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0962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50962B TWI550962B TW103123426A TW103123426A TWI550962B TW I550962 B TWI550962 B TW I550962B TW 103123426 A TW103123426 A TW 103123426A TW 103123426 A TW103123426 A TW 103123426A TW I550962 B TWI550962 B TW I55096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
- connector
- contact
- portions
- fix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包括接觸片與外殼之連接器,尤其係有關於一種接觸片被壓入外殼之連接器。
此型式之連接器係例如揭示於特開2010-272320號公報(專利文獻1)之第5圖至第10圖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該公報之內容係藉由參照,構成本專利說明書之一部分。
如第12圖所示,在專利文獻1,揭示第1連接器910(對象側連接器)與具有所謂的浮動構造的第2連接器920(連接器)。第2連接器920包括固定外殼922、可動外殼924及複數片接觸片926。可動外殼924係由接觸片926支撐成可在與嵌合方向正交之平面內對固定外殼922相對移動。
一般,在浮動構造之連接器,在可動外殼在與嵌合方向正交之平面內移動時,在該正交平面內之朝向各種方向的各種應力作用於接觸片。因此,接觸片對可動外殼的支撐位置可能偏移。在嚴重的情況,可能發生接觸片從支撐位置脫離。
在不具有浮動構造之連接器,亦在一樣之應力作用於外殼所固持之接觸片時可能發生問題。例如,在連接器被搭載於電路板,而且使用焊料將接觸片之SMT部固定於電路板的情況,若上述之應力作用於接觸片,可能因應力而外殼對
接觸片的固持變鬆。結果,接觸片移動,而可能在將SMT部固定於電路板之焊料產生裂痕。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該連接器係即使是朝向各種方向之各種應力作用於接觸片的情況,亦可保持外殼與接觸片之間的相對關係。
本發明之一形態係提供包括外殼與複數片接觸片的連接器。各片該接觸片係具有一個以上之第1套件與一個以上之第2套件。該第1套件係包含在第1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的2個第1壓入部。該第2套件係包含在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的2個第2壓入部。該第1壓入部及該第2壓入部係被壓入該外殼。
若依據本發明之一形態,因為將第1壓入部與第2壓入部設置於各片接觸片,所以即使是在以第1方向與第2方向所規定之面內朝向各種方向之應力作用於接觸片的情況,亦可防止失去外殼與接觸片之間的相對關係。
藉由一面參照附加之圖面,一面檢討下述之最佳實施形態的說明,將正確地理解本發明之目的,而且更徹底地理解其構成。
100‧‧‧連接器
200‧‧‧固定外殼
210‧‧‧整列部
220‧‧‧收容部
300‧‧‧可動外殼
320‧‧‧被支撐部
400‧‧‧接觸片
410‧‧‧被固持部
450‧‧‧接點部
460‧‧‧接點支撐彈簧部
470‧‧‧外殼支撐彈簧部
500‧‧‧固定補強構件
700‧‧‧對象側連接器
710‧‧‧對象側外殼
720‧‧‧對象側接觸片
730‧‧‧對象側固定補強構件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的立體圖。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係位於未嵌合狀態。
第2圖係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的立體圖。
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係位於嵌合狀態。
第3圖係表示第1圖之對象側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4圖係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係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與對象側連接器之部分切掉的立體圖。
第6圖係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的剖面圖。
第7圖係表示第1圖之連接器所含之接觸片的正面立體圖。
第8圖係表示第7圖之接觸片的背面立體圖。
第9圖係表示變形例之接觸片的立體圖。
第10圖係表示第9圖之接觸片的正視圖。
第11圖係表示第9圖之接觸片的側視圖。
第12圖係表示專利文獻1之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的剖面圖。
本發明係能以多樣之變形或各種形態實現,作為其一例,以下詳細說明如圖面所示之特定的實施形態。圖面及實施形態係未限定為在此所揭示之特定的形態,其對象包含在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明示的範圍內進行之全部的變形例、對等物、替代例等。
如第1圖、第2圖及第5圖所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00具有所謂的浮動構造。連接器100係可沿著Z方向(嵌合方向:上下方向)與對象側連接器700嵌合。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對象側連接器700包括:
由絕緣體所構成之對象側外殼710、由導電體所構成之複數片對象側接觸片720及金屬製之2個對象側固定補強構件(hold down)730。
對象側接觸片720固持於對象側外殼710。對象側接觸片720被分成2組。各組之對象側接觸片720係沿著與Z方向正交之Y方向(第2方向)排成1列。換言之,對象側接觸片720排列成2列。對象側接觸片720之列配置成通過在2列之在X方向的中間且對在Z方向所延伸之軸相對稱。換言之,一列之對象側接觸片720分別具有使另一列之對象側接觸片720以在Z方向所延伸之軸為中心旋轉180°所得的形狀。對象側固定補強構件730安裝於對象側外殼710之+Z側,並分別位於對象側外殼710之Y方向的兩端附近。在將對象側連接器700搭載於對象側電路板(未圖示)時,對象側固定補強構件730係使用焊料固定於對象側電路板(未圖示)。
如第1圖、第4圖及第6圖所示,連接器100包括:由絕緣體所構成之固定外殼200、由絕緣體所構成之可動外殼300、由導電體所構成之複數片接觸片400及金屬製之2個固定補強構件500。
