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718792B -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8792B
TWI718792B TW108144059A TW108144059A TWI718792B TW I718792 B TWI718792 B TW I718792B TW 108144059 A TW108144059 A TW 108144059A TW 108144059 A TW108144059 A TW 108144059A TW I718792 B TWI718792 B TW I7187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eaking
stopper
target element
target
perfo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3053A (zh
Inventor
紀志衡
許至徵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4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8792B/zh
Priority to KR1020200071187A priority patent/KR102349391B1/ko
Priority to CN202010743660.4A priority patent/CN112906079B/zh
Priority to JP2020134503A priority patent/JP6997837B2/ja
Priority to US17/024,553 priority patent/US11466710B2/en
Priority to EP20205811.1A priority patent/EP383251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8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879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05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00Devices for securing together, 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 F16B1/02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 F16B1/04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disengaged by movement of the actuating member of the el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06F1/182Enclosures with special features, e.g. for use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grounding or shielding against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or electromagnetical interference [EMI]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8Interlock mechanisms; Means for avoiding unauthorised use or function, e.g. tamperpro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6Secure or tamper-resistant housing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02Mechanical actuation
    • G08B13/06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ampering with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5Security details, e.g. tampering prevention o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觸發機構,其包括目標元件、擊破件、彈性件以及止擋件。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的一側。彈性件提供彈力帶動擊破件往目標元件移動。止擋件能夠相對於擊破件移動設置。當止擋件接觸擊破件時,止擋件箝制擊破件。當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時,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一種電子裝置也被提出。

Description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發機構與應用此觸發機構的電子裝置。
常見的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硬碟、伺服器或其他用以資料運算或資料儲存的裝置,大多是將用於資料運算或資料儲存的電子元件安裝於機殼內,以避免外物對電子元件造成破壞,或避免有心人士輕易盜取電子元件或資訊。
為防範有心人士蓄意拆解機殼以盜取電子元件或資訊,遂有相應的防護機制被提出,以協助判斷機殼是否已被蓄意拆解後重新組裝。常見的防護機制如下:採用一次性使用膠黏合電子裝置的機殼、在電子裝置內部安裝濕氣反應型材料或在電子裝置內部安裝一次性使用無線感應元件,惟以上防護機制存在著判斷過程繁複或易於判斷失準等情況。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發機構,其能應用於電子裝置的安全防護機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護機制。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發機構,其包括目標元件、擊破件、彈性件以及止擋件。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的一側。彈性件提供彈力帶動擊破件往目標元件移動。止擋件能夠相對於擊破件移動設置。當止擋件接觸擊破件時,止擋件箝制擊破件。當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時,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擊破件包括限位部,且止擋件位於限位部的移動路徑上以箝制擊破件。當止擋件移出限位部的移動路徑時,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發機構更包括門板,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與擊破件之間。門板具有穿孔。在一模式下,擊破件接觸門板,且穿孔錯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在另一模式下,穿孔對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與擊破件之間。在一模式下,止擋件接觸擊破件以箝制擊破件。在另一模式下,當止擋件移離擊破件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時,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與擊破件之間,且止擋件具有穿孔。