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122B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87122B TWI787122B TW111116444A TW111116444A TWI787122B TW I787122 B TWI787122 B TW I787122B TW 111116444 A TW111116444 A TW 111116444A TW 111116444 A TW111116444 A TW 111116444A TW I787122 B TWI787122 B TW I78712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bject side
- optical imaging
- image side
- item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光圈、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其中,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六片。當此光學攝像透鏡組滿足特定條件時,可達成提升熱穩定性及高成像品質的要求。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學攝像裝置,特別是一種可用於車用電子裝置或行車攝影裝置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以及具有此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隨著攝影成像裝置的製造水平提高,其應用領域越來越豐富多樣,比方說:行動裝置、空拍機、車用裝置等。以車用裝置為例,早期以外掛的行車記錄器連接車輛電源,當車輛發動時,該行車記錄器會自動開啟並開始記錄視野內的交通狀況;近年來,為了提升車輛行駛的安全性,陸續有相關業者投入自駕車的開發,即於車輛裝設各類感測器,用以偵測環境狀態。其中,光學鏡頭除了用於攝錄交通狀況之外,亦可配合影像辨識及智能運算,以提升車輛於各種環境中的駕駛安全性及舒適性。
此外,使用者除了要求成像清晰之外,同時要求有較廣的視場角及良好的熱穩定性,以滿足各類氣候及駕駛環境的需求。是以,如何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成像品質及耐環境溫度變化的光學攝像裝置已成為此技術領域之人士亟欲解決之問題。
是以,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光圈、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其中,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至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的距離為AT34,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該第一透鏡至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123,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1.0 ≤ EFL/AT34 ≤ 8.0;
∣ f45/f123∣ ≤ 2.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以下關係式:∣R3/R4∣ ≤ 6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平行光軸至像側面的最大厚度為CT5M,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平行光軸至像側面的最小厚度為CT5m,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CT5M/CT5m ≤ 3.0。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光圈、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其中,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至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的距離為AT34,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10,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1.0 ≤ EFL/AT34 ≤ 8.0;
4.0 ≤ R10/R9 ≤ 55.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以下關係式:∣R6/R5∣ ≤ 4.7。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係滿足以下關係式:∣f45/f1∣ ≤ 3.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一光學區域垂直於光軸具有最大半徑為R9T,該光學區域之最大圓周投影於光軸具有一投影點,該投影點至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光軸的交點的距離為R9D,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R9T/R9D ≤ 2.5。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2.0 ≤ f45/TT45 ≤ 9.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3.72 ≤ f45/EFL ≤ 14.08。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f1*f2/f45 ≤ 3.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123,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0 ≤ TT123/TT45 ≤ 4.0。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於近軸處為凸面。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係彼此結合。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係利用一雙射出製程彼此結合,且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間無膠合層。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其包含如前述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及一影像感測元件,其中,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如前述之成像裝置。
在以下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之各透鏡可為玻璃或塑膠材質,而不以實施例所列舉之材質為限。當透鏡材質為玻璃時,透鏡表面可透過研磨方式或模造的方式進行加工;此外,由於玻璃材質本身耐溫度變化及高硬度特性,可以降低環境變化對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影響,進而延長光學攝像透鏡組的使用壽命。當透鏡材質為塑膠時,則有利於減輕光學攝像透鏡組的重量,及降低生產成本。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每一個透鏡皆包含朝向被攝物之一物側面,及朝向成像面之一像側面。每一個透鏡的表面形狀係依據所述表面靠近光軸區域(近軸處)的形狀加以定義,例如描述一個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時,係表示該透鏡在靠近光軸區域的物側面為凸面,亦即,雖然在實施例中描述該透鏡表面為凸面,而該表面在遠離光軸區域(離軸處)可能是凸面或凹面。每一個透鏡近軸處的形狀係以該面之曲率半徑為正值或負值加以判斷,例如,若一個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正值時,則該物側面為凸面;反之,若其曲率半徑為負值,則該物側面為凹面。就一個透鏡之像側面而言,若其曲率半徑為正值,則該像側面為凹面;反之,若其曲率半徑為負值,則該像側面為凸面。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每一透鏡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表面。在透鏡上使用非球面表面有助於修正如球面像差等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像像差,減少光學透鏡元件的使用數量。然而,使用非球面透鏡會使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的成本提高。雖然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有些光學透鏡的表面係使用球面表面,但仍可以視需要將其設計為非球面表面;或者,有些光學透鏡的表面係使用非球面表面,但仍可以視需要將其設計為球面表面。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總長TTL(Total Track Length)定義為此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成像面在光軸上之距離。此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高度稱為最大像高ImgH(Image Height);當成像面上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時,最大像高ImgH代表影像感測元件的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長度之一半。在以下實施例中,所有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組總長TTL、最大像高ImgH和焦距(Focal Length)的單位皆以公厘(mm)加以表示。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光圈、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六片。
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用以增加收光面積。較佳地,第一透鏡之材質為玻璃,可適用於溫差較大的環境條件,且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可為非球面,將有助於改善球面像差。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為球面,以降低製造成本及易於加工。第一透鏡係使用低色散材料製成,例如色散係數大於40,以減少色像差。
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用以調整光線路徑。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可為凸面或凹面。較佳地,第二透鏡之材質為塑膠,以降低製造成本及易於加工。此外,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可為非球面,藉以改善球面像差。
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凸面。利用第三透鏡的正屈折力,有助於匯聚光線,並且修正像散像差。藉由調控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間的空氣間隔與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的比例,可以有效地補償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焦平面的熱漂移,提升熱穩定性。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三透鏡之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第三透鏡之材質為塑膠時,可藉以降低製造成本及易於加工;當第三透鏡之材質為玻璃時,可適用於溫差較大的環境條件,且第三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為非球面,將有助於改善球面像差。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為球面,以降低製造成本及易於加工。