從第4圖及第6圖得知,固定外殼200具有2個整列部210與2個收容部220。各個整列部210係在Y方向延伸。在各個整列部210,形成在與Z方向及Y方向正交之X方向(第1方向)所延伸的複數個槽。那些複數個槽係在Y方向排列成彼此平行。收容部220分別形成於固定外殼200之Y方向的兩端附近,並在-Z方向(在下方)凹下。
從第4圖及第6圖得知,可動外殼(外殼)300具有複數個固持部310與2個被支撐部320。如後述所示,固持部310係用以分別固持接觸片400之部位。固持部310被分成2組。各組之固持部310係設置成在Y方向排列。被支撐部320分別設置於可動外殼300之Y方向的兩端。被支撐部320係在-Z方向(在下方)突出而且朝向Y方向外側延伸。被支撐部320係分別在具有多餘空間之狀態被收容於收容部220,並由固定外殼200支撐成可在XY平面(水平面)移動。
參照第4圖,接觸片400排列成2列(+X側之接觸片列與-X側之接觸片列)。各列接觸片列係在Y方向延伸。參照第4圖及第7圖,第7圖所示之接觸片400包含於+X側之接觸片列。在第4圖,-X側之接觸片列所含的接觸片400(-X側之接觸片400)只是配置與第7圖及第8圖所示之接觸片400(+X側之接觸片400)相異,具有與+X側之接觸片400相同的構造。詳細說明之,-X側之接觸片400係藉由使+X側之接觸片400以在Z方向所延伸之軸為中心旋轉180°而得到。換言之,-X側之接觸片400具有對XY平面上之一點與+X側之接觸片400點對稱的形狀。因此,在以下,僅說明+X側之接觸片400。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接觸片400具有被固持部410、2個接點支撐彈簧部460、2個接點部450、外殼支撐彈簧部470及被固定部480。被固持部410固持於可動外殼300之固持部310(參照第6圖)。各個接點支撐彈簧部460係從被固持部410在+Z方向(在上方)延伸,在XZ平面內可彈性變
形。接點部450係在連接器100與對象側連接器700(參照第5圖)嵌合時,與對象側接觸片720(參照第5圖)接觸。接點部450係分別形成於接點支撐彈簧部460,並可在XZ平面內移動。接點部450係在X方向相對向。外殼支撐彈簧部470具有N字形狀,可彈性變形。外殼支撐彈簧部470係從被固定部480延伸,並將被固持部410之一Z側(下側)與被固定部480相連結。從上述的構造得知,本實施形態之被固持部410位於外殼支撐彈簧部470與接點支撐彈簧部460之間。換言之,被固持部410位於2種彈簧部之間。被固定部480係在連接器100被搭載並固定於電路板(未圖示)時,使用焊料固定於電路板(未圖示)。在被固定部480,形成在+Y方向突出的接合棒482。被固定部480之接合棒482係被收容於整列部210之槽內,而被固定部480之在Y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換言之,接觸片400局部地被固定於固定外殼200。從第6圖得知,被固持部410係可與可動外殼300一起移動。詳細說明之,在被固定部480被固定於電路板(未圖示)之狀態可動外殼300在XY平面內移動的情況,外殼支撐彈簧部470產生彈性變形,藉此,被固持部410與可動外殼300一起移動。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被固持部410具有第1平面部420、分別包含2個第1壓入部422之2個第1套件、2個第2平面部430、分別包含2個第2壓入部432之2個第2套件及2個連結部440。第1平面部420係與Y方向正交,而且與XZ平面平行。2個第1套件係(上下地)排列成沿著Z方向。詳細說明之,位於+Z側(上側)之一對第
1壓入部422構成第1套件中之一個,位於-Z側(下側)之一對第1壓入部422構成第1套件中之另一個。各個第1套件所含的2個第1壓入部422係從第1平面部420在X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本實施形態之各個第1壓入部422係所謂的壓入突起(亦稱為倒鉤或楔),並突出形成。更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第1壓入部422係作成具有直角或銳角之角部的箭羽狀。在本實施形態,位於-Z側(下側)之第1壓入部422的突出量係比位於+Z側(上側)之第1壓入部422的突出量更大。各個第2平面部430係藉對應之連結部440與第1平面部420連結。各個第2平面部430係與X方向正交,而且與YZ平面平行。換言之,連結部440係以第1平面部420與第2平面部430彼此正交之方式將第1平面部420與第2平面部430相連結。連結部440係不僅防止作用於第1平面部420之應力傳達至第2平面部430,而且防止作用於第2平面部430之應力傳達至第1平面部420。第2套件分別形成於第2平面部430。換言之,在各個第2平面部430,形成構成第2套件之一對第2壓入部432。從別的觀點,第2套件形成於接點支撐彈簧部460。換言之,在各個接點支撐彈簧部460,設置接點部450與一個以上之第2套件。各個第2套件所含的2個第2壓入部432係從對應之第2平面部430在Y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本實施形態之各個第2壓入部432亦係所謂的壓入突起(亦稱為倒鉤或楔)。從第6圖及第7圖得知,被固持部410之第1壓入部422及第2壓入部432被壓入可動外殼300之固持部310。藉此,第1壓入部422及第2壓入部432被固持於可動外殼300。
如上述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被固持部410係位於2種彈簧(接點支撐彈簧部460與外殼支撐彈簧部470)之間,並承受朝向各種方向的力。可是,因為被固持部410具有:在X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之第1壓入部422、與在Y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之第2壓入部432,所以持續被堅固地固持於固持部310。因此,防止固持部310對被固持部410的固持變鬆或被固持部410脫離固持部310。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被固持部410具有分別包含2個第1壓入部422之2個第1套件,但是本發明係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被固持部410僅具有一個第1套件。又,被固持部410係在各個第2平面部430,僅具有1個包含2個第2壓入部432之第2套件,但是本發明係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在各個第2平面部430,設置2個以上的第2套件。換言之,亦可接觸片400具有1個以上之第1套件與1個以上之第2套件。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第1平面部420及第2平面部430係藉連結部440相連結,並彼此正交,但是本發明係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將第1平面部420及第2平面部430設置於彼此平行。在此情況,亦可省略連結部440。又,在此情況,只要藉例如接合棒形成第1壓入部422或第2壓入部432即可。或者,亦可為了形成第1壓入部422,將第1平面部420在與第1平面部420交叉之方向局部地切割並豎立。一樣地,亦可為了形成第2壓入部432,將第2平面部430在與第2平面部430交叉之方向局部地切割並豎立。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各個第1壓入部422及第2壓
