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6279B - 點狀圖樣 - Google Patents
點狀圖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46279B TWI446279B TW95123589A TW95123589A TWI446279B TW I446279 B TWI446279 B TW I446279B TW 95123589 A TW95123589 A TW 95123589A TW 95123589 A TW95123589 A TW 95123589A TW I446279 B TWI446279 B TW I44627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s
- information
- point
- dot pattern
- block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7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7
- 102100022193 Glutamate receptor ionotropic, delta-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0
- 101000900493 Homo sapiens Glutamate receptor ionotropic, delta-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使用一點狀圖樣來輸入與輸出各項資訊和程式之資訊輸入及輸出方法,該方法係經由光學讀取形成於一印刷材料等上的點狀圖樣資訊;特別,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可判定由點所組構成之一區塊之方向的技術。
習知曾經提示一種經由讀取形成於印刷材料等上的條碼,來輸出資訊諸如語音之資訊輸出方法。舉例言之,曾經提示一種方法,用來將相當於给定的關鍵資訊的資訊事先儲存於一儲存裝置,藉此條碼讀取器讀取來從關鍵中取回此項資訊,且輸出該資訊。此外,也曾經提示一種形成一點狀圖樣之技術,微小點以預定法則配置,因此可輸出大量資訊和多種程式,藉攝影機提取印刷於印刷材料等上的點狀圖樣作為影像資料,數位化,及輸出語音資訊。
但藉條碼輸出語音等的習知方法有問題,印刷於印刷材料等上的條碼突兀。此外,條碼面積大,占據部分的頁面空間,因此此種方法有問題,由佈局觀點,無法以容易瞭解的方式來配置多個條碼至書寫或句子的一部分、或於圖形影像中有意義的相片、圖像、文字、及物件。
因此,如下專利文件所示,本發明發明人提示可儲存大量資訊而不影響印刷側的完全新穎的點狀圖樣。
[專利文件1]WO/2004/084125
[專利文件]PCT/JP2004/019427
於發明人所申請的相關技術(亦即專利文件1和2)中,發明人提示:提供一關鍵點,定義資料方向(區塊方向)和區塊面積。因藉此方式可瞭解區塊方向,故由區塊所定義的資訊可為各方向给定的不同定義。因此,本發明發明人提示一種可儲存各項資訊的原創點狀圖樣。
但根據藉此關鍵點來定義區塊方向的技術,資訊點無法配置於關鍵點所配置的位置,因此區塊的資訊量受限制,搜尋關鍵點的演繹法則變複雜,需要長的計算時間,關鍵點周圍區的聚焦量大量。如此導致一項有待解決的問題,也須圖框緩衝器的解析度,該問題新近由本發明之發明人所指出。
經由考量前述問題,從事本發明之研究,本發明之目的係實現一種使用一方向點來替代一關鍵點之技術,其甚至可藉其搜尋演繹法則簡單且其解析度低的一種圖框緩衝器來讀取,而未犧牲定義區塊方向的資訊點。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採用下列手段。
換言之,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點狀圖樣,其中多個參考點係提供於具有預定資訊點配置於其中的一區塊的一區中;多個欲定義的虛擬參考點係從該等參考點配置(例如一格區的一中點);設置一資訊點,該資訊點之方
向係由距該虛擬參考點之距離和方向來定義;以及至少於該預定位置的資訊點係作為一方向點,藉由來自於該虛擬參考點的方向來顯示該區塊方向。
換言之,根據本發明,參考點係基於預定法則(例如距離三角形、方形或其它多角形頂點預定間隔距離、以及距離其各邊預定間隔距離等)配置於媒體諸如紙張表面上。然後,基於來自於所配置的多個參考點的預定法則,設定該虛擬參考點。此種情況下,預定法則為連接多角形頂點的交叉點被定義為虛擬參考點。此外,一點配置於一向量的終點,而此虛擬參考點定義作為起點。此點係作為定義資訊的資訊點,但經由區別至少於該區塊的一個資訊點與其它資訊點的方向,可讓此一資訊點變成指示此區塊方向和大小的一方向點。此處,於此方向點係設置於由該虛擬方向點向上方向的向量終點的情況下,可區別此方向點所屬的區塊之方向向上。
此外,於連接多個區塊的情況下,經由方向點配置位置的重複圖樣,可識別區塊的大小。例如,當方向點係配置於區塊中心時,若此方向點對每三區係出現於上、下、右、和左方向,則可識別為此一區塊具有3×3格區大小。
如此,經由使用資訊點也作為方向點,指示區塊方向,可定義區塊方向,同時將資訊定義給予此方向點本身。如此可定義區塊方向,而未犧牲資訊點。
此外,以下述方式將此種方向點配置於一區塊,當此種方向點位在該區塊內部的一矩形區取中於任何參考點以
每次90度旋轉時,換言之,當該矩形區旋轉90度、180度和270度時,並無相同位置關係再度出現,方向點甚至可藉其搜尋演繹法則簡單且其解析度低之圖框緩衝器讀取。
此外,經由將此點狀圖樣於一諸如電腦的資訊處理器中規劃,以及經由藉印表機等基於此種程式印刷及輸出點狀圖樣,可於媒體諸如紙張表面上產生此種點狀圖樣。
此外,經由使用一光學讀取裝置讀取於媒體表面上之一點狀圖樣成為影像資料,且經由分析該影像資料來分析交互點的位置與交互點間距離,可識別此一點狀圖樣為參考點、虛擬參考點、方向點和資訊點。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之一種點狀圖樣,其中該等參考點為格點,其係以均勻間隔距離配置於該區塊區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以及經由使用四個格點中心作為虛擬向量起點,以及參考此虛擬向量起點,資訊係藉方向定義於該資訊點,而免除定義方向點所需的方向。
方向點也用作為資訊點,但定義資訊的方向、和定義區塊方向的方向可能混淆。因此,於區塊中之方向點配置位置,資訊點可藉距虛擬向量起點(為4格點中心)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距離,資訊點可定義區塊的資訊和方向;以及於其它區塊的資訊點可藉於斜向距離虛擬向量起點的距離來定義資訊。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提供一種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提供於區塊面積中於縱向和橫向的參考
格線,參考點使用虛擬格點,虛擬格點係提供於縱向或橫向某個距離的參考格線來作為虛擬向量起點;以及參考此種虛擬向量起點,依據是否配置資訊點,給予資訊的定義。
如此,即使於依據有或無資訊點來給予資訊定義的點狀圖樣中,也可能安排一方向點其也用作為資訊點。
此處,除了提供於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參考格線上的虛擬格點之外,設定於斜向之一格線,其交叉點可定義為虛擬格點。
根據之第四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三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之預定位置的資訊點被定義為方向點;以及該資訊點欲配置於一個位置,於該處此方向點所屬的矩形區以區塊中心為中心逐一旋轉90度,換言之,定位於距區塊中心位在90度、180度和270度之各個矩形區的資訊點,可藉方向或距離定義該資訊,而免除定義該方向點所需方向。
如此,經由以下述方式配置方向點,當於該區塊內部用作為一方向點之一矩形區逐一旋轉90度時,並無相同位置關係再度出現,該方向點甚至可藉其搜尋演繹法則簡單及其解析度低之一圖框緩衝器來讀取。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面積於縱向且橫向提供參考格線,於參考格線上的某個間隔提供虛擬格線,以及配置一參考格線點於該虛擬格線上,該虛擬格線係設置於橫向之參考格線上,該參考點使用參考格點的連接線和於縱向的虛擬
格點之連接線作為格線,且使用二格線交叉點作為一虛擬向量起點;以及參考此虛擬向量起點,資訊係由方向定義於該資訊點,免除定義方向點所需的方向。
如此,也於一點狀圖樣中,參考格點係配置於形成於水平方向的參考格線上的虛擬格線上,參考格點彼此的連接線和垂直方向虛擬格點彼此的連接線定義為格線,以及二格線之交叉點定義為一虛擬向量起點,可配置該方向點,也用作為資訊點。
於此種點狀圖樣中,因水平方向的參考格線為參考格點配置的標準,若方向點係安排於虛擬向量起點的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任何方向,則可瞭解方向點的點狀圖樣的方向。如此該資訊點可藉一方向來定義資訊,免除例如於斜向定義方向點(向上和向下方向)所需方向。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五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之一預定位置的資訊點定義為方向點;於該方向點所位在的橫向,非為位在格線上的方向點的一資訊點,以及一資訊點,其係位在方向點的對稱位置,於該區塊橫向中心方向之一格線作為對稱軸,資訊係藉方向或距離定義,而免除定義方向點所需方向。
於特殊例外中,當方向點係配置於區塊中心,需要設置資訊點變成中線的格線上,免除於方向點定義方向所需方向;但於其它格線上,資訊點可配置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任何方向,資訊點長度可自由定義。
根據本發明之第七態樣,提供一種點狀圖樣,其中多
個參考點係設置於配置預定資訊點之一區塊之一區;多個欲定義的虛擬參考點係從該等參考點配置;其資訊係藉距該虛擬參考點的距離和方向而定義的該等資訊點經配置;以及該區塊方向係定義成於預定位置的至少一個資訊點或多個資訊點係與於該虛擬參考點方向之其它資訊點不同。
如此,經由區別如何配置該資訊點(亦即來自虛擬參考點的方向)與其它資訊點,可對資訊點提供其它定義,換言之資訊點可用來定義區塊的方向。因此,如此可定義區塊的方向,比較關鍵點,不會犧牲資訊點的配置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八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該區塊方向係由參考點或虛擬參考點的配置所定義。
如前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九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係經由區別於預定位置的至少一個或多個資訊點的方向標準與其它資訊點的方向標準,來定義區塊的方向。
如前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十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於預定位置的資訊點,具有與其它資訊點之方向標準不同的方向標準,該區塊方向係由距虛擬參考點之方向定義。
如前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該參考點係重合虛擬參考點。
如前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該預定位置為3或3以上;以
及區塊的方向係由連接個別位置的線的形狀定義。
藉此方式經由設定3個或更多個不同的資訊點,可以配置位置連接線的形狀來定義區塊方向。此處,例如該形狀為三角形或箭頭等,較佳該方向係由此等形狀所識別。
如前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態樣,提供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之點狀圖樣,其中該預定位置為1;以及區塊方向係由區塊中的配置位置定義。
如此,經由讓資訊點以不同方式配置於區塊中的只有一個位置,依據於此區塊中的配置位置而定,可定義區塊的方向。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一種點狀圖樣,其容易定義區塊的方向。
第1圖為GRID1中一種點狀圖樣之主視圖(1);第2圖顯示該點狀圖樣之一資訊點和此處定義資料之一位元顯示之實例;第3A、3B圖為說明圖,顯示GRID1關鍵點,且顯示資訊點之配置實例;第4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1中之資訊點之配置實例,且顯示該點狀圖樣之資訊點和此處定義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5A~C圖顯示GRID1中之資訊點及此處定義之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6A~D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1中之點狀圖樣之修改
例;第7圖為GRID3之點狀圖樣之主視圖;第8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3中資訊點之配置實例;第9A~C圖為說明圖,顯示一關鍵點及GRID3之資訊點;第10圖顯示於GRID3之資訊點和此處定義之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11A~F圖顯示於GRID3之資訊點3和此處定義之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12A~D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3中之點狀圖樣之修改例;第13A~C圖為GRID4之點狀圖樣之主視圖;第14圖為視圖(1),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第15圖為視圖(2),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第16A~C圖為視圖(3),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第17A~C圖為視圖(4),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第18A~C圖為說明圖,顯示於GRID4中藉光學讀取裝置讀取資訊點之讀取順序;第19圖為視圖,有一關鍵點配置來替代於GRID4之參考格點位置;
第20圖為說明圖,顯示經由於GRID4中使用區別方法來讀取一資訊點之一種讀取方法;第21A、B圖為視圖(1),具有一配置於GRID1之方向點;第22A、B圖顯示視圖(2)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具有方向點配置於GRID1;第23A、B圖為視圖(1),具有一配置於GRID3之方向點;第24圖為視圖(2),具有一配置於GRID3之方向點;第25A、B圖為視圖(1),顯示GRID3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26A、B圖為視圖,顯示GRID3之一方向點之配置順序;第27A、B圖為視圖(2),顯示GRID3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28A、B圖為視圖(1),具有一配置於GRID4之方向點;第29圖為視圖(1),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0圖為視圖(2),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1A、B圖為視圖,顯示GRID4之一方向點之配置順序;第32圖為視圖(3),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3圖為視圖(4),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4A、B圖為說明視圖(1)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第35A、B圖為說明視圖(2)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
