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0191B - 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0191B TWI730191B TW106137573A TW106137573A TWI730191B TW I730191 B TWI730191 B TW I730191B TW 106137573 A TW106137573 A TW 106137573A TW 106137573 A TW106137573 A TW 106137573A TW I730191 B TWI730191 B TW I73019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ocket
- tooth
- bicycle
- chain
- teeth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front sprocket chain-wheels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36—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otary cranks, e.g. with pedal cr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2009/007—Guides to prevent chain from slipping off the sproc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ars, Cam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曲柄總成,包含曲柄臂、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中的一個包含用來促進第一換檔操作的第一換檔促進區、以及用來促進第二換檔操作的第二換檔促進區,在第一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中的參考齒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中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第二鏈輪朝向第一鏈輪變位,在第二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中的參考齒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中之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第二鏈輪朝向第一鏈輪變位。
Description
[0001] 本發明關於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0002] 自行車活動正變為越來越更受歡迎的娛樂形式及交通方式。此外,自行車活動對於業餘人士及專業人士兩者已經變為非常受歡迎的競賽運動。不論是自行車被使用於娛樂、交通或競賽,自行車工業正持續地改善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組件。已經被廣泛地再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是鏈輪。
[0003]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曲柄總成包含曲柄臂、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第一鏈輪被耦接於曲柄臂,以與曲柄臂繞著旋轉中心軸線一體地旋轉。第一鏈輪包含第一鏈輪本體及複數個第一鏈輪齒。第一鏈輪本體包括第一外周。複數個第一鏈輪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至少一個第一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外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外鏈節空間中。第二鏈輪被耦接於曲柄臂,以與曲柄臂繞著旋轉中心軸線一體地旋轉。第二鏈輪包含第二鏈輪本體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第二鏈輪本體包括第二外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被提供在第二外周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齒。至少一個第二齒被提供在第二外周上,以與自行車鏈條接合。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中的一個具有大於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中的另一個的節圓直徑之節圓直徑。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中的該一個包含第一換檔促進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第一換檔促進區用來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第一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參考齒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中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第二鏈輪朝向第一鏈輪變位。第二換檔促進區用來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第二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參考齒被接收在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內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內鏈節空間中之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第二鏈輪朝向第一鏈輪變位。 [0004] 利用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05]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至少一個第一齒包括複數個第一齒,複數個第一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中。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複數個第二齒,複數個第二齒被提供在第二外周上,以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及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0006] 利用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07]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中。 [0008] 利用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改善第一鏈輪的鏈條固持效能。此外,由於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僅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中,第一鏈輪僅具有一個鏈條相位狀態。這使得使用者較容易將自行車鏈條設置於第一鏈輪。 [0009]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一鏈輪本體具有與旋轉中心軸線垂直的第一參考中心平面。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第一最大寬度及第一齒中心平面。第一最大寬度被界定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第一齒中心平面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上將第一最大寬度平分,且在軸向方向上從第一參考中心平面偏位。 [0010] 利用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改善鏈條固持效能的情形下減輕第一鏈輪的重量。 [0011]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一鏈輪包含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中。至少一個第一齒及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交替地配置在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所界定的周圍方向上。 [0012] 利用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改善第一鏈輪的鏈條固持效能的情形。 [0013]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一鏈輪具有由複數個第一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一節圓直徑。第二鏈輪具有由複數個第二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二節圓直徑。第二節圓直徑大於第一節圓直徑。 [0014] 利用第六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15]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第一撥鏈齒及第二撥鏈齒。第一撥鏈齒被提供在第一換檔促進區中,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先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撥鏈。第二撥鏈齒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中,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先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撥鏈。 [0016] 利用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 [0017]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六或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被提供在第一換檔促進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的外部。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具有從第二外周徑向向外所界定的參考徑向長度。第一撥鏈齒具有從第二外周徑向向外所界定的第一徑向長度。第一徑向長度短於參考徑向長度。第二撥鏈齒具有從第二外周徑向向外所界定的第二徑向長度,第二徑向長度短於參考徑向長度。 [0018] 利用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更平順地變位。 [0019]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一換檔促進區在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所界定的周圍方向上至少部分地與第二換檔促進區重疊。 [0020] 利用第九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使第一促進區及第二促進區的總面積較小。這增加了在第一換檔促進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的外部所設的驅動齒,以改善第二齒的鏈條固持效能。 [0021]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七至第九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一撥鏈齒在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所界定的周圍方向上於第一撥鏈齒與第二撥鏈齒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第二撥鏈齒。 [0022] 利用第十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 [0023]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二鏈輪包含換檔促進凸部,換檔促進凸部被設置在第二換檔促進區中,以促進第二換檔操作。 [0024] 利用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藉由使用換檔促進凸部而有效地促進第二換檔操作。這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至第一鏈輪的變位平順化。 [0025]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換檔促進凸部在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第二撥鏈齒的上游側。 [0026] 利用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更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27]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在至少一個第二齒之中最接近換檔促進凸部的鄰近齒。第二撥鏈齒在驅動旋轉方向上於第二撥鏈齒與鄰近齒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鄰近齒。 [0028] 利用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更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29]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二鏈輪包含突狀部,突狀部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中,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限制換檔促進凸部與自行車鏈條的接合。 [0030] 利用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突狀部及換檔促進凸部使自行車鏈條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的第一路徑與自行車鏈條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的第二路徑不同。這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至第一鏈輪的變位平順化。 [0031]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突狀部在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換檔促進凸部的下游側。 [0032] 利用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換檔操作中確實地限制換檔促進部與自行車鏈條的接合。這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確實地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至第一鏈輪的變位平順化。 [0033]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四或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突狀部包括導引表面,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將自行車鏈條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朝向第一鏈輪導引。 [0034] 利用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換檔操作中更確實地限制換檔促進部與自行車鏈條的接合。這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更確實地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至第一鏈輪的變位平順化。 [0035]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四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換檔促進凸部具有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從第二鏈輪本體所界定之第一凸量。