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5341A - 聚碳酸酯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組成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25341A TW201925341A TW107134255A TW107134255A TW201925341A TW 201925341 A TW201925341 A TW 201925341A TW 107134255 A TW107134255 A TW 107134255A TW 107134255 A TW107134255 A TW 107134255A TW 201925341 A TW201925341 A TW 20192534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group
- polycarbonate
- alkyl
-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聚碳酸酯組成物和其製造方法及模塑物件。本發明提供的聚碳酸酯組成物包含A)8至70重量%的聚碳酸酯組分、B)25至90重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C)阻燃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式(X)環磷腈
及D)耐衝擊改質劑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以上重量百分比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本發明提供的聚碳酸酯組成物具有高阻燃等級、極佳低溫耐衝擊性和良好耐熱性,適合電子裝置外殼使用要求,其具有較高阻燃等級(如UL94 5VB)且需要極佳低溫耐衝擊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屬於聚碳酸酯領域,特定言之係關於具改善耐衝擊性的聚碳酸酯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和其用途。
通常,電子裝置外殼應提供外部阻隔保護,並且達到適合耐熱性和阻燃性要求,因為電子裝置在工作期間或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時本身會產生很多熱。聚碳酸酯材料在室溫下具有良好韌性及高耐熱性和良好阻燃性。故其可用於製備許多電子裝置外殼,例如電源轉接器、充電器等的外殼。用於一般電子裝置外殼的聚碳酸酯材料通常必須具備符合UL94 V0性能要求的阻燃性(FR)。
為符合更高應用要求,仍需改善聚碳酸酯材料的低溫耐衝擊性,特別係凹口衝擊強度。聚碳酸酯材料中加入耐衝擊改質劑有助於改善低溫耐衝擊性,但同時也會犧牲部分阻燃性。添加阻燃劑可提供更佳阻燃性,然會降低低溫耐衝擊性。因此,如何權衡聚碳酸酯材料的阻燃性與耐衝擊性乃工業應用領域的一大挑戰。
為改善低溫耐衝擊性,同時保持良好阻燃性,現有技術解決方案係將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加至聚碳酸酯材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具有良好低溫耐衝擊性,其添加不會影響聚碳酸酯組成物的阻燃性。
WO 2015/022676揭示用耐衝擊改質劑改質礦物填充具阻燃性的聚碳酸酯組成物時,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矽氧烷含量20%的不透明樹脂)的用途。添加礦物填料和磷酸酯阻燃劑可 提高阻燃性,但會使聚碳酸酯組成物的耐衝擊性變差,而添加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能提高耐衝擊性,同時又不會降低阻燃性。US 2009/0088514揭示透明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用於PC/ABS/滑石粉末混合物及磷酸二苯酯(BDP)做為阻燃劑,以提供物件更好的耐衝擊性、阻燃性和表面品質。US 8,841,367 B2揭示在玻璃纖維強化阻燃聚碳酸酯中結合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與支鏈聚碳酸酯可帶來更佳耐衝擊性和阻燃性。US 8,927,661 B2揭示在透明阻燃聚碳酸酯材料生長時結合支鏈聚碳酸酯可實現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與磷腈間的協同作用。US 2016/194495 A1揭示包含聚碳酸酯、耐衝擊改質劑、磷腈和少量聚矽氧烷-聚碳酸酯的聚碳酸酯組成物。此文件未提供任何低溫衝擊強度資料。US 2014/107264 A1係針對包含聚碳酸酯、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和磷腈的組成物。US 2017/247539 A1揭示包含聚碳酸酯、聚碳酸酯-聚矽氧烷、耐衝擊改質劑和直鏈磷腈的組成物。
雖然上述先前技術解決方案可提供阻燃性相當不錯的聚碳酸酯材料,但難以符合更高阻燃等級UL94 5VB的要求,同時又在低至-40℃的溫度下具低溫耐衝擊性。由於一些電子裝置或元件和戶外用電子裝置的外殼(如網絡設備、投影機、電動汽車的電源組等的外殼)在工作時會釋放很多熱,聚碳酸酯材料應滿足更高阻燃等級(如UL94 5VB)和良好低溫耐衝擊性。
因此,此產業需要開發兼具高阻燃等級與極佳低溫耐衝擊性的新聚碳酸酯組成物。
本發明的一目的為提供聚碳酸酯組成物,包含:A)8至70重量%的聚碳酸酯組分;B)25至90重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C)阻燃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式(X)環磷腈
其中k代表1或1至10的整數,較佳為1至8的整數,更佳為1至5的整數,按組分C)計,三聚物含量(k=1)為60至98莫耳%,其中R在各情況中為相同或不同,且代表胺基;C1-至C8-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各自選擇性鹵化,較佳由氟鹵化;C1-至C8-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C5-至C6-環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C6-至C20-芳氧基,較佳為苯氧基、萘氧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溴)及/或羥基取代;C7-至C12-芳烷基,較佳為苯基-C1-C4-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或鹵素基團,較佳為氯;或OH基;及D)耐衝擊改質劑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以上重量百分比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製備聚碳酸酯組成物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混合用於製備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的組分,組分包括:A)8至70重量%的聚碳酸酯組分、B)25至90重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C)阻燃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式(X)環磷腈
