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385B - 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方法及其收發電路 - Google Patents
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方法及其收發電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49385B TWI449385B TW096123949A TW96123949A TWI449385B TW I449385 B TWI449385 B TW I449385B TW 096123949 A TW096123949 A TW 096123949A TW 96123949 A TW96123949 A TW 96123949A TW I449385 B TWI449385 B TW I4493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offset
- dcq
- converter
- dci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16—Stabilisation of local oscil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18—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2027/0022—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using the carrier of the associated receiver of a trans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係關於用以補償升頻混波器之傳輸載波洩漏的方法及系統及其收發電路。
使用混波器將BB(基頻)信號或IF(中頻)信號轉換成RF(射頻)信號或將RF信號轉換成BB信號或IF信號的技術係廣泛地用以無線通信之領域。然而,載波洩漏發生於真實混波器中。
載波洩漏係一現象,其中不僅將一輸入信號與由一本地振盪器傳輸之一LO信號之乘積傳輸至一輸出級,還將該LO信號洩漏至該輸出級。當該載波洩漏發生時,一不合需要的雜訊成分存在於該混波器之一輸出中而劣化一信號對雜訊比。
電子與電訊研究所申請的標題為「補償直流偏移、同相/正交增益及相位不平衡之裝置及其補償系統」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2005-0066953號揭示一種用以補償升頻混波器之載波洩漏的技術。依據該2005-0066953申請案,揭示一信號位準偵測器,其用以偵測RF信號之信號位準(I2
+Q2
);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其用以將該信號位準偵測器之一輸出轉換成一數位信號;一DC偏移偵測器,其用以對該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之一輸出與I及Q通道之一信號的乘積求積分以偵測各通道之一DC偏移及一DC偏移補償器,其用以接收該DC偏移偵測器之一輸出以補償該DC偏移。
然而,該2005-0066953申請案中揭示的技術具有各種缺點,其包括應對一般收發電路添加類比電路(例如該信號位準偵測器與該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並應添加數位電路(例如該DC偏移偵測器與該DC偏移補償器),其並不補償該載波洩漏。此外,依據該2005-0066953申請案中揭示的技術,因為該類比至數位轉換器將具有一相對較高位準之一原始傳輸信號轉換成該數位信號以及藉由該載波洩漏引起的具有一相對較低位準之DC偏移,故由於該轉換期間所產生的雜訊(例如量子雜訊)所致該DC偏移之偵測與補償並不容易或有效。
本申請案的具體實施例之一目的係減低或解決相關技術中的至少以上問題及/或缺點或提供本文中整體或部分說明的至少該等優點。
本申請案之一目的係提供補償一混波器(例如升頻混波器)之載波洩漏(例如傳輸載波洩漏)的方法或系統或其一裝置(例如一收發電路)。
本申請案之另一目的係提供用以補償升頻混波器之傳輸載波洩漏的方法或其一收發電路,其中無需添加一分離類比電路來補償載波洩漏。
本申請案之另一目的係提供用以補償升頻混波器之傳輸載波洩漏的方法或其一收發電路,其中使用一接收電路來補償載波洩漏。
本申請案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以補償升頻混波器之傳輸載波洩漏之方法或其一收發電路,其中當偵測藉由該傳輸載波洩漏引起之DC偏移時使用僅包括一DC偏移(例如無傳輸BB信號)之一信號來利用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之一解析度,來更少受一雜訊(例如量子)影響及/或更精確地偵測該DC偏移。
為整體或部分實現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的目的,提供一種用以補償傳輸載波洩漏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偵測藉由來自一降頻混波器之一輸出的一接收載波洩漏而產生之一I通道DC偏移DCI0
與一Q通道DC偏移DCQ0
,當該降頻混波器之輸入在接收該升頻混波器之一輸出時,偵測來自該降頻混波器之該輸出的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同時改變輸入至一升頻混波器之一補償參數,以選擇減低來自組合該等I通道DC偏移(DCI0
、DCI)與Q通道DC偏移(DCQ0
、DCQ)的一組合信號的補償參數,及使用該升頻混波器與一天線來傳輸包括一要發送之資訊的一傳輸基頻信號與該選定補償參數之一和以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
為整體或部分實現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的目的,提供一收發電路,其可以包括:一DAC,其用以執行輸入至該DAC之一信號的一類比轉換;一升頻混波器,其用以升頻該DAC之一輸出;一降頻混波器,其用以降頻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之一信號;一ADC,其耦合至該降頻混波器,用以執行該降頻混波器之一輸出的一數位轉換;一電路,其用以依據一第一控制信號將該升頻混波器之一輸出選擇性地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一數位處理器,其耦合於該ADC與該DAC之間,用以在一第一模式中偵測藉由來自該ADC之一輸出的一接收載波洩漏而產生的一I通道DC偏移DCI0
與一Q通道DC偏移DCQ0
