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9955B -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59955B TWI759955B TW109139242A TW109139242A TWI759955B TW I759955 B TWI759955 B TW I759955B TW 109139242 A TW109139242 A TW 109139242A TW 109139242 A TW109139242 A TW 109139242A TW I759955 B TWI759955 B TW I75995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k
- signal
- code
- optical code
- user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22—Photodetector array or CCD scann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58—Scheduling content for creating a personalised stream, e.g. by combining a locally stored advertisement with an incoming stream; Updating operations, e.g. for OS modules ; time-related management oper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3—1D bar c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04N21/4720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for requesting content on demand, e.g. video on dema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2—End-user interface for program selection
- H04N21/4825—End-user interface for program selection using a list of items to be played back in a given order, e.g. playlis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80/00—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9G2380/06—Remotely controlled electronic signs other than lab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通訊系統及其方法,先提供具有光碼模組與面板之顯示裝置、第一遮罩、第二遮罩、以及具有螢幕之使用者裝置,且第一遮罩與第二遮罩分別位於面板之不同位置。接著,由光碼模組提供光碼信號至面板,且由第一遮罩與第二遮罩分別提供第一遮罩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然後,由使用者裝置自面板擷取光碼信號加上第一遮罩信號或第二遮罩信號,以依據光碼信號與第一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或者依據光碼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進而在使用者裝置上顯示第一代碼或第二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通訊技術,特別是指一種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在現今全球有關顯示裝置之趨勢上,數位看板之類的顯示裝置之市場營收逐漸成長,例如依據美國商業資訊(Business Wire)之研究指出,全球數位看板之市場在2015年的營收已達到了219億美元。而且,數位看板之廣告會影響購買決策,例如有68%的消費者表示數位看板之廣告會影響購買決策,甚至有45%消費者指出這種數位看板與傳統店家廣告結合之傳播型態將引發非計畫性的購買。同時,智慧互動數位看板之時代的來臨,數位看板為追求更完整之使用者體驗,一路從擴大螢幕之面積,演進到動態內容播放與中央控制系統,直到現階段之智慧互動數位看板。
再者,藍牙(bluetooth)無線通訊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智慧型手機與數位看板之間的互動傳輸方式,但在實際應用上,卻因為藍牙之資訊傳輸沒有方向性,使得目前數位看板之推動遇到了阻礙。
另外,目前數位看板可能同時播放多個廣告,但單一背光板在同一時間只能發送單一或單組可見光信號。又,若使用多個背光板雖能同時發送多組可見光信號,但背光板之成本並不低廉,且整體數位看板之硬體架構也需重新設計,導致大幅提高數位看板之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創新之通訊技術,以讓顯示裝置(如數位看板)同時兼具顯示與資訊傳遞之功能,或避免提高顯示裝置(如數位看板)之成本,或者可在使用者裝置(如行動裝置)之螢幕上顯示使用者感興趣之服務內容(如廣告內容),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之一大研究課題。
本發明之相關專利可參考申請人(發明人)之台灣專利第TWI655867號(或同族之大陸公開專利第CN109511014A號、美國專利第US10510377B2號)所述「結合光碼與影片之系統及其方法」,以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相關技術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訊系統及其方法,例如能讓顯示裝置(如數位看板)同時兼具顯示與資訊傳遞之功能,或能避免提高顯示裝置之成本,或者能在使用者裝置(如行動裝置)之螢幕上顯示使用者感興趣之服務內容(如廣告內容)。
本發明之通訊系統包括:顯示裝置,係具有光碼模組與面板,以由光碼模組提供光碼信號至面板;第一遮罩與第二遮罩,係分別位於顯示裝置之面板之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以由第一遮罩與第二遮罩分別提供第一遮罩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以及使用者裝置,係具有相機與螢幕,以由使用者裝置之相機自顯示裝置之面板擷取光碼信號加上第一遮罩信號或第二遮罩信號,再由使用者裝置依據光碼信號與第一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或者依據光碼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進而在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第一代碼或第二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
前述之使用者裝置包括:相機,係自顯示裝置擷取光碼信號加上第一遮罩信號或第二遮罩信號;處理模組,係依據相機自顯示裝置所擷取之光碼信號與第一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或者依據光碼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以及螢幕,係依據處理模組所得出之第一代碼或第二代碼顯示相對應之服務內容。
