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6375B - A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cosmetic material to which the resin composition is added - Google Patents
A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cosmetic material to which the resin composition is added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86375B TWI586375B TW102111633A TW102111633A TWI586375B TW I586375 B TWI586375 B TW I586375B TW 102111633 A TW102111633 A TW 102111633A TW 102111633 A TW102111633 A TW 102111633A TW I586375 B TWI586375 B TW I58637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smetic
- oil
- component
- resin composition
- powd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之樹脂組成物,更詳細為關於無黏沾性,成膜性及附著性優良,添加於化妝料時可形成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與光滑感及無黏沾性,且具有一定硬度下亦為柔軟無負擔感的化妝膜之樹脂組成物及添加此的化妝料。
過去,對於化妝料而言以提高化妝持久性或表現光滑感為目的,使用松香酸系樹脂、矽氧系樹脂等樹脂成分。例如已有揭示添加特定有機矽氧樹脂與揮發性油劑時,可提高化妝持久性之技術(專利文獻1),將特定松香酯化合物與油溶性樹脂、揮發性油劑、表面處理粉體組合下可形成柔軟之化妝膜,提高化妝持久性的同時亦可表現光滑感的技術(專利文獻2)等。然而,添加特定有機矽氧樹脂與揮發性油劑的化妝料可提高化妝持久性,但隨著樹脂添加量的增加,使得化妝膜失去柔軟性,化妝時會感到負擔。又,使用特定松香酯化合物之化妝料,即使為無如此化妝時之負擔感,但隨著增加樹脂量,會產生化妝膜
之黏沾性,有著使用感沈重之缺點。
另一方面,欲賦予過去沒有的功能,亦嘗試改質含有既存樹脂成分之蠟。例如藉由添加分離小燭樹蠟所得之樹脂成分,可提高使用性及形狀保持性(專利文獻3),或藉由精製小燭樹蠟與巴西棕櫚蠟之混合物成為複合蠟,可提高安定性及成型性之技術等已被提出(專利文獻4)。然而,由小燭樹蠟分離所得之樹脂成分因增加其添加量時,可提高化妝持久性,但化妝膜較硬且缺乏柔軟性之同時,因黏沾性非常強,故有著具有負擔感之缺點。又,精緻蠟之混合物的複合蠟藉由增加添加量,可提高化妝持久性,但使用性之觀點下並非令人滿意。
又,對於睫毛用化妝料或毛髮化妝料等賦予增量效果或捲曲效果時,使用蠟或油溶性樹脂。例如藉由添加由特定高熔點蠟所成的乳化液與皮膜形成聚合物時可提高捲曲效果的睫毛膏已被揭示(專利文獻5)。然而,近年來對於睫毛用化妝料,期待無負擔感且具有自然使用感及整體感,與其持久性(長時間持續化妝)可兩立者。即,塗布時之延伸擴充可輕輕地,且睫毛一根一根地變粗變濃,可使睫毛之外觀根數不會變少下,可得到具有睫毛原先自然量感之增量效果(量感增量效果)或具有一定硬度及強度下亦可形成具有柔軟性之化妝膜,經過長時間可維持初期之捲曲形狀(捲曲保持效果)成為重要品質項目。但在上述專利文獻5之技術中,雖得到捲曲效果,但由高熔點蠟所形成的化妝膜較為硬且脆弱,故對睫毛之附
著性較為差,無法得到充分量感增量效果,且捲曲保持效果亦差。
另一方面,欲得到如此量感增量效果或捲曲保持效果等,組合糊精脂肪酸酯、顏料、小燭樹樹脂、1,2-烷烴二醇之技術已被提出(專利文獻6)。所謂該技術為可得到塗布時之延伸擴充的簡易度與量感增量效果,但隨著小燭樹樹脂之添加量的增加,化妝膜之柔軟性會遭受破壞,又1,2-烷烴二醇與汗或皮脂等摻合時容易引起脫妝,故無法得到充分捲曲保持效果。
且對於化妝料,欲提高使用感或密著感、化妝持久性,已有種種調配上的嘗試。例如,已知欲顯出密著感時可添加聚丁烯等高黏性油劑。然而,若添加聚丁烯時,會顯示黏沾性,或產生延伸擴充性變差等對使用感之壞影響,又化妝持久性亦無法得到充分的效果。另一方面,已知使用感之缺點可由矽油來減輕的方法,但添加矽油時有著降低密著感之問題。且亦有添加粉體來抑制黏沾性之方法,但有著欠缺平滑地延伸擴充或均勻性、化妝持久性的情況。
又,藉由組合特定蠟或樹脂,種種改善上述使用感或密著感、化妝持久性等功能之技術亦已被提出。例如併用含有異構烷烴之烴蠟,與聚丁烯時,可提高感觸或化妝持久性,藉由併用降低黏沾性的化妝料(專利文獻7)或有機矽氧樹脂與揮發性矽油併用粉末時可提高化妝持久性者(專利文獻8)、藉由添加烴系樹脂與含有揮發性油
劑之液狀油、油凝膠化劑及/或固體油時可提高使用感與化妝持久性之化妝料(專利文獻9)等皆已被揭示。
然而,併用含有異構烷烴之烴蠟與聚丁烯的化妝料係為提高感觸或無黏沾性者,但由化妝持久性之觀點來看並非充分。又,併用有機矽氧樹脂與揮發性矽油、粉末之化妝料時,由對肌膚之密著感的觀點來看亦為較差者。且,添加烴系樹脂與含有揮發性油劑之液狀油、油凝膠化劑及/或固體油者,亦同樣地無法得到充分的密著感。如此對於無黏沾性,與對肌膚之密著感或化妝持久性,基本上係為相反性質,使彼等兩立在於過去係為困難的技術。
且又對於一般化妝料,被要求在肌膚上可平滑地延展之使用感與對肌膚之附著性必須優良。且對於彩妝化妝料,可發揮著色劑功能係為重要要件,具有優良發色或光滑感之同時,不與水分或皮脂摻合而不容易脫妝等性能成為必要。例如像眼線係對眼睛的輪郭塗上發色良好的線條後使眼睛看起來變大的化妝料,但由描繪眼睛輪郭之使用方法來看,可平滑地地劃上線條的容易度,或不會與涙或皮脂摻合,且眼瞼的連續運動不會造成脫落等化妝持久性的優良性被要求著。且在最近,強調眼睛周圍的化妝正流行著,若要重複塗抹眼線,可分別描繪出細線條或粗線條,或濃厚且明顯的眼線條時,不僅重視平滑使用性,亦重視重複描繪之簡易度。
因應如此市場要求,正努力提高其功能,例
如添加油溶性皮膜形成性樹脂與氟化合物處理粉體之油性眼線化妝料(參照專利文獻10),或添加糊精脂肪酸酯與油溶性皮膜形成劑之油性上妝化妝料(參照專利文獻11)已被開發。又,欲得到眼線化妝料上被要求的耐水性、耐汗性、耐皮脂性、耐油性,於外相添加有機矽氧樹脂,於內相添加乳化樹脂之油中水型上妝化妝料(參照專利文獻12)已被提出。
然而,專利文獻10之眼線化妝料雖可得到平滑使用感,但進行重複塗抹時有著附著性非充分之情況,又專利文獻11之化妝料中,對於肌膚之附著性、化妝維持性、發色及光澤,並未得到令人滿足之品質者。且,專利文獻12所記載之油中水型眼線化妝料的平滑使用感及經時安定性並非令人滿意。
又對於嘴唇化妝料等之化妝料,被要求不會黏沾且可平滑地使用,在適用部位可良好地附著,可形成均勻且平滑之化妝膜,且表現優良光澤之同時,可保持到必要時間者。雖抑制如此黏沾性,但作為提高光滑感或附著性、化妝持久性之目的,併用含有異構烷烴之烴蠟與聚丁烯之化妝料(專利文獻13),或添加蠟與降低油劑固化力的親油性凝膠化劑成為糊狀之化妝料等已被提出(專利文獻14)。但前者化妝料為具有到達難以延伸等極差之使用性,且於光滑感之層面上來看亦非充分者。又,對於後者技術,雖可提高附著性或化妝持久性,但有關使用性或黏沾性並未得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又,化妝料中將彩妝效果或感觸調整等作為目的,會添加無機粉體、有機粉體、色素粉體等種種粉體。將彼等粉體可配合目的,以種種表面處理劑進行被覆。作為其中之一為藉由提高對油劑之濕潤性或分散性,可解決粉體之凝集等各種問題,以改善化妝料之長期保存安定性或彩妝或紫外線吸收等效果為目的,可對粉體進行表面處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5~19)。
但使用於使粉體對油劑的分散性良好之表面處理劑中,大多數對肌膚之附著性較差,且具有對特定油劑中之擴散特性者。而將添加此的化妝料塗布於肌膚上時,粉體會繼續分散於化妝膜之油劑中,無法附著於肌膚上而無法順利進行,減低塗布膜之均勻性。因此,兼具對各種油劑之分散性與對肌膚之附著性的粉體表面被覆處理被期待著。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9-1244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9-227592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平11-60438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7-77210號公報
[專利文獻5]專利第2988929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2008-63259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2002-316910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昭61-161211號公報
[專利文獻9]特開2002-154916號公報
[專利文獻10]特開2001-187715號公報
[專利文獻11]專利3019191號公報
[專利文獻12]專利3393903號公報
[專利文獻13]特開2000-247834號公報
[專利文獻14]特開昭61-236716
[專利文獻15]特開平5-339518號公報
[專利文獻16]特開平11-286619號公報
[專利文獻17]特開平10-167931號公報
[專利文獻18]特開平11-335227號公報
[專利文獻19]特開2001-072527號公報
本發明之第1課題為提供可形成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與光滑感,無黏沾性即使具有一定硬度下亦為柔軟且無負擔感之化妝膜的樹脂組成物及添加此之化妝料。
又,本發明之第2課題為提供可形成可輕易延伸擴充,即使在一定硬度及強度下亦為柔軟之化妝膜,其具有優良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之化妝料。
本發明之第3課題為提供兼具無黏沾性的平滑地延展使用感,與對肌膚之優良密著感及化妝持久性,
且形成均勻化妝膜表現優良化妝效果之化妝料。
本發明之第4課題為提供於肌膚上具有優良平滑地延伸擴充使用感之同時,發色與光滑感亦為良好,可抑制與水分或皮脂之摻合,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之化妝料。
本發明之第5課題為提供可得到無黏沾性使用性良好,附著性高且良好光滑感的化妝持久性優良之化妝料。
本發明之第6課題為提供開發出解決前述過去技術上所具有的缺點之表面處理劑,使用此時可兼具對各種油劑之分散性的提高,與對肌膚之附著性的提高,且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之表面被覆處理粉體。
對於該實情,本發明者欲解決上述第1課題而進行詳細重複研究結果,發現由巴西棕櫚蠟以軟化點及碘價為特定範圍下分離出的樹脂組成物,其具有優良成膜性,附著性高且無黏沾性,可形成兼具硬度與柔軟性之平滑塗膜,將此添加於化妝料時,可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與光滑感,無黏沾性具有一定硬度下亦為柔軟且具有追隨性,故可得到負擔感小之化妝膜(第一發明)。
又,對於第2課題,發現藉由將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之特定樹脂組成物與固體油組合後,可形成具有可輕易延伸擴充之優良使用感之同時,具有一定硬度、強
度下亦具有柔軟性之化妝膜,使用於睫毛或毛髮時,可得到優良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第二發明)。
又對於第3課題,發現由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之特定樹脂組成物與液狀油及粉體組合時,可形成無黏沾性平滑地延展之優良使用感之同時,對肌膚之密著感及化妝持久性亦優良,且均勻之化妝膜,表現優良化妝效果的化妝料(第三發明)。
又,對於第4課題,發現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之特定樹脂組成物與油溶性皮膜形成樹脂、揮發性油劑及著色劑組合時,在肌膚上具有可平滑地延展之使用感、與對肌膚之附著性優良的同時,得到良好發色或光滑感,且無與水分或皮脂摻合而不容易脫妝,特別為使用於眼瞼時,可平滑地延伸擴充且具有優良的附著性,因容易重複塗抹,故可順利地描繪出想要的形狀或濃度,且不容易摻合於涙或汗中,化妝膜為柔軟且具有追隨性,故對於眼瞼的動亦不容易脫妝,而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第四發明)。
又對於第5課題,發現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之特定樹脂組成物與高黏性油性成分組合時,可得到無黏沾性且使用性良好及優良光滑感,具有優良附著性及化妝持久性之化妝料(第五發明)。
且對於第6課題,發現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之樹脂組成物作為粉體之表面處理劑使用時,可以少量處理量下表現高撥水性、分散性,且對肌膚之附著性亦優良
(第六發明)。
即,本發明的第一發明為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及添加該樹脂組成物之化妝料。
又,第二發明為添加以下成分(A)及(B)為特徵之化妝料:
(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的樹脂組成物
(B)固體油。
第三發明為添加以下成分(A)、(D)及(E)為特徵之化妝料:
(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
(D)液狀油
(E)粉體。
第四發明為添加以下成分(A)、(F)、(G)及(H)為特徵之化妝料:
(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
(F)油溶性皮膜形成性樹脂(除成分(A)以外)
(G)揮發性油劑
(H)著色劑。
第五發明為添加以下成分(A)及(I)為特徵之化妝料:
(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
(I)25℃中之黏度為2000mPa.s以上的油劑。
第六發明為藉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進行表面被覆處理的粉體。又本發明的化妝料之特徵為添加經上述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者。
有關本發明之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為具備優良成膜性、硬度與柔軟性,可形成均勻且平滑之塗膜者,因附著性雖高但無黏沾性,故對於塗布對象之密著性為優良,且使用性亦良好者。將該樹脂組成物添加於化妝料時,可得到可形成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與光滑感,且無黏沾性,具有硬度且亦具有柔軟性,故負擔感較小之化妝膜的優良化妝料。且該樹脂組成物因幾乎無濃度所引起的負荷變化,故使用時即使進行化妝膜之形成,亦無黏沾性,可於一定力量下均勻地塗布。因此,可形成均勻塗膜,又重複塗抹等亦容易進行,可得到所望膜厚之化妝膜。
第二發明之化妝料為可形成可輕易延伸擴充且柔軟性高之化妝膜者,例如使用於睫毛時,雖有附著性但較少黏沾,故不會成束,可睫毛一根一根均勻地塗布並附著,各自變粗變濃下不會減少睫毛外觀的根數,可自然
整合且得到增量效果(量感增量效果)。且該化妝膜具有一定硬度及強度下亦具備柔軟性,故經過長時間下亦具有維持初期捲曲形狀之優良效果(捲曲保持效果)。
第三發明之化妝料為無黏沾性,且可平滑地延伸擴充,對肌膚之密著感及化妝持久性亦優良,且可形成均勻化妝膜而表現優良化妝效果。
第四發明之化妝料為具有優良的在肌膚上可平滑地延展之使用感與對肌膚之附著性的同時,可得到良好發色或光滑感,且與水分或皮脂不會摻合而難以發生脫妝現像。特別使用於眼瞼時,可平滑地延伸擴充容易描繪,且因附著性優良而容易重複塗抹,可描繪出想要的形狀或濃度的線條,且不容易與涙或汗摻合,因化妝膜為柔軟且具有追隨性,故對於眼瞼的動作不容易剝落,具有優良的化妝持久性。
第五發明之化妝料為無黏沾性且使用性良好,使用嘴唇等部位的附著性優良,可形成平滑且比較膜厚之化妝膜,故可得到優良光滑感之同時,該化妝膜可具有一定硬度下,亦為柔軟且具有追隨性,故具有優良的化妝持久性。
第一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因具有優良成膜性且具備硬度與柔軟性,且形成均勻且平滑之塗膜,故少量被覆量下亦可賦予撥水性與分散性,又附著性高且黏沾性少。因此,藉由該樹脂組成物進行表面被覆處理之第六發明的粉體,對肌膚具有優良密著性,且使用性亦良好。且
添加第六發明之表面被覆處理粉體的化妝料可具有優良化妝膜均勻性及化妝持續效果。
[圖1]表示製造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a)及巴西棕櫚蠟(b)以差示掃描熱量計進行測定之DSC圖表。
[圖2]表示製造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a)及巴西棕櫚蠟(b)的氣相色譜。
[圖3]表示試驗例1中,藉由製造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a)與巴西棕櫚蠟(b)所形成之塗膜狀態顯示圖。
[圖4]表示試驗例2中,藉由製造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a)與巴西棕櫚蠟(b)所形成之塗膜的交叉切割剝離試驗後之狀態顯示圖。
[圖5]表示試驗例3中,於製造實施例1所得之樹脂組成物與小燭樹樹脂的氫化聚異丁烯溶液,對於樹脂組成物或小燭樹樹脂的濃度之負荷變化之圖。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首先,對於第一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及添加該樹脂組成物之化妝料做說明。第一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係由分離巴西棕櫚蠟所得者。原料之巴西棕櫚蠟係由棕櫚樹之
葉及葉柄所得之天然植物蠟,一般樹脂濃度約5質量%(以下僅以「%」表示)程度,熔點為80~86℃,碘價為5~14。
由上述巴西棕櫚蠟分離出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者,可得到第一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若為如此軟化點、碘價範圍,其分離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將巴西棕櫚蠟以有機溶劑分離萃取之方法。
作為使用於分離萃取之有機溶劑,可使用選自醇類、醚類、酮類、烴類及芳香族烴類所成群之1種或2種以上者。作為上述醇類,可舉出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作為醚類,可舉出二乙基醚、甲基乙基醚,作為酮類,可舉出丙酮、甲基乙基酮,作為烴類,可舉出n-戊烷、n-己烷、n-庚烷,作為芳香族烴類,可舉出苯、甲苯、二甲苯、三甲基苯、乙基苯等,這些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這些中亦以分離萃取之簡略化觀點來看,以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二乙基醚及甲基乙基醚為佳,這些可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為佳。
分離萃取例如可於上述有機溶劑中浸漬固體狀巴西棕櫚蠟而進行。有機溶劑之使用量對於巴西棕櫚蠟而言為3~4質量倍,浸漬於30~60℃,較佳為40~50℃下,4~8小時,較佳為5~6小時程度即可。經如此萃取處理後,使用過濾等一般固液分離手段可分離出萃取液。於該萃取液中欲溶解樹脂成分,將此使用減壓蒸餾、加熱
