Biochemistry 30(45):10832-38(1991))。噬菌體外殼蛋白融合(Smith,Science 228(4705):1315-17(1985);Scott et al.,Science 249(4967):386-90(1990);Cwirla et al.,Proc.Natl.Acad.Sci.U.S.A.87(16):6378-82(1990);Devlin et al.,Science 249(4967):404-06(1990);及美國專利第5,223,409號)已知可用於將表現蛋白或胜肽的表型與編碼彼等之噬菌體顆粒相連接。抗體的Fab區亦已表現於噬菌體(McCafferty et al.,Nature 348(6301):552-54(1990);Barbas et al.,Proc.Natl.Acad.Sci.U.S.A.88(18):7978-82(1991);及Garrard et al.,Biotechnology(N Y)9(12):1373-77(1991))。
單價噬菌體表現係包括表現一組蛋白變體為噬菌體顆粒上噬菌體外殼蛋白之融合物(Bass et al.,Proteins 8(4):309-14(1990)。各種蛋白之親和力突變或平衡結合親和力之改良,先前已經由連續應用致突變、單價噬菌體表現和功能分析來進行(Lowman et al.,J.Mol.Biol.234(3):564-78(1993);及美國專利第5,534,617號),例如,藉由集中在抗體的CDR區(Barbas et al.,Proc.Natl.Acad.Sci.U.S.A.91(9):3809-13(1994);及Yang et al.,J.Mol.Biol.254(3):.392-403(1995))。
許多(例如106或更多)序列中定義位置不同的蛋白變體庫,可建構在噬菌體顆粒上,其各自係含有編碼特定蛋白變體之DNA。在親和純化的循環後,使用固定的抗原,分離個別的噬菌體選殖株,並從DNA演繹出表現蛋白的胺基酸序列。
抗體突變體產生後,可如文中教導測定相對於親代抗體之分子活性。此項可能包括測定結合抗體的親和力及/或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物理性質。在一實施例中,係製備抗體突變體之組板並就對抗原的結合親和力進行篩選。一或多個由篩選選出的抗體突變體係視需要進行一或多個生物活性分析,用以確認抗體突變體具有新的或改良的性質。在其他的實施例中,抗體突變體係保留以類似或比親代抗體更佳/更高的結合親和力結合CXCR5之能力。
如此所選擇的抗體突變體可進行進一步的修飾,通常係依照所希望的抗體用途而定。此等修飾可包括進一步改變胺基酸序列、與異源多肽融合及/或共價修飾。例如,不涉及維持抗體突變體之適切構形的半胱胺酸殘基可經取代,一般而言係以絲胺酸取代,用以改善分子的氧化安定性及防止異常的交叉連接。相反地,半胱胺酸可加至抗體中用以改善安定性(特別是其中抗體為一抗體片段,例如Fv片段時)。
功能同等物可藉由在框架或衍生自多數個抗體之混成FR內相互交換不同抗體鏈的不同CDR來產生。因此,藉由不同重鏈之取代,不同種類的抗體對於一特定的CDR組為可能的,例如IgG1-4、IgM、IgA1-2或IgD,產生不同的CXCR5抗體型和同型。同樣地,本揭示文範圍內的人工抗體可藉由將一特定的CDR組嵌入整個合成的框架中來產生。.
一般而言CDR對於表位辨識及抗體結合為重要的。然而,在無干擾抗體辨識和結合同源表位之能力下,可改變CDR包括的殘基。例如,可進行不會衝擊表位辨識,又增加抗體對表位的親和力之改變。數個以初級抗體序列之知識為基準的研究,已研究在抗體序列的不同位置導入一或多個胺基酸改變對其性質之效應,例如結合和表現程度(Yang et al.,J.Mol.Biol.254(3):392-403(1995);Rader et al.,Proc.Natl.Acad.Sci.U.S.A.95(15):8910-15(1998);and Vaughan et al.,Nat.Biotechnol.16(6):535-39(1998))。
因此,感興趣抗體之同等物可藉由使用例如寡核苷酸-媒介的定位致突變、盒式誘變、易錯PCR、DNA改組或大腸桿菌增變株,在CDR1、CDR2或CDR3或框架區中改變重鏈和輕鏈基因之序列來產生(Vaughan et al.,Nat.Biotechnol.16(6):535-39(1998);and Adey et al.,1996,Chap.16,pp.277-91,in "Phage Display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eds.Kay et al.,Academic Press)。改變初級抗體之核酸序列的方法可產生帶有改良親和力的抗體(Gram et al.,Proc.Natl.Acad.Sci.U.S.A.89(8):3576-80(1992);Boder et al.,Proc.Natl.Acad.Sci.U.S.A.97(20):10701-05(2000);Davies et al.,Immunotechnology 2(3):169-79(1996);Thompson et al.,J.Mol.Biol.256(1):77-88(1996);Short et al.,J.Biol.Chem.277(19):16365-70(2002);及Furukawa et al.,J.Biol.Chem.276(29):27622-28(2001))。
測定一特定的抗體同源物是否與人類CXCR5結合,可使用任何習用的結合分析。有用的CXCR5結合分析包括FACS分析、ELISA分析、放射免疫分析等,其係偵測抗體與人類CXCR5結合,以及從其產生的功能。文中所教導的全長和可溶性形式之人類CXCR5可用於此等分析中。抗體或同源物與CXCR5或其可溶性片段之結合,合宜地可經由使用對該抗體或同源物從其衍生的物種之免疫球蛋白具專一性的二級抗體加以偵測。
測定一特定的抗體或同源物是否顯著地阻斷CXCL13或其他配體與人類CXCR5結合,可使用任何適合的競爭分析。有用的分析包括,例如ELISA分析、FACS分析、放射免疫分析等,其係定量抗體或同源物和CXCL13或其他配體相競爭與人類CXCR5結合之能力。較佳地,係測定配體阻斷標定的人類CXCR5與固定抗體或同源物結合之能力。
抗體或同源物與人類CXCR5結合之能力可藉由檢測其與人類CXCR5+細胞結合之能力來評估。適合用於測定一特定的抗體或同源物是否與 人類CXCR5結合之CXCR5+細胞為經編碼全長人類CXCR5及在細胞表面或B細胞上表現CXCR5之DNA轉染的哺乳動物組織培養細胞。
抗體或同源物與CXCR5+細胞之結合可藉由以對所欲測定的抗體同源物從其衍生之相同物種的免疫球蛋白具專一性之螢光標定二級抗體染色來偵測。螢光活化細胞分類計("FACS")可用來偵測及定量任何的結合,一般請參見Shapiro,"Practical Flow Cytometry," Alan R.Liss,Inc.,New York,N.Y.(1985)。
又,抗體同源物阻斷配體,例如CXCL13與人類CXCR5之結合可藉由以CXCR5+細胞預培養過量的配體並定量出結合的配體阻斷抗體或同源物與細胞結合的程度來測定。抗體同源物與CXCR5+細胞之結合可藉由FACS分析,使用對所欲測定的抗體同源物從其衍生之相同物種的免疫球蛋白具專一性之螢光標定的二級抗體來定量。另一種選擇,可使用本項技術中已知的標定配體或抗體配置一競爭分析。
可藉由已知的技術產生辨識專一性表位之抗體片段。習用上,這些片段係經由全長抗體之蛋白分解消化來衍生(參見,例如Morimoto et al.,J.Biochem.Biophys.Methods 24(102):107-17(1992);及Brennan et al.,Science 229(4708):81-83(1985))。例如,本揭示文之Fab和F(ab')2片段可藉由蛋白分解,使用酵素,例如木瓜酶(產生Fab片段)或胃蛋白酶(產生F(ab')2片段),裂解免疫球蛋白分子。F(ab')2片段係含有可變區、輕鏈恆定區和重鏈恆定區CH1區。然而,這些片段可直接藉由重組的宿主細胞來製造。例如,抗體片段可從抗體噬菌體庫來分離。另一種選擇,F(ab')2-SH片段可直接從大腸桿菌回收及化學偶合形成F(ab')2片段(Carter et al.,Biotechnology(N Y)10(2):163-67(1992))。根據另外的方法,F(ab')2片段可直接從重組的宿主細胞培養物中分離。其他用於製造抗體片段的技術對於熟習技術的從業者應為顯而易見的。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選擇的抗體為一單鏈Fv片段(Fv)(國際公開案號WO 93/16185)。
包括一或多種用於治療狼瘡之本揭示文抗體的治療或醫藥組成物係在本揭示文之範圍內。此等治療或醫藥組成物可包括一治療上有效量之抗體-藥物接合物與一適合給藥模式之醫藥或生理上可接受的調配劑混合。
可接受的調配物質較佳地為在所用的劑量和濃度上無毒的賦形劑。
醫藥組成物可含有供修飾、維持或保存之調配物質,例如組成物的pH、滲透壓、黏度、澄清度、顏色、等張性、氣味、滅菌、安定性、溶解或釋放速率、吸收度或滲透性。適合的調配物質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酸(例如甘胺酸、麩醯胺酸、天門冬醯胺酸、精胺酸或離胺酸)、抗微生物劑、抗氧化劑(例如抗壞血酸、亞硫酸鈉或亞硫酸氫鈉)、緩衝劑(例如硼酸鹽、碳酸氫鹽、Tris-HCl、檸檬酸鹽、磷酸鹽或其他有機酸)、增容劑(例如甘露醇或甘胺酸)、螯合劑(例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錯合劑(例如咖啡因、聚乙烯吡咯酮、β環狀糊精或羥丙基-β-環狀糊精)、填充劑、單糖、雙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蛋白(例如血清白蛋白、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調色、調味和稀釋劑、乳化劑、親水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吡咯酮)、低分子量多肽、成鹽反離子(例如鈉)、防腐劑(例如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銨、苯甲酸、水楊酸、硫柳汞(thimerosal)、苯乙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氯己定(chlorhexidine)、山梨酸或過氧化氫)、溶劑(例如甘油、丙二醇或聚乙二醇)、糖醇(例如甘露醇或山梨糖醇)、懸浮劑、界面活性劑或濕化劑(例如普朗尼克(pluronics);PEG;山梨醇酐酯;聚山梨醇酯,例如聚山梨醇酯20或聚山梨醇酯80;triton;胺丁三醇(tromethamine);卵磷脂;膽固醇或四丁酚醇(tyloxapal))、增穩劑(例如蔗糖或山梨糖醇)、張力增進劑(例如鹼金屬鹵化物-較佳地氯化鈉或鉀-或甘露醇、山梨糖醇)、遞送媒劑、稀釋劑、賦形劑及/或醫藥佐劑(參見,例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8th Ed.,A.R.Gennaro,ed.,Mack Publishing Company 1990),以及其後續版本,其就任何目的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最佳的醫藥組成物將由熟習技術者依照,例如所欲的給藥路徑、遞送模式和所欲的劑量來決定。此等組成物可影響本揭示文抗體之物理狀態、安定性、活體內釋放速率和活體內清除速率。
醫藥組成物中的主要媒劑或載劑本質上可為液體或非液體。例如,用於注射之適合的媒劑或載劑可為水、生理食鹽水溶液或人工腦脊髓液,可能地添加其他非經腸給藥組成物中常見的物質。中性緩衝食鹽水或混合血清白蛋白的食鹽水為另外的示例媒劑。其他的示例醫藥組成物包括約pH 7.0-8.5之Tris緩衝液,或約pH 4.0-5.5之乙酸鹽緩衝液,其可進一步包括山梨糖醇或適合的取代劑。在本揭示文一實施例中,抗體組成物可藉由將具有所欲純度之組合物與視需要的調配劑混合,以凍乾塊或水性溶液的形式製備供儲存。另外,抗體可使用適當的賦形劑例如蔗糖,調配成凍乾物。
