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399914B -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9914B
TWI399914B TW099127409A TW99127409A TWI399914B TW I399914 B TWI399914 B TW I399914B TW 099127409 A TW099127409 A TW 099127409A TW 99127409 A TW99127409 A TW 99127409A TW I399914 B TWI399914 B TW I3999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voltage
phase
signal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7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0186A (en
Inventor
Teng Hui Lee
Chan Chih Liu
Original Assignee
Am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27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9914B/zh
Priority to US12/969,850 priority patent/US843211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0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0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9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99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02P6/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 H02P6/18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depending on the spe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a single m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02P6/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 H02P6/18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using back-emf i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20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 H02P6/21Open loop st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Description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本發明係為一種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之脈衝振幅調變檢測之方法,其係利用馬達相位轉動驅動器控制訊號驅動馬達驅動電路,藉由檢測電路檢測脈衝振幅調變電路輸出的控制訊號,可以避免馬達驅動電路提早關閉,可以讓馬達驅動電路下一週期啟動時可以快速充電,達到省電與快速驅動的效果。
在與直流無刷馬達脈衝振幅調變相關的先前技術中,揭露了一種脈衝振幅調變檢測的方式,其係利用一啟動電路,輸出不同的啟動頻率,經由相位轉動電路,輸出不同的驅動控制訊號,輸入馬達驅動電路,可以達到外部馬達驅動的效果。
首先,請參考第1a圖,為一種習知的直流無刷馬達電路系統。如第1a圖所示,馬達電路系統係由外部馬達11、控制電路12、輸出電路13、偵測電路14、啟動電路15,以及切換電路17所組成。其中啟動電路15,輸出不同驅動頻率方波,通過控制電路12,提供輸出驅動方波,輸入至輸出電路13,最後輸出相對應的輸出電流至外部馬達11的驅動線圈,外部馬達11上的驅動線圈根據輸入電流的轉換方向,產生反電動勢(BEMF),回授至偵測電路14,根據偵測到的反電動勢(BEMF),可以確定外部馬達11的轉速相位,達到馬達啟動與轉速控制的目的。
接著,請參考第1(b)圖,係顯示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習知的六步(Six-Step)馬達驅動電路。如第1(b)圖所示,當啟動電路15啟動後,會將啟動頻率訊號輸出至控制電路12中,透過內部訊號轉換,由控制電路12輸出如圖1(b)所示的六步驅動控制訊號並輸入至輸出電路13,透過六步驅動控制訊號的相位改變,即可決定 外部馬達11驅動線圈上的電流變化,透過驅動線圈上的電流變化,便可以決定外部馬達11的轉速與相位。
再接著,請參考第2圖,為一習知的脈衝振幅調變電路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脈衝振幅調變電路20係由第一輸入電晶體201、第二輸出電晶體202、內部電阻203,以及輸出電容204。當脈衝寬度變調控制訊號輸入至脈衝振幅調變電路的第一輸入電晶體201,並且當脈衝寬度變調控制訊號為高準位時,第一輸入電晶體201導通,此時從標準電壓Vcc輸出一電流流經內部電阻203,此時在內部電阻上產生一電壓降,可以促使第二輸出電晶體202導通,此時電流會從標準電壓Vcc通過第二輸出電晶體202,開始對輸出電容204進行充電。當脈衝寬度變調控制訊號為低準位時,第一輸入電晶體201關閉,此時從標準電壓Vcc停止輸出電流經過內部電阻203,此時內部電阻203上的電壓降為零,此時第二輸出電晶體202關閉,輸出電容204開始放電,直至放至低電壓。再如第2圖所示,其為脈衝振幅調變電路的輸出輸入示意圖,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的輸入PWM控制訊號為高準位電壓時,其輸出PAM訊號為正向斜率充電電壓,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的輸入PWM控制訊號為低準位電壓時,其輸出PAM訊號為負向斜率放電電壓。
由以上習知技術可知,其係利用脈衝振幅調變電路20將輸入PWM驅動訊號轉換成PAM驅動訊號,以提供整個驅動系統電源。然而,當馬達運轉時所消耗電流,在PAM放電期間加速輸出電容204的放電速度,當PWM控制信號尚未重新回到高準位時,輸出電容204電壓在持續放電到達一系統最低工作電壓,將造成整個驅動系統工作不正常,且馬達相位必需被重新定位,因此PWM脈衝寬度的寬度將受限制。
鑑於以上所述的脈衝振幅調變電路,本發明提供一檢測電 路,其係根據輸入的PAM控制訊號進行檢測,當檢測到一低準位時,馬上將驅動電路關閉,以放緩放電的時間,可以避免馬達控制相位電路提早關閉,以及下一週期充電時,可正常輸出對應馬逹六步驅動電壓,如此可延長PWM低準位的時間,以達到較低轉速控制和省電效果。
本發明首先提供一具有檢測電路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檢測電路,接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輸出之脈衝振幅調變PAM控制訊號,並輸出檢測過後的控制訊號輸入馬達驅動電路,可以達到省電與快速啟動的效果。
本發明之另外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具有檢測電路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透過檢測電路,接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輸出之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並輸出檢測過後的控制訊號輸入到馬達驅動電路,藉由馬達驅動電路推動外部馬達,並將外部馬達所產生感應反電動勢透過反電動勢偵測器得到一高準位偵測訊號,輸入至相位偵測器,最後決定外部馬達的轉速與相位,並產生新的馬達驅動控制訊號,讓馬達驅動系統可以維持系統的穩定性。
依據上述之目的,本發明首先提供一具有檢測電路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驅動電路,包括:一震盪電路,其輸出端係與一控制裝置之輸入端連接,而此控制裝置又藉由一切換電路分別與一啟動電路以及一正常轉動電路耦接;一啟動電路,其輸入端係經由切換電路接到控制裝置的輸出,其輸出端接到一相位偵測電路之輸入端;一正常轉動電路,其輸入端係經由切換電路接到控制裝置的輸出,其輸出端接到一相位偵測電路之輸入端;一相位偵測電路,其一輸入端係連接啟動裝置中的啟動電路,其另一 輸入端連接到啟動裝置中的正常轉動電路,而其一輸入端則連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的輸出端,其一輸出端接至相位轉動電路之輸入端,另一輸出端接至鎖相頻率電路之輸入端,而另一輸入端則接至一頻率偵測器的輸入端;一相位轉動電路,其一輸入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另一輸出端接到馬達驅動電路;一馬達驅動電路,其輸入端係接到相位轉動電路,其輸出端係接到外部馬達;一頻率偵測器,其一輸入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輸出端,另一輸入端係接到頻率偵測器的輸出端,其輸出端係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的輸入端;一反電動勢偵測電路,其一輸入端係接到頻率偵測器的輸出端,另一輸入端則接到外部馬達的輸出端,其輸出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的輸入端;一鎖相頻率電路,其一輸出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另一輸出端係接到頻率偵測器;一外部馬達,其一輸入端係接到馬達驅動電路的輸出端,其輸出端係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的輸入端。其中係藉由馬達驅動電路中的檢測電路接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輸出之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並輸出檢測過後的控制訊號輸入馬達驅動電路,可以達到馬達驅動電路省電與低轉速的效果。
