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246664A -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 Google Patents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6664A
TW202246664A TW111111899A TW111111899A TW202246664A TW 202246664 A TW202246664 A TW 202246664A TW 111111899 A TW111111899 A TW 111111899A TW 111111899 A TW111111899 A TW 111111899A TW 202246664 A TW202246664 A TW 2022466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oil
oil passage
circulation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1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村美典
筒井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66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可對複數個循環通路的每一個供給適量的潤滑油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具備:導引軌道;滑動件,被導引軌道朝第1軸方向導引,並包含滑動件本體、「在第1軸方向中連接於滑動件本體之端部」的端帽蓋、及「以面向端帽蓋的方式,被配置於滑動件本體與端帽蓋之間」的回程導件;滾動體,可在循環通路中滾動,該循環通路包含「被規範於導引軌道與滑動件本體之間」的滾動通路、「被設在滑動件本體的內部,並在正交於第1軸方向之特定面的第2軸方向中鄰接於滾動通路」的返回通路、「被規範於端帽蓋及回程導件之間,並連結滾動通路與返回通路」的方向轉換通路。循環通路包含:第1循環通路,在特定面中被配置在正交於第2軸方向的第3軸方向;第2循環通路;第3循環通路。回程導件具有:從第3軸方向,分別對第1循環通路、第2循環通路及第3循環通路供給潤滑油的複數個供油口。

Description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本發明關於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在關於線性運動導引裝置的技術領域中,已知有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該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滑動件本體;端帽蓋,被配置於滑動件本體的端部;回程導件,被配置在滑動件本體與端帽蓋之間。滾動體,滾動於循環通路,該循環通路包含:被規範於導引軌道與滑動件之間的滾動通路、被設在滑動件本體之內部的返回通路、被規範於端帽蓋與回程導件之間的方向轉換通路。
在端帽蓋設有供油孔,由供油孔所供給的潤滑油,經由形成於端帽蓋內部的供油溝,從方向轉換通路,通過「朝循環通路側貫穿的通油口」而朝循環通路排出。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著以下的發明:在方向轉換通路形成「利用壁一分為二的油路」,並根據循環通路的位置,變更各油路的寬度。在專利文獻2則揭示了以下的發明:在方向轉換零件形成油路,在單側2列的循環通路的中間設置潤滑油及出口,並對雙方的循環通路供給潤滑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339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38840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在回程導件形成有:可供「被供給至循環通路的潤滑油」流通的油路。為了提高線性運動導引裝置的剛性,循環通路的列數有時形成譬如單側3列以上。在設有3列以上的循環通路的場合中,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由於用來分割油路的壁需要2個以上,因此,「對各循環通路供給適當的潤滑油」的設計存在困難。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發明,由於形成於方向轉換通路的油路為一條,即使形成複數個供油孔,也很難從各供油孔對各循環通路排出適當的潤滑油。有鑑於此,期待一種可對3列以上的循環通路分別供給適當之潤滑油的技術。