,在一第二模式中(其中該升頻混波器之該輸出係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偵測來自該ADC之該輸出的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同時改變輸入至該DAC之一補償參數,並選擇一補償參數來減低該等I通道DC偏移(DCI0
、DCI)與Q通道DC偏移(DCQ0
、DCQ)之一組合;以及一天線,其耦合至該升頻混波器之一輸出,用以在一操作週期期間輸出輸入至該DAC的要傳輸之一傳輸基頻信號與該選定的補償參數。
本發明的額外優點、目的及特徵將在以下說明中部份提出,而部份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在檢視以下內容之後更加明白,並可由本發明的實施來學習到。可以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特別指出來實現及達到本申請案之目的與優點。
現將參考附圖來說明依據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此類具體實施例係範例性的而不視為限制性的。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許多替代、修改及變更。
圖1係解說依據本申請案之一具體實施例的一收發電路的一圖式。儘管圖1中描述收發電路之一類型(例如一TDD(分時雙工)),依據本申請案的收發電路之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限制於該範例性TDD型收發電路。
如圖1所示,該收發電路可以包括一DAC(數位至類比轉換器)21、一升頻混波器22、一開關42、一降頻混波器43、一ADC(類比至數位轉換器)46及一數位處理器10。此外,該收發電路可以進一步包括一功率放大器23、一雙工器32、一低雜訊放大器41、一可變增益放大器44、一濾波器45及一本地振盪器31。
該DAC 21實施要輸出之一輸入信號(例如要發送之資訊)的一類比轉換。該升頻混波器22可以升頻要輸出的該DAC 21之一輸出。為此,該升頻混波器22可以輸出由該DAC 21輸出之一I通道信號與由該本地振盪器31輸出之一同相信號的乘積與由該DAC 21輸出之一Q通道信號與由該本地振盪器31輸出之一正交信號的乘積之和。
該功率放大器23放大該升頻混波器22之一輸出並輸出該放大的輸出。儘管未顯示,可以在該升頻混波器22與該功率放大器23之間置放一額外放大器。
在一正常操作週期期間,例如,當透過該天線33實施傳輸與接收時,該雙工器32可以在一傳輸週期期間將該功率放大器23之一輸出發送至一天線33,並在一接收週期期間將由該天線33傳輸之一接收的RF信號發射至該低雜訊放大器41。較佳的係,該雙工器32在一接收載波洩漏偵測週期與一傳輸載波洩漏偵測週期期間不將該接收的RF信號發射至該低雜訊放大器41亦不將該功率放大器23之該輸出發送至該天線33。
該低雜訊放大器41可以執行由該雙工器32發射並要發射至該降頻混波器43的該接收的RF信號之一低雜訊放大。儘管未顯示,可以在該低雜訊放大器41與該降頻混波器43之間置放一額外放大器。
該開關42可以依據一開關控制信號(例如由一控制器11輸出)來操作,並實施一功能,其中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係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或不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例如,該開關42在該正常操作週期與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週期期間不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而可以在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週期期間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儘管在圖1中該開關42係耦合至該升頻混波器22之一輸出端子與該降頻混波器43之一輸入端子,當可以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選擇性地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時,該開關42之一位置係不相關的。因而,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一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加以限制。例如,與圖1相反,可以將該開關42置放於該雙工器32中來向該降頻混波器43輸入或不輸入該升頻混波器22之放大的輸出。
該降頻混波器43可以降頻要輸出之一輸入信號。為此,該降頻混波器43可以輸出該輸入之I通道信號與由該本地振盪器31輸出之同相信號的乘積及該輸入之Q通道信號與由該本地振盪器31輸出之正交信號的乘積。
該可變增益放大器44(一放大器之一範例性類型)可以放大該要輸出之降頻混波器43的輸出。可以省略該可變增益放大器44或可以將其置放於該降頻混波器43與該濾波器45之間。然而,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類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如此限制,例如可以在該濾波器45與該ADC 46之間置放該可變增益放大器44。
該濾波器45可以選擇性地輸出該可變增益放大器44之一輸出的一預定頻帶之一信號。該ADC 46可以執行該濾波器45之一輸出的一數位轉換。
該本地振盪器31可以將該同相信號與該正交信號提供至該升頻混波器22與該降頻混波器43。然而,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類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如此限制,例如儘管該升頻混波器22與該降頻混波器43由圖1中之相同本地振盪器31接收該同相信號與該正交信號,該升頻混波器22與該降頻混波器43可以具有分離的本地振盪器。因而,該升頻混波器22可以由一第一本地振盪器接收該同相信號與該正交信號而該降頻混波器43可以由一第二本地振盪器接收該同相信號與該正交信號。
在不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並且不將該接收的RF信號由該天線33發射至該降頻混波器43的接收載波洩漏偵測週期期間之一狀態下,該數位處理器10可以偵測藉由來自該ADC 46之一輸出的接收載波洩漏產生之一I通道DC偏移DCI0
與一Q通道DC偏移DCQ0
