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444406A - 一種白殭菌素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種白殭菌素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44406A
TW202444406A TW113108722A TW113108722A TW202444406A TW 202444406 A TW202444406 A TW 202444406A TW 113108722 A TW113108722 A TW 113108722A TW 113108722 A TW113108722 A TW 113108722A TW 202444406 A TW202444406 A TW 2024444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retinal
drug
day
beauveric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108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銘嘉
李水盛
蔡丰喬
陳厚任
徐兆民
Original Assignee
資元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資元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資元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44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444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5Depsipept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senses
    • A61P27/02Ophthalmic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白殭菌素(Beauvericin)用來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其中該白殭菌素之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1 μM至5 μM。其可用於製備治療或預防視網膜病變之藥物,或與抗癌藥物組合為治療癌症之醫藥組合物或醫藥組合。

Description

一種白殭菌素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白殭菌素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 其可於開發治療或預防視網膜病變之藥物,和治療癌症之醫藥組合物或組合。
癌症(Cancer)的產生是由於細胞不正常的肥大、增生,透過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循環系統,移轉並侵犯到其他組織,造成器官失調、衰竭產生疾病。目前已證實癌細胞與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作用有極大的相關性,血管新生是由已存在的血管(Pre-exiting vessels)藉由出芽的方式生長出另一血管的過程,腫瘤細胞在生長和擴散時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氧氣,而這些都是通過血管供應的。腫瘤通常會促進周圍組織的血管新生,形成更多的血管網絡,以滿足其生長和代謝的需求,因此抑制血管新生對於控制癌症病發有相當程度之功效。
血管新生作用亦有關於相關眼疾的發生,在眼睛血液循環不佳的情況下,常導致視網膜組織的缺氧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分泌,VEGF本應發揮代償性的血管新生以對抗缺氧的環境,但多數病理情況下這些新生的血管細而綿密,不僅無助於增加血流的供應,反而增加血管壁的通透和滲漏,蓄積的液體則更阻礙血液流動,形成惡性循環。
然而,迄今仍待開發抑制血管新生之藥物,用於治療或預防視網膜病變,或治療癌症。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化合物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藥物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為具有以下結構之白殭菌素(Beauvericin),本文中以代號GYT088稱之,該白殭菌素之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1μM至5 μM: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該抑制血管新生藥物可開發為治療或預防視網膜病變之藥物。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該視網膜病變係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青光眼(Glaucoma)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針對人,該白殭菌素之治療有效濃度範圍較佳為0.5μM至5 μM。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該白殭菌素治療或預防視網膜病變之劑量範圍為每眼2.0μg至5.5 μg。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抑制血管新生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1μM至5 μM之白殭菌素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體。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該白殭菌素之治療有效濃度範圍較佳為0.5μM至5 μM。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該醫藥組合物可與一抗癌藥物組合製備治療癌症之醫藥組合物或醫藥組合。
應該理解的是,前述的摘要說明與以下的詳細說明均只是例示性及解釋性的,而非為本發明範圍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熟悉本發明所屬領域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本發明藉由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其提供做為例示而不限制本發明。
如本文所用,「一」冠詞是指一個或多於一個(即,至少一個) 的冠詞語法對象。舉例來說,「一個成分」是指一個成分或多於一個成分。
