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4728B - 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4728B TWI804728B TW109116145A TW109116145A TWI804728B TW I804728 B TWI804728 B TW I804728B TW 109116145 A TW109116145 A TW 109116145A TW 109116145 A TW109116145 A TW 109116145A TW I804728 B TWI804728 B TW I80472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t
- host
- sub
- holding
- smart contrac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the encryption apparatus using shift registers or memories for block-wise or stream coding, e.g. DES systems or RC4; Hash functions; 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ors
- H04L9/0643—Hash functions, e.g. MD5, SHA, HMAC or f9 MA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04L9/3239—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involving non-keyed hash functions, e.g. modification detection codes [MDCs], MD5, SHA or RIPEM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66—Transaction proces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06Q20/065—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using e-cash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6—Asset management; Financial planning or analysi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8—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proof of knowledge, e.g. Fiat-Shamir, GQ, Schnorr, ornon-interactive zero-knowledge proof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220/00—Business processing using cryptograph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56—Financial cryptography, e.g. electronic payment or e-c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一種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透過在區塊鏈網路提供作為節點的資產管理端主機、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其中資產管理端主機產生與資產相應的智慧合約以記錄資金、持份及子資產的狀態,並且允許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執行智慧合約中的函式,以便在資金與持份之間進行轉換以及將子資產存證於智慧合約,用以達到提高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的便利性及可信度之技術功效。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理系統及其方法,特別是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普及與蓬勃發展,各種基於區塊鏈的應用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將區塊鏈結合資產管理便是相當熱門的應用之一。
一般而言,傳統的資產管理是針對資產的金融服務,以投資者利益為出發點並達成投資目標。因此,如何即時且適當地評估資產價值便極為重要,尤其是資產的類型多樣,並非所有類型的資產都能夠像證券一樣即時且適當地量化資產價值。舉例來說,假設資產為建案,由於建案實際上還可細分為更多項工程,如:水電、泥作、木作等等,而這些工程是否完工、交付或通過驗收都會對建案的整體價值造成影響。然而,目前傳統的資產管理方式無法在完成其中一項工程後,便即時且適當地賦予資產相應的價值,故具有資產價值難以動態管理之問題。
有鑑於此,便有廠商提出自動化的資產價值重估的技術手段,其透過即時評估市價、現金流量、資產與負債等方式來量化資產的價值。不過,此方式的評估依據容易受到質疑,如:資料來源不明或不受信任,導致量化後的資產價值備受爭議與挑戰。因此,此方式仍然無法有效解決資產價值難以動態管理之問題。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資產價值難以動態管理之問題,因此實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首先,本發明揭露一種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應用在多個節點組成的區塊鏈網路,此系統包含:資產管理端主機、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其中,資產管理端主機作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其中之一,此資產管理端主機包含:建立模組及執行模組。所述建立模組用以建立與資產相對應的資產智慧合約,並且將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區塊鏈網路,其中,資產智慧合約包含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所述執行模組連接建立模組,用以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在資產智慧合約中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接著,所述資產持有端主機作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其中之一,此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對資產智慧合約輸入相應此資產的資金後,根據轉換規範將相應此資金的持份登記為資產持有端主機持有;交易對象端主機作為區塊鏈網路的節點其中之一,此交易對象端主機
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交易對象端主機持有的子資產轉移至資產智慧合約,其中,資產與子資產存在組合關係且相互為不同的型態或類型。
另外,本發明還揭露一種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應用在多個節點組成的區塊鏈網路,其步驟包括:提供分別作為所述節點其中之一的資產管理端主機、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資產管理端主機建立與資產相對應的資產智慧合約,並且將此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區塊鏈網路,其中資產智慧合約包含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資產智慧合約中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對資產智慧合約輸入相應此資產的資金後,根據轉換規範將相應此資金的持份登記為資產持有端主機持有;資產管理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分別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使資產智慧合約將持有的資金轉移至交易對象端主機,以及將交易對象端主機的子資產轉移至資產智慧合約,其中,資產與子資產存在組合關係且相互為不同的型態或類型。