突狀部具有在軸向方向上從第二鏈輪本體所界定之第二凸量。第二凸量大於第一凸量。 [0036] 利用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換檔操作中確實地限制換檔促進部與自行車鏈條的接合。這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確實地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至第一鏈輪的變位平順化。 [0037]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七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二鏈輪包含軸向表面及反向軸向表面。軸向表面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第一鏈輪。反向軸向表面在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軸向表面的反向側。第一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軸向表面上的第一上游倒角。第一上游倒角在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的上游側。 [0038] 利用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將自行車鏈條在第一撥鏈齒處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這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至少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至第一鏈輪的變位平順化。 [0039]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七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二鏈輪包含軸向表面及反向軸向表面。軸向表面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第一鏈輪。反向軸向表面在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軸向表面的反向側。第一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反向軸向表面上的第一反向上游倒角。第一反向上游倒角在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的上游側。 [0040] 利用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將自行車鏈條在第二撥鏈齒處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這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至少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至第一鏈輪的變位平順化。 [0041]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七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二鏈輪包含軸向表面及反向軸向表面。軸向表面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第一鏈輪。反向軸向表面在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軸向表面的反向側。第一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軸向表面上的第一下游倒角。第一下游倒角在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的下游側。 [0042] 利用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將自行車鏈條在第一撥鏈齒處從第二鏈輪確實地變位。 [0043]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七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二鏈輪包含軸向表面及反向軸向表面。軸向表面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第一鏈輪。反向軸向表面在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軸向表面的反向側。第二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軸向表面上的第二下游倒角。第二下游倒角在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第二撥鏈齒的下游側。 [0044] 利用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將自行車鏈條在第二撥鏈齒處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 [0045]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五、第九、及第十一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一鏈輪具有由複數個第一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一節圓直徑。第二鏈輪具有由複數個第二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二節圓直徑。第一節圓直徑大於第二節圓直徑。 [0046] 利用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47]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曲柄總成被建構,以致複數個第二鏈輪皆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及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0048] 利用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曲柄總成,有可能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49]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包含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第一鏈輪包含第一鏈輪本體、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及第一節圓直徑。第一鏈輪本體包括第一外周。複數個第一鏈輪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至少一個第一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外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外鏈節空間中。第一節圓直徑由複數個第一鏈輪齒所界定。第二鏈輪包含第二鏈輪本體、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及第二節圓直徑。第二鏈輪本體包括第二外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被提供在第二外周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齒,至少一個第二齒被提供在第二外周上,以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及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內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第二節圓直徑,其由複數個第二鏈輪齒所界定且大於第一節圓直徑。 [0050] 利用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有可能在改善鏈條固持效能的情形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51]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以致至少一個第一齒包括複數個第一齒,複數個第一齒被提供在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中。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複數個第二齒,複數個第二齒被提供在第二外周上,以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及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0052] 利用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有可能在改善鏈條固持效能的情形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53]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據第二十四或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二鏈輪包含第一換檔促進區及第二換檔促進區。第一換檔促進區用來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第一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參考齒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中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第二鏈輪朝向第一鏈輪變位。第二換檔促進區用來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第二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參考齒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中之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第二鏈輪朝向第一鏈輪變位。 [0054] 利用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有可能在改善鏈條固持效能的情形下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55]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據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以致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提供在第一鏈輪本體的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中。 [0056] 利用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有可能改善第一鏈輪的鏈條固持效能。 [0057]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據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七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以致第一鏈輪本體具有與旋轉中心軸線垂直的第一參考中心平面。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第一最大寬度及第一齒中心平面。第一最大寬度被界定在與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第一齒中心平面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上將第一最大寬度平分,且在軸向方向上從第一參考中心平面偏位。 [0058] 利用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有可能在改善鏈條固持效能的情形下減輕第一鏈輪的重量。 [0059]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據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八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鏈輪總成被建構,以致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皆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及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0060] 利用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有可能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的每一個下將自行車鏈條從第二鏈輪平順地變位至第一鏈輪。
[0089] 現在將參照隨附圖式來描述實施例,其中在整個各種不同圖中,相同元件符號標示對應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實施例 [0090] 先參照圖1及圖2,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曲柄總成10包含曲柄臂12及自行車鏈輪總成14。自行車鏈輪總成14包含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亦即,自行車曲柄總成10包含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自行車曲柄總成10包含曲柄軸20及額外曲柄臂22。曲柄臂12是右曲柄臂。額外曲柄臂22是左曲柄臂。曲柄臂12及額外曲柄臂22被固定於曲柄軸20。 [0091]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性用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截”、“向下”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用語是指基於坐在自行車的鞍座(未示出)上並面向車把(未示出)的使用者(例如,騎士)所決定的那些方向。因此,被運用來描述自行車曲柄總成10的這些用語應相對於在水平表面上於直立騎乘位置所使用之配備有自行車曲柄總成10的自行車來解釋。 [0092] 如圖1及圖2中所見,自行車曲柄總成10具有旋轉中心軸線A1且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未示出)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自行車曲柄總成10在踩踏期間被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旋轉。驅動旋轉方向D11被界定成沿著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所界定的周圍方向D1。 [0093] 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與自行車鏈條C接合,以將旋轉驅動力F1傳遞至自行車鏈條C。自行車鏈條C藉由第一撥鏈器(未示出)而在第一鏈輪16與第二鏈輪18之間被變位。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鏈輪總成14是前鏈輪總成。然而,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的結構中的至少一個能被至少部分地應用於後鏈輪。 [0094] 第一鏈輪16被耦接於曲柄臂12,以與曲柄臂12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一體地旋轉。第二鏈輪18被耦接於曲柄臂12,以與曲柄臂12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一體地旋轉。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鏈輪總成14包括鏈輪安裝構件24。鏈輪安裝構件24被安裝在曲柄臂12上,以可與曲柄臂12一體地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被耦接於鏈輪安裝構件24。鏈輪安裝構件24包括鏈輪連接臂26。第一鏈輪16包含第一曲柄附接部28。第二鏈輪18包含第二曲柄附接部30。曲柄連接臂26分別利用像是螺栓(未示出)的緊固件而被緊固於第一曲柄附接部28。第二曲柄附接部30利用像是螺栓(未示出)的緊固件而被緊固於鏈輪安裝構件24。 [0095] 在此實施例中,鏈輪安裝構件24被與曲柄臂12一體地提供成為單件單體構件。