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4913B - 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54913B TWI754913B TW109111116A TW109111116A TWI754913B TW I754913 B TWI754913 B TW I754913B TW 109111116 A TW109111116 A TW 109111116A TW 109111116 A TW109111116 A TW 109111116A TW I754913 B TWI754913 B TW I75491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substrate
- processing apparatus
- substrate processing
- ga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63—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 H01L21/67069—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for drying e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高基板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之基板處理裝置。
基板處理裝置1係以氣相蝕刻基板W1之表面之裝置。基板處理裝置1具備腔室10、加熱載置部30、氣體導入部40、排氣部50、及第1加熱部60。加熱載置部30於腔室10內,加熱並載置基板W1。氣體導入部40具有於腔室10內設置於與基板W1對向之位置之導入口41a,自導入口41a向腔室10內導入蝕刻氣體。排氣部50經由形成於腔室10之第1排氣口12a排出腔室10內之氣體。第1加熱部60安裝於腔室10。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係關於一種基板處理裝置。
先前以來,作為蝕刻基板之蝕刻裝置,揭示有將藥液供給至基板之裝置。若蝕刻裝置將藥液供給至基板,則藥液可作用於基板而對蝕刻對象膜進行蝕刻。然而,若基板之圖案微細化,則藥液無法充分地進入其狹窄區域。其結果,存在蝕刻不充分之問題。
因此,揭示有不使用藥液之氣相蝕刻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該氣相蝕刻裝置使用處理氣體對基板進行蝕刻。氣相蝕刻裝置包括腔室、及氣體輸送裝置。於腔室內載置成為蝕刻對象之基板。氣體輸送裝置自腔室內之上側向基板供給處理氣體。處理氣體作用於基板,對基板進行蝕刻。由於處理氣體為氣體,故可進入基板之狹窄區域。
又,於該氣相蝕刻裝置中,由於未利用電漿,因此可降低製造成本。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451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之氣相蝕刻裝置中,考慮對基板進行加熱。藉此,可促進利用處理氣體(以下,稱為蝕刻氣體)所進行之基板之蝕刻。
然而,由於對基板進行加熱,故基板之溫度高於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氣體因對流而容易流向溫度較低處,因此,基板之周緣部附近之氣體容易流向腔室之內周面。藉此,基板之周緣部其蝕刻量減少。即,基板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降低。
因此,本申請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基板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之基板處理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態樣係一種以氣相蝕刻基板之表面之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腔室;加熱載置部,其於上述腔室內加熱並載置上述基板;氣體導入部,其具有於上述腔室內設置於與上述基板對向之位置之導入口,自上述導入口向上述腔室內導入蝕刻氣體;排氣部,其經由形成於上述腔室之第1排氣口將上述腔室內之氣體向外部排出;及第1加熱部,其安裝於上述腔室。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2態樣係如第1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加熱部係使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上述基板之表面之溫度以上。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3態樣係如第2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加熱部係對上述腔室進行加熱,使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較上述基板之表面之溫度高30度以上之值。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4態樣係如第1至第3中任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加熱載置部係使上述基板之溫度升溫至50度以上且200度以下,上述第1加熱部係使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80度以上且230度以下。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5態樣係如第1至第4中任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加熱部係安裝於上述腔室之側壁中至少於水平方向上與上述基板對向之區域。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6態樣係如第1至第5中任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進而具備:外腔室,其包圍上述腔室;及第2加熱部,其安裝於上述外腔室;且上述腔室之上述第1排氣口係將上述腔室之內部空間、及上述腔室與上述外腔室之間之外側空間相互連接,於上述外腔室形成第2排氣口,上述排氣部係經由上述第2排氣口將上述外腔室內之氣體向外部排出。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7態樣係如第6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2加熱部係使上述外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以上。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8態樣係如第6或第7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2加熱部係使上述外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100度以上。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9態樣係如第6至第8中任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第1壓力感測器,其設置於上述腔室內;第2壓力感測器,其設置於上述腔室與上述外腔室之間;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第1壓力感測器及上述第2壓力感測器之測定值,控制上述排氣部之排氣流量。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0態樣係如第1至第9中任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進而具備整流部,該整流部設置於上述導入口與上述基板之間,對自上述導入口導入之上述蝕刻氣體進行整流。
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1態樣係如第1至第10中任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排氣口設置有數個,該數個第1排氣口係於上述基板之圓周方向上大致等間隔地形成。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態樣,由於第1加熱部可加熱腔室,故可提高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因此,可抑制蝕刻氣體因對流而流向腔室之內周面。藉此,可更均一地對基板供給蝕刻氣體,從而可提高基板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2態樣,可進而抑制蝕刻氣體因對流而流向腔室之內周面。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3及第4態樣,由於蝕刻氣體容易流向基板,故可增大作用於基板之蝕刻氣體。因此,可提高產能。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5態樣,可有效率地對內腔室中與基板於水平方向上對向之區域進行加熱。因此,可有效率地使因對流引起之蝕刻氣體向側壁22之內周面之流動變化為向基板W1側流動。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6態樣,可降低蝕刻氣體於外腔室之內周面液化之可能性。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7態樣,可進而抑制蝕刻氣體之液化。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8態樣,可更確實地抑制蝕刻氣體之液化。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9態樣,可精度良好地控制腔室內之壓力及外腔室內之壓力。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0態樣,由於對蝕刻氣體進行整流,故可進而提高基板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
根據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1態樣,可使腔室內之氣體之流動更均一。
與本申請案說明書中揭示之技術相關之目的、特徵、態樣、優點,藉由以下所示之詳細說明及隨附圖式而更清楚。
以下,參照圖式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圖式中,對具有相同之構成及功能之部分標附相同之符號,於下述說明中,省略重複說明。再者,以下實施形態為一例,並非為限定技術範圍之事例。又,於圖式中,為了容易理解,存在將各部分之尺寸及數量誇張或簡略化進行圖示之情形。
第1實施形態.
