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3509B - 寬頻天線 - Google Patents
寬頻天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3509B TWI533509B TW103105733A TW103105733A TWI533509B TW I533509 B TWI533509 B TW I533509B TW 103105733 A TW103105733 A TW 103105733A TW 103105733 A TW103105733 A TW 103105733A TW I533509 B TWI533509 B TW I53350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or
- antenna
- section
- substrate
- coupl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04 monopol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H01Q5/371—Branching current path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指一種寬頻天線,尤指一種具高輻射效率且可符合安規的微小型寬頻天線。
隨著具無線通訊功能的行動裝置(如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等)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後,無線網路的應用日益增加,人們對於傳輸速率的需求也跟著提升。而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興起,對天線的頻寬需求增大,理論上天線的尺寸也需隨著加大。然而,無線通訊產品外觀尺寸追求輕薄短小,天線相對地貼近人體,因此安規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成為設計天線時必要的考量。為了符合安規SAR的規範,行動通訊裝置天線設計通常會避免使用立體空間的天線型式,然而即使是平面天線,也未必能夠完全符合安規SAR的要求,如此一來,同時要設計出天線輻射效率佳、頻寬夠寬、尺寸夠小,且能符合安規SAR測試的認證更為不易。
常見適用於LTE頻段的寬頻平面天線架構為平面倒F天線(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單極天線/寄生單元(Monopole/Parasitic part)結合的耦合型式天線。其中,平面倒F天線有導電接腳可輔助阻抗匹配,但需要較大的延展空間才能達到較寬的頻寬及較佳的天線輻射效能,而耦合型天線通常尺寸較小,但易受環境影響,且不易進行阻抗匹配。
另一方面,迴圈天線(Loop Antenna)雖然可較有效地達到安規SAR測試的認證,然而就天線理論而言,其輻射體需要二分之一波長的共振長度,因此天線尺寸不易縮小。此外,其高輸入阻抗難以調校的特性,使得
多數習知的迴圈天線操作頻段過窄,難以涵蓋整個LTE應用所需的寬頻頻段。因此,迴圈天線通常用於極高頻帶的天線設計上,而不常被應用於LTE頻段中。
因此,如何在縮小天線尺寸並提升天線頻寬的同時,維持良好的天線輻射效率並符合安規SAR認證,已成為業界所努力的目標之一。
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單極天線單元結合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及迴圈天線單元的微小型寬頻天線,其具有良好的天線頻寬及輻射效率,並於所有的操作頻段中均可符合安規SAR認證。
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寬頻天線,該寬頻天線包含有一基板;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第一輻射體,包含有一第一區段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與該第二區段相連接且大致相互垂直,且該第一區段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該第二區段沿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輻射體,耦合於該第一輻射體;一第三輻射體,其一端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另一端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以及一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三輻射體,以傳送或接收一射頻訊號;其中,該第一輻射體、該第二輻射體及該第三輻射體的排列方式係以該第一輻射體之該第一區段、該第二輻射體及該第三輻射體的順序沿該方向依次形成於該基板上。
10、20、30、40‧‧‧寬頻天線
100、200、300、400‧‧‧基板
140、240、340、440‧‧‧訊號饋入元件
150、250、350、450‧‧‧接地元件
11、12、13、21、22、23、31、32、33、41、42、43‧‧‧輻射體
110、112、122、126、132、136、210、212、222、226、232、236、310、312、322、326、332、336、410、412、422、426、432、436‧‧‧區段
134、124、234、224、334、324、434、424‧‧‧彎折
138、238、338、438‧‧‧接地部
120、220、320‧‧‧饋入耦合區
130、230、330‧‧‧饋入區
26、36‧‧‧接地耦合部
260、360、362‧‧‧耦合體
262、314‧‧‧耦合分支
FP‧‧‧饋入點
d11、d12‧‧‧耦合間距
h13、h14‧‧‧開槽
D1‧‧‧方向
第1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之立體示意圖。
第1B圖為第1A圖之寬頻天線之正面示意圖。
第1C圖為第1A圖之寬頻天線之反面示意圖。
第1D圖為第1A圖之寬頻天線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
第1E圖為第1A圖之寬頻天線之輻射效率示意圖。
第2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之立體示意圖。
第2B圖為第2A圖之寬頻天線之正面示意圖。
第2C圖為第2A圖之寬頻天線之反面示意圖。
第2D圖為第2A圖之寬頻天線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