本發明所揭露之系統與方法如上,與先前技術的差異在於本發明是透過在區塊鏈網路提供作為節點的資產管理端主機、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其中資產管理端主機產生與資產相應的智慧合約以記錄資金、持份及子資產的狀態,並且允許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執行智慧合約中的函式,以便在資金與持份之間進行轉換以及將子資產存證於智慧合約。
透過上述的技術手段,本發明可以達成提高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的便利性及可信度之技術功效。
110:資產管理端主機
111:建立模組
112:執行模組
120:資產持有端主機
130:交易對象端主機
300:資產智慧合約
步驟210:提供分別作為所述節點其中之一的一資產管理端主機、一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一交易對象端主機
步驟220: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建立與一資產相對應的一資產智慧合約,並且將該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該區塊鏈網路,其中該資產智慧合約包含一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一子資產管理函式集
步驟230: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該資產智慧合約中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一轉換規範
步驟240:該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對該資產智慧合約輸入相應該資產的一資金後,根據該轉換規範將相應該資金的至少一持份登記為該資產持有端主機持有
步驟250: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及該交易對象端主機分別執行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使該資產智慧合約將持有的該資金轉移至該交易對象端主機,以及將該交易對象端主機的一子資產轉移至該資產智慧合約
步驟261: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該資產智慧合約中寫入所述子資產、註銷所述子資產或轉移所述子資產或該資金至該交易對象端主機,以及該交易對象端主機執行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該資金轉移至該資產智慧合約
步驟262:該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轉移或註銷所述持份以自該資產智慧合約取回相應數量的該資金,以及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調整該轉移規範
第1圖為本發明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3A圖至第2C圖為本發明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第3圖為應用本發明以代表資產的智慧合約同時管理資產的資金及價值之示意圖。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首先,在說明本發明所揭露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之前,先對本發明所自行定義的名詞作說明,本發明所述的「子資產」是指組成資產的各種項目,以資產係基金為例,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債券等即屬於子資產;以資產係建案為例,各項工程的完工證明、交付證明等等同樣屬於子資產,實際上,所述子資產在區塊鏈係以紀錄(如:雜湊值)或通證(Token)的形式呈現。接著,所述「資產智慧合約」是指一個與資產(例如:營建工程、基金、募資研發產品專案及共同創作藝術品等等)相對應,並且發布(Deploy)在區塊鏈網路上的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實際上,所述智慧合約是指依據既定的條件及傳輸的資訊來驅動執行指令的電腦程式,具體而言,所述智慧合約係透過程式語言,例如:Solidity、Serpent、LLL、EtherScript、
Sidechain等等來撰寫,其可包含各種不同的函式(Function)、事件(Event)、參數狀態等等,以「Ethereum」的環境為例,其智慧合約是經編譯後得到二進位編碼及應用二進位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ABI),以便將智慧合約廣播至區塊鏈網路,等候礦工(Miner)或驗證者(Validator)將智慧合約放上區塊鏈並得到相應的地址(或稱為合約地址),至此即透過區塊鏈交易完成智慧合約的發布。之後,各節點主機便可根據此地址執行相應的智慧合約,並且藉由不同的指令來改變智慧合約在區塊鏈上的狀態以及偵測事件是否被觸發。
以下配合圖式對本發明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做進一步說明,請先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的系統方塊圖,應用在多個節點組成的區塊鏈網路100,此系統包含:資產管理端主機110、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及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其中,資產管理端主機110作為區塊鏈網路100的節點其中之一,此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包含:建立模組111及執行模組112。所述建立模組111用以建立與資產相對應的資產智慧合約,並且將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區塊鏈網路100,此資產智慧合約包含二個函式集,即: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其中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所述子資產管理函式集均允許單獨執行其中之一或同時執行一個以上的函式。在實際實施上,將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區塊鏈網路100的方式是透過區塊鏈交易(Blockchain Transaction)來完成。接著,所述執行模組112連接建立模組111,用以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便在資產智慧合約中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例如: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以取得等量或依比例計算出的持份,以等量為例,假設出資者A投入一億元,可以得到一億的持份;以依比例計算為例,假設轉換規範中所設定的持份與資金轉換比例
為「1:5」,代表獲得一個持份需要投入五元,因此,當出資者B投入五千萬元時,即可得到一千萬的持份。在實際實施上,所述轉換規範可包含轉換比例、允許轉換者、轉換方式、資金數量及持份數量等等,而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則可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調整所述轉移規範,例如:在資產增值後,可將上述轉換比例「1:5」調整為「1:6」;或在資產貶值後,可將上述轉換比例從「1:5」調整為「1:1」。另外,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可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資產智慧合約中寫入子資產、註銷子資產或轉移子資產至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實際上,前述調整轉移規範、寫入、註銷或轉移子資產的方式皆係透過改變資產智慧合約的參數狀態來實現。以轉移子資產為例,其可透過通證形式(即:代表子資產的通證)或在資產智慧合約寫入證明以實現轉移,此證明是指能夠為資產提供具有價值的證明資料,如:土地轉移權狀、工程驗收文件等等,其可以使用明碼或經過編碼(例如:以Base64編碼)、雜湊(Hash)或加密或三者任意組合的方式儲存。其中,所述雜湊可使用「訊息摘要演算法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MD5)」、「安全雜湊演算法1(Security Hash Algorithm 1,SHA-1)、SHA-256或其相似雜湊函式進行計算。
