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292628B - Optical fiber module lead frame and optical fiber modul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fiber module lead frame and optical fiber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2628B
TWI292628B TW091104753A TW91104753A TWI292628B TW I292628 B TWI292628 B TW I292628B TW 091104753 A TW091104753 A TW 091104753A TW 91104753 A TW91104753 A TW 91104753A TW I292628 B TWI292628 B TW I2926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
receiving
side wall
surrou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4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shii Sonomi
Nomura Takehiko
Iwase Masayuki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965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29964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965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503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965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29968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2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26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9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comprising arrays of active devices and fib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35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48137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e.g. on a common substr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纖模組與一發光裝置及一光偵 測為的連接。 [發明背景] 一目刖’在光學傳輸系統具有一雙向傳輪的功能,一光 纖模組的使用具有一發光裝置及一光偵測器整合在其中, 隨著目前電腦硬體或網路傳輸資訊的發展,光纖模組甚至 裝置在豕中’因此,光纖模組小形化與花費減少的需要曰 漸增加。 [發明概述] 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如下所述之光纖模組導電 架。 一種光纖模組導電架包括: 一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用以傳送電子訊號翁入至一 發光裝置;以及 一輸出甩接收訊號端子,用以接收源自於光偵測器的 電子訊號; 其中,該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及該輸出用接收訊號端 子是被設置成尾端部份不相對。 “ 在另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如下所述之光纖模組導電 架。 一種光纖模組導電架包括:
2168-4711-PF(N);cat.ptd
1292628 五、發明說明(2) 一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用以傳送電子訊號輸入至一 發光裝置; 一輸出用接收訊號端子,用以接收源自於光偵測器的 電子訊號;以及 一接地端子,與該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及該輸出用接 收訊號端子相鄰接; 其中,該接地端子之一部份係橫置於該接收用傳送訊 號端子與遠輸出用接收訊號端子之間。 又在另一形態中,本發明提供如下所述之光纖模組導 電架。 一種光纖模組導電架包括: 一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用以傳送電子訊號輸入至一 發光裝置; 一輸出用接收訊號端子,用以接收源自於光偵測器的 電子訊號;以及 一接地端子,與該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及該輪出用接 收訊號端子相鄰接; 其中’該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與該輸出用接收訊號端 子將被設置成不相鄰,以及至少有一接收用傳送訊號端
子、輸出用接收訊號端子、及接地端子會形成延伸至靠近 端子的方向。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 易懂’下文特舉數個具體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 做詳細說明。
1292628
------ 五、發明說明(3) 實施例詳細說明: 以下以具體之實施例,對本發明揭示之各形態内容加 以詳細說明。 依小形化及花費減少之需求,申請人申請如下所述之 光纖模組。 第2 3 C圖係顯示所申請的光纖模組1之示意圖,所申請 之光纖模組具有如第2 2 A圖所示之發光裝置2,光偵測器 3 ’ 女裝基板(device mounting substrate)4,封裝體5,
1292628 五、發明說明(4) 圖中沿A-A線之剖面圖。 在第2 2 D圖的實施例中,封裝體5與安裝基板4合併設 置於導電架6之上’封裝體5與導電架6的結合狀況如第23B 圖所示。 第24圖係顯示導電架6之示意圖,一導電架6被定義為 具有一底牆12,一圍繞物13,以及許多的端子14(該圖所 顯示的具有8個端子)’底牆1 2為矩形,圍繞物丨3則直立於 底牆1 2的邊緣。
一圍繞物1 3被疋義為具有複數個邊牆1 & (如第2 4圖所 示之二個邊牆15a,15b及15c),其中的兩個邊牆將被設置 於底牆1 2之上並兩兩相對,邊牆1 5 a與丨5 b將相對並設置有 複數個端子1 4,以相等間距由圍繞物丨3的内部往外部設置 (例如,各端子之間的距離是1 · 2mm )。 欲將導電架6與封裝體5連結,封裝體5將被置於導電 架6之上’所以第24圖之導電架6上具有一虛線"斤描繪出 的區域,用來置放位於封裝體5上相對於此位置的安裝基 板4,此外,封裝體5與導電架6結合之後,其端子“將彎 曲如第23B圖所示,另外,導電架6的底牆12上在z區之外 具有前置放大器(prearap i i f i er )或金屬線(即面對安裝基
,封裝體5上的洞g將 中編號1 6係代表一金屬 以放大由光偵測器而來 將封裝體5與導電架6結合之後 穿過如圖2 5所描繪之金屬線,圖2 5 線’編號1 7係代表一前置放大器用 的说5虎’編5虎1 8係代表' —接地端。