其中k代表1或1至10的整數,較佳為1至8的整數,更佳為1至5的整數,按組分C)計,三聚物含量(k=1)為60-98莫耳%,其中R在各情況中為相同或不同,且代表胺基;C1-至C8-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各自選擇性鹵化,較佳由氟鹵化;C1-至C8-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C5-至C6-環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C6-至C20-芳氧基,較佳為苯氧基、萘氧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溴)及/或羥基取代;C7-至C12-芳烷基,較佳為苯基-C1-C4-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或鹵素基團,較佳為氯;或OH基;及D)耐衝擊改質劑組分,其包含0.5-6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以上重量百分比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為包括本發明提供之聚碳酸酯組成物的模塑物件。
根據本發明提供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和模塑物件具有高阻燃等級、極佳低溫耐衝擊性和良好耐熱性,適合電子裝置外殼使用要求,其具有較高阻燃等級(如UL94 5VB)且需要極佳低溫耐衝擊性。
本發明敘述內容僅為說明、而無限定之意。除非特定實施例或另行指出,否則本文表示數量、百分比等所有數字應理解成在所有情況下得用”約”一詞潤飾。
在本發明中,使用聚碳酸酯組分、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組分與磷腈化合物的發明組合物可實現聚碳酸酯組成物的高阻燃性和強耐衝擊性。本發明提供之聚碳酸酯組成物的阻燃等級可達到阻燃性UL94 5VB(測試條件:1.5毫米,2天,23℃)及阻燃性V0等級(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同時滿足在溫度低至-40℃下的低溫衝擊強度要求(Izod測試條件:-40℃,3毫米,5.5焦耳)。
本發明提供聚碳酸酯組成物和其製造方法及模塑物件。該聚碳酸酯組成物具有良好低溫耐衝擊性(如在低至-20℃與-40℃的溫度下的凹口衝擊強度),同時可達到較高阻燃等級(如UL94 5VB)。
根據本發明提供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包含:A)8至70重量%的聚碳酸酯組分;B)25至90重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C)阻燃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式(X)環磷腈
其中k代表1或1至10的整數,較佳為1至8的整數,更佳為1至5的整數, 按組分C)計,三聚物含量(k=1)為60-98莫耳%,其中R在各情況中為相同或不同,且代表胺基;C1-至C8-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各自選擇性鹵化,較佳由氟鹵化;C1-至C8-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C5-至C6-環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C6-至C20-芳氧基,較佳為苯氧基、萘氧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溴)及/或羥基取代;C7-至C12-芳烷基,較佳為苯基-C1-C4-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或鹵素基團,較佳為氯;或OH基;及D)耐衝擊改質劑組分,其包含0.5-6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以上重量百分比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
組分A係聚碳酸酯組分。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聚碳酸酯組分的含量為8至70重量%,較佳為10至65重量%,更佳為10-60重量%。
適合聚碳酸酯包括依已知文獻製備或可以文獻已知方法製備的芳族聚碳酸酯及/或芳族聚酯碳酸酯(在芳族聚碳酸酯製備方面,參見如「Schnell,“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Interscience Publishers,1964」和DE-AS 1 495 626、DE-A 2 232 877、DE-A 2 703 376、DE-A 2 714 544、DE-A 3 000 610、DE-A 3 832 396;在芳族聚酯碳酸酯製備方面,參見如DE-A 3 007 934)。
芳族聚碳酸酯的製備例如可根據相界面法,選擇性使用鏈終止劑,例如單酚,及選擇性使用官能度為三或三以上的分枝劑,例如三酚或四酚,使二酚與碳酸鹵化物(較佳為光氣)及/或與芳族二羧酸鹵化物(較佳為苯二甲酸二鹵化物)反應而進行。亦可 利用熔體聚合法,使二酚與如碳酸二苯酯反應來製備。
用於製備芳族聚碳酸酯及/或芳族聚酯碳酸酯的二酚較佳為具式(1)者
其中A係單鍵、C1-至C5-伸烷基、C2-至C5-烷叉基、C5-至C6-環烷叉基、-O-、-SO-、-CO-、-S-、-SO2-、C6-至C12-伸芳基,選擇性含雜原子的其他芳環可與之稠合,或為式(2)或(3)基團,
較佳二酚為對苯二酚、間苯二酚、二羥基二酚、雙(羥基苯基)-C1-C5-烷烴、雙(羥基苯基)-C1-C5-環烷、雙(羥基苯基)醚、 雙(羥基苯基)亞碸、雙(羥基苯基)酮、雙(羥基苯基)碸和α,α’-雙(羥基苯基)二異丙苯,及其環上溴化及/或氯化衍生物。
特佳二酚為4,4’-二羥基聯苯、雙酚A、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4’-二羥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羥基二苯基碸,及其二與四溴化或氯化衍生物,例如2,2-雙(3-氯-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氯-4-羥基苯基)丙烷或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B)尤佳。
二酚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二酚乃文獻所知悉或可依文獻已知方法獲得。