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對複數個循環通路的每一個供給適量的潤滑油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其中一種樣態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具備:導引軌道;滑動件,被前述導引軌道朝第1軸方向導引,並含有滑動件本體、「在前述第1軸方向中連接於前述滑動件本體之端部」的端帽蓋、及「以面向前述端帽蓋的方式,配置於前述滑動件本體與前述端帽蓋之間」的回程導件;滾動體,可在循環通路中滾動,該循環通路含有「被規範於前述導引軌道與前述滑動件本體之間」的滾動通路、「被設在前述滑動件本體的內部,並在正交於前述第1軸方向之特定面的第2軸方向中,鄰接於前述滾動通路」的返回通路、及「被規範於端帽蓋與前述回程導件之間,並連結前述滾動通路與前述返回通路」的方向轉換通路,前述循環通路含有:第1循環通路,在前述特定面中,配置在正交於前述第2軸方向的第3軸方向;第2循環通路及第3循環通路,前述回程導件具有:從前述第3軸方向,分別對前述第1循環通路、前述第2循環通路及前述第3循環通路供給潤滑油的複數個供油口。
根據以上的說明,在至少3個的循環通路配置於第3軸方向的場合中,藉由從可對第3軸方向供給潤滑油的供油口,分別對第1循環通路、第2循環通路及第3循環通路供給潤滑油,可分別對3個循環通路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作為本發明之搬送裝置所期待的樣態,前述回程導件具有:第1油路,被配置於前述第1循環通路與前述第2循環通路之間;第2油路,被配置於前述第2循環通路與前述第3循環通路之間,前述第1油路的其中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1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前述第1油路的另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2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前述第2油路的其中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2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前述第2油路的另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3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
根據以上的說明,由於第1油路被配置於第1循環通路與第2循環通路之間,且第2油路被配置於第2循環通路與第3循環通路之間,因此分別從「被配置於第1油路之其中一個端部的供油口」、「被配置於第1油路之另一個端部的供油口」、「被配置於第2油路之其中一個端部的供油口」、「被配置於第2油路之另一個端部的供油口」所供給之潤滑油的量,可形成一致化。因此,可分別對第1循環通路、第2循環通路及第3循環通路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作為本發明之搬送裝置所期待的樣態,前述第1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前述第2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亦可相等。
根據以上的說明,透過第1油路供給至循環通路之潤滑油的量、與透過第2油路供給至循環通路之潤滑油的量,形成一致化。因此,可對複數個循環通路分別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作為本發明之搬送裝置所期待的樣態,前述回程導件具有:第3油路,連接於前述第1油路的中央部;第4油路,連接於前述第2油路的中央部;第5油路,在連接部連接於前述第3油路及前述第4油路,前述第3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前述第4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亦可相等。
根據以上的說明,透過第3油路供給至循環通路之潤滑油的量、與透過第4油路供給至循環通路之潤滑油的量,形成一致化。因此,可對複數個循環通路分別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作為本發明之搬送裝置所期待的樣態,前述第1油路及前述第2油路的流路面積,亦可小於前述第3油路及前述第4油路的流路面積,且前述第3油路及前述第4油路的流路面積,亦可小於前述第5油路的流路面積。
根據以上的說明,在將「已流通於第5油路的潤滑油」分配至第3油路及第4油路的場合中,可抑制流通於第3油路之潤滑油的不足、及流通於第4油路之潤滑油的不足。此外,在「已流通於第3油路的潤滑油」透過第1油路被分配至複數個供油口、或者「已流通於第4油路的潤滑油」透過第2油路被分配至複數個供油口的場合中,可抑制「從供油口供給至循環通路之潤滑油」的不足。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可對複數個循環通路的每一個供給適量的潤滑油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雖參考圖面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以下的說明。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的構成要件,可適當地組合。此外,也有不採用部分構成要件的場合。
