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6918B -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56918B TWI556918B TW104129722A TW104129722A TWI556918B TW I556918 B TWI556918 B TW I556918B TW 104129722 A TW104129722 A TW 104129722A TW 104129722 A TW104129722 A TW 104129722A TW I556918 B TWI556918 B TW I55691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tching
- block
- ratchet
- positioning surface
- axi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8 knea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手工具,特別是指一種棘輪扳手換向裝置。
現有一種棘輪扳手換向裝置(台灣證書號數第M490942號專利案),包含一棘輪、一切換件,及分別位於該切換件之左右側的一左掣動塊及一右掣動塊。該切換件包括一設置於該左、右掣動塊之間的凸輪塊,及一同軸地銜接於該凸輪塊後方的撥動開關。該凸輪塊具有分別對應該左、右掣動塊的二推抵面及二定位面。藉此,該撥動開關可在一順轉及一逆轉位置之間擺動,在該順轉位置時,該撥動開關擺動至左側,該右掣動塊被對應推抵面推抵遠離該棘輪,該左掣動塊則抵接於該定位面並與該棘輪嚙合,使得該棘輪能單向地繞順時針方向轉動,在該逆轉位置時則相反。
雖然上述棘輪扳手換向裝置可達到預期的操作目的,但是因為該撥動開關掣動該左、右掣動塊被對應推抵面推抵而遠離該棘輪時,該等推抵面與該等定位面之間的夾角太小,而會影響扭力傳遞,例如,該撥動開關對該左掣動塊的止動效果較不佳,該左掣動
塊受到彈性件的彈力作用,很容易對該撥動開關產生推掣作用,且會影響該右掣動塊與該棘輪的咬合力,且導致操作扭力流失。
另外,與該棘輪咬合的右掣動塊與該撥動開關的切換件的定位面呈平貼,當該左掣動塊受到彈性件的彈力作用,而對該撥動開關產生推掣作用時,也會影響該右掣動塊與該棘輪的咬合力。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使構件之間具有較佳的相對定位性且可確保扭力不流失的棘輪扳手換向裝置。
於是,本發明棘輪扳手換向裝置,適用於裝設在一本體,該換向裝置包含一棘輪、一第一卡掣單元、一第二卡掣單元及一切換單元。該棘輪沿一第一軸線延伸且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本體,並包括一安裝於該本體內部的棘齒部及一沿該第一軸線設置於該棘齒部一側且凸伸於該本體外部的驅動部,該第一卡掣單元具有一樞設於該本體的第一卡掣塊及一彈抵於該本體與該第一卡掣塊之間的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卡掣塊具有一樞接於該本體的第一樞接部、一相反於該第一樞接部且可與該棘齒部嚙合的第一卡掣部及一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一卡掣部之間的第一受掣面,該第二卡掣單元具有一樞設於該本體的第二卡掣塊及一彈抵於該本體與該第二卡掣塊之間的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卡掣塊具有一樞接於該本體
的第二樞接部、一相反於該第二樞接部且可與該棘齒部嚙合的第二卡掣部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卡掣部之間且與該第一受掣面相對的第二受掣面,該切換單元沿一平行於該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延伸且軸設於該本體,並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卡掣塊與該第二卡掣塊之間的掣動件及一連接於該掣動件且可凸伸於該本體外部的撥動件,操作該撥動件可使該第一卡掣塊的第一卡掣部與該第二卡掣塊的第二卡掣部可擇一地與該棘齒部嚙合,該掣動件具有一位於該第二軸線一側且相對於該第一卡掣塊的第一定位面、一設置於該第一定位面一側的第一推抵部、一位於該第二軸線另一側且相對於該第二卡掣塊的第二定位面、一設置於該第二定位面一側的第二推抵部,操作該切換單元且使該第一定位面遠離於該第一受掣面時,該第一推抵部抵止於該第一卡掣塊的第一受掣面,且該第二定位面與該第二受掣面相對並具有一間隙,通過該第二軸線及該第一推抵部的一第一延伸線與該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操作該切換單元且使該第二定位面遠離於該第二受掣面時,該第二推抵部抵止於該第二卡掣塊的第二受掣面,且該第一定位面與該第一受掣面相對並具有一間隙,通過該第二軸線及該第二推抵部的一第二延伸線與該第二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利用通過該第二軸線及該第一推抵部的第一延伸線與該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的作
