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487743B - 耐焰的、衝擊性改質的聚碳酸酯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耐焰的、衝擊性改質的聚碳酸酯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7743B
TWI487743B TW096109627A TW96109627A TWI487743B TW I487743 B TWI487743 B TW I487743B TW 096109627 A TW096109627 A TW 096109627A TW 96109627 A TW96109627 A TW 96109627A TW I487743 B TWI487743 B TW I4877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group
parts
alkyl
composition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9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4507A (en
Inventor
Eckhard Wenz
Thomas Eckel
Vera Buchholz
Dieter Wittmann
Burkhard Thuermer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ublication of TW200804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4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7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77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08K5/523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4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8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L51/085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on to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08L69/005Polyester-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耐焰的、衝擊性改質的聚碳酸酯組成物
本發明係有關熱塑性組成物,尤其是有關包含聚碳酸酯、接枝聚碳酸酯、接枝聚合物、耍及含磷滯燄劑之組成物。
描述於JP-A 11-199768中之PC/ABS摻合物係藉包含單體性及低聚性磷酸酯而使其為具有耐燄性質。耐燄性明顯地藉添加無機填料(諸如滑石)獲得改善。然而,藉此種添加可達成磷酸酯含量降低,同時保留耐燄性,但不足以獲得供擠壓應用所需要的熔體黏度。再者,無機填料通常對機械特性,特別是對聚合物摻合物之韌性有不利的影響。
US-A 5,849,827及WO 99/07782描述已藉由間苯二酚為底或雙酚-A為底之低聚磷酸酯使具有耐燄性之PC/ABS模塑組成物,後-燃燒時間明顯藉添加小濃度之奈米級無機物質予以降低。然而,本文所述之模塑組成物不具有供擠壓應用之適度的熔體穩定性。
WO 99/57198描述已藉由衍生自間苯二酚之低聚磷酸酯使具有耐燄性之PC/ABS模塑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僅0.1重量%之極低含量氟聚合物(相對於0.076%之氟含量而言)。具高分子量(31,000克/莫耳或32,000克/莫耳)之直鏈及支鏈聚碳酸酯被用於模塑組成物中。所述模塑組成物(MVR)之流變性容許藉擠製法的加工。惟,模塑組成物之特徵在於彼等較差的ESC性能及在加熱下之尺寸穩定性,特別是當防火劑以充分量被使用以達成適度之耐燄性時(即使為薄壁厚度)。
US 2002/0077417 A1揭示耐燄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係由分支聚碳酸酯、矽酮/丙烯酸酯複合接枝聚合物、低聚性磷酸酯、聚四氟乙烯及選擇性之滑石所組成。未揭示BDP型之低聚磷酸酯。
WO 02/100948 A1揭示包含聚碳酸酯(選擇性為分支的)、接枝聚合物、具平均顆粒大小低於1000奈米之滑石及選擇性之低聚磷酸酯、乙烯共聚物及抗滴液劑之熱塑性模塑組成物。WO 01/48074 A1揭示包含選擇性分支的聚碳酸酯、接枝聚合物、具特定純度之滑石及選擇性之低聚磷酸酯、乙烯共聚物及抗滴液劑之熱塑性模塑組成物。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氯和溴之模塑組成物,其滿足特別是耐燄性的高度要求(諸如美國鐵路車輛(檔案90A)之材料規定)且可因其之高度熔體穩定性而進行擠壓。尤其,根據檔案90A,模塑組成物必須不能具有ASTM E 162之任何燃燒滴液,且必須具有低於35之火燄擴散係數Is及低煤煙密度(Ds 1.5分鐘<100及Ds 4分鐘<200)(根據ASTM E 662)。同時,模塑組成物應具有至少3500 N/mm2 之拉伸模數以確保適當之機械強度。
令人驚訝地,現已發現到期望特性範圍可藉包含:A)40至95重量份,較佳60至85重量份,特佳65至78重量份之分支芳香族聚碳酸酯及/或分支芳香族聚酯碳酸酯,B)1至25重量份,較佳2至9重量份,特佳4至8重量份,極佳4.7至6.6重量份之接枝聚合物,其包含一或多種接枝基質(B.2),選自由矽酮橡膠(B.2.1)及矽酮-丙烯酸酯橡膠(B.2.2)所成組群中,C)9至18重量份,較佳10至15重量份,特佳10至12重量份之滑石,D)11至20重量份,較佳11至17重量份,特佳13至16重量份之含磷的防火劑,E)0至3重量份,較佳0.01至1重量份,特佳0.1至0.6重量份之抗滴液劑,F)0至1.5重量份,較佳0至1重量份之熱塑性乙烯基(共)聚合物(F.1)及/或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酯(F.2),組成物特佳沒有熱塑性乙烯基(共)聚合物(F.1)及/或聚對苯二甲酸伸烷基酯(F.2),(本申請案中所有之重量份為經標準化,使組成物中所有成分之重量份之總合為100)之組成物予以表現。
成份A
適合根據本發明之成分A之分支芳香族聚碳酸酯及/或分支芳香族聚酯碳酸酯為文獻上已知或可藉文獻上已知的方法予以製備(對於芳香族聚碳酸酯的製備,參見例如Schnell先生之“聚碳酸酯之化學與物理”,Interscience出版社,1964及DE-AS 1 495 626、DE-A 2 232 877、DE-A 2 703 376、DE-A 2 714 544、DE-A 3 000 610、DE-A 3 832 396;對於芳香族聚酯碳酸酯之製備,參見例如DE-A 3 077 934)。
芳香族聚(酯)碳酸酯之製備,例如可藉相界面法,反應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鹵化物(較佳為光氣)及/或與芳香族二羧酸二鹵化物(較佳為苯二羧酸二鹵化物)來進行,選擇性地使用鏈終止劑(例如單苯酚),及使用三官能或四官能酚性分支劑,其亦可包含胺官能性作為活性官能基,於此情況中分支係因醯胺鏈結予以產生。適合之分支劑為例如三苯酚或四苯酚,較佳地,亦為那些具有至少三個帶有降低反應性之官能基以適合縮合反應之酚性分支劑。1,1,1-三-(對-羥基苯基)乙烷亦適合作為一種分支劑。
特佳為使用靛紅雙甲酚作為分支劑。
分支劑被使用之量基於在聚(酯)碳酸酯中之二苯酚及分支劑之總合為準為0.01至5莫耳%,較佳0.02至2莫耳%,尤其為0.05至1莫耳%,特佳為0.1至0.5莫耳%。
根據本發明之適合的分支聚碳酸酯亦可藉已知的熔體聚合法,藉使用前述之分支劑和鏈終止劑反應二苯酚化合物與二苯基碳酸酯予以製備。