。然後,在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並且不將該接收的RF信號從該天線33發射至該降頻混波器43的傳輸載波洩漏偵測週期期間之一狀態下,該數位處理器10可以偵測來自該ADC 46之輸出的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同時改變輸入至該DAC 21之一補償參數,以獲得減低並較佳地最小化信號DCI與DCI0
及/或DCQ與DCQ0
之一組合(例如(DCI-DCI0
)之絕對值與(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的補償參數。
然後,在透過該天線33發送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的正常操作週期期間,將包括要發送之一資訊的一傳輸BB信號與該獲得的補償參數之和較佳地輸入至該DAC 21。為執行此一程序,該數位處理器10可以包括該處理器11、一多工器12及一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然而,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一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加以限制。
該多工器12可以依據該控制器11之一控制來操作,並在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週期期間輸出一預定測試信號及在該正常操作週期期間輸出該傳輸BB信號。較佳的係,當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不補償該載波洩漏時,該測試信號表示對應於零之一信號(例如使由該DAC 21輸出之一功率為零之一信號)。然而,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一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加以限制。
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可以將該多工器12之一輸出與由該控制器11輸出之補償參數的和發送至該DAC 21。例如,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可以包括兩個加法器,以用以獲得由該控制器11輸出之一I通道補償參數與由該多工器12輸出之I通道信號的和及由該控制器11輸出之一Q通道補償參數與由該多工器12輸出之Q通道信號的和。
該控制器11可以接收該ADC 46之輸出,控制該多工器12並輸出該開關控制信號與該補償參數。儘管如上所述該控制器11偵測來自圖1中之ADC 46之輸出的DCI0
、DCQ0
、DCI及DCQ,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一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加以限制。例如,該控制器11可以偵測來自該ADC 46之一輸入的DCI0
、DCQ0
、DCI及DCQ。在此情況下,該控制器11可以將DCI0
、DCQ0
儲存於一類比域中之一電容器。此外,儘管在圖1中在該DAC 21之前置放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以將已補償具有該傳輸載波洩漏之一信號輸入至該DAC 21,可以在該DAC 21之後置放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即,在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接收該DAC 21之輸出以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之後,可以將該補償的信號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22。在此情況下,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可以包含一類比電路。
儘管在以上範例性具體實施例之說明中使用該多工器12、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該DAC 21、該升頻混波器22、該降頻混波器43、該可變增益放大器44、該濾波器45及該ADC 46,本申請案並不旨在受限於此。例如,該收發電路可以包括I與Q通道多工器、I與Q通道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I與Q通道DAC、I與Q通道升頻混波器、I與Q通道降頻混波器、I與Q通道可變增益放大器、I與Q通道濾波器及I與Q通道ADC或類似者。
儘管如以上說明所述在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週期與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週期期間該雙工器32可以阻隔該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本申請案之範例性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受限於此只要可以藉由其他組件來阻隔該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
圖2係解說依據本申請案之一具體實施例用以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之一方法的一流程圖。圖3(a)至3(b)、4(a)至4(e)及5(a)至5(e)係分別解說對應於偵測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該傳輸載波洩漏及替代性地偵測該傳輸載波洩漏之示範性信號的圖式。
參考圖2至5,用以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之一方法的一具體實施例可以包括一接收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1)、一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及正常操作程序(步驟S13)。將使用圖1之具體實施例來說明圖2之方法具體實施例,然而該方法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限制於此。
在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1)中,可以偵測藉由該接收載波洩漏(例如來自該降頻混波器43之輸出)產生之I通道DC偏移DCI0
與Q通道DC偏移DCQ0
。在步驟S11中,不將藉由該天線33接收之該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並且不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較佳的係,該控制器11將一信號之I通道成分與Q通道成分儲存為該I通道DC偏移DCI0
