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0494B - 半導體結構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0494B TWI730494B TW108140246A TW108140246A TWI730494B TW I730494 B TWI730494 B TW I730494B TW 108140246 A TW108140246 A TW 108140246A TW 108140246 A TW108140246 A TW 108140246A TW I730494 B TWI730494 B TW I73049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layer
- layer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 substrate
- aluminum cont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1—Bodies
- H10H20/815—Bodies having stress relaxation structures, e.g. buffer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H2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 H10H20/013—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having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H2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 H10H20/013—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having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 H10H20/013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bodies, e.g. forming semiconductor layers having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the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nitride 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1—Bodi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1—Bodies
- H10H20/822—Materials of the light-emitting regions
- H10H20/824—Materials of the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e.g. GaP
- H10H20/825—Materials of the light-emitting region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II-V materials, e.g. GaP containing nitrogen, e.g. GaN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實施例提出一種半導體結構。半導體結構包含一基板。半導體結構也包含一第一緩衝層,第一緩衝層設置於基板上。半導體結構更包含一第二緩衝層,第二緩衝層設置於第一緩衝層上。半導體結構包含一元件層,元件層設置於第二緩衝層。第二緩衝層包含鋁,且第二緩衝層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的方向上逐漸增加。
Description
本揭露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結構,且特別有關於一種用於包含鋁含量漸變之緩衝層的半導體結構。
在半導體結構中,基板與緩衝層(例如,氮化鋁鎵)存在較大的晶格失配(lattice mismatch),很容易造成磊晶層(例如,氮化鎵)生長於基板上時具有高密度的差排(dislocation)(TD),進而影響後續形成的裝置的性能。舉例來說,當半導體結構應用於一發光裝置時,磊晶層的差排可能降低發光裝置的發光效率。
一般常使用氮化矽(SiN
x)或氧化矽(SiO
2)作為阻擋層,以減少磊晶層的差排。然而,此方式需要磊晶層的側向成長(lateral growth)至一定厚度,才能有效減少磊晶層的差排。
因此,需要一種半導體結構以更有效地減少磊晶層的差排。
在本揭露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中,可透過在元件層與(第一)緩衝層之間設置包含鋁的(第二)緩衝層,且鋁含量在遠離基板的方向上逐漸增加,藉此將大部分的差排阻絕於含鋁的(第二)緩衝層之下。此外,亦可均勻半導體結構中的應力。
本揭露實施例包括一種半導體結構。半導體結構包含一基板。半導體結構也包含一第一緩衝層,第一緩衝層設置於基板上。半導體結構更包含一第二緩衝層,第二緩衝層設置於第一緩衝層上。半導體結構包含一元件層,元件層設置於第二緩衝層。第二緩衝層包含鋁,且第二緩衝層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的方向上逐漸增加。
以下的揭露內容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範例以實施本案的不同特徵。以下的揭露內容敘述各個構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範例,以簡化說明。當然,這些特定的範例並非用以限定。例如,若是本揭露實施例敘述了一第一特徵部件形成於一第二特徵部件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可能包含上述第一特徵部件與上述第二特徵部件是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亦可能包含了有附加特徵部件形成於上述第一特徵部件與上述第二特徵部件之間,而使上述第一特徵部件與第二特徵部件可能未直接接觸的實施例。
應理解的是,額外的操作步驟可實施於所述方法之前、之間或之後,且在所述方法的其他實施例中,部分的操作步驟可被取代或省略。
此外,其中可能用到與空間相關用詞,例如「在… 下方」、「下方」、「較低的」、「在… 上方」、「上方」、「較高的」及類似的用詞,這些空間相關用詞係為了便於描述圖示中一個(些)元件或特徵部件與另一個(些)元件或特徵部件之間的關係,這些空間相關用詞包括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裝置之不同方位,以及圖式中所描述的方位。當裝置被轉向不同方位時(旋轉90度或其他方位),則其中所使用的空間相關形容詞也將依轉向後的方位來解釋。
在說明書中,「約」、「大約」、「大抵」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或10%之內,或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大約」、「大抵」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大抵」之含義。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揭露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以下所揭露之不同實施例可能重複使用相同的參考符號及/或標記。這些重複係為了簡化與清晰的目的,並非用以限定所討論的不同實施例及/或結構之間有特定的關係。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結構100的剖面示意圖。要注意的是,為了簡化與清晰的目的並且更清楚地顯示本揭露實施例的特徵,第1圖中可能省略部分元件。
