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23901B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523901B TW523901B TW090131324A TW90131324A TW523901B TW 523901 B TW523901 B TW 523901B TW 090131324 A TW090131324 A TW 090131324A TW 90131324 A TW90131324 A TW 90131324A TW 523901 B TW523901 B TW 52390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patent application
- scope
- item
- integrated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10021332 silic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FVBUAEGBCNSCDD-UHFFFAOYSA-N silicide(4-) Chemical compound [Si-4] FVBUAEGBCNSCD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5000010627 Phaseolus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44000046052 Phaseolus vulgaris Species 0.000 claims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SHZGCJCMOBCMKK-KGJVWPDLSA-N beta-L-fucose Chemical compound C[C@@H]1O[C@H](O)[C@@H](O)[C@H](O)[C@@H]1O SHZGCJCMOBCMKK-KGJVWPDL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55 extern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8 ion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75 pestic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2 plasma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2 thermal 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CUFMDLYAMJYST-UHFFFAOYSA-N thor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h]=O ZCUFMDLYAMJY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52 thor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41 titanium silic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62/00—Semiconductor bodies, or regions thereof, of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D62/10—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reg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Shap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10D62/13—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electrodes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source or drain regions
- H10D62/149—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10D62/151—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IGFE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9/00—Aspects of integrated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D84/00 - H10D88/00
- H10D89/60—Integrated device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protection circuits agains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 H10D89/601—Integrated device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protection circuits agains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for devices having insulated gate electrodes, e.g. for IGFETs or IGBTs
- H10D89/811—Integrated device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protection circuits agains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for devices having insulated gate electrodes, e.g. for IGFETs or IGBTs using FET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Description
523901 五、發明說明(ο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 scharge,ESD)保護裝置及其形成方法。更特別的是, 本發明關於一種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具有島狀結構用以承 載靜電放電電流,及其下之井區結構用以防止基底漏電。 隨著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1C)發展之精密 化,其對於外加之應力特別脆弱;尤其是對於當丨c之一接 腳接地’且另一接腳與一靜電放電物接觸時所產生之 靜放電電壓。因此,I C中與外界溝通的所有元件,如輸入 接腳(Input pins),輸出接腳(0utput pins),輸入/出接 腳(Input/Output pins)及電源接腳(p〇wer pins)須具有 靜電放電防護裝置或電路以符合商用需求。 N型金屬氧化半導體(NM〇s)裝置,以閘極接地或接一 電源供給線(power bus),為1(:之主要靜電放電防護元 件α玄龍0S衣置之 >及極接觸點(Drain Contact)必需與其 閘極保持數微米之距離。換句話說,承受esd電壓之關⑽ 乂 /及極彻〗而有一串聯分佈電阻位於該閘極該汲極接觸點之 中於^ ί ^刀佈電阻需大於一既定值。ESD電壓可能會有集 ㈣某較脆弱部分的情形發生,而致使靜電放電 阻Γ丄说瞬間湧入,造成局部過熱而破壞麗㈧裝置。此電 r r、二勹::T助提昇周圍擴散區之電位,使靜電放電電流 月匕車乂均勻的分佈於通道内。 繫程於、码/ 新么展的自動對準金屬石夕化物(S a 1 i c i d e ) 衣柱於源/汲極區
