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442748B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2748B
TWI442748B TW098117519A TW98117519A TWI442748B TW I442748 B TWI442748 B TW I442748B TW 098117519 A TW098117519 A TW 098117519A TW 98117519 A TW98117519 A TW 98117519A TW I442748 B TWI442748 B TW I4427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s
control
block
signal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7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1495A (en
Inventor
Jin Young Chun
Moon Il Lee
Wook Bong Lee
Bin Chul Ihm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21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1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2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27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8Wals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訊;更明確地說,係有關於在控制通道上傳輸控制訊號之方法。
電機暨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簡稱IEEE)802.16標準提出了一種支援寬頻無線存取的技術與通訊協定。上述標準最初係於1999年提出,直到2001年才通過了IEEE 802.16-2001標準。IEEE 802.16-2001係以單載波(single carrier,簡稱SC)實體層為基礎,上述實體層稱為「WirelessMAN-SC」。在2003年又通過了IEEE 802.16a標準。在IEEE 802.16a標準中除了上述WirelessMAN-SC之外,又進一步將「WirelessMAN-OFDM」與「WirelessMAN-OFDMA」加入實體層中。在完成了IEEE 802.16a標準之後,2004年又通過了修訂IEEE 802.16-2004標準。為了改正IEEE 802.16-2004標準的錯誤與缺陷,2005年又以勘誤表的形式提出了IEEE 802.16-2004/Corl(下文稱為IEEE 802.16e)。
近年來,IEEE 802.16m的標準化在IEEE 802.16e的基礎上,有逐漸成為新技術標準的趨勢。IEEE 802.16m是一種新開發出來的技術標準,在設計上必須支援先前提 出的IEEE 802.16e。也就是說,新設計出來的系統所用的技術(即,IEEE 802.16m)在設定上必須有效地採用一既有技術(即,IEEE 802.16e)才可進行操作。
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OFDM)系統能夠在較不複雜的情形下減少符號間干擾,因此被視為下一代的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在OFDM中,將連續輸入之資料符號轉換成N個平行的資料符號,且之後分別利用獨立的N個副載波來攜帶並傳輸該等資料符號。副載波可保持在一頻率維度中的正交性。每一正交通道可經歷互相獨立的頻率選擇性衰減,且經傳輸符號之一區間會增加,因而可將符號間干擾降至最小。在利用OFDM作為調變架構的系統中,正交頻率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OFDMA)是一種多重存取架構,其係藉由獨立提供可用副載波的某一些給多個使用者,以達成多重存取。在OFDMA中,可將多個頻率資源(即,副載波)提供給個別的使用者,且一般而言,個別的頻率資源不會互相重疊,因為係將這些頻率資源獨立地提供給多個使用者。因此,可利用一種互斥的方式將頻率資源配置給個別的使用者。
在OFDMA系統中,可利用頻率選擇性排程來得到提供給多個使用者的頻率多樣性,且可根據副載波的排列規則以分別配置該等副載波。此外,可運用使用了多個天線的空間多工架構來增加一空間域的效率。為了支援 上述多種架構,必須在一行動台(mobile station,簡稱MS)與一基地台(base station,簡稱BS)之間傳輸控制訊號。控制訊號之實施例包含通道品質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簡稱CQI),其係用於當MS向BS報告通道狀況時;確認/未確認(ACK/NACK)訊號,其係對於資料傳輸之回應;以及用於多天線系統中的預編碼資訊、天線資訊或與其相似者。
系統功能的多樣化使得需傳輸的控制訊號種類不斷增加。當必須利用有限的無線電資源來傳輸更多的控制訊號時,一使用者可用的無線電資源的數目也會隨之減少。
相對應地,相關領域極需提出一種可利用有限的無線電資源並以一種有效率的方式來有效地傳輸各種控制訊號之方法。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可有效率地傳輸控制訊號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態樣,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至少包含將至少一控制訊號配製於一控制通道區域中,上述控制通道區域包含多個並排塊(tile),且每一並排塊係由一時域中多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上之一頻域中的多個連續副載波所組成;以及傳輸至少一控制訊號,其中係根據控制通道區域的可用序列之數目與每一控制訊號可攜帶之位元數來決定至少一控制訊 號的數目。
可用序列的數目可等於一並排塊中副載波的數目。
該等序列可彼此正交。
控制訊號可以是ACK/NACK(確認/未確認)訊號。