蒸餾等一般濃縮.乾燥手段而將有機溶劑餾去,得到含有多量樹脂成分之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
如此所得之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其為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範圍者,較佳為軟化點為60~78℃,碘價為23~50者,更佳為軟化點為65~75℃,碘價為25~50者,特佳為碘價為30~45者。又樹脂濃度以15~40%為佳,較佳為25~35%,特佳為20~35%。如上述,一般巴西棕櫚蠟之樹脂濃度約5%程度,故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為比巴西棕櫚蠟的樹脂濃度約高3~8倍者。該範圍之樹脂組成物具有優良的成膜性,具備硬度與柔軟性,可形成均勻且平滑之塗膜,附著性高且黏沾性少,對於塗布對象具有優良的密著性者。樹脂濃度未達15%時,無法形成均勻及平滑之塗膜,又超過40%時,黏沾會變高,於化妝膜會產生不佳狀況。又,軟化點為55~80℃時,添加於化妝料或薄膜、墨水、油漆等時,容易處理且具有成膜性,所形成之膜具有柔軟性。特別對於化妝料,在製造步驟時的使用成為簡便,塗布於皮膚或頭髮、睫毛、眉毛等毛髮等時,亦可為兼具成膜性與柔軟性者。碘價為20~55時,表示藉由啟始物質之巴西棕櫚蠟,減少飽和酯化合物而留下樹脂成分。其他對於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與巴西棕櫚蠟之物性的相異性進如下述表1所示。又,巴西棕櫚蠟的DSC吸熱峰存在於82℃附近,對於此,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具有如此吸熱峰消失而未被確認的特徵。對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進一步以氣
相層析法進行分析時,於保持時間2~10分鐘附近檢測出來自樹脂成分之吸收峰,但巴西棕櫚蠟中並未確認到此吸收峰。又,對於巴西棕櫚蠟於20~30分鐘附近出現碳數56的酯蠟之吸收峰,但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中則確認到峰強度之減少。且,對於本發明,樹脂濃度、熔點、軟化點、酸價、皂化價、碘價係為依據以下測定方法所得之值。又,DSC、氣相層析法之條件係為實施例所記載之條件者。
(樹脂濃度)
作為藉由上述分離萃取經過濾分離的殘渣部份經濃縮者,由巴西棕櫚蠟之樹脂濃度求得樹脂組成物之樹脂量(%)。
(熔點)
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條件以DSC進行測定。
(軟化點)
藉由準藥品(quasi drug)原料規格之一般試驗法所記載的軟化點測定法進行測定。其中試料量為0.5g,使用鋼球徑12mm,重度10g之鉛球,昇溫速度為每5分鐘1℃下進行測定。
(酸價)
藉由準藥品原料規格之一般試驗法所記載之酸價測定法第1法進行測定。其中使試料量為3g,溶劑使用二甲苯30ml及乙醇50ml,定溫下進行滴定。
(皂化價)
藉由準藥品原料規格之一般試驗法所記載之皂化價測定法進行測定。
(碘價)
藉由準藥品原料規格之一般試驗法所記載之碘價測定法進行測定。其中,溶劑使用環己烷30ml進行溶解,試料不容易溶解時,可適宜地追加環己烷的量。
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係以由巴西棕櫚蠟所萃取之樹脂分作為主成分者,其具有優良成膜性且具備硬度與柔軟性,可形成均勻且平滑之塗膜,因附著性高黏沾性少,故對於塗布對象具有優良的密著性,且使用性亦良好。因此,將該樹脂組成物添加於化妝料時,可得到巴西棕櫚蠟或其他樹脂成分無法得到之優良化妝持久性與光滑
感,無黏沾性,具有一定硬度下亦為柔軟性且負擔感較少等優良效果。
該樹脂組成物相當於INCI名Copernicia Cerifera(Carnauba)Wax Extract,以棕櫚蠟萃取物表示。
將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添加於化妝料時,可添加於任何劑型或用途等之化妝料。化妝料中之樹脂組成物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制,一般為0.01~25%,較佳為0.1~15%。僅於該範圍下,可形成化妝持久性與光滑感優良,無黏沾性,其為柔軟且負擔感之化妝膜。
第一發明的化妝料中,可將一般使用於化妝料之油性成分、粉體、表面活性劑、水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美容成分、纖維、褪色防止劑、消泡劑、防腐劑、香料等在不會妨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下添加。
作為油性成分,可使用動物油、植物油、合成油等來源者,或固體油、半固體油、液體油、揮發性油等任何性狀之於化妝料一般使用的烴類、油脂類、蠟類、硬化油類、酯油類、脂肪酸類、高級醇類、矽油類、氟系油類、羊毛脂衍生物類、油性凝膠化劑類等。具體可舉出流動石蠟、角鯊烯、凡士林、聚乙烯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晶蠟、聚異丁烯、聚丁烯、純地蠟、地石蠟等烴類、莫蠟、橄欖油、蓖麻油、水貂油、澳洲堅果油等油脂類、蜜蠟、鯨蠟、巴西棕櫚蠟、小燭樹蠟等蠟類、硬化蓖麻油、氫化椰子油等硬化油類、荷荷巴油、三辛酸甘油
酯、二異硬脂酸聚甘油酯、三異硬脂酸二甘油酯、三異硬脂酸二甘油酯、2-乙基己烷酸十六烷酯、肉荳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肉荳蔻酸辛基月桂酯、四異硬脂酸季戊四醇、松香酸季戊四醇、二辛酸新戊基甘醇、膽固醇脂肪酸酯、植物甾醇脂肪酸酯、三酸甘油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醯酯、偏苯三酸參十三烷酯等酯類、硬脂酸、月桂酸、肉荳蔻酸、山嵛酸、異硬脂酸、油酸等脂肪酸類、硬脂醯基醇、鯨蠟醇、月桂醇、油醇、異硬脂醯基醇、山嵛醇等高級醇類、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高聚合度甲基苯基聚矽氧烷、交聯型聚醚改性甲基聚矽氧烷、油烯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山嵛改性有機聚矽氧烷、高聚合度二甲基聚矽氧烷、烷氧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氟改性有機聚矽氧烷等矽氧類、全氟癸烷、全氟辛烷、全氟聚醚等氟系油劑類、羊毛脂、乙酸羊毛脂、羊毛脂脂肪酸異丙基、羊毛脂醇等羊毛脂衍生物、蔗糖脂肪酸酯、糊精脂肪酸酯、澱粉脂肪酸酯、異硬脂酸鋁、12-羥基硬脂酸等油性凝膠化劑類等,可使用這些1種或2種以上。
作為粉體,僅為一般使用於化妝料之粉體即可,可使用球狀、板狀、針狀等形狀、煙霧狀、微粒子、顏料級等粒子徑、多孔質、無孔質等粒子結構等而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無機粉體類、發光性粉體類、有機粉體類、色素粉體類、金屬粉體類、複合粉體類等。具體例子可舉出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硫酸鋇等白色無機顏
料、氧化鐵、碳黑、鈦.二氧化鈦燒結物、三氧化二鉻、氫氧化鉻、普魯士藍、群青等有色無機顏料、滑石、白雲母、金雲母、紅雲母、黑雲母、合成雲母、絹雲母(Sericite)、合成絹雲母、高嶺土、碳化矽、膨潤土、蒙脫石、矽酸酐、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鋯、氧化銻、矽藻土、矽酸鋁、鋁鎂矽酸鹽、矽酸鈣、矽酸鋇、矽酸鎂、碳酸鈣、碳酸鎂、羥基磷灰石、氮化硼等白色體質粉體、二氧化鈦被覆雲母、二氧化鈦合成金雲母、二氧化鈦被覆氧基氟化鉍、氧化鐵雲母鈦、普魯士藍處理雲母鈦、胭脂紅處理雲母鈦、氧基氟化鉍、魚鱗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鋁.環氧基層合粉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烯烴層合薄膜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層合薄膜末等發光性粉體、聚醯胺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氟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樹脂等共聚物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胺酯樹脂等有機高分子樹脂粉體、硬脂酸鋅、N-醯基賴胺酸等有機低分子性粉體、絲綢粉末、纖維素粉末等天然有機粉體、人造絲、尼龍等纖維、紅色201號、紅色202號、紅色205號、紅色226號、紅色228號、橙色203號、橙色204號、藍色404號、黃色401號等、紅色3號、紅色104號、紅色106號、橙色205號、黃色4號、黃色5號、綠色3號、藍色1號等鋯、鋇或鋁色淀等有機顏料粉體,或進一步可舉出鋁粉、金粉、銀粉等金屬粉體、微粒子二氧化鈦被覆雲母鈦、微
粒子氧化鋅被覆雲母鈦、硫酸鋇被覆雲母鈦、含有二氧化鈦之二氧化矽、含有氧化鋅之二氧化矽等複合粉體等,這些粉體可使用其中1種或2種以上,亦可進一步使用複合化者。
作為表面活性劑,可使用一般使用於化妝料之表面活性劑即可,可舉出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負離子性表面活性劑、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等。例如可舉出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山梨糖醇之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等酯及其烷二基加成物、聚氧伸烷基烷基共改性矽氧、聚醚改性矽氧等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如硬脂酸、月桂酸之脂肪酸及其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鹽等負離子性表面活性劑、烷基胺鹽、聚胺及烷醇胺脂肪酸衍生物、烷基四級銨鹽等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胺基酸型、硫酸酯型、磺酸型、磷酸酯型、卵磷脂等兩性表面活性劑。
作為水性成分,可溶解於水之成分即可,水以外例如可舉出丙二醇、1,3-丁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等甘醇類、甘油、二甘油、聚甘油等甘油類、蘆薈、薰衣草、玫瑰等植物萃取液、透明質酸鈉、阿拉伯樹膠、海藻酸鈉、卡拉膠、纖維素類、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烷基加成羧基乙烯基聚合物、聚丙烯酸鈉等水溶性高分子或亦可含有蛋白質、黏多醣、膠原、彈性蛋白、角蛋白等其他保濕劑。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舉出二苯甲酮系、PABA系、肉桂酸系、水楊酸系、4-tert-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醯基甲烷、氧苯酮等。
作為抗氧化劑,可舉出α-生育酚、抗壞血酸等,作為美容成分,例如可舉出維他命類、消炎劑、草藥等,作為防腐劑,例如可舉出對羥基苯甲酸酯、苯氧基乙醇、1,2-戊二醇等。
作為使用上述原料所調製之第一發明的化妝料,可舉出化妝水、乳液、乳霜等保養品化妝料、洗髮精、潤絲精、整髮料、染毛劑等頭髮化妝料、唇蜜、口紅、口紅底漆、口紅外塗層、唇乳霜、唇部護理、粉底、蜜粉、化妝底、腮紅、眼影、眉毛、眼線、睫毛膏、指甲油等,但特別以口紅、粉底、眼影、眼線、睫毛膏等彩妝化妝料或唇部乳霜為佳。又這些化妝料之劑形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出粉體化妝料、油性化妝料、O/W型乳化化妝料、W/O型乳化化妝料等,作為形態可為液狀、粉末狀、固體狀、乳液狀、乳霜狀等種種形態。
其次對於第二發明的化妝料做說明。第二發明為添加成分(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及(B)固體油為特徵之化妝料。
如上述,成分(A)的樹脂組成物將由巴西棕櫚蠟所萃取之樹脂成分作為主成分,其成膜性優良,具備硬度與柔軟性,可形成均勻且平滑之塗膜,藉由塗布時,其
摩擦容易使結構崩壞,故亦為可輕易地延伸擴充者。又,對於塗布對象具有優良密著性下,亦較少黏沾,亦見不到如過去樹脂,過度烘乾後黏沾性急激地增大之傾向,即使重複塗抹,可將睫毛清楚地分離下一根根地使其變粗,具有優良的毛量感之增量效果。將該樹脂組成物與成分(B)固體油組合時,可得到巴西棕櫚蠟等蠟類或其他樹脂成分所無法得到之延伸擴充的輕易度、化妝膜之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
第二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A)的配合量並為特別限制,以0.1~15%為佳,以1~10%為較佳。若在該範圍下,可形成可輕易延伸擴充,且柔軟之化妝膜,同時亦可得到優良的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
使用於第二發明的化妝料之成分(B)固體油係藉由組合上述成分(A),在塗布時的摩擦可使結構容易崩壞,故可輕易地延伸擴充並成為無負擔感之使用感者。又,可補救來自蠟成分之化妝膜的脆度,形成具有優良硬度與強度之化妝膜,故可賦予優良的捲曲保持效果。
作為使用於第二發明的化妝料之成分(B)固體油,僅為一般使用於化妝料之在25℃下呈現固體狀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具體可舉出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蠟、純地蠟、石蠟、費-托(Fischer-Tropsch)蠟、氫化微晶蠟、微晶蠟、小燭樹蠟、巴西棕櫚蠟、水稻蠟、蜜蠟
等,可使用這些中1種或2種以上。其中亦以含有小燭樹蠟、蜜蠟、水稻蠟、巴西棕櫚蠟等酯成分之固體油,與成分(A)的樹脂組成物之相溶性為佳,具有顯著提高化妝膜之附著性與硬度之優良效果,除可輕易地延伸擴充與捲曲保持效果以外,亦可發揮高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而適用。又,成分(B)可溶解於其他低黏度之油劑等後使用。
作為如此成分(B)的販賣品,可舉出NC-1630小燭樹蠟(Ceraridanoda公司製)、純化小燭樹蠟SR-3、高熔點小燭樹蠟FR100、純化小燭樹蠟MD-21、純化棕櫚蠟1號(日本Natural Products公司製)、WHITE BEES WAX(三木化學公司製)、BEES WAX S(Croda公司製)、CIREBELLE303(CIREBELLE公司製)等。
第二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B)的配合量雖無特別限定,以1~30%為佳,以3~20%為更佳。在此範圍下,可大大地提高延伸擴充之輕易度與捲曲保持效果。又,對於第二發明的化妝料,成分(A)及(B)之較佳配合質量比為1:10~10:1,更佳為調配為5~1:1~5時,可得到優良捲曲保持效果。
第二發明的化妝料中,除上述成分(A)及(B)以外,視必要可進一步添加成分(C)油溶性樹脂(除成分(A)以外),可形成硬度及強度優良的化妝膜,得到優良的捲曲保持效果。
作為成分(C),僅為一般使用於化妝料者即
可,並無特別限制,具體可舉出小燭樹樹脂、氫化松香酸季戊四醇、氫化松香酸甘油等萜烯系樹脂、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丙烯酸烷基/二甲基矽酮)共聚物、丙烯酸酯/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矽酮)共聚物等丙烯酸-矽氧接枝共聚物、聚甲基倍半矽氧烷等矽氧系樹脂、聚乙烯基異丁基醚、聚異丁烯等。其中亦以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丙烯酸-矽氧接枝共聚物、三甲基倍半矽氧烷等聚甲基倍半矽氧烷等矽氧系樹脂,由黏沾較少,延伸擴充良好的觀點來看較為適用。可使用這些之中1種或2種以上,亦可溶解於其他低黏度之油劑等後使用。
作為成分(C)之販賣品,可舉出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之KF7312J(固體成分50%十甲基環五矽氧烷溶液、信越化學工業(股)公司製)、KF-9021(50%十甲基環五矽氧烷溶液、信越化學工業(股)公司製)、BY11-018(30%十甲基環五矽氧烷溶液、Dow Corning Toray.矽氧(股)公司製)、丙烯酸烷基/二甲基矽酮)共聚物之KP541(固體成分60%、溶劑:異丙醇)、KP545(固體成分30%、溶劑:十甲基環五矽氧烷)、(丙烯酸酯/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矽酮)共聚物之KP575(固體成分30%、溶劑:十甲基環五矽氧烷)(皆為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聚甲基倍半矽氧烷之SILFORM FLEXIBLE RESIN(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等。
第二發明的化妝料之成分(C)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樹脂固體成分以0.5~25%為佳,以2.5~
20%為特佳。僅為該範圍下,可得到延伸擴充之輕易度與捲曲保持效果優良者。
第二發明的化妝料中,除前述成分(A)~(C)以外,視必要一般使用於化妝料的成分,可在視必要下以不妨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下添加。作為該任意成分,可舉出成分(B)以外之油性成分、粉體、表面活性劑、水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美容成分、包膜形成性乳化液聚合物、纖維、褪色防止劑、消泡劑、防腐劑、香料等。
作為油性成分,僅為一般使用於化妝料者,且為上述成分(B)以外者即可,可使用動物油、植物油、合成油等任意來源者,例如可舉出烴類、油脂類、硬化油類、酯油類、脂肪酸類、高級醇類、矽油類、氟系油類、羊毛脂衍生物類、油性凝膠化劑類等。更具體可舉出流動石蠟、角鯊烯、凡士林、聚丁烯等烴類、橄欖油、蓖麻油、水貂油、澳洲堅果油等油脂類、荷荷巴油、三辛酸甘油酯、二異硬脂酸聚甘油酯、三異硬脂酸二甘油酯、三山嵛酸甘油酯、2-乙基己烷酸十六烷酯、肉荳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肉荳蔻酸辛基月桂酯、四異硬脂酸季戊四醇、松香酸季戊四醇、二辛酸新戊基甘醇、膽固醇脂肪酸酯、植物甾醇脂肪酸酯、三酸甘油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醯酯、偏苯三酸參十三烷酯等酯類、硬脂酸、月桂酸、肉荳蔻酸、山嵛酸、異硬脂酸、油酸等脂肪酸類、硬脂醯基醇、鯨蠟醇、月桂醇、油醇、異硬脂醯基醇、山嵛醇等高
級醇類、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高聚合度甲基苯基聚矽氧烷、交聯型聚醚改性甲基聚矽氧烷、油烯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山嵛改性有機聚矽氧烷、高聚合度二甲基聚矽氧烷、烷氧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氟改性有機聚矽氧烷等矽氧類、全氟癸烷、全氟辛烷、全氟聚醚等氟系油劑類、羊毛脂、乙酸羊毛脂、羊毛脂脂肪酸異丙基、羊毛脂醇等羊毛脂衍生物、蔗糖脂肪酸酯、糊精脂肪酸酯、澱粉脂肪酸酯、異硬脂酸鋁、12-羥基硬脂酸等油性凝膠化劑類等,可使用這些1種或2種以上。
作為粉體、表面活性劑、水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美容成分,可使用與上述第一發明同樣成分。