本發明又提供一具有檢測電路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驅動電路,包括:一震盪電路,其輸出端係與一控制裝置之輸入端連接,而此控制裝置又藉由一切換電路分別與一啟動電路以及一正常轉動電路耦接;一啟動電路,其輸入端係經由切換電路接到控制裝置的輸出,其輸出端接到一相位偵測電路之輸入端;一正常轉動電路,其輸入端係經由切換電路接到控制裝置的輸出,其輸出端接到一相位偵測電路之輸入端;一相位偵測電路,其一輸入端係連接啟動裝置中的啟動電路,其另一輸入端連接到啟動裝置中的正常轉動電路,而其一輸入端則連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的 輸出端,其一輸出端接至相位轉動電路之輸入端,另一輸出端接至鎖相頻率電路之輸入端,而另一輸入端則接至一頻率偵測器的輸入端;一相位轉動電路,其一輸入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另一輸出端接到馬達驅動電路;一馬達驅動電路,其輸入端係接到相位轉動電路,其輸出端係接到外部馬達;一頻率偵測器,其一輸入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輸出端,另一輸入端係接到頻率偵測器的輸出端,其輸出端係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的輸入端;一反電動勢偵測電路,其一輸入端係接到頻率偵測器的輸出端,另一輸入端則接到外部馬達的輸出端,其輸出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的輸入端;一鎖相頻率電路,其一輸出端係接到相位偵測電路,另一輸出端係接到頻率偵測器;一外部馬達,其一輸入端係接到馬達驅動電路的輸出端,其輸出端係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的輸入端。其中藉由馬達驅動電路中的檢測電路接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輸出之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並輸出檢測過後的控制訊號輸入並控制驅動馬達驅動電路,藉以推動外部馬達,將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輸入至反電動勢偵測器,可以得到一高準位偵測訊號,輸入至相位偵測器,最後決定外部馬達的轉速與相位,並產生下一週期的馬達控制訊號,得到良好的馬達驅動系統穩定性。
本發明主要係揭露一種檢測電路,用於接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輸出之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並輸出檢測過後的控制訊號輸入至馬達驅動裝置35,可以減緩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放電的時間,可以避免提早關閉驅動裝置35,可以在下一週期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充電時快速啟動,達到省電與低轉速驅動的效果。
首先,請參考第3圖,係本發明之具有反電動勢偵測電路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系統方塊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無感應元 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包含控制裝置30,其輸入端與震盪裝置31連接;切換裝置32其輸入端與控制裝置30連接,而輸出端與啟動裝置33連接,而啟動裝置33中包括啟動電路331及正常轉動電路333;偵測裝置34,係由相位偵測電路341、相位轉動電路343、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及頻率偵測器347所組成;驅動裝置35之輸入端與偵測裝置34中的相位轉動電路343連接,其輸出端與外部馬達36連接;其中,偵測裝置34中的相位偵測電路341與啟動裝置33、鎖相頻率裝置37及相位轉動電路343連接;反電動勢偵測電路345與外部馬達36、相位偵測電路341及頻率偵測器347連接;而頻率偵測器347與鎖相頻率裝置37連接。
其中當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驅動電路啟動時,控制裝置30控制震盪裝置31輸出一振盪訊號,控制裝置30將震盪裝置31所輸出一振盪訊號,藉由切換電路32連接至啟動裝置33中的啟動電路331,使得啟動電路331根據震盪裝置31的訊號,將啟動轉速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接著,相位偵測電路341會根據啟動轉速輸出相對應的三相驅動電壓,並透過相位轉動電路343轉換成相對應的六步驅動電壓,輸入至馬達驅動裝置35,進而驅動外部馬達36。在外部馬達36被啟動後,即會根據馬達線圈上的電流變化,產生感應反電動勢(BEMF)並輸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反電動勢偵測器345根據偵測到的反電動勢作取樣,可以偵測到外部馬達36目前的轉速與相位;此時,當馬達之啟動轉速尚未達到第一預定啟動轉速之前,控制裝置30會要求震盪裝置31持續送出訊號,強迫馬達轉動;當馬達之啟動轉速經過相位偵測電路341之偵測後,確定馬達之啟動轉速已達到第一預定啟動轉速之後(例如:此第一預定啟動轉速設定為30rpm),控制裝置30會驅動切換裝置32將啟動裝置33切換至正常轉動電路333,以驅動馬達依據正常轉動電 路333所提供之訊號進行轉動;同樣地,在控制裝置30將啟動裝置33切換至正常轉動電路333後,相位偵測電路341會偵測到馬達之正常轉速;接著,相位偵測電路341會根據馬達之正常轉速輸出相對應的三相驅動電壓,並透過相位轉動電路343轉換成相對應的六步驅動電壓,輸入至馬達驅動裝置35,進而由馬達驅動裝置35輸出電流以驅動外部馬達36。此時,外部馬達36即會根據馬達線圈上的電流變化,產生反電動勢並輸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反電動勢偵測器345根據偵測到的反電動勢作取樣,可以偵測到外部馬達36目前的轉速與相位。特別要強調,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裝置30還會進一步偵測馬達之轉速是否到達第二預定啟動轉速(例如:此第二預定啟動轉速設定為180rpm);當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偵測到的馬達轉速未能達到180rpm時,即表示馬達並未啟動完成;因此,控制裝置30會驅動切換裝置32將啟動裝置33切換至啟動電路331,並要求馬達依據啟動電路331所提供之訊號進行轉動,直到相位偵測電路341確定馬達之啟動轉速已達到第一預定啟動後,再由控制裝置30驅動切換裝置32將啟動裝置33切換至正常轉動電路333;當反電動勢偵測器341偵測到的馬達轉速已達到或超過第二預定啟動轉速時(即馬達36之轉速已到達180rpm),即表示馬達已依據正常轉動電路333之訊號正常轉動;此時,控制裝置30即判斷馬達啟動完成,而將啟動裝置33固定連接至正常轉動電路333。最後,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將偵測到的外部馬達36目前的轉速與相位輸出至相位偵測電路341,確定外部馬達36的輸出與相位偵測電路341輸出的驅動頻率一致。而在本發明之馬達驅動裝置35中,又包含一檢測電路352,此檢測電路會接收外部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所輸出之PAM控制訊號,並進行檢測,並進而輸出檢測控制訊號控制馬達驅動裝置35中的電路運作,其中脈衝振幅 調變電路39係為外部電路,獨立於馬達驅動裝置35之外,而輸入至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的PWM訊號係由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系統提供。
接著請參考第4圖所示,其為本發明之具有兩階段式啟動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啟動步驟之流程圖。首先,如步驟401所示,在第一啟動階段,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之控制裝置30會要求震盪裝置31輸出一震盪頻率至啟動電路331後,使得馬達36啟動並產生一啟動轉速,此一馬達36啟動轉速會經過反電動勢偵測器345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隨即會進入步驟402,此時控制裝置30會持續偵測此一馬達36之啟動轉速,當此一馬達36之啟動轉速達到第一預設轉速時;例如:此第一預定啟動轉速設定為30rpm;此時,控制裝置30會進入到步驟403;步驟403係在馬達36之啟動轉速達到第一預設轉速時,控制裝置30會驅動切換裝置32將啟動裝置33切換至正常轉動電路333以進入正常操作模式,使馬達36正常轉動並持續輸出馬達轉速;再接著,進入步驟404,控制裝置30持續偵測馬達36之轉速,當馬達36之轉速達到第二預設轉速時;例如:此第二預定啟動轉速設定為180rpm;此時,即確定馬達36啟動完成;隨即進入步驟405,控制裝置30會結束此啟動程序。隨後,馬達持續處於正常操作模式下轉動,達到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預定的操作轉速。反之,當控制裝置30啟動馬達36之後的啟動轉速經偵測後,尚未達到第一預設轉速時,此時,控制裝置30會持續停留在步驟402,並由控制裝置30強迫馬達系統之震盪裝置31持續輸出震盪頻率,以使馬達轉動持續攀升,直到馬達轉速達到第一預設轉速後,控制裝置30即會將啟動裝置33切換至正常轉動電路333,以驅使馬達進入正常操作模式,使馬達正常轉動並持續輸出馬達轉速。當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進入 正常操作模式之馬達轉速,經相位偵測電路341偵測未能達到第二預設轉速時,表示馬達並未成功的啟動,如步驟404所示;此時,控制裝置30會回到步驟402中,同時控制裝置30會將啟動裝置33切換回啟動電路331,以強迫馬達系統持續輸出震盪頻率,以確保馬達轉速在達到第一預設轉速及第二啟動頻率後,隨即系統會進入步驟405,此時完成系統啟動的動作。