在一模式下,止擋件接觸擊破件以箝制擊破件,且穿孔錯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在另一模式下,當止擋件移動使穿孔對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時,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在移動穿過穿孔後撞擊目標元件。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殼、第二機殼以及觸發機構。第二機殼可移動地安裝於第一機殼。觸發機構包括目標元件、擊破件、彈性件以及止擋件。目標元件設置於第一機殼內。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殼內,且位於目標元件的一側。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擊破件與第一機殼。彈性件提供彈力帶動擊破件往目標元件移動。止擋件的一端連接第二機殼。止擋件的另一端位於第一機殼內。止擋件能夠相對於擊破件移動設置。當止擋件接觸擊破件時,止擋件箝制擊破件。當止擋件隨第二機殼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時,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擊破件包括限位部,且止擋件位於限位部的移動路徑以箝制擊破件。當第二機殼拆離第一機殼時,止擋件移出限位部的移動路徑,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門板設置於第一機殼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殼具有卡凸。門板包括本體與連接本體的延伸臂,且穿孔貫穿本體。在一模式下,延伸臂卡抵卡凸,擊破件接觸本體,且穿孔錯位於擊破件目標元件。在另一模式下,延伸臂移動通過卡凸,且穿孔對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件包括至少一卡合部與止擋部,其中卡合部卡合於第二機殼,且止擋部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與擊破部之間。在一模式下,止擋部接觸擊破件以箝制擊破件。在另一模式下,第二機殼拆離第一機殼,當止擋部隨第二機殼移動而移離擊破件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時,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件包括止擋部與安裝部,止擋部位於第一機殼內,其中止擋部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與擊破件之間,且穿孔貫穿止擋部。安裝部延伸至第一機殼內並卡合於止擋部。在一模式下,安裝部鎖附於第二機殼與第一機殼,止擋部接觸擊破件以箝制擊破件,且穿孔錯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在另一模式下,安裝部自第二機殼與第一機殼拆離,止擋部隨安裝部移動以使穿孔對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止擋部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的位置,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移動,並在移動穿過穿孔後撞擊目標元件。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電子裝置整合有觸發機構,基於觸發機構的觸發與否,相關人員可迅速且準確地判斷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是否已被蓄意拆解後重新組裝。因此,電子裝置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護機制。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1C是圖1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二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請參考圖1A至圖1C,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以是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硬碟、伺服器或其他用以資料運算或資料儲存的裝置,且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殼110、第二機殼120以及觸發機構130。
第一機殼110可容納用於資料運算或資料儲存的電子元件,而第二機殼120可移動地安裝於第一機殼110。舉例來說,第二機殼120採用鎖合、卡合、膠合或其他安裝方式安裝於第一機殼110,以防止安裝於第一機殼110內的電子元件暴露於外界。觸發機構130安裝於第一機殼110與第二機殼120之間,基於觸發機構130的觸發與否,相關人員可迅速且準確地判斷第一機殼110與第二機殼120是否已被蓄意拆解後重新組裝。因此,電子裝置100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護機制。
詳細而言,觸發機構130包括目標元件131、擊破件132以及止擋件133,其中目標元件131可以是感應晶片、感應線路或觸發線路,且設置於第一機殼110內。舉例來說,目標元件131安裝於第一機殼110的內壁面上。另一方面,擊破件132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殼110內,其中擊破件132位於目標元件131的一側,且止擋件133能夠相對於擊破件132移動設置。在第一模式下,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而具有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趨勢,但止擋件133接觸擊破件132並箝制擊破件132以阻止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
如圖1B所示,目標元件131位於擊破件132的移動路徑,止擋件133用以箝制擊破件132。此時,止擋件133與擊破件132產生機械性干涉,以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具體而言,止擋件133的一端連接第二機殼120,其中止擋件133從第二機殼120的內壁面凸伸而出,且止擋件133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機殼110內。
如圖1A與圖1B所示,觸發機構130更包括彈性件134,其中彈性件134可採用拉伸彈簧,且設置於第一機殼110內。彈性件134的兩端分別連接擊破件132與第一機殼110,在第一模式下,彈性件134被拉伸,擊破件132受彈性件134的彈性恢復力帶動而具有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趨勢,但因止擋件133接觸擊破件132並箝制擊破件132,彈性件134暫時性無法恢復至未彈性變形前的狀態。
如圖1C所示,當止擋件133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132的位置時,彈性件134提供彈力 (即彈性件134的彈性恢復力)帶動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131。在第二模式下,目標元件131被撞擊而損毀。換句話說,若第一機殼110與第二機殼120已被蓄意拆解後重新組裝,則目標元件131也已損毀。因此,在無需拆解第一機殼110與第二機殼120的情況下,相關人員可透過讀取器在電子裝置100外部進行讀取目標元件131的動作,若讀取失敗,則代表電子裝置100曾經被蓄意拆解過且目標元件131損毀。