供製備分支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及/或芳香族聚酯碳酸酯之較佳的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較佳為式(I)者: 其中A代表一單鍵、C1 -至C5 -伸烷基、C2 -至C5 -亞烷基、C5 -至C6 -亞環烷基、-O-、-SO-、-CO-、-S-、-SO2 -、C6 -至C12 -伸芳基(其上可稠合其他選擇性含有雜原子之芳香環)、或式(II)或(III)之殘基 各取代基B代表C1 -至C12 -烷基(較佳為甲基)、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基X互相獨立地為0,1或2,p代表1或0,及R5 及R6 (分別依各X1 所選擇)互相獨立地代表氫或C1 -至C6 -烷基,較佳為氫、甲基或乙基,X1 代表碳,及m代表由4至7之整數,較佳為4或5,前提是在至少一個原子X1 上,R5 及R6 同時為烷基。
較佳之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為氫醌、間苯二酚、二羥基雙酚、雙-(羥苯基)-C1 -C5 -烷類、雙-(羥苯基)-C5 -C6 -環烷類、雙-(羥苯基)醚類、雙-(羥苯基)亞碸、雙-(羥苯基)酮類、雙-(羥苯基)-碸類及α,α-雙-(羥苯基)-二異丙基苯以及彼等之在環上經溴化及/或氯化之衍生物。
特佳之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為4,4'-二羥基聯苯、雙酚A、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1-雙-(4-羥苯基)-環己烷、1,1-雙-(4-羥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4'-二羥基二苯基硫化物、4,4'-二羥基二苯基碸及彼等之二溴化及四溴化或氯化衍生物,諸如2,2-雙-(3-氯-4-羥苯基)-丙烷、2,2-雙-(3,5-二氯-4-羥苯基)-丙烷或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特佳為2,2-雙-(4-羥苯基)-丙烷(雙酚-A)。
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可個別或以任意期望之混合物來使用。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為文獻上已知或可根據文獻上已知的方法獲得。
用於製備熱塑性芳香族分支聚碳酸酯之適宜的鏈終止劑為例如苯酚、對-氯酚、對-第三-丁基酚或2,4,6-三溴酚,以及根據DE-A 2 842 005之長鏈烷基酚(諸如4-(1,3-四甲基丁基)-酚),或於烷基取代基中具總共8至20個碳原子之單烷基酚或二烷基酚,諸如3,5-二-第三丁基酚、對-異-辛基酚、對-第三-辛基酚、對-十二烷基酚及2-(3,5-二甲基庚基)酚及4-(3,5-二甲基庚基)-酚。所使用鏈終止劑的量基於所使用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之莫耳量為準通常為0.5莫耳%至10莫耳%。
除了已提及之單酚外,亦被思及作為供製備芳香族聚酯碳酸酯之鏈終止劑的是其之氯甲酸酯和芳香族單羧酸(其可選擇性經C1 -至C22 -烷基或經鹵素原子所取代)之酸氯化物,以及脂族C2 -至C22 -單羧酸氯化物。
鏈終止劑之用量,在苯酚性鏈終止劑的情況中基於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的莫耳數,及在單羧酸氯化物鏈終止劑的情況中基於二羧酸二氯化物的莫耳數,分別為0.1至10莫耳%。
芳香族聚酯碳酸酯亦可包含混合於其中之芳香族羥基羧酸。
碳酸酯結構單元於熱塑性芳香族聚酯碳酸酯中之含量可依期望改變。碳酸酯基之含量,基於酯基及碳酸酯基之總合至多達100莫耳%,特別是至多達80莫耳%,特佳至多達50莫耳%。被包含於芳香族聚酯碳酸酯之酯部分及碳酸酯部分二者可以嵌段或隨機分佈的形式存在於聚縮合產物中。
熱塑性芳香族分支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可單獨或以任何期望之混合物予以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較佳組成物不含直鏈聚碳酸酯及聚酯碳酸酯。
根據本發明之適當的聚(酯)碳酸酯之相對溶液黏度,依據在25℃下於作為溶劑且濃度為0.5克/100毫升之CH2 Cl2 中測定為1.20至1.50,較佳1.24至1.40,尤其是1.25至1.35。
成份B
成份B包含一或多種之B.1 5至95重量%,較佳10至90重量%之一或多種乙烯基單體於B.2 95至5重量%,較佳90至10重量%之一或多種選自由矽酮橡膠(B.2.1)及矽酮-丙烯酸酯橡膠(B.2.2)所成組群中之接枝基質上之接枝聚合物。
接枝聚合物B可藉自由基聚合反應,例如藉乳液聚合、懸浮液聚合、溶液聚合或大塊聚合,較佳係藉乳液聚合或大塊聚合來製備。
適合之單體B.1為乙烯基單體,諸如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及/或在環上經取代之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諸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C1 -C8 )烷酯(諸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C1 -C8 )-烷酯(諸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有機酸(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或乙烯氰化物(諸如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及/或不飽和羧酸(例如順丁烯二酸酐及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衍生物(諸如酸酐和亞醯胺)。此等乙烯基單體可單獨使用或以至少兩種此等單體之混合物來使用。
較佳之單體B.1係選自至少一種單體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及丙烯腈。特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單體B.1。
接枝基質B.2之玻璃轉移溫度為<10℃,較佳<0℃,特佳<-20℃。接枝基質B.2通常具有平均顆粒大小(d50 值)0.05至10微米,較佳0.06至5微米,特佳0.08至1微米。
平均粒徑d50 為於各情況中50重量%顆粒所在直徑上下之直徑。其可藉超離心測量法來測定(W Scholtan,H.Lange,Kolloid,Z.und Z.Polymere 250(1972),782-1796)。
適合之根據B.2.1之矽酮橡膠為具有接枝活性部位之矽酮橡膠,其之製備方法被描述於例如US 2,891,920、US 3,294,725、DE-OS 3 631 540、EP 249964、EP 430134及US 4,888,388中。
根據B.2.1之矽酮橡膠可藉乳液聚合予以製備,其中使用矽氧烷單體結構單元、交聯劑或分支劑(IV)及選擇性之接枝劑(V)。
所使用之矽氧烷單體結構單元例如且較佳為二甲基矽氧烷或具至少3個環員(較佳3至6個環員)之環狀有機矽氧烷,諸如且較佳為六甲基環三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十二甲基環六矽氧烷、三甲基-三苯基-環三矽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環四矽氧烷、八苯基環四矽氧烷。
有機矽氧烷單體可單獨或以兩或多種單體之混合物形式予以使用。矽酮橡膠基於矽酮-橡膠成分之總重量為準較佳包含不低於50重量%,特佳不低於60重量%之有機矽氧烷。
較佳的是以具3或4個,特佳4個官能性之以矽烷為底之交聯劑作為交聯或分支劑(IV)。可提及之較佳實例包括:三甲氧基甲基矽烷、三乙氧基苯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正-丙氧基矽烷及四丁氧基矽烷。交聯劑可單獨或以兩或多種藥劑之混合物予以使用。特佳為四乙氧基矽烷。
交聯劑之用量基於矽酮橡膠成分之總重量為0.1至40重量%。交聯劑之用量係經選擇,使得在甲苯中所測量之矽酮橡膠之膨脹度為3至30,較佳3至25,特佳3至15。膨脹度被定義為矽酮橡膠當在25℃下以甲苯飽和時,其所吸收之甲苯量與乾燥狀態中矽酮橡膠量的重量比。膨脹度的測定詳細被描述於EP 249964中。
當膨脹度小於3時,也就是說當交聯劑之含量太高時,矽酮橡膠不會顯示適當之橡膠彈性。當膨脹係數大於30時,矽酮橡膠在基質聚合物中不會形成一主要結構,因此不會改善衝擊強度;則效果將類似於單純添加聚二甲基矽氧烷者。
