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296460B -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clean energy with low input voltage - Google Patents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clean energy with low input volt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6460B
TWI296460B TW95101845A TW95101845A TWI296460B TW I296460 B TWI296460 B TW I296460B TW 95101845 A TW95101845 A TW 95101845A TW 95101845 A TW95101845 A TW 95101845A TW I296460 B TWI296460 B TW I2964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ircuit
power
conversion
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01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9683A (en
Inventor
Rong Jong Wai
Wen Hu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Yuan Z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Yuan Ze filed Critical Univ Yuan Ze
Priority to TW95101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96460B/zh
Publication of TW20072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9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6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6460B/zh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Description

129646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所涉及之技術領域包含自動控制、電力電子、 直流/直流轉換技術、直流/交流變流技術及能源科技之範 疇,雖然本發明所牽涉之技術領域廣泛,但其主要在於應 用潔淨能源於分散式發電系統,改善目前潔淨能源應用於 分散式發電系統之缺失。 【先前技術】 雖然科技的進步為人類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便利,但同 時也衍生出許多的問題如:石化燃料存量減少、能源危機 意識崛起、環保意識抬頭、京都議定書的規範及能源價格 的飆漲…等,除了減少現有能源使用的浪費外,新能源的 開發是刻不容緩。一般新能源對環境的衝擊不大,其所造 成之空氣、水或廢棄物等污染行為較不顯著,潔淨能源 (Clean Energy)如太陽能、燃料電池及風力…等為新能源中 較受到重視的[1,2],電力轉換系統若以太陽能或燃料電池 此類電壓較低的電源做為輸入時,須經由電力調節器將直 流電源轉換成交流電源以供負載使用[3,4],一般包含直流 輸入電源、電力調節器(Power Conditioner)、配電箱、變壓 器、蓄電池等,電力調節器主要由直流/直流轉換器 (Converter)、直流/交流變流器(Inverter)以及系統控制器所 構成,並視應用場合及使用者需求而有所不同。當系統輸 入電壓較低時,傳統以串接方式形成所需之直流匯流排電 壓[5,6],然而此匯流排電壓易受負載影響而改變,致使後 1296460 級變流器設計困難且於直流負載供應時產生電力品質不佳 的問題;再者,倘若串聯模組中任一模組發電功能衰退或 故障,易導致整體發電系統效能大打折扣。因此,一般以 兩級電源轉換方式完成交流電源輸出之目的,先將輸入電 壓透過直流/直流轉換器穩定昇壓後’再經由直流/交流變流 器轉換為交流電壓輸出。 習用之直流/直流昇壓電路通常採單電感所組成之昇 壓式轉換電路,該電路中功率半導體開關同時承受高電 壓、大電流及輸出二極體之逆向恢復突波電流,是故其電 源轉換效率不彰’昇壓偈限最南約七倍比例。其次,利用 變壓器昇壓,昇壓範圍受限於匝數比,倘若無法有效處理 漏感能量情形下,轉換效率難以提高。為改善此問題,本 發明延用參考文獻[7]之耦合電感雙向磁路能量傳遞之高 昇壓比轉換電路取代習用電路,其具有高昇壓比及較佳轉 換效率的優點,可提供系統一直流電壓昇壓比超過三十倍 以上之高效率直流/直流電源轉換。 為使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得以穩定的供電,本文以 微處理器針對變流器加以控制,一般解決控制問題時,常 常遭遇參數變化與各種不確定性的情況,在控制領域中有 著各式各樣的控制理論,例如比例、積分以及微分 (Proportional-Integral_Derivative,PID)控制[8],或是使用複 雜方程式的現代控制理論如計算轉矩控制(Computed