第2E圖為第2A圖之寬頻天線之輻射效率示意圖。
第3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之立體示意圖。
第3B圖為第3A圖之寬頻天線之正面示意圖。
第3C圖為第3A圖之寬頻天線之反面示意圖。
第3D圖為第3A圖之寬頻天線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
第3E圖為第3A圖之寬頻天線之輻射效率示意圖。
第4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之示意圖。
第4B圖為第4A圖之寬頻天線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
第4C圖為第4A圖之寬頻天線之輻射效率示意圖。
請參考第1A圖至第1E圖,第1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10之立體示意圖,第1B圖為寬頻天線10之正面示意圖,第1C圖為寬頻天線10之反面示意圖,第1D圖為寬頻天線10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第1E圖為寬頻天線10之輻射效率示意圖。寬頻天線10可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用以收發寬頻或多個相異頻段之無線訊號,如LTE無線通訊系統之訊號(其頻段大致介於704MHz~960MHz及1710MHz~2700MHz)。寬頻天線10包含有一基板100、一第一輻射體11、一第二輻射體12、一第三輻射體13、一訊號饋入元件140及一接地元件150。接地元件150可與無線通訊裝置之系統接地部相連,用來提供接地。第一輻射體11包含有一第一區段110及一第二區段112,第一區段110與第二區段112相連接且大致上相互垂直,第一區段110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150,形成一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第二輻射體12形成一單極天線單元,並耦合於第一輻射體11。第三輻射體13形成一迴圈天線單元,其一端耦合於第二輻射體12,其另一端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150。
第三輻射體13具有一饋入點FP,訊號饋入元件140電性連接於饋入點FP,以透過第三輻射體13及其耦合的第二輻射體12及第一輻射體11發射或接收無線通訊裝置的射頻訊號。
需注意的是,第一輻射體11、第二輻射體12及第三輻射體13的排列方式係以第一輻射體11之第一區段110、第二輻射體12及第三輻射體13的順序以一方向(例如,第1A圖中的方向D1)依次形成於基板100上,而第一輻射體11之第二區段112亦同樣地沿方向D1延伸。也就是說,由訊號饋入元件140為中心,左半部為第一輻射體11及第二輻射體12所形成的低頻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高頻單極天線單元,右半部為第三輻射體13所形成的高頻迴圈天線單元。當然,若將天線單元鏡像設置,第一輻射體11、第二輻射體12及第三輻射體13的排列方式仍需順著一方向以第一輻射體11之第一區段110、第二輻射體12及第三輻射體13的相鄰順序關係設置。此相鄰順序關係可讓寬頻天線10具有較佳的頻寬及效能,並符合安規SAR的規範。
詳細來說,基板100為一雙面電路板,第一輻射體11及第三輻射體13形成於基板100之正面(即第一面),而第二輻射體12形成於基板100之反面(即第二面)。第二輻射體12可包含有一第三區段122、一第一彎折124及一第四區段126,第一彎折124與第一輻射體11之第一區段110大致平行且相互耦合,而第四區段126與第一輻射體11之第二區段112大致平行且相互耦合,第二輻射體12之第三區段122與第四區段126亦相互耦合。第三輻射體13可包含有一第五區段132、一第二彎折134、一第六區段136及一接地部138,第五區段132與第一輻射體11之第二區段112大致平行且相互耦合,第六區段136與第五區段132相互耦合,接地部138電性連接接地元件150。
寬頻天線10的第二輻射體12及第三輻射體13係透過耦合的方式傳遞射頻訊號。具體而言,第三輻射體13具有一饋入區130,饋入點FP位
於其中,第二輻射體12具有一饋入耦合區120,第三輻射體13之饋入區130與第二輻射體12之饋入耦合區120於基板100之正面的一投影結果大致重疊相互耦合,使得射頻訊號可由訊號饋入元件140經第三輻射體13上的饋入點FP、饋入區130耦合至第二輻射體12。
進一步地,寬頻天線10利用迴圈天線單元的饋入點FP耦合能量到設於基板100反面的單極天線元件,再透過與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之間的相互耦合的效應,將共振頻率拉低,並在高頻頻帶上共振多個模態,以產生寬頻效應。第一輻射體11提供一低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704MHz~96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第三輻射體13提供一高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1710MHz~2300MHz的模態,為二分之一波長。第二輻射體12依靠由饋入區130耦合至饋入耦合區120的電磁能量,產生2300~270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如第1D圖及第1E圖所示,寬頻天線10可同時在多個操作頻段內具有良好的匹配效果,而在操作頻段內(704MHz~960MHz及1710MHz~2700MHz)亦可維持不錯的輻射效率。
需注意的是,本發明利用單極天線單元結合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及迴圈天線單元,以增加天線頻寬、縮小天線尺寸,並符合安規SAR認證。第1A圖之寬頻天線10係為本發明之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做不同之修飾,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第三輻射體與第二輻射體之間可以是透過饋入區或饋入元件上的耦合效應形成電性連接,亦可以是兩輻射體的末端直接連接。另外,於第1A圖的實施例中,第三輻射體13之饋入區130及第二輻射體12之饋入耦合區120大致上呈矩形,但不限於此,其他幾何形狀如三角形、多邊形等皆可適用於本發明。再者,由於天線的輻射頻率、頻寬、效率等係與天線形狀、材質等相關,因此,設計者當可適當調整寬頻天線10的輻射體線寬、長度、彎折方向、耦合間距、開槽大小等,以符合系統所需。例如,可適當地調整第一輻射體11之第二區段112與第二輻射體12之第四區段126之間的耦合間距d11、第一輻射體11之第二區段112與第三