入部432係壓入突起,但是本發明係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各個第1壓入部422及第2壓入部432係由藉擊出所形成接合棒構成。但,與藉擊出所形成接合棒相比,因為壓入突起者確實地咬入外殼(可動外殼)300,所以設置壓入突起之被固持部410係藉固持部310更確實地固持。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接觸片400具有2個具備接點部450之接點支撐彈簧部460,但是本發明係未限定如此。例如,亦可接觸片400係僅具有一個接點支撐彈簧部460(參照第9圖所示之接觸片400A)。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00具有所謂的浮動構造,但是本發明係未限定如此。本實施形態之被固持部410的概念係亦可應用於不具有浮動構造之連接器的接觸片。
以下,參照第9圖至第11圖,說明不具有浮動構造之連接器(未圖示)的接觸片400A。接觸片400A係本實施形態之接觸片400(參照第7圖及第8圖)的變形例。如第9圖至第11圖所示,接觸片400A具有被固持部410A、從被固持部410A所延伸之接點支撐彈簧部460A、接點支撐彈簧部460A所支撐之接點部450A及從被固持部410A所延伸之被固定部480A。被固持部410A位於被固定部480A與接點支撐彈簧部460A之間。
被固持部410A具有第1平面部420A、分別包含2個第1壓入部422A之2個第1套件、第2平面部430A、包含2個第2壓入部432A之第2套件及連結部440A。在被固持部410A,設置一個第1平面部420A與一個第2平面部430A。
第1平面部420A與第2平面部430A係彼此正交。第1套件之各個第1壓入部422A係從第1平面部420A彼此突出至相反側。第2套件之2個第2壓入部432A係從第2平面部430A彼此突出至相反側。第1壓入部422A之突出方向係與第2壓入部432A之突出方向正交。因此,若將具有該構造之接觸片400A壓入外殼(未圖示),即使各種方向之各種應力作用於接觸片400A,外殼對接觸片400A之固持亦不會變鬆。又,在使用焊料將被固定部480A固定於電路板(未圖示)之狀態,亦因為作用於外殼之應力難傳達至被固定部480A,所以可防止在焊料產生裂痕。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第1套件所含的2個壓入突起(2個第1壓入部422或2個第1壓入部422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一樣地,第2套件所含的2個壓入突起(2個第2壓入部432或2個第2壓入部432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可是,本發明係未限定如此。亦可第1套件所含的2個壓入突起具有彼此相異的形狀。一樣地,亦可第2套件所含的2個壓入突起具有彼此相異的形狀。換言之,亦可成對之壓入突起具有彼此相異的形狀。
本發明係根據於2013年8月7日向日本專利署所提出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3-164567號,藉由參照其內容,構成本專利說明書之一部分。
說明了本發明之最佳的實施形態,但是對專業者係明白,可在不超出本發明之精神的範圍進行實施形態之變形,那種實施形態係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400‧‧‧接觸片
410‧‧‧被固持部
420‧‧‧第1平面部
422‧‧‧第1壓入部
430‧‧‧第2平面部
432‧‧‧第2壓入部
440‧‧‧連結部
450‧‧‧接點部
460‧‧‧接點支撐彈簧部
470‧‧‧外殼支撐彈簧部
480‧‧‧被固定部
482‧‧‧接合棒
Claims (5)
- 一種連接器,包括可動外殼、固定外殼與複數片接觸片,其中,各片該接觸片係具有一個以上之第1套件與一個以上之第2套件;該第1套件係包含在第1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的2個第1壓入部;該第2套件係包含在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彼此突出至相反側的2個第2壓入部;該第1壓入部及該第2壓入部係被壓入該可動外殼;該連接器係搭載於電路板;該第1壓入部及該第2壓入部係固持於該可動外殼;各片該接觸片係局部地固持於該固定外殼;各片該接觸片係具有被固定部與外殼支撐彈簧部;該外殼支撐彈簧部係從該被固定部所延伸;該被固定部係在該連接器被搭載於該電路板時,被固定於該電路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各個該第1壓入部及該第2壓入部係壓入突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各片該接觸片係具有第1平面部、第2平面部及連結部;該第1平面部係與該第2方向正交;該第2平面部係與該第1方向正交;該連結部係將該第1平面部與該第2平面部相連結;該第1壓入部係從該第1平面部在該第1方向突出; 該第2壓入部係從該第2平面部在該第2方向突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器係可沿著與該第1方向及該第2方向正交之嵌合方向與對象側連接器嵌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各片該接觸片係具有2個接點部與2個接點支撐彈簧部;在各個該接點支撐彈簧部,設置該接點部與一個以上之該第2套件;該接點部係在該第1方向彼此相對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64567A JP6116056B2 (ja) | 2013-08-07 | 2013-08-07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6406A TW201526406A (zh) | 2015-07-01 |