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上述第4圖的啟動步驟流程圖與第3圖的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合併參考詳述而言。首先,如步驟401所示,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之控制裝置30控制震盪裝置31輸出一震盪頻率,同時控制裝置30會將震盪裝置31輸出之一震盪頻率藉由切換電路32連接至啟動電路331,而啟動電路331會將震盪裝置31輸出的震盪頻率轉換而輸出一啟動轉速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系統則會進入到步驟402,此時,馬達系統處於第一階段啟動模式,並持續偵測此一馬達之啟動轉速。相位偵測電路341會根據啟動電路331輸出的啟動轉速,輸出相對應的三相驅動控制訊號輸入到相位轉動電路343,相位轉動電路343會根據輸入的三相驅動控制訊號,轉換成驅動馬達電路的六步驅動電壓,輸入到馬達驅動裝置35,馬達驅動裝置35根據輸入的六步驅動電壓決定其輸出的三相電流,此三相電流會輸出到外部馬達36上的驅動線圈,迫使外部馬達36轉動,其中外部馬達36驅動線圈上的三相電流相位轉換係根據輸入到馬達驅動裝置35的六步驅動電壓的相位變化決定;由於六步驅動電壓係為三相轉換之驅動電壓,所以同一時間只會有一個相位處於停止狀態(Stop State),藉由這個停止狀態(Stop State),外部馬達36會停止供應驅動線圈上的電流,由於電磁效應,當驅動線圈上的電流由供給變為停止輸出,會產生一感應反電動勢,藉由這一感應反電動勢的相位大小與頻 率,輸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可以得到反電動勢偵測的抗雜訊比,以及外部馬達36的轉速與轉子相位。然而,當外部馬達36的轉速尚未達到第一階段啟動轉速(例如:30 rpm)時,此時,外部馬達36驅動線圈上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振幅並不大,因此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上對於反電動勢偵測的抗雜訊能力相對較弱,對於外部馬達36的轉速與轉子的相位偵測也相對較為不準確,因此反電動勢偵測器345輸出的PWM轉速控制訊號也較易受到雜訊的影響,得到較為不準確的輸出值;同時,當反電動勢偵測器345輸出的PWM轉速控制訊號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時,相位偵測電路341也會根據輸入的PWM轉速控制訊號來決定目前外部馬達36的轉速;當外部馬達36的轉速達到預定的第一啟動轉速(例如:30 rpm)時,系統即會進入到步驟403。此時,控制裝置30會藉由切換電路32從啟動電路331切換連接至正常轉動電路333使直流無刷馬達進入正常操作模式;然而,外部馬達36雖已開始運轉但並不代表已經完全啟動,因此當外部馬達36的轉速達到第一預定啟動轉速(例如:30 rpm)時,系統會將相位偵測電路341的偵測頻率改為第二預定啟動轉速(例如:180 rpm),而在本實施例中,此第二預定啟動轉速(180 rpm)係為第一預定啟動轉速(30rpm)的倍數。此時,馬達系統也會立刻從第一階段啟動模式進入第二階段啟動模式,並持續偵測外部馬達36的啟動轉速,也就是步驟404,其中啟動裝置33中的正常轉動電路333產生的啟動轉速會持續上升,輸入到相位偵測電路341,而相位偵測電路341會根據輸入的啟動轉速產生三相驅動控制訊號,而此三相驅動控制訊號會輸入到相位轉動電路343,藉由相位轉動電路343內部電路轉換,相位轉動電路343會輸出一六步驅動電壓,輸入至馬達驅動裝置35,此六步驅動電壓藉由馬達驅動裝置35而被轉換成三相電流輸出到外部馬達36上的驅動線圈, 由於如前所述,外部馬達36的驅動線圈上的驅動電流供應,係對應於相位轉動電路343輸出的六步驅動電壓,同一時間只會有一個線圈相位會處於停止狀態(Stop State),根據電磁效應,會產生一較大的感應反電動勢,輸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345,此時由於感應的反電動勢較大,相對的抗雜訊的能力也比較大,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也比較能夠準確地偵測反電動勢的相位,並輸出相對應的PWM轉速控制訊號,並回授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當PWM轉速控制訊號達到第二預定啟動轉速(30的倍數,例如:180 rpm=30 rpm x 6)時,啟動裝置33即會進入到步驟405完成整個啟動程序。
根據上述,當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處於步驟402時,也就是馬達系統處於第一啟動階段時,馬達系統會持續偵測其外部馬達36之啟動轉速,當外部馬達36之啟動轉速尚未達到第一預定啟動轉速(30 rpm)時,馬達系統會一直停留在步驟402,此時外部馬達36驅動線圈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由於其值大小係與外部馬達36上的驅動電流成正比,同時亦處於低轉速的狀態,所以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偵測到的感應反電動勢抗雜訊比也較弱,因此此時相位偵測電路341偵測到的反電動勢偵測器345所輸出的PWM轉速控制訊號所顯示的啟動轉速並不代表馬達系統已經正常啟動,因此當外部馬達36達到第一預定啟動轉速(30 rpm)時,也就是步驟403時,即會進入正常程序,控制裝置30也會藉由切換電路32連接至正常轉動電路333並從第一階段啟動模式切換到第二階段啟動模式,此時外部馬達306線圈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已經大到足夠可以提供給反電動勢偵測器345用以偵測外部馬達36的轉速與相位,隨即馬達系統會進入步驟404,並持續偵測外部馬達36的啟動轉速,此時如果相位偵測電路341偵測到的PWM轉速控制訊號不如 預期的大於第一預定啟動轉速或是無法在預定時間內達到第二預定啟動轉速時,此時控制裝置30會認定外部馬達36啟動失敗,而馬達系統會立刻回到步驟402,重複上述的動作,直至相位偵測電路341偵測到的馬達啟動轉速持續達到第一預定啟動轉速(30 rpm)與第二預定啟動轉速(180 rpm)為止。反之,如果相位偵測電路341偵測到的PWM轉速控制訊號如預期般的達到第二預定啟動轉速(180 rpm),此時馬達系統可被視為已經啟動完成,此時控制裝置30會持續運作,並提高轉速進入高速運轉模式。
再請參考第5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之啟動模式切換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啟動模式切換總共可以分為四個區間,第一區間為起始區間,第二區間為加速區間,第三區間為轉動區間,第四區間為穩定轉速區間。第一區間係為低轉速狀態,控制裝置30會強制啟動馬達驅動系統,此時外部馬達36所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大小並不足以用以確認馬達驅動系統已經正常啟動;而當馬達驅動系統進入到第二區間後,外部馬達36驅動線圈上所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已經大到足以提供給反電動勢偵測器345用以偵測外部馬達36的轉速與轉子相位,並確認馬達驅動系統已經啟動;接著,當外部馬達36的啟動轉速達到第二預定啟動轉速(例如:180 rpm)時,表示馬達已經確定啟動,此時進入第三區間,表示外部馬達36已經完成啟動,並進入高速運轉狀態,同時外部馬達36轉速會持續上升,最後到達第四區間,此時外部馬達36已經達到預設的高速運轉狀態,維持穩定的狀態。
請參考第6a圖,為本發明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之反電動勢偵測器的架構示意圖。如第6a圖所示,直流無刷馬達之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包含反電動勢偵測開關612、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磁滯比較器614;其中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與磁滯比較器 614分別與頻率偵測器347之輸出連接;而反電動勢偵測開關612與外部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36上的三相線圈611連接。
如第6a圖所示,當外部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啟動時,外部馬達36上的三相電流會流過三相線圈611,而三相線圈611會根據三相電流時序的變化,產生感應反電動勢(BEMF)訊號。此外,反電動勢偵測開關612會根據流過三相線圈611上的三相電流變化,決定反電動勢偵測開關612內部開關的順序,以利三相線圈611上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能夠通過反電動勢偵測開關612的開關控制,而經過開關控制過後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會輸入至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並與一準位電壓VN作比較;其中,準位電壓VN係為二分之一之系統電壓(1/2 Vcc),也是三相線圈611之初始電壓值,而此系統電壓係為馬達驅動系統運作之標準電壓Vcc。當感應反電動勢訊號大於此準位電壓VN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所輸出之弦波電壓OPP會呈現正準位弦波電壓;反之,當感應反電動勢訊號小於準位電壓VN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輸出之弦波電壓OPN會處於負準位弦波電壓。接著,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將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之訊號輸出至磁滯比較器614的輸入端;再接著,磁滯比較器614會根據所輸入之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以及其內部的磁滯準位(±Vhys)來決定磁滯比較器614輸出訊號之高準位與低準位。例如: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大於磁滯比較器614內部之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的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會成為高準位;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低於磁滯比較器614內部之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的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會成為低準位。
