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0012A - 雙軸承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承捲線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00012A TW202400012A TW112114558A TW112114558A TW202400012A TW 202400012 A TW202400012 A TW 202400012A TW 112114558 A TW112114558 A TW 112114558A TW 112114558 A TW112114558 A TW 112114558A TW 202400012 A TW202400012 A TW 20240001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el
- gear shaft
- clutch
- operating lever
- drive gea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課題]可以抑制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大型化,可以提高操作性。
[技術內容]一種雙軸承捲線器,具備:驅動齒輪軸(41),是可旋轉地設於捲線器本體(10),具有:可旋轉地被支撐於框架(11)的右側板(11A)的軸基端部(41a)、及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右罩(12)並與操作桿(20)連結的軸前端部(41b);及滾子離合器(60),是被設於軸基端部(41a),限制驅動齒輪軸(41)的單向旋轉;及保持器(61),是限制驅動齒輪軸(41)對於捲線器本體(10)朝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移動;及止動齒輪(62),是在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配置於比保持器(61)更靠右側板(11A)側,依據驅動齒輪軸(41)的旋轉將離合器機構(50)從斷絕狀態切換至傳達狀態。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雙軸承捲線器。
習知,作為釣魚用的雙軸承捲線器,已知具備:離合器,可切換:讓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傳達狀態、及斷絕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斷絕狀態;及捲線器本體,具有:將捲筒支撐的框架、及將框架的操作桿側覆蓋的蓋部。這種雙軸承捲線器,是將驅動齒輪軸的框架側由滾子離合器支撐的構造,沿著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從框架側朝向操作桿側,依序配列滾子離合器、保持器、止動齒輪(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20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所示的由滾子離合器支撐的雙軸承捲線器,相對於不由滾子離合器支撐的通常的雙軸承捲線器,專利文獻1的止動齒輪是配置於操作桿側,在軸方向與止動齒輪嚙合的離合器爪和離合器凸輪等的離合器返回機構的位置也位於操作桿側。因此,配置這些離合器返回機構的空間變大,而具有收容離合器返回機構的操作桿側本體在軸方向上朝操作桿側膨出而大型化的問題。操作桿側本體若大型化的話,操作桿的位置會遠離釣竿的固定位置,雙軸承捲線器有可能會因左右失去重量平衡而導致操作性下降,該點具有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是考慮這種狀況,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雙軸承捲線器,可以抑制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大型化,操作性可以良好。
[用以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態樣1,是釣魚用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離合器,可切換:讓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傳達狀態、及斷絕旋轉從前述操作桿朝前述捲筒傳達的斷絕狀態;及捲線器本體,具有:將前述捲筒支撐的框架、及將前述框架的操作桿側覆蓋的蓋部;及驅動齒輪軸,是可旋轉地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且具有: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框架的第1端部、及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蓋部且與前述操作桿連結的第2端部;及第1單向離合器,是被設於前述第1端部,用於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及限制部,是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對於前述捲線器本體朝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移動;及切換部,是在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配置於比前述限制部更靠前述框架側,依據前述驅動齒輪軸的旋轉將前述離合器從前述斷絕狀態切換至前述傳達狀態。
