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1711A - 電子設備及相位對焦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設備及相位對焦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11711A TW202411711A TW111133031A TW111133031A TW202411711A TW 202411711 A TW202411711 A TW 202411711A TW 111133031 A TW111133031 A TW 111133031A TW 111133031 A TW111133031 A TW 111133031A TW 202411711 A TW202411711 A TW 20241171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difference
- focus position
- view
- value
- defocu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提供一種相位對焦方法及電子設備。相位對焦方法適用於影像擷取裝置並包括下列步驟:計算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對焦中畫面之複數個相位差值以及複數個離焦值,其中該等相位差值各自對應一離焦值;對該等相位差值進行分群,從而獲得一近景群組及一遠景群組;以該近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近景對焦位置;以該遠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遠景對焦位置;基於所述對焦中畫面之一景深、該近景對焦位置及該遠景對焦位置,決定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之一理想對焦位置;以及移動該鏡頭至該理想對焦位置。
Description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電子設備,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影像擷取裝置的電子設備及相位對焦方法。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拍照的機會越來越多,對照片的品質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而對焦更是相機拍照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更快的對焦速度及更精准的對焦精度很有利的提升使用者體驗及產品競爭力。
為方便使用者快速拍攝清晰影像,智慧型手機上的相機一般均配備有自動對焦功能,其可在使用者啟用相機的同時,即主動偵測相機視野範圍內的物件並自動移動鏡頭以對焦於物件。然而,既存智慧型手機具備的自動對焦功能只能夠在相機視野範圍內存在單景深物件時進行精準且快速對焦,當相機視野範圍內出現多個不同景深的物件時,自動對焦功能容易因無法判斷哪一個物件為主體而發生失焦的問題。
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僅係提供背景技術,並未承認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揭示本揭露之標的,不構成本揭露之先前技術,且上文之「先前技術」之任何說明均不應作為本案的任一部份。
本揭露提供一種相位對焦方法,其適用於一影像擷取裝置並包括以下步驟:計算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對焦中畫面之複數個相位差值以及複數個離焦值,其中該等相位差值各自對應一離焦值;執行一分群操作,對該等相位差值進行分群,從而獲得一近景群組及一遠景群組;以該近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近景對焦位置;以該遠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遠景對焦位置;基於所述對焦中畫面之一景深、該近景對焦位置及該遠景對焦位置,決定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之一理想對焦位置;以及移動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至該理想對焦位置。
本揭露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一影像擷取裝置及一處理模組。該影像擷取裝置包括一鏡頭、一鏡頭控制模組及一影像感測模組;該鏡頭控制模組用以控制該鏡頭的移動,該影像感測模組係以通過該鏡頭進入該影像擷取裝置之光線生成一對焦中畫面。處理模組耦接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的該鏡頭控制模組和該影像感測模组,並經配置以執行以下操作:計算該鏡頭對焦中畫面之複數個相位差以及複數個離焦值;對該等相位差值進行分群,從而獲得一近景群組及一遠景群組;從被分群為該近景群組和該遠景群組的該等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近景對焦位置及一遠景對焦位置;以及基於所述對焦中畫面的一景深、該近景對焦位置和該遠景對焦位置,決定該鏡頭的一理想對焦位置,並使該鏡頭控制模組根據該理想對焦位置移動該鏡頭。