用,以及通過該第二軸線及該第二推抵部的第二延伸線與該第二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的作用,可以確保被該掣動件推掣的第一卡掣塊或第二卡掣塊可保持較佳之定位性,且利用該第二定位面與該第二受掣面相對並具有該間隙、該第一定位面與該第一受掣面相對並具有該間隙的作用,則可確保該第一卡掣塊或第二卡掣塊與該棘輪的咬合力,且使操作扭力不流失。
100‧‧‧本體
110‧‧‧頭部
120‧‧‧第一容槽
130‧‧‧第二容槽
140‧‧‧蓋板
150‧‧‧柄部
160‧‧‧第一樞孔
170‧‧‧第二樞孔
313‧‧‧第二受掣面
32‧‧‧第二彈性件
40‧‧‧切換單元
41‧‧‧掣動件
411‧‧‧第一定位面
412‧‧‧第一推抵部
413‧‧‧第二定位面
414‧‧‧第二推抵部
10‧‧‧棘輪
L1‧‧‧第一軸線
11‧‧‧棘齒部
12‧‧‧驅動部
20‧‧‧第一卡掣單元
21‧‧‧第一卡掣塊
211‧‧‧第一樞接部
212‧‧‧第一卡掣部
213‧‧‧第一受掣面
22‧‧‧第一彈性件
30‧‧‧第二卡掣單元
31‧‧‧第二卡掣塊
311‧‧‧第二樞接部
312‧‧‧第二卡掣部
415‧‧‧銜接面
42‧‧‧撥動件
20’‧‧‧第一卡掣單元
21’‧‧‧第一卡掣塊
213’‧‧‧第一受掣面
214’‧‧‧第一嵌卡部
30’‧‧‧第二卡掣單元
31’‧‧‧第二卡掣塊
313’‧‧‧第二受掣面
314’‧‧‧第二嵌卡部
40’‧‧‧切換單元
412’‧‧‧第一推抵部
414’‧‧‧第二推抵部
L2‧‧‧第二軸線
L3‧‧‧第一延伸線
L4‧‧‧第二延伸線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發明棘輪扳手換向裝置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平面組合圖,說明一切換單元位於一中位且一第一卡掣塊與一第二卡掣塊均遠離一棘輪;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操作示意圖,說明該切換單元掣動該第一卡掣塊遠離該棘輪,且使該第二卡掣塊嚙合於該棘輪;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切換示意圖,說明操作切換單元掣動一第二卡掣塊遠離該棘輪,且使該第一卡掣塊嚙合於該棘輪;圖5是本發明棘輪扳手換向裝置一第二實施例的一平面組合圖,說明一切換單元位於一中位且一第一卡掣塊與一第二卡掣塊均遠離一棘輪;
圖6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操作示意圖,說明該切換單元掣動該第一卡掣塊遠離該棘輪,且使該第二卡掣塊嚙合於該棘輪;及圖7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切換示意圖,說明操作切換單元掣動該第二卡掣塊遠離該棘輪,且使該第一卡掣塊嚙合於該棘輪。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本發明棘輪扳手換向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適用於裝設在一本體100,該本體100具有一頭部110、一設於該頭部110的第一容槽120、一設於該頭部110且與該第一容槽120相連通的第二容槽130、一固定於該頭部110且可封閉該第一容槽120與該第二容槽130的蓋板140及一連接於該頭部110的柄部150,該第二容槽130具有一第一樞孔160及一第二樞孔170。該換向裝置包含一棘輪10、一第一卡掣單元20、一第二卡掣單元30及一切換單元40。
該棘輪10沿一第一軸線L1延伸且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本體100,並包括一安裝於該第一容槽120內部的棘齒部11及一沿該第一軸線L1設置於該棘齒部11一側且凸伸於該本體110外部的驅動部12,該驅動部12可用於套接套筒(圖未示),且可用於操作螺絲或螺帽。
該第一卡掣單元20具有一樞設於該本體100的第一卡掣塊21及一彈抵於該本體100與該第一卡掣塊21之間的第一彈性件22,該第一卡掣塊21具有一樞接於該第一樞孔160的第一樞接部211、一相反於該第一樞接部211且可與該棘齒部11嚙合的第一卡掣部212及一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211與該第一卡掣部212之間的第一受掣面213,該第一卡掣部212呈鋸齒狀。
該第二卡掣單元30具有一樞設於該本體100的第二卡掣塊31及一彈抵於該本體100與該第二卡掣塊31之間的第二彈性件32,該第二卡掣塊31具有一樞接於該第二樞孔170的第二樞接部311、一相反於該第二樞接部311且可與該棘齒部11嚙合的第二卡掣部312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樞接部311與該第二卡掣部312之間且與該第一受掣面213相對的第二受掣面313,該第二卡掣部312呈鋸齒狀。