四官能交聯劑優於三官能交聯劑,因為膨脹度較容易被控制於上述之範限內。
適合之接枝劑(V)為能形成具有以下諸式之化合物:CH2 =C(R2 )-COO-(CH2 )p -SiR1 n O(3-n)/2 (V-1) CH2 =CH-SiR1 n O(3-n)/2 (V-2)或HS-(CH2 )p -SiR1 n O(3-n)/2 (V-3)其中R1 代表C1 -C4 -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或丙基,或苯基,R2 代表氫或甲基,n為0、1或2及p為由1至6之數目。
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氧基矽烷特別適合形成上述之結構(V-1),且彼等具有高接枝效能。因此,確保有效形成接枝鏈,因此形成之樹脂組成物之衝擊強度受到有利的影響。
可提及之較佳實例包括:β-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乙氧基二甲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矽烷、δ-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丁基二乙氧基甲基-矽烷或彼等之混合物。
基於矽酮橡膠之總重量較佳為使用0至20重量%之接枝劑。
矽酮橡膠可藉乳液聚合予以製備,例如描述於US 2,891,920及US 3,294,725中者。矽酮橡膠係以水性乳膠之形式予以獲得。為該目的,在以磺酸為底之乳化劑(諸如烷基苯磺酸或烷基磺酸)之存在下,將包含有機矽氧烷、交聯劑及選擇性接枝劑之混合物在剪力下,例如藉由均質機,與水混合,混合物聚合以形成矽酮-橡膠乳膠。烷基苯磺酸為特別適合的,因為其不僅充作乳化劑,亦作為一種聚合引發劑。於此情況中,磺酸與烷基苯磺酸之金屬鹽或與烷基磺酸之金屬鹽之組合物為有利的,因為聚合物係在後續之接枝聚合期間藉此予以穩定。
於聚合後,藉添加鹼性水溶液,例如藉添加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或碳酸鈉之水溶液來中和反應混合物以終止反應。
根據本發明,矽酮-丙烯酸酯橡膠(B.2.2)亦適合作為接枝基質B.2。此等矽酮-丙烯酸酯橡膠為具有接枝活性部位之複合橡膠,包含10至90重量%之矽酮-橡膠成分及90至10重量%之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成分,兩種所述在複合橡膠中之橡膠成分互相滲透,使彼等無法實質上互相分離。
若複合橡膠中矽酮橡膠成分之量太高,則完成之樹脂組成物有不利的表面特性及減弱之著色能力。另一方面,若複合橡膠中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成分之含量太高,則形成之樹脂組成物之衝擊強度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矽酮丙烯酸酯橡膠為已知且被描述於例如US 5,807,914、EP 430134及US 4,888,388中,全部併入本文作為參考。
因此,適合之矽酮-橡膠成分為那些已在B.2.1中描述者。
根據B.2.2之適合的矽酮丙烯酸酯橡膠之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成分可由甲基丙烯酸烷酯及/或丙烯酸烷酯、交聯劑(VI)及接枝劑(VII)予以製備。較佳之甲基丙烯酸酯烷酯及/或丙烯酸烷酯之實例為C1 -至C8 -烷基酯類,例如甲基、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正-丙基、正-己基、正-辛基、正-月桂基及2-乙基己基之酯類;鹵烷基酯類,較佳為鹵-C1 -C8 -烷基酯類,諸如丙烯酸氯乙酯及此等單體之混合物。特佳為丙烯酸正-丁酯。
作為交聯劑(VI)之矽酮-丙烯酸酯橡膠之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成分,可使用具多於一個可聚合雙鍵之單體。交聯單體之較佳實例為具3至8碳原子之不飽和單羧酸與具3至12碳原子之不飽和一元醇或具2至4個OH基及2至20碳原子之飽和多元醇之酯類,諸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交聯劑可單獨或以至少兩種交聯劑之混合物予以使用。
較佳之接枝劑(VII)之實例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聚異氰酸三烯丙酯或其之混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亦被用作交聯劑(VI)。接枝劑可單獨或以至少兩種接枝劑之混合物予以使用。
交聯劑(VI)及接枝劑(VII)之用量基於矽酮丙烯酸酯橡膠之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成分之總重量為0.1至20重量%。
矽酮丙烯酸酯橡膠係藉先製備呈水性乳膠狀之根據B.2.1之矽酮橡膠予以製造。此乳膠隨後予以添加待使用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及/或丙烯酸烷酯、交聯劑(VI)及接枝劑(VII)並實施聚合。較佳為藉自由基,例如藉過氧化物、偶氮或氧化還原引發劑予以引發之乳液聚合。特佳為使用氧化還原引發劑系統,尤其是藉組合硫酸鐵、亞甲基二胺四乙酸二鈉、吊白塊及過氧化氫所製備之次硫酸鹽引發劑系統。
用於製備矽酮橡膠之接枝劑(V)具有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成分被共價結合至矽酮橡膠成分上之作用。於聚合期間,兩種橡膠成分互相滲透,因而形成複合橡膠,其在聚合之後不再分散於矽酮橡膠成分和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成分之構成組分中。
為製備如成分B)所述之矽酮(丙烯酸酯)接枝橡膠B,單體B.1被接枝於橡膠基質B.2上。
被描述於例如EP 249964、EP 430134及US 4,888,388中之聚合方法可供該目的使用。
例如,接枝聚合係根據下列聚合方法予以進行:於一單-或多-階段自由基所引發之乳液聚合中,期望之乙烯單體B.1被接枝於水性乳膠形式之接枝基質上。接枝效率應儘可能高,較佳大於或等於10%。接枝效率在實質上與所使用之接枝劑(V)或(VII)。於聚合至矽酮(丙烯酸酯)接枝橡膠之後,將水性乳膠加入已先溶解金屬鹽類(諸如氯化鈣或硫酸鎂)之熱水中。藉此矽酮(丙烯酸酯)接枝橡膠凝結,隨後可予以分離掉。
所述作為成分B)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及丙烯酸烷酯接枝聚合物可得自市場。可提及之實例包括:MetablenSX 005及MetablenSRK 200,來自三菱嫘縈(Mitsubishi Rayon)公司。
成份C
滑石應瞭解為天然發生或合成製備之滑石。
純的滑石具有化學組成3 MgO4 .SiO2 .H2 O,因此具有MgO含量31.9重量%、SiO2 含量63.4重量%及化學結合水含量4.8重量%。其為具層狀結構之矽酸鹽。
天然發生之滑石物質通常不會有如上述之理想的組成,因為彼等會因鎂被其他元素之部分置換、矽被例如鋁之部分置換及/或因與其他礦物質(諸如石灰岩、菱鎂礦及亞氯酸鹽)之互相成長而受到污染。
在本發明範疇內之特殊等級的滑石具有待高純度的特性,其特徵在於MgO含量由28至35重量%,較佳30至33重量%,特佳30.5至32重量%,SiO2 含量由55至65重量%,較佳58至64重量%,特佳60至62.5重量%。較佳類型之滑石的特徵進一步在於Al2 O3 含量低於5重量%,特佳低於1重量%,特別是低於0.7重量%。
符合此定義之商業上可取得之滑石種類例如為來自Luzenac Naintsch Mineralwerke GmbH(Graz,澳洲)之LuzenacA3。
根據本發明之滑石之使用特別有利的是,為細磨型之形式,具有平均顆粒大小(d50 )0.1至20微米,較佳0.2至10微米,特佳1.1至5微米,極佳1.15至2.5微米。
滑石可經表面處理,例如經矽烷化,以確保與聚合物有更佳的相容性。關於模塑組成物之加工及製造,使用壓實滑石亦為有利的。
成份D
在本發明範疇內之含磷的防火劑(D)較佳係選自單體性及低聚性磷酸及膦酸酯類、膦酸酯胺類及磷氮基化物之組群中。選自一或多種此等組群之數種成分之混合物亦可被用作防火劑。其他本文未特別述及之無鹵素磷化合物亦可可單獨使用或以與其他無鹵素磷化合物以期望之組合予以使用。
