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401898B -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1898B
TWI401898B TW099106944A TW99106944A TWI401898B TW I401898 B TWI401898 B TW I401898B TW 099106944 A TW099106944 A TW 099106944A TW 99106944 A TW99106944 A TW 99106944A TW I401898 B TWI401898 B TW I4018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strength
conver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6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2012A (en
Inventor
Ying Yao Lin
Ren Chieh Liu
Original Assignee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xart Imaging Inc filed Critical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to TW099106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1898B/zh
Priority to US12/842,054 priority patent/US812157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32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2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1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18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H03G3/3068Circuits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for both R.F. and I.F.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Description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偵測訊號的裝置及其相關方法,尤指一種於通訊系統中訊號強度偵測的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自動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通常運用於射頻接收器中,用來在類比前端,調整接收訊號的強度,以使接收訊號在轉換成後端數位訊號時不會過度失真。在調整增益之前,接收器必須先量測接收訊號的強度,以作出適當的調整幅度。
射頻接收器通常具有一個或數個放大器及類比至數位轉換器,放大器為可變增益放大器,類比至數位轉換器皆具有一線性轉換範圍。射頻接收器根據所偵測的訊號強度,調整放大器增益,以使類比至數位轉換器所接收之訊號維持在轉換範圍內,防止失真。
典型的訊號強度偵測方式是直接偵測降頻至中頻或靠近基頻的接收訊號強度,再根據這些訊號強度,調整對應處的放大器的增益。美國專利號第7212798號的第2圖揭露一接收訊號強度偵測的裝置,其於接收訊號路徑中從中頻到低頻的分三個部分作訊號強度偵測,即第2圖的訊號強度偵測指示227、217及231。然而,在低頻處(如200千赫茲)作訊號強度偵測的過程需要較長的訊號穩定時間(Settling Time),且訊號波形容易產生漣波(Ripple)。再者,為了減低漣波現象,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往往需要電容值較大的電容器,因此也需使用較多的電路面積。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其可增加強度偵測的效率與準確性,此外也可以減少電路使用面積。
本發明主要利用將通訊系統之一接收訊號先降頻後升頻,再進行該接收訊號的強度偵測。
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中之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其耦接至該通訊系統之一降頻混頻器。該降頻混頻器用來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而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訊號的一頻率。該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包含有一升頻混頻器及一偵測單元。該升頻混頻器用來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一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該頻率。該偵測單元用來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並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至該通訊系統,其中該訊號強度指標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訊號強度偵測裝置中之訊號強度偵測方法。該訊號強度偵測裝置耦接至該通訊系統之一降頻混頻器,其用來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訊號的一頻率。該訊號強度偵測方法包含有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一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該頻率;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以及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至該通訊系統,其中該訊號強度指標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通訊系統,其包含一訊號接收電路及一訊號發射電路。