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195A - 按鍵 - Google Patents
按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3195A TW202103195A TW108124188A TW108124188A TW202103195A TW 202103195 A TW202103195 A TW 202103195A TW 108124188 A TW108124188 A TW 108124188A TW 108124188 A TW108124188 A TW 108124188A TW 202103195 A TW202103195 A TW 20210319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member
- support
- linkage structure
- horizontal axis
- bottom p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0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 switches for allowing different operating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7—Cap or button on actuator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包含一底板、一鍵帽、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鍵帽相對底板設置。第一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動結構。第二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且與第一支撐件相對。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連動結構。第一連動結構與第二連動結構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可相對一水平軸向同步轉動。當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的其中之一相對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的其中另一沿水平軸向於一預定範圍內水平移動時,第一連動結構與第二連動結構保持抵接。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按鍵,尤指一種可藉由水平移動支撐件來調整尺寸之按鍵。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鍵盤係由複數個按鍵組成,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按鍵通常包含底板、鍵帽以及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的支撐裝置,使得鍵帽可伴隨支撐裝置相對底板於未按壓位置與按壓位置之間移動。一般而言,鍵盤上大多設置有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便需根據不同尺寸之按鍵設計對應的支撐裝置,使得支撐裝置之模具種類繁雜且模具數量增加,進而增加製造成本。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按鍵,其可藉由水平移動支撐件來調整尺寸,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包含一底板、一鍵帽、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鍵帽相對底板設置。第一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動結構。第二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且與第一支撐件相對。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連動結構。第一連動結構與第二連動結構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可相對一水平軸向同步轉動。當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的其中之一相對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的其中另一沿水平軸向於一預定範圍內水平移動時,第一連動結構與第二連動結構保持抵接。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二支撐件可沿水平軸向於預定範圍內相對水平移動,以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可先針對不同尺寸之按鍵進行分類,再針對每一類型之按鍵來設計對應的支撐件。藉此,即可有效簡化模具種類且減少模具數量,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至第9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1的立體圖,第2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的爆炸圖,第3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第4圖為第2圖中的底板10、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電路板18與彈性件20的組合圖,第5圖為第3圖中的鍵帽12、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的組合圖,第6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沿X-X線的剖面圖,第7圖為第6圖中的鍵帽12被按壓時的剖面圖,第8圖為第4圖中的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相對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第9圖為第5圖中的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相對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
如第1圖至第7圖所示,按鍵1包含一底板10、一鍵帽12、一第一支撐件14、一第二支撐件16、一電路板18以及一彈性件20。於實際應用中,電路板18可為一薄膜電路板,且彈性件20可為一橡膠圓突(rubber dome),但不以此為限。
鍵帽12相對底板10設置。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皆設置於鍵帽12與底板10之間,且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一支撐件14相對,使得鍵帽12可伴隨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相對底板10於未按壓位置(如第6圖所示)與按壓位置(如第7圖所示)之間移動。電路板18設置於底板10上,且彈性件20設置於電路板18上。在鍵帽12被使用者按壓後,彈性件20提供鍵帽12一彈性回復力,使鍵帽12可回復至按壓前之位置。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4可具有二第一滑動部140以及二第一樞軸142,第二支撐件16可具有二第二滑動部160以及二第二樞軸162,鍵帽12可具有對應二第一滑動部140之二第一滑槽120以及對應二第二滑動部160之二第二滑槽122,且底板10可具有對應二第一樞軸142之二第一樞接孔100以及對應二第二樞軸162之二第二樞接孔102。第一滑動部140係可滑動地設置於鍵帽12之第一滑槽120中,且第一樞軸142係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0之第一樞接孔100,使得第一支撐件14可於第6圖與第7圖所示之位置間轉動。同理,第二滑動部160係可滑動地設置於鍵帽12之第二滑槽122中,且第二樞軸162係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0之第二樞接孔102,使得第二支撐件16可於第6圖與第7圖所示之位置間轉動。