若每一控制訊號攜帶的位元數為m,可將上述每一控制訊號可映射至2m 個序列其中之一者。
若每一控制訊號攜帶的位元數為m,至少一控制訊號的數目可等於可用序列的數目除以2m
該等並排塊可分散於該時域中。
該等並排塊可分散於頻域中。
可將上述至少一控制訊號重複地配置於複數的並排塊中。
控制通道中並排塊的數目可為3。
每一並排塊可包含一時域中2個OFDM符號上的一頻域中之2個連續副載波。
根據本發明一態樣,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包含將該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並排塊中,該並排塊包含一時域中之多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上的一頻域中之多個連續副載波;以及傳輸該控制訊號,其中,在多工處理控制訊號時,可利用於該並排塊內正交展頻碼(spreading code)將控制訊號展開,且可根據該並排塊上已傳輸之控制訊號的數目與組成該並排塊之所有副載波的總數目之比值,來決定上述展頻碼之位元數。
展頻碼之位元數可以和展頻碼之數目相同。
欲進行多工處理之控制訊號的數目可取決於展頻碼之位元數。
上述展頻碼係來自於以下之一者:哈德瑪得碼(Hadamard code)、離散傅立葉轉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簡稱DFT)序列、華許碼(Walsh code)、Zadoff-Chu(簡稱ZC)序列與固定振幅零自動相關(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簡稱CAZAC)序列。
由於可利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組態一控制通道區域,可適應性地傳輸多個控制訊號。此外,可在不進行通道估計的情形下來組態控制訊號。
第1圖繪示一無線通訊系統。可利用多種方式來配置無線通訊系統,以提供多種通訊服務,例如語音、封包資料等等。
參照第1圖,無線通訊系統包含至少一行動台(MS)10及一基地台(BS)20。MS 10可以是固定或可移動的,且可用以指稱任何其他技術,例如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簡稱UE)、使用者終端(user terminal,簡稱UT)、用戶站(subscriber station,簡稱SS)、無線裝置等。BS 20通常是一種固定的基地台,其可和MS 10 進行通訊,且可用以指稱其他技術,例如節點B、基地台接收發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簡稱BTS)、存取點等等。在BS 20的通訊範圍內可涵蓋一或更多個細胞單元。
下行鏈路(downlink,簡稱DL)代表由BS 20至MS 10的通訊鏈路;而上行鏈路(uplink,簡稱UL)代表由MS 10至BS 20的通訊鏈路。在DL中,發射器可以是BS 20的一部份,而接收器可以是MS 10的一部份。在UL中,發射器可以是MS 10的一部份,而接收器可以是BS 20的一部份。
無線通訊系統可以是以正交分頻多工(OFDM)/正交頻率多重存取(OFDMA)為基礎的系統。OFDM利用了多個正交副載波。此外,OFDM係利用反向快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簡稱IFFT)與快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簡稱FFT)之間的正交性。發射器可藉由進行IFFT來傳輸資料。接收器則藉由在接收到的訊號上進行FFT來回復原始資料。發射器利用IFFT來結合該等副載波,而接收器利用FFT來分裂該等副載波。
第2圖繪示階層式訊框結構之實施例。訊框係指根據根據實體規格在固定時間區間內使用的資料序列。
參照第2圖,一訊框階層式架構包含超級訊框(superframe)、無線電訊框(或訊框)、與副訊框(subframe)。超級訊框包含一或更多種無線電訊框。無 線電訊框包含一或更多種副訊框。超級訊框包含一或更多種以超級訊框為基礎之控制區域。在下文中,以超級訊框為基礎之控制區域稱為超級訊框標頭。可將超級訊框標頭指派至構成超級訊框之多個訊框中的第一個訊框。可將一公用控制通道配置到超級訊框標頭。公用控制通道可用以傳輸和組成超級訊框之無線電訊框有關的資訊,或是可供所有MS共同使用之控制資訊(如系統資訊)。系統資訊是一種必要的資訊,必須知道上述系統資訊才能在MS與BS之間進行通訊。BS可週期性地傳輸系統資訊。例如,可週期性地每隔20至40毫秒(ms)來傳輸系統資訊。可藉由考量系統資訊的傳輸週期,來決定超級訊框的大小。雖然第2圖中繪示之每一超級訊框的大小為20毫秒,但這僅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一例而已,且因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當利用下表1例示之OFDMA參數時,無線電訊框係由8個副訊框所組成。可針對UL或DL傳輸來配置一副訊框。副訊框有以下三種類型:1)類型-1副訊框,其係包含6個OFDM符號;2)類型-2副訊框,其包含5個OFDM符號;以及3)類型-3副訊框,其包含7個OFDM符號。
雖然在第2圖例示的實施例中,無線電訊框的大小為5ms,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將無線電訊框運用於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簡稱TDD)架構與分頻多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簡稱FDD)架構。在TDD架構中,當在一時域中區分UL傳輸及DL傳輸的時候,可利用完整的頻帶來進行UL傳輸與DL傳輸。在FDD架構中,可同時進行UL傳輸及DL傳輸,但兩者佔用了不同的頻帶。無線電訊框可包含一前序訊號(preamble)、一訊框控制標頭(frame control header,簡稱FCH)、一DL-MAP、一UL-MAP、一叢發區域(burst region)等等。BS與MS可利用前序訊號,以在兩者間進行最初同步化過程、細胞單元搜尋與及頻率偏移及通道估計。FCH包含與DL-MAP訊息長度以及DL-MAP編碼架構相關的資訊。DL-MAP是用以傳輸DL-MAP訊息之區域。DL-MAP訊息可定義對DL通道之存取。由此可知,DL-MAP訊息定義了DL通道指示和/或控制資訊。 UL-MAP是用以傳輸UL-MAP訊息的區域。UL-MAP訊息可定義對UL通道之存取。由此可知,UL-MAP訊息定義了UL通道指示和/或控制資訊。
