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6797B - Locomotive Anti - skid Brake System Fixed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Locomotive Anti - skid Brake System Fixed Structur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96797B TWI396797B TW99134441A TW99134441A TWI396797B TW I396797 B TWI396797 B TW I396797B TW 99134441 A TW99134441 A TW 99134441A TW 99134441 A TW99134441 A TW 99134441A TW I396797 B TWI396797 B TW I39679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braking system
- fixing
- locomotive
- ho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尤指可有效防止滑煞車系統單元內之機械與電子零件因震動而損壞之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
按,在機車製造、販賣及使用的市場上,高性能與高速度的嶄新車型是維持該機車在市場上生命週期長短的重要因素,為因應此趨勢,高性能的煞車系統不斷的繼續在研究改良,然而機車係藉由前、後輪與地面間之摩擦而產生移動,如果一昧的僅增加煞車力,並不能安全且迅速的停住車子,而令機車產生打滑的可能性。因此,早有業者於機車上設置防滑煞車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滑煞車系統),此系統係藉由控制液壓煞車的油壓,以避免機車在緊急煞車時發生車輪鎖死的現象,而防止機車發生打滑的現象,以達到安全駕駛之目的。
該防滑煞車系統2由於係為動作非常精密的工作系統,因此防滑煞車系統2被安裝於機車1上時,必須要提供一個穩固及具安全性高的安裝場所,所以申請人乃開發出第96140886號發明專利,請參閱圖一、二所示,於該機車1之車架11的轉向頭管111上架設一保護框架12,該保護框架12上設有連接座121,該連接座121可供防滑煞車系統2的固定片21固定用,而防滑煞車系統2係藉由螺固元件22鎖固於固定片21上,藉此來令防滑煞車系統2被穩固的定位於保護框架12上。
然、如眾所皆知的,機車1於行駛時,會因路面的不平整,常常會造成上下劇烈的顛簸,此種上下劇烈的顛簸極易影響到防滑煞車系統2的正常運作,嚴重者會造成防滑煞車系統2無法運作。申請人所開發的第96140886號發明專利,請參閱圖一、二所示(圖二中箭頭表示車頭方向),由於防滑煞車系統2與固定片21之締結方式,係與機車行進方向同向,因此當機車1於行駛而產生上下劇烈的顛簸時,上述之防滑煞車系統2與固定片21因締結方式之關係,對於該上下劇烈的顛簸之減震效果不良,因此會使防滑煞車系統2內之機械與電子零件因該上下劇烈的震動而損壞,進而會導致防滑煞車系統2無法運作。
是以,要如何避免機車1於行駛時產生的震動傳遞到防滑煞車系統2,尤其是機車1於行駛時之上下劇烈的顛簸,實為目前機車製造業者所亟待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乃在克服機車於行駛時之上下劇烈的顛簸,該上下劇烈的顛簸的震動會直接傳遞到防滑煞車系統,而使防滑煞車系統內之機械與電子零件因震而損壞,進而會導致防滑煞車系統無法運作之缺失。
為此,本發明之主要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該防滑煞車系統係固定於機車車架的轉向頭管之固定座上,至少包括有;防滑煞車系統單元、支架、第一減震元件、第二減震元件及減震間隔件;該防滑煞車系統單元,包括有動力馬達、煞車本體及控制器,該煞車本體具有煞車油管結合孔、第一連結孔及第二連結孔;該支架,具有定位部、固定部及鎖固部;該第一減震元件,係連結於煞車本體的第一連結孔與支架的定位部上;該第二減震元件,係連結於煞車本體的第二連結孔與支架的固定部上;該減震間隔件,其中央具有穿孔,該減震間隔件係設於支架之固定部與煞車本體之間;藉此來令該第二減震元件及減震間隔件的減震方向係為上下減震,即係與地面成垂直向,進而可避免機車於行駛時之上下劇烈的顛簸的的震動會直接傳遞到防滑煞車系統單元上,能有效防止防滑煞車系統單元內之機械與電子零件因震動而損壞之缺失產生。
本發明之次一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藉由支架與煞車本體之間設有第一減震元件及第二減震元件,來令支架與煞車本體之二連結處皆係為繞性連結,因此至少可以吸收來自車體六個方向運動所產生的震動衝擊,藉此可以減少防滑煞車系統單元內之機械與電子零件因震而損壞。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更易於了解本創作之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后:首先,請參閱圖三、四所示,本發明之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包括有防滑煞車系統單元3、支架4、第一減震元件5、第二減震元件6及減震間隔件8。
