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3922B - Natural plant fungic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Natural plant fungic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3922B TWI663922B TW105137842A TW105137842A TWI663922B TW I663922 B TWI663922 B TW I663922B TW 105137842 A TW105137842 A TW 105137842A TW 105137842 A TW105137842 A TW 105137842A TW I663922 B TWI663922 B TW I66392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hite radish
- reactant
- natural plant
- clean water
- plant fungic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Storage Of Fruits Or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能應於食材殺菌作業上、純天然且無化學添加物、能安心健應用的天然植物性殺菌劑及其製法。所述天然植物性殺菌劑包含有一具有異硫氰酸酯的反應劑體,其由白蘿蔔切塊配合乾淨水體,依重量配比混合反應而成;所述天然植物殺菌劑製法方面,包括:備料步驟、準備步驟、提取步驟、過濾步驟、曝氣步驟、及填裝步驟等六道步驟,重點在於提取步驟須以提取機以物理性方式,將白蘿蔔的細胞壁破壞,釋出硫化葡萄糖苷和芥子酶,配合水體產生水解反應,並逐漸大量生成異硫氰酸酯,再經曝氣步驟去除反應劑體中的辛辣芥子油,且維持適當溫度,以保有消滅原生/共生環境微生物、製程污染之各種微生物的效果。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然植物性殺菌劑及其製法,尤指一種能應用食品初期殺菌作業上的殺菌劑及其製造方法。
食品衛生中常以衛生指標菌的數量來做為食品安全及品質的指標。
導致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很多,目前科技雖可檢測出食品中的致病菌,但分離計數的方法很複雜且費時,加上各國菌株的檢驗方法也不同,因此基於實用、經濟、方便三原則,產生了以檢驗「指標菌」來取代病因菌的方法,以有效降低篩檢及檢驗菌株所秏費的人力與物力。
目前約有40%的食物中毒事件無法監測出有害微生物,僅能針對某些特定指標菌作為是否合乎衛生要求之指標,例如: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作為指示食品在製造過程中是否合乎衛生要求、是否遭受污染、有無衛生缺失的指標。指標菌如果超標,雖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但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這時食品可能易產生腐敗,導致中毒機率相對提高。
因此,在加工過程中,殺菌的作業變的非常重要,常用的是加熱法或是化學法,當前的加熱法,不是所有的食材都能適用,尤其是生鮮食品就無法適用,但即便是可加工的食品,其過度加熱也會破壞食材本身的營養及有效成份;而化學法則有殘留問題,雖然化學物的殘留量一般不致於對人體產生
立即危害,但長期食用下仍舊有一定危害風險,同時會影響到食材味道,甚至是營養成份。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能以純天然、且無化學成份方式,能安全、安心地應用、並將微生物殺死的天然植物性殺菌劑及其製法,便成為本發明欲追求的課題。
在科學文獻報告中,已有學者發表出以白蘿蔔含有殺菌的異硫氰酸酯成份作為殺菌的報導,之後便有科學家發表將白蘿蔔清洗後,以電動果汁機榨成汁,經由過濾、減壓濃縮後,再經冷凍,製成一反應劑體,於使用時再溶於水中而產生異硫氰酸酯成份來作為殺菌用途。上述中白蘿蔔中含有硫化葡萄糖苷及黑芥子酶成份,當黑芥子酶遇水後,便切斷硫化葡萄糖苷,而釋出葡萄糖、異硫氰酸酯、硫氰酸酯等,其中,該異硫氰酸酯需在水解後才會產生,所以在未與水混合前就不易達到該有的最佳殺菌效果。
上述的問題點在於,僅能少量製成,無法大量製備,因此難以推廣及無法廣泛供一般業界及家庭使用;反應劑體必須在水解後才能產生殺菌的異硫氰酸酯,但反應劑體需與多少重量比的水混合才能達到應有的殺菌效果、及何種水體才能有效反應、以及在何種溫度狀態下才能有效保存、如何避免白蘿蔔液體中的辛辣芥子油掩蓋食物風味等,皆在文獻中未揭露出,因此有待克服及研討的問題仍很多需要解決。
因此,本發明目的在於克服上述問題,並提供一種能應用於食品殺菌上,純天然且無化學添加物,並能廣泛又大量應用,且能安心食用的天然植物性殺菌劑及其製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及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手段是這樣