該通訊系統包含有一降頻混頻器、一升頻混頻器及一偵測單元。降頻混頻器包含於該訊號接收電路中,用以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訊號的一頻率。該升頻混頻器包含於該訊號發射電路中,並耦接至該降頻混頻器,用來於該通訊系統不發射訊號時,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一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該頻率。該偵測單元耦接至該升頻混頻器,用來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並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其中該訊號強度指標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訊號強度偵測方法,包含有於該通訊系統之一訊號接收電路中,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訊號的一頻率;於該通訊系統之一訊號發射電路中,於該通訊系統不發射訊號時,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一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該頻率;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以及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其中該訊號強度指標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訊號強度偵測裝置。該通訊系統包含一訊號接收電路及一訊號發射電路,該訊號接收電路具有一降頻混頻器,該訊號發射電路具有一升頻混頻器。該訊號強度偵測裝置耦接至該通訊系統之一降頻混頻器,該降頻混頻器用來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而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訊號的一頻率。該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包含有一升頻混頻器,用來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頻率;以及一偵測單元,用來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並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至該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三訊號的強度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本發明訊號所揭露之強度偵測裝置適用於分時多工或分頻多工的接收系統上,並當使用於分時多工系統上時,不需額外電路利用既存接收器及發射器的電路,完成該接收訊號的強度偵測。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射頻收發器10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射頻收發器10包含一天線12、一帶通濾波器13、一切換器14、一接收器15、一發射器16、一偵測單元17及一調整單元19,其適用於一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的通訊系統,透過切換器14切換,由接收器15接收訊號或由發射器16傳送訊號至天線12。帶通濾波器13用來從天線12所捕獲之無線訊號濾出一帶通訊號SB (即射頻收發器10的接收訊號),其訊號頻率中心點可為接收訊號的載波頻率(中心頻率)fc。接收器15包含一巴輪(Balun)轉換器100、一低雜訊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 102,並由一混頻器110、一中頻濾波器112、一中頻放大器114與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116形成一訊號同相(In-phase)部分的接收路徑,以及由一混頻器120、一中頻濾波器122、一中頻放大器124與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126形成一訊號正交(Quadrature)部分的接收路徑。巴倫轉換器100,簡單來說,是用來連接接收器15這一端的具平衡兩的導線與天線12這一端的不平衡的同軸纜線,使其兩端具阻抗平衡及增加天線頻寬。巴倫轉換器100的功用應為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習知,故不加以詳述。低雜訊放大器102為可變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用來調整帶通訊號SB 的訊號。在接收器15的同相訊號路徑中,混頻器110及120主要用來將帶通訊號SB 降頻至一中頻訊號SIF (未示於第1圖中),其分為一同相中頻訊號SIFI 及一正交中頻訊號SIFQ- 。同相路徑上的混頻器110用來降頻帶通訊號SB 至基頻或接近基頻的同相中頻訊號SIFI 。同相中頻訊號SIFI 經過中頻濾波器112濾波,以及經中頻放大器114(可變增益放大器)調整訊號振幅,最後由類比至數位轉換器116轉換成數位訊號並送至後端的基頻電路作進一步的訊號解調。接收器15的正交訊號路徑操作類似於前述同相訊號路徑操作,因此不再贅述。
此外,發射器16包含一巴輪轉換器150、一功率放大器152、一加法器154,並由一混頻器160、一低通濾波器162、一可變增益放大器164與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166形成一發射訊號同相部分的傳輸路徑,以及由一混頻器170、一低通濾波器172、一可變增益放大器174與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176形成一發射訊號正交部分的傳輸路徑。發射器16的操作原理為接收器15的逆向操作,因此詳細原理請參考前述。