<基板處理裝置之構成>
圖1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1之構成之一例之圖。該基板處理裝置1係以氣相對基板W1之表面進行蝕刻處理之氣相蝕刻裝置。基板處理裝置1不利用電漿對基板W1進行蝕刻處理,故可避免因電漿引起之基板W1之損壞。又,由於不需要產生電漿之機構,故可降低基板處理裝置1之製造成本。
如圖1所例示,基板處理裝置1包括內腔室(腔室)10、外腔室20、加熱載置部30、氣體導入部40、排氣部50、加熱部60、及控制部70。
內腔室10係形成處理空間V1之密閉殼體。內腔室10例如由金屬形成。如圖1所例示,內腔室10具有上板11、側壁12、及下板13。上板11及下板13於鉛直方向上隔開間隔地相互對向。側壁12連結上板11之周緣及下板13之周緣。側壁12例如呈大致圓筒形狀。於此情形時,上板11及下板13於俯視下(即,沿鉛直方向觀察)呈大致圓形。由上板11、側壁12及下板13包圍之內腔室10之內部空間相當於處理空間V1。
外腔室20係包圍內腔室10之外側之密閉殼體。外腔室20例如由金屬形成。如圖1所例示,外腔室20具有上板21、側壁22、及下板23。下板23呈環狀之形狀,其內周緣連結於內腔室10之下板13之外周緣。下板13及下板23亦可形成為一體。外腔室20之上板21位於較內腔室10之上板11更上側,隔開間隔地與上板11對向。外腔室20之上板21於俯視下向較內腔室10之上板11之周緣更外側擴展。
外腔室20之側壁22將上板21之周緣與下板23之外周緣連結,自外側包圍內腔室10之側壁12。外腔室20之側壁22例如呈與內腔室10之側壁12同心之大致圓筒形狀。於此情形時,於俯視下,外腔室20之上板21呈與內腔室10之上板11同心之大致圓形,外腔室20之下板23呈與內腔室10之下板13同心之大致圓環形狀。
如上所述,於圖1之例中,基板處理裝置1具有包括內腔室10及外腔室20之雙層構造。以下,亦將由內腔室10及外腔室20夾隔之空間稱為外側空間V2。
於內腔室10形成內排氣口12a。於圖1之例中,內排氣口12a形成於內腔室10之側壁12。內排氣口12a沿側壁12之厚度方向貫通側壁12,將內腔室10內之處理空間V1、及內腔室10與外腔室20之間之外側空間V2相互連接。於圖1之例中,內排氣口12a形成於側壁12之下部。處理空間V1內之氣體經由內排氣口12a向外側空間V2排出。
內排氣口12a亦可設置數個。圖2係概略性地表示內腔室10之構成之一例之圖。於圖2中,表示內腔室10之水平剖面圖。於圖2之例中,於內腔室10形成4個內排氣口12a。4個內排氣口12a沿側壁12之圓周方向大致等間隔地形成。藉此,處理空間V1內之氣體於俯視下更均勻地排出。藉此,可使流經處理空間V1之氣體之流動更均一。再者,內排氣口12a之個數可適當變更,更佳為形成3個以上。若形成3個以上內排氣口12a,則可適當地使氣體之流動均一化。
再次參照圖1,於外腔室20形成外排氣口23a。排氣部50經由外排氣口23a抽吸內腔室10與外腔室20之間之外側空間V2之氣體並向外部排出。藉此,處理空間V1內之氣體亦經由內排氣口12a及外排氣口23a向排氣部50排出。因此,外腔室20內(處理空間V1及外側空間V2)之壓力降低。
於圖1之例中,外排氣口23a形成於外腔室20之下板23,沿下板之厚度方向貫通下板23。又,於圖1之例中,外排氣口23a形成有數個(此處為2個)。數個外排氣口23a亦可沿圓周方向大致等間隔地形成。藉此,處理空間V1內之氣體更均勻地自內排氣口12a排出。
於圖1之例中,排氣部50包括排氣管51、排氣閥52、及真空泵53。排氣管51連接於外腔室20之外排氣口23a。於圖1之例中,由於形成有數個外排氣口23a,故設置數個排氣管51。於圖1之例中,數個排氣管51合流而共通地連接於真空泵53。
真空泵53抽吸排氣管51內之氣體向外部排出。真空泵53藉由控制部70控制。排氣閥52設置於排氣管51之中途,調整排氣管51內之流路之開度。排氣閥52之開度藉由控制部70控制。控制部70例如以處理空間V1內之壓力成為既定之製程壓力之方式對排氣閥52及真空泵53進行控制。
於內腔室10及外腔室20形成有用以搬出搬入基板W1之搬出搬入口(未圖示)。例如,於內腔室10之側壁12及外腔室20之側壁22之各者形成有搬出搬入口。又,於該搬出搬入口分別設置有擋板(未圖示)。藉由關閉該擋板,可氣密地關閉搬出搬入口,藉由打開擋板,開啟搬出搬入口。擋板之開關藉由控制部70控制。
加熱載置部30設置於內腔室10內,加熱並載置基板W1。加熱載置部30包括載置台31及加熱部32。於載置台31上載置基板W1。基板W1以大致水平姿勢載置於載置台31上。換言之,基板W1以其厚度方向沿著鉛直方向之姿勢載置於載置台31上。
基板W1例如為半導體基板。於基板W1為半導體基板之情形時,基板W1呈大致圓板形狀。藉由搬入基板處理裝置1之前之步驟,於基板W1之上表面形成蝕刻對象膜。蝕刻對象膜雖無特別限定,但例如為氧化膜或氮化膜。此處,作為一例,藉由CVD(化學氣相沈積法)、ALD(原子層沈積法)或熱氧化等,於基板W1之上表面形成氧化膜。
亦可於載置台31設置保持基板W1之夾盤機構。例如載置台31具有與基板W1之下表面對向之上表面,亦可於該上表面設置數個夾盤銷(未圖示)。數個夾盤銷沿基板W1之周緣大致等間隔地設置,保持基板W1之周緣。再者,作為夾盤機構,可採用除夾盤銷以外之各種機構(例如,吸盤等)。此處,作為一例,載置台31包含夾盤機構。載置台31之夾盤機構藉由控制部70進行控制。