本發明之通訊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光碼模組與面板之顯示裝置、第一遮罩、第二遮罩、以及具有螢幕之使用者裝置,且第一遮罩與第二遮罩分別位於顯示裝置之面板之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由顯示裝置之光碼模組提供光碼信號至面板,且由第一遮罩與第二遮罩分別提供第一遮罩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以及由使用者裝置自顯示裝置之面板擷取光碼信號加上第一遮罩信號或第二遮罩信號,以由使用者裝置依據光碼信號與第一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或者依據光碼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進而在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第一代碼或第二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
因此,本發明之通訊系統及其方法係利用光碼信號之通訊具有方向性與不容易被遮蔽等優點,讓顯示裝置能提供光碼信號,以利顯示裝置同時兼具顯示與資訊傳遞之功能。而且,顯示裝置之光碼信號能結合多個遮罩之遮罩信號以得出多個代碼,有利在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同時,顯示裝置可以具有一個面板,即可提供多個代碼,有利於避免提高顯示裝置之成本,亦能讓使用者透過使用者裝置選擇感興趣之服務內容。另外,本發明透過至少二遮罩之方式增加至少二遮罩信號或遮罩資訊,能讓使用者透過使用者裝置讀取到感興趣之資訊,有利於提升顯示裝置之服務效率。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在以下描述內容中將部分闡述本發明之額外特徵及優點,且此等特徵及優點將部分自所述描述內容可得而知,或可藉由對本發明之實踐習得。應理解,前文一般描述與以下詳細描述二者均為例示性及解釋性的,且不欲約束本發明所欲主張之範圍。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了解本發明之其它優點與功效,亦可因而藉由其它不同的具體等同實施形態加以施行或運用。
圖1A與圖1B為本發明之通訊系統1的架構示意圖,其中圖1B用於說明光碼、遮罩與代碼之關係,圖2為圖1A與圖1B之通訊系統1中關於服務內容D的實施例示意圖,且服務內容D可為廣告內容(廣告資訊)、活動內容(活動資訊)、或多媒體內容(多媒體資訊)等。
如圖1A與圖1B所示,通訊系統1可包括依序連接或互相通訊之播放裝置10、顯示裝置20、使用者裝置30、伺服器40,並包括多個遮罩等。播放裝置10可為用於影片V(節目)之播放器或傳送器等,並能同步控制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與驅動器22,以藉此同步面板24所顯示之影片V之畫面與驅動器22所驅動之光碼模組21之光碼信號A。顯示裝置20可為顯示器、看板等,且看板可為數位看板、廣告看板、電子看板等。使用者裝置30可為行動裝置、可攜式裝置、穿戴式裝置等,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提式電腦、智慧型手錶等。伺服器40可為雲端伺服器(雲端平台)、網路伺服器、網頁伺服器、遠端伺服器、電腦主機等。多個遮罩可包括至少二個(如二、三、四、五、六個或以上)遮罩,本發明例如以三個不同之遮罩為例(即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第三遮罩M3),且第四個以上之遮罩(如第四遮罩、第五遮罩、第六遮罩等)皆可依照下列第一遮罩M1至第三遮罩M3之內容加以類推,故不再重覆敘述。
顯示裝置20可具有光碼模組21、至少一驅動器22、光源23與面板24等,且使用者裝置30可具有相機31、螢幕32與處理模組33等。例如,光碼模組21可為光碼產生器(如光碼產生晶片/光碼產生電路)、光碼調變器(如光碼調變晶片/光碼調變電路)等,用以產生或調變光碼信號A,亦可為可見光產生器(如可見光產生晶片/可見光產生電路)、可見光調變器(如可見光調變晶片/可見光調變電路)等,用以產生或調變可見光信號,且光碼信號A可為可見光信號。驅動器22可為光碼驅動器(如光碼驅動晶片/光碼驅動電路)、光源驅動器(如光源驅動晶片/光源驅動電路)、或其組合。光源23可為背光源、光源產生器、光源發射器等。相機31可為或包括數位相機、相機鏡頭、攝像頭等。處理模組33可為處理器(如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處理晶片、處理電路、處理軟體、或其組合等。
顯示裝置20之光碼模組21可提供光碼信號A至面板24(螢幕),且光碼信號A可簡稱或通稱為「光碼」。驅動器22可為光碼驅動器以驅動光碼模組21來產生光碼信號A,或者驅動器22可為光源驅動器以驅動光源23來發射光線L。光源23可發射光線L至第一遮罩M1與第二遮罩M2,以使第一遮罩M1與第二遮罩M2分別提供(產生)第一遮罩信號B1(如第一空間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B2(如第二空間信號)。
第一遮罩M1與第二遮罩M2可分別位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以由第一遮罩M1與第二遮罩M2分別提供第一遮罩信號B1(如第一空間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B2(如第二空間信號)。又,第一遮罩M1與第二遮罩M2可將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版面(如廣告版面)進行分割,並分別對影片V疊加隱藏之第一遮罩信號B1與第二遮罩信號B2,而不會對光碼信號A(如可見光信號)造成影響。面板24之第一位置P1可表示面板24之第一空間、第一區塊、第一欄位或第一版面(如第一廣告欄位或第一廣告版面)等,且面板24之第二位置P2可表示面板24之第二空間、第二區塊、第二欄位或第二版面(如第二廣告欄位或第二廣告版面)等。
使用者裝置30之相機31可自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擷取光碼信號A加上第一遮罩信號B1(如第一空間信號)或第二遮罩信號B2(如第二空間信號),再由使用者裝置30依據光碼信號A與第一遮罩信號B1(如第一空間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C1(如第一廣告代碼)、或者依據光碼信號A與第二遮罩信號B2(如第二空間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C2(如第二廣告代碼),以供後續在如圖2所示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第一代碼C1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如第一廣告內容)或第二代碼C2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如第二廣告內容)。