第36A、B圖為說明視圖(3)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第37A、B圖為說明視圖(4)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第38A~C圖為視圖(1),顯示當無法定義區塊和方向時之一種配置實例;第39圖為視圖(2),顯示當無法定義區塊和方向時之一種配置實例;第40A、B圖為說明視圖(1)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1A、B圖為說明視圖(2)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2A、B圖為說明視圖(3)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3A、B圖為說明視圖(4)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4A、B圖為說明視圖(1)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4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5圖為說明視圖(2)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4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6圖為說明視圖(3)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4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7A~C圖為說明圖,顯示根據本實施例,一方向點及一資訊點之判定演繹法則;
第48圖為說明圖(1),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於具有格子以外之形狀之一區塊中,來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49圖為說明圖(2),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於具有格子以外之形狀之一區塊中,來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0圖為說明圖(1),當區塊形狀非為矩形區,且部分參考點重合部分參考格點時,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來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1圖為說明圖(2),當區塊形狀非為矩形區,且部分參考點重合部分參考格點時,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來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2圖為說明圖(1),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3圖為說明圖(2),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4圖為說明圖(3),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5圖為說明圖(4),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6圖為說明圖,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該區塊中,藉隨形部分參考點於格點來定義一區塊之方
向;第57圖為說明圖,於一形狀係與格子形狀不同之區塊中,改變一參考點大小且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8圖為說明圖,於一形狀具有呈格狀之一區塊中,改變一參考點大小且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9圖為說明圖,顯示配置於區塊中心的資訊點尺寸係比其它資訊點更大,被作為方向點之狀態;第60圖為說明圖,改變一資訊點形狀及定義一區塊方向;第61圖為說明圖,經由以其它資訊點形狀,改變配置於區塊中心之該資訊點形狀來定義該區塊之方向;第62圖為說明圖,經由未配置資訊點於位在一區塊中心之一格區的一虛擬格點上,來定義該區塊方向;以及第63圖為說明圖,經由配置一資訊點於位在一區塊中心之該格區的該虛擬格點上,來定義該區塊方向。
其次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
首先說明本發明使用之點狀圖樣之基本原理,然後此等點狀圖樣之方向點之實施例說明如後。
(點狀圖樣:GRID1之說明)
第1圖至第20圖為說明圖,顯示屬於本發明之前提之一種點狀圖樣的原理。第1圖至第20圖顯示於GRID1中之點狀圖樣,且包括一關鍵點2。
但此關鍵點2係與本發明之方向點不同,且非屬本發明之特徵。第1圖至第20圖所示關鍵點2與本發明之方向點間之差異將繼續且於第21圖後說明其細節。
第1圖為顯示GRID1之說明圖,GRID1為根據本發明之點狀圖樣之實例。第2圖為放大視圖,顯示點狀圖樣之資訊點和此處定義之資訊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3A圖和第3B圖為說明圖,顯示取中於一關鍵點(此關鍵點係與本發明之方向點不同)配置之資訊點。
一種使用根據本發明之點狀圖樣之資訊輸入和輸出方法包括產生一點狀圖樣1、識別該點狀圖樣1的手段、和由此點狀圖樣1輸出資訊和程式之手段。換言之,藉攝影機提取點狀圖樣1為影像資料,擷取一參考格點4,然後當該點並非命中於參考格點4的適當位置時,擷取一關鍵點2(此關鍵點2係與本發明之方向點不同),然後擷取一資訊點3來數位化影像資料,以及擷取一資訊區來量化該資訊,由於此種數值資訊,資訊和程式係從此種點狀圖樣1輸出。例如,諸如語音和程式之資訊係從此種點狀圖樣1輸出至資訊輸出裝置、個人電腦、PDA或蜂巢式電話等。
於產生根據本發明之點狀圖樣1中係根據預定法則來設置微小點用來辨識資訊,諸如藉點密碼產生演繹法則換言之關鍵點、資訊點和參考格點4來辨識資訊諸如語音。如第1圖所示,於顯示該資訊之點狀圖樣1之區塊中,參考格點4(5×5)係取中於關鍵點2配置,資訊點3係環繞一中心虛擬格點5配置,點5係由四個參考格點4所包圍。於此區塊中,
定義任意數值資訊。第1圖之實例顯示點狀圖樣1之四個區塊(於粗體線內部)係平行配置。但顯然點狀圖樣1並非限於4區塊。
可將一個對應資訊和一個對應程式輸出至一個區塊;或可能將一個對應資訊和一個對應程式輸出至多個區塊。
當藉攝影機提取此點狀圖樣1為影像資料時,參考格點4可校正攝影機鏡頭的失真、交叉拍攝、頁面空間的脹縮、媒體表面的曲度、和印刷的失真。特別,獲得一種校正函數,亦即(Xn,Yn)=f(Xn’,Yn’)來將四個失真的參考格點4轉換成為原先的方形,且藉相同函數來校正資訊點3,獲得正確的資訊點3的向量。
若參考格點4係配置於點狀圖樣1,則即使當具有高失真比的透鏡之廣用相機提取點狀圖樣1的影像資料,因參考格點4可校正相機所造成的失真,故藉相機提取此點狀圖樣1所得影像資料可被準確辨識。此外,即使傾斜的相機讀取點狀圖樣1的表面,此相機仍可準確辨識點狀圖樣1。
如第1圖所示,關鍵點2為一點,配置有一個參考格點4位在配置於偏離預定方向的一個矩形中的多個參考格點之實質上中心。此關鍵點2為表示資訊點3的一個區塊之點狀圖樣1之代表點。例如關鍵點2為位在向上偏離0.2毫米×0.2毫米的點狀圖樣1的區塊中心的該參考格點4。當資訊點3表示X和Y座標值之情況下,關鍵點2向下偏移0.2毫米×0.2毫米的位置變成座標點。但此數值非僅囿限於此數值,而可根據點狀圖樣1的區塊大小來改變。
資訊點3為辨識各項資訊的一點。此資訊點3係環繞屬於代表點的關鍵點2配置,讓四個參考格點4所圈住的中心變成虛擬格點5,此資訊點3係配置於使用虛擬格點5做起點的由向量表示的終點。例如此資訊點3被四個參考格點4所圈住。如第2圖所示,與虛擬格點5分開0.2毫米的該點具有由該向量所表示的方向和長度,故此等點配置成於順時針方向以逐一45度旋轉的八個方向來表示三個位元。如此,藉一個區塊的點狀圖樣1可表示48位元(3位元×16)。
於附圖所示實例中,點係配置於八個方向來表示三個位元,但非僅囿限於此,可藉將點配置於16個方向來表示4位元,顯然可得多項修改。
較佳考慮視覺品質、相對於紙質的印刷準確度、相機解析度、和最佳數位化,較佳關鍵點2、資訊點3或參考格點4之直徑約為0.1毫米。
此外,考慮有關各點2、3及4之影像拍攝區和錯誤辨識所需資訊量,較佳參考格點4間的間隔約為1毫米×1毫米。考慮參考格點4和資訊點3的錯誤辨識,較佳關鍵點2的偏移約為格子間隔之約20%。
較佳此資訊點3與由四個參考格點4所圈出的虛擬格點5間的間隔距離約為相鄰虛擬格點5間的間隔距離之15%至30%,原因在於資訊點3與虛擬格點5間的距離係比此間隔距離短,各點容易被視為一個大區塊,而幾乎無法當作點狀圖樣1。相反地,若資訊點3與虛擬格點5間的距離係比此間隔距離長,則難以將該點識別為具有向量方向特性取中
於任何相鄰虛擬格點5的資訊點3。
舉例言之,如第3A圖所示,於資訊點3中,當I1至I16環繞關鍵點2順時針方向配置的間隔距離為1毫米時4毫米×4毫米表示3位元×16=48位元。
此外,可提供子區塊,其於該區塊個別有獨立資訊內容,且不受其它資訊內容的影響。第3B圖顯示此等子區塊,以及由四個資訊點3所組成的子區塊[I1,I2,I3,I4]、[I5,I6,I7,I8]、[I9,I10,I11,I12]、及[I13,I14,I15,I16]分別具有於資訊點3所發展出的獨立資料(3位元×4=12位元)。如此,經由提供子區塊,容易以子區塊為單位來檢查錯誤。
較佳對每30度至90度均勻定義資訊點3的向量方向(旋轉方向)。
第4圖顯示資訊點3之位元顯示之實例,及此處定義之資料,且顯示其它組態。
此外,從由參考格點4所圈出的虛擬格點5中使用兩種長的和短的資訊點3,且定義八個向量方向,可表示4位元。於此種情況下,期望相鄰於長資訊點的虛擬格點5間之距離約為25%至30%,而相鄰於短資訊點的虛擬格點5間之距離約為15%至20%。但長的和短的資訊點3間的中心間隔較佳係比此等資訊點的直徑更長。
較佳由四個參考格點4圈出的資訊點3於考慮視覺品質時作為一點。但當忽略視覺品質,增加資訊量的情況下,經由將一個位元配置於一個向量,且藉多點來表示資訊點3,資訊點3可有較多資訊。例如於同心的八方向向量中,
28塊資訊可由四個參考格點4所圈出的資訊點3來表示,藉一個區塊的16塊資訊點可表示2128。
第5圖顯示資訊點之位元顯示及該處定義的資料之實例。第5A圖顯示兩點的配置,第5B圖顯示四點的配置,以及第5C圖顯示五點的配置。
第6圖顯示點狀圖樣之一個修改例。第6A圖為六個資訊點配置型別之示意圖,第6B圖為九個資訊點配置型別之示意圖,第6C圖為12個資訊點配置型別之示意圖,第6D圖為36個資訊點配置型別之示意圖。
第1圖和第3圖所示之點狀圖樣1顯示16(4×4)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的實例。但此資訊點3非僅限於16塊資訊配置於一個區塊的情況,多種變化皆屬可能。舉例言之,根據所需資訊量大小或相機的解析度,如第3A圖所示,6(2×3)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如第3B圖所示,9(3×3)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如第3C圖所示,12(3×4)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或如第3D圖所示,36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
(點狀圖樣:GRID3之說明)
其次將說明GRID3。
第7圖為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種點狀圖樣之實例;第8圖為放大視圖,顯示點狀圖樣之資訊點之位元顯示和其中定義之資料之實例;以及第9A、9B及9C圖為說明圖,顯示關鍵點和資訊點之配置。
使用根據本發明之點狀圖樣之資訊輸入與輸出方法係經由辨識點狀圖樣1之手段和由此點狀圖樣1輸出資訊和程
式之手段所形成。
換言之,經由藉相機提取點狀圖樣1為影像資料,擷取參考格點4,然後判定為虛擬參考格點6之位置,連接此等虛擬參考格點6之線定義為參考格線7。然後於無任何點設置於虛擬參考格點6的位置的情況下,參考格點4原先應該位在此參考格線7上,擷取環繞此虛擬參考格點6的點,此點判定作為關鍵點2(該區塊四角的夾角部分)。其次設定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格線8a和8b連接虛擬參考格點6,格線的交叉點定義為虛擬格點11(第一虛擬格點)。此外,搜尋環繞此虛擬格點11的點,擷取出資訊點3,係由距該虛擬格點11的距離和方向定義。
此外,假設斜向格線8c於斜向連接虛擬參考格點6,此等斜向格線8c的交叉點也定義為虛擬參考格點12(第二虛擬格點)。然後也搜尋環繞虛擬參考格點12的該點,擷取出由距離該虛擬參考格點12的距離和方向定義的資訊點3。
其次,依據關鍵點2距虛擬參考格點6或虛擬格點11的方向,來判定區塊的方向。例如當關鍵點2係從虛擬格點偏移成+y方向,假設縱向為正常狀態,則可辨識於該區塊內部的資訊點3。
此外,若關鍵點2從虛擬參考格點6或虛擬格點11偏離成-y方向,假設以區塊的中心為中心,區塊旋轉180度的方向為正常狀態,則可辨識區塊內部的資訊點3。
此外,若關鍵點2從虛擬參考格點6或虛擬格點11偏離成-x方向,假設以區塊的中心為中心,區塊旋轉順時針方
向90度的方向為正常狀態,則可辨識區塊內部的資訊點3。
此外,若關鍵點2從虛擬參考格點6或虛擬格點11偏離成+x方向,假設以區塊的中心為中心,區塊旋轉逆時針方向90度的方向為正常狀態,則可辨識區塊內部的資訊點3。
若藉光學讀取手段讀取的點狀圖樣1之影像係積聚於圖框緩衝器,則此光學讀取手段的中央處理單元(CPU)可分析圖框緩衝器該點,可對個別資訊點3解碼數值,該數值係由個別資訊點3從虛擬格點11和虛擬參考格點12之距離和方向定義。然後此等數值由顯示裝置輸出,語音輸出手段和影像輸出手段係相對於以xy座標或密碼而儲存於該光學讀取裝置或個人電腦的記憶體之資訊作核對;讀取出與該xy座標或密碼相對應的語音、影像、動畫影像、文字和程式等。
於根據本發明之點狀圖樣1的產生中,藉點密碼產生演繹法則來辨識資訊諸如語音的微小點,換言之關鍵點2、資訊點3、及參考格點4係根據預定法則配置。
如第7圖所示,於印刷材料媒體等表面上,成形為方形或矩形的一個矩形區定義為一個區塊。然後於參考格線7的某個間隔提供虛擬參考格點6,以組構區塊的圖框之縱向線和橫向線定義為參考格線7(第1圖的粗體線表示的線),參考格點4係配置於虛擬參考格點6上。其次讓連接虛擬參考格點6且平行於參考格線7的線作為格線8a和8b,格線8a與8b的交叉點定義為虛擬格點11(第一虛擬格點)。
此外,設定斜向連接虛擬參考格點6的斜向格線8c,此
等格線8c的交叉點也定義為虛擬格點12(第二虛擬格點)。
經由基於藉此方式設定的虛擬格點11和虛擬參考格點12,配置具有該等距離和方向的一個或多個資訊點3,產生一點狀圖樣。
當藉相機提取此點狀圖樣1為影像資料時,參考格點4可校正相機鏡頭的失真、交叉拍攝、頁面空間的擴大和縮小、媒體表面的彎曲、和印刷失真。特別,獲得一校正函數,亦即(Xn,Yn)=f(Xn’,Yn’)來將失真的四個虛擬格點轉成原先的方形,且藉相同函數校正資訊點3,獲得正確的資訊點3之向量。
若參考格點4係配置於點狀圖樣1,藉相機提取此點狀圖樣1所得的影像資料可被準確辨識,即使當具有高失真比的鏡頭之普遍相機來提取點狀圖樣1的影像資料亦如此,原因在於參考格點4可校正由相機所造成的失真。此外,即使傾斜的相機讀取點狀圖樣1的表面,此相機仍可準確辨識點狀圖樣1。
如第7圖所示,關鍵點2為一點係相對於位在配置成矩形的虛擬格點之實質中心的一個虛擬格點11之距離和方向來配置的一點。此關鍵點2為一個區塊表示一個資訊點集合的一個單元之點狀圖樣1的代表性點。例如關鍵點2從位在點狀圖樣區塊中心的虛擬格點11向上偏移0.2毫米×0.2毫米。如此於資訊點3表示從該虛擬格點的X座標值和Y座標值時,從關鍵點2向下分開0.2毫米的距離變成虛擬格點(座標點)。但此數值0.2毫米非僅囿限於此,而可根據點狀圖樣
1的區塊的大小來改變。
資訊點3為辨識各項資訊的點。於第12圖中,此資訊點3係環繞作為代表性點的關鍵點2配置,讓四個虛擬格點11(第一虛擬格點)圈出的中心變成虛擬參考格點12(第二虛擬格點),此資訊點3係配置於使用虛擬參考格點12作起點的向量所表示的終點。例如此資訊點3係由虛擬格點11和12圈出。如第8圖所示,距該等虛擬格點11和12 0.2毫米的分開點具有由該向量所表示的方向和長度,故此等點係配置於順時針方向以45度×45度旋轉的八個方向來表示3位元。
根據該圖,可藉一個區塊的點狀圖樣1來表示48位元(3位元×16)。
於該圖所示實例中,點係配置於八個方向來表示3位元,但也可經由將點配置成16個方向來表示4位元,並非限制性,顯然可做出多項修改。
此外,於第7圖中,於全部虛擬格點中,使用此虛擬格點作為起點,資訊點係配置於終點位置,但非限制性,可依據是否有點配置於虛擬格點上來定義資訊。例如,若該點係配置於虛擬格點上,資訊可定義為「1」;若該點未配置於虛擬格點上,則資訊可定義為「0」。
