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112406A - 自動注射器及其相關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動注射器及其相關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2406A
TW202112406A TW109122426A TW109122426A TW202112406A TW 202112406 A TW202112406 A TW 202112406A TW 109122426 A TW109122426 A TW 109122426A TW 109122426 A TW109122426 A TW 109122426A TW 202112406 A TW202112406 A TW 2021124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fluid
valve
needle
aut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59267B (zh
Inventor
巴特 伯吉斯
布萊恩 格呂古斯
丹尼爾 哈爾比格
羅斯 凱尼恩
特雷弗 蘭利
傑里米 麥納瑪拉
馬修 保斯利
安德魯 杜蒙
佩奇 韋斯特
約翰 伯克
馬丁 邦托
克雷格 麥加雷爾
史考特 馬丁
詹姆士尼古拉斯 莫厄
詹姆士坎寧翰 格倫克羅斯
詹姆士唐納德 麥克盧斯基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59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5926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26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the piston being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5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gas introduced into the reservo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8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 A61M5/16877Adjusting flow; Devices for setting a flow rate
    • A61M5/16881Regulating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5/2053Media being expelled from injector by pressurised fluid or vacu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61M5/2422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using emptying means to expel or eject media, e.g. pistons, deformation of the ampoule, or telescoping of the ampoule
    • A61M5/2425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using emptying means to expel or eject media, e.g. pistons, deformation of the ampoule, or telescoping of the ampoule by compression of deformable ampoule or carpule wa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61M5/2455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 A61M5/2459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upon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e.g. pierced or bur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65Administration mechanisms, i.e.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odes of administering a dose
    • A61M5/31566Means improving security or handling thereof
    • A61M5/3157Means providing feedback signals when administration is comple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65Administration mechanisms, i.e.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odes of administering a dose
    • A61M5/31566Means improving security or handling thereof
    • A61M5/31571Means preventing accidental adminis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65Administration mechanisms, i.e.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odes of administering a dose
    • A61M5/3157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 A61M5/315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based on axial translation, i.e. components directly operatively associated and axially moved with plunger rod
    • A61M5/315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modes of drive mechanisms for piston rods based on axial translation, i.e. components directly operatively associated and axially moved with plunger rod performed by axially moving actuator operated by user, e.g. an injection but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6Fully automatic sleeve extension, i.e. in which triggering of the sleeve does not require a deliberate action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2005/1420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with a programmable infusion control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usion progr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61M2005/142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with needle inser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61M2005/142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with needle insertion means
    • A61M2005/14256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with needle insertion mean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the needle afte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2005/2006Having specific accessories
    • A61M2005/2013Having specific accessories triggering of discharging means by contact of injector with patient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2005/206With automatic needle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2005/2073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preventing premature release, e.g. by making use of a safety lock
    • A61M2005/208Release is possible only when device is pushed against the skin, e.g. using a trigger which is blocked or inactive when the device is not pushed against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61M5/2455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 A61M5/2466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by piercing without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 A61M2005/247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with sealing means to be broken or opened by piercing without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with fixed or steady piercing means, e.g. piercing under movement of ampo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2005/3128Incorporating one-way valves, e.g. pressure-relief or non-return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4Check- or non-return valves
    • A61M2039/2433Valve comprising a resilient or deformable element, e.g. flap valve, deformable disc
    • A61M2039/2446Flexible disc
    • A61M2039/246Flexible disc being fixed along all or a part of its periph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1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the detection of operative contact with patient, e.g. lip sens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2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tactile 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 A61M2205/584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having a color cod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自動注射器可包括一外殼,具有一縱向軸線和一橫向軸線,該外殼沿著橫向軸線的尺寸小於沿著縱向軸線之尺寸,其中橫向軸線係垂直於縱向軸線;一流動路徑,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一容器,包封一第一流體,該容器從一第一端部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延伸朝一第二端部,並可從一第一位置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該容器係於第一位置中與流動路徑流體地隔離,並在第二位置中流體地連接至流動路徑。

Description

自動注射器及其相關的使用方法
本揭示內容有關自動注射器和相關的使用方法。
在諸多可用之自動注射器中,於藉由使用者啟動時,針被展開,且流體從針輸送至使用者。在完成流體輸送之後,為了使用者的舒適性、針頭之安全性、和對產品的正面感覺,針頭可縮回。然而,許多自動注射器需要分開之使用者動作,用於插入和拔出針頭兩者。另外,許多可用的自動注射器具有高的輪廓(high profile)。例如,沿著注射軸線對齊藥物容器之現有筆型注射器相對病人的皮膚顯示出高的輪廓。病人可能對此等自動注射器產生焦慮,尤其是因為病人經常感覺到高的輪廓對應於較長之針頭長度,而實際的針頭長度可能相當短。另外,許多自動注射器必須長時間段地固定至使用者,這可能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引用:本申請案主張對2019年7月2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 / 869,851號、2019年7月2日提交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 / 869,777號、2019年11月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 / 932,786號、及2019年11月8日提交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 / 932,934號的優先權,且其每一者之全部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態樣中,本揭示內容針對自動注射器,其包含一外殼,具有一縱向軸線和一橫向軸線,該外殼沿著橫向軸線的尺寸小於沿著縱向軸線之尺寸,其中,橫向軸線係垂直於縱向軸線;一流動路徑,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一容器,包封一第一流體,該容器從一第一端部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延伸朝一第二端部,並可從一第一位置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該容器係於第一位置中與流動路徑流體地隔離,並在第二位置中流體地連接至流動路徑,該容器更包含一推液塞,該推液塞建構為從容器的第一端部移動朝第二端部,以從容器排出第一流體進入流動路徑;且其中流動路徑之第一端部可插入容器,及流動路徑的第二端部可在沿著或平行於橫向軸線之一方向中從外殼延伸經過外殼中的一開口。
自動注射器更包括建構為釋放一加壓之第二流體的一流體源,其中藉由從流體源釋放加壓之第二流體,容器係可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且來自流體源的加壓之第二流體的釋放將推液塞從容器之第一端部推動朝第二端部,以從容器排出第一流體進入流動路徑。容器包括在容器的第二端部之一密封件;且於第一位置中,在密封件和流動路徑的第一端部之間設置有一間隙。當容器移動進入第二位置時,流動路徑的第一端部刺穿過密封件並進入容器。當來自加壓之第二流體至容器的壓力損失時,容器係可從一第二位置移動至一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係與第一位置相同。第三位置係與第一位置不同。自動注射器包括耦接至容器之一第一彈性構件,其中容器從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動壓縮該彈性構件;且當來自加壓之第二流體的壓力損失時,壓縮之彈性構件擴展以將容器移動至第三位置。該自動注射器包括:一載具;一驅動器,其耦接至該流動路徑的第二端部,該驅動器可相對該載具在一縮回組構和一展開組構之間滑動;一梭動機構,其建構為使驅動器於縮回組構和展開組構之間移動;及一止動部,其建構為從一第一組構移動至一第二組構,其中該止動部建構為將驅動器維持在展開組構中,且止動部從第一組構至第二組構的移動允許梭動機構將驅動器從展開組構移動至縮回組構。於啟動之前,驅動器與一障礙物接觸,並藉由障礙物防止驅動器移動出縮回組構。該障礙物耦接至容器。容器從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動使障礙物移動至脫離與驅動器之接觸,從而允許驅動器從縮回組構移動至展開組構。
在另一態樣中,本揭示內容針對一自動注射器,其包含一本體,其容納一導管;一流體源,其建構為將加壓流體提供至導管;一容器,其流體地連接至導管,該容器容納一藥物和一推液塞,其中該容器建構為當從加壓流體向推液塞施加壓力時將藥物排出;一壓力限制器,其建構為將加壓流體的流動限制於導管中,該壓力限制器界定導管之一高壓流動區域和一低壓流動區域;一閥門,包括一閥門入口和一閥門出口,其中該閥門入口流體地耦接至導管,且其中該閥門建構為調節加壓流體從導管至閥門出口的流動;及一流動路徑,其可從本體延伸,並建構為將藥物從容器輸送至一病人,其中容器排出藥物之一方向與流動路徑從本體延伸的一方向偏置。
加壓流體係一氣體。藥物包括一單株抗體。壓力限制器包括多微孔材料或蜿蜒通道之一。容器排出藥物的一方向大約垂直於流動路徑從本體延伸之一方向。該容器流體地連接至導管的低壓流動區域,且該導管之高壓流動區域係流體地連接至閥門入口。容器係可從一第一容器位置移動至一第二容器位置,且更包含一彈簧機構,該彈簧機構建構為當容器處於第二容器位置時從本體延伸該流動路徑。閥門建構為在容器排出藥物的至少一部分之後允許加壓流體從導管流動至閥門出口,且其中從加壓流體流至閥門出口的壓力施加建構為致動自動注射器之一附加機構。該附加機構係一流動路徑縮回機構。該流動路徑縮回機構包括可藉由流經閥門出口的加壓流體移動之一桿件,其中,該桿件建構為造成流動路徑於移動達一第一段距離之後縮回。自動注射器可包括一柱塞,其設置在閥門出口中並可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二通道,其耦接至流體源和閥門出口,其中當柱塞處於第一位置時,第二通道藉由柱塞而與閥門出口密封;且當柱塞處於第二位置時,第二通道流體地連接至閥門出口,使得加壓流體從流體源流經第二通道、和流經閥門出口。閥門建構為在容器排出藥物時防止加壓流體從導管流至閥門出口。
於又另一態樣中,本揭示內容針對一自動注射器,其包含一導管;一流體源,其建構為將加壓流體提供進入導管;一容器,其流體地連接至導管,該容器容納一推液塞,其中當施加來自加壓流體的壓力時,推液塞可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一壓力限制器,其建構為限制加壓流體經過導管之流動,該壓力限制器界定導管的一高壓流動區域和一低壓流動區域;及一閥門,包括將導管之高壓流動區域流體地耦接至一第一閥門腔室的一第一閥門入口、將導管之低壓流動區域流體地耦接至一第二閥門腔室的一第二閥門入口;及一閥門出口,其中閥門建構為調節加壓流體從導管之低壓流動區域至閥門出口的流動。
第一閥門腔室和第二閥門腔室係藉由一隔板或一柱塞之一分開。第一閥門腔室和第二閥門腔室係藉由固持於一拉伸組構的一隔板所分開,且其中隔板係藉由一夾具或一溝槽之至少一者固持在適當位置。閥門建構為當導管的低壓流動區域中之一流體壓力係於導管的高壓流動區域中之流體壓力的一閾值範圍內時,允許加壓流體從導管之低壓流動區域至閥門出口的流動。閥門出口流體地連接至一流動路徑縮回機構,其建構為藉由流經閥門出口之加壓流體所致動。閥門出口流體地連接至一通風孔口。
自動注射器更包括建構為排出一加壓流體的一流體源,其中從流體源排出之加壓流體在沿著或平行於外殼的縱向軸線之一方向中將一整個容器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自動注射器更包括耦接至流體源的一分配室、及耦接至容器之一外表面和一分配室的內表面之一滑動密封件,其中從流體源排出加壓流體並進入分配室促使整個容器和滑動密封件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相對分配室移動。容器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將處理流體排出並進入流動路徑。僅在護罩收摺或縮回之後,才啟動加壓流體的排出。加壓流體的排出不能於其起始之後停止。另一選擇係,加壓流體的排出在其起始之後中止。然而,於一些案例中,護罩的擴展或經過護罩之開口的流動路徑之縮回停止加壓流體從流體源的排出。
容器在第二端部包括一密封件,且容器之移動進入第二位置造成流動路徑的第一端部刺穿密封件。僅在護罩收摺或縮回之後,流動路徑的第二端部才可從外殼伸出。在護罩之收摺或縮回期間,整個容器和流動路徑沿著橫向軸線移動。自動注射器之流動路徑是非線性的。自動注射器更包括耦接至流體源之一致動器,其中藉由一使用者對致動器的啟動起始加壓流體之排出,致動器包含一按鈕、開關、觸發機構、或其組合。致動器的止動停止從流體源排出加壓流體。自動注射器可為一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其建構為在30秒或更短之時間內完成一注射程序。自動注射器更包括一動力源,其建構為使推液塞從容器的第一端部移動朝第二端部。動力源之啟動造成容器從沿著縱向軸線的一第一位置移動至沿著縱向軸線之一第二位置。動力源包括一彈簧、一彈性構件、一馬達、或一加壓流體源。
於另一態樣中,本揭示內容針對包含具有一縱向軸線和一橫向軸線的一外殼之一自動注射器,該外殼沿著橫向軸線的尺寸小於沿著縱向軸線之尺寸,其中橫向軸線係垂直於縱向軸線,且外殼含有建構為沿著橫向軸線收摺或縮回的一護罩;一動力源;一流動路徑,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一容器,含有一處理流體和一推液塞,容器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從一第一端部延伸朝一第二端部,其中,動力源之啟動使推液塞從容器的第一端部移動朝第二端部,以將處理流體從容器排出並進入流動路徑,其中當護罩收摺或縮回時,流動路徑之第二端部可從外殼在沿著或平行於橫向軸線的一方向中延伸經過套筒中之開口;且其中自動注射器係建構為在30秒或更短時間內完成一注射程序的一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動力源係建構為於護罩收摺或縮回之後啟動。
在另一態樣中,本揭示內容針對一注射裝置,其包括可於一擴展組構和一收摺或縮回組構之間移動的一可收摺外殼、建構為釋放一加壓流體之一流體源、及具有一第一端部與一第二端部的一流動路徑,在擴展組構中,流動路徑完全容納於可收摺外殼內。流動路徑之第二端部建構為以收摺或縮回組構延伸出可收摺外殼,其中流動路徑的第一端部和流動路徑之第二端部沿著彼此偏置的軸線延伸。注射裝置亦包括裝盛一處理流體之一容器,該容器沿著或平行於容器的縱向軸線從一第一端部延伸朝一第二端部,且該容器可藉由來自流體源之加壓流體的一流動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該容器係當可收摺外殼處於擴展組構時與流動路徑流體地隔離,及該容器當可收摺外殼處於壓縮組構中時和在容器移動至第二位置之後與流動路徑流體連通,該容器更包括一推液塞,其中,於容器移動至第二位置之後,加壓流體從流體源的進一步釋放將促使推液塞從容器之第一端部朝第二端部,以從容器排出處理流體並進入流動路徑的第一端部,且接著離開流動路徑之第二端部,其中自動注射器係建構為在30秒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一注射程序之一手持式自動注射器。
可收摺外殼的移動至收摺或縮回組構自動地造成加壓流體從流體源之釋放。可收摺外殼建構為藉由施加一力量至可收摺外殼的一外表面來壓縮,並建構為在將力量釋放至外表面時擴展。另一選擇係,可收摺外殼建構為藉由施加一力量至可收摺外殼之一外表面來壓縮,且建構為在將力量釋放至外表面時保持於收摺或縮回組構中。
現在將詳細參考於附圖中說明的本揭示內容之範例。無論何處可能的,相同之元件符號將在所有附圖中使用來意指相同或相像的零件。在下面之討論中,例如“約”、“實質上”、“大約”等相對術語使用於指示所陳述數值中的±10%之可能變動。
如上所述,現有的自動注射器通常需要多次使用者交互作用以自我施用一藥物,包括例如分開之使用者交互作用,用以展開一針頭並在藥物輸送之後縮回針頭。這些另外的步驟可增加藥物之自我施用的複雜性,引入使用者錯誤,並造成使用者不適。因此,本揭示內容針對一注射裝置(例如,自動注射器)之諸多實施例,其藉由使用者簡化藥物或其他治療劑的自我施用。具體地,根據某些實施例,一旦將針頭皮下(subcutaneously)插入使用者,自動注射器就可不需要任何另外之使用者交互作用來縮回一針頭。因此,簡化本揭示內容的自動注射器以幫助防止濫用或使用者錯誤。
此一自動注射器2之範例顯示於圖1和2中。自動注射器2可包括具有組織嚙合(tissue-engaging)(例如,底部)表面4的一外殼3,一針頭可經過外殼經由一開口6(圖2)展開和縮回。外殼3可包括一透明窗口50,以使一觀看者能夠看到設置在外殼3內之一容器。外殼3亦可包括一致動器或按鈕52,其建構為致動用於將裝盛在自動注射器2內的藥物(處理流體)輸送進入一病人之一驅動機構(例如,下面將進一步詳細敘述的流體源1366)。於一些實施例中,可以想到自動注射器2將不包括任何電子部件。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更多個顯示器或LED(未示出)可為設置於外殼3內,及/或外殼3可包括複數個開口51(參見圖1A之替代實施例),其被建構為利於所產生的聲音在外殼3內之行進(例如藉由一揚聲器)。自動注射器2可具有適合於藉由使用者實現便攜性和自我附接的任何合適尺寸。自動注射器2例如可具有由約0.5英寸至約5.0英寸之長度、約0.5英寸至約3.0英寸的寬度、及由0.5英寸至約2.0英寸之高度。自動注射器2亦可包括一黏性(grippy)或發黏(tacky)的塗層,使得自動注射器2之外表面係一防滑表面。
自動注射器2可繞著一縱向軸線40(例如,X軸)、實質上垂直於縱向軸線40的一側向軸線42(例如,Y軸)、和實質上垂直於縱向軸線40和側向軸線42兩者之一橫向軸線44(例如,Z軸)定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的橫向自動注射器沿著縱向軸線40的長度可比沿著橫向軸線44之長度更長。
於在自動注射器2的某些實施例中,例如當自動注射器2係一可穿戴之自動注射器時,自動注射器2可包括如圖1A中所示的一黏性貼片12。黏性貼片12可耦接至組織嚙合表面4,以幫助將自動注射器2固定至一使用者之身體(例如,皮膚)。黏性貼片12可為由織物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所形成,並可包括一黏著劑。例如,黏著劑可為一水基或溶劑基黏著劑,或可為一熱熔黏著劑。合適之黏著劑亦包括丙烯酸基、葡聚糖基、和氨基甲酸酯類(urethane)黏著劑以及天然和合成彈性體。於一些範例中,貼片12上所提供的黏著劑可於與一使用者之皮膚接觸時啟動。在又另一範例中,貼片12可包括一非織造的聚酯基材和丙烯酸或矽酮黏著劑。貼片12可藉由例如一雙面黏著劑、或藉由像超音波熔接之其他機構接合至外殼3。貼片12的長度尺寸(例如,平行於縱向軸線40的尺寸)大於自動注射器2之寬度(例如,平行於側向軸線42的尺寸)。
在本揭示內容之其他實施例中,自動注射器2不包括一黏性貼片。例如,自動注射器2可為一手持式自動注射器(例如圖1),如與一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例如圖1A)相反。於至少一些實施例中,一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可要求一使用者在整個注射程序將自動注射器固持抵靠著使用者的皮膚,反之,一可穿戴式注射器可包括用於將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固定至皮膚的特徵。例如,一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可包括一或更多個特徵,例如用於固定至使用者之一黏性貼片(例如黏性貼片12)、黏性帶等。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內容的一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輸送小於3.5 mL之一藥物體積(或從約0.5 mL至約4.0 mL、約1.0 mL至約3.5 mL、約3.0 mL、約3.1 mL、約3.2 mL、約3.3 mL、約3.4 mL、約3.5 mL的一藥物體積),反之,一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輸送大於3.5 mL、大於4.0 mL、或大於5.0 mL的一藥物體積。
再者,根據本揭示內容之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完成一注射程序,如從1)使用者將自動注射器放置至皮膚上的一點到2)使用者於完成一注射之後的少於約30秒、少於約25秒、少於約20秒、少於約15秒、或少於約10秒之時間內從皮膚上移除自動注射器所測量。一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可能或將花費30秒以上的時間來完成上述相同之步驟1)和2),亦即從1)將自動注射器放置至使用者皮膚上的時間點到2)從皮膚上移除自動注射器之時間點。
參考圖2和3A-3C,自動注射器2可包括一主容器、容室、注射筒、匣、或具有一第一端部1304和一第二端部1306的容器1302。容器1302亦可包括具有在第一端部1304並延伸朝第二端部1306之開口的一腔室1308。第二端部1306可包括一密封件1314,其建構為輔助第二端部1306之閉合及/或密封,並允許針頭308(例如,圖3A-3C中所示的押針(staked needle))被插入容器1302。腔室1308可在第一端部1304藉由一柱塞1316所封閉。
容器之“額定體積(nominal volume)”(亦稱為“指定體積”或“指定容量”)意指容器的最大容量,如藉由容器製造商或安全標準組織所識別。製造商或安全標準組織可指定容器之額定體積,以指示容器可充填該容積的液體(無菌(aseptically)或非無菌),並於維持容器閉合完整性時閉合、塞住、滅菌、包裝、運輸、及/或使用,且同時維持內側所裝盛之流體的安全性、滅菌性、及/或無菌本質。在決定一容器之額定體積時,製造商或安全標準組織亦可考慮於正常充填、閉合、塞住、包裝、運輸、和施用程序期間發生的變動。當作範例,可預充填注射筒可為用手或機器充填直至其液體之額定體積,且接著可為用排出管或真空的任一者塞住,而沒有充填和塞住機械設備和工具接觸並潛在地污染注射筒之內容物。另一選擇係,止動機械設備和工具可為滅菌或無菌的,且能夠接觸注射筒之內容物及/或注射筒本身,而不會導致任何污染。
在一些範例中,容器1302可具有約5.0 mL的額定體積,儘管亦可取決於要輸送之藥品,利用任何其他合適的額定體積(例如,從約0.5 mL至約50.0 mL、或從約2.0 mL至約10.0 mL、或從約3.0 mL至約6.0 mL、或從約1.0 mL至約3.0 mL、或從約2.0 mL至約5.0 mL、或另一個合適的範圍)。在其他範例中,容器1302可具有大於或等於約0.5 mL、或大於或等於約2.0 mL、或大於或等於約3.0 mL、或大於或等於約4.0 mL、或大於或等於約5.0 mL之額定體積。容器1302可裝盛並保存用於注射進入使用者的藥品,並可幫助維持藥品之滅菌性。在一實施例中,容器1302可建構為輸送一定量的藥物(例如,從約0.5 mL至約4.0 mL、約1.0 mL至約3.5 mL、約3.0 mL、約3.1 mL、約3.2 mL、約3.3 mL、約3.4 mL、約3.5 mL、大於約1.0 mL、大於約2.0 mL、大於約3.0 mL、大於約4.0 mL、大於約5.0 mL、大於約10.0 mL、大於約20.0 mL或其他輸送量)。所輸送之量可為小於容器1302的額定體積。再者,為了將所輸送之藥物量輸送至使用者,容器1302本身可充填有與所輸送的量不同之藥物量(亦即,已充填量)。充填量可為大於輸送量的藥物量,以說明由於例如容器1302或流體導管300中之無效空間而不能從容器1302傳送至使用者的藥物。因此,儘管容器1302可具有5 mL之額定體積,則藥物的充填量和輸送量可為小於5 mL。
在一實施例中,當於一手持式自動注射器中使用容器1302時,來自容器1302之藥物的輸送量可為由約0.5 mL至約4.0 mL、約1.0 mL至約3.5 mL、約3.0 mL、約3.1 mL、約3.2 mL、約3.3 mL、約3.4 mL、約3.5 mL。藥物之輸送量可為與藥物的黏度及自動注射器2之手持本質有關。亦即,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於某些黏度下,較高的藥物體積可阻止自動注射器2以小於可接受之時間量(例如小於約30秒)來完成一注射程序的能力。因此,可設定來自自動注射器2之藥物的輸送量,使得從1)將自動注射器放置至使用者之皮膚的時間點到2)從皮膚移除自動注射器之時間點所測量的注射程序係小於約30秒或小於另一個時間段(例如,小於約25秒、小於約20秒、小於約15秒、或小於約10秒)。當藥物之輸送量和黏度過高時,自動注射器2可能無法用作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因為完成注射程序所需的時間可能比手持式裝置之商業或臨床可接受的時間更長。再次,如上所述,在容器1302使用於手持式自動注射器之實施例中,無論容器1302的額定體積為何,可設定來自容器1302之藥物的輸送量,使得如上所定義之注射程序係在相當短的時間段內完成(以便避免將自動注射器2附接至使用者之另外特徵的需要,致使自動注射器2係可穿戴之自動注射器)。
然而,可預期的是,本揭示內容之諸多實施例有關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其與手持式自動注射器相反輸送相當大量的藥物(例如、大於約3.5 mL)及/或具有相對較長之注射程序時間(例如,長於約30秒、長於約1分鐘、長於約2分鐘、長於約5分鐘、或長於約1小時),以完成如從1)將自動注射器放置至使用者皮膚上的時間點到2)從皮膚上移除自動注射器之時間點所測量的注射程序)。
容器1302可具有一約13mm直徑之頸部、一約45mm的長度、和一約19.05mm之內徑。在另一實施例中,容器1302可為標準的3 mL容器,其具有一8mm之壓接頂部(crimp top)、一9.7mm的內徑、和一64mm之長度。這些值僅是示範性,且可適當地利用其他合適的尺寸。於一些範例中,容器1302可使用傳統材料形成,並可比現有裝置更短,其可幫助自動注射器2保持成本效益和較小。在一些實施例中,容器1302可為一縮短之ISO 10 mL匣。
本揭示內容的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將高黏性液體輸送至病人。例如,本揭示內容之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輸送具有一黏度由約0 cP至約100 cP、由約5 cP至約45 cP、由約10 cP至約40 cP、由約15 cP至約35 cP、由約20 cP至約30 cP、或約25 cP的液體。
隔片(Septum)1314可包括一未塗覆之溴丁基(bromobutyl)材料、或另一合適之材料。柱塞1316可包括氟聚合物塗覆的溴化丁基材料,且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包括一錐形鼻部以幫助減小容器1302內之失效體積。柱塞1316可包括一或更多橡膠材料、例如鹵代丁基(例如,溴丁基、氯丁基、氟丁基)及/或腈等其他材料。
柱塞1316可藉由從例如流體源1366(圖3A-3C)的流體源排出之加壓流體來移動。從流體源1366排出的加壓氣體可使柱塞1316和容器1302在朝第二端部1306之方向中移動。柱塞1316朝第二端部1306的移動造成柱塞1316作用抵靠著容器1302內之內容物(例如,藥品、藥物),其最終將力量傳送抵靠著容器1302的第二端部1306,造成容器1302沿著縱向軸線40移動。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定向橫向之自動注射器,使得流體源1366及柱塞1316係偏置,或係以別的方式不彼此縱向地對齊。
流體源1366可包括非閂鎖罐或閂鎖罐。流體源1366可建構為分配用於在流體源1366外側沸騰之液體推進劑,以便提供作用於柱塞1316上的加壓氣體(蒸氣壓力)。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旦打開,閂鎖罐可閂鎖打開,以致從其分配推進劑之全部內容物。替代地,於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控制流體源1366,包括選擇性啟動和停用。例如,在替代實施例中,於流體開始流動之後,可停止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之流動。
來自流體源1366的流體可為用於提供一蒸汽壓以驅動柱塞1316之任何合適的推進劑。在某些實施例中,推進劑可為蒸發以提供蒸汽壓之液化氣。於某些實施例中,推進劑可為或含有氫氟烷烴(“HFA”),例如HFA134a、HFA227、HFA422D、HFA507、或HFA410A。在某些實施例中,推進劑可為或含有氫氟烯烴(“HFO”),例如HFO1234yf或HFO1234ze。於一些實施例中,流體源1366可為建構來容納壓縮氣體的高壓罐體。
為了啟始容器1302沿著縱向軸線40之移動,可致動流體源1366,以便使其移動至一打開組構,其中,推進劑可作為一加壓氣體離開流體源1366。在一些實施例中,致動係不可逆的,使得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氣體的流動不能被停止。