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而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為凸面;第五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且其像側面為凸面。利用第四透鏡的正屈折力,有助於匯聚光線,並且修正像散像差;而該第五透鏡的負屈折力可用於平衡第四透鏡的正屈折力。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四透鏡及該第五透鏡係組成一複合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的物側面係彼此結合,且不具有空氣間隔。詳言之,該複合透鏡係利用一雙射出製程形成,且利用該雙射出製程,使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彼此緊密結合,其中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間無膠合層。
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第六透鏡之像側面可為凸面。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六透鏡之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第六透鏡之材質為塑膠時,可藉以降低製造成本及易於加工;當第六透鏡之材質為玻璃時,可適用於溫差較大的環境條件,且第六透鏡之物側面或/及像側面為非球面,將有助於改善球面像差。
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平行光軸至像側面的最大厚度為CT5M,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平行光軸至像側面的最小厚度為CT5m,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CT5M/CT5m ≤ 3.0 (1)。
當滿足關係式(1),可以彈性變化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範圍,藉以提升光學攝像透鏡組之設計靈活度。
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以下關係式:∣R3/R4∣ ≤ 60(2)。
當滿足關係式(2),可藉由調控第二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3與第二透鏡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之間的比例,有助於修正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彗星像差。
該第一透鏡至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123,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f45/f123∣ ≤ 2.0(3)。
當滿足關係式(3),該光學攝像透鏡組可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
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一光學區域垂直於光軸具有最大半徑為R9T,該光學區域之最大圓周投影於光軸具有一投影點,該投影點至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光軸的交點的距離為R9D,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R9T/R9D ≤ 2.5(4)。
當滿足關係式(4),可以彈性變化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範圍,藉以提升光學攝像透鏡組之設計靈活度。
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以下關係式:∣R6/R5∣ ≤ 4.7(5)。
當滿足關係式(5),可以控制第三透鏡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與第三透鏡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6之間的比例,有助於修正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彗星像差。
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係滿足以下關係式:∣f45/f1∣ ≤ 3.0 (6)。
當滿足關係式(6),該光學攝像透鏡組可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
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10,係滿足以下關係式:4.0 ≤ R10/R9 ≤ 55.0(7)。
當滿足關係式(7),有助於修正該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彗星像差。
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2.0 ≤ f45/TT45 ≤ 9.0(8)。
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3.72 ≤ f45/EFL ≤ 14.08 (9)。
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f1*f2/f45 ≤ 3.0 (10)。
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123,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0 ≤ TT123/TT45 ≤ 4.0 (11)。
當滿足關係式(8)~(11),該光學攝像透鏡組可提供較佳的成像品質。
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1A及圖1B,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畸變圖(Distortion)及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
如圖1A所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第二透鏡12、第三透鏡13、光圈ST、第四透鏡14、第五透鏡15及第六透鏡16。此光學攝像透鏡組1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17、保護玻璃18及成像面19。在成像面19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1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11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11a為凸面、像側面11b為凹面,且物側面11a及像側面11b皆為球面。第一透鏡1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1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12a為凹面、像側面12b為凹面,且物側面12a及像側面1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1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1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13a為凸面、像側面13b為凸面,且物側面13a及像側面13b皆為球面。第三透鏡13之材質為玻璃。
第四透鏡1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14a為凸面、像側面14b為凸面,且物側面14a及像側面14b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1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1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15a為凹面、像側面15b為凸面,且物側面15a及像側面15b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15之材質為塑膠。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四透鏡14及第五透鏡15係組成一複合透鏡,其中第四透鏡14的像側面14b及第五透鏡15的物側面15a係彼此結合,且不具有空氣間隔。詳言之,該複合透鏡係利用雙射出製程形成,且利用雙射出製程,使第四透鏡14之像側面14b及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彼此緊密結合,其中第四透鏡14之像側面14b及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之間無膠合層。後續實施例中的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亦利用雙射出製程形成相似的複合透鏡,故不再重述。
第六透鏡1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16a為凸面、像側面16b為凸面,且物側面16a及像側面16b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16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17設置於第六透鏡16與成像面19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17之二表面17a、17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保護玻璃18設置於濾光元件17與成像面19之間,用以保護成像面19。保護玻璃18之二表面18a、18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1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上述各個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與非球面於光軸上之切面間的距離;
Y:非球面上的點與光軸間之垂直距離;
C:透鏡於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之倒數;
K:錐面係數;以及
Ai:第i階非球面係數,其中i = 2x,且x 為大於且等於2之自然數,即i為大於且等於4的偶數。
請參見下方表一,其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的詳細光學數據。其中,第一透鏡11之物側面11a標示為表面11a、像側面11b標示為表面11b,其他各透鏡表面則依此類推。表中距離欄位的數值代表該表面至下一表面在光軸I上的距離,例如第一透鏡11之物側面11a至像側面11b之距離為0.413 mm,代表第一透鏡11之厚度為0.413 mm。第一透鏡11之像側面11b至第二透鏡12之物側面12a之距離為0.225 mm。其它可依此類推,以下不再重述。第一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有效焦距為EFL,光圈值(F-number)為Fno,整體光學攝像透鏡組10最大視角之一半為HFOV(Half Field of View),其數值亦列於表一中。
表一
第一實施例 | ||||||||
EFL= 1.57 mm , Fno = 3.09 , HFOV = 100 deg | ||||||||
表面 | 表面種類 | 曲率半徑(mm) | 距離(mm)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mm) | 材質 |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無限 | |||||