Region^ ^ Φ 化物,減少主動區(Active
Keg i〇n)之電阻治 曰力電路刼作速度,但這使上述電阻之
523901 五、發明說明(2) 形成更加困難及昂貴。 一種解決方法是利用一 S a丨i c i d e阻礙製程,阻礙石夕化 物於特定區上形成。然而,由於此方法複雜之程序及需一 道額外光罩,因此效率不佳。 美國專利號碼5 72 1 439 (簡稱為,43 9 )皆露一M0S電晶體
結構包含數個位於汲極擴散區之隔離島狀物(如第1圖所 示)。編號1 4為主動區。;ESD瞬變電流經由汲極接觸點丨〇經 過隔離島狀物周圍流至汲/閘極邊緣。利用汲極電阻增加 而達到靜電放電保護效果。然而,由於電漿處理的製程或 於高電場中將載子射出之過程中,有一些負電子將會困於 隔離島狀物之隔離物質間,增加閘極誘發之汲極漏電流 (Gate-Induced-Drain-Leakage, GIDL),並增加不必要之 待命電源之消耗。
美國專利號碼5248892 (以下簡稱,8 92專利),揭露一 M0S電^晶體包含一電阻裝置具有與主動區相同之寬度。該 電阻叙置包含複數約略平行之條狀鈦矽化物以增加汲極電 阻。美國專利號碼6〇46〇87(以下簡稱,〇87專利)皆露一靜 電放電保護置利用一第二閘極為汲極之矽化阻礙層。第二 ,,與一 n型井重疊,並將主電晶體之矽化汲極分隔成兩 部分。上述之專利皆有因電阻裝置(,8 9 2 )或第二閘極 ( 0 87 )设计上限制(design rUie)而具有不能彈性減少的 電阻。換句話說,跟據,892或,087專利,在汲極的設計 上’將有一電阻範圍的下限。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防止閘極誘發之
523901 五、發明說明(3) 汲極漏電流(GIDL),且將待命消耗電源(Standby p〇wer consumption)減少至最低〇 =致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靜電放電保護裝 置,具有一電阻’其源極側之電阻值可做寬幅的調整。 靜電為提供一種方法,用以重新導流-m 之電流路徑,以調整其分佈電阻之電 ,發明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包含一第一 體t底’一第二導電型之第-摻雜區,-第二導 一払雜區,一通道區,至少一 — 孓之弟 型之井區。第-及第二摻雜區設於;U體J二第二導電 摻雜區具有-邊介(B_dary)。通ί = ϊ底上。第-第一摻雜區間。島狀物設於第一摻雜區中,摻雜區及 重宜且與该通道區保持一既定之距祙^與島狀物 之部分或全部重疊。 Μ 區與該島狀物 井區的作用為,縱使仍右/ 誘發之汲極漏電流(GIDL),狀物中,閘極 ”,至少因有部分隔離島偏壓閣極下之 也使耦接於第一摻雜區之PN接::豐而有所限制。井區 電放T防護裝置適用於 /有較低之電t,使 上述之間隙越寬,位於第輪入尸應用中。 小。這意謂著位於第一# >雜區之/刀佈電阻U赭 小電阻值。 弟摻雜區之電阻可被微調至砘越 芏—適合之 第6頁 523901 五 發明說明(4) __^ 本發明提供之另一種靜電放電保護裳置包八一… 電型之半導體基底,一第二導電塑之第一及第-第。導 一通道區及一陣列之島狀物。第二導電型之第一 區, 雜:設於半導體基底上。通道區設於該第一摻: = —摻雜區間。陣列之島狀物設於第一摻雜區中,a μ弟 一摻雜區之靜電放電電流可正向及逆向的户 使/;,L經第 χ ^ Π的級向該通道區。 正向及逆向流間呈約90 °至270。間之角度。 陣列隔離島使第一推雜區中之靜電放%電流被迫 的,以正向及逆向迂迴的方式流向通道區。這將使 = 摻雜區之分佈電阻明顯的增加。 本發明之另一概念為提供一形成靜電放電防護 j法。首先,☆-第-導電型之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二第二 辦# , 里且 < 馬狀物。接著,於該半導 體基底上形成一與該井區相距一既中 該通道區兩側分別形成一第-導距離之;道區。再於 二道命,#-於 乐一^電型之第一摻雜區及一第 兮崑处5之:一:雜區。该第一摻雜區與該島狀物重疊。 間隙。 茨弟推雜區之一邊界分離以形成一 本發明之更另一概冬Α担乂林 法。於—第一導電型;= :靜電放電防護裝置之方 物。於該半導體基底上::體Ϊ底上形成-複數之島狀 別形成-第二導電型之道區。於該通道區兩!:卜分 捧雜區。該第一摻雜區*节區及—第二·導電髮之弟一 該第-摻雜區之靜電;電3狀物重叠。該島狀物使流於 电狄尾玉^之至少部分以順向及逆向之
第7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5)〜' -- 組合而流至該通道區 圖式之簡單說明: ^ ^本^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 下文、牛 車乂佳貫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 下: 圖示說明: ,1圖顯二習知靜電放電保護裝置之上視圖。 12圖顯示本發明靜電放電保護裝置之上視圖; :3A圖為第2圖沿切線[A’之側視結構圖; ,3B圖為第2圖沿切線Β —β,之側視結構圖; ,3C圖為第2圖沿切線C-C,之側視結構圖; 第4 A圖為本發明另一結構設計; 第4B圖為第4A圖之沿切線D_D,之侧視圖; 第5A圖為利用場氧化層,取代第3人圖中之複矽晶層36 及及薄閘氧化層3 8之本發明之一實施例; 第5B圖為將第4B圖及第5B圖混合之應用; 第6 A圖至第6C圖顯示將第2圖之結構稍加變化之本發 明實施例; 第7A至第7C圖對應於第6A至第6C圖,顯示以場氧化層 形成之隔離島6 6之實施例; 9 第8圖顯示之具有連扣(interlocked)結構之隔離島之 實施實例; 第9圖為第8圖之部分放大圖;
第8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6) 第1 0圖顯示具有連扣之隔離島陣列及一與隔離島重疊 之η型井之一實施例; 第1 1圖類似第1 0圖,但只有部分井區與隔離島重疊; 及 第1 2 Α至第1 2 C圖顯示由複矽晶及薄閘氧化層組合成為 隔離島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製程流程。 符號說明:
1 0〜 接觸點; 1 2〜 複矽晶閘; 14〜 主動區; 14a 〜源極擴散區 14b 〜汲極擴散區 1 6〜 接合墊 20a 〜隔離島; 20b 〜隔離島; 20c 〜隔離島; 22〜 η型井區; 23〜 汲極接觸點; 30〜 Ρ型基底; 32〜 Ρ +型保護環; 36〜 複石夕晶層; 38〜 閘極氧化層; 55〜 埸氧化層; 第9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7) 6 0〜埸氧化層; 6 2〜隔離島; 6 4〜間隙; 6 6〜隔離島; 7 2〜正向路徑; 7 4〜逆向路徑; 7 6〜隔離島。 實施例: 第2圖顯示本發明靜電放電保護裝置之上視圖。如第2 圖所示,本發明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具有指狀之N型金氧 半導體電晶體(Ν Μ 0 S ) ’且包含二_接之複石夕晶閘(p 0 1 y Μ G a t e ) 1 2。一主動區1 4以一隔離區包圍;該隔離區通常以一 場氧化層(Field Oxide)或一淺溝隔離層(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I)形成。主動區η通常以負極性之離子進 行離子植入(Ion Implantation),並以熱循環回火形成重 η型摻雜(n + d 〇 p e d )區。主動區1 4中之複矽晶閘(P 〇 1 y G a t e )’複石夕晶區,或場氧化層用以遮蔽部分離子之植 入。在主動區1 4中並有二通道區於複矽晶閘1 2下形成。於 二複石夕晶閘1 2間之主動區1 4為汲極擴散區1 4 b,用以作為 陽極,其可以耦接於一接合墊1 6。而將二複矽晶閘1 2夾在 中間之主動區1 4部分則為源極擴散區1 4 a,用以作為陰極 並躺接於一電源桿,如V s s。汲極及游極擴散區1 4 a,1 4 b 以複矽晶閘1 2及複矽晶閘1 2下方之通道區隔離。 隔離島2 0以一複矽晶層3 6及其下方之薄閘氧化層3 8形
第10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8) 成,均勻的分佈於汲極擴散區1 4b中。至少有部分之隔離 島20與一位於汲極擴散區14b中之一 η型井區22重疊。 第3Α圖為第2圖沿線Α-Α’之側視結構圖。從圖中之右 起為一汲極接觸點2 3,位於汲極擴散區1 4 b中;一列隔離島 20a完全位置於η型井區22中;一列隔離島20b部分位於η型 井區22中;一列隔離島20c全部位於該η型井區22之外而於 該ρ型井區/基底3 0中;一複矽晶閘1 2 ; —源極擴散區1 4 a ;及 一 P+型保護環32(不顯示於第2圖中),位於p型井區/基底 3 0中。汲極擴散區1 4 b耦接於一接合墊1 6。源極擴散區1 4 a 及ρ型井區/基底30耦接電源桿Vss,如第3A圖所示。每一 隔離島2 0 a包含一複矽晶層3 6及一其下之薄閘氧化層3 8。 0 第3 B圖顯示第2圖中沿切線B- B ’之侧視結構圖。第3 C 為第2圖中沿切線C-C’所得之側視結構圖。 如果η型井區2 2太靠近複矽晶閘1 2,I C啟動時,將因η 型井接面太寬而造成擊穿(Punch-Through)。 因此,η型 井區2 2應與複矽晶閘1 2應保持一最小之既定距離(該既定 距離視製程差異而定,例如於0 . 3 5 um之製程中,該最小之 既定距離可訂為0 · 3 5 u m)。 當E S D事件發生時,如瞬間正電壓脈衝產生於陽極, 電流由汲極擴散區1 4 b之汲極接觸點2 3流向汲-閘極邊緣。 如第2圖及3 A- 3 C圖所示,為兩條電流可能具有之路徑: (1)第一條電流路徑繞行於隔離島2 0外緣之具有高滲•酴 雜濃度(η + )及較低電阻之路徑。在進行S a 1 i c i d e或沒極石夕 化時,此路徑之電阻將會更低。
第11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9) (2 )第二條電流路徑經由隔離島2 0下方之η型井區2 2。 η型井區2 2具有較低摻雜濃度,因此此路徑之電阻較高。 此二電流路徑同時平行的運作,造成靜電放電電流經 過之汲極分佈電阻比原本沒有隔離島置於汲極擴散區中之 分佈電阻大,但低於上述專利’ 8 9 2或’ 0 8 7所述結構之分佈 電阻。藉由調整隔離島20之形狀及數量及η型井區22含蓋 之範圍,可將汲極擴散區之分佈電阻調整至最適合之大 小 〇 如有負電荷困於隔離島20中,隔離島20下方之η型井 區2 2將汲極擴散區1 4 b與ρ型井/基底3 0分開。因此上述之 汲極漏電流將不會發生在具有η型井區2 2於其下方之隔離 0 島20附近。當與η型井區22重疊之隔離島20越多時,汲極 漏電流就相對的降低。達成裝置穩定度及良率之改進。 此結構之另一優點為較低之汲極電容。η型井區2 2之 摻雜濃度較η+型擴散區14b低,因此η型井區22相對於ρ型 基底30之電容較η+井相對於ρ型基底30之電容。因此第2圖 中之汲極-基底電容較相同結構但無與η型井區22重疊之η + 井為低。 本發明另一結構設計顯示於第4Α圖中。第4Α圖與第2 圖相似,但第2圖中之NMOS電晶體在第4Α圖中以一場氧化 層40取代。第4Β圖為第4Α圖之沿切線D-D’之側視圖。場氧 化層60下方具有一通道區。 〇 除了利用複矽晶層及薄閘氧化層之組合外,隔離島也 可利用一隔離層(i s ο 1 a t i ο η ),例如:場氧化層,如第5 Α圖
第12頁 、發明說明(10) 所示,取代第3 A圖中之福 ⑼圖為將第4B圖與場氧化爲晶層36及及薄閘氧化層38。第 P離製程時,氧化層也^ ^混合之應用。或者,於淺溝槽 …第“圖至第6C圖^ :溝槽隔離層取代。 六篦6 A圖中,细具’、將第2圖之結構稍加變化之實施 之:&離島極擴散 ί ap)64位於二隔離島62 /二一列隔離島中只有一間隙 %方向,位於主動區14 Λ:隙沿著複石夕晶間12的 々伸4 9 Μ # #方A ,¥ 4的中央。間隙6 4也可沿著多晶矽 閘的备一 ^隔離^62均於汲極擴散區Ub中。於第6B圖 « 中’ 1 t :伋於汲極擴散區1 4b中,與汲極擴 散匾14b之邊界形成一間隙64。 均位於沒=區1,中,其-邊位於環繞:場ί:Γ 二間有-間隙64,政£14中’與沒極擴散區14b之邊 如亡所述,除了結合複石夕晶層及薄間氧化層之應用, 隔離島也可以,用一隔離層如場氧化層(或溝槽隔離層)來 設計。第7A至第7C圖’對應於第“至第6C圖,顯示以場氧 化層形成之隔離島6 6之實施例。隔離島6 6與環繞之場氧化 廣連接’形成一半島狀之圖案。 第8圖顯,之隔離島76具有連扣(Interl〇cked)的效 果。第\圖為第8圖之部分放大,以說明由汲極接觸點2 3流 向複石夕晶閘1 2之正向及逆向之靜電放電電流。此結構使得 靜電放電電流可正流(朝向複矽晶閘丨2或通道區方向流動) 或逆流(背向石夕晶閘1 2或通道區方向流動),以增加電流路
第13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11) 徑的長度並有效的增加汲極接觸點2 3至複矽晶閘1 2間之距 離。如第9圖所示,正向路徑72及逆向路徑74不一定要絕 對方向相反的(彼此間呈1 8 0度之方向)。只需大致上反向 (至少有9 0度以上)即可。 類似第8圖,第1 0圖具有連扣之隔離島陣列及一與隔 離島重疊之η型井區22。η型井區22用以減少汲極電容,並 改善裝置的穩定度。二陣列之隔離島7 6形成一連扣 (I n t e r 1 〇 c k ) 結構,使得電流由一汲極擴散區1 4 b之接觸 點23正向(Forward)或逆向(Backward)流向通道區。第^ 圖類似第1 0圖,但只有部分井區2 2與隔離島7 6重疊。井區 2 2與通道區需保持一既定距離以防止擊穿 (Punch-Through)發生。此既定距離視實際需要而定,考 量的標準包括可接受的汲極電容,電阻,最大輸入待命漏 電流或其他的因素。 本發明的概念為在靜電放電防護裝置之至少一(汲極) 擴散區中製造一苐一電阻部份(A First Resistivity Portion)及一第二電阻部份(A Sec〇nd Resistivity
Portion)。第二電阻部份具有一第一區,一第二區及一間 隙區。第一區經由間隙區連接於第二區,並可經至少一接 觸點連接至一 I C接合墊或一電源線。第二區可相鄰於一通 道區。間區至少有—部分與該第二電阻部份相連。間隙 區可與该^ 一電阻部份區兩側相鄰;也可採用將間隙區之 一侧與該第二電阻部份相鄰,而另一側與一隔離區相鄰。 另外’間隙區可以非常窄(依電流之寬度方向)及短