實現的,關於製法方面,為一種天然植物性殺菌劑的製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備料步驟(I):準備白蘿蔔(200)和乾淨水體(20);準備步驟(Ⅱ):將上述白蘿蔔(200)去除髒污、損壞、及鬚根部份,並經洗淨處理,再將其切成塊成為白蘿蔔切塊(201);提取步驟(Ⅲ):將上述白蘿蔔切塊(201)和上述水體(20)放入提取機(A)中,該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白蘿蔔切塊(201)50~900公克的混合比例,經物理性擊碎方式與攪拌之後輸出初料(30),該初料(30)包含了白蘿蔔汁液體(10)、水體(20)、以及白蘿蔔纖維體(40),且該白蘿蔔汁液體(10)內,含有被該提取機(A)以物理性方式將該白蘿蔔(200)的細胞壁破壞後所釋出的硫化葡萄糖苷(50)和芥子酶(60),前述兩者在混合該乾淨水體(20)後產生水解反應,並逐漸大量生成異硫氰酸酯(11);過濾步驟(Ⅳ):將反應後的上述初料(30),以過濾裝置(B)進行過濾的動作,再放入第一容器(C)中,讓該白蘿蔔纖維體(40)被分離出,而過濾後即為反應劑體(1);曝氣步驟(V):將上述反應劑體(1)放入曝氣槽(D)內,並在該曝氣槽(D)內導入無塵無菌之大量微小氣泡,以去除反應劑體(1)中具有辛辣的芥子油;填裝步驟(Ⅵ):將上述已曝氣完成的反應劑體(1)分裝至第二容器(E)中後密封,成為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並貯放在-20℃~15℃的溫度範圍內保存。
更優選的是,所述準備步驟(Ⅱ)中,更包含一將洗淨後的白蘿蔔(200)靜置至少0.5小時,使其保持乾燥的步驟。
更優選的是,所述乾淨水體(20)是指不含氯離子的純水、蒸餾水。
更優選的是,所述曝氣的時間至少為0.5小時。
更優選的是,所述白蘿蔔切塊(201)是以下列方式實施:手動切塊、機械切塊。
關於產品,為一種天然植物性殺菌劑,是依據上述天然植物性殺菌劑的製法完成的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其使用狀態的溫度保持在-3℃~30
℃,以保有殺菌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作用及效果如下:
第一點:本發明是由白蘿蔔切塊(201)與乾淨水體(20)在適量混合後、經擊碎與攪拌、再經過濾後才取得反應劑體(1)、再予以適溫保存的方式;與文獻報告上以白蘿蔔經榨汁、再過濾出白蘿蔔汁液、並加以冷凍保存、最後再與水體混合實施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藉由本發明將白蘿蔔切塊(201)與乾淨水體(20)先混合再取得反應劑體(1)的製法,可以大量生產製作提供給大眾廣泛使用,並能有效降低經濟成本,符合產業上利用性。
第二點:本發明的反應劑體(1)再經曝氣步驟後再予以保存,透過曝氣處理能去除反應劑體(1)中的辛辣芥子油,進而避免食材在浸漬反應劑體(1)後對食材風味造成影響。
第三點:本發明的反應劑體(1)在製作完成後是保存在-20℃~15℃的溫度範圍內,而在使用時溫度可保持在-3℃~30℃的範圍內,據此以保有殺菌效果,讓實施者在上述溫度範圍能從事於食材殺菌的作業,不會因無適從的溫度而影響對食材殺菌的品質。
第四點:使用過的廢棄反應劑體(1),即使排入河川溪流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不會有公害問題,故小至家庭、大至食品加工廠,都不虞擔心會有排放廢棄反應劑體(1)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第五點:本發明以具有異硫氰酸酯(11)的反應劑體(1),就能去除食材的原生/共生環境微生物、製程污染之各種微生物,其實施辦法是將食材浸漬於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中即能達到實際殺菌、避免腐敗的效果,因此實施簡單又方便,更在不破壞食材本身味道、及營養成份的大前提下,讓消費者食用安心。
1‧‧‧反應劑體
11‧‧‧異硫氰酸酯
10‧‧‧白蘿蔔汁液體
20‧‧‧乾淨水體
30‧‧‧初料
100‧‧‧天然植物殺菌劑
200‧‧‧白蘿蔔
201‧‧‧白蘿蔔切塊
300‧‧‧食材
40‧‧‧白蘿蔔纖維體
50‧‧‧硫化葡萄糖苷
A‧‧‧提取機
B‧‧‧過濾裝置
C‧‧‧第一容器
D‧‧‧曝氣槽
E‧‧‧第二容器
F‧‧‧冷藏室
K‧‧‧切塊機
I‧‧‧備料步驟
Ⅱ‧‧‧準備步驟
Ⅲ‧‧‧提取步驟
Ⅳ‧‧‧過濾步驟
V‧‧‧曝氣步驟
Ⅵ‧‧‧填裝步驟
第1圖:本發明產品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一種食材時的剖面示意圖。
第3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一種食材後生菌數變化的長條圖。
第4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二種食材時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二種食材後生菌數變化的長條圖。
第6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三種食材時的剖面示意圖。
第7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三種食材後生菌數變化的長條圖。
第8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四種食材時的剖面示意圖。
第9圖:本發明產品應用於第四種食材後生菌數變化的長條圖。
第10圖:本發明之製法流程示意圖。
第11圖:本發明之製法立體示意圖。
