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0974U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60974U CN204360974U CN201520048742.1U CN201520048742U CN204360974U CN 204360974 U CN204360974 U CN 204360974U CN 201520048742 U CN201520048742 U CN 201520048742U CN 204360974 U CN204360974 U CN 204360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structure according
- bar
- buffer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按键结构包含一底板、至少一连接结构、一平衡杆、一键帽以及至少一缓冲膜。连接结构是设置于底板上。平衡杆具有相连接的至少一侧杆以及一主轴杆。侧杆是穿设于连接结构。键帽是位于底板上。主轴杆是枢接于键帽。连接结构具有一抵触面。缓冲膜是位于抵触面与侧杆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键盘,且特别是关于一种键盘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的普及,除了电脑效能的追求之外,电脑在输入上的便利性,愈来愈被使用者重视,其中,键盘便是电脑所不可或缺的输入装置之一。
键盘主要包括有基板以及多个按键。基板上可设有电路板。按键的键帽是可升降地设置于电路板上方。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向下按压键帽,以触碰于电路板上的电性接点而产生信号。
在键盘上,有些按键的长度较长(如空白键),故当使用者按压此长按键的一端时,可能仅有被按压的一端会下降,而没被按压的另一端则不会下降,造成按键无法整体均匀地下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在键帽内设置平衡杆,此平衡杆是沿着键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于键帽与基板之间,如此一来,平衡杆可使长按键能够整体均匀地下降。
平衡杆的相对两端部会插入基板上的限位孔中。当使用者按压键帽时,平衡杆会向下移动,使得平衡杆的端部会撞击限位孔的内壁,而发出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在于减少按键被按压时所发出的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按键结构包含一底板、至少一连接结构、一平衡杆、一键帽以及至少一缓冲膜。连接结构是设置于底板上。平衡杆具有相连接的至少一侧杆以及一主轴杆。侧杆是穿设于连接结构。键帽是位于底板上。主轴杆是枢接于键帽。连接结构具有一抵触面。缓冲膜是位于抵触面与侧杆之间。
于以上实施方式中,由于平衡杆的侧杆是穿设于连接结构,而缓冲膜是位于抵触面与侧杆之间,因此,当使用者按压键帽,而使侧杆朝抵触面移动时,缓冲膜可防止侧杆直接撞击抵触面,从而减少按键被按压时所发出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的按键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薄膜电路板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6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底板 110:上表面
200:键帽 201、202:长边
203、204:短边 300:连接结构
310:抵触面 400:平衡杆
410:侧杆 411:末端部
420:主轴杆 500:缓冲膜
510:第一表面 520:第二表面
600:剪刀式机构 700:薄膜电路板
710:绝缘本体 711:上层薄膜
712:中层薄膜 713:下层薄膜
800:抵顶件 A1、A2:箭头
H:限位孔 L1、L2:长度方向
O:开口 P:移动路径
T1、T2:厚度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如图1所示,按键结构包含底板100以及键帽200。键帽200是位于底板100上,且用于相对底板100做升降运动。进一步来说,使用者可按压键帽200,而使键帽200向下地朝底板100移动,且当使用者停止按压键帽200时,键帽200可向上地移动,而回到原始位置。图2为图1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所示,按键结构还包含连接结构300、平衡杆400以及剪刀式机构600。剪刀式机构600是连接于底板100与键帽200之间,以供键帽200相对底板100做升降运动。连接结构300是设置于底板100上,平衡杆400是连接于连接结构300,设置于底板100与键帽200之间。平衡杆400包括相连接的主轴杆420以及二侧杆410。主轴杆420是枢接于键帽200底面,二侧杆410的一端连接主轴杆420,另一端则穿设于连接结构300。通过平衡杆400的设置,键帽200可整体共同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来说,键帽200具有两长边201、202及两短边203、204。两侧杆410是由主轴杆420的相对两端朝相同方向所延伸。侧杆410具有长度方向L1,主轴杆420具有长度方向L2。两侧杆410的长度方向L1是实质上垂直于主轴杆420的长度方向L2。主轴杆420是实质上平行设于键帽200的长边201及202。换句话说,主轴杆420的长度方向L2是实质上平行于长边201及202,故当使用者按压键帽200任意位置时,主轴杆420可带动键帽200整体共同地向下移动。