此外,第一支撐件14具有一第一連動結構144,且第二支撐件16具有一第二連動結構164。第一連動結構144與第二連動結構164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可相對一水平軸向A同步轉動。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連動結構144可包含一第一卡合部1440以及一第一卡合片1442,且第二連動結構164可包含一第二卡合部1640以及一第二卡合片1642。於組裝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時,可將第一卡合片1442卡入第二卡合部1640且將第二卡合片1642卡入第一卡合部1440,使得第一連動結構144與第二連動結構164相互抵接。藉此,當鍵帽12被按壓時,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即會相互驅動轉動。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440與第二卡合部1640可設計為C字形,使得第一卡合部1440與第二卡合片1642形成類似齒輪的卡合結構,且第二卡合部1640與第一卡合片1442亦形成類似齒輪的卡合結構。藉此,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可更穩定且更順暢地相互驅動轉動。
如第3圖與第5圖所示,第一支撐件14可具有二第一限位槽146,第二支撐件16可具有二第二限位槽166,且鍵帽12可具有對應二第一限位槽146之二第一限位塊124以及對應二第二限位槽166之二第二限位塊126。第一限位塊124相對滑動地插入對應的第一限位槽146,使得當第一支撐件14相對於鍵帽12水平滑動時,第一限位塊124相對滑動於第一限位槽146中。同理,第二限位塊126相對滑動地插入對應的第二限位槽166,使得當第二支撐件16相對於鍵帽12水平滑動時,第二限位塊126相對滑動於第二限位槽166中。
於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卡合片1442與第二卡合片1642沿水平軸向A之長度分別大於第二卡合部1640與第一卡合部1440沿水平軸向A之長度,因此,當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的其中之一相對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的其中另一沿水平軸向A於一預定範圍R內水平移動時,第一連動結構144與第二連動結構164會保持抵接,其中上述之預定範圍R即為第一卡合片1442與第二卡合片1642沿水平軸向A之長度範圍。藉此,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即可沿水平軸向A於預定範圍R內相對水平移動,以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可先針對不同尺寸之按鍵進行分類,再針對每一類型之按鍵來設計對應的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藉此,即可有效簡化模具種類且減少模具數量,進而降低製造成本。此外,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可具有相同結構,使得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可藉由同一模具製造,以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
如第8圖與第9圖所示,在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沿水平軸向A相對水平移動後,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即可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此時,底板10之第一樞接孔100與第二樞接孔102之位置需隨著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的移動而對應調整,如第8圖所示。此外,鍵帽12之第一滑槽120、第二滑槽122、第一限位塊124與第二限位塊126之位置亦需隨著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的移動而對應調整,如第9圖所示。
請參閱第10圖至第14圖,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按鍵1'的立體圖,第11圖為第10圖中的按鍵1'移除鍵帽12後的立體圖,第12圖為第10圖中的按鍵1'移除底板10後的立體圖,第13圖為第11圖中的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相對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第14圖為第12圖中的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相對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第10圖至第14圖中省略上述之電路板18與彈性件20。需說明的是,第10-14圖中與第1-9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按鍵1'與上述的按鍵1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按鍵1'另包含一第三支撐件22。如第10圖至第12圖所示,第三支撐件22設置於鍵帽12與底板10之間且與第一支撐件14相對。於此實施例中,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可相互並排且分別位於第一支撐件14之相對二側。此外,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可具有相同結構,使得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可藉由同一模具製造,以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
於此實施例中,第三支撐件22可具有二第三滑動部220以及二第三樞軸222,鍵帽12可具有對應二第三滑動部220之二第三滑槽128,且底板10可具有對應二第三樞軸222之二第三樞接孔104。第三滑動部220係可滑動地設置於鍵帽12之第三滑槽128中,且第三樞軸222係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0之第三樞接孔104,使得第三支撐件22可相對鍵帽12與底板10轉動。