接著,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會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請參考第3圖),並經由相位偵測電路341根據感應反電動 勢偵測訊號BEMF_Det的準位持續時間決定外部馬達36之轉速與相位。當馬達36在啟動階段時,由於其轉速不大(例如:60rpm),此時的三相線圈611上所產生的感應反動勢訊號也不大,故反電動勢偵測器345所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之訊號大小並不足以抵抗系統所產生的雜訊,因此會導致相位偵測電路341根據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偵測到的外部馬達36的轉速與相位會有失真的情形發生。而當馬達36已完成啟動時,即當相位偵測電路341根據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偵測到的外部馬達36的轉速達到第一預定轉速以及第二預定轉速時,由於外部馬達36已確定啟動完成,同時其轉速已逐漸提高(例如:1000rpm),使得三相線圈611所產生到的感應反動勢訊號也逐漸變大並已足以抵抗系統雜訊。此時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中的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根據頻率偵測器347的輸出增益控制訊號來決定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的電壓增益以及磁滯比較器614也會根據頻率偵測器347的輸出控制訊號來決定磁滯比較器614內部的磁滯準位;其中,頻率偵測器347的輸出增益控制訊號係由相位偵測電路341根據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所偵測到的外部馬達36轉速與鎖相迴路電路37所輸出的預定頻率作比較所產生。
接著,當外部馬達36轉速尚未達到鎖相迴路電路所設定的輸出頻率(例如:2000轉或3000轉)時,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會為低電壓,並役使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之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切換至正常電壓增益模式(即第一電壓增益模式),此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依序輸出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之感應反動勢訊號至磁滯比較器614(請先參考第6b圖,後序將再詳細說明);換句話說,當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會為低電壓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所輸出之弦波電壓 OPP與弦波電壓OPN即為正常電壓增益模式(即第一電壓增益模式)。此時,磁滯比較器614中的磁滯準位是處於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狀態,以抵抗系統的初始雜訊。接著,在前述之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將三相線圈611所得到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與準位電壓VN作比較,並經過頻率偵測器347之電壓調整,將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輸入至磁滯比較器614後,磁滯比較器614的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也會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以決定外部馬達36轉速與相位。
再接著,當外部馬達36之轉速達到第二預定轉速並且將外部馬達轉速提高時,例如:於外部馬達36轉速達到鎖相迴路電路所輸出的預定頻率(例如:2000轉或3000轉)時,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會改變為高電壓。此時,在本發明之第3圖中的控制裝置30會採用兩種實施方式來達到良好的抗雜訊比。首先,第一種實施方式是藉由相位偵測電路341控制頻率偵測器347,藉以控制感應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並役使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之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從正常電壓增益模式切換至電壓抑制模式(即第二電壓增益模式),即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所輸出之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不會隨著感應反電動勢訊號持續升高,而是保持在低速狀態下的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在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改變為高電壓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輸出之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之振幅會被抑制到與正常電壓增益模式(即第一電壓增益模式)相同。此外,在第二種實施方式時,是藉由相位偵測電路341來控制頻率偵測器347,藉以控制感應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使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之磁滯比較器614內部的磁滯準位從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切換至第二磁滯準位(+Vhys2),以抵抗 系統高速運轉的雜訊;很明顯地,第二磁滯準位(+Vhys2)之電壓位準大於第一磁滯準位(+Vhys)。
根據上述第一種實施方式,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將輸入之感應反電動勢訊號作電壓抑制的動作並與準位電壓VN作比較;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經過頻率偵測器347之電位抑制後,使得輸出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在第一電壓增益模式及第二電壓增益模式時的振幅保持相同,並且會輸入至磁滯比較器614中,而磁滯比較器614會將輸入的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與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作比較,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大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高準位;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低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低準位。而磁滯比較器614的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也會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決定外部馬達36轉速與相位,達到準確偵測與取樣外部馬達36的轉速與相位。
接著,根據上述第二種實施方式,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將輸入感應反電動勢訊號與準位電壓VN作比較後,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所輸出之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會輸入至磁滯比較器614,而磁滯比較器614會將輸入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與第二磁滯準位(+Vhys2/-Vhys2)作比較;當輸入弦波電壓OPP大於第二磁滯準位(+Vhys2)時,磁滯比較器614的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會成為高準位電壓;當輸入弦波電壓OPP小於第二磁滯準位(-Vhys2)時,磁滯比較器614的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會成為低準位電壓,並輸入至相位偵測電路341決定外部馬達36轉速與相位,達到準確偵測與取樣外部馬達36的轉速與相位。