加熱部32對載置於載置台31上之基板W1進行加熱。加熱部32設置於較基板W1更下側,例如包含產生焦耳熱之電阻絲。電阻絲適當地藉由絕緣膜覆蓋。作為更具體之一例,加熱部32亦可內置於載置台31。例如,電阻絲於俯視下二維地佈置。載置台31藉由內置之加熱部32加熱。加熱部32藉由控制部70控制。
於圖1之例中,加熱載置部30包括旋轉機構33。旋轉機構33使基板W1繞通過基板W1之中心沿鉛直方向之旋轉軸旋轉。例如,旋轉機構33包括馬達(未圖示)及軸(未圖示)。軸之一端連結於載置台31之下表面,另一端連結於馬達。軸將馬達之旋轉力傳遞至載置台31,使載置台31繞該旋轉軸旋轉。藉此,可使保持於載置台31之基板W1旋轉。旋轉機構33藉由控制部70控制。
氣體導入部40具有設置於內腔室10內之氣體導入口41a,自氣體導入口41a向處理空間V1導入蝕刻氣體。氣體導入口41a設置於與基板W1之表面(圖1中為上表面)對向之位置。於圖1之例中,氣體導入口41a位於較保持於載置台31之基板W1更上側。氣體導入部40自氣體導入口41a向基板W1之上表面噴出蝕刻氣體。於圖1之例中,模式性地以虛線之箭頭表示蝕刻氣體於處理空間V1內流動之方向。
蝕刻氣體作用於基板W1之上表面,對其上表面之蝕刻對象膜進行蝕刻。該蝕刻氣體包含氫氟酸氣體或氟氣體等反應性氣體。又,蝕刻氣體亦可進而包含水蒸氣或乙醇氣體等具有羥基(OH基)之添加氣體。又,蝕刻氣體亦可進而包含氬氣、氦氣或氮氣等惰性氣體。此處提及之惰性氣體係指與基板W1之反應性較低之氣體。
於圖1之例中,氣體導入部40包括導入管41、導入閥42、及氣體供給源43。導入管41貫通內腔室10及外腔室20,其一端於內腔室10內之處理空間V1中位於較基板W1更上側。於導入管41之一端形成氣體導入口41a。於圖1之例中,導入管41於外腔室20內沿鉛直方向延伸,沿厚度方向貫通內腔室10之上板11及外腔室20之上板21。導入管41與內腔室10之間藉由既定之密封部(例如,O形環)氣密地密封,導入管41與外腔室20之間亦藉由既定之密封部(例如,O形環)氣密地密封。
於導入管41之另一端連接氣體供給源43。氣體供給源43向導入管41供給蝕刻氣體。再者,於圖1之例中,雖僅簡易地示出一個氣體供給源43,但如上所述,蝕刻氣體可包含數種氣體,故可設置與該數種氣體對應之數個氣體供給源43。於此情形時,導入管41分支成數個,其分支端分別連接於氣體供給源43。
導入閥42設置於導入管41之中途。於設置數個氣體供給源43,且導入管41分支成數個之情形時,於該分支管之各者設置導入閥42。導入閥42藉由控制部70控制。導入閥42亦可為能夠調整流經導入管41之內部之氣體之流量之閥門。
藉由打開導入閥42,蝕刻氣體自氣體供給源43流經導入管41之內部而自氣體導入口41a噴出。自氣體導入口41a導入至處理空間V1內之蝕刻氣體向下側流動。於圖1之例中,設置下述整流部80,蝕刻氣體藉由通過整流部80而整流。通過整流部80之蝕刻氣體向基板W1之上表面流動,對上表面之蝕刻對象膜進行氣相分解並蝕刻。
內排氣口12a位於較載置台31上之基板W1更下側,故藉由氣相分解產生之氣體自基板W1之周緣向下側流動,經由內排氣口12a及外排氣口23a向排氣部50排出。又,無助於蝕刻之蝕刻氣體亦經由內排氣口12a及外排氣口23a向排氣部50排出。
整流部80設置於氣體導入部40之氣體導入口41a與加熱載置部30之間。整流部80具有透氣性,自氣體導入部40導入至處理空間V1內之蝕刻氣體通過整流部80,藉此,對蝕刻氣體進行整流。通過整流部80之蝕刻氣體進而向下側流動而供給至基板W1之上表面。整流部80與基板W1之間之距離例如設定為10[mm]左右以下。於整流部80與基板W1之間之距離較長之情形時,存在經整流部80整流之蝕刻氣體於基板W1之上表面附近再次紊亂之可能性,但若該距離為10[mm]左右以下,則不易產生此種紊亂。
圖3係概略性地表示整流部80之構成之一例之俯視圖。於圖3之例中,整流部80為沖孔板。整流部80呈板狀形狀,以其厚度方向沿著鉛直方向之姿勢設置。整流部80於俯視下呈大致圓形,其周緣固定於內腔室10之側壁22之內周面。於圖3之例中,於整流部80形成數個貫通孔80a。各貫通孔80a於俯視下例如呈大致圓形,其直徑例如設定為0.1~2[mm]左右。數個貫通孔80a於俯視下二維地分散配置,於圖3之例中,呈大致矩陣狀配置。數個貫通孔80a之尺寸及個數可適當變更。
再者,於圖1之例中,雖設置1個整流部80,但亦可設置數個整流部80。數個整流部80於氣體導入口41a與基板W1之間在鉛直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貫通孔80a之位置亦可於鉛直方向上於相鄰之整流部80之間錯開。例如,對設置第1整流部80及第2整流部80之情形進行概括說明。第1整流部80之貫通孔80a於鉛直方向上不與第2整流部80之貫通孔80a對向,與未形成貫通孔80a之區域對向。反之,第2整流部80之貫通孔80a亦與第1整流部80中未設置貫通孔80a之區域對向。藉此,藉由使氣體通過數個整流部80而進一步進行整流。
又,整流部80亦可呈網狀之形狀。例如,整流部80亦可具有塗佈有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樹脂之網格構造。
加熱部60安裝於內腔室10,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加熱部60藉由控制部70控制,使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保持於載置台31之基板W1之溫度以上之溫度。