同樣地,第三遮罩M3可位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第三位置P3,以由第三遮罩M3提供第三遮罩信號B3(如第三空間信號),且由使用者裝置30之相機31自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擷取光碼信號A加上第三遮罩信號B3(如第三空間信號),再由使用者裝置30依據光碼信號A與第三遮罩信號B3(如第三空間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三代碼C3(如第三廣告代碼),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第三代碼C3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如第三廣告內容)。又,第一遮罩M1至第三遮罩M3可將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版面(如廣告版面)進行分割,第三遮罩M3可對影片V疊加隱藏之第三遮罩信號B3而不會對光碼信號A(如可見光信號)造成影響,且面板24之第三位置P3可表示面板24之第三空間、第三區塊、第三欄位或第三版面(如第三廣告欄位或第三廣告版面)等。
伺服器40可接收來自使用者裝置30之第一代碼C1(如第一廣告代碼)、第二代碼C2(如第二廣告代碼)或第三代碼C3(如第三廣告代碼),以由伺服器40依據第一代碼C1、第二代碼C2或第三代碼C3提供相對應之服務內容D(如第一廣告內容、第二廣告內容或第三廣告內容)至使用者裝置30,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相對應之服務內容D。
另外,使用者裝置30或處理模組33可具有光碼解碼單元34、遮罩解碼單元35與運算單元36。例如,光碼解碼單元34可為光解碼器、光解碼晶片、光解碼電路、光解碼軟體等,遮罩解碼單元35可為遮罩解碼器、遮罩解碼晶片、遮罩解碼電路、遮罩解碼軟體等,運算單元36可為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計算機、微電腦、運算軟體、資訊分析軟體等。
光碼解碼單元34可依據光碼信號A解碼出光碼資訊A',且遮罩解碼單元35可分別依據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信號B2與第三遮罩信號B3各自解碼出第一遮罩資訊B1'(如第一空間資訊)、第二遮罩資訊B2'(如第二空間資訊)與第三遮罩資訊B3'(如第三空間資訊)。
運算單元36可依據光碼資訊A'與第一遮罩資訊B1'(如第一空間資訊)之組合運算出第一代碼C1(如第一廣告代碼),或依據光碼資訊A'與第二遮罩資訊B2'(如第二空間資訊)之組合運算出第二代碼C2(如第二廣告代碼),或者依據光碼資訊A'與第三遮罩資訊B3'(如第三空間資訊)之組合運算出第三代碼C3(如第三廣告代碼)。例如,運算單元36可將光碼資訊A'與第一遮罩資訊B1'之組合進行資訊分析或關聯運算以得出第一代碼C1,或將光碼資訊A'與第二遮罩資訊B2'之組合進行資訊分析或關聯運算以得出第二代碼C2,或者將光碼資訊A'與第三遮罩資訊B3'之組合進行資訊分析或關聯運算以得出第三代碼C3。
圖3A與圖4為本發明之通訊系統1中關於顯示裝置20與遮罩(如硬體遮罩)之實施例示意圖,圖3A之左側與右側分別為側視圖及前視圖,且圖3B為本發明之光線L透射遮罩(如硬體遮罩)之波形示意圖,並參閱圖1A至圖1B予以說明。
如圖3A與圖4所示,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可為硬體遮罩,並分別位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上,且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可由紅外線遮罩薄膜(thin film)、紅外線濾光片(infrared cut filter; ICF)、紅外線水浮印薄膜或偏振片(polarizer)等所製成。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可具有不透紅外線光L3之柵格結構(如紅外線光L3之透射率趨近於0%),且柵格結構可形成於基板E上。同時,顯示裝置20可具有彩色濾光片25,且彩色濾光片25可位於面板24上、或面板24與基板E之間。
如圖3A至圖3B所示,為了避免干擾影片V之畫面品質,可在能被全頻光線L1所透射之基板E上覆蓋或塗佈一塗層,以採用光刻或蝕刻技術圖案化塗層而形成具有不透紅外線光L3之柵格結構,且不同之柵格結構依據需求組成不同之花紋遮罩圖案而貼附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上。
基板E能被全頻光線L1所透射,且全頻光線L1可包括或涵蓋可見光L2與紅外線光L3等。基板E上之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柵格結構)能被可見光L2所透射(如可見光L2之透射率趨近於90%至100%),且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柵格結構)能阻擋紅外線光L3(如紅外線光L3之透射率趨近於0%)。例如,全頻光線L1之波長的範圍為400nm(奈米)至1000nm,可見光L2之波長的範圍為400nm至700nm,紅外線光L3之波長的範圍為760nm至1000nm。但是,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圖4(或圖5)中,影片V可為具有多個(如三個)不同候選物件之一個影片,或者影片V可為具有多個(如三個)不同候選物件之多個(如三個)影片且一個影片具有一個候選物件。又,圖4(或圖5)左側上方之候選物件(如女裝或女子)、左側中間之候選物件(如沙發或玩具熊)、左側下方之候選物件(如機車或騎士),亦可分別位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第三位置P3上,以使三個不同候選物件各自對應於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第三遮罩M3。
當使用者以使用者裝置30(如行動裝置)之相機31(鏡頭)對準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所顯示之候選物件進行掃描時,由於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如圖4之硬體遮罩)之關係,在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之圖案部分(如柵格結構)之紅外線光L3會被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所阻擋(遮住),故使用者裝置30之相機31(鏡頭)能擷取到第一遮罩M1之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M2之第二遮罩信號B2或第三遮罩M3之第三遮罩信號B3。接著,使用者裝置30可對光碼信號A與遮罩信號(如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信號B2或第三遮罩信號B3)進行信號分析或關聯運算,以還原出使用者裝置30所掃描之候選物件(如使用者感興趣之廣告)相對應之代碼(如第一代碼C1、第二代碼C2或第三代碼C3)。然後,使用者裝置30可將代碼傳送至伺服器40(如雲端伺服器),以透過伺服器40查詢出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如廣告內容),再將服務內容D傳回使用者裝置30,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服務內容D。
圖5為本發明之通訊系統1中關於顯示裝置20與遮罩(如軟體遮罩)之實施例示意圖,並參閱圖1A至圖1B予以說明。