在實施形態中,設定XYZ正交座標系,並參考XYZ正交座標系說明各部位的位置關係。將平行於「水平面內之X軸(第1軸)」的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第1軸方向),將平行於「正交於X軸之水平面內的Y軸(第2軸)」的方向定義為Y軸方向(第2軸方向),將平行於「正交於水平面的Z軸(第3軸)」的方向定義為Z軸方向(第3軸方向)。YZ平面,為含有Y軸及Z軸的特定面,正交於X軸。
圖1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線性運動導引裝置1的立體圖。圖2為已將實施形態之線性運動導引裝置1的局部截斷的前視圖。圖3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線性運動導引裝置1的局部的剖面圖。
如圖1及圖2所示,線性運動導引裝置1具備:導引軌道2;滑動件3,被導引軌道2朝X軸方向導引;滾動體4,可在循環通路100中滾動,該循環通路100包含:滾動通路5,被規範於導引軌道2與滑動件3之間;返回通路6,被設在滑動件3的內部;方向轉換通路7,連結滾動通路5與返回通路6。
導引軌道2,將滑動件3朝X軸方向導引。導引軌道2延伸於X軸方向。導引軌道2,具有延伸於X軸方向的滾動溝8。滾動體4的至少其中一部分配置於滾動溝8的內側。滾動溝8的內表面,包含用來支承滾動體4的滾動面9。滾動體4接觸於滾動面9並形成滾動。
滾動溝8,分別於導引軌道2之+Y側的側面及-Y側的側面各設置3個。在導引軌道2之+Y側的側面,滾動溝8在Z軸方向配置3個。在導引軌道2之-Y側的側面,滾動溝8在Z軸方向配置3個。
滑動件3,被導引軌道2所導引,並相對於導引軌道2朝X軸方向相對移動。滑動件3的至少其中一部分,隔著滾動體4面向導引軌道2。
滑動件3包含:滑動件本體31,延伸於X軸方向;端帽蓋33,在X軸方向中連接於滑動件本體31的端部;回程導件32,以面向端帽蓋33的方式,配置於滑動件本體31與端帽蓋33之間。滑動件本體31為金屬製。回程導件32及端帽蓋33分別為合成樹脂製。回程導件32及端帽蓋33的其中一個或者雙方,亦可為金屬製。舉例來說,回程導件32及端帽蓋33的其中一個或者雙方,亦可為鐵製、亦可為鋼製,亦可為不鏽鋼製、或亦可為鋁製。
滑動件本體31,被配置成跨越導引軌道2。滑動件本體31包含:腳部31F,分別配置於導引軌道2的+Y側及-Y側;胴體部31B,相較於導引軌道2被配置於+Z側,並連結一對的腳部31F。
滑動件本體31,具有延伸於X軸方向的滾動溝10。滑動件本體31的滾動溝10,面向導引軌道2的滾動溝8。滾動溝10形成於:面向導引軌道2之腳部31F的內表面。滾動體4的至少其中一部分配置於滾動溝10的內側。滾動溝10的內表面,包含用來支承滾動體4的滾動面11。滾動體4接觸於滾動面11並形成滾動。
滾動溝10,分別在「相較於導引軌道2被配置於+Y側」之腳部31F的內表面、及「相較於導引軌道2被配置於-Y側」之腳部31F的內表面各設置3個。在「相較於導引軌道2配置於+Y側」之腳部31F的內表面,滾動溝10在Z軸方向配置3個。在「相較於導引軌道2配置於-Y側」之腳部31F的內表面,滾動溝10在Z軸方向配置3個。
滾動體4為金屬製的滾珠。滾動體4設有複數個。滾動體4,可滾動並通過「包含滾動通路5、返回通路6、及方向轉換通路7」的循環通路100。
滾動通路5被規範於滾動面9與滾動面11之間。滾動通路5在導引軌道2與滑動件3之間延伸於X軸方向。滾動體4,可滾動於滾動通路5同時朝X軸方向移動。滾動體4,在已承受負載的狀態下滾動於滾動通路5。滾動通路5,在導引軌道2、與「相較於導引軌道2被配置於+Y側」的腳部31F之間,設有3個。滾動通路5,在導引軌道2、與「相較於導引軌道2被配置於-Y側」的腳部31F之間,設有3個。滾動體4分別接觸於滾動面9及滾動面11,並滾動於滾動通路5。
返回通路6被設在滑動件本體31的內部。返回通路6,在滑動件本體31的內部延伸於X軸方向。滾動體4,可滾動於返回通路6同時朝X軸方向移動。滾動體4,在未承受負載的狀態下滾動於返回通路6。返回通路6,在Y軸方向中,鄰接於滾動通路5。返回通路6,在Y軸方向中,相對於滑動件3的中心,被設在比滾動通路5更外側。在實施形態中,返回通路6被設在腳部31F的內部。相對於1個滾動通路5,設有1個返回通路6。在實施形態中,滾動通路5設有6個。返回通路6也設有6個。滾動通路5與返回通路6實質上平行。
移動於滾動通路5之滾動體4的行進方向、與移動於返回通路6之滾動體4的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逆向)。當位於滾動通路5的滾動體4朝+X方向行進於滾動通路5時,位於返回通路6的滾動體4朝-X方向行進於返回通路6。當位於滾動通路5的滾動體4朝-X方向行進於滾動通路5時,位於返回通路6的滾動體4朝+X方向行進於返回通路6。