資產持有端主機120作為區塊鏈網路100的節點其中之一,此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對資產智慧合約輸入相應此資產的資金後,根據轉換規範將相應此資金的持份登記為資產持有端主機120持有。以上述出資者A獲得一億的持份為例,其登記方式可以將資產持有端主機120的地址及其持份的數量記錄在資產智慧合約的陣列中作為持份紀錄。在實際實施上,資產持有端主機120還可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轉移或註銷自己的持份,並且根據轉換規範從資產智慧合約取回相應數量的資金。另外,轉移、
註銷持份的方式係透過改變資產智慧合約中用於儲存持份紀錄的參數狀態來實現。
交易對象端主機130作為區塊鏈網路100的節點其中之一,此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交易對象端主機130持有的子資產轉移至資產智慧合約。除此之外,交易對象端主機130也可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交易對象端主機130持有的資金轉移至資產智慧合約。特別要補充的是,前述資金的轉移皆可透過數位貨幣的轉移來實現。
特別要說明的是,在實際實施上,本發明所述的模組皆可利用各種方式來實現,包含軟體、硬體或其任意組合,例如,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各模組可利用軟體及硬體或其中之一來實現,除此之外,本發明亦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基於硬體來實現,例如,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模組可以透過積體電路晶片、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複雜可程式邏輯裝置(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來實現。本發明可以是系統、方法及/或電腦程式。電腦程式可以包括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上載有用於使處理器實現本發明的各個方面的電腦可讀程式指令,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儲存由指令執行設備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設備。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以是但不限於電儲存設備、磁儲存設備、光儲存設備、電磁儲存設備、半導體儲存設備或上述的任意合適的組合。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的更具體的例子(非窮舉的列表)包括:硬碟、隨機存取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光碟、軟碟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適的組合。此處所使用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不被解釋為瞬時信號本身,諸如無線電波或者其它自由傳播的電磁波、通過波導或其它傳輸媒介傳播的電磁波(例如,通過光纖電纜
的光信號)、或者通過電線傳輸的電信號。另外,此處所描述的電腦可讀程式指令可以從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下載到各個計算/處理設備,或者通過網路,例如:網際網路、區域網路、廣域網路及/或無線網路下載到外部電腦設備或外部儲存設備。網路可以包括銅傳輸電纜、光纖傳輸、無線傳輸、路由器、防火牆、交換器、集線器及/或閘道器。每一個計算/處理設備中的網路卡或者網路介面從網路接收電腦可讀程式指令,並轉發此電腦可讀程式指令,以供儲存在各個計算/處理設備中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執行本發明操作的電腦程式指令可以是組合語言指令、指令集架構指令、機器指令、機器相關指令、微指令、韌體指令、或者以一種或多種程式語言的任意組合編寫的原始碼或目的碼(Object Code),所述程式語言包括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如:Common Lisp、Python、C++、Objective-C、Smalltalk、Delphi、Java、Swift、C#、Perl、Ruby與PHP等,以及常規的程序式(Procedural)程式語言,如:C語言或類似的程式語言。所述電腦程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電腦上執行、部分地在電腦上執行、作為一個獨立的軟體執行、部分在客戶端電腦上部分在遠端電腦上執行、或者完全在遠端電腦或伺服器上執行。
請參閱「第2A圖」至「第2C圖」,「第2A圖」至「第2C圖」為本發明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圖,應用在多個節點組成的區塊鏈網路100,其步驟包括:提供分別作為所述節點其中之一的資產管理端主機110、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及交易對象端主機130(步驟210);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建立與資產相對應的資產智慧合約,並且將此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區塊鏈網路100,其中資產智慧合約包含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步驟220);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資產智慧
合約中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步驟230);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對資產智慧合約輸入相應此資產的資金後,根據轉換規範將相應此資金的持份登記為資產持有端主機120持有(步驟240);以及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及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分別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使資產智慧合約將持有的資金轉移至交易對象端主機130,以及將交易對象端主機130的子資產轉移至資產智慧合約(步驟250)。透過上述步驟,即可透過在區塊鏈網路100提供作為節點的資產管理端主機110、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及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其中,所述資產管理端主機110產生與資產相應的智慧合約以記錄資金、持份及子資產的狀態,並且允許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及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智慧合約中的函式,以便在資金與持份之間進行轉換以及將子資產存證於智慧合約。
另外,如「第2B圖」所示意,在步驟250之後,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可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資產智慧合約中寫入子資產、註銷子資產或轉移子資產或資金至交易對象端主機130,以及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資金轉移至資產智慧合約(步驟261),所述子資產管理函式集允許單獨執行其中之一或同時執行一個以上的函式。除此之外,還可如「第2C圖」所示意,在步驟250之後,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轉移或註銷持份以自資產智慧合約取回相應數量的資金,以及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調整轉移規範(步驟262),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允許單獨執行其中之一或同時執行一個以上的函式。舉例來說,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可以根據子資產的數量、價值等等,執行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來調整轉移規範中的轉換比例。