該切換單元40沿一平行於該第一軸線L1的第二軸線L2延伸且軸設於該本體100的第二容槽130中,並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卡掣塊21與該第二卡掣塊31之間的掣動件41及一沿該第二軸線L2連接於該掣動件41一側且可凸伸於該本體100外部的撥動件42。
該掣動件41設置於該第二容槽130,且垂直於該第二軸線L2的截面形狀呈扇形,該掣動件41具有一位於該第二軸線L2一
側且相對於該第一卡掣塊21的第一定位面411、一設置於該第一定位面411一側的第一推抵部412、一位於該第二軸線L2另一側且相對於該第二卡掣塊31的第二定位面413、一設置於該第二定位面413一側的第二推抵部414及一介於該第一推抵部412與該第二推抵部414之間且呈凸出弧面狀的銜接面415。該第一定位面411與該第二定位面413相鄰設置,且該第一定位面411與該第二定位面413之間的夾角趨近於90度,該銜接面415不凸出於該第一推抵部412與該第二推抵部414,本實施例中,該銜接面415滑順地銜接於該第一推抵部412與該第二推抵部414之間。
再如圖2所示,顯示該切換單元40位於一中位,該第一卡掣塊21與該第二卡掣塊31均遠離該棘輪10,此時,若操作該本體100的柄部150,則該本體100相對於該棘輪10產生空轉。
又如圖3所示,當操作該撥動件42往圖2的逆時針方向轉動(如箭頭所示),該掣動件41的第一定位面411遠離於該第一卡掣塊21的第一受掣面213時,該第一推抵部412抵止於該第一受掣面213,且通過該第二軸線L2及該第一推抵部412的一第一延伸線L3與該第一受掣面213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因為製造組配可能會產生公差,該第一延伸線L3與該第一受掣面213相交的角度也可能會有些微誤差,故稱第一延伸線L3與該第一受掣面213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且該第一彈性件22呈被壓縮狀而蘊藏有回釋的彈
力,且該第二定位面413與該第二卡掣塊31的第二受掣面313相對並具有一間隙1。此時,該第二卡掣塊31受到該第二彈性件32的彈力作用,會使第二卡掣部312嚙合於該棘齒部11,且操作者扳動該柄部150往圖3的逆時針轉動時,就能聯動該棘輪10轉動,且可達到操作螺絲或螺帽的目的。
再如圖4所示,當操作該撥動件42往圖2的順時針方向轉動(如箭頭所示),該掣動件41的第二定位面413遠離於該第二卡掣塊31的第二受掣面313時,該第二推抵部414抵止於該第二受掣面313,且通過該第二軸線L2及該第二推抵部414的一第二延伸線L4與該第二受掣面313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因為製造組配可能會產生公差,該第二延伸線L4與該第二受掣面313相交的角度也可能會有些微誤差,故稱第二延伸線L4與該第二受掣面313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且該第二彈性件32呈被壓縮狀而蘊藏有回釋的彈力,且該第一定位面411與該第一卡掣塊21的第一受掣面213相對並具有一間隙1。此時,該第一卡掣塊21受到該第一彈性件22的彈力作用,會使第一卡掣部212嚙合於該棘齒部11,且操作者扳動該柄部150往圖4的順時針轉動時,就能聯動該棘輪10轉動,且可達到操作螺絲或螺帽的目的。
因此,本發明的換向裝置利用操作該切換單元40,即可使得該第一卡掣塊21的第一卡掣部212或該第二卡掣塊31的第
二卡掣部312可擇一地與該棘齒部11嚙合,並達到換向操作螺絲或螺帽的目的。且利用該第一推抵部412抵止於該第一受掣面213時,通過該第二軸線L2及該第一推抵部412的第一延伸線L3與該第一受掣面213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以及該第二推抵部414抵止於該第二受掣面313,且通過該第二軸線L2及該第二推抵部414的第二延伸線L3與該第二受掣面313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的作用,可以確保被該掣動件41推掣的第一卡掣塊21或第二卡掣塊31可保持較佳之定位性,且利用該第二定位面413與該第二受掣面313相對並具有該間隙1、該第一定位面411與該第一受掣面213相對並具有該間隙1的作用,則可確保該第一卡掣塊21或第二卡掣塊31與該棘輪10的咬合力,且使操作扭力不流失,可達到較佳之操作效果。
再參閱圖5,本發明棘輪扳手換向裝置之一第二實施例,也包含一棘輪10、一第一卡掣單元20’、一第二卡掣單元30’及一切換單元40’。且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處在於:該第一卡掣單元20’的第一受掣面213’具有一第一嵌卡部214’,該第一嵌卡部214’呈圓弧凹孔狀。該第二卡掣單元30’的第二受掣面313’具有一第二嵌卡部314’,該第二嵌卡部314’呈圓弧凹孔狀。該切換單元的第一推抵部412’呈圓弧凸塊狀,且與該第一嵌卡部214’呈凹凸
互補且可互相嵌卡,該第二推抵部414’呈圓弧凸塊狀,且與該第二嵌卡部314’呈凹凸互補且可互相嵌卡。
再如圖6及圖7所示,當操作該撥動件42’往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利用該第一推抵部412’與該第一嵌卡部214’互相嵌卡,或者該第二推抵部414’與該第二嵌卡部314’互相嵌卡的作用,可以確保被該掣動件41’推掣的第一卡掣塊21’或第二卡掣塊31’可相對於該棘輪10保持較佳之咬合力。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本體