無線電資源是有限的,正是因為如此,若利用大量的無線電資源來傳輸控制訊號時,用以傳輸資料的無線電資源可能就會不足。相對應地,需要提出一種能夠更有效率地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
第3圖繪示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法之實施例。
參照第3圖,控制通道區域可位於一無線電訊框中用於UL傳輸的區域中。控制通道區域包含至少一並排塊(tile)。可沿著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時間軸、頻率軸、或時間/頻率軸,將多個並排塊連貫地或分離地排列。
雖然第3圖所示的一並排塊之格式為例如「時間*頻率=6*6」,並由3個並排塊來組成一控制通道區域,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就是說,並排塊可具有各種不同的格式,例如「時間*頻率=3*4、3*3、4*3、6*4、3*6、6*2、2*6」等等。
此外,雖然第3圖中顯示利用一分碼多工處理(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CDM)架構來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控制通道區域中,在上述架構中,係利用每一控制訊號來乘上正交展頻碼;亦可利用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TDM)架構或分頻多工處理(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架構來 多工處理控制訊號。
如此一來,可藉由將多個控制訊號配置於一控制通道區域中,以避免無線電資源的浪費。在此處,該等控制訊號意指欲由一MS傳輸之多個控制訊號或欲由多個MS傳輸之多個控制訊號。也就是說,可將一控制通道區域配置給多個MS,而使得可將該等MS的該等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或可將一控制通道區域配置給一MS,而使得可將該MS的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
下文將描述根據CDM展開架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法。在CDM展開架構中,利用正交展頻碼來展開多個控制訊號,且之後這些控制訊號係由一並排塊來攜帶。上述展頻碼可將控制訊號展開於一時域或一頻域中。上述展頻碼可以是正交編碼例如哈德瑪得碼、離散傅立葉轉換(DFT)序列、華許碼、Zadoff-Chu(ZC)序列與固定振幅零自動相關(CAZAC)序列等等。
ZC序列是CAZAC序列的一種,且可利用下述方程式1來表示。
其中,c(k)代表具有M指數之ZC序列中的第k個元素;且N代表該ZC序列的長度。指數M是小於等於N的自然數,其中M及N彼此互質。可利用具有不同循環移位值的ZC序列來識別每一個MS。亦即,可利用不同的循環位移值來識別多個控制訊號。可用循環位移值的數目可隨著通道延遲展開而不同。上列敘述係基於說明例示之目的,且因此亦可利用其他具有良好相關性的序列。
在此處,控制訊號為由一MS傳輸至一BS之訊號,上述訊號有利於BS進行排程。控制訊號的實施例包含通道品質指標(CQI),其係用於當MS向BS報告通道狀況時;確認/未確認(ACK/NACK)訊號,其係對於資料傳輸之回應;預編碼矩陣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簡稱PMI),其係用於多天線系統中的預編碼資訊;或秩指示(rank indicator,簡稱RI)等等。然而,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包含一或更多位元的控制資訊會經過編碼與調變,以產生控制訊號Sk (k=0、1、...、K)。
第4圖為概要圖式,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法。
參照第4圖,假定將一控制訊號配置於一並排塊內。雖然並排塊的格式為「時間*頻率=6*6」,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來說,上述並排塊的格式可以是「時間*頻率=3*6、6*1或1*6」。
若根據CDM架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 通道區域中,可利用正交展頻碼來展開該等控制訊號,且之後以一並排塊來攜帶這些控制訊號。
若配置於一並排塊內的控制訊號之數目為S,且組成該並排塊之副載波的數目為N,可將每一控制訊號展開於N/S個副載波中。亦即,展頻碼之位元數的最大值為N/S,且因而可多工處理N/S個控制訊號。在第4圖中,配置於一並排塊中之控制訊號的數目為1,且組成該並排塊的副載波數目為36。因而,可將控制訊號展開於36個副載波中。如第4圖所示,可將控制訊號依序展開於一副載波方向中,且之後可將其展開於一鄰近時間軸上的一副載波方向中;反之亦然。或者是,可利用36個展頻碼(即36位元)來多工處理36個控制訊號。
在第4圖中,並未進行同調偵測,因為並未傳輸一參考訊號(或引導訊號(pilot)),因而無法進行通道估計。然而,可進行非同調偵測,因為個別的控制訊號利用了正交展頻碼。同調偵測是在利用引導或參考訊號進行通道估計後,用以偵測訊號之方法。非同調偵測是在不進行通道估計的情形下,偵測訊號的方法。當如第4圖所示來多工處理控制訊號時,可利用有限的無線電資源而有效率地傳輸控制訊號。可藉由配置第4圖所示的一或更多並排塊,而重複地傳輸相同的控制訊號,因而增加了其多樣性。
第5圖為概要圖式,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 法。
參照第5圖,將兩個控制訊號配置於一並排塊中。雖然該並排塊之格式為「時間*頻率=6*6」,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來說,該並排塊的格式可為「時間*頻率=3*6、2*6或6*2」。