第14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12) (依電流之路徑方向)以節省所需面積。窄的間隙可以有〇 · 5至5 um的寬度,相對於一指狀複矽晶閘之通道寬度20至 1 0 0 u m。短的間隙可以有0 . 2〜1 u m的長度,相對於一般 2〜6um接觸點至通道區的距離。間隙區之長度(0· 2〜lum)可 以小於其寬度(0.5〜5um)。 如第2圖至第3C圖中,該第一電阻部份之第一區為n + 摻雜區經由接觸點2 3連接至I C接合墊,第二區為相鄰於通 道區的η +摻雜區,間隙區為兩相鄰隔離島或一隔離島與其 周遭隔離區之間隙。第二電阻部份為島狀物下之η型井 區。在一自行對準矽化物(Sa 1 i c i d e )製程中,第一電阻部 份具有一矽化物表層,因此具有比第二電阻部份更低的電 阻。此具有下列優點: (1) 起始靜電放電電流由第一區經至少一分流路徑 (Detour )及至少一個間隙區至第二區。因為超低矽化物擴 散區單位長度電阻及相關的低R C沿遲,電流可由I C接合墊 非常快速的到達通道區。這有助於快速啟發靜電放電保護 裝置。 (2) 當靜電放電保護裝置被觸發時。如何完全及統一 的觸發靜電放電保護裝置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例中,靜 電放電電流部分由上述(1 )之超低單位長度電阻路徑,部 分由第一區經第二電阻部份流至第二區。這兩條電流路徑 結合起來可形成一均勻分佈之電阻,以促使靜電放電保護 裝置能被完全及均勻的觸發。 第2圖至第3C圖中,電流分流路徑的方向與直接由接
第15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13) 觸點至通道區的方向相差約90度。在第8圖至第12C圖中, 電流分流路徑的方向與直接由接觸點至通道區的方向差大 於9 0度(在某些區域約為全反向即1 8 0度)。於此,一電流 分流路徑之長度(電流流方向長)大於寬度(橫越電流寬 度)。此電流分流路徑可配合至少一間隙區及第二電阻部 份,形成一均勻分佈的電阻網路以幫助靜電放電保護裝置 之均勻啟動,並增加ESD放電效能。 該第一及第二電阻部份之電阻值差可用不同的方法達 成。例如可用不同的摻雜濃度產生,如上述η +摻雜區及η 型井區。η型井區也可以是另一個η型摻雜區,或一 ρ型井 製程中之η型基底。然而,此電阻值差異也可以用製程中 不同的表面導電性達成(如矽化物表面及非矽化物表面)。 因此第一及第二電阻部份可具有相同或相異的摻雜濃度。 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於至少一靜電放電保護裝置之摻 雜區中製造第一及第二電阻部份,本發明之範圍將明確的 描述於下。 本發明靜電放電保護裝置之形成適用於一般I C製程及 S a 1 i c i d e製程。此具有由複矽晶及薄閘氧化層組合成為隔 離島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其製程顯示如第1 2 A至第1 2C圖 中所示。首先,在一 ρ型基底上形成一 η型井區22及一 ρ型 井區(圖上省略)。接著’在ρ型基底上形成定義主動區14 之場氧化層FOX,如第12Α圖所示。於第12Β圖中,在主動 區1 4或場氧化區表層形成複矽晶閘及隔離島。靜電放電保 護裝置之η型井區2 2與複矽閘保持一既定之距離以防止擊
第16頁 523901 五、發明說明(14) 穿現像發生。隔離島22具有一端,與另一隔離島或主動區 1 4之邊介分離,以形成一間隙。接下來,進行離子植入以 形成重η或p型摻雜區以形成汲極擴散區1 4 b及源極擴散區 14a,如第14c圖所示。可選擇性的(optional)Salicide製 程(於圖中省略)用以在複矽晶閘,汲極擴散區及源極擴散 區表面形成矽化物以增加電路操作速度。最後,形成内複 石夕晶(I n t r a - Ρ ο 1 y )介電層材料,接觸點,如第3 A圖所示。 第8,10及11圖中之連扣結構也可用上述的方法,以不同 的佈局設計形成。 本發明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改進了以往專利潛在之 高電源消耗問題;更進一步的,具有可調整電阻範圍,解 決了專利’ 8 9 2及’ 0 8 7之問題。本發明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具 有降低之汲極電容,更適用於高速操作之應用中。 本發明雖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 定本發明。相反的,本發明含蓋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 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所做的些許更動與潤飾。 本發明所述之場氧化層也可以溝槽隔離層 (Trench-Isolated Segment)或其他適用於元件隔離之隔 離層所取代。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 範圍所界定者之標準而定,以包含相關之更動及類似之安
第17頁
Claims (1)
- 523901 f/ 案號 90131324 1 i 年/> 六 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包含: 一第一導電型之半導體基底; 一第二導電型之第一摻雜區,設於該半導體基底上, 且具有一邊介(Boundary); 一第二導電型之第二摻雜區,設於該半導體基底 一通道區,設於該第—摻雜區 上, 至少-島狀物,設於該第—二二弟-摻4£間; 不 摻雜區中,日1亡一加 分,其中,該部分及該邊介間11 且/、有一邓 J丹有一間隙· jr 一具有第二導電型之井區 J丨糸,及 該島狀物之一第一部份重疊且鱼5亥半導體基底上,與 離 與该通道區保持一既定之距 中 中 中 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 該部分位於該島狀物之束端。 电保4叙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 該井區與該島狀物之一第_ * 电保4裝置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私 卜更s 〇 該井區與該島狀物全部重^?。〃放電保護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該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具有補砰μ放電保護装置,其 其 其 其 複數之島壯 等島狀物之一完全與該井區重愚。 兩狀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Z-. λ 中,該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具有複數 電保護裝置,其 等島狀物之一與該井區不重憂。之島狀物,其中至少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 中,該島狀物具有一隔離層位私。放電保護裝置,其 ........................................+導體基底上。 其中至少該 該0492-6199TWfl ; 90-003 ; Hui.ptc ^ -這號 9‘0131324 弟 J_ 日 ^、申請專利範圍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靜電放電保護裝 ’該島狀物更具有一位於該隔離層上之導電、層。