如圖1所例示,加熱部60亦可設置於內腔室10之外周面。於圖1之例中,加熱部60設置於內腔室10之側壁12之外周面。該加熱部60亦可呈包圍側壁12之筒狀形狀。又,加熱部60可與內腔室10之外周面密接。藉此,加熱部60可更有效率地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加熱部60設置於側壁12中包含至少與基板W1於水平方向上對向之位置之區域。
加熱部60例如亦可具有產生焦耳熱之電阻絲(未圖示)。電阻絲適當地藉由絕緣膜覆蓋。亦可藉由使該電阻絲沿內腔室10之外周面佈置而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再者,加熱部60亦可包含內置電阻絲並與內腔室10之外周面密接之傳熱構件(例如金屬)。
或者,加熱部60亦可具有熱介質配管(未圖示)。熱介質配管沿內腔室10之側壁12之外周面佈置。例如,熱介質配管呈螺旋狀佈置,包圍側壁12。於熱介質配管之內部流經高溫之熱介質(亦稱為冷媒)。藉由該熱介質與內腔室10之間之熱交換,可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熱介質配管之兩端連接於加熱部(未圖示)。若向內腔室10散熱而變成低溫之熱介質自熱介質配管之一端流入加熱部,則該加熱部加熱該熱介質,將高溫之熱介質向熱介質配管之另一端供給。藉此,高溫之熱介質再次流經熱介質配管而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如此,熱介質於熱介質配管中循環。再者,加熱部60亦可包含內置熱介質配管並與內腔室10之外周面密接之傳熱構件(例如金屬)。
又,加熱部60未必需要設置於內腔室10之外周面。例如,加熱部60可埋設於內腔室10本身,亦可設置於內腔室10之內周面。於加熱部60設置於內腔室10之外周面之情形時,相較於加熱部60埋設於內腔室10之情形,加熱部60之設置容易。又,由於加熱部60未露出於內腔室10內之處理空間V1,故即便因加熱部60本身而產生顆粒等,該顆粒亦不易附著於基板W1。
控制部70總括地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控制部70例如包括:進行各種運算處理之中央處理單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記憶程式等之唯讀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成為運算處理之作業區域之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記憶程式及各種資料檔案等之硬碟、具有經由區域網路(LAN,Local Area Network)等之資料通信功能之資料通信部等藉由匯流排線等相互連接之一般之工廠自動化(FA,Factory Automation)電腦。又,控制部70與進行各種顯示之顯示器、包括鍵盤及滑鼠等之輸入部等連接。再者,控制部70執行之功能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藉由專用硬體電路而實現。
<基板處理裝置之動作之概要>
首先,控制部70控制內腔室10之擋板及外腔室20之擋板,打開兩擋板。藉此,基板處理裝置1之搬出搬入口開口。未圖示之基板搬送裝置經由該搬出搬入口將基板W1搬入至基板處理裝置1內,載置於加熱載置部30。若基板搬送裝置之搬入動作結束,則控制部70控制兩擋板,關閉兩擋板。
控制部70控制排氣部50,將內腔室10內之處理空間V1之壓力減壓至既定製程壓力。既定製程壓力例如設定為1~300[Torr]左右之範圍內。控制部70可於蝕刻處理中以處理空間V1之壓力維持於既定之壓力範圍內之方式控制排氣部50。
又,控制部70控制加熱部32及加熱部60,分別對基板W1及內腔室10進行加熱。加熱部32加熱基板W1,使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升溫至例如50度以上且200度以下之範圍內。
加熱部60以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成為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以上之方式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更具體而言,加熱部60以側壁12之內周面中至少與基板W1於水平方向上對向之區域之溫度成為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以上之方式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例如設定為80度以上且230度以下之範圍內之溫度,例如設定為較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高30度以上之溫度。
控制部70可於蝕刻處理中以基板W1及內腔室10之溫度維持於各者之溫度範圍內之方式控制加熱部32及加熱部60。
繼而,控制部70控制旋轉機構33,使基板W1旋轉。控制部70於蝕刻處理中以基板W1之旋轉速度維持於既定之速度範圍內之方式對旋轉機構33進行控制。
繼而,控制部70控制氣體導入部40,將蝕刻氣體導入至內腔室10內之處理空間V1內。例如,反應性氣體之流量設定為100~3000[sccm]左右,惰性氣體之流量設定為100~15000[sccm]左右,添加氣體之流量設定為0~3000[sccm]。