以下使用較為具體的文字描述圖式中繪示知本揭示內容的多種實施例或示例。應當理解,這些敘述僅為例示,其本意並非用於限制本揭示內容。對與本揭示內容相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針對所述之實施例的任何改變或修飾,以及本文件中所述原理的進一步應用,皆屬一般慣常改變。在各實施例間可能會重複使用元件符號,但不代表一個實施例的一或多特徵必然出現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即便其使用了相同的元件符號。
此處所用的詞彙是為了描述特定例示性的實施方式,且其本意並非用以限制本揭示內容的發明概念。在本揭示內容中,單數形的「一」和「該」亦涵蓋其複數形,除非上下文明確地另為表示。當可進一地理解,在本說明書中,開放性的詞彙如「包括」與「包含」代表存在所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或部件,但並非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群組織存在或加入。
圖1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設備10的背面示意圖,圖2為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設備10的功能方塊圖。請參照圖1及圖2,電子設備10包括機殼110、影像擷取裝置120及處理模組130;影像擷取裝置120的鏡頭122從機殼110露出,處理模組130安裝在機殼110內並用於控制影像擷取裝置120進行影像擷取。示例性地,電子設備10可以為移動或便攜式並執行通信的各種類型的計算機系統中的任何一種。具體地,電子設備10可為智慧型手機,但本發明的影像擷取裝置120並不以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後鏡頭為限。影像擷取裝置120可視需求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前鏡頭或其他需要移動對焦的設備;舉例來說,影像擷取裝置120可應用於數位平板、數位相機或智能穿戴式設備。前揭電子設備10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影像擷取裝置120的運用範圍。
影像擷取裝置120進一步包括影像感測模組124及鏡頭控制模組126,二者配置在機殼110內並電性耦接於處理模組130。在欲利用影像擷取裝置120來拍攝包括光源和物件的目標場景時,目標場景中物件的反光及光源的光會穿過鏡頭122中的一或多個光學透鏡(未圖示)並在影像感測模組124上成像,影像感測模組124中各個像素的光電元件(例如光電二極體)將所感測到的光線進行光電轉換生成相應的電訊號,並傳送至處理模組130。
在圖3的實施例中,影像感測模組124中的一些像素1242可兩兩一對以光線遮擋部1244進行對稱式的半遮蔽處理而形成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1245B,專門用來進行相位檢測。成對配置的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1245B可相隔一定距離,且在成對配置的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1245B之間可具有一個或多個未上覆光線遮擋部1244的像素124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成對配置的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1245B可以彼此相鄰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像素1242可通過微透鏡1246接收來自目標場景的光線。
為了方便說明,以下將配置在圖3左側的相位偵測像素1245A稱為左相位偵測像素,位在圖3右側的相位偵測像素1245B稱為右相位偵測像素。光線遮擋部1244用於遮蔽來自於特定方向的光。舉例來說,左相位偵測像素1245A的光線遮擋部1244阻擋光線到達像素1242的左側,右相位偵測像素1245B的光線遮擋部1244阻擋光線到達像素1242的右側;因此,左相位偵測像素1245A只能夠接收來自右側的光線,而右相位偵測像素1245B只能夠接收來自左側的光線。
在圖4A中,鏡頭122是處在合焦位置F0,此時物件1250剛好成像在影像感測模組124的像素1242上,因此物件1250的反射光在經過鏡頭122之後的左側光L及右側光R會照射到相同的位置,使得左相位偵測像素1245A所感測到的光強度分佈曲線I
A會與右相位偵測像素1245B所感測到的光強度分佈曲線I
B重合。
然而,在圖4B中,由於鏡頭122的位置太過靠近物件1250,亦即鏡頭122的所在位置F1相較於合焦位置F0太過前移,因此左相位偵測像素1245A所感測到右側光R之光強度分佈曲線I
A的峰值會在右相位偵測像素1245B所感測到的左側光L之光強度分佈曲線I
B的峰值的左方。在此情況下,若以右方為正,則光強度分佈曲線I
A的峰值座標減去與光強度分佈曲線I
B的峰值座標即可得出一負向的偏移量SF1。
相對地,在圖4C中,由於鏡頭122的位置太過遠離物件1250,亦即鏡頭122的所在位置F2相較於合焦位置F0太過後移,因此左相位偵測像素1245A所感測到右側光R之光強度分佈曲線I
A的峰值會在右相位偵測像素1245B所感測到左側光L之光強度分佈曲線I
B的峰值的右方。在此情況下,若以右方為正,則光強度分佈曲線I
A的峰值座標減去與光強度分佈曲線I
B的峰值座標即可得出一正向的偏移量SF2。
從圖4A至4C中可以觀察到,當鏡頭122與物件1250之間的距離改變時,光強度分佈曲線I