依據本發明的釣魚用的雙軸承捲線器的話,在捲線器本體的操作桿側的蓋部內的收容部中,沿著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從框架側朝向操作桿側,依序配置:第1單向離合器、切換部、限制部。即,在本發明中,藉由離合器凸輪而將離合器返回的切換部,可以配置於比限制部更接近框架側的位置。由此,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縮短,與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相比可以將捲線器整體小型化。因此,在本發明中,可以抑制雙軸承捲線器的左右失去重量平衡且可以抑制操作性惡化。
(2)本發明的態樣2,是如態樣1的雙軸承捲線器,前述限制部,是形成筒狀,具備:在圓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開口部的周壁、及將前述周壁的操作桿側端部塞住的側壁,前述切換部,是配置於前述周壁的內側並且配置於比前述側壁更靠前述框架側,且透過前述開口部與配置於前述限制部的徑方向外方的離合器爪嚙合較佳。
在此情況下,周壁可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由此可以將限制部由穩定的姿勢固定於驅動齒輪軸,且在限制部的框架側可以將切換部收容於由周壁及側壁所包圍的空間內。因此,在本態樣中,可以效率佳地將切換部配置於限制部的框架側的位置。且,在本態樣中,成為可通過形成於周壁的一部分的開口部將切換部及離合器爪嚙合。即,因為離合器爪和離合器凸輪的位置更可以配置於靠近框架側的位置,所以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更確實地縮短。
(3)本發明的態樣3,是如態樣1或是態樣2的雙軸承捲線器,更具備第2單向離合器,其是在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配置於比前述限制部更靠前述框架側,且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也可以。
在此情況下,在捲線器本體的操作桿側的蓋部內的收容部中,沿著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從框架側朝向操作桿側,依序配置第1單向離合器、切換部(第2單向離合器)、限制部。即,在本態樣中,設有第2單向離合器的情況時,第2單向離合器可以配置於比限制部更接近框架側的位置。由此,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縮短,與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相比可以將捲線器整體小型化。
(4)本發明的態樣4,是如態樣3的雙軸承捲線器,前述切換部、及前述第2單向離合器,是形成一體也可以。
在此情況下,在捲線器本體的操作桿側的蓋部內的收容部中,沿著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從框架側朝向操作桿側,依序配置:第1單向離合器、切換部及第2單向離合器、限制部。即,在本態樣中,即使設置第2單向離合器,第2單向離合器也可以配置於比限制部更接近框架側。由此,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縮短,與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相比可以將捲線器整體小型化。進一步,藉由將切換部及第2單向離合器形成一體,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進一步縮短。
(5)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態樣5,是釣魚用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離合器,可切換:讓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傳達狀態、及斷絕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斷絕狀態;及捲線器本體,具有:將前述捲筒支撐的框架、及覆蓋前述框架的操作桿側的蓋部;及驅動齒輪軸,是可旋轉地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具有: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框架的第1端部、及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蓋部且與前述操作桿連結的第2端部;及第1單向離合器,是被設於前述第1端部,且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及限制部,是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對於前述捲線器本體朝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移動;及第2單向離合器,是在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配置於比前述限制部更靠前述框架側,且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
