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141B - 假捻加工機 - Google Patents
假捻加工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84141B TWI784141B TW108107524A TW108107524A TWI784141B TW I784141 B TWI784141 B TW I784141B TW 108107524 A TW108107524 A TW 108107524A TW 108107524 A TW108107524 A TW 108107524A TW I784141 B TWI784141 B TW I78414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yarn
- motor
- sensor
- spind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6—Spi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Lubricant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假捻加工機,其課題是在具備針錠式加捻裝置的假捻加工機中,在發生了斷絲時使針錠的旋轉迅速地停止。
本發明的解決手段,係具備:檢測斷絲的斷絲傳感器(26)以及對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部(30),當由斷絲傳感器(26)檢測到斷絲時,控制部(30)使馬達(54)停止。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具備針錠式加捻裝置的假捻加工機。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對在旋轉的針錠(在專利文獻1中為小轉子)的內部行進的絲線進行加捻的針錠式加捻裝置(在專利文獻1中為針錠捻線機式假捻裝置)。在該針錠式加捻裝置中,在兩根旋轉軸上分別安裝有輥,圓筒狀的針錠在與各個輥的周面接觸的狀態下由磁鐵保持。並且,當至少一方的旋轉軸由馬達旋轉驅動時,與輥接觸的針錠繞軸旋轉,對在針錠的內部行進的絲線進行加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69763號公報
在這樣的針錠式加捻裝置中,即便成為發生斷絲而無法生産捲裝的狀態下,在操作人員使針錠的旋轉停止為止之前針錠會持續旋轉。因此,存在徒然地消耗電力、或者構成針錠式加捻裝置的各部件磨損而壽命變短這樣的問題。此外,由於針錠僅通過磁鐵保持,因此當在絲線斷絲的狀態下針錠持續旋轉時,有時針錠會由於某種原因脫落而掉落。由於針錠掉落,還存在對其他裝置造成損傷或者針錠丟失這樣的問題。
有鑑於以上的課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在具備針錠式加捻裝置的假捻加工機中,在發生了斷絲時使針錠的旋轉迅速地停止。
本發明為一種假捻加工機,具備針錠式加捻裝置,該針錠式加捻裝置具有在與分別安裝於兩根旋轉軸的輥的周面接觸了的狀態下被保持的圓筒狀的針錠,藉由馬達對上述兩根旋轉軸中的至少任意一方進行旋轉驅動,藉此使上述針錠旋轉而對在上述針錠的內部行進的絲線施予加捻,上述假捻加工機的特徵在於,具備:斷絲傳感器,其用以檢測斷絲;以及控制部,其用以對上述馬達的動作進行控制,當由上述斷絲傳感器檢測到斷絲時,上述
控制部使上述馬達停止。
在本發明中,當由斷絲傳感器檢測到斷絲時,控制部自動地使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馬達停止。因此,無需等待操作人員使馬達停止,就能夠在發生了斷絲時使針錠的旋轉迅速地停止。
在本發明中也可以為,還具備:張力傳感器,其用以檢測絲線的張力;以及切斷器,其用以切斷絲線,當由上述張力傳感器檢測到的絲線的張力超過預定的上限值或者小於預定的下限值時,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切斷器切斷絲線,並且使上述馬達停止。
當絲線的張力變得過大或者過小時,産生斷絲或者捲裝的質量惡化的可能性變高。因此,在絲線的張力超過預定的上限值或者小於下限值的情況下,藉由以切斷器切斷絲線,能夠抑制發生意外的斷絲、生産低質量的捲裝。再者,此時,藉由使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馬達停止,能夠避免在絲線被切斷的狀態下針錠徒然地持續旋轉。
在本發明中也可以為,當由上述張力傳感器檢測到的絲線的張力超過上述上限值或者小於上述下限值時,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切斷器切斷絲線之後,向上述馬達發送停止指令。
從避免針錠徒然地持續旋轉這樣的觀點而言,是使馬達儘快停止為佳。不過,若在由切斷器切斷絲線之前馬達就開始減速的話,恐會使絲線的行進速度與針錠的旋轉速度之間的平衡崩潰,由於絲線的不穩定舉動而
造成針錠脫落之虞。因此,如上所述,藉由以切斷器切斷了絲線之後向馬達發送停止指令,因此在絲線被切斷之前馬達不會開始減速,而能夠抑制針錠脫落。
在本發明中也可以為,使上述針錠停止時之上述針錠的減速度的絕對值大於使上述針錠加速時之上述針錠的加速度的絕對值。
如此,藉由使針錠的減速度比較大,能夠使針錠的旋轉迅速地停止,且能夠縮短針錠在斷絲狀態下徒然地持續旋轉的時間。