本發明主要概念在於讓訊號於高頻區進行強度偵測,其概念實現於射頻收發器10中的操作於下文說明。高頻區可視為遠高於基頻,接近射頻的頻帶。
射頻收發器10可對接收訊號(如帶通訊號SB )進行自動增益控制,其根據所偵測的訊號強度,調整接收器15內部的放大器增益,以使接收訊號於類比至數位轉換器116及126被接收時的強度不會過大或過小,進而讓類比至數位轉換器116及126能轉換出正確的數位接收訊號。在射頻收發器10中,接收訊號的強度偵測是利用接收器15的混頻器110及120降頻帶通訊號SB 、接著利用發射器16的混頻器160及170升頻被降頻的帶通訊號SB (即同相基頻訊號SIFI 與正交基頻訊號SIFQ )、最後經由偵測單元17偵測已被升頻的同相基頻訊號SIFI 與正交基頻訊號SIFQ (即一高頻訊號HFS)的強度。混頻器160及170是在發射器16未用來發射訊號時,才用於強度偵測的升頻。偵測單元17根據強度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RSSI,其適可代表帶通訊號SB 於混頻器110及120端被接收時的強度。調整單元19具有自動增益控制(Auto Gain Control,AGC)功能,其根據訊號強度指標RSSI,調整低雜訊放大器102、中頻放大器114及124中至少其一的增益,進而調整帶通訊號SB 在混頻器110及120被接收時的強度。
為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概念,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偵測訊號強度之示意圖。帶通訊號SB 透過低雜訊放大器102調整振幅之後,混頻器110及120將帶通訊號SB 轉換成較低頻的中頻訊號SIF ,其分為同相中頻訊號SIFI 及正交中頻訊號SIFQ 。帶通訊號SB 的頻率通常遠高於中頻訊號SIF 。其中,混頻器110及120可具有單邊帶調制(Single-Sideband Modulation,SSB)功能。接著混頻器160及170將同相中頻訊號SIFI 及正交中頻訊號SIFQ 再轉換成同相高頻訊號HFS_I及正交高頻訊號HFS_Q,最後經由加法器154組合成一高頻訊號HFS,其中心頻率接近、但不相同於帶通訊號SB 。也就是說,高頻訊號HFS通常遠高於中頻訊號SIF 。偵測單元17偵測高頻訊號HFS的強度,並據此產生訊號強度指標RSSI,其可作為增加或減少放大器增益的依據。
由上可知,射頻收發器10將帶通訊號SB 先降頻再升頻,以在高頻區進行帶通訊號SB 偵測,如此一來被偵測的訊號的穩定時間(Settling Time)較短,訊號的漣波(Ripple)也較小。除此之外,射頻收發器10於接收器15中進行降頻,於發射器16中進行升頻,其說明在一分時多工的系統中,既存的接收器的降頻混頻器及發射器的升頻混頻器可共同被利用來進行訊號強度偵測,這樣的電路共享機制可以免除在接收器中設置額外的升頻裝置,以節省成本。
另外,以第2圖舉例來說,帶通訊號SB 的頻率為2452百萬赫茲(MHz),混頻器110、120利用一2450MHz的中心頻率fc(可由本地震盪器(未示於圖中)所產生),轉換帶通訊號SB ,並透過單邊帶調制功能,濾除4902MHz的高頻鏡像訊號,留下2MHz的低頻部分,即為同相中頻訊號SIFI 及正交中頻訊號SIFQ 。接著,混頻器160及170亦利用相同的中心頻率fc,轉換同相中頻訊號SIFI 及正交中頻訊號SIFQ ,再經過加法器154組合後產生一2448MHz的高頻訊號HFS。此外,由上可知,透過安排混頻器所用的頻率,所產生之高頻訊號HFS與帶通訊號SB 的頻率可錯開,不會影響持 續被接收中的帶通訊號SB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一訊號強度偵測流程30之示意圖。訊號強度偵測流程30可用來實現射頻收發器10中帶通訊號SB 的強度偵測,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10:將帶通訊號SB 降頻至中頻訊號SIF ,其包含同相中頻訊號中頻訊號SIFI 及正交中頻訊號中頻訊號SIFQ
步驟320:將同相中頻訊號中頻訊號SIFI 及正交中頻訊號中頻訊號SIFQ 升頻至同相高頻訊號HFS_I及正交高頻訊號HFS_Q。
步驟330:組合同相高頻訊號HFS_I及正交高頻訊號HFS_Q成高頻訊號HFS。
步驟340:偵測高頻訊號HFS的強度。
步驟350:根據偵測強度,產生訊號強度指標RSSI。
步驟360:結束。
根據訊號強度偵測流程30,本發明將帶通訊號SB 經過混頻器110、120降頻,再經由混頻器160及170升頻後,產生與帶通訊號SB 的頻率相近但不相同的高頻訊號HFS,最後可根據偵測到之高頻訊號HFS的強度,產生對應訊號強度指標RSSI以調整帶通訊號SB 於混頻器110、120被接收時的強度,以達到接收器15的自動增益控制。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接收器40之示意圖。接收器40皆適用於分時多工及分頻多工系統,且包含一天線42、一帶通濾波器43、一低雜訊放大器402、升頻混頻器460與470、一偵測單元475及一解調單元480,並由一降頻混頻器410、一中頻濾波器412、一中頻放大器414與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416形成一訊號同相部分的接收路徑,以及由一降頻混頻器420、一中頻濾波器422、一中頻放大器424與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426形成一訊號正交部分的接收路徑。在接收器40中,天線42接收無線訊號之後,經由帶通濾波器43濾出一帶通訊號SB1 ,其透過降頻混頻器410與420降頻,及升頻混頻器460與470升頻之後產生一對應的高頻訊號HFS1(未示於圖中),其同相訊號部分為HFS1_I,而正交訊號部分為HFS1_Q,最後由偵測單元475偵測高頻訊號HFS1的強度。上述升降頻操作原理類似於第1圖射頻收發器10,故詳細說明請參考前文,於此不再贅述。偵測單元475用來偵測被升頻混頻器460與470升頻之訊號的電壓峰值,並且根據所偵測之電壓峰值,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RSSI_1。解調單元480用來解調類比至數位轉換器416、426所輸出之數位接收訊號。此外,解調單元480具有自動增益調整功能,其根據訊號強度指標RSSI_1,調整低雜訊放大器402及中頻放大器414、424至少其一的增益,如此一來,帶通訊號SB1 在降頻混頻器410及420端被接收時的強度可不斷調整,以避免類比至數位轉換錯誤。