Torque Control)、滑動模式控制(Siiding_M〇de Control)[9,10] 等都是為了於系統參數變動與各種外來的干擾下可使系統 7 1296460 的行為合乎設計的要求。比例、、積分以及微分控制器 省^结構簡單,易於設計且費用低,所以在工業界已被廣泛 使用’但對於具有不確定動態之系統,比例積分微分控制 器卻不能提供完善的性能。計算轉矩控制是利用消除非線 性方程式中的某些或全部的非線性項以得到其線性化方程 式,接著設計線性迴授控制器以違到所設計的閉迴路控制 特性。然而由於計算轉矩控制是基於理想化消除非線性動 態所發展之理論,其缺點是在時域中缺少對系統不確定量 I 的暸解,包括系統參數變化及外加擾動,因此通常選取較 大的控制增益以達到系統強健性及保證系統穩定。 可變結構控制(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或滑動模式 . 控制是有效的非線性強健控制之方法之一 [9_18],原因在於 • 動換式下’受控糸統動態不受系統不碟定量以及擾動項 的影響。設計滑動模式控制系統可分為兩大步驟,首先根 據所需求的閉迴路控制來選擇在狀態變化空間上的滑動平 ,面’再者設計控制法則使系統狀態朝向滑動平面栘動且保 持在滑動平面上。剛開始系統狀態軌跡接觸滑動平面前的 情况稱為迫近相位(Reaching Phase),一但系統狀態執跡到 達滑動平面後,系統狀態就會保持在平面上並朝向目標 點’此情況稱為滑動相位(Sliding Phase)。可是當系統狀態 處在迫近相位時仍會受系統參數變動以及外來干擾的影 妻’因此許多學者提出迫近相位的設計方式或者全域滑動 模式控制(Total Sliding-Mode Control),以降低系統不確定 里所造成的影響[12-15]。Gao和Hung[ 12]合力研究設計特 8 1296460 定迫近法則來具體說明系統狀態在迫近相位時之動態,然 而在此情況下系統不確定量仍會影響系統控制性能。全域 、滑動模式控制[13-15]即為控制過程不存在迫近相位模式且 所有狀態均在滑動平面上,整個控制過程中不受系統不確 定量影響’但仍有可能導致控制力顫抖現象以及激發系統 不穩定動態。過去幾年許多研究學者引用邊界層(Boundary Layer)觀念[16,17]以消除控制力顫抖現象,遺憾的是若選擇 不適當的邊界層寬度時易造成系統不穩定的控制響應,意 鲁 指無法保證在邊界層中穩定性的需求。因此亦有學者引入 可處理不確定量估測的適應性演算法[18]以求減少控制力 顫抖現象,本發明即採用此法應用於全橋式變流器的控制 ' 上。另,傳統全橋式變流器等效數學模型的推導皆以電阻 、 性負載為主[19],獲得等效數學模型之後進行系統控制器 的設計與穩定性的分析,但通常於負載性質改變時,控制 系統的穩定性將不再被保證因而導致系統響應變差。有鑑 於此,本發明利用狀態空間平均法及線性化的技巧進行數 學等效模型的推導並以未知負載的形式取代傳統以電阻性 負載為基礎的變流器等效模型,以期系統能適用於各種負 載。 備註:參考文獻 [1] S. R. Bull, "Renewable energy today and tomorrow/5 Proc. IEEE, vol· 89, no. 8, pp· 1216—1226, 2001.
[2] S· Rahman,“Green power: what is it and where can we find it?,” IEEE Power Energy Mag., vol. I, no. 1? pp. 30 — 37, 2003. 9 1296460 [3] S. Duryea,S. Islam,and W· Lawrance,“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energy systems/9 IEEE Ind Appl Mag., vol. 75 no. 3? pp. 67 — 72, 2001.
[4] K. Raiashekara,“Hybrid fuel-cell strategies for dean power generationZ,IEEE Trans. Ind. ΑρρΙ, νοΧ. 41? n〇· 3, pp. 682 — 689, 2005.
[5] T· F· Wu,C. H. Chang,and Y· H. Chen,“A fuzzy-logic-controlled single-stage converter for PV-powered lighting system applications^ IEEE Trans. Ind. Electron., vol. 47? no. 25 pp. 287 — 296, 2000.
[6] T. J· Liang,Y· C· Kuo, and J· F Chen,“Single-stage photovoltaic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IEE Proc. Electr, Power Appl, vol. 148, no. 4, pp· 339 —344, 2001.
[7] R. J. Wai and R· Y· Duan,“High step-up converter with coupled-inductor/5 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 vol. 20? no. 5, pp. 1025-1035, 2005.
[8] K. J. Astrom and T. Hagglund, PID Controller: Theory, Design, and Tuning.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ISA? 1995.