此外,第三支撐件22具有一第三連動結構224。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4之第一連動結構144分別與第二支撐件16之第二連動結構164及第三支撐件22之第三連動結構224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可相對水平軸向A同步轉動。於此實施例中,第三連動結構224可包含一第二卡合部2240以及一第二卡合片2242。於組裝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時,可將第一卡合片1442卡入第二卡合部1640,使得第一連動結構144與第二連動結構164相互抵接。於組裝第一支撐件14與第三支撐件22時,可將第二卡合片2242卡入第一卡合部1440,使得第一連動結構144與第三連動結構224相互抵接。藉此,當鍵帽12被按壓時,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即會相互驅動轉動。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440與第二卡合部1640可設計為C字形,使得第一卡合部1440與第二卡合片2242形成類似齒輪的卡合結構,且第二卡合部1640與第一卡合片1442亦形成類似齒輪的卡合結構。藉此,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可更穩定且更順暢地相互驅動轉動。
如第12圖所示,第三支撐件22可具有二第三限位槽226,且鍵帽12可具有對應二第三限位槽226之二第三限位塊130。第三限位塊130相對滑動地插入對應的第三限位槽226,使得當第三支撐件22相對於鍵帽12水平滑動時,第三限位塊130相對滑動於第三限位槽226中。
於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卡合片1442沿水平軸向A之長度大於第二卡合部1640沿水平軸向A之長度,因此,當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的其中之一相對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的其中另一沿水平軸向A於一預定範圍R內水平移動時,第一連動結構144與第二連動結構164會保持抵接,其中上述之預定範圍R即為第一卡合片1442沿水平軸向A之長度範圍。藉此,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即可沿水平軸向A於預定範圍R內相對水平移動,以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此外,可針對較大尺寸之按鍵增設第三支撐件22。因此,於開發鍵盤時,可先針對不同尺寸之按鍵進行分類,再針對每一類型之按鍵來設計對應的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藉此,即可有效簡化模具種類且減少模具數量,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如第13圖與第14圖所示,在第二支撐件16沿水平軸向A相對第一支撐件14水平移動後,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2即可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此時,底板10之第二樞接孔102之位置需隨著第二支撐件16的移動而對應調整,如第13圖所示。此外,鍵帽12之第二滑槽122與第二限位塊126之位置亦需隨著第二支撐件16的移動而對應調整,如第14圖所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二支撐件可沿水平軸向於預定範圍內相對水平移動,以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可先針對不同尺寸之按鍵進行分類,再針對每一類型之按鍵來設計對應的支撐件。藉此,即可有效簡化模具種類且減少模具數量,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1':按鍵
10:底板
12:鍵帽
14:第一支撐件
16:第二支撐件
18:電路板
20:彈性件
22:第三支撐件
100:第一樞接孔
102:第二樞接孔
104:第三樞接孔
120:第一滑槽
122:第二滑槽
124:第一限位塊
126:第二限位塊
128:第三滑槽
130:第三限位塊
140:第一滑動部
142:第一樞軸
144:第一連動結構
146:第一限位槽
160:第二滑動部
162:第二樞軸
164:第二連動結構
166:第二限位槽
220:第三滑動部
222:第三樞軸
224:第三連動結構
226:第三限位槽
1440:第一卡合部
1442:第一卡合片
1640、2240:第二卡合部
1642、2242:第二卡合片
A:水平軸向
R:預定範圍
X-X:剖面線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的立體圖。
第2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的爆炸圖。
第3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第4圖為第2圖中的底板、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電路板與彈性件的組合圖。
第5圖為第3圖中的鍵帽、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的組合圖。
第6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沿X-X線的剖面圖。
第7圖為第6圖中的鍵帽被按壓時的剖面圖。
第8圖為第4圖中的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相對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
第9圖為第5圖中的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相對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
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按鍵的立體圖。
第11圖為第10圖中的按鍵移除鍵帽後的立體圖。
第12圖為第10圖中的按鍵移除底板後的立體圖。
第13圖為第11圖中的第二支撐件相對第一支撐件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
第14圖為第12圖中的第二支撐件相對第一支撐件水平移動後的立體圖。
1:按鍵
10:底板
14:第一支撐件
16:第二支撐件
18:電路板
20:彈性件
100:第一樞接孔
102:第二樞接孔
140:第一滑動部
142:第一樞軸
144:第一連動結構
146:第一限位槽
160:第二滑動部
162:第二樞軸
164:第二連動結構
166:第二限位槽
1440:第一卡合部
1442:第一卡合片
1640:第二卡合部
1642:第二卡合片
A:水平軸向
R:預定範圍
Claims (4)
- 一種按鍵,包含: 一底板; 一鍵帽,相對該底板設置; 一第一支撐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動結構;以及 一第二支撐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且與該第一支撐件相對,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連動結構; 其中,該第一連動結構與該第二連動結構相互抵接,使得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可相對一水平軸向同步轉動;當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的其中之一相對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的其中另一沿該水平軸向於一預定範圍內水平移動時,該第一連動結構與該第二連動結構保持抵接。