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009698A -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9698A
TW202009698A TW107129113A TW107129113A TW202009698A TW 202009698 A TW202009698 A TW 202009698A TW 107129113 A TW107129113 A TW 107129113A TW 107129113 A TW107129113 A TW 107129113A TW 202009698 A TW202009698 A TW 2020096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interface
processing unit
flash memory
ho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9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7839B (zh
Inventor
沈昌煒
王德凱
陳炳華
Original Assignee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9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8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9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9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83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該方法由裝置端的處理單元執行,包含:搜集介面活動參數;根據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驅動時脈產生器以輸出選擇頻率的時脈訊號,使得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閃存存取介面運行於相應操作頻率。

Description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本發明涉及快閃記憶裝置,特別指一種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快閃記憶裝置通常分為NOR快閃記憶裝置與NAND快閃記憶裝置。NOR快閃記憶裝置為隨機存取裝置,主機端(Host)可於位址腳位上提供任何存取NOR快閃記憶裝置的位址,並及時地從NOR快閃記憶裝置的資料腳位上獲得儲存於該位址上的資料。相反地,NAND快閃記憶裝置並非隨機存取,而是序列存取。NAND快閃記憶裝置無法像NOR快閃記憶裝置一樣,可以存取任何隨機位址,主機端反而需要寫入序列的位元組(Bytes)的值到NAND快閃記憶裝置中,用以定義請求命令(Command)的類型(如,讀取、寫入、抹除等),以及用在此命令上的位址。位址可指向一個頁面(快閃記憶裝置中寫入作業的最小資料塊)或一個區塊(快閃記憶裝置中抹除作業的最小資料塊)。
省電通常是快閃記憶裝置的重要議題。傳統上,主機端可於不使用快閃記憶裝置存取資料時,控制快閃記憶裝置工作在不同的休眠模式(Sleep Mode)來節省電力消耗。快閃記憶裝置依據不同的休眠模式選擇性地開啟或關閉全部或部分電路,以達到省電的目的。然而,這樣的控制不應用在主機端及快閃記憶裝置間傳輸資料時的運行模式(Active Mode)。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可應用於主動模式中,達成更佳的省電效果。
有鑑於此,如何減輕或消除上述相關領域的缺失,實為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以及裝置,該方法由裝置端的處理單元於載入並執行韌體或軟體的程式碼時實施,包含:搜集介面活動參數;根據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驅動時脈產生器以輸出選擇頻率的時脈訊號,使得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閃存存取介面運行於相應操作頻率。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操作頻率調整的電腦程式產品,包含以下的程式碼:搜集介面活動參數;根據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驅動時脈產生器以輸出選擇頻率的時脈訊號,使得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閃存存取介面運行於相應操作頻率。
本發明提出一種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包含:時脈產生器及處理單元。處理單元搜集介面活動參數;根據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驅動時脈產生器以輸出選擇頻率的時脈訊號,使得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閃存存取介面運行於相應操作頻率。
介面活動參數包含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閃存存取介面的資料傳輸資訊。
上述實施例的優點之一,裝置端可主動在運行模式(Active Mode)啟動節省電力消耗的控制機制,而不需要被動等待主機端的指揮。
上述實施例的另一優點,裝置端可因應裝置端與主機端間或裝置端與儲存單元間的資料傳輸狀態,調整時脈產生器所產生要提供給處理單元以及/或存取介面的時脈訊號,進行更精細的電力消耗控制。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將搭配以下的說明和圖式進行更詳細的解說。
以下說明為完成發明的較佳實現方式,其目的在於描述本發明的基本精神,但並不用以限定本發明。實際的發明內容必須參考之後的權利要求範圍。
必須了解的是,使用於本說明書中的”包含”、”包括”等詞,用以表示存在特定的技術特徵、數值、方法步驟、作業處理、元件以及/或組件,但並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術特徵、數值、方法步驟、作業處理、元件、組件,或以上的任意組合。
於權利要求中使用如”第一”、”第二”、”第三”等詞是用來修飾權利要求中的元件,並非用來表示之間具有優先順序,前置關係,或者是一個元件先於另一個元件,或者是執行方法步驟時的時間先後順序,僅用來區別具有相同名字的元件。
必須了解的是,當元件描述為”連接”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時,可以是直接連結、或耦接至其他元件,可能出現中間元件。相反地,當元件描述為”直接連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時,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間元件。使用來描述元件之間關係的其他語詞也可類似方式解讀,例如”介於”相對於”直接介於”,或者是”鄰接”相對於”直接鄰接”等等。