1292628 五、發明說明(5) 如第2 5圖之實施例,打線接合(w i r e bond i ng )經過形 成於安裝基板4與金屬線16上的配線(wiring pattern)19a 使發光裝置2與設置在左邊牆15a上的接收端子14a相連 接,另外,光偵測器經過形成於安裝基板4與金屬線1 6、 前置放大器17與金屬線16上的配線19b,與設置在右邊牆 15b上的輸出端子14b相連。 接收端子1 4a的功能是接收外來的訊號(高頻率)至發 光裝置2,輸出端子1 4 b的功能是放出由光偵測器3所發出 的高頻率電子訊號至外界,在此例中接收端子丨4a用於輪 入,輸出端子14b用於輸出,位置大致上是相對的。 經由打線接合(wire bonding)之後,膠黏劑2〇(如樹 脂res in)經由孔洞9注入封裝體5,如第23B圖所示。 如第23A圖組裝好封裝體5、導電架6及轉接器7後,定 義為光纖模組1如第23C圖所示。 由於光纖模組1非常的微小,且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 3十分接近,因此,根據最新光纖帶的標準,兩光纖相距π 為250 // m,當用一俩具有此標準的光纖帶連接發光裝置? 與光偵測器3時,則理想狀態下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的距 離為250/zm,與光纖的寬度相同。 另外 發光裝置2大部份是由一 1 〇 m A或以上的電流 (電子讯唬)所驅動,反之,由光偵測器3所發出的電流( 子訊號)則稍小於驅動發光裝置2的電流,大約是# A的等 ,,尤其,為了在大量的光纖傳輸中截取少量訊號的需 求,因此加強光偵測器3的敏感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1292628
五、發明說明(6) 最小接收敏感度為-30dBm(0. 〇〇1 mW)或更小以符合幾百 Mb i t/sec的需求,在此例中,由光偵測器3發出的電流為 从A等級或更小。 由於由光偵測器3所發出的電流(電子訊號)小於進入 發光裝置2的電流(電子訊號 間微小的距離,因此由發光 個重要的問題,如何解決干 因此,本發明將提供一 能有效壓制由發光裝置端至 在一形態中,本發明提 模組,能夠壓制由發光裝置 以下將詳細配合附圖詳 為了壓制由發光裝置至 到導電架上的端子,有以丁 組實施例中,導電架上的接 送訊號端子具有邊端相對的 因為輸入的電子訊號而產生 端往外擴散開來,因此在互 之間會產生一大的電場。 接收端子上所帶有的電 電子5虎’基於此點,由於 生電場,所以接收端子具有 端子會具有越小的電子訊号虎 子(由發光裝置至光偵測器) )經過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之 裝置2至光肩測器3的干擾是一 擾將變的很重要。 光纖模組導電架與一光纖模組 光偵測器端所產生的干擾。 供了一光纖模組導電架與光纖 到光偵測器的干擾。 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光偵測器的干擾,發明者注意 幾個原因,在本發明之光纖模 收用傳送訊號端子與輸出用傳 位置關係’此外,接收端子會 一電場,此電場由接收端子一 相面對的接收端子與輸出端子 子訊號會稍大於輸出端子上的 接收端子與輸出端子之間會產 越大的電子訊號則相對的輸出 ’尤其’由接收端子至輸出端 所產生的電子干擾將因此而產
1292628
生。 生的電子干 到減少的效 ^ =者注意到由發光裝置至光偵測器所產 支。坠制接收端子與輸出端子間的電場來達 果0 子至輸:端ί ;; ; J : : ί纖模、:導電架具有壓制接收端 -,A 7 : t電能’而光纖模組也提供相同的功 肥了 堅制接收端子與輸出端子間的電場,則(α ), (/5),( 7")將被定義如下。 τ A /妾收用傳送訊號端子與輸出用接收訊號端子將
不板自又置為兩兩相對。 山工一裝置具有接地端將被設置在接收用傳送訊號 知二剧出用接收汛號端子之間用來壓制或避免接收用傳 送訊號端子與輸出用接收訊號端子之間的電場。 > ^ 7 )至少一端子與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及輸出用接 =訊號端子為接地端子,並且,該端子與接收用傳送訊號 端子或該端子與輸出用接收訊號端子的間距是非常窄的, 該接地端子壓制了接收端子與輸出端子間的電場,且接地 端子與接收端子及輸出端子間的電場也被壓制了。
接下來,具有壓制電場功能的端子與提供相同功能的 光纖杈組將被提出,另外,在以下所描述的例子中,以具 有相同構造的光纖模組或光纖模組導電架的實施例來簡化 一般性的狀況。 第1圖係顯示導電架上的端子與發光裝置及光偵測器 之間連接第一個實施例的簡例,在第一個實施例中,定義
1292628 五、發明說明(8) " ------- (α )壓制了接收端子與輸出端子間的電場。 士其,在第一個實施例中,一端子14a的功能為接收 、迗汛號端子及一端子1 4b的功用為輸出用接收訊號端 子並且具有兩兩不相對的位置關係,另外,其他第一個與 施例的定義大致與該實施例相同。 貝 、%在第一個實施例中,在複數個端子丨4中的一個端子將 被,置在導電架6的左邊牆丨5a之上(如第!圖所示,由近端 數來第二個端子1 4)且由金屬線1 6與配線1 9a連接至發光裝 置2,這些端子14被當做端子14a做為接收傳送訊號之用: 再者,端子14中的一個將被設置於右邊牆15b之上並 面對左邊牆15a,其中一個端子設置於與端子14a不相對的 位,上做為輸入傳送訊號之用(如第1圖所示,由近處數來 第三個端子14)並由一金屬線16,一前置放大器及一配線 1 9b連接至光偵測器3,這個端子1 4的功能是輸出接收訊 號0 一接收端子14a的中心線X與一輸出端子i4b的中心線γ 是相戶平行的且不在同一直線上。 再者,如第1圖所示的例子中,一端子1 4C將被設置於 左邊牆1 5 a之中,其功能為傳送輸入訊號至發光裝置2的負 端子’ 一端子14d將被設置於傳送端做為接地端子,此 4 外’ 一端子14e將被設置於右邊牆15b之中,其功用為前置 放大器Π的偏倚端子,一端子14f將被設置於輸出端做為 接地端子。 在第一個實施例中,一接收用傳送訊號端子丨4 a與一
mmm
第12頁 1292628
輸出用傳送訊號端子14b將被設置於不相對的位置上, 此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之間大部份的干擾將減少,尤 ί 士 =接收端子14&上所承載的電流(高頻率)所造成的電 用 收端子14a往外擴散的圖示根據電子訊號(電流)的 方向描繪在第26圖之中,在此,當接收端子Ha與電輪•出)= 子14b在此實施例中設置於相對位置上時,一更大 將會在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l4b之間產生進而影變到^ 出端子14b上的輸出傳送訊號’輸出端子丨#上的輸出訊號 小於接收端子Ua上的輸人訊號,也因此這個影響在接收1 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之間是十分巨大的。 —亦即,由接收端子14a上的輸入訊號所產生的干擾覆 蓋了輸出鈿子14b上的輸出訊號,因為接收端子上的輸 入,f遠大於輸出端子14b上的輸出訊號,所以部份的干 擾就逖大於輸出端子丨4b上所有的輸出訊號,因此干擾的 問題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在第一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1 4a與輸出 鈿子1 4b叹置於不相互面對的位置之上,尤其,輸出端子