作為包膜形成性乳化液聚合物,若為可將高分子化合物分散於水性溶劑者,可使用於一般化妝品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皆可使用。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共聚物乳化液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烷基.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乳化液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烷基共聚物乳化液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烷基.苯乙烯共聚物乳化液聚合物、乙烯基吡咯烷酮.苯乙烯共聚物乳化液聚合物、矽氧系聚合物乳化液等。
藉由將上述必須成分(A)~(B)及視必要使用之任意成分依據常法進行混合,可調製出第二發明之化妝料。作為第二發明之化妝料的劑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油
性、水中油型、油中水型等中任一者,以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優良的觀點來看,以油性及油中水型為佳。又,作為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液狀、膠狀、乳霜狀之任一種,可為如此劑型及形態之睫毛膏、睫毛膏下地、睫毛膏外塗層等睫毛用化妝料;眉毛睫毛膏、眉毛外塗層等眉毛用化妝料;頭髮用睫毛膏、整髮料、頭髮用粉底等毛髮化妝料等。彼等中亦以可發揮顯著量感增量效果與捲曲保持效果之睫毛膏等睫毛用化妝料為佳。第二發明的化妝料可在使用時再形成化妝膜,不會產生黏沾性,且在一定力量下均勻地塗布,故容易重複塗抹,容易調整出所望膜厚,得到優良增量效果。又,亦可作為睫毛膏、眉毛睫毛膏、頭髮用睫毛膏等角蛋白纖維用之彩妝化妝料使用。
其次,對於第三發明的化妝料做說明。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係以添加上述成分(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D)液狀油及(E)粉體為特徵者。
成分(A)的樹脂組成物係如上述所示者,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A)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定,以0.1~30%時可表現無黏沾性,且可平滑地延伸擴充,對肌膚之密著感優良,可形成均勻化妝膜之優良化妝效果的觀點來看為佳,以0.5~10%時無黏沾性,且對肌膚之密著感更優良的觀點來為較佳。
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可添加成分(D)液狀油。
該液狀油可藉由同時使用成分(A)及(E),可賦予塗布時之平滑地性。作為液狀油,僅為一般使用於化妝料,在25℃為液狀之油劑即可,任一者皆可使用,例如可使用選自矽油、氟系油劑、烴油、酯油、甘油酯油、高級脂肪酸、天然動植物油劑及半合成油劑所成群之1種或2種以上者。
作為矽油,可舉出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甲基三甲基矽酮、二甲基矽氧烷.甲基苯基矽氧烷共聚物等低黏度至高黏度的有機聚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十二甲基環六矽氧烷、四甲基四氫環四矽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環四矽氧烷、四甲基四三氟丙基環四矽氧烷、五甲基五三氟丙基環五矽氧烷等環狀矽氧烷等。
作為氟系油劑,可舉出全氟聚醚、全氟十氫萘、全氟辛烷等。
作為烴油,可舉出直鏈狀、分支狀、且具有揮發性之烴油等,具體可舉出α-烯烴寡聚物、輕質異構烷烴、輕質流動異構烷烴、角鯊烯、合成角鯊烯、植物性角鯊烯、角鯊烯、流動石蠟、流動異構烷烴等。
作為酯油,可舉出己二酸二異丁酯、己二酸2-己基癸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單異硬脂酸N-烷基甘醇酯、異硬脂酸異十六烷酯、三異硬脂酸三羥甲基丙烷酯、異壬酸異壬基、異壬酸異十三烷基、二-2-乙基己烷酸乙二醇、2-乙基己烷酸十六烷酯、三-2-乙基己烷酸三羥甲基丙烷、四-2-乙基己烷酸季戊四醇、辛烷酸十
六烷酯、油酸油烯基、油酸辛基月桂酯、油酸癸酯、二癸酸新戊基甘醇、檸檬酸三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乙酸戊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硬脂酸異十六烷酯、硬脂酸丁酯、癸二酸二異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乳酸十六烷酯、乳酸肉荳蔻酯、棕櫚酸異丙酯、棕櫚酸2-乙基己酯、棕櫚酸2-己基癸酯、棕櫚酸2-庚基十一烷酯、二季戊四醇脂肪酸酯、肉荳蔻酸異丙酯、肉荳蔻酸辛基月桂酯、肉荳蔻酸2-己基癸酯、肉荳蔻酸肉荳蔻酯、二甲基辛烷酸己基癸酯、月桂酸乙酯、月桂酸己酯、N-月桂基-L-谷胺酸-2-辛基月桂基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醯酯等。
作為甘油酯油,可舉出乙醯甘油酯、三異辛烷酸甘油酯、三異硬脂酸甘油酯、三異棕櫚酸甘油酯、單硬脂酸甘油酯、二-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三肉荳蔻酸甘油酯、肉荳蔻酸異硬脂酸二甘油酯、二異硬脂酸二甘油酯、異硬脂酸二甘油酯等。
作為高級脂肪酸,可舉出十一烯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異硬脂酸等,作為高級醇,可舉出油醇、異硬脂醯基醇、己基癸酸、辛基十二酸、2-癸基四癸醇、單油烯基甘油醚(鯊油醇)等。
又,作為天然動植物油劑及半合成油劑,可舉出鱷梨油、杏仁油、橄欖油、杏仁油、小麥胚芽油、香油、水稻胚芽油、米糠油、山茶花油、紅花油、肉桂油、肉桂油、大豆油、稔茶油、椿油、月見草油、玉米油、菜
子油、日本桐油、胚芽油、桃仁油、蓖麻油、蓖麻油脂肪酸甲基酯、葵花籽油、葡萄油、荷荷巴油、澳洲堅果油、水貂油、白芒花籽油、綿實油、落花生油、液狀羊毛脂、乙酸羊毛脂醇、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卵黃油等。
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D)的配合量,在1~80%下可得到可平滑地延伸擴充,不具黏沾性之均勻化妝膜的觀點來看為佳,以5~70%更可平滑地延展之觀點下為較佳。
又,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成分(A)與成分(D)以配合質量比1:1~1:500下添加時,由可平滑地延伸擴充的觀點來看為佳,以1:3~1:100下添加時由更可平滑地延展的觀點來看為較佳。
且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添加成分(E)之粉體。該粉體與成分(A)及(D)同時使用時,可減低黏沾性。作為粉體,僅為一般使用作為化妝料原料者即可,例如板狀、紡錘狀、針狀、球狀等形狀、煙霧狀、微粒子級等粒子徑、多孔質、無孔質、中空等粒子結構等無特別限定者。
具體而言可舉出氧化鋁、氧化鈰、氧化鎂、氧化鋯、碳酸鎂、碳酸鈣、矽酸鋁、矽酸鎂、矽酸鋁鎂、雲母、合成雲母、合成絹雲母、絹雲母、滑石、高嶺土、碳化矽、氮化硼、矽酸酐等無機粉體類、尼龍、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氟化亞乙烯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機聚矽氧烷彈性體、聚甲基倍半矽
氧烷、硬脂酸鎂、硬脂酸鋅、N-醯基賴胺酸、尼龍、聚甲基丙烯酸甲基、聚胺酯等有機粉體類,進一步可舉出二氧化鈦、氧化鋅、硫酸鋇等白色無機顏料、氧化鐵、碳黑、三氧化二鉻、氫氧化鉻、普魯士藍、群青、鐵丹等有色無機顏料、雲母鈦、氧基氟化鉍、有機顏料處理雲母鈦、二氧化鈦被覆雲母、二氧化鈦被覆合成金雲母、二氧化鈦被覆氧基氟化鉍、氧化鐵雲母鈦、普魯士藍處理雲母鈦、胭脂紅處理雲母鈦、魚鱗箔、二氧化鈦包覆玻璃粉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鋁.環氧基層合粉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烯烴層合薄膜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層合薄膜末等樹脂層合末等發光性顏料、紅色201號、紅色202號、紅色205號、紅色226號、紅色228號、橙色203號、橙色204號、藍色404號、黃色401號等有機顏料粉體、紅色3號、紅色104號、紅色106號、橙色205號、黃色4號、黃色5號、綠色3號、藍色1號等、鋯、鋇或鋁色淀有機顏料粉體等,可使用這些1種或2種以上。又這些粉體可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者,亦可使用該表面以油劑、矽氧化合物、氟化合物、水溶性高分子、樹脂等一般公知之表面處理劑進行被覆處理者。又,平均粒子徑(藉由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測定所得之值)以1~30μm者因具有良好延伸擴充性而較佳。
上述粉體之中亦以聚甲基丙烯酸甲基、聚甲基倍半矽氧烷、有機聚矽氧烷彈性體等延伸擴充較佳或無
黏沾性的觀點來看為佳,這些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又,形狀係以球狀(含有紙屑狀)因延伸擴充優良的觀點來看為佳。
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E)的配合量一般為15~70%之範圍為佳。其中亦以固體狀化妝料時,以30~70%時因可平滑地延伸擴充,無黏沾性,可得到均勻下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之化妝膜的觀點來看為佳,液狀化妝料以15~40%時可平滑地延伸擴充,無黏沾性,可得到均勻之化妝膜的觀點來看為佳。又,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對於成分(E)中之球狀粉體的配合量以1~90%時可平滑地延伸擴充,無黏沾性,可得到均勻且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之化妝膜的觀點來看為佳,以5~70%可更平滑地延伸擴充,無黏沾性,可得到均勻化妝膜之觀點來看為較佳。
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中除上述(A)、(D)及(E)之成分以外,配合目的,以不損害第三發明的效果之範圍下,可添加固體油、成分(A)以外之皮膜形成劑、表面活性劑、水性成分、成分(D)以外之紫外線吸收劑、保濕劑、抗氧化劑、美容成分、防腐劑等一般化妝料可添加的其他成分。
作為固體油,雖無特別限定,具體可舉出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蠟、純地蠟、石蠟、費-托(Fischer-Tropsch)蠟、氫化微晶蠟、微晶蠟、小燭樹蠟、巴西棕櫚蠟、水稻蠟、蜜蠟等。
作為皮膜形成劑,雖無特別限定,具體可舉出松香酸系樹脂、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丙烯改性矽氧、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乙烯基異丁基醚、聚異丁烯、丙烯酸烷基共聚物等,可使用這些1種或2種以上。
作為表面活性劑,若為化妝料上一般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負離子性表面活性劑、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等。
作為水性成分,水以外,例如可舉出乙基醇等醇類、丙二醇、1,3-丁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等甘醇類、甘油、二甘油、聚甘油等甘油類、蘆薈、金縷梅、巫榛子、黃瓜、檸檬、薰衣草、玫瑰等植物萃取液,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舉出二苯甲酮系、PABA系、肉桂酸系、水楊酸系等紫外線吸收劑或4-tert-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醯基甲烷、氧苯酮等,作為保濕劑,例如可舉出蛋白質、黏多醣、膠原、彈性蛋白、角蛋白等,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舉出α-生育酚、抗壞血酸等,作為美容成分,例如可舉出維他命類、消炎劑、草藥等,作為防腐劑,可舉出對羥基苯甲酸酯、苯氧基乙醇、1,2戊二醇等。
作為第三發明之化妝料的劑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水中油型、油中水型、油性型、粉體等任一種,以油性成分為連續相者為佳,亦可為不含水相之油性型(非水型),亦可為將水相分散於油相中或乳化後之油中水
型亦可,特佳為油性型。又,作為形態雖無特別限定,可為液狀、膠狀、乳霜狀、固體狀、粉末狀之任一種,可為粉底、眼色彩、腮紅、遮瑕膏等彩妝化妝料或敷臉、美白霜、按摩乳液等保養品化妝料、髮蠟等毛髮化妝料、防曬劑、制汗劑等化妝料等種種製品形態。對於第三發明之化妝料,較佳可舉出粉底、眼色彩、腮紅、遮瑕膏等油性彩妝化妝料。
其次對於第四發明做說明。第四發明的化妝料係以添加成分(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F)油溶性皮膜形成性樹脂(除成分(A)以外)、(G)揮發性油劑、(H)著色劑為特徵者。
成分(A)的樹脂組成物係如上述所述者,第四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A)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制,但以0.1~25%為佳,以1~10%為較佳。若在此範圍下,可容易進行重複塗抹,在發揮均勻附著性之層面上亦可發揮充分效果。
作為成分(F)的油溶性皮膜形成性樹脂,其為上述成分(A)以外者,僅為一般添加於化妝料者即可,可在無特別限定下使用。例如可舉出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聚甲基倍半矽氧烷、丙烯改性矽氧等矽氧系樹脂、松香改性酚樹脂、松香酯等松香酸系樹脂、小燭樹樹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乙烯基異丁基醚、聚丁烯、聚異丁烯等油溶性樹脂,這些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彼等中亦以矽氧
系樹脂、松香酸系樹脂、聚異丁烯因附著性優良,又可形成對汗或皮脂較強之膜的觀點來看為佳。
第四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F)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固體成分濃度以0.5~20%為佳,以2~15%為更佳。僅為該範圍內,可得到對肌膚之密著性、化妝持久性優良者。又,將成分(A)及(F)以配合質量比0.1~25:3~40,較佳為以1~10:5~25進行配合時,除可得到對肌膚之密著性與化妝持久性良好以外,亦可得到使用性、使用感優良的效果。
第四發明中所使用的成分(G)之揮發性油劑在常溫(25℃)下為揮發性油劑,若為一般添加於化妝料者即可,可使用任一種。例如可舉出輕質流動異構烷烴、異十二烷、環五矽氧烷等揮發性矽油、異丙基醇、苯甲基醇等,這些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彼等中亦以輕質流動異構烷烴、環五矽氧烷等在揮發速度較快的觀點來看為佳。第四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G)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制,以10~90%為佳,以20~75%為較佳。該範圍時,可得到化妝效果或使用性、使用感的層面上為優良效果者。
第四發明所使用的成分(H)之著色劑僅為一般使用於化妝料之著色劑即可,可為球狀、板狀、紡錘狀、針狀等形狀或煙霧狀、微粒子、顏料級等粒子徑或多孔質、無孔質等該粒子結構等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無機顏料、有機顏料、發光性顏料、金屬類等。作為具體的粉
體,可舉出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硫酸鋇等白色無機顏料、氧化鐵、碳黑、三氧化二鉻、氫氧化鉻、普魯士藍、群青、鐵丹等有色無機顏料、雲母鈦、氧基氟化鉍、有機顏料處理雲母鈦、二氧化鈦被覆雲母、二氧化鈦被覆合成金雲母、二氧化鈦被覆氧基氟化鉍、氧化鐵雲母鈦、普魯士藍處理雲母鈦、胭脂紅處理雲母鈦、魚鱗箔、二氧化鈦包覆玻璃粉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鋁.環氧基層合粉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烯烴層合薄膜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層合薄膜末等樹脂層合末等發光性顏料、紅色201號、紅色202號、紅色205號、紅色226號、紅色228號、橙色203號、橙色204號、藍色404號、黃色401號等有機顏料粉體、紅色3號、紅色104號、紅色106號、橙色205號、黃色4號、黃色5號、綠色3號、藍色1號等鋯、鋇或鋁色淀等有機顏料粉體,或進一步可舉出鋁粉、金粉、銀粉等金屬粉體、微粒子二氧化鈦被覆雲母鈦、微粒子氧化鋅被覆雲母鈦、硫酸鋇被覆雲母鈦、含有二氧化鈦之有二氧化矽、含有氧化鋅之二氧化矽等複合粉體等,視必要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這些亦可使用氟系化合物、矽氧系化合物、金屬肥皂、卵磷脂、氫化卵磷脂、膠原、烴、高級脂肪酸、高級醇、酯、蠟、蠟、表面活性劑等1種或2種以上施予表面處理。彼等中亦以氟系化合物、矽氧系化合物等施予表面處理者,可不容易摻合汗或皮脂而較佳。
第四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H)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定,以1~50%為佳,以5~25%為較佳。僅為此範圍下,可得到具有優良發色,滿足不會摻合涙等水分或皮脂之觀點者。
第四發明的眼線化妝料中添加上述(A)、(F)、(G)及(H)之必須成分以外,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下,可添加賦予感觸調整效果、潤膚效果等之成分等。作為如此任意成分,可舉出成分(H)以外之粉體、成分(A)、(F)及(G)以外之油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美容成分、防腐劑、保濕劑等。
作為成分(H)以外之粉體,僅為可作為一般化妝料原料使用者即可,並未特別限定於板狀、紡錘狀、針狀等形狀、煙霧狀、微粒子級等粒子徑、多孔質、無孔質等粒子結構等,可舉出無機粉體類、氧化鋁、氧化鈰、氧化鎂、氧化鋯、碳酸鎂、碳酸鈣、矽酸鋁、矽酸鎂、矽酸鋁鎂、雲母、合成雲母、合成絹雲母、絹雲母、滑石、高嶺土、二氧化矽、碳化矽、氮化硼等無機粉體類、硬脂酸鎂、硬脂酸鋅、N-醯基賴胺酸、尼龍等有機粉體類,可使用這些1種或2種以上。又,這些粉體可使用氟系化合物、矽氧系化合物、金屬肥皂、卵磷脂、氫化卵磷脂、膠原、烴、高級脂肪酸、高級醇、酯、蠟、蠟、表面活性劑等1種或2種以上施予表面處理亦佳。
作為成分(A)、(F)及(G)以外之油性成分,僅為使用於一般化妝料者即可,可添加動物油、植物油、合