本揭示文之醫藥組成物可就非經腸遞送做選擇。另一種選擇,組成物可就吸入或經由消化道遞送,例如口服,做選擇。製備此等醫藥上可接受組成物係在本項技藝之技術內。
調配組份係以給藥位置可接受的濃度存在。例如,使用緩衝劑將組成物維持在生理pH或稍微較低的pH,典型地從約5至約8的pH範圍。
當打算用非經腸給藥時,用於本揭示文之治療組成物可為無熱源、非經腸上可接受,在醫藥上可接受媒劑中包括所欲抗體之水性溶液。特別適合非經腸注射的媒劑為無菌蒸餾水,其中本揭示文抗體係經調配成適當保存的無菌、等張溶液。又另外的製備可包括抗體與試劑,例如可注射微球體、生物可分解顆粒、聚合性化合物(例如聚乙酸或聚甘醇酸)、微珠或微脂體之調配,提供控制或持續釋放產品,然後其可經由積存注射來遞送。亦可使用玻尿酸, 且此項可具有提升循環的持久性之效應。用於導入此抗體之其他適合的方法包括植入藥物遞送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可經調配供吸入用。例如,抗體可調配為吸入用乾粉。亦可以噴霧遞送之推進劑來調配含有抗體之吸入溶液。又在另一實施中,溶液可經霧化。
亦考慮到特定的調配物可用口服給藥。在本揭示文之一實施例中,以此方式給藥之抗體可在有或無該等習用於化合固體劑型(例如錠劑和膠囊)之載劑下調配。例如,膠囊可設計成當生物可利用性為最大及系統前降解為最小時在腸胃道處釋放出調配物的活性部分。可包括另外的試劑用以幫助抗體吸收。亦可使用稀釋、調味劑、低熔點蠟、植物油、潤滑劑、懸浮劑、錠劑崩解劑及結著劑。
另外的醫藥組成物可包括一有效量之抗體與適合用於製造錠劑之無毒賦形劑混合。藉由將錠劑溶於無菌水或另外適合的媒劑中,可製備單一劑型之溶液。適合的賦形劑包括(但不限於)惰性稀釋劑,例如碳酸鈣、碳酸鈉或碳酸氫鈉、乳糖或磷酸鈣;或結著劑,例如澱粉、明膠或阿拉伯膠;或潤滑劑,例如硬脂酸鎂、硬脂酸或滑石。
本發明之另外的醫藥組成物對於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為顯而易見的,包括在一持續或控制遞送的調配物中包含抗體之調配物。用於調配各種其他持續-或控制釋放方法的技術,例如微脂體載劑、生物可分解微粒或多孔微珠和存積注射亦為熟習本項技術者所知。持續釋放製備物之另外的實例包括成形物件形式之半透性聚合物基質,例如薄膜或微膠囊。持續釋放基質可包括聚酯、水凝膠、聚乳酸、L-麩胺酸和γ-L-麩胺酸乙酯之共聚物、聚(2-羥乙-甲基丙烯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或聚-D(-)-3-羥基丁酸。持續釋放的組成物亦可包括微脂體,其可藉由任何數種本項技術已知的方法來製備。
用於活體內給藥之本揭示文醫藥組成物典型地必須為無菌的。此項可經由無菌過濾膜過濾來進行。當組成物經凍乾時,使用此法之殺菌可在凍乾和重建之前或之後進行。非經腸給藥的組成物可以凍乾或溶液的形式儲存。另外,非經腸組成物一般可置於具有無菌出入孔之容器中,例如靜脈溶液袋或具有皮下注射針可刺破之瓶塞的小瓶。
醫藥組成物一旦經調配,其可以溶液、懸浮液、凝膠、乳液、固體或為脫水或凍乾粉末儲存在無菌小瓶。此等調配物可以立即可用的形式或在給藥前須重建的形式(例如凍乾)來儲存。
本揭示文亦涵蓋用於製造單一給藥劑型之套組。此等套組可各自包含具有一乾燥蛋白之第一容器及具有一水溶性調配物之第二容器。含有單一和多室預填充注射器(例如液體注射器和凍乾劑注射器)之套組亦包括在本揭示文之範圍內。
含有治療上應用之抗體醫藥組成物的有效量將依照,例如治療內容和對象而定。熟習本項技術者應了解,用於治療的適當劑量因此,部分,將依照所遞送的分子、所用抗體之適應症、給藥路徑和病患大小(體重、體表面積或器官大小)及狀況(例如年齡和一般健康狀況)而定。因此,臨床醫師可衡量劑量及修改給藥路徑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效用。典型的劑量範圍可從約200mg至500mg。
給劑頻率將依照所用調配物中抗體的藥物動力學參數而定。典型地,臨床醫師將給予組成物直到劑量達到所欲之效果。組成物因此可隨時間以單一劑量、二或多個劑量(其可能有或不含有相同的所欲分子)給藥,或為經由植入裝置或導管之連續輸注。適當劑量的進一步調整例行上係由熟習本項技術者來進行且係為彼等進行之工作範圍。適當的劑量可經由使用適當的劑量-反應數據來確認。
醫藥組成物的給藥路徑係依照已知的方法,例如口服;經由皮下、靜脈內、腹膜內、腦內(主質內)、腦室內、肌肉內、眼內、動脈內、門靜脈內或損傷區內路徑注射;藉由持續釋放系統;或藉由植入裝置。當需要時,組成物可藉由團注或持續輸注或以植入裝置來給藥。
組成物亦可經由植入膜、海綿或在其上已吸收或包封所欲分子之其他適當材料來局部給藥。當使用植入裝置時,此裝置可植入任何合適的組織或器官,且所欲的分子之遞送可經由擴散、定時釋放團劑或連續給藥。
下列實例係說明本揭示文之特定實施例及其各種用途。其係列舉出僅供說明之目的,且不應視為在任何方面限制本揭示文之範圍。
此項為一在狼瘡病患中單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之連續重複遞增劑量的SAR113244研究。
從篩選到實驗終了(EOS)回診,每位病患的總持續時間係高達20週,其係包括:
●篩選:4週內
●從第一次試驗中產品給藥到最後評估之觀察期:112天(亦即,由最後一次給劑算起84天)包括4週內2個治療日
●EOS回診:第113天
●研究後觀察:在第226天就抗-藥物抗體(ADA)評估(僅針對在EOS時ADA陽性的病患)。
劑量遞增係設計由第一劑晉升到發生支持最大耐受劑量決定之相關事件的最高劑量,例如
●嚴重性/程度足以做出意義性決定之不良事件(AE)的數目
●相同類型之AE比例足以證明此決定的正當性
只要確認或預期到有關病患保護或不可接受的風險,則停止劑量遞增。嚴重性的評定係考量事件特性經調整而適用於SLE病患:類型、危害可能性、發生率、惡化和可監測性。獨立的嚴重AE發生其本身並不作為決定之標準(評估係以提報事件之性質而定)。
從劑量「n」到下個較高的「n+1」劑量組之決定進行係以起始的盲測安全性報告為基準來決定:在8位病患中至少有6位在第二劑後至高至少28天(第1群組),或16位病患中有12位(第2或3群組)在劑量群組「n」中,包括在第1群組中至少1位安慰劑。
此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SC多重遞增劑量研究設計為完善的第I階段劑量遞增研究且相當適用於評估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的藥物動力學(PK)和藥效動力學(PD)(Buoen et al.,J.Clin.Pharmacol.45(10):1123-36(2005))。
病患係統一制定2天之各SAR113244給藥時間(亦即,給劑當天之前的晚上至隔天)。第1群組各病患之試驗中產品的給藥係錯開,使得前2週中不超過1位病患為每週給劑。該組的第3位病患在下一週(第3週)即開始給劑,其係在該組其餘病患給劑前至少1天,亦即1:1:1:5。此外,病患係隨機分配,使得4位最初的病患中不超過1位係接受安慰劑。第2群組中不錯開給劑。
根據下列標準將病患納入本研究。
I 01.男性或女性病患,介於18至75歲,包括在內。
I 03.滿足SLE之美國風濕科學會和全身性狼瘡國際臨床合作組織分類準則至少6個月。
I 04.患有輕度至重度活動性SLE之病患:全身性紅斑狼瘡國家評估-全身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性指數(SELENA-SLEDAI)之雌激素安全性得分在2至9分範圍內,包括在內。
I 05.在最後劑量之後及驗孕結果為陰性之使用衛生主管當局核准的高效避孕法高達至少3個月之女性。若病患不願意且不能接受驗孕,則僅納入停經超過12個月或結紮超過3個月者。就具有可能生育伴侶(包括哺乳中婦女)之男性,從納入到最後給劑後至高2個月使用根據下列演算法之雙重避孕法:(保險套)加上(子宮環或荷爾蒙避孕)。
I 06.在篩選時存有至少1項下列自體抗體製造之血清學標記:
I 07.在從事任何研究相關程序之前已交付知情同意書。
I 08.若適用涵蓋在醫療保險系統內,及/或按照有關生化研究之有效國家法律建議。
I 09.不在任何行政或法律監督下。
E 01.以進入時臨床判斷為基礎,SLE不穩定或嚴重表徵,除了小手術外,在篩選前30天內研究或住院期間,其就研究者之意見可能需要啟動或變換至基本併用醫療,特別是高劑量糖皮質激素及/或禁用的免疫抑制醫療(參見E 22標準)。
E 02.活動性或慢性、嚴重神經精神性狼瘡:
˙不受控制的癲癇發作病症。
˙急性混亂狀態(譫妄)或器質性精神症候群。
˙精神病。
E 03.嚴重的活動性狼瘡腎炎或慢性腎功能不全:
˙目前需要環磷醯胺之治療
˙尿液分析有活性沉積物(紅血球圓柱體、因SLE之血尿)。
˙尿蛋白:肌酸酐比率>2mg/mL。
E 04.服用紅血球生成素治療貧血之病患。
E 06.在篩選的28天內或在篩選期間,由於血小板減少症所致之任何最近自發性出血現象。
E 07.SLE-相關的臨床問題或其他共病症,其就研究者的觀點可能會危害病患的健康或福祉或混淆研究結果之闡釋(例如未受控制的高血壓和未受控制的糖尿病),任何老化有關的共病症,特別是鬱血性心衰竭、急性或慢性心臟病症(例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慢性心臟症狀、控制不良或進行性(例如有證明的左/右心室肥厚、臨床上顯著的瓣膜疾病;控制不良的高血壓、心肌病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頻密的氣喘惡化。
E 08.在篩選前5年內,之前或目前惡性腫瘤病史(篩選前>1年之充分治療的子宮頸原位癌、非轉移性鱗狀細胞或基底細胞黑色素瘤除外)。
E 09.先天性或原發性免疫缺損之病史。
E 10.SLE以外的症狀,其可能需要以口服皮質類固醇治療。不排除使用局部(用於例如接觸性皮膚炎之症狀)或吸入性皮質類固醇(用於例如氣喘之症狀)。
E 11.QT/QTc間隔之基線明顯延長,例如重複顯現QTc間隔>450ms。
E 12.篩選前戒除持續<1年之物質濫用、藥物成癮或酗酒病史。
E 13.任何下列檢測結果為陽性: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B型肝炎核心抗體、抗C型肝炎病毒抗體、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1和2抗體。
E 14.感染:
●在EB病毒(Epstein-Barr)、巨細胞病毒(CMV)或A型肝炎之陰性IgG效價存在下,陽性IgM抗體效價。
●任何目前或最近(篩選的4週內)感染的跡象或癥候,小感染、指甲的黴菌感染或陰道念珠菌症除外。
●在過去的60天內需要住院或以靜脈內(IV)抗生素治療,或在篩選前30天期間口服抗生素之活動性感染。
●具有慢性感染或經研究者判斷視為不可接受之任何頻繁反覆感染病史的病患。
●篩選的6個月內任何機會性感染之病史或紀錄,包括嚴重的CMV。
●篩選的3個月內反覆性帶狀皰疹、活動性帶狀皰疹/水痘,篩選前21天內水痘暴露之病史,及/或嚴重的皰疹感染,例如皰疹性腦炎、眼部皰疹、散播型皰疹之病史。
●患有潛伏性(或潛伏性、經治療之病史)或活動性肺結核(TB),與治療史無關,其係定義為:○依照醫療或臨床檢查,任何跡象或癥候顯示為活動性TB, ○QuantiFERON TB Gold試驗陽性之病患。若不確定或咸信為偽陽性則在納入之前重複檢測一次,用以確定病患是否具有陰性結果,○納入診察前3個月之胸部X-光與TB感染或結核菌暴露前一致,其包括(但不限於)尖段瘢痕、尖段纖維化或多個鈣化肉芽腫。此項不包括非乾酪性肉芽腫。依照病患對TB之風險,胸部X-光之需求係根據指南及當地做法來評估,○若有專家文件證明已適當治療且病患的QuantiFERON TB Gold試驗必須為陰性,則具有TB病史的病患可能登記在本研究中,○與患有活動性TB者密切接觸之病患。
●以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之病患。
E 15.已知或疑似對SAR113244或賦形劑過敏者。
E 16.在隨機分配(基線)訪診前3個月內接受疫苗。對任何生物試劑嚴重過敏或過敏反應之病史。
E 17.具有下列實驗室數據異常之病患
●血紅素<8.5g/dL(<85g/L).
