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5481B - 無線通訊系統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系統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05481B TWI405481B TW097118161A TW97118161A TWI405481B TW I405481 B TWI405481 B TW I405481B TW 097118161 A TW097118161 A TW 097118161A TW 97118161 A TW97118161 A TW 97118161A TW I405481 B TWI405481 B TW I40548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window
- function
- receiving
- ran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1—Resequen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尤指一種於無線通訊系統之一非確認模式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之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採用寬頻劃碼多工接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的無線接取方式,其係用以提供高度頻譜利用效率、無遠弗屆的覆蓋率及高品質、高速率的多媒體資料傳輸。透過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使用者可藉無線通訊設備(如手機)實現即時影像通訊、會議電話(Conference Call)、即時遊戲、線上音樂播放、電子郵件收發等。然而,這些功能必需仰賴快速而即時的傳輸。
第三代行動通訊聯盟(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制定之通信協定規範制訂了無線鏈結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用以提供不同等級的傳輸品質,並可依據不同的傳輸品質要求,操作於透通模式(Transparent Mode,TM)、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及確認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透通模式適用於對即時傳輸要求較高的服務,非確認模式適用於對即時傳輸及封包次序皆有要求的
服務,而確認模式則適用於對即時傳輸要求不高,但資料正確性要求很高的服務。
在一般非確認模式中,接收端的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包含接收緩衝器(Reception Buffer)、封包表頭移除(Remove RLC Header)及重組(Reassembly)單元,其從下層(實體層)接收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並根據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Sequence Number,SN),將接收到的封包捨棄或儲存於接收緩衝器。為了實行前述功能,前述規範中定義一變數VR(US),其表示接收緩衝器中最後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之下一序號。舉例來說,若接收緩衝器中最後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為x,則變數VR(US)為(x+1)。當接收緩衝器每接收一協定資料單元時,接收端隨之更新變數VR(US)。其中,若發生序號跳號情況,接收端捨棄協定資料單元中相關的服務資料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另外,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提供多媒體廣播及群播服務(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MBMS),將服務內容(如電視、電影、廣告等多媒體資訊)從伺服器透過不同的基地台,以非確認模式傳送到各個用戶端裝置。每一用戶端裝置可能同時處於多個不同的基地台的服務範圍。換句話說,同一用戶端裝置可同時經由不同基地台,接收到同一服務內容。
因此,為了使用戶端裝置能正確處理服務內容並充分利用此一多管道同時傳輸之特性,習知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之接收端(即用戶端裝置)之無線鍵結控制單元可啟動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Duplicate Avoidance and Reordering Function),用以將不同來源(基地台)輸出的或(及)同一來源重複傳輸的協定資料單元,有效率地結合為單一順序的協定資料單元序列。在此情況下,接收端的無線鏈結控制單元則包含避免重複及排序、接收緩衝器、封包表頭移除及重組單元。當啟動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後,無線鍵結控制單元係根據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執行重複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偵測、刪除及排序等運作。關於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的詳細運作方式,請參考以下說明。
首先,對應於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上述的通信協定規範中定義了以下狀態變數及協定參數:1、變數VR(UDR):表示接收端下一預期依序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
2、變數VR(UDH):表示已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以模數運算而言)最大序號。
3、參數DAR_Window_Size:表示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之接收窗的大小。
無線鍵結控制單元會根據變數VR(UDR)及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之接收窗,執行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其中,該接收窗的
範圍由(VR(UDH)-DAR_Window_Size+1)至VR(UDH)。當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啟動後,接收端必需判斷所接收之一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SN是否落在接收窗範圍,以及接收緩衝器中是否存在一相同序號的協定資料單元,以決定此協定資料單元是否重複,若該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SN落在接收窗範圍之外,則儲存該協定資料單元於接收緩衝器中,且更新VR(UDH)至該SN及相關變數。
針對多媒體廣播及群播服務,前述規範也提供了「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Out of Sequence SDU Delivery)之功能,使得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之接收端能更有效率地處理發送端定時重傳曾傳送過的協定資料單元。在非確認模式中,雖然所傳送的封包(協定資料單元)內含序號,但是接收端於接收到或遺漏掉封包時,並不將其接收狀況回報給傳輸端。因此,於非確認模式中,傳輸端無法確認接收端是否成功收到其所傳送過的封包。為了增加接收端成功收到封包的機會,傳輸端可定時重傳其已傳送過的封包,非確認模式之多媒體廣播及群播服務即使用此一定期重傳機制。當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之接收端的無線鍵結控制單元啟動了「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之功能時,無線鍵結控制單元會儘速地將服務資料單元重組並傳至上一協定層。也就是說,即使序號較前(小)的協定資料單元尚未被成功接收,只要包含完整之服務資料單元的協定資料單元被成功接收,無線鍵結控制單元會將該些服務資料單元傳至上層。另一方面,當「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之功能被啟動時,為了使重複傳輸之服務資料單元能被接
收端有效重建,接收端的接收緩衝器會儲存一協定資料單元,直到對應於該協定資料單元的所有服務資料單元皆被成功重建後,才將該協定資料單元由接收緩衝器刪除。此外,為了保持接收效率,習知技術另會根據一儲存窗及一計時器,將協定資料單元由接收緩衝器刪除。
針對「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之功能,上述技術規範中定義了以下變數及參數:1、變數VR(UOH):表示所有已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中最大之序號。
2、參數OSD_Window_Size:表示一儲存窗的大小。
3、計時器Timer_OSD:表示等待接收下一協定資料單元的時間。當收到一協定資料單元時,此計時器重新開始計時。當此計時器期滿仍未收到協定資料單元時,接收端刪除其接收緩衝器所儲存之所有協定資料單元。
根據上述技術規範,若接收端的接收實體被建立或被重建後,且接收端收到第一個協定資料單元時,則變數VR(UOH)會依據該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SN被初始化,設定VR(UOH)=SN-1。若接收端所接收之一協定資料單元其序號SN係落於儲存窗外時,亦即該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SN非落於一集合{x | VR(UOH)>=x>VR(UOH)-OSD_Window_Size}之內時,則將變數VR(UOH)設定為該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SN,即VR(UOH)=SN。另外,若
計時器Timer_OSD期滿時,則將接收緩衝器所儲存之協定資料單元刪除。
在習知規範中,接收端必須採用模數運算進行前述相關狀態參數及序號的比較,以判斷接收封包是否落在接收窗或儲存窗範圍內。再者,習知非確認模式之接收端僅使用變數VR(US)作為所有模數運算之模數基值(Modulus Base)。在此情況下,在避免重複及排序或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下,採用與這些功能無關的變數VR(US)為模數基值可能導致比較結果不正確。