如圖5所示,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可為軟體遮罩(即數位遮罩),且軟體遮罩(數位遮罩)可為隱藏資訊。隱藏資訊可透過影像處理技術(如數位影像處理技術)而嵌入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所顯示之影片V中,例如將隱藏資訊疊加在影片V之透明層(alpha channel)中,並將影片V與隱藏資訊顯示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上,故隱藏資訊不會影響影片V之播放,又能提供(傳遞)第一遮罩資訊B1'、第二遮罩資訊B2'或第三遮罩資訊B3'(如空間資訊)。例如,軟體遮罩可為影片隱形標記(invisible mark)、快速響應碼(QR code)、條碼(barcode)、圖形或記號等,但不以此為限。
當使用者以使用者裝置30(如行動裝置)之相機31(鏡頭)對準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所顯示之候選物件進行掃描時,使用者裝置30可偵測影片V之透明層(如透明層之亮度)以擷取第一遮罩M1之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M2之第二遮罩信號B2或第三遮罩M3之第三遮罩信號B3。接著,使用者裝置30可對光碼信號A與遮罩信號(如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信號B2或第三遮罩信號B3)進行信號分析或關聯運算,以還原出使用者裝置30所掃描之候選物件(如使用者感興趣之廣告)相對應之代碼(如第一代碼C1、第二代碼C2或第三代碼C3)。然後,使用者裝置30可將代碼傳送至伺服器40(如雲端伺服器),以透過伺服器40查詢出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如廣告內容),再將服務內容D傳回使用者裝置30,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服務內容D。
圖6為本發明之通訊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並參閱圖1A至圖5予以說明。同時,此通訊方法之主要內容如下,其餘內容相同於上述圖1A至圖5之說明,於此不再重覆敘述。
如圖6之步驟S11所示,提供具有光碼模組21與面板24(螢幕)之顯示裝置20、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以及具有相機31與螢幕32之使用者裝置30,且第一遮罩M1與第二遮罩M2分別位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
如圖6之步驟S12所示,由顯示裝置20之光碼模組21提供光碼信號A至面板24(螢幕),且由第一遮罩M1與第二遮罩M2分別提供第一遮罩信號B1與第二遮罩信號B2。
如圖6之步驟S13所示,由使用者裝置30之相機31自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擷取光碼信號A加上第一遮罩信號B1或第二遮罩信號B2,以由使用者裝置30依據光碼信號A與第一遮罩信號B1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C1、或者依據光碼信號A與第二遮罩信號B2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C2,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第一代碼C1或第二代碼C2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
此通訊方法更包括提供位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第三位置P3的第三遮罩M3,以由第三遮罩M3提供第三遮罩信號B3,且由使用者裝置30之相機31自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擷取光碼信號A加上第三遮罩信號B3,再由使用者裝置30依據光碼信號A與第三遮罩信號B3之組合得出第三代碼C3,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第三代碼C3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
此通訊方法更包括由顯示裝置20之光源23發射光線L至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與第三遮罩M3,以使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與第三遮罩M3分別提供(產生)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信號B2與第三遮罩信號B3。
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可為硬體遮罩,並分別位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之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上,且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可由紅外線遮罩薄膜、紅外線濾光片、紅外線水浮印薄膜或偏振片等所製成。又,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如硬體遮罩)之製法包括在基板E上塗佈塗層,以採用光刻或蝕刻技術圖案化塗層而形成具有不透紅外線光L3之柵格結構,且不同之柵格結構依據需求組成不同之花紋遮罩圖案而貼附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上。
再者,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亦可為軟體遮罩,軟體遮罩為隱藏資訊,且隱藏資訊透過影像處理技術而嵌入於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所顯示之影片V中。又,第一遮罩M1、第二遮罩M2或第三遮罩M3(如軟體遮罩)可為影片隱形標記、快速響應碼(QR code)、條碼、圖形或記號等。
此通訊方法更包括由使用者裝置30之光碼解碼單元34依據光碼信號A解碼出光碼資訊A',且由使用者裝置30之遮罩解碼單元35分別依據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信號B2與第三遮罩信號B3各自解碼出第一遮罩資訊B1'、第二遮罩資訊B2'與第三遮罩資訊B3'。同時,由使用者裝置30之運算單元36依據光碼資訊A'與第一遮罩資訊B1'之組合運算出第一代碼C1,或依據光碼資訊A'與第二遮罩資訊B2'之組合運算出第二代碼C2,或者依據光碼資訊A'與第三遮罩資訊B3'之組合運算出第三代碼C3。
此通訊方法更包括由伺服器40接收來自使用者裝置30之第一代碼C1、第二代碼C2或第三代碼C3,以由伺服器依據第一代碼C1、第二代碼C2或第三代碼C3提供相對應之服務內容D至使用者裝置30,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相對應之服務內容D。
圖7為本發明之通訊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圖,並參閱圖1A至圖1B予以說明。
如圖7之步驟S21至步驟S22所示,由播放裝置10播放影片V,且由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顯示播放裝置10所播放之影片V。
如圖7之步驟S23至步驟S24所示,由播放裝置10傳送關聯於光碼信號A(即光碼)之光碼符記或光碼符記參數,且由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依據不同時間(不同時間段落)之光碼符記或光碼符記參數顯示光碼信號A。