輻射體13之第五區段132之間的耦合間距d12、第二輻射體12之第三區段122與第四區段126之間的開槽h13、及第三輻射體13之第五區段132與第六區段136之間的開槽h14等,進而調整天線的阻抗匹配及改變諧振頻率,以符合不同規範所需天線效能。
請參考第2A圖至第2E圖,第2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20之立體示意圖,第2B圖為寬頻天線20之正面示意圖,第2C圖為寬頻天線20之反面示意圖,第2D圖為寬頻天線20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第2E圖為寬頻天線20之輻射效率示意圖。寬頻天線20與寬頻天線10結構類似,不同的是,寬頻天線20之第一輻射體21及第二輻射體22皆形成於基板200之反面,而第三輻射體23形成於基板200之正面。此外,於基板200之正面上另形成一接地耦合部26,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250,並耦合設置於基板200之反面的第一輻射部21及第二輻射部22。
詳細來說,接地耦合部26包含有一耦合體260及一耦合分支262,耦合體260於基板200之反面的一投影結果大致上重疊於第一輻射體21之第一區210,而耦合分支262於基板200之反面的一投影結果與第二輻射體22之第四區段226部分重疊。透過設置接地耦合部26與第一輻射體21及第二輻射體22相互耦合,可進一步地提升低頻頻寬,而不需增加天線設置面積,甚至可將輻射體的長度大幅縮短,達到縮小天線尺寸之目的。第一輻射體21提供一低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704MHz~96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接地耦合部26與第二輻射體22相耦合,可諧振出824~960MHz的模態,使得低頻頻寬增加及天線匹配特性提升。第三輻射體23提供一高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1710MHz~2300MHz的模態,為二分之一波長。第二輻射體22依靠由饋入區230耦合至饋入耦合區220的電磁能量,產生2300~270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如第2D圖及第2E圖所示,增加接地耦合部26的寬頻天線20可將部分低頻能量帶到設置於基板200之反面的第二輻射體22,使得低頻頻寬增加,同時,於高頻頻段中也具有較佳的天線匹配。
請參考第3A圖至第3E圖,第3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30之立體示意圖,第3B圖為寬頻天線30之正面示意圖,第3C圖為寬頻天線30之反面示意圖,第3D圖為寬頻天線30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第3E圖為寬頻天線30之輻射效率示意圖。寬頻天線30與寬頻天線10結構類似,不同的是,寬頻天線30於基板300之反面上另形成一接地耦合部36,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350,並耦合於第一輻射部31。此外,第一輻射體31除了包含第一區段310、第二區段312之外,另具有一耦合分支314,以加強第一輻射體31與第二輻射體32之間的耦合效果。
詳細來說,第一輻射體31及第三輻射體33形成於基板300之正面,第二輻射體32及接地耦合部36形成於基板300之反面。接地耦合部36包含有耦合體360、362,分別與第一輻射體31之第一區段310及第二區段312於基板300之反面的一投影結果全部及部分重疊,而耦合分支314與第二輻射體32之第四區段326於基板300之正面的一投影結果部分重疊。如此一來,利用接地耦合部36及增加第一輻射體31的耦合分支314,可加強低頻輻射體元件與高頻輻射體元件之間的耦合能量,提升高、低頻的天線匹配。第一輻射體31提供一低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704MHz~96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第一輻射體31的耦合分支314與第二輻射體32相耦合,可諧振出824~960MHz的模態,使得低頻頻寬增加及天線匹配特性提升。第三輻射體33提供一高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1710MHz~2300MHz的模態,為二分之一波長。第二輻射體32依靠由饋入區330耦合至饋入耦合區320的電磁能量,產生2300~270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如第3D圖及第3E圖所示,寬頻天線30可涵蓋更高頻的頻寬且具有良好的輻射效率,因此可適用於頻寬需求大的無線通訊系統。
請參考第4A圖至第4C圖,第4A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寬頻天線40之示意圖,第4B圖為寬頻天線40之電壓駐波比示意圖,第4C圖為寬頻天線40之輻射效率示意圖。寬頻天線40與寬頻天線10結構類似,不同的是,
寬頻天線40的輻射體皆設置於基板400之同一面。此外,如第4A圖所示,第三輻射體43係直接連接於第二輻射體42,然而如第1A圖所示,第三輻射體13係利用耦合效應與第二輻射體12電性相連。
詳細來說,寬頻天線40利用將饋入點處的能量同時分流到迴圈天線單元(即第三輻射體43)及單極天線單元(即第二輻射體42),再透過單極天線單元與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即第一輻射體41)之間的相互耦合的效應,將共振頻率拉低,並在高頻帶共振多個模態,產生寬頻效應。由於寬頻天線40在一平面上即可實現,因此製造成本低廉。此外,透過調整第二輻射體42、第三輻射體43之開槽大小及第一輻射體41與第二輻射體42、第三輻射體43之間的耦合間距,可改變諧振頻率及匹配,以符合不同規範所需天線效能。第三輻射體43接地,能將寬頻天線40電流均勻分佈,有利於在天線性能以及解決安規SAR問題之間取得平衡。第一輻射體41提供一低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704MHz~96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第三輻射體43提供一高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1710MHz~2300MHz的模態,為二分之一波長。第二輻射體42提供另一高頻模態的路徑,主要產生2300~2700MHz的模態,為四分之一波長。如第4B圖及第4C圖所示,寬頻天線40亦可具有高頻寬以及良好的輻射效率,設置面積小,又能符合安規SAR的規範,因此可解決傳統上天線難以同時克服的安規SAR及頻寬問題。