接著,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操作時的訊號波形圖;請參考第6b圖及第6c圖,係本發明中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之轉速與反電動勢偵測器的實施例之相關訊號波形圖。首先,如第6b圖所示,由外部馬達36之三相線圈611上的電流時序變化所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輸入到反電動勢偵測器345的感應反電動勢波形係為弦波電壓波形,而在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內部中的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依據頻率偵測器347的控制訊號產生正常電壓增益模式與電壓抑制模式。當馬達位在第一階段啟動模式時(即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會為低電壓),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將輸入的準位電壓VN與輸入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作比較。由第6b圖中可以看出,當在第一電壓增益模式時,感應反電動勢訊號大於準位電壓VN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的輸出弦波電壓OPP會處於正電壓弦波,而輸出弦波電壓OPN會相對於輸出電壓OPP處於負電壓弦波;在第二階段已達到啟動模式,但未到達鎖相迴路電路所輸出的預定頻率(例如:2000轉或3000轉)時,此時的即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仍會維持在低電壓狀態,而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則會繼續將輸入的準位電壓VN與輸入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作比較,並輸出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此輸出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會輸入至磁滯比較器614中;再接著,磁滯比較器614會將輸入的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與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作比較,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大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高準位;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低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低準位。很明顯地,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係用來作為馬達驅動系統於低轉速時用以抵抗低雜訊所使用。再接著,當外部馬達 36之轉速已到達鎖相迴路電路所輸出的預定頻率(例如:2000轉或3000轉)時,表示馬達已進入高轉速,此時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改變為高電壓,同時也使得增益控制訊號所伴隨的雜訊也隨之增大。此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也會依據頻率偵測器347的控制訊號將輸入的感應反電動勢作電壓抑制的動作(即第二電壓增益模式);再由第6b圖中可以看出,當在第二電壓增益模式時,過大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會被抑制,使電壓抑制過後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接近低轉速時的輸入感應反電動勢訊號(即第一電壓增益模式),同時馬達驅動系統所產生的系統雜訊也會同時被抑制,最後抑制過後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會輸入至磁滯比較器614並與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作比較。很明顯地,第二電壓增益模式所輸出之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之週期較第一電壓增益模式快。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大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高準位;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低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低準位。此時,磁滯比較器614所輸出之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ec,可以避免掉雜訊所導致的訊號失真,達到抑制雜訊之目的。
再接著,如第6c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中的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與磁滯比較器的另一實施例相關波形圖。由第6c圖中可以看出,當馬達位在第一階段啟動模式時(即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會為低電壓),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將輸入的準位電壓VN與輸入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作比較。由第6c圖中可以看出,當在第一電壓增益模式時,感應反電動勢訊號大於準位電壓VN時,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的輸出弦波電壓OPP會處於正電壓弦波,而輸出弦波電壓OPN會相對於弦波電壓OPP處於負電壓弦 波;在第二階段已達到啟動模式,但未到達鎖相迴路電路所輸出的預定頻率(例如:2000轉或3000轉)時,此時頻率偵測器347所輸出的增益控制訊號仍然會維持在低電壓狀態,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將輸入的準位電壓VN與輸入的感應反電動勢作比較,並輸出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此輸出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會輸入磁滯比較器614,磁滯比較器614會根據輸入的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會與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作比較,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大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高準位;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低於第一磁滯準位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低準位,其中第一磁滯準位係用來作為馬達驅動系統於低轉速時用以抵抗低雜訊所使用。而當外部馬達36進入高轉速時(例如:2000或3000轉),所產生的感應反電動勢訊號增大以及其伴隨的雜訊也隨之增大,同時馬達驅動系統所產生的系統雜訊也會同時被增強。此時,反電動勢偵測器345之磁滯比較器614內部的磁滯準位從第一磁滯準位(即+Vhys)切換至第二磁滯準位(+Vhys2);接著,反電動勢增益放大器613會將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的感應反電動勢會輸出至磁滯比較器614中,此時磁滯比較器會採用第二磁滯準位Vhys2與弦波電壓OPP與弦波電壓OPN進行比較,以產生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ec。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大於第二磁滯準位Vhys2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高準位,當輸入的弦波電壓OPP低於第二磁滯準位Vhys2時,磁滯比較器614之輸出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BEMF_Detc會為低準位,因此,可以避免掉因為雜訊所導致的訊號失真。
如第7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中馬達驅動電路的示意圖。如第7 圖所示,馬達驅動裝置35包含偵測電路352、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以及驅動電路7032;其中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係用以控制偵測裝置34;而偵測裝置34則包含有相位偵測電路341、相位轉動電路343、反電動勢偵測器345及頻率偵測器347,係皆藉由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加以控制(未顯示於圖中),而驅動電路7032係用以驅動外部馬達36。而馬達驅動裝置35又接受外部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的輸入控制,其中外部脈振幅衝調變電路39係為外部電路並獨立於馬達驅動裝置35之外,並用以將脈衝寬度調變PWM控制訊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控制訊號。當外部馬達驅動系統輸出的脈衝寬度調變(PWM)控制訊號輸入到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後,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會將輸入的PWM控制訊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PAM控制訊號並輸出至檢測電路352、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以及驅動電路7032,其中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可用來驅動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以及驅動電路7032。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的輸出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輸入至檢測電路352時,檢測電路352會根據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之充電及放電的狀態,進行檢測判斷,並將檢測過後所產生的控制訊號輸入至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此時馬達驅動系統會透過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來控制偵測裝置34,同時也輸入至驅動電路7032,用以驅動外部馬達36。除此之外,檢測電路352也會根據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充放電的電壓大小,來控制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與驅動電路7032,使其在驅動外部馬達36時,能達到節省電能消耗的效果。