A的峰值與光強度分佈曲線I
B的峰值位置也會改變,因此依據兩者峰值之間的偏移量SF1及SF2就可以得知鏡頭122目前的對焦情況,並且可以推算出鏡頭122與合焦位置F0的距離大小及偏離的方向,亦即離焦值DF1及DF2。
在本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30可以通過比對成對配置之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1245B輸出之電訊號中呈現的光強度分佈資訊的相位差值,來確定影像擷取裝置120是處於對焦狀態(即圖4A所示狀態)、前焦狀態(即圖4B所示狀態)或後焦狀態(即圖4C所示狀態)。鏡頭控制模組126可包括馬達,其接收來自處理模組130之控制使鏡頭122沿光軸移動,以適當地調整由影像感測模組124擷取之影像的聚焦(即實現鏡頭對焦功能)。
圖5為本揭示內容的相位對焦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2及圖5,相位對焦方法300可包括步驟S302-S318,並可應用於電子設備10。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設備10例如是在使用者啟動攝像功能後,便進入即時預覽模式(如圖6);此時,目標場景的影像會顯示在電子設備10的螢幕140,以供使用者預視將擷取到的影像內容。在同一時間,影像感測模組124可不斷地擷取即時對焦中畫面142並將其轉換為相應的電訊號傳遞至處理模組130,以執行自動對焦程序。
於執行相位對焦的過程中,處理模組130自影像感測模組124提供的電訊號而計算得到對焦中畫面142之中各區塊144(如圖7所示)所對應的相位差值及離焦值(步驟S302)。在本實施例中,成對配置的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1245B的數量至少等於區塊144的數量,以確保處理模組130可由各成對配置之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1245B輸出的電訊號計算得到每一區塊144所對應的相位差值和個離焦值。圖7所示的區塊144及其數量,僅為方便說明起見之例示,並非用於限制本申請。
在本實施例中,相位差值可以例如依據圖4B和圖4C中,左相位偵測像素1245A和對應的右相位偵測像素1245B分別提供的光強度分佈曲線I
A和I
B的峰值之間的偏移量SF1及SF2來推算,然而本申請並不以此為限,在有些其他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30也可依據其他的方式或定義來計算相位差。再者,離焦值可例如是圖4B中鏡頭122的位置F1與合焦位置F0的距離DF1,以及圖4C中鏡頭122的位置F1與合焦位置F0的距離DF2。
此外,一般來說,相位偏移的正確度會與影像的內容有關,舉例來說,若畫面中的物件大多沒有明顯邊界或有較多雜訊的情況下,則左相位偵測像素1245A及右相位偵測像素1245B所感測到的光強度的峰值就可能十分相近,以致於無法從兩者所感測到的光強度中取得準確的相位差。因此,本申請的對焦方法可依據特定的參數對計算得到的每個區塊144的相位差值進行評價,並移除不適格的相位差值,從而避免影像擷取裝置120因為參考不準確的相位差而得出錯誤的鏡頭對焦位置。舉例來說,在步驟S303中,處理模組130可取得對應於每個相位差值的信心水準值,作為判斷相位差值是否適格的依據。信心水準值可與處理模組130在計算相位偏移量時,對焦中畫面偵測出的相位差值是否準確相關;信心水準值可例如與對焦中畫面易於偵測相位差值的邊緣的數量成正比的參考索引,即相位差值的可靠程度或精確程度。在本實施例中,信心水準值可以由影像感測模組124在感測影像的過程中產生並提供給處理模組130,或由處理模組130在計算相位差值時估計產生。
在本實施例中,除了參考信心水準值之外,處理模組130還可選擇性地在步驟S304中執行時域濾波(temporal filtering)以求取對焦位置平均值和標準差,並可在步驟S306中依據標準差及信心水準值來評估相應的相位差值是否適格。
在執行時域濾波時,處理模組130可在既定期間內的多個時間點,執行步驟S304以根據每一個離焦值來估算得到一個對焦位置,然後以這些時間點估算得到的多個對焦位置求取在既定期間的對焦位置平均值和標準差。舉例來說,處理模組130係以離焦值和鏡頭控制模組126提供的鏡頭122當前位置估算出對焦位置。
在影像擷取裝置120的鏡頭122在對焦中畫面所得到的多個相位差值以及多個離焦值之個數均為
M個,既定期間的時點數量為
N時,處理模組130以式(1)至式(3)執行時域濾波運算:
式(1)
式(2)
式(3)
其中,
D
i,m 代表在時間點
i得到的第
m個離焦值,
F
i 代表影像擷取裝置120的鏡頭122於時間點
i所處的當前位置,
x
i,m 代表根據離焦值
D
i,m 於時間點
i估算得到的對焦位置,
代表根據第
m個離焦值於既定期間經過時域濾波運算而產生的對焦位置平均值,且
std
m 代表根據第
m個離焦值於既定期間經過時域濾波運算而產生的標準差。此外,M及N為正整數;在本實施例中,N可為3至5。
為了提高對焦精度及速度,處理模組130可基於信心水準值和標準差以從步驟S302中獲得的所有相位差值中篩選出適格的相位差值(步驟S306)。舉例來說,處理模組130可以把信心水準值大於第一閾值且標準差小於第二閾值的相位差值判斷為適格相位差值,而將信心水準值不大於第一閾值或標準差不小於第二閾值的相位差值判斷為不適格相位差值;其中,第一閾值和第二閾值可取決於影像感測模組124的性能參數。處理模組130會捨棄不適格的相位差值(步驟S308),不對其進行分群處理。要特別說明的是,處理模組130可以不執行步驟S304的時域濾波操作而只利用信心水準值對在步驟S302中得到的多個相位差值進行篩選。