[9] Κ· K· Shyu,Y· W· Tsai,and C· K· Lai,“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mismatched uncertain systems/9 Electronic Letters, vol. 34, no. 24, pp· 2359-2360, 1998· 10 1296460 [10] Κ· K. Shyu,Y. W· Tsai,and C· Κ· Lai, “Stability regions estimation for mismatched uncertain variable structure systems with bounded controllers/5 Electronic Letters, vol. 35, no. 16? pp. 1388 —1390, 1999.
[11] V. I. Utkin,“Sliding mode control desig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to electric drives/5 IEEE Trans, Ind Electron., vol. 40, no. 1,pp· 23 —36, 1993.
[12] W. Gao and J. C. Hung,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or nonlinear systems: a new approach/9 IEEE Tran. Ind. Electron^ vol. 40? no. 1,pp. 2 — 22, 1993.
[13] J. C. Hung, “Total invariant VSC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A seminar given a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China,Dec· 1996;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China, Dec. 1996.
[14] K. K. Shyu and J. C. Hung, "Totally invariant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systems/5 IEEE Conf Ind Electron. Contn Instrument., vol· 3, pp· 1119—1123, 1997.
[15] K. K. Shyu,J. Y. Hung,and J. C. Hung,“Total sliding mode trajectory control of robotic manipulators/5 IEEE Conf. Ind Electron. Contr. Instrument., vol. 3? pp. 1062—1066, 1999.
[16] J. J. E. Slotine and W. Li? Applied Nonlinear Control. Englewood 1296460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91.
[17] K. J. Astrom and B. Wittenmark, Adaptive Control. New York: Addison-Wesley, 1995.
[18] R. J. Wai, uAdaptive sliding-mode control for induction servo motor drived IEE Proc. Electr. Power Appl, vol. 147? no. 6? pp. 553-562, 2000.
[19] S. L. Jung and Y. Y. Tzou, "Discrete sliding-mode control of a PWM inverter for sinusoidal output waveform synthesis with optimal sliding curve/5 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 vol. 11, no. 4, pp· 567-577, 1996· 【發明内容】 本發明所揭示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 統之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以低壓 直流電源10表示,其輸出電壓Γ/;ν並與高昇壓比直流/直流 轉換電路20連接’提供系統高昇壓比及高轉換效率之直流 /直流電壓轉換,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架構如圖2 所示,直流輸入電路201之直流電壓Κ/ΛΓ,於一次側電路202 之功率半導體開關2導通時,電流將能量儲存於I馬合電感 7;之一次側繞組Α,同時二次側電路204耦合電感&之二次 側繞組A因具雙向電流導通迴路,所感應之電壓% (此時極 性點為正),串聯一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203之箝制電容q 電壓,經由功率半導體開關2與放電二極體乃2迴路,對二 次側電路204高壓電容〇2充電(充電電流為—t)。當功率 12 1296460 半導體開關2截止瞬間,一次側電路202電流離開功率半 導體開關ρ,經由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203之箝制二極體Di 流入該電路之箝制電容^\。而二次側電路204之電流L必 須利用箝制二極體q及放電二極體乃2續流,以釋放耦^電 感r — _人側繞組A漏感所儲存的能量,由高壓電容&吸收 -月匕里,在釋放二次側繞組&漏感能量後,依據磁通不滅 205之整流二極體%導通注入該電路之濾波電容^,取得 不易變動之直流電壓(,改善f用單級式潔淨能源 電力轉換糸統之直流匯流排電壓易受負载變動影塑的缺 點、,並與全橋式變流器30做—連接電路,同時直流^壓^ 可視為定值,並與後級變流器動態 控制系統的設計。 動肩,有效簡化變流器 [公式推導] 令耦合電感7;之一次側繞組^與 Μ,搞合係數々定義為 人側繞組&之㈣ k L· ⑴ L,Lm 其中4為激磁電感(又稱互感),% 不
