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747B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83747B TWI783747B TW110139323A TW110139323A TWI783747B TW I783747 B TWI783747 B TW I783747B TW 110139323 A TW110139323 A TW 110139323A TW 110139323 A TW110139323 A TW 110139323A TW I783747 B TWI783747 B TW I78374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backlight module
- limiting block
- guide plate
- light gu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該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具有該第一限位塊,該第一限位塊具有一第一導引斜面;該第二框架設於該導光板的上方,且具有該第二限位塊,該第二限位塊具有一第二導引斜面,當下壓組裝時該第二限位塊向下位移,斜面會迫使該第一限位塊位移,最後二個限位塊緊密接合。且該光學膜片設有限位開口容設互相結合的前述限位塊,借助該導光板組裝時所產生位移帶動該光學膜片,使該導光板與光學膜片藉由相同結構進行限位,減少額外部材使用,降低成本,且利用此同步進行組裝限位,降低組裝工時之功效。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技術,特別是一種具導光板與光學膜片限位機構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目前顯示裝置的設計趨勢由以往的體積龐大、厚重的外型朝薄型化以及輕量化的方向發展,而且顯示裝置的邊框寬度漸漸趨向窄邊框的設計,使得顯示裝置整體的體積縮小且在相同尺寸的顯示裝置下所能看到的顯示畫面的面積更大,視覺效果更好。
以現行車載顯示裝置而言,在該背光模組的導光板限位結構上,是在該導光板的入光側藉由一定位腳承靠於光源模組的電路板上,進行組裝定位,而在入光側對應側的反入光側須藉由置放一預壓縮的彈性橡膠體,進行組裝限位。如此,在該背光模組的導光板的組裝製程上,需額外追加部材(彈性橡膠體)進行限位固定,且該背光模組的框架內也必須預留彈性橡膠體的置放空間,針對窄邊框的趨勢而言,此種導光板限位機構是一大限制。
綜上所述,現行背光模組在導光板與光學膜片組的限位固定結構上,都須要額外部材進行限位,並且需追加多個前置工站配合組裝,不僅影響組裝工時也增加製作成本。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新型設計架構,利用導光板與框架上的設置的斜面結構,使導光板與框架藉由相互配合的斜面造型,
無須額外部材即可達到限位效果,達到簡化組裝工序與縮短工時之功效。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第一框架,該第一框架包含一底板;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連接該入光面的出光面,及一第一限位塊,該導光板設置在該底板上,該第一限位塊設置於該出光面,該第一限位塊具有一第一導引斜面;一光源模組包含一電路板及複數個光源依序排列設置在該電路板上,且所述光源鄰設於該導光板的入光面;以及一第二框架具有設於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上方的一頂壁,及一第二限位塊,該第二限位塊設置於該頂壁的一底面,該第二限位塊具有一第二導引斜面,該第二導引斜面對應配合該第一導引斜面互相導引組裝結合。
作為優選方式,該第一限位塊係為梯形體,並具有一第一固定端與一第一前端,該第一固定端位於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且該第一固定端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前端的寬度。
作為優選方式,該第二限位塊係為梯形體,並具有一第二固定端與一第二前端,該第二固定端位於該第二框架的該頂壁,且該第二固定端的寬度大於該第二前端的寬度。
作為優選方式,該第一導引斜面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導引斜面設有對應該第一結合部的一第二結合部。
作為優選方式,該第一框架還包含至少一內側壁,該內側壁由該底板向上延伸且該內側壁與該底板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第二框架還包含至少一外側壁,該外側壁由該頂壁向下延伸且該外側壁與所述內側壁互相結合。
作為優選方式,該第二框架的該頂壁在該第二限位塊旁設有一開口,該開口用以容設該第一限位塊的該第一前端。
作為優選方式,該第二框架的該頂壁的開口內的該第一限位塊的該第一前端的頂面低於該第二框架的該頂壁的表面。
作為優選方式,該頂壁的該開口具有一開放端及一底端,該開放端面向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且該開放端的寬度大於該底端的寬度。
作為優選方式,更包含至少一光學膜片,所述光學膜片設在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上方,所述光學膜片具有一限位開口,該限位開口容設互相結合的該第一限位塊和該第二限位塊。
作為優選方式,該頂壁在該第二限位塊旁設有至少一壓固部,該壓固部的前端面抵接該光學膜片。
作為優選方式,該導光板的出光面設有一定位塊,且該光學膜片具有對應該定位塊的一定位缺口。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利用前述背光模組,及一顯示面板鄰設於所述背光模組的上方,鄰設於該導光板的出光面。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利用導光板與框架上的設置的限位塊斜面,使導光板與框架藉由相互配合的斜面造型,無須額外部材即可達到限位效果。且光學膜片設有限位開口容設互相結合的限位塊,再借助前述導光板組裝時所產生位移縮減光學膜片與框架之間的間隙,將導光板與光學膜片藉由相同結構進行限位,減少額外部材使用,降低成本,且利用此同步進行組裝限位,降低組裝工時之功效。
100:背光模組
110:第一框架
120:底板
130:內側壁
140:容置空間
200:導光板
201:定位腳
210:入光面
220:出光面
230:第一限位塊
231:第一導引斜面
232:第一固定端
233:第一前端
234:第一結合部
240:定位塊
250:反射片
300:光源模組
310:電路板
320:光源
400:光學膜片
410:限位開口
420:定位缺口
500:第二框架
510:頂壁
511:底面
520:第二限位塊
521:第二導引斜面
522:第二固定端
523:第二前端
524:第二結合部
530:外側壁
540:開口
541:開放端
542:底端
550、551:壓固部
600:顯示面板
700:顯示裝置
[圖1]為本案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2]為本案實施例的導光板的局部示意圖。