方向轉換通路7,可供「從滾動通路5及返回通路6的其中一個朝另一個滾動」的滾動體4通過。方向轉換通路7被規範於端帽蓋33與回程導件32之間。
端帽蓋33,分別連接於滑動件本體31之+X側的端部及-X側的端部。端帽蓋33,譬如藉由螺栓33B而固定於滑動件本體31。回程導件32,以面向端帽蓋33的方式,分別連接於滑動件本體31之+X側的端部及-X側的端部。
方向轉換通路7設成:連結滾動通路5之+X側的端部與返回通路6之+X側的端部。方向轉換通路7設成:連結滾動通路5之-X側的端部與返回通路6之-X側的端部。方向轉換通路7,呈現連結滾動通路5之端部與返回通路6之端部的圓弧狀。
舉例來說,朝+X方向移動於滾動通路5,並已從滾動通路5之+X側的端部進入方向轉換通路7的滾動體4,在已移動於方向轉換通路7後,可從返回通路6之+X側的端部進入返回通路6。已從返回通路6之+X側的端部進入返回通路6的滾動體4,朝-X方向移動於返回通路6。朝+X方向移動於返回通路6,並已從返回通路6之+X側的端部進入方向轉換通路7的滾動體4,在已移動於方向轉換通路7後,可從滾動通路5之+X側的端部進入滾動通路5。已從滾動通路5之+X側的端部進入滾動通路5的滾動體4,朝-X方向移動於滾動通路5。
由滾動通路5、返回通路6及方向轉換通路7形成滾動體4的循環通路100。滾動體4以循環於循環通路100的方式形成滾動,藉此可使滑動件3相對於導引軌道2分別朝+X方向及-X方向相對移動。
在實施形態中,循環通路100於Z軸方向配置3個。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被配置於Z軸方向的3個循環通路100,分別稱為第1循環通路100A、第2循環通路100B及第3循環通路100C。
接下來,參考圖3、圖4及圖5,說明實施形態之端帽蓋33及回程導件32。圖4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端帽蓋33及回程導件32的圖。圖5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回程導件32的圖。
端帽蓋33,分別被固定於滑動件本體31之+X側的端部及-X側的端部。回程導件32,在X軸方向中,被配置於滑動件本體31與端帽蓋33之間。方向轉換通路7被規範於端帽蓋33與回程導件32之間。端帽蓋33,具有方向轉換通路7的外側導引面7A。回程導件32,具有方向轉換通路7的內側導引面7B。如圖3所示,外側導引面7A及內側導引面7B,在XY平面中分別為圓弧狀。外側導引面7A與內側導引面7B隔著間隔相對向。外側導引面7A形成:在X軸方向中,朝外側凹陷。內側導引面7B形成:在X軸方向中,朝外側突出。
端帽蓋33,被配置成跨越導引軌道2。端帽蓋33包含:腳部331,分別配置於導引軌道2的+Y側及-Y側;胴體部332,相較於導引軌道2被配置於+Z側,並連結一對的腳部331。
回程導件32被安裝於端帽蓋33。回程導件32可對端帽蓋33裝卸。回程導件32被安裝於一對之腳部331的每一個。在面向滑動件本體31之腳部331的內表面,設有可供回程導件32嵌合的凹部34。藉由將回程導件32嵌合於凹部34,可將回程導件32安裝於端帽蓋33。回程導件32所面向之凹部34的內表面,含有方向轉換通路7的外側導引面7A。面向外側導引面7A之回程導件32的對向面,含有方向轉換通路7的內側導引面7B。
端帽蓋33具有:接收口60,用於潤滑油的供給;油路61,可供已被供給至接收口60的潤滑油流通。回程導件32具有:油路50,可供「透過油路61而從接收口60所供給的潤滑油」流通;供油口40,對循環通路100供給潤滑油。
接收口60被設在胴體部332。接收口60,在Y軸方向中,被設在胴體部332的中央部。接收口60,可接收由「位在線性運動導引裝置1之外部的潤滑油供給裝置(未圖示)」所供給的潤滑油。潤滑油包含黃油(grease;或稱為滑脂)。由潤滑油供給裝置所供給的潤滑油,透過接收口60而供給至油路61。
油路61的其中一個端部,連接於接收口60。已被供給至接收口60的潤滑油,流通於油路61。油路61包含:供油溝,形成於面向滑動件本體31之胴體部332的內表面。藉由使「胴體部332的內表面」與「滑動件本體31之X軸方向的端面」形成連接,油路61被滑動件本體31的端面所覆蓋。
油路61,分別朝向「被安裝於+Y側之腳部331的回程導件32」及「被安裝於-Y側之腳部331的回程導件32」延伸。
回程導件32具有:供油口40,對循環通路100供給潤滑油;油路50,連接供油口40與端帽蓋33的油路61。從接收口60所供給,且已流通於油路61及油路50的潤滑油,從供油口40供給至循環通路100。供油口40對滾動體4的周圍供給潤滑油。藉由潤滑油,減輕滾動體4的外表面及循環通路100之內表面的磨耗。
油路50包含:第1油路51A、第2油路51B、第3油路52A、第4油路52B、第5油路54及第6油路55。油路50包含:供油溝,形成於面向滑動件本體31之回程導件32的內表面。藉由使「回程導件32的內表面」與「滑動件本體31之X軸方向的端面」形成連接,油路50被滑動件本體31的端面所覆蓋。
在實施形態中,供油口40被設在:方向轉換通路7與返回通路6之間的邊界。供油口40,對「從方向轉換通路7及返回通路6的其中一個朝另一個移動」的滾動體4供給潤滑油。