在另一實施例中,若目標元件131被擊破件132撞擊而損毀,則目標元件131可發出訊號至相關人員的終端裝置,以警示相關人員。
請參考圖1A至圖1C,在本實施例中,擊破件132可包括滑座132a、撞針132b以及限位部132c,其中撞針132b安裝固定於滑座132a,且限位部132c凸出於滑座132a。在第一模式下,止擋件133位於限位部132c的移動路徑(或稱止擋件133阻斷於限位部132c的移動路徑)以箝制擊破件132。當第二機殼120拆離第一機殼110時,止擋件133移出限位部132c的移動路徑,止擋件133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132的位置,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以使撞針132b撞擊目標元件131。
舉例來說,第一機殼110設有導引座111,其中導引座111凸設於第一機殼110的內壁面,且擊破件132滑設於導引座111。詳細而言,導引座111可確保擊破件132在特定路徑上移動靠近目標元件131或移動遠離目標元件131,避免擊破件132的移動路徑偏離。
圖1D是圖1A的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安裝前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1D,在本實施例中,觸發機構130更包括門板135,其中門板135設置於第一機殼110內,且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131與擊破件132之間。在第二機殼120安裝於第一機殼110上之前,門板135阻斷於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且擊破件132接觸門板135。因此,即便止擋件133尚未阻斷於限位部132c的移動路徑,門板135也能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
詳細而言,門板135具有穿孔135a,當擊破件132接觸門板135時,穿孔135a錯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另一方面,第一機殼110具有卡凸112,且卡凸112可以是位在導引座111上。導引座111具有插槽,以供門板135插設於其中。門板135包括本體1351與連接本體1351的延伸臂1352,且穿孔135a貫穿本體1351。
在第二機殼120安裝於第一機殼110上之前,門板135的延伸臂1352卡抵卡凸112。第一機殼110的卡凸112用以阻擋門板135下滑,以確保擊破件132接觸本體1351並確保穿孔135a錯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在穿孔135a錯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的情況下,門板135的本體1351阻斷於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因此,即便止擋件133尚未阻斷於限位部132c的移動路徑,門板135的本體1351也能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
在將第二機殼120安裝於第一機殼110的過程中,門板135被第二機殼120下壓,使得延伸臂1352移動通過卡凸112,並使穿孔135a對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如圖1B所示。
如圖1B所示,擊破件132未接觸本體1351,且穿孔135a、擊破件132以及目標元件131位於同一直線上(即穿孔135a對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當第二機殼120拆離第一機殼110時,止擋件133移出限位部132c的移動路徑,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且撞針132b移動穿過穿孔135a後撞擊目標元件131,如圖1C所示。
以下將列舉其他實施例舉例說明,主要針對該等實施例的差異作說明,該等實施例中相似或相同的設計原理不重覆贅述。
圖2A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2C是圖2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二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2D是圖2A的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安裝前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A至圖2C,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A與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觸發機構的設計。
在本實施例中,觸發機構130a的止擋件133a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131與擊破件132之間,且止擋件133a阻斷於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止擋件133a接觸擊破件132以箝制擊破件132,並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
如圖2C所示,當止擋件133a移離擊破件132並移出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時,止擋件133a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132的位置,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131。
如圖2B與圖2C所示,止擋件133a包括至少一卡合部1331與止擋部1332,其中卡合部1331卡合於第二機殼120的卡槽121,且止擋部1332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131與擊破件132之間。止擋件133a用以隨第二機殼120移動,以使止擋部1332移入或移出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
如圖2B所示,止擋部1332阻斷於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止擋部1332接觸擊破件132以箝制擊破件132。如圖2C所示,第二機殼120拆離第一機殼110,當止擋部1332隨第二機殼120移動而移離擊破件132至解除箝制擊破件132的位置時,止擋部1332移出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此時,止擋件133a與擊破件132之間的機械性干涉被解除,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131。
如圖2D所示,在第二機殼120安裝於第一機殼110上之前,止擋件133a的止擋部1332阻斷於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且止擋部1332接觸擊破件132以箝制擊破件132,並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當第二機殼120安裝於第一機殼110上時,止擋件133a的卡合部1331卡入第二機殼120的卡槽121,如圖2B所示。
如圖2B所示,導引座111具有面向第二機殼120的斜面113,用以防範有心人士蓄意破壞觸發機構130a,以使觸發機構130a無法在第一機殼110與第二機殼120的拆解過程中作動。舉例來說,有心人士可能從第二機殼120外鑽孔,並在鑽入第一機殼110內部後進一步鑽穿擊破件132,以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導引座111的斜面113可提高鑽孔作業的難度,例如讓鑽頭滑移。