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靜電放電保護 车2島狀物為一場氧化層或一溝槽隔離; °亥+導體基底上》 n圮成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靜電放電保護 ,該第一摻雜區之表面具有一矽化物。 x罝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靜電放電保護 ,二島狀物具有二末端,與該邊界間形成二間隙。 中,,:申J專利範圍第1項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1 该第一摻雜區耦接於一接合墊, ^ 電源桿。 木 〇雜區耦接於 1 3 ·〃一種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包含·· 一第一導電型之半導體基底; 且具有!;J電型之第-摻雜區,設於該半導體基底上, 二=電型之第二摻雜區,設於該半導體基底上. 通道區,設於該第一摻 -上’ -陣列之島狀物,設於兮第二弋5玄弟:乡雜區間; -摻雜區之靜電放電流4雜區巾,使流經該第 如申請專利H及逆向的流向該通道區。 於該裝置更具有-第二導電型之井區,位 牛¥體基底上’與該島狀物重聶。 中,3·养如广’專利範圍第14項之靜且電放電保護裝置’其 —^井區4分的島狀物重疊。 其 其 位於 其 其 0492-6199TWfl ; 90-003 ; Hui.ptc 523901中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其 該井區完全與該島狀物重疊。 中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4項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其 ,"亥陣列之島狀物之一不與該井重疊。 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其 ^亥島狀物包含一位於該半導體基底上之隔離層及 一位於该隔離層上之導電層。 lj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3項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盆 中,7 —該島狀物以一該半導基底上之場氧層形成。’、 士姑楚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其 中,^第一摻區之表面具有一矽化物。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靜電放電 ;母二該Λ狀物具有二端以與該邊界間形成二…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靜電放電 ”.复 中,该第一摻雜區耦接於一接合墊,該第_ '、 一電源桿。 Λ弟—摻雜區耦接於 23· —種靜電放電防護裝置,該靜電 含: 电丨方4裝置包 一第一導電型之半導體基底; 二第二導電型之第—摻雜區,設於 且具有一邊界; V體基底上, -第二導電型之第二掺雜區,設 摻雜區及該第 雜區中 複數之島狀物,設於該第一协从广丄 捧雜區間; J (ασ Μ-/ , 口(Interlock)靜電放電電汸、、、中該等島狀 15向的往該第20頁 一通道區,設於該第—妓干^體基底上· I·· 0492-6199TWH ; 90.003; Hui.ptc 523901 --9m 39.4 六、申請專利範圍 通道區流。 ±_a 曰 修正24· —種形成靜電放電保護裝置之方法,其中 法包含: 於一 井區; 第一導電型之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第二導電型之 於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島狀物,且該島狀·物之 部分與該井區不重疊; 丄 於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通道區,並使該通道⑧斑^ 井區保持一特定距離; ^ 於該通道區兩側分別形成一第二導電型之第—換 及一第二導電型之第二摻雜區,其中,該第一摻 f區 井區重疊; 維^與該 其中’該島狀物之一端與該第一掺雜區之一邊介 (Boundary )分離,以形成一間隙。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之形成靜電放電保護裝置 之方法’其中,該島狀物與該井區完全不重疊。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之形成靜電放電保護裳置 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中形成該島狀物之步驟為依序、於該 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隔離盤(Is〇lati〇n Plate)及在該 離盤上形成一導電盤(Conductive Plate)。 2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形成靜電放電保護裝置 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中形成該島狀物之步驟包括 導體基底上形成一場氧化層。 ^丰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形成靜電放電保護裝置 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一步驟,在該第一摻雜區523901 修正_案號 90131324 申請專利範圍 之 第 包 及 島 順 方 度 方 第 距 方 狀 方 ,形成一矽化物。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形成靜電放電 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形成一連接路徑,、八4裝置 —摻雜區及該第二摻雜區耦接至一接合墊及—二別將該 30. —種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形成方法,1中 ^原桿。 含·· 、Τ 垓方法於一第一導電型之半導體基底上形成複數之 於该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通道區; 物; 於該通道區兩側分別形成一第二導電型之第— 一第二導電型之第二摻雜區,其中,該第一―摻雜區 狀物重疊; ^ ^雜區與該 其中,該島狀物使流於該第一摻雜區之% 向及逆向地流至該通道區。 “放電電流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〇項之靜電放 法,其中,該靜電放電電流之順向^呆//置形成 。 久史向角度大於9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之靜電放 豆中,兮古土击a八π 士、 t欲電保護裝置形成 甲 該方法更包含形成一與—兮拉 雷划P r* 等島狀物重疊之 寬型井區,其中,該井區與該诵 且 〆通道區保持一既定之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靜電放 其中,該方法更包含於該第—_ y、5蔓裝置形成 ,形成一石夕化物。 #雜區中,但非該島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〇項之靜 其中,該方法更包含形成一連4表放%電保護裝置形成 嶋·—一 一----徑,分別將該第 32 法, 二導 離。 