與Q通道DC偏移DCQ0
,該信號係藉由將該降頻混波器43之輸出通過該可變增益放大器44、該濾波器45及該ADC 46而產生。
圖3(a)與3(b)顯示在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1)中偵測之I通道DC偏移DCI0
與Q通道DC偏移DCQ0
的一範例。
在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中,在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的狀態下偵測來自該降頻混波器43之輸出的I通道DC偏移DCI與Q通道DC偏移DCQ同時改變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22之補償參數,以獲得減低或較佳地最小化一邏輯組合(例如(DCI-DCI0
)之絕對值及/或(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的補償參數。在此範例中,不將藉由該天線33接收之該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此外,不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發送至該天線33。較佳的係,該控制器11將該信號之I通道成分與Q通道成分儲存為該I通道DC偏移DCI與Q通道DC偏移DCQ,該信號係藉由將該降頻混波器43之輸出通過該可變增益放大器44、該濾波器45及該ADC 46而產生。較佳的係,當將該補償參數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22時,將該補償參數(可以係由該控制器11輸出之一數字值)通過該DAC 21來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22。
圖4(a)與4(b)顯示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之一較早階段中的由該DAC 21輸出該I通道信號與該Q通道信號的一範例,圖4(c)顯示由該升頻混波器22輸出該信號的一範例,而圖4(d)與4(e)顯示由該ADC 46輸出該I通道DC偏移DCI與該Q通道DC偏移DCQ的一範例。圖4(a)至4(e)中所示之信號例示一初始補償參數為零的一情況。因為該初始補償參數係零,故該DAC 21不輸出任何信號,如圖4(a)與4(b)所示。然而,該升頻混波器22輸出一信號,其係由於定位於一載波頻率ωLO
之傳輸載波洩漏所致而產生,如圖4(c)所示。因為由該傳輸載波洩漏所致而產生之信號,該I通道DC偏移DCI與該Q通道DC偏移DCQ之值不同於該I通道DC偏移DCI0
與該Q通道DC偏移DCQ0
之值,如圖4(d)與4(e)所示。
圖5(a)至5(e)顯示對於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在(DCI-DCI0
)之絕對值與(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係一最小值(例如尤其係該和為零)的情況下,由該DAC 21輸出該I通道信號及該Q通道信號;由該升頻混波器22輸出該信號及由該ADC 46輸出該I通道DC偏移DCI與該Q通道DC偏移DCQ的一範例。在此類情況下,因為該補償參數不為零,故該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13對應於該補償參數輸出一信號,並且該DAC 21對應於該補償參數輸出具有一DC功率之一信號,相應地如圖5(a)與5(b)所示。因此,該傳輸載波洩漏受到補償並且該升頻混波器22不輸出由於該傳輸載波洩漏所致而產生的信號,如圖5(c)所示。儘管圖5解說其中該傳輸載波洩漏完全受到補償之一範例,但甚至在使用依據所揭示具體實施例的方法時仍可能不完全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在此情況下,與圖5(a)至5(e)相反,可以存在置放於該載波頻率ωLO
之一殘餘信號。當該傳輸載波洩漏受到補償時,圖5(d)與5(e)所示的I通道DC偏移DCI與Q通道DC偏移DCQ之值與該I通道DC偏移DCI0
與Q通道DC偏移DCQ0
之值相同。儘管圖5(a)至5(e)顯示(DCI-DCI0
)之絕對值與(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為零的範例,但甚至在獲得(DCI-DCI0
)之絕對值與(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同時改變該補償參數時,該和之一最小值仍可不為零。在此情況下,該等DCI與DCQ值可不與DCI0
與DCQ0
值相同。
可以於適當時間實施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1)與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例如,可以在每次供應功率時實施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1)與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此外,可以甚至在供應功率之後在一供應電壓與一溫度之一者超出一預定範圍時,實施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1)與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為此,該收發電路可包括一溫度感測器(未顯示)與用以偵測供應電壓位準之一感測器之至少一者。儘管在將功率供應至該收發電路之後實施該接收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1)與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一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加以限制。例如,還可以在不存在要透過該天線發射之信號與接收之信號時,實施步驟S11與S12。