另外,如本領域所熟知,天線的輻射頻率、頻寬、效率等係與天線形狀、材質等相關,因此,設計者當可適當調整寬頻天線10、20、30、40的輻射體線寬、長度、彎折方向、耦合間距、開槽大小等,以符合系統所需,其它如材質、製作方式、各元件的形狀、位置等皆可因應不同需求而做適當之變化,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單極天線單元結合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及迴圈天線單元,以增加天線頻寬、提升輻射效率、縮小天線尺寸,並且在全部的操作頻段下皆可符合安規SAR的規範。同時,本發明寬頻天線之輻射體
之間具有數個耦合間距及開槽,可用來更有彈性地調整阻抗匹配以及共振頻率的頻寬及位移,使本發明之天線可適用多種不同頻段的無線通訊系統。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寬頻天線
100‧‧‧基板
140‧‧‧訊號饋入元件
150‧‧‧接地元件
11、12、13‧‧‧輻射體
110、112、122、126、132、136‧‧‧區段
134、124‧‧‧彎折
138‧‧‧接地部
120‧‧‧饋入耦合區
130‧‧‧饋入區
FP‧‧‧饋入點
d11、d12‧‧‧耦合間距
h13、h14‧‧‧開槽
D1‧‧‧方向
Claims (13)
- 一種寬頻天線,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一基板;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第一輻射體,包含有一第一區段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與該第二區段相連接且大致相互垂直,且該第一區段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該第二區段沿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輻射體,耦合於該第一輻射體;一第三輻射體,其一端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另一端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以及一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三輻射體,以傳送或接收一射頻訊號;其中,該第一輻射體、該第二輻射體及該第三輻射體的排列方式係以該第一輻射體之該第一區段、該第二輻射體及該第三輻射體的順序沿該方向依次形成於該基板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三輻射體與該第一輻射體之該第二區段相互耦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二輻射體包含有一第三區段、一第一彎折及一第四區段,該第一彎折與該第一輻射體之該第一區段大致平行且相互耦合,而該第四區段與該第一輻射體之該第二區段大致平行且相互耦合。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二輻射體之該第三區段與該第四區段相互耦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三輻射體包含有一第五區段、一第二彎折、一第六區段及一接地部,第五區段與該第一輻射體之該第二區段大致平行且相互耦合,該第六區段與第五區段相互耦合,該接地部 連接該接地元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三輻射體形成於該基板之一第一面,該第二輻射體形成於該基板上與該第一面相對之一第二面,而該第一輻射體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一面或該第二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三輻射體另包含有一饋入區,該訊號饋入元件連接於該饋入區中一饋入點,該第二輻射體另包含有一饋入耦合區,該第三輻射體之該饋入區與該第二輻射體之該饋入耦合區於該基板之該第一面的一投影結果大致重疊。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饋入區及該饋入耦合區大致呈矩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寬頻天線,其另包含有一接地耦合部,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並耦合於該第一輻射部或該第二輻射部。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接地耦合部形成於該基板上相對於該第一輻射體之另一面,並且該接地耦合部與該第一輻射體於該另一面的一投影結果部分重疊。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接地耦合部包含有一耦合分支,該第一輻射體及該第二輻射體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二面,而該第三輻射體及該接地耦合部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一面,該耦合分支與該第二輻射體之該第四區段於該基板之該第一面的一投影結果部分重疊。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體包含有一耦合分支,該第一輻射體及該第三輻射體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一面,該第二輻射體及該接地耦合部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二面,該耦合分支與該第二輻射體之該第四區段於該第一面的一投影結果部分重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體形成一接地式耦合天線單元,而該第二輻射體形成一高頻單極天線單元,該第三輻射體形成一高頻迴圈天線單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5733A TWI533509B (zh) | 2014-02-20 | 2014-02-20 | 寬頻天線 |