1 4b被σ又置於與接收端子1 4a所產生電場相反方向的位置之 上因此’在接收端子1 4 a與輸出端子1 4 b之間的電場被壓 制’並且因接收端子1 4a上的電子訊號所造成的干擾覆蓋 過輸出端子1 4b上的電子訊號的現象將被減輕,在此,大 部份在接收端子l4a與輸出端子14b(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 3之間)之間的干擾將可以減少。 另外’在第一個實施例中,唯有改變金屬線1 6的配線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0) " —— 架構才能如上述達到完美的狀態,因此,一光纖模組可以 在不增加材料與製程的情況下達到此目的。 再者,在實施例中當大部份在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 子14b之間的干擾被減少後,再來要考慮到接收端子i4a與 輸出端子1 4b的間距,然而,在此例中,導電架6 (光纖模 組)的大小已具有一定的比率,換句話說,在第一個實施 例中’接收端子1 4a與輸出端子1 4b唯有被設置在不相對的 位置上干擾才得以減小,在此,接收端子丨4a與輸出端子 ·
1 4b之間的距離並不寬,因此,導電架6 (光纖模組)可避免 尺寸需固定的問題。 丨P 因此,第一個實施例可提供低花費,小形化的光纖模 組並具有壓制干擾的功能。 ' 尤其,.第一個實施例的定義在下列光纖模組中更為有 效,一光纖模組具有-2OdBm或更大的最低敏感度的光偵測 器3,電子負載訊號(負載電流)為5 m A或更大的發光裝置, 以及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接收光的中心的間距為1醒或 以下。 因此,在第一個實施例中,當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 被設置於如第1圖所示之相鄰的位置上時,左邊牆1 5 a上的 複數個端子1 4中的第二根端子1 4a就被用來當做接收傳送 4 訊號的端子,再者,右邊牆1 5b上的複數個端子1 4中的第 三根端子1 4 b就被用來當做輸出接收訊號的端子,且具有 兩兩不相對的位置關係,端子的相關位置並不只限定於第 一種狀態中所描述的,如第2圖所示,在左邊牆15a之上由
2168-4711-PF(N);cat.ptd 第14頁 1292628
收傳送訊號的端 近端數來第4根的端子1 4 a則被用來做為接 子。 < 在此例,在右邊牆15b之上由近端數來第3 14b則被用來做為輸出接收訊號的端子,再 示,在右邊細之上由近端數來第"艮的端子“b二:用斤 來做為輸出接收訊號的端子。 當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具有如第3圖所示的位 3 Π ϊ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之間的距離就會 比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排列方式來的更寬,在此,輸出端
子14a所承載的電子訊號就更不容易被接收端子14匕上的 子訊號所影響,亦即,會更容易的減低發光裝 測器3之間的干擾。 aim 第一個實施例顯示出 接著,將會描述第二個實施例, 了定義(α )的簡例。 在第二個實施例中,導電架6被定義為光纖模組具有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之形狀,其他的定義與第一個實施例 相同,此外,在第二個實施例的描述中,與第一個實施例 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以簡化一般性的狀況。
另外,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的例子中,輸出端子丨4b 設置於右邊牆1 5b上形成了導電架6上的圍繞物丨3,接收端 子14a設置於與右邊牆丨5b鄰接的邊牆15c上,亦即,接收 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將被依此設置並且接收端子14a的 中〜軸延伸線2 2 a將通過輸出端子1 4 b的中心軸延伸線 2 2 b,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的例子中,接收端子丨4 a的中心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2) 軸延伸線2 2 a與輸出端子1 4 b的中心軸延伸線2 2 b是互相垂 直的。 此外,如第5圖所示,接收端子1 4a與輸出端子1 4b的 間距比第4圖所示來的更寬,在此,如第5圖所示,由於間 距較寬,所以將比第4圖中的形態減少更多在發光裝置2與 光偵測器3之間的干擾。
在第二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丨4 a設置於相鄰的左邊 踏1 5a與邊牆1 5c其中一個之上,輸出端子14b則設置於另 一個之上,因此,接收端子1 4a與輸出端子1 4b具有中心軸 延伸線22a與中心軸延伸線22b相交(並垂直)的位置關係, 在此’接收端子1 4 a與輸出端子1 4 b之間所產生的電場將被 壓制,因此,接收端子1 4a上的電子訊號所產生的干擾對 輸出端子1 4b上的電子訊號影響就會變小,於是,發光装· 置2與光偵測器3之間的干擾就可被減少。 再者,同樣是第二個實施例,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 之間的干擾可以被減少並在不增加製造原料,或放大導電 架6 (光纖模組)尺寸的情況下做到。 '
發明者由模擬中證實了減少干擾的結果,第6圖係描 述一模擬結果的圖,在此模擬中,考慮到接收端子14&上 電子訊號的頻率與發光裝置2,光偵測器3間干擾的關係, 以及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相對位置所造成的影響, 第6圖中的曲線A代表第2圖(第一個實施例)的狀況/曲 代表第3圖(第一個實施例)的狀況,曲線c代表第4圖(第二 個實施例)的狀況,曲線D代表第5圖(第二個實施例曰)的狀一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3) 況,曲線E代表第2 6圖的狀況。 如第6圖所示,在實施例中無論用第一個實施例第二 個實施例下所設置接收端子14a與輪出端子14b的相對位置 皆可以達到減少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之間干擾的目的。 另外,第6圖所顯示的結果指出在接收端子丨4a與輸出 端子1 4b間的距離越大則干擾減少越多,此外,在第二個 實施例中,接收端子14a的中心軸延伸線22a與輸出端子 1 4 b的中心軸延伸線2 2 b相交,由此可知干擾將減少更多。 再者’如第4圖及第5圖所不之例子中,接收端子1 4 a 被設置在邊牆15c之上,然而,接收端子丨4a可依第一個實 施例設置於邊牆1 5 a之上,而輸出端子1 4 b則可設置於邊牆 1 5c之上,當然,這樣亦可以有上述的功效。 口 接著’第二個實施例將被提出’第三種形態亦被歸類 於定義(α )。 在第三個實施例中,導電架6定義為光纖模組具有如 第7圖及第8圖所示之形狀,其他定義與第二個實施例相 同,另外,在第三個實施例的描述中,與第二個實施例相 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以簡化一般性的狀況。 在第三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丨4a設置在兩相對具有 一距離之左邊牆15a或右邊牆15b之一上(如第7圖及第8圖 所示之左邊牆15a),另外,輸出端子i4b設置在另一個上 (如右邊牆15b),再者,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之例子中, 設置在左邊牆15a上的接收端子丨4a與設置在右邊牆丨5b上 的輸出端子1 4b其相對位置不同,與第一個實施例類似。