於圖3A中所示之自動注射器2的預啟動狀態下,針頭308可與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隔開。為由圖3A的預啟動狀態移動自動注射器2,流體源1366可如上所提出地啟動,以使容器1302沿著縱向軸線40移動朝針頭308。因為針頭308尚未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流體源1366之啟動將壓力施加抵靠著容器1302中所裝盛的液體,其接著係施加至容器1302本身。此壓力造成容器1302移動朝針頭308,最終迫使針頭308經過隔片1314,使得針頭308係與容器1302之內容物流體連通。此移動亦可對應於障礙物382相對突出部分380的移動(圖18B-18D),其能夠使突出部分380清除障礙物182以注入針頭306。換句話說,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氣體亦可驅動障礙物382相對突出部分380的移動,以啟始針頭306之注入使用者(在下面進一步詳細敘述)。一旦針頭308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柱塞1316朝第二端部1306的進一步移動促使流體經過針頭308和流體導管300之其餘部分(圖18A所示)。
圖3A-3C描繪用於提供驅動力以將流體從容器1302輸送至病人的驅動系統3000。驅動系統3000包括流體源1366、高壓(第一)管線3002、低壓(第二管線)3004、和第三管線3006、限流器3008、及閥門3010。閥門3010包括隔板3012、高壓(第一)入口3014、低壓(第二)入口3016、和導管3018。導管3018係形成在延伸進入閥門3010內部之閥座3020內。於閥門3010內,隔板3012界定高壓(第一)腔室3022和低壓(第二)腔室3024。
當致動流體源1366時,加壓氣體可流經高壓管線3002和限流器3008,且接著流至容器1302。來自高壓管線3002的一些加壓氣體可經由高壓入口3014轉向至高壓腔室3022。這造成隔板3012移動朝閥座3020中之導管3018(圖3B)並將其密封。於壓力限制器3008的下游,減壓氣體經由低壓管線3004和低壓入口3016轉向至低壓腔室3024。高壓腔室3022和低壓腔室3024之間的壓力差提供藉由隔板3012密封導管3018所需之力量。低壓管線3004亦引導加壓氣體以啟始容器1302朝針頭308的移動,且隨後沿著或平行於軸線40推動柱塞1316,並經過容器1302排出藥物,直至柱塞1316抵達容器1302之端部(並觸底)。
當柱塞1316在注射的端部觸底時(圖3C),橫越高壓腔室3022和低壓腔室3024之壓力平衡,造成隔板3012舉離(lift off)閥座3020並打開導管3018。這允許來自低壓管線3004的氣體經過導管3018和第三管線3006排出系統。
進一步參考圖3D,敘述低壓管線3004驅動容器1302和柱塞1316之移動的機構。流體源1366可建構來裝盛足夠之加壓流體,致使加壓氣體的釋放可致動容器1302和柱塞1316之移動兩者,如下文更詳細地敘述。於一些案例中,流體源1366可含有過量的加壓氣體、亦即比完成容器1302之內容物的輸送所需之流體更多的流體。
自動注射器2可更包括具有沿著自動注射器2之縱向軸線延伸的一圓柱形結構之一導軌1370。導軌1370可具有能界定一管腔的一內表面。導軌1370可同軸地圍繞容器1302之至少一部分。例如,容器1302可定位於藉由導軌1370所形成的管腔內側。導軌1370可與容器1302隔開,使得容器1302可沿著導軌1370之長度滑動。
導軌1370可包括一基底1371、以及一邊緣1373。基底1371可包括建構為從低壓管線3004承納加壓氣體的導管1355。加壓氣體可從導管1355輸送至藉由導軌1370之內表面、一滑動密封件1390、柱塞1316、和容器1302的一外壁所形成之一分配室(腔室)1375。
滑動密封件1390可設置在容器1302與導軌1370之間,以藉由防止加壓氣體洩漏通過滑動密封件1390而促進容器1302的移動。例如,滑動密封件1390可沿著導軌1370之內表面和容器1302的外表面定位,以利於容器1302沿著導軌1370移動。容器1302、滑動密封件1390、和導軌1370可為同心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滑動密封件1390可為固定至容器1302之外表面上的位置,而滑動密封件1390建構為與容器1302一起沿著導軌1370之內表面滑動。例如,甚至當容器1302相對導軌1370移動時,滑動密封件1390與容器1302之間的定位可保持靜態。滑動密封件1390和容器1302可作為一單元從導軌1370之基底1371移動朝導軌1370的邊緣1373。換句話說,滑動密封件1390和容器1302可同時沿著導軌1370一起平移。於另一實施例中,導軌1370和滑動密封件1390之相對位置可為靜態的,而容器1302平移朝針頭308。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滑動密封件1390可相對導軌1370和容器1302兩者移動。於一些實施例中,容器1302之位置可相對外殼3保持靜態的,而流體導管300移動經過密封件1314,以使容器1302和流體導管300進入流體連通。
在一些案例中,導軌1370可包括沿著其內表面之一或更多止動件(未示出)。止動件可緊靠滑動密封件1390並停止滑動密封件1390沿著縱向軸線的移動。替代地或另外,一或更多個止動件可定位於容器1302之外表面,以穩定或停止容器1302的運動。一旦滑動密封件1390防止沿著縱向軸線移動,則由於滑動密封件1390和容器1302之間的耦接,容器1302沿著縱向軸線之平移可停止。亦能預期,可不需要此止動件,且一旦密封件1314被針頭308穿刺,則容器1302的縱向移動將中止,因為柱塞1316在該點之進一步移動將促使藥物經過針頭308。
於使用自動注射器2之前,分配室1375可為處於第一體積。在致動流體源1366之後,從流體源1366釋放的加壓流體可充填分配室1375。隨著壓縮之加壓氣體推動柱塞1316、容器1302、和滑動密封件1390,分配室1375可擴展,從而促使整個組件沿著縱向軸線。如先前所述,滑動密封件1390和容器1302可沿著或平行於自動注射器2的縱向軸線移位朝邊緣1373,直到容器1302(例如,密封件1314)接觸針頭308。密封件1314及針頭308之間的此接觸可造成針頭308穿刺密封件1314,並將流體導管300置入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加壓氣體可向柱塞1316施加壓力,且從而推動柱塞1316經過容器1302之本體。當柱塞1316移動經過容器1302時,柱塞1316的移動可迫使藥物經由針頭306流經流體導管300至病人。
在一實施例中,於預啟動狀態下,針頭308可設置在密封件1314內。換句話說,於從流體源1366釋放任何加壓氣體之前,針頭308的端部可設置在密封件1314內,但不與容器1302連通。於此實施例中,密封件1314可包括固體插塞,該固體插塞沒有任何孔洞、腔室、或開口,且其可為由第一橡膠材料所形成。第一橡膠材料可為對例如環氧乙烷或汽化之過氧化氫的滅菌氣體能滲透的。第一橡膠材料可包括異戊二烯、乙烯丙烯二烯單體(M級)橡膠(EPDM)、和苯乙烯-丁二烯之中的一或更多者。第一橡膠材料對滅菌氣體之滲透性可允許在使用之前對設置於插塞內的針頭308進行滅菌。插塞可繞著針頭308模製,致使針頭308刺入插塞。密封件1314亦可包括對滅菌氣體不可滲透之基底,以防止容器1302內所裝盛的藥品受到污染及/或變更。基底可包括不可滲透之橡膠、例如鹵代丁基(例如,溴代丁基、氯代丁基、氟代丁基)、及/或腈、以及其他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建構容器1302、導軌1370、和滑動密封件1390,使得容器1302能為可更換的。例如,導軌1370和滑動密封件1390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開口,容器1302可經過該開口插入。
圖3E至圖3G顯示那些與於此中所述之系統類似的系統,除了具有一個以上、例如複數個容器1302(例如,容器1302a和1302b)之外,包封用於輸送至病人的藥物。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容器1302可為實質上與於此中所敘述之任何容器類似。再者,低壓管線3004可包括二分支3004a和3004b,且該二分支3002a和3002b的每一者可被轉向至容器1302之一。尤其是,每一分支3004a和3004b可使用於沿著其縱向軸線移動容器1302的其中一個,以將容器1302置入與相應之流體導管流體連通,且隨後驅動柱塞1316經過相應的容器1302。如上文和於此中進一步所討論,系統亦可包括流體源1366、高壓管線3002、限流器3008、具有隔板3012之閥門3010、及藉由多數個流體管線或導管流體地連接的排出系統2300。於此中提供關於排出系統2300之另外細節。
在此實施例中,流體導管300可被修改為於第二端部304處包括分支。實際上,在第二端部304處的分支可包括複數個針頭,複數個針頭之每一者建構為移動進入與容器1302的確切一者流體連通。因此,於所示實施例中,在此系統包括兩個容器1302,流體導管300包括於第二端部304之兩個實質上平行的針頭。複數個針頭可流入流體導管300之公共通道,且藥物可在第一端部302處輸送出單個通道或管腔。儘管於圖式中顯示兩個容器1302和在第二端部304處的兩個針頭,但是可預期的是,可利用任何其他合適數目之容器和針頭,包括三個、四個、五個或更多個。
如圖3F和3G中所示,於自動注射器內,複數個容器1302、閥門3010、及/或罐體或流體源1366可相對彼此配置於實質上平行的定向中。例如,圖3F係流體源1366、閥門3010、及容器1302a和1302b之側視圖,且圖3G係流體源1366、及容器1302a和1302b的端部視圖。然而,亦可預期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容器1302及/或罐體1366之一或更多個可沿著偏置軸線延伸。再者,可預期的是,能利用複數個罐體1366之一或更多者,使得每一容器1302和流體導管300係與專用罐體1366相關聯。
圖4A和圖4B說明與閥門3010有關的進一步細節。閥門3010可設計為基於包括隔板厚度、隔板硬度計、閥座高度h、及/或高壓腔室3022之直徑d的一或更多個參數之平衡作用而在特定壓力下操作。在高壓腔室3022和低壓腔室3024之間的壓力平衡期間,導管3018中之低壓可產生滯留力(retention force),該滯留力可防止隔板3012返回至圖4A中所示的中立階段(neutral stage)。這可藉由調整預張力、隔板厚度、隔板直徑、座高度之一或更多個,藉由減小導管3018的直徑及/或增加隔板3012之返回力量來避免。例如,由於在偏轉期間作用於其上的力量,一平坦、衝壓之隔板可關於閥門的其餘部分平移,且可能失去其返回力量。
閥門3010可包括第一本體部分3040和第二本體部分3042。第一本體部分3040可包括高壓腔室3022、和圍繞高壓腔室3022之隆起凸部(tenting boss)3044,該隆起凸部當第一本體部分3040和第二本體部分3042彼此咬合(mated)時拉伸隔板3012(以類似於鼓筒頭(drum head)的方式)。第一本體部分3040亦可包括圍著隆起凸部3044之夾緊肋部3046,並藉由抓握部(grip)或夾具以錨定(anchor)隔板3012。第二本體部分3042可包括建構為承納隆起凸部3044的凹部3048。凹部3048可具有與隆起凸部3044對應之形狀,使得當第一本體部分3040和第二本體部分3042彼此咬合時,隆起凸部3044的外表面與凹部3048之內表面齊平(flush)(當隔板3012未插入第一本體部分3040和第二本體部分3042之間時)。第二本體部分3040亦可包括建構為承納隔板3012的密封肋部3052之密封溝槽3050。密封肋部3052可坐落於隔板3012的外周邊上,以提供增加之材料厚度,從而改善藉由隔板3012所形成的密封。
在圖5中顯示替代之閥門5010。閥門5010可為實質上類似於圖3A-3C中所示的閥門3010,除了閥門5010可包括柱塞5012而不是隔板3012以外。柱塞5012可包括設置在柱塞5012之外表面中的周向溝槽中之密封件5014。密封件5014可幫助將高壓腔室3022從低壓腔室3024流體地分開。柱塞5012亦可連接至彈簧5016,彈簧5016耦接至柱塞5012的面向低壓腔室3024之端部。彈簧5016亦可耦接至閥門5010的界定低壓腔室3024之表面,並可為完全設置於低壓腔室3024內。彈簧5016的靜止位置顯示在圖5中。於靜止位置中,柱塞5012係與閥座3020隔開,且導管3018打開。然而,當致動流體源1366時,高壓腔室3022中的較大壓力可作用抵靠著柱塞5012,壓縮彈簧5016直到柱塞5012緊靠閥座3020並關閉導管3018。當柱塞3016抵達注射之端部(並觸底)時,高壓腔室3022和低壓腔室3024中的壓力將平衡,從而允許彈簧5016擴展至其靜止位置,打開導管3018。另一選擇係,彈簧5016可從柱塞5012面向高壓腔室3022之端部延伸,並延伸經過高壓腔室3022至高壓腔室3022的相反端部,並連接至柱塞5012面向高壓腔室3022之端部和界定高壓腔室3022的相反端部之表面。於此替代實施例中,當高壓腔室3024係充填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時,彈簧5016可從其靜止位置擴展,以允許柱塞5012密封導管3018。
在圖6、7A和7B中顯示示範之限流系統。限流系統6000顯示於圖6中,並可在此中顯示限流器3008的任何地方實現。限流系統6000可包括具有入口6002之外殼6001,該入口6002連接至流體源1366的輸出。加壓氣體可從入口6002引導經過導管6004至高壓管線3002(參考圖3A)。來自入口6002之加壓氣體亦可同時轉向經過導管6006(限流器),並最終轉向至低壓管線3004和容器1302(再次參考圖3A)。導管6006的蜿蜒或曲折路徑可導致流經該處之加壓氣體的壓降。然後,此減壓之氣體係如圖3A-3C所述地轉向至低壓管線3004和容器1302。
於圖7A和7B中顯示限流系統7000,並可在顯示壓力限制器3008的任何地方實施。限流系統7000可為具有連接至流體源1366之輸出的入口7002之匣7001。加壓氣體可從入口7002引導經過導管7004至高壓管線3002(參考圖3A)。來自入口7002的加壓氣體亦可同時轉向經過限流器(亦即,減壓器)7006,該限流器可為包含多孔材料(例如,微孔或大孔)、例如塑膠(尤其是燒結塑膠)、陶瓷、或其他合適材料之玻璃料(frit)。多孔材料的細孔之直徑可為由約0.5至約15微米、由約1微米至約10微米、由約3微米至約6微米、或約5微米。多孔材料造成在流經它的加壓氣體中經歷壓降,且接著將減壓之氣體如圖3A-3C所述地轉向至低壓管線3004和容器1302。尤其,且如圖7B中更詳細地顯示,加壓氣體可經過限流器7006流入容器1302以驅動柱塞1316。低壓入口3024可承接一部分減壓流。應當注意,圖7B中省略低壓管線3004,但應當注意的是低壓管線3004可將來自限流器7006之減壓流引導至低壓入口3016。然而,如所示,低壓入口3024係設置鄰接1)容器1302的第一端部1304,和2)限流器7006之出口的外殼中之開口。限流系統7000可為更不易於堵塞並可比替代的限流器更易於製造。
如上所述,來自入口7002之加壓氣體可轉向經過限流器(亦即減壓器)7006,且限流器7006可為包含微孔材料、例如塑膠(尤其是燒結塑膠)、金屬(例如不銹鋼)、陶瓷、或其他合適材料的玻璃料。圖59A-59R說明可併入限流系統7000之諸多替代的限流器,如圖7A和7B中所示。
圖59A說明一示範限流器59000A之橫剖面圖。限流器59000A可為由粒狀材料(granular material)所形成或封裝有粒狀材料。例如,限流器59000A可包括複數微粒59002(例如,沙子或其他合適材料的顆粒),於相鄰微粒59002之間具有多數間隙59004。儘管未示出,但是可將微粒59002封裝在管件、管道、或其他適當包封或部分包封式結構中。微粒59002之間的間隙59004可為通過限流器59000A之氣體產生曲折路徑,且如此有助於在限流器59000A之相反側上產生壓降。微粒59002可於諸多壓力下被壓縮。在此態樣中,壓縮壓力越高,則微粒59002更緊密地堆積在一起,減小間隙59004的大小。因此,微粒59002更緊密地堆積在一起,限流器59000A之相反側上的壓降越大。微粒59002亦可具有不同之尺寸及/或形狀,其可幫助控制限流器59000A的相反側上之壓降。於此態樣中,限流器59000A可在限流器59000A的相反側之間產生壓降。
圖59B和59C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B的分解圖和橫剖面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B可包括串聯堆疊之複數板件(plate)、例如板件59010、59012和59014。板件59010例如於板件59010的中央部分中包括一或更多個孔洞或開口59010a。板件59012例如在板件59012之外部或周邊部分中包括一或更多個孔洞或開口59012a,且板件59014例如於板件59010的中央部分中包括一或更多個孔洞或開口59014a。板件59010和59014可包括相同之總體設計或不同的設計。儘管可預期的是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某些相鄰板件可具有相同或類似之開口圖案,但是相鄰板件中的開口可於氣流方向中彼此偏置及/或不對齊。例如,第一板件(例如,板件59010)包括中央開口(例如,開口59010a),且第二板件(例如,板件59012)包括外部開口(例如,開口59012a)。因此,不管板件之旋轉定向如何,經過相鄰板件的開口都不對齊。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預期的是至少一些相鄰開口可沿著氣體之預期流動路徑縱向地對齊或以其他方式對齊。
如圖59C中所示,板件59010、59012和59014可堆疊以形成限流器59000B,並可形成一或更多個曲折路徑59011供氣體流經限流器59000B。迫使氣流通過偏置孔洞59010a、59012a和59014a,以便通過限流器59000B。於這些態樣中,限流器59000B可使用於幫助在限流器59000B的相反側上產生壓降,並可這樣做,同時亦提供抗阻擋性(clog resistance)。再者,限流器59000B的相反側之間的壓降可幫助將板件59010、59012和59014固持在一起。
如圖59B中所示,每一板件59010、59012、59014可於每一板件59010、59012、59014之對應部分中包括四個開口。另一選擇係,儘管未示出,每一板件59010、59012、59014可包括少於四個開口、或更多數的開口。儘管未示出,但是限流器59000B可包括兩個板件,或可包括四個或更多個板件。在這些態樣中,如上所述,經過相鄰板件之開口可偏置,以便於限流器59000B的相反側上產生壓降。在一範例中,限流器59000B可包括兩種設計之四或更多個板件,使包括一種設計的板件之板件的堆疊係藉由另一種設計之板件彼此偏置。於一態樣中,更大數量的板件可幫助在限流器59000B的相反側之間產生更大的壓降。再者,儘管板件59010、59012、和59014顯示為圓柱形,但是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因為板件59010、59012和59014可具有不同之形狀及/或設計。另外,可藉由蝕刻或任何另一適當的程序來形成開口59010a、59012a、和59014a。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板件59010、59012和59014可包括蝕刻之通道。蝕刻的通道可迫使氣流橫穿從板件之中心、離開至板件的周邊、並再次回至板件之中心的路徑。於至少一些實施例中,不需要控制多數板件之旋轉定向,使得任何旋轉定向將導致功能性壓力限制器。如果一或更多個孔洞變得堵塞,則每一板件上的多數孔洞之存在可幫助確保自動注射器2仍然正常起作用。
圖59D和59E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C的橫剖面圖和示意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C可包括多數個板件、例如第一和第二板件59020和59022。板件59020和59022可為由任何適當之金屬或可蝕刻材料所形成,且每一者可包括蝕刻圖案(例如,不同的蝕刻圖案),使蝕刻之圖案形成用於氣體流動的曲折流動路徑59021。例如,如圖59D和59E中所示,路徑59021可橫穿蝕刻之圖案,所述圖案包括在第一板件59020中的蝕刻59020a、59020b、和59020c及於第二板件59022中之蝕刻59022a、59022b、和59022c。以此方式,板件59020和59022可形成用於氣體流動的曲折流動路徑59021,以在限流器59000C之相反側上形成壓降。
限流器59000C可包括比限流器59000B更少的部件(例如,更少之板件),但是每一部件(例如,板件59020和59022)可包括更多的表面積和材料(例如,金屬、可蝕刻的或其他)。然而,於兩態樣中,可使用相應之板件,以在相應的限流器之相反側上形成壓降。
圖59F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D的橫剖面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D包括彼此面對並於板件59030和59032之間形成用於氣體流動(未示出)的間隙或通道59033之第一板件59030和第二板件59032。第一板件59030和第二板件59032的每一者可包括表面光潔度及/或紋理,其可影響板件59030和59032之表面抵靠著彼此的粗糙度值及/或放置或配合。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模製、衝壓、機械加工、壓花、鍛造、噴砂(sand blasting)、噴丸(shot blasting)、化學蝕刻、或另一適當方法來形成表面光潔度。例如,第一板件59030可包括第一表面光潔度59030a,且第二板件59032可包括第二表面光潔度59032a。第一表面光潔度59030a和第二表面光潔度59030b可為相同或類似之表面光潔度,或可為不同的表面光潔度。於此態樣中,板件59030和59032之間的通道59033可幫助形成用於氣流之曲折及/或阻礙的路徑,並因此在限流器59000C之相反側上形成壓降。
再者,一或更多個彈簧(例如,彈簧59034a和59034b)可將板件59030和59032的一或更多個偏向板件59030和59032之另一個。彈簧59034a和59034b可增加壓力(例如,將板件59030和59032推向彼此),這可幫助為氣流形成曲折及/或阻礙的路徑,並從而可幫助在限流器59000C之相反側上產生壓降。例如,彈簧59034a和59034b可幫助控制板件59030和59032之間的接觸壓力,這可幫助提供可重複之壓降及/或氣流。另外,彈簧59034a和59034b可於任何時候壓縮一或更多個板件59030和59032,以在通道59033上具有恆定的壓力及用於氣流之結果的曲折及/或阻礙路徑,這亦可取決於表面光潔度59030a和59032a。在另一態樣中,彈簧59034a和59034b可壓縮板件59030和59032之一或更多個,以便於第一(預啟動)狀態下完全封閉氣體經過限流器59000C之流動,且一旦啟動病人針頭機構,如於此中所討論的,可放鬆一或多個彈簧,或可減少在板件59030和59032之一或更多個上的壓縮,使得通道59033打開及為注射之其餘部分保持打開,使表面光潔度59030a和59032a幫助形成曲折及/或阻礙的路徑,並橫越限流器59000D形成結果之壓降。於注射完成之後,且例如從病人縮回病人針頭,可移除對彈簧59034a和59034b的限制,從而允許彈簧擴展並關閉流動路徑。
圖59G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E之立體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E包括中空通道、針頭、或管件59040。管件59040可縱向地延伸,並可包括延伸經過管件59040的側面部分、例如鑽穿(bored)管件59040之兩側的一或更多個橫向開口59042。限流器59000E亦可包括固體圓柱體或桿件59044(或其他固體障礙物),其可定位於開口59042內並穿過管件59040之一部分。於此態樣中,桿件59044可藉由對氣流來產生限制而幫助限制氣流59041經過管件59040。
管件59040可耦接至盤片(disk)59046或加樁(staked)至盤片59046,且盤片59046可幫助分開高壓和低壓區域,以在限流器59000E的相反側上產生壓降。例如,盤片59046可藉由僅允許空氣流經狹窄之通道(例如,經過管件59040)來幫助劃分高壓區域和低壓區域。盤片59046顯示為圓柱形盤片,但是此揭示內容不限於此,因為盤片59046可採取任何形狀及/或尺寸以幫助劃分高壓區域和低壓區域。於此態樣中,管件59040可包括橫剖面積小於盤片59046的橫剖面積。因此,管件59040之較小橫剖面積可幫助限制氣流59041,並因此幫助在限流器59000E的相反側上產生壓降。因此,管件59040之較小橫剖面積和藉由桿件59044經過管件59040的一部分所產生之阻礙兩者可幫助於限流器59000E的相反側上產生壓降。
圖59H和59I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F之橫剖面圖。圖59H係限流器59000F的側向橫剖面圖,且圖59I係限流器59000F之一部分的縱向橫剖面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F包括管道、針頭、或管件59050和在管件59050內之複數金屬線(wires)或單絲(filament)59052。複數單絲59052在相鄰單絲59002之間形成多數間隙或通路(passage)59054。單絲59052之間的通路59054可為用於通過限流器59000F之流體所產生的曲折及/或受阻路徑,且如此幫助在限流器59000F之相反側上產生壓降。可以壓縮管件59050,這可將單絲59052更緊密地包裝於管件59050內,並如此減小通路59054的尺寸。因此,單絲59052更緊密地封裝在一起,則在限流器59000F之相反側上的壓降越大。
儘管圖59I說明單絲59052和通路59054實質上係筆直的穿過管件59050,但是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例如,單絲59052可為盤繞式(coiled)(例如,呈螺旋(spiral)組構)及/或以其他方式操縱,以減小通路59054之尺寸並影響在限流器59000F的相反側上之壓降。替代地或另外地,單絲59052可例如於組裝之後在管件59050內拉出或機械加工,以減小通路59054的尺寸並影響於限流器59000F之相反側上的壓降。
圖59J和59K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G之橫剖面圖。圖59J係限流器59000G的側向橫剖面圖,且圖59K係限流器59000G之一部分的側向橫剖面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G包括外殼59062和螺絲結構59064。外殼59062可為實質上圓柱形,且包括壁面59066。壁面59066包括螺紋59066a並形成開口59066b。螺絲結構59064包括螺絲59064a,其可沿著螺紋59066a擰入以將螺絲59064a插入開口59066b內。螺絲結構59064亦包括螺絲頭59064b,螺絲頭59064b可包括例如成角度或錐形的表面,以緊鄰及/或至少局部地阻擋開口59066b。另外,螺絲結構59064可包括彈簧59068。
如圖59K中所示,使螺絲59064a擰入開口59066b,限流器59000G可形成用於氣流之曲折路徑59061,例如經過螺絲59064a與壁面59066上的螺紋59066a之間的小開口。例如,開口59066b可為標準之具有螺紋的穿透孔洞,且螺絲59064a可為標準之機械螺絲(machine screw)。螺絲59064a和螺紋59066a之間的小餘隙可形成用於氣流之單個螺旋形通路59061(圖59K)。可將螺絲59064a的緊密性可設定為期望之緊密性及/或插入距離,以便控制橫跨限流器59000G的期望壓降。再者,螺絲59064a及/或螺紋59066a之螺距及/或螺紋可影響氣流通過限流器59000G的能力。注意,為了清楚故,螺絲頭59064b未顯示於圖59K中。不過,彈簧59068可幫助將螺絲59064a壓縮在開口59066b內及/或幫助鎖固或擰緊螺絲結構59064與外殼59062之間的連接。於這些態樣中,可在限流器5900G的相反側之間形成及/或控制壓降。彈簧可幫助控制接觸壓力並增加流動特性的可重複性。圖59J和59K之配置可為類似於針閥。
圖59L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H的橫剖面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H包括外殼59070、滾珠軸承59072、和彈簧59074,以產生用於氣流59071之曲折路徑。外殼59070可包括成角度的側面59070a,其可至少局部地緊鄰滾珠軸承59072之一部分。例如,成角度的側面59070a可形成具有圓形縱向橫剖面之實質上圓錐形的形狀。於此態樣中,外殼59070可包括例如寬的部分59070c,以承接在較高壓力之氣體;及例如狹窄的部分59070d,以排出於較低壓力之氣體。再者,成角度的側面59070a可包括粗糙或有紋理之表面59070b。
滾珠軸承59072可為實質上球形的。滾珠軸承59072可包括例如一或更多個有紋理之表面,以影響與有紋理的表面59070b之接觸。例如,可藉由模製、衝壓、機械加工、壓花、鍛造、噴砂、噴丸、化學蝕刻、或另一合適的方法來形成有紋理之表面。另外,彈簧59074可將滾珠軸承59072牢固地耦接至外殼的另一部分(未示出)。因此,彈簧之力量和輸入氣體壓力(例如,來自寬的部分59070c)兩者可將滾珠軸承59072推抵靠著有紋理之表面59070b,其可形成部分密封並限制氣流進入狹窄部分59070d。在一些態樣中,較高的輸入氣壓(例如,於寬的部分59070c中)可更強力地將滾珠軸承59072推抵靠著有紋理之表面59070b。滾珠軸承59072可因此限制氣流59071以較高的強度流至狹窄部分59070d,如此在限流器59000H的側面之間產生較大的壓降。於這些態樣中,可在限流器59000H的相反側之間形成及/或控制壓降。
圖59M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I的橫剖面圖。本實施例亦可包括藉由模製、衝壓、機械加工、壓花、鍛造、噴砂、噴丸、化學蝕刻、或另一合適之方法形成的有紋理之表面。如所示,限流器59000I包括插塞59080、外殼59082、和彈簧59084。插塞59080可為部分錐形的(例如,截頂圓錐),例如,包括實質上錐形之結構。如圖59M中所示,插塞59080可包括於高壓區域(左側)的較寬部分和在低壓區域(右側)之較窄部分。外殼59082可包括與插塞59080至少部分互補的形狀。另外,於一些態樣中,外殼59082包括粗糙、帶螺紋、或有紋理之表面59082a。因此,插塞59080可為至少局部地承納在外殼59082內。另外,彈簧59084可例如推抵靠著插塞59080的寬部分,以於插塞59080上施加壓力並幫助將插塞59080鎖固在外殼59082內。於這些態樣中,氣流(未示出)可流經在插塞59080和外殼59082(例如,藉由有紋理的表面59082a)之間所形成的迷宮式(labyrinth)、阻礙式、及/或曲折式路徑。另外,可調整插塞59080進入外殼59082之插入距離、彈簧59084的壓縮力量、及/或其他特徵,以影響氣流路徑,並因此控制壓降。於這些態樣中,可在限流器59000I的相反側之間形成及/或控制壓降。
圖59N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J的橫剖面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J包括第一側面59090和第二側面59092。例如,如果限流器59000J實質上為圓柱形,則縱向橫剖面可形成第一側面59090和第二側面59092。另一選擇係,限流器59000J可為長方形,且第一側面59090和第二側面59092可為藉由限流器59000J之相反側所形成。在這些態樣中,第一側面59090和第二側面59092可實質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並可例如形成間隙或通道59094,以承納氣流(未示出)。例如,第一側面59090包括第一塗層59090a,且第二側面59092包括第二塗層59092a,以形成層析柱(chromatography column)。於一些態樣中,第一塗層59090a和第二塗層59092a可具有特徵。可選擇塗層,以具有隨後將流經通道的氣體或流體之相反極性。例如,塗層59090a和59092a可為疏水性、親水性,具有極性等。在一範例中,流經限流器59000J的流體可為親水性的,且塗層59090a和59092a可為疏水性的。於另一範例中,流經限流器59000J之流體可為疏水性的,且塗層59090a和59092a可為親水性的。在這些態樣中,可於限流器59000H的相反側之間形成及/或控制壓降。要注意的是,於此中相對於塗層、例如相對於圖59N所討論之態樣可併入在此中所討論的任何限流器中。
圖59O說明另一示範迷宮式密封限流器59000K之局部橫剖面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K包括軸桿59100和外殼59102。氣流59101或流體路徑可於軸桿59100與外殼59102之間的通道(未標記)中行進。應注意的是圖59O說明限流器59000K之一部分、例如頂部半邊。如所示,軸桿59100可包括複數個突起部分59100a。因此,突起部分59100a可產生用於氣流59101的曲折路徑。例如,氣流59101必須橫穿突起部分59100a與外殼59102之間的通道,這可幫助在限流器59000K的相反側之間產生壓降。例如,迷宮式密封限流器59000K可迫使氣體於在通過橫越每一齒部之後擴展(外殼59102和每一齒部的尖端之間有一小間隙),且因此幫助在限流器59000K的相反側之間產生壓降。可調整突起部分59100a的類型及/或大小以及限流器59000K之其他態樣,以控制及/或調整限流器59000K的相反側之間的壓降。於這些態樣中,可在限流器59000K的相反側之間形成及/或控制壓降。
圖59P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L的示意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L建構為從氣體罐體59110a排出加壓氣體59103。另外,於此中所討論之玻璃料59116、狹縫、小開口、或其他限流裝置定位於流動路徑中,以產生壓降。如所示,材料或氣體59103在抵達玻璃料59116之前能以較高的密度存在,且材料59103於通過玻璃料59116之後能以較低的密度存在。於通過玻璃料59116之後,較低壓力流體可延伸經過低壓管線而以本說明書其他地方所述的任何合適方式來使用,包括驅動柱塞1316經過容器1302。圖59P之實施例可在結構上與於此中所討論的其他玻璃料及/或多孔微過濾器實質上類似。然而,可以預見的是,較低等級(grade)或較低規格之結構部件可與較高黏度的流體或製冷劑(與例如R32製冷劑相反)會同地使用。例如,氣體59103可為在較高密度(亦即,較高壓力、較高原子量等)之氣體,或氣體59103可為液體(例如,水、油、甘油、或任何其他生物相容的液體),並具有比限流器59000L側面上之氣體具有更高的黏度及/或密度。
亦應注意的是,如果材料59103足夠黏,則可能不需要玻璃料,因為單獨使用該材料或該材料以及狹窄之狹縫可幫助在限流器59000L的相反側之間產生所期望的壓降。
圖59Q和59R說明另一示範限流器59000M之橫剖面圖。圖59Q係限流器59000M的橫剖面圖,且圖59R係圖59Q之一部分的放大圖。如所示,限流器59000M包括第一外殼59120和第二外殼59122。第一外殼59120和第二外殼59122可為例如經由射出成形從塑膠材料、金屬加工之材料、或另一材料所形成。第一外殼59120和第二外殼59122可為於介面59124處實質上緊鄰接觸(例如,呈干涉或其他合適的配合)。第一外殼59120可包括第一凹進部分59120a,且第二外殼59122可包括第二凹進部分59122a。如圖59Q中所示,第二凹進部分59122a可例如承納在第一凹進部分59120a內,以在第二凹進部分59122a的周邊與第一凹進部分59120a的內部之間形成至少部分密封的部分。
如圖59R中所更詳細地顯示,第一凹進部分59120a包括第一通道59120b。另外,第二凹進部分59122a包括第二通道59122b。第一通道59120b和第二通道59122b可於流體流動方向中彼此偏置,但是仍然藉由例如在介面59124處的第一凹進部分59120a和第二凹進部分59122a之間的開口流體地連接。因此,氣流59121或流體可流經第一通道59120b、經過開口、及接著經過第二通道59122b。另外,第一凹進部分59120a及/或第二凹進部分59122a之一或更多個可包括表面紋理。例如,如圖59R中所示,第一凹進部分59120a可包括面向開口和第二凹進部分59122a的有紋理之表面59120c。儘管未在圖式中示出,但是亦可以預見的是,第二凹進部分59122a亦可包括類似或互補之有紋理的表面。於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模製、衝壓、機械加工、壓花、鍛造、噴砂、噴丸、化學蝕刻、或另一合適之方法來形成有紋理的表面。
另外,第一凹進部分59120a和第二凹進部分59122a可經由連接部59120d熔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或可藉由一或更多個密封件達成連接。以此方式,氣流59121可橫越第一通道59120b、第一凹進部分59120a和第二凹進部分59122a之間的包括有紋理之表面59120c的開口、和第二通道59120b。除了如上面詳述者以外,連接部59120d能以任何其他方式幫助限制氣流59121從限流器59000M逸出。
經過第一通道59120b、第一凹進部分59120a與第二凹進部分59122a之間的包括有紋理之表面59120c的開口、和第二通道59120b之曲折路徑可幫助在限流器59000M的相反側之間形成壓降。限流器59000M的結構可允許用於減少壓力,而無需玻璃料或其他另外之材料,且代替地取決於自動注射器的現有結構。另外,可調整第一開口59120b之大小、第一凹進部分59120a與第二凹進部分59122a之間的開口之大小、有紋理的表面59120c之紋理、及第二開口59122b的大小,以影響氣流59121之路徑。在這些態樣中,可於限流器59000M的相反側之間形成及/或控制壓降。
閥門3010的實施在圖7C和7D中顯示為閥門7100。閥門7100可為與容器1302相容,該容器之縱向軸線垂直於病人的皮膚之表面(而不是如例如於圖2中所示平行於皮膚的表面)。閥門7100可包括具有連接至流體源1366之輸出的入口7102之外殼7101。可將加壓氣體從入口7102引導至高壓管線3002(參考圖3A、但未在圖7C-D中顯示)和圖7C中所示的高壓腔室7122。高壓腔室7122中之高壓氣體可將隔板7112推向閥門排出口7120,以密封閥門排出口7120。來自入口7002的加壓氣體亦可同時轉向經過限流器(未示出),且接著轉向至低壓管線7104和容器1302(經由主容器入口7130)。於此實施例中所使用之限流器可為任何合適的限流器,包括於此中所述之玻璃料及/或蜿蜒導管。限流器可設置在入口7130內、或入口7130的上游或下游。加壓氣體可從限流器流至低壓管線7104和主容器入口7130,進入容器1302以驅動柱塞1316。外殼7101之低壓部分7124包括經由低壓入口7116承納一部分減壓流的低壓腔室。板蓋7101a可為雷射熔接、超音波熔接、或以其他方式耦接至外殼7101之底部表面7101b(圖7D)。底部表面7101b可含有低壓管線7104、低壓腔室入口7116、和主容器入口7130,其每一者可於底部表面7101b內蝕刻。再者,底部表面7101b亦可包括與低壓部分7124中的低壓腔室及與排氣管線7118連通之閥門排出口7120。如上面相對於圖3A和3C所敘述,當高壓腔室7122和低壓腔室之間的壓力平衡時,隔板7112可從閥門排出口7120升起並啟封,從而允許來自低壓腔室之氣體/流體行進經過閥門排出口7120和排氣管線7118、經過排出口7118a(圖7C)。桿件(未示出,但是實質上類似於下面所敘述的桿件8002)可為設置在排出口7118a內。於閥門7100中,可以預見的是,低壓管線7104、低壓腔室入口7116、主容器入口7130、閥門排出口7120、和排氣管線7118之一或更多個、或全部係共平面的。