US14/603,310 US9590304B2 (en) | 2014-02-20 | 2015-01-22 | Broadband antenna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5733A TWI533509B (zh) | 2014-02-20 | 2014-02-20 | 寬頻天線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3972A TW201533972A (zh) | 2015-09-01 |
TWI533509B true TWI533509B (zh) | 2016-05-11 |
Family
ID=53798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5733A TWI533509B (zh) | 2014-02-20 | 2014-02-20 | 寬頻天線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0304B2 (zh) |
TW (1) | TWI53350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74899B2 (en) | 2016-10-06 | 2018-09-11 | Pegatron Corporation | Antenna system |
TWI765743B (zh) * | 2021-06-11 | 2022-05-21 |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03194S1 (en) * | 2015-05-24 | 2017-11-21 | Airgain Incorporated | Antenna |
TWI732931B (zh) * | 2016-09-29 | 2021-07-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 |
CN108023183B (zh) * | 2016-10-31 | 2022-01-0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
TWI617095B (zh) * | 2016-10-31 | 2018-03-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WO2018150202A1 (en) * | 2017-02-20 | 2018-08-23 |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 Triple wideband hybrid lte slot antenna |
TWI663777B (zh) * | 2017-08-02 | 2019-06-21 |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 |
CN109411883B (zh) * | 2017-08-15 | 2021-10-08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 |
TWI643397B (zh) * | 2017-08-22 | 2018-12-01 |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裝置 |
TWI643402B (zh) * | 2017-10-24 | 2018-12-0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及電子裝置 |
CN109616760B (zh) * | 2018-12-05 | 2021-05-2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
TWI709321B (zh) * | 2019-01-24 | 2020-11-01 |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裝置 |
CN110323573A (zh) * | 2019-05-14 | 2019-10-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通信装置 |
TWI704718B (zh) * | 2019-07-12 | 2020-09-11 |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 |
CN112290196B (zh) * | 2019-07-23 | 2023-05-02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 |
TWI709280B (zh) * | 2019-10-01 | 2020-11-0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及通訊裝置 |
TWI723776B (zh) * | 2020-02-15 | 2021-04-0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模組 |
TWI723833B (zh) * | 2020-04-01 | 2021-04-01 |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 |
US11862838B2 (en) * | 2020-04-17 | 2024-01-0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wideband antennas |
TWI756747B (zh) * | 2020-07-21 | 2022-03-0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與無線通訊裝置 |
US11417951B2 (en) | 2020-09-01 | 2022-08-1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ntennas that radiate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ly curved cover layers |
TWI757091B (zh) * | 2021-02-09 | 2022-03-0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 |
JP7388743B2 (ja) * | 2021-06-18 | 2023-11-29 |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機器 |
TWI806625B (zh) * | 2022-05-25 | 2023-06-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高輻射效率之行動裝置 |