由上可知,接收器40中設置一組獨立的升頻混頻器460與470,讓訊號降頻、升頻及單邊帶調制皆在接收器40中進行,因此皆適用於一分時多工或分頻多 工的系統中。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用於偵測單元475中用來偵測峰值之一峰值偵測電路50的架構示意圖。峰值偵測電路50包含一運算放大器472、一電晶體474、一電流源476、一電阻R及一電容器C,峰值偵測電路50透過運算放大器472的「+」端接收一輸入訊號SIN,於「+」端電壓大於「-」端電壓到一個程度時,電晶體474導通開始對電容器C充電。之後,「-」端電壓會隨著一輸出電壓VOUT升高而拉高,進而使電晶體474關閉,在電晶體474關閉之後,電容器C放電,輸出電壓VOUT降低,使得「-」端電壓隨之拉低至某一程度,又再度導通電晶體474。為了順利進行訊號強度偵測,輸出電壓VOUT需要儘量維持在被偵測的訊號的峰值。在此目的下,若輸入訊號SIN為一高頻訊號,峰值偵測電路50可以採用較小的RC常數電路;反之,若輸入訊號SIN為一低頻訊號,則峰值偵測電路50需採用較大的RC常數電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輸入訊號SIN為第4圖高頻訊號HFS1,因此峰值偵測電路50可採用C值較小、較不佔面積的電容器。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射頻收發器60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射頻收發器60以射頻收發器10為基礎作出變化,相同元件採用相同符號表示。在射頻收發器60中,帶通訊號SB 預先輸入至一偵測單元617,偵測單元617除了具備第1圖偵測單元17的功能之外,還可以根據帶通訊號SB 的偵測強度,判斷帶通訊號SB 是否需要進行本發明的強度偵測方法及後續的放大器增益調整。對帶通訊號SB 降頻再升頻的步驟可以在偵測單元617判斷帶通訊號SB會造成類比至數位轉換器116、126轉換發生錯誤時才進行,如此一來射頻收發器60可以節省電源。
同樣地,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接收器70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接收器70以接收器40為基礎作出變化,相同元件採用相同符號表示。在接收器70中,尚未經過降頻的帶通訊號SB1 可預先輸入至一偵測單元475的峰值偵測器(如峰值偵測器470),其將峰值偵測結果送至一解調單元780,解調單元780除了具備解調單元480的功能之外,還可以根據峰值偵測結果,判斷帶通訊號SB1 是否需要進行本發明的強度偵測方法及後續的放大器增益調整。
綜上所述,本發明概念是將訊號升至高頻頻帶之後才進行強度偵測,以縮短訊號穩定時間及減少漣波現象,進而提升強度偵測的效率與準確性。本發明概念皆適用於分時多工及分頻多工系統。在分時多工系統下,本發明概念可同時利用既存的接收器及發射器中的混頻器,在發射器沒有發射訊號期間,由發射器的混頻器將接收器中已降頻的接收訊號(如已降頻的帶通訊號SB )升頻。再者,藉由適當地選擇混頻器的升降頻的參考頻率(如中心頻率fc),本發明實施例可避免升頻訊號與原始接收訊號互相干擾。除此之外,在本發明概念下,訊號強度偵測電路(如第5圖峰值偵測器470)能選用電容值較小的電容器,減少面積佔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60...射頻收發器
12、42...天線
13、43...帶通濾波器
14...切換器
15、40、70...接收器
16...發射器
19‧‧‧調整單元
SB 、SB1 ‧‧‧帶通訊號
100、150‧‧‧巴輪轉換器
102、402‧‧‧低雜訊放大器
114、124‧‧‧中頻放大器
116、126‧‧‧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SIF ‧‧‧中頻訊號
SIFI ‧‧‧同相基頻訊號
SIFQ ‧‧‧正交基頻訊號
152‧‧‧功率放大器
154‧‧‧加法器
162、172‧‧‧低通濾波器
164、174‧‧‧可變增益放大器
166、176‧‧‧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HFS‧‧‧高頻訊號
30‧‧‧流程
416、426‧‧‧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HFS_I、HFS1_I‧‧‧同相高頻訊號
HFS_Q、HFS1_Q‧‧‧正交高頻訊號
480、780‧‧‧解調單元
472‧‧‧運算放大器
474‧‧‧電晶體
476‧‧‧電流源
R‧‧‧電阻
C‧‧‧電容器
SIN‧‧‧輸入訊號
VOUT‧‧‧輸出電壓
17、475、617‧‧‧偵測單元
112、122、412、422‧‧‧中頻濾波器
300、310、320、330、340、350‧‧‧步驟
110、120、160、170、410、420、460、470‧‧‧混頻器
第1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射頻收發器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偵測訊號強度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一訊號強度偵測流程之示意圖。
第4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接收器之示意圖。
第5圖為用於第4圖偵測單元之峰值偵測器的架構示意圖。
第6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射頻收發器之示意圖。
第7圖為採用本發明訊號強度偵測概念之一接收器之示意圖。
SB ‧‧‧帶通訊號
SIF ‧‧‧同相中頻訊號
SIFQ ‧‧‧正交中頻訊號
HFS_I‧‧‧同相高頻訊號
HFS_Q‧‧‧正交高頻訊號
HFS‧‧‧高頻訊號

Claims (14)