閥門3010之另一實施方式係在圖7E和7F中顯示為閥門7200。閥門7200可為與容器1302相容,該容器的縱向軸線垂直於病人之皮膚表面。閥門7200可包括具有連接至流體源1366的輸出之入口7202的外殼7201。可將加壓氣體/流體從入口7202引導至高壓管線7204、高壓入口7214(圖7F)、和設置在外殼7201之部分7222內的高壓腔室(圖7E)。高壓腔室7204中之高壓氣體/流體可將隔板7212推向閥門排出口7220以密封閥門排出口7220。隔板7212可具有橢圓形或滾道(raceway)形狀。來自入口7002的加壓氣體/流體亦可為同時轉向經過限流器(未示出),且接著轉向至低壓管線(例如圖3A-3C之低壓管線3004)和容器1302(經由圖7F中所示的入口7230)。尤其是,加壓氣體可流經入口7230、進入容器1302,以驅動柱塞1316。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在入口7230內設置玻璃料或其他限流器。亦可預見的是,限流器係在入口7230之上游或下游。外殼7201的部分7224中之低壓腔室可經由低壓入口7216承納一部分減壓流。板蓋7201a可被雷射熔接、超音波熔接、或以其他方式耦接至外殼7201的底部表面7201b(圖7F)。底部表面7201b可含有高壓管線7202、高壓腔室入口7214、和主容器入口7230,其每一者可在底部表面7201b內蝕刻。如上面相對於圖3A和3C所敘述的,當高壓腔室和低壓腔室之間的壓力達到平衡時,隔板7212可從閥門排出口7220舉離並啟封,從而允許來自低壓腔室之氣體行進經過閥門排出口7220和經過排出口7218a(圖7E)。桿件(未示出,但是實質上類似於下面所敘述的桿件8002)可為設置在排出口7218a內。於閥門7200中,可以預見的是,高壓管線7202、高壓腔室入口7214、和入口7230之一或更多個、或全部係共平面的。
圖7G和7H分別說明具有閥門7300之自動注射器2的立體圖和分解圖。尤其是,閥門3010之另一實施方式在圖7G中顯示為閥門7300。閥門7300的特徵和元件可類似於前述閥門、例如閥門7200之特徵和元件起作用,如上所述。
閥門7300可為與容器1302相容。如圖7H中所示,閥門7300可包括第一外殼7301、第二外殼7303、和底板7305。第二外殼7303可耦接至第一外殼7301的底部,且底板7305可耦接至第二外殼7303之底部,以形成閥門7300。第一外殼7301可包括連接至流體源1366的輸出之入口7302(例如罐體入口)(圖5)。加壓的氣體/流體可從入口7302引導至高壓管線7304(在第一外殼7301中)、高壓入口7320(於第二外殼7303中經由亦於第二外殼7303中的連接部7320a)、及坐落於第二外殼7303中之高壓腔室7312b。高壓管線7304可包括複數個通道,該通道能以迂迴、曲折、或蜿蜒的組構配置,例如,橫穿諸多方向。在一態樣中,高壓管線之通道可包括大約二至十圈、例如四圈。高壓腔室7312b中的高壓氣體/流體可將隔板7312推向閥座7307a,以密封閥門排出口7307。隔板7312可具有大致上圓形之形狀,且可為與本揭示內容中其他地方所討論的隔板實質上類似。來自入口7302之加壓氣體/流體亦可同時轉向經過限流器(未示出),且接著經由設置於PNM流動通道(PNM flow channel)7309內的導管7309a,轉向至低壓管線(例如圖3A-3C的低壓管線3004)和容器(例如1302)。尤其是,加壓氣體可從高壓管線7304流動經過連接部7320a,且接著流入PNM流動通道7309。加壓氣體可接著從PNM流動通道7309流動經過導管7309a至通道7315,接著至容器入口7330,並進入容器1302,以將容器1302驅動至流體導管300上,並隨後驅動柱塞1316。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將玻璃料或其他限流器設置在入口7330內或導管7309a和入口7330之間的其他地方。示範玻璃料和限流器已於本揭示內容中之其他地方敘述,且在以下段落中的玻璃料之細節可與那些其他實施例的任何一者一起使用。例如,玻璃料可為由不銹鋼、燒結塑膠、或其他合適材料所形成。玻璃料可為由包括大約0.5微米或更大之孔徑的材料所形成。該玻璃料可包括至多大約8至12 mm之長度、例如大約10 mm、及大約1至5 mm的直徑、例如大約3 mm。亦可預期的是,限流器可為在入口7330之上游或下游。第一外殼7301的部分7324中之低壓腔室7312a可經由低壓入口7316承納一部分減壓流。
第二外殼7303可被雷射熔接、超音波熔接、或以其他方式耦接至第一外殼7301的底部表面,且底板7305可為類似地耦接至第二外殼7303之底部表面。閥門7300的這些部件可例如藉由二雷射熔接部所同時或準同時(quasi-simultaneously)地熔接。另外,閥門7300之部件可圍繞通道熔接在一起、例如距通道大約1-2 mm,且熔接部可包括大約1 mm的熔接厚度。
第一外殼7301、第二外殼7303、和底板7305之諸多特徵可於第一外殼7301(或模製或機械加工)、第二外殼7303、和底板7305的各部分內蝕刻。如上面相對於圖3A及3C所敘述,當高壓腔室和低壓腔室之間的壓力平衡時,隔板7312可從閥座7307a抬起並拆封,從而允許來自低壓腔室7312a之氣體行進經過閥門排出口7307並經過排出口7318a。桿件(未示出,但是實質上類似於下面所敘述的桿件8002)可設置在排出口7318a內。
於一態樣中,隔板7312可為由諸多材料、厚度等所形成。在又另一態樣中,隔板7312可為經由一或更多個模製製程所形成,其可例如相對於溫度提供大範圍之性能特徵。例如,較高的溫度可在閥門7300及/或罐體之系統內產生更大的壓力,如此造成橫越隔板7312之壓差中的變化,其亦可影響隔板7312之移動及/或閥門7300的排出。尤其是,較高之溫度可防止或阻止隔板7312從排出底座7307a分開/升起。再者,隔板7312可為由複合材料所形成,例如具有剛性的中心區段(例如,經由兩次模製製程所形成),這亦可影響移動,例如,更容易由閥座7307a舉離及/或分開,因為隔板7312包括在隔板7312接觸閥座7307a之處的增加之剛性。另外,於一或更多態樣中,可例如修改閥座7307a的位置及/或地點,以在不同的壓力及/或溫度之下影響/改善隔板7312從閥座7307a舉離及/或分開。例如,閥座7307a可從隔板7312的中心偏置,這可改善隔板7312從閥座7307a舉離及/或分開。
可於此中所敘述之任何閥門中最佳化以下特徵,以在不同的溫度及/或壓力下抵達用於功能性之期望組合。當這係從閥門或腔室之中心移開時,偏心或偏置的閥座可幫助增加舉離壓力(使隔板移位所需之壓力–低壓腔室壓力)。隔板靠近閥門壁面更硬,且因此沒有撓曲。這可局部地藉由使閥座/隔板接觸點由隔板的更撓曲之中心部分進一步移動遠離來達成。可增加就坐壓力(δ壓力)以允許隔板就坐(其可為一折衷)。於一些範例中,直徑的約0%至約50%可為從隔板之中心偏置。
亦可增加閥座的高度,能夠使閥座更靠近隔板,並導致隔板必須行進以密封閥座之距離減小。這依序亦可減少將隔板就坐在閥座上所需的就坐壓力(δ壓力)。然而,這亦可減少將隔板舉離閥座所需之舉離壓力(低壓腔室)(再次一折衷)。於一些範例中,閥座可從約0.5 mm升高至約3 mm,從約1 mm升高至約2 mm、或約1.5 mm。
閥座/排出孔/排出開口的直徑亦可被最佳化。隨著直徑減小,藉由開口拉動之隔板的面積減小,從而改善舉離壓力,因為在隔板上之拉力較小,並因此於底部腔室中推離所需的力量較小。排出孔洞可通向大氣,該大氣低於相同腔室中之壓力,且隨著直徑減小,壓降的有效區域亦減小(亦即,更少之大氣接觸低壓區域)。開口直徑可為由約0.1 mm至約1 mm,較低範圍受到可製造性的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開口直徑可為約0.5 mm。
隔板及/或腔室之有效直徑可被最佳化。增大直徑可降低隔板的有效剛性、例如較不堅硬且撓性/彈性更大。這對於就坐壓力可為有益的,但可產生具有舉離壓力之議題。例如,腔室可為由約10 mm至約20 mm、由約12 mm至約18 mm、由約14 mm至約16 mm、約15 mm。在一些實施例中,腔室的直徑可為約12.7 mm。於一些實施例中,腔室之直徑可為約0.25英寸至約1.0英寸。
複合隔板、例如下面相對於圖7I-7K所討論的隔板可包括隔板與閥座接觸之更硬的部分。藉由防止將隔板之其他撓性部分拉入排出孔洞,這可藉由防止排出孔/閥座局部變形、防止就坐直至較高壓力來增加舉離壓力(低壓腔室)。下文相對隔板的直徑敘述之盤片7412c的直徑可為由約0%至90%、由約50%至約75%、或約60%。盤片可為由硬塑膠所形成,而隔板之其餘部分可包括由約10至約90蕭氏A硬度、或由約30至約60蕭氏A硬度、或由約40至約50蕭氏A硬度。
圖7I-7K說明示範隔板7412的不同視圖,其可併入閥門7300或如於此中所討論之任何其他閥門中。圖7I係隔板7412的第一側面之立體圖,而圖7J係隔板7412的第二側面之立體圖,使隔板7412的一部分顯示為部分透明的。圖7K係隔板7412之一部分的橫剖面圖。隔板7412可為大致上圓形的。隔板7412可包括環繞隔板7412之周邊延伸的外緣或密封墊7412a。如圖7I中所示,密封墊7412a可於一方向中延伸遠離隔板之本體,儘管可預見的是,密封墊7412a可在多數相反方向中延伸遠離該本體。密封墊7412a可包括相對隔板7412之內部7412b增加的厚度。密封墊7412a亦可包括例如沿著密封墊7412a之整個面的圓形面(例如,從隔板7412之徑向方向垂直地延伸的表面)。另外,隔板7412可包括例如於隔板7412上之徑向中心位置中定位在內部7412b上及/或耦接至內部7412b的盤片7412c。盤片7412c可為大致上圓柱形的,並可包括相對內部7412b大約與密封墊7412a之厚度相同的厚度(例如,延伸遠離內部7412b),儘管可預見的是密封墊7412a和盤片7412c可具有不同之厚度。盤片7412c的任何部分之厚度、包括直至整個盤片7412c的厚度可為約1 mm、約2 mm、由約0.5 mm至約10 mm、由約1 mm至約9 mm、由約3 mm至約8 mm、由約4 mm至約6 mm、或約5 mm。於一些實施例中,盤片7412c之厚度可為至少1 mm,以輔助可製造性。如所示,盤片7412c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凹口或凹部7412d、例如從盤片7412c的外周面徑向地朝內延伸之彎曲凹口。凹口或凹部7412d可繞著盤片7412c的圓周彼此隔開。雖然如此,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且盤片7412c可為任何形狀及/或大小。
盤片7412c可為經由黏著劑及/或以任何其他適當之方式(例如,模製或其他機械式耦接)耦接至內部7412b。在一實施例中,模製可為兩次成型製程。如圖7J和7K中所示,內部7412b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孔洞或凹部7412e,且盤片7412c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延伸部7412f,其可定位於凹部7412e內以便將盤片7412c耦接至內部7412b。儘管凹部7412e在圖7K中顯示為延伸穿過整個內部7412b,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例如,相反地,凹部7412e可僅延伸穿過內部7412b的一部分(例如,大約50%、60%、70%、80%等)。對應地,可設計延伸部7412f之大小以承納在凹部7412f內,並幫助將盤片7412c耦接至內部7412b。以此方式,凹部7412e和延伸部7412f可幫助增加內部7412b和盤片7412c的機械式接合。延伸部7412c之端部可為與內部7412b的面齊平,可從該面向外突出,或可設置於內部7412b之厚度內。凹部可輔助盤片的可模製性。
盤片7412c可為由單一、單獨、或複合材料、或任何其他合適之材料所形成。盤片7412c可為由比隔板7412的其餘部分更硬之材料所形成。盤片7412c可幫助增加隔板7412的剛性。例如,如圖7L和7M中所示,具有盤片7412c之隔板7412可為能夠承受更大的力量及/或壓力,例如使得隔板更均勻地偏折及/或改變形狀,其可在從閥座7407a舉離期間於更高的壓力下有幫助。如圖7N中所示,不具有盤片之隔板7412’可不太均勻地變形及/或偏折,其可不利地影響、延遲、或禁止從閥座7407a舉離。
再者,儘管可於閥門7300和容器1302內形成一或更多個密封或排出口,但是可於一或更多個另外或替代位置中形成每一密封或排出口、例如閥座7307a。另外,可重新安排一條或多條管線、例如通道,及/或可移動、重新定位、重新定向一或更多個連接端口等,以便將這些特徵容納在不同容器1302內的不同空間限制內。
另外,儘管將閥門7300顯示並討論為三零件閥門(three part valve)(例如,第一外殼7301、第二外殼7303、和底板7305),但是本揭示內容不限於此。例如,閥門7300可為四零件閥門。四零件閥門可包括另外之外殼,例如,與第一外殼7301相鄰及/或共平面、且在第二外殼7303和底板7305之間。另一選擇或另外,四零件閥門可包括另外的外殼(例如,類似於第一外殼7301或第二外殼7303之一部分)、或另外的底板。四零件閥門可幫助耦接(例如,熔接),且例如,可幫助避免經過閥門7300之鑽孔、開口、或其他部分的熔接。閥門7300之這些部件可藉由例如用於外部組件的二個雷射熔接部來同時或準同時地熔接。再者,可用超音波熔接一或更多個內層或部件(例如,穿透孔洞及高壓/低壓腔室)。再者,閥門之材料可基於與移動經過閥門的氣體或流體之相容性而改變。再者,於諸多層之間所使用的熔接之類型可取決於層的不透明度。
如上所述,自動注射器2可包括四零件閥門、例如閥門7500,如圖7O中所示。類似於閥門7300,閥門7500可與容器1302和於此中顯示閥門之其他系統相容。如圖7O中所示,閥門7500可包括主外殼7501、第一輔助外殼7502、第二輔助外殼7503、和底板7505。第一輔助外殼7502的底部側面可例如經由超音波熔接耦接至第二輔助外殼7503之頂部側面。第二輔助外殼7503的底部側面可例如經由雷射熔接耦接至主外殼7501之頂部側面。再者,如上所討論,第二輔助外殼7503和主外殼7501可包封隔板7512。例如,可經由雷射熔接將主外殼7501的底部側面耦接至底板7505之頂部側面。
主外殼7501可包括入口7501a(例如,罐體入口),其可如上所述地連接至流體源1366的輸出(圖5)。主外殼7501亦可包括推桿腔室(push rod cavity)7501b(類似於在此中所述之腔室7309,使用於將氣流安排至裝置病人針頭機構、梭動機構等的路線)和放卸閥腔室(dump valve cavity)7501c(使用於在高壓側與低壓側之間的平衡之後使系統排出)。主外殼7501亦可包括用於連接至容器1302的容器附接部分7501d。此外,主外殼7501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間隙或空間、例如開口7501e,其可被挖空或以別的方式而沒有材料,這可輔助主外殼7501之形成(例如,模製)。第一輔助外殼7502可幫助形成高壓滑動件,並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通道7502a(亦即,與高壓管線3002相關聯的通道)。如上所討論,第二輔助外殼7503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通道7503a(亦與高壓管線3002相關聯)。底板7505可包括多數個通道7505a-7505c,其可為與如上所述之低壓管線3004相關聯的通道。四零件閥門可能夠使推桿腔室7501b和放卸桿腔室7501c比其他裝置更大,從而能夠使壓力分佈在較大桿件/放卸閥體之較大表面積上方,藉此改善裝置性能、尤其是在冷的溫度處。
因此,閥門7500之諸多部件、包括隔板75012可類似於閥門7300和隔板7312起作用,以便選擇性阻擋及/或從閥座(未示出)舉離,以便幫助控制來自高壓區域和低壓區域之間的氣體之流動。
閥門7500可幫助以簡單的通道配置來提供流體流動。閥門7500之部件的配置亦可幫助允許簡單之熔接以形成閥門7500。與閥門7300一樣,熔接件可為超音波及/或雷射熔接件的一或更多個。而且,閥門7500可包括比其他閥門更小之整體尺寸,其可幫助以自動注射器及/或較小的自動注射器提供更多可用空間。另外,第一輔助外殼7502和第二輔助外殼7503可經由超音波熔接件來耦接,以形成高壓子組件(subassembly)。主外殼7501和底部板件7504可經由雷射熔接件耦接,以形成低壓子組件。高壓子組件可經由雷射熔接件耦接至主外殼7501,例如,以將高壓子組件耦接至低壓子組件。於此實施例中,隔板可不包括任何隆起特徵、外肋部、或隔板凹凸部(diaphragm jog),儘管可預見的是,在與四零件閥門一起使用之其他實施例中,隔板可包括此等特徵。這些特徵的移除可幫助減少隔板和閥門之佔地面積或表面積,且如此幫助減小自動注射器2的整體尺寸。
圖8A-8D說明根據本揭示內容之排出系統8000的一實施例。排出系統8000包括設置於導管3018中之桿件或其他可致動構件8002。桿件8002可從第一端部8002a延伸朝第二端部8002b。桿件8002可在第一端部8002a或鄰近第一端部8002a包括密封件8003。來自導管3018的加壓氣體可接觸第一端部8002a而不是第二端部8002b。桿件8002可從圖8A-8C中所示之第一位置移動至圖8D中所示的第二位置,於此桿件8002顯示為接觸並啟動針頭縮回機構8004。密封件8003可幫助確保行進經過導管3018之加壓流體使桿件8002移位(而不是僅繞著桿件8002行進)。
圖8A描繪在從流體源1366釋放任何加壓氣體之前的系統。於圖8A中,隔板3012處於中立狀態,且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係與針頭308隔開。圖8B描繪在從流體源1366釋放加壓氣體之後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的針頭308。於圖8B中,柱塞1316被驅動經過容器1302,且隔板3012被壓抵靠著導管3018。圖8C顯示注射之完成。在圖8C中,柱塞1316已行進經過整個容器1302(柱塞1316已“觸底”)。如上面所提出,於此階段,高壓腔室3022和低壓腔室3024中的壓力平衡,且隔板3012返回至其中立狀態,並打開導管3018。當流體源1366可含有比完成注射所需之更多的加壓氣體時,過量之加壓氣體可需要從自動注射器2排出。轉向經過導管3018的加壓氣體可將桿件8002之第二端部8002b驅動進入與針頭縮回機構8004接觸(圖8D)。可預期的是,藉由桿件8002啟動針頭回縮機構8004可造成針頭(例如,圖12A-12C中所描繪之針頭306)從展開組構(在病人體內)縮回至縮回組構(於自動注射器2內側)。在一實施例中,針頭縮回機構8004可包括下面另外詳細提出的止動部240及/或斜面1500的一或更多個(圖23)。例如,桿件8002可推動斜面1500及/或止動部240以便啟始針頭縮回。於此實施例中,不需要容器1302之縮回或移動來啟始針頭306從病人的縮回。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旦針頭306之縮回完成,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流體的流動可停止,以致一定量之加壓流體保留於流體源1366中。在其他實施例中,流體源1366可為藉由替代機構排出。
圖9A-9H說明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另一實施例之排出系統9001。排出系統9001可包括設置於導管3018內的形成閥門之柱塞9002。柱塞9002從第一端部9004(在圖9C和9G中最佳可見)延伸至第二端部9006。柱塞9002於第二端部9006處的直徑可大於在第一端部9004處之直徑。在第二端部9006處的較大直徑可用作止動部,以限制柱塞9002之移動。例如,可定位障礙物(未示出)以精確地限制柱塞9002在排出期間的運動範圍。如本揭示內容之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9006可使用於致動針頭縮回機構(例如,桿件8002)。柱塞9002可為實質上桿形的,除了在上述第二端部9006處之較大直徑延伸部以外。柱塞9002的桿件部分之直徑可為比導管3018的直徑略小,以使氣體能夠沿著柱塞9002之外表面經過導管3018逸出。柱塞9002可包括設置於第一端部9004處或附近的第一密封件9008、及設置定在第一端部9004和第二端部9006之間的第二密封件9010。換句話說,第二密封件9010可比第一密封件9008更靠近第二端部9006(並遠離第一端部9004)。第一密封件9008和第二密封件9010可為設置於柱塞9002之周向延伸的凹部中,如圖9A-9G中所示,或可設置環繞柱塞9002之別樣均勻的外表面。可進一步預見的是,第一密封件9008和第二密封件9010之間的柱塞9002之直徑可為小於柱塞9002的相鄰部分(以便於排出)。
排出系統9001亦可包括第二通道/管線9012,其將由承接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氣體的入口轉向。第二通道9012可在加壓氣體流入高壓管線3002之前(或之後)承接加壓氣體。第二通道9012可於導管3018的入口下游連接至導管3018。導管3018可包括出口9014,在此加壓氣體係釋放進入自動注射器2之內部腔室及/或大氣中。密封件9008和9010之間的距離b可為大於第二通道9012之出口和導管3018的出口9014之間的距離c。於圖9H中所示之替代實施例中,排出系統9001可包括在導管3018的端部、而不是出口9014之擴大的開口或凹槽9015。尤其是,開口9015可為在導管3018之端部的一部分,其直徑大於導管3018之剩餘部分。開口9015可起到與出口9014類似或相同的功能(亦即,能夠使加壓氣體從流體源1366釋放進入自動注射器2之內部腔室及/或大氣中)。
圖9A顯示在從流體源1366釋放任何加壓氣體之前的自動注射器2之各部分。於圖9A中,隔板3012處於中立狀態,且容器1302的第二端部1306係與針頭308隔開。圖9B描述在從流體源1366釋放加壓氣體之後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的針頭308。如圖9B中所示,柱塞1316係驅動經過容器1302,且隔板3012係壓抵靠著導管3018。圖9C係圖9B之放大圖,著重於排出系統9001。於注射期間,柱塞9002設置在第一位置中,於此第一端部9004與閥座3020相鄰及/或接觸。在此位置中,第二密封件9010設置於第二通道9012之出口和導管3018的出口9014之間。因此,從第二通道9012至出口9014(和大氣)的加壓氣體流係藉由密封件9010所阻擋。
圖9D顯示注射之完成。在圖9D中,柱塞1316已行進經過整個容器1302(柱塞1316已“觸底”)。如上面所提出,於此階段,高壓腔室3022和低壓腔室3024中的壓力平衡,且隔板3012返回至其中立狀態,並打開導管3018。由於流體源1366可含有比完成注射所需者更多之加壓氣體,過量的加壓氣體可為從自動注射器2排出。轉向經過導管3018之加壓氣體可驅動柱塞9002經過導管3018並離開閥座3020,如圖9E-9G中所示。柱塞9002可驅動遠離閥座3020,直至例如第二端部9006緊鄰障礙物(未示出),且柱塞9002抵達第二位置。當柱塞9002處於圖9E-9G中所示的第二位置時,第二通道9012可為與出口9014流體連通,而能夠將加壓氣體排出至大氣。加壓氣體可從第二通道9012、在柱塞9002之外表面與導管3018的內表面之間行進、並離開出口9014進入大氣。這可沿著圖9G中所示的流動路徑9016發生。圖9F顯示處於縮回組構中之容器1302。在此實施例中,彈簧11002(下面參考圖17敘述)可建構為造成容器1302縮回。排出系統9001(其包括放卸閥)可促進流體源1366的相當快速排出(及隨後之針頭306的縮回)。例如,如果排出時間太長,則針頭306之縮回和注射程序的完成可為延遲約10秒、約15秒、或甚至更長之時間段。
圖9I-9K說明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另一實施例之具有排出系統9001的另外特徵之自動注射器2的各部分。此實施例顯示圖9A-9H中所敘述之放卸閥桿和導管3018的另外細節。如上面所提及,排出系統9001可包括放卸閥,例如,包括延伸經過導管3018之放卸閥桿9018。如所示,放卸閥桿9018和導管3018的每一者可實質上係圓柱形的。導管3018亦可包括與出口9014連通之徑向凹口(凹入區域)9022。凹口9022可為在導管3018的徑向朝內面向表面上之凹口,且凹口9022可幫助允許氣體(例如,參考上面的圖9G所敘述之流動9016),以例如從排出系統9001釋放及/或排出進入大氣。尤其是,氣體可從第二通道9012行進經過導管3018的內表面和卸料閥桿9018之間的間隙、並經過凹口9022和出口9014。卸料閥桿9018亦可包括間隙9022a和9022b,其可承納及/或容納一或更多個密封件。圖9I-9K中所示之實施例具有與圖9A-9H中所揭示的實施例相同之功能,但係更小且更離散,允許其裝配於較小的裝置外殼內。例如,凹口9022/出口9014係扇形通道(scalloped channel)而不是穿透孔洞。此結構可簡化模製零件,並因此亦可更容易製造。
圖10A-10D顯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排出系統10000。排出系統10000建構為不與上述閥門3010一起使用,反之排出系統8000和9001可與閥門3010會同使用。排出系統10000包括建構為將加壓氣體從流體源1366輸送至容器1302的管線10002,以引發容器1302和針頭308之間的流體連通,且亦經過容器1302驅動柱塞1316。桿件10004可從第一端部10004a(參見圖10D)延伸朝第二端部10004b,於此桿件10004係耦接至柱塞1316之後部(非藥物接觸)側面。桿件10004亦可延伸經過導管10006,如圖10A和10B中所示。當桿件10004設置在排出口10006中時,密封導管10006,且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必須作用抵靠著柱塞1316,以驅動柱塞1316經過容器1302(參見圖10B)。當柱塞1316抵達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如圖10C中所示)時,桿件10004可完全拉過導管10006,打開導管10006,並允許來自管線10002的加壓氣體經過該處逸出。加壓氣體將繼續作用於柱塞1316上(抵靠著圖17中所示之彈簧11002)並同時排出,直至彈簧11002的彈力大於作用在柱塞1316上之加壓氣體的力量為止。於此點,系統完全排出,且彈簧之擴展將造成容器1302縮回,如圖10D中所示(或在替代實施例中縮回)。彈簧11002可使容器1302返回至其原始的未展開位置、或返回至與原始之未展開位置不同的位置(例如,從原始之未展開位置縱向地偏置)。偏置位置可為比原始的未展開位置更靠近或遠離針頭308。
圖10E和10F顯示排出系統10000之另外的視圖。尤其是,圖10E顯示當桿件10004之第一端部10004a延伸經過導管10006、及在任何藥物已藉由柱塞1316從容器1302彈出之前時的排出系統10000。於圖10F中,顯示在完成注射之後的排出系統10000,於此柱塞1316已行進至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將桿件10004的第一端部10004a拉出導管10006。如圖10F中所看見,第一端部10004a可從圖10E中所示之第一組構過渡至圖10F中所示的第二組構。在第一組構中,桿件10004之第一端部10004a可沿著第一軸線延伸,例如,其可為桿件10004的其餘部分沿著其延伸之相同軸線。於圖10F中所示的第二組構中,第一端部10004a可沿著與第一軸線偏置之第二軸線延伸。圖10F中所示的偏置之第二組構可幫助防止第一端部10004a意外地重新進入導管10006,且意外地阻止排出過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端部10004a可偏向朝偏置的第二組構。例如,桿件10004可包括形狀記憶材料、例如設定進入偏置之第二位置的鎳鈦諾(nitinol)。於此等實施例中,近端部10004a可驅策進入第一組構(例如,藉由導管10006固持在第一組構中),且當其從導管10006拉出時可恢復至偏置之第二組構。可藉由例如凸片、捲曲的塑膠、或任何其他合適之結構達成偏置的組構。於此實施例中,密封件10010可為抵靠著腔室10008之內表面設置環繞容器1302。再者,導管10006的流出物10012可被引導進入周邊環境/大氣,或可使用於致動於此中所述之其他機構。例如,可引導流出物10012,以移動上述桿件8002以控制針頭縮回。圖10A-10F的實施例可因為導管10006將在注射結束時自動地打開,可不需要閥門3010來感測注射結束。
現在將參考圖11和11A-11H敘述諸多排出機構,其可幫助加快流體源1366之排出。排出系統11004顯示於圖11、11A和11B中,其可包括第一吸管11005和第二吸管11006。第一吸管11005的直徑可為小於第二吸管11006之直徑,並能以一或更多組構裝盛在第二吸管11006內。例如,第一吸管11005和第二吸管11006可形成伸縮配置。第一吸管11005的近側端可耦接至流體源1366,且第二吸管11006之遠側端可耦接至柱塞1316。圖11顯示於流體源1366啟動之前的排出系統11004。在此組構中,第一吸管11005可完全嵌套於第二吸管11006內。亦更應注意的是,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吸管11005和第二吸管11006可具有相同之長度,但是可預見的是第一吸管11005和第二吸管11006可具有不同之長度。
於啟動流體源1366之後,加壓流體可行進經過第一吸管11005的管腔並驅動柱塞131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吸管11005之遠側端不直接耦接至柱塞1316,且因此,加壓流體可於朝第二容器1302的第二端部1306之方向中推動柱塞1316和第二吸管11006(直接地耦接至柱塞1316)(參見圖11A)。在注射結束時(參見圖11B),當柱塞1316已抵達容器1302的第二端部1306時,第二吸管11006之近側端可卡住第一吸管11005的障礙物(未示出,於其他圖式中進一步詳細敘述),而防止第一吸管11005和第二吸管11006之間的進一步相對移動。在此點,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流體的另外流動迫使第一吸管11005之近側端與流體源1366斷開連接,停止來自流體源1366的流體之流動,或允許流體源1366將其推進劑和加壓流體的其餘部分排出進入環境。第一吸管11005與流體源1366之斷開可移除於從第一端部1304朝第二端部1306的方向中作用在容器1302上之唯一力量。於從第一端部1304朝第二端部1306的方向中作用之力量可在注射期間壓縮彈簧11002(於圖11B中顯示)。在所述方向中缺少力量可造成彈簧11002擴展,於從第二端部1306朝第一端部1304的方向中(例如,在相反之方向中)推動容器1302。另一選擇係,彈簧11002可建構為於注射期間擴展,且缺少力量可造成彈簧11002壓縮,從而在從第二端部1306朝第一端部1304的方向中推動容器1302。
圖11C和11D顯示排出系統11004之進一步細節,於此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流體造成外部第二吸管11006相對內部第一吸管11005移動。第一吸管11005可包括具有延伸經過其管腔11005b之細長本體部分11005a。流體源1366可包括藉由管腔11005b所承納的延伸部,致使離開流體源1366之加壓流體直接地流入管腔11005b。第一吸管11005亦可包括近側凸緣11005c和遠側凸緣11005d。例如O形環等的密封件11005e可耦接至遠側凸緣11005d之面向近側的表面。第二吸管11006可包括具有閉合之遠側端和開放的近側端之本體部分11006a。第二吸管11006可包封體積11006b,並可包括鄰接其近側端的凸緣11006c。於啟動流體源1366之前,近側凸緣11005c的面向遠側之表面可緊鄰及/或接近凸緣11006c的面向近側之表面。
當啟動流體源1366時,加壓流體可流經第一吸管11005的管腔11005b,並作用於第二吸管11006之閉合遠側端上,並將吸管11006和柱塞1316推動朝容器1302的第二端部1306。在注射結束之後,當柱塞1316已經過容器1302行進至第二端部1306(如圖11D中所示)時,凸緣11006c的面向遠側端之表面可緊鄰密封件11005e及/或遠側凸緣11005d的面向近側之表面。當柱塞1316觸底時,其可將第二吸管11006、和第一吸管11005(全部耦接在一起)從流體源1366拉出,從而切斷第一吸管11005和流體源1366之間的連接。當第一吸管11005與流體源1366之間的連接切斷時,可停止加壓流體之流動,或從流體源1366排出的任何進一步之加壓流體可排出進入其周邊、及/或大氣。
圖11E和11F顯示類似於圖11C和11D中所示的排出系統11004之排出系統11007的實施例,除了在排出系統11007中,內部第一吸管11008係藉由流體源1366相對外部第二吸管11009所驅動。內部第一吸管11008包括具有延伸經過該處之管腔11008b的細長本體部分11008a。本體部分11008a可包括變窄之近側端11008c,且本體部分的遠側端可為耦接至柱塞1316之近側表面。例如O形環的密封件11008d可延伸環繞本體部分11008a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吸管11009可包括本體部分11009a,其包封第一吸管11008行進經過的體積11009b。第二吸管11009之近側端可包括建構為承納流體源1366的導管之開口11009c。第二吸管11009的遠側端可耦接至容器1302之第一端部1304並由其所閉合。
於啟動流體源1366之後,加壓流體可行進經過第一吸管11008的管腔11008b並驅動柱塞1316。第一吸管11005之遠側端可直接地耦接至柱塞1316,且因此,加壓流體可在朝第二容器1302的第二端部1306之方向中推動柱塞1316和第一吸管11008(參見圖11F)。於注射結束時(參見圖11F),當柱塞1316已抵達容器1302的第二端部1306時,第一吸管11008不能再進一步向遠側移動,且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氣體的持續釋放可推動容器1302、第一吸管11008、和第二吸管11009(全部耦接在一起)遠離流體源1366,從而切斷第二吸管11009和流體源1366(未示出)之間的連接。當切斷第二吸管11009和流體源1366之間的連接,可停止加壓流體之流動,或來自流體源1366的任何進一步之加壓流體可排出進入其周邊環境,且最終進入大氣。
圖11G和11H顯示可與上述排出系統11004或11007的任一者一起使用之特徵的範例。尤其是,這些圖式顯示附接至流體源1366之流出物的耦接器11118。耦接器11118可附接至第一吸管11114之近側端11114a(其可為上面所提出的任何一吸管之近側端)。第二吸管11112可為耦接至柱塞1316(未顯示於圖11G和11H中),並可藉由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流體所驅動。如上所述,在注射結束時,柱塞1316可觸底並抵達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在圖11G和11H中未示出),且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流體之進一步排出可造成第一吸管11114、第二吸管11112、和容器1302的每一者從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切斷。雖然於圖11G和11H中顯示耦接器11118,可預見的是,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吸管11114可直接地耦接至流體源1366以直接從流體源1366承接壓力氣體。
在從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切斷第一吸管11114的近側端11114a之後,近側端11114a可從圖11G中所示的第一組構過渡至圖11H中所示之第二組構。於一些實施例中,近側端11114a可偏向進入第二組構。當耦接至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時,近側端1366可藉由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的幾何形狀維持為第一組構。例如,近側端11114a可插入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之導管,其將近側端11114a限制在第一組構中,且當其從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移除時,近側端11114a可恢復至圖11中所示的第二組構。
於一實施例中,近側端11114a可包括形狀記憶材料、例如SMA、智慧型金屬(smart metal)、記憶金屬、記憶合金、形狀記憶合金(Muscle wire)、智慧型合金,其偏向進入第二組構。在另一實施例中,近側端11114a可包括易碎材料,該易碎材料於第一吸管11114從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分離之後從第一吸管11114的其餘部分折斷。在第二組構中,可實質上防止或阻止第一吸管11114重新附接至耦接器11118及/或流體源1366,從而允許流體源1366將任何剩餘之推進劑或加壓氣體排入其周邊環境,並最終排至大氣,或完全停止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之流動。
圖12A至圖12C顯示可與於此中所揭示的諸多實施例(例如,圖3A-3C中所示實施例)會同使用之閥門(例如,蝶閥)11120。尤其是,閥門11120可耦接至高壓管線3002和閥門3010的導管3018。現在參考圖12B,閥門11120顯示於閉合組構中,在此阻止從高壓管線3002轉向之流體行進經過閥門11120。閥門11120可包括具有第一入口11124(建構為承接來自高壓管線3002的流體)、出口11126、和第二入口11127之外殼11122,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入口11127建構為承接來自閥門3010的導管3018之流動。閥門11120可包括建構為在外殼11122內並相對外殼11122移動的能移動構件11128。
於圖12B中所示之閉合組構中,能移動構件11128可實質上或完全阻擋來自高壓管線3002的加壓氣體經過閥門11120之流動。能移動構件11128可在外殼11122內繞著軸線旋轉,並可包括能移動插銷11130。能移動插銷11130可為設置於能移動構件11128的管腔11131中並可在管腔內往復移動。然而,亦可考慮其他合適之組構。例如,能移動插銷11130可相對能移動構件11128的凹槽或凹部滑動。於圖12B中所示之閉合組構中,藉由經過第二入口11127設置的能移動插銷11130阻擋流經第二入口11127之流體。如圖12C中所示,能移動插銷11130可在能移動構件11128的管腔11131內滑動,從而將能移動構件11128從圖12B中所示之其第一位置釋放,以致能移動構件11128旋轉或移動至圖12C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圖12C顯示處於打開組構中之閥門11120,在此來自高壓管線3002的加壓氣體可流經過閥門11120,從而將來自流體源1366之剩餘的加壓氣體排出進入周邊環境,且最終進入大氣。
於啟始自動注射器2之前,閥門11120可處於圖12B中所示的閉合組構中,並可在啟動流體源1366之後且於注射期間保留在閉合組構中。亦即,當柱塞1316被驅動經過容器1302且直至柱塞1316抵達第二端部1306(並觸底)時,閥門11120可處於閉合組構中。在注射結束時,閥門3010的隔板3012(於圖3A-3C中顯示)可返回至其中立狀態,使得能夠經過導管3018流動。經過導管3018之流動可作用在能移動插銷11130上(例如,將能移動插銷11130插入管腔11131),從而允許能移動構件11128從其鎖定的第一位置釋放。一旦能移動構件11128從圖12B中所示之鎖定的第一位置釋放,流經高壓管線3002之加壓氣體可行進經過閥門11120,以排出儲存於流體源1366中的任何剩餘推進劑。
圖13A至圖13D顯示閥門11140,其可與在此中所揭示之諸多實施例會同地使用,例如,圖3A-3C中所示的實施例。再者,閥門11140能以與閥門11120類似之方式定位於自動注射器2內。例如,閥門11140可耦接至高壓管線3002和導管3018。