在步驟S310中,處理模組130可以利用一分群演算法將適格相位差值分群,以獲得近景群組和遠景群組。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30可利用K平均演算法(K-means)對適格相位差值進行分群。圖8為本揭示內容之執行分群操作的流程圖。請參照圖8,在步驟S3102,處理模組130可計算出適格相位差值的平均值。接著,在步驟S3104,處理模組130可根據在步驟S3102中計算得到的平均值對所有適格相位差值進行第一次分群。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30可例如以每個適格相位差值和平均值的比較決定這個適格相位差值應分為近景群組或遠景群組;舉例來說,在進行第一次分群時,小於及等於平均值的適格相位差值分屬於近景群組,而大於平均值的適格相位差值分屬於遠景群組,然而,本申請並不以此為限,在有些其他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30也可以隨機地選取兩個群集中心作為遠景群組的中心及近景群組的中心,並依據每個適格相位差值與這兩個群集中心的距離遠近來進行第一次的分群。
在完成第一次分群之後,處理模組130會計算分屬於近景群組中的適格相位差值的平均值(以下稱近景相位平均值)以及分屬遠景群組中的適格相位差值的平均值(以下稱遠景相位平均值)(步驟S3106)。接著,處理模組130會以近景相位平均值和遠景相位平均值為群心,對所有的適格相位差值進行第二次分群(步驟S3108)。
在進行第二次分群時,處理模組130會根據每個適格相位差值與近景相位平均值、以及遠景相位平均值之間的差距決定每個相位差值應分到近景群組或遠景群組。舉例來說,處理模組130可計算出每個適格相位差值與近景相位平均值的第一差值,以及每個適格相位差值與遠景相位平均值的第二差值。在一個適格相位差值所對應的第一差值小於或等於第二差值時,表示這個適格相位差值與近景相位平均值的差距較小,因此可將這個適格相位差值分到近景群組;在一個適格相位差值所對應的第一差值大於第二差值時,表示這個適格相位差值與遠景相位平均值的差距較小,因此可將這個適格相位差值分到遠景群組。如此一來,在第二次分群後,就可以進一步降低近景群組及遠景群組內部相位差值的相異程度。
處理模組130在進行再次分群時,可根據是否有適格相位差值須從近景群組和遠景群組中的一方移動到另一方來判斷是否結束分群操作(步驟S3110)。舉例來說,若在進行再次分群時,沒有任何一個適格相位差值從近景群組移動到遠景群組,也沒有任何一個適格相位差值從遠景群組移動到近景群組,則表示分群操作已趨穩定而可結束分群操作;倘若有任一個適格相位差值從近景群組移動到遠景群組或者由遠景群組移動到近景群組,則表示分群操作可能尚未穩定,而須重複執行步驟S3106至S3108,直至所有相位差值不再於近景群組和遠景群組之間移動為止。
復參閱圖5;在完成分群操作後,處理模組130會以分群在近景群組中的適格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近景對焦位置,以及以分群在遠景群組中的適格相位差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遠景對焦位置(步驟S312)。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30會以近景群組中的每一個相位差值對應的離焦值估測得到一個第一目標對焦位置,並在得到近景群組中所有相位差值相應的第一目標對焦位置之後,平均這些第一目標對焦位置而得到第一平均值作為近景對焦位置。類似地,處理模組130會以遠景群組中的每一個相位差值對應的離焦值估測得到一個第二目標對焦位置,並在得到遠景群組中所有相位差值相應的第二目標對焦位置之後,平均這些第二目標對焦位置而得到第二平均值作為遠景對焦位置。
接著,處理模組130係算出影像擷取裝置120的超焦距(hyperfocal distance)、近景深、遠景深和景深;其中,超焦距是在其鏡頭122可以對焦同時保持處於無限遠處的物體的可接受的銳利的最近距離。通常,當鏡頭對焦於超焦距離時,在從超焦距離的一半到無窮遠的距離內的所有物體皆可在影像感測模組124上清晰成像,而景深指的是影像感測模組124對焦點前後相對清晰的成像範圍。超焦距(H)、近景深(D
N)、遠景深(D
F)和景深(DOF)可以如下列公式來算出:
式(4)
式(5)
式(6)
式(7)
其中式(4)至式(7)中的
f為焦距,
N為光圈值,
c為模糊圈之直徑,而
s為物距。
在得到景深之後,處理模組130可基於景深、近景對焦位置及遠景對焦位置判斷鏡頭122的理想對焦位置(步驟S314)。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模組130藉由遠景對焦位置和前景對焦位置的差值與景深的比較判斷鏡頭122的理想對焦位置。具體地,在遠景對焦位置和近景對焦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景深時,這意味著在目標場景中,只有落在景深範圍內的物件能夠被清晰地成像,而一般來說,使用者在拍攝時通常是以近物為主體,因此處理模組130可優先選擇以近景對焦位置作為理想對焦位置(步驟S316);反之,在遠景對焦位置和近景對焦位置之間的距離等於或小於景深時,這意味著目標場景中的物件都可被清晰地成像,故處理模組130可以近景對焦位置和遠景對焦位置的平均值作為理想對焦位置(步驟S318)。
最後,步驟S320,處理模組130會發送控制訊號移動影像擷取裝置120的鏡頭122至理想對焦位置,以完成相位對焦。
雖然已經詳細描述了本揭示內容及其優點,但是應當理解,再不脫離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定的本揭示內容的技術的情況下,可以在此進行各種改變、替換或變更。例如,以上所討論之程序中的許多可用不同的方法論實施,以及可由其他程序來取代,或其等之組合。