如圖7之步驟S25至步驟S26所示,以使用者裝置30自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所顯示之影片V擷取使用者感興趣之候選物件之光碼信號A,且以使用者裝置30一併自顯示裝置20之面板24(螢幕)擷取遮罩信號(如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信號B2或第三遮罩信號B3)。例如,此候選物件可為圖4或圖5之右側所示女裝(女子)、沙發(玩具熊)、或機車(騎士)。
如圖7之步驟S27至步驟S28所示,由使用者裝置30依據所擷取之光碼信號A與遮罩信號(如第一遮罩信號B1、第二遮罩信號B2或第三遮罩信號B3)得到代碼(如第一代碼C1、第二代碼C2或第三代碼C3),以將代碼傳送至伺服器40(如雲端伺服器或雲端平台)。
如圖7之步驟S29、步驟S30至步驟S31所示,由伺服器40查詢代碼(如第一代碼C1、第二代碼C2或第三代碼C3)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如第一廣告內容、第二廣告內容或第三廣告內容),以由伺服器40回應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至使用者裝置30,進而在使用者裝置30之螢幕32上顯示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D。
綜上,本發明之通訊系統及其方法至少具有下列特色、優點或技術功效。
一、本發明利用光碼信號之通訊(如可見光信號之可見光通訊)具有方向性與不容易被遮蔽等優點,讓顯示裝置(如數位看板)能提供光碼信號(如可見光信號),以利顯示裝置同時兼具顯示與資訊傳遞之功能。
二、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光碼信號(光碼資訊)能結合多個遮罩之遮罩信號(遮罩資訊)以得出多個代碼(如廣告代碼),有利在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代碼所對應(使用者感興趣)之服務內容(如廣告內容)。
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以具有一個面板,即可提供多個代碼(如廣告代碼),有利於避免提高顯示裝置之成本,亦能讓使用者透過使用者裝置選擇感興趣之服務內容(如廣告內容)。
四、本發明透過至少二遮罩(如硬體遮罩或軟體遮罩)之方式增加至少二遮罩信號或遮罩資訊(如空間資訊),能讓使用者透過使用者裝置(如智慧型手機)讀取到感興趣之資訊(如服務內容),有利於提升顯示裝置之服務效率(如廣告效率或行銷活動效率)。
上述實施形態係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特點及其功效,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可實施範疇,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能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任何使用本發明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及修飾,均仍應為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通訊系統
10:播放裝置
20:顯示裝置
21:光碼模組
22:驅動器
23:光源
24:面板
25:彩色濾光片
30:使用者裝置
31:相機
32:螢幕
33:處理模組
34:光碼解碼單元
35:遮罩解碼單元
36:運算單元
40:伺服器
A:光碼信號
A':光碼資訊
B1:第一遮罩信號
B1':第一遮罩資訊
B2:第二遮罩信號
B2':第二遮罩資訊
B3:第三遮罩信號
B3':第三遮罩資訊
C1:第一代碼
C2:第二代碼
C3:第三代碼
D:服務內容
E:基板
L:光線
L1:全頻光線
L2:可見光
L3:紅外線光
M1:第一遮罩
M2:第二遮罩
M3:第三遮罩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S11至S13、S21至S31:步驟
V:影片
圖1A與圖1B為本發明之通訊系統的架構示意圖,其中圖1B用於說明光碼、遮罩與代碼之關係;
圖2為本發明圖1A與圖1B之通訊系統中關於服務內容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3A與圖4為本發明之通訊系統中關於顯示裝置與遮罩(如硬體遮罩)之實施例示意圖,圖3B為本發明之光線透射遮罩(如硬體遮罩)之波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之通訊系統中關於顯示裝置與遮罩(如軟體遮罩)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之通訊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以及
圖7為本發明之通訊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圖。
1:通訊系統
10:播放裝置
20:顯示裝置
21:光碼模組
22:驅動器
23:光源
24:面板
30:使用者裝置
31:相機
32:螢幕
33:處理模組
34:光碼解碼單元
35:遮罩解碼單元
36:運算單元
40:伺服器
A:光碼信號
B1:第一遮罩信號
B2:第二遮罩信號
B3:第三遮罩信號
C1:第一代碼
C2:第二代碼
C3:第三代碼
D:服務內容
L:光線
M1:第一遮罩
M2:第二遮罩
M3:第三遮罩
V:影片
Claims (20)
- 一種通訊系統,包括:顯示裝置,係具有光碼模組與面板,以由該光碼模組提供光碼信號至該面板;第一遮罩與第二遮罩,係分別位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之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以由該第一遮罩與該第二遮罩分別提供第一遮罩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以及使用者裝置,係具有相機與螢幕,以由該使用者裝置之相機自該顯示裝置之面板擷取該光碼信號加上該第一遮罩之第一遮罩信號或該第二遮罩之第二遮罩信號,再由該使用者裝置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一遮罩之第一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或者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之第二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進而在該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一遮罩之第一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之該第一代碼或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之第二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之該第二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具有光源,且該光源發射光線至該第一遮罩與該第二遮罩,以使該第一遮罩與該第二遮罩分別提供該第一遮罩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信號。