因此,本發明提供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非確認模式之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方法及其相關裝置,其在不同功能下正確設定模數運算之模數基值,以確保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比較結果正確。
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該方法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提供一接收緩衝器,用來儲存該接收端所接收之封包;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以及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提供
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其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一中央處理器及一儲存裝置。該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該中央處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該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以及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該方法包含有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其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
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一中央處理器及一儲存裝置。該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該中央處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該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該方法包含有提供一接收緩衝器,用來儲存該接收端所接收之封包;以及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其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及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一中央處理器及一儲存裝置。該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該中央處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該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
該程式碼。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該方法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提供一接收緩衝器,用來儲存該接收端所接收之封包;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以及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第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其操作於非確認模式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及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一中央處理器及一儲存裝置。該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該中央處
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該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以及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第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運用於一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之一無線通訊裝置100之功能方塊圖。為求簡潔,第1圖僅繪出無線通訊裝置100之一輸入裝置102、一輸出裝置104、一控制電路106、一中央處理器108、一儲存裝置110、一程式碼112及一收發器114。在無線通訊裝置中,控制電路106透過中央處理器108執行儲存於儲存裝置110的程式碼112,從而控制無線通訊裝置100之運作,可透過輸入裝置102(如鍵盤)接收使用者輸入之訊號,或透過輸出裝置104(如螢幕、喇叭等)輸出畫面、聲音等訊號。收發器114用以接收或發送無線訊號,將所接收之訊號傳送至控制電路106,或將控制電路106所產生之訊號以無線電方式輸
出。換言之,以通訊協定之架構而言,收發器114可視為第一層的一部分,而控制電路106則用來實現第二層及第三層之功能。此外,無線通訊裝置100支援「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及「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其為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的其中之一功能。
請繼續參考第2圖,第2圖為第1圖中程式碼112之示意圖。程式碼112包含有一應用程式層200、一第三層202、一第二層206連接於一第一層218。一無線鏈結控制單元222位於第二層206,用來實現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及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無線鏈結控制單元222包含一接收緩衝器224,並於啟動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接收緩衝器224接收來自第一層218或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之協定資料單元。此外,在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下,無線鏈結控制單元222可使用變數VR(UDR)與VR(UDH),以及參數DAR_Window_Size,而在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下,可使用變數VR(UOH)、參數OSD_Window_Size及計時器Timer_OSD。以上所提及之相關功能參變數的定義及用法已於前面說明,故不再贅述。
當無線鏈結控制單元222操作於非確認模式時,本發明實施例於程式碼112中提供一模數基值設定程式碼220,用來防止錯誤判斷封包重複或越序。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流程30之流程圖。流程30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用以
設定模數運算之模數基值,以正確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其可被編譯為模數基值設定程式碼220,並包含以下步驟: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
步驟304: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
步驟306:結束。
流程30適用於使用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的情況下。根據流程30,接收端決定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模數基值。接著,接收端同時提供此模數基值給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接收緩衝器(即接收緩衝器224)使用。
較佳地,於使用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接收端設定變數VR(UDR)、變數VR(UDH)及參數DAR_Window_Size,並決定接收窗的範圍由(VR(UDH)-DAR_Window_Size+1)至VR(UDH)。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與接收緩衝器224皆採用(VR(UDH)-DAR_Window_Size+1)模數基值,以對所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進行模數判斷,進而判斷協定資料單元是否落於接收窗的範圍。
因此,根據流程30,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與接收緩衝器使用相同的模數基值,以避免錯判重複封包。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流程40之流程圖。流程40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用以設定模數運算之模數基值,以正確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流程40亦可被編譯為模數基值設定程式碼220,並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
步驟404:結束。
流程40適用於使用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的情況下。根據流程40,接收端決定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
較佳地,於使用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接收端設定變數VR(UOH)及參數OSD_Window_Size,並決定儲存窗的範圍由(VR(UOH)-OSD_Window_Size+1)至VR(UOH)。接著,接收端採用(VR(UOH)-OSD_Window_Size+1)為模數基值,以對所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進行模數判斷,進而判斷所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是否落於儲存窗的範圍。因此,根據流程40,接收端能避免