較佳之單體性及低聚性磷酸及膦酸酯類為通式(VIII)之磷化合物: 其中R1 ,R2 ,R3 及R4 互相獨立地代表C1 -至C8 -烷基或C5 -至C6 -環烷基、C6 -至C20 -芳基或C7 -至C12 -芳烷基,分別選擇性經烷基(較佳為C1 -至C4 -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溴)取代,n互相獨立地代表0或1,q代表0至30及X代表具6至30碳原子之單-或多-核芳香族基,或具2至30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脂族基,其可經OH-取代且包含至多達8個醚鍵。
較佳地,R1 ,R2 ,R3 及R4 互相獨立地代表C1 -至C4 -烷基、苯基、萘基或苯基-C1 -C4 -烷基。芳香基R1 ,R2 ,R3 及R4 可經鹵素及/或烷基,較佳為氯、溴及/或C1 -至C4 -烷基取代。特佳之芳基為甲苯酚基、苯基、二甲苯基、丙基苯基或丁基苯基及其對應之經溴化及氯化之衍生物。
X於式(VIII)中較佳代表具6至30碳原子之單-或多-核芳香族基。其較佳衍生自式(I)之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
於式(VIII)中各取代數n互相獨立地可為0或1,n較佳為1。
q代表0至30之值,較佳為0.3至20,特佳為0.5至10,特別是0.5至6,極佳為1.1至1.6。
X特佳代表 或其之經氯化或溴化之衍生物;特別地,X係衍生自間苯二酚、氫醌、雙酚A或二苯基酚。特佳地,X係衍生自雙酚A。
亦可使用不同磷酸酯之混合物作為根據本發明之成分D。
式(VIII)之磷化合物特別是三丁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三甲苯酚基磷酸酯、二苯基甲苯酚基磷酸酯、二苯基辛基磷酸酯、二苯基-2-乙基-甲苯酚基磷酸酯、三(異丙基苯基)磷酸酯、間苯二酚-橋接之二磷酸酯及雙酚A-橋接之二磷酸酯。特佳為使用衍生自雙酚A之式(VIII)之低聚磷酸酯。
根據成分D之磷化合物為已知(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5,204,394及5,672,645,兩者併入本文作為參考)或可藉習知方法以類似方式予以製備(例如Ullmanns Encyklopdie der Technischen Chemie,第18冊,第301頁起,1979;Houben-Weyl,Methoden der Organischen Chemie,第12/1冊,第43頁;Beilstein,第6冊,第177頁)。
平均q-值可藉適當方法(氣相層析(GC)、高壓液相層析(HPLC)、凝膠滲透層析(GPC))測定磷酸酯組成之分子量分佈,並由其計算q之平均值予以決定。
亦可使用膦酸酯胺及磷氮基化物(諸如描述於WO 00/00541及美國專利案6,528,561中者)作為防火劑。
防火劑可單獨使用或以互相之任意混合物或以與其他防火劑之混合物形式來使用。
抗滴液劑E
根據本發明之組成物可包含較佳之氟化聚烯烴作為抗滴液劑。氟化聚烯烴為已知(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5,672,645,併入本文作為參考)。商業可取得之製品為例如杜邦公司之Teflon30N。
氟化聚烯烴可以氟化聚烯烴之乳液和接枝聚合物B)之乳液或與共聚物F.1)(較佳以苯乙烯/丙烯腈為主)之乳液的凝聚混合物的形式予以使用,乳液形式之氟化聚烯烴係與接枝聚合物或共聚物之乳液混合,隨後凝聚。
氟化聚烯烴亦可以和接枝聚合物B)或和共聚物F.1)(較佳以苯乙烯/丙烯腈為主)之預摻合物形式來使用。氟化聚烯烴可以粉末形式與接枝聚合物或共聚物之粉末或顆粒混合及在通常為200至330℃之溫度下,在傳統裝置(諸如捏合機、擠壓機或雙軸螺旋機)中以熔態摻合。
氟化聚烯烴亦可以母料形式予以使用,其係藉在氟化聚烯烴之水性分散液的存在下,乳液聚合至少一種單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予以製造。較佳之單體成分為苯乙烯、丙烯腈及其之混合物。於酸沉澱及後續乾燥後,聚合物以可傾倒粉末予以使用。
凝聚物、預摻合物及母料一般具有氟化聚烯烴之固體含量5至95重量%,較佳7至60重量%。
成分F
成分F包含一或多種熱塑性乙烯基(共)聚合物F.1及/或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F.2。
適合之乙烯基(共)聚合物F.1為至少一種選自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乙烯基氰化物(不飽和腈)、(甲基)丙烯酸(C1 -C8 )-烷基酯、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之衍生物(諸如酸酐及亞醯胺)組群之單體的聚合物。特別適合者為F.1.1 50至99重量份,較佳60至80重量份之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及/或在環上經取代之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諸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及/或甲基丙烯酸(C1 -C8 )-烷基酯(諸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F.1.2 1至50重量份,較佳20至40重量份之乙烯基氰化物(不飽和腈),諸如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及/或(甲基)丙烯酸(C1 -C8 )-烷酯(諸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及/或不飽和羧酸(諸如順丁烯二酸)及/或不飽和羧酸(例如順丁烯二酸酐及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衍生物(諸如酸酐和亞醯胺)之(共)聚合物。
乙烯基(共)聚合物F.1為樹脂狀、熱塑性及無橡膠的。特佳的是F.1.1苯乙烯和F.1.2丙烯腈之共聚物。
根據F.1之(共)聚合物為已知且可藉自由基聚合反應,特別是藉乳液聚合、懸浮液聚合、溶液聚合或塊狀聚合來製造。(共)聚合物較佳具有介於15,000至200,000的分子量MW (重量平均,藉光散射或沉降法予以測定)。
成分F.2之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為由芳香族二羧酸之反應產物或彼等之反應衍生物,諸如二甲基酯或酸酐,及脂族、環脂族或芳脂族二醇及此等反應產物之混合物。
較佳之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包含基於二羧酸成分至少80重量%,較佳至少90重量%之對苯二甲酸基團及基於二醇成分至少80重量%,較佳至少90莫耳%之乙二醇及/或丁二醇-1,4基團。
除了對苯二甲酸基團外,較佳之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可包含至多達20莫耳%,較佳至多達10莫耳%之其他具8至14碳原子之芳香族或環脂族二羧酸或具4至12碳原子之脂族二羧酸之基團,諸如酞酸、異酞酸、萘-2,6-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皮脂酸、壬二酸、環己烷二乙酸之基團。
除了乙二醇或丁二醇-1,4基團外,較佳之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可包含至多達20莫耳%,較佳至多達10莫耳%之其他具3至12碳原子之脂族二醇或具6至21碳原子之環脂族二醇,例如1,3-丙烷二醇、2-乙基-1,3-丙烷二醇、新戊二醇、1,5-戊烷二醇、1,6-己烷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3-乙基-2,4-戊烷二醇、2-甲基-2,4-戊烷二醇、2,2,4-三甲基-1,3-戊烷二醇、2-乙基-1,3-己烷二醇、2,2-二乙基-1,3-丙烷二醇、2,5-己烷二醇、1,4-二-(β-羥基乙氧基)-苯、2,2-雙-(4-羥基環己基)-丙烷、2,4-二羥基-1,1,3,3-四甲基-環丁烷、2,2-雙-(4-β-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及2,2-雙-(4-羥基丙氧基苯基)-丙烷之基團(DE-A-2 407 674、2 407 776、2 715 932)。