以下依據圖面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如第1圖所示,圖中揭示出一種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的立體示意圖,所述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存放在第二容器(E)內,其包含有一具有異硫氰酸酯(11)的反應劑體(1),該反應劑體(1)是由白蘿蔔配合水體,且依重量配比混合、且經過物理加工步驟後反應而成,其過程由以下的製法說明中能獲得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第2圖所示,上述具有異硫氰酸酯(11)的反應劑體(1)是純天然、無化學添加物的液體,若直接應用在食材(300)上,可在不破壞食材(300)本身味道的前提下,將食材(300)中已侵入內部及表面上的有害微生物除去,如嗜氧菌、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低溫細菌等,以讓消費者能安心且安全食用,
故能有利於低溫保存,延長保存期限。
上述中,反應劑體(1)還能將缺氧微生物、腐化細菌、耐高溫芽孢菌除去,避免腐敗,更能將食材(300)中造成腥味的成份帶離,去除腥味,讓消費者能真正地享受到食材(300)原味。
本發明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的應用方式非常的簡單,只要將食材(300)直接且完全地浸漬在反應劑體(1)中,就能讓反應劑體(1)將食材(300)表面、甚至侵入內部的微生物殺死;以下列舉4種食材進行殺菌前後的生菌數檢驗測試。
首先請參閱第2、3圖所示,所述食材(300)為牛肉,由申請人委託SGS進行生菌數之檢驗測試,處理前生菌含量為「1.5X104CFU/g」、使用本發明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處理後生菌含量為「1.0X104CFU/g」,約33%的殺菌率,確實能產生一定的殺菌效果,讓食材(300)能符合各國衛生標準。
請再參閱第4、5圖所示,所述食材(300)為雞肉,由SGS進行生菌數之檢驗測試,處理前生菌含量為「2.6X105CFU/g」、使用本發明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處理後生菌含量為「5.8X104CFU/g」,約77%的殺菌率,確實能產生一定的殺菌效果,讓食材(300)能符合各國衛生標準。
請再參閱第6、7圖所示,所述食材(300)為鮭魚,由SGS進行生菌數之檢驗測試,處理前生菌含量為「2.8X105CFU/g」、使用本發明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處理後生菌含量為「8.2X104CFU/g」,約71%的殺菌率,確實能產生一定的殺菌效果,讓食材(300)能符合各國衛生標準。
請再參閱第8、9圖所示,所述食材(300)為蝦子,由SGS進行生菌數之檢驗測試,處理前生菌含量為「1.6X105CFU/g」、使用本發明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處理後生菌含量為「7.2X104CFU/g」,約55%的殺菌率,確實能產生一定的殺菌效果,讓食材(300)能符合各國衛生標準。
由上述能看出,不論是何種食材(300),只要經過本發明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處理後,都能有效地將生菌數降低,讓消費者能安心的食用食材(300)。
另外,要說明的是上述食材(300)為了檢驗測試,其浸泡在本發明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內時間較短,如果浸泡時間增長,勢必將生菌數降為更低,因此,增長浸泡時間與生菌數的關係是呈反比的,換言之,浸泡時間愈長,生菌數就愈少,甚至沒有生菌數。至於浸泡的時間,至少為5分鐘以上,且隨時間增長,殺菌效果就更好。
上述中,所述乾淨水體(20)與白蘿蔔汁切塊(201)的混合比,需視食材(300)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其適用的混合比範圍是:乾淨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50~90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
再參第10、11圖所示,圖中揭示出關於本發明一種天然植物性殺菌劑的製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備料步驟(I):準備白蘿蔔(200)和乾淨水體(20);準備步驟(Ⅱ):將上述白蘿蔔(200)去除髒污、損壞、及鬚根部份,並經洗淨處理,再將其切成塊狀的白蘿蔔切塊(201);提取步驟(Ⅲ):將上述白蘿蔔切塊(201)和上述水體(20)放入提取機(A)中,該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白蘿蔔切塊(201)50~900公克的混合比例,經物理性擊碎方式與攪拌之後輸出初料(30),該初料(30)包含了白蘿蔔汁液體(10)、水體(20)、以及白蘿蔔纖維體(40),且該白蘿蔔汁液體(10)內,含有被該提取機(A)以物理性方式將該白蘿蔔(200)的細胞壁破壞後所釋出的硫化葡萄糖苷(50)和芥子酶(60),前述兩者在混合該水體(20)後產生水解反應,並逐漸大量生成異硫氰酸酯(11);過濾步驟(Ⅳ):將反應後的上述初料(30),以過濾裝置(B)進行過濾的動作,再放入第一容器(C)中,讓該白蘿蔔纖維體(40)被分離出,而過濾後即為反應劑體(1);曝氣步驟(V):將上述反應劑體(1)放入曝氣槽(D)內,並在該曝氣槽(D)內導入無塵無菌之大量微小