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硬體遮罩並位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上,且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由紅外線遮罩薄膜、紅外線濾光片、紅外線水浮印薄膜或偏振片所製成。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硬體遮罩並具有不透紅外線光之柵格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軟體遮罩,該軟體遮罩為隱藏資訊,且該隱藏資訊透過影像處理技術而嵌入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所顯示之影片中。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軟體遮罩,且該軟體遮罩為影片隱形標記、快速響應碼(QR code)、條碼、圖形或記號。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更包括第三遮罩,係位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之第三位置,以由該第三遮罩提供第三遮罩信號,且由該使用者裝置之相機自該顯示裝置之面板擷取該光碼信號加上該第三遮罩信號,再由該使用者裝置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三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三代碼,進而在該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該第三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更具有光碼解碼單元與遮罩解碼單元,該光碼解碼單元係依據該光碼信號解碼出光碼資訊,且該遮罩解碼單元係分別依據該第一遮罩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信號各自解碼出第一遮罩資訊與第二遮罩資訊。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更具有運算單元,係依據該光碼資訊與該第一遮罩資訊之組合運算出該第一代碼,或者依據該光碼資訊與該第二遮罩資訊之組合運算出該第二代碼。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系統,更包括伺服器,係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裝置之該第一代碼或該第二代碼,以由該伺服器依據該第一代 碼或該第二代碼提供相對應之該服務內容至該使用者裝置,進而在該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相對應之該服務內容。
- 一種通訊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光碼模組與面板之顯示裝置、第一遮罩、第二遮罩、以及具有螢幕之使用者裝置,且該第一遮罩與該第二遮罩分別位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之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由該顯示裝置之光碼模組提供光碼信號至該面板,且由該第一遮罩與該第二遮罩分別提供第一遮罩信號與第二遮罩信號;以及由該使用者裝置自該顯示裝置之面板擷取該光碼信號加上該第一遮罩之第一遮罩信號或該第二遮罩之第二遮罩信號,以由該使用者裝置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一遮罩之第一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第一代碼、或者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之第二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第二代碼,進而在該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一遮罩之第一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之該第一代碼或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之第二遮罩信號兩者之組合得出之該第二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由該顯示裝置之光源發射光線至該第一遮罩與該第二遮罩,以使該第一遮罩與該第二遮罩分別提供該第一遮罩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信號。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硬體遮罩並位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上,且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由紅外線遮罩薄膜、紅外線濾光片、紅外線水浮印薄膜或偏振片所製成。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硬體遮罩,且該硬體遮罩之製法包括在基板上塗佈塗層,以採用光刻或蝕刻技術圖案化該塗層而形成具有不透紅外線光之柵格結構。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軟體遮罩,該軟體遮罩為隱藏資訊,且該隱藏資訊透過影像處理技術而嵌入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所顯示之影片中。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一遮罩或該第二遮罩係為軟體遮罩,且該軟體遮罩為影片隱形標記、快速響應碼(QR code)、條碼、圖形或記號。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提供位於該顯示裝置之面板之第三位置的第三遮罩,以由該第三遮罩提供第三遮罩信號,且由該使用者裝置自該顯示裝置之面板擷取該光碼信號加上該第三遮罩信號,再由該使用者裝置依據該光碼信號與該第三遮罩信號之組合得出第三代碼,進而在該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該第三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內容。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由該使用者裝置依據該光碼信號解碼出光碼資訊,並分別依據該第一遮罩信號與該第二遮罩信號各自解碼出第一遮罩資訊與第二遮罩資訊。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由該使用者裝置依據該光碼資訊與該第一遮罩資訊之組合運算出該第一代碼,或者依據該光碼資訊與該第二遮罩資訊之組合運算出該第二代碼。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由伺服器接收來自該使用者裝置之該第一代碼或該第二代碼,以由該伺服器依據該第一代碼 或該第二代碼提供相對應之該服務內容至該使用者裝置,進而在該使用者裝置之螢幕上顯示相對應之該服務內容。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39242A TWI759955B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