●白血球<2000/mm3(<2.0x109/L).
●嗜中性白血球<1000/mm3(<1.0x109/L).
●絕對白血球計數<800/mm3(<0.8 x109/L).
●B細胞<50/mm3 and T cells<500/mm3.
●血小板<50,000/mm3(<50.0x109/L).
●丙胺酸胺基酸移轉酶(ALT)及/或天門冬胺酸胺基酸移轉酶(AST)>1.5正常上限(ULN)。
●鹼性磷酸酶>1.5 ULN.
●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低於正常值下限(LLN)。
E 18.尿液藥物篩檢結果為陽性(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巴比妥酸鹽 (barbiturate)、苯並二氮呯(benzodiazepine)、可卡因(cocaine)、鴉片(opiate))除非是因併用的醫療處方所致。
E 19.尿液酒精(乙醇)檢測為陽性。
●第1劑前30天內關節內注射類固醇。
E 21.在最後1劑給藥後,從篩選到至少6週,不願意繼續穩定的基線皮質類固醇給劑。允許±5mg/天的單一劑量強體松(或同等物)調整。
E 22.免疫調節/免疫抑制治療(皮質類固醇除外):
●任何B細胞消除劑(利妥昔單抗(rituximab)、貝利木單抗(belimumab)或其他試驗中產品),在隨機分配的6個月內或生物藥劑的5個半衰期,以較長者為準,且CD19+ B細胞之表現未回到>50/μL。
●隨機分配前3個月內阿巴西普(Abatacept);在隨機分配進入本研究前,30天或生物藥劑的5個半衰期內,以較長者為準,其他生物治療劑(例如抗腫瘤壞死因子α、抗介白素6)。
●在給劑前90天內開始甲胺喋呤(methotrexat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或其他抗瘧疾藥(氯奎(chloroquine)、奎納克林(quinacrine)、黴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或達普頌(dapsone):
○下列劑量除外:甲胺喋呤>25mg/週;硫唑嘌呤>2.5mg/kg/天;羥氯喹>400mg/天;氯奎>3.5mg/kg/天,奎納克林>100mg/天;達普頌>200mg/天;黴酚酸酯>2.5g/天且在隨機分配前<90天開始,或在研究篩選前及在篩選期間劑量波動<14天。
●在篩選前3個月內環孢素(cyclosporine)、他克莫司(tacrolimus)、西羅莫司(sirolimus)、沙利度胺(thalidomide)、來那度胺(lenalidomide)、IV Ig給藥及/或給予血漿分離術。
●篩選前6個月內來氟米特(leflunomide)給藥,除非已進行正規的廓清程序並提供文件證明。
●在篩選的6個月內接受環磷醯胺(IV或口服)或任何其他烷化劑。
E 23.在篩選前14天內及在篩選期間,變動劑量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包括COX-2)。
E 24.使用華法林(warfarin)或肝素(heparin)。
E 25.篩選前4個月或5個半衰期內(以較長者為準)同時參與或參與任何其他涉及試驗中藥物或其他實驗治療之研究。
E 26.懷孕(定義為懷孕檢測陽性),哺乳
E 27.在研究者之判斷下,在研究期間因為語言問題或心智發展不佳可能不遵從,或不能合作的任何病患。
E 28.病患為臨床醫療所在地的員工,例如研究者或任何助理研究者、研究助理、藥師、研究協調人員、其他員工或親戚;病患或親戚為贊助者員工。
各病患,若決定了,可能會在任何時間及不問原因從研究中退出。病患亦可能因研究者的決定而退出。所有的研究治療退出係記錄在電子化個案報告表(eCRF)。若可能,病患係使用EOS程序來評估,若適用,包括PK樣本。
因為AE導致中斷治療的病患,在最後的注射後至排定的研究完成(EOS訪診)日期,係根據研究程序追蹤至少84天,或至追蹤的任何AE回復或穩定,以日期較晚者為準。。
無法回到診療所在處之任何病患,研究者可盡力與該病患連絡(例如聯絡病患的家人或私人醫師,查閱可取得的戶籍或健保數據庫),以及測定其健康狀態,包括至少其存活狀態。將嘗試聯絡病患登載在病患的記錄中(例如嘗試電話聯絡之時間和日期,收到郵寄的掛號信)。
退出研究的病患並不會再納入本研究。其納入和治療次數不再重複使用。
使用注射用SAR113244溶液進行SC給藥,為一無菌、無熱源、可注射、無色至微黃色、100mg/mL溶液,其係包裝在2R ISO玻璃小瓶中蓋上彈性封蓋。
各小瓶含有標稱150mg(1.5mL)的SAR113244(滿溢0.2mL)。溶液的pH係介於5.5至6.5之間。溶液含有下列賦形劑:注射用水、蔗糖、精胺酸鹽酸鹽、檸檬酸鈉、氯化鈉、聚山梨醇酯20及,若需要,供調整pH之鹽酸/氫氧化鈉。
●小瓶之等張食鹽水(0.9%)注射劑
●依製造商要求之特定處理需求。
將試驗中醫藥產品(IMP;SAR113244或安慰劑)以SC注射投予在腹部區域。病患係在給劑前禁食至少10小時及給劑後禁食2小時。
當劑量需要多重注射時,則給藥係變更在肚臍4至10cm區的左上和右上象限及右下和左下象限處;任何同一的注射係投予在不同的象限區。
SAR113244 100mg/mL小瓶係包裝在紙盒內為開放式供應。標籤內容係依照當地規定的說明和要求。
SAR113244 100mg/mL係儲存在2℃至8℃(36℉至48℉)之間,避光及限制震盪(無輪轉)。SAR113244不冷凍。在製備和給藥期間光線暴露為允許的。
等張食鹽水(0.9%)係根據製造商的要求儲存。
SAR113244和安慰劑的批號為C1037128和14384011。
將符合所有納入標準及簽立知情同意書之病患派發一病患碼及隨機編碼。以中央隨機分派的程序使用一即時反饋系統進行隨機分配。
可能的替換病患係派發一不同的辨識碼(亦即500+替換病患的號碼)。各病患係如同退出的病患接受與相同的治療及治療程序。
以健康受試者至高500mg SAR113244或安慰劑之TDU11406B研究的盲測安全性和初步PK結果為基準,在本研究中以重複方式投予SLE病患的劑量係決定為每4週(Q4W)投予2個250mg和500mg的注射劑。較高劑量的800mg Q4W(2個注射劑)係依在先前組別中觀察到安全性、PK和PD樣貌,視需要給藥。
視需要的第3組並未執行(最高給藥劑量為500mg)。第2組提早結束,因為初步的結果顯示500mg應為後續研究之適當劑量。
根據隨機分配表派發病患治療。
在第1天早上及第29天從第1位病患大約8:00 AM開始投予禁食的病患SAR113244或安慰劑。給劑後,病患仍留在醫療單位直到隔天早上(亦即第2天和第30天)並在第2天和第30天早上評估過後再離開。
除非在納入標準或研究過程中有指出或因醫療需求,否則在研究期間係禁止使用併用的醫藥。然而,若基於任何因素需要特定的治療,則需精確記錄在eCRF,包括醫藥名稱(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每日劑量和使用的持續時間。
與研究過程有關的安全性、PK和PD評估之概觀係以研究流程圖(表2)來表示;詳細的治療期之時程係以時段流程圖來提供(表3)。
詳細的PD評估時程表係提供於表2中。
使用有效的分析評估全血樣本中B淋巴細胞(總B淋巴細胞群族[CD19+])、初始亞族群(CD19+/IgD+/CD27-)和記憶亞族群(CD19+/CD27+;或CD19+/IgD-/CD27-)之細胞表面上SAR113244的CXCR5受體佔有率(RO)。此分析係使用定量流式細胞儀和使用效準微珠(CellQuant Calibrator套組)所建立,用以將螢光密度轉化為對應的每個細胞之抗體結合數值。此分析的定量下限(LLOQ)為20%。
CXCL13係以人類血清使用有效的酵素連結免疫分析(ELISA)方法來定量。考慮到此分析之最低所需稀釋度,LLOQ和定量上限分別為15.6和500pg/mL。亦以尿液使用探索性ELISA法定量CXCL13。
B和T細胞亞群之分析係使用流式細胞儀來進行。除了以其大小(前散射)和成粒性(側向散射)區分細胞外,數種細胞亞群族係以其特定的細胞表面標記之表現區分。
使用以這些標記為基準的B和T細胞亞群(例如初始細胞、記憶細胞、抗體分泌細胞[亦即,將母細胞、漿細胞])定性來調查SAR113244治療下之生物效應和可能的生物標記值。
●SELENA-SLEDAI評分
●大不列顛群島狼瘡評估群(BILAG)評分
●抗-Smith、抗-Ro、抗-La、抗-心磷脂(IgG、IgM)。
●抗-dsDNA抗體和ANA量。
●血漿補體量(C3、C4)。
●醫師整體評估(PGA)、狼瘡-生活品質(QoL)和慢性疾病治療(FACIT)之功能評估-疲倦。
●血液SED率和C-反應蛋白(CRP)。
經由病患自行提報的AE或研究者觀察到的AE、臨床實驗室評估(血液學、生化學和尿液分析)、血清Ig、週邊血液B和T細胞、抗-SAR113244抗體、生命跡象測量、12-導程心電圖(ECG)、ECG形貌分析、身體檢查、體重、體溫和注射部位評估之局部耐受性來監測病患之安全性
僅在篩選時進行QuantiFERON TB Gold試驗。僅在篩選時進行血清學(HBsAg、B型肝炎核心抗體、C型肝炎抗體、抗-HIV1和抗-HIV2抗體、在EB病毒之陰性IgG效價的存在下陽性IgM抗體效價、CMV、A型肝炎);在篩選和第-1天進行尿液篩檢和尿液酒精檢測。若為女性,則在篩選時及隨機分配時進行血清懷孕檢測及之後尿液懷孕檢測。
安全性評估的時程係如表2和表3中所示。
記錄從ICF簽立直到EOS訪診之所有的AE,無論與IMP之嚴重度和關係是否有關。研究者經由eCRF登載詳情,包括其與IMP之關係。
嚴重不良事件(SAE)為在任何劑量發生之任何不幸醫療事件:●造成死亡,或●威脅生命,或●需要住院或延長現有住院期,或●造成持續或明顯失能/無能,或●先天異常/先天缺陷,或●醫療重大事件。
測量標準臨床實驗室參數(生化學、血液學和尿液分析)。
1.生命跡象
以仰臥姿勢休息10分鐘後及站姿3分鐘後,測量心率、收縮血壓(SBP)和舒張血壓(DBP)。
2.心電圖
仰臥姿勢至少10分鐘後記錄12導程ECG(以25mm/s、10mm/mV紀錄10-秒)。
藉由12-導程ECG,評估ECG樣貌,在整個研究中於數個時間點評估,並在所有時間(篩選除外)由ECG核心實驗室(半自動判讀)集中判讀。各時間點為一單一記錄。
從ECG判讀中心接收了下列參數:
●RR(以ms表示),在10秒期間所記錄之之所有竇性心律綜合的平均。
●HR(以bpm表示),來自10秒期間所記錄之所有竇性心律綜合的平均RR。
●PR(以ms表示),來自重疊的12-導程個別中位數心搏之整體等距測量。
●QRS(以ms表示),來自重疊的12-導程個別中位數心搏之整體等距測量。
●QT(以ms表示),來自重疊的12-導程個別中位數心搏之整體等距測量。
●使用Bazett公式之心率QT間期校正(QTcB)(以ms表示)。來自整體QT之Bazett校正(QTcB=QT.RR-0.50)和平均RR。
●使用Fridericia公式之心率QT間期校正(QTcF)(以ms表示),來自整體QT之Fridericia校正(QTcF=QT.RR-0.33)和平均RR。
亦進行ECG波形之形態分析。
3.注射部位之局部耐受性
就SC注射可能的反應檢查SC注射區周圍的皮膚(在排定的時間點或觀察到反應的時間)。分開登載每次注射和各注射部位的發現(當各劑之給藥係經由多個注射在相同的時間進行時)。個別測量並記錄以公釐表示之最大紅斑和腫脹徑長(包括硬化或水腫)。將紅斑和腫脹個別分級。若在觀察的時間點參數中並無治療緊急變化,則記錄為0。
另外,具有[嚴重]或惡化之強度等級的任何注射部位反應,或所有注射部位反應持續24小時,無論強度等級,係提報為特殊利益之AE(AESI)。
在無分級下記錄有或無下列徵狀或表面觀察:侵蝕、乾燥、起鱗皮、裂化、斑疤和發光。研究者的責任係決定是否應將觀察到任何局部未分級的耐受性提報為AE。
在表2和表3中提供的時間點採集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D、IgE、IgA)之血液樣本。
在表2和表3中提供的時間點採集用於總週邊血液B和T細胞之血液樣本。
藥物動力學取樣時間係提供於表2之研究流程圖及表3之時間流程圖中。
血漿中SAR113244之濃度係以有效的ELISA技術以0.040μg/mL之LLOQ來測定。
此外,致免疫性評估的取樣時間係提供於研究流程圖(表2)。ADA分析係使用有效的ELISA法來進行。所有的樣本係使用一篩檢分析做第一 次評估。然後將在篩檢分析中發現為陽性的樣本以一確認分析做檢測。僅就確認為陽性的的樣本提報滴定量(力價)。
使用SAR113244之血漿濃度和相對的實際時間值,使用非房室法以有效的軟體(以WinNonlin version 5.2.1,Certara運轉之PKDMS version 2.2),計算表4中所列的PK參數。
測量之適合性
本研究係使用適合SAR113244之安全性和耐受性、PD和PK分析的標準測量。
本研究之樣本大小係以經驗考量為基準。無進行樣本大小計算。
所有就其初步DP數據無主要或重大試驗偏差(protocol deviation)之病患係視為充分及可判斷納入PD群族。以安慰劑治療的病患並無納入RO數據之分析中。
所有暴露於研究治療之病患,無論所投予的治療量,係納入安全性群族中。
所有對研究藥物攝入及就其初步PK數據無主要或重大偏差之病患係視為足夠充分及可判斷納入PK群族。僅接受安慰劑的病患不納入PK群族。
在安全性群組中以治療組及整體使用描述統計來彙整人口統計學變數。連續數據係使用可取得的數據、平均、標準差(SD)、中位數、最大和最小數值來彙整。類別資料和次序資料係使用各治療組中病患數和百分比彙整。所有的數據皆列出。
醫療史和手術史係使用藥事管理的醫學字典(MedDRA,version 18.1)來編碼。所有提報的醫療史和手術史係以主系統器官分類(SOC)和高階語,由治療組和整體來表示。所有的醫療史資料,包括任何近親之家族自體免疫疾病醫療史,皆列出。
在安全性群組中基礎疾病特性係藉由治療組及整體使用描述統計彙整。連續數據係使用可取得的數據、平均、SD、中位數、最小和最大數值,及第1和第3季來彙整;亦提供抗-dsDN抗體量之推算值的數目。類別資料和次序資料係使用各治療組中病患數和百分比彙整。
將下列醫藥提報在適當的eCRF頁面中:
●在進入研究前5年內及在整個研究期間因狼瘡先前及合併服用皮質類固醇。
●在進入研究前6個月內及在整個研究期間因狼瘡先前及合併服用皮質類固醇以外的醫藥。
●在進入研究前3個月內及在整個研究期間先前及合併服用與狼瘡無關的醫藥。
所有的醫藥皆使用世界衛生組織藥物字典A2015SEP版編碼)。
將醫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藥物字典以治療組彙整。彙整安全性群組之先前和併用的醫藥。所有的醫藥皆列出。
治療暴露(亦即給藥天數之數目)係以治療組就安全性群組彙整。
列出藥物給劑的詳情(接受的實際治療、IMP給藥之日期和時間、希望和所接受的實際劑量、接受特定批件之IMP的病患,以及隨機分配的流程)。
使用PD群族進行所有的PD分析。
除非另有指出,否則係分析下列標記作為原始數據,與基線相比之絕對和百分比變化。僅採用由Covance中心評估的數據。
●抗-dsDNA抗體
●ANA量:陰性/陽性及效價(若為陽性的話)
●血漿補體量C3和C4.
●血液SED率和CRP.
●抗-Smith、抗-Ro、抗-La、抗-心磷脂(IgG,IgM):陰性/陽性
●SELENA-SLEDAI評分所分析作為原始數據和與基線相比之絕對變化。
●就各器官基礎之系統在每次訪診時之BILAG評分(A、B、C、D、E)。
●PGA評分評分:以mm表示之視覺類比量表之值,經分析作為原始數據和與基線相比之絕對變化。
●分析範圍從0至100(參見16-1-9-sap[附錄F])之狼瘡-QoL總評分作為原始數據和與基線相比之絕對變化。
●分析FACIT-疲勞總評分(參見16-1-9-sap[附錄G])作為原始數據和與基線相比之絕對變化。
衍生下列CXCR5 RO(%)之參數:
●CXCR5正常化RO%.
●從第一次給劑SAR113244使CXCR5飽和之持續天數,其中飽和係定義為正常化RO>80%(以分析法的精確性為基準:±20%)。