在本發明中也可以為,進一步具備通報部,該通報部能夠切換成向操作人員通報預定的資訊的通報狀態,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馬達停止時,將上述通報部切換成上述通報狀態。
如此,操作人員能夠容易地識別發生了斷絲的情況以及絲線被切斷的情況,能夠迅速地著手於用以使絲線的捲取重新開始的作業。
在本發明中也可以為,排列配置有多個加工單元,該加工單元以通過上述針錠式加捻裝置和上述斷絲傳感器的方式形成有絲線通道,上述控制部,係使由上述斷絲傳感器檢測到斷絲的上述加工單元的上述針錠式加捻裝置的上述馬達停止。
在排列配置有多個加工單元(被稱作錠子)的假捻加工機中,以往構成為,在各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驅動軸上捲掛有共通的切線錠帶(tangential belt),
各針錠式加捻裝置被一併驅動。因此,不會由於在某個加工單元中發生斷絲就使切線錠帶停止,而需要操作人員趕到該加工單元,以手動將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驅動軸從切線錠帶分離這樣的操作。關於這一點,根據本發明,在發生了斷絲的情況下,控制部自動地使該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馬達停止,因此能夠減輕操作人員的負擔,並且能夠使針錠的旋轉可靠且迅速地停止。
1:假捻加工機
2:供絲部
3:加工部
4:捲取部
5:主機台
6:捲取體
7:支承框架
8:作業空間
10:筒子架
11:第1餵絲輥
12:止捻導絲器
13:第1加熱裝置
14:冷卻裝置
15:針錠式加捻裝置
16:第2餵絲輥
17:絡交裝置
18:第3餵絲輥
19:第2加熱裝置
20:第4餵絲輥
21:捲取裝置
22:導軌
23:切斷器
24:張力傳感器
25:吸絲管引器
26:斷絲傳感器
27:通報部
30:控制部
31:設定部
32:操作部
41:針錠
41a:磁性部
41b:捲掛部
42:支承部件
43、44:旋轉軸
45~48:輥
49、50:磁鐵
51:托架
52、53:引導部件
54:馬達
A、B、C:加工單元
P:捲裝
Q:供絲捲裝
S1:判斷是否發生斷絲的步驟
S2:停止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馬達的步驟
S3:判斷張力是否大於上限值或小於下限值的步驟
S4:由切斷器切斷絲線的步驟
S5:停止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馬達的步驟
Y:絲線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機的構成的示意圖。
圖2是表示假捻加工機的電氣構成的方塊圖。
圖3是表示針錠式加捻裝置的構成的示意圖。
圖4是從圖3的IV方向觀察針錠式加捻裝置的圖。
圖5是表示捲裝生産中的針錠式加捻裝置的馬達控制的流程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機1的構成的示意
圖。如圖1所示,假捻加工機1構成為具有:供絲部2,供給多根絲線Y;加工部3,對從供絲部2供給的多根絲線Y進行假捻加工;以及捲取部4,對由加工部3進行了假捻加工的多根絲線Y進行捲取而形成多個捲裝P。
供絲部2,係具有保持多個供絲捲裝Q的筒子架10,並向加工部3供給多根絲線Y。加工部3,係構成為,從絲線行進方向的上游側起依次沿著絲線通道配置有:第1餵絲輥11、止捻導絲器12、第1加熱裝置13、冷卻裝置14、針錠式(pin type)加捻裝置15、第2餵絲輥16、絡交裝置17、第3餵絲輥18、第2加熱裝置19、以及第4餵絲輥20。捲取部4,是藉由多個捲取裝置21對由加工部3進行了假捻加工的多根絲線Y進行捲取而形成多個捲裝P。
假捻加工機1,具有在圖1的左右方向(以下,稱作機台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地相向配置的主機台5以及捲取體6。主機台5以及捲取體6在圖1的與紙面垂直的方向(以下,稱作機台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主機台5的上部與捲取體6的上部,是藉由支承框架7而連結著。構成加工部3的各裝置主要安裝於主機台5、支承框架7。藉由主機台5、捲取體6以及支承框架7形成作業空間8。換言之,構成為,以包圍作業空間8的方式配置主機台5、捲取體6以及支承框架7,絲線Y主要在作業空間8的周圍行進。操作人員在作業空間8中進行掛絲(導絲)等各種作業。
假捻加工機1,是具有包括相互相向配置的一組主機台5以及捲取體6之被稱作跨度(span)的單位單
元。在一個跨度中,在機台長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個加工單元(也被稱作錠子),該加工單元以通過構成加工部3的各裝置的方式形成有絲線通道。由此,在一個跨度中,能夠對在機台長度方向上排列的狀態下行進的多根絲線Y同時進行假捻加工。假捻加工機1構成為,跨度以主機台5為中心而在機台寬度方向上左右對稱地配置(主機台5在左右的跨度中成為共通者),並且在機台長度方向上配置有多個跨度。在圖1中,對於左側的跨度省略圖示。