Gn=^ = l±!± + £(t^Xn~l) ^in 1-D l — D 感’藉由電路的分析,可推導得知側繞組a之漏 關2所承受之電Μ如林式(2)及方程^^電壓增益及開 13 (2) 1296460
'DS + 1 一D 2(1 - D)
^IN (3) 其中D為開關責任周期,令耦合係數A:等於1時,可改寫方 程式(2)及方程式(3)如下:
Gv\ =
Vd _2 +
Vjn
yDS
Vin/(\ — D) (4)(5)
將方程式(5)代入方程式(4)後可得到開關所承受之電壓值 如下: VDS = + (6) 觀察方程式(6),將輸出電壓匕及匝數比π固定,功率 半導體開關δ所承受電壓與輸入電壓厂^及責任周期d無 關,因此可以確保功率半導體開關元件之所承受最高電壓 為定值。只要輸入電壓不高於開關2耐壓,依據方程式(6) 所設計之轉換電路,配合原本高電壓增益比之特性,將可 接受高、低電壓大範圍變動之輸入電壓。 全橋式變流器30連接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 20,做為直流/交流轉換之用,系統控制單元50包含微處 理器60及驅動電路70,本發明透過系統狀態的迴授,利 用微處理器 60以正弦脈波寬度調變(Sinusoidal Pulse-Width-Modulation,SPWM)技術中的單極性(Unipolar) 電壓切換方式控制並輸出驅動信號,藉由變流器之驅動電 路70對全橋式變流器30的四個功率晶體開關進行控制, 其輸出與低通濾波器40連接,藉此對交流電壓進行濾波, 14 1296460 以知到設計之正弦輸出電壓v〇,並供電給負載8〇使用。 解耦後的系統等效電路如圖3所示,為使說明精簡易 於瞭解’專有名詞不至於冗長,電路歸屬圖號(如...電路 忉)省略之,直接對照說明所屬圖式即可明瞭。圖中p為 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輸出之直流匯流排電壓二二 為直流匯流排電I經過全橋式變流器調變後含有高頻譜= 成份之交流電壓,其高頻諧波成份可透過適#設計之滤波 電感Zy及濾波電容所組成的低通濾波器所濾除,進一 步得到交流輸出電壓V〇並提供負載&使用,、及七分別為 1波電感及濾波電容之等效内阻’而電“因負載 夂化所引起之干擾電流。為方便分析及簡化狀態空間方程 式的推導’本文假設(1)濾波電感^及濾波電容&之等效内 阻很小’故於此忽略不計;(2)假設功率關為理想元件, 開關之導通損失及切換損失為零;(墙略開關導通與截止 之反應延遲時間;(4)開關切換頻率遠大於系統的自然頻率 及調變頻率’故於-開關切換周期内可將控制訊號及輸入/ 輸出電壓視為定值。 …依據上述假設條件,將單極性正弦脈波寬度調變的功 率開關切換方式分成正負半周,由於負半周除^的電壓極 性與正半周相反外,其動作原理與正半周相仿,因此,以 下細部分析以正半周期作一介紹。開關於正半周切換時具 有兩種不同狀態,等效電路如圖4所示,故本文針對正半 周利用狀態空間平均法及線性化技巧推導後,整個正半周 切換的動態空間方程式可表示為 15 1296460 VC/ ⑺ ⑻ WC/ 其中,· 、· . (9) "為:切1上分別為濾波電感、濾波電容及負載之電流, 尤義貝任周期Α=ν⑽/1·與橋式功率級增益 之亡方ί tν⑽為正弦控制信號、為三角波信號 ,方程式⑺至方程式(9),則I統動態模型可改 ;口方私式⑽所*,並透過拉氏轉換τ麵f〇_ 可進一步將變流器等效模型表示如圖5所示。
WM
KP
LfCf ' ---i
LfCf'con C/〇rC~fid (10) 選擇交流輸出電壓νσ作為系統狀態且%”作為控制變數,則 方程式(10)可重新整理如下·· •^(0 ~ aPx(t) + bpu{t) + cpz(t) + m(t) ~ (apn + ^apn)x(f) + (bpn + Abpn)u(t) + (Cpn+Acpn)Z(t) + m(t) =αρηχ(β) + bpn^(t)+Cpnz(t) + W(t) ( n ) 其中 4t) = v0、u(t) = vcon、af—vwc》、bp=KpwM/(LfC〇、 cp =-l/c,LL以及%、心及c〆分別表 示常態情況下α〆〜及的系統參數;△%、△心及Ac^代 表系統參數擾動量;w(〇代表總集不確定量並定義為 w(t) = Δα^χ(〇 + Abpnu(t) + h,cpnz{t) + m(t) (12) 1296460 其中總集不確定量之邊界值給定如方程式(13)所示,其中p 為一正值常數。 |w(0| < P (13)