然而,鏈輪安裝構件24能為與曲柄臂12分開的構件。此外,鏈輪安裝構件24能被從自行車鏈輪總成14省略。在這樣的實施例中,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能被直接地耦接於曲柄臂12及曲柄軸20。鏈輪安裝構件24能被與第一鏈輪16、第二鏈輪18及曲柄軸20中的一個一體地提供。 [0096] 如圖3及圖4中所見,自行車鏈輪總成14包括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然而,自行車鏈輪總成14能包括至少三個鏈輪。在這樣的實施例中,例如,鏈輪中的兩個具有與第二鏈輪18的結構相同之結構。鏈輪中的一個具有與第一鏈輪16的結構相同之結構,且被提供在第二鏈輪18之間。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鏈輪中的兩個具有與第一鏈輪16的結構相同之結構。鏈輪中的一個具有與第二鏈輪18的結構相同之結構,且被提供在第一鏈輪16之間。以上的鏈輪配置範例能被應用於前鏈輪總成及後鏈輪總成中的每一個。 [0097] 第一鏈輪16在在與旋轉中心軸線A1平行的軸向方向D2上於第一鏈輪16與第二鏈輪18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第二鏈輪18。 [0098] 如圖5及圖6中所見,第一鏈輪16包含第一鏈輪本體32及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第一鏈輪本體32包括第一外周32A。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被提供在第一外周32A上。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36,至少一個第一齒36被提供在第一外周32A上,以僅被接收在自行車鏈條C的一對外鏈節板件C1之間所界定的外鏈節空間C11中。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齒36包括複數個第一齒36,複數個第一齒36被提供在第一外周32A上,以在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於踩踏期間與自行車鏈條C接合的驅動狀態下僅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中。 [0099] 如圖5及圖7中所見,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38,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38被提供在第一外周32A上,以僅被接收在自行車鏈條C的一對內鏈節板件C2之間所界定的內鏈節空間C21中。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38包括複數個第一額外齒38,複數個第一額外齒38被提供在第一外周32A上,以在驅動狀態下僅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C21中。 [0100] 如圖5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一齒36及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38被交替地配置在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所界定的周圍方向D1上。複數個第一齒36及複數個第二齒38被交替地配置在周圍方向D1上。然而,第一齒36及第一額外齒38的配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0101] 如圖6中所見,第一鏈輪本體32具有與旋轉中心軸線A1垂直的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至少一個第一齒36具有第一最大寬度W11及第一齒中心平面CP11。第一最大寬度W11被界定在與旋轉中心軸線A1平行的軸向方向D2上。第一齒中心平面CP11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2上將第一最大寬度W11平分,且在軸向方向D2(軸向內側方向或軸向外側方向)上從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偏位。然而,第一齒36的第一齒中心平面CP11能被設置成在軸向方向D2上與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重合。 [0102]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16包含第一軸向表面32B及第一反向軸向表面32C。第一軸向表面32B在軸向方向D2上面朝向第二鏈輪18。第一反向軸向表面32C在軸向方向D2上被提供在第一軸向表面32B的反向側上。第一軸向表面32B及第一反向軸向表面32C被界定在第一鏈輪本體32上。第一鏈輪本體32具有在軸向方向D2上於第一軸向表面32B與第一反向軸向表面32C之間所界定的第一本體最大寬度W10。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2上將第一本體最大寬度W10平分。 [0103] 此外,第一齒36包括鏈條接合表面36A及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6B。鏈條接合表面36A面向軸向方向D2,且可與一對外鏈節板件C1中的一個接觸。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6B面向軸向方向D2,且可與一對外鏈節板件C1中的另一個接觸。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6B在軸向方向D2上被提供在鏈條接合表面36A的反向側上。第一最大寬度W11在軸向方向D2上被界定在鏈條接合表面36A與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6B之間。第一最大寬度W11小於第一本體最大寬度W10。 [0104] 如圖7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38具有第一額外最大寬度W12及第一額外齒中心平面CP12。第一額外最大寬度W12被界定在軸向方向D2上。第一額外齒中心平面CP12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2上將第一額外最大寬度W12平分,且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偏位。然而,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38的第一額外齒中心平面CP12能被設置成在軸向方向D2上與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重合。第一額外齒中心平面CP12被界定成與第一齒中心平面CP11重合。然而,第一額外齒中心平面CP12能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一齒中心平面CP11偏位。 [0105]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額外齒38包括鏈條接合表面38A及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8B。鏈條接合表面38A面向軸向方向D2,且可與一對內鏈節板件C2中的一個接觸。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8B面向軸向方向D2,且可與一對內鏈節板件C2中的另一個接觸。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8B在軸向方向D2上被提供在鏈條接合表面38A的反向側上。第一額外最大寬度W12在軸向方向D2上被界定在鏈條接合表面38A與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8B之間。第一額外最大寬度W12小於第一本體最大寬度W10。 [0106] 如圖8及圖9中所見,第二鏈輪18包含第二鏈輪本體40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第二鏈輪本體40包括第二外周40A。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被提供在第二外周40A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齒44,至少一個第二齒44被提供在第二外周40A上,以與自行車鏈條C接合。確切地,至少一個第二齒44被提供在第二外周40A上,以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及在自行車鏈條C的一對內鏈節板件C2之間所界定的內鏈節空間C21中的每一個中。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齒44被提供在第二外周40A上,以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及內鏈節空間C21中的每一個中。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皆能夠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及內鏈節空間C21中的每一個中。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皆被建構成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及內鏈節空間C21中的每一個中。然而,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中的至少一個能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及內鏈節空間C21中的每一個中。在這樣的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中的其他個被建構成僅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及內鏈節空間C21中的一個中。 [0107] 在此實施例中,如圖5及圖8中所見,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的總數目是偶數,且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的總數目是偶數。例如,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的總數目是24個,且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的總數目是36個。然而,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的總數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的總數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的總數目能為奇數。 [0108] 如圖9中所見,第二鏈輪本體40具有與旋轉中心軸線A1垂直的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至少一個第二齒44具有第二最大寬度W21及第二齒中心平面CP21。第二最大寬度W21被界定在軸向方向D2上。第二齒中心平面CP21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2上將第二最大寬度W21平分,且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偏位。然而,至少一個第二齒44的第二齒中心平面CP21能被設置成在軸向方向D2上與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重合。 [0109]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鏈輪18包含軸向表面40B及反向軸向表面40C。軸向表面40B在與旋轉中心軸線A1平行的軸向方向D2上面朝向第一鏈輪16在軸向方向D2上。反向軸向表面40C在軸向方向D2上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的反向側上。軸向表面40B及反向軸向表面40C被界定在第二鏈輪本體40上。第二鏈輪本體40具有在軸向方向D2於軸向表面40B與反向軸向表面40C之間所界定的第二本體最大寬度W20。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2上將第二本體最大寬度W20平分。軸向表面40B亦能被稱為第二軸向表面40B。反向軸向表面40C亦能被稱為第二反向軸向表面40C。 [0110] 此外,第二齒44包括鏈條接合表面44A及額外鏈條接合表面44B。鏈條接合表面44A面向軸向方向D2,且可與一對外鏈節板件C1及一對內鏈節板件C2中的一個接觸。額外鏈條接合表面44B面向軸向方向D2,且可與一對外鏈節板件C1及一對內鏈節板件C2中的另一個接觸。額外鏈條接合表面44B在軸向方向D2上被提供在鏈條接合表面44A的反向側上。第二最大寬度W21在軸向方向D2上被界定在鏈條接合表面44A與額外鏈條接合表面44B之間。第二最大寬度W21小於第二本體最大寬度W20。 [0111] 如圖5及圖8中所見,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中的一個具有大於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中的另一個的節圓直徑之節圓直徑。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16具有由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所界定的第一節圓直徑PCD1。第二鏈輪18具有由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所界定的第二節圓直徑PCD2。第二節圓直徑PCD2大於第一節圓直徑PCD1。然而,第一節圓直徑PCD1能大於第二節圓直徑PCD2。 [0112] 第一節圓直徑PCD1能基於與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接合的自行車鏈條C的銷C3(圖10及圖12)的中心C31而被界定。第二節圓直徑PCD2能基於與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接合的自行車鏈條C的銷C3(圖10及圖12)的中心C31而被界定。 [0113] 如圖8中所見,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中的一個包含第一換檔促進區FA1,以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第一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的參考齒45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中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圖10)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中的一個包含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以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第二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複數個第二鏈輪齒42的參考齒45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C21中之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圖11)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參考齒45的位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第二鏈輪齒42的另一個齒能被界定成為參考齒45。 [0114]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鏈輪18包含一對第一換檔促進區FA1,以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第一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圖10)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第二鏈輪18包含一對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以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第二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圖11)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然而,第一換檔促進區FA1的總數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第二換檔促進區FA2的總數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0115] 在第二節圓直徑PCD2小於第一節圓直徑PCD1之案例中,第一鏈輪16能包含第一換檔促進區FA1,以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第一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圖10)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此外,第一鏈輪16能包含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以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第二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圖11)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 [0116] 如圖12中所見,第一鏈輪16具有由至少一個第一齒36、一對外鏈節板件C1及一對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周圍位置關係所界定之第三鏈條相位狀態CS3。