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134698A -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4698A
TW202134698A TW109135911A TW109135911A TW202134698A TW 202134698 A TW202134698 A TW 202134698A TW 109135911 A TW109135911 A TW 109135911A TW 109135911 A TW109135911 A TW 109135911A TW 202134698 A TW202134698 A TW 2021346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tardation layer
retardation
layer
polarizing plat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53107B (zh
Inventor
有賀草平
林大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4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4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53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531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實現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較小且斜方向之色移較小之影像顯示裝置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本發明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具有:偏光板,其包含偏光元件;第一相位差層,其與偏光板鄰接地配置,且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及第二相位差層,其與第一相位差層鄰接地配置,且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x>ny=nz之關係。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第一相位差層之遲相軸實質上正交,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第二相位差層之遲相軸實質上平行。

Description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對於影像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為了進行光學補償,通常使用將偏光元件與相位差膜組合而成之各種光學膜。作為上述光學膜之一種之圓偏光板通常可藉由將偏光元件與λ/4板組合而製造。但是,λ/4板通常顯示出下述所謂「正波長分散特性」,即隨著波長變為短波長側而相位差值變大之特性,又,其波長分散特性較大。因此,有無法在寬波長範圍發揮期望之光學特性(例如作為λ/4板之功能)之問題。為了避免此種問題,近年來提出有顯示出下述所謂「反分散特性」之相位差膜,即隨著波長變為長波長側而相位差值變大之波長分散特性。但是,顯示出反分散特性之相位差膜在成本方面存在問題。
為了應對如上所述之問題,提出有藉由使具有正波長分散特性之λ/4板與各種相位差膜組合而對λ/4板之波長分散特性進行修正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但是,該等技術有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不足夠小且斜方向之色移較大之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174367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先前問題而完成者,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實現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較小且斜方向之色移較小之影像顯示裝置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具有:偏光板,其包含偏光元件;第一相位差層,其與該偏光板鄰接地配置,且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及第二相位差層,其與該第一相位差層鄰接地配置,且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x>ny=nz之關係。該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該第一相位差層之遲相軸實質上正交,該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該第二相位差層之遲相軸實質上平行。 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相位差層與上述第二相位差層之積層體滿足下述關係: Re(450)/Re(550)>0.82 Re(650)/Re(550)<1.18。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影像顯示裝置。該影像顯示裝置具有:影像顯示單元、及配置於該影像顯示單元之視認側之上述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影像顯示裝置為IPS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於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自偏光板側起依序配置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之第一相位差層及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x>ny=nz之關係之第二相位差層,藉此可不使用顯示出反分散特性之相位差膜而獲得可實現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較小且斜方向之色移較小之影像顯示裝置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以下對本發明之代表性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實施方式。
(術語及符號之定義) 本說明書中之術語及符號之定義如下所述。 (1)折射率(nx、ny、nz) 「nx」係面內之折射率成為最大之方向(即,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y」係於面內與遲相軸正交之方向(即,進相軸方向)之折射率,「nz」係厚度方向之折射率。 (2)面內相位差(Re) 「Re(λ)」係以23℃下之波長為λnm之光所測得之面內相位差。例如,「Re(550)」係以23℃下之波長為550 nm之光所測得之面內相位差。Re(λ)係將層(膜)之厚度設為d(nm)時,由式:Re(λ)=(nx-ny)×d所求出。 (3)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 「Rth(λ)」係以23℃下之波長為λnm之光所測得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例如,「Rth(550)」係以23℃下之波長為550 nm之光所測得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λ)係將層(膜)之厚度設為d(nm)時,由式:Rth(λ)=(nx-nz)×d所求出。 (4)Nz係數 Nz係數係由Nz=Rth/Re所求出。 (5)實質上平行或正交 「實質上平行」包含0°±5.0°之情形,較佳為0°±3.0°,進而較佳為0°±1.0°。「實質上正交」包含90°±5.0°之情形,較佳為90°±3.0°,進而較佳為90°±1.0°。再者,本說明書中,僅稱為「平行」或「正交」時,亦包含實質上平行或正交之情形。 (6)角度 本說明書中,提及角度時,該角度包含相對於基準方向順時針及逆時針兩者。因此,例如「45°」係指±45°。