參考圖1。快閃記憶系統架構100包含主機端(host)110、裝置端(device)130及儲存單元150。此系統架構可實施於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Laptop PC)、平板電腦、手機、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等電子產品。裝置端130可包含處理單元133。主機端110及裝置端130間可以快閃記憶通訊協定(例如,通用快閃記憶儲存,Universal Flash Storage UFS)彼此通信。快閃記憶控制器133通過資料連結層132及實體層131電性連接(耦接)主機端110。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可通過直接記憶體存取控制器(未顯示於圖1)從資料緩衝區(未顯示於圖1)讀取從儲存單元150取得的使用者資料,並通過驅動資料連結層132及實體層131依序敲出給主機端110。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可通過直接記憶體存取控制器(未顯示於圖1)將主機端110欲寫入的使用者資料儲存至資料緩衝區。處理單元134可使用多種方式實施,例如使用通用硬體,如單一處理器、具平行處理能力的多處理器、圖形處理器、輕簡型通用目的處理器(Lightweight General-Purpose Processor)或其他具運算能力的處理器,並且在執行指令(Instructions)、宏碼(Macrocode)或微碼(Microcode)時,提供之後描述的功能。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可為UFS控制器,透過UFS通訊協定與主機端110進行溝通。雖然本發明實施例以UFS通訊協定舉例,但本發明也可應用到其他的通訊協定,例如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先進技術附著(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序列先進技術附著(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快速周邊元件互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PCI-E)或其他介面的通訊協定。
裝置端130另包含閃存存取介面139,使得處理單元134可通過閃存存取介面139與儲存單元150溝通,詳細來說,可採用雙倍資料率(Double Data Rate DDR)通訊協定,例如,開放NAND快閃(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 ONFI)、雙倍資料率開關(DDR Toggle)或其他介面。處理單元134透過閃存存取介面139寫入使用者資料到儲存單元150中的指定位址(目的位址),以及從儲存單元150中的指定位址(來源位址)讀取使用者資料。閃存存取介面139使用數個電子訊號來協調處理單元134與儲存單元150間的資料與命令傳遞,包含資料線(data line)、時脈訊號(clock signal)與控制訊號(control signal)。資料線可用以傳遞命令、位址、讀出及寫入的資料;控制訊號線可用以傳遞晶片致能(Chip Enable CE)、位址提取致能(Address Latch Enable ALE)、命令提取致能(Command Latch Enable CLE)、寫入致能(Write Enable WE)等控制訊號。
儲存單元150可包含多個儲存子單元,每個儲存子單元,各自使用關聯的存取子介面與處理單元134進行溝通。一或多個儲存子單元可封裝在一個晶粒(Die)之中。閃存存取介面139可包含j個存取子介面,每一個存取子介面連接i個儲存子單元。存取子介面及其後連接的儲存子單元又可統稱為輸出入通道,並可以邏輯單元編號(Logic Unit Number LUN)識別。換句話說,i個儲存子單元共享一個存取子介面。例如,裝置端130包含4個輸出入且每一個輸出入連接4個儲存子單元時,裝置端130可存取16個儲存子單元。處理單元134可驅動存取子介面中之一者,從指定的儲存子單元讀取,或寫入資料至指定的儲存子單元。每個儲存子單元擁有獨立的晶片致能(CE)控制訊號。換句話說,當欲對指定的儲存子單元進行資料讀取或寫入時,需要驅動關聯的存取子介面來致能此儲存子單元的晶片致能控制訊號。參考圖2。處理單元134可透過存取子介面139_0使用獨立的晶片致能控制訊號230_0_0至230_0_i從連接的儲存子單元150_0_0至150_0_i中選擇出其中一者,接著,透過共享的資料線210從選擇出的儲存子單元的指定位址讀取資料,或傳送欲寫入指定位址的使用者資料至選擇出的儲存子單元。
參考圖1。裝置端130另包含時脈產生器(Clock Generator)136_1。時脈產生器136_1是產生時脈訊號CLK1的電路,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用來同步韌體指令、宏碼或微碼等的提取、解碼、執行及回寫。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當主機端110預期會長時間不存取儲存單元150時,可發送命令給裝置端130,讓裝置端130進入省電模式。例如,主機端110可發送進入休眠模式(Sleep Mode)的原語(primitive)DME_HIBERNATE_ENTER給裝置端130。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原語DME_HIBERNATE_ENTER,可關閉時脈產生器136_1,用以節省電力消耗。或者,主機端110可發送啟動停止單元(Start Stop Unit SSU)命令給裝置端130,強迫裝置端130進入休眠狀態(Sleep State)。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進入休眠狀態的啟動停止單元命令後,阻斷時脈產生器136_1產生的時脈訊號CLK1,使得時脈訊號CLK1無法提供給處理單元134。原語DME_HIBERNATE_ENTER及啟動停止單元命令的資料格式及發送細節可參考發表於2016年6月的通用快閃記憶儲存標準的版本2.1。當處理單元134沒被時脈訊號CLK1驅動時,無法運行,使得電力消耗可以節約。於此需注意的是,當處理單元134沒被時脈訊號CLK1驅動時,不能執行任何韌體或軟體指令、宏碼或微碼。然而,在運行模式(Active Mode)中,主機端110並沒有任何可讓裝置端130節省電力消耗的控制機制。
為解決此缺陷,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在運行模式中的省電機制,由裝置端130主動控制,可因應裝置端130與主機端110間或裝置端130與儲存單元150間的資料傳輸狀態,調整時脈產生器所產生要提供給處理單元以及/或存取介面的時脈訊號。例如,當兩裝置間只需要較低傳輸率時,可讓時脈產生器產生較低頻率的時脈訊號,用以節省電力消耗。
參考圖1。裝置端130另包含時脈產生器136_2。時脈產生器136_2是一種產生時脈訊號CLK2的電路,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UFS InterConnect Layer—UIC,其包含實體層131、資料連結層132及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及閃存存取介面139,用來同步資料傳收的操作。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可稱為主機存取介面。時脈產生器136_1及136_2分別依據寄存器138_1及138_2的設定調整輸出時脈訊號CLK1及CLK2的頻率。