第一透鏡 | 11a | 球面 | 16.708 | 0.719 | 1.804 | 46.6 | -5.69 | 玻璃 |
11b | 球面 | 3.535 | 2.690 | |||||
第二透鏡 | 12a | 非球面 | -12.079 | 0.753 | 1.537 | 56.0 | -3.06 | 塑膠 |
12b | 非球面 | 1.948 | 0.909 | |||||
第三透鏡 | 13a | 球面 | 4.736 | 2.732 | 1.847 | 23.8 | 4.81 | 玻璃 |
13b | 球面 | -22.430 | 0.551 | |||||
光圈 | ST | 無限 | 0.381 | |||||
第四透鏡 | 14a | 非球面 | 3.206 | 1.957 | 1.537 | 56.0 | 2.41 | 塑膠 |
14b | 非球面 | -1.712 | 0.000 | |||||
第五透鏡 | 15a | 非球面 | -1.712 | 0.742 | 1.661 | 20.4 | -3.45 | 塑膠 |
15b | 非球面 | -7.876 | 1.054 | |||||
第六透鏡 | 16a | 非球面 | 7.143 | 1.388 | 1.537 | 56.0 | 5.58 | 塑膠 |
16b | 非球面 | -4.831 | 0.600 | |||||
濾光元件 | 17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17b | 平面 | 無限 | 1.320 | |||||
保護玻璃 | 18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18b | 平面 | 無限 | 0.111 | |||||
成像面 | 19 | 平面 | 無限 | |||||
參考波長:555 nm |
請參見下方表二,其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各透鏡表面的非球面係數。其中,K為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
4至A
16則代表各表面第4階至第16階非球面係數。例如第二透鏡 12之物側面12a之錐面係數K為 6.41。其它可依此類推,以下不再重述。此外,以下各實施例的表格係對應至各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各表格的定義係與本實施例相同,故在以下實施例中不再重述。
表二
第一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12a | 12b | 14a | 14b |
K | 6.41E+00 | -1.98E+00 | 1.25E+00 | -1.73E-01 |
A 4 | 3.61E-03 | 1.57E-02 | -5.24E-03 | -2.84E-02 |
A 6 | -1.07E-03 | -2.91E-03 | -2.14E-03 | 2.38E-02 |
A 8 | 1.07E-04 | -1.01E-04 | 3.54E-03 | -2.81E-03 |
A 10 | -4.03E-06 | 5.40E-05 | -1.74E-03 | -2.93E-03 |
A 12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8.85E-04 |
A 14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3.33E-04 |
A 16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8.06E-05 |
表面 | 15a | 15b | 16a | 16b |
K | -1.73E-01 | 6.31E+00 | 0.00E+00 | 0.00E+00 |
A 4 | -2.84E-02 | -4.57E-03 | -8.18E-03 | 1.04E-02 |
A 6 | 2.38E-02 | 2.74E-03 | -9.76E-04 | -6.17E-04 |
A 8 | -2.81E-03 | -2.47E-04 | 1.29E-04 | -1.84E-05 |
A 10 | -2.93E-03 | 7.30E-05 | -2.11E-05 | 1.19E-05 |
A 12 | 8.85E-04 | -3.62E-06 | 0.00E+00 | 0.00E+00 |
A 14 | 3.33E-04 | -1.26E-06 | 0.00E+00 | 0.00E+00 |
A 16 | -8.06E-05 | 3.42E-08 | 0.00E+00 | 0.00E+00 |
請參考圖8,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平行光軸I至像側面15b的最大厚度為CT5M,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平行光軸I至像側面15b的最小厚度為CT5m,CT5M/CT5m = 1.61。此外,後續各實施例的CT5M及CT5m的定義均與本實施例相同,故在後續實施例中不再重述。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12之物側面12a之曲率半徑為R3,第二透鏡12之像側面12b之曲率半徑為R4,∣R3/R4∣ = 6.20。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至第三透鏡13的組合焦距為f123,第四透鏡14至第五透鏡15的組合焦距為f45,∣ f45/f123∣ = 1.06。
請參考圖8,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之一光學區域15ao垂直於光軸I具有最大半徑為R9T,該光學區域15ao之最大圓周R9M投影於光軸I具有一投影點P1,該投影點P1至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與光軸I的交點P2的距離為R9D,R9T/R9D = 2.35 。此外,後續各實施例的R9T及R9D的定義均與本實施例相同,故在後續實施例中不再重述。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13之物側面13a之曲率半徑為R5,第三透鏡13之像側面13b之曲率半徑為R6,∣R6/R5∣ = 4.74。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四透鏡14至第五透鏡15的組合焦距為f45,第一透鏡11之焦距為f1,∣f45/f1∣ = 1.02。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五透鏡15之物側面15a之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15之像側面15b之曲率半徑為R10, R10/R9 = 4.60。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四透鏡14至第五透鏡15的組合焦距為f45,第四透鏡14之物側面14a沿光軸I至第五透鏡15之像側面15b之距離為TT45, f45/TT45 = 2.16。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四透鏡14至第五透鏡15的組合焦距為f45,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有效焦距為EFL,f45/EFL = 3.72。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的焦距為f1,第二透鏡12的焦距為f2,第四透鏡14至第五透鏡15的組合焦距為f45,f1*f2/f45 = 2.98。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之物側面11a沿光軸I至第三透鏡13之像側面13b之距離為TT123,第四透鏡14之物側面14a沿光軸I至第五透鏡15之像側面15b之距離為TT45,TT123/TT45 = 2.89。
由上述關係式的數值可知,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滿足關係式(1)至(11)的要求。
參見圖1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像散場曲圖、F-θ畸變圖及縱向球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70 nm、555 nm、650 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
+0.15 mm以內。由F-θ畸變像差圖(波長555 nm)可知,光學攝像透鏡組10之F-θ畸變率小於
+15%。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55 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2 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1.0 mm以內。如圖1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1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二實施例
參見圖2A及圖2B, 圖2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畸變圖(Distortion)及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
如圖2A所示,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21、第二透鏡22、第三透鏡23、光圈ST、第四透鏡24、第五透鏡25及第六透鏡26。此光學攝像透鏡組2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27、保護玻璃28及成像面29。在成像面29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2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21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21a為凸面、像側面21b為凹面,且物側面21a及像側面21b皆為球面。第一透鏡2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2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22a為凹面、像側面22b為凹面,且物側面22a及像側面2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2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2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23a為凸面、像側面23b為凸面,且物側面23a及像側面23b皆為球面。第三透鏡23之材質為玻璃。
第四透鏡2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24a為凸面、像側面24b為凸面,且物側面24a及像側面24b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2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2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25a為凹面、像側面25b為凸面,且物側面25a及像側面25b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25之材質為塑膠。
第六透鏡2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26a為凸面、像側面26b為凸面,且物側面26a及像側面26b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26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27設置於第六透鏡26與成像面29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27之二表面27a、27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保護玻璃28設置於濾光元件27與成像面29之間,用以保護成像面29。保護玻璃28之二表面28a、28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2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三及表四。在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表三