較佳考慮視覺品質、相對於紙張品質的印刷準確度、相機解析度和最佳數位化,資訊點3或參考格點4的直徑約為0.1毫米。
此外,就影像拍攝區考慮所需資訊量、和各點2、3及4的錯誤概念,較佳參考格點4的間隔距離約為1毫米×1毫
米。考慮參考格點4和資訊點3的錯誤概念,較佳關鍵點2的偏移約為格子間隔距離之20%。
較佳資訊點3與虛擬格點11或虛擬參考格點12間之間隔距離約為相鄰虛擬格點11和虛擬參考格點12間之距離之15%至30%,原因在於若資訊點3與虛擬格點11及虛擬參考格點12間之間隔距離比此一間隔距離短,則該等點容易被視為一個大區塊,各點於點狀圖樣1上幾乎不可見。相反地,若資訊點3與虛擬格點11和虛擬參考格點12之間距係比此一間隔距離更長,則難以將該點識別為資訊點3,具有一向量方向特性取中於任何相鄰的虛擬格點11和12。
第9圖顯示於該區塊內部之資訊點3之讀取順序,附圖中圈出的數字表示每個虛擬格點11和每個虛擬參考格點12配置資訊點3的面積。
舉例言之,於第9A圖中,(1)至(25)係環繞(1)(如此表示附圖中被圈出的數字「1」,後文亦同)於順時針方向配置,該(1)係位在區塊的中心。於此種情況下,例如格子間隔為1毫米,3位元×1625=4875位元係以4毫米×4毫米表示。
於第9B圖中,於藉縱向旋轉將資訊點(1)至(4)配置於區塊左上的矩形區後,資訊點(5)至(7)係配置於水平格線與垂直格線的交叉點。
於第9C圖中,於藉縱向旋轉將資訊點(1)至(16)配置於區塊左上的矩形區後,資訊點(17)至(25)係配置於水平格線與垂直格線的交叉點。
第10圖顯示資訊點之位元顯示及此處定義之資料之實
例,顯示其它組態。
此外,由參考格點4所包圍的虛擬格點11、12中使用兩種短資訊點3(第10圖之上排)和長資訊點3(第10圖之下排),且定義八個向量方向,可表示4資訊點。此種情況下,期望相鄰於長資訊點的虛擬格點間距約為25%至30%,相鄰於短資訊點的虛擬格點間距約為15%至20%。但長資訊點3與短資訊點3間的中心間隔距離較佳係比此等點的直徑更長。
考慮由四個虛擬格點11、12包圍的資訊點3為考慮視覺品質時的一點。但於忽視視覺品質,增加資訊量的情況下,經由配置一個位元與一個向量,且以多點來表示資訊點3,資訊點3可具有較多資訊。例如於同心八方向向量中,28塊資訊可以四個參考格點4包圍的資訊點3表示,2128可以一個區塊的16塊資料點表示。
第11圖顯示資訊點3之位元顯示和此處定義之資料之實例。第11A圖顯示兩點之配置,第11B圖顯示四點之配置,第11C至11E圖顯示五點之配置及第11F圖顯示七點之配置。
第12圖顯示點狀圖樣之一個修改例。第12A圖為八個資訊點3於區塊中的配置形式之示意圖,第12B圖為13個資訊點3於區塊中的配置形式之示意圖,第12C圖為18個資訊點3於區塊中的配置形式之示意圖,以及第12D圖為41個資訊點3於區塊中的配置形式之示意圖。
前述第7圖和第9圖所示之點狀圖樣1顯示一個實例,25
塊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但此資訊點3非僅限於25塊配置於一個區塊的情況,多項變化皆屬可能。例如根據所需資訊量或相機解析度,如第12A圖所示,8塊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如第12B圖所示,13塊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如第12C圖所示,18塊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或如第12D圖所示,41塊資訊點3配置於一個區塊。
(點狀圖樣:GRID4之說明)
其次將說明GRID4。
第13圖特別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種點狀圖樣。第13A圖顯示4×4格之點狀圖樣,第13B圖顯示4×4格之點狀圖樣,第13B圖顯示5×4格之點狀圖樣,及第13C圖顯示6×4格之點狀圖樣。
於第13A圖中,首先,提供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之參考格線7a至7d來組成一個方塊,虛擬格點13係配置於方塊內部的某個間隔距離。
此外,參考格線7a至7d和虛擬格點13實際上並未列印於頁面空間(媒體空間),反而係於電腦的影像記憶體上的點狀圖樣配置時或點狀圖樣讀取時虛擬設定。
其次配置參考格點4於橫向的上和下參考格線7a至7d的虛擬格點14上。
其次,假設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之格線8a和8b連接虛擬格點13,格線8a和8b的交叉點係以相同方式定義為虛擬格點13。
其次,對各個虛擬格點13,配置具有相對於虛擬格點
13的距離和方向的一個或兩個資訊點3,產生點狀圖樣。此外,於第13圖中,對虛擬格點13配置一個資訊點3。
第13A圖顯示資訊點3配置有縱向4格和橫向4格(4×4格)的情況;第13B圖顯示5×4格情況;及第13C圖顯示6×4格的情況。
第14圖顯示資訊點3的定義,該值係定義於資訊點3環繞虛擬格點13的方向。本圖中,經由配置相對於通過虛擬格點的格線,以順時針方向逐一45度旋轉的八個方向之資訊點,共可定義八種資訊(於2記數法系統的000至111,3個位元)。
此外,第15圖中,距離分成順時針方向的兩個階段,共可定義16種資訊(於2之記數法系統中),換言之資訊0000至1111(4位元)。
第16圖顯示多個資訊點3係環繞虛擬格點13配置於一個同心圓上的情況。經由當有一點於其上時,該位置定義為「1」,而當無任何點於其上時定義該位置為「0」,可定義8位元。換言之,可以位在垂直方向的該點定義為第一位元,順時針方向定義位元資訊。
第17圖顯示可定義兩個同心圓和16位元的情況。如此就一個虛擬格點13而言可定義大量資訊。
第18圖為說明圖,顯示藉光學讀取裝置讀取資訊點3的讀取順序。該圖中,圈出數字係為方便目的而使用,實際上點狀圖樣係如第13A圖至第13C圖之說明。
第18A圖中,首先沿於縱向左側的參考格線7c3讀取各
個虛擬格點的資訊點(圈出數字(1)至(3)),然後藉由從前述旋轉,讀取於縱向的次一格線7b上的虛擬格點13(圈出數字(4)至(6))。如此串列進行各個虛擬格點13的讀取。
各格的讀取係於前文說明中,於縱向由格線7b左側旋轉進行,但顯然配置和讀取資訊的格子順序可任意設定。
第19圖顯示關鍵點2係設置於參考格線上的虛擬格點13上,而非設置於參考格點4上。關鍵點2相對於於參考格線7a中央位置的虛擬格點13係設置於向上偏離位置。
藉由此等關鍵點2,可定義點狀圖樣之方向。
第20圖為說明圖,顯示經由使用不同方法讀取資訊點3之方法。後文於圖中由方形框出的數字係以[]表示,圖中以圓圈圈出的數字以()表示。
換言之,第20圖中,數值[1]係由4×4格的(4)資訊點之值與(1)資訊點之值間之差表示。
以相同方式,[2]可以(5)與(2)間之差表示,以及[3]可以(6)與(3)間之差表示。此外,[4]至[12]可以相同方式表示。
[1]至[12]可以下列資訊點間之差表示。
[1]=(4)-(1)
[2]=(5)-(2)
[3]=(6)-(3)
[4]=(7)-(4)
[5]=(8)-(5)
[6]=(9)-(6)
[7]=(10)-(7)
[8]=(11)-(8)
[9]=(12)-(9)
[10]=(13)-(10)
[11]=(14)-(11)
[12]=(15)-(12)
經由使用此種差值方法,就一個真值而言可產生多個不同的點狀圖樣來改良安全性。
(GRID1中之方向點的說明)
前述第1圖至第20圖主要係說明由本發明之發明人所提示之一種點狀圖樣之實例。於後文說明中,將說明藉方向點定義區塊之方向而未使用關鍵點2的情況之進一步細節。
第21A圖及第21B圖為方向點21配置於第1圖至第20圖所述GRID1的點狀圖樣的基元上之實例。
於本實例中,資訊係依據由參考格點4環繞的該區如何偏離中點定義。如此,資訊點3可配置於全部格區,但方向點21只配置於3×3塊的中心格區上。
於配置方向點21之區上,方向點表示方向,資訊係定位為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離中心點。換言之,第21A圖中,因方向點21係配置於從中心偏離向上(+Y方向)的位置,故已知此區塊為向上。於此方向點21係配置於從中心向下偏移的位置(-Y方向)的情況下,已知此區塊為向下。同理,於此方向點21係配置於從中心向左偏移的位置(-X方向)的情況下,已知此區塊為向左;以及於此方向點21係配置
於從中心向右偏移的位置(+X方向)的情況下,已知此區塊為向右。
此外,於方向點21以外之格區,資訊係藉由讓方向點從中心點斜向偏移來定義。此種資訊之定義方法說明如前,故於此處刪除其說明。
此外,此一格區具有與其它格區(配置方向點21的格區)不同的方向標準,當方向點係配置於其中心時,定義區塊係於方向點21的方向;而當此具有不同方向標準的格區係配置於區塊的其它區(方向區)時,由於此配置方向可定義方塊方向(參考第40圖)。此外,提供多個具有不同方向標準的格區,因其配置模型而可定義區塊的方向(參考第34圖至第37圖)。於此種情況下,只有經由配置具有不同方向標準的格區,可定義區塊的方向,因此並非經常性需要讓配置於此格區的資訊點3符合區塊的方向。容後詳述。
如此,經由於格區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配置資訊點3,以及於其它區上於斜向配置資訊點3,不會犧牲參考格點的相等空間性質,原因在於並無任何參考格點4因關鍵點2而偏離。因此可簡化點狀圖樣之讀取演繹法則。此外,資訊點3可於方向區配置,故可定義區塊方向而未犧牲資訊點3。此外,即使配置方向點21時,資訊可藉偏離中心點的量(偏離中心點的長度)定義,資訊點3也可用作為方向點21。
第47圖為說明圖,顯示方向點和資訊點之判定演繹法則。
當判定方向點21和資訊點3時,將進行下列程序。
(1)計算s=| I0-I2 |
(2)計算t=| I3-I1 |
(3)計算s-t
(4)若s-t係不小於預定值P,則該點被判定為資訊點;而若s-t係小於預定值P,則該點判定為方向點。
特別於第47A圖之情況下,當確立s-t=| I0-I2 |-| I3-I1 |=| I0-I2 |,| I0-I2 |≧P時,該點為資訊點。
於第47B圖之情況下,當確立s-t=| I0-I2 |-| I3-I1 |=0,0<p時,該點為方向點。
此外,p值可任意設定,較佳約為120像素2,但並非囿限於此一數值。
第21A圖顯示由9塊格區所形成的一個區塊(3×3=9);以及第21B圖顯示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以2×2配置之實例。
第22A圖及第22B圖顯示與第21A圖及第21B圖相對應之資訊點3之各個格區之配置順序。資訊點3之配置順序並非囿限於此。
(GRID3:方向點之配置實例)
第23A圖及第23B圖顯示方向點21應用於其它點狀圖樣(GRID3)之情況。
於GRID1中,資訊點3係配置於由四個參考格點所包圍的該區,但於GRID3中,資訊點3也係配置於參考格點的位置。於本實例中,可配置方向點21於區塊內部聚焦於任何參考格點。
第23A圖中,位在16塊格區(4×4=16)的左上格區的右下的參考格點定義為方向點21的配置位置。當方向點21係配置於此一位置時,位在環繞此區塊(23a、23b、23c)中心旋轉90度位置時,方向點21無法判定資訊點3是否係配置於方向點21的相同方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因此可能無法定義區塊方向。
因此,於方向點21配置位置以外的參考格點,資訊點係配置於斜向。因此變成容易搜尋方向點21。
於第23A圖中,當該點係配置於方向點21的位置時,定義此區塊為向上,換言之,該點係配置於從本圖中之參考格點向上時,此區塊定義為向上。
但本發明非僅限於區塊方向係定義於點的位置本身,如本圖所示,也可經由配置一區,於該區的點係於區塊本身的左上,配置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也可定義區塊的方向。於此種情況下,並非經常性配置於此區的點必須符合區塊的方向,而可設置於從參考格點的右、左、和下方向。如此,經由事先定義與其它資訊點3為不同方向標準的資訊該區(方向區21a:本方向區21a中,資訊點3係配置於參考格點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該區具有其它區的格線的交叉點來作為參考格點,該點係配置於斜向)於該區塊中的預定位置,可定義該區塊的方向。換言之,若方向區21a係配置於左上,則此區塊為向上。此外,因區塊方向只可定義於此區(方向區21a)的配置位置,故唯有於相對於參考格點的任何方向為與其它資訊點的不同方向時,此區(方向區
21a)的資訊點3才可配置於該方向。
此外,第23A圖中,方向區21a可與欲配置於方向點21的方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其它參考點的資訊點3之配置方向(斜向)區別。但如第23B圖所示,本實施例非僅限於此點,因相對於參考格點的長度故,可識別方向點21。本圖中,只有方向點21與參考格點間的距離設定為較長,於其它位置(23a、23b、23c),資訊點3與參考格點間之距離皆設定為較短。
第24圖顯示前述情況,GRID3的兩個點狀圖樣係組配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第25A圖與第25B圖顯示與此相對應之資訊點3的配置順序。
此外,於第24圖所示的情況,各點係配置於相對於參考點的上、下、右、和左方向之該區(方向區21a)係配置於該區塊的左上,可識別此區塊方向。
第26A圖和第26B圖顯示方向點21係配置於GRID3之點狀圖樣的區塊中心之實例。
如此,經由配置方向點21於區塊中心,可自由配置資訊點3於其它格點上的水平、垂直和斜向方向。
第27A圖和第27B圖分別係與第26A圖和第26B圖相對應,其係顯示資訊點3的配置順序。
(GRID4:方向點之配置實例)
第28圖至第33圖顯示方向點進一步應用於其它點狀圖樣1(GRID4)之情況。
第28A圖中,於此點狀圖樣(GRID4)上,參考格點4係
以均勻間隔設置於區塊上方和下方的橫向格線28A及28B上,資訊點3係配置取中於此參考格點4以外的格點上。
於此種點狀圖樣上,於位在上格線28a與下格線28b間的中點的次一階中心格線28c的預定參考格點區,資訊點3係使用此參考格點作為起點而配置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此區變成方向區21a。
於此方向區21a,配置資訊點3的方向標準係與屬於同一格線的參考格點的配置標準不同。換言之,於其它參考格點該區,資訊點3係從參考格點朝斜向方向配置。換言之,於方向區21a,資訊點3係從參考格點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配置。
如此,於方向區21a係配置於相對於中心格線28c的上方的情況下,可識別此一區塊為向上。
於方向區21a,資訊點3可任意配置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但顯然於此方向具有方向區21a的方向點21可配置成符合區塊的方向。
此外,當方向區21a係設置於中心格線28c的情況下,配置於此方向區21a之點顯示區塊方向作為方向點21。
於此種點狀圖樣(GRID4)中,當任何格點位置被判定為方向點21時,以位在上格線28a與下格線28b間的中點中心格線28c為中心之對稱線之格點的資訊點3係與方向點21以不同方式配置。換言之,方向點21係配置成由格點於上、下、右、和左方向偏移;而於與該格點對稱之對稱線上的格點,資訊點3係於斜向偏離之格點配置。
於此種點狀圖樣(GRID4)上,因參考格點4只有以均勻間隔距離配置於上格線28a及下格線28b,故可識別此區塊的縱向方向。其次,搜尋相對於中心格線28c於對稱位置,於斜向和縱向配置的各點之該區。此處搜尋之縱向點變成方向點21。
第28B圖為視圖,顯示如前述的兩個區塊係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行配置之狀態。
此外,第29A圖為說明圖,顯示如何配置本點狀圖樣(GRID4)之資訊之實例。根據本實例,資訊係由各點之差值定義。於本說明書中,假設[1]表示圖中由方框框出的數字1,而(1)表示圖中圈出的數字1。此處例如第一資訊[1]係由位在(4)的資訊點3之值減位在(1)的資訊點3之值所得數值定義。如圖所示,唯有於其上配置方向點21的該格點未被用作為資訊點3,但可藉距格點的長度差來獲得此方向點21的資訊。
此外,替代方向點21,如參考第28A圖所述,顯然資訊點3可配置於此區作為方向區21a。
第30圖之上圖顯示第29圖所示之點狀圖樣之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別係逐二連接的情況;第30圖之下圖顯示此值的計算。
第31A圖和第31B圖為方向點21配置於GRID4點狀圖樣之區塊中心的實例。
如此經由配置方向點21於該區塊中心,可自由配置資訊點3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其它格點。
第32至33圖顯示與第31圖相應的資訊的配置。
(GRID1:修改的圖樣)
第34A圖和第34B圖只經由將只有9塊(3×3=9)格區組構的該區塊之點狀圖樣中之特定格區(方向區),將只有該區的資訊點3之配置方向改成於GRID1點狀圖樣的其它格區(方向區)的配置方向來定義區塊的方向。