在第三鏈條相位狀態CS3下,第一齒36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中,且第一額外齒38被接收在內鏈節空間C21中。如圖10中所見,第一鏈輪16包含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以促進第三換檔操作,在第三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被從第一鏈輪16變位至第二鏈輪18。 [0117] 如圖8中所見,第一換檔促進區FA1在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所界定的周圍方向D1上至少部分地與第二換檔促進區FA2重疊。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換檔促進區FA1在周圍方向D1上部分地與第二換檔促進區FA2重疊。第一換檔促進區FA1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FA2的下游側。然而,第一換檔促進區FA1與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之間的位置關係不受限於此實施例。例如,第一換檔操作區FA1能在周圍方向D1上完全地與第二換檔促進區FA2重疊。第一換檔操作區FA1能在未與第二換檔操作區FA2重疊的情形下在周圍方向D1上與第二換檔操作區FA2隔開。第一換檔促進區FA1能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FA2的上游側。 [0118] 如圖10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二齒44包括第一撥鏈齒46及第二撥鏈齒48。第一撥鏈齒46被提供在第一換檔促進區FA1中,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第二撥鏈齒48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中,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第一撥鏈齒46在在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所界定的周圍方向D1上於第一撥鏈齒46與第二撥鏈齒48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第二撥鏈齒48。然而,另一個齒能在周圍方向D1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46與第二撥鏈齒48之間。 [0119] 如圖13及圖14中所見,第一撥鏈齒46包括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的第一下游倒角46A。第一下游倒角46A在自行車曲柄總成10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46的下游側。當第一撥鏈齒46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下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時,第一下游倒角46A減少第一撥鏈齒46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干涉。換言之,第一下游倒角46A能將自行車鏈條C導引成被從第一撥鏈齒46朝向第一鏈輪16撥鏈。 [0120] 第二撥鏈齒48包括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的第二下游倒角48A。第二下游倒角48A在自行車曲柄總成10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二撥鏈齒48的下游側。當第二撥鏈齒48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下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時,第二下游倒角48A減少第二撥鏈齒48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干涉。換言之,第二下游倒角48A能將自行車鏈條C導引成被從第二撥鏈齒48朝向第一鏈輪16撥鏈。 [0121] 第一撥鏈齒46包括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的第一上游倒角46B。第一上游倒角46B在自行車曲柄總成10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46的上游側。第一上游倒角46B促進自行車鏈條C朝向第一鏈輪16的彎曲,以便在第一換檔操作中將自行車鏈條C朝向第一鏈輪16平順地導引。 [0122] 如圖15中所見,第一撥鏈齒46包括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的第一反向上游倒角46C。第一反向上游倒角46C在自行車曲柄總成10於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46的上游側。當第二撥鏈齒48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下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時,第一反向下游倒角46C減少第二撥鏈齒48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干涉。換言之,第一反向下游倒角46C在第二換檔操作中促進自行車鏈條C朝向第一鏈輪16移動。 [0123]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撥鏈齒46包括第一下游倒角46A、第一上游倒角46B、及第一反向上游倒角46C。第二撥鏈齒48包括第二下游倒角48A。然而,第一下游倒角46A、第一上游倒角46B及第一反向上游倒角46C中的至少一個能被從第一撥鏈齒46省略。第二下游倒角48A能被從第二撥鏈齒48省略。 [0124] 如圖15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二齒44包括撥鏈促進齒50。撥鏈促進齒50被提供在第一換檔促進區FA1中,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促進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撥鏈齒46處從第二鏈輪18的撥鏈。撥鏈促進齒50亦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中,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促進自行車鏈條C在第二撥鏈齒48處從第二鏈輪18的撥鏈。撥鏈促進齒50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46的下游側。撥鏈促進齒50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二撥鏈齒48的下游側。撥鏈促進齒50在在周圍方向D1上於第一撥鏈齒46與撥鏈促進齒50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第一撥鏈齒46。然而,另一個齒能在周圍方向D1上被提供在第一撥鏈齒46與撥鏈促進齒50之間。 [0125] 撥鏈促進齒50包括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的的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撥鏈促進齒50的上游側。當第一撥鏈齒46在第一換檔操作中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時,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減少第一撥鏈齒46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干涉。換言之,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在第一換檔操作期間促進自行車鏈條C朝向第一鏈輪16移動。當第二撥鏈齒48在第二換檔操作中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時,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亦減少第二撥鏈齒48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干涉。換言之,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在第二換檔操作期間促進自行車鏈條C朝向第一鏈輪16移動。然而,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能被從撥鏈促進齒50省略。 [0126] 如圖10、圖13及圖14中所見,第二鏈輪18包含換檔促進凸部52,換檔促進凸部52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中,以促進第二換檔操作。換檔促進凸部52在自行車曲柄總成10在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第二撥鏈齒48的上游側。換檔操作凸部52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的軸向表面40B突出,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接觸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 [0127] 至少一個第二齒44包括在至少一個第二齒44之中最接近換檔促進凸部52的鄰近齒54。第二撥鏈齒48在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於第二撥鏈齒48與鄰近齒54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鄰近齒54。第二撥鏈齒48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鄰近齒54的下游側。然而,換檔促進凸部52與第二撥鏈齒48之間的位置關係不受限於此實施例。在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各具有預定總數目的齒之案例中,第二撥鏈齒48與鄰近齒54之間的位置關係不受限於此實施例。在第一鏈輪16及第二鏈輪18各具有預定總數目的齒之案例中,換檔促進凸部52能被從第二鏈輪18省略。 [0128] 如圖16中所見,換檔促進凸部52被耦接於第二鏈輪本體40,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接觸自行車鏈條C(例如,外鏈節板件C1)。換檔操作凸部52是與第二鏈輪本體40分開的構件,且被固定於第二鏈輪本體40。然而,換檔操作凸部52能被與第二鏈輪本體40一體地提供成為單件單體構件。 [0129] 在此實施例中,換檔促進凸部52包括接觸部52A、固定部52B及中間部52C。接觸部52A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以接觸外鏈節板件C1。接觸部52A被提供在中間部52C的一端處。固定部52B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固定部52B被提供在中間部52C的另一端處。中間部52C延伸通過第二鏈輪本體40的孔55。接觸部52A具有大於中間部52C的外直徑之外直徑。固定部52B具有大於中間部52C的外直徑之外直徑。接觸部52A、固定部52B及中間部52C提供鉚接。然而,換檔促進凸部52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0130] 如圖17中所見,接觸部52A具有彎曲表面52A1,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接觸外鏈節板件C1。確切地,接觸部52A具有柱狀形狀。彎曲表面52A1被界定成繞著接觸部52A且具有周圍圓形形狀。然而,接觸部52A的形狀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0131] 如圖10中所見,第二鏈輪18包含突狀部56,突狀部56被提供在第二換檔促進區FA2中,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限制換檔促進凸部52與自行車鏈條C的接合。突狀部56在自行車曲柄總成10在踩踏期間繞著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換檔促進凸部52的下游側。突狀部56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的軸向表面40B突出,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接觸自行車鏈條C(例如,外鏈節板件C1),以將自行車鏈條C朝向第一鏈輪16導引,以便在自行車鏈條C被從第一撥鏈齒46撥鏈以後防止自行車鏈條C與換檔促凸部52接合。第二撥鏈齒48在至少一個第二齒44之中最接近突狀部56。突狀部56被設置在第二撥鏈齒48的徑向向內側。然而,突狀部56的配置不受限於此實施例。突狀部56能被從第二鏈輪18省略。 [0132] 突狀部56被耦接於第二鏈輪本體40,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接觸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突狀部56是與第二鏈輪本體40分開的構件,且被固定於第二鏈輪本體40。然而,突狀部56能被與第二鏈輪本體40一體地提供成為單件單體構件。 [0133] 如圖17及圖18中所見,突狀部56包括導引表面56A,以在第二換檔操作中將自行車鏈條C在與旋轉中心軸線A1平行的軸向方向D2上朝向第一鏈輪16導引。如圖17中所見,導引表面56A包括第一邊緣56A1、以及與第一邊緣56A1相反的第二邊緣56A2。第一邊緣56A1在導引表面56A中在軸向方向D2上最接近第二撥鏈齒48。第二邊緣56A2在導引表面56A中在軸向方向D2上離第二撥鏈齒48更遠。第二邊緣56A2短於第一邊緣56A1。 [0134] 如圖18中所見,導引表面56A是平坦表面且相對於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傾斜。確切地,導引表面56A與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之間所界定的軸向距離AD1從導引表面56A的徑向外部(例如,第一邊緣56A1)向導引表面56A的徑向向內部(例如,第二邊緣56A2)增加。在此實施例中,突狀部56包括接觸部56B、固定部56C及中間部56D。接觸部56B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以接觸外鏈節板件C1。接觸部56B被提供在中間部56D的一端處。接觸部56B包括導引表面56A。固定部56C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固定部56C被提供在中間部56D的另一端處。固定部56D延伸通過第二鏈輪本體40的孔57。接觸部56B具有大於中間部56D的外直徑之外直徑。固定部56C具有大於中間部56D的外直徑之外直徑。接觸部56B、固定部56C及中間部56D提供鉚接。如圖17中所見,接觸部56B具有與接觸部52A的形狀不同之形狀。然而,突狀部56的結構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0135] 如圖16中所見,換檔促進凸部52具有在與旋轉中心軸線A1平行的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所界定之第一凸量AP1。突狀部56具有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所界定之第二凸量AP2。第二凸量AP2大於第一凸量AP1。然而,第二凸量AP2能等於或小於第一凸量AP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凸量AP1及第二凸量AP2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的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而被界定。 [0136] 如圖10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二齒44包括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58,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58被提供在第一換檔促進區FA1與第二換檔促進區FA2的外部。