  1. 一種訊號強度偵測裝置,用於一通訊系統,該訊號強度偵測裝置耦接至該通訊系統之一降頻混頻器,該降頻混頻器用來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訊號的一頻率,該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包含有:一升頻混頻器,用來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一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該頻率;以及一偵測單元,用來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並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至該通訊系統,其中該訊號強度指標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其中該通訊系統包含一自動增益控制(Auto Gain Control,AGC)電路,用以根據該訊號強度指標調整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強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其中該降頻混頻器利用一中心頻率,轉換該第一訊號至該第二訊號,且該升頻混頻器利用該中心頻率,轉換該第二訊號至該第三訊號,其中該中心頻率是該第一訊號所對應之一接收訊號的中心頻率。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其中該降頻混頻器另對該第二訊號進行單邊帶調制(Single-sideband modulation,SSB),且該升頻混頻器另對該第三訊號進行單邊帶調制。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其中該偵測單元包含:一放大器,具有一第一輸入端,用來接收該第三訊號、一第二輸入端,及一輸出端;一電晶體,具有一閘極,耦接於該放大器的該輸出端、一汲極,及一源極,耦接於該第二輸入端;一電流源,耦接於一地端與該電晶體的該源極之間;一電阻,具有一第一端,耦接於該該電晶體的該源極,及一第二端;以及一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耦接於該地端,及一第二端,耦接於該電阻的該第二端,用來輸出該第三訊號的峰值強度。
  6. 一種訊號強度偵測方法,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訊號強度偵測裝置中,該訊號強度偵測裝置耦接至該通訊系統之一降頻混頻器,該降頻混頻器用來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訊號的一頻率,該訊號強度偵測方法包含有: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一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該頻率;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以及 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至該通訊系統,其中該訊號強度指標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訊號強度偵測方法,其中該通訊系統包含一自動增益控制(Auto Gain Control,AGC)電路,用以根據該訊號強度指標調整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強度。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訊號強度偵測方法,其中該第一訊號根據一中心頻率轉換至該第二訊號,且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該第三訊號包含利用該中心頻率,轉換該第二訊號至該第三訊號,其中該中心頻率是該第一訊號所對應之一接收訊號的中心頻率。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訊號強度偵測方法,其另包含對該第二訊號與該第三訊號進行單邊帶調制(Single-sideband modulation,SSB)。
  10. 一種通訊系統,包含一訊號接收電路及一訊號發射電路,該通訊系統包含有:一降頻混頻器,包含於該訊號接收電路中,用以接收並轉換一第一訊號至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的一頻率低於該第一 訊號的一頻率;一升頻混頻器,包含於該訊號發射電路中,並耦接至該降頻混頻器,用來於該通訊系統不發射訊號時,接收並轉換該第二訊號至一第三訊號,該第三訊號的一頻率高於該第二訊號的該頻率;以及一偵測單元,耦接至該升頻混頻器,用來偵測該第三訊號的一強度,並根據對應於該第三訊號的該強度之一偵測結果,產生一訊號強度指標,其中該訊號強度指標代表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一強度。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通訊系統,更包含一自動增益控制(Auto Gain Control,AGC)電路,耦接至該偵測單元及該降頻混頻器,用以根據該訊號強度指標,調整該第一訊號於該降頻混頻器端被接收時的強度。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降頻混頻器利用一中心頻率,轉換該第一訊號至該第二訊號,且該升頻混頻器利用該中心頻率,轉換該第二訊號至該第三訊號,其中該中心頻率是該第一訊號所對應之一接收訊號的中心頻率。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降頻混頻器另對該第二訊號進行單邊帶調制(Single-sideband modulation,SSB),且該升頻混頻器另對該第三訊號進行單邊帶調制。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偵測單元包含:一放大器,具有一第一輸入端,用來接收該第三訊號、一第二輸入端,及一輸出端;一電晶體,具有一閘極,耦接於該放大器的該輸出端、一汲極,及一源極,耦接於該第二輸入端;一電流源,耦接於一地端與該電晶體的該源極之間;一電阻,具有一第一端,耦接於該該電晶體的該源極,及一第二端;以及一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耦接於該地端,及一第二端,耦接於該電阻的該第二端,用來輸出該第三訊號的峰值強度。