參照第1圖,本揭露實施例之半導體結構100包含一基板10。半導體結構100也包含一第一緩衝層20,第一緩衝層20可設置於基板10上。半導體結構100更包含一第二緩衝層30,第二緩衝層30可設置於該第一緩衝層20上。半導體結構100包含一元件層40,元件層40可設置於第二緩衝層30上。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可包含鋁,且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1圖所示的方向D)上逐漸增加。具體而言,第1圖所示的方向D可為第二緩衝層30磊晶成長的方向,例如垂直於基板10的頂面10T或底面10B,即方向D可大致上平行於基板10的頂面10T的一法線方向,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基板10的頂面10T可能為一粗糙面或非平面,因此,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可不平行於基板10的頂面10T的一法線方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結構100的製造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首先,提供一基板10。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可為半導體基板。舉例來說,基板10的材料可包含矽、矽鍺、氮化鎵、砷化鎵、其他適用的半導體材料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可為半導體位於絕緣體之上的基板,例如絕緣層上的矽(silicon on insulator, SOI)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可為玻璃基板或陶瓷基板,舉例來說,基板10的材料可包含碳化矽(silicon carbide, SiC)、氮化鋁(aluminum nitride, AlN)、玻璃或藍寶石(Sapphire)。然而,本揭露實施例並非此為限。
接著,將一第一緩衝層20形成於基板1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的材料可包含氮化鋁(AlN)、氮化鎵(GaN)、氮化鋁鎵(AlGaN)、其他適用的材料或其組合,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第一緩衝層2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可由磊晶成長製程形成,例如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氫化物氣相磊晶法(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HVPE)、分子束磊晶法(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其他適用的方法或其組合所形成,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包含鋁,且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1圖所示的方向D)上逐漸減少。具體而言,第一緩衝層20的材料可包含Al
xGa
1-xN,其中0≤x≤1。此外,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上為連續式(continuously)變化,即x的值可連續式地由高到低,例如是從100%到20%。或者,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上為步進式(stepwise)變化;舉例來說,第一緩衝層20可為一多層結構,即第一緩衝層20可包含複數子層,每個子層的鋁含量為固定的,且這些子層的鋁含量彼此不同,越遠離基板的層的鋁含量越低,即x的值可步進式地由高到低,例如是從100%、70%、40%到20%。
接著,將一第二緩衝層30形成於第一緩衝層2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的材料可類似於第一緩衝層20,即第二緩衝層30的材料可包含氮化鋁、氮化鎵、氮化鋁鎵、其他適用的材料或其組合,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第二緩衝層3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可由磊晶成長製程形成,例如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氫化物氣相磊晶法、分子束磊晶法、其他適用的方法或其組合所形成,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包含鋁,且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1圖所示的方向D)上逐漸增加(與第一緩衝層20相反)。具體而言,第二緩衝層30的材料可包含Al
xGa
1-xN,其中0≤x≤1。此外,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上為連續式變化,即x的值可連續式地由低到高,例如是從20%到100%。或者,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上為步進式變化;舉例來說,第二緩衝層30可為一多層結構,即第二緩衝層30可包含複數子層,每個子層的鋁含量為固定的,且這些子層的鋁含量彼此不同,越遠離基板的層的鋁含量越高,即x的值可步進式地由低到高,例如是從20%、40%、70%到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中的最低鋁含量大致上等於第二緩衝層30中的最低鋁含量。舉例來說,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與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第一緩衝層20與第二緩衝層30的交界處為連續式變化,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或者,第一緩衝層20包含複數子層,第二緩衝層30也包含複數子層,且第一緩衝層20最靠近第二緩衝層30的子層與第二緩衝層30最靠近第一緩衝層20的子層具有大致上相同的鋁含量,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的厚度T2小於第一緩衝層20的厚度T1。舉例來說,第二緩衝層30的厚度T2與第一緩衝層20的厚度T1的比值大於或等於0.01且小於1,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的厚度T2與第一緩衝層20的厚度T1的比值大於或等於0.01且小於0.2,第二緩衝層30的厚度T2過厚可能造成差排(dislocation)(TD)增加。