換言之,於第34A圖中,資訊點3相對於左下格區34a、中心格區34b、及右下格區34c的中心配置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而於其它格區,資訊點3從其中心係配置於斜向。如此經由配置格區34a、34b、及34c,可辨識為此一區塊係從連接此等格區的三角形向上,換言之,頂點34b相對於底邊34a和34c之關係。
如此,可依據格區34a、34b、及34c(其中資訊點3係由其中心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配置)之配置關係(此處為三角形)來定義區塊的方向。其中改變資訊點3於該區塊的配置方向。藉此資訊點3可配置於該區塊的全部格區,而未犧牲關鍵點的格區。
此外第34B圖顯示第34A圖所示各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以逐二方式連接的狀態。
第35A圖和第35B圖顯示資訊點3係以與第34A圖和第第34B圖相對應之方式配置之資訊。
第36A圖為第34A圖的修改。於16格區(4×4=16)組成區塊的點狀圖樣中,只有於特定格區36a、36b、36c、及36d,資訊點3係從格區中心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配置,然後此
等格區改變為其它格區(其中資訊點3係由中心於斜向配置)。藉此方式,定義區塊之方向。於本區塊中,格區36a、36c、及36d係平行於底邊線性配置,而只有格線36b凸起。如此,已知此區塊的方向為格區36b的凸起方向,亦即向上。
此外,第36B圖顯示第36A圖所示各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逐二連接之狀態。
第37A圖和第37B圖顯示資訊點3係以與第36A圖和第36B圖相對應之方式配置之資訊。
如此,如第34圖至第37圖所示,區塊方向係經由只改變特定格區的資訊點3之配置方向成為其它格區的方向,經由定義區塊方向可將資訊點3配置於全部格區,而未犧牲關鍵點格區。
第38圖和第39圖顯示即使格區係如參考第34至37圖所示配置,仍然無法定義區塊方向之實例。
換言之,於第38A圖之情況下,其中資訊點3係於格點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移配置的格區381、382、及383係於區塊之斜向線性連續,當此等特定格區的連接線也線性連接於其它區塊時,無法定義區塊方向。此外,於第38B圖之情況下,其中資訊點3係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移配置的格區384、385、和386係於區塊之向上和向下方向線性連續,故無法定義區塊之方向。
此外,於第38C圖之情況下,其中資訊點3係於格點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移配置之格區387、388、及389組成一個三角形。但將此三角形旋轉180度可製作的圖形(例如
395、394、389或391、392、393)出現跨區塊,故若其方向為向上或向下,無法定義且無法判定區塊本身(可能錯誤辨識區塊B5)。
藉此方式,於第39圖中,其中資訊點3係於格點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移配置之線格區401、402、及403組成一個三角形。但將此三角形旋轉180度可製作的圖形(例如404、405、406)出現跨區塊B3和B4,故可能錯誤辨識區塊B5,其非為原先的區塊,區塊無法正確定義,無法判定其方向為向上或向下。
第40A圖為參考第23圖所示之點狀圖樣(GRID3)之修改例。於本圖中參考格點4係以均勻間隔配置於區塊的外周邊的格線上;配置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連接此等參考格點4的格線;且假設格線的交叉點為虛擬格點,由四個虛擬格點包圍的該區定義為一格區。具有長度和方向(向量)的資訊點3係相對於此格區中心配置。然後,參照虛擬格區,配置資訊點3。此處,相對於格區,只有於上中格區411,配置從中點朝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移的資訊點3;於其它格區;配置從中點朝斜向偏移的資訊點3。此種情況下,已知此區塊係從此格區411的配置位置向上。
如此,依據有資訊點3配置於特定方向的格區411係配置於區塊中的位置,可識別此區塊的方向。
如前文說明,只有從格區411作為方向區配置於該區塊的位置,也可識別區塊的方向。
換言之,於第40A圖之情況下,唯有於格區411,點狀
配置的方向標準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故可謂此格區411為方向區。
於此種情況下,因此方向區係配置於上方中心,故可識別此區塊為向上。此外,於格區411被藉此方式識別為方向區之情況下,無需讓配置於格區411的資訊點3符合區塊的方向。因此於此格區411內部,也可使用中點(虛擬參考點)作為起點,配置資訊點於向量終點亦即左、右、或下方向。
此外,顯然亦配置於格區411的資訊點3被定義為方向點21。於此種情況下,因相對於格區411的方向可定義區塊的方向。此種情況下,配置方向點21之格區411可位在該區塊的任何位置。
此外,第40B圖顯示第40A圖所示各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逐二連接之狀態。
第41A圖和第41B圖顯示與第40A圖和第40B圖之資訊點3之配置順序。
第42A圖顯示就第40A圖所示點狀圖樣係由16(4×4=16)塊格區所組成之區塊。第42B圖顯示此等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係逐二連接之狀態。
因只有也於第42A圖和第42B圖之格區411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點配置之方向標準係與前述第40A圖相同,此格區411可視為方向區。
此種情況下,因此一方向區(格區411)係配置於第42A圖所示位置,故可識別此區塊為向上。此外,於格區411藉
此方式被視為方向區之情況下,並非經常必要讓欲配置於格區411的資訊點3符合區塊方向。因此於此格區411中,也可使用中點(虛擬參考點)作為起點,配置資訊點3於向量終點,亦即左、右或下方向。
第43A圖和第43B圖為與第42A圖和第42B圖相對應之資訊點3之配置順序。
第44A圖為參考第28A圖所示點狀圖樣(GRID4)之修改例。於本點狀圖樣中,唯有於預定區441,資訊點3才係配置於相對於格點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移位置;於其它格點,資訊點3係配置於相對於格點於斜向偏移位置。
如此,經由區別配置資訊點3之方向標準(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與其它格點的資訊點3之方向標準(斜向),定義此格區441為方向區,可辨識此區塊方向(此處為向上)。
欲配置於此格區441的資訊點3可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配置於任意位置,但顯然區塊方向指出此資訊點3的本身被定義為方向點21。
第44B圖顯示參照第44A圖所示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逐二連接之狀態。
第45A圖為說明圖,顯示與第44A圖相對應之資訊點3之配置狀態;第46圖為說明圖,顯示與第44B圖相對應之資訊點3之配置狀態。
如此,於GRID4點狀圖樣之情況下,未犧牲關鍵點之特定格點,資訊點3可參照全部各點配置。
(方向點之其它實施例)
第48圖至第55圖將說明方向點之其它實施例。
第48圖定義其形狀非為格狀之區塊之方向。
於本圖中,首先定義參考點48a至48e。定義由參考點48a至48e之連接線指示區塊方向的形狀(此處為向上五角形)。然後,基於此參考點,設置虛擬參考點48f、48g、及48h,使用此虛擬參考點作為起點和終點,資訊點3係設置於有方向和長度的向量終點。如此,可依據本圖中之參考點如何配置來定義區塊的方向。然後經由定義區塊的方向,定義整個區塊的大小。
第48圖中,參考點48a至48e和資訊點3係假設全部具有相同形狀來作說明。但如第57圖所示,參考點48a至48e可能大於資訊點3。此外,若可識別,參考點48a至48e和資訊點3可具有任何可識別的形狀,可能包括三角形、方形及其它多角形。
第49圖顯示參照第48圖所示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逐二連接之狀態。
第50和51圖顯示區塊形狀為製作成格狀的情況,換言之,矩形和參考點部分重合虛擬參考點。
換言之第48圖配置的48a、48b、48c、48d、48e、48f、及48g可同時被視為參考點和虛擬參考點。因此,於第50圖中,資訊點3係配置於有各點作起點的向量的終點。然後於48a、48b、48c、48f及48g上組成的五角形中,因48c為頂點,故可辨識為此區塊為向上。
第51圖顯示參照第50圖所示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
向逐二連接之狀態。
第52和53圖顯示經由以與其它資料點不同的方向標準配置資訊點,來定義區塊方向的情況。
此等圖中,參考點係配置於區塊的四角。區塊的方向係藉下述方式定義,於配置取中於虛擬參考點的資訊點3中於方向區21a的資訊點3的方向與其它資訊點的方向標準不同可定義區塊方向。換言之,只有於方向區21a,資訊點3係配置於從虛擬參考點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偏移的位置;而於其它各區資訊點3係配置於從虛擬參考點於斜向偏移的位置。於第52圖中,因方向區21a係配置於從區塊中心向上偏移位置(+Y方向),故已知此區塊向上。於區塊方向係依據區塊中的方向區21a的位置定義的情況下,可任意配置資訊點3於方向區21a。換言之,本圖中,資訊點3係配置於從虛擬參考點向右的向量終點。
第53圖顯示參照第52圖所示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逐二連接之狀態。
第54和55圖顯示經由以與多區中其它方向標準不同的方向標準,來配置該資訊點,定義區塊方向的情況。
此等圖中,參考點係配置於區塊的四角。本區塊中,經由從配置取中於虛擬參考點的資訊點3,區別於三個位置的資訊點3的配置之方向標準,與其它區的方向標準,此三位置被視為方向區21a,然後由此等方向區21a之連接線形狀來定義區塊形狀。換言之,此等圖中,由三角形可識別此區塊為向上。
第55圖顯示參照第54圖所示區塊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逐二連接之狀態。
第56圖顯示參考點4a符合格點的情況。於配置參考點4a俾不會以相對於區塊中心的一點為中心呈對稱,可就此定義區塊方向,而未配置方向區和方向點。
第57圖顯示第48圖所示點狀圖樣於參考點48a至48e之各點尺寸係大於資訊點3的狀態。
此外,根據本實施例,說明呈圓形的資訊點、方向點和參考點,但本實施例非僅囿限於此,顯然也可使用非圓形形式,諸如三角形、方形及其它多角形。
於第58圖中,經由讓只有一個位置的參考點58a係大於其它參考點58b至58d,區塊方向係由此大的參考點58a的配置方向定義。此外,參照本參考點58a,顯然可改變形狀和尺寸。此外,未配置參考點58a,可定義區塊形狀。此外,於藉配置尺寸改變之點來定義區塊方向的情況下,該點並非經常為參考點,反而可為資訊點3。於經由改變資訊點3尺寸來定義區塊方向的情況下,並未犧牲資訊點3的資訊,而可定義區塊的方向。
於第59圖中,經由讓方向點21的大小大於其它資訊點3的大小或參考格點4的大小,可識別此點為方向點21。如此經由將方向點21的大小改變為其它資訊點的大小,即使資訊點3的方向標準係與方向點21的方向標準相同(第59圖中二者皆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仍可定義區塊的方向。
第62圖顯示資訊點未配置於區塊上方中心的格區的結
構。如此,未配置資訊點3於預定格區(虛擬格點或參考點),可依據該格區位置定義區塊方向。本圖中,已知本區塊為向上。
此外,第63圖顯示區塊方向係經由配置資訊點3於區塊上方中心的虛擬格點來定義的情況。
第60圖以多個形狀表示資訊點欲配置於格區的形狀。如第60圖所示,資訊點形狀係選自於黑色方形、黑色三角形和黑色圓形,各形狀可定義不同的資訊。
此外,本圖中經由將參考格點中的兩點配置於偏離參考格點的四個角隅,可定義區塊的形狀。本圖中,因位在區塊左上和右上的參考格點係向上偏移,故可辨識此區塊為向上。
第61圖顯示配置於區塊中心的格區之虛擬格點的資訊點3係與其它資訊點的形狀不同的情況。於本虛擬格點,配置三角形資訊點,由於此三角形形狀,可辨識此區塊為向上。
本發明可寬廣應用於所舉例說明之書籍、相片、卡片遊戲、及保全系統等藉光學感測器讀取的用途。
1‧‧‧點狀圖樣
2‧‧‧關鍵點
3‧‧‧資訊點
4‧‧‧參考格點
5‧‧‧中心虛擬格點
6‧‧‧虛擬格點
7、7a-d‧‧‧參考格線
8a、8b‧‧‧格線
8c‧‧‧斜向格線
11‧‧‧虛擬格點
12‧‧‧虛擬參考格點
13‧‧‧虛擬格點
14‧‧‧虛擬格點
21‧‧‧方向點
21a‧‧‧方向區
23a-c‧‧‧區塊
24‧‧‧中心
28A、28B‧‧‧橫向格線
28a‧‧‧上格線
28b‧‧‧下格線
28c‧‧‧中心格線
34a-c‧‧‧格區
34a‧‧‧左下格區
34b‧‧‧中心格區
34c‧‧‧右下格區
36a-d‧‧‧格區
381-396‧‧‧格區
401-406‧‧‧線格區
411‧‧‧上中格區
48a-e‧‧‧參考點
48f-h‧‧‧虛擬參考點
4a‧‧‧參考點
58a‧‧‧參考點
第1圖為GRID1中一種點狀圖樣之主視圖(1);第2圖顯示該點狀圖樣之一資訊點和此處定義資料之一位元顯示之實例;第3A、3B圖為說明圖,顯示GRID1關鍵點,且顯示資訊點之配置實例;
第4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1中之資訊點之配置實例,且顯示該點狀圖樣之資訊點和此處定義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5A~C圖顯示GRID1中之資訊點及此處定義之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6A~D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1中之點狀圖樣之修改例;第7圖為GRID3之點狀圖樣之主視圖;第8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3中資訊點之配置實例;第9A~C圖為說明圖,顯示一關鍵點及GRID3之資訊點;第10圖顯示於GRID3之資訊點和此處定義之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11A~F圖顯示於GRID3之資訊點3和此處定義之資料之位元顯示之實例;第12A~D圖為視圖,顯示於GRID3中之點狀圖樣之修改例;第13A~C圖為GRID4之點狀圖樣之主視圖;第14圖為視圖(1),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第15圖為視圖(2),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第16A~C圖為視圖(3),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
第17A~C圖為視圖(4),顯示GRID4中之一資訊點之一種定義方法;第18A~C圖為說明圖,顯示於GRID4中藉光學讀取裝置讀取資訊點之讀取順序;第19圖為視圖,有一關鍵點配置來替代於GRID4之參考格點位置;第20圖為說明圖,顯示經由於GRID4中使用區別方法來讀取一資訊點之一種讀取方法;第21A、B圖為視圖(1),具有一配置於GRID1之方向點;第22A、B圖顯示視圖(2)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具有方向點配置於GRID1;第23A、B圖為視圖(1),具有一配置於GRID3之方向點;第24圖為視圖(2),具有一配置於GRID3之方向點;第25A、B圖為視圖(1),顯示GRID3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26A、B圖為視圖,顯示GRID3之一方向點之配置順序;第27A、B圖為視圖(2),顯示GRID3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28A、B圖為視圖(1),具有一配置於GRID4之方向點;第29圖為視圖(1),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0圖為視圖(2),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1A、B圖為視圖,顯示GRID4之一方向點之配置順序;