当使用者按压键帽200而使键帽200向下移动时,主轴杆420会连动地向下移动,而侧杆410会在连接结构300中移动。此时,侧杆410可能会撞击连接结构300而发出噪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出以下技术方案来减少此噪音。进一步来说,可参阅图3,本图为图2的按键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按键结构包含缓冲膜500,连接结构300具有用于抵接该侧杆410的抵触面310,而缓冲膜500是位于抵触面310与侧杆410之间。如此一来,即使在按压键帽200(可参阅图2)的过程中,侧杆410朝向抵触面310移动,侧杆410也会先接触到缓冲膜500,而不会直接撞击抵触面310,因此,缓冲膜500可防止侧杆410与连接结构300的撞击,从而减少按压键帽200的过程中的噪音。需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当中虽然包含两个侧杆410,但可于单一侧杆410与连接结构300间设置缓冲膜500,也可于二侧杆410与连接结构300间设置缓冲膜500,端看实际需求而定。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连接结构300包含一限位孔H,而连接结构300的抵触面310为限位孔H中远离底板100一侧的孔壁。于本实施例中,侧杆410具有相对于主轴杆420(可参阅图2)的末端部411,换句话说,末端部411为侧杆410上最远离主轴杆420的部位,且侧杆410的末端部411是穿设于限位孔H当中。当键帽200(可参阅图2)被按压时,侧杆410可在限位孔H中移动。举例来说,当键帽200沿着箭头A1的方向移动时,主轴杆420(可参阅图2)可连动地沿着箭头A1的方向移动,而侧杆410的末端部411可沿着箭头A2的方向在限位孔H中移动。当侧杆410的末端部411沿着箭头A2移动一定距离时,侧杆410可接触缓冲膜500,而被缓冲膜500所挡止,故侧杆410不会撞击到连接结构300的抵触面310,而减少噪音。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缓冲膜50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510与第二表面520,第一表面510接触连接结构300的抵触面310,第二表面520是面对侧杆410。如此一来,当侧杆410沿着箭头A2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时,侧杆410可接触第二表面520,而不会直接撞击到连接结构300。于部份实施方式中,缓冲膜500的硬度可小于侧杆410以及连接结构300的硬度,故可通过相对软的硬度来缓冲撞击力,以防止相对硬的侧杆410与连接结构300直接撞击而发出噪音。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底板100具有开口O。侧杆410可倾斜地穿过限位孔H并倾斜地放置于底板100上,使得侧杆410的末端部411伸入开口O内,从而利于键帽200按压时,主轴杆420可向下移动。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底板100具有上表面110,连接结构300是凸设于上表面110上。侧杆410与上表面110相夹一夹角θ,且此夹角θ不为0度。如此一来,侧杆410可倾斜地穿过限位孔H并倾斜地放置于底板100上。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按键结构可包含薄膜电路板700。薄膜电路板700是设置于底板100上。于本实施例中,缓冲膜500为薄膜电路板700的部分。进一步来说,薄膜电路板700包含绝缘本体710及印制于绝缘本体710的电路结构(图未示),与本实施例中,缓冲膜500可为绝缘本体710的部分。如此一来,制造者在对薄膜电路板700的绝缘本体710进行裁切作业时,可保留部份的绝缘本体710,以做为缓冲膜500,从而省却额外制造及组装缓冲膜500的成本。
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路板700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薄膜电路板700的局部放大图。于部份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710包含上层薄膜711、中层薄膜712及下层薄膜713,三者是由上而下地排列的,上层薄膜711、下层薄膜713设有相互对应的电路及接点,中层薄膜712于对应该些接点位置设有贯孔,薄膜电路板700被触发时,上层薄膜711将弹性变形并往下穿过中层薄膜712的贯孔,以使上层薄膜711与上层薄膜711的接点相互接触,由此产生按键信号。缓冲膜500可由上层薄膜711、中层薄膜712、及下层薄膜713的其中之一延伸而出并穿过限位孔H,而夹于抵触面310及侧杆410之间,如图3所示。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缓冲膜500是由上层薄膜711所延伸而出并穿过限位孔H,而夹于抵触面310及侧杆410之间,如图3所示。由于上层薄膜711、中层薄膜712及下层薄膜713是由上而下地排列的,故上层薄膜711为绝缘本体710最靠近抵触面310的一层,因此,从上层薄膜711延伸出缓冲膜500更能够使缓冲膜500在无须过度弯折的情况下,接触抵触面310。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缓冲膜500具有厚度T1,而薄膜电路板700具有厚度T2,缓冲膜500的厚度T1小于薄膜电路板700的厚度T2。因此,相较于将相对厚的薄膜电路板700整体延伸入限位孔H(可参阅图3)中,将相对薄的缓冲膜500延伸入限位孔H,在组装上会较为容易且方便。具体来说,于部份实施方式中,缓冲膜500仅由上层薄膜711所延伸而出,而是与中层薄膜712及下层薄膜713相分离。如此一来,缓冲膜500的厚度T1的最大值为上层薄膜711的厚度,而小于薄膜电路板700的厚度T2(也为,上层薄膜711、中层薄膜712与下层薄膜713的厚度总和),从而便于缓冲膜500组装于限位孔H中。
图6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按键结构可包含抵顶件800。抵顶件800是设置于底板100上。抵顶件800抵顶缓冲膜500的第二表面520。如此一来,抵顶件800可将缓冲膜500顶起,而利于组装时,能够轻松地将侧杆410插入缓冲膜500下方的空间中。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抵顶件800比连接结构300更靠近缓冲膜500与薄膜电路板700的交接处。如此一来,由薄膜电路板700所延伸而出的缓冲膜500可先被抵顶件800顶起后,再由缓冲膜500的第一表面510接触抵触面310。
进一步来说,如图6所示,于部份实施方式中,抵顶件800是凸设于底板100的上表面110上,且连接结构300也是凸设于底板100的上表面110上,其中抵顶件800是凸设于上表面110上较靠近缓冲膜500与薄膜电路板700交接处的位置,而连接结构300是凸设于上表面110上较远离缓冲膜500与薄膜电路板700交接处的位置,且抵顶件800的高度是低于连接结构300的高度。如此一来,由薄膜电路板700所延伸而出的缓冲膜500可先被抵顶件800顶起后,再由缓冲膜500的第一表面510接触抵触面310。
于部份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侧杆410具有移动路径P。此移动路径P代表从键帽200(可参阅图2)被按压至极限位置,到键帽200向上回到原始位置的期间内,侧杆410所行经的路径。抵顶件800是位于移动路径P外。如此一来,无论键帽200如何被按压,抵顶件800都不会干涉侧杆410,使得侧杆410可顺畅地移动,而不会撞击抵顶件800。