2168-4711-PF(N);cat.ptd 第17頁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4) 另外,接收端子1 4 a與輸出端子1 4 b至少一個在尾端部 份彎曲(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的接收端子丨4 a ),意即,在 第三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1 4a的尾端部份將在圍繞物i 3 的内部被彎曲成直角,根據彎曲部份23,可以知道接收端 子14a的中心軸延伸線22a與輸出端子i4b的中心軸延伸線 2 2 b相交,就如第二個實施例的模擬狀況,如第7圖及第8 圖所示的例子中’接收端子14a的中心軸延伸線22a與輸出 端子1 4 b的中心軸延伸線2 2 b互相垂直。
第三個實施例也能夠提供與第二個實施例一樣減少發 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之間干擾的功能。 另外,定義(α )並不只限定第一至第三個實施例的樣 式,可以包含各種相同的樣式,例如,在第一至第三個實 施例中,在導電架6上的左右兩個邊牆各被設置四個端子 1 4 ’然而’端子的數量並沒有被限制。
再者,在第一至第三個實施例所示的例子中,各有單 的發光裝置2肖光谓㈣器3,事實上是可以有多個發光裝 置與光伯測器’在此’ $置多個接收端子Ha並對應相同 數1的發光裝置2 ’以及多個輸出端子Ub錢應相同數量 測器3,這些端子與第一至第三個實施例所述之輸 出=子14a與輸出端子14b具有相同的定義並能提供相同的 再者’纟第二或第三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工^的中 :軸^線22a與輸出端子14b的中心軸延伸線㈣互相垂 直,、、、、而,中心轴延伸線22a與中心轴延伸線⑽可以是相
2l68-4711-PF(N);cat.ptd 第18頁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5) 交但角度不一定需要為90度。 接著,第四個實施例將被提出,在第四個實施例中, 根據定義(/5 )的例子將被描述於下。 第9圖大略的描繪出第四個實施例下的光纖模組裡的 基座與端子,第四個實施例的特徵在接地端子14c與Hd的 形狀與位置,其他的定義大略與實施例相同,另外,第四 個實施例的描述中,與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編號 與標記以簡化一般性的問題。 在第四個貫施例中,端子Uc與端子Hd各自的相鄰於 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做為接地端子之用,接地端 子1 4 c與接地端子1 4 d的形狀分別遮斷接收端子丨4 a内部尾 ‘24a與輸出^子14b内部尾端24b,在第四個實施例中, 接地端子14c與接地端子i4d彎曲成一l形。 第ίο圖與第11圖大略的描出接收端子14a上的電子訊 號所發出的力%干擾,第1 〇圖係顯示第四個實施例,第11 圖係另一例。 '
在第四個貫施例中’接地端子1 4 c阻斷了如第1 1圖所 示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14a上的電子訊號所造成的電場擴 散,因此,在接收端子1 4a與輸出端子1 4b之間所產生的電 場將被壓制,且在接收端子1 4a與輸出端子丨4b之間(發光 A置2與光偵測器3)所產生的干擾可以減少很多。 另外,第四個實施例只被定義為當接地端子14c與接 地端子14d各自的緊鄰於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i4b,且 當接地端子14c與接地端子14d的形狀為L形時,在此,複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6) 雜的工作,材粗 、 者,導電架e並I貝耗及增加製程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再 子14b之間所產斗頊要增尺寸來降低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 本,小形化的央的干擾,根據以上,可以提供一低成 能。 纖模組1與導電架6並具有減少干擾的功 接著,裳 義(石)而設置五個實施例將被提出1五個實施例根據定 圖及第3圖::施例中’導電架6定義為光纖模組1如第12 夕卜Γ第’其他定義皆與第四個實施例相同,另 件呈有相Γ] Α Γ施例的描述中,與第四個實施例相同之元 件具有相同的編號與標記以簡化一般性的問題。 收端ΐιΐ盘在/五個實施例中,端子14c與14d各自的與接 端子14盥出端子Hb相鄰,做為接地端子之用,接地 出端子6^分別包圍住接收端子148的内部尾端2“與輸 形::r一㈣’接地端子與形成 的尾抽Ϊ所示之第五個實施例,當接地端子14c與 σ j另一端時,另一端(開放尾端)則成為接地端 二有在螭子1 4c與1 4d為接地的情況下成立,如第丨2圖所 示,在此,當在接收端子丨4a上的電子訊號頻率變高°時, 因接收端子14a上的電子訊號所產生的電場可由接$ =不 14c與14d發散出去,當電場以此方式發散後,接收端 14a上的電子訊號在接地端子14c(Ud)的圍繞下而 響到輸出端子1 4b上的電子訊號,意即,干擾合在&衫 1 & 9隹接收端
2168-4711-PF(N);cat.ptd
第20頁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7) 子14a與輸出端子14b之間產生,這不是最理想的狀況。 在此,當接地端子14c與14d場生電場,會影響到輸出 端子1 4b上的電子訊號因為接收端子1 4a上的高頻率電子訊 號,例如,端子1 4c與端子1 4d的兩端皆為接地端,如第1 3 圖所示,此方法中’在接地端子1 4 c與接地端子1 4 d必須具 有接地電位。
如上所述’在第五個實施例中,接地端子丨4c與接地 端子14d分別包圍住接收端子14a的内部尾端24a與輸出端 子14b的内部尾端24b,在此,接地端子14c與接地端子14d 可以更進一步的壓制在接收端子丨4a與輸出端子丨4b之間所 產生的電場,因此,在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之間的 干擾當然可以減少。 模擬 子14a 的情 表接地 第四個 曲成U ,曲線 接地 個實施 以了解
第1 4圖係顯示發明者所做的模擬結果圖,在此 中,考慮到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的關係,接收端 上電子訊號的頻率以及接地端子丨4 c與接地端子丨4d 況,第1 4圖中的曲線A代表實施例的情況,曲線B代 端子14c與接地端子I4d尾端部份彎曲成[形的情況( 貫施例),曲線c代表端子14c與端子14d尾端部份 形且一山端為接地端的情況(第12圖,第五個實施⑷ D代表端子1 4 c與端子1 4 d尾端邻γ八㈣A # Τϊ r (㈣圖,第五個實施例)^”曲成_且兩端 如第1 4圖所示,與貫施例比較後可以 ,第五個實施例可以減少大部的干擾,“可 第五個實施例可以比第四個實施例減少更多的干擾
2168-471l-PF(N);cat.ptd 第21頁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8) 而’當接地端子14c與14d尾端部份彎曲成u形且口有一端 為接地端時,則另一端不接地(開放尾端❹:上^^^ 當在接收端子14a上的電子訊號頻率變高時,接地端子Hc 與14d會增加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Ub之間的干擾,然 而,第14圖也顯不出這個增加可以把端子14ε與Hd兩端接 地來獲得解決。 再者,根據定義(/3 )的形式並不限定只有第四個實施 例與第五個實施例,可以具有各種形態,例如,接收端子 14a與輸出端子14b的位置並不只限於如第四個實施例與第 五個實施例中所設定的,例#,在邊牆…上的第一、第 三及第四根端子14都可被當作接收端子Ua或輸出端子 14b,、在一此方法中,接收端子“a與輸出端子ub的相對位 將决疋於安裝基板4或以金屬線連接於底牆丨2之上,在 U四广貫施例與第五個實施例所描述的例子顯示出左 邊版a/、右邊牆15b上各有四個端子14並互相面對,然 而,端子1 4的數量並沒有被限制。 、 第四個實施例中,端子i4c緊鄰著接收端子 子,然而,如第15圖所示,緊鄰於接收 兩旁的端子可以做為接地端子14C及14e,在此, =來說’接地端子14c及接地端子He其中的在此 州b内部尾:;=,内部尾端部份的24a及輸出端 1 4b並\外模擬在做弟為四接個地實/例中/端子14d緊鄰著輸出端子 為接地而子,然而,緊鄰輸出端子14b兩旁