圖3A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C是圖3A的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鎖定前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3A與圖3B,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B與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觸發機構的設計。
在本實施例中,觸發機構130b的止擋件133b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131與擊破件132之間,且止擋件133b具有穿孔1333。當穿孔1333錯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時,止擋件133b接觸擊破件132以箝制擊破件132,並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當止擋件133b移離擊破件132並移出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時,止擋件133b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132的位置,穿孔1333、擊破件132以及目標元件131位於同一直線上(即穿孔1333對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並在移動穿過穿孔1333後撞擊目標元件131。
詳細而言,止擋件133b包括止擋部1334與安裝部1335,其中止擋部1334位於第一機殼110內,且止擋部1334可移動地設置於目標元件131與擊破件132之間。穿孔1333貫穿止擋部1334,且安裝部1335延伸至第一機殼110內並卡合於止擋部1334。舉例來說,安裝部1335可採用螺絲,用以鎖合固定第一機殼110與第二機殼120。另一方面,安裝部1335中面向止擋部1334的端部可為卡凸,而止擋部1334中面向安裝部1335的端部可為與卡凸配合的卡槽。
如圖3A所示,當安裝部1335鎖附於第二機殼120與第一機殼110時,安裝部1335的卡凸卡入止擋部1334的卡槽。另一方面,止擋部1334接觸擊破件132以箝制擊破件132,且穿孔1333錯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
如圖3B所示,當安裝部1335自第二機殼120與第一機殼110拆離時,止擋部1334隨安裝部1335移動以使穿孔1333對位於擊破件132與目標元件131。此時,止擋部1334移動至解除箝制擊破件132的位置,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並在移動穿過穿孔1333後撞擊目標元件131。
請參考圖3C,在安裝部1335鎖入第二機殼120與第一機殼110之前,止擋部1334阻斷於擊破件132往目標元件131移動的路徑,且止擋部1334接觸擊破件132以箝制擊破件132,並阻止擊破件132受彈力帶動往目標元件131移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電子裝置整合有觸發機構,基於觸發機構的觸發與否,相關人員可迅速且準確地判斷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是否已被蓄意拆解後重新組裝。因此,電子裝置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護機制。進一步而言,當第二機殼安裝固定於第一機殼上時,觸發機構未被觸發。一旦第二機殼拆離第一機殼,觸發機構被觸發,並透過擊破件破壞目標元件。換句話說,若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已被蓄意拆解後重新組裝,則目標元件也已損毀。因此,在無需拆解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的情況下,相關人員可透過讀取器在電子裝置外部進行讀取目標元件的動作,若讀取失敗,則代表電子裝置曾經被蓄意拆解過且目標元件損毀。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殼 111:導引座 112:卡凸 113:斜面 120:第二機殼 121:卡槽 130、130a、130b:觸發機構 131:目標元件 132:擊破件 132a:滑座 132b:撞針 132c:限位部 133、133a、133b:止擋件 1331:卡合部 1332:止擋部 1333:穿孔 1334:止擋部 1335:安裝部 134:彈性件 135:門板 135a:穿孔 1351:本體 1352:延伸臂
圖1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C是圖1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二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 圖1D是圖1A的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安裝前的局部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C是圖2A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二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 圖2D是圖2A的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安裝前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3A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第一模式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3C是圖3A的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鎖定前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殼
111:導引座
120:第二機殼
130:觸發機構
131:目標元件
132:擊破件
132a:滑座
132b:撞針
132c:限位部
133:止擋件
135:門板
135a:穿孔
1351:本體

Claims (13)

  1. 一種觸發機構,包括: 一目標元件; 一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的一側; 一彈性件,提供一彈力帶動該擊破件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以及 一止擋件,能夠相對於該擊破件移動設置,當該止擋件接觸該擊破件時,該止擋件箝制該擊破件,當該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時,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發機構,其中該擊破件包括一限位部,該止擋件位於該限位部的一移動路徑以箝制該擊破件, 當該止擋件移出該限位部的該移動路徑時,該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發機構,更包括: 一門板,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件之間,其中該門板具有一穿孔, 在一模式下,該擊破件接觸該門板,且該穿孔錯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在另一模式下,該穿孔對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發機構,其中該止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件之間, 在一模式下,該止擋件接觸該擊破件以箝制該擊破件, 在另一模式下,當該止擋件移離該擊破件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時,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發機構,其中該止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件之間,且該止擋件具有一穿孔, 在一模式下,該止擋件接觸該擊破件以箝制該擊破件,且該穿孔錯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在另一模式下,當該止擋件移動使該穿孔對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時,該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在移動穿過該穿孔後撞擊該目標元件。