US17/130,509 US11361178B2 (en) | 2020-11-10 | 2020-12-22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CN202110005111.1A CN114554295B (zh) | 2020-11-10 | 2021-01-04 | 通讯系统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39242A TWI759955B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59955B true TWI759955B (zh) | 2022-04-01 |
TW202219730A TW202219730A (zh) | 2022-05-16 |
Family
ID=8145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9242A TWI759955B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61178B2 (zh) |
CN (1) | CN114554295B (zh) |
TW (1) | TWI759955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70585A1 (en) * | 1999-05-19 | 2000-11-23 | Digimar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puters or linking to internet resources from physical and electronic objects |
CN103092338A (zh) * | 2011-12-07 | 2013-05-08 | 微软公司 | 用个性化虚拟数据更新打印内容 |
TW201435675A (zh) * | 2012-12-07 | 2014-09-16 | Honeywell Int Inc | 用於利用智慧模板遮罩與觸控螢幕介面互動之系統及方法 |
TW201539328A (zh) * | 2014-02-28 | 2015-10-16 | Electro Scient Ind Inc | 光學標記讀取器 |
US20170068448A1 (en) * | 2014-02-27 | 2017-03-09 | Keyless Systems Ltd. | Improved data entry systems |
TW201901530A (zh) * | 2017-05-18 | 2019-01-01 | 德商庫爾茲數位方案有限公司 | 用於鑑別物件,特別是鑑別防偽元件的方法及防偽元件 |
TWI655867B (zh) * | 2017-09-14 | 2019-04-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結合光碼與影片之系統及其方法 |
US20190212966A1 (en) * | 2018-01-09 | 2019-07-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f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31741B2 (ja) * | 2006-03-31 | 2011-12-07 |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 録画再生装置及びサービスサーバ |
JP2008147987A (ja) * | 2006-12-09 | 2008-06-26 |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 画像合成方法及び画像合成装置 |
WO2009094043A1 (en) * | 2008-01-21 | 2009-07-30 | Kameraflage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laying messages in a wide-spectrum display |
JP2010008688A (ja) * | 2008-06-26 | 2010-01-14 | Sharp Corp | 画像変換装置、画像変換方法、液晶表示装置、画像変換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5246267B2 (ja) | 2008-11-17 | 2013-07-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装置 |
CA2887922A1 (en) * | 2012-10-10 | 2014-10-09 | John Tamkin |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uto-stereoscopic images |
JP5557972B1 (ja) | 2012-12-27 | 2014-07-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可視光通信信号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
EP2940898B1 (en) | 2012-12-27 | 2018-08-2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Video display method |
TW201528803A (zh) | 2014-01-10 | 2015-07-16 | Waystorm Co Ltd | 行動廣告推送系統及其操作行動電子裝置的方法 |
CN105469746B (zh) | 2014-06-16 | 2019-02-26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屏背光控制装置、液晶电视及mcu芯片 |
US20170097621A1 (en) * | 2014-09-10 | 2017-04-06 |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 Configuring a control sysem |
US10275563B2 (en) * | 2014-09-23 | 2019-04-30 |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a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
WO2016153936A1 (en) | 2015-03-20 | 2016-09-29 | Digimarc Corporation |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data hiding with narrow-band absorption materials |
JP2017118318A (ja) * | 2015-12-24 | 2017-06-29 |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US10121513B2 (en) * | 2016-08-30 | 2018-11-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ynamic image content overlaying |