此外,本申請案的範圍不意欲限於在本說明書中所述之程序、機器、製品、組成物、裝置、方法與步驟的特定實施例。如本技術領域中之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從本發明之揭露中容易理解的是,目前存在或後來將開發的且與於此所述之相對應的實施例實質上執行相同的功能或實質上實現相同的結果的程序、機器、製品、組成物、裝置、方法或步驟可根據本發明來使用。因此,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在其範疇中包括此等過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手段、方法及步驟。
10:電子設備
110:機殼
120:影像擷取裝置
122:鏡頭
124:影像感測模組
126:鏡頭控制模組
130:處理模組
140:螢幕
142:對焦中畫面
144:區塊
300:相位對焦方法
1242:像素
1244:光線遮擋部
1245A:左相位偵測像素
1245B:右相位偵測像素
1246:微透鏡
1250:物件
L:左側光
R:右側光
S302-S320:步驟
S3102-S3110:步驟
SF1:偏移量
SF2:偏移量
參閱實施方式與申請專利範圍合併考量圖式時,可得以更全面了解本申請案之揭示內容,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係指相同的元件。
圖1是根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設備的背面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設備的功能方塊圖。
圖3是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影像感測模組的部分像素的剖視圖。
圖4A是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影像擷取裝置處於對焦狀態的示意圖。
圖4B和4C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影像擷取裝置處於離焦狀態的示意圖。
圖5是本揭示內容的相位對焦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對焦中畫面的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揭示內容將對焦中畫面分割為複數區塊的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分群操作的流程圖。
S302-S320:步驟
Claims (18)
- 一種相位對焦方法,適用於一影像擷取裝置,該相位對焦方法包括: 計算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對焦中畫面之複數個相位差值以及複數個離焦值,其中該等相位差值各自對應一離焦值; 執行一分群操作,對該等相位差值進行分群,從而獲得一近景群組及一遠景群組; 以該近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近景對焦位置; 以該遠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遠景對焦位置; 基於所述對焦中畫面之一景深、該近景對焦位置及該遠景對焦位置,決定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之一理想對焦位置;以及 移動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至該理想對焦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 當該遠景對焦位置和該近景對焦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該景深時,選擇以該近景對焦位置作為該理想對焦位置,以及 當該遠景對焦位置和該近景對焦位置之間的距離等於或小於該景深時,選擇以該前景對焦位置和該遠景對焦位置的一平均值作為該理想對焦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 以該近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該近景對焦位置包含: 以該近景群組中的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估測得到複數個第一目標對焦位置;以及 計算該等第一目標對焦位置的一第一平均值,並以該第一平均值作為該近景對焦位置;以及 以該遠景群組中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該遠景對焦位置包含: 以該遠景群組中的各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估測得到複數個第二目標對焦位置;以及 計算該等第二目標對焦位置的一第二平均值,並以該第二平均值作為該遠景對焦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計算該等相位差值時,更得到與每一該等相位差值相關的一信心水準值,在執行分群操作前之一篩選操作中,以該信心水準值判斷該相關的相位差值是否適格。
-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 在執行分群操作之前,捨棄該信心水準值低於一第一閾值的不適格相位差值。