適於製備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的鏈終止劑例如為苯酚、對氯苯酚、對三級丁基酚或2,4,6-三溴苯酚,還有長鏈烷基酚,例如4-[2-(2,4,4-三甲基戊基)]酚、根據DE-A 2 842 005的4-(1,3-四甲基丁基)酚,或烷基取代基中總計有8-20個碳原子的單烷基酚或二烷基酚,例如3,5-二三級丁基酚、對異辛基酚、對三級辛基酚、對十二基酚、2-(3,5-二甲基庚基)酚和4-(3,5-二甲基庚基)酚。鏈終止劑的用量在各例中按二酚莫耳總和計通常為0.5莫耳%至10莫耳%。
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的平均分子量(重量平均M,以GPC(凝膠滲透層析)及聚碳酸酯標準測量)為15000至80000克/莫耳,較佳為19000至32000克/莫耳,更佳為22000至30000克/莫耳。
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可以已知方式分枝,較佳為併入0.05-2.0莫耳%(按所用二酚總和計)且官能度為三或三以上的化合物,例如具三或更多酚基者。較佳為使用直鏈聚碳酸酯,更佳為雙酚A系聚碳酸酯。
均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皆適合。在適合本發明組分A的共聚碳酸酯製備方面,按所用二酚總量計,亦可使用1至25重量%、較佳2.5至25重量%的具羥基芳氧基端基之聚二有機矽氧烷。其為已知(US 3,419,634)且可依文獻已知方法製備。適合的還有含聚二有機矽氧烷之共聚碳酸酯;含聚二有機矽氧烷之共聚碳酸酯製 備例如描述於DE-A 3 334 782。
用於製備芳族聚酯碳酸酯的芳族二羧酸二鹵化物較佳為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二苯醚-4,4’-二羧酸和萘-2,6-二羧酸的二醯二氯化物。
依1:20至20:1的間苯二甲酸與對苯二甲酸二醯二氯混合物尤佳。製備聚酯碳酸酯時,另伴隨使用碳酸鹵化物做為雙官能基酸衍生物,較佳為光氣。
除了前述單酚,適於製備芳族聚酯碳酸酯的鏈終止劑還有其氯碳酸酯和芳族單羧醯氯,其可選擇性被C1-C22-烷基或鹵素原子取代,及脂族C2-C22-單羧醯氯。
在酚系鏈終止劑例子中,按二酚莫耳計,及在單羧醯氯鏈終止劑例子中,按二羧醯二氯莫耳計,鏈終止劑量在各例中為0.1至10莫耳%。
一或更多芳族羥基羧酸另可用於製備芳族聚酯碳酸酯。
芳族聚酯碳酸酯可以已知方式呈直鏈與支鏈(參見相關DE-A 2 940 024和DE-A 3 007 934),直鏈聚酯碳酸酯為佳。
可用分枝劑例如有官能度為三或以上的羧醯氯,例如對稱苯三甲醯三氯、三聚氰醯三氯、3,3’,4,4’-二苯甲酮四羧醯四氯、1,4,5,8-萘四羧醯四氯或均苯四甲醯四氯,其量為0.01至1.0莫耳%(按所用二羧醯二氯計),或為官能度為三或以上的酚,例如間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2-烯、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烷、1,3,5-三(4-羥基苯基)苯、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三(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2,2-雙[4,4-雙(4-羥基苯基)環己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異丙基)酚、四(4-羥基苯基)甲烷、2,6-雙(2-羥基-5-甲基芐基)-4-甲基酚、2-(4-羥基苯基)-2-(2,4-二羥基苯基)丙烷、四(4-[4-羥基苯基]異丙基]苯氧基)甲烷或1,4-雙([4,4’-二羥基三苯基]甲基)苯,其量為0.01至1.0莫耳%(按所用二酚計)。酚系分枝劑可預先置於含有二酚的容器;醯氯分枝劑可和醯二氯一起引入。
熱塑性芳族聚酯碳酸酯的碳酸酯結構單元含量可依需求改變。按酯基與碳酸酯基的總和計,碳酸酯基的含量較佳為至多100莫耳%,特別係至多80莫耳%,特佳為至多50莫耳%。芳族聚酯碳酸酯的酯基元與碳酸酯基元均可以嵌段或無規分布形式存於縮聚產物。
熱塑性芳族聚酯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可單獨或混合使用。
組分B係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量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為25-90重量%,較佳為25-85重量%,更佳為26-80重量%,再佳為27-70重量%,又更佳為28-60重量%,最佳為29-50重量%。
根據本發明,適合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乃先前技術所知悉,或可以先前技術文獻已知方法製備。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聚二有機矽氧烷(在本文中亦稱作”矽氧烷”)嵌段包括式(4)聚二有機矽氧烷嵌段:
其中各R個別為C1-13單價有機基團。例如,R可為C1-C13-烷基、C1-C13-烷氧基、C2-C13-烯基、C2-C13-烯氧基、C3-C6-環烷基、C3-C6-環烷氧基、C6-C14-芳基、C6-C10-芳氧基、C7-C13-芳烷基、C7-C13-芳烷氧基、C7-C13-烷芳基或C7-C13-烷芳氧基。上述基團可完全或部分由氟、氯、溴或碘或其組合物鹵化。上述R基團組合物可用於相同共聚物。
式(4)中的E值可視本發明聚碳酸酯組成物的各組分類型與相對含量及組成物的預定性質等因素而廣泛變化。通常,E平均值為2至1000,較佳為3至500,更佳為5至100。在一具體實例中, E平均值為10至75,較佳為10至40,在另一具體實例中,E平均值為40至60。在E為較小值的情況下,例如小於40,期使用較大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反之,在E為較大值的情況下,例如大於40,可使用較少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組分B亦可為包含第一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與第二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組合物,其中第一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E平均值小於第二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E平均值。
在一具體實例中,聚矽氧烷嵌段為具式(5):
其中E如上定義;各R可為相同或不同並如上定義;Ar可為相同或不同且為取代或未取代C6-C30-伸芳基,其中鏈直接連接芳族基元。式(5)中的Ar基團可衍生自C5-C30-二羥基伸芳基化合物。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聚矽氧烷嵌段為具式(6):
其中R和E如上定義,各R5個別為二價C1-C30-有機基團,其中聚合聚矽氧烷嵌段係對應二羥基化合物的反應殘餘物。在特定具體實例中,聚矽氧烷嵌段為具式(7):
其中R和E如上定義。式(7)中的R6係二價C2-C8-脂族基團。式(7)中的各M可為相同或不同,且可為鹵素、胺基、硝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2-C8-烯基、C2-C8-烯氧基、C3-C8-環烷基、C1-C8-環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7-C12-芳烷基、C7-C12-芳氧基、C7-C12-烷芳基或C7-C12-烷芳氧基,其中各n個別為0、1、2、3或4。