第1餵絲輥11是將從供絲部2供給的絲線Y朝向第1加熱裝置13輸送的輥。第1餵絲輥11配置於捲取體6的上部。第1餵絲輥11具有驅動輥以及從動輥,在驅動輥與從動輥之間夾持絲線Y的狀態下,旋轉驅動驅動輥,藉此將絲線Y朝絲線行進方向下游側輸送。在一個跨度中,各驅動輥與共通的驅動軸連結。各從動輥為,例如藉由操作人員進行的桿操作,能夠在與對應的驅動輥接觸的狀態(夾持絲線Y而輸送絲線Y的狀態)和與對應的驅動輥分離的狀態(能夠掛絲的狀態)之間進行切換。第2餵絲輥16、第3餵絲輥18以及第4餵絲輥20皆為相同的構成。
止捻導絲器12,是用於使由針錠式加捻裝置15對絲線Y賦予的捻轉不會比止捻導絲器12更朝絲線行進方向上游側傳播。止捻導絲器12在絲線行進方向上是配置在第1餵絲輥11與第1加熱裝置13之間。止捻導絲器12構成
為:能夠沿著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導軌22在導軌22的下端部的掛絲位置(圖1的虛線)與導軌22的上端部的運行位置(圖1的實線)之間移動。具體而言,止捻導絲器12安裝於未圖示的被稱作移位器的部件,且構成為,藉由未圖示的缸體使移位器沿著導軌22移動,藉此止捻導絲器12能夠移動。詳細情況例如請參照日本特開2016-27218號公報。
第1加熱裝置13是用於對由針錠式加捻裝置15加捻之後的絲線Y進行加熱的裝置。第1加熱裝置13安裝於支承框架7的上端部。
冷卻裝置14是用於對由第1加熱裝置13加熱後的絲線Y進行冷卻的裝置。冷卻裝置14在絲線行進方向上配置於第1加熱裝置13與針錠式加捻裝置15之間。
針錠式加捻裝置15是用於對絲線Y進行加捻的裝置。針錠式加捻裝置15配置於主機台5的上部。關於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詳細情況將在之後進行說明。
第2餵絲輥16是將由針錠式加捻裝置15加捻後的絲線Y朝向絡交裝置17輸送的輥。第2餵絲輥16在主機台5中配置於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下方。第2餵絲輥16對絲線Y的輸送速度比第1餵絲輥11對絲線Y的輸送速度快。因此,絲線Y在第1餵絲輥11與第2餵絲輥16之間被拉伸。
絡交裝置17是藉由對絲線Y噴射空氣來賦予絡交的裝置。絡交裝置17在主機台5中配置於第2餵絲輥16的下方。
第3餵絲輥18是將由絡交裝置17賦予絡交後
的絲線Y朝向第2加熱裝置19輸送的輥。第3餵絲輥18在主機台5中配置於絡交裝置17的下方。第3餵絲輥18對絲線Y的輸送速度比第2餵絲輥16對絲線Y的輸送速度還慢。因此,絲線Y在第2餵絲輥16與第3餵絲輥18之間鬆弛。
第2加熱裝置19是用於對從第3餵絲輥18輸送來的絲線Y進行加熱的裝置。第2加熱裝置19在主機台5中配置於第3餵絲輥18的下方。
第4餵絲輥20是將由第2加熱裝置19熱處理後的絲線Y朝向捲取裝置21輸送的輥。第4餵絲輥20配置於捲取體6的下部。第4餵絲輥20對絲線Y的輸送速度比第3餵絲輥18對絲線Y的輸送速度還慢。因此,絲線Y在第3餵絲輥18與第4餵絲輥20之間鬆弛。
在如此構成的加工部3中,藉由針錠式加捻裝置15對在第1餵絲輥11與第2餵絲輥16之間被拉伸的絲線Y予以加捻。由針錠式加捻裝置15形成的捻轉雖傳播至止捻導絲器12,但不會朝比止捻導絲器12更往絲線行進方向上游側傳播。如此地被拉伸且被賦予捻轉後的絲線Y,在由第1加熱裝置13加熱後,由冷卻裝置14冷卻而熱固定。通過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絲線Y,在到達第2餵絲輥16之前會解捻。但是,由於絲線Y的捻轉如上述那樣被熱固定,因此各長絲維持波狀的假捻狀態。之後,由絡交裝置17賦予絡交且由第2加熱裝置19熱固定後的絲線Y,由捲取裝置21捲取。
在本實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機1中,進一步地
在絲線通道上設置有切斷器23、張力傳感器24、吸絲管引器25、以及斷絲傳感器26。切斷器23配置於第1餵絲輥11的絲線行進方向上游側,用於切斷絲線Y。張力傳感器24配置於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絲線行進方向下游側,對被加捻後的絲線Y的張力進行測定。吸絲管引器25配置於主機台5的比第3餵絲輥18更下方的位置,用於在掛絲作業時暫時吸引保持絲線Y。斷絲傳感器26配置於第4餵絲輥20的絲線行進方向下游側,藉由檢測有無絲線Y來檢測斷絲。另外,這些各設備的配置並不限定於在此處所說明的位置。
此外,在主機台5的上部設置有通報部27。本實施方式的通報部27是由燈所構成,藉由在預定的情況下使燈切換成亮燈或者閃爍的狀態(通報狀態),由此能夠向操作人員通報預定的資訊。但是,通報部27的具體構成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藉由揚聲器所產生的聲音資訊、顯示在螢幕上的文字資訊等,向操作人員通報預定的資訊。
圖2是表示假捻加工機1的電氣構成的方塊圖。如圖2所示,假捻加工機1具有對多個加工單元的各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部30。在圖2中,由於紙面限制而僅對加工單元A圖示各裝置,對於加工單元B以後則省略詳細的圖示。
來自張力傳感器24以及斷絲傳感器26的輸出
信號被發送至控制部30。控制部30根據來自張力傳感器24以及斷絲傳感器26的輸出信號,對切斷器23、通報部27以及後述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的動作進行控制。另外,馬達54構成為,不僅由控制部30控制動作,而且還能夠通過操作人員操作操作部32來切換馬達54的動作。此外,在控制部30連接有用於供操作人員向控制部30輸入各種設定值的設定部31。設定部31例如能夠由觸摸面板構成,但也可以採用鍵盤等其他構成。
