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136113A - 自行車後撥鏈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後撥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6113A
TW202136113A TW110101247A TW110101247A TW202136113A TW 202136113 A TW202136113 A TW 202136113A TW 110101247 A TW110101247 A TW 110101247A TW 110101247 A TW110101247 A TW 110101247A TW 202136113 A TW202136113 A TW 2021361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derailleur
bicycle rear
pulley
pivot axis
bi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79868B (zh
Inventor
福森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79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7986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6Chain guide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10)包括底座構件(14)、可移動構件(16)、導鏈器(18)、滑輪(20)、及包括第一移位構件(24)及第二移位構件(26)的滑輪移位結構(22)。導鏈器(18)被可附接於可移動構件(16)且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A1)樞轉,且滑輪(20)可繞著滑輪軸線(PU)旋轉。第一移位構件(24)在導鏈器(18)處繞著滑輪軸線(PU)及第二樞轉軸線(PA2)樞轉,且第二移位構件(26)在可移動構件(16)處繞著滑輪軸線(PU)及第三樞轉軸線(PA3)樞轉,這在導鏈器(18)相對於可移動構件(16)旋轉時改變了第一樞轉軸線(PA1)與滑輪軸線(PU)之間的線性距離(L)。

Description

自行車後撥鏈器
本發明關於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
當騎自行車時,想要的是,運用後撥鏈器來在後卡式鏈輪(cassette)中的不同鏈輪之間換檔。傳統地,後卡式鏈輪的範圍決定後撥鏈器的導鏈器的長度,其中後卡式鏈輪的較寬範圍需要較長的導鏈器,後卡式鏈輪的較小範圍允許較短的導鏈器。此設計可能會限制騎士成去使用具有較小範圍的後卡式鏈輪,特別是在進行登山騎車時,因為較長的導鏈器可能會與地形干涉,這可能造成對後撥鏈器的損害。
發展來處理上述問題的自行車後撥鏈器在此被揭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包含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的底座構件、可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的可移動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以繞著第一樞轉軸線樞轉的導鏈器、可繞著滑輪軸線旋轉的至少一個滑輪、及滑輪移位結構。滑輪移位結構包括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至少一個滑輪以繞著滑輪軸線樞轉的第一移位構件、及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至少一個滑輪以繞著滑輪軸線樞轉的第二移位構件。第一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導鏈器以繞著第二樞轉軸線樞轉,且第二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以繞著第三樞轉軸線樞轉。
利用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及導鏈器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滑輪移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於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的旋轉移動而改變第一樞轉軸線與滑輪軸線之間的線性距離。利用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未增加導鏈器的長度的情形下增加後卡式鏈輪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偏壓構件被設置在可移動構件與第二移位構件之間。利用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旋轉的情形下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偏壓構件是扭轉彈簧。利用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旋轉的情形下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扭轉彈簧相對於第三樞轉軸線同軸地設置。利用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旋轉的情形下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偏壓構件被設置在導鏈器與第一移位構件之間。利用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旋轉的情形下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偏壓構件是扭轉彈簧。利用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旋轉的情形下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扭轉彈簧相對於第三樞轉軸線同軸地設置。利用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旋轉的情形下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導鏈器包括一對的導鏈板。利用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及導鏈器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一對的導鏈板包括內板及外板。