在一具體實例中,M係溴或氯、烷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或芳基(如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R6係二亞甲基、三亞甲基或四亞甲基;R係C1-8-烷基、鹵烷基(如三氟丙基)、氰烷基或芳基(如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在另一具體實例中,R係甲基、或甲基與三氟丙基組合物、或甲基與苯基組合物。在又一具體實例中,M係甲氧基,n係1,R6係二價C1-C3-脂族基團,R係甲基。
特定聚二有機矽氧烷嵌段為具下式(8)、(9)、(10):
在一具體實例中,式(4)嵌段衍生自對應二羥基聚矽氧烷(11):
其中R、E、M、R6和n如上所述。二羥基聚矽氧烷可藉由在式(12)矽氧烷氫化物中進行鉑催化加成而製備:
其中R和E如上定義為脂族不飽和一元酚。示例性脂族不飽和一元酚包括丁香油酚、2-烷基酚、4-烯丙基-2-甲基酚、4-烯丙基-2-苯基酚、4-烯丙基-2-溴苯酚、4-烯丙基-2-三級丁氧基酚、4-苯基-2-苯基酚、2-甲基-4-丙基酚、2-烯丙基-4,6-二甲基酚、2-烯丙基-4-溴-6-甲基酚、2-烯丙基-6-甲氧基-4-甲基酚和2-烯丙基-4,6-二甲基酚。亦可使用包含上述至少一者的組合物。
在一較佳具體實例中,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矽氧烷嵌段衍生自對應二羥基聚矽氧烷(I):
其中在式(I)中,R1個別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1-20個碳原子的烷基、烷氧基或芳基,較佳為氫原子;R2個別代表具1-13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羥基,較佳為甲基;R3個別代表具2-8個碳原子、較佳3個碳原子的伸烷基;m個別代表0-4的整數,較佳為0;n個別代表1-200的整數,較佳為上述E值;A代表具下列化學式(II)的結構:
X代表多核伸芳基,其具有6-30個碳原子,且為未取代或被鹵素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羧基取代,較佳為未取代伸芳基。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可包含50重量%至99重量%的碳酸酯單元和1-50重量%的矽氧烷單元。在此範圍內,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較佳70-98重量%、更佳75-97重量%的碳酸酯單元和較佳2-30重量%、更佳3-25重量%、再佳4-10重量%、最佳5-9重量%的矽氧烷單元。在示例性具體實例中,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對異丙苯基封端。
在一具體實例中,示例性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係具下式(13)所示結構的嵌段共聚物:
其中聚矽氧烷嵌段以丁香油酚封端,其中x係1至100,較佳為5至85,更佳為10至70,再佳為15至65,最佳為40至60。在一具體實例中,y 係1至90,z係1至600。聚矽氧烷嵌段可無規分布或控制分布在聚碳酸酯嵌段之間。在一具體實例中,x係30至50,y係10至30,z係450至600。
在一具體實例中,按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總重量計,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4至10重量%、較佳5至9重量%、更佳6至9重量%的聚矽氧烷。包含10重量%或更少聚矽氧烷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通常為光學透明。
在一具體實例中,按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總重量計,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10重量%或以上、特定言之為12重量%或以上、更特定言之為14重量%或以上的聚矽氧烷。包含10重量%或更多聚矽氧烷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通常為光學不透明。
以凝膠滲透層析測量,使用交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管柱,樣品濃度例如為1毫克/毫升,及用聚碳酸酯標準校正,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至100000道爾頓,特定言之為5000至50000道爾頓。
在300℃/1.2公斤下測量,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熔體體積流率為1至50立方公分(cm3)/10分鐘(cc/10分鐘),較佳為2至30cc/10分鐘。具不同流動特徵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混合物可用於取得整體預定流動特徵。
組分C係阻燃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較佳1至6重量%、更佳2至6重量%、最佳2至4重量%的式(X)環磷腈:
其中k代表1或1-10的整數,較佳為1-8的整數,更佳為1-5的整數,按組分C計,三聚物含量(k=1)為60-98莫耳%,其中R在各例中為相同或不同,且代表胺基;C1-至C8-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各自選擇性鹵化,較佳由氟鹵化;C1-至C8-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C5-至C6-環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C6-至C20-芳氧基,較佳為苯氧基、萘氧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溴)及/或羥基取代;C7-至C12-芳烷基,較佳為苯基-C1-C4-烷基,各自選擇性被烷基(較佳為C1-至C4-烷基)及/或鹵素(較佳為氯及/或溴)取代;或鹵素基團,較佳為氯;或OH基,重量百分比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
該環磷腈較佳為丙氧基磷腈、苯氧基磷腈、甲基苯氧基磷腈、胺基磷腈和氟烷基磷腈,及具下列結構的磷腈:
在以上所示化合物中,k=1、2或3。
較佳為苯氧基磷腈(所有R=苯氧基)且k=1的寡聚物 含量(C1)為60至98莫耳%。
在根據式(X)之磷腈為在磷上鹵素取代的情況下,例如出於未完全反應起始材料,在磷上鹵素取代的磷腈含量較佳為小於1000ppm(百萬分之一),更佳為小於500ppm。
磷腈可單獨或混合使用,即R基團可相同,或式(X)中的二或更多基團可不同。磷腈的R基團較佳為相同。