為了提供更好的省電效果,裝置端130可分別為處理單元134及閃存存取介面139預設多個頻率。例如,輸出至處理單元134的時脈訊號CLK1的頻率可為500、250、125MHz等,而輸出至存取介面(包含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的時脈訊號CLK2的頻率可為300、150、75MHz等。參考圖3。圖3所示的方法可由處理單元134於載入並執行特定韌體或軟體指令、宏碼或微碼時實施。處理單元134首先搜集介面活動參數,包含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以及/或閃存存取介面139的資料傳輸相關資訊(步驟S310)。例如,介面活動參數可指出裝置端130是否進入閒置狀態(idle state)、閃存存取介面139是否用來進行背景操作,以及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的資料傳輸模式等資訊。處理單元134依據介面活動參數分別為處理單元134及存取介面從上述多個頻率中選擇出一者(步驟S330),以及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選擇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選擇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存取介面,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指定的操作頻率(步驟S350)。於步驟S350的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4可只調整時脈產生器136_2輸出的時脈訊號CLK2的頻率,並讓脈產生器136_1輸出的時脈訊號CLK1的頻率固定在一個較高的水準。
參考圖4。圖4所示的方法可由處理單元134於載入並執行特定韌體或軟體指令、宏碼或微碼時實施。處理單元134可週期性地執行一個迴圈(步驟S410至S460),並且於每個回合中,搜集介面活動參數,依據介面活動參數決定時脈產生器136_1及136_2輸出的時脈訊號CLK1及CLK2的頻率,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及136_2以決定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及CLK2。
裝置端130另包含計時器(timer)135。處理單元134可於初始或每個回合結束時,設定計時器135重新開始計數一段指定時間,例如2、3或5毫秒(milliseconds ms)等。每當計時器135計數到指定時間時,發出中斷給處理單元134,使得處理單元134可啟動新一回合的操作頻率調整(步驟S410)。
於一些實施例,時脈訊號CLK1及CLK2的頻率可依據搜集的介面活動參數調整為符合三個水平中的一個。範例的頻率範圍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107129113-A0304-0001
當處理單元134決定裝置端130需要運行在高速時,可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400~600MHz間的一個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250~350MHz間的一個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當決定裝置端130需要運行在中速時,可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200~300MHz間的一個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125~175MHz間的一個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當決定裝置端130需要運行在低速時,可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100~150MHz間的一個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62.5~87.5MHz間的一個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裝置端130的製造商可於出廠前可將時脈訊號CLK1及CLK2的三個水平的預設頻率儲存至非揮發記憶體(未顯示於圖1),使得處理單元134可於執行操作頻率調整方法時使用。
當處理單元134偵測到計時器135發出的中斷時(步驟S410),可先判斷裝置端130是否需要執行背景操作(步驟S420)。寄存器137_2可以1位元鎖存裝置端130是否需要執行背景操作的資訊,例如,”1”代表需要;”0”代表不需要。處理單元134可讀取寄存器137_2的值來判斷裝置端130是否需要執行背景操作。背景操作並不是受到主機端110指示而發起,而是裝置端130主動發起的資料存取,可為垃圾回收程序(garbage collection GC process)、損耗平均程序(wear leveling process)、讀取回收程序(read reclaim process)或讀取更新程序(read reflash process)。
例如,經過多次的存取後,一個實體頁面可能包含有效及無效區段(又稱為過期區段),其中,有效區段儲存有效的使用者資料,無效區段儲存無效的(舊的)使用者資料。當偵測到儲存單元150的可用空間不足時,處理單元134可設定寄存器(可稱作背景操作寄存器,background-operation register)137_2,指出裝置端130需要執行背景操作(如垃圾回收程序)。於垃圾回收程序中,處理單元134驅動閃存存取介面139,重新寫入蒐集起來的有效的使用者資料至閒置區塊或主動區塊的空實體頁面,使得這些包含無效的使用者資料的資料區塊可變更成為閒置區塊,於抹除後,即可提供給其他使用者資料儲存。
又例如,由於經過一定次數的抹除(例如,500次、1000次或5000次),儲存單元150中的實體區塊便會因為不良的資料保存(Data Retention)能力而被列為壞塊而不再使用。為了延長實體區塊的服務壽命,處理單元134持續監督每個實體區塊的抹除次數。當一個資料區塊的抹除次數超過抹除閥值時,處理單元134可設定寄存器137_2,指出裝置端130需要執行背景操作(如損耗平均程序)。於損耗平均程序中,處理單元133驅動閃存存取介面139讀取這個資料區塊(來源區塊)中的使用者資料。接著,處理單元133選擇一個抹除次數最少的閒置區塊作為目的區塊,並且驅動閃存存取介面139寫入之前的讀取的使用者資料寫至選擇的目的區塊中的可用實體頁面。
此外,當讀取回收程序或讀取更新程序的啟動條件滿足時,處理單元134同樣可設定寄存器137_2,指出裝置端130需要執行背景操作(如讀取回收程序或讀取更新程序)。
由於背景操作需要執行一系列的命令,從儲存單元150讀取資料及寫入資料到儲存單元150,因此處理單元134、閃存存取介面139及儲存單元150以越快的操作頻率運行越好。當判斷裝置端130需要執行背景操作時(步驟S420中”是”的路徑),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可選擇的最高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可選擇的最高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最高的操作頻率(步驟S430)。舉例來說,處理單元134可設定寄存器138_1成為如表1所示符合CLK1第三水平(也就是400~600MHz間)的值,使得時脈產生器136_1依據設定值以相應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以及設定寄存器138_2成為如表1所示符合CLK2第三水平(也就是250~350MHz間)的值,使得時脈產生器136_2依據設定值以相應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於此需注意的是,執行背景操作期間,同樣可穿插執行主機端110發出的存取命令。