A.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整體構成 圖1係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圖示例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具有:偏光板10、第一相位差層20及第二相位差層30。偏光板10包含:偏光元件11、配置於偏光元件11之一側之第一保護層12及配置於偏光元件11之另一側之第二保護層13。根據目的,亦可省略第一保護層12及第二保護層13中之一者。例如,於第一相位差層20亦可作為偏光元件11之保護層而發揮功能之情形時,亦可省略第二保護層13。
第一相位差層20代表性地如圖示例般與偏光板10鄰接地配置。第一相位差層20之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第二相位差層30代表性地如圖示例般與第一相位差層20鄰接地配置。第二相位差層30之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x>ny=nz之關係。本說明書中,「鄰接地配置」係指直接積層或僅隔著接著層(例如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而積層。即,係指於偏光板10與第一相位差層20之間及第一相位差層20與第二相位差層30之間未介置光學功能層(例如其他相位差層)。另一方面,圖示之構成僅為例示,當然可於偏光板10與第一相位差層20之間及/或第一相位差層20與第二相位差層30之間配置與目的相應之任意適當之光學功能層。
第一相位差層20以其遲相軸相對於偏光元件11之吸收軸正交之方式配置。第二相位差層30以其遲相軸相對於偏光元件11之吸收軸成為平行之方式配置。藉由以如上所述之順序將分別具有如上所述之特定之折射率特性之第一相位差層20及第二相位差層30積層,並且將第一相位差層20及第二相位差層30之遲相軸方向相對於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方向如此設定,可獲得可實現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較小且斜方向之色移較小之影像顯示裝置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亦可進而具有導電層或附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未圖示)。導電層或附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代表性地設置於第二相位差層30之外側(與偏光板10相反之側)。於設置導電層或附導電層之各向同性基材之情形時,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應用於影像顯示單元(例如液晶單元、有機EL單元)與偏光板之間組入有觸控感測器之所謂內部觸控面板型輸入顯示裝置。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亦可進而包含其他相位差層。其他相位差層之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內相位差、Nz係數、光彈性係數)、厚度、配置位置等可根據目的而適當設定。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為片狀,亦可為長條狀。本說明書中,「長條狀」係指長度相對於寬度足夠長之細長形狀,例如,包含長度相對於寬度為10倍以上、較佳為20倍以上之細長形狀。長條狀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捲繞成卷狀。
實用上,於第二相位差層之與偏光板相反之側設置黏著劑層(未圖示),且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貼附於影像顯示單元。進而,較佳為在直至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被供於使用之前為止,於黏著劑層之表面暫時黏附有剝離膜。藉由暫時黏附剝離膜,可保護黏著劑層,並且形成卷。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整體厚度較佳為20 μm~200 μm,進而較佳為40 μm~170 μm,尤佳為50 μm~120 μm。以下,對構成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各層之詳細內容進行說明。
B.偏光板 B-1.偏光元件 作為偏光元件11,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偏光元件。例如,形成偏光元件之樹脂膜可為單層之樹脂膜,亦可為兩層以上之積層體。
作為由單層之樹脂膜構成之偏光元件之具體例,可列舉: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對聚乙烯醇(PVA)系膜、部分縮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膜實施染色處理及延伸處理而得者、PVA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膜等。就光學特性優異而言,較佳為使用利用碘對PVA系膜進行染色並進行單軸延伸而獲得之偏光元件。
上述利用碘之染色例如可藉由將PVA系膜浸漬於碘水溶液中而進行。上述單軸延伸之延伸倍率較佳為3~7倍。延伸可於染色處理後進行,亦可一面染色一面進行。又,亦可在延伸之後進行染色。根據需要對PVA系膜實施膨脹處理、交聯處理、洗淨處理、乾燥處理等。例如,在染色之前將PVA系膜浸漬於水中而進行水洗,藉此不僅可將PVA系膜表面之污漬或抗黏連劑洗淨,亦可使PVA系膜膨脹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為使用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之具體例,可列舉使用樹脂基材與積層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PVA系樹脂膜)之積層體、或者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作:將PVA系樹脂溶液塗佈於樹脂基材上,使之乾燥而於樹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樹脂層,從而獲得樹脂基材與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對該積層體進行延伸及染色而將PVA系樹脂層製成偏光元件。本實施方式中,延伸代表性地包含將積層體浸漬於硼酸水溶液中而進行延伸。進而,延伸可根據需要進而包含於硼酸水溶液中之延伸之前將積層體以高溫(例如95℃以上)進行空中延伸。所獲得之樹脂基材/偏光元件之積層體可直接使用(即,亦可將樹脂基材作為偏光元件之保護層),亦可將樹脂基材自樹脂基材/偏光元件之積層體剝離並將與目的相應之任意適當之保護層積層於該剝離面而使用。此種偏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之詳細內容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2-7358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6470455號中。該等公報之整體之記載內容作為參考援引於本說明書中。
偏光元件之厚度較佳為15 μm以下,更佳為1 μm~12 μm,進而較佳為3 μm~12 μm,尤佳為3 μm~8 μm。若偏光元件之厚度為此種範圍,則可良好地抑制加熱時之捲曲,並且獲得良好之加熱時之外觀耐久性。
偏光元件較佳為於波長為380 nm~780 nm之任意波長下顯示出吸收二色性。偏光元件之單體透過率例如為41.5%~46.0%,較佳為43.0%~46.0%,更佳為44.5%~46.0%。偏光元件之偏光度較佳為97.0%以上,更佳為99.0%以上,進而較佳為99.9%以上。