1292628 五、發明說明(19) 的端子可以做為接地端子丨4d及接地端子1 4 f,在此,接地 端子14d及接地端子i4f其中的一個可以彎曲成l形來遮斷 輸出端子14b内部尾端部份的24b及接收端子14a内部尾端 部份的2 4 a。
再者,在第四個實施例中,端子丨4各自的緊鄰在接收 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旁並可做為接地端子丨4c與14(1,並 且彎成L形’然而,例如,和接收端子丨4a與輸出端子丨4b 不相鄰的端子亦可做為接地端子用,並且彎成L形,在 此’ s邊牆15c上的第二根端子14被設定為接收端子 時,則邊牆15c上的第四根端子14可被設定為接地端子Uc 用來遮斷在接收端子14a的内部尾端部份24a與輸出端子 14b的内部尾端部份24b之間。 t再者,第四個實施例中,接地端子丨4c與接地端子丨4d ’考曲成L形,然而,接地端子14c與接地端子14d並不一定 要彎曲成L形,例士口,端子可做成肘形或鉤形,適當的形 狀皆可採用’ Λ外,在第四個實施例或第五個實施例中, 接地端子14c與接地端子14d因彎曲而具有角,旦它們可以 彳“另:山,在第四個實施例或第五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 a與輸出端子Ub具有尾端相對的位置關係,然而, 16 =所示,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Hb可以設置為尾端不 m位置'係’再者,如第16圖所示的例子中,接地端 相鄰^物妾曲地^ ^l4d各自的和接收端子A與輸出端子Mb ㈤並育曲成L形’然@ ’接地端子⑷與ud當然可以具
2l68-4711-PF(N);cat.ptd 第23頁 1292628
有第五個實施例中的形狀。 2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Ub具有尾端不相對的位置 —糸日守則在接收端子1 4 a與輸出端子1 4 b之間的電場會很 容易的擴散開,在此,在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之間 的接地端子1 4C與丨4d必定可以大量減少干擾的產生。
、另外’在第四個實施例與第五個實施例中,接地端子 14被设置在左邊牆15a與右邊牆15b之上,並具有第四個實 Μ例或第五個實施例中所示之形狀,然而,在第四個實施 例與第五個實施例中,接地端子丨4可以被設置成一對於左 邊牆15a與右邊牆15b其中一個之上,在此,接地端子14的 尾端部份將於圍繞物内遮斷於接收端子14a尾端22a與輸出 ‘子14b尾端22b之間,在此,接收端子14a上的電子訊號 對輸出端子1 4b上的電子訊號的不利影響將可避免,且在 接收‘子1 4 a與輸出端子1 4 b之間的干擾可被壓制。
再者,在第五個實施例中,接地端子14(1 4c與14d)被 設置為L形,然而,如第17A圖所示,一導電元件25具L·形 直接的連接於接地端子1 4的尾端模擬成接地端子1 4 (1 4c與 1 4 d)’然而,如第1 7 B圖所示,在第五個實施例中,一導 電元件26具U形直接的連接於接地端子14的尾端模擬成接 地端子14(1杬與14(1),當採用了第17人圖與第178圖的形狀 時,其功能與第四個實施例相同,此外,如第1 7A圖與第 1 7 β圖所示,導電元件與接地端子1 4有多種電子連接的形 式,此例使以焊接的方式將兩者結合。 另外,在第四個實施例與第五個實施例中,該光纖模
2168-471l-PF(N);cat.ptd
1292628 五、發明說明(21) — --- 組1 /、具有,發光裝置2及一光偵測器3,但是是可以設置 # H 2 j f置或一排列光偵測器,在此,根據排列發光 ^ 2 、一的接收端子14a,及根據排列光偵測器設 的輸出端子1 4 b,在此,接地端子丨4將被設置, ί Ϊ :二!4具有可以於圍繞物内遮斷於接收端子“a與輸 州!)之間的形狀,如第四個實施例與第五個實施例 相=:Α ί據以上’與第四個實施例與第五個實施例具有 相同的功能。 #诚ί 第六個實施例將被提出,在第六個實施例中, 根據疋義(Τ )的例子將被描述。 上俯Ϊ =早的描繪出第六個實施例中的光纖模組,第 :的特徵在於接地端子14c與請^ ί與位置,其他定義大多與實施例相同,另外,在第六個 貫施例的描述中,與之前會妳你丨相 — 號與標記以簡化一般性的問題。β Κ具有相同的編 甘由在f 1、個貫施例中,在左邊牆15a上複數個端子14中 1 固:、接^子14a,以及在面對左邊牆15a ό纟右❹ 1/b上複數個端子14其中—個為輸出端子⑷。端子…緊 端子Ua以及端子14d緊鄰輸出端子Hb將做為接地 =外’接地端子“C與接地端子14d的尾端往相鄰 :收‘子14a或輸出端子14b的方向延伸,並做成較寬的寬 門距p根據以Λ所山述,在接收端子143與接地端子14c之間的 間距P,在輸出端子14b與接地端子⑷之間的間距p 一比
1292628 五、發明說明(22)
一般的端子間距p ;嚣|爭$ P C要更乍。例如,設一端子1 4的寬度D1 、、’勺6 0 0 // m且與相鄰的垃从 >山2 , 、邳一的接地端子14間距P約1 20 0 ,在此, & 子1與接地端子14d往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b 、=延伸,因此,在接收端子14a與接地端子14c之間的 曰距,以及在輸出端子1 4a與接地端子1 4d之間的間距 另外’在此例中,在接收端子丨4a與接地端子丨4c之間 的間距與在輪出端子14b與接地端子14d之間的間距機乎是 相等的,但此間距當然可以具有多種數值。 在第六個實施例中,端子14c緊鄰接收端子14a,端子 14d緊鄰輸出端子丨4b做為接地端子14,並且具有接地端子 14c與接收端子14a、接地端子14d與輸出端子14b的間距較 小的定義,根據此定義,接收端子14a或輸出端子14b的^ 場問題就換成了與相鄰的接地端子丨4c與接地端子丨4(1之間 的狀悲了,再者,接地端子1 4 c與1 4 d確實具有壓制電場的 效果,因此,在接收端子1 4 a與輸出端子1 4 b尾端部份的電 場將可被壓制。 ~ 根據以上,在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發光裝置2 與光偵測器3)之間打部干擾可以被減低。 尤其,在以下的光纖模組中具有更重要的功能,—光 纖模組,具有最低敏感度為-2 0 d B m或更高的光偵測器3 , 及負載訊息(負載電流)為5mA或更高的發光裝置2以及發光 裝置2與光偵測器3中心間距為1 或以下者。 另外,在第六種形態中,只定義端子1 4c緊鄰接收端
1292628 五、發明說明(23) 子14a、端子14d緊鄰輸出端子丨4b做為接地端子14,且接 地端子1 4c與接地端子丨4d的尾端在圍繞物的内部做成較 寬,在此’複雜的工作,材料的損耗,及製程的增加可由 製程來控制’再者,導電架6 (光纖模組丨)不須要放大尺寸 來減少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i4b干擾,根據以上,具有 低花費’小型化及壓制干擾功能的光纖模式1與導電架6可 以產生。 接著,第七個實施例將被提出,在第七形態中,根據 -定義(7 )的例子將被描述,另外,在第七形態的描述中, 與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編號與標記以簡化一般性丨_ 的問題。 在第七個貫施例中,如第1 9圖所示,接收端子1 4 a與 輸出端子14b與其他端子設置於兩端,端子He、端子 14d、端子14e及端子14f設置於兩端做為接地端子。 - 如第六個實施例的例子,接地端子丨4C、端子1 4d、端 子14e及端子14ί的尾端往相鄰接收端子i4a或輸出端子14b 的方向延伸,並做成較寬的寬度,例如,接地端子丨4C、 接地端子144、接地端子146及接地端子14{的寬度01為600 ,則尾端寬度D2為1400 //m。 因此,接地端子14c及接地端子14e與接收端子14a的 間距比接地端子1 4d及接地端子1 4 f與接收端子1 4a的間距 更窄。 在第七個實施例中,接地端子1 4c及接地端子1 4e設置 在接收端子1 4a的兩側,接地端子1 4d及接地端子1 4 f設置