成油等來源或固體油、半固體油、液體油等性狀中任一的烴類、油脂類、蠟類、硬化油類、酯油類、脂肪酸類、高級醇類、矽油類、氟系油類、羊毛脂衍生物類、油性凝膠化劑類等。具體可舉出流動石蠟、角鯊烯、凡士林、聚乙烯蠟、乙烯.丙烯共聚物、微晶蠟、聚丁烯、純地蠟、地石蠟等烴類、莫蠟、橄欖油、蓖麻油、水貂油、澳洲堅果油等油脂類、蜜蠟、鯨蠟、巴西棕櫚蠟、小燭樹蠟等蠟類、荷荷巴油、三辛酸甘油酯、二異硬脂酸聚甘油酯、三異硬脂酸二甘油酯、三山嵛酸甘油酯、2-乙基己烷酸十六烷酯、肉荳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肉荳蔻酸辛基月桂酯、四異硬脂酸季戊四醇、二辛酸新戊基甘醇、膽固醇脂肪酸酯、植物甾醇脂肪酸酯、三酸甘油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醯酯、偏苯三酸參十三烷酯等酯類、硬脂酸、月桂酸、肉荳蔻酸、山嵛酸、異硬脂酸、油酸等脂肪酸類、二甲基聚矽氧烷、高聚合度甲基苯基聚矽氧烷、交聯型聚醚改性甲基聚矽氧烷、油烯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山嵛改性有機聚矽氧烷、高聚合度二甲基聚矽氧烷、烷氧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氟改性有機聚矽氧烷等矽氧類、全氟癸烷、全氟辛烷、全氟聚醚等氟系油劑類、羊毛脂、乙酸羊毛脂、羊毛脂脂肪酸異丙基、羊毛脂醇等羊毛脂衍生物、蔗糖脂肪酸酯、糊精脂肪酸酯、澱粉脂肪酸酯、異硬脂酸鋁、12-羥基硬脂酸等油性凝膠化劑類等,可使用這些1種或2種以上。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保濕劑、抗氧化劑、美
容成分、防腐劑,可使用與上述第一發明同樣之成分。
將上述必須成分(A)、(F)、(G)及(H)以及視必要使用的任意成分,依據常法進行混合後調製出第四發明的化妝料。作為第四發明的化妝料之劑型,並無特別限定,由使用性、使用感優良的觀點來看,將油相作為連續相之非水型或油中水型的油性化妝料為佳。又,作為形態並無特別限定,液狀、膠狀、固體狀等皆可。如此劑型及形態之眼線、眼影、眉毛、睫毛膏、粉底等彩妝化妝料為佳,特別作為眼線時為佳。第四發明的眼線即使在使用時形成化妝膜,亦不會產生黏沾性,以一定力可均勻地塗布,故容易重複塗抹,可描繪出想要的形狀或濃度之線條。
其次對於第五發明做說明。第五發明為添加成分(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及(I)25℃中之黏度為2000mPa.s以上的油劑為特徵之化妝料。
成分(A)如上述者,第五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A)的配合量並無特別限制,以0.05~50%為佳,以0.1%~30%為較佳。僅為該範圍內,可得到使用性或附著性、光滑感優良的效果。
第五發明的化妝料所使用的成分(I)在25℃為液狀,黏度為2000mPa.s以上之油劑。滿足該條件者且使用於一般化妝料者即可,動物油、植物油、合成油等來源皆可,可無特別限制下使用。黏度以2000~700000mPa.s
為佳,較佳為2000~150000mPa.s。該成分(I)可藉由上述成分(A)之組合,可得到提高附著性的同時,形成膜厚之化妝膜,具有優良的光滑感。又,與上述成分(A)組合下,成為減低成分(I)所具有的黏沾性之展延性良好者。
第五發明中之成分(I)的黏度值係為使用布魯克菲爾德型黏度計所測定者。作為該布魯克菲爾德型黏度計,例如可舉出單一圓筒型迴轉黏度計之Bisumetoron(註冊商標)(芝浦系統公司製)等。測定方法可依據布魯克菲爾德型黏度計之說明書等記載為準進行,例如以Bisumetoron(註冊商標)(芝浦系統公司製)等單一圓筒型迴轉黏度計進行測定時,如以下即可。即,將測定試料在不產生空氣空間下填入外徑45mm、內徑38mm、高度82mm之玻璃製瓶中,蓋上蓋子,在25℃恆溫槽下放置一整天。第二天使用附屬於迴轉黏度計之1~4號轉子,以6~30迴轉下進行1分鐘後讀取其測定值,乘上各乘數,得到黏度值。且,本說明書所記載之黏度為在25℃之值。
做成分(I),具體可舉出凡士林、氫化聚異丁烯、聚丁烯等烴類、荷荷巴油、十異硬脂酸聚甘油、蘋果酸二異硬脂醯酯、四異硬脂酸季戊四醇、六(羥基硬脂酸/硬脂酸/松香酸)二季戊四醇、膽固醇脂肪酸酯、N-月桂基-L-谷胺酸二(膽固醇.山嵛.辛基月桂基)、N-月桂基-L-谷胺酸二(辛基月桂基.植物甾醇.山嵛)等醯基谷胺酸酯、植物甾醇脂肪酸酯、二聚物二亞油酸衍生物等酯類、甲基苯基
聚矽氧烷、高聚合度二甲基聚矽氧烷、烷氧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氟改性有機聚矽氧烷等矽氧類、全氟聚醚等氟系油劑類、羊毛脂、乙酸羊毛脂、羊毛脂醇等羊毛脂衍生物、異硬脂酸糊精、異硬脂酸蔗糖、雙二甘油聚醯基己二酸-2等,可使用這些1種或2種以上。彼等中亦由附著性較優良的觀點來看,以蘋果酸二異硬脂醯酯、氫化聚異丁烯、聚丁烯、十異硬脂酸聚甘油為佳。
第五發明的化妝料中之成分(I)的配合量雖無特別限定,以5~80%為佳,較佳為10~50%。僅為該範圍內,即可得到使用性或附著性、光滑感優良者。又,將成分(A)及(I)成為配合質量比1:50~2:1,較佳為成為1:30~1:1之配合質量比時,可得到無黏沾性且使用性良好的附著性優良之效果。
第五發明的化妝料除上述成分(A)及(I)以外,視必要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下可添加一般化妝料所添加的成分。
作為如此任意成分,可適宜地添加以感觸調整或著色之目的所添加的成分(I)以外的油劑或粉體、粉體分散或以感觸調整為目的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保濕、作為粉體分散劑可適宜地添加水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美容成分、保濕劑、水溶性皮膜形成性樹脂、褪色防止劑、消泡劑、防腐劑、香料等。
其中,作為成分(I)以外的油劑,可利用固體油或在25℃下黏度為未達2000mPa.s的液狀油或在25℃
下黏度為比700000mPa.s高之半固體油,動物油、植物油、合成油等來源皆可之種種烴類、油脂類、蠟類、硬化油類、酯油類、脂肪酸類、高級醇類、矽油類、氟系油類、羊毛脂衍生物類、油性凝膠化劑類等。
具體可舉出角鯊烯、石蠟、純地蠟、微晶蠟、聚乙烯蠟、乙烯.丙烯共聚物、褐煤蠟、費-托(Fischer-Tropsch)蠟等烴類、莫蠟、澳洲堅果油等油脂類、蜜蠟、巴西棕櫚蠟、小燭樹蠟、鯨蠟等蠟類、十六烷基異辛酸酯、肉荳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肉荳蔻酸辛基月桂酯、三辛酸甘油酯、2-乙基己烷酸十六烷酯、三山嵛酸甘油酯、松香酸季戊四醇酯、二辛酸新戊基甘醇等酯類、硬脂酸、月桂酸、肉荳蔻酸、山嵛酸、異硬脂酸、油酸、12-羥基硬脂酸等脂肪酸類、硬脂醯基醇、鯨蠟醇、月桂醇、油醇、異硬脂醯基醇、山嵛醇等高級醇類、低聚合度二甲基聚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交聯型有機聚矽氧烷、交聯型聚醚改性甲基聚矽氧烷等矽氧類、全氟癸烷、全氟辛烷等氟系油劑類、糊精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異硬脂酸鋁、硬脂酸鈣等油性凝膠化劑類等。
作為表面活性劑,可使用一般化妝料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即可,可舉出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負離子性表面活性劑、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等。例如可舉出成分(B)以外之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山梨糖醇
之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等酯及其烷二基加成物、聚氧伸烷基烷基共改性矽氧、聚醚改性矽氧等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硬脂酸、如月桂酸之脂肪酸及其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鹽等負離子性表面活性劑、烷基胺鹽、聚胺及烷醇胺脂肪酸衍生物、烷基四級銨鹽等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胺基酸型、硫酸酯型、磺酸型、磷酸酯型、卵磷脂等兩性表面活性劑。
作為粉體、水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美容成分、保濕劑、防腐劑等,可使用與上述第一發明同樣成分。
將上述必須成分(A)、(I)及視必要所使用之任意成分可依據常法進行混合後調製出第五發明的化妝料。作為第五發明的化妝料之劑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油性型、水中油型、油中水型等,以無黏沾性者為良好,以附著性優良的觀點來看以油性型為佳。又,作為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液狀、膠狀、固體狀之任一種,可舉出乳液、乳霜等保養品化妝料、洗髮精、潤絲精、整髮料、染毛劑等頭髮化妝料、唇蜜、口紅、口紅底漆、口紅外塗層、唇部乳霜、唇部護理、粉底、蜜粉、化妝底、腮紅、眼影、眉毛、眼線、睫毛膏、指甲油等,特別以口紅、粉底、眼影、眼線、睫毛膏等彩妝化妝料為佳。又,無黏沾性,使用性良好,且對嘴唇之附著性優良,光滑感良好且該持久性亦優良,故可使用於唇蜜、口紅、口紅底漆、口紅外塗層、唇部乳霜、唇部護理等嘴唇化妝料。
其次對於第六發明做說明。第六發明係藉由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進行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
(經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
使用表面被覆處理之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係為作為上述成分(A)進行說明者。
作為經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一般為使用於化妝料之粉體即可,可為球狀、板狀、針狀等形狀或煙霧狀、微粒子、顏料級等粒子徑或多孔質、無孔質等粒子結構等,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無機粉體類、發光性粉體類、有機粉體類、色素粉體類、複合粉體類等1種或2種以上。
作為前述無機粉體類,可使用選自二氧化鈦、黑色二氧化鈦、普魯士藍、群青、鐵丹、黃色氧化鐵、黑色氧化鐵、氧化鋅、氧化鋁、二氧化矽、氧化鎂、氧化鋯、碳酸鎂、碳酸鈣、三氧化二鉻、氫氧化鉻、碳黑、矽酸鋁、矽酸鎂、矽酸鋁鎂、雲母、合成雲母、絹雲母、滑石、高嶺土、碳化矽、硫酸鋇、膨潤土、蒙脫石及氮化硼素等之1種或2種以上。且,這些可使用調整為10~30nm程度之微粒子。
作為前述發光性粉體類,可使用選自氧基氟化鉍、二氧化鈦被覆雲母、氧化鐵被覆雲母、氧化鐵被覆
雲母鈦、有機顏料被覆雲母鈦、二氧化鈦包覆玻璃粉末及鋁粉末等的1種或2種以上。
作為前述有機粉體類,可使用選自尼龍粉末、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粉末、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粉末、氟化亞乙烯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粉末、PET樹脂末、聚乙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有機聚矽氧烷彈性體粉末、聚甲基倍半矽氧烷粉末、聚胺酯粉末、羊毛粉末、絲綢粉末、結晶纖維素粉末及N-醯基賴胺酸粉末等的1種或2種以上。
作為前述色素粉體類,可使用選自有機焦油系顏料、有機色素之色淀顏料等的1種或2種以上。
作為前述複合粉體類,可使用選自微粒子二氧化鈦被覆雲母鈦、微粒子氧化鋅被覆雲母鈦、硫酸鋇被覆雲母鈦、含有二氧化鈦之二氧化矽、含有氧化鋅之二氧化矽等的1種或2種以上。
彼等中,特別作為第六發明的表面被覆處理之較佳粉體為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鐵(例如紅氧化鐵、黃氧化鐵、黑氧化鐵等)等。例如二氧化鈦(特別是微粒子)時,在未處理之狀態下容易凝集,但將上述樹脂組成物作為表面處理劑使用時,經表面被覆處理的二氧化鈦之分散性會變的良好,故二氧化鈦之特徵的SPF(UV遮斷效果)可有效率地賦予化妝料。
(經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的製造方法)
第六發明中,作為於粉體將上述樹脂組成物進行表面被覆處理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一般公知處理方法。具體可舉出直接與粉體進行混合之方法(乾式處理法)、使用乙醇、異丙基醇、n-己烷、苯、甲苯等溶劑之方法(濕式法)、氣相法、機械法等。較佳為將樹脂組成物溶解於己烷或異構烷烴等揮發性烴油,與粉體基材混合,經乾燥後除去前述溶劑後使其粉碎,再進一步進行均質後可製造使用感優良的表面被覆處理粉體。粉碎方法並未特別限定。
又,第六發明的表面被覆粉體可進一步以對化妝料基材之分散性改良、感觸改良等目的下,以矽氧化合物、氟化合物、油劑、油脂、高級醇、蠟、高分子、樹脂等通常公知之表面處理劑進行被覆處理後使用。
第六發明的表面處理粉體為粉體表面可由上述樹脂組成物進行被覆者,該被覆量並無特別限定,以表面被覆處理粉體中之0.1~8%為佳。被覆量僅在該範圍內,可得到對耐水性及肌膚之附著性為特優的表面被覆處理粉體。
(化妝料)
第六發明的化妝料可將上述表面被覆處理粉體之1種或2種以上依據常法,與公知化妝料成分組合調配後製造。第六發明的化妝料中,該表面被覆處理粉體之配合量雖無特別限定,但依化妝料之劑型或產品而相異,一般為
1~90%,較佳為5~40%。
第六發明的化妝料中,視必要可適宜地添加一般可添加於化妝料的成分。
例如可添加油劑、表面活性劑、醇類、水、保濕劑、凝膠化劑及增黏劑、上述表面被覆處理粉體以外的粉體、紫外線吸收劑、防腐劑、抗菌劑、抗氧化劑、美肌膚用成分(美白劑、細胞賦活劑、抗發炎劑、血行促進劑、皮膚收斂劑、抗脂漏劑等)、維他命類、胺基酸類、核酸、賀爾蒙等。
作為油劑,可舉出固體油、半固體油、液狀油等,可例示出天然動植物油及半合成油、烴油、酯油、甘油酯油、矽油、高級醇、高級脂肪酸、有機溶劑等。
作為固體油,可例示出巴西棕櫚蠟、小燭樹蠟、綿蠟、蟲膠蠟、硬化油等天然蠟類、地蠟、純地蠟、石蠟、微晶蠟等礦物系蠟、聚乙烯蠟、費-托(Fischer-Tropsch)蠟、乙烯.丙烯共聚物等合成蠟、山嵛醇、鯨蠟醇、硬脂醯基醇、膽固醇、植物甾醇等高級醇、硬脂酸、山嵛酸等高級脂肪酸等。
以液狀油而言,作為天然動植物油及半合成油,具體可舉出鱷梨油、亞麻籽油、杏仁油、白蠟、紫蘇油、橄欖油、椰子油、肝油、杏仁油、小麥胚芽油、香油、水稻胚芽油、米糠油、山茶花油、紅花油、油桐花油、肉桂油、甲魚油、大豆油、稔茶油、椿油、月見草油、玉米油、菜子油、日本桐油、米糠蠟、胚芽油、桃仁油、棕櫚油、棕
櫚核油、蓖麻油、葵花籽油、葡萄油、荷荷巴油、澳洲堅果油、綿實油、椰子油、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落花生油、羊毛脂、液狀羊毛脂、還原羊毛脂、羊毛脂醇、乙酸羊毛脂、羊毛脂脂肪酸異丙基、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POE氫化羊毛脂醇醚、卵黃油等。
作為烴油,可舉出角鯊烯、角鯊烯、流動石蠟、姥鮫烷、聚異丁烯等。
作為酯油,可舉出己二酸二異丁酯、己二酸2-己基癸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單異硬脂酸N-烷基甘醇酯、異硬脂酸異十六烷酯、三異硬脂酸三羥甲基丙烷酯、2-乙基己烷酸十六烷酯、二-2-乙基己烷酸乙二醇酯、二-2-乙基己烷酸新戊基甘醇酯、三-2-乙基己烷酸三羥甲基丙烷酯、四-2-乙基己烷酸季戊四醇酯、辛烷酸十六烷酯、辛基月桂基橡膠酯、油酸油烯基、油酸辛基月桂酯、油酸癸酯、二癸酸新戊基甘醇、檸檬酸三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乙酸戊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硬脂酸異十六烷酯、硬脂酸丁酯、癸二酸二異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乳酸十六烷酯、乳酸肉荳蔻酯、棕櫚酸異丙酯、棕櫚酸2-乙基己酯、棕櫚酸2-己基癸酯、棕櫚酸2-庚基十一烷酯、12-羥基硬脂醯基酸膽固醇酯、二季戊四醇脂肪酸酯、肉荳蔻酸異丙酯、肉荳蔻酸2-辛基月桂基酯、肉荳蔻酸2-己基癸酯、肉荳蔻酸肉荳蔻酯、二甲基辛烷酸己基癸酯、月桂酸乙酯、月桂酸己酯、N-月桂基-L-谷胺酸-
2-辛基月桂基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醯酯等。
作為甘油酯油,可舉出乙醯甘油酯、三異辛烷酸甘油酯、三異硬脂酸甘油酯、三異棕櫚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烷酸甘油酯、單硬脂酸甘油酯、二-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三肉荳蔻酸甘油酯等。
作為矽油,可舉出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十二甲基環六矽氧烷、四甲基四氫環四矽氧烷、烷基改性矽氧等。
作為高級醇,可舉出油醇、月桂醇、硬脂醯基醇、異硬脂醯基醇、2-辛基十二酸等。
作為高級脂肪酸,可舉出油酸、棕櫚酸、肉荳蔻酸、硬脂酸、異硬脂酸等。
作為有機溶劑,可舉出n-己烷、環己烷等烴、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非芳香族系化合物、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氯系化合物、二噁烷、四氫呋喃等醚系化合物、2-丙醇、苯甲基醇、苯氧基乙醇、卡必醇類、溶纖劑類、主軸油等。
作為表面活性劑,僅為一般使用於化妝料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任意者。可例示出表面活性劑係負離子性表面活性劑、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等,這些可視必要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負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具體可舉出硬脂酸鈉或棕
櫚酸三乙醇胺等脂肪酸肥皂、烷基醚羧酸及其鹽、胺基酸與脂肪酸之縮合等羧酸鹽、烷基磺酸、烯烴磺酸鹽、脂肪酸酯之磺酸鹽、脂肪酸醯胺之磺酸鹽、烷基磺酸鹽與其甲醛縮合物之磺酸鹽、烷基硫酸酯鹽、第二級高級醇硫酸酯鹽、烷基及烯丙基醚硫酸酯鹽、脂肪酸酯硫酸酯鹽、脂肪酸烷醇醯胺的硫酸酯鹽、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酯鹽、羅特油等硫酸酯鹽類、烷基磷酸鹽、醚磷酸鹽、烷基烯丙基醚磷酸鹽、醯胺磷酸鹽、N-醯基胺基酸系活性劑等。
作為陽離子性表面活性劑,以長鏈烷基三甲基銨鹽、二長鏈烷基二甲基銨鹽、長鏈烷基二甲基苯甲基銨鹽、二聚氧乙烯烷基甲基銨鹽、二聚氧乙烯烷基醚二甲基銨鹽、聚氧基丙烯甲基二乙基銨鹽等烷基4級銨鹽或芳香族4級銨鹽為始,可舉出烷基吡啶鎓鹽等吡啶鎓鹽、烷基二羥基乙基咪唑啉鹽等咪唑啉鹽、N-醯基鹼性胺基酸低級烷基酯鹽、亦可舉出烷基胺鹽、聚胺、胺基醇脂肪酸衍生物等胺鹽等。
作為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可舉出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基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植物甾烷醇醚、聚氧乙烯植
物甾醇醚、聚氧乙烯膽甾烷醇醚、聚氧乙烯膽固醇醚、聚氧伸烷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聚氧伸烷基.烷基共改性有機聚矽氧烷、烷醇醯胺、糖醚、糖醯胺等。
作為兩性表面活性劑,可舉出烷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脂肪酸醯胺丙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烷基二羥基乙基胺基乙酸甜菜鹼等碳甜菜鹼型兩性表面活性劑、烷基磺酸甜菜鹼等磺酸甜菜鹼型兩性表面活性劑、N-脂肪酸醯基-N-羧基甲基-N-羥基乙基乙烯雙胺鹽、N-脂肪酸醯基-N-羧基甲氧基乙基-N-羧基甲基乙烯雙胺二鹽等醯胺胺型(咪唑啉型)兩性表面活性劑、N-[3-烷基氧基-2-羥基丙基]精胺酸鹽等胺基酸型兩性表面活性劑、烷基亞胺二羧酸鹽型兩性表面活性劑等。