在實施形態中,循環通路100包含:被配置於Z軸方向的第1循環通路100A、第2循環通路100B及第3循環通路100C。第1循環通路100A,比第2循環通路100B更被配置於+Z側。第3循環通路100C,比第2循環通路100B更被配置於-Z側。
回程導件32的供油口40,為了從Z軸方向分別對第1循環通路100A、第2循環通路100B及第3循環通路110C供給潤滑油,而設有複數個。在實施形態中,供油口40包含:對第1循環通路100A供給潤滑油的第1供油口40A、對第2循環通路100B供給潤滑油的第2供油口40B及第3供油口40C、對第3循環通路100C供給潤滑油的第4供油口40D。
第1供油口40A,被配置在第1循環通路100A的內表面之-Z側的端部。第1供油口40A,朝向第1循環通路100A的內側,對+Z方向供給潤滑油。
第2供油口40B,被配置在第2循環通路100B的內表面之+Z側的端部。第2供油口40B,朝向第2循環通路100B的內側,對-Z方向供給潤滑油。
第3供油口40C,被配置在第2循環通路100B的內表面之-Z側的端部。第3供油口40C,朝向第2循環通路100B的內側,對+Z方向供給潤滑油。
第4供油口40D,被配置在第3循環通路100C的內表面之+Z側的端部。第4供油口40D,朝向第3循環通路100C的內側,對-Z方向供給潤滑油。
第1供油口40A的尺寸(大小)及形狀、第2供油口40B的尺寸(大小)及形狀、第3供油口40C的尺寸(大小)及形狀、第4供油口40D的尺寸(大小)及形狀,實質上相等。
如圖5所示,回程導件32的油路50及供油口40,相對於「與在Z軸方向中通過回程導件32之中心的Y軸平行的對稱軸AS」,呈現線對稱。
回程導件32的油路50包含:被配置於第1循環通路100A與第2循環通路100B之間的第1油路51A、被配置於第2循環通路100B與第3循環通路100C之間的第2油路51B。第1油路51A,在第1循環通路100A與第2循環通路100B之間,延伸於Z軸方向。第2油路51B,在第2循環通路100B與第3循環通路100C之間,延伸於Z軸方向。
第1油路51A之+Z側的端部含有:對第1循環通路100A供給潤滑油的第1供油口40A。第1油路51A之-Z側的端部含有:對第2循環通路100B供給潤滑油的第2供油口40B。
第2油路51B之+Z側的端部含有:對第2循環通路100B供給潤滑油的第3供油口40C。第2油路51B之-Z側的端部含有:對第3循環通路100C供給潤滑油的第4供油口40D。
第1油路51A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第2油路51B的流路面積及長度相等。
此外,回程導件32的油路50具有:連接於第1油路51A的第3油路52A、連接於第2油路51B的第4油路52B、在連接部53連接於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的第5油路54。
第3油路52A的其中一個端部、與第4油路52B的其中一個端部,在連接部53形成連接。第3油路52A的另一個端部,在Z軸方向中連接於第1油路51A的中央部。第4油路52B的另一個端部,在Z軸方向中連接於第2油路51B的中央部。
第3油路52A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第4油路52B的流路面積及長度相等。在實施形態中,第3油路52A的中間部形成彎曲。第4油路52B的中間部形成彎曲。
第5油路54延伸於Y軸方向。第5油路54的其中一個端部,透過第6油路55連接於端帽蓋33的油路61。第5油路54的另一個端部,在連接部53連接於第3油路52A的其中一個端部及第4油路52B的其中一個端部。第5油路54,在連接部53分別朝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分歧。
第1油路51A及第2油路51B的流路面積,小於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的流路面積。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的流路面積,小於第5油路54的流路面積。第5油路54的流路面積、與第6油路55的流路面積相等。
第6油路55延伸於Z軸方向。第6油路55,具有連接於端帽蓋33之油路61的流入口55A。流入口55A,被配置在第6油路55之+Z側的端部。第6油路55的中間部,在連接部56連接於第5油路54。虛設流入口55B被配置在第6油路55之-Z側的端部。
從接收口60供給至供油口40的潤滑油,流通於「流入口55A與連接部56之間的第6油路55」的第1部分551。已從流入口55A流入之潤滑油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具有流入「連接部56與虛設流入口55B間之第6油路55的第2部分552」的可能性。存在於第2部分552的潤滑油,不會供給至供油口40。
第2部分552設在回程導件32,藉由使油路50相對於對稱軸AS形成線對稱,只需變更回程導件32的方向,便可以分別在+Y側的腳部331及-Y側的腳部331安裝回程導件32。亦即,將第2部分552設在回程導件32,藉由使油路50相對於對稱軸AS形成線對稱,便可以共用「被安裝於+Y側之腳部331的回程導件32」與「被安裝於-Y側之腳部331的回程導件32」。第2部分552即使不設置亦無妨。