使用於原始數據、與基線相比之絕對和百分比變化,分析血清CXCL13量,基線值為第1天預給劑值。
分析血液B和T細胞亞群作為原始數據,使用流式細胞儀中央進行與基線相比之絕對和百分比變化。
所有的分析僅為描述性。並未進行正式的統計檢測。
描述統計係從治療組,使用可取得的數據、平均、SD、平均標準誤差(SEM)、中位數、最大和最小數值,及第1和第3季所提供;若適用,亦提供推算值之數字。類別和次序資料係使用各治療組中病患數和百分比來彙整。
亦從治療組就選擇的參數產生平均(±SEM)原始數據之時間剖面圖、與基線相比之絕對及/或百分比變化(依參數而定)。
就受體佔有率數據:
●RO和正常化RO數據係從治療組和訪診使用描述統計來彙整(平均、中位數、最小和最大)及作圖;若需要則製作個別圖。
●受體飽和的持續時間係從治療組使用中位數、最小和最大來描述。
列出所選擇的個別數據。
安全性評估係以審查個別數值(臨床上顯注異常)及描述統計為基準。
使用安全性群組進行所有安全性分析。
不良事件係根據MedDRA(version 18.1)編碼。
根據下列標準將不良事件分類為預定義標準類別:
●治療前AE:發生在預治療期前期間之AE。
●治療-緊急AE(TEAE):發生在治療期間的AE。
●治療後AE:發生在治療後階段期間之AE。
列出在研究中所提報的所有AE,且若有的話,列出記錄在eCRF上與AE有關的意見。
在AE發生的時間之前指派治療-緊急AE至所接受的治療。
提供安全性群族之下列TEAE的次數分配(發生圖表:
●TEAE概觀:具有TEAE、嚴重TEAE和嚴肅TEAE、造成死亡之TEAE、造成永久治療中斷之TEAE及治療-緊急AESI之病患的數目和百分比。
●主SOC和優先項(PT)之TEAE彙整:
○具有至少1 TEAE之病患的數目和百分比
○病患和事件之數目和百分比。
所有的TEAE無論與IMP是否有關皆以SOC彙整。
任何導致治療中斷之死亡、SAE、AE,或AESI皆列出。
所有規劃的血液學和生化學之個別數據,包括重新檢查值,係以生物功能、病患和訪診列出。若有,亦列出來自未排定的實驗室檢查之數據。在這些列表中,當定義時,在個別數據高於或低於實驗室極限之上限或下限及/或當達到可能的臨床顯著異常(PCSA)標準之絕對極限時,則將其加上標記。
用作為基線之數值為第1天T0H(給劑前)評估值。若任何排定的基礎檢查就任何的病患為重複時,則將最後再檢查的數值視為基線,其限制條件為檢查係在第一劑IMP給藥之前進行。
對於試驗室範圍及/或異常標準(PCSA)之參數,使用在治療期間所有已完成的後基線評估來進行治療中分析,包括再檢查數值。提供以基線狀態(正常、異常)所分級之治療中異常(PCSA)的病患數目,並以治療組表示。亦就超出正常實驗室範圍值進行分析。
所有規劃的血液學和生化學之個別數據,包括重新檢查值,係以生物功能列出。若有,亦列出來自未排定的實驗室檢查之數據。在這些列表中,當有定義時,在個別數據高於或低於實驗室極限之上限或下限及/或當達到PCSA標準之絕對極限時,則將其加上標記。
提供病患之個別基線後異常之列表。
亦提供就肝功能具有混合PCSA之病患的列表。提報有關病患之本研究的所有時間點(規劃的和再檢查的)。
列出所有的定性和定量尿液檢測結果(量桿(dipsticks)),包括再檢查值。
分析心率、SBP和DBP,以及體重做為原始參數值及與基線相比之變化。
分析口腔體溫作為原始數據。
用於基線的數值為為第1天T0H(給劑前)值,體重除外,其基線值為第-1天的值。若任何排定的基礎檢查就任何的病患為重複時,則將最後再檢查的數值視為基線,其限制條件為檢查係在IMP給藥之前進行。
對於所有的參數,使用在治療期間所有已完成的後基線評估來進行治療中分析,包括再檢查數值。提供治療中異常(PCSA)的病患數目,無論基線為正常或異常狀態,並以治療組表示。
對於心率、SBP和DBP,原始參數值及與基線相比之變化係以描述統計,就各類的檢測、參數和治療時間點彙整。
就體重,原始數據及與基線相比之變化係以治療和排定的時間來提供。
就口腔體溫,原始數據之彙整係以治療和排定的時間來提供。
列出所有個別數據、再檢查值。在列表中,當達到PCSA標準之極限(當有定義時)時係以標記標出。
提供具有基線後PCSA之病患個別資料的分開列表。
從ECG判讀中心接收下列參數:HR、PR、QRS、QT、QTcBc04QTcF,並分析。
用於基線的數值為第1天T0H(給劑前)評估值。若任何排定的基礎檢查就任何的病患為重複時,則將最後再檢查的數值視為基線,其限制條件為檢查係在IMP給藥之前完成。
分析所有的參數作為原始數據及與基線相比之變化。此外,亦分析PCSA分析、PR和QRS作為與基線相比之變化。
就所有的參數,係於安全性群族上,使用所有治療期期間的評估,包括任何非規畫/再檢查數值,進行「治療中」分析。以一總表提供具有PCSAC之病患數,無論基線為正常或異常狀態。此表係以治療組表示。
以訪診和治療組提供描述統計(原始數值及與基線相比之絕對變化)。
以形態學評估之病患係以高量類型之註解或以註解(ECG中心實驗室編碼列表)所分類之註解來彙整。
產生以下列表:
●HR、PR、QRS、QT、QTcB、QTcF之個別的原始數據和與基線相比之絕對變化
●具有基線後PCSA之病患的個別數據
●QTcB/QTcF>480ms及/或QTcB/QTcF與基線相比之變化>60ms的病患
●在第一次給劑後,定性評估中具有至少一項異常的病患(亦即12-導程ECG異常),及
●所有形態學註解。
ADA分析係以所有隨機分配和經至少1可評估的基線後ADA樣本處理(陽性、陰性或不確定的)之病患為基準。ADA分析係以基線(第1天預給劑)及治療期期間和追蹤觀察期期間所有基線後ADA評估為基準。
由治療組和所有的病患提供下列描述統計:
●基線之ADA狀態:
○基線時ADA樣本為陽性、陰性或不確定性的病患數目和百分比
○就之前已存有ADA之病患,為基線效價之描述統計。
●基線後期期間之ADA狀態:
○具有可評估、陽性、陰性或不確定性ADA樣本的病患數目和百分比。
○陽性ADA的病患:
■具有陽性ADA之高峰效價病患的描述統計,
■基線時陰性ADA之病患:
●具有治療引發的ADA之病患(%)
●具有治療引發的ADA之病患高峰效價的描述統計。
■先前存有ADA之病患:
●高峰效價的描述統計,
●治療提高的ADA之病患(%)
●具有治療提高的ADA之病患高峰效價的描述統計。
●從基線到基線後之效價比率,
●具有治療提高的ADA之病患,計算為追蹤效價與基線 效價比例之效價增加X-倍。
■ADA盛行率,
■ADA發生率。
從以治療組彙整整個研究期間最高級別或整個研究期間出現至少一個反應之描述統計。
列出所有的數據。
評估血清IgA、IgD、IgM、IgE和IgG。
使用描述統計以治療和排定的時間點彙整原始數據、與基線相比之絕對和百分比變化。用作基線的數值為第1天給劑前評估。
列出所有的數據。
使用描述統計以治療和排定的時間點彙整原始數據、與基線相比之絕對和百分比變化。用作基線的數值為第1天給劑前評估。
列出所有的數據。
由於第1群組之操作問題,在研究期間並未測量總週邊血液B和T細胞。第1群組僅可取得篩選數值。
SAR113244之血漿PK參數和濃度係就各治療以描述統計(例如平均、幾何平均、中位數、SD、SEM、變異係數(CV)、最小和最大值)來彙整。
●就Cmax和AUC0-4週,係以線性固定效應模型,Log(第29天對第1天的比率)=劑量+誤差以劑量作為固應效用使用SAS PROC MIXED來評估累積量。
分別就各劑量評估第29天對第1天的累積比率,以及整個固定效應模型框架內劑量匯集。累積比率係藉由以對數標度以對應的90%信賴區間(CI)估算第29天對第1天的比率,進一步以對應的90% CI使用反對數變換轉變為第29天/第1天累積比率來評估。
提供個別累積比率之列表,以及其描述統計。
●就t1/2z,劑量效應係在第29天以線性固定效應模型評估,Log(t1/2z)=劑量+誤差
提供匯集的跨越劑量及分別就各劑量組t1/2z之幾何平均的點估計和90% CI。
tmax值之分布係以各劑量和天數之直方圖表示。
●使用經對數轉化的各參數之逐對比較來評估Cmax和AUC0-4週之劑量比例。提供點估計和90% CI。
●在下列線性混合效應模型框架內以等化的觀察和預期平均平方估算log(Cmax)和log(AUC0-4週)之病患內和總SD:Log(參數)=劑量+病患(劑量)+天+天*劑量+誤差以劑量、天數和天數*劑量相互作用作為固定效應及以病患(劑量)作為隨機效應。
未進行期中分析。
有4個修正方案。在整個報告之研究進行的說明中已載入變更。包括在修正案中的變更之概要係提供於表5中。
下列此方案之統計部分的主要修正係如下:
●包括詳細的PD分析。
●更新ECG的分析數據計入中央數據判讀。
●根據最新近的賽諾菲分析指南(Sanofi analysis guideline)更新抗-SAR113244抗體分析。
●應要求製作某些個別數據列表。
並未計算最大受體結合(正常化和非正常化最大RO%)和第一次達到最大結合(正常化和非正常化tmax[RO%]),因為彼等被認為不相關。
未計算PK參數tlast。
如規劃的,將8位病患登錄在第1群組。原本計畫將16位病患登錄在第2群組,但由於招募困難,第2群組在13位病患登記後提前終止。視需要的第3群組(投予800mg劑量)並未執行,因為初步顯示500mg為SAR113244進行之適當劑量。這些決定與任何有關SAR113244之安全性或耐受性顧慮並不相關。
研究中隨機分配及治療的21位狼瘡病患中,有19位完成了研究治療期。總計16位病患接受SAR113244及5位病患接受安慰劑(表6)。
一位接受250mg SAR113244 Q4W的病患和1位接受500mg SAR113244 Q4W的病患撤回其同意書並提早中斷研究。
總計2位病患具給劑不規則相關之輕微試驗偏差。
病患編號276001024和病患編號27600104在研究者聯絡IWRS之前已給劑500mg SAR113244 Q4W。然而,由解盲的CRA現場確認已給予正確的治療因為之後已由IWRS分配(亦即無隨機分配錯誤發生)。
全部21位病患係納入安全性和PD群族中且全部接受SAR113244的病患皆納入PK群族中(表7)。
基線之人口統計學特性係如表8中所示。
在基線時,相較於7/10(70.0%)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1/5(20.0%)接受安慰劑的病患年齡<45歲。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的6位病患中有3位(50.0%)年齡<45歲。
大多數病患為女性(19/21)。所有接受SAR113244的病患為女性及3/5(60.0%)接受安慰劑的病患為女性。大多數病患為高加索/白人(20/21)及1/21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為亞洲/東方人。
最頻繁提報的SLE以外的醫療或手術史為高血壓病症,整個治療組中有8位病患提報。老化相關問題整個治療組中有5位病患提報。憂鬱症、關節治療過程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病症,整個治療組中有4位病患提報,及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和病症整個治療組中有3位病患提報。SLE以外的所有其他醫療或手術史,整個治療組中有1或2位病患提報。
疾病特性之概要係如表9所示。基線時BILAG評分之概要係如表10所示。
整體而言,平均的罹病時間為大約10年。接受安慰劑之病患和接受500mg SAR113244之病患的平均罹病時間分別為大約9和8年,而接受250mg SAR113244之病患的平均罹病時間為15年。
在篩選時所有ANA檢測為陽性的病患具有效價1:160(由當地實驗室[Synlab]所測;這些值係用於納入標準)。基線時有1位病患ANA檢測為陰性(安慰劑治療組),6/20之ANA檢測為陽性的病患具有效價1:80及基線時14/20之ANA檢測為陽性的病患具有效價1:160。基線值係由Covance所測。
總計有18/21病患在篩選時具有陽性效價之抗-dsDNA抗體(由Charité CRO所測)及6/21病患在基線時具有陽性效價之抗-dsDNA抗體(由Covance所測)。
整體總計SELENA-SLEDAI得分範圍在篩選時為2至8分,及在基線時為4至10分。疾病活動性之整體PGA範圍在第1天為9至52mm(100mm表示嚴重疾病活動性)。在篩選時總計12/21(57.1%)病患係接受持續的強體松治療(總劑量範圍從2.5至15mg)。
篩選時所有的病患皆具有陰性QuantiFERON TB Gold檢測結果。
接受安慰劑的5位病患中有2位(40.0%),4/6(66.7%)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及7/10(70.0%)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在研究期間係以皮質類固醇治療狼瘡。
接受安慰劑的5位病患中有4位(80.0%),4/6(66.7%)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及9/10(90.0%)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在研究期間係以皮質類固醇以外的併用醫藥治療狼瘡。最常見的這些併用醫藥為抗原蟲劑、抗-發炎和抗風濕產品,以及免疫抑制劑。
在第1次IMP給劑前無任何病患服用與狼瘡不相關的醫藥。
接受安慰劑的5位病患中有5位(100%),5/6(83.3%)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及8/10(80.0%)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 在研究期間以與狼瘡不相關之併用醫藥治療。最常見的這些併用醫藥為維生素、胃酸相關病症之藥物、鎮痛劑、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藥物。
除了2位病患在第29天前退出研究外,其餘的皆如計畫接受2個IMP注射。
週邊血液B細胞上SAR113244對CXCR5之平均佔有率相對於時間係如圖2所示。
個別的RO值及其描述統計係如表32至表33所示。以安慰劑治療的病患並不包括在受體佔有率資料的分析中。資料係包括來自250mg劑量組的6位病患及來自500mg劑量組的9位病患(病患編號276001019除外)。這些統計學概要係如表11所示。
就所有的病患CXCR5佔有率在單一250mg和500mg SC投予SAR113244後為可定量的及給藥後7天達到平穩(第8天為給劑後第一次取樣的時間點),具有相當的數值。給藥後84天(亦即第二次給劑後56天),在二組的某些病患中觀察到CXCR5佔有率降低,降至CXCR5上<LLOQ藥量(病患編號276001006、276001014和276001024),然而就大部分的病患,在第113天CXCR5仍被藥物占據(EOS),係如下所示:
●在250mg組5位病患中有2位,RO%範圍介於53.7%至78.9%之間。
●在500mg組9位病患中有7位,RO%範圍介於29.6%至83.4%之間。
在RO分析中,發現最大RO在病患間各不相同。因此,為了標準化個病患間的最大RO,對於各病患,個別的RO結果係以一藉由加入飽和濃 度SAR113244的給劑前樣本所測定之正常化因子為基準來正常化(測定本分析中各病患可達到的最大RO)。週邊血液B細胞上平均正常化SAR113244與CXCR5受體結合相對於時間係如圖3所示。正常化RO%的「飽和持續時間」係定義為CXCR5被SAR113244占據最大時之時間間隔。以分析方法的精確性為基準(亦即±20%),當RO>80%時,CXCR5達到最大飽和。
個別正常化的RO值及其描述統計係如表34至表35所示。這些統計學之概要係如表12所示。
個別的最大佔有率持續時間值及其描述統計係如表36所示。這些描述統計之概要係如表13所示。