作為醇類,具體可例示出乙醇、異丙醇等低級醇、甘油、二甘油、聚甘油、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1,3-丁二醇、紅蘚糖醇等多元醇、山梨糖醇、麥芽糖、木糖醇、麥芽糖醇等糖醇、苯甲基醇等。
作為保濕劑,可舉出尿素、透明質酸、軟骨素硫酸、吡咯烷酮羧酸鹽等。
對於水系增黏劑,作為凝膠化劑可舉出阿拉伯樹膠、黃蓍膠、半乳聚醣、長豆角橡膠、瓜爾豆膠、刺梧桐樹膠、卡拉膠、果膠、寒天、桲子(榲桲)、澱粉(米、玉米、馬鈴薯、小麥)、海藻膠、Toranto橡膠、刺槐豆膠等植物系高分子、黃原膠、葡聚醣、琥珀酰聚醣、普魯蘭
等微生物系高分子、膠原、酪蛋白、白蛋白、明膠等動物系高分子、羧基甲基澱粉、甲基羥基丙基澱粉等澱粉系高分子、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羥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硝基纖維素、纖維素硫酸鈉、羧基甲基纖維素鈉、結晶纖維素、纖維素粉末之纖維素系高分子、海藻酸鈉、海藻酸丙二醇酯等海藻酸系高分子、聚乙烯基甲基醚、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烷基改性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乙烯基系高分子、聚氧乙烯系高分子、聚氧乙烯聚氧基丙烯共聚物系高分子、丙烯酸.丙烯醯基二甲基牛磺酸鈉共聚物、聚丙烯酸鈉、聚乙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醯胺等丙烯酸系高分子、膨潤土、矽酸鋁鎂、Laponite、鋰蒙脫石、矽酸酐等無機系增黏劑、聚乙烯亞胺、陽離子聚合物等。又,其中亦含有聚乙烯基醇或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皮膜形成劑。
作為油凝膠化劑,可舉出鋁硬酯酸酯、鎂硬酯酸酯、肉荳蔻酸鋅等金屬肥皂、N-月桂基-L-谷胺酸、α,γ-二-n-丁基胺等胺基酸衍生物、糊精棕櫚酸酯、糊精硬脂酸酯、糊精2-乙基己烷酸棕櫚酸酯等糊精脂肪酸酯、蔗糖棕櫚酸酯、蔗糖硬脂酸酯等蔗糖脂肪酸酯、單亞苄基山梨糖醇、二亞苄基山梨糖醇等山梨糖醇的亞苄基衍生物、二甲基苯甲基月桂基銨蒙脫石黏土、二甲基雙十八烷基銨蒙脫石黏土等有機改性黏土礦物。
作為粉體可舉出無機粉體、有機粉體、金屬肥皂粉末、有色顏料、珍珠顏料、金屬粉末、焦油色素、
天然色素等,該粒子形狀(球狀、針狀、板狀等)或粒子徑(煙霧狀、微粒子、顏料級等)、粒子結構(多孔質、無孔質等)並無限定,可使用任一種。
作為無機粉體,具體舉出二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鋅、氧化鈰、氧化鎂、硫酸鋇、硫酸鈣、硫酸鎂、碳酸鈣、碳酸鎂、滑石、高嶺土、絹雲母、白雲母、合成雲母、金雲母、紅雲母、黑雲母、鋰雲母、矽酸酐、矽酸鋁、矽酸鎂、矽酸鋁鎂、矽酸鈣、矽酸鋇、矽酸鍶、鎢酸金屬鹽、羥基磷灰石、蛭石、HIGILITE、膨潤土、蒙脫石、鋰蒙脫石、沸石、陶瓷粉末、磷酸氫鈣、氧化鋁、氫氧化鋁、氮化硼等。
作為有機粉體,可舉出聚醯胺粉末、聚酯粉末、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聚胺酯、苯代三聚氰胺粉末、聚甲基苯代三聚氰胺粉末、四氟乙烯粉末、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粉末、纖維素粉末、絲綢粉末、尼龍粉末(12尼龍、6尼龍)、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粉末、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共聚物粉末、乙烯基樹脂粉末、尿素樹脂粉末、酚樹脂粉末、氟樹脂粉末、矽樹脂粉末、丙烯酸樹脂粉末、三聚氰胺樹脂粉末、環氧樹脂粉末、聚碳酸酯樹脂粉末、微結晶纖維粉體粉末、米澱粉、月桂基賴胺酸等。
作為金屬肥皂粉末(表面活性劑金屬鹽粉末),可舉出硬脂酸鋅、硬脂酸鋁、硬脂酸鈣、硬脂酸鎂、肉荳蔻酸鋅、肉荳蔻酸鎂、鯨蠟基磷酸鋅、鯨蠟基磷酸鈣、鯨蠟基
磷酸鋅鈉等各粉末。
作為有色顏料,可舉出氧化鐵、氫氧化鐵、鈦酸鐵之無機紅色顏料、γ-氧化鐵等無機褐色系顏料、黃氧化鐵、黃土等無機黃色系顏料、黑氧化鐵、碳黑等無機黑色顏料、錳紫色、鈷紫色等無機紫色顏料、氫氧化鉻、三氧化二鉻、氧化鈷、鈦酸鈷等無機綠色顏料、普魯士藍、群青等無機藍色系顏料、焦油系色素經色淀化、天然色素經色淀化者及彼等粉體經複合化的複合粉體等。
作為珍珠顏料,可舉出二氧化鈦被覆雲母、氧基氟化鉍、二氧化鈦被覆氧基氟化鉍、二氧化鈦被覆滑石、魚鱗箔、二氧化鈦包覆玻璃粉末、二氧化鈦被覆著色雲母等,又作為金屬粉末,可舉出鋁粉末、銅粉末、不鏽鋼粉末等。
作為焦油色素,可舉出紅色3號、紅色104號、紅色106號、紅色201號、紅色202號、紅色204號、紅色205號、紅色220號、紅色226號、紅色227號、紅色228號、紅色230號、紅色401號、紅色505號、黃色4號、黃色5號、黃色202號、黃色203號、黃色204號、黃色401號、藍色1號、藍色2號、藍色201號、藍色404號、綠色3號、綠色201號、綠色204號、綠色205號、橙色201號、橙色203號、橙色204號、橙色206號、橙色207號等,作為天然色素,可舉出胭脂紅酸、紫膠色酸、紅花素、巴西蘇木素、藏紅花素等。
這些粉體可直接使用,亦可將這些粉體經複合化,或
以油劑或矽氧、氟化合物等上述樹脂組成物以外的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被覆處理後使用。
上述粉體可視必要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舉出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4,6-三苯胺基-p-(碳-2’-乙基己酯-1’-氧基)-1,3,5-三嗪、水楊酸-2-乙基己酯、對二羥基丙基安息香酸乙基、對甲氧基桂皮酸-2-乙基己酯、4-tert-4’-甲氧基二苯甲醯基甲烷、2-[4-(二乙基胺基)-2-羥基苯甲醯基]安息香酸己基酯、二甲氧基亞苄基二氧代咪唑啶丙酸2-乙基己酯、2,2’-亞甲基雙[6-(2H-苯並三唑-2 基)-4-(1,1,3,3-四甲基丁基)酚]、(1,3,5)-三嗪-2,4-雙[{4-(2-乙基己氧基)-2-羥基}-苯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二甲基二乙基亞苄基丙二酸酯、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及其鈉鹽等。
作為防腐劑、抗菌劑,可舉出對羥基苯甲酸酯、安息香酸、安息香酸鈉、山梨酸、山梨酸鉀、苯氧基乙醇、水楊酸、石碳酸、山梨酸、對氯間甲酚、六氯芬、氟化苯甲烴銨、氟化氯己定、三氯碳醯苯胺、感光素、異丙基甲基酚等。
作為抗氧化劑,可舉出生育酚、丁基羥基苯甲醚、二丁基羥基甲苯等,作為pH調整劑,可舉出乳酸、乳酸鹽、檸檬酸、檸檬酸鹽、甘醇酸、琥珀酸、酒石酸、蘋果酸、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等,作為螯合劑,可舉出丙胺酸、地酸鈉鹽、聚磷酸鈉、偏磷酸鈉、磷
酸鹽、羥基乙烷二膦等,作為清涼劑,可舉出L-薄荷醇、樟腦、薄荷油、胡椒薄荷油、桉樹油等,作為抗發炎劑可舉出尿囊素、甘草次酸鹽、甘草衍生物、胺甲環酸、薁等。
作為美肌膚用成分,可舉出熊果苷、穀胱甘肽、虎耳草萃取物等美白劑、蜂王漿、感光素、膽固醇衍生物、幼牛血液萃取液等細胞賦活劑、肌膚乾裂改善劑、壬酸香草基醯胺、菸酸苯甲基酯、菸酸β-丁氧基乙基酯、辣椒素、姜酮、斑蝥酊、魚石脂、咖啡因、單寧酸、α-龍腦、菸酸生育酚、肌醇六菸酸酯、環扁桃酯、桂利嗪、妥拉唑林、乙醯膽鹼、維拉帕米、千金藤素、γ-谷維素等血行促進劑、氧化鋅、單寧酸等皮膚收斂劑、硫、二甲噻蒽等抗脂漏劑等。
作為維他命類,可舉出維他命A油、視黃醇、乙酸視黃醇、棕櫚酸視黃醇等維他命A類、核黃素、丁酸核黃素、黃素腺嘌呤核苷酸等維他命B2類、吡哆醇鹽酸鹽、吡哆醇二辛酸酯等維他命B6類、L-抗壞血酸、L-抗壞血酸二棕櫚酸酯、L-抗壞血酸-2-硫酸鈉、dl-α-生育酚-L-抗壞血酸磷酸二酯二鉀等維他命C類、泛酸鈣、D-泛醯醇、泛醯乙基醚、乙醯基泛醯乙基醚等泛酸類、麥角鈣化醇、膽鈣化醇等維他命D類、菸酸、菸酸苯甲基、菸酸醯胺等菸酸類、dl-α-生育酚、乙酸dl-α-生育酚、菸酸dl-α-生育酚、琥珀酸dl-α-生育酚等維他命E類、維他命P、生物素等。
作為胺基酸類,可舉出精胺酸、天門冬胺酸、胱胺酸、半胱胺酸、蛋胺酸、絲胺酸、亮胺酸、異亮胺酸、色胺酸、丙胺酸、甘胺酸、脯胺酸等,作為核酸,可舉出去氧核糖核酸等,作為賀爾蒙,可舉出雌激素、乙炔雌激素等。
作為第六發明的化妝料之劑型,可舉出粉體劑型、水中油型乳化劑型、油中水型乳化劑型、油性劑型、溶劑型等。又,作為化妝料之形態,可舉出粉末狀、粉末固體狀、油性固體狀、乳霜狀、膠狀、液狀、慕絲狀、噴霧狀等。又,該化妝料僅為可調配出第六發明之表面被處理覆粉體者即可,特別適用於粉底、遮瑕膏、白粉、眼影、腮紅、化妝底、眼色彩、口紅、眉毛、睫毛膏、眼線、指甲油等彩妝化妝料、及防曬劑化妝料。
以下舉出實施例等,對本發明做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並未限定於此等。首先說明有關第一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及添加此的化妝料之實施例等。
製造實施例1
樹脂組成物之調製(1):將巴西棕櫚蠟100g經融解攪拌後,固化成形為5~10mm程度尺寸的薄片狀。將該薄片狀巴西棕櫚蠟100g一邊攪拌一邊投入於預先加溫至40℃的異丙醇300ml中,溫
度保持在40℃下靜置6小時並進行萃取處理。其後過濾後,由濾液經減壓蒸餾除去異丙醇得到樹脂組成物。
對於所得之樹脂組成物,藉由前述測定方法,測定樹脂濃度、軟化點等,得到樹脂濃度30%,軟化點70.4℃,碘價40,酸價17,皂化價82。
又,將該樹脂組成物及巴西棕櫚蠟以下述條件下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Seiko Instruments(股)DSC6200)進行測定的DSC圖表如圖1所示。如該圖所示,巴西棕櫚蠟的DSC圖表中,在溫度82℃附近存在吸熱峰,相對於此,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中已消失如此吸熱峰。
(DSC測定條件)
昇溫速度:5℃/min,110℃下保持2min,30~110℃下進行測定
進一步對於所得之樹脂組成物及巴西棕櫚蠟,以下述條件使用氣相層析法(島津製作所GC-17A)進行分析。該色譜如圖2所示。如該圖所示,樹脂組成物的色譜中,在保持時間2~10分鐘附近確認到來自樹脂成分的吸收峰,相對於此巴西棕櫚蠟之色譜中幾乎未確認到此吸收峰。
(氣相層析法條件)
管柱:毛細管管柱(不鏽鋼製)2.5mm ×10m
檢出器:FID
載氣:He
昇溫速度:7.5℃/min
溫度:150~280℃
注入量:2μl
樣品之調製方法:0.025g/3ml石油醚
試驗例1
成膜性試驗:將製造實施例1所得之樹脂組成物與氫化聚異丁烯(IP溶劑1620MU:出光興產公司製)以質量比1:1在110℃進行溶解,在100℃使用400μm厚度的塗抹器於玻璃板上製作塗膜,在室溫放置24小時。對於巴西棕櫚蠟亦進行同樣試驗。試驗後的各塗膜照片如圖3所示。
如圖3所示,巴西棕櫚蠟因塗膜之脆度而裂開,成膜性較為差。相對於此,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可得到成膜性優良,具有光澤之表面平滑的膜。
試驗例2
附著力試驗:將製造實施例1所得之樹脂組成物在110℃進行溶解,在100℃使用400μm厚度的塗抹器,於玻璃板製作塗膜(膜厚:400μm)。在室溫放置24小時後,使用自動交叉切割剝離試驗機No.551-AUTO-1、yasuda公司製)
切割塗膜,將附著力以目視做確認(間隔:1mm,切割速度:20mm/sec,鉛垂:200g,100mass)。對於巴西棕櫚蠟亦進行同樣試驗。試驗後之各塗膜照片如圖4所示。
如圖4所示,巴西棕櫚蠟因塗膜的脆度而裂開,由基盤剝離。相對於此,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可維持均勻連續膜,塗膜不會剝落而附著於基盤。
試驗例3
黏沾試驗:將製造實施例1所得之樹脂組成物,溶解於氫化聚異丁烯(IP溶劑1620MU:出光興產公司製)至樹脂濃度至90%、80%、70%、50%後,流入金屬盤子中,1小時在室溫下空氣冷卻後,以紋理分析儀測定膠黏性。測定為填充於金屬盤子之樣品表面上,自將探測器相互分離之狀態至面接觸後,使其後退並別離,開始後退至完全分離的接觸點所產生的負荷變化(最大應力值)以紋理分析儀TA.XTplus(英巧精機公司製)進行測定。作為探測器,使用直徑2mm圓柱狀的不鏽鋼製探測器,施以20g負荷保持5秒後再以0.5mm/秒進行分離時的負荷變化進行測定。對於小燭樹樹脂(小燭樹樹脂E-1、日本NATURAL PRODUCTS)亦進行同樣試驗。結果如圖5所示。
如圖5所示,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幾乎無負荷之變化,相對於此,小燭樹樹脂在濃度70%~
80%時產生吸收峰,確認會藉由濃度而使負荷產生變化。藉此,添加小燭樹樹脂之化妝料中,在使用時溶劑會揮發而形成化妝膜時會產生急激的黏沾性,因此會損害到化妝膜之均勻性,導致光澤降低之同時,亦感到強烈負擔感。另一方面,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幾乎無負荷變化,故即使形成化妝膜,在一定力量下可均勻地塗布,可得到光滑感優良,無黏沾性,且無負擔感的良好使用感。
製造實施例2
樹脂組成物的調製(2):將巴西棕櫚蠟100g融解攪拌後,固化成形為5~10mm程度尺寸的薄片狀。將該薄片狀巴西棕櫚蠟100g預先加溫至40℃,於乙醇與n-己烷80:20之混合溶劑300ml中一邊攪拌一邊投入,溫度保持在40℃下靜置4小時後萃取處理。其後經過濾,自濾液藉由減壓蒸餾除去混合溶劑得到樹脂組成物。樹脂濃度25%,軟化點72.5℃,碘價35。
製造實施例3
樹脂組成物之調製(3):將巴西棕櫚蠟100g融解攪拌後固化成形為5~10mm程度尺寸的薄片狀。將該薄片狀巴西棕櫚蠟100g一邊攪拌一邊投入於預先加溫至40℃的異丙醇400ml中,溫度保
持在40℃下靜置8小時並進行萃取處理。其後經過濾,自濾液藉由減壓蒸餾將異丙醇除去,得到樹脂組成物。樹脂濃度33%,軟化點69.5℃,碘價43。
實施例1-1~1-3及比較例1-1~1-4:唇部乳霜
將表2所示組成的唇部乳霜藉由下述製造方法製造。對於所得之各唇部乳霜,藉由以下所示方法,對於(a)化妝持久性、(b)光滑感、(c)無黏沾性、(d)無負擔感進行評估。該結果亦合併於表2所示。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9)於100℃~110℃加熱溶解。
B:將A脫泡後進行加熱,直接流入棒狀容器中,冷卻後得到唇部乳霜。
(評估方法)
對於(a)~(d)之項目,由専門評估者20名進行使用試驗。各評估者將各試料塗布於嘴唇,對於下述6段階絕對評估進行評分,由評估者全員之評點合計算出平均值,藉由下述4段階判定基準(1)進行判定。且,對於評估項目(a)、(d),將試料塗布於嘴唇上,評估者經一般生活後,於8小時後進行評估。又有關評估項目(b)、(c),將各試料進行第2次嘴唇塗布後馬上評估。
<評估項目>
(a)化妝持久性
(b)光滑感
(c)無黏沾性
(d)無負擔感
<6段階絕對評估>
(評點):(評估)
5:非常良好
4:良好
3:稍良好
2:普通
1:稍差
0:很差
<4段階判定基準(1)>
◎:4點以上:非常良好
○:3點以上未達4點:良好
△:1.5點以上未達3點:稍不良
×:未達1.5點:不良
由表2可得知,實施例1-1~1-3的唇部乳霜與比較例1-1~1-4相比較,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之所有點上皆為優良者。另一方面,添加取代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之巴西棕櫚蠟的比較例1-1,其化妝膜因較硬而欠缺柔軟性,故感到負擔感,又對於光滑感亦為較差。又,作為油溶性樹脂使用松香酸季戊四醇的比較例1-2中,化妝膜為黏沾性、使用感皆較差者。且作為油溶性樹脂,使用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之比較例1-3中,化妝膜較硬,產生不舒服感,故在無負擔感之點上亦非充分者。又作為油溶性樹脂,使用小燭樹樹脂的比較例1-4中,雖具有良好化妝持久性,但由化妝膜之黏沾性的觀點來看為較差者。
實施例1-4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O/W型乳液。
(成分) (%)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7)在90℃均勻地溶解。
B:將成分(8)~(14)在90℃均勻地溶解。
C:於A加入B並乳化。其後冷卻至室溫。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4之乳液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5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O/W型乳霜。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8)於90℃均勻溶解。
B:將成分(9)~(14)於90℃均勻溶解。
C:於A加入B並乳化。其後冷卻至室溫。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5的乳霜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6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粉末粉底。
※1-11:TOSPEARL2000B(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
※1-12:甲基氫聚矽氧烷2%處理
※1-13:Croydon Zone Rouge flambe(BASF公司製)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11)均勻混合。
B:將成分(12)~(16)在90℃均勻地加熱溶解。
C:於A加入B並均勻地混合。
D:將C於金屬盤子加壓填充。
實施例1-6的粉底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7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蜜粉。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4)均勻混合。
B:將成分(5)~(7)在90℃均勻地加熱溶解。
C:於A加入B並均勻地混合。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7的蜜粉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8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O/W型化妝底。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3)在90℃均勻加熱溶解。
B:將成分(4)~(9)在90℃均勻加熱溶解。
C:於B加入A後乳化。其後冷卻至室溫。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8的化妝底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9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腮紅。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9)均勻地混合。
B:將成分(10)~(14)在90℃均勻地加熱溶解。
C:於A加入B並均勻地混合。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9的腮紅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