在另一較佳具體實例中,只使用具相同R的磷腈。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任何三聚物(k=1)、四聚物(k=2)、寡聚磷腈(k=3、4、5、6及/或7)及/或k8之磷腈寡聚物的莫耳%含量一樣,莫耳%係按式(X)環磷腈計。
在一較佳具體實例中,按組分C計,k=2的四聚物含量(C2)為2至50莫耳%,更佳為5至40莫耳%,再佳為10至30莫耳%,特佳為10至20莫耳%。
在一較佳具體實例中,按組分C計,高級寡聚磷腈含量(k=3、4、5、6、7)(C3)為0至30莫耳%,更佳為2.5至25莫耳%,再佳為5至20莫耳%,特佳為6至15莫耳%。
在一較佳具體實例中,按組分C計,k8的寡聚物含量(C4)為0至2.0莫耳%,更佳為0.10至1.00莫耳%。
在另一較佳具體實例中,組分C的磷腈滿足上述含量(C2-C4)相關的所有三個條件。
組分C較佳包含、更佳為苯氧基磷腈,且按組分C計,三聚物含量(k=1)為65至85莫耳%,四聚物含量(k=2)為10至20莫耳%,高級寡聚磷腈含量(k=3、4、5、6、7)為5-20莫耳%,k8的磷腈寡聚物含量為0至2莫耳%。
組分C特佳包含、更佳為苯氧基磷腈,且按組分C計,三聚物含量(k=1)為70至85莫耳%,四聚物含量(k=2)為10至20莫耳%,高級寡聚磷腈含量(k=3、4、5、6、7)為6至15莫耳%,k8的磷腈寡聚物含量為0.1至1莫耳%。
在又一特佳具體實例中,組分C包含、較佳為苯氧基 磷腈,且按組分C計,三聚物含量(k=1)為65至85莫耳%,四聚物含量(k=2)為10至20莫耳%,高級寡聚磷腈含量(k=3、4、5、6、7)為5至15莫耳%,k8的磷腈寡聚物含量為0-1莫耳%。
如上所述,在這些具體實例中,更佳為三聚物含量(k=1)、四聚物含量(k=2)、寡聚膦腈含量(k=3、4、5、6及/或7)及/或k8的磷腈寡聚物含量按式(X)環磷腈計。
根據下式,n定義k的加權算術平均:
其中xi係寡聚物ki的含量,故所有xi的總和為1。
在一替代具體實例中,n係1.10-1.75,較佳為1.15-1.50,更佳為1.20-1.45,再佳為1.20-1.40(包括範圍限值)。
磷腈及其製備例如描述於EP-A 728 811、DE-A 1 961 668和WO 97/40092。
化合後,亦可利用31P NMR(化學位移;δ三聚物:6.5至10.0ppm;δ四聚物:-10至-13.5ppm;δ高級寡聚物:-16.5至-25.0ppm),偵測及定量混摻樣品中的磷腈寡聚物組成物。
組分C亦可包括產業常用的其他阻燃劑。
組分D係耐衝擊改質劑,其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包含0.5至6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
該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具有丁二烯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做為橡膠相,按該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為100重量%計,其重量百分比為60至85重量%,較佳為65至80重量%,更佳為70至80重量%。該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較佳具有PMMA或PMMA-苯乙烯共聚物做為接枝層。
適合組分D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耐衝擊改質劑包括丁二烯或丁二烯-苯乙烯橡膠系核殼型耐衝擊改質劑,較佳為與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的丁二烯或丁二烯-苯乙烯橡膠系耐衝擊改質劑,例如購自Kaneka的Kane Ace M732、購自Dow Chemicals的Paraloid EXL2650J、EXL2690、EXL2691J等。
組分D亦可包括產業常用的其他耐衝擊改質劑。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組成物更可包含防滴劑。可用防滴劑較佳為聚四氟乙烯(PTFE)或含PTFE的組成物,例如PTFE母料加上含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防滴劑的用量為0.05至1重量%,較佳為0.2至0.9重量%,更佳為0.3至0.8重量%,其中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
用作防滴劑的氟化聚烯烴具有高分子量及具有超過-30℃的玻璃轉化溫度,通常超過100℃,氟含量較佳為65至76重量%,特別係70至76重量%(其中氟化聚烯烴為100重量%),平均粒徑d50為0.05至1000微米(μm),較佳為0.08至20μm。通常,氟化聚烯烴的密度為1.2至2.3克/立方公分(g/cm3)。較佳氟化聚烯烴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氟化聚烯烴乃已知(參見「“Vinyl and Related Polymers”;Schildknecht,John Wiley & Sons,Inc.,New York,1962,pp.484-494」、「“Fluoropolymers”;Wall,Wiley-Interscience,John Wiley & Sons,Inc.,New York,Volume 13,1970,pp.623-654」、「“Modern Plastics Encyclopedia”,1970-1971,Volume 47,No.10 A,October 1970,McGraw-Hill,Inc.,New York,pages 134 and 774」、「“Modern Plastics Encyclopaedia”,1975-1976,October 1975,Volume 52,No.10 A,McGraw-Hill,Inc.,New York,pages 27,28 and 472」及US-PS 3,671,487、3,723,373和3,838,092)。
其可以已知方法製備,例如使四氟乙烯在水性介質與自由基形成催化劑(如過氧二硫酸鈉、鉀或銨)中,在7至71公斤/平方公分(kg/cm2)的壓力及0至200℃(較佳為20至100℃)的溫度下聚合(更多細節可參見如US 2,393,967)。視使用形式而定,材料密度可為1.2至2.3g/cm3,平均粒徑可為0.05至1000μm。
根據本發明,較佳氟化聚烯烴的平均粒徑為0.05至20μm,更佳為0.08至10μm,密度為1.2至1.9g/cm3。
可以粉末形式使用的適合氟化聚烯烴為四氟乙烯聚合物,其平均粒徑為100至1000μm,密度為2.0g/cm3至2.3g/cm3。適合四氟乙烯聚合物粉末係市售品,例如DuPont供應的商品Teflon®。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組成物更可包括產業常用的適合添加劑,例如潤滑劑和脫模劑(如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成核劑、穩定劑(如UV/光穩定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交酯化抑制劑、水解穩定劑)、抗靜電劑(如導電碳黑、碳纖維、奈米碳管與有機抗靜電劑,例如聚伸烷基醚、烷基磺酸酯或含聚醯胺的聚合物),及染料、顏料、填料和強化材料,特別係玻璃纖維、礦物強化材料與碳纖維。除此之外,組成物還可包含其他習知聚合物添加劑,例如阻燃增效劑。