B-2.保護層 保護層12及保護層13(存在之情形時)分別由可作為偏光元件之保護層使用之任意適當之膜形成。作為成為該膜之主成分之材料之具體例,可列舉:三乙醯纖維素(TAC)等纖維素系樹脂、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醯胺系、聚醯亞胺系、聚醚碸系、聚碸系、聚苯乙烯系、聚降𦯉烯系、聚烯烴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樹脂等。又,亦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系、胺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環氧系、聚矽氧系等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除此之外,例如亦可列舉矽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質系聚合物。又,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1-343529號公報(WO01/37007)中所記載之聚合物膜。作為該膜之材料,例如可使用含有在側鏈具有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醯亞胺基之熱塑性樹脂及在側鏈具有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及腈基之熱塑性樹脂之樹脂組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包含異丁烯與N-甲基馬來醯亞胺之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該聚合物膜例如可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擠出成形物。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如後所述代表性地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認側,保護層12配置於其視認側。因此,可根據需要對保護層12實施硬塗處理、防反射處理、防黏處理、防眩光處理等表面處理。進而/或者,可根據需要對保護層12實施改善隔著偏光太陽鏡進行視認之情形時之視認性之處理(代表性地為賦予(橢)圓偏光功能、賦予超高相位差)。藉由實施此種處理,即便於隔著偏光太陽鏡等偏光透鏡對顯示畫面進行視認之情形時,亦可實現優異之視認性。因此,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亦可應用於可在室外使用之影像顯示裝置。
保護層12之厚度較佳為5 μm~80 μm,更佳為10 μm~40 μm,進而較佳為10 μm~30 μm。再者,於實施有表面處理之情形時,保護層12之厚度為包含表面處理層之厚度在內之厚度。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保護層13較佳為於光學上為各向同性。本說明書中,「於光學上為各向同性」係指面內相位差Re(550)為0 nm~10 nm且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為-10 nm~+10 nm。於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保護層13可為具有任意適當之相位差值之相位差層。該情形時,相位差層之面內相位差Re(550)例如為110 nm~150 nm。保護層13之厚度較佳為5 μm~80 μm,更佳為10 μm~40 μm,進而較佳為10 μm~30 μm。就薄型化之觀點而言,於一個實施方式中可省略保護層13。
C.第一相位差層 如上所述,第一相位差層20之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顯示出此種折射率特性之層(膜)有時被稱為「正雙軸板」、「正B板」等。
第一相位差層之面內相位差Re(550)較佳為超過0 nm且為70 nm以下,更佳為超過0 nm且為60 nm以下,進而較佳為超過0 nm且為50 nm以下,尤佳為10 nm~50 nm。第一相位差層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較佳為-200 nm~-50 nm,更佳為-120 nm~-50 nm,進而較佳為-100 nm~-60 nm。第一相位差層之Nz係數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10~-1.0,進而較佳為-8.0~-1.6。藉由設置具有此種光學特性之第一相位差層,可適當地補償偏光元件之吸收軸,可使影像顯示裝置之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減少。又,可減少斜方向之色移。
第一相位差層之厚度較佳為1 μm~170 μm,更佳為2 μm~150 μm,進而較佳為3 μm~120 μm,尤佳為4 μm~50 μm。藉由使第一相位差層之厚度為此種範圍,製造時之處理性優異,並且可提高所獲得之影像顯示裝置之光學均勻性。
第一相位差層可為任意適當之構成。具體而言,可為單獨之相位差膜,亦可為相同或不同之兩片以上之相位差膜之積層體。於為積層體之情形時,第一相位差層可包含用於將兩片以上之相位差膜貼附之黏著劑層或接著劑層。較佳為第一相位差層為單獨之相位差膜。藉由採用此種構成,可減少由偏光元件之收縮應力及/或光源之熱所造成之相位差值之偏移或不均,並且可有助於所獲得之影像顯示裝置之薄型化。
相位差膜之光學特性可根據第一相位差層之構成而設定為任意適當之值。例如,於第一相位差層為單獨之相位差膜之情形時,較佳為使該相位差膜之光學特性與上述第一相位差層之光學特性相等。因此,將該相位差膜積層於偏光元件及/或第二相位差層等時所使用之黏著劑層、接著劑層等之相位差值較佳為儘可能小。
作為相位差膜,較佳為使用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遮蔽性等優異,且不易因應變而產生光學不均之膜。作為相位差膜,較佳為使用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高分子膜之延伸膜。作為該熱塑性樹脂,較佳為使用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藉由使用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可簡便地獲得具有nz>nx>ny之折射率橢圓體之相位差膜。此處,「顯示出負雙折射」係指於藉由延伸等使聚合物配向之情形時其延伸方向之折射率變得相對小。換言之,係指與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折射率變大。作為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例如,可列舉在側鏈中導入有芳香環或羰基等極化各向異性較大之化學鍵或官能基之聚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馬來醯亞胺系樹脂等。
上述丙烯酸系樹脂例如可藉由使丙烯酸酯系單體加成聚合而獲得。作為丙烯酸系樹脂,例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等。
上述苯乙烯系樹脂例如可藉由使苯乙烯系單體加成聚合而獲得。作為苯乙烯系單體,例如可列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對硝基苯乙烯、對胺基苯乙烯、對羧基苯乙烯、對苯基苯乙烯、2,5-二氯苯乙烯、對第三丁基苯乙烯等。
上述馬來醯亞胺系樹脂例如可藉由使馬來醯亞胺系單體加成聚合而獲得。作為馬來醯亞胺系單體,例如可列舉:N-乙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苯基馬來醯亞胺、N-(2-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乙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丙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異丙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6-二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6-二丙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6-二異丙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甲基-6-乙基苯基)馬來醯亞胺、N-(2-氯苯基)馬來醯亞胺、N-(2,6-二氯苯基)馬來醯亞胺、N-(2-溴苯基)馬來醯亞胺、N-(2,6-二溴苯基)馬來醯亞胺、N-(2-聯苯基)馬來醯亞胺、N-(2-氰基苯基)馬來醯亞胺等。馬來醯亞胺系單體例如可自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獲取。
上述加成聚合中,於聚合後藉由對側鏈進行取代或使其進行馬來醯亞胺化或接枝化反應等,亦可控制獲得之樹脂之雙折射特性。
上述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可與其他單體共聚。藉由與其他單體共聚,可改善脆性或成形加工性、耐熱性。作為該其他單體,例如可列舉:乙烯、丙烯、1-丁烯、1,3-丁二烯、2-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1-己烯等烯烴;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馬來酸酐;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等。
於上述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為上述苯乙烯系單體與上述其他單體之共聚物之情形時,苯乙烯系單體之調配率較佳為50莫耳%~80莫耳%。於上述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為上述馬來醯亞胺系單體與上述其他單體之共聚物之情形時,馬來醯亞胺系單體之調配率較佳為2莫耳%~50莫耳%。藉由以此種範圍進行調配,可獲得韌性及成形加工性優異之高分子膜。