以下配合「第3圖」以實施例的方式進行如下說明,如「第3圖」所示意,「第3圖」為應用本發明以代表資產的智慧合約同時管理資產的資金及價值之示意圖。首先,假設「資產」為營建工程,所述「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可代表建商;「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可代表開發案出資者;「子資產」可為營建工程內容;「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可代表營建承包商及房屋買方。其中,子資產的放入與提出方式是透過存證,此存證的對象如:完工證明或建物交付證明等等。其整體的步驟流程如下:
1.建商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建立營建工程合約(即:資產智慧合約300),其包含: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
2.建商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例如: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以取得等量或等比例的持份。
3.開發案出資者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便依據所述轉換規範對營建工程合約投入資金,進而取得相應數量的建物持份(例如:出資者A投入一億,得到一億的持份;投資者B投入五千萬,得到五千萬持份)。在實際實施上,此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會將取得的建物持份寫入資產智慧合約300中以作為持份紀錄,此持份紀錄至少包含資產持有端主機120的地址及取得的數量。
4.建商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營建工程合約持有的資金(即:投入的資金)轉移至代表營建承包商的交易對象端主機130,舉例來說,建商從營建工程合約支付三千萬給特定項目,如:鋼架、灌漿等營建承包商。
5.營建承包商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子資產(例如:完工證明或交付證明等等),寫入營建工程合約作為子資產紀錄以證明其獲得子資產。在實際實施上,第4步驟與第5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資金轉移的同時取得子資產,例如:將建商簽收的完工證明存證於營建工程合約。特別要說明的是,子資產也可能是由土地販售者將土地持有證明寫入營建工程合約,用以證明其獲得子資產(即:土地)。
6.建商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交付證明寫入營建工程合約,證明將營建工程合約持有的子資產(即:工程的產出物件)轉移給房屋買方(例如:將權狀轉移存證於營建工程合約)。
7.房屋買方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資金轉移給營建工程合約(例如:支付一千萬取得營建工程的其中一房)。在實際實施上,第6步驟及第7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子資產從資產(營建工程)轉出並取得資金。
8.開發案出資者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自己的持份轉移給其他人(例如:分潤持份轉移、贈與或交易等等)。
9.開發案出資者還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根據轉換規範註銷持份並取回相應資金(即:贖回)。例如:當開發案售完後,可依照持份比例取回相應的資金。以上述出資者A為例,可以取得對應一億持份的資金。
10.建商可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調整轉換規範,例如:設定誰可以投入/贖回多少持份以取得等量或
依比例計算的持份。在實際實施上,可以依照建案持有的子資產調整工程總現值與持份的對應關係,例如:投入資金為1.5億元,總持份為1.5億,但最後因為各種子資產交易,使得資產總資金成為2億元,此時應調整1.5億持份對應2億元以供贖回。
要補充說明的是,若開發出資者同時也是房屋買主,即預售屋的情境,可以同時轉出子資產並註銷持份,以便滿足物件權力交付。另外,第4至10步驟沒有固定的執行順序,而且可能重複執行多次,用以動態管理營建案的總價值。
接下來,假設「資產」為基金,所述「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可代表基金經理人;「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可代表基金投資人;「子資產」可為基金持有的股票;「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可代表買賣股票之對象。其中,假設股票是以證券型通證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STO)的方式發行,則子資產的放入與提出方式是透過通證來進行。其整體的步驟流程如下:
1.基金經理人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建立基金合約(即:資產智慧合約300),其包含: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
2.基金經理人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例如: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贖回多少基金,以便取得等量或等比例的持份/資金。
3.基金投資人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便依據所述轉換規範對基金合約投入資金,進而取得相應數量的基金持份(例如:出資者A投入一億,得到一億的持份;投資者B投入五千萬,得到五千萬持份)。在實際實施上,此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會將取得的基金持份寫
入資產智慧合約300中以作為持份紀錄,此持份紀錄至少包含資產持有端主機120的地址及取得的數量。
4.基金經理人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基金合約持有的資金(即:投入的資金)轉移至代表股票交易對象的交易對象端主機130,舉例來說,基金經理人從基金合約支付三千萬給特定股票賣方。
5.股票交易對象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子資產(例如:通證形式的股票)轉移至基金合約。在實際實施上,第4步驟與第5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資金轉移的同時取得子資產(即:股票)。
6.基金經理人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通證形式的股票轉移至股票交易對象(例如:經理人轉移1000股給特定股票買方)。
7.股票交易對象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資金轉移給基金合約(例如:股票買方支付1500萬給基金合約)。在實際實施上,第6步驟及第7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子資產(股票)從資產(基金)轉出並取得資金。
8.基金投資人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自己的持份轉移給其他人(例如:基金持份轉移、贈與或交易等等)。
9.基金投資人還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根據轉換規範註銷持份並取回相應資金(即:贖回)。例如:基金持份贖回。