氣泡,以去除反應劑體(1)中具有辛辣的芥子油;填裝步驟(Ⅵ):將上述已曝氣完成的反應劑體(1)分裝至第二容器(E)中後密封,成為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並貯放在-20℃~15℃的溫度範圍內保存。
藉由上述製法,能大量製造反應劑體(1),以便針對食材殺菌需求廣泛地提供給大眾使用,其適用的對象包括:一般家庭、餐飲業、蔬菓業、海產業、畜產業、食品加工業、冷凍食品業等等。
上述中,所述提取步驟中,該提取機(A)以物理性之擊碎方式是以下列之一或其混合方式實施:切斷、磨碎、攪碎、壓碎,然後攪拌均勻;當提取機(A)將白蘿蔔(200)的細胞壁破壞後,所釋出的硫化葡萄糖苷(50)和芥子酶(60)在混合該水體(20)後,產生水解反應,並漸大量生成具有殺菌作用的異硫氰酸酯(11),而獲得最大提取效果。
其次,所述過濾步驟中,該過濾裝置(B)是以10至500目的濾布來實施,應用濾布來過濾,能降低成本,更能便於實施,而濾布的網孔大小是根據白蘿蔔(200)的細胞壁被破壞度的程度而定,其只要以適當網孔實施就能提昇過濾效率。
上述中,所述提取步驟中,更包含一將該初料(30)靜置至少0.5小時的步驟,靜置時間的長短,是視白蘿蔔(200)數量多寡來決定;過該步驟,能使初料(30)產生乾燥,以免白蘿蔔(200)表面水份溶入反應劑體(1)內;而乾燥的方式以風乾最快,烘乾其次,自然乾燥最慢。
由於整根白蘿蔔(200)在提取機(A)內不易擊碎,因此需先製成白蘿蔔切塊(201)後再置入提取機(A)內,該切塊方式可以透過人工切塊或切塊機(K)來實施,尤以機械切塊比較符合經濟及快速。
上述中所述提取步驟中,該水體(20)與白蘿蔔汁液體(10)的的混合重量比,是視食材(300)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唯其界定必在該水體(20)以1000公
克混合白蘿蔔切塊(201)50~900公克的範圍內為最佳混合比,其由以下的圖表揭示便能獲知。
所述被檢驗測試之被測物,依序號分別是:淡水養殖魚塭底層泥、畜產內臟、淡水養殖甲殼類、淡水養殖去麟魚類、已脫毛去除內臟之家禽、海水甲殼類、海水浮生魚類、海水中層魚類、畜產骨皮、已分切之生鮮肉品、蔬菜類、有套袋之採收香蕉。上述中,生菌數最多的是淡水養殖魚塭底層泥,最少的是有套袋之採收香蕉,檢測實驗結果如圖表1所示。
圖表1:
淡水養殖魚塭底層泥: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90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90%以上時,就能消滅泥中108.5CFU/g的生菌數。
畜產內臟: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70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70%以上時,就能消滅內臟107.6CFU/g的生菌數。
淡水養殖甲殼類: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63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63%以上時,就能消滅淡水甲殼類107,0CFU/g的生菌數。
淡水養殖去麟魚類: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56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56%以上時,就能消滅淡水去麟魚類106.0CFU/g的生菌數。
已脫毛去除內臟之家禽: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53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53%以上時,就能消滅家禽106.0CFU/g的生菌數。
海水甲殼類: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46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46%以上時,就能消滅甲殼類106.0CFU/g的生菌數。
海水浮生魚類: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43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43%以上時,就能消滅浮生魚類106.0CFU/g的生菌數。
海水中層魚類: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37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37%以上時,就能消滅海水中層魚類106.0CFU/g的生菌數。
畜產骨皮: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34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34%以上時,就能消滅畜產骨皮106.0CFU/g的生菌數。
已分切之生鮮肉品: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31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31%以上時,就能消滅生鮮肉品105.0CFU/g的生菌數。