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0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眼影。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9)均勻地混合。
B:將成分(10)~(15)在90℃均勻地加熱溶解。
C:於A加入B並均勻地混合。
D:將C加壓填充於樹脂皿中。
實施例1-10的眼影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1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眉毛(筆)。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4)均勻地混合。
B:將成分(5)~(6)在90℃均勻地加熱溶解後,加入成分(7)~(9)並均勻混合。
C:於A加入B並均勻地混合。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1的眉毛(筆)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2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水性眼線。
※1-18:以製造實施例2之樹脂組成物※1-7進行2%處理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4)均勻地混合。
B:將成分(5)~(6)在90℃均勻加熱溶解後加入成分(7)~(9)並均勻地混合。
C:於A加入B並均勻地混合。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2之眼線(筆)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3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油性睫毛膏。
※1-19:RheopearlKL(千葉製粉公司製)
※1-20:二甲基聚矽氧烷5%處理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6)在90℃均勻地加熱溶解。
B:於A加入成分(7)~(10)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3的睫毛膏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4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指甲外塗層。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8)均勻地溶解。
B:將A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4的指甲外塗層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5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指甲底漆。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7)均勻地溶解。
B:於A加入成分(8)~(9),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5的指甲底漆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6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法調製出指甲油。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7)均勻地溶解。
B:於A加入成分(8)~(15)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6的指甲油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7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水性指甲油。
※1-25:YodozoruGH800(Akzo Nobel公司製)、固體分45%
※2-26:Chimi Ron Super Gold(Merk公司製)、二甲基聚矽氧烷5%處理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2)均勻地加熱溶解後,加入成分(3)~(9)後均勻地混合。
B:於A加入成分(10)~(15)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7的水性指甲油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8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W/O二層型防曬劑化妝料。
※1-27 SiliconKF-6105(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
※1-28 5%甲基苯基聚矽氧烷處理
※1-29 3%甲基氫聚矽氧烷處理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2)加熱溶解後,加入成分(3)~(6)並均勻地混合。
B:於A加入成分(7)~(9)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8的W/O二層型防曬劑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實施例1-19
藉由下述處方及製造方法調製出水性凝膠型整髮料。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2)加熱溶解。
B:將成分(3)~(6)均勻地溶解後,加入A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1-19的水性凝膠型整髮料為化妝持久性、光滑感、無黏沾性、無負擔感皆優良者。
其次有關第二發明的化妝料如實施例等所示。
實施例2-1~2-6及比較例2-1~2-2
油性睫毛膏(膠狀):將表3所示處方的油性睫毛膏依據下述製法而調製,a.延伸擴充的輕易度、b.化妝膜的柔軟度、c.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d.捲曲保持效果依據下述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其結果異合併於表3所示。
*2-6:SR100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
*2-7:SILFORM FLEXIBLE RESIN(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
*2-8:AEROSIL 200(日本AEROSIL公司製)
*2-9:二甲基聚矽氧烷5%處理
(製法)
A.將成分(1)~(9)於約110℃加熱,並均勻地混合。
B.於A添加(10)~(12)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冷卻至室溫,填充於附有塗布工具的容器中,得到油性睫毛膏。
(評估方法)
對於a~d之項目,藉由専門評估者20名進行使用試驗。將各試料塗布於睫毛1次,各評估者對於上述6段階絕對評估進行評估,賦予評分點數,由全部評估者的評估點數合計算出平均值,藉由上述4段階判定基準(1)進行判定。且評估項目a為評估塗布中之使用感,評估項目b、c為評估塗布後馬上的使用感。又,對於評估項目d,將試料塗布於睫毛上,讓評估者經一般生活後,自塗布至8小時後的化妝效果進行評估。
<評估項目>
a.延伸擴充之輕易度
b.化妝膜的柔軟度
c.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
d.捲曲保持效果
由表3的結果可得知,實施例2-1~2-6的油性睫毛膏與比較例2-1~2-2者相比較,延伸擴充之輕易度、化妝膜的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皆為優良者。相對於此,未添加成分(A)的樹脂組成物之比較例2-1中,對睫毛之附著性顯著降低,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較差。又,取代成分(A),添加巴西棕櫚蠟之比較例2-2中,化妝膜較硬而過脆,欠缺柔軟性之同時,對睫毛的附著性亦降低,故未得到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之觀點上令人滿足者。
實施例2-7~2-12及比較例2-3~2-4
水中油型睫毛膏(乳霜狀):將下述表4所示處方的水中油型睫毛膏依據下述製法調製,將a.延伸擴充之輕易度、b.化妝膜的柔軟度、c.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d.捲曲保持效果使用實施例2-1~2-6及比較例2-1~2-3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其結果合併於表4所示。
*2-13:YODOSOL GH810F(固體成分50%)(Akzo Nobel公司製)
*2-14:AEROSIL300(日本AEROSIL公司製)
(製法)
A.將成分(1)~(7)在80℃均勻地加熱溶解。
B.將成分(8)~(16)均勻地混合於80℃加熱。
C.於B加入A並乳化。
D.將C冷卻至室溫,填充於附有塗布工具的容器中得到水中油型睫毛膏。
如表4的結果得知,本發明的實施例2-7~2-12之水中油型睫毛膏與比較例2-3~2-4者相比,具有延伸擴充之輕易度、化妝膜的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皆優良者。對於此,未添加成分(A)的樹脂組成物的比較例2-3中,因對睫毛之附著性較差,故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亦差。又取代成分(A)添加巴西棕櫚蠟的比較例2-4中,化妝膜較硬且過脆,欠缺柔軟性之同時,對睫毛之附著性亦降低,故未得到對於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及捲曲保持效果的觀點皆令人滿足者。
實施例2-13
油中水型睫毛膏(乳霜狀):
將下述處方之油中水型睫毛膏(乳霜狀)藉由下述製法調製。
(製法)
A.將成分(1)~(7)於100℃加熱溶解,冷卻至常溫。其後加
入成分(8)~(14)並乳化。
B.將A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2-13的油中水型睫毛膏為延伸擴充之輕易度、化妝膜的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的所有觀點上皆令人滿足者。
實施例2-14
油性睫毛膏下地(長條型、膠狀):將下述處方之油性睫毛膏下地(長條型、膠狀)藉由下述製法調製。
*2-20:純化小燭樹蠟CG-7(日本Natural Products公司製)
*2-21:RheopearlKL(千葉製粉公司製)
*2-22:3.3T-2MM
*2-23: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龍依據特開平11-1829號公報,層合為51層者,5纖度、1mm、紅色102號0.1%進行染色
(製法)
A.將成分(1)~(6)以約110℃進行加熱混合均勻。
B.合併成分(7)~(12)與A並均勻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2-14的油性睫毛膏基質為延伸擴充之輕易度、化妝膜的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之所有觀點皆令人滿足者。
實施例2-15
油中水型眉毛睫毛膏(乳霜狀):將下述處方之油中水型眉毛睫毛膏(乳霜狀)藉由下述製法調製。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8)在100℃均勻地加熱溶解。
B:於A加入成分(9)~(16)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2-15的水中油型眉毛睫毛膏為延伸擴
充之輕易度、化妝膜的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的所有觀點皆令人滿足者。
實施例2-16
水中油型眉毛外塗層(乳霜狀):將下述處方之水中油型眉毛外塗層(乳霜狀)藉由下述製法調製。
(製法)
A.將成分(1)~(10)於110℃加熱溶解並均勻地混合。
B.將成分(11)~(21)均勻地混合。
C.於A加入B,並在80℃下乳化。
D:將C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2-16的水中油型眉毛外塗層(乳霜狀)為延伸擴充之輕易度、化妝膜的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的所有觀點皆令人滿足者。
實施例2-17
油性染髮劑(膠狀):
將下述處方的油性染髮劑(膠狀)藉由下述製法調製。
(製法)
A.將成分(1)~(6)在約100℃下均勻地混合。
B.將成分(7)~(9)與A合併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
實施例2-17的油性染髮劑(膠狀)為延伸擴充之輕易度、化妝膜的柔軟度、量感增量效果(分離增量效果)、捲曲保持效果的所有觀點皆令人滿足者。
其次表示有關第三發明的化妝料之實施例等。
實施例3-1~3-3及比較例3-1~3-4
油性粉底化妝料(1):調製出下述表5所示處方的油性粉底化妝料,對於無黏沾性、平滑地延伸擴充、對肌膚之密著感、化妝持久性、化妝膜的均勻感,以下述方法進行評估。其結果亦合併於表5所示。
※3-1:鐵丹0.5、黃氧化鐵3、黑氧化鐵0.2(質量%、合計3.7%)
※3-2:樹脂濃度30%、軟化點70.4℃、碘價40
※3-3:SR100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
※3-4:Silicon KF-96A(6CS)(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
※3-5:Silicon KF-56(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
※3-6:Silicon KSG-43(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
※3-7:異形狀粉體、平均粒徑約9μm
※3-8:中空球狀粉體、平均粒徑約25μm
※3-9:球狀粉體、平均粒徑約30μm
(製法)
A.將成分(6)~(10)在100℃下均勻地加熱溶解。
B.將成分(1)~(5)及(11)~(22)加入於A中,均勻地混合。
C.將B在85℃填充於容器中,在-5℃下冷卻固化後得到油性粉底化妝料。
(評估項目)
甲.無黏沾性
乙.平滑地延伸擴充
丙.對肌膚之密著感
丁.化妝持久性
戊.化妝膜的均勻感
(評估方法)
對於上述甲~戊之項目,藉由専門評估者20名進行使用試驗。各評估者依據下述絕對評估基準,評估為7段階之評估點數,對於各試料之全評估者的評估點數合計算出平均值,藉由下述4段階判定基準(2)進行判定。且,對於丁的化妝持久性為塗布各試料後,讓評估者過一般生活,自塗布至6小時後,評估化妝膜是否沒有掉落於口或眼睛周圍的皺紋中而可維持化妝膜。
<7段階絕對評估基準>
(評點):(評估)
6:非常良好
5:良好
4:稍良好
3:普通
2:稍差
1:較差
0:非常差
<4段階判定基準(2)>
(判定):(評點之平均點)
◎:超過5點:非常良好
○:超過3.5點但5點以下:良好
△:超過1點但3.5點以下:稍不良
×:1點以下:不良
如表5之結果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3-1~3-3之油性粉底化妝料與比較例1~3的油性粉底化妝料相比較,並無黏沾性,延伸擴充良好,且對肌膚之密著感優良,其為化妝持久性或化妝膜的均勻性亦優良者。另一方面,取代成分(A)添加密著感較高的樹脂之氫化松香酸季戊四醇的比較例3-1中,因明顯具有樹脂之黏沾性,故無法均勻地延伸擴展,黏沾性亦強,無法得到均勻之化妝膜。又,取代成分(A)添加黏沾性較少的樹脂之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的比較例3-2中,雖可比較平滑地延展,但由對肌膚之密著感與化妝持久性的觀點來看並未令人滿意。且,取代成分(A)添加黏沾較少的蠟之巴西棕櫚蠟得比較例3-3中,其雖黏沾性較為少,但欠缺平滑地延伸擴充,在塗布時容易產生不均,由化妝膜的均勻感的觀點來看為較差者。
實施例3-4~3-6及比較例3-4~3-5
油性粉底化妝料(2):調製出下述表6所示處方的油性粉底化妝料,對於無黏沾性、平滑地延伸擴充、對肌膚之密著感、化妝持久性、化妝膜的均勻感,藉由與實施例3-1~3-3及比較例3-1~3-3之相同方法進行評估。其結果亦合併於表6。
(製法)
A.將成分(6)~(11)在100℃下均勻地加熱溶解。
B.將成分(1)~(5)及(12)~(23)加入於A中均勻地混合。
C.將B於85℃下填充於容器中,在-5℃下冷卻固化後得到油性粉底化妝料。
由表6之結果得知,本發明的實施例3-4~3-6之油性粉底化妝料與比較例3-4~3-5的油性粉底化妝料相比較,其無黏沾性,延伸擴充良好,對肌膚具有優良密著感,其為化妝持久性或化妝膜之均勻性亦優良者。另一方面,未含成分(A)之比較例3-4中,欠缺平滑性之同時,對肌膚之密著感亦低,且化妝持久性為較差者。又,使用巴西棕櫚蠟之比較例3-5中,延伸擴充較差,不容易均勻地塗布,故延伸擴充或對肌膚之密著性、化妝膜的均勻感皆較差。
實施例3-7~3-9及比較例3-6~3-9
油性眼色彩化妝料:調製出下述表7所示處方的油性眼色彩化妝料,對於無黏沾性、平滑地延伸擴充、對肌膚之密著感、化妝持久性、化妝膜的均勻感以下述方法進行評估。其結果亦合併於表7所示。
※3-13:球狀粉體、粒徑約4-8μm
※3-14:鐵丹0.24、黃氧化鐵0.3、黑氧化鐵0.06(質量%、合計0.6%)
(製法)
A.將成分(1)~(13)在110℃下均勻地加熱溶解。
B.將成分(14)~(19)加入於A中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在95℃填充於容器中,放冷固化後得到油性眼色彩化妝料。
(評估項目)
甲.無黏沾性
乙.平滑地延伸擴充
丙.對肌膚之密著感
丁.化妝持久性
戊.化妝膜的均勻感
(評估方法)
對於上述甲~戊之項目,由専門評估者20名進行使用試驗。各評估者依據上述7段階評估基準進行評估並賦予評估點數,對於各試料之全評估者的評估點數合計算出該平均值,藉由上述4段階判定基準(2)進行判定。且,對於丁的化妝持久性為塗布各試料後讓評估者過一般生活,自塗布6小時後評估化妝膜是否沒有落入眼瞼的皺紋
中,而凝固於眼角而可維持。
由表7的結果得知,本發明的實施例3-7~3-9之油性眼色彩化妝料與比較例3-6~3-9相比較,無黏沾性,延伸擴充良好,對肌膚之密著感優良,化妝持久性、以及化妝膜的均勻性亦高。另一方面,未添加成分(A)之比較例3-6中,欠缺塗布時之密著感,難以均勻地延伸擴充,對肌膚之密著感與化妝膜之均勻性皆較差。又,取代成分(A)添加密著感高之樹脂的氫化松香酸季戊四醇的比較例3-7中,其為具有黏沾性,且難在眼瞼上延伸擴充者。且取代成分(A)添加黏沾性較少的樹脂的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之比較例3-8時,雖延伸擴充佳,但對肌膚之密著感與化妝持久性較差。又,取代成分(a)添加黏沾性較少的蠟之巴西棕櫚蠟的比較例3-9中,因欠缺平滑性故容易產生不均現像,無法得到均勻化妝膜。
實施例3-10:油性棒狀遮瑕膏化妝料
(製法)
A.將成分(1)~(16)在100℃下均勻地加熱溶解。
B.將成分(17)~(23)加入於A中,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在90℃下填充於容器中,在-5℃冷卻固化後得到油性棒狀遮瑕膏化妝料。
實施例3-10之油性棒狀遮瑕膏化妝料為不具
黏沾性,延伸擴充良好、對肌膚之密著感優良,化妝持久性、以及化妝膜之均勻性亦高者。
實施例3-11:油性腮紅化妝料
(製法)
A.將成分(1)~(9)均勻地混合。
B.將成分(10)~(13)在70℃下均勻地加熱溶解。
C.均勻混合A與B。