CN115663454A (zh) * | 2022-09-07 | 2023-01-31 |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耦合式天线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39531B2 (en) * | 2001-06-26 | 2008-03-04 | Ethertronics, Inc. | Multi frequency magnetic dipole antenna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reusing the volume of an antenna |
US7728783B2 (en) * | 2007-07-26 | 2010-06-01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Antenna structure |
TWI352453B (en) | 2008-08-12 | 2011-11-11 | Wistron Neweb Corp | Wide-band antenna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I388084B (zh) * | 2008-10-28 | 2013-03-01 | Wistron Neweb Corp | 寬頻平面天線 |
JP5120367B2 (ja) | 2009-12-09 | 2013-01-16 | Tdk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TWI481119B (zh) * | 2010-07-22 | 2015-04-11 | Wistron Neweb Corp | 寬頻天線 |
JP5060629B1 (ja) * | 2011-03-30 | 2012-10-31 | 株式会社東芝 | アンテナ装置と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US8872712B2 (en) * | 2011-06-08 | 2014-10-28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Multi-band antenna |
TWI487201B (zh) * | 2012-02-10 | 2015-06-01 | Wistron Neweb Corp | 寬頻天線 |
JP2013222271A (ja) * | 2012-04-13 | 2013-10-28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および変換アダプタ |
TWI536657B (zh) * | 2012-08-27 | 2016-06-0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整合金屬殼體的天線結構 |
TWM472323U (zh) | 2013-11-12 | 2014-02-11 | Honglin Technology Co Ltd | 寬頻天線結構 |
-
2014
- 2014-02-20 TW TW103105733A patent/TWI533509B/zh active
-
2015
- 2015-01-22 US US14/603,310 patent/US959030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74899B2 (en) | 2016-10-06 | 2018-09-11 | Pegatron Corporation | Antenna system |
TWI765743B (zh) * | 2021-06-11 | 2022-05-21 |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結構 |
US11824568B2 (en) | 2021-06-11 | 2023-11-21 | Wistron Neweb Corp. | Antenna structu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36422A1 (en) | 2015-08-20 |
US9590304B2 (en) | 2017-03-07 |
TW201533972A (zh) | 2015-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3509B (zh) | 寬頻天線 | |
TWI548145B (zh) | 全向式天線 | |
TWI487201B (zh) | 寬頻天線 | |
CN104868248A (zh) | 宽带天线 | |
US8907860B2 (en) | Stand-alone multi-band antenna | |
US9748660B2 (en) | Antenna with multiple feed points | |
CN101414705B (zh) | 宽频天线 | |
TW201533981A (zh) | 雙分支共用導體天線 | |
TWM478253U (zh) | 寬頻天線 | |
TW201433000A (zh) | 天線組件及具有該天線組件的無線通訊裝置 | |
CN204375933U (zh) | 宽频天线 | |
TWM502257U (zh) | 寬頻天線 | |
TWI497819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天線結構 | |
CN106785403A (zh) | 双频段5g微带天线 | |
US20150180117A1 (en) | Inverted-f antenna provided with an isolation unit | |
TWI504066B (zh) | 偶極天線 | |
TWI508379B (zh) | 單極天線 | |
CN107346842A (zh) | 双频天线 | |
TWI509892B (zh) | 天線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630254A (zh) | 雙頻耦極天線 | |
JP6548112B2 (ja) | 広帯域アンテナ | |
TWI594498B (zh) | 應用於平板、筆記型電腦之單極多頻段天線 | |
TWI628854B (zh) |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 |
TWI566472B (zh) | 天線結構 | |
TWI415331B (zh) | Broadband anten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