综合以上实施方式,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缓冲膜设置于抵触面与侧杆之间,故当使用者按压键帽,而使侧杆朝抵触面移动时,缓冲膜可防止侧杆直接撞击抵触面,从而减少按键在按压时所发出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做一些完善和更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板;
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一平衡杆,包含相连接的一主轴杆及至少一侧杆,所述侧杆是穿设于所述连接结构;
一键帽,位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主轴杆是枢接于所述键帽;以及
至少一缓冲膜,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具有一抵触面,所述缓冲膜是位于所述抵触面与所述侧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含一限位孔,所述侧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当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薄膜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缓冲膜为所述薄膜电路板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路板由上而下包含上层薄膜、中层薄膜、下层薄膜三层,而所述连接结构包含一限位孔,所述缓冲膜是由所述上层薄膜、中层薄膜、下层薄膜之一延伸而出并穿过所述限位孔,夹于所述抵触面及所述侧杆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路板由上而下包含上层薄膜、中层薄膜、下层薄膜三层,所述连接结构包含一限位孔,所述缓冲膜是由所述上层薄膜延伸而出并穿过所述限位孔,夹于所述抵触面及所述侧杆之间,且所述缓冲膜是与所述中层薄膜及所述下层薄膜相分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膜的厚度小于所述薄膜电路板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抵顶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缓冲膜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连接结构的所述抵触面,而所述抵顶件是抵顶所述第二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件是位于所述侧杆的一移动路径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一上表面,所述连接结构是凸设于所述上表面上,所述侧杆与所述上表面相夹一夹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一开口,所述侧杆具有一相对于所述主轴杆的末端部,所述侧杆的所述末端部是伸入所述开口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具有两长边及两短边,所述侧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侧杆是由所述主轴杆的相对两端朝相同方向所延伸,所述侧杆的长度方向是实质上垂直于所述主轴杆的长度方向,所述主轴杆的长度方向是实质上平行设于所述键帽的所述两长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48742.1U CN204360974U (zh) | 2015-01-23 | 2015-01-23 | 按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48742.1U CN204360974U (zh) | 2015-01-23 | 2015-01-23 | 按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60974U true CN204360974U (zh) | 2015-05-27 |
Family
ID=53262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4874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60974U (zh) | 2015-01-23 | 2015-01-23 | 按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60974U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68166A (zh) * | 2016-08-19 | 2018-03-0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7818883A (zh) * | 2016-09-14 | 2018-03-20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107887212A (zh) * | 2017-06-13 | 2018-04-0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 |
CN108206111A (zh) * | 2016-12-16 | 2018-06-2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8281316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8281313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按键结构 |
CN108281318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8305807A (zh) * | 2017-01-11 | 2018-07-20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装置 |
CN109509669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装置 |