第32圖為視圖(3),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3圖為視圖(4),顯示GRID4之一資訊點之配置順序;第34A、B圖為說明視圖(1)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第35A、B圖為說明視圖(2)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第36A、B圖為說明視圖(3)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第37A、B圖為說明視圖(4)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1中之一區塊方向;第38A~C圖為視圖(1),顯示當無法定義區塊和方向時之一種配置實例;第39圖為視圖(2),顯示當無法定義區塊和方向時之一種配置實例;第40A、B圖為說明視圖(1)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1A、B圖為說明視圖(2)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2A、B圖為說明視圖(3)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3A、B圖為說明視圖(4)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3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4A、B圖為說明視圖(1)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4中之一區塊方向;
第45圖為說明視圖(2)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4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6圖為說明視圖(3)改變如何配置資訊點及定義GRID4中之一區塊方向;第47A~C圖為說明圖,顯示根據本實施例,一方向點及一資訊點之判定演繹法則;第48圖為說明圖(1),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於具有格子以外之形狀之一區塊中,來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49圖為說明圖(2),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於具有格子以外之形狀之一區塊中,來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0圖為說明圖(1),當區塊形狀非為矩形區,且部分參考點重合部分參考格點時,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來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1圖為說明圖(2),當區塊形狀非為矩形區,且部分參考點重合部分參考格點時,依據如何配置一參考點,來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2圖為說明圖(1),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3圖為說明圖(2),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4圖為說明圖(3),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
方向;第55圖為說明圖(4),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一區塊中,改變如何配置一資訊點,且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6圖為說明圖,於具有參考點配置於區塊的四角隅之該區塊中,藉隨形部分參考點於格點來定義一區塊之方向;第57圖為說明圖,於一形狀係與格子形狀不同之區塊中,改變一參考點大小且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8圖為說明圖,於一形狀具有呈格狀之一區塊中,改變一參考點大小且定義一區塊方向;第59圖為說明圖,顯示配置於區塊中心的資訊點尺寸係比其它資訊點更大,被作為方向點之狀態;第60圖為說明圖,改變一資訊點形狀及定義一區塊方向;第61圖為說明圖,經由以其它資訊點形狀,改變配置於區塊中心之該資訊點形狀來定義該區塊之方向;第62圖為說明圖,經由未配置資訊點於位在一區塊中心之一格區的一虛擬格點上,來定義該區塊方向;以及第63圖為說明圖,經由配置一資訊點於位在一區塊中心之該格區的該虛擬格點上,來定義該區塊方向。
1‧‧‧點狀圖樣
2‧‧‧關鍵點
3‧‧‧資訊點
4‧‧‧參考格點
Claims (34)
- 一種點狀圖樣,包含:複數參考點,其等係被配置於具有多個預定資訊點配置於其上的一區塊的一區中;以及該等資訊點包括資訊,各資訊點係藉由距複數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被定義,該等複數起點係具有與該等參考點之某種位置關係;其中,該等資訊點中之於一預定位置的該等資訊點之至少一者係作為一方向點,其藉由自該等起點中之一者的方向來顯示該區塊之一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點狀圖樣,其中該等參考點為多個格點,其等係以均勻間隔距離被配置於該區塊區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及使用以均勻間隔距離被配置於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該等格點中之每四個的中心來作為該等起點並參考該等起點,該等資訊點係藉由被配置於與該方向點所被配置之方向不同的方向來表示該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之該區中於縱向和橫向上提供多條參考格線,於該等參考格線的某個間隔處提供虛擬參考格點,該等參考點係配置在該等虛擬參考格點上之參考格點;多個虛擬格點,其係連接該等虛擬參考格點之該等格線的多個交叉點,且該等格線係與該等參考格線平 行,該等虛擬格點被定義作為該等起點;以及參考該等起點,該等資訊點係藉由被配置於與該方向點所被配置之方向不同的方向來表示該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中之一預定位置的該等資訊點之至少一者係被定義為該方向點;以及該等資訊點配置於多個位置,其中一個位置或是該方向點所屬的一區係環繞該區塊之中心旋轉90度,該等資訊點係藉由被配置於與該方向點所被配置之方向不同的方向來表示該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之該區中於縱向和橫向上提供多條參考格線,於該等參考格線上的某個間隔處提供虛擬格點,該等參考點係配置在該等虛擬格點上之參考格點,該等虛擬格點被設置於橫向之該等參考格線上,藉由定義作為該等起點,該等格線的多個交叉點係藉由連接該等參考格點之線和於縱向上連接該等虛擬格點之線所形成,該等資訊點被配置參考該等起點;以及參考該等起點,該等資訊點係藉由被配置於與該方向點所被配置之方向不同的方向來表示該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中之一預定位置的該等資訊點之至少一者係被定義為該方向點;位在其上配置有該方向點之橫向的該等格線上之 一者除了該方向點之外的該等資訊點,以及位在該方向點的對稱位置的該等資訊點之一者,其係具有該區塊的橫向中心方向之該等格線之一者作為對稱軸,該等資訊點係藉由被配置於與該方向點所配置之方向不同的方向來表示該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點狀圖樣,其中於該區塊之該區中於縱向和橫向上提供多條參考格線,於該等參考格線的某個間隔處提供虛擬參考格點,該等參考點係配置在該等虛擬參考格點上之參考格點;藉由定義多條格線作為連接多個參考格點之線,該等參考格點係配置於該等參考格線之縱向和橫向上且該等格線係與該等參考格線平行,該等格線的多個交叉點被定義作為該等起點;以及參考該等起點,該等資訊點係藉由被配置於與該方向點所被配置之方向不同的方向來表示該資訊。
- 一種點狀圖樣,包含:複數參考點,其等係被配置於配置有多個預定資訊點之一區塊之一區中;以及該等資訊點包括資訊,各資訊點係藉由距複數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被表示,該等複數起點係具有與該等參考點之某種位置關係,其中該區塊的一方向係藉由該等參考點或該等起點的配置來被定義。
- 一種點狀圖樣,包含:複數參考點,其等係被配置於配置有多個預定資訊點之一區塊之一區中;以及該等資訊點包括資訊,各資訊點係藉由距複數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被定義,該等複數起點係具有與該等參考點之某種位置關係;其中該區塊的一方向係藉由區別於至少一或更多預定位置的該等資訊點的方向標準與其它資訊點的方向標準來被定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點狀圖樣,其中在具有與其它資訊點的方向標準不同的方向標準之於該一或更多預定位置的該等資訊點,該區塊之該方向係藉由自該等起點的該等資訊點之方向來被定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點狀圖樣,其中該等預定位置為三個或三個以上;以及該區塊的該方向係藉由連接個別位置的線的形狀來被定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點狀圖樣,其中該等預定位置為一個;以及該區塊的該方向係藉由在該區塊中的配置位置來被定義。
- 一種點狀圖樣,包含:複數參考點,其等係被配置於配置有多個預定資訊點之一區塊之一區中;以及該等資訊點包括資訊,各資訊點係藉由距複數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被定義,該等複數起點係 具有與該等參考點之某種位置關係;其中該區塊的一方向係藉由區別該等參考點或該等資訊點的大小或形狀與其它各點之大小或形狀來被定義。
- 一種點狀圖樣,包含:複數參考點,其等係被配置於配置有多個預定資訊點之一區塊之一區中;以及該等資訊點包括資訊,各資訊點係藉由距複數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被定義,該等複數起點係具有與該等參考點之某種位置關係;其中該區塊的一方向係依據該等資訊點是否位在該等起點上來被定義。
- 一種點狀圖樣,包含:複數參考點,其等係被配置於配置有多個預定資訊點之一區塊之一區中;以及該等資訊點包括資訊,各資訊點係藉由距複數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被定義,該等複數起點係具有與該等參考點之某種位置關係;其中該資訊係藉由該等資訊點之大小或形狀來被定義。
- 一種點狀圖樣,包含:複數參考點,其等係被配置於配置有多個預定資訊點之一區塊之一區中;以及該等資訊點包括資訊,各資訊點係藉由距複數起點 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被定義,該等複數起點係具有與該等參考點之某種位置關係;其中該區塊之一方向係由該等資訊點之形狀來被定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6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其中該等參考點與該等起點相一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9、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其中該等資訊點藉由該等資訊點的配置是否有參考該等起點來表示資訊,替代藉由距該等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來表示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9、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其中該等資訊點係第一資訊點;該點狀圖樣更包含多個第二資訊點,其等基於該等第二資訊點是否配置在該等起點上而定義資訊;以及該等第一資訊點與該等第二資訊點係混合在該區塊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9、13至16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其中參考個別起點,該等資訊點藉由距該等起點之距離和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以及是否配置在該等起點上來定義資訊。
- 形成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 的印刷材料。
- 一種光學讀取裝置,包含:一攝影機,其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以及一分析單元,其分析該點狀圖樣,並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
- 一種讀取方法,其包含: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分析該點狀圖樣;以及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
- 一種電子裝置,其儲存有:一程式,其係用於分析由一攝影機所成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的影像資料,並且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
- 一種點狀圖樣讀取裝置,包含:一攝影機,其係用於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一分析單元,其係用於分析該點狀圖樣並且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以及一資訊輸出裝置,其係用於輸出對應於該等經擷取數值之資訊。
- 一種讀取方法,包含: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 樣;分析該點狀圖樣並且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以及輸出對應於該等經擷取數值之資訊。
-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其包含:一點狀圖樣讀取裝置,包含:一攝影機,其係用於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一分析單元,其係用於分析該點狀圖樣並且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以及一傳輸單元,其係用於將該等數值傳輸至一資訊處理裝置;一接收單元,其係用於接收該等數值;以及一處理單元,其係用於輸出資訊及/或執行一與該等數值相對應的程式。
-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含:一攝影機,其係用於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以及一分析單元,其係用於分析該點狀圖樣,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以及執行一與該等經擷取數值相對應的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相對應的處理係輸出一語音、一影像、一動畫影像、一文字和一程式經執行的結果中之至少一者。
- 一種電子裝置,其儲存有:一點狀圖樣產生程式,其係用於產生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
- 一種點狀圖樣產生裝置,其係依據一點狀圖樣產生演算法被程式化以產生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
- 一種點狀圖樣產生方法,其係用於依據一點狀圖樣產生演算法來產生一點狀圖樣以產生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
- 一種語音輸出裝置,其包含:一攝影機,其係用於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一分析單元,其係用於分析該點狀圖樣,以及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以及一語音輸出單元,其係用於輸出與藉由該分析單元所擷取之該等數值相關聯的語音。