圖6為顯示實施形態的回程導件32之局部的剖面圖,相當於圖5之A-A線的箭號方向視圖。第3油路52A包含供油溝。如圖6所示,在實施形態中,第3油路52A包含:深度Da的部分521、深度Db的部分522。深度Da及深度Db,是相對於「接觸滑動件本體31之X軸方向的端面之回程導件32的內表面」的深度。深度Da比深度Db更深。部分522比部分521更靠近供油口40。亦即,第3油路52A的流路面積,越靠近供油口40則越縮小。與第3油路52A相同,第4油路52B包含部分521及部分522。對於第4油路52B的說明則省略。
接著,說明實施形態之潤滑油的供給方法。潤滑油從潤滑油供給裝置供給至接收口60。已被供給至接收口60的潤滑油,在流通於端帽蓋33的油路61之後,透過流入口55A流入第6油路55。已流通於第6油路55之第1部分551的潤滑油,透過連接部56流入第5油路54。已流通於第5油路54的潤滑油,在連接部53,分別被分配至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
已流通於第3油路52A的潤滑油,流入第1油路51A。已流入第1油路51A的潤滑油,分別被分配至第1供油口40A及第2供油口40B。第1供油口40A,將潤滑油供給至第1循環通路100A。第2供油口40B,將潤滑油供給至第2循環通路100B。
已流通於第4油路52B的潤滑油,流入第2油路51B。已流入第2油路51B的潤滑油,分別被分配至第3供油口40C及第4供油口40D。第3供油口40C,將潤滑油供給至第2循環通路100B。第4供油口40D,將潤滑油供給至第3循環通路100C。
如同以上的說明,根據本發明,在至少3個的循環通路100配置於Z軸方向的場合中,從可對Z軸方向供給潤滑油的供油口40,分別對第1循環通路100A、第2循環通路100B及第3循環通路100C供給潤滑油。因此,可對3個循環通路100分別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第1油路51A被配置於第1循環通路100A與第2循環通路100B之間,第2油路51B被配置於第2循環通路100B與第3循環通路100C之間。如此一來,分別從「被配置於第1油路51A的+Z側之端部的第1供油口40A」、「被配置於第1油路51A的-Z側之端部的第2供油口40B」、「被配置於第2油路51B的+Z側之端部的第3供油口40C」、「被配置於第2油路51B的-Z側之端部的第4供油口40D」所供給之潤滑油的量,形成一致化。因此,可分別對第1循環通路100A、第2循環通路100B及第3循環通路100C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第1油路51A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第2油路51B的流路面積及長度相等。因此,透過第1油路51A供給至循環通路100之潤滑油的量、與透過第2油路51B供給至循環通路100之潤滑油的量,形成一致化。因此,可對複數個循環通路100分別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第3油路52A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第4油路52B的流路面積及長度相等。因此,透過第3油路52A供給至循環通路100之潤滑油的量、與透過第4油路52B供給至循環通路100之潤滑油的量,形成一致化。因此,可對複數個循環通路100分別供給適量的潤滑油。
第1油路51A及第2油路51B的流路面積,小於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的流路面積,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的流路面積,小於第5油路54的流路面積。如此一來,在將「已流通於第5油路54的潤滑油」分配至第3油路52A及第4油路52B的場合中,可抑制流通於第3油路52A之潤滑油的不足、及流通於第4油路52B之潤滑油的不足。此外,在「已流通於第3油路52A的潤滑油」透過第1油路51A被分配至第1供油口40A及第2供油口40B、或者「已流通於第4油路52B的潤滑油」透過第2油路51B被分配至第3供油口40C及第4供油口40D的場合中,可抑制「從複數個供油口40分別供給至循環通路100之潤滑油」的不足。
1: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2:導引軌道 3:滑動件 4:滾動體 5:滾動通路 6:返回通路 7:方向轉換通路 7A:外側導引面 7B:內側導引面 8:滾動溝 9:滾動面 10:滾動溝 11:滾動面 31:滑動件本體 31B:胴體部 31F:腳部 32:回程導件 33:端帽蓋 33B:螺栓 34:凹部 40:供油口 40A:第1供油口 40B:第2供油口 40C:第3供油口 40D:第4供油口 50:油路 51A:第1油路 51B:第2油路 52A:第3油路 52B:第4油路 53:連接部 54:第5油路 55:第6油路 55A:流入口 55B:虛設流入口 56:連接部 60:接收口 61:油路 100:循環通路 100A:第1循環通路 100B:第2循環通路 100C:第3循環通路 331:腳部 332:胴體部 521:部分 522:部分 551:第1部分 552:第2部分