現在參考圖13A,閥門11140顯示於閉合組構中,在此防止從高壓管線3002轉向的流動行進經過閥門11140。閥門11140可包括具有第一入口11144(建構為承接來自高壓管線3002的流動)、出口11146、和第二入口11148之外殼11142,於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入口11148建構為承接來自閥門3010的導管3018之流動。閥門11140可包括建構為在外殼11142內並相對外殼11142移動的柱塞11150。例如,細長構件、例如柱塞11150之軸桿11156可從第一端部11152延伸朝第二端部11154。帆狀物(sail)11157可設置於軸桿11156上。帆狀物11157可建構為捕獲經過第二入口11148的加壓氣體之流動,並造成柱塞11150繞著軸桿11156的縱向軸線旋轉。在一些實施例中,帆狀物11157可包括梭織物。織物可包括尼龍、達克龍、芳香族聚酰胺纖維、或其他合適之纖維。
凸緣11158可設置於第二端部11154處,並可耦接至軸桿11156的端部。參考圖13D,凸緣11158可具有大致上圓形之橫剖面,其具有一或更多個從外周向徑向地朝內延伸的腔室11158a。在圖13D中所示之實施例中,凸緣11158包括彼此分開達約180度的二相反腔室11158a。然而,可預期的是,能利用任何其他合適數量之腔室11158a。再者,亦可預見的是,凸緣11158可具有另一合適之形狀、例如矩形、正方形等。
返回至圖13A,外殼11142可包括一或更多個止動部11164,建構為緊靠著凸緣11158的表面,以將柱塞11150維持於圖13A中所示之閉合組構中。當柱塞11150處於閉合組構中時,閥門11140可被閉合,使得防止來自高壓管線3002的加壓氣體流經閥門11140。柱塞11150可旋轉(例如,約90度),使得腔室11158a與止動部11164對齊。一旦腔室11158a係與止動部11164對齊,柱塞11150可沿著軸桿11156之縱向軸線縱向地移動,從而形成經過閥門11140的流動路徑(從第一入口11144至出口11146)。
在啟始自動注射器2之前,閥門11140可處於圖13A中所示的閉合組構中,並可在啟動流體源1366之後及於注射期間保留在閉合組構中。亦即,閥門11140可為於閉合組構中,而柱塞1316被驅動經過容器1302且直至柱塞1316抵達第二端部1306(並觸底)。在注射結束時,閥門3010的隔板3012(於圖3A-3C中顯示)可返回至其中立狀態,從而能夠流經導管3018。經過導管3018之流動可作用在帆狀物11157上,從而使柱塞11150繞著軸桿11156的縱向軸線旋轉,並對齊腔室11158a與止動部11164。一旦腔室11158a與止動部11164對齊,來自高壓管線3002之加壓氣體可沿著軸桿11156的縱向軸線推動柱塞11150,以形成經過閥門11140之流動路徑,並允許流經高壓管線3002的加壓氣體排出進入周邊區域、及/或經由出口11146進入大氣。
圖14A和圖14B顯示閥門11170,其可與於此中所揭示之諸多實施例會同使用,例如,圖3A-3C中所示的實施例。尤其是,閥門11170可耦接至高壓管線3002和閥門3010之導管3018。現在參考圖14A,閥門11170顯示於閉合組構中,在此防止從高壓管線3002轉向的流動行進經過閥門11170。閥門11170可包括具有第一入口11174(建構為承接來自高壓管線3002之流動)、出口11176、和第二入口11178的外殼11172,且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入口11178建構為承接來自閥門3010之導管3018的流動。閥門11170可包括建構為在外殼11172內並相對外殼11172移動之柱塞11180。第一密封件11182和第二密封件11184可設置環繞柱塞11180的外圓周。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1182和第二密封件11184之每一者可設置在柱塞11180的周向凹部中。然而,亦可預見的是,第一密封件11182和第二密封件11184可設置環繞柱塞11180之連續且不間斷的外表面。於一些實施例中,設置在第一密封件11182和第二密封件11184之間的內部部分11185可相對柱塞11180之其餘部分、及亦相對外殼11172的內表面具有減小之直徑。閥門11170亦可包括彈性構件、例如耦接至柱塞11180的彈簧11186。彈簧11186可耦接至外殼11172之最遠離第二入口11178的端部,並可偏向進入圖14A中所示之擴展組構。於此實施例中,作用在柱塞11180上的力量可壓縮彈簧11186和將閥門11170過渡至圖14B中所示之打開組構。於圖14B中所示的打開組構中,加壓氣體可從高壓管線3002流經入口11174、經過外殼11172與柱塞11180的直徑減小部分11185之間的空間、並經由出口11176流出閥門11170。在替代實施例中,彈簧11186可耦接至外殼11172鄰接第二入口11178之端部表面,並可當閥門11170處於閉合組構中時偏向朝壓縮狀態。在替代實施例中,作用於柱塞11180上的力量可使彈簧11186擴展,以將閥門11170移動至打開組構。
在圖14A中所示之閉合組構中,第一密封件11182可實質上或完全阻擋來自高壓管線3002的加壓氣體流經閥門11170。於啟始自動注射器2之前,閥門11170可處於圖14A中所示的閉合組構中,並可在啟動流體源1366之後且於注射期間保留在閉合組構中。也就是說,閥門11170可為於閉合組構中,而柱塞1316被驅動經過容器1302及直至柱塞1316抵達第二端部1306(並觸底)。在注射結束時,閥門3010的隔板3012(顯示於圖3A-3C中)可返回至其中立狀態,從而能夠流經導管3018。經過導管3018之流動可作用在柱塞11180上並壓縮彈簧11186。一旦閥門11170從圖14A中所示的閉合組構移動至圖14B中所示之打開組構,流經高壓管線3002的加壓氣體可行進經過閥門11170以排出流體源1366中所儲存之任何剩餘的推進劑。
圖15A和15B顯示利用一或更多個磁鐵來啟始流體源1366(圖15A和15B中未示出)之排出的實施例。於一實施例中,柱塞1316可含有第一磁鐵11190或以其他方式耦接至第一磁鐵11190。第一磁鐵11190可耦接至柱塞1316之外側表面、嵌入在柱塞1316內、或耦接至柱塞1316的後表面和尾緣表面(trailing surface)(此位置顯示為11190a)。第二磁鐵11192(或11192a)可為設置於容器1302之外側,且由於其與第一磁鐵11190(或11190a)的吸引,可當柱塞1316行進經過容器1302時沿著容器1302行進。
在注射結束時,柱塞1316可設置於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處,並使第二磁鐵11192(或11192a)移動成與致動器11194(或11194a)接觸或對齊。致動器11194本身可為磁性致動開關,其建構為根據於此中所敘述的實施例之一來啟始針頭306的排出及/或縮回。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磁鐵11192(或11192a)可耦接至與致動器11194(或11194a)上之對應電觸點相互作用的電觸點,以如上所提出地啟始排出及/或針頭縮回。
圖16A至圖16E說明閥門3010,其包括用於當隔板3012在注射結束處返回至其中立狀態時防止隔板3012重新密封導管3018之特徵。閥門3010可包括藉由連桿21181耦接至隔板3012的第一鎖定構件21180。第一鎖定構件21180可包括建構為承納對應形狀之鎖定元件的鎖定腔室21180a。如於圖16A中所示,在啟始流體源1366之前,當閥門3010處於其原始組構中時,第一鎖定構件21180可為設置在導管3018內或能以其他方式耦接至導管3018。閥門3010亦可包括與導管3018隔開的組件21185。組件21185可包括界定開口21187之複數隔開的支臂21185a。尤其是,每一支臂21185a包括具有傾斜表面和平坦表面之止動部21186。支臂21185a的傾斜表面可幫助允許第二鎖定構件21182經過組件21185之單向行進,如下面進一步詳細說明的。第二鎖定構件21182可包括建構為與第一鎖定構件21180之腔室21180a咬合的傾斜鎖定構件21183。第二鎖定構件21182亦可包括凸緣21184。
當閥門3010處於圖16A中所示之第一位置中時,流體源1366的啟動可造成隔板3012向下移動以密封導管3018。因為第一鎖定構件21180係藉由連桿21181耦接至隔板3012,所以第一鎖定構件21180亦向下移動朝第二鎖定構件21182(參見圖16B),直至藉由腔室21180a承納傾斜之鎖定構件21183,且第一鎖定構件21180和第二鎖定構件21182彼此耦接(圖16C和16D)。閥門3010可在注射期間停留於圖16C和圖16D中所示的組構中,而柱塞1316移動經過容器1302。在注射結束時,隔板3012可返回至圖16E中所示之中立狀態,打開導管3018。於此點彼此耦接並藉由連桿21181鏈接至隔板3012的第一和第二鎖定構件21180和21183可與隔板3012一起移動。尤其是,組合之第一和第二鎖定構件21180和21183可移動,使得凸緣21184滑動抵靠著支臂21185a的傾斜表面,從而稍微徑向地往外推動支臂21185a並暫時擴大開口21187,直至第一鎖定構件21180和第二鎖定構件21183拉過開口21187(參見圖16E)。在此第三組構中,可藉由止動部21186防止凸緣21184向下移動及/或遠離導管3018。此種阻擋亦防止隔板3012向下移動並重新密封導管3018。
參考圖17、18A-D和19-23,針頭機構20包括載具202。針頭機構20亦可包括流體導管300,該流體導管300安裝至載具202,且其可展開進入使用者,並可藉由驅動器320縮回。梭動機構340(例如,梭動機構致動器)可建構為經由展開齒輪360和縮回齒輪362來移動驅動器320。梭動機構340可為耦接至彈性構件(例如,彈簧370)。蓋件390可耦接至載具202以包封針頭機構20之諸多部件。於病人針頭機構中使用一或更多個齒輪(以輔助針頭308沿著橫向軸線的展開和縮回)可幫助減小自動注射器2相對病人針頭及藥物容器彼此成一直線之自動注射器的輪廓或長度。例如,根據本揭示內容之自動注射器的長度可沿著縱向軸線40減小。
參考圖18A,流體導管300可從第一端部302延伸至第二端部304。第一端部302可包括建構為注射進入使用者之針頭306。針頭306可包括鋒利及/或形成斜面的尖端,並可大致上沿著或平行於軸線44延伸。第二端部304可包括實質上類似於針頭306之針頭308(先前相對於圖3A-3C所述),但是可定位在自動注射器2內,以穿透容器1302(先前所述),以存取要注射進入使用者的藥品。流體導管300可包括中間區段310,該中間區段包括沿著或平行於軸線40延伸之一部分、和沿著或平行於軸線40延伸的第二部分。中間區段310之第一和第二部分可接合在線圈312中,該線圈312有利於在展開進入使用者期間、及從使用者縮回期間,流體導管300的撓曲(flexion)和針頭306沿著軸線44之移動。儘管顯示線圈312,但是亦構想能夠使流體導管300撓曲的任何其他合適之形狀、例如蜿蜒、彎曲、或其他形狀。當針頭306展開及/或縮回時,線圈312、或類似結構可充當懸臂。一旦針頭308穿透並與容器1302建立流體連通(例如,參見圖3B),藥品可從容器1302行進經過針頭308、中間區段310、和針頭306(刺穿經過使用者的皮膚),並進入使用者。於一些範例中,流體導管300可僅包括金屬或金屬合金。在其他範例中,流體導管300可包括任何其他合適之材料、例如聚合物等。針頭308和中間部分310可界定22或23號規格(Gauge)、薄壁式針頭,而針頭306可為27號規格針頭。換句話說,流體導管300於其整個長度上可具有變動的針頭規格,且尤其是,針頭306和針頭308可具有不同之針頭規格。亦可適當地利用其他針頭的尺寸、例如從6號規格至34號規格之範圍。流體導管300可減少與藥品接觸的材料量,減少接合和組裝步驟,並且需要比傳統裝置更少之滅菌。
載具202可為由塑膠(例如,射出成形塑膠)、金屬、金屬合金等所形成,並可包括具有開口206的凸緣204、及支柱210和212。載具202亦可包括開口216,針頭或其他流體導管可經過該開口展開。開口216可為從載具202之端部表面凹進的凹槽,或在替代實施例中,開口216之整個周邊可為藉由載具202的材料所界定。載具202亦包括驅動器路徑218。驅動器路徑218可為載具202中之沿著或平行於軸線44延伸的凹槽。驅動器路徑218可建構為承納驅動器320之突出部分、例如下面進一步詳細討論的突出部分380。載具202亦可包括梭動機構路徑220,梭動機構340可沿著梭動機構路徑220移動,如下面進一步詳細敘述的。
載具202亦可包括建構為與梭動機構340嚙合之止動部240。止動部240可為具有固定端241(圖19)和自由端242(圖19)的懸臂。止動部240可包括傾斜之斜面243(圖20和23),當藉由斜面1500所嚙合或推動時(參考圖23敘述)時,該傾斜的斜面243造成止動部240繞著固定端241偏折。在第一位置中,自由端242可阻擋或以其他方式阻止梭動機構340之移動,且於第二組構中,自由端242可允許梭動機構340的移動。止動部240和梭動機構340之間的關係將稍後在本申請案中進一步詳細討論的。
驅動器320包括彼此平行並設置於驅動器320之相反側上的二齒條322和324(於圖18A-18C和19中顯示)。齒條322和324可包括齒部並可建構為分別與展開齒輪360和縮回齒輪362嚙合並驅動展開齒輪360和縮回齒輪362之旋轉。驅動器320可包括建構為承納流體導管300的針頭306之管腔326(或軌道、凹部、或其他合適的結構)(圖18A)。驅動器320亦可包括建構為在載具202之驅動器路徑218內滑動的突出部分380(圖17和18B-18D)。突出部分380可包括鉤狀(hook-like)組構,其可“捕獲”在障礙物382上,如下面進一步詳細敘述的。
繼續參考圖18A至圖18D,梭動機構340可包括建構為與齒輪360和362嚙合之齒條342。梭動機構340亦可包括端部表面344、和於與齒條342相同的方向中沿著梭動機構340之長度延伸的凹部346。凹槽348(圖20)可沿著凹部346之長度延伸。凹槽348可延伸經過凹部346的中間,並可沿著凹部346之整體或實質上整體延伸。
梭動機構340可沿著軌道220從第一、起始位置(圖18B和19)移動至第二、中間位置(圖18D、20和21),且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最終位置(在圖22中的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間顯示)。當梭動機構340沿著軌道220移動時,齒條342可首先嚙合展開齒輪360,且接著嚙合縮回齒輪362。於任何給定時間,齒條342嚙合展開齒輪360和縮回齒輪362的至多一個。在一些範例中,例如當齒條342縱向地設置於展開齒輪360和縮回齒輪362之間時,齒條342未與展開齒輪360和縮回齒輪362的任何一個嚙合。梭動機構340可建構為僅沿著一軸線(例如,軸線40)移動,且僅沿著一軸線於一方向中移動。可藉由彈簧370之擴展來提供使梭動機構340沿著軌道220移動所需的力量。彈簧370可從靜置狀態壓縮,且彈簧370之擴展可使梭動機構340沿著軌道220移動經過上面所提出的一系列位置/組構。在梭動機構340之諸多位置處,自動注射器2的不同特徵可直接或間接地阻擋梭動機構340之移動。另一選擇係,彈簧370可從靜置狀態擴展,且彈簧370的壓縮可使梭動機構340沿著軌道220移動經過上面所提出之一系列位置/組構。於此實施例中,梭動機構340可耦接至梭動機構340的不同的相反側,並可耦接至自動注射器2之相對端部。
圖18B和圖19中所示的梭動機構340之第一位置可對應於自動注射器2的未使用、未展開、及/或新狀態。在此第一位置中,驅動器320可處於未展開狀態中。藉由將障礙物382定位在突出部分380之路徑中,將梭動機構340維持於第一位置(圖17和18B)中。可為與容器1302耦接的突出部分或其他阻擋部件或裝置之障礙物382能藉由嚙合及/或保留突出部分380來防止驅動器320移動。因此,由於驅動器320、展開齒輪360、和齒條342係耦接至彼此,驅動器320的阻擋亦防止梭動機構340之移動。梭動機構340可藉由使障礙物382相對載具202移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或反之亦然)。在一範例中,當容器1302藉由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驅動進入與針頭308(圖18C)流體連通時,移動障礙物382,而載具202保留靜置。
當驅動器320之路徑沒有障礙382(圖18C)時,彈簧370可擴展並沿著軌道220移動梭動機構340。梭動機構340的此線性移動可使展開齒輪360經由齒條342逆時針旋轉(或於其他範例中在順時針方向旋轉),且展開齒輪360之旋轉可經由驅動器320的齒條322沿著軸線44向下移動驅動器320。驅動器320之此向下移動可造成針頭306刺穿使用者的皮膚。在一些範例中,驅動器320可建構為相對載具202僅沿著軸線44移動。
梭動機構340可藉由彈簧370之擴展而移動,直至其端部表面344緊靠止動部240的自由端242,從而使得梭動機構340維持於圖20和21中所示之第二位置中。在此點,自由端242可防止彈簧370的進一步擴展和梭動機構340沿著軌道220之進一步移動。於此第二位置中,針頭306可在使用者內展開,且來自容器1302的流體可經由流體導管300注射進入使用者。另外,當梭動機構340處於第二位置中時,齒條342可與展開齒輪360嚙合,以將針頭306維持在展開組構中。梭動機構340可藉由止動部240繞著其固定端241之撓曲而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位置。此撓曲的進一步細節於下面相對於圖23闡述。止動部240之撓曲可允許彈簧370繼續擴展,進一步沿著軌道220推動梭動機構340。在一些範例中,止動部240可藉由梭動機構340的凹部346所承納及/或於其內,且當梭動機構340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位置時,斜面243可在凹槽348內滑動。
梭動機構340從第二位置至第三位置之移動可對應於針頭306從使用者向外殼3的縮回。尤其是,齒條342可與縮回齒輪362嚙合且在與展開齒輪360旋轉相同之方向(例如,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中旋轉縮回齒輪362。縮回齒輪362的旋轉可將驅動器320經由齒條324推動回至縮回位置。當其端部表面344嚙合載具202之壁面時,當止動部240的自由端344抵達凹部346之端部時,及/或當彈簧370抵達靜置狀態時,梭動機構340可抵達驅動器320完全縮回的第三位置。
於一些實施例中,一旦驅動器320從展開狀態移動回至縮回狀態,就可防止驅動器320移出縮回狀態。其結果是,將防止針頭306重新展開進入使用者。在此組構中,自動注射器2可為一次性裝置(例如,於完成一次注射之後就丟棄)。在其他實施例中,自動注射器2可被重置並重新使用。再者,於一些範例中,展開齒輪360和縮回齒輪362可為設置在自動注射器2內的僅有之旋轉齒輪。
於藥品/藥物已經由針頭306輸送給使用者之後,針頭306可自動從使用者縮回。例如,彈簧可擴展(或收縮)並造成容器1302沿著軸線40在相反方向中移動(與在流體輸送和針頭306插入期間相比)。容器1302於相反方向中的移動可造成圖23中之斜面1500(其附接至壁面1391),以推抵靠著止動部240的斜面243。這可造成止動部240在箭頭240a之方向中繞著其固定端241偏折,並允許梭動機構340從其第二位置移動至其第三位置,以如上面所提出地縮回針頭306。以此方式,能以裝置內的單一彈簧來完成將針頭抽回和插入病人兩者。
圖23A-23C說明用於如在此中所述之針頭306(或其他病人針頭)的注射和縮回之另一實施例。尤其是,圖23A和23B顯示用於如上面在圖18B-18D和19-21中所提出的將針頭306插入病人之相同步驟和結構。如上面相對於圖12A - 12C及圖23所暗示的,可藉由桿件8002和來自排出口3018之氣體/流體的力量來輔助針頭306之縮回。也就是說,在完成注射之後,及平衡高壓腔室和低壓腔室之間的壓力(例如,如上面相對於閥門3010所敘述),來自流體源1366之氣體/流體可經過排出口3018排出,以平移桿件8002。桿件8002可直接接觸並將止動部240移出梭動機構340的路徑(如圖23C中所示),或如上面相對於圖23所述,可作用抵靠著直接接觸止動部240之斜面1500。
圖23D顯示使用一旋轉齒輪360a代替上面所提出的齒輪360和362供針頭插入和縮回之替代實施例。針頭插入係以與上面相對於圖18B-18D和19-21所提出的實質上類似之方式來開始,於此彈簧370的擴展線性地移動梭動機構340。梭動機構340之線性移動造成齒輪360a由於藉由齒條齒輪342所驅動而旋轉。齒輪360a在第一方向中的旋轉造成驅動器320和針頭306於向下方向中(朝皮膚表面)展開。在此實施例中,藉由造成梭動機構340回復至其初始位置來執行針頭306之縮回。尤其是,來自排出口3018的加壓氣體/流體可推動桿件8002進入與梭動機構340接觸。桿件8002之作用抵靠著梭動機構340可壓縮彈簧370並造成梭動機構340移回至其初始位置。梭動機構340可沿著與梭動機構340行進以展開針頭306的相同路徑(反向)移回至其初始位置。梭動機構340之反向路徑可造成齒輪360a於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中旋轉,造成驅動器320和針頭306從病人縮回並進入自動注射器2。鎖定特徵部8002a可耦接至桿件8002,並可建構為防止桿件8002縮回。在此實施例中,桿件8002之縮回退入排出口3018可造成針頭306的意外重新展開。為幫助防止此重新展開,可於縮回針頭306期間之某個點啟動鎖定特徵部8002a。在一實施例中,鎖定特徵部8002a可為從桿件8002的周向側表面延伸之彈性或其他撓性構件,且係偏向至擴展組構。於啟始縮回之前,鎖定特徵部8002a可受到排出口3018的內表面所限制,桿件8002經過排出口3018之內表面設置。一旦桿件8002推動通過某個點,例如,當鎖定特徵部8002a離開排出口3018時,鎖定特徵部8002a可不受限制且推動其自身徑向往外地朝其靜置的擴展組構。一旦在靜置和擴展組構中,鎖定特徵部8002a可能無法重新進入排出口3018,且通道之周邊、例如周邊8002b可作用為止動部,其作用抵靠著鎖定特徵部8002a。於又另一實施例中,鎖定特徵部8002a可為磁鐵,該磁鐵建構為在排出口3018的周邊8002b處鎖固抵靠著磁鐵,或抵靠著設置於排出口3018內或沿著排出口3018之磁鐵。例如,排出口3018的一部分之內表面可包括磁鐵。
圖23E-23G顯示使用旋轉齒輪360a和圖23D中所說明的系統之元件的不同配置供針頭插入和縮回之另一替代實施例。如這些圖式中所示且如於此中所討論的,梭動機構340可為相對皮膚在正齒輪(spur gear)360上方或下方。如圖23E中所示,梭動機構340可定位於齒輪360a下方(更靠近組織接觸表面/注射部位),且推桿8002和彈簧370可為實質上平行於梭動機構340之至少一部分。推桿8002可為如上所與彈簧370的一部分接觸。另外,梭動機構340可為耦接至推桿8002及/或可為與推桿8002一體地結合。如於此中所討論,可從來自氣體罐體之氣體的初始壓力來啟始針頭插入。梭動機構340在第一線性方向中之線性移動造成齒輪340a由於藉由齒條齒輪342所驅動而旋轉。如圖23F中所示,齒輪360a在第一旋轉方向中的旋轉造成驅動器320和針頭306於向下方向(朝皮膚表面)中展開。梭動機構340之線性移動、及因此亦有推桿8002的線性移動亦造成彈簧370壓縮(或在替代實施例中擴展)。然後,如圖23G中所示,當作用於推桿8002上之氣體的力量小於彈簧370之力量時,彈簧370可在與第一線性方向相反的第二線性方向中擴展(或於替代實施例中壓縮)並使推桿8002、及如此使梭動機構340偏向。梭動機構340在第二線性方向中之線性移動造成齒輪340a於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中旋轉。齒輪340a在第二旋轉方向中之旋轉造成驅動器320和針頭306於向上方向(遠離皮膚表面)中縮回。
圖23H和23I係病人針頭機構的不同視圖,該病人針頭機構可施行上面相對於圖23E-23G所顯示和討論之步驟。如所示,針頭機構包括推桿8002、改進的梭動機構340、驅動器320、正齒輪360、彈簧370、及針頭(儘管未顯示)。推桿8002可包括例如密封間隙8008,以承納如於此中所討論之密封件。如圖23I中所示,梭動機構340可包括二平行部分340b和340c。另外,梭動機構340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叉指(prong)341、例如二個叉指341。叉指341可從梭動機構340直立地延伸、例如垂直於部分340b和340c。叉指341可連接至指示器(未示出,下面進一步詳細地敘述),以允許指示器的平移,以便例如向使用者指示針頭機構之進度,如於此中所討論的。
部分340b和340c可經由部分340d連接,該部分340d可為垂直於部分340b和340c(且亦垂直於叉指341)。如所示,部分340d係在與部分340b和340c相同之平面中,且垂直於叉指341。部分340b可包括齒條342(在圖23H或23I中未顯示),該齒條342可與正齒輪360a接觸及/或嚙合,並因此控制正齒輪360、驅動器320、和病人針頭(未示出)的移動,如上所討論。部分340c可平行於部分340b之一區段延伸,並可與彈簧370相互作用。例如,藉由彈簧370的一部分圍繞部分340c。在另一範例中,雖然未示出,但是部分340c可為固定地耦接至或附接至彈簧370之一部分。於任一態樣中,彈簧370可圍繞及/或以其他方式耦接至彈簧蓋8010,該彈簧蓋係相對載具202固定不動的。彈簧蓋8010可從例如載具202之載具延伸,及/或可藉由載具202的蓋件之一部分所形成,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在自動注射器2的內部。因此,彈簧370可使部分340c偏向,且如此使整個梭動機構340及推桿8002偏向。於此實施例中,載具202可包括按鈕平移器(button translator),且亦可支撐圖9I中所示之滅菌連接器的至少一部分。
在相對於圖23H和23I所討論之態樣中,彈簧370的偏向力係與推桿8002一致,這可幫助減少梭動機構及/或相關部件之蠕變(creep)和彎曲。梭動機構340的部分340b係偏置且平行於部分340c,這可允許針頭處於中心位置、例如在致動按鈕之下。再者,雖然於圖23I中未示出,梭動機構齒部係相對皮膚例如位於正齒輪360a下方。另外,正齒輪360a可為在針頭驅動器320的右側(且因此,針頭驅動器320於正齒輪360a之左側),如圖23H中所示。這些態樣的一或更多個可幫助將針頭驅動組件容納在自動注射器2內之一限制或大小、空間、或配置限制內。例如,當啟動梭動機構340時(例如,基於推桿8002上的致動力在圖23H和圖23I中向右移動),梭動機構340造成正齒輪360a逆時針旋轉以插入針頭,且當梭動機構340縮回時(例如,基於彈簧370之偏向力向圖23H和23I中的左側移動),梭動機構340造成正齒輪360a順時針旋轉以縮回針頭。當然,可基於特定應用來調整方向或定向之任何一或更多個。
包括部分340b、340c和340的推桿8002和梭動機構340可為由一個、二個、三個、或更多個元件或部件所形成。在一態樣中,推桿8002可為由單一元件所形成,且梭動機構340可為由單一元件所形成。於此態樣中,推桿8002可為裝在閥門子組件中,且梭動機構340可為裝在病人針頭機構子組件中。這些子組件可幫助增加組裝及/或製造的便利性。
儘管未示出,但是如上所討論之一或更多個另外特徵部、例如鎖定特徵部8002a可併入圖23E-23I中所示實施例中。圖23E-23I中所示元件的配置可幫助提供更小及/或更離散之針頭展開機構,其可為更容易及/或更經濟地裝配於例如自動注射器2內的附件內。
圖23J-L顯示用於針頭插入和縮回之又另一替代實施例。尤其是,這些圖式中所示實施例可利用來自流體源1366的一部分高壓流(經由高壓管線3002)來驅動針頭插入。如上所述,載具202a可包括正齒輪360a和驅動器320。齒輪360a在第一方向中之旋轉造成驅動器320展開,而齒輪360a於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中的旋轉造成驅動器320縮回。齒輪360a可藉由梭動機構340a旋轉。梭動機構340a可為類似於上述梭動機構340,除了梭動機構340a可包括桿件340b以外,該桿件可為設置在高壓通道340c中,該高壓通道340c建構為從高壓管線3002承接高壓氣體/流體。儘管桿件340b於圖23J-K中顯示為與梭動機構340a一體的,可預見的是桿件340b和梭動機構340a可不彼此成為一體,且代替地可為帶入彼此接觸或不接觸之分開的部件。當桿件340b和梭動機構340a係分開之部件時,它們相對彼此的定向可受到自動注射器2之其他部分、例如在載具202a中所形成的一或更多個通道所限制。桿件340b可包括在第一端部340e處或附近之密封件340d(該端部設置進一步遠離梭動機構340a)。密封件340d可幫助確保行進經過高壓通道340c的加壓流體使桿件340b位移(而不是僅行進環繞桿件340b)。桿件340b可從梭動機構340之其餘部分延伸,並可為任何合適的長度,包括小於、等於、或長於梭動機構340a之其餘部分的長度。例如,桿件340b可為梭動機構340a之其餘部分的長度之約0.5x、約0.6x、約0.7x、約0.8x、約0.9x、約1x、約2x、約3x、或約4x。當然,亦可考慮任何其他合適的值。載具202a亦可包括在圖23J中所示之靜置組構中擴展的彈性構件或彈簧370a。彈簧370a可耦接至梭動機構340a之與桿件340b相反的端部,且彈簧370a之彈力可將齒輪360a維持於初始組構中(且因此針頭驅動器320和針頭306處於縮回/未展開的組構中)。在從流體源1366釋放加壓之氣體/流體(例如,參考圖3A-3C敘述)時,氣體/流體經過高壓管線3002和通道340c的流動可將桿件340b和梭動機構340a推抵靠著彈簧370a、壓縮彈簧370a。當梭動機構340a線性地移動以壓縮彈簧370a時,設置於梭動機構340a上之齒條齒輪342造成齒輪360a旋轉並將驅動器320展開進入展開/注射組構(圖23K)。圖23L顯示注射的完成及驅動器320和針頭306之縮回。在圖23L中,柱塞1316已行進經過整個容器1302(柱塞1316已“觸底”)。如上面所提出,於此階段,高壓腔室3022和低壓腔室3024中的壓力平衡(以上相對於閥門3010所述),導致氣體/流體經過排出口3018排出。在平衡之後,高壓腔室3022、高壓管線3002、及通道340c中的壓力可為小於彈簧370a之彈力,從而使彈簧370a能夠朝其靜置和擴展組構擴展。然後,彈簧370a的擴展將梭動機構340a移回至其初始位置。在梭動機構340a移回至其初始位置之此移動期間,齒條342造成齒輪360a於第二方向中旋轉,從而將驅動器320和針頭306縮回進入自動注射器2。例如,容器1302於圖23J-K中顯示為固定不動的,如將為在一實施例中將針頭308移動經過固定不動容器1302(如下面參考圖27A和27B所述)之案例,以建立流體導管300和容器1302之間的流體連通。然而,可預見的是,容器1302可於從第一端部1302朝第二端部1304之方向中平移至固定不動的針頭308上,以便在容器1302和流體導管300之間建立流體連通(如下文參考圖28A和28B所述)。圖23M顯示用於提供驅動力以將流體從容器1302輸送至病人的驅動系統3000a。驅動系統3000a可為實質上類似於上面相對於圖3A-3C所提出之驅動系統3000,並可進一步建構,使得在來自流體源1366的任何加壓氣體抵達高壓管線3002之前(其使用於在容器1302和流體導管300之間建立流體連通),病人針頭機構(包括例如桿件340b)必須藉由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所致動。因此,加壓氣體可經由導管3002a離開流體源1366,且接著進入高壓通道340c以推抵靠著桿件340b。如上所提出,作用於桿件340b上之加壓氣體最終造成針頭306展開進入使用者。僅在桿件340b已經過高壓通道340c行進足夠之距離(例如,足以部分或完全將針頭306驅動進入使用者的距離)之後,加壓氣體將從導管3002a流至高壓管線3002。於行進足夠的距離之後,加壓氣體能以與上面相對於驅動系統3000(圖3A-C)所提出的實質上類似之方式流經驅動系統3000a。此配置、及尤其是要求病人針頭機構在允許加壓氣體行進經過驅動系統3000a之前展開,可幫助防止容器1302和針頭308(圖18A)不注意及過早移動朝向彼此。換句話說,此配置可幫助防止容器1302與流體導管300之間的流體連通之過早建立,這可導致自動注射器2的操作失敗(例如,藉由自動注射器2內之藥物的洩漏)。驅動系統3000a亦可包括排出系統2300a(其可為類似於在此中所述之任何排出系統,包括但不限於排出系統9100等)。例如,排出系統2300a可包括放卸閥。
進一步預期的是,流體導管300可為建構成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之自動注射器2的唯一流體導管。因此,來自容器1302之藥品/藥物可在自動注射器2的正常操作期間僅展開經過流體導管300並進入使用者。另外,針頭306可為建構來展開進入病人之自動注射器2的唯一針頭。以此方式,可使用單件(僅一件)金屬或塑膠將流體從容器1302載送至病人。
圖23N-Q顯示用於針頭插入和縮回之又另一替代實施例。尤其是,在此替代實施例中,於此中所揭示的梭動機構可直接地耦接至容器1302。例如,如在圖23N中所示,梭動機構340b可經由從梭動機構340b之本體延伸的套環340z耦接至容器1302,該套環340z包裹環繞容器1302之頸部。亦考慮任何其他合適的連接。另外,於一或更多實施例中,套環340z可對應於或能以其他方式耦接至於此中相對於圖32R-V所述之套筒32008。因此,預見的是(病人針頭機構的)組合式梭動機構和滅菌連接器。再者,套環340z可包裹環繞或能以其他方式耦接至容器1302之另一部分、例如環繞容器1302的本體。於一些實施例中,可預見的是梭動機構340b能耦接至標準容器或匣,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利用定制容器(custom container)1302,包括例如具有一或更多個建構為與梭動機構340b相互作用並鎖固至梭動機構340b之突出部分、凹部、或其他特徵部的容器1302。梭動機構340b可包括相對於任何其他梭動機構之於此中所述的任何特徵部,包括齒條齒輪、多數偏置及/或平行之延伸部、及用於與在此中的圖58A-58H所述的指示器系統界介之桿件或栓釘(pegs)。
彈簧370b可耦接至容器1302及/或梭動機構340b,並可建構為將容器1302/梭動機構340b偏向進入圖23O中所示的位置,且幫助提供使梭動機構340b返回朝其初始位置(或至在或靠近初始位置之第三位置)所需的力量,亦即,幫助提供縮回針頭驅動器320(例如,經由齒輪360a)並從病人拔出針頭306之病人端部所需的力量。彈簧370b可建構為當容器1302/梭動機構340b從初始(第一)位置移動至展開(第二)位置時而壓縮。彈簧370b之一端部可耦接至容器1302及/或梭動機構340b,而彈簧370b的相反端部可耦接至自動注射器2之以別的方式固定或固定不動部分、例如外殼3或載具202,以形成彈簧止動部(spring stop)371。
如圖23O-Q中所示,梭動機構340b可定位於齒輪360a下方(更接近組織接觸表面/注射部位)。然而,亦可預期的是,梭動機構340b可為設置在齒輪360a上方(遠離組織接觸/注射部位)。如於此中所討論,可從來自氣體罐體/流體源1366之氣體的初始壓力啟始針頭插入。梭動機構340b在第一線性方向中之線性移動造成齒輪360a旋轉,這是由於藉由如在此中相對於圖23E和其他圖式所討論的齒條齒輪342所驅動。如於圖23P中所示,齒輪360a在第一旋轉方向中之旋轉造成驅動器320和針頭306於向下方向(朝皮膚表面)中展開。此初始線性移動亦造成彈簧370b壓縮。然後,如圖23Q中所示,當作用在容器1302/梭動機構340b上的氣體之力量小於彈簧370b的力量時,彈簧370b可在與第一線性方向相反之第二線性方向中擴展並使容器1302/梭動機構340b偏向。梭動機構340b於第二線性方向中的線性移動造成齒輪360a在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之第二旋轉方向中旋轉。齒輪360a於第二旋轉方向中的旋轉造成驅動器320和針頭306在向上方向(遠離皮膚表面)中縮回。
圖23R-U係顯示於自動注射器2t內之系統流程的示意圖(下面相對於圖48A-C和48H-I進一步詳細敘述),其可為與例如圖3A和23M中所示之系統流程實質上類似。如所示,自動注射器2t可包括類似於在此中所述的排出系統2300A之縮回系統23100。如所示,縮回系統23100包括護罩23102,其可為能相對針頭306和外殼3的一部分移動。另外,護罩23102可為靠近氣體罐體或流體源1366和排出系統2300,其可包括如於此中所討論之放卸閥。如上面所討論,自動注射器2t亦可包括容器1302、限流器3008、具有隔板3012的閥門3010、排出管線3006、及經由多數個導管耦接之其他部件。
如圖23S中所示,護罩23102相對外殼3的縮回啟始了流體源1366。例如,如圖48H和48I中所示,啟始桿件48012可耦接至護罩23102,且當護罩23102縮回時,啟始桿件48012以與在此中所述之其他氣體罐體或流體源啟動機構類似的方式啟動流體源1366。然後,氣體流經如於此中所述之系統和閥門3010,驅策藥物經過流體導管和從護罩23102延伸並插入病人的病人針頭306,如圖23S中所示。
更有導管或連接部、例如連接護罩23102和排出系統2300之導管23104。當在高壓狀態下時,於隔板3012正密封排出管線3006之處,防止氣體藉由縮回系統23100中的放卸閥流經導管23104。當壓力平衡且隔板3012舉離閥座時,排出管線3006將縮回系統23100中之放卸閥推動進入允許氣體從流體源1366流經導管23104的組構。然後,流經導管23104之氣體的力量可驅策護罩23102延伸,使得針頭306處於縮回狀態中,如圖23T和48C中所示。
圖23U說明用於自動注射器2t之替代示意圖。如所示,護罩23102可經由物理連接來耦接至排出系統2300。例如,排出系統2300可包括或耦接至設置在導管23104內的柱塞或推桿23106,該柱塞或推桿23106可移動以控制護罩23102相對自動注射器2t和針頭306之外殼的位置,如於此中所討論。在此態樣中,來自流體源1366、閥門3010、排出管線3006、和排出系統2300之流體的流動可控制推桿23106之位置,並因此控制護罩23102的位置。
圖24顯示用於將針頭306驅動進入使用者/病人之替代機構。在此實施例中,加壓氣體可從高壓管線3002轉向朝外殼18002。包括密封件18004a的柱塞18004可為耦接至外殼18002內側之針頭306。彈簧、或其他彈性構件18006可為耦接至柱塞18004,並可將柱塞18004偏向推入縮回狀態(例如,容納於外殼18002內)。當致動流體源1366時,加壓氣體可作用在柱塞18004上,壓縮彈簧18006,並將針頭306延伸出外殼18002並進入使用者/病人。當彈簧18006的彈力大於作用在柱塞18004上之加壓氣體的力量時(例如,於流體源1366排出其大部分推進劑之後),針頭306可縮回。
圖25A和25B描繪自動注射器19000的替代配置。在此,自動注射器19000仍然包括容器1302、柱塞1316、和流體源1366。圖25A和25B亦描繪流體連接部19003、輔助圓筒19004、液壓流體19005、啞鈴狀(dumbbell)柱塞19006、啟動桿件19009、和啟動圓筒19010。第二容器19002可包括延伸經過第二容器19002之圓周側表面的通孔19002a。
柱塞1316將容器1302中所裝盛之藥物與液壓流體19005密封,並用作使藥物經過容器1302排出的介面(例如,如圖25A和25B中所示從左向右)。流體連接部19003允許液壓流體19005從第二容器19002移動至容器1302,以移動柱塞1316。流體連接部19003亦允許液壓流體19005轉向至致動圓筒19010,該致動圓筒包括可建構為致動裝置之其他部件(例如,致動或縮回針頭機構、發射滅菌連接器等)的柱塞19012。第二容器19002中之啞鈴狀柱塞19006包括推進介面(propulsion interface),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作用在推進介面上,並用作流體源1366和液壓流體19005之間的介面。再者,啞鈴狀柱塞19006包括藉由軸桿19006b耦接在一起之二頭部19006a。頭部19006a可具有實質上類似的直徑。再者,可利用於美國公開第2016/0243309號中所敘述之柱塞的任何組構(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來代替啞鈴狀柱塞19006。再者,啞鈴狀柱塞19006可於此中之任何地方用作柱塞1316的替代者。
當藉由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氣體作用時,啞鈴狀柱塞19006將力量施加在液壓流體19005上。啞鈴狀柱塞19006的端部之間的空間可為能收摺的,使得於啞鈴狀柱塞19006將液壓流體19005移動經過流體連接部19003之前,可藉由啟動槓桿19009觸發事件。啟動槓桿19009可建構為在槓桿的移動時藉由對啞鈴狀柱塞19006之推進介面的壓力而觸發諸多事件。例如,啟動槓桿19009可致動針頭306、縮回針頭306、或移動容器1302(或另一合適之容器)。