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的差排密度大於第二緩衝層30的差排密度。基板10與第一緩衝層20存在較大的晶格失配,可能造成高密度的差排。然而由於在第一緩衝層20上形成第二緩衝層30,且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上逐漸增加,可將大部分的差排阻絕於第二緩衝層30之下,藉此提高半導體結構100的品質。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應用於包括矽材料的基板10時,可能存在比應用於一般藍寶石基板更大的的晶格失配,而本揭露實施例可有效將基板10與第一緩衝層20所造成的大部分的差排阻絕。
此外,第二緩衝層30的厚度T2小於第一緩衝層20的厚度T1,不需要形成很厚的第二緩衝層30,也不需要後續形成的元件層40(其包含磊晶層)的側向成長(lateral growth)至一定厚度,便可有效將大部分的差排阻絕,可降低半導體結構100的製造成本。再者,這樣的結構亦可均勻半導體結構100中的應力。
接著,將一元件層40形成於第二緩衝層3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元件層40可透過磊晶成長製程所形成,且元件層40的材料可包含氮化鎵、氮化鋁鎵、氮化銦鎵、氮化鋁銦鎵、其他適用的材料或其組合,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類似地,元件層4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元件層40包含磊晶層,例如氮化鎵(GaN)。在本揭露實施例中,由於第二緩衝層30設置於元件層40與第一緩衝層20之間,且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上逐漸增加,可將大部分的差排阻絕於第二緩衝層30之下,可有效提升元件層40的磊晶層的品質,進而提高半導體結構100的品質。
第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與第6圖分別繪示根據本揭露其他實施例之半導體結構102、半導體結構103、半導體結構104、半導體結構105與半導體結構106的剖面示意圖。類似地,為了簡化與清晰的目的並且更清楚地顯示本揭露實施例的特徵,第2圖至第6圖中可能省略部分元件。
參照第2圖,半導體結構102具有與第1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0相似的結構,半導體結構102包含一第一緩衝層20,第一緩衝層20可設置於基板10上。半導體結構102更包含一第二緩衝層30,第二緩衝層30可設置於該第一緩衝層20上。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2圖所示的方向D)上逐漸增加。半導體結構102包含一元件層40,元件層40可設置於第二緩衝層30上。
與第1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0之不同之處在於,第2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2的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為步進式變化(逐漸減少)。具體而言,第一緩衝層20為一多層結構,其包含第一子層21、第一子層23、第一子層25及第一子層27。第一子層21、第一子層23、第一子層25及第一子層27可依序設置於基板10上,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可表示為Al
xGa
1-xN,其中0≤x≤1。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為步進式變化,即x的值可步進式地由高到低,例如是從100%、80%、50%到20%。具體而言,第一子層21的材料包含氮化鋁(AlN);第一子層23的材料包含氮化鋁鎵,其結構可表示為Al
x1Ga
1-x1N,其中x1 = 80% ± 10%;第一子層25的材料包含氮化鋁鎵,其結構可表示為Al
x2Ga
1-x2N,其中x2 = 50% ± 10%;第一子層27的材料包含氮化鋁鎵,其結構可表示為Al
x3Ga
1-x3N,其中x3 = 20% ± 10%,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特別說明的是,接近基板10的緩衝層的第一子層(即第一子層21)或是接面的x的值較佳是100%,可有效減緩與基板10較大的晶格失配因而造成高密度的差排,或避免Ga與基板10產生反應。
在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可包含鋁,且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2圖所示的方向D)上逐漸增加。具體而言,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2圖所示的方向D)上為連續式變化(逐漸增加)。舉例來說,第二緩衝層30可為一單層結構,且第二緩衝層30的材料包含氮化鋁鎵,其結構可表示為Al
yGa
1-yN,其中y = (20% ± 10%至90% ± 10%),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參照第3圖,半導體結構103具有與第2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2相似的結構。與第2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2之不同之處在於,第3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3的第一緩衝層20’的各第一子層的厚度不同。具體而言,第一緩衝層20’的第一子層的厚度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D上為至少部分為漸進式變化,例如全部逐漸增加,可具有較佳的磊晶品質。舉例而言,第一子層21’具有厚度T21,第一子層23’具有厚度T23、第一子層25’具有厚度T25,第一子層27’具有厚度T27;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子層21’的厚度T21小於第一子層23’的厚度T23,第一子層23’的厚度T23小於第一子層25’的厚度T25,第一子層25’的厚度T25小於第一子層27’的厚度T27,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只有部分的第一子層的厚度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D上為漸進式變化,例如第一子層23’的厚度T23小於第一子層25’的厚度T25,第一子層25’的厚度T25小於第一子層27’的厚度T27,但第一子層21’(例如,AlN)的厚度T21大於或等於第一子層23’的厚度T23。
參照第4圖,半導體結構104具有與第2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2相似的結構,半導體結構104包含一第一緩衝層20,第一緩衝層20可設置於基板10上。半導體結構104更包含一第二緩衝層30,第二緩衝層30可設置於該第一緩衝層20上。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3圖所示的方向D)上逐漸增加。半導體結構104包含一元件層40,元件層40可設置於第二緩衝層30上。
與第2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2之不同之處在於,第4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4的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為步進式變化(逐漸增加)。具體而言,第二緩衝層30為一多層結構,其包含第二子層31、第二子層33及第二子層35。第二子層31、第二子層33及第二子層35可依序設置於第一緩衝層20上,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層30可表示為Al