在該正常操作程序(步驟S13)中,經由該升頻混波器22與該天線33藉由傳輸包括要發送之資訊的傳輸BB信號與在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中獲得之補償參數的和來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在此情況下,可以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發送至該天線33並且不將該升頻混波器22之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43。較佳的係,當將該傳輸BB信號與在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中獲得之補償參數的和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22時,將該傳輸BB信號(其係數字值)與在該傳輸載波洩漏偵測程序(步驟S12)中獲得之補償參數(其係數字值)的和在已通過該DAC 21之後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22。
如圖2至5(e)所示,依據本申請案之一具體實施例用以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一方法可以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
依據一收發電路及/或依據本申請案用以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一方法之具體實施例,使用(DCI-DCI0
)之絕對值與(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來獲得一改良或最佳補償參數。然而,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並不旨在藉由此一範例性揭示內容來加以限制。例如,除使用(DCI-DCI0
)之絕對值與(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以外,可以將(DCI-DCI0
)2
與(DCQ-DCQ0
)2
的和用以獲得該補償參數(例如最佳補償參數)。儘管該等兩個方法可能具有一較小性能差異,但此類範例性方法係類似的,因為使用該接收電路來實施該補償並且可以獲得一精確補償。
除使用(DCI-DCI0
)2
與(DCQ-DCQ0
)2
的和而非(DCI-DCI0
)之絕對值與(DCQ-DCQ0
)之絕對值的和以外,一收發電路與其中使用(DCI-DCI0
)2
與(DCQ-DCQ0
)2
的和之一方法的具體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具體實施例。因此,此處省略一詳細說明。
如上所述,依據本申請案用以補償該升頻混波器之傳輸載波洩漏的系統或方法及/或其收發電路的具體實施例具有各種優點。例如,可以補償一傳輸載波洩漏。此外,可以使用一接收電路(例如一降頻混波器與一ADC)來補償載波洩漏。此外,可以無需添加該分離的類比電路而補償載波洩漏。
此外,依據用以補償該升頻混波器之傳輸載波洩漏之一具體實施例或一收發電路,可以在不存在具有相對較高位準的接收的RF信號或由該基頻處理器發射之傳輸信號時,偵測該DC偏移,其可以改良或實現一高度精確的偵測。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包括具有一相對較高位準之傳輸BB信號的一信號來偵測載波洩漏(例如可以在偵測由於該傳輸載波洩漏所致的DC偏移時,使用僅包括一DC偏移之一信號來利用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之一解析度),來更少受一量子雜訊影響及來精確地偵測該DC偏移。
本說明書中提及的"一項具體實施例"、"一具體實施例"、"範例性具體實施例"等表示結合具體實施例說明的特定功能、結構或特徵係包括於本發明之至少一項具體實施例中。此類詞彙在說明書中各處之出現不必全部參考相同具體實施例。此外,當結合任一具體實施例說明一特定功能、結構或特徵時,吾人認為於熟習此項技術者的權限範圍內可結合該等具體實施例之其他具體實施例來實現此類功能、結構或特徵。
儘管參考若干其解說性具體實施例來說明種具體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白在此揭示內容之原理之精神及範疇內可設計大量其他修改及具體實施例。更特定言之,可在本揭示內容、圖式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對標的組合配置的組成部件及/或配置進行各種變更及修改。除了對組成部件及/或配置進行變更及修改之外,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會明白替代用法。
10...數位處理器
11...控制器
12...多工器
13...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
21...DAC
22...升頻混波器
23...功率放大器
31...本地振盪器
32...雙工器
33...天線
41...低雜訊放大器
42...開關
43...降頻混波器
44...可變增益放大器
45...濾波器
46...ADC
已參考以下圖式詳細說明具體實施例,其中相似參考數字表示相似元件,其中:圖1係解說依據一具體實施例之一收發電路的一圖式。
圖2係解說利用一具體實施例用以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一方法的一流程圖。
圖3(a)至5(e)係分別解說用以偵測一接收載波洩漏;偵測一傳輸載波洩漏之一初始步驟及偵測該傳輸載波洩漏之最後步驟的範例性操作之信號的圖式。
10...數位處理器
11...控制器
12...多工器
13...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
21...DAC
22...升頻混波器
23...功率放大器
31...本地振盪器
32...雙工器
33...天線
41...低雜訊放大器
42...開關
43...降頻混波器
44...可變增益放大器
45...濾波器
46...ADC
Claims (16)
- 一種用以補償一傳輸載波洩漏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偵測藉由來自一降頻混波器之一輸出的一接收載波洩漏而產生之一I通道DC偏移DCI0 與一Q通道DC偏移DCQ0 ;當該降頻混波器之該輸入在接收一升頻混波器之一輸出時,偵測來自該降頻混波器之該輸出的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同時改變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之一補償參數,以選擇減低來自組合該等I通道DC偏移(DCI0 、DCI)與Q通道DC偏移(DCQ0 、DCQ)之一組合信號的該補償參數;以及使用該升頻混波器與一天線來發送包括要發送之一資訊的一傳輸基頻信號與該選定的補償參數之一和以補償該傳輸載波洩漏。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一I通道DC偏移DCI0 與一Q通道DC偏移DCQ0 之該偵測中,不將藉由該天線接收之一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並且不將該升頻混波器之該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以及其中在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之該偵測中,不將藉由該天線接收之該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