圖3是表示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構成的示意圖,圖4是從圖3的IV方向觀察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圖。針錠式加捻裝置15為,藉由圓筒狀的針錠41繞軸旋轉,對在針錠41的內部行進的絲線Y予以加捻。另外,在圖3中,絲線Y從上朝下行進。此外,在圖4中,省略引導部件52的圖示。
針錠式加捻裝置15具有經由未圖示的軸承能夠旋轉地支承於支承部件42的兩根旋轉軸43、44。在旋轉軸43上安裝有在軸向上分離的兩個輥45、46。在旋轉軸44上安裝有在軸向上分離的兩個輥47、48。輥45與輥47在軸向上配置於相同位置,且如圖4所示,以不相互接觸的方式稍微分離。輥46與輥48的位置關係和輥45與輥47的位置關係相同。旋轉軸43藉由來自馬達54傳遞的動力而被繞軸旋轉驅動。
針錠41是在軸向上延伸的圓筒狀的部件,絲
線Y在針錠41的內部行進。在針錠41的軸向的中間部形成有與後述的磁鐵49、50相向的磁性部41a。此外,在針錠41的軸向的一端部(絲線行進方向的下游側端部),在內部固定有在直徑方向上延伸的捲掛部41b。在捲掛部41b捲掛有一周的絲線Y,藉由針錠41繞軸旋轉,來對絲線Y施予加捻。
在軸向上在輥45與輥46之間配置有磁鐵49。同樣地,在軸向上在輥47與輥48之間配置有磁鐵50。磁鐵49、50經由托架51(參照圖4)固定於支承部件42。當針錠41的磁性部41a與磁鐵49、50以相向的方式將針錠41插入輥45(46)與輥47(48)之間時,如圖4所示,針錠41由磁鐵49、50保持。詳細來說,針錠41在由輥45(46)與輥47(48)夾持且與輥45(46)的周面以及輥47(48)的周面接觸的狀態下,由磁鐵49、50保持。針錠41相對於其他部件未被機械地固定,而僅藉由磁鐵49、50的磁力以及與各輥45~48的周面的摩擦力來保持。
在針錠41的絲線行進方向上游側配置有環狀的引導部件52。引導部件52經由未圖示的托架固定於支承部件42。此外,在針錠41的絲線行進方向下游側配置有管狀的引導部件53。引導部件53直接固定於支承部件42。但是,引導部件52、53的形狀、固定方法並不限定於在此處說明的方式,能夠適當變更。
如圖4所示,當藉由旋轉驅動旋轉軸43而使輥45旋轉時,與輥45的周面接觸的針錠41朝與輥45相反的
方向從動旋轉。進而,與針錠41的周面接觸的輥47朝與輥45相同的方向從動旋轉。藉由針錠41被繞軸旋轉驅動,來對絲線Y施予捻轉。此時,如圖4中箭頭所示,藉由從馬達54傳遞的動力而旋轉驅動的旋轉軸43的旋轉方向,以實施成為將針錠41朝分別安裝於兩根旋轉軸43、44的輥45(46)與輥47(48)之間壓入的方向為佳。由此,能夠防止針錠41從輥45(46)遠離,能夠將馬達54的動力經由輥45(46)可靠地傳遞至針錠41。
然而,在對絲線Y賦予的捻轉中存在捻轉的方向彼此相反的S捻與Z捻。在切換捻轉的方向的情況下,只要將馬達54的動力的傳遞目的地從旋轉軸43切換成旋轉軸44即可。例如,在藉由皮帶傳遞來自馬達54的動力的情況下,只要將捲掛於旋轉軸43的皮帶切換捲掛於旋轉軸44即可。另外,雖然針錠41恐有變得容易從輥45(46)遠離的可能性,但也可以使馬達54成為能夠正反旋轉的馬達,藉由切換旋轉軸43、44的旋轉方向,來改變針錠41的旋轉方向,從而切換絲線Y的捻轉的方向。
在如以上那樣構成的假捻加工機1中,在捲裝P的生産中(絲線Y的捲取中),有時在某個加工單元中會産生斷絲。當在産生了斷絲之後,該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針錠41)還持續旋轉時,恐有徒然地消耗電力、或者構成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各部件磨損而壽命變短
之虞。此外,針錠41僅由磁鐵49、50保持,因此當在絲線Y斷絲的狀態下而針錠41持續旋轉時,有時針錠41會由於某種原因而脫落並掉落。由於針錠41掉落,亦恐有對其他裝置造成損傷或者針錠41丟失之虞。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能夠藉由馬達54分別獨立地驅動各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並且,藉由控制部30進行使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自動地停止的控制。圖5是表示捲裝生産中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控制的流程圖。控制部30對各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執行圖5所示的控制。
在捲裝P的生産中,當在某個加工單元中發生斷絲時(步驟S1中“是”),藉由斷絲傳感器26檢測到該情況後,從斷絲傳感器26向控制部30輸出斷絲信號。控制部30,是當接收到斷絲信號時,就向該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發送停止指令,使馬達54(針錠41)的旋轉停止(步驟S2)。此外,控制部30是在使馬達54停止時,將通報部27切換成通報狀態。藉此,操作人員能夠識別發生了斷絲且針錠41的旋轉停止的情況。
針錠41的加速度以及減速度能夠由操作人員經由設定部31自由地設定。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使針錠41停止時的針錠41的減速度設為-80,000rpm/s,將使針錠41加速時的針錠41的加速度設定為14,000rpm/s。不過,針錠41的減速度以及加速度是能夠適當變更。