yGa
1-yN,其中0≤y≤1。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為步進式變化,即y的值可步進式地由低到高,例如是從20%、50%到80%。具體而言,第二子層31的材料包含氮化鋁鎵,其結構可表示為Al
y1Ga
1-y1N,其中y1 = 20% ± 10%;第二子層33的材料包含氮化鋁鎵,其結構可表示為Al
y2Ga
1-y2N,其中y2 = 50% ± 10%;第二子層35的材料包含氮化鋁鎵,其結構可表示為Al
y3Ga
1-y3N,其中y3 = 80% ± 10%,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在第4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同樣為步進式變化(逐漸減少)。舉例而言,第一緩衝層20之第一子層27的鋁含量與第二緩衝層30之第二子層31的鋁含量大致上相同,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也可為連續式變化(逐漸減少)。
參照第5圖,半導體結構105具有與第4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4相似的結構。與第4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4之不同之處在於,第5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5的第二緩衝層30’的各第二子層的厚度不同。具體而言,第二緩衝層30’的第二子層的厚度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D上為至少部分為漸進式變化,例如全部逐漸減少,可具有較佳的磊晶品質。舉例而言,第二子層31’具有厚度T31,第二子層33’具有厚度T33、第二子層35’具有厚度T35;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子層31’的厚度T31大於第二子層33’的厚度T33,第二子層33’的厚度T33大於第二子層35’的厚度T35,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
參照第6圖,半導體結構106具有與第2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2相似的結構,半導體結構106包含一第一緩衝層20,第一緩衝層20可設置於基板10上。半導體結構106更包含一第二緩衝層30,第二緩衝層30可設置於該第一緩衝層20上。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如第6圖所示的方向D)上逐漸增加。半導體結構106包含一元件層40,元件層40可設置於第二緩衝層30上。
與第2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2之不同之處在於,第6圖所示之半導體結構106的元件層40可包含一第一半導體層41、一第二半導體層43及一發光層45。第一半導體層41、第二半導體層43及一發光層45可分別由磊晶成長製程形成。如第6圖所示,第一半導體層41可設置於第二緩衝層30上,第二半導體層43可設置於第一半導體層41上,而發光層45可設置於第一半導體層41與第二半導體層43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41的導電類型與第二半導體層43的導電類型相反,即第一半導體層41的摻雜物與第二半導體層43的摻雜物的類型不同。舉例來說,第一半導體層41可包含N型氮化鎵,而第二半導體層43可包含P型氮化鎵,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第一半導體層41與第二半導體層43的材料與導電類型也可與前述不同,可視實際需求調整。特別說明的是,第一半導體層41也可以包括未摻雜的半導體層,提供更佳的緩衝和減少應力。
要注意的是,雖然第6圖中繪示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為步進式變化(逐漸減少),而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為連續式變化(逐漸增加),但本揭露實施例並非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緩衝層2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也可為連續式變化(逐漸減少),或者第二緩衝層30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10的方向(方向D)上也可為步進式變化(逐漸增加)。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中,由於第二緩衝層設置於元件層與第一緩衝層之間,且第二緩衝層的鋁含量在遠離基板的方向上(連續式或步進式)逐漸增加,可將大部分的差排阻絕於第二緩衝層之下,可有效提升元件層的磊晶層的品質,進而提高半導體結構的品質。
此外,本揭露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不需要將元件層(其包含磊晶層)的側向成長至一定厚度,便可有效將大部分的差排阻絕,可降低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成本。再者,這樣的結構亦可均勻半導體結構中的應力。
以上概述數個實施例的部件,以便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更理解本揭露實施例的觀點。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理解,他們能以本揭露實施例為基礎,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和結構以達到與在此介紹的實施例相同之目的及/或優勢。在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應該理解到,此類等效的結構並無悖離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且他們能在不違背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之下,做各式各樣的改變、取代和替換。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另外,雖然本揭露已以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
整份說明書對特徵、優點或類似語言的引用並非意味可以利用本揭露實現的所有特徵和優點應該是或者在本揭露的任何單個實施例中。相對地,涉及特徵和優點的語言被理解為其意味著結合實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徵、優點或特性包括在本揭露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而,在整份說明書中對特徵和優點以及類似語言的討論可以但不一定代表相同的實施例。