CXCR5之SAR113244飽和係發生在所有以250mg和500mg的病患第1次給劑後7天內(給劑後第1次RO取樣時間)。在研究期間,相對於第2劑之飽和持續時間,250mg組為42天中位數值,且在500mg組顯示增加至56天中位數值。
對某些具有正常化RO%<LLOQ之病患,2位病患(病患編號276001006和276001024),CXCR5佔有率在第1次給劑後84天開始降低。第1次給劑後112天,雖然就某些病患觀察到可偵測的SAR113244之CXCR5 RO,但正常化RO%持續下降:主要500mg劑量組中6位病患,正常化RO%範圍介於34.1%至75.5%,而對於病患編號276001011和276001041,仍觀察到具有分別89.0%和85.8%之正常化RO%的飽和CXCR5佔有率。根據不同正常化RO%範圍之病患分布係如表14所示。
一位250mg SAR113244治療組的病患(病患編號276001003)及一位500mg SAR113244治療組的病患(病患編號276001024)在基線時具有異常高的抗-dsDNA抗體值。這二位病患在整個研究中數值仍高於ULN。
在每次的訪診整個治療所觀察到的抗-dsDNA抗體值就與基線相比的平均百分比變化而言,幾乎沒有改變。
在安慰劑治療組中,4/5(80%)的病患在第1天ANA檢測為陽性(2/5具有1:640之效價,1/5具有1:160之效價,及1/5具有1:320之效價),而5/5(100%)的病患在第113天ANA檢測為陽性(1/5具有1:40之效價,1/5具有1:160之效價,1/5具有1:320之效價,1/5具有1:640之效價,及1/5具有1:2560之效價)。
所有50mg和500mg SAR113244治療組具有可分析樣本的病患在第1天和第113天ANA檢測為陽性。
在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在第1天3/6的病患具有1:80之效價,及3/6的病患具有1:160之效價。在第113天,1位病患的樣本遺失,1/5的病患具有1:40之效價,1/5的病患具有1:80之效價,1/5的病患具有1:160之效價,及2/5的病患具有1:320之效價。
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在第1天,2/10的病患具有1:40之效價,1/10的病患具有1:80之效價,4/10的病患具有1:160之效價,2/10的病患具有1:320之效價,及1/10的病患具有1:640之效價。在第113天,1/10的病患具有1:40之效價,5/10的病患具有1:160之效價,2/10的病患具有1:320之效價,1/10的病患具有1:640之效價,及1/10的病患具有1:2560之效價。
5位安慰劑治療組之病患中有1位具有異常的基線血漿補體C3量。6位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之病患中有4位具有異常的基線血漿補體C3量,及3/6的病患具有異常的基線血漿補體C4量。9位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之病患中有5位具有異常的基線血漿補體C3量,及3/9的病患具有異常的基線血漿補體量C4。
在各排定的訪診或正常化的C3或C4值中,在血漿補體C3或C4量中在與基線相比的平均百分比變化上並無顯示任何治療-或劑量-相關的趨勢。
5位安慰劑治療組之病患中有1位及1/6的250mg SAR113244病患在基線時具有異常的血液SED。10位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之病患中有2位在基線具有異常的血液SED率及1/10的病患在基線時具有異常的CRP值。
從基線至各排定的訪診,在血液SED率或CRP中在與基線相比的平均百分比變化上似乎並無任何治療-或劑量-相關的趨勢。
就抗-Smith、抗-Ro、抗-La和抗-心磷脂抗體之評估,並非每個病患皆具有可分析的樣本。
安慰劑治療組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具有可分析樣本之所有病患在第1天和第113天抗-Smith抗體檢測為陰性。5位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之病患中有4位(80.0%)在第1天抗-Smith抗體檢測為陰性及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具有可分析樣本之所有病患在第113天Smith抗體檢測為陰性。在第1天和第113天,在安慰劑治療組中分別有3/5(60.0%)的病患和2/4(50.0%)的病患抗-Ro/SS-A抗體檢測為陰性。在第1天和第113天,在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有4/5(80.0%)的病患抗-Ro/SS-A抗體檢測為陰性。在第1天和第113天,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分別有7/8(87.5%)的病患和8/10(80.0%)的病患抗-Ro/SS-A抗體檢測為陰性。
在第1天和第113天,在安慰劑治療組中分別有4/5(80.0%)的病患和3/4(75%)的病患抗-La/SS-B抗體檢測為陰性。在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具有可分析樣本之所有病患在第1天和第113天,抗-La/SS-B抗體檢測為陰性。在第1天和第113天,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分別有7/8(87.5%)的病患和9/10(90.0%)的病患抗-La/SS-B抗體檢測為陰性。
安慰劑和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具有可分析樣本之所有病患在第1天和第113天,抗-心磷脂抗體(IgG)檢測為陰性。在第1天和第113天,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有8/9(88.9%)的病患抗-心磷脂抗體(IgG)檢測為陰性及1/9(11.1%)的病患檢測為陽性。在第113天,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9/10(90.0%)的病患抗-心磷脂抗體(IgG)檢測為陰性,及1/10(10.0%)的病患檢測為陽性。
治療組中具有可分析樣本之所有病患在第1天和第113天,抗-心磷脂抗體(IgG)檢測為陰性。
在整個研究中平均總SELENA-SLEDAI得分就整個治療組為類似的,且範圍係從0至10分。在整個研究中就所有的治療,與基線相比的總分平均變化皆<1.3。
,基線時BILAG得分與第113天相比為類似的。SAR113244似乎對於BILAG得分並不具有任何效應。
從基線至第113天,在整個治療組間平均PGA得分為類似的。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在第113天,與基線相比的PGA得分平均變化增加8.8分,相較於安慰劑和250mg SAR113244治療組,分別為下降5.6分和增加0.5分。
基線時之狼瘡-QoL總得分與第113天相比為相似的。SAR113244似乎對於狼瘡-QoL評分並不具有任何效應。
基線時之FACIT-疲勞總得分與第113天相比為相似的。SAR113244似乎對於FACIT-疲勞評分並不具有任何效應。
從基線至第113天,在CXCL13數據上並未出現治療-或劑量-相關的趨勢。
檢測不同B細胞亞群之頻率。
在以SAR113244和安慰劑給劑後,以流式細胞儀檢測數種B細胞亞群。從表現CD20的淋巴細胞測定頻率。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就初始B細胞(CD19+CD27-IgD+),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59.8%至64.7%(基線範圍係從62.0%至64.5%)。就轉換前記憶B細胞(CD19+CD27+IgD+),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6.0%至8.1%(基線範圍係從6.5%至7.9%)。就轉換後記憶B細胞(CD19+CD27+IgD-),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t 19.8%至23.3%(基線範圍係從19.8%至21.5%)。就雙陰性記憶B細胞(CD19+CD27-IgD-),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7.4%至10.6%(基線範圍係從8.7%至9.2%)。
就各亞群,表現CXCR5之細胞的基線百分比係如下:初始B細胞98.4%至99.2%;轉換前記憶B細胞98.1%至99.1%;轉換後記憶B細胞94.1%至94.2%;及雙陰性記憶B細胞63.5%至79.2%。
在第1天以SAR113244給劑後,於第8天(給劑後第1次回診)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及於第15天(給劑後第1次回診)在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觀察到未被SAR113244占據的CXCR5下降。最大佔有率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顯示持續至第85天(最後可用的時間點),及在250mg SAR113244治療組為第43天;在第85天之前,RO顯示回到基線值。
在第1天以250mg Q4W SAR113244給劑後,表現CD19的淋巴細胞、CD19+CD20+細胞之頻率顯示下降直到第15天(基線:94.6%,第15天:81.0%)及然後從第15天至第85天穩定增加(第29天:84.3%,第43天:86.7%)回到類似在基線時所觀察到的(第85天:92.0%)。CD19+CD20-CD27++細胞(抗體分泌細胞)之頻率,在第1天以250mg Q4W SAR113244給劑後,在某些病患中出過渡性增加,在第85天前回到類似在基線時所觀察到的。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這些B細胞亞群似乎不會一貫地受SAR113244影響。
測定總T細胞和T細胞亞群之頻率。
以SAR113244和安慰劑給劑後,以流式細胞儀檢測數種T細胞亞群。從表現CD3的淋巴細胞測定頻率。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就幫手T細胞(CD4+),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51.4%至70.5%(基線範圍係從53.6%至69.5%)。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就細胞毒性T細胞(CD8+),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21.0%至38.8%(基線範圍係從22.1%至38.9%)。
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就初始T細胞(CD45RA+CCR7+),CD4+細胞,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41.9%至50.5%(基線範圍係從44.8%至 49.0%);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CD8+細胞,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38.8%至53.3%(基線範圍係從45.8%至52.4%)。
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就中央記憶T細胞(CD45RA-CCR7+),CD4+細胞,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25.0%至30.0%(基線範圍係從24.9%至28.1%);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CD8+細胞,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3.3%至8.5%(基線範圍係從3.6%至9.0%)。
就效應記憶T細胞(CD45RA-CCR7-),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CD4+細胞,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9.9%至26.6%(基線範圍係從21.4%至26.9%),在整個基線後的時間點,CD8+細胞,平均百分比範圍係從大約18.2%至35.2%(基線範圍係從16.1%至28.7%)。
表現CXCR5之CD4+細胞平均百分比,基線時範圍係從大約8.7%至17.2%。
對於所有250mg和500mg SAR113244之病患,第1次給劑後7天觀察到SAR113244飽和佔有CXCR5。相對於第2次給劑的飽和持續時間,在250mg組為42天中位數值,及在500mg組顯示增加至56天中位數值。就這二種給劑組,雖然在第113天於2位病患中仍觀察到正常化RO%>80%,但在第113天前10/12的病患(某些病患降至<LLOQ)飽和區的正常化RO%下降。
SAR113244對於疾病活性和QoL量表、血清CXCL13、自體-抗體量、補體量或對B細胞或T細胞亞群並無一致的效應。在250mg劑量的SAR113244之後,某些病患中抗體分泌細胞過渡性增加,但在500mg劑量的SAR113244之後,並未觀察到類似的增加程度。
除了病患編號276001003(接受250mg SAR113244)和病患編號276001019(接受500mg SAR113244)之外,所有的病患皆接受希望劑量的SAR113244或安慰劑。病患編號276001003在第1次給藥後因個人因素撤回同意書並僅在第1天接受1劑250mg SAR113244。病患編號276001019亦在第1次給藥後撤回同意書並僅在第1天接受1劑安慰劑。
所有其他的病患皆在第1天和第29天如預期地接受2劑的SAR113244或安慰劑(表15)。
整體而言,16/21的病患(3/5接受安慰劑的病患,4/6接受250mg SAR113244的病患及9/10接受500mg SAR113244的病患)歷經至少1件TEAE(表16)。整個研究總計提報52件TEAE。
並無死亡或嚴重TEAE,以及並未因為TEAE而中斷治療。在研究期間一接受安慰劑的病患發生SAE。
在SAR113244治療組中有3位病患經歷注射部位紅斑之AESI及安慰劑治療組中有1位病患歷經ALT升高之AESI。
具有治療、主要SOC和PT所致之TEAE的病患數和百分比係彙整於表17中。
最頻提報的TEAE(有>2位病患提報)為鼻咽炎和頭痛,所有的治療組皆有提報,及注射部位紅斑,僅接受SAR113244的病患提報。姿勢性頭暈、療程導致的眩暈和噁心各有2位病患提報,而所有其他TEAE為單一發生。
在提報的AE類型或發生上並無出現劑量相關的趨勢。注射部位紅斑以外的事件,在提報的AE類型或發生上並無治療相關的趨勢。
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的6位病患有3位(50%)提報7件注射部位紅斑之AE,及2/10(20%)的500mg SAR113244治療組病患提報3件注射部位紅斑之AE。接受安慰劑的病患並無注射部位紅斑和水腫。