[圖1]圖1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線性運動導引裝置的立體圖。 [圖2]圖2為已將實施形態之線性運動導引裝置的局部截斷的前視圖。 [圖3]圖3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線性運動導引裝置的局部的剖面圖。 [圖4]圖4為顯示實施形態之端帽蓋及回程導件的圖。 [圖5]圖5為顯示實施形態之回程導件的圖。 [圖6]圖6為顯示實施形態的回程導件之局部的剖面圖。
1: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2:導引軌道
3:滑動件
4:滾動體
5:滾動通路
6:返回通路
8:滾動溝
9:滾動面
10:滾動溝
11:滾動面
12:貫穿孔
31:滑動件本體
31B:胴體部
31F:腳部
33:端帽蓋
33B:螺栓
100:循環通路
100A:第1循環通路
100B:第2循環通路
100C:第3循環通路
331:腳部
332:胴體部

Claims (5)

  1. 一種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具備: 導引軌道; 滑動件,被前述導引軌道朝第1軸方向導引,並且包含:滑動件本體;端帽蓋,在前述第1軸方向中連接於前述滑動件本體的端部;回程導件,以面向前述端帽蓋的方式,配置於前述滑動件本體與前述端帽蓋之間; 滾動體,可在循環通路中滾動,該循環通路包含:滾動通路,被規範於前述導引軌道與前述滑動件本體之間;返回通路,被設在前述滑動件本體的內部,在正交於前述第1軸方向之特定面的第2軸方向中鄰接於前述滾動通路;方向轉換通路,被規範於前述端帽蓋與前述回程導件之間,連結前述滾動通路與前述返回通路; 前述循環通路包含:第1循環通路,在前述特定面中被配置在正交於前述第2軸方向的第3軸方向;第2循環通路;第3循環通路, 前述回程導件具有:從前述第3軸方向,分別對前述第1循環通路、前述第2循環通路及前述第3循環通路供給潤滑油的複數個供油口。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回程導件具有:第1油路,被配置於前述第1循環通路與前述第2循環通路之間;第2油路,被配置於前述第2循環通路與前述第3循環通路之間, 前述第1油路的其中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1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前述第1油路的另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2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 前述第2油路的其中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2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前述第2油路的另一個端部,含有對前述第3循環通路供給前述潤滑油的前述供油口。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第1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前述第2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相等。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回程導件具有:連接於前述第1油路之中央部的第3油路、連接於前述第2油路之中央部的第4油路、在連接部連接於前述第3油路及前述第4油路的第5油路, 前述第3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與前述第4油路的流路面積及長度相等。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線性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第1油路及前述第2油路的流路面積,小於前述第3油路及前述第4油路的流路面積,前述第3油路及前述第4油路的流路面積,小於前述第5油路的流路面積。
TW111111899A 2021-03-29 2022-03-29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TW202246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4753 2021-03-29
JP2021054753A JP7600816B2 (ja) 2021-03-29 2021-03-29 直動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664A true TW202246664A (zh) 2022-12-01

Family