該防滑煞車系統單元3,包括一動力馬達31、煞車本體32及一控制器(ECU)33,該動力馬達31及控制器(ECU)33係連結於煞車本體32上;該動力馬達31主要係提供煞車本體32動力,該煞車本體32具有煞車油管結合孔321、第一連結孔322及第二連結孔323,該煞車油管結合孔321係供碟煞卡鉗之煞車油泵油管結合用(圖示中未繪出)。
該支架4,包括有定位部41、固定部42及鎖固部43,該定位部41係為一開口槽,該固定部42係為一穿孔,該鎖固部43係為一成對應狀的穿孔;其中定位部41係位於固定部42的上方,該固定部42又係位於鎖固部43的上方,且該固定部42與鎖固部43略成垂直狀設置。
該第一減震元件5,係由橡膠材料所製成其中央具有穿孔51,中間段具有嵌槽52,該第一減震元件5係藉由螺栓S來連結於煞車本體32的第一連結孔322上,該嵌槽52係供嵌卡於支架4的定位部41之用。
該第二減震元件6,係由橡膠材料所製成其中央具有穿孔61,中間段具有嵌槽62,該第二減震元件6係藉由螺栓S1來連結於煞車本體32的第二連結孔323上,該嵌槽62係供嵌卡於車架7之轉向頭管71之固定座72用。
該減震間隔件8,係由橡膠材料所製成其中央具有穿孔81,該減震間隔件8係介設於支架4之固定部42與煞車本體32之間。
再請參閱圖四、五、六所示,本發明之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主要係藉由螺栓S穿設於支架4的定位部41及第一減震元件5之穿孔51,同時第一減震元件5的嵌槽52嵌入支架4的定位部41上,而來連結於煞車本體32的第一連結孔322上,藉此使支架4的定位部41與煞車本體32的連結係為一繞性連結,同時可令煞車本體32可以暫定位於支架4上,並且可藉由支架4的定位部41係為一開口槽,來作為當第二減震元件6連結於支架4的固定部42上時的公差調整處:再藉由螺栓S1來穿設於第二減震元件6的穿孔61、減震間隔件8的穿孔81,以及支架4的固定部42來鎖附於煞車本體32的第二連結孔323上,進而來令減震間隔件8介設於支架4之固定部42與煞車本體32之間,藉此來令煞車本體32可以固定位於支架4上,且可令煞車本體32與支架4的固定部42之連結係為一繞性連結;而後再將以結附有煞車本體32之支架4,以第二減震元件6插入轉向頭管71之固定座72的插固孔721上,藉由第二減震元件6插入轉向頭管71之固定座72的插固孔721,可避免組裝時與其他部品產生干擾,並使支架4與轉向頭管71之固定座72之間介設有第二減震元件6,以及減震間隔件8係介設於支架4的固定部42與煞車本體32之間,再藉由螺固元件S2穿設支架4的鎖固部43及轉向頭管71之固定座72的鎖固孔722上,藉此支架4的鎖固部43與轉向頭管71之固定座72之連結形成一剛性連結,藉此來令第二減震元件6及減震間隔件8的主要減震方向係為上下方向的減震,進而可避免機車於行駛時之上下劇烈的顛簸之震動會直接傳遞到防滑煞車系統單元3。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支架4與煞車本體32之間介設有第一減震元件5、第二減震元件6及減震間隔件8,來令支架4與煞車本體32之二連結處皆係為繞性連結,因此至少可以吸收來自車體六個方向運動所產生的震動衝擊,藉此可以減少防滑煞車系統單元3內之機械與電子零件因震而損壞;再者、藉由第二減震元件6及減震間隔件8的減震方向係為上下減震方向,即係與地面成垂直向,進而更可避免機車於行駛時之上下劇烈的顛簸的的震動會直接傳遞到防滑煞車系統單元3上,更能有效防止防滑煞車系統單元3內之機械與電子零件因震動而損壞之缺失產生。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上述之結構,可改善習知之缺失並達到所訴求之目的,確實已較習用者增進功效,顯已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發明之申請,祈請 貴審查委員之詳鑑,惠賜為准予專利之審定,至感德便。
1...機車
11...主車架
111...轉向頭管
12...保護框架
121...連結座
2...防滑煞車系統
21...固定片
22...螺固元件
3...防滑煞車系統單元
31...動力馬達
32...煞車本體
321...煞車油管結合孔
322...第一連結孔
323...第二連結孔
33...控制器
4...支架
41...定位部
42...固定部
43...鎖固部
5...第一減震元件
51...穿孔
52...嵌槽
6...第二減震元件
61...穿孔
62...嵌槽
7...車架
71...轉向頭管
72...固定座
721...插固孔
722...鎖固孔
8...減震間隔件
81...穿孔
S、S1...螺栓
S2...螺固元件
圖一係第96140886號發明案之立體分解圖。
圖二係第96140886號發明案之防滑煞車系統與固定片之連接示意圖。
圖三係本發明之立體分解圖。
圖四係本發明防滑煞車系統單元與支架組立圖。
圖五係本發明組立示意圖。
圖六係本發明組立後另一角度示意圖。