10.基金經理人可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來調整轉換規範,例如:設定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贖回多少基金以取得等量或依比例計算的持份/資金。舉例來說,依照基金持有的股票價值調整基金總現值與新進資金的持份占比,假設比例為「1:1」,當基金持有股票的價值相較於初始時上漲,取得一個單位的持份所要求的資金就會超過一個單位的資金,其可由基金管理者進行相關調整;同樣地,使用一個單位的持份也可贖回超過一個單位的資金。反之,假設基金持有股票的價值相較於初始時下跌,取得一個單位的持份所要求的資金就會小於一個單位的資金;同樣地,使用一個單位的持份將贖回小於一個單位的資金。
另外,假設「資產」為募資研發產品專案(如:募資平台上架的產品專案),所述「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可代表募資研發公司;「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可代表募資出資者;「子資產」可為研發成果與生產產品;「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可代表研究內容提供者(如:專利授權者、授權商等等)、供應商或商品買方。其中,子資產的放入與提出方式可透過存證或通證來進行,例如:對授權證明、供應商文件存證或使用代表商品兌換券的通證。其整體的步驟流程如下:
1.募資研發公司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建立募資研發案合約(即:資產智慧合約300),其包含: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
2.募資研發公司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例如: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以取得等量或等比例的持份。
3.募資出資者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便依據所述轉換規範對募資研發案合約投入資金,進而取得相應數量的募資研發案持份(例如:出資者A投入三千,得到三千的持份;投資者B投入一千,得到一千持份)。在實際實施上,此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會將取得的募資研發案持份寫入資產智慧合約300中以作為持份紀錄,此持份紀錄至少包含資產持有端主機120的地址及取得的數量。
4.募資研發公司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募資研發案合約持有的資金轉移至代表交易對象(如:授權商或供應商)的交易對象端主機130,舉例來說,募資研發公司從募資研發案合約支付一百萬給特定專利授權商。
5.授權商或供應商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子資產(例如:完工證明、交付證明或專利授權文件)寫入至募資研發案合約作為子資產紀錄以證明其獲得子資產,舉例來說,特定專利授權商將專利授權文件存證於募資研發案合約。在實際實施上,第4步驟與第5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資金從資產(募資研發案)轉出,並且取得子資產(即:授權、服務或供應原料)。
6.募資研發公司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產品交付證明寫入募資研發案合約,證明將募資研發案合約持有的子資產(研究成果與商品)轉移給商品買方(例如:募資研發公司從募資研發案合約交付商品通證給商品買方)。
7.商品買方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資金轉移給募資研發案合約(例如:商品買方支付1000元給募資研發案合
約以取得商品通證)。在實際實施上,第6步驟及第7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子資產(產品)從資產(募資研發案)轉出並取得資金。
8.募資出資者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自己的持份轉移給其他人(例如:分潤持份轉移、贈與或交易等等)。
9.募資出資者還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根據轉換規範註銷持份並取回相應資金(即:贖回)。例如:出資者A可以註銷持有的3000持份,以贖回與3000持份對應的資金量,此資金量可能隨著募資案總價值不同而變動。
10.募資研發公司可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來調整轉換規範,例如:設定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贖回多少持份以取得等量或依比例計算的持份/資金。舉例來說,依照研發案持有的子資產(如:完成的產品存量或售價等等)調整研發案總現值與持份的對應關係,假設因出售商品使整個研發案的總價值上漲或下跌,每一持份對應的投入/贖回資金亦隨之上漲或下跌。
特別要說明的是,倘若募資案出資者同時為商品買方,即:為了取得商品預先付款(Pre-paid)的募資情境,可同時轉出子資產並註銷持份以滿足物件權力交付情境,例如:出資3000的出資者A可以取得三個商品通證;出資1000的出資者B可以取得一個商品通證。
在實際實施上,可以依照建案持有的子資產調整工程總現值與持份的對應關係,例如:投入資金為1.5億元,總持份為1.5億,但最後因為各種子
資產交易,使得資產總資金成為2億元,此時應調整1.5億持份對應2億元以供贖回。
最後,假設「資產」為共同創作藝術品,所述「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可代表共同創作執行/推進單位;「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可代表藝術品創作出資/贊助者;「子資產」可為創作內容或成果;「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可代表創作內容提供者(如:參與創作的各藝術家)、供應商或藝術品買方。其中,子資產的放入與提出方式可透過存證來進行,例如:對創作內容證明、藝術品經手文件、材料取得證明等等進行存證。其整體的步驟流程如下:
1.共同創作執行/推進單位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建立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即:資產智慧合約300),其包含: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子資產管理函式集。
2.共同創作執行/推進單位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轉換規範,例如: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以取得等量或等比例的持份。
3.藝術品創作出資/贊助者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便依據所述轉換規範對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投入資金,進而取得相應數量的共同創作藝術品持份(例如:出資者A投入200萬,得到200萬持份;投資者B投入100萬,得到100萬持份)。在實際實施上,此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會將取得的共同創作藝術品持份寫入資產智慧合約300中以作為持份紀錄,此持份紀錄至少包含資產持有端主機120的地址及取得的數量。
4.共同創作執行/推進單位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所持有的資金轉移至代表交易對
象(如:共同創作藝術家或供應商)的交易對象端主機130,舉例來說,共同創作執行/推進單位從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支付一百萬給共同創作藝術家,如:整組雕塑其中一個塑像的創作者。
5.共同創作藝術家或供應商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完成創作內容或交付證明寫入至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作為子資產紀錄以證明其獲得子資產,舉例來說,共同創作藝術家將完成的藝術品的所有權證明轉移給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在實際實施上,第4步驟與第5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資金從資產(共同創作藝術品)轉出,並且取得子資產(即:創作內容、成果或供應原料)。