TWI550962B true TWI550962B (zh) | 2016-09-21 |
Family
ID=52449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23426A TWI550962B (zh) | 2013-08-07 | 2014-07-08 | 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70045B2 (zh) |
JP (1) | JP6116056B2 (zh) |
CN (1) | CN104347998B (zh) |
TW (1) | TWI5509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37890B2 (ja) * | 2014-09-26 | 2019-07-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849166B1 (ja) * | 2014-12-12 | 2016-01-27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板間接続構造 |
JP6466230B2 (ja) * | 2015-04-06 | 2019-02-0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38382B2 (ja) * | 2015-12-15 | 2018-12-1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CN105428860B (zh) * | 2015-12-22 | 2019-02-12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高速率插座连接器 |
CN109923738B (zh) | 2016-08-23 | 2021-11-30 | 申泰公司 | 具有阻抗特性改进的锚固区的电接触件 |
USD851044S1 (en) * | 2016-09-30 | 2019-06-11 | Samtec, Inc. |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JP6806529B2 (ja) * | 2016-11-02 | 2021-01-0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JP6356775B2 (ja) * | 2016-12-21 | 2018-07-1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18133275A (ja) | 2017-02-17 | 2018-08-23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154683B2 (ja) * | 2017-08-09 | 2022-10-1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6400818B1 (ja) * | 2017-11-17 | 2018-10-03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可動コネクタ |
JP7044622B2 (ja) | 2018-04-27 | 2022-03-3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109303B2 (ja) * | 2018-08-07 | 2022-07-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CN109193222B (zh) * | 2018-08-27 | 2020-06-05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6687790B1 (ja) * | 2019-07-26 | 2020-04-2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JP1650283S (zh) * | 2019-07-29 | 2020-01-20 | ||
JP7161463B2 (ja) * | 2019-10-10 | 2022-10-2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11695228B2 (en) * | 2020-10-12 | 2023-07-0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JP7499714B2 (ja) * | 2021-02-04 | 2024-06-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35463A (en) * | 2006-02-17 | 2007-09-16 |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 Connector |
TWM362529U (en) * | 2009-01-09 | 2009-08-01 | jing-hao Zhang |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with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42528A (en) * | 1987-03-27 | 1989-06-27 | Amp Incorporated | Solder post retention means |
US5112233A (en) * | 1991-05-30 | 1992-05-12 |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retention means |
JPH08124638A (ja) * | 1994-10-20 | 1996-05-17 | Amp Japan Ltd | 表面実装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電気コンタクト |
JP2001110488A (ja) * | 1999-08-04 | 2001-04-20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
TW540862U (en) * | 2002-05-24 | 2003-07-01 | Molex Inc | Battery connector |