在第5圖中,配置於一並排塊中的控制訊號的數目為2,且組成該並排塊之副載波的數目為36。因而,可將每一控制訊號展開於18(即,36/2)個副載波中。如第5圖所示,可依序將每一控制訊號展開於一副載波方向中,且之後可將其展開於鄰近時間軸上之副載波方向中。此外,若配置於一並排塊中之控制訊號的數目為2,當一控制訊號的展開在一副載波處結束時,可在該副載波的下一副載波處,開始進行另一控制訊號的展開。可利用18個展頻碼(即,18位元)來多工處理18個控制訊號。在此處,針對上述兩種控制訊號使用了用相同的展頻碼。
在第5圖中,可進行非同調偵測,因為利用了正交展頻碼來多工處理個別的控制訊號。可藉由配置第5圖所示之一或更多並排塊,來增加控制訊號的多樣性。
在此處,可在一並排塊中傳輸多個(即,三或更多)控制訊號。即便在傳輸更多的控制訊號時,還是可以利用第4圖與第5圖所述的方法來多工處理控制訊號。舉例來說,若在一並排塊中傳輸4種控制訊號,可將每一控制訊號展開於9(即,36/4)個副載波中。此外,可利 用9個展頻碼(即,9位元)來多工處理9個控制訊號。當在一並排塊中配置了更多的控制訊號時,展開區間就會變窄。
第6圖為概要圖式,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法。
參照第6圖,將三個格式為「時間*頻率=2*6」的並排塊沿著一時間軸或一頻率軸而連貫地或分離地排列,以組成一控制通道區域。然而,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即,一並排塊可具有各種不同的格式例如「時間*頻率=3*6、6*2、6*6」等等,且可沿著時間軸或頻率軸而連貫地或分離地排列三個並排塊,以構成一控制通道區域。
在第6圖中,配置於一並排塊中的控制訊號的數目為1,且組成該並排塊之副載波的數目為12。因而,可利用正交展頻碼將控制訊號展開於12(即,12/1)個副載波中,並且將之重複於3個並排塊(即,i、j與k)中。如第6圖所示,可依序將每一控制訊號展開於一副載波方向中,且之後可將其展開於鄰近時間軸上的副載波方向中。此外,可將每一控制訊號依序展開於時間軸方向中,且之後將其展開於鄰近副載波方向中。可利用12個正交展頻碼(即,12位元)將12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並排塊中。
在第6圖中,可進行非同調偵測,因為利用正交展頻碼多工處理了個別的控制訊號。由於將控制訊號重複地 配置於多個並排塊中,可增加控制訊號的多樣性。
下文將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描述利用CDM序列架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之方法。
首先,產生L個正交序列,其中正交序列的位元數等於組成包含於一控制通道區域中之所有並排塊的副載波之總數L。舉例來說,若一控制通道區域包含三個並排塊,且每一並排塊的格式為「時間*頻率=6*6」,組成控制通道區域之副載波的總數為108。因而,可產生108個正交序列。接著,將正交序列(下文簡稱稱為「序列」)配置至控制訊號。可將一控制訊號配置至每一序列。
表2提出了將控制訊號配置至序列的實施例。
在上表2中,假定MS 1傳輸兩個控制訊號、MS 2傳輸一控制訊號且MS 3傳輸兩個控制訊號。因而,可將MS 1傳輸之控制訊號配置至序列1與序列2;將MS 2傳輸之控制訊號經配置至序列3;以及將MS 3傳輸之控制訊號配置至序列4與序列5。
下表3提出了將控制訊號配置至序列的另一實施例。
在上表3中,假定根據CDM序列架構在控制通道區域上傳輸兩個ACK/NACK控制訊號。需要兩個序列才能區別來自一個ACK/NACK控制訊號之ACK及NACK。因而,第一控制訊號可利用序列1來進行ACK傳輸,且利用序列2來進行NACK傳輸。此外,第二控制訊號可利用序列3來進行ACK傳輸,且可利用序列4來進行NACK傳輸。如上所述,若將L個序列產生於一控制通道區域中,可多工處理L/2個ACK/NACK控制訊號,並在控制通道區域上傳輸之。
表3所示之用以配置ACK/NACK控制訊號的方法亦可適用於其他控制訊號的傳輸。也就是說,既然ACK/NACK控制訊號的長度為1位元,就需要21 個序列。如此一來,若一控制訊號的長度為m位元,則需要2m 個序列。因而,若需要在一控制通道區域上傳輸三個控制訊號,且其長度皆為m位元,就需要3*2m 個序列。
用以配置控制訊號之序列不限於正交序列。亦即,可產生虛擬正交序列(pseudo-othogonal sequence),並用以配置控制訊號。舉例來說,虛擬正交序列的特徵在於序列整體非彼此正交,但每一並排塊中的序列則具有正交性。
雖然在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中,利用CDM序列架構將控制訊號配置於一控制通道區域中,通道估計並非 必要的步驟。亦即,由於並未傳輸引導或參考訊號,就無法進行BS與MS之間的同調偵測,例如通道估計。然而,由於控制訊號利用了正交序列,因此可以進行非同調偵測。
可利用硬體、軟體或其組合來實作本發明。在實作於硬體中時,該硬體可利用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ASIC)、數位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簡稱DSP)、可程式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簡稱PLD)、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簡稱FPGA)、處理器、控制器、微處理器、經設計可執行上述功能的其他電子單元或上述之組合。在實作於軟體中時,該軟體可為執行上述功能的模組。上述軟體可儲存於記憶單元中,且可供處理器執行。關於記憶單元與或處理器,可利用各種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單元。
上文參照附隨圖式描述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為顯而易見,可對其進行各種修改與與修飾而不致悖離本發明之範圍。因此,任何針對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所為的進一步修飾,皆屬於申請專利範圍與其等價物所界定的範圍。
10‧‧‧行動台(MS)
20‧‧‧基地台(BS)
第1圖繪示一無線通訊系統。
第2圖繪示階層式訊框結構之實施例。
第3圖繪示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之方法的實施例。