然而,當絲線Y的張力變得過大或者過小
時,發生斷絲或者捲裝P的質量惡化的可能性就會變高。因此,即便在某個加工單元中未發生斷絲的情況下(步驟S1中“否”),當由張力傳感器24檢測到的張力超過預定的上限值或小於下限值時(步驟S3中“是”),控制部30使該加工單元的切斷器23動作而切斷絲線Y(步驟S4)。由此,能夠防止發生意外的斷絲、或者生産低質量的捲裝P。另外,上述的上限值、下限值能夠由操作人員經由設定部31自由地設定。
當在切斷了絲線Y之後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針錠41持續旋轉時,與産生斷絲的情況相同,會如上述那樣産生各種問題。因此,控制部30係在使切斷器23剛切斷了絲線Y之後,隨即向馬達54發送停止指令,使馬達54(針錠41)的旋轉停止(步驟S5)。此外,控制部30係在使馬達54停止時,將通報部27切換成通報狀態。藉此,操作人員能夠識別絲線Y被切斷且針錠41的旋轉停止的情況。
在某個加工單元中,在既未發生斷絲、絲線Y的張力也收斂在下限值與上限值之間的允許範圍中的期間,藉由捲取部4捲取由加工部3實施了假捻加工的絲線Y,形成優質的捲裝P。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由斷絲傳感器26檢測到斷絲時,控制部30自動地使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停止。因此,無需等待操作人員使馬達54停止,就能夠在發生了斷
絲時使針錠41的旋轉迅速地停止。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由張力傳感器24檢測到的絲線Y的張力超過預定的上限值或者小於預定的下限值時,控制部30係使切斷器23切斷絲線Y,並且使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停止。當絲線Y的張力變得過大或者過小,發生斷絲或者捲裝P的質量惡化的可能性就會變高。因此,在絲線Y的張力超過預定的上限值或者小於下限值的情況下,由切斷器23切斷絲線Y,藉此能夠抑制意外的斷絲發生、生産低質量的捲裝P。再者,此時,藉由使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停止,能夠避免在絲線Y被切斷的狀態下針錠41徒然地持續旋轉。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由張力傳感器24檢測到的絲線Y的張力超過上限值時或者小於下限值時,控制部30係在使切斷器23切斷絲線Y之後,向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發送停止指令。從避免針錠41徒然地持續旋轉的觀點而言,使馬達54儘快地停止為佳。不過,若在藉由以切斷器23切斷絲線Y之前馬達54就開始減速的話,恐會使絲線Y的行進速度與針錠41的旋轉速度之間的平衡崩潰,由於絲線Y的不穩定舉動而造成針錠41脫落。因此,如上所述,在藉由以切斷器23切斷了絲線Y之後再向馬達54發送停止指令,藉此在絲線Y被切斷之前馬達54不會開始減速,而能夠抑制針錠41脫落。
在本實施方式中,使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針錠41停止時之針錠41的減速度的絕對值大於使針錠41加速
時之針錠41的加速度的絕對值。如此,藉由使針錠41的減速度比較大,能夠使針錠41的旋轉迅速地停止,能夠縮短在斷絲狀態下針錠41徒然地持續旋轉的時間。
在本實施方式中,還具備:能夠切換成向操作人員通報預定的資訊的通報狀態的通報部27,控制部30在使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停止時,將通報部27切換成通報狀態(燈的亮燈狀態或者閃爍狀態)。如此,操作人員能夠容易地識別發生了斷絲的情況以及絲線Y被切斷的情況,能夠迅速地著手於用以使絲線Y的捲取重新開始的作業。
在本實施方式中,排列配置有多個加工單元,該加工單元以通過針錠式加捻裝置15和斷絲傳感器26的方式形成有絲線通道,控制部30,係使由斷絲傳感器26檢測到斷絲的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停止。在排列配置有多個加工單元的假捻加工機1中,以往構成為,在各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驅動軸上捲掛共通的切線錠帶,各針錠式加捻裝置15被一併驅動。因此,不會由於在某個加工單元中發生斷絲就使切線錠帶停止,而需要操作人員趕到該加工單元,以手動將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驅動軸從切線錠帶分離這樣的操作。關於這一點,根據本實施方式,在發生了斷絲的情況下,控制部30自動地使該加工單元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停止,因此能夠減輕操作人員的負擔,並且能夠使針錠41的旋轉可靠且迅速地停止。
說明對上述實施方式施加了各種變更的變形例。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有別於張力傳感器24而另外地設置斷絲傳感器26,並藉由斷絲傳感器26檢測斷絲者。不過,由於以張力傳感器24也能夠來檢測斷絲,因此也可以省略斷絲傳感器26,而以張力傳感器24檢測斷絲。在此情況下,張力傳感器24還可作為本發明的斷絲傳感器來發揮功能。