US10373779B2 (en) | 2017-06-01 | 2019-08-06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 switch with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y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
US10950394B2 (en) | 2017-06-01 | 2021-03-16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 switch with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y |
US11600455B2 (en) | 2021-02-18 | 2023-03-07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
-
2015
- 2015-01-23 CN CN201520048742.1U patent/CN20436097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68166A (zh) * | 2016-08-19 | 2018-03-0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7768166B (zh) * | 2016-08-19 | 2020-06-05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7818883A (zh) * | 2016-09-14 | 2018-03-20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CN108206111A (zh) * | 2016-12-16 | 2018-06-26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8281318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8281313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按键结构 |
CN108281316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 |
CN108305807A (zh) * | 2017-01-11 | 2018-07-20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装置 |
US10373779B2 (en) | 2017-06-01 | 2019-08-06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 switch with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y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
US10950394B2 (en) | 2017-06-01 | 2021-03-16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 switch with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y |
CN107887212A (zh) * | 2017-06-13 | 2018-04-0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键盘 |
CN109509669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键盘装置 |
US11600455B2 (en) | 2021-02-18 | 2023-03-07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Keyswitch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60974U (zh) | 按键结构 | |
US8212167B2 (en) | Depressible key structure | |
TW201635320A (zh) | 按鍵 | |
US8816231B2 (en) | Slim key structure and slim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 |
EP2302486A2 (en) | Keyboard | |
CN104425162B (zh) | 按键结构 | |
TWI699801B (zh) | 按鍵結構 | |
TWM507011U (zh) | 按鍵結構 | |
US9799465B2 (en) | Key structure | |
US11670465B2 (en) | Key structure | |
TW201805978A (zh) | 按鍵 | |
US9627158B2 (en) | Keyboard key using an asymmetric scissor-type connecting element | |
CN111354592B (zh) | 键盘 | |
CN110504114B (zh) | 按键结构 | |
CN112992587B (zh) | 具有震动功能的键盘 | |
US9236206B1 (en) | Thin keyboard command trigger structure | |
CN111146034B (zh) | 按键装置、键盘及电子设备 | |
KR101713861B1 (ko) |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 | |
CN2350854Y (zh) | 按键 | |
TWI632574B (zh) | 按鍵 | |
CN108666162B (zh) |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 |
US20160079012A1 (en) | Keyboard equipped with multipoint press positions | |
KR101808220B1 (ko) | 박형 키보드 누름 구조체 | |
CN218769215U (zh) | 按键及键盘 | |
KR101711548B1 (ko) | 다지점 누름 위치를 구비하는 키보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