[圖3]為本案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導光板與框架尚未完成組裝限位的示意
圖。
[圖4]為本案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導光板與框架已完成組裝限位的示意圖。
[圖5]為本案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茲配合圖式將本發明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其所附圖式主要為簡化之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之基本結構,因此在該等圖式中僅標示與本發明有關之元件,且所顯示之元件並非以實施時之數目、形狀、尺寸比例等加以繪製,其實際實施時之規格尺寸實為一種選擇性之設計,且其元件佈局形態有可能更為複雜。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據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申請,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請。另外,在說明書中,除非明確地描述為相反的,否則詞語“包括”將被理解為意指包括所述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
請參照圖1、圖2、圖3及圖4,為背光模組的局部爆炸示意圖、導光板的局部示意圖、背光模組的導光板與框架未完成組裝限位及已完成組裝限位示意圖。本案實施例揭露一背光模組100,其包含:一第一框架110、一導光板200、一光源模組300,以及一第二框架500。其中,該第一框架110包含一底板120;該導光板200具有一入光面210、一連接該入光面210的出光面220,及一第一限位塊230,該導光板200設置在該底板120上,且該第一限位塊230設置於該出光面220,該第一限位塊230具有一第一導引斜面231;該光源模組300包含一電路板310及複數個光源320
依序排列設置在該電路板310上,所述光源320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且所述光源320鄰設於該導光板200的入光面210;該第二框架500具有設於該導光板200的該出光面220上方的一頂壁510,及一第二限位塊520,該第二限位塊520設置於該頂壁510的一底面511,該第二限位塊520具有一第二導引斜面521,該第二導引斜面521對應配合該第一導引斜面231互相導引組裝結合。
利用該導光板200與第二框架500上設置的限位塊,其相互配合的斜面造型,當下壓組裝該第二框架500時,該第二限位塊520向下位移,該第二限位塊520的斜面會迫使該第一限位塊230向左側位移,最後二個限位塊緊密接合。相較於習知技術仍要採用額外部材(例如彈性橡膠體或膠帶)進行限位固定,本案實施例所揭露的該背光模組100,組裝上無須額外部材即可達到限位效果,達到降低成本、簡化組裝工序與縮短工時之功效。因此,上述結構設計不僅可以用於側入式背光模組,也可以符合目前車載機種的設計趨勢。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還另外在該導光板200入光面210處突出設計一定位腳201,但本實施例並不此為限。該定位腳201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壓抵在該光源模組300的電路板310上,以使導光板200的入光面210與光源模組300的電路板310之間保留出一間距,以避免導光板200的入光面210直接壓抵所述光源320而造成所述光源320容易毀損。
應用實施上,該背光模組100包括一反射片250,該反射片250設置於該導光板200的下方,用以增加該些光源320所發出的光線可以被反射至該出光面220,確保該導光板200的出光效果。
應用實施上,該第一限位塊230係為梯形體,並具有一第一固定端232與該第一固定端232向上延伸的一第一前端233,該第一固定端232
位於該導光板200的該出光面220,且該第一固定端232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前端233的寬度。實施上該第一限位塊230的剖面係為直角梯形,且在非直角的腰形成該第一導引斜面231。
相同的,該第二限位塊520係為梯形體,並具有一第二固定端522與該第二固定端522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前端523,該第二固定端522位於該第二框架500的該頂壁510,且該第二固定端522的寬度大於該第二前端523的寬度。實施上該第二限位塊520的剖面係為直角梯形,且在非直角的腰形成該第二導引斜面521。
更進一步,該第一限位塊230的第一導引斜面231設有一第一結合部234,該第二限位塊520的該第二導引斜面521設有對應該第一結合部234的一第二結合部524,藉由該第一結合部234與第二結合部524的嵌合卡固,增加該第一限位塊230與該第二限位塊520間的結合緊密度。如圖中所示,該第一結合部234為凸條,該第二結合部524為對應的凹槽;應用上也可以是該第一結合部234為凹槽,該第二結合部524為對應的凸條。
應用實施上,該第二框架500的該頂壁510在該第二限位塊520旁設有一開口540,當該第一限位塊230與該第二限位塊530互相導引組裝結合時,該開口540用以容設該第一限位塊230的該第一前端233。實施上,該第二框架500的該頂壁510的開口540內,該第一限位塊230的該第一前端233的頂面低於該第二框架500的該頂壁510的表面。
較佳應用實施上,該頂壁510的該開口540具有一開放端541及一底端542,該開放端541面向該導光板200的該出光面220,且該開放端541的寬度大於該底端542的寬度,對應前述該第一限位塊230的梯形體形狀,當該第二框架500下壓組裝時,該第二框架500的頂璧510可更緊密包覆該第一限位塊230的第一前端233,增加該第二框架500與該導光板
200間的限位效果。該底端542可以是封閉狀而使該開口540呈現為盲孔形態,或是如圖3所示,該底端542可以是開放狀而使該開口540呈現為穿孔形態,因此,該底端542的形態並不應以圖3揭露為限。
應用實施上,該第一框架110還包含至少一內側壁130,該內側壁130由該底板120的側邊向上延伸,且該內側壁130與該底板120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140,該容置空間140用以容設前述導光板200、光源模組300等原件;該第二框架500還包含至少一外側壁530,該外側壁530由該頂壁510向下延伸,且當該第二框架500下壓組裝時,該外側壁530與所述內側壁130互相結合,如圖所示,該外側壁530緊密環繞於該內側壁130。
應用實施上,該背光模組100更包含至少一光學膜片400,所述光學膜片400設在該導光板200的該出光面220上方,且設置於該第一框架110的容置空間140內。所述光學膜片400具有一限位開口410,該限位開口410的大小可容設互相結合的該第一限位塊230和該第二限位塊520。
應用實施上,該導光板200的出光面220設有一定位塊240,且該光學膜片400具有對應該定位塊240的一定位缺口420,用以當該光學膜片400置放於該導光板200上方時,進行組裝置放基本定位。