蔬菜類: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16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16%以上時,就能消滅蔬菜104.0CFU/g的生菌數。
有套袋之採收香蕉:需要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50公克的白蘿蔔切塊(201),在反應劑體(1)達到濃度5%以上時,就能消滅香蕉103.5CFU/g的生菌數。
上述水體(20)與白蘿蔔切塊(201)的混合重量比調配,雖是視食材(300)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唯不論食材如何改變,界定的範圍必在乾淨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白蘿蔔切塊(201)50~900公克為最適宜混合比。
上述中,將反應劑體(1)在曝氣槽(D)內經由無塵無菌之微小氣泡至少0.5小時的曝氣後,便能去除反應劑體(1)中具有辛辣的芥子油,此項特徵能避免辛辣味掩蓋食材(300)本身味道,因此實施後不會影響食材(300)本身的風味,該項特徵至今尚未發表在任何文獻中。
上述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在製作完成後,貯放在冷藏室(F)內並保持溫度在-20℃~15℃的範圍內以使保存時間更長、品質更佳;唯在使用狀態時,溫度維持在-3℃~30℃就能達到殺菌效果,若溫度低於-3℃則易結冰而影響食材的浸漬;因此,只要溫度不超過30℃,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就不會產生變質,相對地,就能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以下圖表2是本發明在不同溫度下對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之殺菌能力所做的實驗結果,由圖表中可發現在-3℃~30℃時,殺菌能力為100%,但是在溫度超過30℃之後,殺菌效果會不斷地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逐漸下降,而且當溫度到達60℃時,幾乎已無殺菌效果,因此天然植物性殺菌劑(100)在製作完成後,必須維持在30℃以下才能保有殺菌效果,此為本發明特徵之一。
圖表2:
另外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乾淨水體(20)是指不含氯離子的純水、蒸餾水,一旦乾淨水體(20)以含氯離子的自來水實施,將破壞白蘿蔔汁液體(10)中的異硫氰酸酯(11)成份,除此之外,其它水質因含有雜質或礦物質,也比較不適宜作為本發明的乾淨水體(20)。
最後是針對本發明對生菌數、蛋白酶殘留量、揮發性鹽基態氮量、毒性蛋白殘留值所做的檢測實驗結果:
圖表3的被檢測物是淡水甲殼類動物,在使用各種不同濃度的反應劑體(1)下產生的殺菌抑制曲線圖,當使用的反應劑體(1)濃度為63%時,就能使淡水甲殼類動物的生菌數為0,若超過該濃度,就不會有生菌數產生。
圖表3:
圖表4的被檢測物是蠟樣芽孢桿菌,在使用各種不同濃度的反應劑體(1)下產生的抑制曲線圖,當使用的反應劑體(1)濃度為25%時,就能使蠟樣芽孢桿菌生菌數為0,因此若超過該濃度,就無生菌數產生。
圖表4:
圖表5的被檢測物是帶皮魚肉,在使用各種不同濃度的反應劑體(1),經冷凍在-20℃、60天後,再解凍測得之蛋白酶殘留差異圖,當使用的反應劑體(1)濃度為5%時,蛋白酶殘留高達80%,但反應劑體(1)濃度為50%時,就能使蛋白酶殘留為0,因此若超過該濃度,就不會有蛋白酶殘留。
圖表5:
圖表6的被檢測物是去除內臟後的帶皮魚肉,在使用各種不同濃度的反應劑體(1),存放在5~7℃、48小時後,再測得之揮發性鹽基態氮曲線圖,當使用的反應劑體(1)濃度為10%時,揮發性鹽基態氮高達20mg/100g,但反應劑體(1)濃度為60%時,揮發性鹽基態氮降為1mg/100g,因此若超過該濃度,揮發性鹽基態氮將再為減少,甚至為0。
圖表6:
圖表7的被檢測物是使用各種不同濃度的反應劑體(1),對牛腱肉血清中之毒性蛋白抑制的差異圖,當使用的反應劑體(1)濃度為70%時,毒性蛋白殘留值為0,因此若超過該濃度,就不會有毒性蛋白殘留。
圖表7:
由以上檢測實驗結果可知,本發明確實能依據不同的食材以不同的反應劑體(1)濃度來達到最佳及有效的殺菌或抑菌功效,再在也證明本發明能
消滅原生/共生環境微生物、製程污染之各種微生物,而且在不破壞食材本身味道、及營養成份的大前提下,讓消費者能食用安心。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製法、完成品、
特徵及作用效果;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因此舉凡與本發明意旨相符的修飾性變化,只要在均等效果範圍內都應涵屬於本發明專利範疇。
Claims (3)