針對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的情況,處理單元134可因應裝置端130及主機端110間的資料傳輸模式,讓處理單元134、閃存存取介面139及儲存單元150運行於匹配的操作頻率。當判斷裝置端130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時(步驟S420中”否”的路徑),處理單元134取得裝置端130的運行狀態及裝置端130及主機端110間的資料傳輸模式(步驟S440)。
UFS介面可運行於脈波寬度調變檔(PWM, Pulse-Width Modulation gear)或高速檔(HS, High-Speed gear)。脈波寬度調變檔可為0.5Gbps(Gigabits per second)或更低速,而高速檔可為1.4Gbps或更高速。脈波寬度調變檔可稱作低速檔。例如,表2列舉UFS規範所定義不同高速檔(HS-GEARs)的資料速率: 表2
Figure 107129113-A0304-0002
高速檔HS-G1的A級速率為1248Mbps,而高速檔HS-G1的B級速率為1248Mbps,高速檔HS-G2的A級速率為2496Mbps,而高速檔HS-G2的B級速率為2915.2Mbps,依此類推。表3列舉UFS規範所定義不同脈波寬度調變檔(PWMS-GEARs)的資料速率: 表3
Figure 107129113-A0304-0003
低速檔PWM-G0的資料速率介於0.01至3Mbps之間,低速檔PWM-G1的資料速率介於3至9Mbps之間,低速檔PWM-G2的資料速率介於6至18Mbps之間,依此類推。
裝置端130可配置寄存器137_1,用以儲存裝置端130及主機端110間的資料傳輸模式。寄存器137_1可鎖存至少5個位元的值,其中2個位元(又可稱為模式寄存器)表示傳輸模式(transmission mode),另外3個位元(又可稱為檔位寄存器)表示檔位(gear)。例如,模式寄存器儲存”0b00”、”0b01”、”0b10”及”0b11”分別代表UFS介面運行於脈波寬度調變檔、自動脈波寬度調變檔(PWM-auto gear)、高速檔及自動高速檔(HS-auto gear)。寄存器儲存”0b000”至”0b111”中之一者分別代表第0至第7檔中之相應一者。主機端110可發送模式改變命令給裝置端130,用以組態裝置端130及主機端110間的資料傳輸模式。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模式改變命令,根據模式改變命令的指示設定模式寄存器及檔位寄存器。表4描述不同資料傳輸模式的模式寄存器及檔位寄存器的設定範例: 表4
Figure 107129113-A0304-0004
當模式改變命令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脈波寬度調變的第0檔,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分別設定模式寄存器及檔位寄存器為”0b00”及”0b000”。當模式改變命令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自動脈波寬度調變的第0檔,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分別設定模式寄存器及檔位寄存器為”0b01”及”0b000”。脈波寬度調變或自動脈波寬度調變的其餘檔位設定可依此類推,不再贅述以求簡潔。當模式改變命令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高速的第1檔,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分別設定模式寄存器及檔位寄存器為”0b10”及”0b001”。當模式改變命令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自動高速的第1檔,快閃記憶控制器133分別設定模式寄存器及檔位寄存器為”0b11”及”0b001”。 高速或自動高速的其餘檔位設定可依此類推,不再贅述以求簡潔。
當裝置端130運行於自動脈波寬度調變檔檔位或自動高速檔,並且於預設一段時間沒有與主機端110間進行任何資料傳輸時,裝置端130會自動進入閒置狀態(idle state),用以關閉部分電路,節省電力消耗。裝置端130可更設置一個寄存器(未顯示於圖1),耦接處理單元134,用以鎖存裝置端130是否進入閒置狀態的資訊。
處理單元134取得裝置端130的運行狀態及裝置端130及主機端110間的資料傳輸模式後(步驟S440),據此從多個頻率中選擇一者(步驟S450)。參考表1所示的頻率水平的劃分。處理單元134可依據寄存器137_1的內容使用以下規則決定處理單元134、閃存存取介面139及儲存單元150的頻率: (1)當裝置端130進入閒置狀態時,不管資料傳輸模式為何,選擇符合第一水平的頻率; (2)當裝置端130沒有進入閒置狀態且資料傳輸模式為脈波寬度調變或自動脈波寬度調變,不管檔位為何,選擇符合第一水平的頻率; (3)當裝置端130沒有進入閒置狀態且資料傳輸模式為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1檔,選擇符合第二水平的頻率;以及 (4)當裝置端130沒有進入閒置狀態且資料傳輸模式為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2檔或第3檔,選擇符合第三水平的頻率。
當處理單元134依據資料傳輸模式從多個頻率中選擇一者後(步驟S450),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選擇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選擇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指定的操作頻率(步驟S460)。舉例來說,當資料傳輸模式為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1檔,處理單元134可設定寄存器138_1成為如表1所示符合CLK1第二水平(也就是200~300MHz間)的值,使得時脈產生器136_1依據設定值以相應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以及設定寄存器138_2成為如表1所示符合CLK2第二水平(也就是125~175MHz間)的值,使得時脈產生器136_2依據設定值以相應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於步驟S460的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4可只調整時脈產生器136_2輸出的時脈訊號CLK2的頻率,而讓脈產生器136_1輸出的時脈訊號CLK1的頻率保持在特定水準。
圖3中步驟S310所述的介面活動參數可包含寄存器137_1及137_2中全部或部分的值。