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58具有從第二外周40A徑向向外所界定的參考徑向長度RL0。第一撥鏈齒46具有從第二外周40A徑向向外所界定的第一徑向長度RL1。第一徑向長度RL1短於參考徑向長度RL0。第二撥鏈齒48具有從第二外周40A徑向向外所界定的第二徑向長度RL2。第二徑向長度RL2短於參考徑向長度RL0。第二徑向長度RL2等於第一徑向長度RL1。然而,第一徑向長度RL1能等於或長於參考徑向長度RL0。第二徑向長度RL2能等於或長於參考徑向長度RL0。第二徑向長度RL2能等於或長於第一徑向長度RL1。 [0137] 如圖13及圖14中所見,複數個第二齒44包括外鏈節接收齒60及內鏈節接收齒62。外鏈節接收齒60被提供在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中,以在自行車鏈條C被從第一鏈輪16變位至第二鏈輪18之第三換檔操作中先接收自行車鏈條C的一對外鏈節板件C1。內鏈節接收齒62被提供在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中,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先接收自行車鏈條C的一對內鏈節板件C2。此外,內鏈節接收齒62被提供在第一換檔促進區FA1中,以在第一換檔操作中促進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撥鏈齒46處從第二鏈輪18的撥鏈。 [0138] 內鏈節接收齒62在在周圍方向D1上於撥鏈促進齒50與內鏈節接收齒62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撥鏈促進齒50。外鏈節接收齒60在在周圍方向D1上於外鏈節接收齒60與內鏈節接收齒62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內鏈節接收齒62。 [0139] 如圖13及圖14中所見,內鏈節接收齒62包括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的內鏈節上游倒角62A。內鏈節上游倒角62A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內鏈節接收齒62的上游側。當內鏈節接收齒62在第三換檔操作中先接收一對內鏈節板件C2時,內鏈節上游倒角62A減少內鏈節接收齒62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干涉。 [0140] 內鏈節接收齒62包括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的內鏈節下游倒角62B。內鏈節下游倒角62B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內鏈節接收齒62的下游側。當內鏈節接收齒62在第三換檔操作中先接收一對內鏈節板件C2時,內鏈節下游倒角62B減少內鏈節接收齒62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內鏈節板件C2)之間的干涉。 [0141] 如圖15中所見,內鏈節接收齒62包括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的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C。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C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內鏈節接收齒62的上游側。當第一撥鏈齒46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下先將自行車鏈條C從第二鏈輪18撥鏈時,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C減少第一撥鏈齒46與自行車鏈條C(例如,外鏈節板件C1)之間的干涉。換言之,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C在第一換檔操作期間促進自行車鏈條C朝向第一鏈輪16移動。 [0142] 在此實施例中,內鏈節接收齒62包括內鏈節上游倒角62A、內鏈節下游倒角62B及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C。然而,內鏈節上游倒角62A、內鏈節下游倒角62B及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C中的至少一個能被從內鏈節接收齒62省略。 [0143] 外鏈節接收齒60包括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的外鏈節下游倒角60A。外鏈節下游倒角60A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外鏈節接收齒60的下游側。當外鏈節接收齒60在第三換檔操作中先接收一對外鏈節板件C1時,外鏈節下游倒角60A減少外鏈節接收齒60與自行車鏈條C(外鏈節板件C1中的一個)之間的干涉。然而,外鏈節下游倒角60A能被從外鏈節接收齒60省略。 [0144] 如圖13及圖14中所見,複數個第二齒44包括接收促進齒64。接收促進齒64被提供在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中,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促進自行車鏈條C在外鏈節接收齒60及內鏈節接收齒62處的接收。接收促進齒64在在周圍方向D1上於外鏈節接收齒60與接收促進齒64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外鏈節接收齒60。 [0145] 接收促進齒64包括上游促進倒角64A及下游促進倒角64B。上游促進倒角64A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接收促進齒64的上游側。下游促進倒角64B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接收促進齒64的下游側。上游促進倒角64A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減少外鏈節接收齒60與自行車鏈條C(外鏈節板件C1)之間的干涉。下游促進倒角64B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減少接收促進齒64與自行車鏈條C(外鏈節板件C1)之間的干涉。 [0146] 如圖10中所見,第二鏈輪18包含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被提供在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中,以促進第三換檔操作。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被提供在外鏈節接收齒60、內鏈節接收齒62及接收促進齒64的下游側。額外換檔操作凸部66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的軸向表面40B突出,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接觸自行車鏈條C(例如,外鏈節板件C1)。 [0147] 至少一個第二齒44包括在至少一個第二齒44之中最接近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的額外鄰近齒68。接收促進齒64在在驅動旋轉方向D11上於接收促進齒64與額外鄰近齒68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額外鄰近齒68。然而,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與接收促進齒64之間的位置關係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0148] 如圖19中所見,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被耦接於第二鏈輪本體40,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接觸自行車鏈條C(例如,外鏈節板件C1)。額外換檔操作凸部66是與第二鏈輪本體40分開的構件,且被固定於第二鏈輪本體40。然而,額外換檔操作凸部66能被與第二鏈輪本體40一體地提供成為單件單體構件。 [0149] 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包括接觸部66A、固定部66B及中間部66C。接觸部66A被提供在軸向表面40B上,以接觸外鏈節板件C1。接觸部66A被提供在中間部66C的一端處。固定部66B被提供在反向軸向表面40C上。固定部66B被提供在中間部66C的另一端處。中間部66C延伸通過第二鏈輪本體40的孔67。接觸部66A具有大於中間部66C的外直徑之外直徑。固定部66B具有大於中間部66C的外直徑之外直徑。接觸部66A、固定部66B及中間部66C提供鉚接。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能被從第二鏈輪18省略。 [0150] 如圖19及圖20中所見,接觸部66A具有接觸表面66A1,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接觸自行車鏈條C的外鏈節板件C1。接觸表面66A1在軸向方向D2上將一對外鏈節板件C1朝向額外鄰近齒68導引。 [0151] 如圖19中所見,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具有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所界定之第三凸量AP3。第三凸量AP3小於第二凸量AP2,且實質等於第一凸量AP1。然而,第三凸量AP3能等於或大於第二凸量AP2。在此實施例中,第三凸量AP3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二鏈輪本體40的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0而被界定。 [0152] 如圖10中所見,第一鏈輪本體32包括換檔促進凹部74,換檔促進凹部74被提供在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中,以促進第三換檔操作。確切地,換檔促進凹部74被提供在第一軸向表面32B上,以在第三換檔操作中減少第一鏈輪本體32與自行車鏈條C之間的干涉。 [0153] 在此實施例中,如圖10中所見,第一換檔促進區FA1被界定成在周圍方向D1上從內鏈節接收齒62的下游齒底62T2至第一撥鏈齒46的上游齒底46T。第二換檔促進區FA2被界定成在周圍方向D1上從內鏈節接收齒62的上游齒底62T1至鄰近齒54的上游齒底54T。第三換檔促進區FA3被界定成在周圍方向D1上從換檔促進凹部74的下游周圍端74A至內鏈節接收齒62的上游齒底62T1。然而,第一換檔促進區FA1、第二換檔促進區FA2及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不受限於此實施例。 [0154] 第一換檔操作、第二換檔操作及第三換檔操作將參照圖21至圖25來在以下詳細地描述。 [0155] 如圖21中所見,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換檔操作中(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下)藉由前撥鏈器(未示出)而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C促進內鏈節板件C2A相對於軸向方向D2朝向第一鏈輪16的傾斜。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促進外鏈節板件C1A相對於軸向方向D2朝向第一鏈輪16的傾斜。此外,第一下游倒角46A在軸向方向D2上將內鏈節板件C2B朝向第一鏈輪16導引。因此,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換檔操作中先在第一撥鏈齒46處從第二鏈輪18被撥鏈。 [0156] 如圖18及圖21中所見,外鏈節板件C1B藉由突狀部56的導引表面56A而被朝向第一鏈輪16導引。如圖21中所見,這將內鏈節板件C2C在軸向方向D2上移動離開換檔促進凸部52。因此,如圖22中所見,自行車鏈條C在從軸向方向D2觀看時從第一撥鏈齒46延伸。這在自行車鏈條C處於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時容易地造成自行車鏈條C與第一鏈輪齒34進行接合。因此,第一換檔促進區FA1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第一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 [0157] 如圖23中所見,自行車鏈條C在第二換檔操作中(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下)藉由前撥鏈器(未示出)而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0A促進內鏈節板件C2D相對於軸向方向D2朝向第一鏈輪16的傾斜。第一反向上游倒角46C促進外鏈節板件C1D相對於軸向方向D2朝向第一鏈輪16傾斜。此外,第二下游倒角48A在軸向方向D2上將內鏈節板件C2E朝向第一鏈輪16導引。因此,自行車鏈條C在第二換檔操作中先在第二撥鏈齒48處從第二鏈輪18被撥鏈。 [0158] 在第二換檔操作中,由於內鏈節板件C2E鄰近於第二撥鏈齒48或與第二撥鏈齒48接觸,內鏈節板件C2E並未藉由突狀部56的導引表面56A導引朝向第一鏈輪16。這造成外鏈節板件C1E與換檔促進凸部52進行接觸。因此,如圖24中所見,外鏈節板件C1E由換檔促進凸部52所支撐。自行車鏈條C在從軸向方向D2觀看時於與第一換檔操作的自行車鏈條C的路徑不同之路徑上從換檔促進凸部52延伸。這在自行車鏈條C處於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時容易地造成自行車鏈條C與第一鏈輪齒34進行接觸。因此,第二換檔操作區FA2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第二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下被從第二鏈輪18朝向第一鏈輪16變位。 [0159] 如圖25中所見,當自行車鏈條C藉由前撥鏈器(未示出)而被從第一鏈輪16朝向第二鏈輪18變位時,自行車鏈條C在第三換檔操作中藉由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而被升高。這造成外鏈節板件C1G與外鏈節接收齒60進行接合,且造成內鏈節板件C2G與內鏈節接收齒62進行接合。外鏈節接收齒60在第三換檔操作中先接收自行車鏈條C。因此,第三換檔促進區FA3促進第三換檔操作,在第三換檔操作中,自行車鏈條C被從第一鏈輪16變位至第二鏈輪18。自行車鏈條C在第三換檔操作完成後處於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圖10)。在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鏈輪16僅具有第三鏈條相位狀態CS3,自行車鏈條C在第三換檔操作完成後必然處於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圖10)。當使用者使自行車鏈條C與第二鏈輪18進行接合以處於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而非處於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時,自行車鏈條C處於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亦能稱為規則鏈條相位狀態CS1,且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亦能稱為不規則鏈條相位狀態CS2。 [0160] 利用自行車曲柄總成10,有可能將自行車鏈條C在第一鏈輪16與第二鏈輪18之間於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及與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1(亦即,規則鏈條相位狀態CS1)不同的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2(亦即,不規則鏈條相位狀態CS2)中的每一個下平順地變位。 第二實施例 [0161]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包括第一鏈輪216的自行車曲柄總成210先在將參照圖26及圖27來在以下詳細地描述。第一鏈輪216具有與第一鏈輪16的結構相同之結構,除了複數個第一齒36以外。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實質相同功能之元件將在此相同地編號,且為了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再次被詳細地描述。 [0162] 如圖26及圖27中所見,在第一鏈輪216中,複數個第一鏈輪齒34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236,至少一個第一齒236被提供在第一外周32A上,以僅被接收在外鏈節空間C11中。至少一個第一齒236包括複數個第一齒236。如圖27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一齒236具有第一最大寬度W211及第一齒中心平面CP211。