作為上述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較佳為使用: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馬來醯亞胺共聚物、乙烯酯-馬來醯亞胺共聚物、烯烴-馬來醯亞胺共聚物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該等聚合物可顯示出較高之負雙折射,且耐熱性優異。該等聚合物例如可自NOVA Chemicals Japan、或荒川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獲取。
作為上述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較佳為亦可使用具有由下述通式(I)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合物。此種聚合物可更進一步顯示出較高之負雙折射,且耐熱性、機械強度優異。此種聚合物例如可藉由使用N-苯基取代馬來醯亞胺而獲得,上述N-苯基取代馬來醯亞胺導入有至少在鄰位具有取代基之苯基作為起始原料之馬來醯亞胺系單體之N取代基。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上述通式(I)中,R1 ~R5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鹵素原子、羧酸、羧酸酯、羥基、硝基或碳數為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烷氧基(其中,R1 及R5 不同時為氫原子),R6 及R7 表示氫或碳數為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烷氧基,n表示2以上之整數。
作為上述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不限定於上述,例如亦可使用如日本專利特開2005-350544號公報等中所揭示之環狀烯烴系共聚物等。進而,亦可較佳地使用如日本專利特開2005-15686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227427號公報等中所揭示之包含聚合物及無機微粒子之組合物。又,作為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混合使用兩種以上。進而,亦可藉由共聚、枝化、交聯、分子末端修飾(或封端)及立體規則改性等對該等進行改性來使用。
上述高分子膜根據需要可進而含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之具體例,可列舉:塑化劑、熱穩定劑、光穩定劑、潤滑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阻燃劑、著色劑、抗靜電劑、相容劑、交聯劑、增黏劑等。添加劑之種類及含量可根據目的而適當設定。添加劑之含量代表性地相對於高分子膜之全部固形物成分100質量份為3~10質量份左右。若添加劑之含量過多之情形時,有時會損害高分子膜之透明性,或者添加劑自高分子膜表面滲出。
作為上述高分子膜之成形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成形方法。例如可列舉:壓縮成形法、轉移成形法、射出成形法、擠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粉末成形法、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纖維增強塑膠)成形法、溶劑澆鑄法等。該等之中,較佳為可使用擠出成形法、溶劑澆鑄法。其原因在於,可獲得平滑性較高且具有良好之光學均勻性之相位差膜。具體而言,擠出成形法為下述方法:將包含上述熱塑性樹脂、塑化劑、添加劑等之樹脂組合物加熱而熔融,藉由T模等將其以薄膜狀擠出至澆鑄輥之表面,並使之冷卻而使膜成形之方法。溶劑澆鑄法為下述方法:使將上述樹脂組合物溶解於溶劑而成之濃溶液(摻雜液)脫泡,於金屬性之環帶或轉筒或者塑膠基材等之表面均勻地流延成薄膜狀,並使溶劑蒸發而使膜成形之方法。再者,成形條件可根據所使用之樹脂之組成或種類、成形加工法等而適當設定。
上述相位差膜(延伸膜)可藉由將上述高分子膜於任意適當之延伸條件下延伸而獲得。作為延伸方法之具體例,可列舉:縱向單軸延伸法、橫向單軸延伸法、縱橫逐次雙軸延伸法、縱橫同時雙軸延伸法等。較佳為使用橫向單軸延伸法、縱橫逐次雙軸延伸法、縱橫同時雙軸延伸法。其原因在於,可適當獲得雙軸性之相位差膜。於上述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中,由於如上所述延伸方向之折射率相對變小,故而於橫向單軸延伸法之情形時,於高分子膜之搬送方向具有遲相軸(搬送方向之折射率成為nx)。於縱橫逐次雙軸延伸法、縱橫同時雙軸延伸法之情形時,根據縱/橫之延伸倍率之比,搬送方向、寬度方向均可成為遲相軸。具體而言,若使縱(搬送)方向之延伸倍率相對地增大,則橫(寬度)方向成為遲相軸,若相對地增大橫(寬度)方向之延伸倍率,則縱(搬送)方向成為遲相軸。
作為上述延伸所使用之延伸裝置,可使用任意適當之延伸裝置。作為具體例,可列舉:輥延伸機、拉幅延伸機、伸縮式或線性馬達式之雙軸延伸機等。於一面加熱一面進行延伸之情形時,可使溫度連續變化,亦可使溫度階段性地變化。又,亦可將延伸步驟分割成兩次以上。
延伸溫度(將高分子膜進行延伸時之延伸烘箱內之溫度)較佳為高分子膜之玻璃轉移溫度(Tg)附近。具體而言,較佳為(Tg-10)℃~(Tg+30)℃,進而較佳為Tg~(Tg+25)℃,尤佳為(Tg+5)℃~(Tg+20)℃。若延伸溫度過低,則有相位差值或遲相軸之方向變得不均勻或高分子膜發生結晶化(白濁)之虞。另一方面,若延伸溫度過高,則有高分子膜熔解或相位差之表現變得不充分之虞。延伸溫度代表性的為110~200℃。再者,玻璃轉移溫度可依據JIS K 7121-1987由DSC法所求出。
控制上述延伸烘箱內之溫度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使熱風或冷風進行循環之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利用微波或遠紅外線等之加熱器、溫度調節用經加熱之輥、熱管輥或金屬帶等之方法。
將高分子膜進行延伸時之延伸倍率可根據高分子膜之組成、揮發性成分等之種類、揮發性成分等之殘留量、所期望之相位差值等而設定為任意適當之值。較佳為1.05倍~5.00倍。又,就延伸裝置之機械精度、穩定性等觀點而言,延伸時之傳送速度較佳為0.5 m/分鐘~20 m/分鐘。
以上,對使用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而獲得相位差膜之方法進行了敍述,但相位差膜亦可使用顯示出正雙折射之聚合物而獲得。作為使用顯示出正雙折射之聚合物而獲得相位差膜之方法,例如可使用如日本專利特開2000-2310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20632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207123號公報等中所揭示之使厚度方向之折射率增大之延伸方法。具體而言,可列舉將熱收縮性膜與含有顯示出正雙折射之聚合物之膜之單面或兩面接著並進行加熱處理之方法。藉由使該膜於由加熱處理帶來之熱收縮性膜之收縮力之作用下收縮而使該膜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收縮,可增大厚度方向之折射率而獲得具有nz>nx>ny之折射率橢圓體之相位差膜。
如此,第一相位差層所使用之正B板亦可使用顯示出正負之任一雙折射之聚合物而製造。通常於使用顯示出正雙折射之聚合物之情形時,在可選擇之聚合物之種類較多之方面有優點,於使用顯示出負雙折射之聚合物之情形時,與顯示出正雙折射之聚合物之情形相比,由於其延伸方法而在可簡便地獲得遲相軸方向之均勻性優異之相位差膜之方面具有優點。
作為第一相位差層所使用之相位差膜,除上述之膜以外亦可直接使用市售之光學膜。又,亦可使用對市售之光學膜實施延伸處理及/或緩和處理等二次加工而成之膜。
上述相位差膜於波長為590 nm下之透光率較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85%以上,尤佳為90%以上。透光率之理論上限為100%,就起因於空氣與相位差膜之折射率差而產生表面反射之方面而言,透光率之可實現之上限大致為94%。作為第一相位差層整體,亦較佳為相同之透光率。
上述相位差膜之光彈性係數之絕對值較佳為1.0×10-10 (m2 /N)以下,更佳為5.0×10-11 (m2 /N)以下,進而較佳為3.0×10-11 (m2 /N)以下,尤佳為1.5×10-11 (m2 /N)以下。藉由將光彈性係數設為此種範圍,可獲得光學均勻性優異,且即便於高溫高濕等環境下光學特性之變化亦小,耐久性優異之影像顯示裝置。光彈性係數之下限值無特別限制,通常為5.0×10-13 (m2 /N)以上,較佳為1.0×10-12 (m2 /N)以上。若光彈性係數過小,則有相位差之表現性變小之虞。光彈性係數為聚合物等之化學結構所固有之值,藉由使光彈性係數之符號(正負)不同之多種成分共聚或混合,可降低光彈性係數。