圖1所示的快閃記憶系統架構100的裝置端130可進一步修改,讓處理單元134只控制一個時脈產生器,就可讓處理器134及存取介面(包含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運行於不同的操作頻率。參考圖5。修改後的裝置端530可設置除頻器535,耦接於時脈產生器136_1、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之間,用以從時脈產生器136_1輸入一個頻率的時脈訊號CLK1,產生1/2、3/5或2/3頻率的時脈訊號CLK2,並輸出時脈訊號CLK2至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因應修改後的裝置端530,如圖4所示步驟S430可修改為,處理單元134設定寄存器138_1成為如表1所示符合CLK1第三水平(也就是400~600MHz間)的值,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依據設定值以相應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及除頻器535,使得除頻器535產生並輸出2/5、1/2或2/3頻率的時脈訊號CLK2給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此外,如圖4所示步驟S460可修改為,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選擇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及除頻器535,使得除頻器535產生並輸出1/2、3/5或2/3選擇頻率的時脈訊號CLK2給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
於此需注意的是,當處理單元134中更包含調整時脈訊號CLK1的電路時,時脈訊號CLK1的頻率並不一定等於處理單元134運行時的操作頻率。當主機存取介面170或閃存存取介面139中更包含調整時脈訊號CLK2的電路時,時脈訊號CLK2的輸出頻率並不一定等於主機存取介面170或閃存存取介面139運行時的操作頻率。但所屬技術領域人員可理解,時脈訊號CLK1的輸出頻率變快會導致處理單元134運行時的操作頻率加快,反之亦然。時脈訊號CLK2的輸出頻率變快會導致主機存取介面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運行時的操作頻率加快,反之亦然。
以下提出數個使用案例,說明如何應用如上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及方法。
於第一個使用案例,假設裝置端130不執行背景操作:一開始,主機端110發送模式改變命令給裝置端130,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自動高速的特定檔位。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模式改變命令後,設定寄存器137_1,用以鎖存此資料傳輸模式的資訊。此時,裝置端130進入運行狀態(active state)。接著,處理單元134讀取寄存器137_1(步驟S440),依據此資料傳輸模式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相應頻率(例如符合CLK1第二或第三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相應頻率(例如符合CLK2第二或第三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存取介面,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期望的操作頻率(步驟S450至S460)。接著,於預設一段時間沒有與主機端110間進行任何資料傳輸,裝置端130自動進入閒置狀態。處理單元134偵測到進入閒置狀態(步驟S440),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符合CLK1第一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符合CLK2第一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存取介面,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較慢的操作頻率,從而節省電力消耗(步驟S450至S460)。
於第二個使用案例,假設裝置端130不執行背景操作:一開始,主機端110發送模式改變命令給裝置端130,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特定檔位。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模式改變命令後,設定寄存器137_1,用以鎖存此資料傳輸模式的資訊。接著,處理單元134讀取寄存器137_1(步驟S440),依據資料傳輸模式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相應頻率(例如符合CLK1第二或第三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相應頻率(例如符合CLK2第二或第三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存取介面,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期望的操作頻率(步驟S450至S460)。接著,主機端110發送模式改變命令給裝置端130,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脈波寬度調變或自動脈波寬度調變的特定檔位(亦即是改變後資料傳輸模式)。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模式改變命令後,設定寄存器137_1,用以鎖存改變後資料傳輸模式的資訊。接著,處理單元134讀取寄存器137_1(步驟S440),依據改變後資料傳輸模式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符合CLK1第一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符合CLK2第一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存取介面,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較慢的操作頻率,從而節省電力消耗(步驟S450至S460)。