利用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導引滑輪相對於可移動構件及導鏈器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外板,以繞著第二樞轉軸線樞轉。利用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導引滑輪及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及第三樞轉軸線平行,第一樞轉軸線及第二樞轉軸線以第一距離隔開,第一樞轉軸線及第三樞轉軸線以第二距離隔開,且第二距離大於第一距離。利用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未增加導鏈器的長度的情形下增加後卡式鏈輪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包含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的底座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的可移動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以繞著樞轉軸線樞轉的導鏈器、可繞著滑輪軸線旋轉的至少一個滑輪、及被建構成回應於導鏈器相對於可移動構件的旋轉移動而改變樞轉軸線與滑輪軸線之間的線性距離的滑輪移位結構。利用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未增加導鏈器的長度的情形下增加後卡式鏈輪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樞轉軸線是第一樞轉軸線,滑輪移位結構包括第一移位構件及第二移位構件,第一移位構件及第二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至少一個滑輪以繞著滑輪軸線旋轉,第一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導鏈器以繞著第二樞轉軸線樞轉,第二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以繞著第三樞轉軸線樞轉,第一樞轉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及第三樞轉軸線平行,第一樞轉軸線及第二樞轉軸線以第一距離隔開,第一樞轉軸線及第三樞轉軸線以第二距離隔開,且第二距離大於第一距離。利用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在未增加導鏈器的長度的情形下增加後卡式鏈輪的範圍。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阻尼器機構。利用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防止回應於鏈條張力上改變的突然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馬達安裝部。利用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後撥鏈器建構為電子後撥鏈器。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馬達安裝部被設置在底座構件處。利用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後撥鏈器建構為電子後撥鏈器。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電池。利用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後撥鏈器建構為電子後撥鏈器。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充電埠。利用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後撥鏈器的電池充電。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無線單元。利用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後撥鏈器建構為可無線控制的電子後撥鏈器。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自行車後撥鏈器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的底座構件被直接地耦接於自行車車架。利用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後撥鏈器,有可能的是,將後撥鏈器經由底座構件牢固於自行車。
此發明內容被提供來以簡化形式介紹概念的選集,這些概念在以下於實施方式中進一步被描述。此發明內容並非旨在識別所請求的標的之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亦非旨在被使用來限制所請求的標的之範圍。此外,所請求的標的不受限於解決此揭示的任何部分中所提的任何或全部的缺點之施作。在此所使用的用語「小型及/或輕型車輛」是指不論其輪子數量為何之電動或非電動車輛,但不包括具有作為用來驅動輪子的動力源的內燃引擎之四輪車輛、或需要執照以在公共道路上操作之四輪電動車輛。
現在將參照圖式來解釋所選的實施例,其中相同元件符號在遍及各種不同圖式中標示對應或相等元件。對於熟習本領域技術者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以下實施例說明僅被提供來用於繪示說明,而非以限制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先參照圖1,具有根據本發明的至少一個所揭示實施例的自行車後撥鏈器10之範例自行車1被顯示。自行車1例如是像是越野(cyclocross)自行車或登山自行車之道路外(off-road)自行車。替代地,自行車1可為道路型自行車。如圖2的示意輪廓中所示,自行車1可具有界定自行車1的左半部及右半部的軸向中心平面P1。以下方向性用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截」、「向上」、及「向下」、以及其他類似方向性用語是指例如以直立地坐在自行車1的鞍座上並面向車把之騎士為基礎所判斷的那些方向。
繼續參照圖1,自行車1包括被附接於後輪3的車架2。前叉4將前輪5附接於車架2。自行車1兩側上的踏板6被附接於對應的曲柄臂7。曲柄臂7以彼此180度隔開的方式被安裝於車架2的兩側上,且由曲柄軸8(由虛線所指出)所連接。本實施例的自行車1由鏈條驅動傳動系統所驅動,此鏈條驅動傳動系統包自行車括鏈條9、自行車後撥鏈器10、卡式後鏈輪11、及前鏈輪12。自行車鏈條9與卡式後鏈輪11中的一者及前鏈輪12接合。被施加於踏板6的驅動力使曲柄軸8及前鏈輪12旋轉。當前鏈輪12旋轉時,自行車鏈條9繞著卡式後鏈輪11中的一者被驅動,卡式後鏈輪11中的該一者將動力傳輸至後輪3,以推動自行車1。後撥鏈器10將自行車鏈條9在後鏈輪11之間移位,以增加或減少對於踏板6的每次旋轉所行進之距離。自行車1的其他部件是所熟知的且在此不被描述。