錯判越序封包。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流程50之流程圖。流程50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用以設定模數運算之模數基值,以正確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流程50亦可被編譯為模數基值設定程式碼220,並包含以下步驟:步驟500:開始。
步驟502: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步驟504:結束。
流程50適用於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的情況下。根據流程50,接收端採用接收緩衝器中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預設值作為模數基值。
較佳地,於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接收端設定變數VR(US)為模數基值,其大小為接收緩衝器224中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1,以對接收封包進行序號判斷。
綜合前述流程30至50,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完整實施流程,以配合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及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不同的使用狀態。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流程60之流
程圖。流程60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用以設定模數運算之模數基值,以正確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其可被編譯為模數基值設定程式碼220,並包含以下步驟:步驟600:開始。
步驟602: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並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
步驟604: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
步驟606: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第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步驟608:結束。
在流程60中,於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接收端設定變數VR(US),其大小為接收緩衝器(即接收緩衝器224)中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1。於使用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接收端設定變數VR(UDR)、變數VR(UDH)及參數DAR_Window_Size,並決定接收窗的範圍由(VR(UDH)-DAR_Window_Size+1)至VR(UDH)。於使用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接收端設定變數VR(UOH)及參數OSD_Window_Size,並決定
儲存窗的範圍由(VR(UOH)-OSD_Window_Size+1)至VR(UOH)。
根據流程60,於使用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與接收緩衝器224皆採用(VR(UDH)-DAR_Window_Size+1)模數基值,以對所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進行模數判斷,進而判斷協定資料單元是否落於接收窗的範圍。於使用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接收端採用(VR(UOH)-OSD_Window_Size+1)模數基值,以對所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號進行模數判斷,以判斷所接收之協定資料單元是否落於儲存窗的範圍。於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接收端則採用變數VR(US)作為模數基值。
綜上所述,習知技術在非確認模式中一直採用變數VR(US)為模數基值,無論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及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是否啟用。如此一來,當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或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啟動時,接收端判斷及比較封包序號的結果會出現錯誤。相較之下,本發明實施例根據兩功能的使用情況下,設定合適的模數基值,以確保重複及越序封包的判斷結果正確,進而避免遺失封包或錯送封包至上層。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無線通訊裝置
102‧‧‧輸入裝置
104‧‧‧輸出裝置
106‧‧‧控制電路
108‧‧‧中央處理器
110‧‧‧儲存裝置
112‧‧‧程式碼
114‧‧‧收發器
200‧‧‧應用程式層
202‧‧‧第三層
206‧‧‧第二層
218‧‧‧第一層
220‧‧‧模數基值設定程式碼
222‧‧‧無線鏈結控制單元
224‧‧‧接收緩衝器
30‧‧‧流程
300、302、304、306、400、402、404、500、502、504、600、602、
604、606、608‧‧‧步驟
第1圖為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第2圖為第1圖中程式碼之示意圖。
第3至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流程之流程圖。
30‧‧‧流程
300、302、304、306‧‧‧步驟
Claims (38)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Duplicate Avoidance and Reordering Function),該方法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提供一接收緩衝器,用來儲存該接收端所接收之封包;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該接收端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以及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該接收端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其中,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接收窗的大小,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接收窗的大小加上一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預設值係1。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一中央處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一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以及一接收緩衝器,設於該儲存裝置中,用來儲存該通訊裝置所接收之封包;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以及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其中,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接收窗的大小,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接收窗的大小加上一第二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預設值係1。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該方法包含有: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該接收端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以及其中,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儲存窗的大小,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儲存窗的大小加上一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係一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Out of Sequence SDU Delivery)。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 送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一中央處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一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以及一接收緩衝器,設於該儲存裝置中,用來儲存該通訊裝置所接收之封包;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以及其中,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儲存窗的大小,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儲存窗的大小加上一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係一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Out of Sequence SDU Delivery)。