-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在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之該偵測中,不將該升頻混波器之該輸出傳輸至該天線,以及 其中在一傳輸基頻信號與該選定補償參數之一和之該傳輸中,不將該升頻混波器之該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I通道DC偏移DCI0 與該Q通道DC偏移DCQ0 分別係藉由將該降頻混波器之該輸出通過一濾波器與一ADC而產生的一信號之一I通道DC成分與一Q通道DC成分,以及其中該I通道DC偏移DCI與該Q通道DC偏移DCQ分別係藉由將該降頻混波器之該輸出通過該濾波器與該ADC而產生的該信號之該I通道DC成分與該Q通道DC成分。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之該偵測中,當將該補償參數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時,將具有一數字值之該補償參數在通過一DAC之後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以及其中在一傳輸基頻信號與該選定的補償參數之一和之該傳輸中,將具有該數字值之該傳輸基頻信號與該選定的補償參數之該和在通過該DAC之後輸入至該升頻混波器。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每次供應一功率、一溫度超出一預定範圍或當一供應電壓之一位準超出一預定範圍時執行該等偵測之各偵測。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選定的補償參數係經組態用以藉由減低(DCI-DCI0 )之一絕對值與(DCQ-DCQ0 )之一絕對值的一和來減低該組合信號。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選定的補償參數係經組態用以藉由減低(DCI-DCI0 )2 與(DCQ-DCQ0 )2 之一和來減低該組合信號。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每次一發送/接收間隙發生時執行該等偵測兩者。
- 一種收發電路,其包含:一DAC,其用以執行輸入至該DAC之一信號的一類比轉換;一升頻混波器,其用以升頻該DAC之一輸出;一降頻混波器,其用以降頻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之一信號;一ADC,其係耦合至該降頻混波器,用以執行該降頻混波器之一輸出的一數位轉換;一電路,其用以依據一第一控制信號將該升頻混波器之一輸出選擇性地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一數位處理器,其係耦合於該ADC與該DAC之間,用以在一第一模式中偵測藉由來自該ADC之一輸出的一接收載波洩漏而產生的一I通道DC偏移DCI0 與一Q通道DC偏移DCQ0 ,在一第二模式中(其中該升頻混波器之該輸出係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偵測來自該ADC之該輸出的一I通道DC偏移DCI與一Q通道DC偏移DCQ同時改變輸入至該DAC之一補償參數,並選擇一補償參數以減低該等I通道DC偏移(DCI0 、DCI)與Q通道DC偏移(DCQ0 、DCQ) 之一組合;以及一天線,其係耦合至該升頻混波器之一輸出,用以在一操作週期期間輸出輸入至該DAC的要發射之一傳輸基頻信號與該選定的補償參數。
- 如請求項10之收發電路,其中在該第一模式中不將該升頻混波器之一輸出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並且不將藉由一天線接收之一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並且其中在該第二模式中不將該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
- 如請求項10之收發電路,其中該選定的補償參數係經組態用以藉由減低(DCI-DCI0 )之一絕對值與(DCQ-DCQ0 )之一絕對值的一和或藉由減低(DCI-DCI0 )2 與(DCQ-DCQ0 )2 之一和來減低該組合。
- 如請求項10之收發電路,其進一步包含耦合於該降頻混波器與該ADC之間的一濾波器。
- 如請求項13之收發電路,其進一步包含:一功率放大器,其用以放大該升頻混波器之該輸出;一低雜訊放大器,其用以放大要輸入至該降頻混波器之一信號;一雙工器,其用以在該操作週期期間由該天線將該接收的RF信號輸入至該低雜訊放大器或將該功率放大器之一輸出發送至該天線;以及一本地振盪器,其用以將一同相信號與一正交信號提供 至該升頻混波器與該降頻混波器。
- 如請求項10之電路,其中該數位處理器包含:一多工器,其用以在該第二模式中偵測該I通道DC偏移DCI與該Q通道DC偏移DCQ的一週期期間輸出一預定測試信號或用以在該操作週期期間輸出該傳輸基頻信號;一傳輸載波洩漏補償器,其用以將該多工器之一輸出與該補償參數之一和輸出至該DAC;以及一控制器,其用以接收該ADC之該輸出,控制該多工器並輸出該第一控制信號與該補償參數。
- 如請求項10之電路,其中每次供應一功率、一溫度超出一預定範圍或當一供應電壓之一位準超出一預定範圍時決定該選定的補償參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60060843A KR100801871B1 (ko) | 2006-06-30 | 2006-06-30 | 송신 반송파 누설 보상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송수신 회로 |
US11/819,943 US7949324B2 (en) | 2006-06-30 | 2007-06-29 |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transmission carrier leakage and transceiving circuit embodying the sa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20695A TW200820695A (en) | 2008-05-01 |
TWI449385B true TWI449385B (zh) | 2014-08-11 |
Family