表四
第二實施例 | ||||||||
EFL= 1.57 mm , Fno = 3.02 , HFOV = 100 deg | ||||||||
表面 | 表面種類 | 曲率半徑(mm) | 距離(mm)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mm) | 材質 |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無限 | |||||
第一透鏡 | 21a | 球面 | 15.892 | 0.567 | 1.804 | 46.6 | -5.71 | 玻璃 |
21b | 球面 | 3.518 | 2.968 | |||||
第二透鏡 | 22a | 非球面 | -12.146 | 1.476 | 1.537 | 56.0 | -2.84 | 塑膠 |
22b | 非球面 | 1.828 | 0.972 | |||||
第三透鏡 | 23a | 球面 | 4.272 | 2.200 | 1.847 | 23.8 | 4.22 | 玻璃 |
23b | 球面 | -17.383 | 0.455 | |||||
光圈 | ST | 無限 | 0.270 | |||||
第四透鏡 | 24a | 非球面 | 3.380 | 2.004 | 1.537 | 56.0 | 2.40 | 塑膠 |
24b | 非球面 | -1.656 | 0.000 | |||||
第五透鏡 | 25a | 非球面 | -1.656 | 1.000 | 1.661 | 20.4 | -3.29 | 塑膠 |
25b | 非球面 | -8.341 | 1.193 | |||||
第六透鏡 | 26a | 非球面 | 7.379 | 1.439 | 1.537 | 56.0 | 5.79 | 塑膠 |
26b | 非球面 | -5.042 | 0.600 | |||||
濾光元件 | 27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27b | 平面 | 無限 | 1.130 | |||||
保護玻璃 | 28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28b | 平面 | 無限 | 0.126 | |||||
成像面 | 29 | 平面 | 無限 | |||||
參考波長:555 nm |
第二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22a | 22b | 24a | 24b |
K | 7.36E+00 | -1.78E+00 | 1.64E+00 | -1.66E-01 |
A 4 | 2.33E-03 | 1.46E-02 | -2.79E-03 | -7.04E-02 |
A 6 | -8.62E-04 | -2.75E-03 | -1.87E-03 | 3.64E-02 |
A 8 | 1.10E-04 | 2.50E-04 | 9.93E-04 | -1.52E-03 |
A 10 | -5.31E-06 | 4.59E-06 | -5.86E-04 | -4.14E-03 |
A 12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8.65E-04 |
A 14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4.55E-04 |
A 16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7.08E-05 |
表面 | 25a | 25b | 26a | 26b |
K | -1.66E-01 | 5.42E+00 | 0.00E+00 | 0.00E+00 |
A 4 | -7.04E-02 | -8.08E-03 | -2.14E-03 | 1.79E-02 |
A 6 | 3.64E-02 | 3.85E-03 | -1.82E-03 | -1.64E-03 |
A 8 | -1.52E-03 | -2.69E-04 | 4.16E-05 | -1.40E-04 |
A 10 | -4.14E-03 | 5.49E-05 | 5.76E-06 | 2.93E-05 |
A 12 | 8.65E-04 | -5.49E-06 | 0.00E+00 | 0.00E+00 |
A 14 | 4.55E-04 | -1.24E-06 | 0.00E+00 | 0.00E+00 |
A 16 | -7.08E-05 | 8.71E-08 | 0.00E+00 | 0.00E+00 |
在第二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2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五。由表五可知,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滿足關係式(1)至(11)的要求。
表五
第二實施例 | ||
No. | 關係式 | 數值 |
1 | CT5M/CT5m | 1.49 |
2 | R3/R4 | -6.64 |
3 | f45/f123 | -0.79 |
4 | R9T/R9D | 2.16 |
5 | ∣R6/R5∣ | 4.07 |
6 | ∣f45/f1∣ | 1.12 |
7 | R10/R9 | 5.04 |
8 | f45/TT45 | 2.13 |
9 | f45/EFL | 4.06 |
10 | f1*f2/f45 | 2.55 |
11 | TT123/TT45 | 2.32 |
參見圖2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20之像散場曲像差圖、F-θ畸變像差圖及縱向球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70 nm、555 nm、650 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
+0.03 mm以內。由F-θ畸變像差圖(波長555 nm)可知,光學攝像透鏡組20之F-θ畸變率小於
+12%。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55 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02 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10 mm以內。如圖2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2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三實施例
參見圖3A及圖3B, 圖3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畸變圖(Distortion)及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
如圖3A所示,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第二透鏡32、第三透鏡33、光圈ST、第四透鏡34、第五透鏡35及第六透鏡36。此光學攝像透鏡組3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37、保護玻璃38及成像面39。在成像面39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3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31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31a為凸面、像側面31b為凹面,且物側面31a及像側面31b皆為球面。第一透鏡3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3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32a為凹面、像側面32b為凹面,且物側面32a及像側面3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3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3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33a為凸面、像側面33b為凸面,且物側面33a及像側面33b皆為球面。第三透鏡33之材質為玻璃。
第四透鏡3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34a為凸面、像側面34b為凸面,且物側面34a及像側面34b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3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3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35a為凹面、像側面35b為凸面,且物側面35a及像側面35b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35之材質為塑膠。
第六透鏡3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36a為凸面、像側面36b為凸面,且物側面36a及像側面36b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36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37設置於第六透鏡36與成像面39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37之二表面37a、37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保護玻璃38設置於濾光元件37與成像面39之間,用以保護成像面39。保護玻璃38之二表面38a、38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3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六及表七。在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表六
表七
第三實施例 | ||||||||
EFL= 1.66 mm , Fno = 2.34 , HFOV = 100 deg | ||||||||
表面 | 表面種類 | 曲率半徑(mm) | 距離(mm)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mm) | 材質 |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無限 | |||||
第一透鏡 | 31a | 球面 | 14.878 | 0.601 | 1.804 | 46.6 | -6.45 | 玻璃 |
31b | 球面 | 3.788 | 2.815 | |||||
第二透鏡 | 32a | 非球面 | -11.232 | 0.653 | 1.537 | 56.0 | -2.75 | 塑膠 |
32b | 非球面 | 1.744 | 1.122 | |||||
第三透鏡 | 33a | 球面 | 4.037 | 3.443 | 1.847 | 23.8 | 4.04 | 玻璃 |
33b | 球面 | -14.200 | 0.239 | |||||
光圈 | ST | 無限 | 0.112 | |||||
第四透鏡 | 34a | 非球面 | 3.849 | 1.699 | 1.537 | 56.0 | 2.39 | 塑膠 |
34b | 非球面 | -1.631 | 0.000 | |||||
第五透鏡 | 35a | 非球面 | -1.631 | 1.122 | 1.661 | 20.4 | -2.92 | 塑膠 |
35b | 非球面 | -12.811 | 0.796 | |||||
第六透鏡 | 36a | 非球面 | 4.754 | 1.720 | 1.537 | 56.0 | 5.54 | 塑膠 |
36b | 非球面 | -7.010 | 0.600 | |||||
濾光元件 | 37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37b | 平面 | 無限 | 1.180 | |||||
保護玻璃 | 38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38b | 平面 | 無限 | 0.122 | |||||
成像面 | 39 | 平面 | 無限 | |||||
參考波長:555 nm |
第三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32a | 32b | 34a | 34b |