D.於容器填充及加壓後得到油性腮紅化妝料。
實施例3-11的油性腮紅化妝料為無黏沾性,延伸擴充良好,對肌膚之密著感優良,化妝持久性、以及化妝膜之均勻性亦高者。
實施例3-12:油中水型BB乳霜化妝料
(製法)
A.將成分(1)~(12)在90℃下均勻地加熱溶解。
B.於A加入成分(13)~(24),並均勻地混合。
C.於B加入成分(25)~(29),並乳化。
D.將C填充於容器中,得到油中水型BB乳霜化妝料。
實施例3-12的油中水型BB乳霜化妝料為無黏沾性,延伸擴充良好,對肌膚之密著感優良,化妝持久性、以及化妝膜之均勻性亦高者。
其次表示有關第四發明之化妝料的實施例等。
實施例4-1~4-5及比較例4-1
油性眼線化妝料(液狀):調製下述表8所示處方之油性液狀眼線化妝料,對於延伸擴充之平滑性,對肌膚之附著性,重複塗抹的容易度,發色與光澤感、防止與涙等水分或皮脂之摻合之化妝持續效果,藉由下述方法進行評估。其結果亦合併於表8所示。
(製法)
A.將成分(1)~(9)在95℃下加熱溶解。
B.於A加入成分(10)~(13),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後得到油性眼線化妝料。
(評估方法)
對於下述評估項目,藉由下述各方法進行評估。
(評估項目)
甲.延伸擴充之平滑度
乙.對肌膚之附著性
丙.重複塗抹之容易度
丁.發色與光澤感
戊.化妝持久性
對於甲~戊之項目,由専門評估者20名進行使用試驗。將各試料連續塗布於皮膚上3次,對於丙的重複塗抹之容易度為評估試料是否可做出重疊且均勻的膜,此時是否得到化妝膜之發色藉由丁之重複塗抹所得之發色進行評估。對於戊的化妝持久性為經塗布後,讓評估者過一般生活,自塗布6小時後,評估是否摻合涙或汗等,或化妝膜是否有部分性剝離等。對於各項目,各評估者依據上述7段階絕對評估基準進行評估後賦予評估點數,由全評估者之評估點數合計算出其平均值,由上述4段階判定基準(2)進行判定。
如表8之結果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4-1~4-5之油性液狀眼線化妝料與比較例4-1的油性液狀眼線化妝料相比,具有優良的平滑地延伸擴充的使用感,對肌膚之附著性或重複塗抹的容易度,發色與光澤感,其為防止與涙等水分或皮脂摻合之優良化妝持續效果者。另一方
面,取代成分(A)之樹脂組成物將聚乙烯蠟與純地蠟增量之比較例4-1中,全項目之評估結果皆低,特別在化妝持久性與光澤感之觀點上並未令人滿足。
實施例4-6
將下述處方的油性眼線化妝料(固體)藉由下述製法調製。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11)在90℃下均勻地加熱溶解。
B:於A加入成分(12)~(17),並均勻地混合。
C:將B填充於容器中,得到油性眼線化妝料。
實施例4-6的油性固體眼線係為滿足延伸擴充之平滑性使用感、對肌膚之附著性或重複塗抹的容易度、發色與光澤感、化妝持久性之所有優點者。又,對於上述組成,將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以製造實施例2或製造實施例3的樹脂組成物取代者亦可得到同樣任意項
目之優良品質者。
其次表示有關第五發明之化妝料的實施例等。
實施例5-1~5-3及比較例5-1~5-4
平碟狀口紅之調製:將表9所示組成注入的口紅以下述製造方法製造。對於所得之各平碟狀口紅,藉由以下所示方法,評估其(a)無黏沾性、(b)光滑感、(c)附著性、(d)化妝持久性。該結果亦合併於表9所示。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8)在100℃~110℃下加熱溶解。
B:於A中加入成分(9)~(17),並均勻地混合。
C:將B脫泡後加熱並直接流入平碟狀容器中,冷卻後得到口紅。
(評估方法)
對於(a)~(d)之項目,由専門評估者20名進行使用試驗。各評估者將各試料塗布於嘴唇上,依據上述6段階絕對評估,賦予評估點數,由全評估者之評估點數合計算出該平均值,依據上述4段階判定基準(1)進行判定。且評估項目(a)、(b)、(c)係將各試料對嘴唇做2次塗布後馬上進行評估。評估項目(d)為將試料塗布於嘴唇上,讓評估者過一般生活。自塗布後8小時進行評估。
<評估項目>
(a)無黏沾性
(b)光滑感
(c)附著性
(d)化妝持久性
由表9得知,本發明的實施例5-1~5-5之平碟狀口紅與比較例5-1~5-4者相比較,其為具有優良的光滑感、附著性、無黏沾性、化妝持久性之所有優點者。另一方面,取代成分(A)之樹脂組成物,使用乙烯.丙烯共聚物的比較例5-1中,其為光滑感或附著性、化妝持久性較差者。使用巴西棕櫚蠟的比較例5-2中,由附著性或化妝持久點來看為差,無法得到令人滿意者。使用棕櫚酸糊
精之比較例5-3中,雖得到附著性良好者,但其為光澤或黏沾性較差者。比較例5-1之處方中加入氫化聚異丁烯的比較例5-4,雖得到對於光滑感或附著性為良好者,但黏沾較強,且使用感顯著差。
實施例5-6
液體胭脂(附有塗布體之容器):藉由下述處方及製法調製出液體胭脂。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12在100℃均勻地溶解。
B:於A加入成分13~17,均勻地混合分散。
C:將B脫泡後,加熱並直接流入附有塗布體之容器,而得到液狀口紅。
實施例5-6之液體胭脂為具有優良的塗布時延伸擴充之輕易度或附著性、光滑感之同時,其為具有黏沾性較少的優良使用感之液體胭脂。
實施例5-7
唇部乳霜(油性固體棒狀):藉由下述處方及製法調製出唇部乳霜。
(製造方法)
A:將成分1~7於110℃進行加溫溶解。
B:於A加入成分7~12並均勻地混合分散。
C:將B脫泡後,於90℃流入棒狀容器中並冷卻至室溫後得到製品。
實施例5-7的唇部乳霜具有優良的塗布時延伸擴充之輕易度或附著性、光滑感之同時,亦為保濕感優良的唇部乳霜。又,將製造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由製造實施例2或3取代者亦可得到同樣優良的唇部乳霜。
以下表示第六發明的表面被覆處理紛體及添加此之化妝料的相關實施例等。
(表面被覆處理粉體的製造)
使用以上述製造實施例方法所調製之樹脂組成物,由以下方法調製出表面被覆處理粉體。
調製例1(二氧化鈦)
於二氧化鈦(TIPAQUE CR-50: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或微粒子二氧化鈦(MT-500SA:Tayca股份有限公司製)49.0g,添加溶解表面處理劑之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1.0g與n-己烷70g之溶液,將此以油漆攪拌器進行30分鐘高分散。其後將所得之泥漿狀物經風乾,以粉碎機粉碎後得到2.0%處理二氧化鈦。
調製例2(氧化鐵)
與調製例1同樣地,於紅氧化鐵(TarokkusuR-516P: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或黃氧化鐵(TAROX IRON OXIDE YP1200P: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或黑氧化鐵(TarokkusuBlack BL-100P: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47.5g,添加溶解表面處理劑之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2.5g與n-己烷70g之混合液,將此以油漆攪拌器進行30分鐘高分散。其後將所得之泥漿狀物風乾,並以粉碎機進行粉碎後得到5.0%處理金屬氧化物。
調製例3(滑石、雲母或絹雲母)
與調製例1同樣地,於滑石(滑石JA-46R:淺田製粉股份有限公司製)、雲母(雲母粉TM-20:Yamaguchi雲母公司製)或絹雲母(絹雲母FSE:三信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49.5g,添加溶解表面處理劑之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0.5g與n-己烷70g之混合液,將此以油漆攪拌器進行30分鐘高分散。其後,將所得之泥漿狀物經風乾後,以粉碎機進行粉碎,得到1.0%處理金屬氧化物。
比較調製例1(甲基氫聚矽氧烷處理粉體)
將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取代為甲基氫聚矽氧烷(KF-99-P: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依據調製例1~3的製造方法,將各原料粉體以甲基氫聚矽氧烷進行表面處理後得到處理粉體。
比較調製例2(氟處理粉體)
將製造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取代為氟化合物(AG-530: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依據調製例1~3的製造方法,將各原料粉體以氟化合物進行表面處理後得到處理粉體。
(化妝料之處方例)
將調製例所得之表面被覆處理粉體使用於以下處方。
實施例6-1、6-2及比較例6-1、6-2
液狀粉底:藉由表10之組成及製造方法調製出實施例6-1、6-2及比較例6-1、6-2之液狀粉底。對於所得之各液狀粉底,藉由以下所示方法,評估其分散性、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久性。合併該結果如表10所示。
且,表10中之各組成物為以純水調製成全量100質量%者。
[製造方法]
A:於成分1~7混合分散成分8~28。
B:將成分29~32均勻地混合。
C:在60℃於A中加入B並使其乳化。
D:冷卻後於C加入成分33並混合後得到液狀粉底。
注6-1:IP1620(出光興產公司製)
注6-2:KF96A-6cs(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
注6-3:KF-6028P(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
注6-4:Benton38V(Elementary Thijs公司製)
注6-5:MZY505S(Tayca公司製)
[評估方法1:分散性]
將前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組成物放入量瓶中,將製造後與在40℃的高溫槽中放置1個月後之組成物的顏色變化,以日本電色色差計SZ-2000進行測定,將製造後之顏色作為基準,確認該色差△E*值。
(判定):(判定基準)
○:色差△E*值為1以下者
△:色差△E*值為未達1~3者
×:色差△E*值為3以上者
[評估方法2: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久性.平滑使用感]
對於前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組成物,化妝品評估専門評估者20名對於其「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久性」、「平滑使用感」之種種項目,各自依據上述7段階評估基準進行評估,且使用全評估者之評辜典述之平均點數,依據上述4段階判定基準(2)進行判定。且,對於化
妝膜之均勻性為塗布後馬上進行評估,對於化妝持久性,將各試料塗布於臉上,讓其經一般生活後,對於6小時後之化妝效果進行評估。
[結果]
實施例6-1、6-2的液狀粉底為分散性良好,化妝膜之均勻性及化妝持久性優良,使用感亦良好的液狀粉底。此認為係本發明的表面被覆處理粉體對肌膚具有優良附著性之故。另一方面,取代本發明的表面被覆處理粉體,使用甲基氫聚矽氧烷處理粉體或氟處理粉體的比較例6-1、6-2係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久性、平滑使用感皆劣等者。
實施例6-3:O/W型液狀粉底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8以滾動子進行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9~12均勻地混合。
(3)於(2)添加(1),並均勻地混合。
(4)將成分13~19在80℃進行混合溶解。
(5)於(3)將(4)在80℃下添加並乳化。
(6)冷卻(5)後添加成分20,得到O/W型粉底。
[結果]
實施例6-3之O/W型粉底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O/W型粉底。
實施例6-4:油性固體粉底
[製造方法]
(1)將成分7~13在90℃下加熱溶解。
(2)於(1)中添加成分1~6,以滾動子進行均勻分散。
(3)於(2)添加成分14,在80℃下溶解後,填充於金屬盤子上,得到油性固體粉底。
[結果]
實施例6-4的油性固體粉底為具有優良的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油性固體粉底。
實施例6-5:棒狀油性固體遮瑕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在100℃下混合溶解。
(2)於(1)將成分8~13在90℃下均勻地混合。
(3)將(2)以3根滾動子進行處理。
(4)將(3)脫泡後,於85℃溶解填充於膠囊後,冷卻至
4℃,得到棒狀遮瑕膏。
[結果]
實施例6-5的棒狀油性固體遮瑕膏係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棒狀油性固體遮瑕膏。
實施例6-6:固體粉末狀粉底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10以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在75℃進行均勻分散。
(2)將成分11~13均勻地混合溶解。
(3)將(1)以亨舍爾混合機一邊攪拌下,一邊添加(2)及14並均勻分散。
(4)將(3)以粉碎機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子上,壓縮成型後得到固體粉末狀之粉底。
[結果]
實施例6-6的固體粉末狀粉底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固體粉末狀粉底。
實施例6-7:固體粉末狀眼影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9以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在75℃進行均勻分散。
(2)將成分10~12均勻地混合溶解。
(3)將(1)以亨舍爾混合機一邊攪拌下,一邊添加(2)及13並均勻分散。
(4)將(3)以粉碎機進行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子,壓縮成型後得到固體粉末狀眼影。
[結果]
實施例6-7的固體粉末狀眼影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固體粉末狀眼影。
實施例6-8:固體粉末狀臉部彩粉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以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於75℃進行均勻分散。
(2)將成分8~10在65℃加熱,並均勻地混合溶解。
(3)將(1)以亨舍爾混合機一邊攪拌,一邊添加(2)及11並均勻分散。
(4)將(3)以粉碎機進行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子,經壓縮成型後得到固體粉末狀臉部彩粉。
[結果]
實施例6-8的固體粉末狀臉部彩粉係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之固體粉末狀臉部彩粉。
實施例6-9:粉末狀白粉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4均勻地混合。
(2)將(1)以亨舍爾混合機一邊攪拌,一邊添加成分5~8並均勻地混合。
(3)將(2)以粉碎機進行粉碎,得到白粉。
[結果]
實施例6-9的粉末狀白粉係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粉末狀白粉。
實施例6-10:棒狀口紅
(成分) (%)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在100℃下均勻地溶解混合。
(2)於(1)添加成分8~14並均勻地混合。
(3)將(2)流入容器中,冷卻後得到棒狀口紅。
[結果]
實施例6-10的棒狀口紅係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棒狀口紅。
實施例6-11:O/W型睫毛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3於80℃均勻地混合。
(2)將成分4~8以滾動子進行處理。
(3)將成分9~14於80℃下均勻地混合。
(4)將(1)、(2)混合後,添加(3)並乳化。
(5)冷卻(4)後,得到O/W型睫毛膏。
[結果]
實施例6-11的O/W型睫毛膏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O/W型睫毛膏。
實施例6-12:非水系睫毛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5於110℃加溫。
(2)於(1)中添加混合成分6~10。
(3)於(2)添加混合成分11~13。
(4)將(3)以3根滾動子進行處理,得到非水系睫毛膏。
[結果]
實施例6-12的非水系睫毛膏為具有優良的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非水系睫毛膏。
實施例6-13:油性眼線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5於100℃加溫,並均勻混合。
(2)將成分6~9於80℃加溫,並均勻混合。
(3)於(1)添加(2),並均勻地混合。
(4)將(3)以滾動子處理後得到油性眼線。
[結果]
實施例6-13的油性眼線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油性眼線。
實施例6-14:W/O型防曬劑料
[製造方法]
(1)將成分3、4加溫溶解後,添加成分1、2後以3根滾動子進行均勻分散。
(2)將成分5~10溶解於70℃後,在60℃下添加(1),均勻地混合溶解。
(3)將成分11~13混合溶解後,在60℃下添加於(2)並乳化。
(4)於(3)中添加成分14、15並均勻地混合後得到W/O型防曬劑料。
[結果]
實施例6-15的W/O型防曬劑料為具有優良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使用感的W/O型防曬劑料。
本發明之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為具有優良成膜性、硬度之同時亦具備柔軟性,可形成均勻且平滑之塗膜,因附著性高且黏沾性少,故對於塗布對象之密著性優良,且使用性亦良好。將該樹脂組成物添加於化妝料時,化妝持久性與光滑感優良,可得到無黏沾性,具有一定硬度下,亦具有柔軟性且負擔感小之化妝膜的優良化妝料。因此,第一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作為化妝料用原料等時極為有用。
第二發明的化妝料為可形成延伸擴充可輕易達成,柔軟性高之化妝膜者,使用於睫毛時,具有附著性下亦無黏沾性,故不會成束,可均勻地附著於一根一根之睫毛,各漸漸變粗變濃下,可得到自然完妝之增量效果,
有該化妝膜具有一定硬度下亦具備柔軟性,即使經過長時間亦可維持初期捲曲形狀的優良效果,故可有利作為睫毛用化妝料等使用。
第三發明的化妝料為具備無黏沾性下可平滑地延展使用感與對肌膚之優良密著感及化妝持久性,進一步形成均勻化妝膜而表現優良化妝效果者,有利作為彩妝化妝料等使用。
第四發明的化妝料在肌膚上具有優良平滑地延展使用感與對肌膚之附著性的同時,呈現良好發色或光滑感,又不會與水分或皮脂摻合而不容易造成脫妝,特別在使用於眼瞼時,具有優良的平滑延伸擴充性與附著性,因容易重複塗抹,故可描繪出所想要的形狀或濃度的線條,且化妝膜為柔軟具有追隨性,故對於眼瞼的動作亦不容易剝落而具有優良化妝持久性。因此,第四發明的化妝料可使用作為眼線等。
第五發明的化妝料為無黏沾性且使用性良好,對於嘴唇等適用部位具有優良的附著性,可形成平滑且比較膜厚之化妝膜,故可得到優良的光滑感之同時,該化妝膜具有一定硬度下,亦有柔軟性且具有追隨性,故可得到高化妝持久性。因此,第五發明的化妝料可有利作為嘴唇化妝料等使用。