ID=38895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6123949A TWI449385B (zh) | 2006-06-30 | 2007-06-29 | 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方法及其收發電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9324B2 (zh) |
KR (1) | KR100801871B1 (zh) |
TW (1) | TWI449385B (zh) |
WO (1) | WO2008005421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90814B1 (ko) * | 2007-08-09 | 2009-03-30 | 지씨티 세미컨덕터 인코포레이티드 | Iq 불일치 및 반송파 누설을 보상하는 송수신 회로 및송수신 집적 회로 |
KR100907575B1 (ko) * | 2008-08-12 | 2009-07-14 | 지씨티 세미컨덕터 인코포레이티드 | Iq 불일치 및 반송파 누설을 보상하는 송수신 회로 및 송수신 집적 회로 |
JP2010213107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Fujitsu Semiconductor Ltd | 通信装置 |
TWI401898B (zh) * | 2010-03-10 | 2013-07-11 | Pixart Imaging Inc |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
CN102315885B (zh) * | 2010-06-29 | 2014-05-07 |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强度侦测装置及其相关方法、及通信系统 |
US8659456B2 (en) | 2011-11-16 | 2014-02-25 | Mediatek Inc. | Electronic device and transmitter DC offset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
KR20130064261A (ko) * | 2011-12-08 | 2013-06-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주파수 송수신 장치 |
US9787415B2 (en) * | 2013-03-14 | 2017-10-10 | Analog Devices, Inc. | Transmitter LO leakage calibration scheme using loopback circuitry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38649A1 (en) * | 2002-08-26 | 2004-02-26 | Qiang Lin |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o low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 architecture |
US20040106380A1 (en) * | 2002-09-03 | 2004-06-03 | Iason Vassiliou | Direct-conversion transceiver enabling digital calibr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19399A (en) * | 1990-09-28 | 1992-06-02 | Hewlett-Packard Co. | Quadrature measurement and calibration of a vector modulator |
US6169463B1 (en) * | 1999-03-24 | 2001-01-02 | Philips Electronic North America Corp. | Quadrature modulator with set-and-forget carrier leakage compensation |
JP2001007869A (ja) | 1999-06-18 | 2001-01-12 | Fujitsu General Ltd | キャリアリーク抑制回路 |
US7079595B2 (en) | 2002-04-29 | 2006-07-1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Radio receiver having direct DC offset compensation |
US7248625B2 (en) * | 2002-09-05 | 2007-07-24 | 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 | Compensation of I-Q imbalance in digital transceivers |
KR100457924B1 (ko) * | 2002-10-07 | 2004-11-1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I 채널 및 q 채널 간 이득 및 위상 불일치를 보상하는직교 복조 장치 |
KR100457179B1 (ko) * | 2002-12-26 | 2004-11-16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I/q 채널간 이득 및 위상 불일치 보상 기능을 갖는 직교복조 장치 및 그 방법 |
JP2004349789A (ja) | 2003-05-20 | 2004-12-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周波数変換装置及び周波数変換方法 |
KR20050069500A (ko) * | 2003-12-31 | 2005-07-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국부 발진 누설 제거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송신기 |
US20060182197A1 (en) * | 2005-02-14 | 2006-08-17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Blind RF carrier feedthrough suppression in a transmitter |
-
2006
- 2006-06-30 KR KR1020060060843A patent/KR10080187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