3...防滑煞車系統單元
31...動力馬達
32...煞車本體
321...煞車油管結合孔
322...第一連結孔
323...第二連結孔
33...控制器
4...支架
41...定位部
42...固定部
43...鎖固部
5...第一減震元件
51...穿孔
52...嵌槽
6...第二減震元件
61...穿孔
62...嵌槽
7...車架
71...轉向頭管
72...固定座
721...插固孔
722...鎖固孔
8...減震間隔件
81...穿孔
S、S1...螺栓
S2...螺固元件
Claims (8)
- 一種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該防滑煞車系統係固定於機車車架的轉向頭管之固定座上,至少包括有:防滑煞車系統單元、支架、第一減震元件、第二減震元件及減震間隔件;該防滑煞車系統單元,包括有動力馬達、煞車本體及控制器,該煞車本體具有第一連結孔及第二連結孔;該支架,具有定位部、固定部及鎖固部;該第一減震元件,係連結於煞車本體的第一連結孔與支架的定位部上;該第二減震元件,係連結於煞車本體的第二連結孔與支架的固定部上;該減震間隔件,其中央具有穿孔,該減震間隔件係設於支架之固定部與煞車本體之間;其中,該煞車本體的第一連結孔與支架的定位部,藉由第一減震元件形成繞性連結,該煞車本體的第二連結孔與支架的固定部,藉由第二減震元件及減震間隔件形成繞性連結,藉此來令該第二減震元件及減震間隔件的主要減震方向係為上下方向減震者。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其中,該支架的鎖固部及車架的轉向頭管的固定座之鎖固孔藉由螺固元件形成剛性連結。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 其中,該第一減震元件,係由橡膠材料所製成其中央具有穿孔、嵌槽,且該嵌槽係介設於煞車本體與支架的定位部之間。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其中,該第二減震元件係由橡膠材料所製成其中央具有穿孔、嵌槽,該嵌槽係介設於支架的固定部與轉向頭管的固定座之間。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其中,該支架的定位部係為一開口槽,該固定部係為一穿孔,該鎖固部係為一對穿孔。
- 如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之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其中,該支架的定位部係位於固定部的上方,該固定部又係位於鎖固部的上方,且該固定部與鎖固部略成垂直狀設置。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其中,該第二減震元件插設於該轉向頭管的固定座之插固孔上。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車防滑煞車系統固定構造,其中,該動力馬達及控制器係連結於煞車本體上,該煞車本體設有煞車油管結合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34441A TWI396797B (zh) | 2010-10-08 | 2010-10-08 | Locomotive Anti - skid Brake System Fixed Structure |
ITVI20110239 ITVI20110239A1 (it) | 2010-10-08 | 2011-09-05 | Struttura di montaggio di un sistema antibloccaggio dei freni di una motocicletta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34441A TWI396797B (zh) | 2010-10-08 | 2010-10-08 | Locomotive Anti - skid Brake System Fixed Structur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15776A TW201215776A (en) | 2012-04-16 |
TWI396797B true TWI396797B (zh) | 2013-05-21 |
Family
ID=4489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34441A TWI396797B (zh) | 2010-10-08 | 2010-10-08 | Locomotive Anti - skid Brake System Fixed Structure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IT (1) | ITVI20110239A1 (zh) |