藉此當下壓組裝該第二框架500的第二限位塊520向下位移,斜面會迫使該導光板200的該第一限位塊230向左側位移,此時,因為該導光板200的該定位塊240是組裝於該光學膜片400的該定位缺口420之中,所以該導光板200向左側位移時就會帶動該光學膜片400一起向左側位移,直到最後二個限位塊(230、520)緊密接合(如圖3與圖4所示)時,該導光板200就會將該光學膜片400帶動至圖4所示的位置,縮減該光學膜片400與該第一框架110內側壁130之間的間隙。
較佳應用實施上,該第二框架500的頂壁510在該第二限位塊520旁設有至少一壓固部550與551,如圖3及圖4所示,該壓固部550位於該第二限位塊520邊的開口540旁,該壓固部551位於該第二限位塊520另一邊。藉此,當下壓組裝該第二框架500的第二限位塊520向下位移,迫使該第一限位塊230向左側位移,最後二個限位塊緊密接合時,該壓固部550與551的前端面抵接該光學膜片400,用以增加該光學膜片400的限位效果。
圖8為本案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前述背光模組100應用於一顯示裝置700,包含一顯示面板600及前述背光模組100,該顯示面板700設於所述背光模組100的該導光板200的出光面220,即該顯示面板700設於該背光模組100的上方。
上述揭示的實施形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特點及其功效,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可實施範疇,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任何運用本發明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及修飾,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0:背光模組
110:第一框架
120:底板
130:內側壁
140:容置空間
200:導光板
201:定位腳
210:入光面
220:出光面
230:第一限位塊
231:第一導引斜面
240:定位塊
250:反射片
300:光源模組
310:電路板
320:光源
400:光學膜片
410:限位開口
420:定位缺口
500:第二框架
510:頂壁
530:外側壁
540:開口
Claims (11)
-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第一框架,包含一底板;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連接該入光面的出光面,及一第一限位塊,該導光板設置在該底板上,該第一限位塊設置於該出光面,該第一限位塊具有一第一導引斜面;一光源模組,包含一電路板及複數個光源依序排列設置在該電路板上,且所述光源鄰設於該導光板的入光面一第二框架,具有設於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上方的一頂壁,及一第二限位塊,該第二限位塊設置於該頂壁的一底面,該第二限位塊具有一第二導引斜面,該第二導引斜面對應配合該第一導引斜面互相導引組裝結合;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所述光學膜片設在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上方,所述光學膜片具有一限位開口,該限位開口容設互相結合的該第一限位塊和該第二限位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限位塊係為梯形體,並具有一第一固定端與一第一前端,該第一固定端位於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且該第一固定端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前端的寬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限位塊係為梯形體,並具有一第二固定端與一第二前端,該第二固定端位於該第二框架的該頂壁,且該第二固定端的寬度大於該第二前端的寬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導引斜面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二導引斜面設有對應該第一結合部的一第二結合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框架還包含至少 一內側壁,該內側壁由該底板向上延伸且該內側壁與該底板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第二框架還包含至少一外側壁,該外側壁由該頂壁向下延伸且該外側壁與所述內側壁互相結合。
-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框架的該頂壁在該第二限位塊旁設有一開口,該開口用以容設該第一限位塊的該第一前端。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頂壁的開口內的該第一限位塊的該第一前端的頂面低於該第二框架的該頂壁的表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頂壁的該開口具有一開放端及一底端,該開放端面向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且該開放端的寬度大於該底端的寬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頂壁在該第二限位塊旁設有至少一壓固部,該壓固部的前端面抵接該光學膜片。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的出光面設有一定位塊,且該光學膜片具有對應該定位塊的一定位缺口。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請求項1至10中任意一項所述之背光模組,以及;一液晶面板,該液晶面板鄰設於所述背光模組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9323A TWI783747B (zh) | 2021-10-22 | 2021-10-22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9323A TWI783747B (zh) | 2021-10-22 | 2021-10-22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83747B true TWI783747B (zh) | 2022-11-11 |
TW202318084A TW202318084A (zh) | 2023-05-01 |
Family