如圖25A中所示,尾緣的柱塞頭19006a可最初設置於通孔19004a之上游。例如,通孔19004a可縱向地設置在柱塞頭19006a之間,如圖25A中所示。替代地,通孔19004a可為設置於整個柱塞19006的下游。尾緣之柱塞頭19006a最終可被推動通過通孔19002a(下游)(圖25B),在此時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不再推動柱塞19006經過第二容器19002,但經過通孔19002a排出。排出之加壓氣體可流入自動注射器2的內部及/或進入大氣。
圖26A和26B顯示容器1302,該容器1302於第二端部1306具有密封件26014而不是密封件1314。密封件26014可為例如包括與密封件1314相同之材料的插塞。然而,密封件26014亦可包括與容器1302之內含物流體連通的內部腔室26016。腔室26016可突出遠離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並遠離容器1302的內部。密封件26014可藉由流體導管300a之一端部刺穿,以在容器1302和流體導管300a之間建立流體連通。流體導管300a可包括針頭306a、中間區段310a、和針頭308a。針頭306a可為類似於上述的針頭306,並且可建構為插入病人。針頭308a可實質上平行於針頭306a延伸,且針頭308a可建構為沿著實質上垂直於容器1302之縱向軸線的路徑刺穿密封件26014。當針頭308a刺穿密封件26014時,其可進入腔室26016以將流體導管300a和容器1302帶入彼此流體連通。也就是說,一旦針頭308a位於腔室26016內,藥物可為能夠從容器1302流入腔室26016和針頭308a。然後,藥物可行進經過導管300a之其餘部分進入使用者/病人。針頭306a和針頭308a兩者可實質上垂直於容器1302的縱向軸線延伸。中間區段310a可將針頭308a和針頭306a流體地耦接,並且可實質上垂直於針頭306a和針頭308a兩者延伸。因此,中間區段310a可實質上平行於容器1302之縱向軸線延伸,且流體導管300a的相鄰線性區段可為彼此垂直。圖26A和26B中所示之組構可使流體導管300a能夠具有更少的彎頭(bends)和轉彎(turns),藉此潛在地改善經過導管之流動(亦即,藉由減少流體導管中的彎頭之數目,藉此降低對流體流動的限制)。流體導管300a可藉由擴展彈簧、或藉由直接地耦接至流體導管300a之按鈕來移動,由此按鈕的下壓造成流體導管300a移動並造成針頭308a刺穿密封件26014。或,流體導管300a可藉由來自流體源1366之加壓流體/氣體的流動所驅動。再者,以圖26A中所示之實施例,不管驅動力如何,可預期的是,可使用相同之力量以同時用針頭308a刺穿密封件26014,並將針頭306a從自動注射器彈出並進入使用者/病人。
圖27A和27B描繪一實施例,於此流體導管300b可相對固定不動的容器1302移動,以移動進入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流體導管300b可包括與上述針頭306和306a實質上類似之針頭306b。針頭308b可實質上垂直於針頭306b延伸,且針頭308b可建構為沿著實質上平行於容器1302的縱向軸線之路徑刺穿密封件1314。中間區段310b和311b可將針頭306b和針頭308b彼此流體地耦接。在流體導管300b刺穿密封件1314之後,藥物可為能夠從容器1302流入針頭308b、中間區段311b、中間區段310b,且接著流入針頭306b。中間區段310b可為實質上平行於容器1302的縱向軸線,而中間區段311b可為實質上垂直於容器1302之縱向軸線。類似於流體導管300a,流體導管300b的相鄰線性區段可為彼此垂直。相對其他實施例,圖27A和27B中所示之實施例可具有次優速率(具有移動得比最佳速率快的導管300a)和取芯(coring)(於此部分密封件係藉由針頭308從密封件移除,且在此一些被移除之部分行進經過並塞住流體導管),由於容器1302係固定不動的,但可為能夠伴隨內部密封件(下面相對於圖29A所敘述)。容器1302內部之密封件的使用可幫助減小自動注射器2之整體大小。換句話說,內部密封件的使用可減小用於容器1302和相關聯之閥門(例如,閥門3010)的外殼之包層(envelope)大小,因為比較於當容器1302建構為在刺穿步驟期間相對固定不動的流體導管300b移動(如下所述)時,可使用較小之閥門高度和寬度。
圖28A和28B中所示實施例係類似於圖27A和27B的實施例,除了容器1302移動朝固定不動之流體導管300b以將容器1302帶入與流體導管300b流體連通以外。此特定實施例可需要包裹環繞容器1302的外部之密封件(下面相對於圖29B所敘述),該密封件通常大於容器1302內側的具有密封環之內部密封件。再者,由於流體導管300b呈現給容器1302的目標區域相對較小,且因為容器1302可搖晃(wobble),圖28A及28B之實施例可遇到一些針頭對齊問題。然而,此實施例可為比圖27A和圖27B的實施例更容易控制,因為在此實施例中,加壓氣體作用於比流體導管300更重之容器1302上,且因此當藉由等量的加壓氣體作用時,其比流體導管300更慢地移動。
圖29A和29B顯示用於密封環繞容器1302之第一端部1304的體積之不同機構。在圖29A和29B中所示實施例中,密封體積建構為從流體源1366承接氣體或流體,以將容器1302移向流體導管300,以建立容器1302和流體導管300之間的流體連通,並驅動柱塞1316經過容器1302。於圖29A中所示實施例中,密封外殼29002在密封外殼29002之徑向外表面中包括周向溝槽29004。密封件29006設置於溝槽29004內。密封外殼29002的至少一部分、及溝槽29004和密封件29006之實質上整體係在第一端部1304插入容器1302。於一些實施例中,密封外殼29002和密封件29006係藉由壓配合或摩擦配合而維持在容器1302內。密封外殼29002亦可包括導管29008,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流體行進經過導管29008進入容器1302,用以將柱塞1316推動經過容器1302。雖然僅顯示一密封件29006和溝槽29004,但是可預期的是,可利用另外之密封件和溝槽。於一些實施例中,在外殼3內於柱塞1316後面可存在相當小的空間,尤其是當容器1302內之藥物劑量係相當高時(要求柱塞1316相對接近容器1302的第一端部1304)。圖29A中所示實施例能以刺穿機構很好地工作,於此容器1302保留固定不動,且流體導管(例如,流體導管300)係移動朝容器1302。再者,藉由密封容器1302之內側(使密封環29006與容器1302的徑向內表面接觸),圖29A之實施例係小於其他實施例(例如,在此密封件接觸容器1302的外表面和徑向外表面),並可幫助使得能夠在較小之自動注射器外殼/包層中使用容器1302。密封外殼29002可相對自動注射器2的外殼3固定。
儘管未示出,但是容器1302可例如為任何合適之大小及/或形狀,以便將容器1302容納於自動注射器2的外殼3內。例如,可設計容器1302之大小及/或形狀,以包括3 mL的流體匣,且容器1302可包括延伸超過流體匣大約6至10 mm、例如大約8 mm之長度。容器1302的大小及/或形狀可允許另外之空間(例如,在容器1302內),以容納於柱塞後面的一或更多個密封件,以允許流體匣滑動朝針頭及/或至針頭上等。另外,如在此中所討論的,容器1302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密封件、例如於容器1302之內部或內側部分上的動態密封件。
在圖29B中所示實施例中,密封外殼29012包括於密封外殼29012之徑向內表面中的周向溝槽29014。密封件29016設置在溝槽29014內,且密封外殼29012之至少一部分、溝槽29004、和密封件29006於第一端部1304處定位在容器1302外部。於一些實施例中,密封外殼29012和密封件29016藉由壓配合或摩擦配合維持環繞容器1302。密封外殼29012亦可包括導管29018,來自流體源1366的加壓氣體/流體經過導管29018行進進入容器1302,用以將柱塞1316推動經過容器1302。雖然僅顯示一密封件29016和溝槽29014,但是可預見的是,可利用另外之密封件和溝槽。圖29B中所示實施例可為非常適合供與啟動機構一起使用,在此容器1302移動朝固定不動的流體導管。尤其是,密封件29016可沿著容器1302之外部定位,以允許容器1302相對密封件29016移動,而沒有使密封件29016脫離的風險。例如,密封件29016可定位成更接近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使得容器1302能夠行進更大的距離),而不會影響容器1302的定量能力(dosing capacity)。因此,比起密封外殼29002,密封外殼29012可為能夠於容器1302內容納更大劑量、或在給定自動注射器2內容納更大容器1302。然而,於圖29B中所示實施例中,可比圖29A中所示之實施例佔據更大的體積。密封外殼29012可相對自動注射器2之外殼3固定。
圖30A和30B顯示用於啟動流體源1366的機構,該機構包括例如可相對自動注射器2之外殼3移動的按鈕52。在此實施例中,按鈕52可包括建構為將彈簧30070維持於收摺組構(collapsed configuration)中之止動部52a(圖30A)。當彈簧30070處於收摺狀態中時,流體源1366可解除啟動(亦即,不分配任何流體或氣體)。例如,當彈簧30070收摺時,彈簧30070可將閥桿(valve stem)維持在閉合組構中。於按下按鈕52(或按鈕52與外殼3之間的相對移動)時,止動部52a可從彈簧30070之路徑移出,使彈簧30070能夠擴展(圖30B)。此擴展可將閥桿移動進入打開組構,以啟動來自流體源1366的流體/氣體之流動。在其他實施例中,閥桿可保留固定於自動注射器2內,且彈簧30070可耦接至流體源1366的一部分,其相對固定不動之閥桿移動,以啟動/解除啟動流體源1366。
圖31A和31B顯示用於啟動流體源1366的機構,在此按下按鈕52直接地啟動流體源1366。例如,相對外殼3推動按鈕52可造成按鈕52直接接觸流體源1366之一部分。例如,按鈕52可接觸並將流體源1366的閥桿移動進入打開組構,以使來自流體源1366之流體能夠流動。或,閥桿可保留固定於自動注射器2內,且按鈕52可為耦接至流體源1366相對固定不動閥桿移動的一部分,以啟動/解除啟動流體源1366。
圖32A和32B顯示用於啟動流體源1366之又另一機構,其包括例如可相對自動注射器2的外殼3移動之按鈕52。在此實施例中,按鈕52可包括建構為將彈簧32070維持於收摺組構中的止動部52a(圖32A)。彈簧32070可為耦接至流體導管(例如,上述流體導管300),並可將針頭308或另一類似之針頭驅動進入與容器1302流體連通。在按下按鈕52(或按鈕52與外殼3之間的相對移動)時,止動部52a可離開彈簧32070之路徑,從而使彈簧32070擴展(圖30B)。彈簧32070的擴展亦可直接或間接地驅動如上所提出之病人針頭機構,使得針頭(例如,針頭306)離開自動注射器並進入病人。病人針頭機構於圖32A和32B中一般性顯示為病人針頭機構32100。病人針頭機構32100可代表於此中所揭示的病人針頭機構之任何部分,包括例如諸多梭動機構、桿件、齒條、驅動器、流體導管、載具或其他使用於將針頭展開進入病人的可移動結構。例如藉由將閥桿從閉合組構移動至打開組構、或藉由相對固定不動之閥桿移動該罐體的另一部分,這些特徵部之任何一個可建構為接觸並啟動罐體。
圖32C-32H說明用於例如經由按鈕52來啟動流體源的另一機構之另外的態樣。如圖32C中所示,按鈕52可定位在自動注射器2之外殼3的外表面上或與之齊平。如於圖32D和32E中更為詳細地顯示,按鈕52可為耦接至能圍繞彈簧載具32072的彈簧32070,且彈簧32070可連接至氣體罐體32074。彈簧載具32072可為實質上圓柱形的,而在一端部上具有加寬之圓形端部32072a,且於彈簧載具32072的另一端部上在相反方向中具有從彈簧載具32072之圓柱形部分橫向往外延伸的載具支柱32072b。
圖32F說明按鈕52之未使用或非活動狀態(於啟動之前)。如圖32F中所示,載具支柱32072b被病人針頭機構載具和按鈕塊32078(其可為實質上類似於在此中所述的載具202或其他載具)所阻擋,從而防止彈簧32070釋放。圖32G說明按鈕52被啟動(例如,藉由使用者所按下)。於此態樣中,按鈕52之啟動亦向下推動載具支柱32072b(或旋轉彈簧載具32072,其旋轉載具支柱32072b)。圖32H說明完全啟動位置。如圖32H中所示,載具支柱32072b離開病人針頭機構載具和按鈕塊32078的阻擋部分,從而允許彈簧32070擴展,且彈簧32070之擴展可將彈簧載具32072推入氣體罐體32074的一部分。於一態樣中,將彈簧載具32073推入氣體罐體32074之一部分提供足夠的力量,以觸發氣體從罐體32074釋放。例如,彈簧32070可在彈簧載具32072上提供大約20至40N之力量、例如大約30N的力量。
上面之啟動系統可恰好包括三個部件,從而提供系統的簡單構造。例如,上面之啟動系統可幫助增加組裝及/或製造的便利性。
圖32I-32M說明用於例如經由按鈕52來啟動流體源之另一機構的另外之態樣,如上所討論,按鈕可被定位在自動注射器2的外殼3之外面上或於其內。如在圖32J-32M中所更詳細地顯示的,按鈕52可致動啟動機構32080。
圖32J說明處於未使用或非活動狀態之啟動機構32080。如所示,啟動機構32080包括載具32082(其可包括於此中所揭示的其他病人針頭載具之一或更多個特徵)和致動器32084。致動器32084可為耦接至按鈕52並藉由其所控制(例如,移動)。致動器32084可包括例如實質上水平的部分32084a,其平行於按鈕52之外面延伸。致動器32084亦可包括實質上直立的部分32084b。直立部分32084b可包括二支臂32084c。再者,致動器32084之移動可於剝離凸片(peel tab)介面32088藉由剝離凸片(未示出)至少局部地限制或阻擋,該剝離凸片介面32088設置在自動注射器2的底部或組織嚙合側面上或附近。剝離凸片可為設置於自動注射器2之組織嚙合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病人針頭延伸經過此部分。儘管在圖式中僅顯示一者,但是致動器32084可包括例如定位於直立部分32084b之兩側上的二卡扣凸片32086。卡扣凸片32086可包括向下且徑向往內定向之錐形部、及面向上的肩部,而可當最初按下按鈕52時允許其向下移動。在朝皮膚表面和自動注射器2之底部的此向下移動期間,卡扣凸片32086可被承納進入凹部32086a。然後,當使用者從按鈕52移開她的手指時,致動器32084於向上方向中移動遠離皮膚表面,但是最終經由卡扣凸片32086之相互作用而鎖入適當位置,而具有圍繞凹部32086a的表面。或,卡扣凸片32086可於進入凹部32086a時鎖入凹部32086a。因此,使致動器32084直立地固定在自動注射器2內,防止藉由使用者隨後按下按鈕52(或沒有作用)。於一些實施例中,在組裝自動注射器2之後,可將卡扣凸片32086設置於第一凹部32086a中,這幫助將按鈕組件鎖固在一起,直至藉由使用者啟動。然後,於藉由使用者按下按鈕52時,卡扣凸片32086可被鎖入更接近皮膚表面(或以其他方式更接近自動注射器2的底部)之相鄰凹部32086a。
剝離凸片介面32088可為設置在自動注射器2的底部上或附近。例如,致動器32084之直立部分32084b可包括延伸至剝離凸片介面32088的支腿32084d。儘管未示出,剝離凸片介面32088可包括於載具32082中之開口32082h和剝離凸片。使剝離凸片處於適當位置中,阻擋支腿32084d、及如此致動器32084移動經過載具32082中的開口32082h,並因此阻擋任何向下移動。因此,在從自動注射器2移除剝離凸片之前,可藉由例如按下按鈕52或使自動注射器2掉落來防止意外啟動自動注射器2。
如所示,啟動機構32080包括罐體啟動器32090。罐體啟動器32090可包括圓柱形部分和加寬的端部或凸緣32091。再者,罐體啟動器32090可包括一或更多個(例如2個)卡扣支臂32092。卡扣支臂32092可與致動器32084之一部分相互作用,例如,與支臂32084c相互作用。例如,致動器32084的向下移動可幫助使罐體致動器32090從如圖32J中所示之鎖定和縮回位置過渡至如圖32K中所示的解鎖和伸出位置。再者,儘管未示出,但是彈簧可定位於罐體啟動器32090之內部,這可幫助將罐體啟動器32090過渡至圖32K中的伸出位置。罐體啟動器32090內側之彈簧的位置可幫助保持彈簧對齊。
圖32L說明卡扣凸部32092、載具32082、和致動器32084的一部分(例如,具有支臂32084c)之間的相互作用之另外的細節。如所示,支臂32084c可包括斜面部分32084e。而且,載具32082可包括第一栓釘或凸部32082f。例如,在初始組構中,如圖32J中所示,栓釘32082f可承納於卡扣支臂32092中之開口32092a內。栓釘32082f可作用為止動部,其藉由緊靠著圍繞開口32092a的卡扣支臂32092之內表面來防止彈簧在啟動器32090內擴展。然而,例如,如圖32K中所示,當按下按鈕52時,因致動器32084向下推動,斜面部分32084e可推動、導引、或以其他方式幫助將卡扣凸部32092的一部分在實質上垂直於方向L之方向T中向外移動,而罐體啟動器32090沿著方向L行進。在方向T中移動卡扣支臂32092時,卡扣支臂32092移動遠離栓釘32082f,使得栓釘32082f不再禁止罐體啟動器32090於方向L中的行進。這可允許設置在罐體啟動器32090內之彈簧擴展,其造成罐體啟動器32090沿著方向L移動遠離載具32082,從而啟動氣體罐體。
如上所述,圖32K說明處於啟動狀態中的啟動機構32080,且針頭驅動器320處於展開位置(將病人針頭插入病人)。在圖32K中,已移除剝離凸片(與圖32J相比),從而允許支腿32084d延伸經過載具32082中之開口32082h。罐體啟動器32090沿著L方向的進一步路徑被第二栓釘或凸部32082g所阻擋。因此,於藉由最初按下按鈕52之自動注射器2的啟動器之後,現在將罐體啟動器32090固定於圖32K中所示位置中。在圖32K中,致動器32084被鎖入載具32082(藉由卡扣凸片32086和開口32086a的嚙合),使得使用者在最初的按下和釋放之後不能按下按鈕52。圖32M說明當針頭驅動器320係處於其縮回位置中且病人針頭從病人縮回時的啟動機構32080。如以上相對於圖32K所討論,卡扣凸片32086和凹部32086a之鎖定配置防止藉由使用者進一步按下按鈕52。
啟動機構32080的一或更多個態樣可幫助促進按鈕52的過渡,並因此促進啟動機構32080之啟動。例如,在致動器32084的相反側上之二卡扣凸片32086的使用可幫助平衡使用者的向下力量,這亦可幫助平移按鈕52。再者,啟動機構32080之諸多元件的位置及/或配置可幫助啟動機構32080之製造。例如,卡扣支臂32092於罐體啟動器32090外側的位置、及啟動器彈簧在啟動器32090內側之位置可允許容易地、快速地、經濟地模製或以其他方式製造部件等。於致動器32084的相反側上存在二卡扣凸片32086可幫助經由一或更多個凹部32086a形成鎖定位置,如相對於圖32M所討論的,其可幫助禁止按鈕52被按下(在按鈕52之初始按下和自動注射器2的啟動之後)。再者,二卡扣凸片32086的使用可幫助於致動器32084上施加相等及/或平衡之力量,該致動器32084局部地中心定位在按鈕52之下。這可幫助防止致動器32084的彎曲及/或變形。藉由阻擋致動器32084和按鈕52之向下路徑,剝離凸片亦可幫助防止意外啟動(例如,藉由在啟動機構32080上的振動、掉落、衝擊、或其他力量所造成)。於這些實施例中,更堅固之部件或翼片、例如卡扣支臂32092可幫助減少按鈕組件內的蠕變。再者,卡扣凸片32086可幫助藉由例如摩擦來防止按鈕52之意外啟動而掉落。
圖32N-32V說明可併入自動注射器2的另外特徵部。圖32N和32P係處於未使用或非活動狀態之啟動機構32080的一部分之立體圖,使罐體啟動器32090相對載具32082縮回。在此實施例中,啟動機構32080具有從致動器32084延伸的不同之卡扣凸片32084e。尤其是,如於圖32N-Q中所示,卡扣凸片32084e可包括能承納在載具32082上的卡扣栓釘或凸部32082b並與其相互作用之窗口。卡扣栓釘或凸部32082e可為具有面向下的肩部之斜面,其使得致動器32084能夠於向下(面向皮膚)方向中移動,同時亦防止致動器32084在其最初按下之後向上移動。因此,類似於上面相對於圖32I-M所討論的實施例,在藉由使用者最初按下按鈕52之後,按鈕52不能再次被按下(或任何隨後的按下將對裝置沒有任何影響)。
圖32R-V說明用於防止針頭308和容器1302之間的早期流體連通(例如,防止意外掉落)之機構。圖32R-V中所示的機構可與於此中所揭示之任何其他實施例一起使用。如所示,流體導管32098(其可為實質上類似於與此中所討論的其他流體導管,包括例如流體導管300)可為耦接至連接器32002。連接器32002可為能旋轉的,且可包括連接器凸部32004。連接器凸部32004可為從連接器32002之外表面徑向地往外延伸的往外突出部分。連接器32002可建構為與設置環繞容器1302之套筒相互作用。套筒32008可耦接至容器1302並設置環繞容器1302。於一些組構中,連接器32002可為相對套筒32008移動。套筒32008可卡扣或扣夾(click)至容器1302上,且因此可為相對容器1302固定不動的。如圖32R中所示,套筒32008可包括凹槽32010,其可建構為承納連接器凸部32004。例如,凹槽32010可包括縱向地延伸經過套筒32008之一部分的縱向部分、和橫向/周向地延伸經過套筒32008之一部分的橫向部分。於此態樣中,並且如下面所討論,凹槽32010之側向/周向部分可承納連接器凸部32004,以在連接器32002和套筒32008之間形成實質上鎖定的組構。連接器32002和套筒32008之間的實質上鎖定之組構可於注射完成之後鎖固連接器32002,且凹槽32010的橫向圓周部分之存在可能夠使針頭驅動器320縮回。連接器凸部32004可幫助防止連接器32002和容器1302之間的意外或無意中之連接,例如,如果使用者不小心掉落自動注射器2。尤其是,連接器凸部32004可用作防止連接器32002和容器1302之間的相對移動之止動部,直到病人針頭已藉由針頭驅動器320的向下移動而展開。
圖32S說明處於初始或未使用狀態之連接器32002和套筒32008的相互作用之放大圖。如所示,連接器凸部32004可包括大約等於或略小於凹槽32010的寬度之寬度。再者,於初始或未使用狀態下,致動器32084可延伸,且連接器凸部32004與凹槽32010不對齊。在此態樣中,連接器凸部32004幫助阻擋或禁止套筒32008和容器1302移動朝連接器32002(或於其他實施例中禁止連接器32002朝向容器1302移動),這將造成流體導管刺穿容器1302並造成藥物經過病人的針頭端部排出。因此,在初始組構中,連接器凸部32004可防止連接器32002與套筒32008/容器1302之間的相對移動。
圖32T說明處於插入狀態之連接器32002和匣套筒32008的相互作用,例如,當藉由針頭驅動器320之向下移動將針頭插入病人時。推動流體導管的病人端部從外殼3出來並進入病人(圖32R中未示出)之針頭驅動器320的向下移動造成流體導管32098(和連接器32002/連接器凸部32004)之中心部分在第一方向中旋轉。連接器32002/連接器凸部32004於第一方向中的旋轉可使連接器凸部32004置入與凹槽32010縱向對齊,致使連接器32002和套筒32008/容器1302可相對彼此移動,例如,藉由來自氣體罐體之加壓氣體的壓力,如於此中之其他地方所述。
圖32U說明在那些部件已移動朝向彼此之後的連接器32002和套筒32008之相互作用,以於流體導管32098和容器1302之間建立流體連通。如所示,容器1302和套筒32008可藉由來自氣體罐體的流體之力量而推進朝連接器32002,使連接器凸部32004承納在凹槽32010內。
圖32V說明連接器32002和匣套筒32008處於縮回狀態的相互作用,例如當針頭驅動器320向上移動並遠離皮膚表面而使病人針頭從病人縮回時。如所示,當針頭縮回時,流體導管32098和連接器32002可在與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中旋轉。例如,當第一方向係順時針方向時,第二方向可為逆時針方向。於其他實施例中,當第一方向係逆時針方向時,第二方向係順時針方向。凹槽32010的橫向/周向部分可確保針頭驅動器320向上移動之能力,且因此可確保在從容器1302輸送藥物之後縮回病人針頭的能力。亦即,沒有凹槽32010之橫向/周向部分,將防止流體導管和連接器32002於第二方向中旋轉。
如所提及的,上面態樣可幫助確保流體不會被無意地從容器1302輸送至流體導管32098,直至病人針頭已被展開進入病人。尤其是,連接器凸部32004可幫助防止流體導管32098和容器1302過早地建立彼此之流體連通,造成流體導管在將病人針頭展開進入病人之前從病人針頭過早地排出藥物。再者,旋轉連接器32002以與容器1302嚙合(經由套筒32008)可幫助減小例如藉由壓接(crimping)、彎曲等的流體導管32098之破裂或故障的風險。再者,可預見的是,連接器凸部32004和凹槽32010可為替代結構,只要它們係彼此互補的。例如,連接器凸部32004可為狹縫、凹部、或開口,且凹槽32010可為從套筒32008徑向地往外延伸之突出部分(但是配置成與圖式中的凹槽32010相同的幾何形狀和路徑)。
圖65A-H說明用於防止針頭(未示出)與容器1302之間的早期流體連通(例如,防止意外掉落)之另一機構。圖65A-H中所示機構可與於此中所揭示的任何其他實施例一起使用。儘管未示出,但是流體導管可耦接至連接器32012,如上面相對於圖32R-V所討論的。連接器32012可為能旋轉的,並可包括至少一連接器叉指32014。例如,連接器32012可包括二個、三個、四個、或更多個連接器叉指32014,其在圓周方向上彼此隔開且配置並從連接器32012之基底32012a延伸。連接器叉指32014可為從連接器32012的基底32012a延伸朝容器1302之縱向延伸部,且每一者可包括從連接器叉指32014的內表面、例如從連接器叉指32014之端部徑向往內延伸的往內突出部分32014a。另外,每一連接器叉指32014可包括傾斜或斜面部分32014b,例如,在連接器叉指32014之端部處的厚度減小部分。每一連接器叉指32014亦可包括平坦之端部32014c。連接器32012可建構為與設置環繞容器1302或從容器1302延伸的套筒32018相互作用。套筒32018可為耦接至容器1302之一部分及/或配置環繞該容器1302的一部分,且因此相對容器1302可為固定不動。於一些組構中,例如上面相對於圖32R-V所討論的,連接器32012可為能相對套筒32018移動。
如圖65B-E中所示,連接器32012係可相對套筒32018選擇性旋轉並可縱向移動。儘管未示出,但是旋轉可從流體導管300和驅動器320傳輸,如上面相對於圖32R-V所述。再者,圖65F-H說明處於組裝和啟動之諸多階段的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之各部分。如所示,套筒32018可包括一或更多個溝槽32018a,其可延伸經過套筒32018的周向外部。每一溝槽32018a可延伸經過套筒32018之周向厚度,或每一溝槽32018a可為在套筒32018的外部中之周向凹痕(indentation)。再者,溝槽32018a包括平坦部分32018b(例如,垂直於溝槽32018a的圓周)、及例如周向地配置在溝槽32018a中之傾斜或斜面部分32018c。套筒32018可包括任何數量的溝槽32018a,例如,溝槽32018a之數量對應於連接器叉指32012a的數量。套筒32018亦可包括例如在套筒32018之與容器1302相反的端部處之凸部部分32018d。再者,套筒32018可包括例如於凸部部分32018d的相反端部處、並靠近容器1302之套環部分32018e。套環部分32018e可藉由卡扣、干涉、或螺絲配合(screw fit)鎖固至、例如容器1302的頸部。
例如,圖65B說明處於初始或未使用狀態中之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的相互作用之放大圖。如所示,連接器叉指32014可卡扣在套筒32018的凸部部分32018d上。在此組構中,連接器32012可相對套筒32018旋轉,但是可至少局部地被限制相對套筒32018和容器1302縱向移動。於此態樣中,例如,如果使用者意外掉落自動注射器,套筒32018之凸部部分32018d可幫助防止流體導管300(鎖固至連接器32012)和容器1302之間的意外或非故意之流體連接。尤其是,凸部部分32018d可用作止動部,以幫助防止連接器32012與套筒32018(和容器1302)之間的相對縱向移動,直至已藉由針頭驅動器320(未示出)之向下移動來展開病人針頭。儘管在圖65B中未示出,平坦部分32018b可與平坦端部32014c相互作用,以幫助防止連接器32012與套筒32018(和容器1302)之間的相對縱向移動。
圖65C說明處於插入狀態之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的相互作用,例如,當藉由針頭驅動器(未示出)之向下移動將針頭插入病人時。針頭驅動器的向下移動造成流體導管300(未示出)之中心部分及連接器32012和連接器叉指32014於第一方向中旋轉。連接器32012/連接器叉指32014在第一方向中的旋轉可使連接器叉指32014置入與溝槽32018a縱向對齊。另外,連接器32012/連接器叉指32014之旋轉可使連接器叉指32014之傾斜部分32014b置入與套筒32018的傾斜部分32018c縱向對齊,致使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容器1302可相對彼此移動,例如,藉由如於此中其他地方所述之來自氣體罐體的加壓氣體之力量,使得傾斜部分32014b和32018c可幫助將連接器叉指32014從溝槽32018a推出。尤其是,傾斜部分32014b和32018c的相對斜面可徑向地往外推動連接器叉指32014,致使連接器叉指32014可脫離套筒32018之外表面,使得套筒32018能夠相對連接器32012縱向移動。
圖65D說明在那些部件已移動朝彼此以建立流體導管300(未示出)和容器1302之間的流體連通之後的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之相互作用。如所示,容器1302和套筒32018可藉由來自氣體罐體(未示出)的流體之力量來推進朝連接器32012,使連接器叉指32014被從溝槽(未示出)推出。另外,連接器叉指32014可鎖定至套筒32018的套環部分32018e上或以其他方式承納環繞該套環部分32018e。於此定向中,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可相對彼此旋轉,但是連接器叉指32014可幫助防止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相對彼此之縱向移動、例如在相反方向中。
圖65E說明處於縮回狀態中的連接器32012和匣套筒32018之相互作用,例如,當病人的針頭係因針頭驅動器320(未示出)向上移動並遠離皮膚表面而從病人縮回時,並從病人縮回針頭之病人端部。如所示,當針頭縮回時,流體導管300(未示出)和連接器32012可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中旋轉。例如,當第一方向係順時針方向時,第二方向可為逆時針方向。於其他實施例中,當第一方向係逆時針方向時,第二方向係順時針方向。連接器叉指32014和套環部分32018e之組構(可在圖65D中相對彼此旋轉)能確保針頭驅動器320向上移動的能力,且因此可確保於從容器1302輸送藥物之後縮回病人針頭的能力。也就是說,如果連接器叉指32014和套環部分32018e不能相對彼此旋轉,則將防止流體導管和連接器32012在第二方向中旋轉。
再者,如上所提及,圖65F-H說明處於組裝和啟動之諸多階段中的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之各部分。例如,圖65F說明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的預組裝組構。圖65G說明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之組裝組構。如所示,連接器32012包括連接器叉指32014,每一叉指32014包括向內突出部分32014a。另外,在圖65G的類似於圖65B中所示初始狀態之組裝組構中,連接器叉指32014可鎖定在套筒32018上(例如,於凸部部分32018d上),且縱向移動可受到例如連接器叉指32014的平坦部分32014c和溝槽32018a之平坦部分32018b所限制,其可幫助防止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及因此容器1302)的相對移動,直至經由病人針頭機構插入病人針頭,如於此中所討論的。如圖65H中所示,圖65H係如圖65C中所示組構之一部分的放大圖,而連接器叉指32014之傾斜部分32014b和溝槽32018a的傾斜部分32018c對齊,且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處於解鎖組構中。因此,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容器1302可相對彼此移動,例如,如於此中其他地方所述,藉由來自氣體罐體之加壓氣體的力量,使得傾斜部分32014b和32018c可幫助徑向地往外推動連接器叉指32014並離開溝槽32018a。
如所提及的,上面態樣可幫助確保流體不會無意地從容器1302輸送至流體導管,直至病人針頭已展開進入病人。尤其是,連接器叉指32014和套筒32018可幫助防止流體導管和容器1302過早地建立彼此之流體連通,從而造成流體導管在將病人針頭展開進入病人之前從病人針頭過早地排出藥物。再者,旋轉連接器32012以與容器1302嚙合(經由套筒32018)可幫助藉由例如壓接、彎曲等減小流體導管的破裂或故障之風險。再者,可預見的是,連接器叉指32014和溝槽32018a可為替代結構,只要它們係彼此互補的。再者,上述實施例可幫助於將連接器32012、套筒32018、容器1302等組裝成最終組件之前將連接器32012鎖定至套筒32018,例如,以在最後組裝之前於連接器32012和套筒32018之間的部分組裝之後形成鎖定配置。另外,儘管未示出,但是上述實施例可幫助改善匣針頭與容器1302的對齊。
圖33A和33B顯示自動注射器2之組構,在此可縮回的護罩80從外殼3延伸並可相對外殼3移動。藉由從使用者施加力量至外殼3,護罩80可沿著橫向軸線44縮回進入外殼3。護罩80可具有側壁81和組織嚙合(例如,底部)表面82。於從使用者施加力量時,側壁81可縮回進入外殼3(參見圖33B)。
外殼3和護罩80可藉由一或更多個線圈、彈性材料、氣壓機構等偏向朝圖33A中所示的初始狀態。護罩80之組織嚙合表面82可包括開口6,針頭306(或另一病人針頭)可經過開口6展開。護罩80的縮回(亦即,外殼3和護罩80之移動朝彼此)可造成針頭306伸出護罩80,在此針頭可經過使用者/病人皮膚33000插入並進入使用者/病人。於注射完成之後,從於此中所揭示的閥門(例如,閥門3010)排出之流體可轉向,以將組織嚙合表面82推動朝皮膚33000以覆蓋針頭306。例如,經過例如排出口3018排出而來自流體源1366的流體/氣體可沿著橫向軸線44轉向朝皮膚。所排出之流體/氣體可沿著橫向軸線44推動抵靠著護罩80,從而造成護罩80從外殼3移開,並返回至圖33A中所示的組構。另一選擇係,所排出之氣體/流體可直接或間接地觸發彈簧或其他機構以將護罩80推動遠離外殼3,致使針頭306縮回並覆蓋。在一些範例中,當使用所排出的空氣將護罩80返回至圖33A中所示之組構時,針頭306可業已藉由另一機構縮回。再者,可預見的是,護罩80本身的縮回可例如藉由造成閥桿和流體源1366的另一部分之間的相對移動來觸發流體源1366之啟動。
圖34A-B、35A-B、36A-B、37A-B、38A-B、39A-B、40A-B、41A-E、42A-C、43A-D、44A-D、和45A-B說明本揭示內容的諸多示範性橫向自動注射器,該自動注射器沿著其縱向軸線(平行於皮膚表面)之尺寸可比沿著其橫向軸線(垂直於皮膚表面)的尺寸更長。在這態樣中,這些實施例係類似於上述圖1和1A中所示之自動注射器2。再者,藉由這些圖式所示的自動注射器沿著橫向軸線(lateral axis)(平行於皮膚表面但垂直於縱向軸線)之尺寸可大於沿著橫向軸線(transverse axis)的尺寸。因此,這些實施例可具有抵靠著皮膚表面之“扁平”(flattened)的外觀。
如下面將進一步詳細說明的,在本揭示內容之橫向自動注射器中的窗口50和按鈕52之放置尤其未受限制。例如,窗口50及/或按鈕52可為沿著外殼3的頂部或側表面定位,及/或可包圍外殼3之頂部及側表面的交點、或縱向地延伸或橫向地延伸之側表面的交點。於又其他實施例中,一或更多個窗口50及/或按鈕52可沿著外殼3之底部、皮膚接觸表面放置。例如,當自動注射器2的另一窗口50於使用自動注射器2期間藉由可移動之標記等變得受阻礙時,在底部表面上的窗口50(參見圖51D)可使自動注射器2之內部能夠可視化(下面相對於例如圖54G-54I更詳細地敘述)。窗口50及/或按鈕52可為定位在相應表面上的中心及/或偏置位置。例如,窗口50及/或按鈕52可為放置於自動注射器2之頂部表面或側表面的徑向中心處,或可為從給定表面之徑向中心在縱向、橫側、及/或橫向上偏置。窗口50及/或按鈕52可為相對自動注射器2的相鄰表面凹入或升高,或可為與相鄰表面齊平。關於窗口50和按鈕52之特定形狀、材料、外觀、尺寸、和放置的進一步細節在下面進一步詳細地敘述。
按鈕52可為指狀推動按鈕(finger push button)。於一些範例中,按鈕本身可耦接至待展開進入病人之針頭(例如,針頭306),使得在按下按鈕時,針頭係經過使用者的皮膚展開。於其他範例中,按鈕52可間接地造成針頭展開及/或流體源1366之啟動。例如,按鈕52可觸發彈簧或其他使用於驅動病人針頭機構的力量。這些範例在下面進一步詳細討論。可代替按鈕52使用之致動機構的其他範例係滑塊、觸發器、轉盤、翻蓋(flip lids)、槳板(paddle)、拉繩(pull cords)等。
窗口50可讓使用者能夠清楚地觀看容器1302及/或柱塞1316。窗口50可建構為幫助可視化與相同平台裝置一起使用之不同劑量。窗口50可包裹環繞自動注射器的諸多表面。當相當大之容器1302使用於較小劑量時,可設計窗口50的尺寸或修改其尺寸,以幫助減少混亂(在下面進一步詳細解釋)。於一些實施例中,窗口52亦可設置在組織接觸表面本身上。
例如,於圖34A-B中所示之自動注射器2a中,外殼3包括相對外殼3的頂部表面之其餘部分升高之平台34000。升高的平台34000沿著外殼3的縱向軸線之大部分延伸,且按鈕52定位在升高的平台34000之縱向端部。於至少一些實施例中,當從側面直接觀看此實施例的自動注射器2a時,按鈕52之頂部表面可為與升高的平台34000之頂部表面齊平,而按鈕52係不可見的。亦可預見的是按鈕52相對升高之平台34000升高或凹入的其他組構。於此實施例中,窗口50沿著自動注射器2a之縱向軸線的大部分延伸,且當從正上方觀看自動注射器2a時及當從側面直接觀看時,可看見窗口50。窗口52定位在外殼3中之縱向延伸的凹部內,但是亦可預見的是,窗口52可為相對外殼3之表面齊平或升高。
在圖35A-B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按鈕52定位於自動注射器2b之凹入的頂部表面之縱向端部。按鈕52的周邊52a具有與自動注射器2b的頂部表面之周邊部分不同的視覺外觀,且按鈕52具有不同之視覺外觀。例如,周邊52a可具有不同的顏色(亦即,頂部表面及按鈕52可為白色的,而周邊52a可為黑色的)。替代地,周邊52可包括不同之材料、例如透明的塑膠,而頂部表面和按鈕52係由不透明之塑膠所形成。在此實施例中,窗口50可沿著自動注射器2b的側表面縱向地延伸,且當直接從上方及/或從側面觀看自動注射器2b時能為至少部分可見的。
於圖36A-B中所示實施例中,按鈕52能以與圖36A-B之實施例類似的方式定位在自動注射器2c之升高的平台36000上。然而,不像於圖34A-B之實施例中,在圖36A-B的實施例中,升高之平台36000可佔據頂部表面的較小表面積。如所示,按鈕52可佔據實質上整個升高之平台36000。再者,按鈕52可定位於頂部表面的徑向中心。於此實施例中,窗口50可為與外殼3之外表面齊平。在此實施例中,窗口50沿著自動注射器2c的縱向軸線延伸,且當從正上方觀看自動注射器2c時及當直接從側面觀看時可看見窗口。