可用穩定劑較佳為立體障礙酚和亞磷酸酯或其混合物,例如Irganox® B900(Ciba Speciality Chemicals)。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較佳用作脫模劑。此外,較佳為加入黑色顏料(如Blackpearls)。
除了包含選擇性其他添加劑,特佳模塑組成物還包含脫模劑,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尤佳,其量為0.1至1.5重量份,較佳為0.2至1.0重量份,更佳為0.3至0.8重量份。
除了包含選擇性其他添加劑,特佳模塑組成物還包含至少一穩定劑,例如選自由立體障礙酚、亞磷酸酯和其混合物所組成的群組,Irganox® B900尤佳,其量為0.01至0.5重量份,較佳為0.03至0.4重量份,更佳為0.06至0.3重量份。
根據本發明提供之聚碳酸酯組成物除包含組分A)、B)、C)、D)或A)、B)、C)、D)、E)與本發明所列其他添加劑外,更可包含產業常用於製備聚碳酸酯材料的組分,所有組分總重量計為100重量%,其中較佳解決方案包括組分A)、B)、C)、D)的總和為100重量%,或組分A)、B)、C)、D)、E)的總和為100重量%,或組分A)、B)、C)、D)與其他添加劑的總和為100重量%,或組分A)、B)、C)、D)、E)與其他添加劑的總和為100重量%。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可依熟諳此技術者習知方法製備及使用,例如依包含下列步驟的方法製備:1)預混耐衝擊改質劑、阻燃劑和其他添加劑(如脫模劑、穩定劑),以得預混物;2)混合預混物與其他組分,例如聚碳酸酯組分、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3)利用如雙螺桿押出機造粒,以得聚碳酸酯組成物顆粒。
以下實施例旨在說明、而無限定之意。
實施例所用組分及其簡介如下。
在比較實施例與發明實施例中,除非特別指明,否則各組分的百分比量係指組分相對所得聚碳酸酯組成物的重量百分比,其中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
比較實施例與本發明之發明實施例的聚碳酸酯組成物係以下列方法製備:1)利用高速混合器(Reimelt Henschel混合器,型號FML40),預混耐衝擊改質劑、阻燃劑和其他添加劑,計約2分鐘,以得預混物;2)在雙螺桿押出機(設備暨型號Coperion ZSK26)中,混合預混物與其他組分,例如聚碳酸酯組分、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及押出造粒而得顆粒。
依據表1至4的測試標準要求,製造對應所得聚碳酸酯組成物顆粒的測試樣品,及依據對應測試標準,進行相應測試。
實施例所用聚碳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利用GPC(凝膠滲透層析)及聚碳酸酯標準測量。
表1列出比較實施例1至7。在表1所列比較實施例中,磷腈(FR-110)做為聚碳酸酯組成物中的主要阻燃劑。
如表1所示,隨著比較實施例1至比較實施例3的磷腈添加量從2.5重量%增加到4.5重量%,儘管聚碳酸酯組成物的Vicat軟化溫度維持在較高溫度(不低於134℃),但阻燃等級從V1(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提升至V0(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然阻燃等級仍未達到UL94 5VB(測試條件:2.0毫米,2天,23℃)的要求。同時,在-20℃至-40℃的低溫下,凹口衝擊強度為8.1至9.3千焦/平方公尺(kJ/m2),此表示聚碳酸酯組成物展現脆性,凹口衝擊強度不甚理想。
在比較實施例4至5中,磷腈添加量維持為2.5重量%,並分別加入1重量%與2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耐衝擊改質劑Kane Ace M732,以提高衝擊強度,其中重量百分比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如表1所示,雖然比較實施例4-5的聚碳酸酯組成物通過UL94 5VB標準,但阻燃性從V1(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降至V2(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在-20℃至-40℃的低溫下,凹口衝擊強度增加、但未明顯改善,僅達12-16kJ/m2。
在比較實施例6至7中,加入40重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ST6-3022PJ(1)),以提高低溫凹口衝擊強度,其中重量百分比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如表1所示,比較實施例6-7製備聚碳酸酯組成物的低溫耐衝擊性明顯提高,其在-20℃下分別可達58kJ/m2和51kJ/m2,阻燃性從V2(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提升至V0(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但不再 滿足阻燃等級UL94 5VB(測試條件:2.0毫米,2天,23℃)的要求。
表2列出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組成物的發明實施例1-6。
對照比較實施例1至7,驚人地,藉由加入1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耐衝擊改質劑至聚碳酸酯、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與磷腈的混摻物,其中重量百分比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發明實施例1可使聚碳酸酯組成物達到阻燃等級UL94 5VB(測試條件:1.5毫米,2天,23℃)的要求。同時,在-20℃至-40℃的低溫下,凹口衝擊強度可達59-51kJ/m2。低溫耐衝擊性得以改善。
在發明實施例2中,將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耐衝擊改質劑的含量增加至2重量%,其中重量百分比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所得聚碳酸酯組成物可達到阻燃等級UL94 5VB(測試條件:1.5毫米,2天,23℃)。同時,在-20℃至-40℃的低溫下,凹口衝擊強度可達61-54kJ/m2。低溫耐衝擊性得以改善。
鑑於在阻燃等級UL94 5VB試驗中,主要失效模式為測試材料燃燒及滴落,發明實施例3、4證實在減少防滴劑量的條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耐衝擊改質劑對聚碳酸酯組成物的阻燃性的影響。如表2所示,在發明實施例3、4中,防滴劑(PTFE)的量從0.8重量%減至0.3重量%,其中重量百分比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所得聚碳酸酯組成物仍可達到阻燃等級UL94 5VB(測試條件:1.5毫米,2天,23℃)的要求,凹口衝擊強度可達60kJ/m2(測試條件:-20℃,3毫米,5.5焦耳)。低溫耐衝擊性得以改善。