自氣體導入口41a噴出之蝕刻氣體藉由整流部80整流,經整流之蝕刻氣體對基板W1之上表面之蝕刻對象膜進行氣相分解而蝕刻。藉由氣相分解產生之氣體及無助於氣相分解之蝕刻氣體經由內排氣口12a及外排氣口23a向排氣部50排出。
自開始導入蝕刻氣體起經過蝕刻處理所需之處理時間時,控制部70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之各種構成要素,停止各動作。藉此,對基板W1之蝕刻處理結束。
如上所述,於基板處理裝置1設置加熱部60,加熱部60於蝕刻處理中對內腔室10進行加熱。此處,為了進行比較,對未設置加熱部60之情形進行說明。於此情形時,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高於內腔室10之側壁12之內周面之溫度。因此,自基板W1之上側流向基板W1之上表面之周緣部之下側之蝕刻氣體因對流而容易流向內腔室10之側壁12之內周面。藉此,流向基板W1之上表面之周緣部之蝕刻氣體減少。
又,由於構件之溫度越低,則蝕刻氣體越吸附於該構件,故於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較低之情形時,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蝕刻氣體之吸附量增大。藉此,流向基板W1之上表面之周緣部之蝕刻氣體亦減少。
如上所述,若流向基板W1之上表面之周緣之蝕刻氣體減少,則基板W1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之蝕刻量與周緣部之蝕刻量之差增大。即,基板W1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降低。
對此,加熱部60使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以上。藉此,可抑制蝕刻氣體因對流而流向內腔室10之內周面。又,亦可減少吸附於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蝕刻氣體之量。
藉此,蝕刻氣體亦適當地供給至基板W1之上表面之周緣部,更均勻地對基板W1之上表面進行作用。因此,可提高基板W1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
又,於內腔室10之側壁12之內周面之溫度高於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之情形時,於較基板W1更外周側向下側流動之蝕刻氣體容易流向基板W1之上表面。藉此,可增大作用於基板W1之上表面之蝕刻氣體之量。因此,可提高產能。
而且由於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高,故可降低蝕刻氣體於內腔室10之內周面吸附及液化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因蝕刻氣體之液化導致之內腔室10之腐蝕之可能性。於例如採用水蒸氣作為添加氣體之情形時,若處理空間V1之壓力為100[Torr]左右,則水蒸氣於溫度為50度左右時液化。若液體之水附著於內腔室10,例如內腔室10可能腐蝕。加熱部60加熱內腔室10,使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高於50度之溫度,藉此可抑制或避免此種腐蝕。又,反應性氣體例如可於溫度為20度左右時液化。藉由加熱部60加熱內腔室10,亦可更確實地抑制反應性氣體之液化。
但若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過高,則基板W1之周緣部可藉由來自內腔室10之側壁12之輻射熱而加熱。藉此,存在基板W1之上表面之周緣部之溫度高於基板W1之中央部之溫度之可能性。此種基板W1之溫度不均就面內蝕刻之均一性之觀點而言並不理想。因此,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較理想為被控制為基板W1之溫度不均成為既定範圍內。
又,於上述例中,加熱部60安裝於內腔室10之側壁12中至少與基板W1於水平方向上對向之區域。藉此,加熱部60可有效率地對側壁12中之該區域進行加熱。因此,可有效率地使因對流引起之蝕刻氣體向側壁22之內周面之流動變化為向基板W1側流動。
又,於上述例中,旋轉機構33於蝕刻處理中使基板W1旋轉。藉此,蝕刻氣體更均勻地對基板W1之上表面進行作用。因此,可進而提高面內蝕刻之均一性。
再者,於上述例中,雖然基板處理裝置1包含整流部80,但亦可不設置整流部80。其原因在於:藉由利用加熱部60加熱內腔室10,可提高基板W1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當然,為了進一步提高面內蝕刻之均一性,較理想為設置整流部80。同樣地,未必需要設置旋轉機構33,但為了進一步提高面內蝕刻之均一性,較理想為設置旋轉機構33。
又,於上述例中,雖然加熱部60設置於內腔室10之側壁12,但未必限於此。加熱部60亦可設置於上板11,亦可設置於下板13。總而言之,加熱部60只要設置於上板11、側壁12及下板13中之至少任一者即可,且只要使內腔室10之內周面(至少與基板W1於水平方向上對向之區域)之溫度升溫至基板W1之上表面之溫度以上即可。
第2實施形態.