  6.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機殼; 一第二機殼,可移動地安裝於該第一機殼;以及 一觸發機構,包括: 一目標元件,設置於該第一機殼內; 一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機殼內,且位於該目標元件的一側; 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擊破件與該第一機殼,該彈性件提供一彈力帶動該擊破件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以及 一止擋件,一端連接該第二機殼,另一端位於該第一機殼內,該止擋件能夠相對於該擊破件移動設置,當該止擋件接觸該擊破件時,該止擋件箝制該擊破件,當該止擋件隨該第二機殼移動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時,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擊破件包括一限位部,該止擋件位於該限位部的一移動路徑以箝制該擊破件, 當該第二機殼拆離該第一機殼時,該止擋件移出該限位部的該移動路徑,該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觸發機構更包括: 一門板,設置於該第一機殼內,其中該門板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件之間,且該門板具有一穿孔, 在一模式下,該擊破件接觸該門板,且該穿孔錯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在另一模式下,該穿孔對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殼具有一卡凸,該門板包括本體與連接該本體的一延伸臂,且該穿孔貫穿該本體, 在一模式下,該延伸臂卡抵該卡凸,該擊破件接觸該本體,且該穿孔錯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在另一模式下,該延伸臂移動通過該卡凸,且該穿孔對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止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件之間, 在一模式下,該止擋件接觸該擊破件以箝制該擊破件, 在另一模式下,當該止擋件移離該擊破件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時,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止擋件包括至少一卡合部與一止擋部,該至少一卡合部卡合於該第二機殼,且該止擋部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部之間, 在一模式下,該止擋部接觸該擊破件以箝制該擊破件, 在另一模式下,該第二機殼拆離該第一機殼,當該止擋部隨該第二機殼移動而移離該擊破件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時,該擊破件受該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止擋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件之間,且該止擋件具有一穿孔, 在一模式下,該止擋件接觸該擊破件以箝制該擊破件,且該穿孔錯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在另一模式下,當該止擋件移動使該穿孔對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時,該止擋件移動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該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在移動穿過該穿孔後撞擊該目標元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止擋件包括一止擋部與一安裝部,該止擋部位於該第一機殼內,其中該止擋部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目標元件與該擊破件之間,且該穿孔貫穿該止擋部,該安裝部延伸至該第一機殼內並卡合於該止擋部, 在一模式下,該安裝部鎖附於該第二機殼與該第一機殼,該止擋部接觸該擊破件以箝制該擊破件,且該穿孔錯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 在另一模式下,該安裝部自該第二機殼與該第一機殼拆離,該止擋部隨該安裝部移動以使該穿孔對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該止擋部移動至解除箝制該擊破件的位置,該擊破件受彈力帶動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在移動穿過該穿孔後撞擊該目標元件。
TW108144059A 2019-12-03 2019-12-03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718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059A TWI718792B (zh) 2019-12-03 2019-12-03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KR1020200071187A KR102349391B1 (ko) 2019-12-03 2020-06-11 촉발 메커니즘 및 전자 장치
CN202010743660.4A CN112906079B (zh) 2019-12-03 2020-07-29 触发机构与电子装置
JP2020134503A JP6997837B2 (ja) 2019-12-03 2020-08-07 作動機構及び電子装置
US17/024,553 US11466710B2 (en) 2019-12-03 2020-09-17 Actua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0205811.1A EP3832516A1 (en) 2019-12-03 2020-11-05 Actua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059A TWI718792B (zh) 2019-12-03 2019-12-03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8792B true TWI718792B (zh) 2021-02-11
TW202123053A TW202123053A (zh) 2021-06-16

Family