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病患編號276001003和276001011,以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病患編號276001041之注射部位紅斑的TEA各持續超過24小時,且因此提報為AESI。
研究期間並無死亡提報。
研究期間發生一件SAE。
安慰劑治療組中病患編號276001048經歷停經後出血。進行腹腔鏡部分剝除來治療SAE,無併發症。此SAE在程度上係視為中度的且與IMP不相關。研究治療並未因該SAE而改變。
並無造成退出本研究之TEAE。
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病患編號276001003和276001011,以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病患編號276001041歷經注射部位紅斑>24小時之TEAE。所有事件在程度上係視為輕度的且與IMP相關。
安慰劑治療組中病患編號276001048歷經ALT升高之AESI。此AE在程度上係視為輕度的且與IMP不相關。
整體而言,相較於正常基線值,有3位病患歷經血容比之PCSA(安慰劑治療組中1位病患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2位病患)。
整體而言,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相較於正常基線值,1位病患提報為基線後嗜中性白血球之PCSA。相較於正常基線值,4位病患提報為基線後嗜中性白血球之PCSA(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2位病患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2位病患)。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相較於正常基線值,1位病患提報為單核細胞之PCSA。
整體而言,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有1位病患相較於正常基線值,提報為肌酸磷酸激酶之PCSA。在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2位病患提報2件葡萄糖PCSA;1位病患具有正常基線值而1位病患基線值遺失。
在任何治療組中皆無提報電解質PCSA(表37)。
在任何治療組中皆無提報肝功能之PCSA。
整體而言,在TEAE期間有數個生命跡象參數之PCSA發生(包括以安慰劑給劑的病患)。
1位500mg SAR113244治療組的病患(病患編號276001036)具有體重減輕之PCSA。在第29天,該病患的體重比基線值低11%。此項係與任何的TEAE無關,且其體重在下個時間點已增加(與基線相比的變化在第57天為-3.7%)。
有數個血壓值之PCSA。與整個治療組中所發生的TEAE和PCSA並不相關。從基線至第113天的時間並無劑量-或治療-有關的趨勢出現在生命跡象的資料中。
就ECG參數具有基線後PCSA的病患資料列表係提供於表格中。
僅SAR113244治療組中提報心率潛在臨床上顯著異常。顯示有治療-和劑量-相關的心率增加之趨勢,因相較於僅1/6(16.7%)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及無任何接受安慰劑的病患,有3/10(30%)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之病患具有心率數值>90bpm。然而,僅1位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與基線相比20bpm。
相較於1/5(20%)接受安慰劑的病患,總計5/6(83.3%)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及5/10(50%)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具有QTcB值>450ms,總計2/6(33.3%)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和2/10(20%)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具有QTcF值>450ms。接受安慰劑的病患並無QTcF值>450ms。
僅一位病患經歷QTcB與基線相比>30ms,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病患編號276001006,在第1天T3H基線後,分別具有491ms和460ms之QTcB和QTcF值(表39)。QTcB值與基線相比增加了39ms。此項與任何TEAE並不相關。
並無QTcF>480ms或觀察到與基線相比QTc間隔增加>60ms。
心電圖形態評估係彙整於表24中。
所有提報的個別異常被認為並非是臨床上顯著的。
在研究期間並無注射部位疼痛提報。6位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有1位(16.7%)歷經注射部位搔癢,其係提報為「幾乎無感覺」。
6位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有1位(16.7%)歷經注射部位水腫,其被認為是輕微程度,此事件經提報為TEAE。
6位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有3位(50%)及2/10(20%)500mg SAR113244治療組的病患歷經注射部位紅斑之TEAE。全部皆視為輕微程度。病患編號276001003和276001011(250mg SAR113244),以及病患編號276001041(500mg SAR113244)之注射部位紅斑的TEAE各持續超過24小時,因此提報為AESI。
從基線到第113天之平均IgA增加量在安慰劑治療組為492.0mg/L(SD 242.9);250mg SAR113244治療組為370.0mg/L(SD 351.2);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為83.0mg/L(SD 395.4)。
從基線到第113天之平均IgE降低量在安慰劑治療組為-13.66ku/L(SD 45.58);250mg SAR113244治療組為-63.87ku/L(SD 169.93);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為-41.81ku/L(221.27)。
從基線到第113天之平均IgM增加量在安慰劑治療組為190.0mg/L(SD 63.6);250mg SAR113244治療組為128.3mg/L(SD 147.2);及500mg SAR113244治療組為45.0mg/L(91.2)。
SAR113244並未顯示對IgD或IgG具有效應。
並無第1群組(250mg SAR113244)基線後之資料,由於操作困難所以並無測量總週邊血液B和T細胞。
在給予安慰劑或以500mg SAR113244治療後,從基線到第113天之B細胞(CD19)和T細胞(CD3)量的變化相當。就總週邊血液B和T細胞之頻率並未顯現治療-相關的趨勢。
當以250g和500mg Q4W之2個注射劑投予男性和女性狼瘡病患,SAR113244一般而言為安全且完全耐受的。
最頻提報的TEAE(>2位病患提報)為鼻咽炎和頭痛,所有的治療組皆有提報,及注射部位紅斑,僅接受SAR113244的病患提報。姿勢性頭暈、療程導致的眩暈和噁心各有2位病患提報,而所有其他TEAE為單一發生。在提報的AE類型或發生上並無出現任何劑量相關的趨勢。
就實驗室評估和生命跡象,在以SAR113244治療和安慰劑組的病患中有一些PCSA,但無劑量-或治療-相關的趨勢。僅接受SAR113244之病患提報少數的心律和QTcF之PCSA。並無任何病患提報QTcF值>480ms或與基線相第之QTcF增加>30ms。
在接受SAR113244的16位病患有人提報注射部位反應,例如紅斑(5位病患)及搔癢(1位病患),但不具劑量關係。所有的注射部位紅斑之事件皆為輕度。
SAR113244對於週邊血液B和T細胞,或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或IgM之量並無相關效應。
所有的血液樣本係在SAR113244方案所排定的取樣時間±15%之內採集,其對於結果並無影響,因為PK分析係使用實際時間。
在第1天所有給劑前樣本,就各劑量,SAR113244血漿濃度係低於LLOQ。
病患編號276001019(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並未包括在PK群族中,因為濃度資料被視為不足以判斷;該病患並未出席第15天的回診,因為她在第28天撤回其同意書並永久中斷研究治療。
第一次給劑和第二次給劑後之各劑量組的平均(SD)SAR113244血漿濃度-時間圖分別係如圖4和圖5所示。
第一次給劑和第二次給劑後之個別的SAR113244血漿PK參數係分別彙整於表25和表26中。
就各劑量組之個別及平均(SD)SAR113244 Cmax及AUC0-4週值係以圖表顯示於圖6和圖7中。劑量比例分析之結果係如表27所示。
在250mg至500mg之2-倍的劑量範圍內,平均SAR113244 Cmax和AUC0-4週在第1次給劑後分別增加2.23-和0.01-倍,及第2次給劑後分別增加1.77-和1.88-倍,其顯示在範圍250mg至500mg之內無重大偏離劑量比例下,暴露增加。
Cmax和AUC0-4週的累積比率係如表28所示。
投予2個劑量的SAR113244後,在250mg和500mg劑量間合併的累積比率就Cmax為1.47,就AUC0-4週為1.50。
第2次給劑後,各劑量組之個別和平均(SD)SAR113244 t1/2z值係以圖形表示於圖8中。劑量效應之統計分析結果係如表29和表30所示。
並未觀察到t1/2z有隨劑量顯著增加(p=0.098)。當匯集250mg和500mg範圍時,估算的t1/2z幾何平均為202小時,亦即8.4天。
就SAR113244 Cmax和AUC0-4週之病患間和總SD係如表31所示。
以CV(%)表示之總變異性在SAR113244 Cmax和AUC0-4週上為中度,分別為36.6%和39.5%。以CV(%)表示之病患間的變異性在Cmax和AUC0-4週為低度,分別為15.0%和12.5%。
在任何接受安慰劑的病患或任何在投予SAR113244之前的病患中並未偵測抗-藥物抗體。在接受25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中和接受500mg Q4W SAR113244的病患中治療-引發的ADA發生率分別為66.7%(4/6)及20.0%(2/10)。整體而言,在37.5%經SAR113244治療的病患中偵測到治療-引發的ADA。
在6位具有可偵測ADA之病患中有4位病患(66.7%)具有持續性治療-引發的抗體及2位病患具有過渡性治療-引發的ADA。
在第1個和最後的陽性樣本之間大約有24週,且因此,病患無法以具有過渡性或持續性治療-引發的抗體來分類。整體而言,ADA反應發生的中位數時間為73.5天,而中位數ADA持續時間為137.0天(範圍:23至170天)。測量的ADA高峰效價係在60至600IU/mL的範圍內。
在SC SAR113244之250至500mg給劑後,所有真劑的病患具有可定量的藥物暴露,其中血漿中SAR113244的高峰濃度係在第1次給劑後和第2次給劑後7天(中位數值)。
在250mg至500mg重複給劑後,SAR113244暴露與增加的劑量成正比。劑量增加2.0-倍,平均Cmax和AUC0-4週再第1次給劑後分別增加2.23-和2.01-倍,及第2次給劑後分別增加1.77-和1.88-倍。投予2劑SAR113244之後,合併250mg和500mg劑量的累積比率就Cmax為1.47,及就AUC0-4週為1.50。
劑量對於t1/2z並無統計上顯著效應。合併250mg至500mg範圍內的幾何平均t1/2z估計值為202小時,亦即8.4天。
SAR113244 Cmax和AUC0-4週之總變異性為中度的,分別為36.6%和39.5%。Cmax含AUC0-4週之病患間的變異性為低度的,分別為15.0%和12.5%。
整體而言,在37.5%經SAR113244治療的病患中偵測到治療-引發的ADA。對ADA並無劑量效應。25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所有具有治療-引發的ADA之病患(4/4)具有持續性ADA反應,而500mg SAR113244治療組中所有具有治療-引發的ADA的病患(2/2)具有過渡性ADA反應。
當以250g和500mg Q4W之2個注射劑投予男性和女性狼瘡病患,SAR113244一般而言為安全且完全耐受的。
最頻提報的TEAE(>2位病患提報)為鼻咽炎和頭痛,所有的治療組皆有提報,及注射部位紅斑,僅接受SAR113244的病患提報。姿勢性頭暈、療程導致的眩暈和噁心各有2位病患提報,而所有其他TEAE為單一發生。在提報的AE類型或發生上並無出現任何劑量相關的趨勢。
就實驗室評估和生命跡象,在以SAR113244治療和安慰劑組的病患中有一些PCSA,但無劑量-或治療-相關的趨勢。僅接受SAR113244之病患提報少數的心律和QTcF之PCSA。
在接受SAR113244的16位病患有人提報注射部位反應,例如紅斑(5位病患)及搔癢(1位病患),但不具劑量關係。所有的注射部位紅斑之事件皆為輕度。
SAR113244對於週邊血液B和T細胞,或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或IgM之量並無相關效應。
CXCR5之SAR113244飽和係發生在所有250mg和500mg的病患第1次給劑後7天內。在研究期間,相對於第2劑之飽和持續時間,250mg組為42天中位數值,且在500mg組顯示增加至56天中位數值。就二個劑量組,雖然在第113天在2位病患中仍觀察到正常化RO%>80%,但在10/12的病患中,正常化RO%在第113天前從飽和區下降(某些病患降至<LLOQ)。
SAR113244對於疾病活性和QoL量表、血清CXCL13、自體-抗體量、補體量或對B細胞或T細胞亞群並無一致的效應。在250mg給劑後,在某些病患中發現抗體分泌細胞過渡性增加,但在500mg給劑後,並未觀察到類似的增加程度。
在SC SAR113244之250至500mg給劑後,所有真劑的病患具有可定量的藥物暴露,其中血漿中SAR113244的高峰濃度係在第1次給劑後和第2次給劑後7天(中位數值)。
在250mg至500mg重複給劑後,SAR113244暴露與增加的劑量成正比。投予2劑SAR113244之後,合併250mg和500mg劑量內的累積比率就Cmax為1.47,而AUC0-4週為1.50。劑量對於t1/2z並無統計上顯著效應。250mg至500mg範圍內的合併幾何平均t1/2z估計值為202小時,亦即8.4天。
SAR113244 Cmax和AUC0-4週之總變異性為中度的,分別為36.6%和39.5%。Cmax含AUC0-4週之病患間的變異性為低度的,分別為15.0%和12.5%。
在任何接受安慰劑的病患或任何在投予SAR113244之前的病患中並未偵測抗-藥物抗體。整體而言,在37.5%經SAR113244治療的病患中偵測到治療-引發的ADA。
在TEAE期間,就肝功能具有PCSA之病患數係如表38所示。
其他與安全性相關的觀察值之列表(各病患)
CDR序列在表40的序列中係以粗黑字體表示。表40中所示的的序列和說明係對應美國專利第8,647,622號B1中所揭示的,該專利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
<110> 法商賽諾菲公司SANOFI
<120> 使用人類化抗CXCR5抗體治療狼瘡TREATMENT OF LUPUS USING HUMANIZED ANTI-CXCR5 ANTIBODIES