依據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的話,在捲線器本體的操作桿側的蓋部內的收容部中,沿著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從框架側朝向操作桿側,依序配置:第1單向離合器、第2單向離合器、限制部。即,在本發明中,藉由離合器凸輪而將離合器返回的第2單向離合器,可以配置於比限制部更接近框架側的位置。由此,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縮短,與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相比可以將捲線器整體小型化。因此,在本發明中,可以抑制雙軸承捲線器的左右失去重量平衡且可以抑制操作性惡化。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的話,可以抑制操作桿側的捲線器本體的軸方向的大型化,可以提高操作性。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的實施方式。又,在各圖面中,為了將各構成構件成為可目視確認的大小而具有依據需要將各構成構件的比例適宜變更的情況。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捲線器1,是釣魚用的雙軸的電動捲線器。
<整體構成>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釣魚用的雙軸承捲線器1,是具備:捲線器本體10、及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0側方的捲筒旋轉用的操作桿20。在捲線器本體10中,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有藉由旋轉將釣線吐出、捲取的捲筒30。捲線器本體10,是透過竿安裝部18被裝設於釣竿。在操作桿20的捲線器本體10側,配置有星狀牽引器3。
在捲線器本體10的內部,設有:馬達15;與捲筒30連動作動的往復移動機構(圖示省略);將馬達15及操作桿20的軸旋轉傳達至捲筒30的旋轉傳達機構40;離合器機構50,可切換:將來自操作桿20的旋轉傳達至捲筒30的傳達狀態、及斷絕旋轉從操作桿20朝捲筒30傳達的斷絕狀態(圖4參照);控制離合器機構50用的離合器控制機構(圖示省略)等的機構。
在此,以下說明的「左右方向」,是進行釣魚時握持具備雙軸承捲線器1的釣竿且從釣魚人觀看的狀態時的左右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操作桿20是位於捲線器本體10的右側。
<操作桿>
操作桿20,是具有:曲柄臂21,是不可旋轉地裝設於朝捲線器本體10的右側方突出的驅動齒輪軸41(後述)的軸前端部41b;及操作桿把手22,是繞與曲柄臂21正交的方向的軸周圍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曲柄臂21的軸前端部41b側的相反側的端部。
<捲線器本體>
捲線器本體10,是具有:將捲筒30支撐的框架11、及將框架11的右側的操作桿側覆蓋用的右罩12、及將框架11的左側覆蓋的左罩13。如圖2所示,框架11,是具有:在左右方向隔有規定的間隔地配置的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及將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連結的複數連結構件11C。
右罩12,是被設置成以使得從右側覆蓋右側板11A的外方的方式對於右側板11A可裝卸。左罩13,是被設置成以使得從左側覆蓋左側板11B的外方的方式對於左側板11B可裝卸。在右側板11A及右罩12之間,是各別形成有將後述的各種機構各別收納用的收納空間S1、S2。右罩12,是形成朝左側開口的凹狀。
在此,將捲線器本體10之中形成收納空間S1的操作桿20側的部分(右側板11A及右罩12)稱為右側捲線器本體10A。
右側捲線器本體10A,是從側面觀看形成以右側板11A中的驅動齒輪軸41(後述)的裝設部分為中心朝軸方向外方膨出的大致橢圓形狀。左側板11B及左罩13,是從側面觀看形成圓形。
如圖1所示,複數(在此為3處)的連結構件11C,是朝左右方向延伸且與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一體形成的板狀的構件。各連結構件11C,是在捲線器本體10的上部、下部及後部的3處,將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連結。雙軸承捲線器1,是藉由設置連結構件11C,即使大的負荷作用在捲線器本體10,仍可抑制在捲線器本體10發生撓曲等的變形,可抑制捲起效率的下降。在下部的連結構件11C,固定有竿安裝部18。竿安裝部18,是裝設釣竿的部分,在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的大致中間位置朝前後方向延伸。在後部的連結構件11C,設有離合器操作部14。
如圖2及圖3所示,右側板11A,是具有軸支撐部111,其可旋轉自如地支撐將操作桿20連結的後述的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第1端部)。右側板11A,是裝設有被設於右側捲線器本體10A內部的各種機構。軸支撐部111,是形成朝右側開口的圓筒狀的凹部。