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Duplicate Avoidance and Reordering Function)與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該方法包含有:提供一接收緩衝器,用來儲存該接收端所接收之封包;以及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該接收端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係一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Out of Sequence SDU Delivery)。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及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一中央處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一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以及 一接收緩衝器,設於該儲存裝置中,用來儲存該通訊裝置所接收之封包;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係一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Out of Sequence SDU Delivery)。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端中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該接收端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及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Duplicate Avoidance and Reordering Function),該方法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提供一接收緩衝器,用來儲存該接收端所接收之封包;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該接收端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該接收端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 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時,該接收端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以及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該接收端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第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接收窗的大小,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接收窗的大小加上一第二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儲存窗的大小,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儲存窗的大小加上一第二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2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係一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Out of Sequence SDU Delivery)。
-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操作於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且支援一封包越序傳送功能及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用以正確利用模數運算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以避免錯誤的比較結果,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控制電路,用來實現該通訊裝置的功能;一中央處理器,設於該控制電路中,用來執行一程式碼以操控該控制電路;一儲存裝置,設於該控制電路中且耦接於該中央處理器,用來儲存該程式碼;以及一接收緩衝器,設於該儲存裝置中,用來儲存該通訊裝置所接收之封包;其中該程式碼包含有:於啟動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建立一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決定一接收窗的範圍,且採用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作為一模數基值;於使用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時,提供該模數基值給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及該接收緩衝器使用;於使用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且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關閉時,決定一儲存窗的範圍,且採用該儲存窗的範圍 之最小序號作為該模數基值;以及於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功能與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皆關閉時,採用該接收緩衝器最後接收之封包序號加一第一預設值作為該模數基值。
-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避免重複及排序單元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接收窗的大小,決定該接收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接收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接收窗的大小加上一第二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32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包含根據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中已接收最大封包序號所對應之一狀態變數及該儲存窗的大小,決定該儲存窗的範圍。
- 如請求項34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儲存窗的範圍之最小序號係由該狀態變數減該儲存窗的大小加上一第二預設值運算而得。
- 如請求項35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預設值係1。
-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封包越序傳送功能係一服務資料單元可越序傳送功能(Out of Sequence SDU Deliv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3870707P | 2007-05-18 | 2007-05-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47718A TW200847718A (en) | 2008-12-01 |
TWI405481B true TWI405481B (zh) | 2013-08-11 |
Family
ID=40027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18161A TWI405481B (zh) | 2007-05-18 | 2008-05-16 | 無線通訊系統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59965B2 (zh) |
KR (1) | KR100988874B1 (zh) |
TW (1) | TWI4054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06205B1 (ko) * | 2008-08-21 | 2016-03-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태 보고 유발 방법 및 수신기 |
KR100917832B1 (ko) | 2008-09-19 | 2009-09-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시간 정렬 타이머를 고려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사용자 기기 |
KR100972166B1 (ko) * | 2008-10-13 | 2010-07-26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프로토콜데이터유닛 순서정렬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단말 |
US8743763B2 (en) * | 2010-07-23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device dormancy |
US9510285B2 (en) | 2010-07-23 | 2016-11-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device dormancy |
CN103840927B (zh) * | 2012-11-23 | 2017-09-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CN110506436B (zh) | 2017-04-14 | 2023-11-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