K | 1.47E+00 | -1.54E+00 | 2.24E+00 | -1.65E-01 |
A 4 | 2.89E-03 | 2.02E-02 | -7.85E-04 | -3.06E-02 |
A 6 | -7.11E-04 | -2.54E-03 | -3.80E-03 | 1.27E-02 |
A 8 | 7.70E-05 | 2.51E-04 | 4.80E-03 | 2.01E-03 |
A 10 | -3.39E-06 | -2.16E-05 | -2.23E-03 | -3.63E-03 |
A 12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4.67E-04 |
A 14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4.24E-04 |
A 16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1.36E-04 |
表面 | 35a | 35b | 36a | 36b |
K | -1.65E-01 | 2.03E+01 | 0.00E+00 | 0.00E+00 |
A 4 | -3.06E-02 | -8.72E-03 | -1.58E-02 | 3.98E-03 |
A 6 | 1.27E-02 | 2.12E-03 | -2.23E-04 | -1.28E-03 |
A 8 | 2.01E-03 | -1.41E-05 | -1.52E-04 | 1.59E-05 |
A 10 | -3.63E-03 | 5.40E-05 | 3.00E-05 | 1.69E-05 |
A 12 | 4.67E-04 | -6.01E-06 | 0.00E+00 | 0.00E+00 |
A 14 | 4.24E-04 | -6.12E-07 | 0.00E+00 | 0.00E+00 |
A 16 | 1.36E-04 | -1.08E-08 | 0.00E+00 | 0.00E+00 |
在第三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3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八。由表八可知,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滿足關係式(1)至(11)的要求。
表八
第三實施例 | ||
No. | 關係式 | 數值 |
1 | CT5M/CT5m | 1.49 |
2 | R3/R4 | -6.44 |
3 | f45/f123 | -0.40 |
4 | R9T/R9D | 2.13 |
5 | ∣R6/R5∣ | 3.52 |
6 | ∣f45/f1∣ | 1.35 |
7 | R10/R9 | 7.85 |
8 | f45/TT45 | 3.09 |
9 | f45/EFL | 5.26 |
10 | f1*f2/f45 | 2.04 |
11 | TT123/TT45 | 3.06 |
參見圖3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30之像散場曲圖、F-θ畸變像差圖及縱向球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70 nm、555 nm、650 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
+0.5 mm以內。由F-θ畸變像差圖(波長555 nm)可知,光學攝像透鏡組30之F-θ畸變率小於
+5.0%。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55 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05 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05 mm以內。如圖3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3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四實施例
參見圖4A及圖4B, 圖4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及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
如圖4A所示,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第二透鏡42、第三透鏡43、光圈ST、第四透鏡44、第五透鏡45及第六透鏡46。此光學攝像透鏡組4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47、保護玻璃48及成像面49。在成像面49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4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41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41a為凸面、像側面41b為凹面,且物側面41a及像側面41b皆為球面。第一透鏡4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4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42a為凸面、像側面42b為凹面,且物側面42a及像側面4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4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4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43a為凸面、像側面43b為凸面,且物側面43a及像側面43b皆為球面。第三透鏡43之材質為玻璃。
第四透鏡4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44a為凸面、像側面44b為凸面,且物側面44a及像側面44b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4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4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45a為凹面、像側面45b為凸面,且物側面45a及像側面45b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45之材質為塑膠。
第六透鏡4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46a為凸面、像側面46b為凸面,且物側面46a及像側面46b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46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47設置於第六透鏡46與成像面49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47之二表面47a、47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保護玻璃48設置於濾光元件47與成像面49之間,用以保護成像面49。保護玻璃48之二表面48a、48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4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九及表十。在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表九
表十
第四實施例 | ||||||||
EFL= 1.73 mm , Fno = 2.02 , HFOV = 101.5 deg | ||||||||
表面 | 表面種類 | 曲率半徑(mm) | 距離(mm)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mm) | 材質 |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無限 | |||||
第一透鏡 | 41a | 球面 | 15.177 | 0.600 | 1.804 | 46.6 | -6.84 | 玻璃 |
41b | 球面 | 3.977 | 2.442 | |||||
第二透鏡 | 42a | 非球面 | 98.676 | 0.728 | 1.537 | 56.0 | -3.18 | 塑膠 |
42b | 非球面 | 1.680 | 1.200 | |||||
第三透鏡 | 43a | 球面 | 5.281 | 3.992 | 1.847 | 23.8 | 4.37 | 玻璃 |
43b | 球面 | -8.275 | 0.152 | |||||
光圈 | ST | 無限 | 0.133 | |||||
第四透鏡 | 44a | 非球面 | 4.996 | 1.795 | 1.537 | 56.0 | 2.68 | 塑膠 |
44b | 非球面 | -1.777 | 0.000 | |||||
第五透鏡 | 45a | 非球面 | -1.777 | 0.723 | 1.661 | 20.4 | -3.03 | 塑膠 |
45b | 非球面 | -16.944 | 1.004 | |||||
第六透鏡 | 46a | 非球面 | 3.304 | 1.732 | 1.537 | 56.0 | 5.63 | 塑膠 |
46b | 非球面 | -30.535 | 0.600 | |||||
濾光元件 | 47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47b | 平面 | 無限 | 1.100 | |||||
保護玻璃 | 48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48b | 平面 | 無限 | 0.119 | |||||
成像面 | 49 | 平面 | 無限 | |||||
參考波長:555 nm |
第四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42a | 42b | 44a | 44b |
K | -8.18E+04 | -1.75E+00 | 3.44E+00 | -2.48E-02 |
A 4 | -3.13E-03 | 2.28E-02 | 4.89E-04 | -1.73E-02 |
A 6 | 1.52E-04 | -2.37E-03 | -1.34E-03 | 2.67E-03 |
A 8 | -5.06E-06 | 2.12E-04 | 1.74E-03 | 7.22E-03 |
A 10 | 3.39E-08 | -1.71E-05 | -5.17E-04 | -2.25E-03 |
A 12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1.46E-03 |
A 14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5.95E-04 |
A 16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2.45E-05 |
表面 | 45a | 45b | 46a | 46b |
K | -2.48E-02 | 4.28E+01 | -6.40E-04 | -4.66E-01 |
A 4 | -1.73E-02 | -1.53E-02 | -2.21E-02 | -7.88E-05 |
A 6 | 2.67E-03 | 5.44E-03 | 2.64E-03 | 2.81E-04 |
A 8 | 7.22E-03 | -1.00E-03 | -8.17E-04 | -3.55E-04 |
A 10 | -2.25E-03 | 1.40E-05 | 6.32E-05 | 3.69E-05 |
A 12 | -1.46E-03 | 3.55E-05 | 0.00E+00 | 0.00E+00 |
A 14 | 5.95E-04 | -2.55E-06 | 0.00E+00 | 0.00E+00 |
A 16 | 2.45E-05 | -2.17E-07 | 0.00E+00 | 0.00E+00 |
在第四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4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十一。由表十一可知,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滿足關係式(1)至(11)的要求。
表十一
第四實施例 | ||
No. | 關係式 | 數值 |
1 | CT5M/CT5m | 1.94 |
2 | R3/R4 | 58.73 |
3 | f45/f123 | 0.31 |
4 | R9T/R9D | 1.92 |
5 | ∣R6/R5∣ | 1.57 |