-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更包含: 在一既定期間內之複數個時間點,根據每一該等離焦值估算一對焦位置,然後以該等時間點所估算得到的複數個對焦位置求取該既定期間之一對焦位置平均值以及一標準差; 其中,在該篩選操作中,是以該信心水準值和該標準差判斷該相位差值是否適格。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更包含: 在執行分群操作之前,捨棄該信心水準值低於一第一閾值且該標準差大於一第二閾值的不適格相位差值。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對焦中畫面所得到的該等相位差值以及該等離焦值之個數均為 M個, M是正整數,該 M個相位差值與該 M個離焦值一一對應,該方法更包含: 執行一時域濾波運算: 其中,該既定期間之時點數量為 N, D i,m 代表在該等時間點其中之一時間點 i得到的該等離焦值其中之第 m個離焦值, F i 代表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於該時間點 i所處的一當前位置, x i,m 代表根據該離焦值 D i,m 於該時間點 i估算得到的一對焦位置, 及 std m 分別代表根據該第 m個離焦值於該既定期間經過該時域濾波運算而產生的一對焦位置平均值與一標準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分群操作包含: (a) 計算該等相位差值的一平均值; (b) 以各該相位差值與該平均值的比較決定各該相位差值應分到該近景群組或該遠景群組; (c) 計算一近景相位平均值及一遠景相位平均值,該近景相位平均值為該近景群組中該等相位差值的平均值,該遠景相位平均值為該遠景群組中該等相位差值的平均值; (d) 以各該相位差值與該近景相位平均值、以及與該遠景相位平均值之間的差距決定各該相位差值應分到該近景群組或該遠景群組;以及 (f) 重複步驟(c)~(d),直到該等相位差值不再於該近景群組和該遠景群組之間移動為止。
-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若該相位差值與該近景相位平均值之間的差距小於該相位差值與該遠景相位平均值之間的差距,則該相位差值屬於該近景群組,以及若該相位差值與該近景相位平均值之間的差距大於該相位差值與該遠景相位平均值之間的差距,則該相位差值屬於該遠景群組。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分群操作以K平均演算法(K-means)來進行。
-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一種影像擷取裝置,包括: 一鏡頭; 一鏡頭控制模組,用以控制該鏡頭的移動;以及 一影像感測模組,以通過該鏡頭進入該影像擷取裝置之光線生成一對焦中畫面;以及 一處理模組,耦接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中的該鏡頭控制模組和該影像感測模組,並經配置以執行以下操作: 計算該鏡頭對焦中畫面之複數個相位差以及複數個離焦值; 對該等相位差值進行分群,從而獲得一近景群組及一遠景群組; 從被分群為該近景群組和該遠景群組的該等相位差值所對應的離焦值決定一近景對焦位置及一遠景對焦位置;以及 基於所述對焦中畫面的一景深、該近景對焦位置和該遠景對焦位置,決定該鏡頭的一理想對焦位置,並使該鏡頭控制模組根據該理想對焦位置移動該鏡頭。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 該處理模組於該遠景對焦位置和該近景對焦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該景深時,選擇以該近景對焦位置作為該理想對焦位置;以及 該處理模組於該遠景對焦位置和該近景對焦位置之間的距離等於或小於該景深時,選擇以該近景對焦位置和該遠景對焦位置的一平均值作為該理想對焦位置。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 該處理模組從被分群為該近景群組的該等相位差值所對應的該等離焦值估測得到複數個第一目標對焦位置,計算該等第一目標對焦位置的一第一平均值以作為該近景對焦位置;以及 該處理模組從被分群為該遠景群組的該等相位差所對應的離焦值估測得到複數個第二目標對焦位置,並計算該等第二目標對焦位置的一第二平均值以作為該遠景對焦位置。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模組更經配置以執行以下操作: 在計算該等相位差值時,取得每一該等相位差值相關之一信心水準值; 以該信心水準值判斷該相關的相位差值是否適格;以及 在對該等相位差值進行分群之前,捨棄不適格相位差值。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模組更經配置以執行以下操作: 在一既定期間內的複數個時間點,根據每一該等離焦值估算一對焦位置,然後以該等時間點所估算得到的複數個對焦位置求取該既定時間之一對焦位置以及一標準差;以及 以該信心水準值和該標準差判斷該相關的相位差值是否適格;以及 在對該等相位差值進行分群之前,捨棄不適格相位差值。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鏡頭對焦中畫面所得到的該等相位差值以及該等離焦值之個數均為 M個, M是正整數,該 M個相位差值與該 M個離焦值一一對應,該處理模組更經配置以執行一時域濾波運算: 其中,該既定期間之時點數量為 N, D i,m 代表在該等時間點其中之一時間點 i得到的該等離焦值其中之第 m個離焦值, F i 代表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鏡頭於該時間點 i所處的一當前位置, x i,m 代表根據該離焦值 D i,m 於該時間點 i估算得到的一對焦位置, 及 std m 分別代表根據該第 m個離焦值於該既定期間經過該時域濾波運算而產生的一對焦位置平均值與一標準差。