本文所使用之「血管新生」乙詞,係指新的血管形成的過程,透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進血管細胞內皮增值或遷移,達到組織生長、癒合或修復的目的。這個生理過程在正常發展和維護組織的生理功能中至關重要,然而當血管新生失去平衡時,它也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在癌症和慢性炎症等疾病中。
本文所使用之「癌症」乙詞,係指一群不受控制生長和分裂的異常細胞,進而形成的疾病。這些異常細胞稱為腫瘤,而通常癌症係指惡性腫瘤,會不斷分裂並依循體內循環侵入其他正常細胞組織內,造成機能失調或器官衰竭。
本文所使用之「視網膜病變」乙詞,係指影響眼睛視網膜組織的各種疾病。由於視網膜是眼睛內部的組織,負責接收光線並將其轉換為神經訊號,以傳送到大腦進行視覺感知,故視網膜受損或病變將可能導致視力受損或喪失。常見的視網膜病變如下: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視網膜脫落(Retinal Detachment)以及視網膜血管病變(Retinal Vascular Diseases)。
如本文所用,「治療有效濃度」乙詞係指一化合物或藥劑的濃度,相較於未接受該濃度的相應個體,其導致一疾病、病症,或副作用的治療、治癒、預防,或改善的效果,或一疾病或病症的進展速度的降低。該術語在其範圍內還包括有效增強正常生理功能的濃度。
本文所使用之「白殭菌素(Beauvericin)」乙詞,係指由 Beauveria屬的真菌次生代謝物而產生的化合物。它屬於一類被稱為環肽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結構如下:
白殭菌素的結構特徵包括三個D-羥基戊酸和三個N-甲基-苯丙氨酸的交替排列。白殭菌素具有多樣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細菌、殺蟲以及對多種腫瘤細胞系的抗癌活性。
本發明發現白殭菌素在特定低劑量下,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功效,可用於開發預防或治療視網膜病變之藥物,或與一抗癌藥物組合製備治療癌症之醫藥組合物或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依據小鼠之劑量換算,該白殭菌素治療有效劑量範圍為每眼2.56μg至5.12 μg。因此,可推估該白殭菌素可提供抑制血管增生之有效濃度範圍為0.1μM至5 μM,較佳為0.5μM至5 μM。
為了用於治療,將該治療有效濃度的化合物配製成用於施用的醫藥組合物。因此,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包含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1μM至5 μM之白殭菌素以及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
本文所用之「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乙詞係指在與製劑的其他成分相容且對與醫藥組合物一起施用的個體無害的意義上,可接受的載體、稀釋劑或賦形劑。根據藥物製劑的要求,本領域中通常已知或使用的任何載體、稀釋劑或賦形劑均可用於本發明。
根據本發明,該醫藥組合物可適於透過任何適當的途徑施用,包括但不限於口服、直腸、鼻、局部、陰道,或腸胃外途徑。在本發明之一特定實施例中,將該醫藥組合物配製成用於口服給藥或注射劑。這樣的製劑可透過藥學領域中已知的任何方法來製備。
以下之非限制性之實施例有助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實施。該等實施例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對本文所討論之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而仍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實施例 白殭菌素改善視網膜病變之試驗
1. 試驗材料
本發明白殭菌素(Beauvericin, BEA),下稱為GYT088,係由資元堂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將5 mg的BEA(分子量 783.96)溶解於DMSO,Stock 濃度50 mM。再用生理食鹽水稀釋至100 μM。注射前再用生理食鹽水稀釋為低、中和高劑量組,濃度分別為1.6、3.2和6.4 μM。以小鼠玻璃體體積約4 μl,注射約1 μl換算相當於1.28、2.56、5.12 ng/眼;換算以人體玻璃體體積4-4.5 ml使用劑量之低、中和高劑量分別為1.28、2.56、 5.12 μg/眼。
2. 試驗設計
本試驗係使用來自樂斯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oLASCO Taiwan CO., Ltd.)之7-8週齡之雄性C57BL/6小鼠,平均體重約17-20克。在試驗開始進行前會先在國立臺北醫學大學動物房飼養適應5天以上。飼養溫度設定為23±1℃,溼度設定為 39~43 %,自動化光照控制系統維持12小時照光期、12小時黑暗期。飼料使用Rodent diet 5001(Purina, MO, USA)與飲用水無限制供應。
小鼠於適應期後以雷射激發光灼燒視網膜(第0天),同日以眼底攝影術(FP)、螢光素眼底血管攝影(FFA)、頻域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攝影(SD-OCT)等確認視網膜受損程度(圖1)。試驗共分為5組,將小鼠隨機分組並給予以玻璃體注射相應之藥物,包括(1)對照組、(2)陽性對照組給予 Eylea (40 μg/眼/μL)、(3-5) 試驗組 GYT088 分別為低劑量組(1.28 ng/眼)、中劑量組(2.56 ng/眼)、高劑量組(5.16 ng/眼)。每組 5 隻小鼠,每日臨床觀察,第7第14天檢視視網膜傷損修復的情況。
3. 試驗方法
3.1 雷射激發光誘導小鼠視網膜血管新生(Laser-induced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將 C57BL/6 小鼠以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P)解離性速效全身麻醉劑,待小鼠深度麻醉之後,將其置於承載台上,並用 Atropine 散瞳,30 分鐘後再滴上contact gel(OmniVision),並以Double-frequency Nd: YAG laser (Laser LP352; Lumenis Inc., Salt Lake city, UT)給予視網膜雷射傷害,暴露 0.1 秒,雷射能量為250-300 mW,傷害範圍直徑約為100 μm,同一視野下在視網膜血管之間給予2-4次(點)傷害,同日以FFA紀錄螢光滲漏面積。待小鼠甦醒後再置回鼠籠觀察。
3.2 螢光素眼底血管攝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與分析:
小鼠深度麻醉並散瞳。以Micron III retinal imaging microscope (Phoenix, San Ramon, CA, USA)調整焦距,將小鼠之中央窩置於眼底鏡之畫面中央,擷取小鼠眼底視網膜攝像(Fundus Photography, FP),再以腹腔注射 10% sodium fluorescein水溶液,並以520 nm之濾鏡進行視網膜血管造影,擷取連續影像進行分析。給予藥物後將視作試驗第零天(第0天),每周一次觀察小鼠眼內FP,FFA和SD-OCT結果,並記錄至第14天。分析時選取清晰的影像,以 ImageJ 匯入 16-pixel 格式,同時去除背景值,軟體自動量化眼底區域的 Pixel 值和面積。由於個體視網膜結構差異,雷射後傷口修復情形不盡相同,且該區域訊號有過曝情況。在直接受到雷射傷害的位置外,若出現螢光滲漏則可認為是眼底血管新生之現象,因此透過在非雷射損傷處的螢光滲漏區域中隨機選取 3 處固定之面積進行定量統計。
3.3 頻域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攝影術(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和分析
本試驗所使用的 OCT (Phoenix Research Laboratories, San Ramon, CA)影像系統是建立 在頻域光學同調斷層掃描之原理上。將電腦斷層掃描分區為三層,第一層為 Nerve fiber layer(NFL)到 Inner nuclear layer(INL),第二層為 INL 到 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IS/OS),第三層為 IS/OS 到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依據視網膜亞層結構進行傷害程度的評分,評分採雙盲方式進行,由3位人員分別評分後取平均值作為傷害程度的指標值。評分標準如下:
表一、視網膜亞層結構損傷評分
評分 (Score) 視網膜亞層結構 (Retinal layer observation)
評0分 無炎症、無超反射焦點 (HRF)
評1分 外視網膜出現HRF,但不影響 INL
評2分 內視網膜出現HRF
評3分 內視網膜出現HRF,視網膜亞層結構破壞
評4分 出現水囊腫
3.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以平均值± 標準差(S.E.M.)表示,以單向ANOVA(Turkey test)進行統計分析,p<0.05判定具有顯著差異。
4. 結果
4.1 視網膜螢光素眼底血管攝影(FFA)之影像分析
FFA 影像透過 ImageJ 影像分析,定量螢光滲漏面積,由於該處於第0天並無顯著滲漏,因此所得之螢光主要來自於新生的血管。第0天的影像可觀察在給予雷射損傷後各組小鼠眼底皆可發現3處雷射誘導之傷口,量化後可得在雷射損傷後各組第0天、第7天與第14天的相對平均螢光滲漏比值(圖2)。GYT088處理組由低劑量至高劑量第7天的血管新生指標較第0天為1.92±0.21、1.59±0.22和1.53±0.17倍, 其中高劑量組的血管新生抑制達到統計差異(p<0.05)。GYT088處理組第14天的血管新生指標相較於第0天為2.46±0.18、1.79±0.17和1.63±0.16倍,中、高劑量組的血管新生抑制達到統計差異(p<0.01)。由於GYT088的血管新生抑制呈現劑量和時間依賴性趨勢(Dose- and time-dependent),判定玻璃體注射GYT088(劑量2.56和5.12 ng/眼)具有抑制雷射誘導血管新生之功效。換算人體劑量範圍為2.56和5.12 μg/眼。
4.2 視網膜亞層結構之分析
利用OCT影像觀測視網膜亞層結構的完整性,以及一些次結構的變化,例如: 一些高反射節點可能是免疫細胞的聚集或是色素上皮細胞的移行所導致。OCT影像也可以觀察到視網膜囊腫,為了比較各組眼底攝影下視網膜的傷害程度,依照病徵嚴重程度給予 0~4 級分,並由3組盲測結果進行量化及統計分析(圖3)。結果顯示第7天各組的傷損分數落於0.80-1.62之間,Eylea 組的傷損分數於第7天(0.80±0.13)顯著低對照組(1.38 ±0.17),顯示 Eylea 可以保護視網膜亞層結構。第14天各組的傷損分數落於0.93-2.62之間,高劑量(5.12ng/眼)處理組的 GYT088 的傷損分數相較於對照組也有顯著的下降,顯示 GYT088 可以維持視網膜亞層,降低細胞聚集的程度。
本領域中的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可以對上述具體實施例進行改變而不脫離其廣泛的發明構思。因此,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揭露的特定具體實施例,而是旨在涵蓋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內的修改。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將更好理解前述發明內容以及以下對本發明之詳細描述。為了說明本發明,於附圖中顯示出目前較佳之具體實施例。
圖1所示為試驗流程時間與流程之示意圖。
圖2所示為視網膜眼底攝影(FP)和螢光素眼底血管攝影(FFA)之影像結果與數據分析:圖2(A)為雷射損傷後第0天之結果;圖2(B)為雷射損傷後第7天之結果;圖2(C)為雷射損傷後第14天之結果。而圖2(D)為螢光素眼底血管攝影檢測之量化圖。*p<0.05表示在第7天之高劑量GYT088處理組(5.12 ng/眼)與其他組相比具顯著差異。**p<0.01表示在第7天之Eylea處理組與其他組相比具顯著差異。 ##p<0.01表示在第14天之中劑量及高劑量GYT088處理組(2.56、5.12 ng/眼)與其他組相比具顯著差異。 ###p<0.001示在第14天之Eylea處理組與其他組相比具顯著差異。
圖3所示為雷射損傷處頻域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攝影術(SD-OCT)之影像結果與視網膜亞層結構數據分析:圖3(A)為雷射損傷後第0天之結果;圖3(B)為雷射損傷後第7天之結果;圖3(C)為雷射損傷後第14天之結果。而圖3(D)為SD-OCT 影像觀測視網膜結構病變評估之量化圖。*p<0.05表示在第7天之Eylea處理組與其他組相比具顯著差異。 ###p<0.001示在第14天之Eylea、低劑量、中劑量及高劑量GYT088處理組(1.28、2.56、5.12 ng/眼)與對照組相比具顯著差異。

Claims (8)

  1. 一種化合物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藥物之用途,其中該化合物為具有如下結構之白殭菌素(Beauvericin),該白殭菌素之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1μM至5 μM: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途,其中該白殭菌素之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5μM至5 μM。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途,其中該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可開發為治療或預防視網膜病變之藥物。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用途,其中該視網膜病變係選自由以下列組成之群: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青光眼(Glaucoma)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5. 一種抑制血管新生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1μM至5 μM之白殭菌素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體。