如圖1及圖2所示,捲線用的捲筒30,是配置於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之間,藉由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而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在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之間,配置有:將釣線均勻地捲附於捲筒30用的均勻捲線機構(圖示省略)、及上述的離合器操作部14。
離合器操作部14,是藉由上下擺動操作而將離合器機構50(圖4參照)切換至離合器接合(ON)狀態及離合器斷開(OFF)狀態。
馬達15,是被設置在捲線器本體10的內部。馬達15,是藉由上述的控制部而被控制,而與驅動捲筒30一起朝線捲取方向旋轉。
如圖3及圖4所示,在右側板11A及右罩12之間的收納空間S1中,配置有:將操作桿20的扭矩朝捲筒30傳達用的旋轉傳達機構40、及被設於旋轉傳達機構40內的離合器機構50。進一步,在收納空間S1中,配置有:對應圖1所示的離合器操作部14的操作進行離合器機構50的控制用的離合器控制機構(圖示省略)、及牽引機構、及調整捲筒30的旋轉時的阻力用的制動機構也就是拋竿控制機構(圖示省略)。這些離合器控制機構、牽引機構、及拋竿控制機構因為是公知的構造,所以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在捲線器本體10的上部,設有被固定於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中的計米器殼17。在計米器殼17中,設有:將水深顯示用的顯示部171、設定雙軸承捲線器1的各種設定時使用的操作開關172等。且,在計米器殼17的內部,收容有進行雙軸承捲線器1的各種控制用的無圖示的控制部。
<捲筒>
捲筒30,是具有:在外周捲附釣線的筒狀的捲線胴部301、及左右一對的凸緣部302。凸緣部302,是在捲線胴部301的兩端各別朝徑方向外方一體地突出形成。捲筒30,是透過軸承可旋轉地被支撐於框架11的左右兩側的右側板11A及左側板11B。
<離合器機構>
如圖4所示,離合器機構50,是具備離合器爪51和離合器凸輪52,將透過後述的驅動齒輪42(圖3參照)被傳達的來自操作桿20的旋轉朝捲筒30傳達及遮斷。可將來自操作桿20的旋轉朝捲筒30傳達的狀態是離合器接合(ON)狀態,將來自操作桿20的旋轉遮斷的狀態是離合器斷開(OFF)狀態。在離合器斷開(OFF)狀態下,捲筒30是成為自由旋轉狀態,釣線成為可吐出。
<旋轉傳達機構>
接著,依據圖3具體說明旋轉傳達機構40。
旋轉傳達機構40,是包含限制扭矩從捲筒30朝操作桿20側反向傳達的功能。旋轉傳達機構40,具有:使操作桿20被固定在軸前端部41b(第2端部)上的驅動齒輪軸41、及與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第1端部)連結的驅動齒輪42、及與驅動齒輪42嚙合的小齒輪(圖示省略)。
驅動齒輪軸41,是配置於右側捲線器本體10A內,即右側板11A的右側。驅動齒輪軸41,是朝左右方向延伸,朝軸方向貫通右罩12的天面121,在其貫通的軸前端部41b配置有星狀牽引器3和操作桿20。驅動齒輪軸41,是相當於手把軸,與左右方向即捲筒30的軸方向平行配置。
在此,驅動齒輪軸41的長度方向(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向),以下是軸方向。
驅動齒輪軸41,其軸基端部41a是透過第1軸承64而可旋轉地被支撐在右側板11A,進一步軸前端部41b是透過第2軸承65而可旋轉地被支撐在右罩12的天面121。軸前端部41b,是與操作桿20連結。軸基端部41a的外徑,是比驅動齒輪軸41中的軸基端部41a以外的軸部的外徑更大。
驅動齒輪42,是在外周具有齒輪,此齒輪是與小齒輪嚙合。驅動齒輪42,是在驅動齒輪軸41的軸前端部41b側,被固定於比後述的保持器61更操作桿側,與驅動齒輪軸41的旋轉一體旋轉地連結。小齒輪,是與構成旋轉傳達機構40一起作為離合器機構50的功能。
藉由這種構成,在離合器接合(ON)狀態中,來自操作桿20的扭矩是直接朝捲筒30被傳達。
驅動齒輪軸41,是在軸方向的中央部透過軸承44A可旋轉地插通被固定於右罩12中的筒體44。
在驅動齒輪軸41中,從軸基端部41a朝向軸前端部41b,依序配列:滾子離合器60(第1單向離合器)、止動齒輪62(切換部、第2單向離合器)、保持器61(限制部)、驅動齒輪42。進一步,由複數金屬薄板所構成的牽引墊圈和板墊圈,是在軸方向重疊的狀態下配置於比驅動齒輪42更軸前端部41b側,對於驅動齒輪軸41不可旋轉。旋轉傳達機構40具有牽引性能,使旋轉動力藉由牽引墊圈的摩擦力而從操作桿20朝捲筒30被傳達。
在如此構成的雙軸承捲線器1中,依:操作桿20、驅動齒輪軸41、牽引墊圈,驅動齒輪42、未圖示的小齒輪、捲筒30(離合器是導通(ON)的狀態)的順序,傳達來自操作桿20的動力。又,釣線朝吐出方向被強力拉引的情況時,超過牽引的壓合力(摩擦力)是作用在驅動齒輪42,即該力是依序作用於捲筒30、小齒輪、驅動齒輪42。此時,在驅動齒輪42、牽引墊圈、板墊圈之間發生滑動,使釣線吐出。
在此,在內周側將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朝一方向可旋轉地支撐的滾子離合器60,是從右側嵌入形成於右側板11A的凹狀的軸支撐部111。在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的端面中央,形成有朝向軸支撐部111的底面開口的圓形剖面的孔部41f。凸部112,是從軸支撐部111的凹底中央朝右側延伸。第1軸承64是嵌入並被支撐於凸部112中。驅動齒輪軸41的孔部41f是卡合於第1軸承64的外周側。