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例如可根據DE-A 1 900 270及美國專利案3,692,744,藉由混合相當小量之三元或四元醇或三元或四元羧酸予以分支。較佳分支劑的實例為對稱苯甲酸、苯三甲酸、三羥甲基-乙烷、和-丙烷及季戊四醇。
特佳者為那些僅由對苯二甲酸及其反應性衍生物(例如其之二烷基酯類)與乙二醇及/或1,4-丁烷二醇所製得之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及此等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之混合物。
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之混合物包含1至50重量%,較佳1至30重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亞乙酯及50至99重量%,較佳70至99重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亞丁酯。
較佳被使用之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在25℃下,於Ubbelohde黏度計中,於苯酚/鄰-二氯苯(1:1重量份)中測定,通常具有0.4至1.5 dl/g,較佳0.5至1.2 dl/g之特性黏度。
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可藉已知方法予以製造(參見例如Kunststoff-Handbuch第VIII冊,第695頁起,Carl-Hanser-Verlag,慕尼黑,1973)。
其他添加劑G
根據本發明之模塑組成物可另包括至少一種傳統添加劑,諸如潤滑劑及脫模劑、成核劑、抗靜電劑、穩定劑、著色劑及顏料、以及填料及不同於滑石之強化劑。
成分G亦指的是極細分散之無機化合物,其特徵為平均粒徑小於或等於200奈米,較佳小於或等於150奈米,特別是1至100奈米。
適當之極細分散之無機化合物較佳包括至少一種極性化合物,為週期表第1至第5主族或第1至第8次族,較佳為週期表之第2至第5主族或第4至第8次族,特佳為週期表之第3至第5主族或第4至第8次族之一或多種金屬,或為該等金屬與選自氧、氫、硫、磷、硼、碳、氮或矽之至少一種元素之化合物。較佳之化合物為例如氧化物、氫氧化鈉、含水氧化物、硫酸鹽、亞硫酸鹽、硫化物、碳酸鹽、碳化物、硝酸鹽、亞硝酸鹽、氮化物、硼酸鹽、矽酸鹽、磷酸鹽、氫化物、亞磷酸鹽或膦酸鹽。
極細分散無機化合物較佳為氧化物、磷酸鹽、氫氧化物,較佳為TiO2 、SiO2 、SnO2 、ZnO、ZnS、水鋁礦、ZrO2 、Al2 O3 、磷酸鋁、氧化鐵、以及TiN、WC、AlO(OH)、Fe2 O3 、氧化鐵、Na2 SO4 、氧化釩、硼酸鋅、矽酸鹽(諸如矽酸鋁、矽酸鎂、一維、二維、三維矽酸鹽)。混合物及摻雜化合物同樣可使用。此等極細分散無機化合物可藉有機分子予以表面改質,以達成與聚合物更佳之相容性。疏水性或親水性表面可以此方式產生。
特佳為水合氧化鋁(例如水鋁礦)或TiO2
顆粒大小及粒徑指的是平均粒徑d50 ,係藉根據W Scholtan等人之Kolloid-Z.und Z.Polymere 250(1972),pp 782至796之超離心測量法予以測定。
無機化合物可以粉末、糊膏、溶膠、分散液或懸浮液形式存在。粉末可由分散液、溶膠或懸浮液藉沉澱法予以獲得。
無機化合物可根據傳統方法予以混入熱塑性模塑組成物中,例如藉模塑組成物及極細分散無機化合物之直接捏合或擠製。較佳之方法為以防火添加劑製備母料、以單體或溶劑製備根據本發明之模塑組成物之至少一種成分,或共沉澱熱塑性成分及極細分散無機化合物,例如藉共沉澱一種水乳液和極細分散無機化合物,選擇性為極細分散無機化合物之分散液、懸浮液、糊膏或溶膠形式。
組成物係藉以已知方法混合個別組分及在傳統裝置(諸如內部混合機、擠壓機及雙軸螺旋機)中,在200℃至300℃之溫度下熔體-調合及熔體-擠製彼等予以製造。
個別成分之混合物可以習知方式,在約20℃(室溫)及在較高溫下,依序或同時進行。
熱塑性模塑組成物因彼等之優越耐燄性及彼等於加熱下之高度尺寸穩定性,而適合用於製造任何類型之模塑物件。由於彼等在加熱下之尺寸穩定性及彼等之流變性,處理溫度較佳超過240℃。
本發明亦有關製造模塑組成物之方法及模塑組成物於製造模塑物件之用途。
模塑組成物可藉射出成形予以加工成模塑物件,或較佳為模塑組成物可被擠壓成片材或薄膜,特佳為片材。
本發明另提供由先前所製造之片材或薄膜,藉熱成形製造模塑物件。
熱成形法已被描述於例如Burkhardt等人之"塑膠加工",於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Wiley-VCH Verlag GmbH & Co.KgaA,2002中或於Rmpp Lexikon Chemie,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1999中。熱成形法通常描述程序,其中塑膠半成品被加熱及在外部力量(熱、壓力或真空)之影響下被形成三維結構。
但是,抽拉成形法(熱成形法)係有關插入一預熱之塑膠片材於工具之兩部件(正部件和反部件)之間,然後將此等部件壓製在一起,因而塑膠部件獲得其形狀,抽拉成形法係利用彈簧加壓的壓緊裝置來進行。沒有負向工具之方法被稱為深拉法(deep-drawing);藉由真空(真空成形法)亦為可行的。
本文所述之擠壓平面模塑物件例如可在150℃至220℃之表面溫度下,特別是在160℃至215℃之表面溫度下,以深拉法予以處理。
因此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製造熱成形模塑物件之方法,其中(i)第一步驟將聚碳酸酯組成物熔化及混合,(ii)第二步驟將形成之熔體冷卻及造粒,(iii)第三步驟將顆粒熔化並擠壓成片材,及(iv)第四步驟將片材塑形為三維物件,較佳在外部力之影響下(例如藉一部件或兩部件工具及/或藉真空),藉由熱成形、抽拉成形法、深拉或真空成形,特佳地,三維物體藉深拉法,在150℃至220℃之片材之表面溫度下,特別是在160℃至215℃之片材之表面溫度下予以塑形。
模製物件適合下列之應用:供載客車輛、巴士、貨車、電動拖車、鐵路運輸工具、飛機、船或其他車輛用之汽車零件或內部配件,供建築部門、平面牆元件、隔間牆用之覆蓋板,供保護牆壁及邊緣之防護條,供電器安裝管道、纜線導體、導體-軌道覆蓋物、窗及門廓、傢俱部件及交通號誌用之輪廓。模製物件特別適合下列應用:供載客車輛、巴士、貨車、電動拖車、鐵路運輸工具及飛機用之汽車零件或內部配件。
模製物件特佳為適合供製造覆蓋物、天花板及側邊嵌板,行李箱罩板及供鐵路車輛及飛機用之類似內部嵌板。
以下實施例係用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
成分A1 以雙酚A為底之分支聚碳酸酯,具有相對溶液黏度ηrel =1.34(於作為溶劑之CH2 Cl2 中,在25℃及0.5克/100毫升之濃度下所測得),已利用基於雙酚A和靛紅雙甲酚之總合為0.3莫耳%之靛紅雙甲酚予以分支。
成分A2 以雙酚A為底之直鏈聚碳酸酯,具有相對溶液黏度ηrel =1.29(於作為溶劑之CH2 Cl2 中,在25℃及0.5克/100毫升之濃度下所測得)。
成分A3 以雙酚A為底之直鏈聚碳酸酯,具有相對溶液黏度ηrel =1.28(於作為溶劑之CH2 Cl2 中,在25℃及0.5克/100毫升之濃度下所測得)。
成分B1 ABS接枝聚合物,係在57重量%(基於ABS聚合物為準)之顆粒交聯之聚丁二烯橡膠(平均粒徑d50 =0.3至0.4微米)之存在下,藉乳液聚合43重量%(基於ABS聚合物為準)之27重量%之丙烯腈和73重量%之苯乙烯之混合物所製備。
成分B2 衝擊改質劑,甲基-甲基丙烯酸酯-改質之矽酮-丙烯酸酯橡膠,MetablenSX 005,得自三菱嫘縈公司,CAS 143106-82-5。
成份B3 衝擊改質劑,苯乙烯-丙烯腈-改質之矽酮-丙烯酸酯橡膠,MetablenSRK 200,得自三菱嫘縈公司,CAS 178462-89-0。
成份C1 滑石,來自Luzenac Naintsch Mineralwerke GmbH之LuzenacA3C,具MgO含量32重量%、SiO2 含量61重量%及Al2 O3 含量0.3重量%。
成份C2 高嶺土(中國黏土),來自Imerys礦物公司之Supreme。
成份C3 矽灰石,來自Nyco之Nyglos4W,具有11:1之縱橫比。
成份D 以雙酚A-為底之低聚磷酸酯
成分E 聚四氟乙烯粉末,CFP 6000 N,杜邦。