22‧‧‧第一彈性件
110‧‧‧頭部
30‧‧‧第二卡掣單元
120‧‧‧第一容槽
31‧‧‧第二卡掣塊
130‧‧‧第二容槽
311‧‧‧第二樞接部
140‧‧‧蓋板
312‧‧‧第二卡掣部
150‧‧‧柄部
313‧‧‧第二受掣面
160‧‧‧第一樞孔
32‧‧‧第二彈性件
170‧‧‧第二樞孔
40‧‧‧切換單元
10‧‧‧棘輪
41‧‧‧掣動件
L1‧‧‧第一軸線
411‧‧‧第一定位面
11‧‧‧棘齒部
412‧‧‧第一推抵部
12‧‧‧驅動部
413‧‧‧第二定位面
20‧‧‧第一卡掣單元
414‧‧‧第二推抵部
21‧‧‧第一卡掣塊
415‧‧‧銜接面
211‧‧‧第一樞接部
42‧‧‧撥動件
212‧‧‧第一卡掣部
L2‧‧‧第二軸線
213‧‧‧第一受掣面
Claims (5)
- 一種棘輪扳手換向裝置,適用於裝設在一本體,該換向裝置包含:一棘輪,沿一第一軸線延伸且可樞轉地設置於該本體,並包括一安裝於該本體內部的棘齒部及一沿該第一軸線設置於該棘齒部一側且凸伸於該本體外部的驅動部;一第一卡掣單元,具有一樞設於該本體的第一卡掣塊及一彈抵於該本體與該第一卡掣塊之間的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卡掣塊具有一樞接於該本體的第一樞接部、一相反於該第一樞接部且可與該棘齒部嚙合的第一卡掣部及一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一卡掣部之間的第一受掣面;一第二卡掣單元,具有一樞設於該本體的第二卡掣塊及一彈抵於該本體與該第二卡掣塊之間的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卡掣塊具有一樞接於該本體的第二樞接部、一相反於該第二樞接部且可與該棘齒部嚙合的第二卡掣部及一設置於該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卡掣部之間且與該第一受掣面相對的第二受掣面;及一切換單元,沿一平行於該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延伸且軸設於該本體,並具有一設置於該第一卡掣塊與該第二卡掣塊之間的掣動件及一連接於該掣動件且可凸伸於該本體外部的撥動件,操作該撥動件可使該第一卡掣塊的第一卡掣部與該第二卡掣塊的第二卡掣部可擇一地與該棘齒部嚙合,該掣動件具有一位於該第二軸線一側且相對於該第一卡掣塊的第一定位面、一設置於該第一定位面一側 的第一推抵部、一位於該第二軸線另一側且相對於該第二卡掣塊的第二定位面、一設置於該第二定位面一側的第二推抵部,操作該切換單元且使該第一定位面遠離於該第一受掣面時,該第一推抵部抵止於該第一卡掣塊的第一受掣面,且該第二定位面與該第二受掣面相對並具有一間隙,通過該第二軸線及該第一推抵部的一第一延伸線與該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操作該切換單元且使該第二定位面遠離於該第二受掣面時,該第二推抵部抵止於該第二卡掣塊的第二受掣面,且該第一定位面與該第一受掣面相對並具有一間隙,通過該第二軸線及該第二推抵部的一第二延伸線與該第二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實質為90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棘輪扳手換向裝置,其中,該第一卡掣單元的第一受掣面具有一第一嵌卡部,該切換單元的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一嵌卡部呈凹凸互補且可互相嵌卡,該第二卡掣單元的第二受掣面具有一第二嵌卡部,該切換單元的第二推抵部與該第二嵌卡部呈凹凸互補且可互相嵌卡。
- 如請求項2所述的棘輪扳手換向裝置,其中,該第一卡掣單元的第一受掣面的第一嵌卡部呈圓弧凹孔狀,該第二卡掣單元的第二受掣面的第二嵌卡部呈圓弧凹孔狀,該切換單元的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均呈圓弧凸塊狀。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棘輪扳手換向裝置,其中,該切換單元的掣動件垂直於該第二軸線的截面形狀呈扇形,且該第一定位面與該第二定位面相鄰設置,該第一定位面與該第二定位面之間的夾角趨近於90度。
- 如請求項4所述的棘輪扳手換向裝置,其中,該切換單元的掣動件還具有一介於該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之間且呈凸出弧面狀的銜接面,該銜接面不凸出於該第一推抵部與該第二推抵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9722A TWI556918B (zh) | 2015-09-09 | 2015-09-09 |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29722A TWI556918B (zh) | 2015-09-09 | 2015-09-09 |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56918B true TWI556918B (zh) | 2016-11-11 |