6.共同創作執行/推進單位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藝術品交付證明寫入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證明將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持有的子資產(創作成果與藝術品)轉移給藝術品買方(例如:將整組雕塑的拍賣成交與所有權轉移文件存證於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
7.藝術品買方透過交易對象端主機130執行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資金轉移給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例如:藝術品買方花費500萬元購買此藝術品時,可將等值的數位貨幣支付給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在實際實施上,第6步驟及第7步驟可以綁定執行,代表子資產(藝術品)從代表資產的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轉出並取得資金。
8.藝術品創作出資/贊助者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自己的持份轉移給其他人(例如:分潤持份轉移、贈與或交易等等)。
9.藝術品創作出資/贊助者還可透過資產持有端主機12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根據轉換規範註銷持份並取回相應資金(即:贖回)。由於出售藝術品的拍賣價格會使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的總價值上漲或下跌,所以每一持份對應的投入/贖回資金亦會隨之上漲或下跌。
10.共同創作執行/推進單位可透過資產管理端主機110執行所述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來調整轉換規範,例如:設定誰可以投入多少資金/贖回多少持份以取得等量或依比例計算的持份/資金。舉例來說,依照共同創作藝術品合約持有的子資產(如:完成藝術品的拍賣價格)調整共同創作藝術品總現值與持份的對應關係。
特別要說明的是,倘若藝術品創作出資/贊助者同時為藝術品買方,即:為了取得藝術品預先付款(Pre-paid)的情境,可同時轉出子資產並註銷持份,以便滿足物件權利交付的情境,例如:出資者C一開始就是全資時,可註銷所有持份以取得所有完成的藝術品。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透過在區塊鏈網路提供作為節點的資產管理端主機、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其中資產管理端主機產生與資產相應的智慧合約以記錄資金、持份及子資產的狀態,並且允許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交易對象端主機執行智慧合約中的函式,以便在資金與持份之間進行轉換以及將子資產存證於智慧合約,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進而達成提高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的便利性及可信度之技術功效。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
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區塊鏈網路
110:資產管理端主機
111:建立模組
112:執行模組
120:資產持有端主機
130:交易對象端主機
Claims (10)
- 一種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應用在多個節點組成的一區塊鏈網路,該系統包含:一資產管理端主機,作為該區塊鏈網路的所述節點其中之一,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包含:一建立模組,用以建立與一資產相對應的一資產智慧合約,並且將該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該區塊鏈網路,其中該資產智慧合約包含一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一子資產管理函式集;以及一執行模組,連接該建立模組,用以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在該資產智慧合約中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一轉換規範;一資產持有端主機,作為該區塊鏈網路的所述節點其中之一,該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對該資產智慧合約輸入相應該資產的一資金後,根據該轉換規範將相應該資金的至少一持份登記為該資產持有端主機持有;以及一交易對象端主機,作為該區塊鏈網路的所述節點其中之一,該交易對象端主機執行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該交易對象端主機持有的一子資產轉移至該資產智慧合約,其中,該資產與該子資產存在組合關係且相互為不同的型態或類型。
- 如請求項1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其中該轉換規範包含轉換比例、允許轉換者、轉換方式、資金數量及持份數量。
- 如請求項1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其中該子資產的轉移方式係以通證形式或在該資產智慧合約寫入一證明以實現轉移,該證明係以明碼或經過編碼、雜湊或加密或三者任意組合的方式儲存。
- 如請求項1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其中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允許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以在該資產智慧合約中寫入所述子資產、註銷所述子資產及轉移所述子資產或該資金至該交易對象端主機,以及允許該交易對象端主機執行以將該資金轉移至該資產智慧合約,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允許單獨執行其中之一或同時執行一個以上的函式。
- 如請求項1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其中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允許該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用以將所述持份進行轉移或註銷所述持份以取回相應數量的該資金,以及允許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以調整該轉移規範,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允許單獨執行其中之一或同時執行一個以上的函式。
- 一種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應用在多個節點組成的一區塊鏈網路,其步驟包括:提供分別作為所述節點其中之一的一資產管理端主機、一資產持有端主機及一交易對象端主機; 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建立與一資產相對應的一資產智慧合約,並且將該資產智慧合約發布至該區塊鏈網路,其中該資產智慧合約包含一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及一子資產管理函式集;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該資產智慧合約中設定持份與資金之間的一轉換規範;該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在對該資產智慧合約輸入相應該資產的一資金後,根據該轉換規範將相應該資金的至少一持份登記為該資產持有端主機持有;以及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及該交易對象端主機分別執行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使該資產智慧合約將持有的該資金轉移至該交易對象端主機,以及將該交易對象端主機的一子資產轉移至該資產智慧合約,其中,該資產與該子資產存在組合關係且相互為不同的型態或類型。