滾子離合器60,是配置於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的外周側,限制驅動齒輪軸41的單向旋轉。滾子離合器60,是限制驅動齒輪軸41朝線捲取方向及相反方向旋轉。滾子離合器60,是被裝設於右側板11A的凸部112。滾子離合器60,從徑方向觀看,是在軸方向與第1軸承64重疊。
滾子離合器60,是具有:外輪、及複數轉動體。外輪,是不可旋轉地裝設於右側板11A的軸支撐部111。外輪,是在內周面具有無圖示的凸輪面。複數轉動體,是圓柱狀,且配置於外輪的內周面及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的外周面之間。複數轉動體,是容許驅動齒輪軸41朝線捲取方向旋轉。又,滾子離合器60,即使具有固定於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的外周面的內輪也可以。
滾子離合器60,是藉由保持器61從右側被推壓而無法從右側板11A的凹部脫落。
保持器61,是限制驅動齒輪軸41對於右側捲線器本體10A朝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移動。保持器61,是從右側嵌入右側板11A的軸支撐部111的外側,並藉由螺栓等而固定於框架11的右側板11A。止動齒輪62,是位於保持器61的周壁611及滾子離合器60之間。保持器61的至少一部分,是在軸方向與軸基端部41a重疊。
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是具有:大徑部41c、及外徑比大徑部41c更小的小徑部41d。小徑部41d,是鄰接配置於大徑部41c。保持器61的一部分(後述的周壁611),是從徑方向將小徑部41d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圍地配置,限制軸基端部41a朝右側移動。
如圖5及圖6所示,保持器61,是形成筒狀,具備:在圓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開口部611a的周壁611、及將周壁611的操作桿側端部塞住的側壁612。保持器61,是配置成將側壁612朝向操作桿20側,並使周壁611的中心與驅動齒輪軸41同軸(圖4參照)。在側壁612的中央部,形成有驅動齒輪軸41可通過的圓形的插通孔612a。如圖3所示,周壁611的內徑,是比形成於框架11的右側板11A的軸支撐部111的外徑更大,且比止動齒輪62的外徑更大。周壁611,是被嵌合在軸支撐部111的外側。止動齒輪62,是在被收容的狀態下配置於周壁611的內側。即,止動齒輪62,是位於右側板11A及側壁612之間。
如圖3所示,側壁612,是設有從插通孔612a的內周緣朝向右側板11A突出的抵接部612b。抵接部612b,雖是橫跨插通孔612a的全周地設置,但是在圓周方向只有設置一部分也可以。抵接部612b,是與止動齒輪62的操作桿20側的面抵接。
止動齒輪62,是被設於: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中的大徑部41c及小徑部41d的交界部分的段差部41e、及保持器61的抵接部612b之間的位置,在軸方向限制朝操作桿20側移動。如此,右側板11A的軸支撐部111及側壁612之間的軸方向的分離尺寸,是至少可以確保止動齒輪62的厚度,且止動齒輪62不會與被設於軸支撐部111的滾子離合器60干涉即可。
周壁611的開口部611a,是在側壁612側且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形成於3處。被配置於保持器61的外側且可擺動的離合器爪51的一部分,是可通過開口部611a進入周壁611的內側(圖4參照)。在此,如圖4所示,離合器爪51,是從與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側面視,被配置於與止動齒輪62大致相同位置。即,離合器爪51,是在軸方向位於比側壁612更右側板11A側。進一步,與離合器爪51卡止的離合器機構50中的離合器凸輪52的軸方向的位置,也位於比側壁612更靠右側板11A側。
止動齒輪62,是在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被配置於比保持器61更靠右側板11A側,依據驅動齒輪軸41的旋轉將離合器機構50從斷絕狀態切換至傳達狀態。止動齒輪62,是不可旋轉地被固定在驅動齒輪軸41的軸基端部41a中的小徑部41d,與驅動齒輪軸41一起旋轉。止動齒輪62,是藉由後述的離合器機構50的離合器爪51來限制單向旋轉。因此,止動齒輪62,是限制驅動齒輪軸41的單向旋轉。如此本實施方式的止動齒輪62,也具有作為返回齒輪的功能。
如圖4及圖7所示,在止動齒輪62的外周緣,設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的複數凸狀的卡止齒621。離合器機構50的離合器爪51可與複數卡止齒621嚙合。
止動齒輪62,是被配置於周壁611的內側並且被配置於比側壁612更靠右側板11A側,且被設置成可透過開口部611a與被配置於保持器61的徑方向外側的離合器爪51嚙合。
接著,對於如此構成的雙軸承捲線器1的作用,依據圖面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捲線器1中,如圖3所示,在捲線器本體10的操作桿側的右罩12內的收納空間S1中,沿著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從右側板11A側朝向操作桿20側依序配置滾子離合器60、止動齒輪62、保持器61。即,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離合器凸輪52而將離合器機構50返回的止動齒輪62,可以配置於比保持器61更接近右側板11A側的位置。