6 | ∣f45/f1∣ | 1.87 |
7 | R10/R9 | 9.54 |
8 | f45/TT45 | 5.07 |
9 | f45/EFL | 7.40 |
10 | f1*f2/f45 | 1.70 |
11 | TT123/TT45 | 3.56 |
參見圖4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40之像散場曲圖、F-θ畸變像差圖及縱向球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70 nm、555 nm、650 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
+0.03 mm以內。由F-θ畸變像差圖(波長555 nm)可知,光學攝像透鏡組40之F-θ畸變率小於
+5.0%。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55 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10 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15 mm以內。如圖4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4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五實施例
參見圖5A及圖5B, 圖5A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畸變圖(Distortion)及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
如圖5A所示,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第二透鏡52、第三透鏡53、光圈ST、第四透鏡54、第五透鏡55及第六透鏡56。此光學攝像透鏡組5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57、保護玻璃58及成像面59。在成像面59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5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51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51a為凸面、像側面51b為凹面,且物側面51a及像側面51b皆為球面。第一透鏡5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5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52a為凸面、像側面52b為凹面,且物側面52a及像側面5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5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5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53a為凸面、像側面53b為凸面,且物側面53a及像側面53b皆為球面。第三透鏡53之材質為玻璃。
第四透鏡5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54a為凸面、像側面54b為凸面,且物側面54a及像側面54b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5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5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55a為凹面、像側面55b為凸面,且物側面55a及像側面55b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55之材質為塑膠。
第六透鏡5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56a為凸面、像側面56b為凸面,且物側面56a及像側面56b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56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57設置於第六透鏡56與成像面59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57之二表面57a、57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保護玻璃58設置於濾光元件57與成像面59之間,用以保護成像面59。保護玻璃58之二表面58a、58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5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十二及表十三。在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表十二
表十三
第五實施例 | ||||||||
EFL= 1.57 mm , Fno = 2.08 , HFOV = 100 deg | ||||||||
表面 | 表面種類 | 曲率半徑(mm) | 距離(mm)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mm) | 材質 |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無限 | |||||
第一透鏡 | 51a | 球面 | 20.891 | 0.600 | 1.804 | 46.6 | -7.58 | 玻璃 |
51b | 球面 | 4.671 | 1.482 | |||||
第二透鏡 | 52a | 非球面 | 4.402 | 1.108 | 1.537 | 56.0 | -3.76 | 塑膠 |
52b | 非球面 | 1.266 | 2.548 | |||||
第三透鏡 | 53a | 球面 | 6.506 | 3.871 | 1.847 | 23.8 | 5.04 | 玻璃 |
53b | 球面 | -9.226 | -0.003 | |||||
光圈 | ST | 無限 | 0.464 | |||||
第四透鏡 | 54a | 非球面 | 5.218 | 2.072 | 1.537 | 56.0 | 2.69 | 塑膠 |
54b | 非球面 | -1.724 | 0.000 | |||||
第五透鏡 | 55a | 非球面 | -1.724 | 0.584 | 1.661 | 20.4 | -2.64 | 塑膠 |
55b | 非球面 | -90.850 | 0.672 | |||||
第六透鏡 | 56a | 非球面 | 3.299 | 1.522 | 1.537 | 56.0 | 4.64 | 塑膠 |
56b | 非球面 | -8.643 | 0.600 | |||||
濾光元件 | 57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57b | 平面 | 無限 | 1.070 | |||||
保護玻璃 | 58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58b | 平面 | 無限 | 0.118 | |||||
成像面 | 59 | 平面 | 無限 | |||||
參考波長:555 nm |
第五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52a | 52b | 54a | 54b |
K | -2.32E+00 | -1.26E+00 | 3.47E+00 | 1.40E-03 |
A 4 | -2.86E-03 | 2.19E-02 | -8.19E-05 | -1.45E-02 |
A 6 | 1.45E-05 | -1.35E-03 | -8.88E-04 | -8.65E-04 |
A 8 | 7.44E-07 | -1.88E-04 | 1.91E-03 | 3.75E-03 |
A 10 | -7.23E-08 | 1.11E-05 | -6.93E-04 | -5.28E-04 |
A 12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1.52E-03 |
A 14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6.08E-04 |
A 16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3.39E-05 |
表面 | 55a | 55b | 56a | 56b |
K | 1.40E-03 | -1.64E-01 | -6.71E-01 | -8.62E+01 |
A 4 | -1.45E-02 | -1.68E-02 | -1.89E-02 | -8.81E-03 |
A 6 | -8.65E-04 | 3.95E-03 | 2.06E-03 | 2.54E-03 |
A 8 | 3.75E-03 | -3.45E-04 | -3.34E-04 | -4.85E-04 |
A 10 | -5.28E-04 | -1.29E-04 | 1.32E-05 | 3.51E-05 |
A 12 | -1.52E-03 | 7.79E-06 | 0.00E+00 | 0.00E+00 |
A 14 | 6.08E-04 | 1.23E-05 | 0.00E+00 | 0.00E+00 |
A 16 | 3.39E-05 | -1.74E-06 | 0.00E+00 | 0.00E+00 |
在第五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5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十四。由表十四可知,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滿足關係式(1)至(11)的要求。
表十四
第五實施例 | ||
No. | 關係式 | 數值 |
1 | CT5M/CT5m | 2.55 |
2 | R3/R4 | 3.48 |
3 | f45/f123 | 1.89 |
4 | R9T/R9D | 1.60 |
5 | ∣R6/R5∣ | 1.42 |
6 | ∣f45/f1∣ | 2.91 |
7 | R10/R9 | 52.69 |
8 | f45/TT45 | 8.30 |
9 | f45/EFL | 14.08 |
10 | f1*f2/f45 | 1.29 |
11 | TT123/TT45 | 3.62 |
參見圖5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50之像散場曲圖、F-θ畸變像差圖及縱向球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70 nm、555 nm、650 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
+0.015mm以內。由F-θ畸變像差圖(波長555 nm)可知,光學攝像透鏡組50之F-θ畸變率小於
+15%。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55 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1 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2 mm以內。如圖5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5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六實施例
參見圖6A及圖6B, 圖6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之示意圖。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縱向球差圖(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像散場曲像差圖(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及畸變像差圖(Distortion)。
如圖6A所示,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第二透鏡62、第三透鏡63、光圈ST、第四透鏡64、第五透鏡65及第六透鏡66。此光學攝像透鏡組60更可包含濾光元件67、保護玻璃68及成像面69。在成像面69上更可設置一影像感測元件600,以構成一成像裝置(未另標號)。
第一透鏡61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61a為凸面、像側面61b為凹面,且物側面61a及像側面61b皆為球面。第一透鏡61之材質為玻璃。