- 一種資訊輸入及輸出裝置,其包含:一攝影機,其係用於成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點狀圖樣;一分析單元,其係用於分析該點狀圖樣,以及擷取由該點狀圖樣所定義之數值;以及一單元,其用以執行以下操作之至少一者:輸出與藉由該分析單元所擷取之該等數值相關聯的資訊,以及執行一與其相關的程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94295A JP3771252B1 (ja) | 2005-07-01 | 2005-07-01 | ドットパター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13086A TW200713086A (en) | 2007-04-01 |
TWI446279B true TWI446279B (zh) | 2014-07-21 |
Family
ID=3638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9047A TWI550528B (zh) | 2005-07-01 | 2006-06-29 | 點狀圖樣(二) |
TW105117035A TWI618000B (zh) | 2005-07-01 | 2006-06-29 | 點狀圖樣(三) |
TW95123589A TWI446279B (zh) | 2005-07-01 | 2006-06-29 | 點狀圖樣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9047A TWI550528B (zh) | 2005-07-01 | 2006-06-29 | 點狀圖樣(二) |
TW105117035A TWI618000B (zh) | 2005-07-01 | 2006-06-29 | 點狀圖樣(三)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430328B2 (zh) |
EP (2) | EP1899900B1 (zh) |
JP (1) | JP3771252B1 (zh) |
KR (1) | KR100935345B1 (zh) |
CN (2) | CN102722267B (zh) |
AU (1) | AU2006266517B2 (zh) |
BR (1) | BRPI0612755B1 (zh) |
CA (1) | CA2613046C (zh) |
IL (1) | IL188225A (zh) |
MX (1) | MX352384B (zh) |
MY (1) | MY164588A (zh) |
RU (1) | RU2439699C2 (zh) |
TW (3) | TWI550528B (zh) |
WO (1) | WO200700499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67217B2 (en) | 2002-09-26 | 2011-06-28 | Kenji Yoshida |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i/o method using dot pattern,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mobile information i/o device, and electronic toy |
US8237983B2 (en) * | 2004-12-28 | 2012-08-07 | Kenji Yoshida | Information input output method using dot pattern |
WO2006117869A1 (ja) | 2005-04-28 | 2006-11-09 | Kenji Yoshida | ドットパターンを用いた情報入出力方法 |
JP3771252B1 (ja) * | 2005-07-01 | 2006-04-26 | 健治 吉田 | ドットパターン |
JP3830956B1 (ja) * | 2005-09-14 | 2006-10-11 | 健治 吉田 | 情報出力装置 |
US8368954B2 (en) * | 2006-01-31 | 2013-02-05 | Kenji Yoshida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TWI370413B (en) * | 2006-04-14 | 2012-08-11 |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 Graphical indicator |
US7445160B2 (en) * | 2006-06-14 | 2008-11-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osition location using error correction |
US20080252916A1 (en) * | 2007-04-13 | 2008-10-16 | Etoms Electronics Corp. |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dot pattern and dot pattern thereof |
JP4308311B2 (ja) * | 2007-10-30 | 2009-08-05 | 健治 吉田 | コードパターン |
AU2007254595B2 (en) * | 2007-12-20 | 2011-04-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nstellation detection |
DE102008017168A1 (de) * | 2008-04-02 | 2009-10-08 | Crossmedia Solution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Speichern und Auslesen von Daten |
KR100968255B1 (ko) | 2008-07-01 | 2010-07-06 | 이병진 | 터치스크린을 이용한 접촉카드 인식 시스템 및 인식 방법 |
WO2010007787A1 (ja) | 2008-07-15 | 2010-01-21 | Yoshida Kenji | 裸眼立体映像表示システム、裸眼立体映像表示装置、遊技ゲーム機、パララックスバリアシート |
TWI397013B (zh) * | 2008-09-26 | 2013-05-21 |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 The dot code pattern and the dot code group pattern and the image processing circuit of the density coding type |
CN101727596B (zh) * | 2008-10-13 | 2013-09-18 |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点码图案及处理点码图案的影像处理装置 |
CN101727595B (zh) * | 2008-10-13 | 2012-09-26 |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点码图案与点码群图案及其影像处理电路 |
KR101837016B1 (ko) * | 2009-07-13 | 2018-04-1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이피 솔루션즈 | 스트림 도트 패턴, 스트림 도트 패턴의 형성 방법, 스트림 도트 패턴을 사용한 정보 입출력 방법 및 도트 패턴 |
US9749607B2 (en) | 2009-07-16 | 2017-08-29 | Digimarc Corporation | Coordinated illumination and image signal capture for enhanced signal detection |
JP2011053854A (ja) * | 2009-09-01 | 2011-03-17 | Hong-Teng Lv | 2次元光学認識コードの符号化方法とその方法を使用する印刷品 |
US8218004B2 (en) * | 2009-10-22 | 2012-07-10 | Cycling & Health Tech Industry R&D Center | Displacement sensing system |
KR100991878B1 (ko) * | 2009-10-22 | 2010-11-04 | 장효선 | 인쇄물 상에 표시된 코드 판독 방법 |
JP5604761B2 (ja) | 2009-11-11 | 2014-10-15 | 健治 吉田 | 印刷媒体、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 |
JP5277403B2 (ja) * | 2010-01-06 | 2013-08-28 | 健治 吉田 | 情報入力用の曲面体、情報入力用の地図、情報入力用の図面 |
TWI439943B (zh) * | 2010-04-27 | 2014-06-01 | Shou Te Wei | 點圖像編碼結構、其解碼方法與電子裝置 |
US9576230B2 (en) * | 2010-07-06 | 2017-02-21 | Marcelo Amaral Rezende | Dot code pattern for absolute posi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using an optical pen, process of printing the dot code, process of reading the dot code |
JP5315512B2 (ja) | 2010-12-09 | 2013-10-16 | 健治 吉田 | 機械可読ドットパターン |
WO2013027234A1 (ja) * | 2011-08-22 | 2013-02-28 | Zak株式会社 | サテライトドット方式による二次元コードとその読み取り方法 |
CN103390183B (zh) * | 2012-05-09 | 2019-07-19 | 顾泽苍 | 一种适用于手机识别的防伪代码的生成方法 |
JP5344328B1 (ja) * | 2012-10-01 | 2013-11-20 | 健治 吉田 | ドットパターン、ドットパターン形成媒体、ドットパターンの画像データを生成するプログラム、ドット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光学装置、光学読み取り装置、情報入出力装置、ドットパターン読み取り装置 |
BR112015013098A2 (pt) | 2012-12-05 | 2017-07-11 | Yoshida Kenji | sistema de controle, matéria impressa,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remoto, e, dispositivo de interface. |
TWI489352B (zh) * | 2013-08-13 | 2015-06-21 | Wistron Corp | 光學觸控定位方法、系統及光學觸控定位器 |
US9635378B2 (en) | 2015-03-20 | 2017-04-25 | Digimarc Corporation | Sparse modulation for robust signaling and synchronization |
US10424038B2 (en) | 2015-03-20 | 2019-09-24 | Digimarc Corporation | Signal encoding outside of guard band region surrounding text characters, including varying encoding strength |
TWI492167B (zh) * | 2014-06-05 | 2015-07-11 |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 圖像指標 |
EP3045214A1 (en) | 2015-01-14 | 2016-07-20 | Cartamundi Turnhout N.V. | Board game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
US10783601B1 (en) | 2015-03-20 | 2020-09-22 | Digimarc Corporation |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signal encoding with activable compositions |
US9754341B2 (en) | 2015-03-20 | 2017-09-05 | Digimarc Corporation |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data hiding with narrow-band absorption materials |
CN107533655B (zh) * | 2015-04-30 | 2021-12-17 | 雀巢产品有限公司 | 用于制备饮料或食品的系统的代码和容器 |
CN107567639B (zh) * | 2015-07-09 | 2021-09-10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多维循环符号 |
US9600700B1 (en) | 2015-08-31 | 2017-03-21 | Pixart Imaging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US9805239B2 (en) | 2015-08-31 | 2017-10-31 | Pixart Imagine Inc. | QR code detect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TWI545504B (zh) | 2015-08-31 | 2016-08-11 |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圖樣進行解碼的方法及其系統 |
CN109359657B (zh) | 2015-10-19 | 2022-11-25 | 松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标结构 |
US10896307B2 (en) | 2017-11-07 | 2021-01-19 | Digimarc Corporation | Generating and reading optical codes with variable density to adapt for visual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
US11062108B2 (en) | 2017-11-07 | 2021-07-13 | Digimarc Corporation | Generating and reading optical codes with variable density to adapt for visual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
US10872392B2 (en) | 2017-11-07 | 2020-12-22 | Digimarc Corporation | Generating artistic designs encoded with robust, machine-readable data |
KR102066391B1 (ko) * | 2017-11-16 | 2020-01-15 | 상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입체기반 다차원 심볼로지 시스템의 정보 삽입 장치 및 방법 |
KR102104027B1 (ko) * | 2018-08-30 | 2020-04-23 | 선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정보를 표시하는 메쉬 구조체 및 정보를 표시하는 메쉬 구조체로 감지 전극을 형성한 터치 장치 |