- 如請求項6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其中該轉換規範包含轉換比例、允許轉換者、轉換方式、資金數量及持份數量。
- 如請求項6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其中該子資產的轉移方式係以通證形式或在該資產智慧合約寫入一證明以實現轉移,該證明係以明碼或經過編碼、雜湊或加密或三者任意組合的方式儲存。
- 如請求項6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在該資產智慧合約中寫入所述子資產、註銷所述子資產或轉移所述子資產或該資金至該交易對象端主機,以及該交易對象端主機執行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用以將該資金轉移至該資產智慧合約的步驟,該子資產管理函式集允許單獨執行其中之一或同時執行一個以上的函式。
- 如請求項6之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該資產持有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用以轉移或註銷所述持份以自該資產智慧合約取回相應數量的該資金,以及該資產管理端主機執行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以調整該轉移規範的步驟,該資產持份管理函式集允許單獨執行其中之一或同時執行一個以上的函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6145A TWI804728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CN202110511488.4A CN113674092A (zh) | 2020-05-15 | 2021-05-11 |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动态价值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US17/320,239 US20210359840A1 (en) | 2020-05-15 | 2021-05-14 |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set dynamic value based on blockchain and method thereof |
JP2021082446A JP7290224B2 (ja) | 2020-05-15 | 2021-05-14 |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基づく資産動的価値管理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16145A TWI804728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45118A TW202145118A (zh) | 2021-12-01 |
TWI804728B true TWI804728B (zh) | 2023-06-11 |
Family
ID=7851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6145A TWI804728B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59840A1 (zh) |
JP (1) | JP7290224B2 (zh) |
CN (1) | CN113674092A (zh) |
TW (1) | TWI8047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358499A1 (en) * | 2021-05-07 | 2022-11-10 | Jpmorgan Chase Bank, N.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nomous portfolio platform management |
US20230107197A1 (en) * | 2021-09-28 | 2023-04-06 |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 Blockchain based interaction processing |
CN117527189B (zh) * | 2024-01-04 | 2024-06-28 | 广州市悦智计算机有限公司 | 一种现实资产链上合规实现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6675A (zh) * | 2018-02-14 | 2018-08-1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10009489A (zh) * | 2019-01-03 | 2019-07-1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转移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TWM588314U (zh) * | 2019-06-12 | 2019-12-21 |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轉移系統 |
TW202008274A (zh) * | 2018-07-27 | 2020-02-16 |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 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91641A (ja) | 2001-09-14 | 2003-03-28 | Tsuneyuki Kubo | 資産運用システム及び資産運用方法及び資産運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資産残高データ生成方法 |
US20190311447A1 (en) * | 2018-01-08 | 2019-10-10 | Domo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 time, dynamic management of real estate finance, services, and reporting |
GB201400915D0 (en) | 2014-01-20 | 2014-03-05 | Euroclear Sa Nv | Rights transfer and verification |
US20170213289A1 (en) | 2016-01-27 | 2017-07-27 | George Daniel Doney | Dividend Yielding Digital Currency through Elastic Securitization, High Frequency Cross Exchange Trading, and Smart Contracts |
KR101842276B1 (ko) | 2016-08-24 | 2018-05-04 | 김시내 | 피투피(p2p) 투자 중개 매칭 시스템 |
CN107844978A (zh) * | 2017-11-30 | 2018-03-27 |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大宗商品交易处理方法及系统 |
JP7100349B2 (ja) | 2018-03-14 | 2022-07-13 | 龍二 池田 |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US20200034457A1 (en) * | 2018-07-24 | 2020-01-30 | Ernst & Young U.S.LLP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organizing and inter-relating hierarchical data files using a distributed database |
CN109447794A (zh) * | 2018-09-05 | 2019-03-08 | 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企业资产的区块链通证发售方法及发售系统 |
CA3041223C (en) | 2018-11-27 | 2021-07-13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Function-as-a-service (faas) platform in blockchain networks |