圖37A-B之自動注射器2d包括於外殼3的頂部表面上之按鈕52,且定位在於頂部表面的縱向端部之實質上整個升高的平台37000內。於此實施例中,按鈕52係可在二不同位置之間移動的波動按鈕(rocker button)。波動按鈕52之側面可被標記或著色,以便幫助使用者決定自動注射器2d的狀態。例如,如圖37B中所示,當波動按鈕52處於第一位置中時,波動按鈕52之暴露側37002對於使用者能為可見的,且例如可被塗成綠色。綠色可向使用者指示該自動注射器2d尚未啟動,且以別的方式含有準備輸送給使用者之劑量。在使用者按下按鈕52之後,第一暴露(綠色)側面37002可能不再可見,而是第二暴露的側面部分(未示出)對於使用者係可見的。第二暴露側面可具有與第一暴露側面37002不同之顏色或外觀,且當自動注射器2d處於第一組構時係不可見的。例如,第二暴露側面可為與外殼3之其餘部分相同的顏色(例如,白色),或可為另一顏色(例如,紅色、藍色等)。在此實施例中之窗口50可為類似於任何先前所敘述的窗口,且當直接從頂部或直接從側面觀看自動注射器2時能為可看見的。
在圖38A-B中所示之實施例中,按鈕52定位於自動注射器2e的平坦或略微倒圓角之頂部表面的縱向端部。按鈕52可為與外殼3之相鄰表面齊平,或可為稍微凹入的。當直接從側面觀看此實施例時,按鈕52能為看不見的。再者,於此實施例中,窗口50可沿著自動注射器2e之側表面縱向地延伸,且當直接從上方及/或從側面觀看自動注射器2e時能為至少部分可見的。
圖39A-B中所示之實施例係類似於圖38A-B中所示的實施例,使按鈕52定位在自動注射器2f之平坦或略微倒圓角的頂部表面之縱向端部。如圖39A中所示,按鈕52與外殼3的相鄰表面齊平或凹入。當從側面直接觀看此實施例時,按鈕52能為看不見的。再者,於此實施例中,窗口50可沿著自動注射器2f之凹入的側表面縱向地延伸,且僅當從側面直接觀看自動注射器2f時才可見。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當從上方直接觀看自動注射器2f時,窗口50係不可見的。
圖40A-B中所示之實施例係類似於圖39A-B中所示的實施例,除了將按鈕52定位在自動注射器2g之平坦或略微倒圓角的頂部表面之徑向中心以外。再者,雖然當從上方直接觀看自動注射器2g時可看到含有窗口50的凹部,但是從那有利之位置可能看不見窗口50本身。
於圖41A-B的實施例中,按鈕52係沿著自動注射器2h之橫向延伸的側表面定位。如所描述,按鈕52包圍實質上整體之一側向延伸的側表面,儘管可預見的是,按鈕52可包圍該表面之較小部分。按鈕52可為相對自動注射器2h的相鄰表面升高,且在預啟動或未展開之組構中,按鈕52可具有使用者可見的暴露側表面41000。可標記或著色按鈕52之側面41000,以便幫助使用者決定自動注射器2h的狀態,如上面相對於圖37A-B所敘述的。例如,如圖41A-B中所示,當按鈕52係處於預啟動或未展開之組構中時,按鈕52的暴露側面41000對於使用者能為可見的,且例如可被塗成綠色。綠色可向使用者指示自動注射器2h尚未啟動,且以別的方式含有準備輸送給使用者之劑量。在使用者按下按鈕52之後,暴露的(綠色)側面41000能為不再可見,指示該裝置已啟動。再者,於完成注射之後,按鈕52的視覺檢查將不會顯露任何先前暴露之著色或標記的表面,從而向觀看者指示已使用自動注射器2h。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鎖或其他機構防止按鈕52於按下之後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帶有暴露的著色或標記表面41000)。此鎖定機構可幫助確保自動注射器2h之目視檢查的可靠性。圖41C-E顯示與圖41A-B中所示之那些實施例類似的實施例,但具有定位於頂部表面上之另外的狀態窗口(status window)50b。狀態窗口可包括關於自動注射器2h之狀態的任何合適的資訊。在一實施例中,當自動注射器2h處於預啟動或未展開狀態中時,狀態窗口可顯示與按鈕52之暴露側面41000相同的顏色或外觀。在按下按鈕52之後,窗口50b可顯示不同的顏色或外觀以指示自動注射器2h已啟動。於一實施例中,窗口50b可顯示與按鈕52或外殼3之其餘部分相同的顏色或外觀,以指示已使用自動注射器2。下面討論可在窗口50b中顯示之影像和標記的類型之其他細節。
圖42A-B中所示的實施例係類似於圖39A-B中所示之實施例,除了當由於自動注射器2i的頂部表面之曲率(curvature)而從側面直接觀看自動注射器2i時可看見按鈕52以外。另外,當直接從上方或直接從側面觀看自動注射器2i時,窗口50能為可見的。
圖42C顯示自動注射器2j,其具有設置在自動注射器2j之頂部表面上的按鈕52,且具有沿著頂部表面和相鄰之縱向延伸的側表面兩者延伸之窗口50。於自動注射器2j中,窗口50和按鈕52可為在外殼3的頂部表面上彼此相鄰。
於圖43A-D中所示之實施例中,按鈕52可為定位在自動注射器2k的縱向延伸之側表面上。按鈕52可為於二位置之間的可移動之波動按鈕。與外殼3相比,按鈕52的至少一部分或整體可具有不同之顏色或以別的方式不同之物理外觀。當直接從上方或直接從側面觀看自動注射器2k時,按鈕52能為可見的。在此實施例中,窗口50可為定位於自動注射器2k之頂部表面的凹部中,使得當直接從上方觀看自動注射器2k時窗口50係可見的,而當從側面直接觀看時窗口50係不可見的。
圖44A-B中所示之自動注射器2l包括二縱向延伸的按鈕52–一個按鈕在自動注射器2l之每一縱向延伸的側表面上。可能需要使用者同時按下二按鈕52兩者,以便啟始針頭之展開、和藥物的分配。例如,按鈕52之其中一者可耦接至阻擋病人針頭機構的一些部分之鎖定機構,而鎖定機構的另一部分可建構為啟動流體源1366。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需要同時或以特定順序按下二按鈕52,以便啟始針頭展開。縱向延伸之窗口50可為設置於自動注射器的頂部表面上。
圖44C-D顯示具有定位在凹入之頂部表面中的滑塊44000之自動注射器2m。滑塊44000可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當滑塊44000處於第一位置中時,自動注射器2可被預啟動或取消展開(undeployed),且滑塊44000向第二位置的移動可啟始針頭展開和藥物分配。在第一位置中,可藉由滑塊44000於指示器面板(indicator panel)44002上顯示第一顏色、標記、或外觀(例如,在滑動部件本身下方)。例如,使用者可看到指示自動注射器之預啟動或未展開狀態的綠色或其他顏色。一旦將滑塊44000移動至第二位置,就可藉由滑塊44000於第二指示器面板上顯示第二顏色、標記、或外觀(與第一顏色、標記、或外觀不同),以提供先前已使用之自動-注射器2m的視覺指示。在第二位置中,第一指示器面板44002係藉由滑塊44000之滑動部件所覆蓋且看不見。此實施例的窗口50可為實質上類似於上面相對於圖35A-B所敘述之窗口50。
圖45A-B顯示具有在自動注射器2的頂部表面上之按鈕52的自動注射器2n,該按鈕52可為短按按鈕(snap-click button)。於自動注射器2之預啟動或未展開組構中,按鈕52可具有暴露的側表面45000,該側表面45000具有使用者可看見之顏色、標記、或外觀,以指示自動注射器2n的預啟動或未展開狀態。一旦按下按鈕52並將其移動至第二位置,則對使用者而言不再可從任何外部視角看見於暴露之側表面45000上的第一顏色、標記、或外觀,如此指示已使用自動注射器2n。在按下之後,按鈕52可咬扣或卡扣進入第二位置。按鈕52可涵括(encompass)自動注射器2的頂部表面之大部分或甚至實質上整體。再者,窗口50可為設置於按鈕52本身上。
圖46A-B顯示橫向自動注射器2o,其沿著橫向軸線(transverse axis)44(垂直於皮膚表面)的尺寸大於沿著平行於皮膚表面之橫向軸線(lateral axis)42的尺寸。橫向自動注射器2o仍然可沿著平行於皮膚表面之縱向軸線40具有最長的尺寸,且於此實施例中,橫向自動注射器2o內之容器1302可為實質上定向平行於皮膚表面且平行於橫向自動注射器2o的縱向軸線。為了容納所有需要之功能性,可將於此中所述的閥門(例如閥門3010)放置得更靠近自動注射器2o之皮膚接觸表面。容器1302可沿著自動注射器2o的縱向軸線44延伸,並可定位在閥門3010上方。自動注射器2o可包括定位於自動注射器2o之皮膚接觸表面的一部分或整體上之可移除的密封件46000。在一些實施例中,密封件46000可為能讓滅菌劑(例如,環氧乙烷或汽化的過氧化氫)滲透的,且於滅菌之前放置在自動注射器2o上。密封件46000可包括Tyvek或另一合適的材料。可預期的是,於此中所揭示之任何自動注射器可包括覆蓋各個自動注射器的底部、皮膚接觸表面之一部分或全部的可移除密封件(像密封件46000)。
圖46C-E顯示自動注射器2p之實施例,該自動注射器在頂部表面的縱向端部處具有設置在自動注射器之頂部表面上的按鈕52。窗口50可沿著鄰近按鈕52之頂部表面縱向地延伸。窗口50亦可延伸至自動注射器2p的每一縱向延伸之側表面。圖46E顯示自動注射器2p的底部、組織嚙合表面46001。組織嚙合表面46001可包括包含諸多識別資訊之標籤46003。有關標籤的更多細節將在下面討論。自動注射器2p亦可在組織嚙合表面46001之縱向端部處包括接觸偵測開關46002。為了展開針頭,可能需要按下接觸開關46002。於一些案例中,按下接觸開關46002可使機械障礙物移出自動注射器2p內的一或更多個結構之路徑、例如移出梭動機構、針頭驅動器、齒輪、或病人針頭機構的其他可移動部分之路徑。例如,按下接觸開關可將障礙物移出病人針頭機構的一或更多個部分之路徑。接觸開關46002可具有中空的內部(可為環形的),致使針頭306可通過組織接觸表面46001之開口6並通過開關46002的中空內部。
圖47A-47B顯示利用於針頭展開和裝置啟動之護罩47000的自動注射器2r。護罩47000可從自動注射器2r之外殼3延伸,且以與上面相對於圖33A-B所述者相同的方式操作。圖47A-47B之自動注射器2r可包括沿著自動注射器2r的頂部表面縱向地延伸之窗口50,但是由於頂部表面的向下彎曲,可從自動注射器2r之頂部和側面兩者看到窗口50。再者,當自動注射器2r處於預啟動和未展開狀態中時,當從側面觀看自動注射器2r時,使用者可看見護罩47000的暴露部分47002。暴露部分47002可具有與自動注射器2r之其餘部分(例如,其可為白色)不同的顏色(例如,綠色)、標記、或外觀。一旦自動注射器2r已啟動(使護罩47000縮回),先前暴露之部分4702和顏色能為看不見的。護罩47000之縮回可直接或間接地插入針頭306(例如,參考圖18A)。例如,針頭306可為耦接至外殼3,使得護罩47000和外殼3的相對移動造成針頭306插入使用者(直接插入)。於其他範例中,護罩47000之縮回可啟始另一機構、例如流體源、彈簧、或其他機構,以驅動針頭插入(間接插入)。
圖47C-47D顯示自動注射器2s,其像自動注射器2o一樣沿著橫側軸線(垂直於皮膚表面)具有比沿著平行於皮膚表面的橫向軸線更大之尺寸。按鈕52可設置在外殼3的凹入的頂部表面中,且當從側面直接觀看自動注射器2s時能為看不見的。窗口50可沿著外殼3之縱向延伸的側表面延伸,且當從正上方觀看自動注射器2時能為看不見的。底部部分47010可包含黏性或發黏之塗層、例如橡膠,以便利於藉由使用者抓握自動注射器2s,且亦幫助防止自動注射器2s於皮膚上滑動。抓握部可覆蓋自動注射器2s的底部、組織嚙合表面之大部分或全部,且亦可從組織嚙合表面沿著自動注射器2s的橫向側表面和縱向側表面向上延伸。
圖48A-C係沿著垂直於皮膚表面之橫向軸線具有最長尺寸的“直立”自動注射器2t之示意圖。自動注射器2t可包括與任何前述自動注射器相同或類似的部件。例如,來自流體源1366之流體可使容器1302相對固定不動的外殼3和流體導管300移動,以使容器1302置入與流體導管300流體連通。彈簧48000可為耦接至容器1302之第二端部1306,並可在啟動自動注射器2t之前(圖48A)處於擴展狀態中。當容器1302移出流體導管300時,彈簧48000可被壓縮(圖48B)。流體導管300的針頭306亦可使用於此中所述之任何機構來展開(參見圖48B)。在完成注射之後,來自流體源1366的流體/氣體可排出而不是按規定路線發送至容器1302。於此點上,使來自流體源1366之流體的壓力不再作用抵靠著彈簧48000,彈簧48000可擴展並推動容器1302和流體導管300兩者都遠離皮膚表面(亦即,針頭306的縮回)。流體源1366可為藉由按鈕或於此中所敘述之任何啟動機構來啟動。亦可預見的是,自動注射器2t可包括護罩,並藉由抵靠著皮膚施加壓力至自動注射器2t以縮回護罩造成流體源1366之啟動和針頭306的展開進入使用者。圖48D-F顯示具有沿著自動注射器之橫向軸線延伸的窗口50之直立自動注射器2u。自動注射器2u亦可包括能移除的帽蓋48002(參見圖48D-E),當移除帽蓋時,暴露出含有針頭開口6之護罩80。
圖48H和圖48I說明在自動注噴器2t內的系統流程之其他特徵,其可為與圖3A中所示的系統流程實質上類似。此實施例亦可包括使用來轉向氣體之排出或推動系統2300,該氣體將以別的方式排出自動注射器,以使用於在輸送藥物劑量之後輔助將護罩23102推動遠離自動注射器2t的其餘部分。
如上所述,護罩23102之縮回可啟始氣體罐體1366。例如,護罩23102可耦接至啟始桿件48012。當護罩23102縮回時,啟始桿件48012以類似於此中所述的其他氣體罐體啟動機構之方式啟動氣體罐體1366。然後,氣體流經系統和閥門,將藥物推動經過流體導管和病人針頭300,病人針頭現在如圖48H中所示地經過病人插入。
於護罩48010與氣體罐體/排出管線之間存在另一導管或連接部23104。當處於高壓狀態中時,在隔板3012正密封閥座3020之處,防止氣體流經導管23104。當系統和閥門中的壓力平衡時,且隔板升離閥座3020時,流經排出導管3018之氣體將推動系統2300的放卸閥驅策進入允許來自罐體1366的氣體流經導管23104之組構。然後,流經導管23104的氣體之力量經由推桿23106驅策及/或推動護罩48010至如圖48C和圖48I中所示的位置,針頭300在此位置係處於縮回狀態中。尤其是,參考圖48H和48I,柱塞或推桿23106可耦接至護罩48010。推桿48014可承納在自動注射器2t之導管23104中,且於導管23104內的排出壓力釋放時,推桿23106可將護罩23102推動至圖48C和48I中所示之組構。將護罩23102推動至圖48C和48I中所示的組構可用作向使用者指示注射已完成,且亦可用作防止藉由針頭之病人端部所造成的意外傷害(亦即,銳器緩解(mitigation)或防止)之預防措施。
圖49A-F說明具有護罩的自動注射器2v之諸多範例。在一些範例中,例如於圖49A-D中,護罩49000可包含自動注射器2v的皮膚接觸表面之實質上全部。在圖49D的實施例中,護罩49000可包括具有不同顏色之區段,以幫助使用者識別針頭開口6的大致位置。於圖49D中,針頭開口6可設置在護罩之組織接觸表面的徑向和縱向中心處。護罩之中央部分49003可具有與護罩的相鄰部分49004不同之顏色、標記、或外觀,以便幫助使用者可視化針頭展開的大致位置,而無需使針頭開口6處於使用者之直線視線中。在另一實施例中,中央部分4903可為能相對鄰接部分4904移動,並可於自動注射器2v內縮回以展開病人針頭。圖49E-F說明可移動件僅包圍自動注射器2v的組織接觸表面之一部分的實施例。例如,護罩49000可包括圓形突出部分49020(圖49E)或卵形突出部分49022(圖49F),其當以施加至自動注射器2v之壓力放置抵靠著皮膚時縮回進入自動注射器2v。亦可預期的是能利用任何其他形狀設計之突出部分。圖49E-F中所示的突出部分49020或49022可具有與自動注射器2v之組織接觸表面的其餘部分不同之顏色、標記、或外觀。圖49A-F的實施例可幫助減輕使用者對針頭之恐懼,因為當於視覺上檢查相應的自動注射器時,使用者可確信針頭長度相對較短。
於此中所揭示之自動注射器的諸多表面可被修改以在自動注射器之操作期間輔助使用者。例如,在按鈕52上,一或更多個凸塊50000(圖50F)、凹陷部50002(圖50C、50I)或肋部50004(圖50H)可使用於向使用者提供按鈕52係使用於啟動自動注射器的按鈕之清晰指示,且亦向使用者提供使用者正在操縱自動注射器的頂面之清晰度。表面特徵部亦幫助將使用者的手指導引至按鈕本身,並輔助於按鈕上之抓握。再者,當按下按鈕52時,凹陷部至少可提供更舒適的使用者體驗。諸多表面修飾部亦可施加至於此中所述之自動注射器的外表面之其他部分。例如,外殼3的表面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凸塊50000(圖50A、50B和50E)、凸起之肋部50005(圖50C)、凹入的肋部50004(圖50D和50H)、黏性或橡膠表面50008(圖50G)、凹部50009(圖50G)及/或壓花50006(圖50J)。表面修飾部可定位環繞諸多自動注射器,在此其係意欲供使用者握住/抓握自動注射器。可沿著所揭示之自動注射器的頂部表面、橫向延伸之側表面、或縱向延伸的側表面之一或更多個來放置表面修飾部。
圖51A-51D顯示相對所揭示的自動注射器之組織接觸表面的諸多針頭位置。例如,針頭開口6可為中心定位(例如,沿著自動注射器之橫向或縱向軸線的一或更多個),或從橫向或縱向軸線之一或更多個偏置。於一些實施例中,針頭開口6可延伸經過自動注射器的可移動護罩(圖51C和51D),並可相對能移動之護罩中心定位,或從護罩的一或更多個軸線偏置(如圖51C-D中所示)。如圖51A-B中所說明,針頭開口可為設置在環形接觸開關的中空內部內,使得針頭306於展開進入病人期間必須通過接觸開關之內部。在其他實施例中,接觸開關46002可為固體按鈕,針頭開口6延伸經過固體按鈕(圖51C-D)。於又其他實施例中,針頭開口6可從接觸開關46002偏置。在諸多實施例中,接觸開關46002可包括黏性或橡膠材料、及/或表面紋理(例如稜紋),以利於與皮膚接觸並防止打滑。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揭示的自動注射器之皮膚接觸表面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黏性或發黏的表面,以於使用期間輔助將自動注射器鎖固至皮膚。例如,參考圖51C-D,一或更多個抓握部51000、例如橡膠抓握部可為定位在自動注射器之皮膚接觸表面上。
參考圖52A-52C,本揭示內容的諸多自動注射器可包括拉動凸片或密封件46000,如先前參考圖46A-B所討論的。密封件46000可包括建構為延伸進入外殼3之一或更多個開口46000b的一或更多個突出部分46000a。雖然將突出部分46000a設置於開口46000b中,但是可藉由將自動注射器2暴露於可滲透經過密封件46000之滅菌劑(例如EtO或VHP)來滅菌。開口46000b可為與接觸開關46002(上面相對於圖46C-E所敘述)延伸出外殼3相同的開口。接觸開關46002可被偏向以經由開口46000b延伸至外殼3的外側,但是整體維持在外殼3內,而突出部46000a延伸經過開口46000b。當接觸開關46002固持於外殼3內時且當突出部分46000a設置經過開口46000b時,自動注射器不能展開針頭306或啟始注射。也就是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密封件46000之移除係於針頭展開之前必需發生的必要步驟。因此,例如,當突出部分46000a延伸經過開口46000b時,按下按鈕52將不會展開針頭306或以其他方式開始任何注射。例如,障礙物可為耦接至接觸開關46000,且障礙物可阻擋病人針頭機構、例如針頭驅動器、梭動機構、齒輪等之一或更多個部分的路徑。當從外殼3移除密封件46000b時,接觸開關46002可延伸經過開口46000b並從外殼3伸出(圖52B)。一旦接觸開關46002延伸至外殼3之外側,其可如上面相對於圖46C-E所述地操作,使得在與皮膚接觸時(圖52C),按下接觸開關46002可使自動注射器準備啟動。例如,當按下接觸開關46002時,且僅於按下時,按鈕52的啟動將啟始針頭306的展開。再者,於自動注射器上之密封件46000的存在可用作自動注射器尚未使用或未被篡改之清晰的視覺指示器。
圖53A-B顯示建構為幫助使用者或觀看者目視地決定裝置之狀態的狀態指示器50b之進一步範例。例如,當裝置處於預啟動和未展開狀態中時,指示器50b可顯示第一指示、例如第一顏色、標記、或外觀。於完成針頭306的注射和縮回之後,指示器50b可顯示第二顏色、標記、或外觀。例如,第二顏色可為“綠色”,或指示器可顯示文本或符號參考、例如“END”或標志校驗以指示注射的完成。指示器50b亦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其他顏色、標記、或外觀,以指示其他狀態。例如,當密封件46000附接至自動注射器時可顯示一顏色,且在從自動注射器移除密封件46000之後可顯示另一顏色。當已按下接觸開關46002但於已開始注射之前,可顯示又另一不同的顏色。亦可預期的是,指示器50b可顯示注射之實時進程。例如,在從第一顏色至第二顏色的過渡中,指示器50b可逐漸減小指示器窗口藉由第一顏色所佔據之面積,同時逐漸增大指示器窗口藉由第二顏色所佔據的面積。此過渡可持續直至注射結束,於此時指示器窗口僅顯示第二顏色,而沒有顯示第一顏色。如上所提出,指示器狀態中之改變可藉由按下按鈕52來觸發。指示器狀態中的改變亦可藉由來自閥門之氣體所觸發。例如,來自流體源1366的氣體之一部分可轉向以將指示器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在一實施例中,推桿8002的移動(藉由所排出之氣體驅動)可為使用於將指示器從第一位置推向第二位置。指示器50b可相對預期的注射時間來校準,以便顯示如上所述之逐漸進展。或者,轉向的氣體可簡單地觸發二變量指示器(binary indicator)從第一狀態(指示預啟動)至第二狀態(指示完成)的轉換。
圖54A-54C顯示諸多狀態旗標指示器(flag indicators)54000,其可為與所揭示之自動注射器一起使用,以幫助觀看者目視地決定給定自動注射器的狀態。旗標54000可為從第一端部54002延伸朝第二端部54004之部分管狀結構。該結構的第一端部54002可包括環繞旗標54000之整個圓周延伸的實質上管狀部分54006。該結構之第二端部54004可包括僅環繞旗標54000的圓周之一部分延伸的部分管狀部分54008。可預期的是,部分管狀部分54008可環繞旗標54000之徑向中心延伸環繞約180度的弧長。部分管狀構件54008之徑向外表面54008a可為第一顏色,且實質上管狀構件54006的徑向外表面54006a亦可為第一顏色,並延伸環繞與部分管狀構件54008相同之弧度。當從窗口50可看見時,表面54006a和54008a的第一顏色可指示注射完成(或進行中)。部分管狀構件54008之內表面54008b可為與第一顏色不同的第二顏色。再者,與部分管狀構件54008不共享相同弧度之實質上管狀構件54006的外表面54006b亦可為第二顏色。第二顏色可幫助提供一種對比,可藉此觀看和檢查容器1302之內容物。部分管狀構件54008的內表面54008b和實質上管狀構件54006之外表面54006b可同時從自動注射器的窗口50看見。指示器可為不透明、半透明、或毛面的(frosted)。
在啟動自動注射器之前,僅外表面54006b或外表面54008b的第二顏色可經過窗口50看見。當藥物輸送經過容器1302時,旗標54000可繞著容器1302旋轉,以隨著注射之進展而經過窗口50逐漸顯露出第一顏色,直至注射完成。於完成注射時,可預見的是,使用者可經過窗口50僅看見第一顏色(例如,僅部分管狀構件54009之外表面54008a、和實質上管狀構件54006的外表面54006a能為可看見的)。可預期的是,指示器之旋轉可為漸進的,以便提供注射進度之實時指示。在其他實施例中,旗標54000可用作二變量指示器,並可不旋轉,直至於完成注射之後。當用作二變量指示器時,旋轉可藉由從流體源1366經由例如排出口3018排出的氣體所驅動。圖54F-I說明二變量指示器之範例。例如,當注射係於進展中時(圖54F及54H),旗標54000處於其初始位置中。然而,一旦注射完成(圖54G和54I),旗標54000旋轉以佔據窗口50的整個觀看區域。圖54H和54I顯示在啟動之前(圖54H)和注射完成時(圖54I)的部分管狀構件54008相對窗口50之位置。
可調整實質上管狀部分54006的長度以容納為容器1302所設定之不同劑量。例如,相同模型和類型的自動注射器2和容器1302可使用於輸送不同劑量之藥物。對於較小的劑量,仍可使用相同類型之容器1302(例如,具有相同的規格),但是能以藥物充填至較小之容量。因此,在移向容器1302的第一端部1304之柱塞1316後面可有一定容量的未使用空間。於注射之前,此未使用和空的空間以及柱塞1316朝容器1302之中間的定位可導致使用者困惑。例如,在注射啟始時,當可視化容器1302和窗口50之中心處的柱塞1316時,使用者可能會感到困惑。例如,可能導致使用者相信裝置被啟動,未適當地充填,或可含有一些其他缺陷。旗標54000之實質上管狀部分54006的長度可幫助減少使用者之困惑。或者,窗口50或容器1302的某些部分可為毛面或塗漆,以覆蓋或用其他方式指示容器1302中之未使用空間。具有較大劑量的容器1302可具有相當少之未使用空間,並可與具有相當短的實質上管狀部分54006之旗標54000一起使用(例如,圖54C和54D)。具有較小劑量的容器1302可具有更多之未使用空間,並且可與具有相對較長的實質上管狀部分54006之指示器一起使用(於注射啟始之前,指示器阻擋使用者觀看未使用的空間-參見圖54A和54E)。
旗標54000可部分或完全佔據觀看窗口50。例如,窗口50係藉由圖54J和54M中之指示器所完全地佔據,但是僅局部地佔據圖54K、54L、和54N中的觀看窗口。在圖54M中,旗標54000可為稍微透明的,以使柱塞1316之一部分能夠經過旗標54000看見。
窗口50亦可於容器1302中為不同的劑量進行著色或覆蓋。例如,參考圖55A-55C,可使用不同層次之色調55000來區分建構用於不同劑量的自動注射器。尤其是,用於圖55A中所示之第一劑量、例如最大劑量,窗口50可不含有任何色調。對於比圖55A中所示的最大劑量更小之劑量,可將窗口50著色以便在容器1302的第一端部1304處覆蓋未使用之空間。另一選擇係,代替色調,覆蓋件55002可使用於覆蓋不同劑量用的未使用之空間。例如,覆蓋件55002可建構為覆蓋用於較小劑量的窗口50之較長長度,而對於容器1302中所裝盛的較大劑量暴露更多之窗口50。圖55G顯示相對大的劑量,且圖55D顯示容器1302中之相對小的劑量。在圖55G中,實質上所有窗口50係可看見的,且實際上,柱塞1316可能根本不可看見。另一選擇係,於圖55D中,覆蓋件55002覆蓋窗口50之更大比例(比在圖55G中)。圖55E-F顯示於圖55D和55G中所示的那些劑量之間的中間劑量。在替代實施例中,覆蓋件可直接放置環繞容器1302本身(於自動注射器內),而不是如所示放置在自動注射器之外表面上方。
圖56A-E顯示用於自動注射器的外表面上之標籤46003的諸多位置。例如,標籤46003可定位在自動注射器之底部、皮膚接觸表面上(圖56A-B)。或者,可將標籤46003放置於自動注射器的側表面上(圖56C-E)。在一些實施例中,標籤46003可為定位於外殼3之外表面上和至可移除的帽蓋上。打孔眼線(perforation)56000可在帽蓋48002和外殼3之相交處設置於標籤上。打孔眼線56000可用作向使用者指示裝置未被篡改的又另外指示器。在從外殼3移除帽蓋48002時,打孔眼線56000被破壞。於其他實施例中,標籤46003或識別資訊可放置在自動注射器之頂部表面上。
圖57A-D顯示諸多特徵,用於在視覺上指示將插入病人的針頭306之大致長度57009。例如,可將彩色帶57002(圖57A)、突出肋部57004(圖57B)、凹部57006(圖57C)、或偏置的階梯狀部分57008(圖57D)併入護罩80,以指示將穿透皮膚之針頭306的大致長度57009。尤其是,針頭306之注射長度可對應於或可為實質上等於從圖57A-57D中所敘述的特徵部至護罩80從其延伸之外殼的端部之距離。圖57E顯示具有可移除帽蓋的實施例,在此彩色帶57010係設置環繞帽蓋之圓周。彩色帶的寬度可為使用者提供代表針頭306的穿透長度57009之視覺提示。此特徵部對於直立定向的自動注射器尤其有效,該注射器通常會引起病人更大之焦慮感,因為病人使較長的橫向高度尺寸與較長之針頭相關聯。
圖58A-H說明可併入自動注射器2的另外特徵。如圖58A中所示,自動注射器2可包括狀態窗口54000,其可與在此中所述之任何窗口類似地定位於自動注射器2的外殼3之外面上。顯示為圓形的狀態窗口54000可為任何合適之形狀、例如卵形、矩形、正方形、不規則形狀等。如在圖58B-58H中更詳細地顯示的,狀態指示器580002可為能相對狀態窗口58000移動,以便顯示注射之不同狀態、階段、部分等。另外,狀態指示器580002可包括例如於此中所討論的特徵部之一或更多個,如相對於圖53A-53B中所討論的。又再者,狀態窗口58000之位置不受限制,且於一些實施例中,狀態窗口54000可定位成更接近按鈕52。
如圖58B中所示,狀態指示器580002可包括一或更多個狀態面板,例如,第一狀態面板58002a、第二狀態面板58002b、和第三狀態面板58002c,它們可沿著狀態指示器58002的長度實質上縱向地配置。每一狀態面板58002a、58002b、58002c可包括不同之顏色、標記、圖案、外觀等,以便當各個狀態面板係與狀態窗口58000對齊時向使用者傳達自動注射器2的當前狀態。於一態樣中,第一狀態面板58002a可為第一顏色(例如,白色)、第一圖案,或包括第一指示器、例如文本或符號參考(例如,“開始(Go)”或“就緒(Ready)”)。第二狀態面板58002b可為與第一顏色不同之第二顏色(例如,藍色)、與第一圖案不同的第二圖案、或與第一指示器不同之第二指示器(例如,“進展中”),且第三狀態面板58002c可為第三顏色(例如,綠色)、第三圖案、或第三指示器(例如,“結束(End)”)。第三顏色可為與第一顏色和第二顏色不同。第三圖案可為與第一圖案或第二圖案不同。第三指示器可為與第一指示器和第二指示器不同。另外,第一狀態面板58002a可對應於自動注射器2用的初始或未使用狀態。第二狀態面板58002b可對應於自動注射器2用之活動或進展中狀態,且第三狀態面板58002c可對應於自動注射器2用的完成或已使用狀態。因此,對應於完成或已使用狀態之狀態面板(第三狀態面板58002c)可定位在對應於初始或未使用狀態之狀態面板(第一狀態面板58002a)和對應於活動或進展中狀態的狀態面板(第二狀態面板58002b)之間。以此方式,狀態指示器580002可經由梭動機構58014(實質上類似於在此中所討論的梭動機構,包括例如梭動機構340)相對窗口58000移動。儘管未示出,但是狀態指示器580002可包括四或更多個另外之狀態面板,其可對應於注射過程的另外狀態、階段、部分等。可進一步預期的是,每一狀態面板可利用顏色、圖案、及/或指示器之組合,例如,綠色背景與文本參考的組合。
狀態指示器58002可包括支撐狀態面板58002a、58002b、和58002c之支撐結構58002d。支撐結構58002d可包括延伸部分580002e,其可在軌道58006之間向下延伸,支撐結構580002d沿著軌道滑動。另外,如下文所討論並於圖58F-58H中所示,延伸部分58002e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可與病人針頭機構58010的叉指58012a或58012b相互作用之突出部分58002f和58002g。狀態指示器58002亦可於軌道58006上移動。儘管未示出,但是軌道58006可固定地耦接至自動注射器2的內部、例如在外殼3之內部上。
於一態樣中,且如上所論及,狀態指示器58002可為藉由梭動機構58014的一或更多個叉指58012a和58012b所移動。病人針頭機構58010可包括具有一或更多個齒部58014a之梭動機構58014,該齒部可與一或更多個齒輪(未示出,例如,於此中其他地方所述的齒輪360a)嚙合,以便致動針頭注射過程,如上所討論。同樣如上所討論,病人針頭機構58010可包括彈簧連接部58016和推桿連接部58018。病人針頭機構58010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叉指58012a和58012b,其可從梭動機構58014的一部分延伸、例如在彈簧連接部58016和推桿連接部58018之間延伸。
如上所論及,狀態指示器58002可藉由一或更多個叉指58012a和58012b所嚙合或推動。如圖58F-58H中所示及如於此中所討論的,狀態指示器580002可包括例如從延伸部分580002e側向地延伸之突出部分58002f,其可為定位在二叉指58012a和58012b之間。突出部分580002f可藉由一或更多個叉指58012a和58012b所接觸,致使梭動機構58014於不同注射階段之間的移動亦使狀態指示器5802移動。因此,狀態指示器580002係可在病人針頭機構58010之致動期間相對狀態窗口58000移動。
圖58C-58E說明在上面所討論的組構中之窗口58000和狀態指示器580002。例如,圖58C說明相對窗口58000和軌道58006處於第一位置中的狀態指示器580002。如所示,第一狀態面板58002a係與窗口58000至少局部地對齊,對應於初始或未使用狀態。在此狀態中,第二狀態面板58002b和第三狀態面板58002c係於窗口58000之外側,且因此至少局部地藉由外殼的一部分所阻擋,致使它們從窗口5800之外部看不見。圖58D說明相對窗口58000和軌道58006處於第二位置中的狀態指示器580002。如在圖58D中所示,第二狀態面板580002b至少局部地與窗口58000對齊,對應於活動或進展中狀態。在此狀態中,第一狀態面板58002a和第三狀態面板58002c不能從窗口58000之外側看到,且因此可為至少局部地藉由外殼的一部分所阻擋。圖58E說明相對窗口58000和軌道58006處於第三位置中之狀態指示器580002。如所示,第三狀態面板580002c係與窗口58000至少局部地對齊,對應於完成或已使用狀態。在此狀態中,從窗口58000的外側看不到第一狀態面板580002a和第二狀態面板580002b,且因此可至少局部地藉由外殼之一部分所阻擋。如上所論及且如圖58C-58E中所示,叉指58012於注射期間的移動亦可幫助相對窗口58000平移狀態指示器580002。
圖58F-58G更詳細地說明叉指58012a和58102b與狀態指示器580002在注射期間之相互作用。如圖58F中所示,於初始或未使用狀態中,狀態指示器580002的一部分係與窗口58000對齊,例如,對應於第一狀態面板58002a。再者,於此初始階段,叉指58012a可緊靠突出部分58002f之一部分。再者,於此初始階段,可在叉指58012b與另一突出部分58002g之間設置間隙58002h。如於此中所討論的,梭動機構58014可藉由彈簧58070所偏向,且此偏向可幫助確保狀態指示器580002保留在初始或未使用狀態中直至注射。於一態樣中,突出部分58002f可定位在叉指58012a和58012b之間,使得梭動機構58104的移動使突出部分58002f移動,並因此於注射過程期間沿著軌道58006移動狀態指示器580002。
如圖58G中所示,在活動或進展中狀態下,狀態指示器580002之另一部分係與窗口58000對齊,例如對應於第二狀態面板58002b。例如,當梭動機構58014在注射期間移動並壓縮彈簧58070時,叉指58012a使突出部分58002f移動。因此,梭動機構58014的移動使突出部580002f移動,並因此於注射過程期間沿著軌道58006將狀態指示器58002移動至第二位置。在此位置中,可經過窗口58000顯示第二狀態面板58002b。叉指58012b和突出部分58002g之間的間隙58002h可為實質上維持於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
最後,如圖58H中所示,在完成或已使用狀態中,狀態指示器580002的又另一部分係與窗口58000對齊,例如,對應於第三狀態面板580002c。例如,當在注射期間由於加壓氣體作用在梭動機構58104上之力量小於彈簧58070的力量而使梭動機構58014縮回時,梭動機構58014將移動朝其初始位置。因此,在注射過程期間,叉指58012b將移動朝突出部分58002g以沿著軌道58006將狀態指示器58002移動至第三位置。由於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中存在間隙58002h,因此梭動機構58014朝其初始位置之移回將狀態指示器移動至第三位置(其係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位置)。第三位置可為與第一位置隔開大約間隙58002h之長度。於此位置中,可經過窗口58000顯示第三狀態面板58002c。間隙58002h的長度可為實質上等於狀態面板58002a、58002b、及/或58002c之任何一者的長度。
基於梭動機構58014和狀態指示器58002之相互作用,例如,經由叉指58012a和58012b與突出部分58002f和58002g的相互作用,關於注射之狀態、情況、進展等的資訊可顯示給使用者。再者,上面的態樣可幫助顯示自動注射器2是否準備好注射、自動注射器2是否處於注射之過程中、或自動注射器2是否已使用於注射。於此中所揭示的指示器機構可為相當簡單,僅將二或三個部件添加至現有之病人針頭機構。再者,指示器機構利用病人針頭機構的運動,其允許獨立於經過自動注射器之另一窗口所顯示的柱塞移動而實時指示裝置之狀態。結合於此中所揭示的一或更多個閥門之智慧型感測技術,可獲得自動注射器2的實際、實時狀態之改進的精度或判定。現有自動注射器系統傾向於過早地指示注射已完成,因為推液塞桿件係使用於觸發指示。在某些情況下,推液塞桿件可於注射本身結束之前抵達其行進路徑的末端。
其他特徵可併入於此中所揭示之指示器機構。例如,卡扣、止動部、或其他特徵可使用於防止狀態指示器移回至第一位置而不是第三位置。換句話說,缺乏當狀態指示器5802在彈簧擴展期間移動時使狀態指示器580002停止的某種機構,藉由彈簧58070之擴展所提供的力量,狀態指示器可被推動通過第三位置而回至第一位置(提供未使用注射器之錯誤狀態)。卡扣或止動部可定位於支撐結構58002d的路徑上或路徑中或其他位置,以防止狀態指示器58002移動回至其第一位置。另一選擇係,支撐結構58002d可具有緊密之公差,並可藉由摩擦層級來達成精確的定位。
在一實施例中,橫向(扁平式)自動注射器可包括定位於自動注射器之頂部表面的縱向端部上之按鈕。該按鈕可包括一或更多個突出的凸塊,並可具有與外殼之相鄰部分不同的顏色。例如,按鈕可為藍綠色(teal)、綠色、或藍色,而外殼之頂部表面的相鄰部分係白色。包括識別資訊之標籤可為與頂部表面上的按鈕相鄰。該按鈕可為與針頭開口橫向對齊之推動按鈕。針頭開口可為在裝置的底部、組織接觸表面上。接觸開關(類似於此中所揭示之接觸開關46002)可為設置環繞針頭開口。底部表面可具有與頂部表面不同的顏色、及與按鈕不同之顏色。例如,底部表面可為灰色的,並可包括黏性或橡膠材料,或能以別的方式包括硬質之塑膠材料。自動注射器的頂部表面可包括突出或蝕刻的肋部,以利於抓握。窗口可沿著自動注射器之縱向延伸的側表面延伸,並可讓使用者能夠看到容器(帶有藥物)和容器內側之柱塞。窗口能可選地包括塗料、磨砂、色調、或覆蓋件,以防止使用者在注射已開始之前觀看容器內的未使用空間。自動注射器可包括拉動凸片,其防止在移除拉動凸片之前啟動裝置。拉動凸片可佔據接觸開關經過其延伸的相同空間(於移除拉動凸片之後)。將按鈕直接定位在針頭上方可藉由遍及注射過程對此等使用者給予更大控制的印象而給某些使用者提供更多舒適性。於其他實施例中,針頭開口由自動注射器2之中心的偏置之定位可促進自動注射器2在較小的目標表面(例如,手臂)上之使用。偏置的針頭開口能夠於較小表面上使用自動注射器2,因為在此等實施例中,不需要將整個底部表面放置於使用者之皮膚上供針頭的展開。
在另一實施例中,橫向自動注射器可具有比橫向尺寸(平行於皮膚表面)更大之橫向尺寸(垂直於皮膚表面)。自動注射器可具有沿著縱向軸線(平行於皮膚表面)的最長尺寸。在此實施例中,自動注射器之組織接觸表面比頂部表面長,且當從側面觀看時,自動注射器可具有帶有圓角的大致梯形外觀。拉動凸片可為設置於組織接觸表面上,並可防止裝置在其移除之前啟動。拉動凸片可沿著實質上整個組織接觸表面延伸。此實施例的自動注射器可包括能縮回進入外殼的護罩。當將護罩放置抵靠著皮膚時,將力量施加至外殼頂部可造成護罩縮回和針頭插入。針頭開口可設置於組織接觸表面之徑向和縱向中心。窗口可沿著頂部表面延伸,以能夠觀看容器和容納在其中的柱塞。再者,此自動注射器能可選地包括如上所述之旗標54000。頂部表面上的窗口可為圓形的,並可包括色調、塗料、或磨砂,以阻擋於注射開始之前觀看容器中的未使用空間。
在另一自動注射器中,橫向自動注射器之側向尺寸(垂直於皮膚表面)可為大於橫向尺寸(平行於皮膚表面)。自動注射器可沿著縱向軸線(平行於皮膚表面)具有最長的尺寸。自動注射器之頂部表面可比在其組織接觸表面更長。頂部表面可相對自動注射器的縱向軸線和橫向軸線兩者偏置並成一角度。例如,自動注射器之頂部表面能相對自動注射器的底部組織接觸表面以由約5度至約65度、由約10度至約60度、由約15度至約55度、由約20度至約50度、由約25度至約45度、由約30度至約40度、或約35度之角度延伸。組織接觸表面可為與頂部表面(例如,白色)不同的顏色(例如,藍綠色或任何其他合適之顏色),並可包括類似於參考圖47C中所敘述的黏性或發黏部分。窗口可沿著頂部表面延伸,且啟動按鈕可為設置在頂部表面和橫向延伸表面之相交處。如上所述,按鈕可包括凹陷部或凸塊,且亦可包括彩色的側表面以如上所述提供自動注射器之狀態的視覺指示。接觸開關可從底部表面延伸,且針頭開口可為設置於接觸開關中。接觸開關可為大致上卵形的,並可包括肋部以利於放置在皮膚表面上。針頭開口亦可為相對接觸開關和底部表面之中心偏置。可選地,覆蓋件、窗戶塗料、或磨砂可經過自動注射器的窗口阻擋使用者觀看無效空間。使用者可藉由將她的手掌和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指包覆環繞進一步遠離皮膚表面突出之自動注射器的把手部分來抓握此實施例。當自動注射器定位抵靠著皮膚表面時,使用者之第五指將相對皮膚表面定位於最高位置,而使用者的手之第四、第三、和第二指將相對皮膚表面逐漸定位於較低位置。使用者的拇指或第一指將放置在最靠近皮膚表面之位置,並可使用來按下按鈕以啟動自動注射器。