TW099106944A 2010-03-10 2010-03-10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TWI401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6944A TWI401898B (zh) 2010-03-10 2010-03-10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US12/842,054 US8121572B2 (en) 2010-03-10 2010-07-23 Signal strength detect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6944A TWI401898B (zh) 2010-03-10 2010-03-10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2012A TW201132012A (en) 2011-09-16
TWI401898B true TWI401898B (zh) 2013-07-11

Family

ID=4456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6944A TWI401898B (zh) 2010-03-10 2010-03-10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121572B2 (zh)
TW (1) TWI401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9713B2 (en) * 2007-04-16 2011-04-05 Masimo Corporation Low noise oximetry cable including conductive cords
KR100968970B1 (ko) * 2007-12-29 2010-07-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수신기
JP5234139B2 (ja) * 2010-05-20 2013-07-1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無線通信装置
WO2013060376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Receiver circuit, phased-array receiver and radar system
KR20130064261A (ko) * 2011-12-08 2013-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주파수 송수신 장치
US9794795B1 (en) * 2016-04-29 2017-10-1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Implementing a liv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configuration from a virtual DAS design using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specific software system in a DAS
KR102334330B1 (ko) * 2017-07-28 2021-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스위칭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회로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장치
US11171682B2 (en) * 2019-01-30 2021-11-09 Swiftlink Technologies Inc. Dual polarization millimeter-wave fronte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14708960B (zh) * 2022-04-21 2023-04-07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手持护理终端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809A (en) * 1990-08-24 1993-02-16 Motorola, Inc. Dual mod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US6169761B1 (en) * 1998-04-01 2001-01-02 Wavespa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transceiver using an improved protocol for a frequency 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18165B1 (en) * 1999-10-27 2004-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a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ystem
US20050014466A1 (en) * 2003-07-16 2005-01-20 Bong-Hyuk Park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TW200820695A (en) * 2006-06-30 2008-05-01 Gct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transmission carrier leakage and transceiving circuit embodying the same
CN101416387A (zh) * 2006-04-04 2009-04-22 新泻精密株式会社 接收器
CN101507153A (zh) * 2006-06-23 2009-08-12 塞拉单片机有限公司 校准通信系统中的增益和/或相位失衡和/或直流偏移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2798B1 (en) * 2003-07-17 2007-05-01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AGC in a wireless network receiver