成分F 77重量%苯乙烯和23重量%丙烯腈之共聚物,具有130公斤/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根據GPC測定),藉質量法予以製備。
成分G 0.2重量份之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作為潤滑劑/脫模劑)和0.1重量份之亞磷酸鹽穩定劑之混合物(IrganoxB 900,汽巴特用化學品公司)。
模塑組成物之製備及試驗 於雙軸-螺旋擠壓機(ZSK-25)(Werner und Pfleiderer)中將列於表1之物質混合並在225 rpm之轉速下造粒,在260℃之機器溫度下以20公斤/小時輸出。
於一射出成形機中將形成之顆粒處理成對應之試驗樣品(儲料溫度260℃,工具溫度80℃,流體前緣速度240毫米/秒)。特性描述為根據DIN EN ISO 180/1A(艾氏切口衝擊強度;樣本大小80x10x4立方毫米)、DIN EN ISO 527(拉伸模數)、DIN EN ISO 306(維卡(Vicat)軟化溫度,方法B,50 N負載,加熱速率120 K/小時)、ISO 11443(熔體黏度)、DIN EN ISO 1133(熔體體積流速MVR)及UL 94V來進行。
此外,具3毫米厚度之片材係在270℃之熔化溫度下,於一來自Breyer,Singen之片材與薄膜機械設備中予以擠壓(Breye 60脫氣擠壓機,無顆粒之預乾燥,三輥平整工具、雙輥輸出,放射計厚度測量)。
由擠壓片材切出供ASTM E 162及ASTM E 662之對應的樣品試驗形狀。火燄擴散係數(Is)及滴液行為係根據ASTM E 162(鋁箔基材,d=3毫米)予以測量。煤煙密度係根據ASTM E 662(點燃火燄,d=3毫米)予以測量。
有關美國鐵路車輛材料的規定被制定於所謂的檔案90-A中(運輸巴士及貨車材料選擇之建議火災安全規範-由美國運輸部大眾運輸總署所公告,美國聯邦公報第58卷第201冊)。根據該文件,在ASTM E 162中,內部嵌板之材料不應顯現燃燒滴液且必須具有火燄擴散係數Is低於35;此外,根據ASTM E 662,彼等必須有低的煤煙密度(Ds 1.5分鐘<100及Ds 4分鐘<200)。
可熱成形性可藉製造所謂的深拉角錐予以證實,經擠製之片材在200℃下被深拉至20公分深度,形成具6個梯級之階梯形角錐。深拉角錐以目視評估表面品質。評估"良好"表示無邊緣破裂及在彎角處無白色裂縫發生。評估"不良"表示邊緣破裂及/或在彎角處發生白色裂縫。
表1證實僅有本發明之組成物(實施例8至11及18至20)滿足根據美國鐵路車輛規定(檔案90-A)之要求,也就是說,根據ASTM E 162具有火燄擴散係數Is低於35,根據ASTM E 162在試驗期間未顯示燃燒滴液,且滿足根據ASTM E 662關於煤煙密度之要求(Ds 1.5分鐘<100及Ds 4分鐘<200)。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8至11及18至20的情況中,拉伸模數明顯地大於3500 N/mm2 。相反地,比較實施例V1至V7及V12至V17無法滿足前述要求之至少一個。
雖然本發明已於前述為說明之目的予以詳細描述,應瞭解此等細節僅為該目的之用,且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下(除了受到申請專利範圍之限制外)可從事變化。

Claims (16)

  1. 一種熱塑性組成物,其係由下列所組成:A)由40至78重量份之以雙酚A為主的分支芳香族聚碳酸酯和分支芳香族聚酯碳酸酯,B)由1至25重量份之接枝聚合物,包含一或多種矽酮丙烯酸酯橡膠之接枝基質,該橡膠係經至少一種選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及丙烯腈組成的組群之單體所改質,C)由9至18重量份之滑石,D)由11.0至20重量份之含磷的滯燄劑,E)由0至3重量份之抗滴液劑,及F)由0至1.5重量份之無橡膠的熱塑性乙烯(共)聚合物和聚對苯二甲酸亞烷基酯,其中該無橡膠的熱塑性乙烯(共)聚合物係為以下之聚合物:F.1.1)至少一種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組群之單體: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苯乙烯之甲基丙烯酸(C1 -C8 )-烷基酯、α-苯乙烯之甲基丙烯酸(C1 -C8 )-烷基酯、對-甲基苯乙烯之甲基丙烯酸(C1 -C8 )-烷基酯、及對-氯苯乙烯之甲基丙烯酸(C1 -C8 )-烷基酯,及F.1.2)至少一種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組群之單體: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腈之丙烯酸(C1 -C8 )-烷酯、甲基丙烯腈之丙烯酸(C1 -C8 )-烷酯、順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酐、及順丁烯二酸酐之亞 醯胺;以及G)至少一種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組群之成員:潤滑劑、脫模劑、成核劑、抗靜電劑、穩定劑、著色劑、顏料、填料、強化劑及具有平均粒徑小於或等於200奈米的極細分散之無機化合物。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包含分支芳香族聚碳酸酯或分支芳香族聚酯碳酸酯(成分A),其中其等包含胺官能性作為活性官能基。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包含作為含磷的滯燄劑(D)之通式(VIII)的單體性-及低聚性磷酸或磷酸酯: 其中R1 ,R2 ,R3 及R4 互相獨立地為分別選擇性經鹵化之C1 -至C8 -烷基、分別選擇性經烷基-及/或經鹵基-取代之C5 -至C6 -環烷基、C6 -至C20 -芳基或C7 -至C12 -芳烷基,n 互相獨立地代表0或1,q 代表0至30及 X 代表具6至30碳原子之單-或多-核芳香族基團,或具2至30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脂族基團,其可具有OH-取代且可包含至多達8個醚鍵。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組成物,其中R1 ,R2 ,R3 及R4 互相獨立地為分別選擇性經鹵化之C1 -至C8 -烷基、分別選擇性經C1 至C4 烷基-、及/或經氯-或溴-取代之C5 -至C6 -環烷基、C6 -至C20 -芳基或C7 -至C12 -芳烷基。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組成物,其中式(VIII)中之X為雙酚A。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包含由4.7至6.6重量份之成分B。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包含由10至12重量份之成分C。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根據成分C之滑石具有由1.1至5微米之平均顆粒大小(d50 )。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包含潤滑劑與脫模劑、成核劑、抗靜電劑、穩定劑、染料與顏料、以及填料與強化物質,其中最後二者不同於滑石。
  10. 一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製造熱成形模塑物的方法,其中(i)將熱塑性組成物之成分熔化及混合,(ii)將形成之熔體冷卻及造粒,(iii)將顆粒熔化並擠壓成片材,及(iv)將該片材塑形成為一種三維結構。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v)中,將該片材塑形成為一種三維結構係藉由暴露於外部力量之熱成形、抽拉成形、深拉及真空成形。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材塑形成為一種三維結構係藉由深拉法,其中該片材的表面溫度係在由150至220℃。
  13. 一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用於製造射出成形模製物或熱成形模製物之用途。