WO2021066538A1 (ko) | 2019-10-02 | 2021-04-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 간 무선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p 계층의 비순차적 전송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1142764A1 (en) * | 2020-01-17 | 2021-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voiding erroneous discardment of downlink data in an unacknowledged mode (um)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223385A1 (en) * | 2002-05-06 | 2003-12-04 | Jiang Sam Shiaw-Shiang | Abnormal case handling for acknowledged mode transmission and unacknowledged mode transmission |
KR20040040710A (ko) * | 2002-11-07 | 2004-05-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에 따르는 수신기에서의 알엘씨데이터 수신 윈도우 처리 방법 |
US20050270996A1 (en) * | 2004-04-19 | 2005-12-08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UM RLC data handling |
US20060221833A1 (en) * | 2005-04-05 | 2006-10-05 | Sam Shiaw-Shiang Jiang |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Size of a Receiving Window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060251038A1 (en) * | 1997-04-24 | 2006-11-09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TW200642375A (en) * | 2005-04-29 | 2006-12-01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jitter in a receiver of a selective combining system |
TW200713044A (en) * | 2005-09-29 | 2007-04-01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a storage window in a periodic packet retransmis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operated in unacknowledged mod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1899A (en) * | 1991-02-11 | 1992-09-29 |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 Tracking sequence numbers in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0045550A2 (fr) * | 1999-01-27 | 2000-08-03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estine a prouver l'authenticite d'une entite ou l'integrite d'un message au moyen d'un exposant public egal a une puissance de deux |
-
2008
- 2008-05-16 US US12/121,797 patent/US8159965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5-16 TW TW097118161A patent/TWI40548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5-19 KR KR1020080046103A patent/KR1009888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51038A1 (en) * | 1997-04-24 | 2006-11-09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20030223385A1 (en) * | 2002-05-06 | 2003-12-04 | Jiang Sam Shiaw-Shiang | Abnormal case handling for acknowledged mode transmission and unacknowledged mode transmission |
KR20040040710A (ko) * | 2002-11-07 | 2004-05-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에 따르는 수신기에서의 알엘씨데이터 수신 윈도우 처리 방법 |
US20050270996A1 (en) * | 2004-04-19 | 2005-12-08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UM RLC data handling |
WO2005117317A1 (en) * | 2004-04-19 | 2005-12-08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um rlc data handling |
US20060221833A1 (en) * | 2005-04-05 | 2006-10-05 | Sam Shiaw-Shiang Jiang |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Size of a Receiving Window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TW200642375A (en) * | 2005-04-29 | 2006-12-01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jitter in a receiver of a selective combining system |
TW200713044A (en) * | 2005-09-29 | 2007-04-01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a storage window in a periodic packet retransmis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operated in unacknowledged mod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47718A (en) | 2008-12-01 |
KR20080101808A (ko) | 2008-11-21 |
US20080285493A1 (en) | 2008-11-20 |
US8159965B2 (en) | 2012-04-17 |
KR100988874B1 (ko) | 2010-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05481B (zh) | 無線通訊系統比較狀態變數或封包序號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 |
JP5035969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TWI398148B (zh) | 無線通訊系統重建接收邊處理計時器的方法及裝置 | |
TWI455515B (zh) | 無線通訊系統改善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功能的方法及裝置 | |
JP2007259454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パケット再送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4351158B2 (ja) | 反復復号器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
CN101098216A (zh) | 无线通讯系统检测本地未收讫状态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JP2007318759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データ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10035172A (ja) | Harq機能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
CN1941741B (zh) | 用于无线通讯系统初始化接收端的储存窗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530538B2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 |
TWI524715B (zh) | 無線通訊系統改善重置增強型高速媒體存取控制協定實體的方法及裝置 | |
CN101018406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链接控制重置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US7979767B2 (en)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reset method | |
US817991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variable of RLC reset procedure during receiver-side-only re-establish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KR101533512B1 (ko) | 무선 통신 환경에서 자동 반복 요구 리셋을 수행하는 방법들 및 디바이스들 | |
WO2019134168A1 (en) | Radio link control (rlc) acknowledged mode (am) data reception | |
TWI486030B (zh) | 無線通訊系統查詢資料傳輸狀況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 |
CN109905206A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