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4281B - 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4281B CN101434281B CN200710168165XA CN200710168165A CN101434281B CN 101434281 B CN101434281 B CN 101434281B CN 200710168165X A CN200710168165X A CN 200710168165XA CN 200710168165 A CN200710168165 A CN 200710168165A CN 101434281 B CN101434281 B CN 1014342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pipe
- brake
- oil
- oil pressure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该摩托车具有一车架单元,该车架单元由转向头管朝车体后方延设有一对下降管,该转向头管上设有可供前叉穿设固定的顶梁及底梁,该顶梁上方设有一把手固定座,另于顶梁上设有一油管固定元件,其中,该下降管的上端部朝前叉前方设置有一保护框架,该保护框架具有二侧支架,该侧支架之间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可供刹车系统的油压控制器予以设置,藉由将该油压控制器设置于保护框架内,可避免该油压控制器受到撞击而损坏,而藉由将油管固定元件设于顶梁上,则可避免油压控制器的油管与顶梁的前端面产生摩擦干涉而破裂,并可达到油管最佳化的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尤其涉及可保护刹车系统的油压控制器及油管配置最佳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制造、贩卖及使用的市场上,高性能与高速度的崭新车型是维持该摩托车在市场上生命周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为因应此趋势,高性能的刹车系统不断的继续在研究改良,然而摩托车是藉由前、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而产生移动,如果一昧的仅增加刹车力,并不能安全且迅速的停住车子,而令摩托车产生打滑的可能性。因此,早有业者于摩托车上设置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锁死刹车系统),此系统藉由控制液压刹车的油压,以避免摩托车在紧急刹车时发生车轮锁死的现象,而防止摩托车发生打滑的现象,以达到安全驾驶目的。
而已知具有ABS的摩托车1,请参阅图1所示,该摩托车1具有一主车架11,该主车架11前方设有一转向头管111,该转向头管111向上设有一对称的转向把手112,而向下则设有前叉113,该前叉113枢设有前轮FW,该刹车系统1 2则是于转向把手112上设有前刹车杆121及后刹车杆122,该前、后刹车杆121、122是以油管123、124连接至一油压控制器125,该油压控制器125设置于转向头管111的前方,并延设有一前刹车油管126及一后刹车油管127分别控制摩托车1的前碟刹盘128及后碟刹盘129。
现有摩托车1行驶时,藉由按压转向把手112上的前刹车杆121及后刹车杆122,即可以油压控制器125来控制刹车时的油压,而可避免摩托车1的前轮FW及后轮RW因产生锁死的现象而发生打滑。然而,由于该油压控制器125设置于摩托车1的转向头管111上,并仅由摩托车1的前面板13予以遮覆,因此,该油压控制器125相当容易因前面板13遭受到撞击而损坏。
考虑到现有摩托车1的刹车系统12的油压控制器125设置于转向头管111前方,并仅由前面板13遮覆,而容易导致因保护强度不足而产生损坏的缺陷,因此,要如何解决这个缺点,是目前摩托车制造业者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是克服现有摩托车刹车系统的油压控制器是设置于转向头管前方,并仅由前面板遮覆,而容易导致因保护强度不足而产生损坏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该摩托车具有一车架单元,该车架单元由转向头管朝车体后方延设有一对下降管,该转向头管上设有可供前叉穿设固定的顶梁及底梁,该顶梁上方设有一把手固定座,并于顶梁上设有一油管固定元件,该油管固定元件的夹持部位于顶梁的前端面,其中,该下降管的上端部朝前叉前方设置有一保护框架,该保护框架具有二侧支架,该侧支架之间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可供刹车系统的油压控制器予以设置,藉由将该油压控制器设置于保护框架内,可避免该油压控制器受到撞击而损坏,而藉由将油管固定元件设于顶梁上,则可避免油压控制器的油管与顶梁的前端面产生摩擦干涉而破裂,并可达到油管最佳化的配置。
本发明的次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摩托车防滑刹车系统装置,该摩托车具有一车架单元,该车架单元由转向头管朝车体后方延设有一对下降管,该下降管的上端部朝前叉前方设置有一保护框架,该保护框架具有二侧支架,该转向头管上设有一固定柱,而该下降管的上方设有对称的固定机构,其中,该保护框架具有一连结部与固定柱连结,而保护框架的侧支架末端则形成有一固定端与下降管的固定机构固设,藉由该三点的固定方式,可令该保护框架获得稳定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该刹车系统至少包括有一前刹车杆、一后刹车杆、一前碟刹盘、一后碟刹盘及一油压控制器,该油压控制器分别以一前、后刹车油管与前、后刹车杆连结,并分别以一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来控制前、后碟刹盘,其中,该前、后刹车油管设置于该油压控制器的后方,而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则设置于油压控制器的顶部,二者于油压控制器内的油路进行方向是略呈垂直的设置,藉此来简化油压控制器的油管配置,以令该等油管的配线达到最短、最佳化的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油压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把手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配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2、3所示,本发明的摩托车2包括有转向机构21、车架单元22、前轮23、动力单元24、后轮25、车体盖26、驾驶座27及一刹车系统3等。