再者,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可以任何合適的方式組合本揭露的所描述的特徵、優點和特性。根據本文的描述,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可在沒有特定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特定特徵或優點的情況下實現本揭露。在其他情況下,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辨識附加的特徵和優點,這些特徵和優點可能不存在於本揭露的所有實施例中。
100、102、103、104、105、106~半導體結構
10~基板
10T~頂面
10B~底面
20~第一緩衝層
21、23、25、27~第一子層
20’~第一緩衝層
21’、23’、25’、27’~第一子層
30~第二緩衝層
31、33、35~第二子層
30’~第二緩衝層
31’、33’、35’~第二子層
40~元件層
41~第一半導體層
43~第二半導體層
45~發光層
D~方向
T1~第一緩衝層的厚度
T2~第二緩衝層的厚度
T21、T23、T25、T27~第一子層的厚度
T31、T33、T35~第二子層的厚度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詳述本揭露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各種特徵部件並未按照比例繪製且僅用以說明例示。事實上,元件的尺寸可能經放大或縮小,以清楚地表現出本揭露實施例的技術特徵。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與第6圖分別繪示根據本揭露其他實施例之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100~半導體結構
10~基板
10T~頂面
10B~底面
20~第一緩衝層
30~第二緩衝層
40~元件層
D~方向
T1~第一緩衝層的厚度
T2~第二緩衝層的厚度
Claims (12)
-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基板;一第一緩衝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一第二緩衝層,設置於該第一緩衝層上;以及一元件層,設置於該第二緩衝層上;其中該第二緩衝層包含鋁,且該第二緩衝層的鋁含量在遠離該基板與該第一緩衝層的方向上逐漸增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的鋁含量在遠離該基板的方向上為連續式變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的鋁含量在遠離該基板的方向上為步進式變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二緩衝層包含複數第二子層,每該第二子層的鋁含量為固定的,且該些第二子層的鋁含量彼此不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些第二子層的厚度在遠離該基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為逐漸減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的厚度小於該第一緩衝層的厚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二緩衝層的厚度與該第一緩衝層的厚度的比值大於或等於0.01且小於1。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層包含鋁,且該第一緩衝層的鋁含量在遠離該基板的方向上逐漸減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層中的最低鋁含量等於該第二緩衝層中的最低鋁含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緩衝層包含複數第一子層,每該第一子層的鋁含量為固定的,且該些第一子層的鋁含量彼此不同並在遠離該基板的方向上逐漸減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些第一子層的厚度在遠離該基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為逐漸增加。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40246A TWI730494B (zh) | 2019-11-06 | 2019-11-06 | 半導體結構 |
US16/868,883 US11329192B2 (en) | 2019-11-06 | 2020-05-07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40246A TWI730494B (zh) | 2019-11-06 | 2019-11-06 | 半導體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19650A TW202119650A (zh) | 2021-05-16 |
TWI730494B true TWI730494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7568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40246A TWI730494B (zh) | 2019-11-06 | 2019-11-06 | 半導體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29192B2 (zh) |
TW (1) | TWI73049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98776U (en) * | 2006-02-23 | 2006-10-01 | Arima Optoelectronics Corp | Double low temperature buffer layers of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 |
US8080833B2 (en) * | 2007-01-26 | 2011-12-20 | Crystal Is, Inc. | Thick pseudomorphic nitride epitaxial layers |
US9443728B2 (en) * | 2013-08-16 | 2016-09-13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Accelerated relaxation of strain-relaxed epitaxial buffers by use of integrated or stand-alone thermal processing |
TWI655790B (zh) * | 2014-08-04 | 2019-04-01 | 比利時商艾彼干公司 | 包含在緩衝層堆疊上的三五族主動半導體層的半導體結構以及用於產生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
TWI670864B (zh) * | 2016-09-12 | 2019-09-01 | 兆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種紫外光發光二極體用基板及其製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65766B2 (en) * | 2012-02-03 | 2015-10-20 | Transphorm Inc. | Buffer layer structures suited for III-nitride devices with foreign substrates |