圖4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1A之構成之一例之圖。基板處理裝置1A除加熱部61之有無以外,具有與基板處理裝置1相同之構成。加熱部61安裝於外腔室20,對外腔室20進行加熱。加熱部61之構成之一例與加熱部60相同。加熱部61藉由控制部70控制。
如圖4所例示,加熱部61亦可設置於外腔室20之外周面。例如,加熱部61呈沿圓周方向包圍外腔室20之側壁22之外周面之筒狀形狀。加熱部61可與外腔室20之外周面密接。藉此,加熱部61可更有效率地對外腔室20進行加熱。
加熱部61以外腔室20之內周面之溫度於蝕刻處理中維持既定之溫度範圍之方式對外腔室20進行加熱。作為既定之溫度範圍,採用可抑制蝕刻氣體之液化之溫度範圍。具體而言,採用高於蝕刻氣體之沸點(製程壓力下之沸點)之溫度範圍。藉此,可降低蝕刻氣體於外腔室20之內周面液化之可能性。作為具體之一例,加熱部61亦可使外腔室20之內周面升溫至100度以上。藉此,即便例如包含水蒸氣作為添加氣體,亦可避免該水蒸氣於外腔室20之內周面液化。
於基板處理裝置1A中,於外腔室20之內周側設置有內腔室10,故即便外腔室20之溫度高,來自外腔室20之熱線亦被內腔室10遮擋,而不對基板W1直接照射。因此,即便外腔室20之內周面之溫度高,外腔室20之輻射熱亦不易對基板W1之溫度分佈造成影響。換言之,外腔室20之內周面之溫度相較於內腔室10,不易對基板W1之溫度分佈造成影響。因此,即便外腔室20之內周面之溫度高,基板W1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亦不易降低。
因此,加熱部61亦可加熱外腔室20,使外腔室20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以上。藉此,相較於外腔室20之內周面之溫度低於內腔室10之內周面之溫度之情形,可進一步降低蝕刻氣體於外腔室20之內周面液化之可能性。藉此,可進而降低外腔室20之腐蝕之可能性。
再者,於上述例中,加熱部61雖安裝於外腔室20之側壁22,但只要設置於上板21、側壁22及下板23中之至少任一者即可。又,於上述例中,加熱部61雖安裝於外腔室20之外周面,但亦可埋設於外腔室20,或亦可安裝於外腔室20之內周面。
第3實施形態.
圖5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1B之構成之一例之圖。基板處理裝置1B除整流部81之有無以外,具有與基板處理裝置1A相同之構成。
整流部81設置於內腔室10內,於處理空間V1內之蝕刻氣體之流向上位於較基板W1更下游側。更具體而言,以整流部81之上表面與基板W1之上表面相同、或成為較該上表面更下側之高度位置之方式設置整流部81。整流部81呈大致圓環狀之板狀形狀,以其厚度方向沿著鉛直方向之方式設置。如圖5所例示,整流部81以包圍基板W1或加熱載置部30之方式設置。整流部81之外周緣亦可固定於內腔室10之內周面。
整流部81具有透氣性,對蝕刻氣體進行整流。具體而言,於整流部81形成沿厚度方向貫通其自身之數個貫通孔(未圖示)。形成於整流部81之貫通孔具有與形成於整流部80之貫通孔80a相同之尺寸,與貫通孔80a同樣地,於俯視下分散配置。整流部81與整流部80同樣地亦可為沖孔板,亦可具有網格構造。
整流部81可於較基板W1更下游側對蝕刻氣體之流動進行整流。由於蝕刻氣體於處理空間V1連續流動,故藉由對下游側之蝕刻氣體之流動進行整流,亦可進一步對基板W1之上側之蝕刻氣體之流動進行整流。藉此,可進而提高基板W1之面內蝕刻之均一性。
整流部81亦可與整流部80同樣地設置數個。數個整流部81於較基板W1更下游側在鉛直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相鄰之整流部81之貫通孔於俯視下相互錯開形成。藉此,可進而於較基板W1更下游側對氣體之流動進行整流。
再者,於上述例中,雖對基板處理裝置1A設置整流部81,但亦可對基板處理裝置1設置整流部81。
第4實施形態.