ID=73138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059A TWI718792B (zh) 2019-12-03 2019-12-03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6710B2 (zh)
EP (1) EP3832516A1 (zh)
JP (1) JP6997837B2 (zh)
KR (1) KR102349391B1 (zh)
CN (1) CN112906079B (zh)
TW (1) TWI71879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1234B (zh) * 2021-11-25 2022-07-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85776B (zh) * 2021-09-03 2022-12-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擊破裝置及具有擊破裝置的電子設備
TWI799152B (zh) * 2022-02-23 2023-04-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擊破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5048U (en) * 2008-01-18 2008-06-21 Ks Terminals Inc SIM card connector and digitally communication products thereof
CN203117874U (zh) * 2013-03-28 2013-08-0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3727A (ja) * 1997-04-22 1998-11-04 Hitachi Ltd Icカードにおけるメモリ内データ機密保護方式
JP2004054995A (ja) 2002-07-17 2004-02-19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ハードディスク装置用容器
JP2004110929A (ja) 2002-09-18 2004-04-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不正コピー防止蓄積装置および不正コピー防止方法
ATE447653T1 (de) * 2003-08-21 2009-11-15 Gonzalez Jose Ramon Baragano Modulares falt-/schiebe-verriegelungssystem mit selbstverriegelung und multifunktionalem betrieb
CN104112104B (zh) * 2013-04-19 2016-12-2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锁固功能的计算机机壳
US9530090B2 (en) * 2014-05-20 2016-12-27 Dirac Solutions Inc. Secure RFID tag or sensor with self-destruction mechanism upon tampering
CN106503495A (zh) 2016-12-13 2017-03-15 南陵智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软件安全控制装置
CN206601707U (zh) 2017-03-20 2017-10-31 长春吉湾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拆电子芯片机械自毁装置
CN108052837A (zh) * 2017-12-24 2018-05-18 苏州赛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芯片机械自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5048U (en) * 2008-01-18 2008-06-21 Ks Terminals Inc SIM card connector and digitally communication products thereof
CN203117874U (zh) * 2013-03-28 2013-08-0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5776B (zh) * 2021-09-03 2022-12-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擊破裝置及具有擊破裝置的電子設備
TWI771234B (zh) * 2021-11-25 2022-07-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99152B (zh) * 2022-02-23 2023-04-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擊破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6079B (zh) 2024-06-11
JP2021089710A (ja) 2021-06-10
US20210164504A1 (en) 2021-06-03
TW202123053A (zh) 2021-06-16
JP6997837B2 (ja) 2022-01-18
EP3832516A1 (en) 2021-06-09
KR20210070166A (ko) 2021-06-14
US11466710B2 (en) 2022-10-11
CN112906079A (zh) 2021-06-04
KR102349391B1 (ko)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8792B (zh) 觸發機構與電子裝置
KR101067945B1 (ko) 전자 잠금기구 및 이를 포함한 자물쇠
US8858140B2 (en) Anti-tamper system
US6478595B2 (en) Card connector capable of detecting that card has been held in card mounting position
TWI705750B (zh) 防觸電裝置與防觸電殼體
EP3499479B1 (en) An alarm peripheral with an anti-tampering arrangement and an anti-tampering arrangement
WO2004068431A1 (ja) 異常検知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装置
US11429755B2 (en) Intrusion switch
US20110121967A1 (en) Tamper-proof security system component
TWI788955B (zh) 定位治具
TWI771234B (zh) 電子裝置
TWI799152B (zh) 擊破裝置
TWM564891U (zh) 卡扣機構及其相關伺服器裝置
TWI792798B (zh) 電子裝置
CN210489456U (zh) 一种双重保险开关组件、便携应急终端
JP3243542U (ja) ピンの固定による挟み込み式盗難防止用センサ
KR200179304Y1 (ko) 컴퓨터케이스 보안 장치
US12196580B2 (en) Slotted enclosure for magnet
CN222635603U (zh) 一种用于电子秤的防作弊结构
TWM641629U (zh) 單軸鉸鍊
US1037432A (en) Alarm device.
TH53412A (th) อุปกรณ์เล่นแผ่นดิสก์
TWM317483U (en) Kensington lock failure-detecion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