為使全橋式變流器於不確定量及外來干擾的情況下其 輸出電壓仍可有效的追隨電壓命令,本發明以適應性全域 滑動控制(Adaptive Total Sliding-Mode Control,ATSMC)對 變流器之輸出電壓進行控制,如圖6所示,定義控制誤差 己-X — V〇 ^cmd ’其中心/為輸出電壓命令,並設計 滑動平面為 (0 = c(e) c(e〇) ~ j—rAedr (14) 其中e = [e έ]Γ,A= j 1 ,勻及灸2為正值常數,c⑷代 一-允2 -允1」 表指標函數並將其設計成。為<〇的初始 值0 適應性全域滑動模式控制系統主要可分成三個部分: • 第一部份是系統性能規劃,此方式主要在明確規劃常態情 況下期望獲得的系統效能,且將其歸屬為基礎模型設計 (Baseline Model Design)〜;第二部分是約束控制器 (Curbing Controller) wc的建構,亦即消除產生來自於系統參 數變化、負載干擾電流以及未模式化系統動態之不可預測 的擾亂效應,使其能完全地滿足基礎模型設計的系統效 能;再者,第三部分為發展適應性演算法則(Adaptive Observation Design)^,對總集不確定量之上界進行估測, 17 1296460 以避免因約束控制器上界選取不當而造成的控制力顫抖現 象。適應性全域滑動變流器控制系統之整體控制設計如定 理一所示,此外,若系統後級直流/交流轉換機制改變時, 亦可以同樣方式進行推導,進而完成變流器控制系統設計。 [定理一] 假設方程式(11)所示之全橋式變流器採用適應性全域 滑動模式控制,控制器各部分設計如方程式(15)至方程式 (17)所示,並發展適應性演算法則如方程式(18)所示,則系 統之穩定度將得以被保證。 u = ub +uc (15) ub = -bpln(apnx + cpnz - + Ι^έ + k2e) (16) uc =-p(〇^sgn(^(〇) (17) kt) = jb-pln\Sl(t)\ (18) 其中sgn(·)為符號函數,·為絕對值函數,;l為一正值常數。 [證明] 依據里亞普諾(Lyapunov)穩定理論[16,17]的分析,變流器控 制系統的穩定度將可被保證,因定理一的證明與參考文獻 [18]大致相同,故此予以省略。 【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揭示之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 系統,實施例採用6塊茂迪公司所生產的F-MSN-75W-R-02 型號之太陽能板併聯作為低壓直流電源供應高昇壓比直流 /直流轉換電路所使用,該太陽能板在標準測試條件 1296460 2下之單板電氣規格為額定輸出功率為 Μ567Λ頜疋輸出電壓為1T228V,額定輸出電流為 轉換效率;壓為η··,短路電流為4·9649Α及光電 關^主彳'、、' ·92/°,由於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之開 ㉟I貝*週期D約為G·5時,將使得各電路元件導通電流具有 =漣波成份’尤其導通關係為互補之元件,其影響更 7、、者’且因太陽能板輸入電壓於17V左右接近最大功率 —而/、有#x佳的使用效率,故可彻方程式(4),並設定額 疋輸出電壓為2GGV ’本發明設計㈣比〃等於4,透過方程 式⑹可得到開關最高箝制電壓為34V。即使輸人最低電壓 為1〇V且輸出電壓為2〇〇V時,可經由方程式(4)計算此時責 任周期Z)為G.7 ’此為實務可接受之值。本發明^定高昇壓 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開關切換頻率*1〇〇kHz,為一般業界 所系用之咼頻切換頻率,詳細電路規格整理如下:
Vd : DC 200V
Tr : L{ =9μΗ ; I2 =143μΗ ; Nx : N2=3 : 12 ; k=0.97 ; core : EE-55 Q : IRFP048N : 55V/64A ; CIN : 3300μΡ/50Υ*2 Cx : 6.8μΡ/10〇ν ; C2 : 1μΡ/25〇ν*2 ; C〇 : 47μΡ/45〇ν*2 Dx : SB2060, 60V/20A (Schottky), TO-220AC D2,D〇 : SB20200CT, 200V/20A (Schottky), TO-220AB 為瞭解本發明所延用之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 内容,以下實施例之實驗波形,電路元件之電壓及電流之 代號,敬請參閱圖2。 1296460 南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於輸出功率4〇w(輕載)及 320W(重載)時之實作響應如圖7及圖8所示,由圖中可以發 現開關兩端電壓〜被箝制在34V左右,開關電流^近似^ 波,顯示開關具有較佳的利用率並可降低導通損。檢视所 有的二極體電壓及電流波形,逆向恢復電流均低於導通電 流,且在未加緩震電路的情況下,二極體兩端不存在突波 電壓且低於輸出電壓200V,表示二極體已達成電壓箝制及 柔性切換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輕載時因電流不連續,耦合 電感一次侧及二次侧繞組之漏感將與其他元件内部的寄生 電容產生諧振現象,如圖7中v瓜波形即為一次側繞組之漏 感與開關内部寄生電容諧振所致。 圖9為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於負載由8〇w遂漸 變化至320W時,整流二極體的電流心、電壓v外及開關 2的電壓v瓜實作響應波形,由圖可以發現在不同負載的情 況下,二極體的電壓均在2〇〇v以下,而開關!β電壓仍有不 錯的箝制效果,圖10為不同負載時的轉換效率,電路最高 轉換效率超過96.5%,於輕載時轉換效率均在95%以上,由 此可驗證本發明所採用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之有 效性。 本發明採用德州儀器公司所生產之數位信號處理器 TMS320LF2407A實現適應性全域滑動模式控制於全橋式 變流器,開關切換頻率為20kHz,變流器詳細電路規袼整理 如下=
Ta+Ja-Jb^tb^ : IRFP264:250V/38A 20 1296460 〇/:26.8μΡ 又。十系、、先輪出電壓命令為110Vrms/60Hz,並選擇 控制變數勾=249 Z, _ , 性 / · 9心=830,又=1.66;圖11為系統於電阻 ^系統分別採用基礎模型控制器與適應性全域滑動 制之貫作響應’由圖U(a)可發現經由基礎模型控 貫現之系統響應具有響應誤差,而適應性全域滑動