US8849226B2 (en) * 2009-08-13 2014-09-30 Cascoda Limited Wireless receiv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809A (en) * 1990-08-24 1993-02-16 Motorola, Inc. Dual mod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US6169761B1 (en) * 1998-04-01 2001-01-02 Wavespa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transceiver using an improved protocol for a frequency 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18165B1 (en) * 1999-10-27 2004-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a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ystem
US20050014466A1 (en) * 2003-07-16 2005-01-20 Bong-Hyuk Park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CN101416387A (zh) * 2006-04-04 2009-04-22 新泻精密株式会社 接收器
CN101507153A (zh) * 2006-06-23 2009-08-12 塞拉单片机有限公司 校准通信系统中的增益和/或相位失衡和/或直流偏移的装置和方法
TW200820695A (en) * 2006-06-30 2008-05-01 Gct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transmission carrier leakage and transceiving circuit embody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23878A1 (en) 2011-09-15
US8121572B2 (en) 2012-02-21
TW201132012A (en) 201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1898B (zh) 訊號強度偵測裝置及其相關方法
US10142142B2 (en) Phase noise suppression
US8249538B2 (en) Offset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US20040038649A1 (en)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o low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 architecture
KR102332682B1 (ko) 주파수 복조 능력이 내재된 주파수 선택적 대수 증폭기
US20090310711A1 (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apable of reducing in-phase/quadrature-phase (I/Q) mismatch and an adjusting method thereof
US782238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n auxiliary receive path to support transmitter functions
US8515372B2 (en) Receiver configurable in a plurality of modes
US7945217B2 (en) Multi-mode baseband-IF converter
KR20080104306A (ko) 무선 주파수 수신기 회로와 신호 수신 및 변환 방법
KR20080059261A (ko) 폐루프 전력 제어를 갖는 단일 칩 gsm/edge트랜시버 구조
US20100177811A1 (en) Integrated Transceiver Loop Back Self Test by Amplitude Modulation
CN107317588B (zh) 宽带接收器的设备和方法
TWI449385B (zh) 補償傳輸載波洩漏之方法及其收發電路
CN106533472B (zh) 超宽频段通用接收机
KR100527844B1 (ko) 초고주파 송수신 장치
CN102315885B (zh) 信号强度侦测装置及其相关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3001654A (zh) 一种自适应变中频射频接收机
CN111130747B (zh) 一种兼容语音通道的宽带接收机
US201700065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on observation receiver for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20040184562A1 (e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mage cross talk in a low-if receiver
US20220376718A1 (en) Transmitter and associated calibration method
US9374114B2 (en) Receiver apparatus with blocker detection path parallel with receiver path and associated blocker detection method
US20250047523A1 (en) Radio station and carrier sensing method
KR200214904Y1 (ko) 디지털 신호처리에 의해 채널 선택을 하는 송수신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