此自動注射器60100的範例顯示於圖60A-64中。與可穿戴之自動注射器相反,自動注射器60100可為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可要求使用者於整個注射程序將自動注射器固持抵靠著使用者的皮膚,而可穿戴式注射器能包括用於將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緊固至皮膚上之特徵部。例如,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可包括一或更多個特徵部,例如用於緊固至使用者的黏性貼片、帶子等。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內容的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輸送小於3.5 mL的藥物體積(或從約0.5 mL至約4.0 mL、約1.0 mL至約3.5 mL、約3.0 mL、約3.1 mL、約3.2 mL、約3.3 mL、約3.4 mL、約3.5 mL之藥物體積),反之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輸送大於3.5 mL、大於4.0 mL、或大於5.0 mL的藥物體積。本揭示內容之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將高黏性液體輸送給病人。例如,本揭示內容的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輸送具有由約0 cP至約100 cP、由約5 cP至約45 cP、由約10 cP至約40 cP、由約15 cP至約35 cP、由約20 cP至約30 cP、或約25 cP之黏度的液體。
再者,根據本揭示內容之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可建構為完成注射程序,如從(1)使用者將自動注射器放置到皮膚上的點至2)於注射完成之後讓使用者從皮膚移除自動注射器的點所測量,並在少於約30秒、少於約25秒、少於約20秒、少於約15秒、或少於約10秒內測量。可穿戴式自動注射器可能或將花費30秒以上之時間來完成上述相同的步驟1)和2),亦即從1)將自動注射器放置到使用者皮膚上之時間點至2)從皮膚移除自動注射器的時間點。
自動注射器60100可包括外殼60110。外殼60110可繞著縱向軸線6010(例如X軸)和實質上垂直於縱向軸線6010之橫向軸線6020(例如Y軸)定向。外殼60110沿著橫向軸線6020的尺寸比沿著縱向軸線6010之尺寸可為較短。外殼60110可包括動力源6025。動力源6025可包括一或更多個機械、電力、化學、及/或流體致動機構,其建構為向推液塞(亦即,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敘述的推液塞60185)提供驅動力。此等致動機構可包括建構為驅動螺絲或伸縮桿件、彈簧或其他彈性構件、其他儲能機械零件、壓縮或加壓空氣、另一加壓或壓縮流體、化學反應、迴路或其組合之馬達。圖60b-64顯示包含基於流體的動力源(亦即,流體源60145)之示範實施例。
沿著縱向軸線6010,外殼60110可界定致動端部6030和排出端部6040。圖60A-64中所示實施例僅係示範性的,且自動注射器60100可在外殼60110之任何位置提供致動或排出能力。外殼60110可具有適合於能夠藉由使用者或醫療專業人員攜帶和自行附接的任何尺寸。可設計外殼60110之尺寸,使得自動注射器60100包含手持式裝置,使用者可將手持式裝置壓縮或固持抵靠著治療/注射部位。雖然圖60A-64的所說明實施例顯示實質上矩形之外殼60110,外殼60110的其他實施例可具有圓形、圓柱形、彎曲、或人體工程學之形狀。外殼60110亦可包括黏性或發黏的塗層,使得外殼60110之外表面係防滑或波紋狀表面(corrugated surface)。
外殼60110可包括把手部分60115和能縮回的護罩60117。把手部分60115可包括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塑膠、金屬、一次性、可重複使用、硬性、或撓性材料。把手部分60115亦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透明/半透明的開口、窗口、或允許可視化外殼60110之內容物的部分。護罩60117可包括含有塑膠、金屬、織物、或其組合之材料。護罩60117可藉由從使用者向把手部分60115施加力量而沿著橫向軸線6020縮回進入把手部分60115。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可為彼此耦接以建立外殼60110的內腔室60119。內腔室60119可具有於自動注射器60100之初始狀態中的第一體積(例如,如圖60B中所示)、及在護罩60117縮回之後的較小之第二體積(例如,如圖61中所示)。可縮回的護罩60117可具有側壁60120和組織嚙合(例如,底部)表面60125。側壁60120可縮回進入內腔室60119。例如,側壁60120可具有能縮回進入把手部分60115的部分60124並與其重疊之部分60123(例如,如圖61所示)。於其他實施例中,側壁60120可塑形為伸縮囊(bellows)或折疊部(folds),其可沿著預定的褶襇(pleats)起皺或擴展。在又另一實施例中,代替把手部分和可縮回之護罩,單個外殼可靠近其組織嚙合表面包括伸縮囊或折疊部。
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可藉由一或更多個線圈、彈性材料、氣動機構等朝圖60B中所示的初始狀態偏向。於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彈簧60135可從護罩60117的內部表面延伸進入內腔室60119,該內部表面可為與組織嚙合表面60125相反並可定位鄰接側壁60120,以提供抵抗縮回運動之阻力。再者,彈簧60135可為耦接至把手部分60115的內部表面、或耦接至相對把手部分60115固定以壓縮彈簧60135之自動注射器60100的內部元件。彈簧60135可為定位於內腔室60119和護罩60117內側,如圖60A-64中所示,在把手部分60115中、至少局部於護罩60117中且局部在把手部分60115中等。彈簧60135可如圖60B中所示偏向進入擴展位置。
護罩60117之組織嚙合表面60125可具有開口60130,流動路徑60200可經過開口60130展開(例如,圖61中所示)。護罩60117的縮回(亦即,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之移動朝向彼此)可造成流動路徑60200的尖端延伸出護罩60117,在此可將其插入使用者/病人。如上面所提出,彈簧60135可偏向至其擴展組構,致使當自動注射器60100處於靜止位置中時,流動路徑60200係容納在外殼60110內側。於此等實施例中,在把手部分60115上之持續力量可使用於維持流動路徑60200於使用者內的展開。外殼60110之一些實施例可包括掣子或扣環(clasp),其可將自動注射器60100緊固進入圖61-63中所示的壓縮組構,而無藉由使用者在把手部分60115上之持續的力量。例如,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可包括互鎖或互補之鎖定特徵部,它們互作用以將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緊固於壓縮組構中。示範性互鎖特徵部可包括斜面或成角度的幾何形狀,使得特徵部可將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都穩定在初始、伸出位置中,並將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鎖定於壓縮組構中。用於互鎖特徵部之斜面或成角度的形狀可允許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在鎖定之前容易地滑過彼此。於一個此實施例中,鎖定特徵部的互鎖可為用於流體60150釋放及/或按鈕60140致動之先決條件。在某些情況下,按鈕60140可為動力源6025的部件。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護罩60117處於伸出(例如,未壓縮/縮回)組構中時,可停止流體60150及/或藥物(處理液)60181之流動。
流動路徑60200可包括中空針頭,該中空針頭包括第一針頭60210、第二針頭60220、和從第一針頭60210延伸至第二針頭60220的管腔60230。第一針頭60210可建構為穿刺一匣密封件60183,以使流動路徑60200與匣60180流體連通(在下面進一步詳細敘述)。一旦第一針頭60210穿透匣密封件60183並與匣60180建立流體連通(例如,參見圖62),藥物可從匣60180行進經過流動路徑60200之管腔60230,並經過第二針頭60220進入使用者。流動路徑60200的第一針頭60210部分可大致上平行於或沿著縱向軸線6010定位。第二針頭60220可建構為在注射部位穿刺或注射進入病人之身體。第二針頭60220可大致上沿著或平行於橫向軸線6020定位。第一針頭60210和第二針頭60220可為彼此偏置及/或大致上或精確地彼此垂直。當護罩60117處於圖60B中所示之初始狀態中時,流動路徑60200可為實質上或完全設置在外殼60110內,但是當護罩60117縮回時,第二針頭60220可從開口60130突出(圖61-63)。於某些案例中,開口60130可包括膜狀物(membrane)或其他覆蓋件,致使流動路徑60200可在使用之前保持滅菌的。
流動路徑60200可包括金屬、金屬合金、聚合物等。流動路徑60200可為不透明的。另一選擇係,流動路徑60200可為半透明或透明的,使得可看見流動路徑60200之管腔60230。於一些案例中,外殼60110的至少一部分在流動路徑60200之位置可為透明或半透明的,使得使用者可觀察流動路徑60200之管腔。流動路徑60200可根據示範實施例界定22、23或27號規格的薄壁式針頭。亦可利用從例如6號規格分佈至34號規格之其他針頭尺寸。可基於藉由自動注射器60100所分配的藥物之數量或黏度來選擇規格尺寸。流動路徑60200的規格尺寸可沿著流動路徑60200之長度變動。例如,第一針頭60210可具有與第二針頭60220不同的規格尺寸。流動路徑60200之管腔60230可為由材料所製成或塗有物質,以減小藥物流動中的摩擦。
自動注射器60100之一優點係其沿著橫向軸線6020的低輪廓。該低輪廓轉換成小尺寸之自動注射器60100,其可便於儲存並減輕病人對大針頭的恐懼。為了容納短輪廓,流動路徑60200可具有蜿蜒或非線性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流動路徑60200可包括彼此偏置之複數區段。如所示,流動路徑60200具有四個偏置區段,雖然可利用任何其他合適的數量,包括例如二、三、五、或更多個偏置區段(例如,區段60250、區段60260、區段60270、和區段60280)。至少第一針頭60210可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6010延伸,而至少第二針頭60220可沿著或平行於橫向軸線6020延伸。因此,第一針頭60210和第二針頭60220可為實質上彼此垂直。
在操作中,組織嚙合表面60125可定位抵靠著使用者身體之一部分、例如於治療或輸送部位。可沿著橫向軸線6020向外殼60110施加向下的力量。此力量可造成護罩60117沿著橫向軸線縮回進入外殼60110之把手部分60115,並從開口60130延伸流動路徑60200以穿刺使用者(例如,如在圖61所示)。換句話說,當沿著自動注射器60100的橫向軸線施加力量時,護罩60117可能收摺或縮回,而外殼60110之腔室60119中的所有部件(包括流動路徑60200)可沿著橫向軸線平移。於一些實施例中,自動注射器之部件將在此壓縮步驟期間僅沿著橫向軸線6020移動,而不沿著縱向軸線6010移動。由於流動路徑60200可為最接近自動注射器60100的組織嚙合表面60125,所以流動路徑60200可在壓縮步驟期間延伸經過開口60130。儘管未示出,但是外殼60110可包括一或更多個掣爪或緊固件(fixtures)以鎖固流動路徑60200之位置。鎖固流動路徑60200的位置可確保流動路徑60200在與病人接觸時不會扭曲、彎曲、或縮回進入外殼60110,或當接觸匣60180時變形或扭曲(如下文進一步詳細地敘述)。
參考圖60A-64,自動注射器60100可包括按鈕60140、流體源60145、導管60155、開關60160、導軌60170、分配室60175、匣60180、和流動路徑60200。圖60B-64之實施例具體考慮基於流體的動力源(流體源)60145,且如從圖60A顯而易見的,流體源60145可替代另一合適之動力源,包括上面相對於動力源6025所討論的那些結構之任何一者。匣60180可為圓柱形容器。例如,匣60180可為標準的3 mL容器,其具有8 mm之壓接頂部、9.7 mm的內徑、和64 mm之長度。在一個當前實施例中,匣60180可為由配置有平行於外殼60110的縱向軸線6010之其縱向長度的圓柱形瓶(vial)所構成。匣60180可具有外表面60179和內表面60188。內表面60188可界定裝盛藥物60181的腔室60182。匣60180可在第一端部具有基底邊緣60187,且於第二端部延伸朝開口60189。基底邊緣60187可為匣60180之最接近外殼60110的致動端部6030之部分(例如,在圖60b-64中顯示)。開口60189可為於匣60180最接近排出端部6040的端部處。雖然圖60A-64說明示範性致動端部6030和排出端部6040,匣60180、基底邊緣60187、和開口60189能以任何配置定位在外殼60110內。例如,圓形外殼60110可定向匣60180以僅相對於治療或注射部位、而不是致動端部6030或排出端部6040分配其內容物。開口60189可藉由密封件60183所覆蓋,該密封件可在匣60180之第二端部將藥物60181密封於腔室60182內側。
密封件60183可建構為輔助開口60189的閉合及/或密封,並允許將流動路徑60200針頭之第一針頭60210插入匣60180。密封件60183亦可包括橡膠、纖維(fibrous)、或彈性材料,使得密封件60183的刺穿仍可環繞流動路徑60200形成密封,致使藥物60181不會從環繞流動路徑60200之穿刺部位流出。密封件60183可包括未塗覆的溴丁基(bromobutyl)材料、或另一合適的材料。
容器之“額定體積”(nominal volume)(亦稱為“指定體積”或“指定容量”)意指容器的最大容量,如藉由容器製造商或安全標準組織所識別的。製造商或安全標準組織可指定容器之額定體積,以指示容器能以該體積的液體(滅菌或非滅菌(aseptically))充填,並閉合、塞住、滅菌、包裝、運輸、及/或使用,同時維持容器閉合之完整性,且同時維持內側所裝盛的流體之安全性、滅菌性、及/或無菌本質。在決定容器的額定體積時,製造商或安全標準組織亦可考慮於正常充填、閉合、塞住、包裝、運輸、和施用程序期間發生之變動性。當作範例,預充填注射筒可為用手動或機器充填直至其額定的液體體積,且接著可用排出管或真空塞住,而充填和塞住之機械裝置和工具不會接觸並潛在地污染注射筒的內容物。
在一些範例中,匣60180可具有約5 mL之額定體積,儘管可利用任何其他合適的體積。於一實施例中,匣60180可建構為輸送一定量之藥物(例如,從約0.5 mL至約4.0 mL、約1.0 mL至約3.5 mL、約3.0 mL、約3.1 mL、約3.2 mL、約3.3 mL、約3.4 mL、約3.5 mL、或其他輸送量)。所輸送的量可為小於匣60180之額定體積。再者,為了將所輸送的藥物量輸送給使用者,匣60180本身可充填與所輸送之量不同的藥物量(亦即,已充填量)。充填量可為大於輸送量之藥物量,以說明由於例如匣60180或流動路徑60200中的無效空間而不能從匣60180傳送藥物至使用者。因此,儘管匣60180可具有5 mL的額定體積,藥物之充填量和輸送量可為小於5 mL。在一實施例中,因為匣60180被使用於手持式自動注射器中,所以來自匣60180的藥物之輸送量可為從約0.5 mL至約4.0 mL、約1.0 mL至約3.5 mL、約3.0 mL、約3.1 mL、約3.2 mL、約3.3 mL、約3.4 mL、約3.5 mL。藥物的充填量和輸送量可為與藥物之黏度和自動注射器60100的手持本質有關。也就是說,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於某些黏度下,較高的藥物體積可妨礙自動注射器60100在小於可接受的時間量(例如小於約30秒)內完成注射程序之能力。因此,可設定來自自動注射器60100的藥物之輸送量,使得從1)將自動注射器放置至使用者的皮膚上之時間點到2)從皮膚移除自動注射器的時間點所測量之注射程序係小於約30秒或小於約另一時間段(例如,小於約25秒、小於約20秒、小於約15秒、或小於約10秒)。當藥物的輸送量和黏度過高時,自動注射器60100可能無法用作手持式自動注射器,因為完成注射程序所需之時間可為比用於手持式裝置的商業或臨床可接受之時間更長。在其他範例中,匣60180可具有大於或等於1 mL、或大於或等於2 mL、或大於或等於3 mL的容量。再次,如上所述,由於匣60180可使用在手持式自動注射器中,而不管匣60180之額定體積如何,所以可設定來自匣60180的藥物之輸送量,使得如上所界定的注射程序係於相當短之時間段內完成(以便避免將自動注射器60100附接至使用者的另外特徵部之需要,致使自動注射器60100係可穿戴的自動注射器)。匣60180可裝盛並保存用於注射進入使用者之藥品,並可幫助維持藥品的滅菌性。在一些範例中,匣60180可使用傳統材料形成,並可為比現有裝置短,這可幫助自動注射器60100保留成本效益和小巧。於一些實施例中,匣60180可為縮短之ISO 10 mL匣。
推液塞60185可為與匣60180同心且密封匣60180的基底邊緣60187。推液塞60185可在匣60180之致動端部6030處封閉(亦即,密封)腔室60182。推液塞60185可建構為沿著匣內表面60188從基底邊緣60187滑動朝開口60189。於一實施例中,推液塞60185可具有圓柱形狀,在此圓柱的軸向表面可置於抵靠著內表面60188齊平。在其他實施例中,推液塞60185之外表面可包括一或更多個周向延伸的密封件(未示出)。推液塞60185亦可包括頭部60186,其塑形來對應於匣60180之排出端部。例如,如果匣60180變窄或具有接近匣開口60189的頸縮部分(necked portion),則推液塞60185可具有能充填匣60180之狹窄或頸縮部分的圓錐形頭部60186。推液塞60185可包括能抵靠著匣60180之內部變形並形成密封的橡膠或彈性材料。例如,推液塞60185可包括塗有氟聚合物之溴丁基材料或一或更多橡膠材料、例如鹵代丁基(例如,溴代丁基、氯代丁基、氟代丁基)及/或腈、以及其他材料。
流體源60145可為非閂鎖筒罐或閂鎖筒罐,其能夠分配用於在流體源60145外側沸騰的液體推進劑,以便提供作用於匣60180和推液塞60185上之加壓氣體(蒸氣壓)。一旦打開,閂鎖筒罐的實施例可閂鎖打開,致使從中分配推進劑之全部內容物。另一選擇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控制流體源60145,包括選擇性啟動和停止啟動。例如,於替代實施例中,在啟始流動之後可停止來自流體源60145的加壓氣體之流動。
來自流體源60145的流體60150可為用於提供蒸氣壓以驅動推液塞60185之任何合適的推進劑。在某些實施例中,推進劑可為蒸發以提供蒸氣壓之液化氣。於某些實施例中,推進劑可為或含有氫氟烷烴(“HFA”),例如HFA134a、HFA227、HFA422D、HFA507、或HFA410A。在某些實施例中,推進劑可為或含有氫氟烯烴(“HFO”),例如HFO1234yf或HFO1234ze。於其他實施例中,推進劑可為R-134a(1,1,1,2-四氟乙烷)。在其他實施例中,流體源60145可能是建構為含有壓縮氣體的高壓罐體。
按鈕60140可為定位於致動端部6030、或外殼60110之任何外側部分。例如,按鈕60140可從外殼60110的開口60111突出。當例如藉由使用者按下時,按鈕60140可後退(recede)進入開口60111。另一選擇係,按鈕60140可為由彈性材料所構成,該彈性材料當被按壓時可變形。按鈕60140可包括任何致動機構,包括開關、旋鈕、閂鎖、掣子、觸發機構等。按鈕60140可為耦接至流體源60145,使得按鈕60140之致動可造成流體源60145釋放來自流體源60145的壓縮流體60150。
流體源60145可沿著外殼60110之縱向軸線6010定位成與按鈕60140相鄰。致動(例如,按鈕60140的壓縮)可造成流體源60145排出流體60150。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60150可僅在按鈕60140被壓縮且護罩60117被壓縮或縮回時才排出。於此案例中,按鈕60140之壓縮和護罩60117的壓縮/縮回可為與順序無關的(order-independent)。因此,只要二按鈕60140都被致動且護罩60117被壓縮/縮回,可釋放流體60150,而與操作順序無關。在其他實施例中,按鈕60140之壓縮和護罩60117的壓縮/縮回係與順序相關的,且必須執行這二事件之特定順序以便釋放流體60150。於一範例中,按鈕60140的壓下必須在護罩60117的壓縮/縮回之前發生,以釋放流體60150,且於另一實施例中,護罩60117的壓縮/縮回必須在按鈕60140的壓縮之前發生,以釋放流體60150。
於一些實施例中,護罩60117的壓縮或縮回可為用於排出流體60150之單個先決條件。在一個此案例中,護罩60117可包括掣子,其可從流體源60145釋放流體60150。於另一個此案例中,按鈕60140可為連接至掣子(未示出),當護罩60117縮回時或釋放之後,掣子可釋放並允許按鈕60140被壓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按鈕60140可為由對應於包含調諧器或調整器的開關60160之旋鈕或轉盤所構成。在此案例中,按鈕60140於第一方向中的扭轉可對應於開關60160之打開,且開關60160的打開可為藉由在與第一方向相反之方向中旋轉按鈕60140來反轉。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在護罩60117縮回時自動地啟始來自流體源60145的壓縮流體60150之釋放。於一些實施例中,自動注射器60100包括開關,該開關包含或代替按鈕60140。一個此開關可在護罩60117的縮回期間觸發。例如,自動注射器60100可包括定位於把手部分60115上之電觸點和定位在護罩60117上的電觸點(electrical contact)。這些電觸點可於護罩60117之縮回期間接合,且如此觸發流體源60145以釋放流體60150。另一選擇係,按鈕60140及/或護罩60117可包括機械連桿或外蓋(cover)。在從流體源60145釋放流體60150之前,此連桿或外蓋可阻擋流體60150的流動(或連接至能阻擋流體60150之流動的部件)。於此等案例中,護罩60117之縮回可移動連桿,致使允許流體60150流動,打開密封流體源60145的元件,或移動其他致動器部件以釋放來自流體源60145之流體60150。
在一些實施例中,按鈕60140的壓縮範圍可對應於從流體源60145所釋放之壓縮流體60150的速率或量(例如,按鈕60140之更多壓縮對應於從流體源排出的較高速率)。在其他實施例中,按鈕60140可僅啟始壓縮流體60150之釋放且不提供對該釋放的另外控制。
流體源60145可建構為裝盛足夠之流體,致使流體60150的釋放可致動匣60180和推液塞60185兩者之移動,如下文所更詳細地敘述。於一些案例中,流體源60145可裝盛過量的流體60150、亦即比完成匣60180之內容物的輸送所需者更多之流體。自動注射器60100可包括例如建構為幫助釋放此過量的流體60150之元件。例如,導軌60170可包括用於在注射完成之後排出或分配藥物的開口。作為另一範例,動力源60145或開關60160可包括3通元件、複數個1通元件、插口(spigot)、或建構為幫助使過量流體60150能夠從自動注射器60100內流動至自動注射器60100外部(例如,大氣)之任何其他合適的結構。另一選擇或另外,於沒有主動排出機構之情況下,流體60150可從自動注射器60100流出。在又另一實施例中,自動注射器60100可於注射完成之後不被排出,使得加壓流體或推進劑保留在流體源60145中。
自動注射器60100可更包括具有沿著外殼60110的縱向軸線6010延伸之圓柱形結構的導軌60170。導軌60170可具有能形成管腔之內表面。導軌60170可同軸地圍繞匣60180。例如,匣60180可定位於藉由導軌60170所形成的管腔內側。導軌60170可為與匣60180隔開,使得匣60180可沿著導軌60170之長度滑動。
導軌60170可包括靠近外殼60110的致動端部6030之基底60171、以及靠近外殼60110的排出端部6040之邊緣60173(例如,如圖61所說明)。基底60171可包括連接至導管60155的開口,使得壓縮流體60150可經過導管60155行進至藉由導軌60170所形成之腔室。藉由導軌60170的內表面、滑動密封件60190、推液塞60185、和匣60180之外壁面所形成的腔室可形成分配室60175。
滑動密封件60190可設置在匣60180和導軌60170之間,以藉由防止流體60150洩漏通過密封件60190來促進匣60180的移動。例如,滑動密封件60190可定位沿著導軌60170之內表面和匣60180的外表面60179,以促進匣60180沿著導軌60170之移動。匣60180、滑動密封件60190、和導軌60170可為同心的。
於一些實施例中,滑動密封件60190可固定至在匣60180之外表面的位置,而滑動密封件60190建構為沿著導軌60170之內表面滑動。例如,如藉由圖61和62所示,滑動密封件60190和匣60180之間的定位可保留靜態。滑動密封件60190和匣60180可作為整體地從導軌60170之基底60171移動朝導軌60170的邊緣60173。簡言之,滑動密封件60190和匣60180可同時沿著導軌60170一起在一方向中平移,且平行於或沿著外殼60110的縱向軸線6010定位。在另一實施例中,導軌60170和滑動密封件60190之相對位置可為靜態的,而匣60180平移朝流動路徑60200。於又另一實施例中,滑動密封件60190可相對導軌60170和匣60180兩者移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匣60180之位置可相對外殼60110保留靜態的,而流動路徑60200移動經過密封件60183,以使匣60180和流動路徑60200置入流體連通。
於一些案例中,導軌60170可沿著其內表面包括一或更多個止動部(未示出)。止動部可緊鄰滑動密封件60190並停止滑動密封件60190沿著縱向軸線6010的運動。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地,一或更多個止動部可定位在匣60180之外表面60179,以穩定或停止匣60180的運動。由於滑動密封件60190和匣60180之間的耦接,一旦防止滑動密封件60190沿著縱向軸線6010移動,匣60180沿著縱向軸線6010之平移就可停止。亦可預見的是,可不需要此止動部,且一旦密封件60183被第一針頭60210所穿刺,匣60180之縱向移動將停止,因為推液塞60185在該點的進一步移動將促使藥物60181經過流動路徑60200。
匣60180之外表面60179、導軌60170的內表面、和滑動密封件60190可形成包含分配室60175之腔室的邊界。於使用自動注射器60100之前,可將匣60180定位靠近導軌60170的基底60171和滑動密封件60190。分配室60175可為在使用之前的第一體積處。於致動流體源60145之後,從流體源60145所釋放的壓縮流體60150可充填分配室60175。分配室60175可隨著壓縮流體60150推動推液塞60185、匣60180、和滑動密封件60190而擴展,從而沿著縱向軸線6010推動整個組件。如先前所述,滑動密封件60190和匣60180可沿著或平行於外殼60110之縱向軸線6010移位朝邊緣60173。
例如,流體60150可擴展以充填分配室60175,並因此沿著縱向軸線6010滑動密封件60190朝排出端部6040。滑動密封件60190的縱向運動亦可推動匣60180朝排出端部6040,使得匣60180(例如,密封件60183)接觸流動路徑60200之第一針頭60210。密封件60183和流動路徑60200的第一針頭60210之間的此接觸可造成第一針頭60210穿刺密封件60183並使流動路徑60200置入與匣60180之腔室60181流體連通(例如,在圖62處)。流體60150可向推液塞60185施加壓力,並因此推動推液塞60185經過匣60180的本體。當推液塞60185移動經過匣60180時,推液塞60185之移動可迫使藥物60181經由第二針頭60220流經流動路徑60200的管腔60230至病人。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建構匣60180、導軌60170、和滑動密封件60190,使得匣60180能為可更換的。例如,導軌60170和滑動密封件60190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開口,匣60180可經過該開口插入。另一選擇係,匣60180、導軌60170、和滑動密封件60190可作為整體單元插入自動注射器60100,並配置成與導管60155流體連通。
在圖60B中所示自動注射器60100之預啟動狀態中,第一針頭60210可與匣60180的開口60189隔開。於此狀態下,匣60180可與壓縮流體60150流體地隔離。匣60180在此階段亦與流體路徑60200流體地隔離且隔開。尤其是,於第一針頭60210與匣60180之間可存在間隙,及/或於流動路徑60200與匣60180之間沒有直接的物理連接。
可藉由使用者將自動注射器60100定位至使用者之身體上,致使可縮回的護罩60117之組織嚙合表面60125接觸皮膚表面。自動注射器60100可為安裝至任何治療或藥物輸送部位、例如大腿、腹部、肩膀、前臂、上臂、腳部、臀部、或另一合適的位置。然後可縮回之護罩60117能壓縮抵靠著輸送部位。
例如,使用者可向把手部分60115施加力量以縮回護罩60117,並將流動路徑60200的第二針頭60220注射進入皮膚表面,從而刺穿皮膚。然後,可藉由上述任何機構來致動流體源60145,致使可從流體源60145釋放流體60150,以使容器60180沿著縱向軸線6010移動朝第一針頭60210。因為第一針頭60210尚未與匣60180流體連通,流體源60145之啟動可在流體60150充填分配室60175時將壓力施加抵靠著匣60180中所裝盛的藥物60181。然後將此壓力施加至匣60180本身。此壓力造成匣60180沿著或平行於縱向軸線6010平移朝第一針頭60210,最終迫使第一針頭60210經過密封件60183,使得流動路徑60200係與匣60180之內容物流體連通。一旦流動路徑60200係與匣60180流體連通,推液塞60185朝開口60189的進一步移動促使藥物60181經過流動路徑60200(如圖62和63中所示)。
例如,在匣60180和流動路徑60200之間建立流體連通之後,流體60150可繼續充填分配室60175。以此方式,流體60150的擴展可平移推液塞60185並因此促使藥物流出匣60180。因為匣60180係與流動路徑60200流體連通,所以可強迫藥物離開匣60180並進入流動路徑60200,然後可將藥物分配給病人。一旦推液塞60185抵達開口60189,或以別的方式不能進一步移動經過匣60180(例如,圖63),則可從匣60180完全分配藥物60181並進入使用者。
於可目視地確認或藉由另一合適的機構確認注射完成之後,第二針頭60220可從使用者縮回。在一實施例中,於此使用者遍及整個注射過程維持自動注射器60100上的壓力,使用者可在完成注射之後簡單地移除力量,以使護罩60117從其收摺/縮回位置於第二針頭60220上擴展或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於此把手部分60115和護罩60117藉由例如閂鎖固持進入壓縮組構,使用者可致動一個分開的機構以縮回第二針頭60220。另一選擇係,自動注射器可利用一或更多個感測器以決定注射之結束,並例如經由彈簧、氣體、折疊部在(伸縮囊狀或起摺縫(creased))護罩組構中的延伸等自動地啟始護罩60117於第二針頭60220上之延伸。
使用自動注射器60100的方法可包括判定匣60180內之藥品是否已暴露、過期、或太冷而無法輸送進入使用者、判定與匣60180中的藥物之體積相比而供使用者所需的藥物之劑量、判定壓縮流體60150是否處於可按需要擴展和操作以利於藥品輸送的溫度、判定流動路徑60200是否已過早地展開及/或縮回、及注射程序是否已延伸超出預期或預定之程序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護罩60117於流動路徑60200上的擴展可停止流體60150從流體源60145之排出。
在一些範例中,從經過外殼開口60130至推液塞60185抵達匣60180的開口60189之流動路徑60200展開的初始啟動所測量之注射程序的定時,可為由約20秒至約90秒、或由約25秒至約60秒、由約30秒至約45秒、或小於或等於約120秒、或小於或等於約90秒、或小於或等於約60秒、或小於或等於約45秒、或小於或等於約30秒。
於此中討論了諸多彈簧及/或彈性構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彈簧(例如,彈簧370)被討論為偏向進入與自動注射器2之未啟動或於其它方面為新的狀態對應之擴展狀態(或具有靜置、擴展狀態)。然後,當自動注射器2從未使用狀態轉變為“使用中”狀態時,可壓縮彈簧或彈性構件,且例如可在注射完成時回復至其原始或偏向(擴展位置)。然而,可預見的是,於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被偏向進入壓縮組構(或具有靜置、壓縮狀態)的彈簧或彈性構件。在此等實施例中,彈簧可為於自動注射器2從未使用狀態轉變至“使用中”狀態時擴展,並可在注射完成時恢復至其原始或偏向(壓縮)組構。再者,可預見的是,於具體地討論彈簧之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另一合適的可壓縮/可擴展之彈性構件。
再者,本揭示內容的實施例可包括國際PCT公開第WO 2018/204779號之一或更多個特徵,其全部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值得注意的是,於此中提及“一個實施例”或“一實施例”意指結合實施例所敘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可包括、採用、及/或併入本揭示內容的一個、一些、或所有實施例。在本說明書中之片語“於一實施例中”或“在另一實施例中”的使用或表象不是意指相同之實施例,也不是必須與一或更多個其他實施例互斥的分開或替代實施例,也不限於單個排他性實施例。“實施方式”和“範例”等詞亦是如此。本揭示內容既不限於其任何單個態樣或實施例,也不限於此等態樣及/或實施例之任何組合及/或置換。再者,本揭示內容及/或其實施例的每一態樣可單獨、或與本揭示內容及/或其實施例之一或更多個其他態樣結合地使用。為了簡潔起見,於此中不單獨地討論及/或說明某些置換和組合。
再者,如上所述,於此中敘述為“示範性”的實施例或實施方式不應解釋為例如相對其他實施例或實施方式係較佳或有利的;相反,其係意欲傳達或指示所述一或更多個實施例係示範實施例。