圖3是根據本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10的右側立體圖。如所繪示,自行車後撥鏈器10包含底座構件14、可移動構件16、導鏈器18、至少一個滑輪20、及滑輪移位結構22。底座構件14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2。可移動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4移動,且導鏈器18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16。
如圖4所繪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的俯視立體圖中所示,導鏈器18被建構成繞著樞轉軸線樞轉,此樞轉軸線是如短虛線(short dash line)所指出的第一樞轉軸線PA1。至少一個滑輪20可繞著如虛點線(dash-dot line)所指出的滑輪軸線PU旋轉。如圖5中所示,至少一個滑輪20包括至少一個滑輪本體19及至少一個滑輪軸21。將會明白的是,在此所描述的至少一個滑輪20例如被建構為可繞著第一滑輪軸線PU1旋轉的導引滑輪20A。附加地或替代地,至少一個滑輪20可被建構為可繞著如虛點點線(dash-dot-dot line)所指出的第二滑輪軸線PU2旋轉的張緊滑輪20B。換言之,至少一個滑輪20可包括導引滑輪20A及張緊滑輪20B中的至少一者。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滑輪20包括導引滑輪20A及張緊滑輪20B兩者。至少一個滑輪本體19可包括導引滑輪本體19A及張緊滑輪本體19B。至少一個滑輪軸21可包括導引滑輪軸21A及張緊滑輪軸21B。然而,本發明不受限於所繪示的實施例。例如,至少一個滑輪20可包括僅一個滑輪,其包括一個滑輪本體及一個滑輪軸。替代地,至少一個滑輪20可包括超過兩個的滑輪,其各包括一個滑輪本體及一個滑輪軸。
如所繪示,滑輪移位結構22包括第一移位構件24及第二移位構件26。第一移位構件24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至少一個滑輪20,以繞著滑輪軸線PU樞轉。第一移位構件24還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導鏈器18,以繞著如虛線所指出的第二樞轉軸線PA2樞轉。如同第一移位構件24,第二移位構件26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至少一個滑輪20,以繞著滑輪軸線PU樞轉。第二移位構件26還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16,以繞著如長虛線(long dash line)所指出的第三樞轉軸線PA3樞轉。
偏壓構件28被設置在可移動構件16與第二移位構件26之間,且可在一端被連接於可移動構件16且在另一端被連接於第二移位構件26。在替代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28被設置在導鏈器18與第一移位構件24之間,且可在一端被連接於導鏈器18且在另一端被連接於第一移位構件24。在任一實施例中,偏壓構件28是相對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同軸地設置的扭轉彈簧。因此,偏壓構件28被建構成在導鏈器18相對於可移動構件16順時針旋轉時將滑輪移位結構22偏壓。
如圖4中所示,第一樞轉軸線PA1與第二樞轉軸線PA2及第三樞轉軸線PA3平行。第一樞轉軸線PA1與第二樞轉軸線PA2以第一距離D1隔開,且第一樞轉軸線PA1與第三樞轉軸線PA3以第二距離D2隔開。第二距離D2大於第一距離D1,這確保在換檔及騎乘操作期間有效的鏈條張力被維持且在這樣的操作期間沒有多餘的鏈條長度。
圖5是自行車後撥鏈器10的分解圖,其繪示底座構件14、可移動構件16、導鏈器18、導引滑輪20A、張緊滑輪20B、及滑輪移位結構22相對於彼此的組態及樞轉軸線PA1、PA2、及PA3及滑輪軸線PU。可移動構件16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4移動,底座構件14充當為後撥鏈器10至自行車1的車架2之附接點。如以上所描述,導鏈器18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16且被建構成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A1旋轉。第一移位構件24被附接於導鏈器18且被建構成繞著第二樞轉軸線PA2旋轉。如圖5中所見,導鏈器18包括一對的導鏈板,且此對的導鏈板包括內板18A及外板18B。因此,第一移位構件24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外板18B,以繞著第二樞轉軸線PA2樞轉。又如以上所描述,第二移位構件26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16且被建構成繞著第三樞轉軸線PA3旋轉。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移位構件24及第二移位構件26兩者皆被附接於導引滑輪20A且繞著第一滑輪軸線PU1旋轉。將會明白的是,自行車後撥鏈器10的分解圖個別地繪示每一個組件,且當組合時,偏壓構件28可在一端被連接於可移動構件16且在另一端被連接於第二移位構件26。
圖6A至圖6C顯示自行車後撥鏈器10的不同檔位的右側視圖。確切地,圖6A顯示自行車後撥鏈器10在鏈條9與卡式後鏈輪11的大鏈輪接合且自行車處於低檔位時的組態,圖6B顯示自行車後撥鏈器10在鏈條9與卡式後鏈輪11的中鏈輪接合且自行車處於中檔位時的組態,及圖6C顯示自行車後撥鏈器10在鏈條9與卡式後鏈輪11的小鏈輪接合且自行車處於高檔位時的組態。當自行車後撥鏈器10將鏈條9移動至卡式後鏈輪的不同鏈輪時,導鏈器18相對於可旋轉構件16旋轉。利用在此所描述的自行車後撥鏈器10,滑輪移位結構22被建構成回應於導鏈器18相對於可移動構件16的旋轉移動而改變第一樞轉軸線PA1與滑輪軸線PU之間的線性距離L,如圖6A至圖6C中所指出。藉由運用滑輪移位結構22來根據鏈條所結合的後鏈輪的尺寸而建立可移動構件16的第一樞轉軸線PA1與導引滑輪20A的滑輪軸線PU之間的線性移位,自行車後撥鏈器10能在不需要增加導鏈器18的長度之情形下調整鏈條9與寬範圍的卡式後鏈輪11接合的長度。此外,當鏈條9與小鏈輪接合時及當鏈條與大鏈輪接合時,鏈輪齒與導引滑輪齒之間的距離可被保持成實質相同,這將傳動效率改善成優於傳統自行車後撥鏈器。
在一些施作中,可為想要的是,自行車後撥鏈器10利用電組件而非利用手動操作纜線而以無線方式被控制。圖7顯示可以電子方式被啟用的自行車後撥鏈器10的示意方塊圖。附加於底座構件14、可移動構件16、導鏈器18、滑輪20、及滑輪移位結構22,自行車撥鏈器10還可包括用來電子地控制自行車後撥鏈器10的組件。為此目的,自行車後撥鏈器10包括馬達安裝部30,且馬達安裝部30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4處。自行車後撥鏈器10包括電池32,以將電力提供給被安裝在底座構件上的馬達。附加地,自行車後撥鏈器10包括充電埠34,其被建構成接收用來將電池32充電的纜線。為了使騎士能夠電子地控制自行車後撥鏈器,自行車後撥鏈器10包括無線單元36,其被建構成執行自騎士所接收的換檔命令。