上述相位差膜之厚度可根據相位差膜之形成材料或第一相位差層之構成而設定為任意適當之值。於第一相位差層為單獨之相位差膜之情形時,第一相位差層之厚度較佳為1 μm~170 μm,更佳為2 μm~150 μm,進而較佳為3 μm~120 μm,尤佳為4 μm~50 μm。藉由具有此種厚度,可獲得機械強度或顯示均勻性優異之第一相位差層。
D.第二相位差層 如上所述,第二相位差層30之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x>ny=nz之關係。顯示出此種折射率特性之層(膜)有時被稱為「正單軸板」、「正A板」等。此處,「ny=nz」不僅包含ny與nz嚴格相等之情形,亦包含ny與nz實質上相等之情形。具體而言,係指Nz係數超過0.9且未達1.1。第二相位差層之面內相位差Re(550)較佳為80 nm~200 nm,更佳為100 nm~160 nm,進而較佳為110 nm~150 nm。藉由設置具有此種光學特性之第二相位差層,可適當地補償偏光元件之吸收軸,可減少影像顯示裝置之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又,可減少斜方向之色移。
作為形成第二相位差層之材料,只要可獲得如上所述之特性,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材料。具體而言,第二相位差層可為液晶化合物之配向固化層(液晶配向固化層),亦可為相位差膜(高分子膜之延伸膜)。
於第二相位差層為液晶配向固化層之情形時,藉由使用液晶化合物,與非液晶材料相比可顯著地增大所獲得之相位差層之nx與ny之差,因此可顯著地減小用於獲得所期望之面內相位差之相位差層之厚度。其結果,可實現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結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進一步之薄型化。本說明書中,「配向固化層」係指液晶化合物於層內沿規定之方向配向,且其配向狀態被固定之層。再者,「配向固化層」如後所述為包含使液晶單體硬化而獲得之配向硬化層之概念。本實施方式中,代表性地棒狀之液晶化合物於沿第二相位差層之遲相軸方向排列之狀態下配向(水平配向)。
作為液晶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液晶相為向列相之液晶化合物(向列液晶)。作為此種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使用液晶聚合物或液晶單體。液晶化合物之液晶性之表現機制可為溶致型或熱致型中之任一者。液晶聚合物及液晶單體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
於液晶化合物為液晶性單體之情形時,例如較佳為聚合性單體及/或交聯性單體。其原因在於,藉由使液晶性單體聚合或交聯,可將液晶性單體之配向狀態固定。使液晶性單體配向之後,例如只要使液晶性單體彼此聚合或交聯,則藉此可將上述配向狀態固定。此處,藉由聚合而形成聚合物,藉由交聯而形成三維網狀結構,但該等為非液晶性。因此,所形成之第二相位差層不會發生例如液晶性化合物所特有之由溫度變化而引起之向液晶相、玻璃相、結晶相之轉移。其結果,所形成之第二相位差層成為不受溫度變化之影響之穩定性極其優異之相位差層。
液晶化合物之具體例及液晶配向固化層之形成方法之詳細內容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6-16334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178389號公報中。該等公報之記載內容作為參考援引至本說明書中。
第二相位差層如上所述可為高分子膜之延伸膜。具體而言,藉由適當地選擇聚合物之種類、延伸條件(例如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方向)、延伸方法等,可獲得具有上述所期望之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內相位差、厚度方向之相位差)之第二相位差層。更具體而言,延伸溫度較佳為110℃~170℃,更佳為130℃~150℃。延伸倍率較佳為1.37倍~1.67倍,更佳為1.42倍~1.62倍。作為延伸方法,例如可列舉橫向單軸延伸。
作為形成上述高分子膜之樹脂,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樹脂。作為具體例,可列舉:降𦯉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碸系樹脂等構成正雙折射膜之樹脂。其中,較佳為降𦯉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
上述降𦯉烯系樹脂係將降𦯉烯系單體作為聚合單元聚合之樹脂。作為該降𦯉烯系單體,例如可列舉:降𦯉烯及其烷基及/或亞烷基取代體、例如5-甲基-2-降𦯉烯、5-二甲基-2-降𦯉烯、5-乙基-2-降𦯉烯、5-丁基-2-降𦯉烯、5-亞乙基-2-降𦯉烯等、該等之鹵素化合物等極性基取代體;二環戊二烯、2,3-二氫二環戊二烯等;二亞甲基八氫萘、其烷基及/或亞烷基取代體及鹵素化合物等極性基取代體、例如6-甲基-1,4:5,8-二亞甲基-1,4,4a,5,6,7,8,8a-八氫萘、6-乙基-1,4:5,8-二亞甲基-1,4,4a,5,6,7,8,8a-八氫萘、6-亞乙基-1,4:5,8-二亞甲基-1,4,4a,5,6,7,8,8a-八氫萘、6-氯-1,4:5,8-二亞甲基-1,4,4a,5,6,7,8,8a-八氫萘、6-氰基-1,4:5,8-二亞甲基-1,4,4a,5,6,7,8,8a-八氫萘、6-吡啶基-1,4:5,8-二亞甲基-1,4,4a,5,6,7,8,8a-八氫萘、6-甲氧基羰基-1,4:5,8-二亞甲基-1,4,4a,5,6,7,8,8a-八氫萘等;環戊二烯之三聚體~四聚體、例如4,9:5,8-二亞甲基-3a,4,4a,5,8,8a,9,9a-八氫-1H-苯并茚、4,11:5,10:6,9-三亞甲基-3a,4,4a,5,5a,6,9,9a,10,10a,11,11a-十二氫-1H-環戊蒽等。上述降𦯉烯系樹脂可為降𦯉烯系單體與其他單體之共聚物。
作為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較佳為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聚碳酸酯代表性地可藉由碳酸酯前體物質與芳香族二酚化合物之反應而獲得。作為碳酸酯前體物質之具體例,可列舉:碳醯氯、二酚類之雙氯甲酸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對甲苯酯、碳酸苯基對甲苯酯、碳酸二對氯苯酯、碳酸二萘酯等。該等之中,較佳為碳醯氯、碳酸二苯酯。作為芳香族二酚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3,5-二丙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較佳為使用2,2-雙(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尤佳為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與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一起使用。
第二相位差層之厚度可以獲得所期望之光學特性之方式設定。於第二相位差層為液晶配向固化層之情形時,厚度較佳為0.5 μm~10 μm,更佳為0.5 μm~8 μm,進而較佳為0.5~5 μm。於第二相位差層為高分子膜之延伸膜之情形時,厚度較佳為5 μm~55 μm,更佳為10 μm~50 μm,進而較佳為15 μm~45 μm。