第4圖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具體實施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法之圖式。
第5圖為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法之圖式。
第6圖為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具體實施例,將多個控制訊號多工處理至一控制通道區域中的方法之圖示。
10‧‧‧行動台(MS)
20‧‧‧基地台(BS)

Claims (20)

  1. 一種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複數個控制訊號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一控制通道區域中配置該等控制訊號,該控制通道區域包含:至少一並排塊(tile),每一並排塊包含在一時域中之複數個正交分頻多工符號之上的一頻域中之複數個連續副載波;及傳輸該等控制訊號,其中該等控制訊號係配置於一並排塊內,該等控制訊號的每一者係延展於一並排塊內,用於該等控制訊號中的每一者之一展頻碼係從正交展頻碼中選出的,及該控制訊號係ACK/NACK(確認/非確認)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展頻碼的一最大位元數目係N/S,S代表配置於一個並排塊內的控制訊號之數目,及N代表組成一個並排塊的副載波之數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用於該等控制訊號的每一者之該展頻碼係從一Walsh碼中選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控制訊號中的每一者係循序地在一頻率軸或一時間軸延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一延展的控制訊號從相鄰於另一延展的控制訊號結束處的副載波之副載波開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並排塊係分散於該時域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並排塊係分散於該頻域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控制訊號係重複地配置於該等並排塊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控制通道區域中,該等並排塊的數目為3。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每一並排塊包含:在一時域中6個正交分頻多工符號之上的一頻域中之2個連續副載波。
  11.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複數個控制訊號的端點,該端點包含:一處理器,該處理器經組態以:在一控制通道區域中配置該等控制訊號,該控制通道區域包含:至少一並排塊(tile),每一並排塊包含在一時域中之複數個正交分頻多工符號之上的一頻域中之複數個連續副載波;及一傳送器,該傳送器經組態以傳送該等控制訊號,其中該等控制訊號係配置於一並排塊內,該等控制訊號的每一者係延展於一並排塊內,用於該等控制訊號中的每一者之一展頻碼係從正交展頻碼中選出的,及該控制訊號係ACK/NACK(確認/非確認)訊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該展頻碼的一最大位元數目係N/S,S代表配置於一個並排塊內的控制訊號之數目,及N代表組成一個並排塊的副載波之數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用於該等控制訊號的每一者之該展頻碼係從一Walsh碼中選出。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該等控制訊號中的每一者係循序地在一頻率軸或一時間軸延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一延展的控 制訊號從相鄰於另一延展的控制訊號結束處的副載波之副載波開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該等並排塊係分散於該時域中。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該等並排塊係分散於該頻域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該等控制訊號係重複地配置於該等並排塊中。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於該控制通道區域中,該等並排塊的數目為3。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端點,其中每一並排塊包含:在一時域中6個正交分頻多工符號之上的一頻域中2個連續副載波。
TW098117519A 2008-06-08 2009-05-26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 TWI442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978808P 2008-06-08 2008-06-08
KR1020080091136A KR101230759B1 (ko) 2008-06-08 2008-09-17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1495A TW201021495A (en) 2010-06-01
TWI442748B true TWI442748B (zh) 2014-06-21

Family

ID=41688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7519A TWI442748B (zh) 2008-06-08 2009-05-26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30759B1 (zh)
CN (1) CN102017559B (zh)
MY (1) MY153284A (zh)