當進行登山騎車(mountain biking)或競賽騎車(race cycling)時,騎士可能會遭遇到粗糙或不平的地形,且可為想要的是,確保自行車後撥鏈器10被牢固地附接於自行車車架2。因此,被設計來用於登山騎車或競賽騎車的自行車1可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10的底座構件14被直接地耦接於自行車車架2。在這樣的狀況下,亦可為想要的是,確保換檔操作儘可能地流暢及將鏈條掉落最小化。為了防止自行車後撥鏈器10回應於鏈條張力上改變的突然移動,自行車1可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後撥鏈器10包括阻尼器機構38。
雖然僅所選的實施例已經被選來繪示說明本發明,對於熟習本領域技術者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在不離開如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範圍的情形下,在此能作成各種不同的變化及修改。例如,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能依所需要及/或想要而變化。被顯示成直接連接或互相接觸的組件能具有設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結構。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且反之亦然。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及功能能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被採用。所有的優點不必同時呈現在一個特別的實施例中。相較於習知技術為獨特的每一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亦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描述,包含由這樣的特徵所具體實現的結構性及/或功能性概念。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前述說明僅用於繪示說明,而非以限制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1:自行車 2:車架 3:後輪 4:前叉 5:前輪 6:踏板 7:曲柄臂 8:曲柄軸 9:自行車鏈條 10:自行車後撥鏈器 11:後鏈輪 12:前鏈輪 14:底座構件 16:可移動構件 18:導鏈器 18A:內板 18B:外板 19:滑輪本體 19A:導引滑輪本體 19B:張緊滑輪本體 20:滑輪 20A:導引滑輪 20B:張緊滑輪 21:滑輪軸 21A:導引滑輪軸 21B:張緊滑輪軸 22:滑輪移位結構 24:第一移位構件 26:第二移位構件 28:偏壓構件 30:馬達安裝部 32:電池 34:充電埠 36:無線單元 38:阻尼器機構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L:線性距離 P1:軸向中心平面 PA1:第一樞轉軸線 PA2:第二樞轉軸線 PA3:第三樞轉軸線 PU:滑輪軸線 PU1:第一滑輪軸線 PU2:第二滑輪軸線
隨著本發明的更完整知曉及其許多伴隨優點藉由參照結合隨附圖式來考量的以下詳細說明變得被更佳地瞭解,本發明的更完整知曉及其許多伴隨優點將會被容易地獲得,其中 [圖1]是併有根據本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之範例自行車的右側視圖; [圖2]是自行車的示意輪廓; [圖3]是根據本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的右側立體圖; [圖4]是根據本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的俯視立體圖; [圖5]是根據本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的分解圖; [圖6A至圖6C]是根據本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的不同檔位的右側視圖;及 [圖7]是根據本揭示的自行車後撥鏈器的示意方塊圖。
10:自行車後撥鏈器
L:線性距離
PA1:第一樞轉軸線
PU:滑輪軸線

Claims (21)

  1. 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包含: 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 可移動構件,其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 導鏈器,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可移動構件,以繞著第一樞轉軸線樞轉; 至少一個滑輪,其可繞著滑輪軸線旋轉;及 滑輪移位結構,其包括第一移位構件及第二移位構件,該第一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至少一個滑輪以繞著該滑輪軸線樞轉,該第二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至少一個滑輪以繞著該滑輪軸線樞轉,其中 該第一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導鏈器,以繞著第二樞轉軸線樞轉,且 該第二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可移動構件,以繞著第三樞轉軸線樞轉。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滑輪移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於該導鏈器相對於該可移動構件的旋轉移動而改變該第一樞轉軸線與該滑輪軸線之間的線性距離。
  3.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偏壓構件被設置在該可移動構件與該第二移位構件之間。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偏壓構件是扭轉彈簧。
  5.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扭轉彈簧相對於該第三樞轉軸線同軸地設置。
  6.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偏壓構件被設置在該導鏈器與該第一移位構件之間。
  7.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偏壓構件是扭轉彈簧。