接著,請再參考第8圖,其為本發明中脈衝振幅調變電路中檢測電路的示意圖。如前所述,當外部馬達驅動系統輸出的脈衝寬度調變PWM控制訊號輸入至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後,會被轉換成 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轉換出來的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會輸入馬達驅動裝置35中的檢測電路352(如第7圖所示)。當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輸入至檢測電路352後,會先經過第一分壓裝置803中的第一分壓電阻R1與第二分壓電阻R2;因此會在第二分壓電阻R2產生出第一比較分壓V_cp1,然後,將此第一比較分壓V_cp1與第一準位分壓V_L輸入至第一比較器804中進行比較,使得第一比較器803會產生第一訊號UVLO_Logic,此第一訊號UVLO_Logic係用以維持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在操作狀態(即:ON的狀態);其中,第一準位分壓V_L係為一低準位電壓,其值約在1.6伏特。
接著,第一訊號UVLO_Logic會再輸入至下一級的第二分壓裝置805中的第三分壓電阻R3與第四分壓電阻R4,並在第四分壓電阻R4上會產生第二比較分壓V_cp2;然後,將此第二比較分壓V_cp2與第二準位分壓V_Dr輸入至第二比較器806中進行比較,使得第二比較器806產生一第二訊號UVLO_Dr,此第二訊號UVLO_Dr會用來維持驅動電路7032在操作狀態(即:ON的狀態)或是改變至關閉狀態(即:OFF的狀態);其中,第二準位分壓V_Dr係為一低準位電壓,其值約在1.7伏特。
再請參考第8圖,當已完成充電之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經過第一分壓裝置803中的第一分壓電阻R1與第二分壓電阻R2,並且在第二分壓電阻R2產生的第一比較電壓Vcp1大於第一準位電壓V_L時,第一比較器804會輸出一第一訊號UVLO_Logic,由於第一訊號UVLO_Logic係由第一比較電壓Vcp1與第一準位電壓V_L的比較差值輸入第一比較器804所產生,所以第一訊號UVLO_Logic也會隨著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的充放電週期而起伏。此時,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會持續運作,而在此同時,驅動電路7032則會持續輸出功率。接著,當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開始處於放電狀態 時,在一開始進行放電時,第一比較器804所輸出的第一訊號UVLO_Logic會處於較高電壓,此時第一訊號UVLO_Logic經過第二分壓裝置805中的第三分壓電阻R3與第四分壓電阻R4,並在第四分壓電阻R4會產生第二比較電壓V_cp2,很明顯地,此一第二比較器806的輸出UVLO_Dr還會處於高準位訊號(即第二比較電壓V_cp2之電壓值大於1.7V),所以會持續輸出功率讓馬達轉動。然而當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放電放到一第二低準位電壓V_DrL時,第一比較器804輸出的第一訊號UVLO_Logic也會呈現電壓下降狀態,當第一訊號UVLO_Logic經過第二分壓裝置805並在第四分壓電阻R4所產生第二比較電壓V_cp2之電壓值會小於第二準位電壓V_Dr時,使得第二比較器806產生的第二訊號UVLO_Dr改變為低準位電壓,此時驅動電路7032即不會輸出功率。由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比較器804始終是保持在操作狀態,故可以適當地使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之輸出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的放電速率會變得緩慢,使得第二訊號UVLO_Dr在低準位電壓(即,此時驅動電路7032不會輸出功率)的時間變長,直至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的輸入脈衝寬度調變控制訊號重新回到高準位狀態,也就是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會回到充電狀態,則又使第二訊號UVLO_Dr改變為高準位電壓,故可輸出功率讓馬達轉動。很明顯地,在實施例中,主要係將驅動電路7032與數位相位控制電路7031分隔開來,並經由適當之電路設計(例如:分壓裝置中的分壓電阻),使得第二訊號UVLO_Dr在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放電至第二最低電壓VrL時,即將驅動電路7032之輸出狀態改變為低準位電壓,並且要在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充電至第二最低電壓VrL時,驅動電路7032之輸出狀態才會再改變為高準位電壓,因此,可以達到讓馬達省電與快速啟動作的效果。
接著,再以第9圖來進一步說明第8圖中的每一端點之訊號。請參考第9圖,係為馬達驅動電路之脈衝寬度調變控制訊號相關波形之示意圖。如前第8圖所述,當脈衝寬度調變控制訊號為低準位電壓時,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所輸出之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處於放電狀態並逐漸放電至第二最低電壓V_DrL,由於第一訊號UVLO_Logic係與第一比較電壓Vcp1及第一準位電壓V_L的比較差值成正比,也因此當脈衝振振幅調變控制訊號電壓放電至第二最低電壓V_DrL時,第一訊號UVLO_Logic的電壓也會跟著降低,致使第二訊號UVLO_Dr會改變至低準位電壓,故此時的驅動電路7032即無電壓輸出。由於第一比較器804始終是保持在操作狀態,故使得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之放電斜率趨緩(如第9圖中之a區段),故使得放電之速度變慢。由於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之輸出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放電速度變慢並且會大於第一最低電壓準位VLL,致使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輸入第一分壓裝置803經過分壓所產生出來的第一比較電壓Vcp1後,仍然大於第一準位電壓V_L,因此第一比較器804仍然能夠輸出一個較小的電壓訊號(即第一訊號UVLO_Logic)至第二比較器806的輸入端。例如:而當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之輸出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放電速度變慢並且小於一第二最低電壓準位V_DrL時,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輸入至第一分壓裝置803後,第一分壓裝置803所產生之第一比較電壓Vcp1會依然大於第一準位電壓V_L,而使得第一比較器804之輸出第一訊號UVLO_Logic會繼續維持在一定的電壓準位,而此時第一訊號UVLO_Logic會輸入第二分壓裝置805,第二分壓裝置805會產生一第二比較電壓Vcp2,由於第一訊號UVLO_Logic其電壓值會隨著輸入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的電壓下降而降低,導致第一訊號UVLO_Logic經過第二分壓裝置805分壓所產生的第二比較電壓 Vcp2會小於第二準位電壓V_Dr,致使第二訊號UVLO_Dr則會切換至低準位電壓。當下一充放電週期開始時,脈衝寬度調變控制訊號又繼續回到高準位電壓時,此時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又會開始呈現充電狀態,而當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電壓超過第三最低電壓準位VDrL時,此時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輸入至第一分壓裝置803時經過分壓,第一分壓裝置803會產生一第一比較電壓Vcp1,此第一比較電壓Vcp1會輸入至第一比較器804,第一比較器804之輸出第一訊號UVLO_Logic會繼續維持在一定的電壓準位,而此時第一訊號UVLO_Logic會輸入第二分壓裝置805,第二分壓裝置805會產生一第二比較電壓Vcp2,由於第一訊號UVLO_Logic其電壓值會隨著輸入脈衝振幅調變PAM控制訊號的電壓上升而上升,導致第一訊號UVLO_Logic經過第二分壓裝置805分壓所產生的第二比較電壓Vcp2會大於第二準位電壓V_Dr,致使第二重置訊號UVLO_Dr則會切換至高準位電壓,而使馬達驅動裝置35之驅動電路7032回復正常運作。很明顯地,在本實施例中,對於第二比較器806中的第二準位分壓V_Dr之電壓值必須要高於第二最低電壓VrL,這是由於當第二比較器806的輸出第二訊號UVLO_Dr要由低準位變成高準位電壓時,第二比較器806需要較大的輸入驅動電壓,導致輸入脈衝振幅調變控制訊號也需要上升到第二準位分壓V_Dr以上時,第二比較器806才能促使驅動電路7032恢復至操作狀態。於由於馬達驅動裝置35之驅動電路7032的第一比較器804自始至終一直維持正常運作,使得馬達驅動裝置35啟動的時間可以縮短,並且使得脈衝振幅調變電路39之放電之速度變慢,故還可以達到省電的效果。