於第三個使用案例,假設裝置端130不執行背景操作:一開始,主機端110發送模式改變命令給裝置端130,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2或3檔。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模式改變命令後,設定寄存器137_1,用以鎖存此資料傳輸模式的資訊。接著,處理單元134讀取寄存器137_1(步驟S440),依據資料傳輸模式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符合CLK1第三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符合CLK2第三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存取介面,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期望的操作頻率(步驟S450至S460)。接著,主機端110發送模式改變命令給裝置端130,指示裝置端130運行於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1檔(亦即是改變後資料傳輸模式)。當快閃記憶控制器133接收到模式改變命令後,設定寄存器137_1,用以鎖存改變後資料傳輸模式的資訊。接著,處理單元134讀取寄存器137_1(步驟S440),依據改變後資料傳輸模式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1以符合CLK1第二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1給處理單元134並且驅動時脈產生器136_2以符合CLK2第二水平的頻率輸出時脈訊號CLK2給存取介面,使得處理單元134、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170及閃存存取介面139可運行於較慢的操作頻率,從而節省電力消耗(步驟S450至S460)。
處理單元134所執行操作頻率調整的方法步驟,可用一或多個功能模塊組成的電腦程式產品來實現。這些功能模塊存儲於非揮發性儲存裝置,並且可被處理單元134於特定時間點載入並執行。參考圖6。處理單元133執行中斷管理模塊(Interrupt Handler Module)610以完成步驟S310的部分操作及步驟S410的操作,執行背景操作偵測模塊620以完成步驟S420的操作,執行裝置端運行狀態及資料傳輸模式偵測模塊630以完成步驟S310的部分操作及步驟S440的操作,執行頻率選擇模塊640以完成步驟S330及步驟S450的操作,以及執行時脈產生器驅動模塊650以完成步驟S350、步驟S430及S460的操作。背景操作偵測模塊620可依據偵測結果呼叫裝置端運行狀態及資料傳輸模式偵測模塊630及時脈產生器驅動模塊650中之一者。背景操作偵測模塊620及頻率選擇模塊640可使用參數來傳送選擇的頻率給時脈產生器驅動模塊650。
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電腦程式實現,例如電腦的作業系統、電腦中特定硬體的驅動程式、或軟體應用程式。此外,也可實現於如上所示的其他類型程式。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將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撰寫成電腦程式,為求簡潔不再加以描述。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方法實施的電腦程式.可儲存於適當的電腦可讀取資料載具,例如DVD、CD-ROM、USB碟、硬碟,亦可置於可通過網路(例如,網際網路,或其他適當載具)存取的網路伺服器。
雖然圖1及5中包含了以上描述的元件,但不排除在不違反發明的精神下,使用更多其他的附加元件,已達成更佳的技術效果。此外,雖然圖3及4的流程圖採用指定的順序來執行,但是在不違反發明精神的情況下,熟習此技藝人士可以在達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修改這些步驟間的順序,所以,本發明並不侷限於僅使用如上所述的順序。此外,熟習此技藝人士亦可以將若干步驟整合為一個步驟,或者是除了這些步驟外,循序或平行地執行更多步驟,本發明亦不因此而侷限。
雖然本發明使用以上實施例進行說明,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描述並非用以限縮本發明。相反地,此發明涵蓋了熟習此技藝人士顯而易見的修改與相似設置。所以,申請權利要求範圍須以最寬廣的方式解釋來包含所有顯而易見的修改與相似設置。
100‧‧‧快閃記憶系統
110‧‧‧主機端
130‧‧‧裝置端
131‧‧‧實體層
132‧‧‧資料連結層
133‧‧‧快閃記憶控制器
134‧‧‧處理單元
135‧‧‧計時器
136_1、136_2‧‧‧時脈產生器
137_1、137_2、138_1、138_2‧‧‧寄存器
139‧‧‧閃存存取介面
150‧‧‧儲存單元
170‧‧‧通用快閃記憶儲存互聯層
CLK1、CLK2‧‧‧時脈訊號
139_0‧‧‧存取子介面
150_0_0~150_0_i‧‧‧儲存子單元
210‧‧‧資料線
230_0~230_i‧‧‧晶片致能控制訊號
S310~S350‧‧‧方法步驟
S410~S460‧‧‧方法步驟
500‧‧‧快閃記憶系統
530‧‧‧裝置端
535‧‧‧除頻器
610~650‧‧‧程式模塊
圖1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快閃記憶體的系統架構示意圖。
圖2為存取子介面與多個儲存子單元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頻率的調整方法流程圖。
圖4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週期性調整時脈產生器輸出的時脈訊號的方法流程圖。
圖5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快閃記憶體的系統架構示意圖。
圖6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調整操作頻率的功能模塊示意圖。
S310~S350‧‧‧方法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用以由一裝置端的一處理單元載入並執行,包含以下的程式碼: 搜集一介面活動參數,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包含一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一閃存存取介面的資料傳輸資訊; 根據該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第一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 驅動一第一時脈產生器以輸出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的一第一時脈訊號,使得該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該閃存存取介面運行於一第一操作頻率。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包含以下的程式碼: 根據該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第二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 驅動一第二時脈產生器以輸出該選擇的第二頻率的一第二時脈訊號,使得該處理單元運行於一第二操作頻率。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的該第一時脈訊號被輸出至該處理單元,使得該處理單元運行於一第二操作頻率: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的該第一時脈訊號被輸出至一除頻器;以及該除頻器輸出一第二頻率的一第二時脈訊號給該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該閃存存取介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需要執行一背景操作,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大者。