33 法, 物上34 法,0492-6199TWfl ; 90-003 ; Hui.ptc 第22頁 523901 _案號90131324_年月曰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摻雜區及該第二摻雜區耦接至一接合墊及一電源桿。 3 5. —種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護結構,用以加強靜 電放電保護,該結構包含: 一第二導電型之通道區;及 一第一導電型之一第一摻雜區,包含: 一具有一第一電阻部份(first resistivity portion)之第一部,包含至少一第一區,一相鄰於該通道 區之第二區,及一連接該第一區及該第二區之間隙區;及 一具有一第二電阻部份之第二部(second resistivityportion),包含一鄰接於於該間隙區之第三 區並與該通道區分隔; 其中,靜電放電電流之一部分經該間隙區,另一部分 經該第二電阻部份,由該第一區流向該第二區,以均勻地 啟動該防護結構。 3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防護 結構,更包含: 一基底,用以供該第一摻雜區於其上形成;及 一第一導電型之第二摻雜區,形成於該基底上; 其中,該通道區位於該第一摻雜區及該第二摻雜區之 間。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保護結構被一隔離區包圍,該間隙區位 於該第三區及該隔離區間。 3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電阻部份更包含一第四區,該間隙0492-6199TWfl ; 90-003 ; Hui.ptc 第23頁 523901 _案號 90131324_年月日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區位於該第三區及該第四區間。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電阻部份之片電阻大於該第一電阻 部份之片電阻。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更包含一第一導電型之井區,其中,該第二電阻 部份至少有一部分與該井區重疊。 4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0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電阻部份完全與該井區重疊。 4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一區更包含至少一接觸點。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一區經該接觸點連接至一積體電路接 合墊。 4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電阻部份更包含一介電層。 4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4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更有一導電層於該介電層上形成。 4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通道區上更包含一介電層。 4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6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更有一導電層於該介電層上形成。 4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更有一矽化物形成於該第一電阻部份之一 第一表面上。0492-6199TWfl ; 90-003 : Hai.ptc 第24頁 523901 皇號90131咖 年 月 六、申請專利範圍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適用於一積 護結構,其中,更有一矽化物形成於該第一電随、路之防 第一表面上 面上。 介電層形成於該第二電阻部份 部份之一 <〜第二表 5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適用於一積 護結構,其中,該介電層直接形成於該第二表〜%路之防 何矽化物存在於其間。 &向上,無任 5 1 · —種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護結構, 電放電保護,該結構包含: β以加強靜 一第_導電型之通道區丨及 一第一導電型之一第一摻雜區,包含: 一具有一第一電阻部份(first resi portion)之第一部,包含至少一具有至少— Uvity 區,一相鄰於該通道區之第二區,及一連接哕,點之第一 第一區之分流路徑((let〇Ur path);及 第區及-亥 .\ 一 ί 有一第二電阻部份(second reSistivity P〇rt=n)之第二部,設置於該通道區附近,包含一第三區 及第四區,其中,该第二區以該分流路徑與該第四區分 隔; 其中’靜電放電電流之一部分經該間隙區,另一部分 經該弟一部’由該第一區流向該第二區,以均勻的啟動該 防護結構。 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丨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更包含: 一基底,用以設置該第一摻雜區;及0492-6199TWfl ; 90-003 ; Hui.ptc 523901 _案號90131324_年月日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第一導電型之第二摻雜區,設置於該基底上; 其中,該通道區位於該第一摻雜區及該第二摻雜區之 間。 5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分流路徑具有一第一方向,與一由該通 道區朝向該接觸區之第二方向略呈垂直。 5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分流路徑具有一第一方向,與一該通道 區朝向該接觸區之第二方向具一約大於90度之方向差。 5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電阻部份之片電阻大於該第一電阻 部份之片電阻。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更包含一第一導電型之井區,其中,該第 二區至少有一部分與該井區重疊。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部完全與該井區重疊。 5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一區經該接觸點連接至一積體電路接 合塾。 5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8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摻雜區連接至一電源桿。 6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電阻部份更包含一介電層。 