以上為針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說明,係為闡明本發明之目的,並無意限定本發明之精確應用形式,因此在不違反本發明 所闡明之精神與範圍之內,皆由以上所述或由本發明的實施例所涵蓋。因此,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將由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來決定。
11‧‧‧外部馬達
12‧‧‧控制電路
13‧‧‧輸出電路
14‧‧‧偵測電路
15‧‧‧啟動電路
17‧‧‧切換電路
20‧‧‧脈衝振幅調變電路
201‧‧‧第一輸入電晶體
202‧‧‧第二輸出電晶體
203‧‧‧內部電阻
204‧‧‧輸出電容
30‧‧‧控制裝置
31‧‧‧震盪裝置
32‧‧‧切換裝置
33‧‧‧啟動裝置
331‧‧‧啟動電路
333‧‧‧正常轉動電路
34‧‧‧偵測裝置
341‧‧‧相位偵測電路
343‧‧‧相位轉動電路
345‧‧‧反電動勢(BEMF)偵測器
347‧‧‧頻率偵測器
35‧‧‧馬達驅動裝置
36‧‧‧外部馬達
37‧‧‧鎖相頻率裝置
39‧‧‧脈衝振幅調變電路
611‧‧‧三相線圈
612‧‧‧反電動勢偵測開關
613‧‧‧反電動勢取樣比較器
614‧‧‧磁滯比較器
39‧‧‧脈衝振幅調變電路
352‧‧‧檢測電路
7031‧‧‧數位相位控制電路
7032‧‧‧驅動電路
803‧‧‧第一分壓裝置
804‧‧‧第一比較器
805‧‧‧第二分壓裝置
806‧‧‧第二比較器
R1‧‧‧第一分壓電阻
R2‧‧‧第二分壓電阻
R3‧‧‧第三分壓電阻
R4‧‧‧第四分壓電阻
第1a圖 習知技術馬達驅動電路之架構圖;第1b圖 習知技術六步馬達驅動電路之波形圖;第2圖 習知技術脈衝振幅調變電路示意圖;第3圖 為本發明之馬達驅動電路之架構圖;第4圖 為本發明之啟動模式示意圖;第5圖 為本發明之啟動模式切換之波形圖;第6a圖 為本發明之感應反電動勢偵測器取樣準位之架構圖;第6b圖 為本發明之感應反電動勢偵測器取樣準位之波形示意圖;第6c圖 為本發明之感應反電動勢偵測器取樣準位之另一實施例之波形示意圖;第7圖 為本發明之馬達驅動電路架構圖;第8圖 為本發明之馬達驅動電路之檢測電路架構圖;第9圖 為本發明檢測電路充放電電壓波形圖。
30‧‧‧控制裝置
31‧‧‧震盪裝置
32‧‧‧切換裝置
33‧‧‧啟動裝置
331‧‧‧啟動電路
333‧‧‧正常轉動電路
34‧‧‧偵測裝置
341‧‧‧相位偵測電路
343‧‧‧相位轉動電路
345‧‧‧反電動勢(BEMF)偵測器
347‧‧‧頻率偵測器
35‧‧‧馬達驅動裝置
36‧‧‧外部馬達
37‧‧‧鎖相頻率裝置
39‧‧‧脈衝振幅調變電路

Claims (13)

  1. 一種配置於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中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一脈衝振幅調變電路,其一輸入端與一脈衝寬度調變(PWM)訊號連接並輸出一脈衝振幅調變(PAM)訊號;一檢測電路,係由一第一比較器及一第二比較器串接所組成,該第一比較器之一第一輸入端與一第一分壓電路連接,而其一第二輸入端與一第一準位分壓連接並輸出一第一訊號,而該第二比較器之一第一輸入端與一第二分壓電路連接,而其一第二輸入端與一第二準位分壓連接並輸出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一分壓電路之輸入端與該脈衝振幅調變訊號連接,而該第二分壓電路之輸入端與該第一訊號連接;一驅動電路,其一輸入端與該脈衝振幅調變電路連接,其另一輸入端與該檢測電路之該第二訊號連接,其輸出端與一外部馬達連接;以及一數位相位控制電路,其一輸入端與該脈衝振幅調變電路連接,其另一輸入端與該檢測電路之該第一訊號連接,其輸出端與該驅動電路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驅動裝置,其中該第二準位分壓之電壓值大於該第一準位分壓之電壓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驅動裝置,其中該第一比較器均保持在操作狀態並始終輸出該第一訊號。
  4. 一種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包括一控制裝置,其一端與一震盪裝置連接;一切換裝置,其一端與該控制裝置之另一端連接;一啟動裝置,其一端與該切換裝置之另一端連接;一偵測裝置,其一端與該啟動裝置之另一端連接; 一驅動裝置,其一端與該偵測裝置之另一端連接,其另一端與一外部馬達連接並由該馬達中的三相線圈回授至該偵測裝置之另一端;一脈衝振幅調變電路,其一輸入端與該偵測裝置連接;以及一鎖相頻率裝置,與該偵測裝置連接;其中該驅動裝置包括:一檢測電路,其一輸入端與該脈衝振幅調變電路連接;一驅動電路,其一輸入端與該脈衝振幅調變電路連接,其另一輸入端與該檢測電路之該輸出端連接,其輸出端與該外部馬達連接;以及一數位相位控制電路,其一輸入端與該脈衝振幅調變電路連接,其另一輸入端與該檢測電路之該另一輸出端連接,其輸出端與該驅動電路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檢測電路係由一第一比較器及一第二比較器串接所組成,該第一比較器之一第一輸入端與一第一分壓電路連接,而其一第二輸入端與一第一準位分壓連接並輸出一第一訊號,而該第二比較器之一第一輸入端與一第二分壓電路連接,而其一第二輸入端與一第二準位分壓連接並輸出一第二訊號,其中該第二分壓電路之輸入端與該第一訊號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第二準位分壓之電壓值大於該第一準位分壓之電壓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第一比較器均保持在操作狀態並始終輸出該第一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偵測裝置包括:一相位偵測電路,其一端與該啟動裝置連接,其另一端與該鎖相頻率裝置連接;一相位轉動電路連接,其一端與該相位偵測電路之另一端連接,而其另一端與該驅動裝置之一端連接;一反電動勢偵測器,其一端與該外部馬達中的三相線圈回授連接,而其另一端與該相位偵測電路連接;以及一頻率偵測器,其一端與該相位偵測電路及該鎖相頻率裝置連接,而其另一端與該反電動勢偵測器連接;其中該反電動勢偵測器包括:一反電動勢偵測開關,其一端與該外部馬達中的三相線圈回授連接;一反電動勢取樣比較器,其第一輸入端與該反電動勢偵測開關之一輸出連接,其第二輸入端與該三相線圈之一準位電壓連接,而其第三輸入端與該頻率偵測器連接,並輸出一正電壓弦波與一負電壓弦波;以及一磁滯比較器,其內部具有一第一磁滯準位與一第二磁滯準位,且其輸入端與該正電壓弦波與該負電壓弦波連接,而其另一輸入端與該頻率偵測器連接,並輸出一感應反電動勢偵測訊號至該相位偵測電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反電動勢取樣比較器中的一正常電壓增益模式與一電壓抑制模式之切換係依據該頻率偵測器之一控制訊號進行切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 統,其中該磁滯比較器內部之該第一磁滯準位與該第二磁滯準位依據該頻率偵測器之控制訊號進行切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啟動裝置係由一啟動電路及一正常轉動電路所組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系統中的馬達完成啟動時,該馬達之轉速係依序地達到一第一預定啟動轉速與另一頻率之第二預定啟動轉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無感應元件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其中該第二預定啟動轉速為該第一預定啟動轉速之整數倍。
TW099127409A 2010-08-17 2010-08-17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TWI399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7409A TWI399914B (zh) 2010-08-17 2010-08-17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US12/969,850 US8432111B2 (en) 2010-08-17 2010-12-16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method for the DC brushless mo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7409A TWI399914B (zh) 2010-08-17 2010-08-17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0186A TW201210186A (en) 2012-03-01
TWI399914B true TWI399914B (zh) 2013-06-21

Family

ID=45593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7409A TWI399914B (zh) 2010-08-17 2010-08-17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32111B2 (zh)
TW (1) TWI3999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185B (zh) * 2013-06-28 2015-04-11 Feeling Technology Corp 應用於馬達之驅動切換系統
TWI580183B (zh) * 2014-07-18 2017-04-2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裝置及具有該裝置之負載控制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3445B (zh) * 2011-07-12 2014-04-01 Am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具有pwm調變模組之馬達驅動裝置
US9444376B2 (en) * 2013-02-22 2016-09-13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Variable link sensorless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controller for space and hardened applications