第二透鏡62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62a為凸面、像側面62b為凹面,且物側面62a及像側面62b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62之材質為塑膠。
第三透鏡6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63a為凸面、像側面63b為凸面,且物側面63a及像側面63b皆為球面。第三透鏡63之材質為玻璃。
第四透鏡64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64a為凸面、像側面64b為凸面,且物側面64a及像側面64b皆為非球面。第四透鏡64之材質為塑膠。
第五透鏡65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65a為凹面、像側面65b為凸面,且物側面65a及像側面65b皆為非球面。第五透鏡65之材質為塑膠。
第六透鏡66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66a為凸面、像側面66b為凸面,且物側面66a及像側面66b皆為非球面。第六透鏡66之材質為塑膠。
濾光元件67設置於第六透鏡66與成像面69之間,用以濾除特定波長區段的光線,例如是一紅外線濾除元件(IR Filter)。濾光元件67之二表面67a、67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保護玻璃68設置於濾光元件67與成像面69之間,用以保護成像面69。保護玻璃68之二表面68a、68b皆為平面,其材質為玻璃。
影像感測元件60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
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之詳細光學數據及透鏡表面之非球面係數分別列於表十五及表十六。在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之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
表十五
表十六
第六實施例 | ||||||||
EFL= 1.72 mm , Fno = 2.02 , HFOV = 100 deg | ||||||||
表面 | 表面種類 | 曲率半徑(mm) | 距離(mm) | 折射率 | 色散係數 | 焦距(mm) | 材質 | |
被攝物 | 平面 | 無限 | 無限 | |||||
第一透鏡 | 61a | 球面 | 14.899 | 0.600 | 1.804 | 46.6 | -6.95 | 玻璃 |
61b | 球面 | 4.004 | 2.428 | |||||
第二透鏡 | 62a | 非球面 | 71.999 | 0.755 | 1.537 | 56.0 | -3.15 | 塑膠 |
62b | 非球面 | 1.652 | 1.211 | |||||
第三透鏡 | 63a | 球面 | 5.275 | 4.055 | 1.847 | 23.8 | 4.38 | 玻璃 |
63b | 球面 | -8.289 | 0.085 | |||||
光圈 | ST | 無限 | 0.139 | |||||
第四透鏡 | 64a | 非球面 | 4.966 | 1.795 | 1.537 | 56.0 | 2.69 | 塑膠 |
64b | 非球面 | -1.784 | 0.000 | |||||
第五透鏡 | 65a | 非球面 | -1.784 | 0.696 | 1.661 | 20.4 | -3.04 | 塑膠 |
65b | 非球面 | -17.282 | 1.004 | |||||
第六透鏡 | 66a | 非球面 | 3.299 | 1.719 | 1.537 | 56.0 | 5.65 | 塑膠 |
66b | 非球面 | -32.020 | 0.600 | |||||
濾光元件 | 67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67b | 平面 | 無限 | 1.100 | |||||
保護玻璃 | 68a | 平面 | 無限 | 0.400 | 1.516 | 64.1 | 玻璃 | |
68b | 平面 | 無限 | 0.116 | |||||
成像面 | 69 | 平面 | 無限 | |||||
參考波長:555 nm |
第六實施例之非球面係數 | ||||
表面 | 62a | 62b | 64a | 64b |
K | -1.94E+04 | -1.73E+00 | 3.54E+00 | -2.06E-02 |
A 4 | -3.08E-03 | 2.31E-02 | 6.56E-04 | -1.76E-02 |
A 6 | 1.55E-04 | -2.29E-03 | -1.52E-03 | 3.26E-03 |
A 8 | -4.85E-06 | 2.21E-04 | 1.69E-03 | 7.23E-03 |
A 10 | 4.19E-09 | -2.02E-05 | -4.91E-04 | -2.20E-03 |
A 12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1.40E-03 |
A 14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5.83E-04 |
A 16 | 0.00E+00 | 0.00E+00 | 0.00E+00 | 1.62E-05 |
表面 | 65a | 65b | 66a | 66b |
K | -2.06E-02 | 4.13E+01 | -3.38E-02 | 1.56E+01 |
A 4 | -1.76E-02 | -1.52E-02 | -2.20E-02 | -1.61E-04 |
A 6 | 3.26E-03 | 5.52E-03 | 2.63E-03 | 3.00E-04 |
A 8 | 7.23E-03 | -1.00E-03 | -8.03E-04 | -3.51E-04 |
A 10 | -2.20E-03 | 1.12E-05 | 6.22E-05 | 3.67E-05 |
A 12 | -1.40E-03 | 3.53E-05 | 0.00E+00 | 0.00E+00 |
A 14 | 5.83E-04 | -2.46E-06 | 0.00E+00 | 0.00E+00 |
A 16 | 1.62E-05 | -2.28E-07 | 0.00E+00 | 0.00E+00 |
在第六實施例中,光學攝像透鏡組60之各關係式的數值列於表十七。由表十七可知,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滿足關係式(1)至(11)的要求。
表十七
第六實施例 | ||
No. | 關係式 | 數值 |
1 | CT5M/CT5m | 1.98 |
2 | R3/R4 | 43.58 |
3 | f45/f123 | 0.32 |
4 | R9T/R9D | 1.98 |
5 | ∣R6/R5∣ | 1.57 |
6 | ∣f45/f1∣ | 1.83 |
7 | R10/R9 | 9.69 |
8 | f45/TT45 | 5.11 |
9 | f45/EFL | 7.39 |
10 | f1*f2/f45 | 1.72 |
11 | TT123/TT45 | 3.63 |
參見圖6B,圖中由左至右分別為光學攝像透鏡組60之像散場曲圖、F-θ畸變像差圖及縱向球差圖。由縱向球差圖可以看出,三種可見光470 nm、555 nm、650 nm波長在不同高度的離軸光線皆可集中於成像點附近,其成像點偏差可以控制在
+0.03 mm以內。由F-θ畸變像差圖(波長555 nm)可知,光學攝像透鏡組60之F-θ畸變率小於
+4%。由像散場曲像差圖(波長555 nm)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06 mm以內;子午方向的像差在整個視場範圍內的焦距變化量在
+0.08 mm以內。如圖6B所示,本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60已良好地修正了各項像差,符合光學系統的成像品質要求。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為一成像裝置,此成像裝置包含如前述第一至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以及一影像感測元件;其中,所述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上。影像感測元件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影像感測元件等。
第八實施例
參見圖7,圖中所示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一車用電子裝置1000,此車用電子裝置1000包含如第7實施例之成像裝置1010。
由上述實施例可知,當第二透鏡為負屈折力較小的雙凹透鏡時,其滿足關係式(1)為CT5M/CT5m ≤ 1.61,及/或關係式(4)為2.13 ≤ R9T/R9D;當第二透鏡為負屈折力較大的彎月形透鏡時,其滿足關係式(1)為1.94 ≤ CT5M/CT5m,及/或關係式(4)為R9T/R9D ≤ 1.98。由此可知,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藉由變化第二透鏡的面型組合,可使第五透鏡的厚薄比(CT5M/CT5m)及/或物側面斜率(R9T/R9D)產生顯著的趨勢變化,進而有助於本發明所提供的光學攝像透鏡組的加工與製造。
雖然本發明使用前述數個實施例加以說明,然而該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對任何熟知此項技藝者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內,仍可以參照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內容進行形式上和細節上的多種變化。是故,此處需明白的是,本發明係以下列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任何在申請專利範圍內或其等效的範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仍應落入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10、20、30、40、50、60:光學攝像透鏡組
11、21、31、41、51、61:第一透鏡
12、22、32、42、52、62:第二透鏡
13、23、33、43、53、63:第三透鏡
14、24、34、44、54、64:第四透鏡
15、25、35、45、55、65:第五透鏡
16、26、36、46、56、66:第六透鏡
17、27、37、47、57、67:濾光元件
18、28、38、48、58、68:保護玻璃
19、29、39、49、59、69:成像面
11a、21a、31a、41a、51a、61a:第一透鏡之物側面
11b、21b、31b、41b、51b、61b:第一透鏡之像側面
12a、22a、32a、42a、52a、62a:第二透鏡之物側面
12b、22b、32b、42b、52b、62b:第二透鏡之像側面
13a、23a、33a、43a、53a、63a:第三透鏡之物側面
13b、23b、33b、43b、53b、63b:第三透鏡之像側面
14a、24a、34a、44a、54a、64a:第四透鏡之物側面
14b、24b、34b、44b、54b、64b:第四透鏡之像側面
15a、25a、35a、45a、55a、65a:第五透鏡之物側面
15b、25b、35b、45b、55b、65b:第五透鏡之像側面
16a、26a、36a、46a、56a、66a:第六透鏡之物側面
16b、26b、36b、46b、56b、66b:第六透鏡之像側面
17a、17b、27a、27b、37a、37b、47a、47b、57a、57b、67a、67b:濾光元件之二表面
18a、18b、28a、28b、38a、38b、48a、48b、58a、58b、68a、68b:保護玻璃之二表面
100、200、300、400、500、600:影像感測元件
1000:車用電子裝置
1010:成像裝置
I:光軸
ST:光圈
CT5M:最大厚度
CT5m:最小厚度
15ao:光學區域
P1:投影點
P2:交點
R9D:距離
R9M:最大圓周
R9T:最大半徑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
〔圖1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畸變圖及縱向球差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
〔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畸變圖及縱向球差圖;
〔圖3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
〔圖3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畸變圖及縱向球差圖;