圖6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1C之構成之一例之圖。基板處理裝置1C除壓力感測器91及壓力感測器92之有無以外,具有與基板處理裝置1B相同之構成。
壓力感測器91設置於內腔室10內。壓力感測器91測定處理空間V1之壓力,並將其測定值輸出至控制部70。壓力感測器91之於處理空間V1內之位置無特別限制,於圖6之例中,壓力感測器91設置於整流部80與基板W1之間之高度位置。又,壓力感測器91設置於俯視下較基板W1更外側。
壓力感測器92設置於內腔室10與外腔室20之間之外側空間V2。壓力感測器92測定外側空間V2之壓力,並將其測定值輸出至控制部70。壓力感測器92之於外側空間V2內之位置亦無特別限制。
控制部70基於自壓力感測器91及壓力感測器92輸入之測定值,以處理空間V1之壓力及外側空間V2之壓力成為既定之壓力範圍內之方式對排氣部50之氣體之排氣流量進行控制。
藉此,可精度良好地控制內腔室10內之處理空間V1之壓力、及內腔室10與外腔室20之間之外側空間V2之壓力。
再者,由於蝕刻氣體自氣體導入部40導入至處理空間V1,故可使處理空間V1之壓力高於外側空間V2之壓力。因此,可抑制氣體自外側空間V2流入處理空間V1。因此,可降低顆粒等異物混入處理空間V1內之可能性。
又,於上述例中,雖對基板處理裝置1B設置壓力感測器91及壓力感測器92,但亦可對基板處理裝置1或基板處理裝置1A設置壓力感測器91及壓力感測器92。
以上,對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基板處理裝置1只要不脫離其主旨,則可進行除上述以外之各種變更。本實施形態可於其揭示之範圍內自由組合各實施形態,或改變各實施形態之任意之構成要素,或於各實施形態中省略任意之構成要素。
1,1A~1C:基板處理裝置
10:腔室(內腔室)
11:上板
12:側壁
12a:第1排氣口(內排氣口)
13:下板
20:外腔室
21:上板
22:側壁
23:下板
23a:第2排氣口(外排氣口)
30:加熱載置部
31:載置台
32:加熱部
33:旋轉機構
40:氣體導入部
41:導入管
41a:導入口(氣體導入口)
42:導入閥
43:氣體供給源
50:排氣部
51:排氣管
52:排氣閥
53:真空泵
60:第1加熱部(加熱部)
61:第2加熱部(加熱部)
70:控制部
80,81:整流部
80a:貫通孔
91:第1壓力感測器(壓力感測器)
92:第2壓力感測器(壓力感測器)
V1:處理空間
V2:外側空間
W1:基板
圖1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2係概略性地表示內腔室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3係概略性地表示整流部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4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5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6係概略性地表示基板處理裝置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1:基板處理裝置
10:腔室(內腔室)
11:上板
12:側壁
12a:第1排氣口(內排氣口)
13:下板
20:外腔室
21:上板
22:側壁
23:下板
23a:第2排氣口(外排氣口)
30:加熱載置部
31:載置台
32:加熱部
33:旋轉機構
40:氣體導入部
41:導入管
41a:導入口(氣體導入口)
42:導入閥
43:氣體供給源
50:排氣部
51:排氣管
52:排氣閥
53:真空泵
60:第1加熱部(加熱部)
70:控制部
80:整流部
V1:處理空間
V2:外側空間
W1:基板
Claims (11)
-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係以氣相蝕刻基板之表面者,且具備:腔室;加熱載置部,其於上述腔室內,加熱並載置上述基板;氣體導入部,其具有於上述腔室內設置於與上述基板對向之位置之導入口,自上述導入口向上述腔室內導入蝕刻氣體;排氣部,其經由形成於上述腔室之第1排氣口將上述腔室內之氣體向外部排出;第1加熱部,其安裝於上述腔室;外腔室,其包圍上述腔室;及第2加熱部,其安裝於上述外腔室。
-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加熱部係使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上述基板之表面之溫度以上。
-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加熱部係對上述腔室進行加熱,使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較上述基板之表面之溫度高30度以上之值。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加熱載置部係使上述基板之溫度升溫至50度以上且200度以下,上述第1加熱部係使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80度以上且230度以下。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加熱部係安裝於上述腔室之側壁中至少於水平方向上與上述基板對向之區域。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腔室之上述第1排氣口係將上述腔室之內部空間、及上述腔室與上述外腔室之間之外側空間相互連接,於上述外腔室形成第2排氣口,上述排氣部係經由上述第2排氣口將上述外腔室內之氣體向外部排出。
- 如請求項6之基板處理裝置,上述第2加熱部係使上述外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上述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以上。
- 如請求項6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2加熱部係使上述外腔室之內周面之溫度升溫至100度以上。
- 如請求項6之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第1壓力感測器,其設置於上述腔室內;第2壓力感測器,其設置於上述腔室與上述外腔室之間;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第1壓力感測器及上述第2壓力感測器之測定值,控制上述排氣部之排氣流量。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進而具備:整流部,其設置於上述導入口與上述基板之間,對自上述導入口導入之上述蝕刻氣體進行整流。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第1排氣口設置有數個,該數個第1排氣口係於上述基板之圓周方向上大致等間隔地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91865A JP7373302B2 (ja) | 2019-05-15 | 2019-05-15 | 基板処理装置 |
JP2019-091865 | 2019-05-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44397A TW202044397A (zh) | 2020-12-01 |
TWI754913B true TWI754913B (zh) | 2022-02-11 |
Family
ID=73220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1116A TWI754913B (zh) | 2019-05-15 | 2020-04-01 | 基板處理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73302B2 (zh) |
CN (1) | CN111952217B (zh) |
TW (1) | TWI7549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606845B2 (ja) * | 2020-10-13 | 2024-12-26 | 株式会社Kelk | 基板処理装置 |
JP7482746B2 (ja) | 2020-10-19 | 2024-05-14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JP7633817B2 (ja) * | 2021-02-04 | 2025-02-20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処理装置 |
FI129948B (en) | 2021-05-10 | 2022-11-15 | Picosun Oy |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KR102583557B1 (ko) * | 2021-05-26 | 2023-10-10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기판 처리 설비의 배기 장치 및 배기 방법 |
WO2022255215A1 (ja) * | 2021-06-04 | 2022-12-08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装置 |
WO2025041583A1 (ja) * | 2023-08-18 | 2025-02-27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18114A1 (en) * | 2004-03-30 | 2005-10-06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chemical oxide removal process |