TW (1) | TWI39679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86195A (zh) * | 2014-09-28 | 2015-03-04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碟刹线夹的安装结构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79011B2 (en) * | 2003-07-31 | 2005-12-27 | Motoczysz | Motorcycle fork bottom having different longitudinal stiffness and adjustable lateral stiffness |
US7438040B2 (en) * | 2005-09-21 | 2008-10-21 | Honda Motor Co., Ltd. | Low floor type motorcycle |
-
2010
- 2010-10-08 TW TW99134441A patent/TWI396797B/zh active
-
2011
- 2011-09-05 IT ITVI20110239 patent/ITVI20110239A1/it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79011B2 (en) * | 2003-07-31 | 2005-12-27 | Motoczysz | Motorcycle fork bottom having different longitudinal stiffness and adjustable lateral stiffness |
US7438040B2 (en) * | 2005-09-21 | 2008-10-21 | Honda Motor Co., Ltd. | Low floor type motorcycl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86195A (zh) * | 2014-09-28 | 2015-03-04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碟刹线夹的安装结构 |
CN104386195B (zh) * | 2014-09-28 | 2016-08-17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碟刹线夹的安装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15776A (en) | 2012-04-16 |
ITVI20110239A1 (it) | 2012-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283986A1 (en) | Rear fork | |
TWI396797B (zh) | Locomotive Anti - skid Brake System Fixed Structure | |
CN102310909B (zh) | 摩托车 | |
CN102452445A (zh) | 摩托车防滑刹车系统固定构造 | |
TWI589469B (zh) | Construction of the locomotive anti-skid system | |
CN101434281B (zh) | 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 | |
TW202112606A (zh) | 跨坐型車輛 | |
US20070272467A1 (en) | Motorcycle frame adapter | |
CN202448667U (zh) | 一种柔性车轴总成 | |
JP2016175426A (ja) |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 |
CN204121305U (zh) | 一种轮椅用前轮减振拐臂 | |
CN106274867A (zh) | 摩托车防滑刹车系统控制单元结构 | |
CN104276247B (zh) | 摩托车防滑煞车系统构造 | |
CN209159290U (zh) | 一种后桥总成及带有该后桥总成的沙滩摩托 | |
CN107839824B (zh) | 三轮汽车前悬架系统 | |
CN102452446B (zh) | 摩托车的碟刹管线防护构造 | |
CN207747685U (zh) | 一种具有抗震防噪功能的轮胎 | |
CN202827562U (zh) | 电子驻车制动装置支架 | |
TWI635984B (zh) | 機車防滑煞車系統控制單元的固定結構 | |
CN206856820U (zh) | 一种牵引车磨盘限位装置 | |
CN217805114U (zh) | 一种两轮车减震结构 | |
TWM555426U (zh) | 機車防滑煞車結構 | |
CN215042692U (zh) | 一种安装方便的汽车底盘用支架 | |
CN111661023B (zh) | 贯穿式连接密封的前桥控制模块 | |
EP2128013A1 (en) | Rear f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