E.第一相位差層與第二相位差層之積層體 第一相位差層與第二相位差層之積層體較佳為滿足下述關係: Re(450)/Re(550)>0.82 Re(650)/Re(550)<1.18。 積層體之Re(450)/Re(550)更佳為1.0~1.2,進而較佳為1.0~1.1。積層體之Re(650)/Re(550)更佳為0.8~1.0,進而較佳為0.9~1.0。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獲得儘管第一相位差層及第二相位差層作為整體未顯示出理想之反分散特性,但可實現黑顯示時之斜方向之亮度較小且斜方向之色移較小之影像顯示裝置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F.影像顯示裝置 上述A項至E項中所記載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應用於影像顯示裝置。因此,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包含使用此種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影像顯示裝置。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代表例,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電致發光(EL)顯示裝置(例如有機EL顯示裝置、無機EL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代表性地具有:影像顯示單元(例如液晶單元、有機EL單元、無機EL單元)及配置於影像顯示單元之視認側之上述A項至E項中所記載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以第二相位差層30成為影像顯示單元側之方式(以偏光板10成為視認側之方式)積層。於一個實施方式中,影像顯示裝置為液晶顯示裝置,較佳為IPS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此種液晶顯示裝置中,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效果變得顯著。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各特性之測定方法如下。
(1)相位差值之測定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使用之第一相位差層及第二相位差層之面內相位差,使用王子計測製造之KOBRA-WPR進行自動計測。測定波長為550 nm,測定溫度為23℃。 (2)黑顯示時之亮度 使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黑影像,藉由AUTRONIC MELCHERS公司製造之商品名「Conoscope」進行測定。具體而言,於極角60°方向上使方位角變化為0°~360°而測定亮度。將所測定之亮度中最大亮度相對於正面方向之亮度之比率作為本評價中之亮度。 (3)色移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使用ELDIM公司製造之商品名「EZ Contrast160D」,於極角60°方向上使方位角變化為0°~360°而測定色調,並描繪在XY色度圖上。
[實施例1] 1.偏光板之製作 1-1.偏光元件之製作 作為熱塑性樹脂基材,使用長條狀、吸水率為0.75%、Tg為約75℃之非晶質之間苯二甲酸共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厚度:100 μm)。對樹脂基材之單面實施了電暈處理。 向將聚乙烯醇(聚合度為4200,皂化度為99.2莫耳%)及乙醯乙醯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為「GOHSEFIMER Z410」)以9:1混合而成之PVA系樹脂100質量份中添加碘化鉀13質量份,將所得物質溶解於水中,製備PVA水溶液(塗佈液)。 於樹脂基材之電暈處理面上塗佈上述PVA水溶液並於60℃下進行乾燥,藉此形成厚度為13 μm之PVA系樹脂層,製作了積層體。 將所獲得之積層體於130℃之烘箱內在圓周速度不同之輥間沿縱向(長度方向)進行自由端單軸延伸至2.4倍(空中輔助延伸處理)。 繼而,將積層體於液溫為40℃之不溶化浴(相對於水100質量份調配硼酸4質量份而獲得之硼酸水溶液)中浸漬30秒(不溶化處理)。 繼而,於液溫為30℃之染色浴(相對於水100質量份以1:7之重量比調配碘及碘化鉀而獲得之碘水溶液)中,一面以使最終獲得之偏光元件之單體透過率(Ts)成為規定值之方式調整濃度,一面浸漬60秒(染色處理)。 繼而,於液溫為40℃之交聯浴(相對於水100質量份調配碘化鉀3質量份並調配硼酸5質量份而獲得之硼酸水溶液)中浸漬30秒(交聯處理)。 此後,一面使積層體於液溫為70℃之硼酸水溶液(硼酸濃度為4.0重量%、碘化鉀濃度為5.0重量%)中浸漬,一面在圓周速度不同之輥間沿縱向(長度方向)以總延伸倍率成為5.5倍之方式進行單軸延伸(水中延伸處理)。 此後,將積層體於液溫為20℃之洗淨浴(相對於水100質量份調配碘化鉀4質量份而獲得之水溶液)中浸漬(洗淨處理)。 此後,一面於保持為90℃之烘箱中進行乾燥,一面使其與表面溫度保持為75℃之SUS製之加熱輥接觸約2秒(乾燥收縮處理)。由乾燥收縮處理所引起之積層體之寬度方向之收縮率為5.2%。 如此,於樹脂基材上形成厚度為5 μm之偏光元件。
1-2.偏光板之製作 於上述獲得之偏光元件之表面(與樹脂基材相反側之面),隔著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貼合作為保護層之丙烯酸系膜(表面折射率為1.50,40 μm)。具體而言,以使硬化型接著劑之總厚度成為1.0 μm之方式進行塗敷,並使用輥機使之貼合。此後,自保護層側照射UV光線而使接著劑硬化。繼而,使兩端部切縫,然後將樹脂基材剝離,從而獲得具有保護層/偏光元件之構成之長條狀之偏光板。將所獲得之偏光板沖裁成與後述之液晶單元相對應之尺寸。
2.第一相位差層之製作 使用單軸擠出機及T模,將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NOVA Chemicals Japan公司製造,商品名為「DYLARK D232」)之顆粒狀樹脂於270℃下進行擠出,以冷卻滾筒將片狀之熔融樹脂冷卻而獲得厚度為100 μm之膜。使用輥延伸機,將該膜於溫度130℃、延伸倍率1.6倍沿搬送方向進行自由端單軸延伸,從而獲得於搬送方向具有進相軸之膜(縱延伸步驟)。 使用拉幅延伸機,將所獲得之膜於溫度135℃下以膜寬度成為上述縱延伸後之膜寬度之1.6倍之方式沿寬度方向進行固定端單軸延伸,從而獲得厚度為50 μm之雙軸延伸膜(橫延伸步驟)。 如此獲得之相位差膜於搬送方向具有進相軸(於寬度方向具有遲相軸),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面內相位差Re(550)為37nm,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為-90 nm,Nz係數為-2.4。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正B板)沖裁成與後述之液晶單元相對應之尺寸而作為第一相位差層。此處,沖裁以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第一相位差層之遲相軸正交之方式進行。
3.第二相位差層之製作 以長條之降𦯉烯系樹脂膜(日本Zeon公司製造,商品名為Zeonor,厚度為40 μm,光彈性係數為3.10×10-12 m2 /N)於140℃下進行單軸延伸至1.52倍,藉此製作厚度為35 μm之長條之膜。如此獲得之相位差膜於搬送方向具有遲相軸,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面內相位差Re(550)為135nm,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為135nm。將所獲得之相位差膜(正A板)沖裁成與後述之液晶單元相對應之尺寸而作為第二相位差層。此處,沖裁以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第二相位差層之遲相軸成為平行之方式進行。
4.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製作 將上述獲得之偏光板、第一相位差層及第二相位差層隔著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為12 μm)依序積層,獲得具有偏光板/第一相位差層(正B板)/第二相位差層(正A板)之構成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A。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第一相位差層之遲相軸正交,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第二相位差層之遲相軸平行。
5.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 自Apple公司製造之「iPad Pro」(搭載有IPS模式液晶單元)將液晶單元卸下,隔著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為20 μm)將上述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A貼附於該液晶單元之視認側。此處,以第二相位差層成為液晶單元側之方式貼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A。於液晶單元之背面側,隔著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為20 μm)貼附市售之偏光板(日東電工公司製造之「NPF-SIG1423DU」)。此處,以該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A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正交之方式貼附該偏光板。於如此獲得之液晶面板中組入通常之背光燈單元等,製作液晶顯示裝置。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為0.60。將結果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構成一併示於表1。進而,將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示於圖2。