  8.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扭轉彈簧相對於該第三樞轉軸線同軸地設置。
  9.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導鏈器包括一對的導鏈板。
  10. 如請求項9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一對的導鏈板包括內板及外板。
  11.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第一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外板,以繞著該第二樞轉軸線樞轉。
  12.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第一樞轉軸線與該第二樞轉軸線及該第三樞轉軸線平行, 該第一樞轉軸線及該第二樞轉軸線以第一距離隔開, 該第一樞轉軸線及該第三樞轉軸線以第二距離隔開,且 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13. 一種自行車後撥鏈器,包含: 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 可移動構件,其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 導鏈器,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可移動構件,以繞著樞轉軸線樞轉; 至少一個滑輪,其可繞著滑輪軸線旋轉;及 滑輪移位結構,其被建構成回應於該導鏈器相對於該可移動構件的旋轉移動而改變該樞轉軸線與該滑輪軸線之間的線性距離。
  14.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樞轉軸線是第一樞轉軸線, 該滑輪移位結構包括第一移位構件及第二移位構件,該第一移位構件及該第二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至少一個滑輪,以繞著該滑輪軸線旋轉, 該第一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導鏈器,以繞著第二樞轉軸線樞轉, 該第二移位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可移動構件,以繞著第三樞轉軸線樞轉, 該第一樞轉軸線與該第二樞轉軸線及該第三樞轉軸線平行, 該第一樞轉軸線及該第二樞轉軸線以第一距離隔開, 該第一樞轉軸線及該第三樞轉軸線以第二距離隔開,且 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15. 2、13、及1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阻尼器機構。
  16. 2、13、及1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馬達安裝部。
  17.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馬達安裝部被設置在該底座構件處。
  18. 2、13、及1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電池。
  19. 2、13、及1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充電埠。
  20. 2、13、及1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自行車後撥鏈器包括無線單元。
  21. 2、13、及1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撥鏈器,其中 該自行車後撥鏈器的該底座構件被直接地耦接於該自行車車架。
TW110101247A 2020-01-15 2021-01-13 自行車後撥鏈器 TWI879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00426.9 2020-01-15
DE102020200426.9A DE102020200426A1 (de) 2020-01-15 2020-01-15 Fahrradschaltwe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113A true TW202136113A (zh) 2021-10-01
TWI879868B TWI879868B (zh) 2025-04-1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200426A1 (de)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4155280A (ja) 自転車
JP2663454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操舵装置
TW202136113A (zh) 自行車後撥鏈器
JP2004075031A (ja) 前輪駆動自転車
CN114132425B (zh) 用于自行车拨链器的电机单元
KR100676188B1 (ko) 자전거 및 스쿠터 등을 포함하는 운송수단
WO2006110389A1 (en) Common axis drive and shift system
JPS6127779A (ja) 不整地走行用車両
JP3853925B2 (ja) 四輪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JP4863515B2 (ja) 回転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
JP7188829B1 (ja) 後二輪車両
RU197844U1 (ru) Мотовелосипед
US11999440B2 (en) Drive train and sprocket arrangement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220616085U (zh) 电动自行车
JP3130942U (ja) 特に一輪車用の駆動機構
TWI855696B (zh) 可側傾之三輪車
TW202308902A (zh) 變速控制裝置及電動變速系統
JP3224056U (ja) 二輪駆動走行車両
KR200249735Y1 (ko) 족동 및 전동식 겸용 자전거 및 자전거 구동 조립체
JP2000006874A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
CN1168331A (zh) 带助推电动机的自行车
JP2024090432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変速機
JPH11129972A (ja) 補助動力自転車
JP2012045982A (ja) 車両
WO2024236825A1 (ja) 鞍乗型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