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連動結構包含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一卡合片,該第二連動結構包含一第二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片,該第一卡合片卡入該第二卡合部且該第二卡合片卡入該第一卡合部,使得該第一連動結構與該第二連動結構相互抵接,該預定範圍為該第一卡合片與該第二卡合片沿該水平軸向之長度範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另包含一第三支撐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且與該第一支撐件相對,該第三支撐件具有一第三連動結構,其中該第一連動結構與該第三連動結構相互抵接,使得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三支撐件可相對該水平軸向同步轉動。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連動結構包含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一卡合片,該第二連動結構包含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三連動結構包含一第二卡合片,該第一卡合片卡入該第二卡合部,使得該第一連動結構與該第二連動結構相互抵接,該第二卡合片卡入該第一卡合部,使得該第一連動結構與該第三連動結構相互抵接,該預定範圍為該第一卡合片沿該水平軸向之長度範圍。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24188A TWI692789B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按鍵 |
US16/880,920 US10971314B2 (en) | 2019-07-10 | 2020-05-21 | Key switch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24188A TWI692789B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按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92789B TWI692789B (zh) | 2020-05-01 |
TW202103195A true TW202103195A (zh) | 2021-01-16 |
Family
ID=7189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4188A TWI692789B (zh) | 2019-07-10 | 2019-07-10 | 按鍵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71314B2 (zh) |
TW (1) | TWI6927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36480B (zh) * | 2020-11-25 | 2021-08-11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78085B (en) * | 2002-04-09 | 2004-03-01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Elevated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with the elevated key switch |
JP5911207B2 (ja) * | 2011-02-07 | 2016-04-27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
US9449772B2 (en) * | 2012-10-30 | 2016-09-20 | Apple Inc. | Low-travel key mechanisms using butterfly hinges |
TWI469172B (zh) * | 2012-12-20 | 2015-01-11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按鍵結構及其平衡桿 |
TWI522845B (zh) * | 2014-05-15 | 2016-02-2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結構 |
US9646780B2 (en) * | 2014-08-27 | 2017-05-09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structure |
CN105895433A (zh) * | 2014-11-30 | 2016-08-24 | 孔繁荣 | 一种按键的转动支架 |
TWI587337B (zh) * | 2015-07-08 | 2017-06-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及其鍵盤 |
JP6711145B2 (ja) * | 2016-06-02 | 2020-06-17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キーボード、及び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
-
2019
- 2019-07-10 TW TW108124188A patent/TWI692789B/zh active
-
2020
- 2020-05-21 US US16/880,920 patent/US1097131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971314B2 (en) | 2021-04-06 |
US20210012982A1 (en) | 2021-01-14 |
TWI692789B (zh) | 2020-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64017B2 (en) | Key structure and keyboard having such key structure | |
CN204360974U (zh) | 按键结构 | |
TWI633566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201740412A (zh) | 按鍵 | |
TWI587337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201705171A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US6781077B2 (en) | Keyswitch and actuator structure | |
TWI711064B (zh) | 按鍵 | |
TW202040617A (zh) | 按鍵結構 | |
TW202103195A (zh) | 按鍵 | |
US10796861B2 (en) | Key module | |
TWI628682B (zh) | 按鍵 | |
TW201839788A (zh) | 按鍵結構 | |
CN110504122B (zh) | 按键 | |
US10446341B2 (en) | Keypad | |
US9627158B2 (en) | Keyboard key using an asymmetric scissor-type connecting element | |
TWI585798B (zh) | 按鍵與鍵盤裝置 | |
TW202025190A (zh) | 鍵盤 | |
TWI725651B (zh) | 按鍵 | |
TW202131362A (zh) | 按鍵 | |
CN112289613B (zh) | 按键 | |
TWI832473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202001954A (zh) | 鍵盤 | |
CN113284753B (zh) | 按键 | |
CN112466693A (zh) |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