2:自動注射器 2a:自動注射器 2b:自動注射器 2c:自動注射器 2d:自動注射器 2e:自動注射器 2f:自動注射器 2g:自動注射器 2h:自動注射器 2i:自動注射器 2j:自動注射器 2k:自動注射器 2l:自動注射器 2m:自動注射器 2n:自動注射器 2o:自動注射器 2p:自動注射器 2r:自動注射器 2s:自動注射器 2t:自動注射器 2u:自動注射器 2v:自動注射器 3:外殼 4:表面 6:開口 12:貼片 20:針頭機構 40:縱向軸線 42:側向軸線 44:橫向軸線 50:透明窗口 50b:狀態窗口 51:開口 52:致動器 52a:止動部 80:護罩 81:側壁 82:組織嚙合表面 182:障礙物 202:載具 202a:載具 204:凸緣 206:開口 210:支柱 212:支柱 216:開口 218:驅動器路徑 220:梭動機構路徑 240:止動部 240a:箭頭 241:固定端 242:自由端 243:斜面 300:流體導管 300a:流體導管 300b:流體導管 302:第一端部 304:第二端部 306:針頭 306a:針頭 306b:針頭 308:針頭 308a:針頭 308b:針頭 310:中間區段 310a:中間區段 310b:中間區段 311b:中間區段 312:線圈 320:驅動器 322:齒條 324:齒條 326:管腔 340:梭動機構 340a:齒輪 340b:平行部分 340c:平行部分 340d:部分 340e:第一端部 340z:套環 341:叉指 342:齒條 344:端部表面 346:凹部 348:凹槽 360:展開齒輪 360a:齒輪 362:縮回齒輪 370:彈簧 370a:彈簧 370b:彈簧 371:彈簧止動部 380:突出部分 382:障礙物 390:蓋件 1302:容器 1302a:容器 1302b:容器 1304:第一端部 1306:第二端部 1308:腔室 1314:密封件 1316:柱塞 1355:導管 1366:流體源 1370:導軌 1371:基底 1373:邊緣 1375:分配室 1390:滑動密封件 1391:壁面 1500:斜面 2300:排出系統 2300A:排出系統 2300a:排出系統 3000:驅動系統 3000a:驅動系統 3002:高壓管線 3002a:分支 3002b:分支 3004:低壓管線 3004a:分支 3004b:分支 3006:第三管線 3008:限流器 3010:閥門 3012:隔板 3014:高壓入口 3016:低壓入口 3018:導管 3020:閥座 3022:高壓腔室 3024:低壓腔室 3040:第一本體部分 3042:第二本體部分 3044:隆起凸部 3048:凹部 3050:密封溝槽 3052:密封肋部 5010:閥門 5012:柱塞 5014:密封件 5016:彈簧 6000:限流系統 6001:外殼 6002:入口 6004:導管 6006:導管 6010:縱向軸線 6020:橫向軸線 6025:動力源 6030:致動端部 6040:排出端部 7000:限流系統 7001:筒匣 7002:入口 7004:導管 7006:限流器 7100:閥門 7101:外殼 7101a:板蓋 7101b:底部表面 7102:入口 7104:低壓管線 7112:隔板 7116:低壓入口 7118:排氣管線 7118a:排出口 7120:閥門排氣口 7122:腔室 7124:低壓部分 7130:主容器入口 7200:閥門 7201:外殼 7201a:板蓋 7201b:底部表面 7202:入口 7204:高壓管線 7212:隔板 7214:高壓入口 7216:低壓入口 7218a:排出口 7220:閥門排出口 7222:部分 7224:部分 7230:入口 7300:閥門 7301:第一外殼 7302:入口 7303:第二外殼 7304:高壓管線 7305:底板 7307:閥門排出口 7307a:閥座 7309:PNM流動通道 7309a:導管 7312:隔板 7312a:低壓腔室 7312b:高壓腔室 7315:通道 7316:低壓入口 7318a:排出口 7320:高壓入口 7320a:連接部 7324:部分 7330:容器入口 7407a:閥座 7412:隔板 7412’:隔板 7412a:密封墊 7412b:內部 7412c:盤片 7412d:凹部 7412e:凹部 7412f:延伸部 7500:閥門 7501:主外殼 7501a:入口 7501b:推桿腔室 7501c:放卸閥腔室 7501d:容器附接部分 7501e:開口 7502:第一輔助外殼 7502a:通道 7503:第二輔助外殼 7503a:通道 7504:底部板件 7505:底板 7505a:通道 7505b:通道 7505c:通道 7512:隔板 8000:排出系統 8002:桿件 8002a:第一端部 8002b:第二端部 8003:密封件 8004:針頭縮回機構 8008:密封間隙 8010:彈簧蓋 9001:排出系統 9002:柱塞 9004:第一端部 9006:第二端部 9008:第一密封件 9010:第二密封件 9012:第二通道 9014:出口 9015:開口 9016:流動路徑 9018:放卸閥桿 9022:凹口 9022a:間隙 9022b:間隙 9100:排出系統 10000:排出系統 10002:管線 10004:桿件 10004a:第一端部 10004b:第二端部 10006:導管 10008:腔室 10010:密封件 10012:流出物 11002:彈簧 11004:排出系統 11005:第一吸管 11005a:本體部分 11005b:管腔 11005c:近側凸緣 11005d:遠側凸緣 11005e:密封件 11006:第二吸管 11006a:本體部分 11006b:體積 11006c:凸緣 11007:排出系統 11008:內部第一吸管 11008a:本體部分 11008b:管腔 11008c:近側端 11008d:密封件 11009:外部第二吸管 11009a:本體部分 11009b:體積 11009c:開口 11112:第二吸管 11114:第一吸管 11114a:近側端 11118:耦接器 11120:閥門 11122:外殼 11124:第一入口 11126:出口 11127:第二入口 11128:能移動構件 11130:能移動插銷 11131:管腔 11140:閥門 11142:外殼 11144:第一入口 11146:出口 11148:第二入口 11150:柱塞 11152:第一端部 11154:第二端部 11156:軸桿 11157:帆狀物 11158:凸緣 11158a:腔室 11164:止動部 11170:閥門 11172:外殼 11174:入口 11176:出口 11178:第二入口 11180:柱塞 11182:第一密封件 11184:第二密封件 11185:內側部分 11186:彈簧 11190:第一磁鐵 11190a:第一磁鐵 11192:第二磁鐵 11192a:第二磁鐵 11194:致動器 11194a:致動器 18002:外殼 18004:柱塞 18004a:密封件 18006:彈性構件 19000:自動注射器 19002:第二容器 19002a:通孔 19003:流體連接部 19004:輔助圓筒 19004a:通孔 19005:液壓流體 19006:啞鈴狀柱塞 19006a:頭部 19006b:軸桿 19009:啟動桿件 19010:啟動圓筒 19012:柱塞 21180:第一鎖定構件 21180a:腔室 21181:連桿 21182:第二鎖定構件 21183:傾斜鎖定構件 21184:凸緣 21185:組件 21185a:支臂 21186:止動部 21187:開口 23100:縮回系統 23102:護罩 23104:導管 23106:推桿 26014:密封件 26016:腔室 29002:密封外殼 29004:溝槽 29006:密封件 29008:導管 29012:密封外殼 29014:溝槽 29016:密封件 29018:導管 30070:彈簧 32002:連接器 32004:連接器凸部 32008:套筒 32010:凹槽 32012:連接器 32012a:基底 32014:連接器叉指 32014a:突出部分 32014b:斜面部分 32014c:端部 32018:套筒 32018a:溝槽 32018b:平坦部分 32018c:斜面部分 32018d:凸部部分 32018e:套環部分 32070:彈簧 32072:彈簧載具 32072a:圓形端部 32072b:載具支柱 32073:彈簧載具 32074:氣體罐體 32078:按鈕塊 32080:啟動機構 32082:載具 32082b:短樁 32082e:短樁 32082f:短樁 32082g:短樁 32082h:開口 32084:致動器 32084a:水平的部分 32084b:直立的部分 32084c:支臂 32084d:支腿 32084e:斜面部分 32084f:短樁 32086:卡扣凸片 32086a:凹部 32088:剝離凸片介面 32090:罐體啟動器 32091:凸緣 32092:卡扣支臂 32092a:開口 32098:流體導管 32100:病人針頭機構 33000:皮膚 34000:平台 36000:升高之平台 37000:升高之平台 37002:暴露的側面 41000:側面 44000:滑塊 44002:指示器面板 45000:側表面 46000:密封件 46000a:突出部 46000b:開口 46001:組織嚙合表面 46002:接觸開關 46003:標籤 47000:護罩 47002:暴露部分 47010:底部 48000:彈簧 48002:帽蓋 48010:護罩 48012:啟始桿件 48014:推桿 49000:護罩 49003:中央部分 49004:相鄰部分 49020:圓形突出部分 50000:凸塊 50002:凹陷部 50004:肋部 50005:凸塊 50006:壓花 50008:橡膠表面 50009:凹部 51000:抓握部 54000:旗標 54002:第一端部 54004:第二端部 54006:管狀部分 54006a:外表面 54006b:外表面 54008:部分管狀構件 54008a:徑向外表面 54008b:內表面 54009:部分管狀構件 55000:色調 55002:覆蓋件 56000:打孔眼線 57002:彩色帶 57004:突出肋部 57006:凹部 57008:階梯狀部分 57009:長度 57010:彩色帶 58000:狀態窗口 58002:狀態指示器 58002a:第一狀態面板 58002b:第二狀態面板 58002c:第三狀態面板 58002d:支撐結構 58002e:延伸部分 58002f:突出部分 58002g:突出部分 58002h:間隙 58006:軌道 58010:病人針頭機構 58012:叉指 58012a:叉指 58012b:叉指 58014:梭動機構 58014a:齒部 58016:彈簧連接部 58018:推桿連接部 58070:彈簧 59000A:限流器 59000B:限流器 59000C:限流器 59000D:限流器 59000E:限流器 59000F:限流器 59000G:限流器 59000H:限流器 59000I:限流器 59000J:限流器 59000K:限流器 59000L:限流器 59000M:限流器 59002:微粒 59004:間隙 59010:板件 59010a:開口 59011:曲折路徑 59012:板件 59012a:開口 59013:氣體 59014:板件 59014a:開口 59020:板件 59020a:蝕刻 59020b:蝕刻 59020c:蝕刻 59021:流動路徑 59022:板件 59022a:蝕刻 59022b:蝕刻 59022c:蝕刻 59030:板件 59030a:表面光潔度 59030b:表面光潔度 59032:板件 59032a:表面光潔度 59033:通道 59034a:彈簧 59034b:彈簧 59040:管件 59041:氣流 59042:開口 59044:桿件 59046:盤片 59050:管件 59052:單絲 59054:通路 59061:曲折路徑/螺旋形通路 59062:外殼 59064:螺絲結構 59064a:螺絲 59064b:螺絲頭 59066:壁面 59066a:螺紋 59066b:開口 59068:彈簧 59070:外殼 59070a:成角度的側面 59070b:有紋理之表面 59070c:寬的部分 59070d:狹窄的部分 59071:氣流 59072:滾珠軸承 59074:彈簧 59080:插塞 59082:外殼 59082a:有紋理之表面 59084:彈簧 59090:第一側面 59090a:第一塗層 59092:第二側面 59092a:第二塗層 59094:通道 59100:軸桿 59100a:突起部分 59101:氣流 59102:外殼 59103:加壓氣體 59110a:突起部分 59116:玻璃料 59120:第一外殼 59120a:第一凹進部分 59120b:第一通道 59120c:有紋理之表面 59120d:連接部 59121:氣流 59122:第二外殼 59122a:第二凹進部分 59122b:第二通道 59124:介面 60100:自動注射器 60110:外殼 60111:開口 60115:把手部分 60117:護罩 60119:腔室 60120:側壁 60123:部分 60125:底部表面 60130:開口 60135:彈簧 60140:按鈕 60145:流體源 60150:流體 60155:導管 60160:開關 60170:導軌 60171:基底 60173:邊緣 60175:分配室 60179:外表面 60180:匣 60181:藥物 60182:腔室 60183:匣密封件 60185:推液塞 60186:圓錐形頭部 60187:基底邊緣 60188:內表面 60189:開口 60190:滑動密封件 60200:流動路徑 60210:第一針頭 60220:第二針頭 60230:管腔 60250:區段 60260:區段 60270:區段 60280:區段
併入本說明書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之附圖說明諸多範例,並且與敘述一起用於解釋所揭示範例和實施例的原理。
可結合附圖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來實現本揭示內容的態樣。這些附圖顯示本揭示內容之不同態樣,且在適當的地方,於不同圖式中說明相似結構、部件、材料及/或元件之元件符號被類似地標記。應當理解,除了那些明確地顯示者以外,結構、部件及/或元件的諸多組合係可預期的,且在本揭示內容之範圍內。
再者,於此中敘述和說明有許多實施例。本揭示內容既不限於其任何單個態樣或實施例,也不限於此等態樣及/或實施例的任何組合及/或排列。再者,本揭示內容及/或其實施例之每一態樣可單獨或與本揭示內容及/或其實施例的一或更多個其他態樣結合地採用。為了簡潔起見,於此中不分開地討論及/或說明某些排列和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中敘述為“示範性”之實施例或實現方式不應解釋為例如相對於其他實施例或實現方式是較佳或有利的;反之,其係意欲反映或指示實施例為“示範”實施例。
圖1和圖1A係根據本揭示內容的範例之自動注射器的立體圖。
圖2係自動注射器之說明圖。
圖3A至圖3C係自動注射器的特徵之示意圖。
圖3D係設置在自動注射器內的滑動密封件之說明圖。
圖3E-G說明具有複數個容器的自動注射器之細節。
圖4A和圖4B係與自動注射器一起使用的示範閥門之示意橫剖面圖。
圖5係與自動注射器一起使用的另一示範閥門之示意橫剖面圖。
圖6、7A和7B說明與自動注射器一起使用的示範限流器(flow restrictor)。
圖7C-7F說明與自動注射器一起使用之另外的示範閥門。
圖7G和7H說明在自動注射器中使用之另外的示範閥門。
圖7I-N說明隔板之另外細節。
圖7O說明另一示範閥門的局部分解圖。
圖8A-8D說明示範排出系統(venting system)。
圖9A-9H說明另一示範排出系統。
圖9I-9K說明又另一示範排出系統。
圖10A-10F說明又另一示範排出系統。
圖11和11A-11H、12A-12C、13A-13D、14A、14B、15A、15B、和16A-16E顯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諸多排出機構。
圖17係自動注射器的特徵之示意圖。
圖18A係針頭機構的分解圖。
圖18B-18D係針頭機構之各部分的示意圖。
圖19-22係針頭機構之側視圖。
圖23係針頭機構的一部分之視圖。
圖23A-L說明用於啟始針頭插入及/或縮回的諸多機構。
圖23M係根據另一示範實施例之自動注射器的示意圖。
圖23N係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另一替代自動注射器的示意圖。
圖23O-Q說明用於啟始針頭插入及/或縮回之另一機構。
圖23R-U係根據本揭示內容的範例之自動注射器的另外特徵之示意圖。
圖24係根據另一示範實施例的自動注射器之示意圖。
圖25A和25B係與自動注射器一起使用的驅動系統之說明圖。
圖26A和26B顯示用於密封容器的替代機構。
圖27A、27B、28A和28B顯示用於在容器和流體導管之間建立流體連通的諸多機構。
圖29A和29B顯示用於密封容器之第一端部的諸多機構。
圖30A、30B、31A、31B、32A和32B顯示用於啟動流體源之諸多機構。
圖32C-32V顯示用於啟動流體源的諸多另外機構。
圖33A和33B顯示具有可縮回之護罩的自動注射器。
圖34A-B、35A-B、36A-B、37A-B、38A-B、39A-B、40A-B、41A-E、42A-C、43A-D、44A-D、45A-B、46A-46E、47A-D、48A-I、和圖49A-F說明本揭示內容之諸多示範橫向自動注射器。
圖50A-J說明用於本揭示內容的自動注射器之諸多表面改良。
圖51A-D說明用於本揭示內容的自動注射器上之標籤的諸多位置。
圖52A-C說明本揭示內容之剝離(peel-off)密封件和接觸開關。
圖53A和圖53B說明用於本揭示內容的自動注射器之諸多指示器。
圖54A-N說明在本揭示內容的自動注射器中之諸多指示器旗標的使用。
圖55A-G說明於本揭示內容之自動注射器中窗口著色(tinting)或蓋件的使用。
圖56A-E說明用於本揭示內容之自動注射器上的標籤之諸多位置。
圖57A-E說明用於根據諸多實施例的提供針頭插入深度之視覺指示的諸多特徵。
圖58A-58H說明用於根據另一自動注射器之諸多實施例的提供注射之階段及/或進度的視覺指示之諸多特徵。
圖59A-59R說明用於根據另一自動注射器的諸多實施例之限制氣體或流體的流動之諸多特徵。
圖60A係根據本揭示內容的範例之處於初始、未致動狀態中的自動注射器之立體圖。
圖60B係根據本揭示內容的範例之處於初始、未致動狀態中的流體致動式自動注射器之立體圖。
圖61係圖60B的自動注射器處於中間狀態之立體圖。
圖62係圖60B的自動注射器之立體圖,顯示藥匣與流動路徑的耦接。
圖63係圖60B之自動注射器於注射期間的立體圖。
圖64係圖60B的自動注射器在注射完成之後的立體圖。
圖65A-H說明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另一實施例的滅菌連接器。
再次,於此中敘述和說明有許多實施例。本揭示內容既不限於任何單個態樣或其實施例,也不限於此等態樣及/或實施例之任何組合及/或排列。本揭示內容及/或其實施例的每一態樣可單獨、或與本揭示內容及/或其實施例之一或更多個其他態樣結合地使用。為了簡潔起見,那些組合和排列的許多者在於此中不分開地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說明之簡單和清楚,圖式的某些態樣描繪諸多實施例之總體結構及/或構造方式。可省略眾所周知的特徵和技術之敘述和細節,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其他特徵。圖式中的元件不一定按比例繪製;一些特徵之尺寸可相對其他元件被放大,以改善對示範實施例的理解。例如,普通本技術領域之人員意識到橫剖面圖未按比例繪製,且不應視為代表不同部件之間的比例關係。提供橫剖面圖以幫助說明所描繪之組件的諸多部件,並顯示它們彼此之相對定位。
2:自動注射器
3:外殼
4:表面
40:縱向軸線
42:側向軸線
44:橫向軸線
50:透明窗口
52:致動器

Claims (31)

  1. 一種自動注射器,包含: 一外殼,具有一縱向軸線和一橫向軸線,該外殼沿著橫向軸線的尺寸小於沿著縱向軸線之尺寸,其中該橫向軸線係垂直於該縱向軸線; 一流動路徑,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及 一容器,包封一第一流體,該容器從一第一端部沿著或平行於該縱向軸線延伸朝一第二端部,並可從一第一位置沿著或平行於該縱向軸線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該容器係於該第一位置中與該流動路徑流體地隔離,並在該第二位置中流體地連接至該流動路徑; 該容器更包括一推液塞,該推液塞建構為從該容器的第一端部移動朝該第二端部,以從該容器排出該第一流體進入該流動路徑;及 其中該流動路徑之第一端部可插入該容器,且該流動路徑的第二端部可在沿著或平行於該橫向軸線之一方向中從該外殼延伸經過該外殼中的一開口。
  2. 如請求項1之自動注射器,更包括建構為釋放加壓的第二流體之一流體源,其中: 該容器係藉由從該流體源釋放該加壓的第二流體而可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及 從該流體源釋放該加壓的第二流體將該推液塞從該容器的第一端部推動朝該第二端部,以從該容器排出該第一流體進入該流動路徑。
  3. 如請求項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 該容器包括在該容器的第二端部之一密封件;及 於該第一位置中,在該密封件和該流動路徑的第一端部之間設置有一間隙。
  4. 如請求項3之自動注射器,其中當該容器移動進入該第二位置時,該流動路徑的第一端部刺穿過該密封件並進入該容器。
  5. 如請求項3之自動注射器,其中當來自該加壓的第二流體至該容器之壓力損失時,該容器係可從一第二位置移動至一第三位置。
  6. 如請求項5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第三位置係與該第一位置相同。
  7. 如請求項5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第三位置係與該第一位置不同。
  8. 如請求項5之自動注射器,更包括耦接至該容器的一第一彈性構件,其中: 該容器從該第一位置至該第二位置之移動壓縮該彈性構件;及 當來自該加壓的第二流體之壓力損失時,該壓縮的彈性構件擴展以將該容器移動至該第三位置。
  9. 如請求項1之自動注射器,更包括: 一載具; 一驅動器,其耦接至該流動路徑的第二端部,該驅動器可相對該載具在一縮回組構和一展開組構之間滑動; 一梭動機構,其建構為使該驅動器於該縮回組構和該展開組構之間移動;及 一止動部,其建構為從一第一組構移動至一第二組構,其中該止動部建構為將該驅動器維持在該展開組構中,且該止動部從該第一組構至該第二組構的移動允許該梭動機構將該驅動器從該展開組構移動至該縮回組構。
  10. 如請求項9之注射裝置,其中,於啟動之前,該驅動器係與一障礙物(impediment)接觸,並藉由該障礙物防止該驅動器移出該縮回組構,其中該障礙物係耦接至該容器。
  11. 如請求項10之注射裝置,其中該容器從該第一位置至該第二位置的移動使該障礙物移動至不再與該驅動器接觸,而允許該驅動器從該縮回組構移動至該展開組構。
  12. 一種自動注射器,包含: 一本體,其容納一導管; 一流體源,其建構為將加壓流體提供進入該導管; 一容器,其流體地連接至該導管,該容器容納一藥物和一推液塞,其中該容器建構為當從該加壓流體向該推液塞施加壓力時將該藥物排出; 一壓力限制器,其建構為將該加壓流體之流動限制於該導管中,該壓力限制器界定該導管的一高壓流動區域和一低壓流動區域; 一閥門,包括一閥門入口和一閥門出口,其中該閥門入口係流體地耦接至該導管,且其中該閥門建構為調節該加壓流體從該導管至該閥門出口之流動;及 一流動路徑,其可從該本體延伸,並建構為將該藥物從該容器輸送至一病人, 其中該容器排出該藥物的一方向係與該流動路徑從該本體延伸之一方向偏置。
  13.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加壓流體係一氣體。
  14.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藥物包括一單株抗體。
  15.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壓力限制器包括多微孔材料或蜿蜒通道(serpentine channel)之一。
  16.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容器排出該藥物的一方向係大約垂直於該流動路徑從該本體延伸之一方向。
  17.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容器流體地連接至該導管的低壓流動區域,且該導管之高壓流動區域係流體地連接至該閥門入口。
  18.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容器係可從一第一容器位置移動至一第二容器位置,且更包含一彈簧機構,該彈簧機構建構為當該容器處於該第二容器位置時從該本體延伸該流動路徑。
  19.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閥門建構為在該容器排出該藥物的至少一部分之後允許該加壓流體從該導管流動至該閥門出口,且其中從加壓流體流至該閥門出口的壓力施加建構為致動該自動注射器之附加機構。
  20. 如請求項19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附加機構係一流動路徑縮回機構。
  21. 如請求項20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流動路徑縮回機構包括可藉由流經該閥門出口的加壓流體移動之一桿件,其中該桿件建構為造成該流動路徑於移動達一第一段距離之後縮回。
  22.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更包括: 一柱塞,其設置在該閥門出口中,並可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及 一第二通道,其耦接至該流體源和該閥門出口,其中 當該柱塞處於該第一位置中時,該第二通道係藉由該柱塞而與該閥門出口密封;且 當該柱塞處於該第二位置中時,該第二通道係流體地連接至該閥門出口,使得加壓流體從該流體源流經該第二通道、和流經該閥門出口。
  23. 如請求項12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閥門建構為在該容器排出藥物時防止該加壓流體從該導管流至該閥門出口。
  24. 一種自動注射器,包含: 一導管; 一流體源,其建構為將加壓流體提供進入該導管; 一容器,其流體地連接至該導管,該容器容納一推液塞,其中當施加來自該加壓流體的壓力時,該推液塞可從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 一壓力限制器,其建構為限制該加壓流體經過該導管之流動,該壓力限制器界定該導管的一高壓流動區域和一低壓流動區域;及 一閥門,包括 一第一閥門入口,其將該導管之高壓流動區域流體地耦接至一第一閥門腔室; 一第二閥門入口,其將該導管的低壓流動區域流體地耦接至一第二閥門腔室;及 一閥門出口, 其中該閥門建構為調節該加壓流體從該導管之低壓流動區域至該閥門出口的流動。
  25. 如請求項24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第一閥門腔室和該第二閥門腔室係藉由一隔板或一柱塞之一所分開。
  26. 如請求項25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第一閥門腔室和該第二閥門腔室係藉由固持於一拉伸組構的一隔板所分開,且其中該隔板係藉由一夾具或一溝槽之至少一者固持在適當位置中。
  27. 如請求項24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閥門建構為當該導管的低壓流動區域中之一流體壓力係於該導管的高壓流動區域中之一流體壓力的一閾值範圍內時,允許該加壓流體從該導管之低壓流動區域流動至該閥門出口。
  28. 如請求項24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閥門出口係流體地連接至一流動路徑縮回機構,其建構為藉由流經該閥門出口的加壓流體所致動。
  29. 如請求項24之自動注射器,其中該閥門出口係流體地連接至一通風孔口。
  30. 一種自動注射器,包含: 一載具; 一針頭; 一驅動器,其耦接至該針頭,該驅動器係可相對該載具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和一第三位置之間滑動; 一梭動機構,其建構為使該驅動器於該第一位置、該第二位置、和該第三位置之間移動;及 一指示器,其耦接至該梭動機構,該指示器的一部分係可從該自動注射器之外部看見,該指示器包括對應於該驅動器的第一位置之一第一指示、對應於該驅動器的第二位置之一第二指示、及對應於該驅動器的第三位置之一第三指示。
  31. 一種自動注射器,包含: 一載具; 一容器,其含有一藥物; 一套筒,其耦接至該容器,該套筒包含一縱向延伸的凹槽和從該縱向延伸之凹槽延伸的一橫向或周向之凹槽; 一針頭,其具有建構為延伸出該自動注射器的一第一端部、及建構為延伸進入該容器之一第二端部,其中,在該自動注射器的一第一狀態中,該針頭之第二端部和該容器係未彼此流體連通; 一連接器外殼,其耦接至該針頭的第二端部,該連接器外殼包含一凸部,其中,於該自動注射器之第一狀態中,該凸部緊靠著該套筒的一部分,而防止該套筒和該連接器外殼相對彼此移動;及 一驅動器,其耦接至該針頭,該驅動器係可相對該載具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和一第三位置之間滑動;其中 於從該自動注射器的第一狀態至一第二狀態之一過渡中,該驅動器將該針頭的第一端部從該自動注射器移出至該第二位置,並在一第一旋轉方向中旋轉該連接器外殼,致使該凸部能夠延伸經過該縱向延伸之凹槽; 於該第二狀態中,該針頭的第二端部延伸進入該容器並與該容器流體連通;及 在從該自動注射器之第二狀態至一第三狀態的一過渡中,該驅動器移動至該第三位置,且於與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之一第二旋轉方向中旋轉該連接器外殼,致使該凸部能夠延伸經過該側向或周向延伸的凹槽。
TW109122426A 2019-07-02 2020-07-02 自動注射器及其相關的使用方法 TWI859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69777P 2019-07-02 2019-07-02
US201962869851P 2019-07-02 2019-07-02
US62/869,777 2019-07-02
US62/869,851 2019-07-02
US201962932786P 2019-11-08 2019-11-08
US201962932934P 2019-11-08 2019-11-08
US62/932,934 2019-11-08
US62/932,786 2019-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406A true TW202112406A (zh) 2021-04-01
TWI859267B TWI859267B (zh) 2024-10-21

Family

ID=74100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426A TWI859267B (zh) 2019-07-02 2020-07-02 自動注射器及其相關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118177A1 (zh)
EP (1) EP3993849A1 (zh)
JP (2) JP2022538879A (zh)
KR (1) KR20220033488A (zh)
CN (2) CN117379640A (zh)
AU (1) AU2020299477A1 (zh)
BR (1) BR112021026496A2 (zh)
CA (1) CA3144967A1 (zh)
CL (2) CL2021003582A1 (zh)
CO (1) CO2022001017A2 (zh)
IL (1) IL287966A (zh)
MA (1) MA56455A (zh)
MX (1) MX2021015812A (zh)
PH (1) PH12022550001A1 (zh)
SG (1) SG11202112978WA (zh)
TW (1) TWI859267B (zh)
WO (1) WO20210034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5331B (zh) 2017-05-05 2024-06-14 里珍纳龙药品有限公司 自动注射器和相关使用方法
US12064585B2 (en) 2019-10-01 2024-08-20 Unomedical A/S Connector
US12226614B2 (en) 2020-12-31 2025-02-18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Auto-injector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11918778B2 (en) 2021-08-19 2024-03-05 Innovative Health Strategies Llc Smart self-activating wearable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injecting medicines
WO2023023314A1 (en) * 2021-08-20 2023-02-23 Eli Lilly And Company Drug delivery device cassette
TW202329060A (zh) 2021-10-13 2023-07-16 美商里珍納龍藥品有限公司 肌肉塊及包含肌肉塊之注射訓練器
USD1007676S1 (en) 2021-11-16 2023-12-12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Wearable autoinjector
US20240424216A1 (en) 2023-06-20 2024-12-26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Auto-injector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6288A (en) * 1975-10-21 1977-05-31 Insulin Injector Inc. Syringe injecting device
US6290683B1 (en) * 1992-04-29 2001-09-18 Mali-Tech Ltd. Skin piercing needle assembly
WO1995003078A1 (en) * 1992-07-13 1995-02-02 Elan Medical Technologies Limited Liquid material dispenser and valve
US20140008210A1 (en) * 2012-07-06 2014-01-09 Aviva Bioscienc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separating or enriching cells
US8057434B2 (en) * 2004-03-31 2011-11-15 Eli Lilly And Company In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a needle cassette for delivering a pharmaceutical liquid
US7947017B2 (en) * 2004-11-22 2011-05-24 Intelliject, Inc.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dicament delivery
US8915893B2 (en) * 2005-05-10 2014-12-23 Palyon Medical (Bvi) Limited Variable flow infusion pump system
MX2011002182A (es) * 2008-09-10 2011-03-30 Hoffmann La Roche Dispositivo de liberacion para usarse con un farmaco terapeutico.
AT511259A3 (de) * 2011-02-23 2012-12-15 Pharma Consult Ges M B H & Co Nfg Kg Injektionsspritzenkopf, auspresseinheit sowie daraus gebildete injektionsspritze
CN105658257B (zh) * 2013-08-23 2019-06-25 尤尼特拉克特注射器公司 用于药物输送泵的集成的可刺破密封流体通路连接件和药物容器
AU2016219391B2 (en) * 2015-02-10 2020-05-21 Amgen Inc. Rotationally biased insertion mechanism for a drug delivery pump
JP7066411B2 (ja) 2015-02-20 2022-05-13 リジェネロン・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シリンジシステム、ピストンシールシステム、ストッパシステム、並びに使用及び組み立て方法
CA2990950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Kaleo, Inc. Auto-injectors for administration of a medicament within a prefilled syringe
US11007323B2 (en) * 2015-11-27 2021-05-18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edicament injection device with pivoting needle holder
US11071832B2 (en) * 2015-11-27 2021-07-27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edicament injection device
BR122022007041B1 (pt) * 2016-01-28 2023-02-14 Subcuject Aps Dispositivo de injeção usável
EP3439715B1 (en) * 2016-04-08 2021-03-10 Amgen Inc. Drug delivery device
CN109152880B (zh) * 2016-04-15 2021-02-02 株式会社以和洋行 内部压力可调节的液体药物注射装置
US10589038B2 (en) * 2016-04-27 2020-03-17 Medtronic Minimed, Inc. Set connector systems for venting a fluid reservoir
WO2017196504A1 (en) * 2016-05-10 2017-11-16 Sage Burton H Jr Spring-driven drug delivery device
US10603445B2 (en) * 2016-06-09 2020-03-3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Needle actuator assembly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
EP3260147A1 (en) * 2016-06-23 2017-12-27 TecPharma Licensing AG A segmented piston rod for a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EP3354303B1 (en) * 2017-01-31 2020-01-08 Société Industrielle de Sonceboz S.A. Drug delivery system
CN115025331B (zh) * 2017-05-05 2024-06-14 里珍纳龙药品有限公司 自动注射器和相关使用方法
US11090437B2 (en) * 2017-09-06 2021-08-17 Patrick Lynch Device for therapeutic delivery of medical fluid
JP7111809B2 (ja) * 2017-10-16 2022-08-02 ベクトン・ディキンソン・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薬物送達デバイス用のスペーサアセンブ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33488A (ko) 2022-03-16
WO2021003409A4 (en) 2021-03-25
CL2023002413A1 (es) 2024-01-19
CN117379640A (zh) 2024-01-12
US20220118177A1 (en) 2022-04-21
TWI859267B (zh) 2024-10-21
CN114364419A (zh) 2022-04-15
BR112021026496A2 (pt) 2022-02-08
WO2021003409A1 (en) 2021-01-07
IL287966A (en) 2022-01-01
AU2020299477A8 (en) 2022-01-27
CO2022001017A2 (es) 2022-03-18
JP2022538879A (ja) 2022-09-06
CA3144967A1 (en) 2021-01-07
CL2021003582A1 (es) 2022-08-26
JP2025022909A (ja) 2025-02-14
EP3993849A1 (en) 2022-05-11
MA56455A (fr) 2022-05-11
MX2021015812A (es) 2022-02-03
SG11202112978WA (en) 2021-12-30
AU2020299477A1 (en) 2022-01-20
PH12022550001A1 (en) 2022-11-14
US20220193343A1 (en)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59267B (zh) 自動注射器及其相關的使用方法
JP7008362B2 (ja) 安全注射器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230355881A1 (en) Reconstitution auto-injector
EP2526919B1 (en) Reconstitution device
JP5680852B2 (ja) 薬物送達のための装置
AU2003303983C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xtemporaneous preparation of an individual quantity of sterile fluid
USRE49369E1 (en) Drug delivery device with pneumatic power pack
EP3524299B1 (en) Injection device with sealed luer fitting
WO2011052481A1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2226614B2 (en) Auto-injector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WO2013088970A1 (ja) 医療用器具
TW202500206A (zh) 自動注射器及其相關的使用方法
GB2480407A (en) Autoinjecto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at the injection end
EA044710B1 (ru) Автоинъектор
US20240424216A1 (en) Auto-injector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JP2015031784A (ja) 疑似体験デバイス
EA041108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доставки прецизионной доз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