[比較例1] 除了以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第一相位差層之遲相軸成為平行之方式進行積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具有偏光板/第一相位差層(正B板)/第二相位差層(正A板)之構成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B。除了使用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B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液晶顯示裝置。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為0.69。將結果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構成一併示於表1。進而,將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示於圖3。
[比較例2] 除了將正A板與正B板之積層順序顛倒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具有偏光板/正B板/正A板之構成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C。除了使用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C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液晶顯示裝置。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為15.36。將結果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構成一併示於表1。進而,將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示於圖4。
[比較例3] 除了以偏光板之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正A板之遲相軸成為正交之方式進行積層以外,與比較例2同樣地獲得具有偏光板/正B板/正A板之構成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D。除了使用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D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液晶顯示裝置。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亮度為0.76。將結果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構成一併示於表1。進而,將所獲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示於圖5。
表1
   實施例1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構成 偏光元件(基準) 偏光元件(基準) 偏光元件(基準) 偏光元件(基準)
正B(正交) 正B(平行) 正A(平行) 正A(正交)
正A(平行) 正A(平行) 正B(正交) 正B(正交)
亮度 0.60 0.69 15.36 0.76
色移 圖2 圖3 圖4 圖5
如由表1及圖2~5所明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與比較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相比亮度及色移均優異。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較佳地應用於影像顯示裝置,尤其可較佳地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
10:偏光板 11:偏光元件 12:保護層 13:保護層 20:第一相位差層 30:第二相位差層 100: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圖1係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 圖2係實施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圖。 圖3係比較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圖。 圖4係比較例2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圖。 圖5係比較例3之液晶顯示裝置之色移圖。
10:偏光板
11:偏光元件
12:保護層
13:保護層
20:第一相位差層
30:第二相位差層
100: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Claims (4)

  1. 一種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具有: 偏光板,其包含偏光元件; 第一相位差層,其與該偏光板鄰接地配置,且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及 第二相位差層,其與該第一相位差層鄰接地配置,且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x>ny=nz之關係; 該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該第一相位差層之遲相軸實質上正交, 該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該第二相位差層之遲相軸實質上平行。
  2.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上述第一相位差層與上述第二相位差層之積層體滿足下述關係: Re(450)/Re(550)>0.82 Re(650)/Re(550)<1.18。
  3.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具有:影像顯示單元、及配置於該影像顯示單元之視認側之如請求項1或2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4. 如請求項3之影像顯示裝置,其為IPS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
TW109135911A 2019-11-12 2020-10-16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853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4492 2019-11-12
JP2019204492A JP7382801B2 (ja) 2019-11-12 2019-11-12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698A true TW202134698A (zh) 2021-09-16
TWI853107B TWI853107B (zh) 2024-08-21

Family

ID=75899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911A TWI853107B (zh) 2019-11-12 2020-10-16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82801B2 (zh)
KR (1) KR20210057666A (zh)
CN (1) CN112859421B (zh)