由此,操作桿20側的捲線器本體10中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縮短,與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相比可以將捲線器整體小型化。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抑制雙軸承捲線器1的左右失去重量平衡,可以抑制操作性下降。
且在本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捲線器1中,保持器61,是形成筒狀,具備:在圓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開口部611a的周壁611、及將周壁611的操作桿側端部塞住的側壁612。止動齒輪62,是被配置於周壁611的內側並且被配置於比側壁612更靠右側板11A側,且被設置成可透過開口部611a與被配置於保持器61的徑方向外方的離合器爪51嚙合。
在此情況下,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將周壁611支撐於捲線器本體10,由此可以將保持器61由穩定的姿勢固定於驅動齒輪軸41,且在保持器61的右側板11A側的由周壁611及側壁612所包圍的空間中可以收容止動齒輪62。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將止動齒輪62效率佳地配置於保持器61的右側板11A側的位置。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止動齒輪62及離合器爪51之間成為可通過形成於周壁611的一部分的開口部611a而嚙合。即,因為離合器爪51和離合器凸輪的位置更可以配置於靠近右側板11A側的位置,所以右側捲線器本體10A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更確實地縮短。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更具備止動齒輪62(第2單向離合器),其是在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被配置於比保持器61更靠框架側,用於限制驅動齒輪軸41的單向旋轉。即,在本實施方式中,止動齒輪62是與第2單向離合器形成一體。
由此,在捲線器本體10的操作桿20側的右罩12內的收容空間S中,沿著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從右側板11A側朝向操作桿20側依序配置滾子離合器60、止動齒輪62(及第2單向離合器)、保持器61。即,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設置第2單向離合器,第2單向離合器也可以配置於比保持器61更接近右側板11A側。由此,右側捲線器本體10A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縮短,與習知的雙軸承捲線器相比可以將捲線器整體小型化。進一步,藉由將止動齒輪62及第2單向離合器形成一體,右側捲線器本體10A的軸方向的長度可以進一步縮短。
如上述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捲線器1,可以抑制操作桿20側的右側捲線器本體10A的軸方向的大型化,可以提高操作性。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雙軸承捲線器的實施方式,但是這些的實施方式只是例示,未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實施方式,可由其他各式各樣的形態被實施,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在實施方式和其變形例中,例如包含:本行業者可以容易想到者、實質上同一者、均等的範圍者等。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本發明雖適用於電動捲線器,但是本發明也可以適用於電動捲線器以外的雙軸承捲線器。
在本實施方式中,止動齒輪62是具備作為第2單向離合器的功能(相當於返回齒輪),即止動齒輪62及返回齒輪(切換部、第2單向離合器)是形成一體的一例,但是止動齒輪62及返回齒輪是由不同構件組合而成也可以。
或是可取代止動齒輪62而適用於設有返回齒輪(第2單向離合器)的構成也可以。此情況,在捲線器本體10的操作桿側中的蓋部內的收容部中,沿著驅動齒輪軸41的軸方向從框架(右側板11A)側朝向操作桿側依序配置滾子離合器60(第1單向離合器)、返回齒輪(第2單向離合器)、保持器61(限制部)。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保持器61是形成具備周壁611及側壁612的筒狀,止動齒輪62是被配置於側壁612的右側板11A側,透過開口部611a可與離合器爪51嚙合,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不具備周壁611而只有側壁612的保持器也可以。
1:雙軸承捲線器
3:星狀牽引器
10:捲線器本體
10A:右側捲線器本體
11:框架
11A:右側板
11B:左側板
11C:連結構件
12:右罩
13:左罩
14:離合器操作部
15:馬達
17:計米器殼
18:竿安裝部
20:操作桿
21:曲柄臂
22:操作桿把手
30:捲筒
40:旋轉傳達機構
41:驅動齒輪軸