<130> 17-230-US
<140> TW 107109383
<141> 2018-03-20
<150> US 62/475,173
<151> 2017-03-22
<150> EP 17306079.9
<151> 2017-08-18
<160> 72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36
<212> PRT
<213> 智人
<210> 2
<211> 3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20>
<221> 經修飾之鹼基
<222> (18)..(18)
<223> a,c,g或t
<220>
<221> 尚未歸類之特徵
<222> (18)..(18)
<223> n is a,c,g,或t
<210> 3
<211> 3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20>
<221> 經修飾之鹼基
<222> (18)..(18)
<223> a,c,g或t
<220>
<221> 尚未歸類之特徵
<222> (18)..(18)
<223> n is a,c,g,或t
<210> 4
<211> 3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10> 5
<211> 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10> 6
<211> 4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10> 7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10> 8
<211> 3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10> 9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10> 10
<211> 3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引子
<210> 11
<211> 112
<212> PRT
<213> 鼠屬
<210> 12
<211> 111
<212> PRT
<213> 鼠屬
<210> 13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14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15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16
<211> 1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17
<211> 2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18
<211> 7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19
<211> 2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20
<211> 7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21
<211> 2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22
<211> 7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23
<211> 45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24
<211> 138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25
<211> 22
<212> PRT
<213> 智人
<210> 26
<211> 12
<212> PRT
<213> 小鼠(Mus musculus)
<210> 27
<211> 12
<212> PRT
<213> 智人
<210> 28
<211> 112
<212> PRT
<213> 小鼠(Mus musculus)
<210> 29
<211> 111
<212> PRT
<213> 小鼠(Mus musculus)
<210> 30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31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32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33
<211> 1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34
<211> 1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35
<211> 2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36
<211> 7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37
<211> 45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38
<211> 138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39
<211> 2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40
<211> 7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41
<211> 2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42
<211> 7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43
<211> 2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44
<211> 7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45
<211> 45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46
<211> 138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47
<211> 45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48
<211> 138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聚核苷酸
<210> 49
<211> 5
<212> PRT
<213> 智人
<210> 50
<211> 5
<212> PRT
<213> 智人
<210> 51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6x組胺酸標籤
<210> 52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胜肽
<210> 53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胜肽
<210> 54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胜肽
<210> 55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56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57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說明:合成多肽
<210> 58
<211> 1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59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0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1
<211> 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2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3
<211> 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4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5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6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7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8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69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胜肽
<210> 70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輕鏈
<210> 71
<211> 21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具有恆定區的輕鏈
<210> 72
<211> 43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具有恆定區的重鏈
Claims (12)
- 一種專一與人類CXCR5胞外區結合的抗體或其片段用於製備治療狼瘡的藥物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包括:(a)一包括SEQ ID NO:11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及一包括SEQ ID NO:12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b)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MSNLAS(SEQ ID NO:59)、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c)一包括SEQ ID NO:13、SEQ ID NO:14或SEQ ID NO:15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及一包括SEQ ID NO:16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d)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NLAS(SEQ ID NO:64)、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e)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NLAS(SEQ ID NO:65)、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f)一包括SEQ ID NO:17、SEQ ID NO:19或SEQ ID NO:21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VL),及一包括SEQ ID NO:2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VH);(g)一包括SEQ ID NO:30、SEQ ID NO:31或SEQ ID NO:32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33或SEQ ID NO:34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 (h)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MSNLA(SEQ ID NO:66)、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i)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NLA(SEQ ID NO:67)、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j)RSSKSLLHSSGKTYLY(SEQ ID NO:58)、RLSSLA(SEQ ID NO:68)、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k)一包括SEQ ID NO:35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3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l)一包括SEQ ID NO:39、SEQ ID NO:41或SEQ ID NO:43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45或SEQ ID NO:4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m)一包括SEQ ID NO:55胺基酸序列之可變輕鏈,及一包括SEQ ID NO:56或SEQ ID NO:57胺基酸序列之可變重鏈;或(n)RSSKSLLHSSGKTYLYW(SEQ ID NO;69)、RMSNLA(SEQ ID NO:66)、MQHLEYPYT(SEQ ID NO:60)、GFSLIDYGVN(SEQ ID NO:61)、VIWGDGTTY(SEQ ID NO:62)和IVY(SEQ ID NO:63)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狼瘡在一經ELISA確效為具有效價1:160之抗核抗體陽性的病患中被治療,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每4週投予250mg至500mg的劑量。
- 如請求項1、2或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進一物係包括一或多個恆定區。
- 如請求項1、2或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進一步係包括一CH1、CH2、CH3或其組合。
- 如請求項4之用途,其中該一或多個恆定區係來自IgG抗體。
- 如請求項6之用途,其中該IgG抗體為一IgG4抗體。