(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當由張力傳感器24檢測到的張力超過預定的上限值或者小於下限值時,在由切斷器23切斷絲線Y之後,向針錠式加捻裝置15的馬達54發送停止指令。不過,也可以在由切斷器23切斷絲線Y的同時或者即將切斷前,向馬達54發送停止指令。
(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斷絲時、或是切斷絲線時將通報部27切換成通報狀態。不過,並不必須在斷絲時、或是切斷絲線時將通報部27切換成通報狀態,也可以省略通報部27。
(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報部27與操作部32分開另外設置。不過,操作部32也可以構成為兼具通報部27的功能。例如,如上述實施方式那樣,在操作部32由按鈕構成的情況下,也可以將該按鈕構成為能夠亮燈或者閃爍,藉此使其發揮作為通報部的功能。
(4)上述實施方式的針錠式加捻裝置15為,
兩根旋轉軸43、44中僅一根旋轉軸43由馬達54旋轉驅動。不過,也可以構成為,兩根旋轉軸43、44的雙方均被旋轉驅動。在該情況下,即便不進行皮帶的捲掛切換等,也能夠簡單地切換S捻與Z捻。
(5)對於構成上述實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機1的各裝置也可以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藉由移位器使止捻導絲器12能夠移動,但也能夠使止捻導絲器12成為固定式(參照日本特開2011-47074號公報),也可以成為以手動來移動移位器的構成。此外,也能夠省略冷卻裝置14、第2加熱裝置19。
1‧‧‧假捻加工機
23‧‧‧切斷器
24‧‧‧張力傳感器
26‧‧‧斷絲傳感器
27‧‧‧通報部
30‧‧‧控制部
31‧‧‧設定部
32‧‧‧操作部
54‧‧‧馬達
A、B、C‧‧‧加工單元
Claims (5)
- 一種假捻加工機,具備針錠式加捻裝置,該針錠式加捻裝置具有圓筒狀的針錠,該針錠被保持在與分別安裝於兩根旋轉軸的輥的周面接觸的狀態下,藉由馬達對上述兩根旋轉軸中的至少任意一方進行旋轉驅動,藉此使上述針錠旋轉而對在上述針錠的內部行進的絲線施予加捻,上述假捻加工機的特徵在於,具備:斷絲傳感器,其用以檢測斷絲;控制部,其用以對上述馬達的動作進行控制;張力傳感器,其用以檢測絲線的張力;以及切斷器,其用以切斷絲線,當由上述斷絲傳感器檢測到斷絲時,上述控制部使上述馬達停止,當由上述張力傳感器檢測到的絲線的張力超過預定的上限值或者小於預定的下限值時,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切斷器切斷絲線之後,向上述馬達發送停止指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假捻加工機,其中,使上述針錠停止時之上述針錠的減速度的絕對值大於使上述針錠加速時之上述針錠的加速度的絕對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假捻加工機,其中,還具備通報部,該通報部能夠切換成向操作人員通報 預定之資訊的通報狀態,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馬達停止時,將上述通報部切換成上述通報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假捻加工機,其中,排列配置有多個加工單元,該加工單元以通過上述針錠式加捻裝置和上述斷絲傳感器的方式形成有絲線通道,上述控制部,係使由上述斷絲傳感器檢測到斷絲的上述加工單元的上述針錠式加捻裝置的上述馬達停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假捻加工機,其中,排列配置有多個加工單元,該加工單元以通過上述針錠式加捻裝置和上述斷絲傳感器的方式形成有絲線通道,上述控制部,係使由上述斷絲傳感器檢測到斷絲的上述加工單元的上述針錠式加捻裝置的上述馬達停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48963 | 2018-03-16 | ||
JP2018048963A JP7128575B2 (ja) | 2018-03-16 | 2018-03-16 | 仮撚加工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8867A TW201938867A (zh) | 2019-10-01 |
TWI784141B true TWI784141B (zh) | 2022-11-21 |
Family
ID=6552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07524A TWI784141B (zh) | 2018-03-16 | 2019-03-07 | 假捻加工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40104B1 (zh) |
JP (1) | JP7128575B2 (zh) |
CN (1) | CN110273206A (zh) |