41a:軸基端部(第1端部)
41b:軸前端部(第2端部)
41c:大徑部
41d:小徑部
41e:段差部
41f:孔部
42:驅動齒輪
44:筒體
44A:軸承
50:離合器機構(離合器)
51:離合器爪
52:離合器凸輪
60:滾子離合器(第1單向離合器)
61:保持器(限制部)
62:止動齒輪(切換部、第2單向離合器)
64:第1軸承
65:第2軸承
111:軸支撐部
112:凸部
121:天面
171:顯示部
172:操作開關
301:捲線胴部
302:凸緣部
611:周壁
611a:開口部
612:側壁
612a:插通孔
612b:抵接部
621:卡止齒
S1,S2:收納空間
[圖1]顯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雙軸承捲線器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
[圖2]圖1所示的雙軸承捲線器的剖面圖。
[圖3]圖2所示的旋轉傳達機構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4]圖3所示的A-A線剖面圖。
[圖5]保持器的立體圖。
[圖6]從保持器的操作桿側觀看的俯視圖。
[圖7]從止動齒輪的軸方向觀看的俯視圖。
1:雙軸承捲線器
3:星狀牽引器
10:捲線器本體
10A:右側捲線器本體
11:框架
11A:右側板
12:右罩
20:操作桿
21:曲柄臂
40:旋轉傳達機構
41:驅動齒輪軸
41a:軸基端部(第1端部)
41b:軸前端部(第2端部)
41c:大徑部
41d:小徑部
41e:段差部
41f:孔部
42:驅動齒輪
44:筒體
44A:軸承
50:離合器機構(離合器)
60:滾子離合器(第1單向離合器)
61:保持器(限制部)
62:止動齒輪(切換部、第2單向離合器)
64:第1軸承
65:第2軸承
111:軸支撐部
112:凸部
121:天面
611:周壁
612:側壁
612a:插通孔
612b:抵接部
S1:收納空間
Claims (5)
-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是釣魚用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 離合器,可切換:讓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傳達狀態、及斷絕旋轉從前述操作桿朝前述捲筒傳達的斷絕狀態;及 捲線器本體,具有:將前述捲筒支撐的框架、及將前述框架的操作桿側覆蓋的蓋部;及 驅動齒輪軸,是可旋轉地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且具有: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框架的第1端部、及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蓋部且與前述操作桿連結的第2端部;及 第1單向離合器,是被設於前述第1端部,用於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及 限制部,是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對於前述捲線器本體朝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移動;及 切換部,是在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配置於比前述限制部更靠前述框架側,依據前述驅動齒輪軸的旋轉將前述離合器從前述斷絕狀態切換至前述傳達狀態。
- 如請求項1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 前述限制部,是形成筒狀,具備:在圓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開口部的周壁、及將前述周壁的操作桿側端部塞住的側壁, 前述切換部,是配置於前述周壁的內側並且配置於比前述側壁更靠前述框架側,且透過前述開口部而可與配置於前述限制部的徑方向外方的離合器爪嚙合。
- 如請求項1或2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 更具備第2單向離合器,其是在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配置於比前述限制部更靠前述框架側,用於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
- 如請求項3的雙軸承捲線器,其中, 前述切換部、及前述第2單向離合器,是形成一體。
-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是釣魚用的雙軸承捲線器,具備: 離合器,可切換:讓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傳達狀態、及斷絕旋轉從操作桿朝捲筒傳達的斷絕狀態;及 捲線器本體,具有:將前述捲筒支撐的框架、及覆蓋前述框架的操作桿側的蓋部;及 驅動齒輪軸,是可旋轉地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且具有: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框架的第1端部、及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蓋部且與前述操作桿連結的第2端部;及 第1單向離合器,是被設於前述第1端部,且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及 限制部,是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對於前述捲線器本體朝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移動;及 第2單向離合器,是在前述驅動齒輪軸的軸方向,配置於比前述限制部更靠前述框架側,用於限制前述驅動齒輪軸的單向旋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88701 | 2022-05-31 | ||