WO2021086366A1 (en) * | 2019-10-31 | 2021-05-0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Recovering alignment grids |
KR102450872B1 (ko) * | 2020-10-05 | 2022-10-05 | 에르미 주식회사 | 도트 패턴 및 도트 패턴 인식 방법 |
WO2024242620A1 (en) * | 2023-05-19 | 2024-11-28 | Aires Investment Holdings Private Limited | Two-dimensional code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nd reading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63504A (en) | 1979-08-01 | 1981-04-21 | Ncr Corporation | High density matrix code |
US4604065A (en) | 1982-10-25 | 1986-08-05 | Price/Stern/Sloan Publishers, Inc. | Teaching or amusement apparatus |
JPS6165213A (ja) | 1984-09-06 | 1986-04-03 | Canon Inc | オ−トフオ−カス用光学系 |
US4627819A (en) | 1985-01-23 | 1986-12-09 | Price/Stern/Sloan Publishers, Inc. | Teaching or amusement apparatus |
US4924078A (en) | 1987-11-25 | 1990-05-08 | Sant Anselmo Carl | Identification symbol, system and method |
US5124536A (en) | 1988-05-05 | 1992-06-23 | International Data Matrix, Inc. | Dynamically variable machine readable binary code and method for reading and producing thereof |
US4939354A (en) | 1988-05-05 | 1990-07-03 | Datacode International, Inc. | Dynamically variable machine readable binary code and method for reading and producing thereof |
US5042079A (en) | 1988-08-12 | 1991-08-20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Method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f mesh patter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5591957A (en) | 1988-08-12 | 1997-01-07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Apparatus for reading mesh pattern image data having bars along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mesh pattern and a boundary line between horizontally adjacent dark and light area of mesh pattern |
US5051736A (en) | 1989-06-28 | 1991-09-2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Optical stylus and passive digitizing tablet data input system |
US5128528A (en) * | 1990-10-15 | 1992-07-07 | Dittler Brothers, Inc. | Matrix encoding devices and methods |
FR2684214B1 (fr) | 1991-11-22 | 1997-04-04 | Sepro Robotique | Carte a indexation pour systeme d'information geographique et systeme en comportant application. |
US5852434A (en) | 1992-04-03 | 1998-12-22 | Sekendur; Oral F. | Absolute optical position determination |
JPH10187907A (ja) | 1992-09-28 | 1998-07-2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ドットコード |
DK0670555T3 (da) | 1992-09-28 | 2000-09-18 | Olympus Optical Co | Registreringsmedium med prikkode og informationsregistreringssystem |
US5416312A (en) | 1992-11-20 | 1995-05-16 | Cherloc | Document bearing an image or a text and provided with an indexing frame, and associated document analysis system |
RU2126598C1 (ru) | 1993-11-16 | 1999-02-20 | Кузнецов Юрий Вениаминович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даптивного растрирования полутоновых изображений |
JP3277052B2 (ja) | 1993-11-19 | 2002-04-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座標入力装置、および座標入力方法 |
JPH07178257A (ja) | 1993-12-24 | 1995-07-18 | Casio Comput Co Ltd | 音声出力装置 |
JPH07296387A (ja) | 1994-04-22 | 1995-11-1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 |
JPH0837567A (ja) | 1994-07-26 | 1996-02-0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
JP2912831B2 (ja) | 1994-10-05 | 1999-06-28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
JP3639328B2 (ja) * | 1994-10-14 | 2005-04-2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媒体、2次元コード、情報再生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
US5661506A (en) | 1994-11-10 | 1997-08-26 | Si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Pen and pap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using an imaging pen |
JP2952170B2 (ja) | 1994-12-16 | 1999-09-20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再生システム |
TW331000B (en) * | 1994-12-28 | 1998-05-01 | Eten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rossing points of two overlapping figures |
JP3523710B2 (ja) | 1995-04-04 | 2004-04-26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情報再生システム、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
GB9507098D0 (en) | 1995-04-06 | 1995-05-31 | Rolls Royce Plc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a dot matrix code marking of an article |
JPH0944591A (ja) | 1995-08-03 | 1997-02-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コードシート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
JPH09114951A (ja) | 1995-10-23 | 1997-05-0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 |
JPH09185488A (ja) | 1995-12-27 | 1997-07-15 | Tetsuya Fuchiguchi | マルチメディア人形装置 |
JP3956419B2 (ja) | 1997-03-06 | 2007-08-08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Idカード作成方法、idカードおよびidカードの情報読取方法 |
JPH10326331A (ja) * | 1997-03-24 | 1998-12-0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ドットコードを有する記録媒体及びコード読取装置 |
JPH10326323A (ja) | 1997-03-24 | 1998-12-0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コードパターンイメージ記録装置 |
US6012961A (en) | 1997-05-14 | 2000-01-11 | Design Lab, Llc | Electronic toy including a reprogramm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
JPH10320497A (ja) | 1997-05-16 | 1998-12-0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コード読取記録装置 |
JP3953144B2 (ja) | 1997-07-16 | 2007-08-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コードイメージ品質検査装置 |
DE69835133T8 (de) | 1997-12-03 | 2007-05-1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 Verfahren zur Bildinformationsverarbei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hinderung von Fälschungen von Zertifikaten und dergleichen |
JP3959817B2 (ja) | 1998-01-07 | 2007-08-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219405A (ja) | 1998-02-02 | 1999-08-1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情報再生システム |
WO1999050787A1 (en) | 1998-04-01 | 1999-10-07 | Xerox Corporation | Cross-network functions via linked hardcopy and electronic documents |
JP3458737B2 (ja) | 1998-11-27 | 2003-10-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2次元コードの読取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JP2000285225A (ja) | 1999-03-30 | 2000-10-13 | Kiyoyuki Horii | 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る画像処理方法 |
RU2166207C2 (ru) | 1999-04-08 | 2001-04-27 |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би Программное обеспечение" | Спос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х массивов данных в процессе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или верификаци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х кодов, выполненных в виде символов,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х им фрагментов изображения |
GB2349836A (en) | 1999-04-23 | 2000-11-15 | Tri State | Talking doll with bar-code optical reader |
JP2000325668A (ja) | 1999-05-14 | 2000-11-28 | T Shot:Kk | 反応式トーキング玩具システム |
US6785016B1 (en) | 1999-05-25 | 2004-08-31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Portable interactive printer |
US6832717B1 (en) | 1999-05-25 | 2004-12-21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urface |
AUPQ363299A0 (en) | 1999-10-25 | 1999-11-18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Paper based information inter face |
BR0011036A (pt) | 1999-05-28 | 2002-02-26 | Anoto Ab | Agenda |
CA2374808C (en) | 1999-05-28 | 2008-05-20 | Anoto Ab | Recording of information |
JP4785310B2 (ja) | 1999-05-28 | 2011-10-05 | アノト アクティエボラーク | 情報の記録に用いられる製品 |
SE516522C2 (sv) | 1999-05-28 | 2002-01-22 | Anoto Ab | Positionsbestämning |
JP2001052104A (ja) | 1999-08-05 | 2001-02-2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媒体 |
SE0000939L (sv) | 2000-02-18 | 2001-08-19 | Anoto Ab | Inenhetsarrangemang |