在發明實施例5、6中,具較高分子量的M2600聚碳酸酯組分用具較低分子量的M2400取代。再者,在發明實施例6中,相對發明實施例1-5,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含量減至30重量%,其中重量百分比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聚碳酸酯組成物仍可達到阻燃等級UL94 5VB(測試條件:1.5毫米,2天,23℃)的 要求,凹口衝擊強度可達54-56kJ/m2(測試條件:-20℃,3毫米,5.5焦耳)。低溫耐衝擊性得以改善。
對照比較實施例7,其採用磷酸酯阻燃劑AKD STAB FP-800,發明實施例1顯示,磷腈阻燃劑在與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耐衝擊改質劑的協同作用下,能使聚碳酸酯組成物達到阻燃等級UL94 5VB(測試條件:1.5毫米,2天,23℃及2.0毫米,2天,23℃)的要求。
如表2的發明實施例1至6所示,包含聚碳酸酯組分、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磷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的聚碳酸酯組成物同時展現良好耐衝擊性、阻燃性與耐熱性。
表3列出本發明的比較實施例8至11。在比較實施例8至11中,除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以外的耐衝擊改質劑用於聚碳酸酯組成物,而不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例如丙烯酸橡膠系耐衝擊改質劑Paraloid EXL2300、Paraloid EXL2311、Paraloid EXL2313。比較實施例8至11的結果顯示,遠非使聚碳酸酯組成物達到阻燃等級UL94 5VB(測試條件:2.0毫米,2天,23℃)的要求,聚碳酸酯組成物的阻燃性將從發明實施例1、2的UL94 V0(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降至比較實施例8至11的UL94 V1(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亦觀察到低溫耐衝擊性降低。
表4列出根據本發明的發明實施例7至18。如表4所示,在發明實施例7至18中,磷腈量為1.5重量%至5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量為1重量%至5重量%;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量為40重量%至80重量%;其中重量百分比按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發明實施例1至18顯示,聚碳酸酯、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磷腈與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間的協同作用能使聚碳酸酯組成物在廣泛用量選擇範圍內實現良好低溫耐衝擊性(如達到在-40℃下的低溫衝擊強度)、良好阻燃性(如達到UL94 5VB(測試條件:1.5毫米,2天,23℃)和UL94 5V0(測試條件:1.0毫米,2天,23℃))及良好耐熱性,例如Vicat軟化溫度高於127℃。
發明實施例顯示,在本發明中,聚碳酸酯組分、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與磷腈化合物的發明組合物可協同實現聚碳酸酯組成物的高阻燃性和強耐衝擊性。
從表5可知,當使用至少25重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量時,阻燃性和機械性質為最佳,故本發明的組成物可提供極佳的性質輪廓。
雖然前文已就本發明目的詳述本發明,但應理解此詳細說明僅為示例而已,除了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內容,熟諳此技術者當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條件下作各種改變。
Claims (14)
- 一種聚碳酸酯組成物,包含:A)8至70重量%的一聚碳酸酯組分;B)25至90重量%的一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組分;C)一阻燃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一式(X)環磷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其中按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為100重量%計,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4 至10重量%、較佳5至9重量%、更佳6至9重量%的矽氧烷單元。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其中按該組分C)計,該三聚物含量(k=1)更佳為65至95莫耳%,再佳為65至90莫耳%,最佳為65至85莫耳%。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其中分別按該組分C)計,該三聚物含量(k=1)為65至85莫耳%,四聚物含量(k=2)為10至20莫耳%,更高級寡聚磷腈含量(k=3、4、5、6、7)為5至15莫耳%,k 8的磷腈寡聚物含量為0-1莫耳%。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其中該環磷腈係選自由丙氧基磷腈、苯氧基磷腈、甲基苯氧基磷腈、胺基磷腈和氟烷基磷腈所組成群組的一或更多者。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其中該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具有丁二烯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做為橡膠相,按該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為100重量%計,其重量百分比為60至85重量%。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其中該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具有PMMA或PMMA-苯乙烯共聚物做為接枝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按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為100重量%計,進一步包含一組分E)0.05至1重量%、較佳0.2至0.9重量%、更佳0.3至0.8重量%的防滴劑。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進一步包含選擇性之潤滑劑、脫模劑、成核劑、穩定劑、抗靜電劑、染料、顏料、填料和強化劑。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其中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矽氧烷嵌段衍生自對應的二羥基聚矽氧烷(I):