CN110033377B (zh) * | 2019-01-03 | 2021-04-27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清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US20220130005A1 (en) * | 2019-01-31 | 2022-04-28 | Roxe Holding Inc. |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CN110443701A (zh) * | 2019-06-19 | 2019-11-12 |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证管理方法、供应链金融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CN110472974A (zh) * | 2019-07-16 | 2019-11-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资产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782352A (zh) * | 2019-10-31 | 2020-02-11 | 中通服创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可分割数字资产交易方法及装置 |
US11443380B2 (en) * | 2020-02-20 | 2022-09-13 | Mark Cummings |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d recording personalized context-specific advice in the form of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iew of a hierarchical portfolio |
-
2020
- 2020-05-15 TW TW109116145A patent/TWI804728B/zh active
-
2021
- 2021-05-11 CN CN202110511488.4A patent/CN11367409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5-14 JP JP2021082446A patent/JP729022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5-14 US US17/320,239 patent/US2021035984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6675A (zh) * | 2018-02-14 | 2018-08-1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TW202008274A (zh) * | 2018-07-27 | 2020-02-16 |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 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
CN110009489A (zh) * | 2019-01-03 | 2019-07-1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转移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TWM588314U (zh) * | 2019-06-12 | 2019-12-21 |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基於區塊鏈的資產轉移系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59840A1 (en) | 2021-11-18 |
CN113674092A (zh) | 2021-11-19 |
TW202145118A (zh) | 2021-12-01 |
JP2021179993A (ja) | 2021-11-18 |
JP7290224B2 (ja) | 2023-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18615B1 (en) | Blockchain instrument for transferable equity | |
US11948194B1 (en) | Blockchain instrument for transferable equity | |
US20200143469A1 (en) |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to networked computer systems having particularized components that are specially programmed to unconventionally effectuate efficient blockchain storage | |
TWI804728B (zh) | 基於區塊鏈之資產動態價值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
US2021037469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etizing assets | |
CN110838068A (zh) | 弱中心化基金交易平台及其方法 | |
Subramanian | Security tokens: architecture, smart contract applications and illustrations using SAFE | |
US20200118207A1 (en) | Blockchain based invoice sales | |
JP2013541056A (ja) | 資産のコレクションにおいて端数持分を交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 |
Notheisen et al. | Trading stocks on blocks-engineering decentralized markets | |
Trevisi et al. | Non-Fungible Tokens (NFT): business models, legal aspects, and market valuation | |
JP6129845B2 (ja) | 多重管理者上場投資信託の作成および維持方法 | |
CN116188152A (zh) | 代币化的开放式基金创建与交易系统及其方法 | |
TWI702555B (zh) | 基於證券型代幣的紅利發放系統及其方法 | |
TWI794444B (zh) | 證券型代幣的發行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 |
WO2024242755A1 (en) | Transaction platform with synchronized semi-redundant ledgers | |
CN115860941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资产交换方法 | |
KR20220066786A (ko) | 실물자산 투자방법 | |
TWI832119B (zh) | 代幣化的開放式基金創建與交易系統及其方法 | |
JP2015530663A5 (zh) | ||
Patil Chaitali et al. | Real estate reinvented: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property management | |
KR20220066787A (ko) | 디지털 실물자산 유통 서버 | |
US20140058923A1 (en) | Compound redem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 |
Cisar et al. | Designing the future of bond markets: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through tokenization | |
Xia et al. | Exploration on Real World Assets and Tokeniz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