  14. 一種模製物,包含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模製物,其特徵在於該模製物為汽車、巴士、貨車、拖車、鐵路運輸工具、船或其他車輛用之零件,供建築部門、平板狀牆元件、隔間用之覆蓋板,供保護牆壁及邊緣之防護條,供電器管道、纜線導體、保護性帶電軌道覆蓋物、窗及門廓、傢俱部件及交通號誌用之輪廓。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模製物,其特徵在於該模製物為飛機之零件。
TW096109627A 2006-03-22 2007-03-21 耐焰的、衝擊性改質的聚碳酸酯組成物 TWI487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12988A DE102006012988A1 (de) 2006-03-22 2006-03-22 Flammgeschützte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4507A TW200804507A (en) 2008-01-16
TWI487743B true TWI487743B (zh) 2015-06-11

Family

ID=3808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9627A TWI487743B (zh) 2006-03-22 2007-03-21 耐焰的、衝擊性改質的聚碳酸酯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25441A1 (zh)
EP (1) EP1999211B1 (zh)
JP (1) JP2009530456A (zh)
KR (1) KR101470651B1 (zh)
CN (1) CN101405343B (zh)
AT (1) ATE493470T1 (zh)
BR (1) BRPI0709072A2 (zh)
CA (1) CA2646725C (zh)
DE (2) DE102006012988A1 (zh)
ES (1) ES2357046T3 (zh)
MX (1) MX2008011885A (zh)
RU (1) RU2439106C2 (zh)
TW (1) TWI487743B (zh)
WO (1) WO200710725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2938A1 (en) * 2007-11-26 2009-05-27 Hitachi Cable, Ltd. Insulated Wire Using a Resin Composition
DE102007061758A1 (de) * 2007-12-20 2009-06-25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lammgeschützte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US20090326111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Bayer Materialscience Llc Impact resistant,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sition
DE102008048202A1 (de) * 2008-09-20 2010-04-0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Spannungsrissbeständige und verzugsarme Zweikomponenten-Formteile enthaltend plättchen- oder schuppförmigen anorganischen Füllstoff ausgenommen Talk
DE102008048204A1 (de) * 2008-09-20 2010-04-0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Spannungsrissbeständige und verzugsarme Zweikomponenten-Formteile enthaltend Talk
US8691902B2 (en) * 2008-12-08 2014-04-0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therefrom
DE102009014878A1 (de) * 2009-03-25 2010-09-3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lammgeschützte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TW201137033A (en) 2010-03-02 2011-11-01 Styron Europe Gmbh Improved flow ignition resistant carbonate polymer composition
TWI521051B (zh) 2010-03-11 2016-02-11 盛禧奧歐洲有限責任公司 經衝擊改質之抗引燃性碳酸酯聚合物組成物
US11603467B2 (en) * 2016-09-09 2023-03-14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KR102018717B1 (ko) 2016-12-22 2019-09-05 롯데첨단소재(주)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CN111788281A (zh) * 2018-02-16 2020-10-16 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包含芳香族磷酸酯的阻燃剂和包含该阻燃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12533995B (zh) * 2018-08-06 2022-07-08 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包含芳香族磷酸酯的热固性树脂用阻燃剂、包含其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其固化物及其用途
JP7264737B2 (ja) * 2019-06-12 2023-04-25 帝人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11690245B (zh) * 2020-07-17 2022-04-01 合肥科拜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耐湿热pc/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76721A1 (ja) * 2021-06-28 2023-01-05 大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用誘電特性向上剤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熱可塑性樹脂の誘電特性の向上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芳香族リン酸エステルの使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3268B (en) * 2001-06-11 2004-04-11 Bayer Ag Impact-modified polymer composition
TW200420587A (en) * 2002-08-05 2004-10-16 Bayer Ag Flame-resistant polycarbonate molding composition modified with a graft polymer
TWI234574B (en) * 1997-05-06 2005-06-21 Idemitsu Kosan Co Battery pack obtained from a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41183A1 (de) * 1988-12-07 1990-06-13 Bayer Ag Polyester-formmassen mit flammwidrigen eigenschaften