Γ 則可幫助系統克服由不確定量造成之響應誤差,並 ®^善輪出雷㉟ &、、、心諧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1 HD) ’ 如圄 11 a、 阻性 、:Kb)所示。圖12(a)及圖12(b)分別為系統於電 ^ 、載日守輪载到重载及重載到輕載時的實作響應,由圖 可以發現系幼认& 於負載瞬間變化時系統輸出電壓仍可追隨命 、 ”、、貝不系統具有良好的暫態響應。圖13分別為系統 於電阻雷交把含& 从偷 B負載、電阻電感性負載及非線性負載下的實 作響應,由图 負载:“ **13(a)及圖13(b)可以發現系統對於電阻電容性 丄 電阻電感性負载均具有良好的控制響應,而在非線 性負载a年,& 2 ^淨、統因輸出電流瞬間變化造成輸出電壓於峰 值點p付$ & # ^ 的形況,但系統輸出電壓總諧波失真仍在諧 波管制規範限制5%之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圓 1 I Θ 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整體架構。 圖 2 jk 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馬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架構。 "3 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21 1296460 等效電路。 圖4 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全橋式變流器於正半周切換時之兩種狀態··(a)G+及 導通;(b)h+及4+導通或心―及導通。 圖5 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變流器等效模型。 圖6 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適應性全域滑動模式變流器控制系統。 圖7 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實施例之一,應用於太 陽能板昇壓至200V,輸出功率40W時各元件電壓及 電流波形。 圖8 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實施例之一,應用於太 陽能板昇壓至200V,輸出功率320W時各元件電壓 及電流波形。 圖9 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實施例之一,應用於太 陽能板昇壓至200V,輸出功率由80W變化至320W 時k、、及¥波形。 圖10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實施例之一,應用於太 陽能板昇壓至200V,輸出功率由40W變化至320W 時之轉換效率。 22 1296460 圖11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變流器控制系統實施例之一,系統於電阻性負載下 之實作響應:(a)基礎模型控制;(b)適應性全域滑動 模式控制。 圖12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適應性全域滑動模式變流器控制系統實施例之一, 電阻性負載時之實作響應:(a)輕載到重載;(b)重載 到輕載。 圖13本發明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之 適應性全域滑動模式變流器控制系統於不同負載時 實作響應:(a)電阻電容性負載;(b)電阻電感性負載; (c)非線性負載。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低壓直流電源 20: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 201 :直流輸入電路 202 : —次側電路 203 :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 204 :二次側電路 205 :濾波電路 30 :全橋式變流器 40 :低通濾波器 50 :系統控制單元 60 :微處理器 23 1296460 70 :驅動電路 80 :負載 :低壓直流電源輸出電壓 :低壓直流電源輸出電流 ^ :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輸出電壓 :全橋式變流器輸出電壓 全橋式變流器輸出電流 7;:具高激磁電流之變壓器(簡稱耦合電感) • 2: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之功率半導體開關 A:耦合電感一次側繞組 A:耦合電感二次側繞組 . 4:耦合電感一次側激磁電感 4:耦合電感一次側繞組漏感 c/7V:直流輸入電路之輸入電容 q: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之箝制電容 c2:二次側電路之高壓電容 ® :濾波電路之濾波電容 A: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之箝制二極體 Z)2 :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之放電二極體 :濾波電路之整流二極體 24

Claims (1)