第一最大寬度W211被界定在與旋轉中心軸線A1平行的軸向方向D2上。第一齒中心平面CP211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2上將第一最大寬度W211平分,且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偏位。 [0163]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齒236包括鏈條接合表面236A及反向表面236B。鏈條接合表面236A面向軸向方向D2,且可與一對外鏈節板件C1中的一個接觸。反向表面236B面向軸向方向D2,且在軸向方向D2上被提供在鏈條接合表面236A的反向側上。第一最大寬度W211在軸向方向D2上被界定在鏈條接合表面236A與反向表面236B之間。第一最大寬度W211小於第一本體最大寬度W10。第一最大寬度W211小於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齒36的第一最大寬度W11。第一最大寬度W211實質等於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額外齒38的第一額外最大寬度W12。 [0164] 如圖27中所見,第一齒236具有第一齒中心平面CP211,第一齒中心平面CP211被界定成在軸向方向D2上將第一鏈條接合寬度W211平分。第一齒中心平面CP211與旋轉中心軸線A1垂直。第一齒中心平面CP211在軸向方向D2上從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偏位。然而,第一齒中心平面CP211能在軸向方向D2上與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0重合。 [0165] 利用自行車曲柄總成210,有可能實質獲得與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曲柄總成10的效果相同之效果。 [0166] 在此所使用的用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旨在作為界定所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出現之開放式用語,但未排除其他未陳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出現。此概念亦應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例如用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0167] 用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本體”及“結構”在以單數型使用時能具有單一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0168] 像是本申請案中所記載的“第一”及“第二”的序數用語僅為辨別用語,但不具有例如特定順序等的任何其他意義。此外,例如,用語“第一元件”本身不影射“第二元件”的存在,且用語“第二元件”本身不影射“第一元件”的存在。 [0169] 在此所使用的用語“一對”除了能涵蓋此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還能涵蓋此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 [0170] 用語“一個”、“一個或更多”及“至少一個”在此能被互換地使用。 [0171] 最後,像是在此所使用的“實質地”、“大約”及“近似地”的程度用語意指所修飾用語的合理變異量,使得最終結果不會顯著地改變。 [0172] 明顯地,鑑於以上教示,本發明的許多修改及變型是可能的。因此,要了解的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本發明可用在此所確切描述以外的方式來實施。
[0173]10‧‧‧自行車曲柄總成12‧‧‧曲柄臂14‧‧‧自行車鏈輪總成16‧‧‧第一鏈輪18‧‧‧第二鏈輪20‧‧‧曲柄軸22‧‧‧額外曲柄臂24‧‧‧鏈輪安裝構件26‧‧‧鏈輪連接臂28‧‧‧第一曲柄附接部30‧‧‧第二曲柄附接部32‧‧‧第一鏈輪本體32A‧‧‧第一外周32B‧‧‧第一軸向表面32C‧‧‧第一反向軸向表面34‧‧‧第一鏈輪齒36‧‧‧第一齒36A‧‧‧鏈條接合表面36B‧‧‧額外鏈條接合表面38‧‧‧第一額外齒38A‧‧‧鏈條接合表面38B‧‧‧額外鏈條接合表面40‧‧‧第二鏈輪本體40A‧‧‧第二外周40B‧‧‧軸向表面40C‧‧‧反向軸向表面42‧‧‧第二鏈輪齒44‧‧‧第二齒44A‧‧‧鏈條接合表面44B‧‧‧額外鏈條接合表面45‧‧‧參考齒46‧‧‧第一撥鏈齒46A‧‧‧第一下游倒角46B‧‧‧第一上游倒角46C‧‧‧第一反向上游倒角46T‧‧‧上游齒底48‧‧‧第二撥鏈齒48A‧‧‧第二下游倒角50‧‧‧撥鏈促進齒50A‧‧‧第二反向上游倒角52‧‧‧換檔促進凸部52A‧‧‧接觸部52A1‧‧‧彎曲表面52B‧‧‧固定部52C‧‧‧中間部54‧‧‧鄰近齒54T‧‧‧上游齒底55‧‧‧孔56‧‧‧突狀部56A‧‧‧導引表面56A1‧‧‧第一邊緣56A2‧‧‧第二邊緣56B‧‧‧接觸部56C‧‧‧固定部56D‧‧‧中間部58‧‧‧鏈條驅動齒60‧‧‧外鏈節接收齒60A‧‧‧外鏈節下游倒角62‧‧‧內鏈節接收齒62A‧‧‧內鏈節上游倒角62B‧‧‧內鏈節下游倒角62C‧‧‧內鏈節反向上游倒角62T1‧‧‧上游齒底62T2‧‧‧下游齒底64‧‧‧接收促進齒64A‧‧‧上游促進倒角64B‧‧‧下游促進倒角66‧‧‧額外換檔促進凸部66A‧‧‧接觸部66A1‧‧‧接觸表面66B‧‧‧固定部66C‧‧‧中間部67‧‧‧孔68‧‧‧額外鄰近齒74‧‧‧換檔促進凹部74A‧‧‧下游周圍端210‧‧‧自行車曲柄總成216‧‧‧第一鏈輪236‧‧‧第一齒236A‧‧‧鏈條接合表面236B‧‧‧反向表面A1‧‧‧旋轉中心軸線AD1‧‧‧軸向距離AP1‧‧‧第一凸量AP2‧‧‧第二凸量AP3‧‧‧第三凸量C‧‧‧自行車鏈條C1‧‧‧外鏈節板件C11‧‧‧外鏈節空間C1A‧‧‧外鏈節板件C1B‧‧‧外鏈節板件C1D‧‧‧外鏈節板件C1E‧‧‧外鏈節板件C1G‧‧‧外鏈節板件C2‧‧‧內鏈節板件C21‧‧‧內鏈節空間C2A‧‧‧內鏈節板件C2B‧‧‧內鏈節板件C2C‧‧‧內鏈節板件C2D‧‧‧內鏈節板件C2E‧‧‧內鏈節板件C2G‧‧‧內鏈節板件C3‧‧‧銷C31‧‧‧中心CP10‧‧‧第一參考中心平面CP11‧‧‧第一齒中心平面CP12‧‧‧第一額外齒中心平面CP20‧‧‧第二參考中心平面CP21‧‧‧第二齒中心平面CP211‧‧‧第一齒中心平面CS1‧‧‧第一鏈條相位狀態CS2‧‧‧第二鏈條相位狀態CS3‧‧‧第三鏈條相位狀態D1‧‧‧周圍方向D11‧‧‧驅動旋轉方向D2‧‧‧軸向方向F1‧‧‧旋轉驅動力FA1‧‧‧第一換檔促進區FA2‧‧‧第二換檔促進區FA3‧‧‧第三換檔促進區PCD1‧‧‧第一節圓直徑PCD2‧‧‧第二節圓直徑RL0‧‧‧參考徑向長度RL1‧‧‧第一徑向長度RL2‧‧‧第二徑向長度W10‧‧‧第一本體最大寬度W11‧‧‧第一最大寬度W12‧‧‧第一額外最大寬度W20‧‧‧第二本體最大寬度W21‧‧‧第二最大寬度W211‧‧‧第一最大寬度VI‧‧‧線VII‧‧‧線IX‧‧‧線XVI‧‧‧線XVIII‧‧‧線XIX‧‧‧線
[0061] 藉由參照以下詳細說明並結合隨附圖式來考量,本發明的更完整瞭解及其許多伴隨優點變得更加明瞭而被輕易地獲得。 [0062] 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曲柄總成的側視圖。 [0063] 圖2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曲柄總成的另一個側視圖。 [0064] 圖3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曲柄總成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立體圖。 [0065] 圖4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曲柄總成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另一個立體圖。 [0066] 圖5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第一鏈輪的側視圖。 [0067] 圖6是沿著圖5的線VI-VI所取的第一鏈輪的剖面圖。 [0068] 圖7是沿著圖5的線VII-VII所取的第一鏈輪的剖面圖。 [0069] 圖8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第二鏈輪的側視圖。 [0070] 圖9是沿著圖8的線IX-IX所取的第二鏈輪的剖面圖。 [0071] 圖10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部分側視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一鏈條相位狀態)。 [0072] 圖11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部分側視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二鏈條相位狀態)。 [0073] 圖12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部分側視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三鏈條相位狀態)。 [0074] 圖13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部分立體圖。 [0075] 圖14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另一個部分立體圖。 [0076] 圖15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另一個部分立體圖。 [0077] 圖16是沿著圖8的線XVI-XVI所取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剖面圖。 [0078] 圖17是圖3中所繪示的第二鏈輪的部分立體圖。 [0079] 圖18是沿著圖8的線XVIII-XVIII所取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剖面圖。 [0080] 圖19是沿著圖8的線XIX-XIX所取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剖面圖。 [0081] 圖20是圖3中所繪示的第二鏈輪的部分立體圖。 [0082] 圖21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平面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一換檔操作)。 [0083] 圖22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部分側視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一換檔操作)。 [0084] 圖23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平面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二換檔操作)。 [0085] 圖24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部分側視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二換檔操作)。 [0086] 圖25是圖3中所繪示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部分側視圖,其具有自行車鏈條(第三換檔操作)。 [0087] 圖26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曲柄總成的側視圖。 [0088] 圖27是圖26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曲柄總成的第一鏈輪的剖面圖。
10‧‧‧自行車曲柄總成
16‧‧‧第一鏈輪
18‧‧‧第二鏈輪
32‧‧‧第一鏈輪本體
34‧‧‧第一鏈輪齒
36‧‧‧第一齒
38‧‧‧第一額外齒
40‧‧‧第二鏈輪本體
40B‧‧‧軸向表面
42‧‧‧第二鏈輪齒
44‧‧‧第二齒
45‧‧‧參考齒
46‧‧‧第一撥鏈齒
46T‧‧‧上游齒底
48‧‧‧第二撥鏈齒
50‧‧‧撥鏈促進齒
52‧‧‧換檔促進凸部
54‧‧‧鄰近齒
54T‧‧‧上游齒底
56‧‧‧突狀部
58‧‧‧鏈條驅動齒
60‧‧‧外鏈節接收齒
62‧‧‧內鏈節接收齒
62T1‧‧‧上游齒底
62T2‧‧‧下游齒底
64‧‧‧接收促進齒
66‧‧‧額外換檔促進凸部
68‧‧‧額外鄰近齒
74‧‧‧換檔促進凹部
74A‧‧‧下游周圍端
A1‧‧‧旋轉中心軸線
C‧‧‧自行車鏈條
C1‧‧‧外鏈節板件
C2‧‧‧內鏈節板件
C3‧‧‧銷
C11‧‧‧外鏈節空間
C31‧‧‧中心
CS1‧‧‧第一鏈條相位狀態
D1‧‧‧周圍方向
D11‧‧‧驅動旋轉方向
FA1‧‧‧第一換檔促進區
FA2‧‧‧第二換檔促進區
FA3‧‧‧第三換檔促進區
RL0‧‧‧參考徑向長度
RL1‧‧‧第一徑向長度
RL2‧‧‧第二徑向長度
Claims (29)
- 一種自行車曲柄總成,包含: 曲柄臂; 第一鏈輪,其被耦接於該曲柄臂,以與該曲柄臂繞著旋轉中心軸線一體地旋轉,該第一鏈輪包含: 第一鏈輪本體,其包括第一外周;及 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其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齒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外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外鏈節空間中;及 第二鏈輪,其被耦接於該曲柄臂,以與該曲柄臂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一體地旋轉,該第二鏈輪包含: 第二鏈輪本體,其包括第二外周;及 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其被提供在該第二外周上,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齒,該至少一個第二齒被提供在該第二外周上,以與該自行車鏈條接合, 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中的一個具有大於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中的另一個的節圓直徑之節圓直徑,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中的該一個包含: 第一換檔促進區,以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該第一換檔操作中,該自行車鏈條在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參考齒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中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該第二鏈輪朝向該第一鏈輪變位,及 第二換檔促進區,以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該第二換檔操作中,該自行車鏈條在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該參考齒被接收在該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內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內鏈節空間中之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該第二鏈輪朝向該第一鏈輪變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包括複數個第一齒,該複數個第一齒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中,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複數個第二齒,該複數個第二齒被提供在該第二外周上,以能夠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及該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該內鏈節空間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本體具有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垂直的第一參考中心平面,及 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 第一最大寬度,其被界定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及 第一齒中心平面,其被界定成在該軸向方向上將該第一最大寬度平分,且在該軸向方向上從該第一參考中心平面偏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包含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該內鏈節空間中,及 