- 2007-06-29 US US11/819,943 patent/US7949324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6-29 TW TW096123949A patent/TWI449385B/zh active
- 2007-07-02 WO PCT/US2007/015333 patent/WO2008005421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38649A1 (en) * | 2002-08-26 | 2004-02-26 | Qiang Lin |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o low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 architecture |
US20040106380A1 (en) * | 2002-09-03 | 2004-06-03 | Iason Vassiliou | Direct-conversion transceiver enabling digital calibr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949324B2 (en) | 2011-05-24 |
KR20080002177A (ko) | 2008-01-04 |
US20080139161A1 (en) | 2008-06-12 |
TW200820695A (en) | 2008-05-01 |
WO2008005421A3 (en) | 2008-04-17 |
KR100801871B1 (ko) | 2008-02-11 |
WO2008005421A2 (en) | 2008-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61035B (zh) | 用於補償iq失配及載波漏流之收發器電路及其控制方法 | |
TWI449385B (zh) | 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方法及其收發電路 | |
US8571149B2 (en) | Direct conversion RF trans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US7822389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n auxiliary receive path to support transmitter functions | |
KR100819391B1 (ko) | Iq 불일치 측정 장치 | |
US7995645B2 (en) |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phase and quadrature (IQ) imbalance | |
US20090310711A1 (en) |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apable of reducing in-phase/quadrature-phase (I/Q) mismatch and an adjust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090131006A1 (en) | Apparatus,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iq phase mismatch | |
US8515379B2 (en) | Receiver capable of reducing local oscillation leakage and in-phase/quadrature-phase (I/Q) mismatch and an adjust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040038649A1 (en) |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o low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 architecture | |
US9948347B2 (en) | Calibrating a transceiver circuit | |
JPH08223075A (ja) | 無線装置の電力の調整と送信信号の直線化とを行う方法及び回路 | |
US8681840B2 (en) | Transceivers having loopback switches and methods of calibrating carrier leakage thereof | |
JP4159780B2 (ja) | 無線トランシーバの応答試験 | |
US20210242947A1 (en) | Local oscillator leakage detecting and cancellation | |
US20130128931A1 (en) | On-chip radio calibration | |
US7860196B2 (en) | Method and circuit for estimating in-phase/quadrature signal amplitude imbalance | |
US2017000656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on observation receiver for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
US9148103B2 (en) | Gain measurement circuit, gai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4598351B (zh) | 一种收发机电路及系统 | |
JP2005130203A (ja) | 受信装置 | |
JP2009060476A (ja) | 周波数シンセサイザ、周波数シンセサイザの制御方法、マルチバンド通信装置 | |
CN117792421A (zh) | 使用包络检测器进行杂散发射检测和校准 | |
KR20230127115A (ko) | I/q 불일치를 보상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 |
KR200214904Y1 (ko) | 디지털 신호처리에 의해 채널 선택을 하는 송수신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