1296460 十、申請專利範圍·· h —種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源電力轉換系統,其中包 含 、 一低壓直流電源:係由一電壓較低之直濟電源或潔淨能 源所構成; 一高昇壓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係轉換低壓直流電源為 高壓直流能源,並輸出於一高壓直流匯流排; 一系統控制單元:係其包含有一微處理器及一驅動電 路,用以負責系統控制; 一全橋式變流器:係由四個功率電晶體開關組成,連接 於咼壓直ML匯毅排,由系統控制單元控制以作為直流/ 交流電壓轉換之用; 一低通濾波器··係由一個濾波電感及一個濾波電容所構 成,連接全橋式變流器之輸出端,用以對交流電壓進行 濾波; 其特徵為系統可接受不同電氣特性之低電壓輸入電 源,提供咼昇壓比及高轉換效率之直流/直流電壓轉換, 允許系統輸入併聯操作以避免串聯昇壓所引起整體失 效之問題’提升纟統效能;另,目直流匯流排電壓穩定 ,易> 變動,可視為定值,且與後級變流器動態解耦,有 文簡化灸々IL夺控制系統的設計,同時系統以微處理器執 仃雙流器控制策略,除有效規劃系統性能外,更具有對 =確定量及外來干擾補償的能力,使系統於各種負載下 侍以穩定供電且降低輸出電壓總諧波失真量。 25 1296460 源電力範園第1項所述之高性能低輸入電壓潔淨能 二轉換系統,其中編比直流/直流轉換電路包; 感之?二電路·包括一個功率半導體開關、-個耦合電 接處; ,該極性點定義與直流輸入電路正極連 =生被動式緩震電路:―個箝制二極體、—個放電二 極體及_個箝制電容所組成; 人側電路.包含一個高壓電容及一個 繞组’該極性點定義與高壓電容連接處; ―,波電路個濾、波電容及—個整流二極體所構成; 人,電路之功率半導體開㈣料,電流將能量儲存 =a電感之—次職組,同_合電感二次側繞組之 電壓為正’該繞組電㈣聯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 柑,電各電壓,經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放電二極體,施 =南愿低電流對二次側電路之高壓電容充電;當功率半 ?二開,截止,再生被動式緩震電路之箝制電容,透過 j電路备制二極體,先吸收麵合電感—次側繞組漏感能 置,待搞合電感二次侧繞組之電流轉向,該繞組非極性 電£為正,串聯輕合電感一次側繞組激磁電流在非極 !生點^生之正電壓、直流輸入電壓及二次側電路高壓電 ,電壓四者電壓,經誠電路之整流二極體,對遽波電 容充電’取得穩定之直流輸出電壓; 其特徵為具高昇壓比且高轉換效率,戶斤有開關及二極體 皆可達成電壓箝制功能,無開關導通時之短路電流及二 26 1296460 極體逆向高恢復電流之問題,且電流漣波低,分別可選 用適合電壓範圍之低成本高效率元件;本裝置證明轉換 ^文率與昇壓比無直接關連,與責任週期大小及開關導通 電,是否為方波有關,此乃克服昇壓比越高,效率越低 之習用電路之技術瓶頸;功率半導體開關所承受電壓僅 與輸出電壓及搞合電感之錄比有關,此特點更適合直 流輸入電壓大範圍變動之電源轉換裝置應用。
=利中# la圍第1項所述之高性能低輸人電壓潔淨能 源鼠力轉換系統’其中微處理器執行適應性全域滑動模 策略且内建脈波寬度調變輸出模組,該脈波寬度 …交輸出模組,輸出脈波寬度調變信號,並透過變流器 驅動電路驅動全橋式變流器之功率電晶體用以產 生正弦電壓輪出。 4·如專利申請範圍第3 貝所這之回性月b低輸入電壓潔淨能 源電力轉換糸統,其中料# — π ^ ^ ^ ^从處理裔所執仃適應性全域滑動 換式控制菜略包含 一系統性能規劃 效能; •明確規劃常態情況下期望獲得的系統 二約采控制器:消除產生來自_統參數變化、負載干 以避I因㈣:不確定量之上界進行估測’ 抖現象,·、、I制◎上界選取不當而造成的控制力顫 ’、特说為㈣過程不存在迫近相㈣式且所有狀態均 27 l29646〇 響:广面上’整個控制過程中不受系統不確定量-^可有效減少控制力顫抖現象,同時以未知負载= 乂工取^代傳統以電阻性負載為基礎的變流器等效模 型,使系統能適用於各種負載且具有較低之電壓總諧波 失真量。
28
TW95101845A 2006-01-18 2006-01-18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clean energy with low input voltage TWI296460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01845A TWI296460B (en) 2006-01-18 2006-01-18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clean energy with low input volta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01845A TWI296460B (en) 2006-01-18 2006-01-18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clean energy with low input volt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9683A TW200729683A (en) 2007-08-01
TWI296460B true TWI296460B (en) 2008-05-01

Family