转向机构21,主要是于转向头管211上方设一转向把手212,该转向把手212左右二侧各设有刹车系统3的前刹车杆31及后刹车杆32,于转向头管211设有一顶梁213及一底梁214,该顶梁213及底梁214可供摩托车2的前叉215予以穿设固定,于前叉215的下方接设有前避震器216,该前避震器216下方被一前轮FW所支持,于转向头管211与前轮23之间设有一前土除28,其中,该转向把手212系藉由于转向头管211上方的顶梁213上设置一把手固定座217予以固设而成,而该转向头管211上设有一固定柱2111。
该车架单元22,由转向头管211后方朝摩托车2后方延设有主车架221及左右设置的一对下降管222,该对下降管222上方各设有一对称的固定机构223,其中,该下降管222的上端部朝前叉215的前方设有一保护框架224,该保护框架224具有二侧支架2241,该侧支架2241朝车体前方形成有一弯折部2242,该二侧支架2241的弯折部2242之间设有一连接座2243,该保护框架2241中央后方设有一连结部2244,该连结部2244与转向头管211的固定柱2111可以一螺丝S及一螺帽M予以固设连结,而侧支架2241的末端则形成有一固定端2245与下降管222的固定机构223螺固接设,其中,该保护框架2241的连接座2243可供刹车系统3的油压控制器33固设,该油压控制器33下方设有一固定板331来与连接座2243相接设。而于主车架221上方设有驾驶座27,该驾驶座27的后端向摩托车2的后方延伸至车尾处。其中,驾驶座27与后轮25之间设有一后避震器218。于摩托车2的末端设有一后灯RL,该后灯RL与后轮25之间设有一后土除29。
动力单元24,悬吊于主车架221的下方,该动力单元24至少包含有一引擎241及一传动部242,该引擎241具有活塞及一燃烧室(此处未绘出),该传动部242以皮带轮带动后轮25旋转作动。
车体盖26,具有一前饰板261、一遮膝罩262及二侧边盖263,该前饰板261设置于转向头管211的前方并设有一前灯FL,该遮膝罩262设置于驾驶座27的前方,并与前饰板261连结。
驾驶座27,为一座垫体,其底部由较硬的材质制成的座垫壳,其上方为一软材质且包覆有一装饰层,藉由上述构造可供驾驶人舒适的跨骑于上。
本发明的刹车系统3,除了前述的前刹车杆31、后刹车杆32及油压控制器33之外,尚包括有设于前轮2 3的前碟刹盘34及设于后轮25的后碟刹盘35;再请参阅图2、4所示,该油压控制器33上设有一前刹车油管332、一后刹车油管333、一前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4及一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5,该前刹车油管332与刹车系统3的前刹车杆31接设,该后刹车油管333则与后刹车杆32接设,而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4、335则分别可控制前轮23的前碟刹盘34及设于后轮25的后碟刹盘35作动,其中,该前、后刹车油管332、333藉由油管连接件36而设置于该油压控制器33的后方33a,而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4、335则藉由油管连接件36设置于油压控制器33的顶部33b,藉此前、后刹车油管332、333进入油压控制器33的油进行路径,与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4、335于油压控制器33内流出路径略呈垂直的状态,藉此可便利于前、后刹车油管332、333与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4、335等油管的配置;又请配合参阅图5、7所示,本发明于顶梁213上方设置有一把手固定座217,并于顶梁213上设置一油管固定元件P,该油管固定元件P具有一固定部P1及一夹持部P2,该油管固定元件P的固定部P1固设于顶梁312顶端上,而油管固定元件P的夹持部P2向下延设,而恰位于顶梁213的前端面213a上,藉此当该夹持部P2将前刹车油管332及后刹车油管333予以夹持并固定时,可使前刹车油管332及后刹车油管333与顶梁213的前端面213a保持一距离,可使车辆在作转向动作时,而能避免前刹车油管332及后刹车油管333与顶梁213的前端面213a发生磨擦,进而可避免前刹车油管332及后刹车油管333有漏油弊端产生。
本发明于实施时,请参阅图2、3所示,藉由将保护框架224的连结部2244与转向头管211的固定柱2111以螺丝S及螺帽M锁设连结,而保护框架224二侧支架2241末端的固定端2245则与下降管222的固定机构223以螺帽M1锁合固设,藉此,以三点固定的方式,来将保护框架224固设于前叉215的前方,并令该保护框架224可获得一稳定的定位;而该油压控制器33设置于保护框架224的连接座2243上时,则可藉由该侧支架2241及其弯折部2242来予以保护,避免该油压控制器33受到侧向或正向的外力撞击,进一步确保刹车系统3的运作。又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的保护框架224安装完成后,该油压控制器33位于接近摩托车2的中心位置,而油压控制器33的前刹车油管332及后刹车油管333则向上延设至前刹车杆31及后刹车杆32(图中未示出),而藉由将该前、后刹车油管332、333设置于该油压控制器33的后方33a,并于顶梁213上固设一油管固定元件P来将前刹车油管332及后刹车油管333予以夹持固定,进而可令该前、后刹车油管332、333与顶梁213的前端面213a保持一距离,如图7所示,藉此,可令摩托车2的转向机构2 1动作时,该前、后刹车油管332、333不会与把顶梁213的前端面213a产生干涉摩擦,而发生油管破裂,此外,藉由将前、后刹车油管332、333设置于该油压控制器33的后方33a,而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4、335则设置于油压控制器3 3的顶部33b,且二者于油压控制器33内油路的进行方向略呈垂直的状态,藉此可简化该油压控制器33的油管配置,并使该等油管的配线能够达到最短、最佳化的配置。