DE19530200A1 (de) * 1995-08-17 1997-02-20 Bayer Ag Feinstteilige anorganische Pulver als Flammschutzmittel in thermoplastischen Formmassen
DE19734661A1 (de) * 1997-08-11 1999-02-18 Bayer Ag Flammwidrige, spannungsrißbeständige Polycarbonat ABS-Formmassen
GB9719929D0 (en) * 1997-09-18 1997-11-19 Kobe Steel Europ Ltd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styrene(or acrylate)polymers,and/or copolymers and/or graft polymer/copolymer mixtures
JP3461125B2 (ja) * 1998-08-18 2003-10-27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ブロー成形品
DE69914431T2 (de) * 1998-09-29 2004-07-15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en und ihre Spritzgussteile
JP3836638B2 (ja) * 1999-08-26 2006-10-25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DE19941823A1 (de) * 1999-09-02 2001-03-08 Bayer Ag Flammwidrige Polycarbonat-Blends
JP3919154B2 (ja) * 1999-12-24 2007-05-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形成部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DE19962930A1 (de) * 1999-12-24 2001-06-28 Bayer Ag Flammwidrige Polycarbonat-Formmassen mit Talk besonderer Reinheit
DE10010941A1 (de) * 2000-03-06 2001-09-13 Bayer Ag Flammwidrige Polycarbonat-Formmassen
DE10054275A1 (de) * 2000-11-02 2002-05-08 Bayer Ag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DE10162747A1 (de) * 2001-12-20 2003-07-03 Bayer Ag Extrudierbare Polycarbonat-Formmassen
DE10213431A1 (de) * 2002-03-26 2003-10-09 Bayer Ag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mer-Zusammensetzung
ATE404633T1 (de) * 2002-03-27 2008-08-15 Teijin Chemicals Ltd Flammwidrige, aromatisches polycarbonatharz enthaltende zusammensetzung
JP2004043556A (ja) * 2002-07-09 2004-02-12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滞留安定性に優れた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難燃樹脂組成物
DE10234420A1 (de) * 2002-07-29 2004-02-12 Bayer Ag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carbonat Blends
JP4223335B2 (ja) * 2003-06-20 2009-02-1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再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組成物の射出成形品
DE10328665A1 (de) * 2003-06-26 2005-01-13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formmassen mit verbesserter Schmelzefließfähigkeit und Chemikalienbeständigkeit
US7358293B2 (en) * 2005-05-02 2008-04-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optical surface quality,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4574B (en) * 1997-05-06 2005-06-21 Idemitsu Kosan Co Battery pack obtained from a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TW583268B (en) * 2001-06-11 2004-04-11 Bayer Ag Impact-modified polymer composition
TW200420587A (en) * 2002-08-05 2004-10-16 Bayer Ag Flame-resistant polycarbonate molding composition modified with a graft polym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08011885A (es) 2008-09-29
RU2008141448A (ru) 2010-04-27
KR101470651B1 (ko) 2014-12-08
CA2646725A1 (en) 2007-09-27
JP2009530456A (ja) 2009-08-27
DE502007006105D1 (de) 2011-02-10
EP1999211B1 (de) 2010-12-29
ATE493470T1 (de) 2011-01-15
BRPI0709072A2 (pt) 2011-06-28
WO2007107255A2 (de) 2007-09-27
EP1999211A2 (de) 2008-12-10
CN101405343B (zh) 2013-01-02
US20070225441A1 (en) 2007-09-27
CN101405343A (zh) 2009-04-08
ES2357046T3 (es) 2011-04-15
KR20080102220A (ko) 2008-11-24
DE102006012988A1 (de) 2007-09-27
TW200804507A (en) 2008-01-16
WO2007107255A3 (de) 2008-05-22
RU2439106C2 (ru) 2012-01-10
CA2646725C (en) 2014-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743B (zh) 耐焰的、衝擊性改質的聚碳酸酯組成物
TWI406903B (zh) 防火的、衝擊強度改質的聚(酯)碳酸酯組成物(二)
TWI481662B (zh) 防火的經衝擊性改質之聚碳酸酯組成物
RU2444549C9 (ru)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е по ударной вязкости огнестойкие поликарбонатные состав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