ID=85794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9323A TWI783747B (zh) | 2021-10-22 | 2021-10-22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8374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6440A (ja) * | 2000-10-10 | 2002-04-19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機構 |
TW201015169A (en) * | 2008-10-09 | 2010-04-16 |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 Backlight module |
CN102878484A (zh) * | 2012-09-04 | 2013-01-1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03090323A (zh) * | 2013-01-31 | 2013-05-0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膜片定位结构及其背光模组 |
JP2015133189A (ja) * | 2014-01-10 | 2015-07-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
CN209328399U (zh) * | 2019-02-12 | 2019-08-30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10-22 TW TW110139323A patent/TWI78374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6440A (ja) * | 2000-10-10 | 2002-04-19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機構 |
TW201015169A (en) * | 2008-10-09 | 2010-04-16 |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 Backlight module |
CN102878484A (zh) * | 2012-09-04 | 2013-01-1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03090323A (zh) * | 2013-01-31 | 2013-05-0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膜片定位结构及其背光模组 |
JP2015133189A (ja) * | 2014-01-10 | 2015-07-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
CN209328399U (zh) * | 2019-02-12 | 2019-08-30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8084A (zh) | 2023-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08377B (zh) | 显示模块 | |
CN101303484B (zh) | 背光组件,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模块及制造方法 | |
CN201259587Y (zh) | 多面显示器及其多面背光模块 | |
US20070127261A1 (en) | LED backlight device | |
US2008020462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ccommodating frame having reflecting portion and light absorbing portion | |
CN100535508C (zh) | 背光器件、液晶显示器以及用该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 |
TWI416208B (zh) |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
CN102314806A (zh) |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WO2017122794A1 (ja) | 面状ライトユニット | |
WO2017084423A1 (zh) | 背光模组后盖、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 |
CN102376199A (zh) | 显示装置 | |
WO2017197938A1 (zh) | 背光源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 |
JP5368265B2 (ja) | 導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電子装置 | |
KR101630342B1 (ko) |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 |
KR100940334B1 (ko) | 액정디스플레이(lcd)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단말기 | |
US20100245703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TWI783747B (zh)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
US20170108633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 plate, edge-li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0661783B1 (ko) | 사이드라이트형 면광원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 |
CN216596726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23065348A1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1528867U (zh) |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 |
WO2019149081A1 (zh) | Led光源、led模组、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6013150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TWI421589B (zh) | 背光模組及應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