JP2022088701A JP2023176426A (ja) | 2022-05-31 | 2022-05-31 | 両軸受リー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0012A true TW202400012A (zh) | 2024-01-01 |
Family
ID=8888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14558A TW202400012A (zh) | 2022-05-31 | 2023-04-19 | 雙軸承捲線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176426A (zh) |
KR (1) | KR20230166878A (zh) |
CN (1) | CN117136920A (zh) |
TW (1) | TW202400012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07578B2 (ja) | 2014-06-19 | 2018-10-1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機構 |
-
2022
- 2022-05-31 JP JP2022088701A patent/JP2023176426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2-08 KR KR1020230016959A patent/KR20230166878A/ko active Pending
- 2023-04-19 TW TW112114558A patent/TW202400012A/zh unknown
- 2023-05-31 CN CN202310632963.2A patent/CN117136920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30166878A (ko) | 2023-12-07 |
JP2023176426A (ja) | 2023-12-13 |
CN117136920A (zh) | 2023-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42356B (zh) | Double bearing reel | |
US7398939B2 (en) | Electric fishing reel | |
TWI760362B (zh) | 雙軸承捲線器 | |
KR102703966B1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JP2004141103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 |
KR102146086B1 (ko) | 전동 릴 | |
TW202400012A (zh) | 雙軸承捲線器 | |
TW202203760A (zh) | 釣魚用捲線器的力矩限制裝置及釣魚用捲線器 | |
KR102562262B1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JP4885667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JP4565566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KR102611460B1 (ko) | 전동 릴 | |
TWI807059B (zh) | 釣魚用電動捲線器 | |
JP7623211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US20090039190A1 (en) | Electric fishing reel | |
JP7257488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JP7465935B2 (ja) | 両軸受型リール | |
TW202412617A (zh) | 電動捲線器 | |
JP7299195B2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JP3542713B2 (ja)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 |
KR102741607B1 (ko) | 낚시용 전동 릴 | |
TW202329810A (zh) | 釣具用電動捲線器 | |
KR20150089909A (ko) | 양 베어링 릴의 릴 본체 | |
JP2008125467A (ja) |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 |
CN113439719A (zh) | 双轴承绕线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