- 一種天然植物性殺菌劑製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備料步驟(I):準備白蘿蔔(200)和乾淨水體(20),所述乾淨水體(20)是不含氯離子的純水或蒸餾水;準備步驟(Ⅱ):將上述白蘿蔔(200)去除髒污、損壞、及鬚根部份,並經洗淨處理,再將其切成塊成為白蘿蔔切塊(201);提取步驟(Ⅲ):將上述白蘿蔔切塊(201)和上述乾淨水體(20)放入提取機中,該乾淨水體(20)以1000公克混合白蘿蔔切塊(201)50~900公克的混合比例,經物理性擊碎方式與攪拌之後輸出初料(30),該初料(30)包含了白蘿蔔汁液體(10)、乾淨水體(20)、以及白蘿蔔纖維體(40),且該白蘿蔔汁液體(10)內,含有被該提取機(A)以物理性方式將該白蘿蔔(200)的細胞壁破壞後所釋出的硫化葡萄糖苷(50)和芥子酶(60),前述兩者在混合該乾淨水體(20)後產生水解反應,並逐漸大量生成異硫氰酸酯(11);過濾步驟(Ⅳ):將反應後的上述初料(30),以過濾裝置(B)進行過濾的動作,再放入第一容器(C)中,讓該白蘿蔔纖維體(40)被分離出,而過濾後即為反應劑體(1);曝氣步驟(V):將上述反應劑體(1)放入曝氣槽(D)內,並在該曝氣槽(D)內導入無塵無菌之大量微小氣泡進行曝氣,以去除反應劑體(1)中具有辛辣的芥子油,所述曝氣的時間至少為0.5小時;填裝步驟(Ⅵ):將上述已曝氣完成的反應劑體(1)分裝至第二容器(E)中後密封,成為天然植物殺菌劑(100),並貯放在-20℃~15℃的溫度範圍內保存。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天然植物性殺菌劑製法,其中:所述準備步驟(Ⅱ)中,更包含一在白蘿蔔(200)洗淨處理後需靜置至少0.5小時,使其保持乾燥的步驟。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天然植物性殺菌劑製法,其中:所述白蘿蔔切塊(201)是以下列方式實施:手動切塊、機械切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7842A TWI663922B (zh) | 2016-11-18 | 2016-11-18 | Natural plant fungic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JP2017219886A JP6469820B2 (ja) | 2016-11-18 | 2017-11-15 | 天然植物性殺菌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7842A TWI663922B (zh) | 2016-11-18 | 2016-11-18 | Natural plant fungic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8824A TW201818824A (zh) | 2018-06-01 |
TWI663922B true TWI663922B (zh) | 2019-07-01 |
Family
ID=62197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37842A TWI663922B (zh) | 2016-11-18 | 2016-11-18 | Natural plant fungic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69820B2 (zh) |
TW (1) | TWI663922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625146A (zh) * | 2016-01-13 | 2016-07-16 | Bo-Yuan Huang | 天然殺菌劑及其製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89892B2 (ja) * | 1990-05-11 | 1995-10-04 | 純子 佐々木 | 飲料水 |
JPH0767365B2 (ja) * | 1993-02-24 | 1995-07-26 | 株式会社ダイエー | 大根のケンの鮮度保持方法 |
JP2000342216A (ja) * | 1999-06-07 | 2000-12-12 | Kazue Abe | 大根の冷凍絞り汁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AU2011232272B2 (en) * | 2010-03-26 | 2014-11-27 | Mpt Mustard Products & Technologies Inc. |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lant material and sugar for the control of pes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
JP5146784B2 (ja) * | 2010-06-08 | 2013-02-20 |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 極微小気泡を含有する水又は水溶液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らの用途 |
JP2012060995A (ja) * | 2010-08-18 | 2012-03-29 | Utsunomiya Univ | 大根粉末の製造方法、食品の抗菌、除菌及び保存方法、並びにヘリコバクターピロリ菌の抗菌及び除菌食材。 |
JP2014161319A (ja) * | 2013-02-27 | 2014-09-08 | Ito En Ltd | 悪臭の発生が抑制されたダイコンジュース |
-
2016
- 2016-11-18 TW TW105137842A patent/TWI663922B/zh active
-
2017