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将保护框架224以三点固定的方式来固设于前叉215的前方,以令该保护框架224可获得一稳定的定位,并将油压控制器33设置于保护框架224的连接座2243上,藉此可由该侧支架2241及其弯折部2242来予以保护该油压控制器33,避免受到侧向或正向的外力撞击,以确保刹车系统3的正常运作。而将油压控制器33设置于接近摩托车2的中心位置,并于顶梁213上故设有一油管固定元件P,来将设置于油压控制器33后方33a的前刹车油管332及后刹车油管333予以夹持固定,进而可令该前、后刹车油管332、333与顶梁213的前端面213a保持一距离,而不会与顶梁213的前端面213a产生干涉摩擦,而可避免油管破裂;此外,藉由将前、后刹车油管332、333设置于该油压控制器33的后方33a,而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334、335则设置于油压控制器33的顶部33b,且二者于油压控制器33内油路进行的方向略呈垂直的状态,则可简化该油压控制器33的油管配置,并使该等油管的配线能够达到最短、最佳化配置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结构,可改善现有缺陷并达到目的,确实能增进功效,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依法提出发明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摩托车 11主车架 111转向头管
112转向把手 113前叉
12刹车系统 121前刹车杆
122后刹车杆 123、124油管
125油压控制器 126前刹车油管
127后刹车油管 128前轮碟刹盘
129后轮碟刹盘
2摩托车 21转向机构 211转向头管
2111固定柱 212转向把手
213顶梁 213a前端面
214底梁
215前叉 216前避震器
217把手固定座 218后避震器
22车架单元 221主车架
222下降管 223固定机构
224保护框架 2241侧支架
2242弯折部 2243连接座
2244连结部 2245固定端
23前轮 24动力单元
241引擎 242传动部
25后轮 26车体盖
261前饰板 262遮膝罩
263侧边盖 27驾驶座
28前土除 29后土除
3刹车系统 31前刹车杆 32后刹车杆
33油压控制器 33a后方
33b顶部 331固定片
332前刹车油管 333后刹车油管
334前刹车液输出油管
335后刹车液输出油管
34前碟刹盘 35后刹车盘
36油管连接件
FW前轮 RW后轮 FL前灯
RL后灯
S螺 M、M1螺帽 P油管固定元件
P1固定部 P2夹持部
Claims (7)
1.一种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至少包括:
车架单元,朝车体后方延设有一对下降管;
转向头管,该转向头管上设有可供前叉穿设固定的顶梁及底梁,该顶梁上方设有一把手固定座,并于顶梁上固设有一油管固定元件;以及
刹车系统,至少具有前刹车杆、后刹车杆及油压控制器,该油压控制器设有一前刹车油管、一后刹车油管、一前刹车液压输出油管及一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
其特征在于:该下降管的上端部朝前叉的前方设置有一保护框架,该保护框架具有两个侧支架,该侧支架之间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可供刹车系统的油压控制器予以设置;并且,该保护框架的侧支架朝车体的前方形成有一弯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降管上方设有固定机构,该保护框架的侧支架末端形成有固定端,以及该固定端与下降管的固定机构相固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头管设有固定柱,该保护框架中央后方设有一连结部,以及该连结部与转向头管的固定柱相固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管固定元件具有固定部及夹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管固定元件的夹持部位于顶梁的前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后刹车油管设置于油压控制器的后方,而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则设置于油压控制器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后刹车油管与前、后刹车液压输出油管于油压控制器内油路进行方向成垂直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8165XA CN101434281B (zh) | 2007-11-13 | 2007-11-13 | 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8165XA CN101434281B (zh) | 2007-11-13 | 2007-11-13 | 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4281A CN101434281A (zh) | 2009-05-20 |
CN101434281B true CN101434281B (zh) | 2012-07-11 |
Family