〔圖4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
〔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畸變圖及縱向球差圖;
〔圖5A〕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
〔圖5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畸變圖及縱向球差圖;
〔圖6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攝像透鏡組示意圖;
〔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散場曲圖、畸變圖及縱向球差圖;
〔圖7〕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五透鏡之側視剖面圖。
10:光學攝像透鏡組
11:第一透鏡
12:第二透鏡
13:第三透鏡
14:第四透鏡
15:第五透鏡
16:第六透鏡
17:濾光元件
18:保護玻璃
19:成像面
11a:第一透鏡之物側面
11b:第一透鏡之像側面
12a:第二透鏡之物側面
12b:第二透鏡之像側面
13a:第三透鏡之物側面
13b:第三透鏡之像側面
14a:第四透鏡之物側面
14b:第四透鏡之像側面
15a:第五透鏡之物側面
15b:第五透鏡之像側面
16a:第六透鏡之物側面
16b:第六透鏡之像側面
17a、17b:濾光元件之二表面
18a、18b:保護玻璃之二表面
100:影像感測元件
I:光軸
ST:光圈
Claims (17)
-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 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 一光圈; 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及 一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至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的距離為AT34,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該第一透鏡至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123,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1.0 ≤ EFL/AT34 ≤ 8.0; ∣ f45/f123∣ ≤ 2.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以下關係式:∣R3/R4∣ ≤ 6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平行光軸至像側面的最大厚度為CT5M,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平行光軸至像側面的最小厚度為CT5m,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CT5M/CT5m ≤ 3.0。
- 一種光學攝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凹面; 一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其像側面為凸面; 一光圈; 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及 一第六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其中,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透鏡總數為六片;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至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的距離為AT34,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10,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1.0 ≤ EFL/AT34 ≤ 8.0; 4.0 ≤ R10/R9 ≤ 55.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之曲率半徑為R6,係滿足以下關係式:∣R6/R5∣ ≤ 4.7。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係滿足以下關係式:∣f45/f1∣ ≤ 3.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一光學區域垂直於光軸具有最大半徑為R9T,該光學區域之最大圓周投影於光軸具有一投影點,該投影點至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光軸的交點的距離為R9D,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R9T/R9D ≤ 2.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2.0 ≤ f45/TT45 ≤ 9.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有效焦距為EFL,係滿足以下關係式: 3.72 ≤ f45/EFL ≤ 14.08。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至第五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1.0 ≤ f1*f2/f45 ≤ 3.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123,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沿光軸至該第五透鏡之像側面之距離為TT45,係滿足以下關係式:2.0 ≤ TT123/TT45 ≤ 4.0。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於近軸處為凸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係彼此結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係利用一雙射出製程彼此結合,且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及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之間無膠合層。
- 一種成像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光學攝像透鏡組,及一影像感測元件,其中,該影像感測元件設置於該光學攝像透鏡組之成像面。
-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成像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16444A TWI787122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16444A TWI787122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87122B true TWI787122B (zh) | 2022-12-11 |
TW202343067A TW202343067A (zh) | 2023-11-01 |
Family
ID=8579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16444A TWI787122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87122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1949B (zh) * | 2021-05-14 | 2022-01-01 |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EP3940442A1 (en) * | 2019-12-27 | 2022-01-19 |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
2022
- 2022-04-29 TW TW111116444A patent/TWI78712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40442A1 (en) * | 2019-12-27 | 2022-01-19 |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TWI751949B (zh) * | 2021-05-14 | 2022-01-01 |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43067A (zh) | 2023-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99150B1 (en) | Wide-angle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 |
TWI718066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122853A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92749B (zh) |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144837A (zh) |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17301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05265B (zh) | 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09914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693428B (zh) |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05283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87122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04892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107145A (zh) | 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51949B (zh) |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07883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08963B (zh) |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07831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92836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75657B (zh) |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29508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87082B (zh) |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758086B (zh) | 光學取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61986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848754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202430959A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