EP3340624B1 (en) | 2016-12-20 | 2019-07-03 | Axis AB | Encoding a privacy masked image |
US10542236B2 (en) * | 2018-06-18 | 2020-01-21 | Disney Enterprises, Inc. | Image display system with visual filter |
US10715183B1 (en) * | 2019-10-25 | 2020-07-14 |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 Data encoding with error-correcting code pursuant to colorspace schemes |
-
2020
- 2020-11-10 TW TW109139242A patent/TWI759955B/zh active
- 2020-12-22 US US17/130,509 patent/US1136117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04 CN CN202110005111.1A patent/CN1145542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70585A1 (en) * | 1999-05-19 | 2000-11-23 | Digimar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puters or linking to internet resources from physical and electronic objects |
CN103092338A (zh) * | 2011-12-07 | 2013-05-08 | 微软公司 | 用个性化虚拟数据更新打印内容 |
TW201435675A (zh) * | 2012-12-07 | 2014-09-16 | Honeywell Int Inc | 用於利用智慧模板遮罩與觸控螢幕介面互動之系統及方法 |
US20170068448A1 (en) * | 2014-02-27 | 2017-03-09 | Keyless Systems Ltd. | Improved data entry systems |
TW201539328A (zh) * | 2014-02-28 | 2015-10-16 | Electro Scient Ind Inc | 光學標記讀取器 |
TW201901530A (zh) * | 2017-05-18 | 2019-01-01 | 德商庫爾茲數位方案有限公司 | 用於鑑別物件,特別是鑑別防偽元件的方法及防偽元件 |
TWI655867B (zh) * | 2017-09-14 | 2019-04-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結合光碼與影片之系統及其方法 |
US20190212966A1 (en) * | 2018-01-09 | 2019-07-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f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61178B2 (en) | 2022-06-14 |
CN114554295B (zh) | 2023-08-15 |
US20220147727A1 (en) | 2022-05-12 |
TW202219730A (zh) | 2022-05-16 |
CN114554295A (zh) | 202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19718B2 (en) | Forming a larger display using multiple smaller displays | |
US10362301B2 (en) | Designing content for multi-view display | |
US9581962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using simulated 3D images | |
JP7412348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 |
CN201311764Y (zh) | 感应式互动看板装置 | |
US11600029B2 (en) | Display synchronization using colored anchors | |
CN110663044A (zh) | 用于提供产品放置的方法和设备 | |
Čopič Pucihar et al. | ART for art: augmented reality taxonomy for 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 | |
CN109754716A (zh) | 用于显示器的双显示光源及双显示影像产生方法 | |
Dietz et al. | Multi-projectors and implicit interaction in persuasive public displays | |
CN102982468A (zh) | 一种基于彩码识别技术的广告系统及方法 | |
Lo et al. | Stats on-site—Sports spectator experience through situated visualizations | |
TWI759955B (zh) |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 |
Ebert et al. | Tiled++: An enhanced tiled hi-res display wall | |
CN108733216A (zh) | 一种基于立体专属名片的企业展示交易平台 | |
CN112684893A (zh) |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665266B2 (en) | Integrating a prerecorded video file into a video | |
Harish et al. | 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s in Gaming | |
KR20040042831A (ko) | 컴퓨터 그래픽을 이용한 입체 광고간판 제작 시스템 및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표시부가 구비된 전자장치와이동통신 단말 | |
US20240298049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augmented video streaming composition | |
Sun |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based on Metaverse VR Technology | |
CN207541334U (zh) | 一种虚实交互头盔 | |
JP2013254212A (ja) | 画像可視化制御システム | |
per Pixel | Advanced Graphics Technology Notes from Siggraph 2010 | |
Wu et al. | Aid: Augmented information dis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