ID=4070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816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4281B (zh) | 2007-11-13 | 2007-11-13 | 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342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52446B (zh) * | 2010-10-29 | 2016-02-24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的碟刹管线防护构造 |
CN104276247B (zh) * | 2013-07-09 | 2019-09-06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防滑煞车系统构造 |
CN106274867B (zh) * | 2015-05-20 | 2019-03-05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防滑刹车系统控制单元结构 |
JP7216049B2 (ja) * | 2020-07-13 | 2023-01-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55204U (en) * | 2004-01-16 | 2005-01-11 | Kwang Yang Motor Co | Motorbike frame |
CN101020490A (zh) * | 2006-02-15 | 2007-08-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用制动装置 |
-
2007
- 2007-11-13 CN CN200710168165XA patent/CN1014342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55204U (en) * | 2004-01-16 | 2005-01-11 | Kwang Yang Motor Co | Motorbike frame |
CN101020490A (zh) * | 2006-02-15 | 2007-08-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用制动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特开2006-281853A 2006.10.19 |
JP特开平11-310185A 1999.11.09 |
JP特开平11-314589A 1999.11.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4281A (zh) | 2009-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06442B2 (ja) |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装置付自動二輪車 | |
JP5507300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制動装置 | |
CN110072765B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2000313318A (ja) | 鞍乗型四輪車両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 |
JP5788696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1434281B (zh) | 摩托车的防滑刹车系统装置 | |
JP4354784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制動力調整装置 | |
CN105722753A (zh) | 摩托车 | |
CN107878658A (zh) | 车辆的后轮制动装置 | |
JP7223573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ライダー支援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鞍乗型車両のライダー支援システム、及び、鞍乗型車両 | |
CN104781138B (zh) | 带abs单元的摩托车 | |
JP2011088631A (ja) |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 |
TWI731637B (zh) | 跨坐型車輛 | |
TWI589469B (zh) | Construction of the locomotive anti-skid system | |
JP2009090887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19523173A (ja) | 非常灯の電子制御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 | |
JP6894357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ブレーキ配管構造 | |
CN104276247B (zh) | 摩托车防滑煞车系统构造 | |
JP2009090892A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106274867A (zh) | 摩托车防滑刹车系统控制单元结构 | |
KR101352882B1 (ko) | 전복방지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륜차 | |
TWI649229B (zh) | 跨坐型車輛 | |
TWI312740B (zh) | ||
CN212797178U (zh) | 全地形车辆 | |
CN101468686B (zh) | 摩托车转向机构的防护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