- 如請求項1、2或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為一單鏈Fv 抗體。
- 如請求項1、2或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以皮下投予該病患。
- 如請求項1、2或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片段係以500mg的濃度給藥。
- 如請求項1、2或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病患係具有至少11IU/mL之抗-dsDNA抗體效價。
- 如請求項1、2或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病患係具有至少4之全身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性指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475173P | 2017-03-22 | 2017-03-22 | |
US62/475,173 | 2017-03-22 | ||
EP17306079.9 | 2017-08-18 | ||
??17306079.9 | 2017-08-18 | ||
EP17306079 | 2017-08-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6639A TW201836639A (zh) | 2018-10-16 |
TWI808963B true TWI808963B (zh) | 2023-07-21 |
Family
ID=59761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9383A TWI808963B (zh) | 2017-03-22 | 2018-03-20 | 使用人類化抗cxcr5抗體治療狼瘡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842869B2 (zh) |
TW (1) | TWI808963B (zh) |
WO (1) | WO2018172465A1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630939A (zh) * | 2007-08-29 | 2016-09-01 | 賽諾菲 安萬特公司 | 人化抗cxcr5抗體類、彼之衍生物類及彼等之用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44887A (en) | 1979-12-10 | 1984-04-24 | Sloan-Kettering Institute | Process for making human antibody producing B-lymphocytes |
US4716111A (en) | 1982-08-11 | 1987-12-29 | Trustees Of Boston University | Process for producing human antibodies |
US4816567A (en) | 1983-04-08 | 1989-03-28 | Genentech, Inc. |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
GB8607679D0 (en) | 1986-03-27 | 1986-04-30 | Winter G P | Recombinant dna product |
IL89489A0 (en) | 1988-03-09 | 1989-09-10 | Hybritech Inc | Chimeric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huma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
AU631545B2 (en) | 1988-04-15 | 1992-12-03 |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 Il-2 receptor-specific chimeric antibodies |
JP3105898B2 (ja) | 1988-04-16 | 2000-11-06 | セルテック リミテッド | 組換えdnaタンパクの製造方法 |
US5223409A (en) | 1988-09-02 | 1993-06-29 | Protein Engineering Corp. | Directed evolution of novel binding proteins |
US5534617A (en) | 1988-10-28 | 1996-07-09 | Genentech, Inc. | Human growth hormone variants having greater affinity for human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at site 1 |
US5530101A (en) | 1988-12-28 | 1996-06-25 |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s |
GB8928874D0 (en) | 1989-12-21 | 1990-02-28 | Celltech Ltd | Humanised antibodies |
ATE356869T1 (de) | 1990-01-12 | 2007-04-15 | Amgen Fremont Inc | Bildung von xenogenen antikörpern |
US5545806A (en) | 1990-08-29 | 1996-08-13 |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 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
US5814318A (en) | 1990-08-29 | 1998-09-29 |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
EP0519596B1 (en) | 1991-05-17 | 2005-02-23 | Merck & Co. Inc. |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immunogenicity of antibody variable domains |
ES2136092T3 (es) | 1991-09-23 | 1999-11-16 | Medical Res Council | Procedimientos para la produccion de anticuerpos humanizados. |
US5869619A (en) | 1991-12-13 | 1999-02-09 | Xoma Corporation | Modified antibody variable domains |
ATE295420T1 (de) | 1992-02-06 | 2005-05-15 | Chiron Corp | Marker für krebs und biosynthetisches bindeprotein dafür |
WO1993021319A1 (en) | 1992-04-08 | 1993-10-28 | Cetus Oncology Corporation | HUMANIZED C-erbB-2 SPECIFIC ANTIBODIES |
US5639641A (en) | 1992-09-09 | 1997-06-17 | Immunogen Inc. | Resurfacing of rodent antibodies |
EP1978033A3 (en) | 1995-04-27 | 2008-12-24 | Amgen Fremont Inc. |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
CA2219486A1 (en) | 1995-04-28 | 1996-10-31 | Abgenix, Inc. |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
US5916771A (en) | 1996-10-11 | 1999-06-29 | Abgenix, Inc. | Production of a multimeric protein by cell fusion method |
JP4215172B2 (ja) | 1996-12-03 | 2009-01-28 | アムジェン フレモント インク. | 複数のV▲下H▼およびV▲下κ▼領域を含むヒトIg遺伝子座を有するトランスジェニック哺乳動物、ならびにそれから産生される抗体 |
ATE200679T1 (de) | 1997-04-14 | 2001-05-15 | Micromet Ag | Neu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nti-humanen antigenrezeptoren und deren verwendungen |
US6235883B1 (en) | 1997-05-05 | 2001-05-22 | Abgenix, Inc. |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WO2006042333A2 (en) | 2004-10-12 | 2006-04-20 | Xencor, Inc. |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of immunogenicity |
WO2012010582A1 (en) | 2010-07-21 | 2012-01-26 | Roche Glycart Ag | Anti-cxcr5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
EA201790438A1 (ru) | 2014-08-22 | 2017-08-31 | Сорренто Терапьютикс, Инк. | Антигенсвязывающие белки, которые связываются с cxcr5 |
-
2018
- 2018-03-20 TW TW107109383A patent/TWI808963B/zh active
- 2018-03-21 US US15/927,675 patent/US1084286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2 WO PCT/EP2018/057310 patent/WO2018172465A1/en unknown
-
2020
- 2020-09-23 US US17/029,801 patent/US2021007761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630939A (zh) * | 2007-08-29 | 2016-09-01 | 賽諾菲 安萬特公司 | 人化抗cxcr5抗體類、彼之衍生物類及彼等之用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42869B2 (en) | 2020-11-24 |
TW201836639A (zh) | 2018-10-16 |
WO2018172465A1 (en) | 2018-09-27 |
US20210077619A1 (en) | 2021-03-18 |
US20180280500A1 (en) | 2018-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A127965C2 (uk) | Спосіб лікування запальних станів | |
IL240898A (en) | Antibodies against a5c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cause an increase | |
US20240207397A1 (en) | Treatment of lupus using humanized anti-cxcr5 antibodies | |
US20210403587A1 (en) | Methods of treating multiple myeloma | |
CA2575838A1 (en) | Anti-cd154 antibodies | |
EP4215208A1 (en) | Pharmaceutical combination and use thereof | |
US20150291689A1 (en)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 |
TW202302640A (zh) | 抗tl1a抗體組合物及肺中之治療方法 | |
JP2017535524A (ja) | Cd28を標的とするドメイン抗体を用いる全身性エリテマトーデスの処置法 | |
CN118924895A (zh) | 用于癌症治疗的结合her2、nkg2d和cd16的多特异性结合蛋白的药物制剂和剂量方案 | |
CN105749276A (zh) | Cd37抗体在cll血液样品中的优良效力 | |
CN115667308A (zh) | 抗trem2抗体的使用方法 | |
JP2025000638A (ja) | 抗IFN-α/ω抗体の投与方法 | |
JP6861301B2 (ja) | 移植片拒絶の予防に使用するための抗cd40抗体 | |
JP3892902B2 (ja) | グラム陽性細菌及びマイコバクテリアの作用を阻止するための抗体の使用 | |
TWI808963B (zh) | 使用人類化抗cxcr5抗體治療狼瘡 | |
US20240366777A1 (en) | Anti-folate receptor conjugat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bevacizumab | |
US20220389089A1 (en) | Anti-il-27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 |
US20160002326A1 (en)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 |
WO2021018191A1 (zh) | Il-17拮抗剂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方法 | |
AU2023338115A1 (en) | Subcutaneous dosing of anti-cd38 antibodies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
WO2025029873A2 (en) | Treatment of hair-loss disorder | |
CN118076635A (zh) | 抗il-27抗体和其用途 | |
CN116059340A (zh) | 用于治疗复发形式的多发性硬化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