  6. 請求項5所述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白殭菌素之治療有效濃度範圍為0.5μM至5 μM。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醫藥組合物,其可用於治療或預防視網膜病變之藥物。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醫藥組合物,其可與一抗癌藥物組合製備治療癌症之醫藥組合物或醫藥組合。
TW113108722A 2023-03-20 2024-03-08 一種白殭菌素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 TW2024444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363453225P 2023-03-20 2023-03-20
US63/453,225 2023-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44406A true TW202444406A (zh) 2024-11-16

Family

ID=9280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108722A TW202444406A (zh) 2023-03-20 2024-03-08 一種白殭菌素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16144A1 (zh)
TW (1) TW202444406A (zh)
WO (1) WO20241932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71158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 Beauverici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hereof for inhibiting the hsp90 chaperone pathway
EP3946414A4 (en) * 2019-04-03 2022-12-07 Zih Yuan T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TREATING EYE DISEA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93256A1 (zh) 2024-09-26
US20240316144A1 (en) 2024-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116191A (ja) 異常な新生血管形成を伴う眼疾患を処置するためにニンテダニブを使用する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JPS58172314A (ja) ピロロピロール類を含む眼病用薬剤調製物
RU2700927C2 (ru) Офтальмолог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циклоспорин и трегалозу
KR101692578B1 (ko) 레바미피드 또는 이의 전구체를 포함하는 안구건조증의 예방 또는 치료를 위한 경구용 약제학적 조성물
BR112021015737A2 (pt) Formulações de 4-(7-hidróxi-2-isopropil-4-oxo-4h-quinazolin-3-il)-benzonitrila
US10973758B2 (en) Methods of eye treatment using therapeut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dipyridamole
KR102578102B1 (ko) 엔도텔린 수용체 길항제의 국소 안용 제형
TW200305398A (en) Use of ROM production and release inhibitors to treat and prevent intraocular damage
AU2014229371B2 (en)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treating eye disorders using dipyridamole
TW202444406A (zh) 一種白殭菌素用於製備抑制血管新生藥物之用途
KR20190071674A (ko) 안과용 제제 및 안과용 약
RU2485939C1 (ru) Офтальмологический препарат в виде глазных капель, содержащий дисульфирам и таурин
US20140275124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eye disorders using dipyridamole
TW304879B (zh)
CN114746079A (zh) 用于预防或治疗眼部疾病的滴眼剂组合物
TW202033186A (zh) 眼科用組成物
RU2585400C2 (ru) Лекарственная форма на основе бутиламиногидроксипропоксифеноксиметил метилоксадиазола
KR102583151B1 (ko) 안구건조증 치료를 위한 레코플라본 함유 점안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197112B2 (ja) 水泡性角膜症治療用医薬組成物
KR20230136579A (ko) 안구건조증 치료를 위한 레코플라본 함유 점안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8986870A (zh) 一种抑制眼部病理性血管新生的滴眼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48174A1 (ja) 角膜疾患治療剤
CN117298140A (zh) 牛蒡根多糖在制备治疗干眼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12220749A (zh) 咪唑立宾以及包含咪唑立宾的组合物的用途
KR20130006110A (ko) 제대혈청을 포함하는 재발성 각막미란의 치료용 약학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