- 一種製備一聚碳酸酯組成物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混合用於製備該聚碳酸酯組成物的多個組分,該等組分包括:A)8至70重量%的一聚碳酸酯組分;B)25至90重量%的一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C)一阻燃組分,其包含0.5至6重量%的式(X)環磷腈
- 一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的用途,其係用於製備射出成型或熱成型模塑物件。
- 一種模塑物件,其係由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製備。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組成物或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組分C)方面,該三聚物含量(k=1)、四聚物含量(k=2)、更高級寡聚磷腈含量(k=3、4、5、6、7)及/或k 8的磷腈寡聚物含量分別以莫耳%表示並按該式(X)環磷腈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201710903032.6 | 2017-09-28 | ||
CN201710903032 | 2017-09-28 | ||
??17202499.4 | 2017-11-20 | ||
EP17202499 | 2017-11-20 | ||
PCT/CN2018/103578 WO2019062472A1 (en) | 2017-09-28 | 2018-08-31 |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
??PCT/CN2018/103578 | 2018-08-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5341A true TW201925341A (zh) | 2019-07-01 |
Family
ID=6804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4255A TW201925341A (zh) | 2017-09-28 | 2018-09-28 | 聚碳酸酯組成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925341A (zh) |
-
2018
- 2018-09-28 TW TW107134255A patent/TW201925341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61306B1 (ko) | 난연성 폴리카보네이트 조성물, 이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물품 | |
CN111133053B (zh) | 聚碳酸酯组合物 | |
CN105026496B (zh)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形体 | |
JP4408309B2 (ja) |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
CN105623231B (zh)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聚碳酸酯树脂成型体 | |
US9163121B2 (en) | Polycarbonate and polysiloxane block copolymer and flame retardant resin composition | |
KR102073254B1 (ko) | 난연성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성형품 | |
TWI620788B (zh) | 無鹵素之阻燃聚碳酸酯 | |
WO2012056971A1 (ja) |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射出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 |
CN111410831B (zh) | 由高热、高冲击性聚碳酸酯组合物制成的制品及制造方法 | |
EP0645422A1 (en) |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blends | |
CN118369382A (zh) | 聚碳酸酯组合物 | |
EP4263708B1 (en) | Fir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for transparent thin-wall applications | |
CN114450348B (zh) | 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由其制成的薄壁制品 | |
KR20110076547A (ko) | 투명성과 난연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 |
EP4282919B1 (en) | Transparent flame retardant ductile compositions and thin-wall articles thereof | |
KR102734349B1 (ko) | 우수한 광학 특성 및 난연성을 갖는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 |
TW201925341A (zh) | 聚碳酸酯組成物 | |
JP7332389B2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ジ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 | |
JPH03200862A (ja) | 耐焔性をもつたポリジ有機シロキサ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ブロツク共重合体 | |
JP5123907B2 (ja) |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
JP2011116855A (ja) |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用ハウジング | |
JP5614926B2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 |
JP2012067164A (ja) |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
JP2002080710A (ja) | 流動性に優れた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