JP6231357B2 (ja) * 2013-11-11 2017-11-15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駆動装置、駆動方法、および冷却装置、電子機器
JP6554896B2 (ja) * 2014-04-25 2019-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角度検出装置、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装置
US10171012B2 (en) * 2014-08-19 2019-01-01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nd startup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outdoor fan of the air conditioner
TWI633747B (zh) * 2017-08-28 2018-08-21 茂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控制系統
JP7210339B2 (ja) * 2019-03-14 2023-01-23 株式会社東芝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US11699964B2 (en) * 2021-08-23 2023-07-11 Global Mixed-Mode Technology Inc. Motor controll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7548B2 (en) * 1998-03-23 2002-01-08 Hitachi, Ltd. Control apparatus of brushless motor and machine and apparatus using brushless motor
US6479956B1 (en) * 1998-07-15 2002-11-12 Hitachi, Ltd. Brushless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equipment using the control device
US6979970B2 (en) * 2003-06-30 2005-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nsorless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TW201029308A (en) * 2009-01-23 2010-08-01 Am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Single phase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disposed with power-savin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4711A (en) * 1976-11-19 1978-06-09 Sony Corp Brushless motor drive circuit
GB1596681A (en) * 1977-01-19 1981-08-26 Sony Corp Drive circuits with speed control for brushless dc motors
US4472665A (en) * 1981-08-28 1984-09-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tor
JPH01164287A (ja) * 1987-12-18 1989-06-28 Toshiba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
US5463299A (en) * 1989-06-07 1995-10-31 Hitachi, Ltd. Current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 current flowing in a load using a PWM inverter and method used thereby
GB2413905B (en) * 2004-05-05 2006-05-03 Imra Europ S A S Uk Res C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controller therefor
US8237385B2 (en) * 2008-09-15 2012-08-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for a brushless DC mo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7548B2 (en) * 1998-03-23 2002-01-08 Hitachi, Ltd. Control apparatus of brushless motor and machine and apparatus using brushless motor
US6479956B1 (en) * 1998-07-15 2002-11-12 Hitachi, Ltd. Brushless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equipment using the control device
US6979970B2 (en) * 2003-06-30 2005-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nsorless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TW201029308A (en) * 2009-01-23 2010-08-01 Amtek Semiconductor Co Ltd Single phase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disposed with power-saving modu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185B (zh) * 2013-06-28 2015-04-11 Feeling Technology Corp 應用於馬達之驅動切換系統
TWI580183B (zh) * 2014-07-18 2017-04-2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裝置及具有該裝置之負載控制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0186A (en) 2012-03-01
US8432111B2 (en) 2013-04-30
US20120043919A1 (en) 2012-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9914B (zh)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中的驅動裝置
CN102377381B (zh) 无感应组件的直流无刷马达系统及其中的驱动装置
US7402975B2 (en) Motor drive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US10924040B2 (en) Operational mode control of a motor
TWI406492B (zh)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系統及其馬達轉速與相位偵測方法
CN102158159B (zh) 电动机驱动和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2009024352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ack electromotive force phase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xcitation
KR100288770B1 (ko) 센서리스 3상 비엘디시 모터의 정류 회로
JP3744735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US5726543A (en) Sensorless, brushless DC motor start-up circuit using intermittently-accelerated-rate clock
CN102403939A (zh) 一种无感应组件的直流无刷马达的启动装置及启动方法
TWI404325B (zh) 無感應元件之直流無刷馬達驅動系統及其啟動方法
CN108173475B (zh) 电机驱动装置和电机
CN105915143A (zh) 主轴电机驱动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N102545736A (zh) 一种无感应组件的直流无刷马达的噪声抑制方法
KR100313252B1 (ko) 브러쉬리스 직류 모터의 센서리스 모드전환장치
CN101594104B (zh) 马达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JP3692923B2 (ja) モータドライバ
JP3308680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CN201039058Y (zh) 无刷直流马达锁住保护回路
JP2005176434A (ja) モータ駆動回路
CN115102434B (zh) 一种无感三相电机反向电动势检测调制电路
JPH10234195A (ja) 電動機の速度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20240333111A1 (en) Motor driver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cool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126894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