TW539306U (en) * | 2002-06-20 | 2003-06-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4017481B2 (ja) * | 2002-09-24 | 2007-12-05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プリント基板接続装置 |
JP2005108765A (ja) | 2003-10-01 | 2005-04-21 |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 コネクタ |
JP3905518B2 (ja) | 2004-01-23 | 2007-04-18 | ケル株式会社 |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
JP4924247B2 (ja) * | 2007-07-04 | 2012-04-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0272320A (ja) | 2009-05-20 | 2010-12-02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コネクタ装置 |
TWI540862B (zh) * | 2010-09-16 | 2016-07-01 | Iii控股2有限公司 | 有效利用功率最佳化樹組織互連結構之效能與功率最佳化電腦系統架構與方法 |
TWM441234U (en) * | 2012-04-25 | 2012-11-11 | Molex Taiwan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7066509B (zh) * | 2012-04-26 | 2020-12-0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信息提供方法、处理服务器及合并服务器 |
-
2013
- 2013-08-07 JP JP2013164567A patent/JP61160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7-07 US US14/324,783 patent/US92700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7-08 TW TW103123426A patent/TWI550962B/zh active
- 2014-08-06 CN CN201410383908.5A patent/CN1043479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35463A (en) * | 2006-02-17 | 2007-09-16 |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 Connector |
TWM362529U (en) * | 2009-01-09 | 2009-08-01 | jing-hao Zhang |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with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47998A (zh) | 2015-02-11 |
JP2015035283A (ja) | 2015-02-19 |
US9270045B2 (en) | 2016-02-23 |
JP6116056B2 (ja) | 2017-04-19 |
CN104347998B (zh) | 2017-01-18 |
TW201526406A (zh) | 2015-07-01 |
US20150044914A1 (en) | 2015-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0962B (zh) | 連接器 | |
JP6041107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機構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 |
JP3158697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3314484B (zh) | 板连接端子 | |
CN103378447B (zh) | 连接器 | |
JP6084133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6921056A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JP5912632B2 (ja) | コネクタ | |
TWI552463B (zh) | 連接器及連接器製造方法 | |
JP6006356B2 (ja) |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 |
JP6600261B2 (ja) |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 |
JP6192567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 |
CN105633659B (zh) | 基板用端子和带有端子的基板 | |
JP2014191882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KR20180045833A (ko) | 접촉부 및 프레스 피트 단자 | |
JP6960748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2016018694A (ja) | コネクタ | |
JP6933975B2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13125581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9685725B2 (en) | Connector | |
JP6076953B2 (ja) | 基板用端子 | |
JP2005340024A (ja) | 基板取付型電気コネクタ | |
JP6724674B2 (ja) |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 | |
JP2021182487A (ja) | 基板実装型の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基板 | |
JP6309429B2 (ja) |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