TW201710033A TW201710033A (zh) | 2017-03-16 |
Family
ID=5785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9722A TWI556918B (zh) | 2015-09-09 | 2015-09-09 |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5691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5962A (zh) * | 2022-08-24 | 2022-12-02 | 淮北申皖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棘轮扳手机构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36283B (zh) * | 2008-08-18 | 2011-01-21 | ||
TWM478572U (zh) * | 2014-01-23 | 2014-05-21 | Jo Lum Industry Co Ltd |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
TWM483149U (zh) * | 2014-05-05 | 2014-08-01 | Lei Yang Ind Co Ltd | 可單手操作及切換方向之棘輪扳手 |
-
2015
- 2015-09-09 TW TW104129722A patent/TWI55691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36283B (zh) * | 2008-08-18 | 2011-01-21 | ||
TWM478572U (zh) * | 2014-01-23 | 2014-05-21 | Jo Lum Industry Co Ltd | 棘輪扳手換向結構 |
TWM483149U (zh) * | 2014-05-05 | 2014-08-01 | Lei Yang Ind Co Ltd | 可單手操作及切換方向之棘輪扳手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5962A (zh) * | 2022-08-24 | 2022-12-02 | 淮北申皖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棘轮扳手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10033A (zh) | 2017-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14904U (zh) | 棘輪扳手換向裝置 | |
TWI758971B (zh) | 可逆式棘輪裝置 | |
US20070256524A1 (en) | Ratchet driver | |
TWI445597B (zh) | 棘輪式活動扳手 | |
US9308626B2 (en) | Clamp with ratchet device | |
US20140283654A1 (en) | Ratchet device | |
US20140208897A1 (en) | Ratchet wrench | |
JP5775796B2 (ja) | 電動工具 | |
JP7202028B2 (ja) | ラチェットレンチのトグル構造 | |
TWI556918B (zh) | Ratchet wrench reversing device | |
TW201808546A (zh) | 防崩齒棘輪扳手 | |
TWM559222U (zh) | 換向裝置及具有該換向裝置的棘輪扳手 | |
TWI652147B (zh) | Reversing device and ratchet wrench having the same | |
TWI473688B (zh) | 雙向棘輪結構、扳手及換向方法 | |
JP5228030B2 (ja) | 脱出防止機能付き往復式スパナ | |
TWI487600B (zh) | 可變夾持尺寸的棘輪扳手 | |
TW201601882A (zh) | 棘輪扳手換向裝置 | |
TWM490942U (zh) | 棘輪扳手換向裝置 | |
GB2581548A (en) | Tool with double leaf spring | |
US10384333B2 (en) | Ratchet wrench | |
CN103962992A (zh) | 可变夹持尺寸的棘轮扳手 | |
TWM588609U (zh) | 能夠防止換向過度的棘輪扳手 | |
TWI615245B (zh) | 棘輪扳手 | |
CN101664909A (zh) | 具角度定位功能的万向旋转扳手 | |
TWM454288U (zh) | 雙向棘輪結構與扳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