TW (1) TWI853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73810A (ja) * 2020-04-22 2021-11-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00775A (ja) * 2021-06-18 2023-01-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23054644A (ja) 2021-10-04 2023-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54646A (ja) 2021-10-04 2023-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54645A (ja) 2021-10-04 2023-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54647A (ja) 2021-10-04 2023-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4182B2 (ja) * 1997-10-24 2001-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横電界方式の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73585A (ja) 2003-11-21 2005-06-30 Nippon Zeon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06605A (ja) 2006-02-06 2007-08-16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25648A (ja) 2006-02-21 2007-09-0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広視野角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51326A (ja) 2008-04-08 2009-10-29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273775B2 (ja) 2008-04-09 2013-08-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60092A (ko) * 2008-11-27 2010-06-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상판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상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00071253A (ko) * 2008-12-19 2010-06-2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판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상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00106838A (ko) * 2009-03-24 2010-10-0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복합구성 편광판 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상 스위칭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TWM432666U (en) 2011-12-16 2012-07-01 xiao-ming Jin Earthquake resistant ground base structure
JP6581796B2 (ja) * 2015-03-31 2019-09-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877945B2 (ja) * 2015-11-30 2021-05-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53746B2 (ja) * 2015-12-02 2019-0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状の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59109B2 (ja) * 2017-01-18 2021-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パネル
JP6966315B2 (ja) * 2017-12-19 2021-1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19159931A1 (ja) * 2018-02-15 2021-02-12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複合位相差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偏光フィルム、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19167926A1 (ja) 2018-02-28 2021-03-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有機電界発光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JP2019070860A (ja) 2019-02-05 2019-05-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9421B (zh) 2024-11-01
KR20210057666A (ko) 2021-05-21
JP2021076759A (ja) 2021-05-20
JP7382801B2 (ja) 2023-11-17
CN112859421A (zh) 2021-05-28
TWI853107B (zh) 202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82801B2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73775B2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13813B (zh) 積層光學膜、使用積層光學膜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WO2013191152A1 (ja) 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
TW202334723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401050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09251326A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871425B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KR10257484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2208896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23054644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331389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23054646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54647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338406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334345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404801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331313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包含該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圖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