TW (1) TWI442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1656B1 (en) 2009-12-29 2019-06-05 Acer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2264136B (zh) * 2011-08-08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及配置装置
US20220416983A1 (en) * 2019-10-02 2022-12-29 Lg Electronics Inc. Harq operations at phy layer lev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76773B1 (ko) * 2006-11-17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KR101407045B1 (ko) * 2007-10-26 2014-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파일롯 배치 방법, 기록 매체 및 전송 장치
KR101541910B1 (ko) * 2007-11-29 2015-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30759B1 (ko) 2013-02-06
MY153284A (en) 2015-01-29
CN102017559A (zh) 2011-04-13
KR20090127387A (ko) 2009-12-11
CN102017559B (zh) 2013-11-06
TW201021495A (en) 201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701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と基地局との間の物理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ンネル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KR101494002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및 그에 따른 수신 장치 및방법
JP4972694B2 (ja) Phich送信資源領域情報の獲得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pdcch受信方法
JP5450389B2 (ja) パケット・ワイヤレス遠距離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925439B1 (ko)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RU2425446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запроса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A2664481C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multiplexing for data-non-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
JP456341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690810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sponse signal spreading method
US8279824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507719C2 (ru)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JP5795106B2 (ja) 単一キャリア周波数分割多重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装置
US8305985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uplink radio resource
RU2559039C2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JP568488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チャンネルサウンディングレファレンス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09088172A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KR20070074431A (ko) 단반송파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제어정보와 데이터의 시간적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US8681718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69861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42748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控制訊號的方法
RU2438238C2 (ru)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KR20100004040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방법
KR2010008901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구성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