TW (1) | TWI7841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99815B (zh) * | 2019-10-08 | 2021-07-09 | 中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涤纶长丝的拉伸假捻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
JP7398323B2 (ja) * | 2020-04-06 | 2023-12-14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JP7626604B2 (ja) | 2020-11-04 | 2025-02-04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EP4310231A4 (en) * | 2021-03-16 | 2024-10-23 | TMT Machinery, Inc. | False twisting machine |
CN114737310B (zh) * | 2022-05-16 | 2023-12-22 | 江苏云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锭子悬浮式编织机及其运行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62531A (en) * | 1970-04-21 | 1972-05-16 | Logan Inc Jonath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production of textured textile yarn |
TW467978B (en) * | 1997-12-25 | 2001-12-11 | Murata Machinery Ltd | Individual-spindle-drive type textile machine |
JP2004115932A (ja) * | 2002-09-24 | 2004-04-15 | Toray Ind Inc | 仮撚加工装置 |
JP2007308833A (ja) * | 2006-05-19 | 2007-11-29 | Tmt Machinery Inc | 合糸仮撚加工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70208U (zh) * | 1972-10-11 | 1974-06-19 | ||
JPS6245728A (ja) * | 1985-08-22 | 1987-02-27 | Kachi Tekkosho:Kk | 二重撚り撚糸機に於ける糸切れ時の単錘停止装置 |
DE3743708C2 (de) * | 1987-12-23 | 1995-08-31 | Temco Textilmaschkomponent | Falschdralltexturieraggregat mit elektromotorischem Antrieb |
JP2638493B2 (ja) * | 1994-08-05 | 1997-08-0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オートドッファ |
JP3079997B2 (ja) * | 1996-05-07 | 2000-08-2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合糸仮撚機の糸切れ検出装置 |
ID21022A (id) * | 1997-02-04 | 1999-04-08 | Barmag Barmer Maschf | Mesin pentekstur gintiran palsu |
JP3147024B2 (ja) * | 1997-03-07 | 2001-03-19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仮撚り装置 |
JP3196712B2 (ja) * | 1998-02-26 | 2001-08-0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EP1460155B1 (en) * | 1998-03-13 | 2006-08-23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Individual-spindle-drive type textile machine with a plurality of spindles divided into units |
JP2002069763A (ja) * | 2000-08-25 | 2002-03-08 | Toray Eng Co Ltd | ピンツイスター式仮撚装置 |
TWM283852U (en) * | 2001-09-27 | 2005-12-21 | Barmag Barmer Maschf | Friction false twist device |
JP2004197236A (ja) * | 2002-12-16 | 2004-07-15 | Toray Ind Inc | 高機能繊維用仮撚加工装置および高機能繊維仮撚加工糸の製造方法 |
JP2011047074A (ja) | 2009-08-27 | 2011-03-10 | Tmt Machinery Inc | 仮撚加工機 |