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背景操作並不是受到一主機端指示而發起,而是該裝置端主動發起的資料存取。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以及該裝置端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小者。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該裝置端沒有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一主機端及該裝置端的資料傳輸模式為脈波寬度調變或自動脈波寬度調變;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小者。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該裝置端沒有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一主機端及該裝置端的資料傳輸模式為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2檔或第3檔;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大者。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該裝置端沒有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一主機端及該裝置端的資料傳輸模式為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1檔;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低於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大者。
  10. 一種操作頻率調整方法,由一裝置端的一處理單元執行,包含: 搜集一介面活動參數,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包含一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一閃存存取介面的資料傳輸資訊; 根據該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第一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 驅動一第一時脈產生器以輸出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的一第一時脈訊號,使得該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該閃存存取介面運行於一第一操作頻率。
  11. 一種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包含: 一第一時脈產生器;以及 一處理單元,耦接該第一時脈產生器,搜集一介面活動參數,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包含一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一閃存存取介面的資料傳輸資訊;根據該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第一頻率中選擇一者;以及驅動該第一時脈產生器以輸出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的一第一時脈訊號,使得該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該閃存存取介面運行於一第一操作頻率。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包含: 一第二時脈產生器,耦接該處理單元, 其中,該處理單元根據該介面活動參數從多個第二頻率中選擇一者;驅動一第二時脈產生器以輸出該選擇的第二頻率的一第二時脈訊號,使得該處理單元運行於一第二操作頻率。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包含: 一除頻器,耦接該第一時脈產生器, 其中,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的該第一時脈訊號被輸出至該處理單元,使得該處理單元運行於一第二操作頻率: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的該第一時脈訊號被輸出至該除頻器;以及該除頻器輸出一第二頻率的一第二時脈訊號給該主機存取介面以及/或該閃存存取介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其中,該第二頻率為該第一頻率的1/2、3/5或2/3。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需要執行一背景操作,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大者,並且介於250~350MHz之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其中,該背景操作為一垃圾回收程序、一損耗平均程序、一讀取回收程序或一讀取更新程序。
  17.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以及該裝置端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小者,並且介於62.5~87.5MHz之間。
  18.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該裝置端沒有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一主機端及該裝置端的資料傳輸模式為脈波寬度調變或自動脈波寬度調變;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小者。
  19.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該裝置端沒有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一主機端及該裝置端的資料傳輸模式為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2檔或第3檔;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為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大者,並且介於250~350MHz之間。
  20.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操作頻率調整裝置,其中,該介面活動參數指出該裝置端不需要執行背景操作,該裝置端沒有進入一閒置狀態,以及一主機端及該裝置端的資料傳輸模式為高速或自動高速的第1檔;以及該選擇的第一頻率低於該第一頻率中的最大者,並且介於125~175MHz之間。