第六發明的表面被覆處理紛體對肌膚具有優良密著性,且使用性亦良好者,故有利作為化妝料用紛體原料使用。
Claims (41)
- 一種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係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者。
- 如請求項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分離係使用選自醇類、醚類、酮類、烴類及芳香族烴類所成群的1種或2種以上之有機溶劑的分離萃取。
- 如請求項2之樹脂組成物,其中有機溶劑為選自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二乙基醚、甲基乙基醚、丙酮、甲基乙基酮、n-戊烷、n-己烷、n-庚烷、苯、甲苯、二甲苯、三甲基苯及乙基苯所成群之1種或2種以上。
- 如請求項3之樹脂組成物,其中有機溶劑為選自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二乙基醚及甲基乙基醚所成群之1種或2種以上。
-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樹脂組成物,其中分離萃取係在30~60℃下進行者。
- 如請求項2~4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為自分離萃取所得之萃取液中除去有機溶劑後所得者。
-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為使用於化妝料。
- 一種化妝料,其特徵為添加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者。
- 一種化妝料,其特徵為添加以下成分(A)及(B):(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 (B)固體油。
- 如請求項9之化妝料,其中成分(A)的配合量為0.1~15質量%。
- 如請求項9或10之化妝料,其中成分(B)為選自小燭樹蠟、蜜蠟、水稻蠟及巴西棕櫚蠟所成群的1種或2種以上之蠟。
- 如請求項9或10化妝料,其中成分(B)的配合量為1~30質量%。
- 如請求項9或10之化妝料,其中進一步添加成分(C)油溶性樹脂(除成分(A)以外)。
- 如請求項13之化妝料,其中成分(C)為選自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丙烯酸-矽氧接枝共聚物及聚甲基倍半矽氧烷所成群的1種或2種以上之矽氧系油溶性樹脂。
- 如請求項13或14之化妝料,其中成分(C)的配合量作為樹脂固體成分時為0.5~25質量%。
- 如請求項9、10或14之化妝料,其為睫毛用化妝料。
- 如請求項16之化妝料,其為睫毛膏。
- 一種化妝料,其特徵為添加以下成分(A)、(D)及(E):(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D)液狀油(E)粉體。
- 如請求項18之化妝料,其中添加0.5~30質量%之成分(A)。
- 如請求項18或19之化妝料,其中添加1~80質量%之成分(D)。
- 如請求項18或19之化妝料,其中添加15~70質量%之成分(E)。
- 如請求項18或19之化妝料,其中成分(D)之全部或一部分為球狀粉體。
- 如請求項22之化妝料,其中對於成分(D)之粉體全體而言,添加1~90質量%之球狀粉體。
- 如請求項18或19之化妝料,其為油性彩妝化妝料。
- 如請求項24之化妝料,其中油性彩妝化妝料為粉底、眼影、腮紅或遮瑕膏中任一種。
- 一種化妝料,其特徵為添加以下成分(A)、(F)、(G)及(H):(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F)油溶性皮膜形成性樹脂(除成分(A)以外)(G)揮發性油劑(H)著色劑。
- 如請求項26之化妝料,其中成分(F)為選自松香酸系樹脂、矽氧系樹脂及聚異丁烯所成群之1種或2種以上。
- 如請求項26或27之化妝料,其為油性化妝料。
- 如請求項26或27之化妝料,其中成分(A)之配合量為0.1~25質量%。
- 如請求項26或27之化妝料,其中成分(F)之配合量為0.5~20質量%。
- 如請求項26或27之化妝料,其中成分(G)之配合量為10~90質量%。
- 如請求項26或27之化妝料,其中成分(H)之配合量為1~50質量%。
- 如請求項26或27之化妝料,其為眼線。
- 一種化妝料,其特徵為添加以下成分(A)及(I):(A)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I)25℃中之黏度為2000mPa.s以上之油劑。
- 如請求項34之化妝料,其中成分(A)的配合量為0.05~50質量%。
- 如請求項34或35之化妝料,其中成分(I)之配合量為0.5~80質量%。
- 如請求項34或35之化妝料,其為嘴唇化妝料。
- 一種經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其特徵為係經由巴西棕櫚蠟分離所得之軟化點為55~80℃,碘價為20~55之樹脂組成物進行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
- 如請求項38之經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其中粉體為選自二氧化鈦及氧化鐵所成群之至少1種。
- 如請求項38或39之經表面被覆處理之粉體,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的被覆量為經表面被覆處理的粉體中之0.1~8質量%。
- 一種化妝料,其特徵為添加如請求項38~40中任一項之經表面被覆處理的粉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82192A JP5960477B2 (ja) | 2012-03-30 | 2012-03-30 | 化粧料 |
JP2012081968A JP5960473B2 (ja) | 2012-03-30 | 2012-03-30 | 化粧料 |
JP2012082082A JP5960475B2 (ja) | 2012-03-30 | 2012-03-30 | 化粧料 |
JP2012081402 | 2012-03-30 | ||
JP2012081880 | 2012-03-30 | ||
JP2012081937 | 2012-03-30 | ||
JP2013067934A JP6196055B2 (ja) | 2012-03-30 | 2013-03-28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当該樹脂組成物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
JP2013069972A JP6158552B2 (ja) | 2012-03-30 | 2013-03-28 | 化粧料 |
JP2013068583A JP6110180B2 (ja) | 2012-03-30 | 2013-03-28 | 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表面被覆処理粉体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6396A TW201406396A (zh) | 2014-02-16 |
TWI586375B true TWI586375B (zh) | 2017-06-11 |
Family
ID=5055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11633A TWI586375B (zh) | 2012-03-30 | 2013-03-29 | A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cosmetic material to which the resin composition is added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032587B1 (zh) |
CN (1) | CN104185657B (zh) |
HK (1) | HK1203989A1 (zh) |
TW (1) | TWI5863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5117A (zh) * | 2014-07-15 | 2016-02-10 |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有机固体材料新型纯化方法 |
DE202016008030U1 (de) * | 2016-12-28 | 2018-04-01 | Schwan-Stabilo Cosmetics Gmbh & Co. Kg | Wachszubereitung |
CN112606155A (zh) * | 2020-11-28 | 2021-04-06 | 无锡市森泰木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实木复合地板的加工方法 |
CN113142780A (zh) * | 2021-04-29 | 2021-07-23 | 王小曲 | 一种指甲油胶贴结构、加工工艺及其使用方法 |
CN117430962B (zh) * | 2023-10-26 | 2024-06-21 | 郑州市欧普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opgw光缆用填充膏及其制备方法 |
KR102688231B1 (ko) | 2024-02-21 | 2024-07-25 | 목포과학대학산학협력단 | 워터레지스턴스가 강화된 컨실러용 화장용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01994A (ja) * | 2005-06-21 | 2007-01-11 | Croda Japan Kk | 化粧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842002A (en) * | 1927-10-24 | 1932-01-19 | Firm A Riebeck Sche Montanwerk | Method of refining carnauba wax and similar vegetable waxes |
GB299357A (zh) * | 1927-10-24 | 1929-07-04 | A. Riebeck'sche Montan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
GB459540A (en) * | 1935-07-10 | 1937-01-11 | Eric William Fawcett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he refining of natural waxes |
JPH0672085B2 (ja) | 1985-01-11 | 1994-09-14 | 株式会社資生堂 | メ−キヤツプ化粧料 |
JPH0611684B2 (ja) | 1985-04-11 | 1994-02-16 | 株式会社資生堂 | 口紅組成物 |
JP2753505B2 (ja) * | 1989-04-21 | 1998-05-20 | 株式会社セラリカ野田 | カルナウバワックスの品質改良法 |
JP3079395B2 (ja) | 1991-06-26 | 2000-08-21 | 三好化成株式会社 | 有機ケイ素化合物処理顔料、その製法および化粧料 |
JP3393903B2 (ja) | 1992-11-30 | 2003-04-07 | 株式会社資生堂 | メーキャップ化粧料 |
JPH0711285A (ja) * | 1993-06-25 | 1995-01-13 | Nisshin Oil Mills Ltd:The | 植物ワックスの精製法 |
JP3019191B2 (ja) | 1995-04-05 | 2000-03-13 | 千葉製粉株式会社 | 新規デキストリン脂肪酸エステル及びその用途 |
JPH09124430A (ja) | 1995-10-30 | 1997-05-13 | Shiseido Co Ltd | メーキャップ化粧料 |
JPH10167931A (ja) | 1996-12-05 | 1998-06-23 | Daikin Ind Ltd | 化粧品用撥水撥油性粉体および該粉体を含有する化粧品 |
JP3890547B2 (ja) | 1997-08-21 | 2007-03-07 | 株式会社伊那貿易商会 | 化粧料 |
FR2773063B1 (fr) | 1997-12-31 | 2003-09-19 | Oreal | Mascara comprenant un melange de cires dures et de polymere filmogene |
JP3002171B2 (ja) | 1998-04-01 | 2000-01-24 | 大塚化学株式会社 | 表面被覆酸化物粒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る化粧料 |
JP3571216B2 (ja) | 1998-05-19 | 2004-09-29 |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表面処理粉体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
JP3967031B2 (ja) | 1999-03-01 | 2007-08-29 | 花王株式会社 | 油性固形化粧料 |
US6596776B2 (en) * | 1999-06-21 | 2003-07-22 | Hauser, Inc. | High molecular weight primary aliphatic alcohols obtained from natural products and uses thereof |
JP4602506B2 (ja) | 1999-07-08 | 2010-12-22 | 三好化成株式会社 | 超分散性を有する新規被覆粉体及びこれを配合した化粧料 |
JP2001187715A (ja) | 1999-12-28 | 2001-07-10 | Kose Corp | アイライナー化粧料 |
JP2002154916A (ja) | 2000-11-22 | 2002-05-28 | Tokiwa Corp | 油性化粧料 |
JP2002316910A (ja) | 2001-04-19 | 2002-10-31 | Kanebo Ltd | 油性化粧料 |
CN100484736C (zh) * | 2002-10-23 | 2009-05-06 | 花王株式会社 | 蜡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JP5301075B2 (ja) | 2005-09-12 | 2013-09-25 | 株式会社ナリス化粧品 | 複合ワックス及びこれを含む油性化粧料 |
GB0518934D0 (en) * | 2005-09-16 | 2005-10-26 | Reckitt Benckiser Uk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mpositions |
JP5063058B2 (ja) | 2006-09-06 | 2012-10-31 | 株式会社マンダム | 睫用油性化粧料 |
JP4881134B2 (ja) * | 2006-10-20 | 2012-02-22 | 株式会社日本ナチュラルプロダクツ | 油性固形化粧料 |
CN101177651B (zh) * | 2007-12-11 | 2010-11-24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一种提取紫胶蜡的方法和该方法提取的紫胶蜡 |
JP5182865B2 (ja) | 2008-03-21 | 2013-04-17 |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 油性睫用化粧料 |
-
2013
- 2013-03-29 TW TW102111633A patent/TWI586375B/zh active
- 2013-03-29 KR KR1020147025217A patent/KR10203258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9 CN CN201380018016.9A patent/CN104185657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07 HK HK15104331.3A patent/HK1203989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01994A (ja) * | 2005-06-21 | 2007-01-11 | Croda Japan Kk | 化粧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203989A1 (zh) | 2015-11-06 |
TW201406396A (zh) | 2014-02-16 |
KR20140145124A (ko) | 2014-12-22 |
CN104185657B (zh) | 2017-09-15 |
CN104185657A (zh) | 2014-12-03 |
KR102032587B1 (ko) | 2019-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3147113A1 (ja)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当該樹脂組成物を配合する化粧料 | |
TWI586375B (zh) | A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cosmetic material to which the resin composition is added | |
US11273119B2 (en) | Lipid mixture of octyldodecanol and hydrogenated rapeseed oil | |
JP6181697B2 (ja) | デキストリン脂肪酸エステル及び化粧料 | |
JP5695331B2 (ja) | 新規デキストリン脂肪酸エステル表面処理粉体及びその用途 | |
JP5908674B2 (ja) | 油性化粧料 | |
JP2009235017A (ja) | 非固形状油性化粧料 | |
JP2021123596A (ja) | 油中水型乳化固形化粧料 | |
JP5270207B2 (ja) | 油性化粧料 | |
JP2004507483A (ja) | 不揮発性炭化水素ベース油と不活性微粒子相とを含むつや消し化粧品組成物 | |
JP5074258B2 (ja) | 水性メイクアップ化粧料 | |
JP2013035789A (ja) | 油性化粧料 | |
JP5784932B2 (ja) | 油性固形化粧料 | |
JP6158552B2 (ja) | 化粧料 | |
JP7222651B2 (ja) | 油性固形化粧料 | |
JP2009029721A (ja) | 1−ブテン単独重合体を含む化粧料 | |
JP6109592B2 (ja) | 油性化粧料 | |
KR100766432B1 (ko) | 지질 함유 화장료 제제 | |
JP2002338425A (ja) | 油性化粧料 | |
JP6465701B2 (ja) | 油性固形化粧料 | |
JP6110180B2 (ja) | 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表面被覆処理粉体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 |
JP5960473B2 (ja) | 化粧料 | |
JP2018083772A (ja) | 油性化粧料 | |
JP2005022987A (ja) | 油性化粧料 | |
JP2003286123A (ja) | 油性化粧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