CN103510215A (zh) * | 2013-09-17 | 2014-01-15 | 吴江永固纺配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断纱检测装置 |
JP6457342B2 (ja) | 2014-07-03 | 2019-01-23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及び、仮撚加工機の糸掛け方法 |
-
2018
- 2018-03-16 JP JP2018048963A patent/JP712857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5 CN CN201910115987.4A patent/CN110273206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2-20 EP EP19158240.2A patent/EP3540104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3-07 TW TW108107524A patent/TWI78414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62531A (en) * | 1970-04-21 | 1972-05-16 | Logan Inc Jonath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production of textured textile yarn |
TW467978B (en) * | 1997-12-25 | 2001-12-11 | Murata Machinery Ltd | Individual-spindle-drive type textile machine |
JP2004115932A (ja) * | 2002-09-24 | 2004-04-15 | Toray Ind Inc | 仮撚加工装置 |
JP2007308833A (ja) * | 2006-05-19 | 2007-11-29 | Tmt Machinery Inc | 合糸仮撚加工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40104B1 (en) | 2022-03-30 |
JP7128575B2 (ja) | 2022-08-31 |
TW201938867A (zh) | 2019-10-01 |
JP2019157314A (ja) | 2019-09-19 |
CN110273206A (zh) | 2019-09-24 |
EP3540104A1 (en) | 2019-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84141B (zh) | 假捻加工機 | |
JP4486115B2 (ja) | 糸巻取装置、及び仮撚加工機 | |
EP2727870B1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 |
CN110273207B (zh) | 假捻加工机 | |
JP2013067935A (ja) | 紡績機及び紡績機における糸の製造を中断する方法 | |
JP2009155779A (ja) |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紡績機 | |
JP2009155757A (ja) | 紡績機 | |
JP5615721B2 (ja) | 繊維機械及び繊維機械の糸巻き取り方法 | |
EP2977493B1 (en) |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 |
JPH10244339A (ja) | 撚線製造装置 | |
JP2014125714A (ja) | 紡績機 | |
JP2009243006A (ja) | ドラフト装置 | |
JP2008024438A (ja) | 糸巻取装置 | |
JP7626604B2 (ja) | 仮撚加工機 | |
JP7554341B2 (ja) | 仮撚加工機 | |
JP2014009405A (ja) | 紡績機 | |
EP4474542A1 (en) | Draw texturing machine and yarn threading method | |
JP2023163590A (ja) | 紡糸引取機 | |
TW202325932A (zh) | 絲線輸送裝置以及假撚加工機 | |
JP2024007744A (ja) | 紡績機、パッケージ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ッケージ | |
JP2004277947A (ja) | 糸継ぎ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 |
JP2004277943A (ja) | 紡績機 | |
JP2006306586A (ja) | コアヤーン製造装置における弾性糸パッケージ駆動装置 | |
JP2019007104A (ja) | ドラフト装置、ドラフトシステム、紡績システム、及び紡績機 | |
JP2014218316A (ja) | 糸巻取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