2l68-47ll-PF(N);cat.ptd 第27頁 1292628
在輸出端子1 4 b的兩側,並且,技u» ^ 要也立而子14C14c、14d、 14e及14f )與接收端子ua或輸出沪工,j 、 尺物鸲子1 4b的間距更窄,因 此,兩側的接地端子1 4可以比第丄^ a 弟,、個貫施例更有效的壓制 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少的電 j旯頁议:=制 々1 t ^ 电~,根據以上,在接收 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發光裝晋? φ ϊ上 ” i々 V知尤衣置2與光偵測器3)之間的干 擾可以減少更多。
另外’同樣是第七個實施例,與 有減少複雜的工作’材料的損耗,及製程的功能,再者, 導電μ(光纖核組!)不須要放大尺寸來減少接收端子14& 與輸出端子14b干《’根據以上,具有低花f,小型化及 壓制干擾功能的光纖模式丨與導電架6可以產生。 其間,發明者經由模擬證實了第六個實施例及第七個 實施例確實可以降低干擾’第20圖係顯示一模擬結果的圖 形,在此模擬中,接收端子1 4a上的電流頻率與發光裝置2 至光偵測器3的干擾與接地端子14位置的關係將被考慮, 1 4 d及一旁的光偵測器3,但接地端子丨4與接收端子1 4 a與 輸出端子1 4b的間距與傳統間距p相同,曲線B代表第七個 實施例的狀況。 第20圖中,曲線A代表設置於接收端子Ua旁的接地端子 由模擬的結果可看出在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之間的你 干擾可藉由小接地端子1 4與接收端子1 4 a及輸出端子1 4 b 的間距來達到目的,如第六個實施例或第七個實施例中所 述(參照曲線B及C),與傳統例子中接收端子i4a與輸出端 子1 4b和接地端子1 4的間距做比較(曲線a)。
1292628 五、發明說明(25) -- 另外’可以了解第七個實施例(曲線C)可以比第六個 實施例(曲線B)減更多的干擾,再者,可以知道在接收端 子1 4a與輸出端子1 4b兩旁的接地端子1 4 (第七個實施例)減 少干擾的功效比在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旁的接地端 子1 4 (第六個實施例)來的更好。 卜再者’根據定義(r )而來的第六個實施例與第七個實 施=,可以擁有多種形式,例如,在第六個實施例及第七 個貫施例中,接收端子i 4a與輸出端子丨4b具有尾端相對的 位置關係、,然而,如第21圖所示,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 子1 4 b 了以具有尾端不相對的位置關係,在此,接收端子 1 4a與輸出端子丨4b尾端不相對,因此,電場便很難由接收 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的尾端展開,此外,更可以確定第 =個實,例與第七個實施例中的接地端子14可以有效的減 >、接收知子1 4 a與輸出端子1 4 b (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 )之 間的干擾。 再者,在第六個實施例及第七個實施例中,在圍繞物 =左邊牆15a與右邊牆15b上各設置有4個端子14,然而 、1 5 a與右邊牆1 5 b上的端子1 4的數量並·無限制。 此外,在第六個實施例及第七個實施例中,接收端子 14a與輸出端子14b旁的接士 、 D方的接地知子1 4具有較寬的寬度,然 古^ 2可=義為只有接收端子1 4a或輸出端子1 4b的一側具 心度,在此,具有較寬的端子與接收端子148與 輸出知子14b相鄰是較理想的狀況。 另外,在第六個實施例及第七個實施例中,光纖模組
2168-471l-PF(N);cat.ptd 第29頁 1292628 五、發明說明(26) 1與導電架6具有單_ 具有複數個發光裝置 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 端子1 4中的接地端子 相鄰的位置上,如第 具有第六個實施例與 雖然本發明已以 限定本發明,任何熟^ 神和範圍内,仍可 <乍 護範圍當視後附< _ 的發光裝置2與光偵測器3,但也可以 2與光偵測器3,在此,根據複數個發 來設置相同數量的接地端子,在此, 設置於與接收端子14a與輸出端子14b 六個實施例與第七個實施例所述,並 第七個貝施例所述之功能。 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二 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於= 請專利範園所界定者為準。*月之保
1292628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個實施例一光纖模組與一 導電架的設置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一修改例之光纖 模組與導電架的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另一修改例之光 纖模組與導電架的示意圖。 第4和5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個實施例光纖模組與導 電架的示意圖。 第6圖係顯示模擬本發明之第一、二個實施例的結 果。 第7和8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三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四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 0圖係顯示第9圖所示之接地端子是用來減少大部 份的干擾。 第11圖係顯示一與第1 0圖比較的示意圖。 第1 2和1 3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五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 4圖係顯示模擬本發明之第四、五個實施例的結 果 第1 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四個實施例之導電架修改例。 第1 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四個實施例之導電架另一修改 例 第1 7A圖係顯示第四個實施例中的接地端子。 第1 7B圖係顯示第五個實施例中的接地端子。 第1 8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2168-4711-PF(N);cat.ptd 第31頁 1292628 圖式簡單說明 ~ 第1 9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七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 0圖係顯示模擬本發明第六、七個實施例的結果。 第2 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六個實施例之修改例。 第22A圖係顯示光纖模組的架構,包含一封裝體、一 基座、一發光裝置與一光偵測器。 第22B和22C係顯示基座、發光裝置及光偵測器的連 接 第2 2 D圖係顯示一導電架設置有光纖模組的示意圖。 第23A圖係顯示光纖模組轉接器的示意圖。 第23B圖係顯示封裝體、基座、發光裝置、光偵測器 及導電架合併的示意圖。 第23C圖係顯示一光纖模組的外表示意圖。 第24圖係顯示一導電架的示意圖。 第2 5圖係顯示導電架與端子之間以電線做電性連結。 第2 6圖係顯示由發光裝置至裝偵測器之間的主要干擾 源0 Φ