JP2014072431A (ja) * | 2012-09-28 | 2014-04-21 | Fujitsu Ltd | 半導体装置 |
CN103972344A (zh) | 2013-01-25 | 2014-08-06 |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半导体结构 |
KR102175320B1 (ko) * | 2014-04-07 | 2020-11-0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명 시스템 |
JP6331695B2 (ja) | 2014-05-28 | 2018-05-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
TWI550921B (zh) * | 2014-07-17 | 2016-09-21 | 嘉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氮化物半導體結構 |
CN105720088B (zh) | 2014-12-03 | 2018-08-17 | 大连芯冠科技有限公司 | 硅基氮化镓外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40356B (zh) | 2015-09-01 | 2018-01-12 | 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l组分渐变式N型LED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2019
- 2019-11-06 TW TW108140246A patent/TWI730494B/zh active
-
2020
- 2020-05-07 US US16/868,883 patent/US1132919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98776U (en) * | 2006-02-23 | 2006-10-01 | Arima Optoelectronics Corp | Double low temperature buffer layers of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 |
US8080833B2 (en) * | 2007-01-26 | 2011-12-20 | Crystal Is, Inc. | Thick pseudomorphic nitride epitaxial layers |
US9443728B2 (en) * | 2013-08-16 | 2016-09-13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Accelerated relaxation of strain-relaxed epitaxial buffers by use of integrated or stand-alone thermal processing |
TWI655790B (zh) * | 2014-08-04 | 2019-04-01 | 比利時商艾彼干公司 | 包含在緩衝層堆疊上的三五族主動半導體層的半導體結構以及用於產生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
TWI670864B (zh) * | 2016-09-12 | 2019-09-01 | 兆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種紫外光發光二極體用基板及其製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135051A1 (en) | 2021-05-06 |
US11329192B2 (en) | 2022-05-10 |
TW202119650A (zh) | 2021-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47220B1 (en) | Nitride semiconductor ultraviolet light emitting element | |
US7772588B1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 |
US9793432B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7943494B2 (en) | Method for blocking dislocation propagation of semiconductor | |
US20110210312A1 (en) | Iii-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080169482A1 (en) |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8633569B1 (en) | AlN inter-layers in III-N material grown on REO/silicon substrate | |
US8946773B2 (en) |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buffer structur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buffer structure | |
CN107452843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22533787A (ja) | パッシベーション層を含む発光ダイオード前駆体 | |
JPH11145514A (ja) | 窒化ガリウム系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90198708A1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epitaxial waf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2687732A (zh) | 半导体薄膜结构以及包括其的电子器件 | |
US8872308B2 (en) | AlN cap grown on GaN/REO/silicon substrate structure | |
US8823025B1 (en) | III-N material grown on AIO/AIN buffer on Si substrate | |
TWI755047B (zh) | 併入應變鬆弛結構的led前驅物 | |
KR101485690B1 (ko) |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8231964A (zh) | 一种提高发光二极管内量子效率的方法 | |
US20240234628A1 (en) |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 |
TWI730494B (zh) | 半導體結構 | |
CN110767784A (zh) | 半导体结构 | |
CN113113518B (zh) |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TWI733243B (zh) | 半導體結構 | |
US20240355962A1 (en)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 |
JP7388354B2 (ja) | 発光デバイ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