ID=4506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01845A TWI296460B (en) 2006-01-18 2006-01-18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clean energy with low input voltag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2964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764B (zh) * 2014-02-26 2017-08-04 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装置及其电源转换方法
JP6394760B1 (ja) * 2017-07-27 2018-09-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9683A (en)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oi et al. Fundamental duty modulation of dual-active-bridge converter for wide-range operation
Wai et al. Newly designed ZVS multi-input converter
Kim et al. Soft-switching current-fed push–pull converter for 250-W AC module applications
Wai et al. High-efficiency 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 DC–DC converter
TWI568166B (zh) A High Efficiency LLC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Secondary Side Synchronous Rectifier Blind Control
TWI296457B (en)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Dusmez et al. A fully integrated three-level isolated single-stage PFC converter
Choi et al. High-frequency-link soft-switching PWM DC–DC converter for EV on-board battery chargers
CN103944395B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前级直流变换器及其构建方法
CN103199707A (zh) 一种dab型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驱动脉冲控制方法
TWI683523B (zh) 一種可隨負載變動調整輸入電壓之llc諧振轉換器
CN106992535B (zh) 一种电能路由器高压直流母线电容的恒电流预充电方法
Ngo et al. Study of single-phase bidirectional battery charger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
Jeong et al. Electrolytic capacitor-less single-power-conversion on-board charger with high efficiency
Yu et al. A soft-switching control for cascaded buck-boost converters without zero-crossing detection
Sun et al. Adaptive dead-time modulation scheme for a bidirectional LLC resonant converter in energy router
Anwar et al. A high power density drivetrain-integrat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TWI556078B (zh) 動態電壓恢復器與其瞬變電壓控制機制
TWI296460B (en) High-performance power conditioner for clean energy with low input voltage
CN112737391B (zh) 一种单相单级式升压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Choi et al. High-efficiency supercapacitor charger using an improved two-switch forward converter
Cho et al. Design of LCC resonant conver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with wide-range input voltage
CN114499212A (zh) 一种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的电流应力优化扩展移相控制方法
CN209805671U (zh) 单三相输入电压兼容的磁集成无桥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Nandankar et al. High efficiency discontinuous mode interleaved multiphase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