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及該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交替地配置在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所界定的周圍方向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具有由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一節圓直徑, 該第二鏈輪具有由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二節圓直徑,及 該第二節圓直徑大於該第一節圓直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 第一撥鏈齒,其被提供在該第一換檔促進區中,以在該第一換檔操作中先將該自行車鏈條從該第二鏈輪撥鏈,及 第二撥鏈齒,其被提供在該第二換檔促進區中,以在該第二換檔操作中先將該自行車鏈條從該第二鏈輪撥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該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被提供在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及該第二換檔促進區的外部,該至少一個鏈條驅動齒具有從該第二外周徑向向外所界定的參考徑向長度, 該第一撥鏈齒具有從該第二外周徑向向外所界定的第一徑向長度,該第一徑向長度短於該參考徑向長度,及 該第二撥鏈齒具有從該第二外周徑向向外所界定的第二徑向長度,該第二徑向長度短於該參考徑向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一換檔促進區在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所界定的周圍方向上至少部分地與該第二換檔促進區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一撥鏈齒在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所界定的周圍方向上於該第一撥鏈齒與該第二撥鏈齒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該第二撥鏈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換檔促進凸部,該換檔促進凸部被設置在該第二換檔促進區中,以促進該第二換檔操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換檔促進凸部在該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該第二撥鏈齒的上游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在該至少一個第二齒之中最接近該換檔促進凸部的鄰近齒,及 該第二撥鏈齒在該驅動旋轉方向上於該第二撥鏈齒與該鄰近齒之間不具有另一個齒的情形下鄰近於該鄰近齒。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突狀部,該突狀部被提供在該第二換檔促進區中,以在該第一換檔操作中限制該換檔促進凸部與該自行車鏈條的接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突狀部在該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該換檔促進凸部的下游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突狀部包括導引表面,以在該第二換檔操作中將該自行車鏈條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朝向該第一鏈輪導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換檔促進凸部具有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從該第二鏈輪本體所界定之第一凸量, 該突狀部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從該第二鏈輪本體所界定之第二凸量,及 該第二凸量大於該第一凸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 軸向表面,其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該第一鏈輪,及 反向軸向表面,其在該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該軸向表面的反向側上, 該第一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該軸向表面上的第一上游倒角,及 該第一上游倒角在該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該第一撥鏈齒的上游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 軸向表面,其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該第一鏈輪,及 反向軸向表面,其在該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該軸向表面的反向側上, 該第一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該反向軸向表面上的第一反向上游倒角,及 該第一反向上游倒角在該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該第一撥鏈齒的上游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 軸向表面,其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該第一鏈輪,及 反向軸向表面,其在該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該軸向表面的反向側上, 該第一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該軸向表面上的第一下游倒角,及 該第一下游倒角在該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該第一撥鏈齒的下游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 軸向表面,其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面朝向該第一鏈輪,及 反向軸向表面,其在該軸向方向上被提供在該軸向表面的反向側上, 該第二撥鏈齒包括被設置在該軸向表面上的第二下游倒角,及 該第二下游倒角在該自行車曲柄總成於踩踏期間繞著該旋轉中心軸線旋轉之驅動旋轉方向上被提供在該第二撥鏈齒的下游側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具有由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一節圓直徑, 該第二鏈輪具有由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所界定的第二節圓直徑,及 該第一節圓直徑大於該第二節圓直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曲柄總成,其中 該複數個第二鏈輪皆能夠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及該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 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包含: 第一鏈輪,其包含: 第一鏈輪本體,其包括第一外周; 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其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齒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外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外鏈節空間中;及 第一節圓直徑,其由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所界定;及 第二鏈輪,其包含: 第二鏈輪本體,其包括第二外周; 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其被提供在該第二外周上,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齒,該至少一個第二齒被提供在該第二外周上,以能夠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及該自行車鏈條的一對內鏈節板件之間所界定的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及 第二節圓直徑,其由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所界定且大於該第一節圓直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包括複數個第一齒,該複數個第一齒被提供在該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中,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包括複數個第二齒,該複數個第二齒被提供在該第二外周上,以能夠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及該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 第一換檔促進區,以促進第一換檔操作,在該第一換檔操作中,該自行車鏈條在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參考齒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中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該第二鏈輪朝向該第一鏈輪變位,及 第二換檔促進區,以促進第二換檔操作,在該第二換檔操作中,該自行車鏈條在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的該參考齒被接收在該內鏈節空間中之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下被從該第二鏈輪朝向該第一鏈輪變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其中 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額外齒被提供在該第一鏈輪本體的該第一外周上,以僅被接收在該內鏈節空間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本體具有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垂直的第一參考中心平面,及 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 第一最大寬度,其被界定在與該旋轉中心軸線平行的軸向方向上,及 第一齒中心平面,其被界定成在該軸向方向上將該第一最大寬度平分,且在該軸向方向上從該第一參考中心平面偏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其中 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皆能夠被接收在該外鏈節空間及該內鏈節空間中的每一個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348,938 | 2016-11-10 | ||
US15/348,938 US10507888B2 (en) | 2016-11-10 | 2016-11-10 | Bicycle crank assembly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7635A TW201817635A (zh) | 2018-05-16 |
TWI730191B true TWI730191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6202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37573A TWI730191B (zh) | 2016-11-10 | 2017-10-31 | 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07888B2 (zh) |
CN (1) | CN108068972B (zh) |
DE (1) | DE102017010036A1 (zh) |
TW (1) | TWI7301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20192B2 (en) | 2009-04-29 | 2014-09-02 | Race Face Prerformance Products Inc. | Bicycle crank arm and insert therefore |
US9701364B2 (en) * | 2013-05-17 | 2017-07-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crank assembly |
CN107380340B (zh) | 2016-04-11 | 2021-01-01 | 福克斯制造有限公司 | 自行车前链轮 |
DE102016015433A1 (de) * | 2016-12-23 | 2018-06-28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und Fahrradantrieb mit einer solchen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
US11014628B2 (en) * | 2017-04-28 | 2021-05-25 | Fox Factory, Inc. | Cinch direct mount 2X ring system |
JP2019064505A (ja) * | 2017-10-03 | 2019-04-2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 |
DE102017012035A1 (de) * | 2017-12-22 | 2019-06-27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Einfach-Kettenrad |
US10830329B2 (en) * | 2018-03-08 | 2020-11-1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12208861B2 (en) * | 2018-11-01 | 2025-01-28 | Sram, Llc | Bicycle gear shifting system |
US11008065B2 (en) * | 2018-11-07 | 2021-05-1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
US12227262B2 (en) | 2018-12-07 | 2025-02-18 | Fox Factory, Inc. | Mid-sprocket assembly |
US11359709B2 (en) * | 2018-12-18 | 2022-06-14 | Fox Factory, Inc. | Chainring |
US11680633B2 (en) * | 2019-02-08 | 2023-06-20 | Fox Factory, Inc. | Chainring |
TWI842753B (zh) * | 2019-03-27 | 2024-05-21 | 葡萄牙商米蘭達&艾爾茅公司 | 驅動鏈系統 |
US11591044B2 (en) * | 2020-08-28 | 2023-02-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sprocket |
US12145691B2 (en) | 2021-05-25 | 2024-11-19 | Fox Factory, Inc. | Crank impact and wear protection article |
US11691693B2 (en) * | 2021-05-27 | 2023-07-04 | Shimano Inc. | Front sprocket assembly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
EP4239221B1 (en) * | 2022-03-03 | 2024-04-03 | Marcin Golec | An improved bicycle chainring and a bicycle comprising the bicycle chainring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9260C (zh) * | 2000-09-13 | 2005-11-3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链轮 |
TW201114649A (en) * | 2009-10-16 | 2011-05-01 | Shimano Kk | Bicycle sprocket |