2168-4711-PF(N);cat.ptd 第32頁

Claims (1)

1292628 ---_ 案號 911〇£^2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纖楔組導 一圍繞物,具右 + 於該底牆的周園,該圍 測…-配線’肖配線使 惠&至少一第一訊號端子, 邊牆,以輸入電氣傳遞訊,卢 訊號在該圍繞*中被轉換^ ί铷該第I號端子在該圍 …物内的接合線電性連接至 至少一第二訊號端子, 邊牆,以輸出所接收的電氣 學訊號在該圍繞物中由該光 知子在該圍繞物内終止於一 電性連接至該配線;
個邊牆,該等邊牆係 ,包含: 以及複數 繞物覆蓋 電氣訊號 延伸通過 進入該圍 光學訊號 繞物内終 該配線; 延伸通過 訊號,該 偵測器轉 尾端並以 一發光裝置 光偵 在該圍繞物中傳遞; 該等邊膽中的一第一 繞物中,該 並由該發光 止於一尾端並以一圍 以及 該等邊牆中的一第二 電氣訊號係從上述光 換而成,該第二訊號 一圍繞物内的接合線 電氣傳遞 裝置傳 其中該第一訊號端子與該第二訊號端子被設置成個別 的尾端是不相向的, 其中該至少/第一訊號端子以及該至少一第二訊號端 子其中之一的〆尾端係在該圍繞物中沿該底牆彎曲,使得 該第一訊號端子的延伸中心線與該第二訊號端子的延伸中 心線係互相交錯。 2 · —種光纖模組’包含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 光纖模組導電架。 3 · —種光纖模組導電架,包含: 一圍繞物,異有一底牆以及複數個邊牆,該等邊牆係
2168-4711-PF2(N).ptc 第33頁 1292628 MMl 911047.^ 9a 9. os 年月曰 六、申請專利範圍 形成於該底牆 修正 測器以 至 邊牆, 訊號在 遞,該 繞物内 至 邊牆, 學訊號 端子在 電性連 至 邊牆, 子,該 其 端子的 4· 中該接 子的尾 5. 光纖模 6 · 光纖模 及一配 少一第 以輸人 該圍繞 第一訊 的接合 少一第 以輸出 在該圍 該圍繞 接至該 少一接 並設置 接地端 中,該 尾端與 如申請 地端子 端的形 —種光 組導電 —種光 組導電 的周圍, 線,該配 一訊號端 電氣傳遞 物中被轉 號端子在 線電性連 二訊號端 所接收的 繞物中由 物内終止 配線,以 地端子延 成鄰接於 子在該圍 接地端子 该第二訊 專利範圍 係形成包 狀。 纖模組, 架。 纖模組, 架。 該圍繞物覆蓋一發光裝置、一光伯 線使電氣訊號在該圍繞物中傳遞; 子’延伸通過該等邊牆中的一第一 訊號進入該圍繞物中,該電氣傳遞 換成光學訊號並由該發光裝置傳 該圍繞物内終止於一尾端並以一圍 接至該配線; 子,延伸通過該等邊牆中的一第二 電氣訊號,該電氣訊號係從上述光 該光偵測器轉換而成,該第二訊號 於一尾端並以一圍繞物内的接合線 及 伸通過該等邊牆中的該第一或第二 ,第 Λ號端子或該第二訊號端 %物内終止於一尾端; ί =的一部份係設置於該第一訊號 =知子的尾端之間。 圍3該員笛所_述之光纖模組導電架,其 ^ —訊號端子或該第二訊號端 匕S如專利申請範圍第4項所述之 包含如喜免丨士 „ 寻利申請範圍第3項所达
2168-4711-PF2(N).ptc 第34頁 1292628 r --m^n〇m 修正 ’ 六、申請專利範圍 " ------ 7 · —種光纖模組導電架,包含: ^圍^物,具有一底牆以及複數個邊牆,該等邊牆係 形成於該底牆的周圍,該圍繞物覆蓋一發光裝置、一光 測益以,一配線^該配線使電氣訊號在該圍繞物中傳遞;、 至少一第一訊號端子,延伸通過該等邊牆中的一第一 邊牆’以輸入電氣傳遞訊號進入該圍繞物中,該電氣傳遞 说旒在該圍繞物中被轉換成光學訊號並由該發光裝置傳 遞,5亥第一 §fl號端子在該圍繞物内終止於一尾端並以一圍 繞物内的接合線電性連接至該配線; 至少一第二訊號端子,延伸通過該等邊牆中的一第二 邊牆,以輸出所接收的電氣訊號,該電氣訊號係從上述光 學訊號在該圍繞物中由該光偵測器轉換而成,該第二訊號 端子在該圍繞物内終止於一尾端並以一圍繞物内的接合線 電性連接至該配線;以及 至少一接地端子延伸通過該等邊牆中的該第一或第二 邊牆,並設置成鄰接於該第一訊號端子或該第二訊號端 子,該接地端子在該圍繞物内終止於一尾端; 其中,該第一訊號端子以及該第二訊號端子被設置成 不相鄰,該第一訊號端子、該第二訊號端子以及該接地端 子中任一者的尾端係形成朝與其相鄰之端子的方向延伸接 近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纖模組導電架,其 中朝與其相鄰的端子延伸的端子以及該相鄰的端子之間的 最短距離係小於或等於5 0 〇微米。
2168-4711-PF2(N).ptc 第35頁 1292628 案號 91104753 ui 9* δ δ, 年月曰 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9. 一種光纖模組’包含如專利申請範圍第8項所述之 光纖模組導電架。 1 0 . —種光纖模組,包含如專利申請範圍第7項所述之 光纖模組導電架。
2168-4711-PF2(N).ptc 第36頁
TW091104753A 2001-03-29 2002-03-13 Optical fiber module lead frame and optical fiber module TWI29262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96530A JP2002299645A (ja) 2001-03-29 2001-03-29 光モジュール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01096531A JP4550308B2 (ja) 2001-03-29 2001-03-29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用リードフレーム
JP2001096532A JP2002299681A (ja) 2001-03-29 2001-03-29 光モジュール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92628B true TWI292628B (en) 2008-01-11

Family

ID=2734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4753A TWI292628B (en) 2001-03-29 2002-03-13 Optical fiber module lead frame and optical fiber modu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05261B2 (zh)
KR (1) KR20020077114A (zh)
CN (2) CN100443936C (zh)
CA (1) CA2379114A1 (zh)
TW (1) TWI2926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27162A (ko) * 2002-09-27 2004-04-01 주식회사일진 광통신용 광모듈
WO2013094684A1 (ja) * 2011-12-20 2013-06-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収納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電子装置
JP6268059B2 (ja) 2014-08-08 2018-01-24 株式会社東芝 光結合型絶縁装置および絶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46755A (en) * 1985-03-30 1988-12-13 Akira Miyauchi Semiconductor device