- 2017-11-15 JP JP2017219886A patent/JP6469820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625146A (zh) * | 2016-01-13 | 2016-07-16 | Bo-Yuan Huang | 天然殺菌劑及其製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69820B2 (ja) | 2019-02-13 |
JP2018080169A (ja) | 2018-05-24 |
TW201818824A (zh) | 2018-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68825B (zh) | 一种水产品减菌化前处理及冷藏保鲜方法 | |
CN102987312A (zh) | 一种麻辣蕨菜的制备方法 | |
KR100588226B1 (ko) | 수산물 가공방법 | |
EP0122979B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eserved fish food and fish food produced | |
CN105707741A (zh) | 一种冷冻鱼糜加工方法 | |
Tanikawa | Fish sausage and ham industry in Japan | |
TWI663922B (zh) | Natural plant fungic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
RU2438361C2 (ru) |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нсервов из осьминога | |
US4207344A (en) | Processes for protecting proteic foodstuffs against spoilage | |
KR100826868B1 (ko) | 해양심층수 소금을 이용한 민어 염장품의 제조방법 | |
Faisal et al. | Production of fish sauce from low cost small Freshwater fish and their qualitative evaluation | |
Farid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ensory scores, quality and shelf life study of dry and pickle salted shoal (C. striatus; Bloch, 1801) at room temperature (27-31 C) | |
KR101426004B1 (ko) | 멸치육젓필레 통조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멸치육젓필레 통조림 | |
Umar et al. | Nutritive Value of Fresh and Smoked Fish (Clarias gariepinus and Oreochromis niloticus) from Dadin Kowa Dam Gombe | |
RU2031584C1 (ru) |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зернистой лососевой икры | |
Latifa et al. | Nutritional quality analysis of bangladeshi fish species, M. tengra (Hamilton-Buchanan, 1822) preserved with different salt curing method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 | |
Udo et al. | Sea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 A veritable tool for transformation and empowerment of rural women in Nigeria | |
CN1056738C (zh) | 生食鱼肉的加工方法 | |
TW201625146A (zh) | 天然殺菌劑及其製法 | |
KR101597974B1 (ko) | 저염 건조세멸을 제조하는 방법 | |
RU2813997C1 (ru) | Пресервы из сельди 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й | |
Gashti | Estim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and chemical variation in minced fish processing of Atlantic Pollock (Pollachiu vireos | |
KR102444221B1 (ko) | 철갑상어로부터 3가지의 원재료를 수득하는 방법 | |
Jarvis et al. | Home canning of fishery products | |
EP2997828A1 (en) | Treatment of laminariales alg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