TW201445064A (zh) * | 2013-05-17 | 2014-12-01 | Shimano Kk |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 |
TWM498821U (zh) * | 2014-06-27 | 2015-04-11 | Shimano Kk |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0649A (en) * | 1897-09-28 | Sprocket wheel and chain | ||
JPS4980736A (zh) * | 1972-12-07 | 1974-08-03 | ||
US3969947A (en) * | 1975-05-22 | 1976-07-20 | Gehl Company | Tapered tooth sprocket |
US4174642A (en) * | 1978-02-09 | 1979-11-20 | Gehl Company | Chain drive including sprocket having alternate wide and narrow teeth |
JPS6010955Y2 (ja) * | 1980-02-13 | 1985-04-1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ギヤクランク装置 |
EP0313345B1 (en) * | 1987-10-21 | 1994-01-12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JP3111072B2 (ja) * | 1990-02-28 | 2000-11-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多段スプロケット装置 |
US5192249A (en) * | 1990-02-28 | 1993-03-09 | Shimano, Inc. |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bicycle |
US5192248A (en) * | 1990-06-24 | 1993-03-09 | Shimano, Inc. |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bicycle |
JPH05112278A (ja) * | 1991-10-21 | 1993-05-07 | Shimano Inc | 自転車用多段スプロケツト装置 |
DE4330989A1 (de) * | 1993-09-13 | 1995-03-16 | Fichtel & Sachs Ag | Kettenschaltung, insbesondere für Fahrräder |
DE4445035C1 (de) * | 1994-12-16 | 1996-06-05 | Fichtel & Sachs Ag | Kettenschaltung |
US5609536A (en) * | 1995-06-13 | 1997-03-11 | Tracer Company, Ltd. | Bicycle freewheel gear cluster gear-shifting mechanism |
US5514042A (en) * | 1995-08-01 | 1996-05-07 | Liou; Yan-Shing | Multistage sprocket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
US5545096A (en) * | 1995-08-29 | 1996-08-13 | Su; Bor-Lin | Sprocket mechanism for a multistage bicycle |
US5690570A (en) * | 1995-09-26 | 1997-11-25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reau |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EP0918962B1 (en) * | 1996-08-14 | 2001-11-07 | Sunstar Giken Kabushiki Kaisha | Sprocket |
DE19703930A1 (de) * | 1997-02-04 | 1998-08-06 | Sram De Gmbh | Kettenschaltung, insbesondere für Fahrräder |
TW373616U (en) * | 1997-04-16 | 1999-11-01 | Ind Tech Res Inst | Tooth structure of the chainwheels set of the bicycle |
TW331290U (en) * | 1997-08-01 | 1998-05-01 | Tracer Company Ltd |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chain wheel assembly of a bicycle |
DE29722971U1 (de) * | 1997-12-30 | 1998-02-19 | Leng, Chi Chih, Nan Tou | Fahrrad-Zahnkranz |
US6045472A (en) * | 1997-12-30 | 2000-04-04 |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 Integrated up-and downshifting configuration of a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6013001A (en) * | 1998-02-04 | 2000-01-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having recesses beneath chain receiving edges |
US6139456A (en) * | 1999-01-13 | 2000-10-31 | Lii; Jia-Miin | Bicycle sprocket |
US6264575B1 (en) * | 1999-04-08 | 2001-07-24 | Shimano, Inc. | Freewheel for a bicycle |
US6860171B1 (en) * | 1999-12-29 | 2005-03-01 | Shimano, Inc. | Drive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assist mechanism |
US6666786B2 (en) * | 2000-12-29 | 2003-12-23 | Shimano Inc. | Chamfered sprocket assembly |
US6500084B2 (en) * | 2001-01-25 | 2002-12-31 | Borgwarner, Inc. | Sprocket system for inverted tooth chain |
US6805645B2 (en) * | 2001-10-15 | 2004-10-19 | Apex Bicycle Components Corporation Ltd. | Tooth contour structure for large sprocket set of bicycle |
EP1359087A1 (en) * | 2002-04-30 | 2003-11-05 | Campagnolo S.R.L. | Toothed wheel of a chain transmission for a bicycle |
US6923741B2 (en) * | 2002-08-30 | 2005-08-02 | Shimano Inc. | Top sprocket for a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rear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DE10347784B4 (de) * | 2003-10-10 | 2017-04-06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Geräuscharme Kettenschaltung |
US20050282671A1 (en) * | 2004-06-22 | 2005-12-22 | Shimano, Inc. | Shift assist projection for bicycle sprocket |
US8096908B2 (en) * | 2004-12-14 | 2012-01-17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
US8226511B2 (en) * | 2005-01-08 | 2012-07-24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tooth with a shift assist radius greater than a reference tooth radius |
US8092329B2 (en) * | 2005-08-31 | 2012-01-10 | Wick Werks, LLC | Bicycle chain rings with ramps |
US8617015B2 (en) * | 2005-09-27 | 2013-12-31 | Wick Werks, LLC | Bicycle chain rings |
JP2007071302A (ja) * | 2005-09-07 | 2007-03-22 | Tsubakimoto Chain Co | 突起を有する焼結製スプロケット |
EP1764296B1 (en) * | 2005-09-15 | 2012-05-30 | Campagnolo S.r.l. | Toothed wheel of a bicycle drivetrain |
DE102006057168B4 (de) * | 2006-12-01 | 2018-07-12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Kettenzahnrad |
US7871347B2 (en) * | 2007-10-11 | 2011-01-18 | Shimano Inc.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DE102011013695B4 (de) * | 2011-03-11 | 2024-02-01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Antriebseinheit am Hinterrad eines Fahrrades |
US9062758B2 (en) * | 2011-12-06 | 2015-06-23 | Sram, Llc | Chainring |
US9182027B2 (en) * | 2011-12-06 | 2015-11-10 | Sram, Llc | Chainring |
DE102012013645B4 (de) * | 2012-07-09 | 2023-03-23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Hinterer Umwerfer für eine Kettenschaltung eines Fahrrads und Kettenführungsrolle für einen derartigen hinteren Umwerfer |
US9457870B2 (en) * | 2014-01-24 | 2016-10-04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9964196B2 (en) * | 2014-05-20 | 2018-05-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9328814B2 (en) * | 2014-06-16 | 2016-05-03 | Sram, Llc | Clad chainring |
US9334014B2 (en) * | 2014-09-01 | 2016-05-1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463844B2 (en) * | 2014-09-01 | 2016-10-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DE102015219522A1 (de) * | 2014-10-14 | 2016-04-14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für eine Hinterradnabe |
US9540070B2 (en) * | 2015-05-27 | 2017-01-1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crank assembly |
-
2016
- 2016-11-10 US US15/348,938 patent/US105078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27 DE DE102017010036.5A patent/DE102017010036A1/de active Pending
- 2017-10-31 TW TW106137573A patent/TWI730191B/zh active
- 2017-11-03 CN CN201711071626.1A patent/CN1080689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9260C (zh) * | 2000-09-13 | 2005-11-3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链轮 |
TW201114649A (en) * | 2009-10-16 | 2011-05-01 | Shimano Kk | Bicycle sprocket |
TW201445064A (zh) * | 2013-05-17 | 2014-12-01 | Shimano Kk |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曲柄組裝體 |
TWM498821U (zh) * | 2014-06-27 | 2015-04-11 | Shimano Kk |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07888B2 (en) | 2019-12-17 |
CN108068972B (zh) | 2020-02-18 |
US20180127057A1 (en) | 2018-05-10 |
TW201817635A (zh) | 2018-05-16 |
DE102017010036A1 (de) | 2018-05-17 |
CN108068972A (zh) | 2018-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30191B (zh) | 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I710498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I704086B (zh) | 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I661979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TWI681137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曲柄總成 | |
US9303726B2 (en) | Bicycle chain | |
US10407127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TWI726190B (zh) |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
TWI460099B (zh) | 腳踏車鏈輪 | |
US7435197B2 (en) | Rear sprocket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 |
US10378637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US8978514B2 (en) | Bicycle front sprocket | |
TW201641362A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曲柄總成 | |
CN107914819B (zh) |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 |
TWI706893B (zh) | 自行車鏈輪 | |
CN108454776B (zh) | 自行车链轮组件 | |
TWI704085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
TW201800304A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US20180299004A1 (en) | Bicycle rear sprocket | |
US11338887B2 (en) | Bicycle rear sprocket | |
US10604211B2 (en) | Bicycle rear sprocket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
TWI763855B (zh) | 自行車鏈輪 | |
TWI870394B (zh) | 鏈輪支撐體、自行車輪轂總成、及傳動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