TW107129113A 2018-08-21 2018-08-21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TWI697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9113A TWI697839B (zh) 2018-08-21 2018-08-21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9113A TWI697839B (zh) 2018-08-21 2018-08-21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9698A true TW202009698A (zh) 2020-03-01
TWI697839B TWI697839B (zh) 2020-07-01

Family

ID=7076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9113A TWI697839B (zh) 2018-08-21 2018-08-21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78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543B (zh) * 2020-11-13 2022-06-2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路及其系統內程式化電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9406A (ko) * 2010-04-27 2011-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 모드 전환기능을 갖는 불휘발성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동작 모드 전환방법
KR101851614B1 (ko) * 2011-12-12 2018-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능블럭을 포함하는 SoC의 클락 제어 방법, 이를 구현한 SoC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시스템
US9280190B2 (en) * 2011-12-21 2016-03-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including on-off keying for power control
KR102003930B1 (ko) * 2012-07-31 2019-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의 데이터 라이팅 제어방법 및 웨어레벨링 제어 기능을 가지는 메모리 콘트롤러
KR20160032529A (ko) * 2014-09-16 2016-03-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스템 온 칩과 이의 dvfs 검증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8543B (zh) * 2020-11-13 2022-06-2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路及其系統內程式化電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839B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0108B (zh) 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操作频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US8341374B2 (en) Solid state drive and related method of scheduling operations
JP5661874B2 (ja) 電力管理のためのアイドル期間報告
US9110669B2 (en) Power management of a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processing cores
KR20180017035A (ko) 50 나노초 스파이크 필터를 위한 테스트
US11010094B2 (en) Task management method and host for electronic storage device
KR20150009295A (ko)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것의 슬리프 상태 제어 방법
US10671141B2 (en)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nk state thereof
US10684981B2 (en) Fast termination of multilane single data rate transactions
US20180181532A1 (en) Data transfer ending in phase differential modes
US1113230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system
TWI770516B (zh)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TWI697839B (zh) 操作頻率調整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US10216421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storage device using serial interfa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8708128A (zh) 固态硬盘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固态硬盘
CN102486757B (zh) 存储器储存装置及其存储器控制器与回应主机指令的方法
WO2025025660A1 (zh) 一种高性能的Flash控制器和嵌入式系统
CN112445412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US11023408B2 (en) I3C single data rate write flow control
CN108345428B (zh) 控制密集型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5224059A (zh) 远端存取数据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装置
CN117971745B (zh)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325462A (zh) 电子装置及其固态硬盘的电源管理方法
US20180181533A1 (en) Ending write data transfer in i3c hdr-ddr mode
CN118969047A (zh) 片选电路和片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