EP1087330A3 (en) * | 1999-09-21 | 2002-04-10 | Omron Corporation | Two-dimensional dot code and reader thereof |
SE517445C2 (sv) | 1999-10-01 | 2002-06-04 | Anoto Ab | Positionsbestämning på en yta försedd med ett positionskodningsmönster |
EP1244955A1 (en) | 1999-12-23 | 2002-10-02 | Anoto AB | Centraliz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US6244764B1 (en) | 2000-01-21 | 2001-06-12 | Robotic Vision Systems, Inc. | Method for data matrix print quality verification |
EP1229471A4 (en) | 2000-02-10 | 2005-09-28 | Sony Corp | AUTOMATIC DEVICE, DEVICE PROVIDING INFORMATION, ROBOT, AND TRANSACTION METHOD |
US6586688B2 (en) | 2000-04-05 | 2003-07-01 | Anoto Ab | Information-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
US7050653B2 (en) | 2000-04-05 | 2006-05-23 | Anoto Ab | Identification of virtual raster pattern |
JP2001287330A (ja) | 2000-04-10 | 2001-10-1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光学的に読み取り可能なドットのイメージデータ作成方法及びイメージデータ作成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
JP2001318926A (ja) | 2000-05-11 | 2001-11-16 | Yazaki Corp | 情報管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利用する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
JP2002041199A (ja) | 2000-05-15 | 2002-02-08 | Pasukaru:Kk | ショートカットシンボルを用いた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の操作処理方法、ショートカット処理システム |
JP2001334012A (ja) | 2000-05-29 | 2001-12-04 | Creatures Inc | 遊戯カードを使用したゲームシステム、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遊戯カード、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ゲーム情報記憶媒体 |
JP3837999B2 (ja) | 2000-06-05 | 2006-10-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画像生成装置 |
JP2002002024A (ja) | 2000-06-26 | 2002-01-0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コード印字方法、コード印字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JP4567860B2 (ja) | 2000-09-12 | 2010-10-20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コード読取装置、記録媒体、電子機器、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
WO2002023464A1 (fr) | 2000-09-12 | 2002-03-21 | Omron Corporation | Code a points et lecteur de code a points |
JP2002205291A (ja) | 2000-10-23 | 2002-07-23 | Sony Corp | 脚式ロボット及び脚式ロボットの行動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02149331A (ja) | 2000-11-15 | 2002-05-24 | Canon Inc | 座標板、座標入力装置、座標入出力装置 |
US6633008B2 (en) | 2001-02-27 | 2003-10-14 | Weigh-Tronix, Inc. | Electronic force sensing shock resistant load cell |
JP4763905B2 (ja) | 2001-03-06 | 2011-08-3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符号化画像読取装置 |
US7649637B2 (en) | 2001-04-05 | 2010-01-19 | Anoto Ab | Method for printing a global position-coding pattern |
US6732927B2 (en) | 2001-06-26 | 2004-05-11 | Anoto Ab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decoding |
SE520682C2 (sv) | 2001-12-06 | 2003-08-12 | Anoto Ab | Rekonstruering av ett virtuellt raster |
TWI235926B (en) | 2002-01-11 | 2005-07-11 |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 A method for producing indicators and processing system, coordinat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book system utilizing the indicators |
US7967217B2 (en) | 2002-09-26 | 2011-06-28 | Kenji Yoshida |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i/o method using dot pattern,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mobile information i/o device, and electronic toy |
SE0203853D0 (sv) | 2002-12-23 | 2002-12-23 | Anoto Ab | Informationskod |
ES2309304T3 (es) | 2003-03-17 | 2008-12-16 | Kenji Yoshida | Procedimiento de entrada/salida de informaciones utilizando una plantilla de puntos. |
JP3902163B2 (ja) | 2003-07-11 | 2007-04-0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関連帳票判定システム、電子ペン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200106B2 (ja) | 2003-07-15 | 2008-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 |
AU2003292817A1 (en) | 2003-12-25 | 2005-07-21 | Kenji Yoshida | Method for inputting/outputting information using dot pattern |
US8237983B2 (en) | 2004-12-28 | 2012-08-07 | Kenji Yoshida | Information input output method using dot pattern |
CN101167090A (zh) | 2005-04-15 | 2008-04-23 | 吉田健治 | 使用了点图形的信息输入输出方法 |
WO2006117869A1 (ja) | 2005-04-28 | 2006-11-09 | Kenji Yoshida | ドットパターンを用いた情報入出力方法 |
JP3771252B1 (ja) * | 2005-07-01 | 2006-04-26 | 健治 吉田 | ドットパターン |
JP4810918B2 (ja) | 2005-08-01 | 2011-11-0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コードパターン画像生成装置及び方法、コードパターン画像読取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コードパターン画像媒体 |
AU2006252254B2 (en) | 2006-12-22 | 2009-03-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ultiple barcode detection |
AU2006252239B2 (en) | 2006-12-22 | 2010-04-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arcode pattern |
US20080252916A1 (en) | 2007-04-13 | 2008-10-16 | Etoms Electronics Corp. |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dot pattern and dot pattern thereof |
TWI391862B (zh) * | 2008-06-06 | 2013-04-01 |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 A two-dimensional dot code, a decod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
-
2005
- 2005-07-01 JP JP2005194295A patent/JP3771252B1/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6-29 TW TW103119047A patent/TWI55052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6-29 TW TW105117035A patent/TWI61800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6-29 TW TW95123589A patent/TWI44627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6-30 BR BRPI0612755-0A patent/BRPI0612755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6-30 CA CA2613046A patent/CA2613046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30 EP EP06748126.7A patent/EP1899900B1/en not_active Revoked
- 2006-06-30 CN CN201210025984.XA patent/CN1027222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30 EP EP11175120.2A patent/EP243967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6-30 MX MX2007016474A patent/MX352384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6-30 KR KR1020077024724A patent/KR10093534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6-30 WO PCT/SG2006/000185 patent/WO200700499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6-30 US US11/993,527 patent/US84303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30 RU RU2008102706A patent/RU243969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6-30 AU AU2006266517A patent/AU200626651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6-30 MY MYPI20063148A patent/MY164588A/en unknown
- 2006-06-30 CN CN2006800235674A patent/CN1012135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2-18 IL IL188225A patent/IL188225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04-29 US US13/872,555 patent/US940095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7-25 US US15/218,841 patent/US201603355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46279B (zh) | 點狀圖樣 | |
JP3706385B2 (ja) | ドットパターンを用いた情報入出力方法 | |
AU2005331401B2 (en) |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method using dot pattern | |
EP2905727A1 (en) | Dot pattern, dot-pattern-forming medium, program for generating image data for dot pattern, dot pattern forming apparatus, optical device, optical device reader, information i/o device, dot pattern reader | |
JP4336837B2 (ja) | ドットパターン | |
JP4142683B2 (ja) | ドットパターン | |
WO2006112021A1 (ja) | ドットパターンを用いた情報入出力方法 | |
KR100906457B1 (ko) | 도트 패턴을 이용한 정보 입출력 방법 | |
JP3858051B6 (ja) | ドットパターンを用いた情報入出力方法 | |
AU2016200254A1 (en) | Dot pattern | |
AU2012204140A1 (en) | Dot pattern | |
KR20070112474A (ko) | 도트 패턴을 이용한 정보 입출력 방법 | |
AU2016200846A1 (en) | Printed Material Printed with a Dot Patter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