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模組利用K平均演算法將該等相位差值分為該近景群組及該遠景群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33031A TW202411711A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電子設備及相位對焦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33031A TW202411711A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電子設備及相位對焦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11711A true TW202411711A (zh) | 2024-03-16 |
Family
ID=91228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33031A TW202411711A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電子設備及相位對焦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2411711A (zh) |
-
2022
- 2022-08-31 TW TW111133031A patent/TW202411711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45093B1 (ko) | 자동 초점 제어 장치, 이미지 캡처 장치 및 초점 자동 조절 방법 | |
CN105007420B (zh) | 一种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593737B (zh) | 焦点检测装置和焦点检测方法 | |
EP3318054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focus trigger | |
WO2019105214A1 (zh) | 图像虚化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
US9131145B2 (e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US20100157135A1 (en) | Passive distance estimation for imaging algorithms | |
US2012030700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mage with shallow depth of field | |
CN101387735A (zh) | 用于图像捕获的自动聚焦方法、介质和设备 | |
JP6151867B2 (ja) | 撮影装置、撮影装置本体、及びレンズ鏡筒 | |
CN103763458B (zh) | 一种场景变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 |
JP2014138290A (ja)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
JP2016038414A (ja) |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 |
CN102314043A (zh) | 人脸区块辅助对焦的方法 | |
JP2015207090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6142924A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
JP6645711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 |
TW202411711A (zh) | 電子設備及相位對焦方法 | |
JP6346484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04125385B (zh) | 影像编辑方法以及影像处理装置 | |
JP2012142729A (ja) | カメラ | |
JP5741353B2 (ja)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
KR101737260B1 (ko) | 영상간 피사계 심도 차이에서 깊이를 추출하는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 |
JP2022173069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及び、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
US9319581B2 (en) | Image editing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