6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0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0492-6199TWfl : 90-003 ; Hui.ptc 第26頁 523901 _案號 90131324_年月日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護結構,更包含一導電層形成於該介電層上。 6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通道區之上更包含一介電層。 6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2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更有一導電層於該介電層上形成。 6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更有一矽化物形成於該第一電阻部份之一 第一表面上。 6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二電阻部份更具有一介電層形成於該 第二電阻部份之一第二表面上。 6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 5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介電層直接形成於該第二表面上。 6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分流路徑具有之其中一段路徑,長度大 於寬度。 6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適用於一積體電路之防 護結構,其中,該第一電阻部份更包含一間隙區,該第一 區經由該分流路徑及該間隙區連接至該第二區。0492-6199T1Vfl ; 90-003 ; Hui.ptc 第27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863,977 US6730967B2 (en) | 2001-05-24 | 2001-05-24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formation thereof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523901B true TW523901B (en) | 2003-03-11 |
Family
ID=2534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0131324A TW523901B (en) | 2001-05-24 | 2001-12-18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30967B2 (zh) |
TW (1) | TW5239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09386B2 (en) * | 2002-08-29 | 2004-10-26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Cascode I/O driver with improved ESD operation |
TW560042B (en) * | 2002-09-18 | 2003-11-01 | Vanguard Int Semiconduct Corp | ESD protection device |
US7329926B2 (en) * | 2003-04-01 | 2008-02-12 | Agere Systems Inc. |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onstricted current passage |
US7141831B1 (en) * | 2004-07-28 | 2006-11-28 |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Snapback clamp having low triggering voltage for ESD protection |
US7646063B1 (en) * | 2005-06-15 | 2010-01-12 | Pmc-Sierra, Inc. | Compact CMOS ESD layout techniques with either fully segmented salicide ballasting (FSSB) in the source and/or drain regions |
US20080023699A1 (en) * | 2006-07-26 | 2008-01-31 |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 A tes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harge effects during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
US8981488B1 (en) * | 2013-11-06 | 2015-03-17 |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US10741543B2 (en) | 2017-11-30 | 2020-08-11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Device including integrat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omponent |
US10985157B2 (en) * | 2019-09-19 | 2021-04-20 | Elite Semiconductor Memory Technology Inc.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layout design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5280A (en) * | 1986-10-01 | 1989-04-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US5225702A (en) * | 1991-12-05 | 1993-07-0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tructur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JP3813638B2 (ja) * | 1993-01-14 | 2006-08-23 |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200352B1 (ko) * | 1995-12-30 | 1999-06-15 | 윤종용 | 반도체 장치의 보호 소자 |
US5721439A (en) * | 1996-04-10 | 1998-02-24 |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OS transistor structure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ry |