ID=8345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1899A TW202246664A (zh) 2021-03-29 2022-03-29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600816B2 (zh)
CN (1) CN117043479A (zh)
TW (1) TW202246664A (zh)
WO (1) WO20222106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0299C2 (de) * 1992-03-28 1995-09-28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Wälzlager für eine geradlinige Bewegung
JP2004353698A (ja) 2003-05-27 2004-12-16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8138840A (ja) 2006-12-05 2008-06-19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スライダ
JP4957381B2 (ja) 2007-05-25 2012-06-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装置用スライダおよび直動案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0637A1 (ja) 2022-10-06
JP2022152108A (ja) 2022-10-12
CN117043479A (zh) 2023-11-10
JP7600816B2 (ja) 202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304312A1 (en) Motion guide device and attachment for motion guide device
JPH04194413A (ja) 四条列無限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7465094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US8882352B2 (en) Motion guide device
US4662763A (en) Tubular bearing for linear motion
US20090016654A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with roller
US5380096A (en)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with flow valve in communicating oil groove
US20060072862A1 (en) Roller type linear guideway
TW202246664A (zh)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JP6015812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14055670A (ja) 直動案内装置
WO2014178316A1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US7832929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2006105296A (ja) ローラ式リニアガイドウェイ
JP7251101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7663082B2 (ja) リニアガイド
JP2022071643A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6494692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WO2022264598A1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011099466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潤滑剤供給体及び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CN100451360C (zh) 线性导轨循环装置
TWI859455B (zh) 運動導引裝置
WO2023171816A1 (ja) リニアガイド
TW202244409A (zh) 線性運動導引裝置
JP5927851B2 (ja) 直動案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