US20170221720A1 (en) * | 2012-06-04 | 2017-08-03 | Psk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ubstrat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44776A (ja) * | 1991-11-19 | 1993-06-11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ドライプロセス装置 |
JP3257328B2 (ja) * | 1995-03-16 | 2002-02-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
JP5324026B2 (ja) * | 2006-01-18 | 2013-10-23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7501349B2 (en) * | 2006-03-31 | 2009-03-10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Sequential oxide removal using fluorine and hydrogen |
US8876024B2 (en) * | 2008-01-10 | 2014-11-04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Heated showerhead assembly |
JP2010109335A (ja) * | 2008-09-30 | 2010-05-13 | Tokyo Electron Ltd | シリコン酸化膜の除去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
JP5765985B2 (ja) * | 2011-03-28 | 2015-08-19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JP6258656B2 (ja) * | 2013-10-17 | 2018-01-10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TWI667722B (zh) * | 2014-02-27 | 2019-08-01 | 日商斯克林集團公司 | 基板處理裝置 |
US9508561B2 (en) * | 2014-03-11 | 2016-11-29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Methods for forming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s in an integrated cluster system for semicondcutor applications |
JP5960758B2 (ja) * | 2014-07-24 | 2016-08-02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
KR102478902B1 (ko) * | 2016-03-17 | 2022-12-20 |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 기판 처리장치 |
JP2018046185A (ja) * | 2016-09-15 | 2018-03-22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酸化シリコン及び窒化シリコンを互いに選択的にエッチングする方法 |
CN107919298B (zh) * | 2016-10-08 | 2021-01-29 |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气相刻蚀装置及设备 |
US11031252B2 (en) * | 2016-11-30 | 2021-06-08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t, Ltd. | Heat shield for chamber door and devices manufactured using same |
US10844484B2 (en) * | 2017-09-22 | 2020-11-24 | Asm Ip Holding B.V. |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a vapor phase reactant to a reaction chamber and related methods |
-
2019
- 2019-05-15 JP JP2019091865A patent/JP737330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01 TW TW109111116A patent/TWI754913B/zh active
- 2020-05-12 CN CN202010396665.4A patent/CN1119522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18114A1 (en) * | 2004-03-30 | 2005-10-06 | Tokyo Electr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chemical oxide removal process |
US20170221720A1 (en) * | 2012-06-04 | 2017-08-03 | Psk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ubstrat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52217A (zh) | 2020-11-17 |
TW202044397A (zh) | 2020-12-01 |
JP2020188135A (ja) | 2020-11-19 |
JP7373302B2 (ja) | 2023-11-02 |
CN111952217B (zh) | 202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54913B (zh) | 基板處理裝置 | |
JP7313528B2 (ja) | 流れ均一性を改善させるためのフェースプレート穴を有する低容積シャワーヘッド | |
TWI682055B (zh) | 成膜裝置 | |
KR100964042B1 (ko) | 기판 처리장치 및 처리가스 토출기구 | |
US10590534B2 (en) | Film deposition method and film deposition apparatus | |
JP6330623B2 (ja) |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
JP5938491B1 (ja) | 基板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JP6388552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 |
JP2018117038A (ja) | 保護膜形成方法 | |
JP6412466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 |
CN110047775A (zh) | 半导体装置制造设备与制造方法 | |
JP2010059498A (ja) | 成膜装置、基板処理装置、成膜方法及びこの成膜方法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KR20010014782A (ko) | 반도체 처리 시스템의 매엽식 처리 장치 | |
JP6735549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リング状部材 | |
TW201419382A (zh) | 用以在大面積基板上進行沈積的方法和設備 | |
JP2016162931A (ja) |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 |
WO2005015620A1 (ja) | 熱処理装置 | |
US20120312234A1 (en) | Process gas diffuser assembly for vapor deposition system | |
TW202117067A (zh) | 用於改善均勻性的抖動或動態偏移 | |
TWI754180B (zh) | 用於形成薄膜的處理腔室與方法 | |
US11913115B2 (en) |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 |
TW201907507A (zh) | 用於基板處理系統之溫度調整基板支座 | |
JP2019075516A (ja) |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ガス流路が形成される部材 | |
JPH07115063A (ja) | 真空装置 | |
US20140116339A1 (en) | Process gas diffuser assembly for vapor depositi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