JPH10242294A (ja) * | 1997-02-27 | 1998-09-11 | Toshiba Microelectron Corp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002156A (en) * | 1997-09-16 | 1999-12-14 |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 | Distributed MOSFET structure with enclosed gate for improved transistor size/layout area ratio and uniform ESD triggering |
JP3237110B2 (ja) * | 1998-03-24 | 2001-12-1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US6304127B1 (en) * | 1998-07-30 | 2001-10-16 |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 | Negative-voltage-trigger SCR with a stack-gate ESD transient switch |
US6100125A (en) * | 1998-09-25 | 2000-08-08 |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 | LDD structure for ESD protectio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
US6479872B1 (en) * | 1998-12-28 | 2002-11-12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 Dynamic substrate-coupl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ing protection circuit |
US6046087A (en) * | 1999-02-10 | 2000-04-04 |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Fabrication of ESD protection device using a gate as a silicide blocking mask for a drain region |
-
2001
- 2001-05-24 US US09/863,977 patent/US673096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2-18 TW TW090131324A patent/TW52390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730967B2 (en) | 2004-05-04 |
US20020175377A1 (en) | 2002-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58811B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n e | |
US7285458B2 (en) | Method for forming an ESD protection circuit | |
US7005708B2 (en) | Minimum-dimension, fully-silicided MOS driver and ESD protection design for optimized inter-finger coupling | |
TWI415223B (zh)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090242991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2006523965A (ja) | シリコンオンインシュレータ技術を対象とする静電放電(esd)保護用低電圧シリコン制御整流器(scr) | |
US20040227190A1 (en) | ESD protection for semiconductor products | |
US20050212051A1 (en) | Low voltage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of silicon-on-insulator technologies | |
CN103219362B (zh) | Esd保护电路 | |
US20020145164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of low voltage SCR protection for high voltage failsafe ESD applications | |
US6876041B2 (en) | ESD protection component | |
US6764892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of low voltage SCR protection for high voltage failsafe ESD applications | |
US20070187782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TW201015702A (en)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jec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595516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arrangements including dummy gates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
TW523901B (en) |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05045016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 | |
JP6011136B2 (ja) | 半導体装置 | |
JP3317345B2 (ja) | 半導体装置 | |
CN102856317B (zh) | Esd保护元件 | |
TW200414492A (en) | Improved ESD protection device | |
TW503558B (en) | Low-noise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
TWI703702B (zh) | 場效電晶體及半導體裝置 | |
JP4504664B2 (ja) | 静電気放電保護素子及び静電気放電保護回路 | |
JP2005259953A (ja) | 半導体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