DE68914779T2 (de) * 1988-10-31 1994-12-01 Hitachi Ltd Akustische Oberflächenwellenfilteranordnung.
US5047835A (en) 1989-12-26 1991-09-10 At&T Bell Laboratories Lightwave packaging for pairs of optical devices
US5233208A (en) 1990-03-23 1993-08-03 U.S. Philips Corp. Photocoupler surrounded by transparent and reflective resins in a preformed pin housing
JPH0425036A (ja) * 1990-05-16 1992-0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イクロ波半導体装置
US5229639A (en) * 1991-10-31 1993-07-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w powder distribution inductance lead frame for semiconductor chips
JPH0621319A (ja) * 1992-06-30 1994-01-28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
US5432630A (en) * 1992-09-11 1995-07-11 Motorola, Inc. Optical bus with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5506445A (en) 1994-06-24 1996-04-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JPH0851179A (ja) * 1994-08-08 1996-0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リードフレーム
US5869898A (en) * 1997-04-25 1999-02-09 Nec Corporation Lead-frame having interdigitated signal and ground leads with high frequency leads positioned adjacent a corner and shielded by ground leads on either side thereof
JP3157807B2 (ja) * 1998-05-29 2001-04-16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リードフレーム
JP3166717B2 (ja) * 1998-07-29 2001-05-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00091492A (ja) * 1998-09-17 2000-03-31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
US6213651B1 (en) * 1999-05-26 2001-04-10 E20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rtical board construction of fiber optic 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transceiv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1951A (zh) 2005-08-10
US6905261B2 (en) 2005-06-14
US20020159721A1 (en) 2002-10-31
CN1207597C (zh) 2005-06-22
CA2379114A1 (en) 2002-09-29
CN100443936C (zh) 2008-12-17
KR20020077114A (ko) 2002-10-11
CN1379257A (zh) 200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7518B2 (en) Enhanced flex cable
US7470069B1 (en) Optoelectronic MCM package
JP4964218B2 (ja) 光電気変換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JP2009276629A (ja) 光電気変換モジュール
US6979135B2 (en) Optical transmitter-receiv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4073905A1 (ko) 광학 근조도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0237640A (ja)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モジュール付きケーブル
US2014007163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package
US6613597B2 (en) Optical chip packaging via through hole
KR20160134915A (ko) 수신용 광 모듈
US20070019902A1 (en) Optical module
CN108873193A (zh) 光接收次模块及光模块
CN112505855B (zh) 一种光模块
TWI292628B (en) Optical fiber module lead frame and optical fiber module
TWM442520U (e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US9977203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and active fiber-optic cable
TWI247144B (en) Receiving optical subassembly
US20090034983A1 (en) Optical transmitter-receiver subassembly and optical transmitter-receiver module
JP2006041234A (ja) 光送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受信モジュール
WO2021114714A1 (zh) 一种光模块
US7476036B2 (en) Optocoupler for converting optical signals into electrical signals and vice versa
TW580599B (en) Optical transmitter-receiver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module
US6445008B1 (en) Photo sensing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2098411A (ja) 光モジュール
JP2008145931A (ja) 光電気複合配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