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825122A -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 Google Patents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5122A
TW201825122A TW106122601A TW106122601A TW201825122A TW 201825122 A TW201825122 A TW 201825122A TW 106122601 A TW106122601 A TW 106122601A TW 106122601 A TW106122601 A TW 106122601A TW 201825122 A TW201825122 A TW 2018251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ncer
peg
adi
antagonist
anti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2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7958B (zh
Inventor
伊蓮娜 布茵
瑋 何
Original Assignee
開曼群島商北極星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開曼群島商北極星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開曼群島商北極星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5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5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7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79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96Stabilising an enzyme by forming an adduct or a composition; Forming enzyme conju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08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oxygen, e.g. ethers, acetals, ketones, quinones, aldehydes, peroxides
    • A61K47/10Alcohols; Phenols; Salts thereof, e.g. glycerol; Polyethylene glycols [PEG]; Poloxamers; PEG/POE alkyl 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305/00Hydrolases acting on carbon-nitrogen bonds, other than peptide bonds (3.5)
    • C12Y305/03Hydrolases acting on carbon-nitrogen bonds, other than peptide bonds (3.5) in linear amidines (3.5.3)
    • C12Y305/03006Arginine deiminase (3.5.3.6)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精胺酸耗盡劑諸如ADI-PEG,其與癌症免疫療法組合使用以治療各種癌症,該等癌症免疫療法為例如免疫核查點調節劑及T細胞過繼性免疫療法。亦提供相關方法、組成物、患者護理套組及細胞培養物。

Description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背景】
本申請案根據美國法典第35篇第119條(e)款主張2017年6月6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515,807號及2016年7月5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358,479號之優先權,該等申請案中之每一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
與本申請案相關聯的序列表以文本格式替代紙質複本來提供,且據此以引用方式併入本說明書中。含有序列表之文本檔案之名稱為POLA_006_02TW_ST25.txt。該文本檔案為約196KB,且於2017年6月30日創建。
本揭示之實施例尤其係關於精胺酸耗盡劑諸如ADI-PEG,其與癌症免疫療法組合使用來治療各種癌症,該等癌症免疫療法為例如免疫核查點調節劑及T細胞過繼性免疫療法。
精胺酸用於許多代謝途徑,包括參與調節免疫反應之彼等代謝途徑。其為精胺酸酶及iNOS(亦即在免疫細胞調控中起重要作用之酶)之受質(參見,例如,Peranzoni等人,Immunobiology 2007;212:795-812;Rodriguez及Ochoa,Immunol Rev 2008;222:180-91;Rath等人,Front Immunol.2014年10月27日;5:532;Delage等人,Int J Cancer.2010 Jun 15;126(12):2762-72; Bronte及Zanovello,Nat Rev Immunol.2005年8月;5(8):641-54;Raber等人,Immunol Invest.2012;41(6-7):614-34;以及Albina等人,J Exp Med.1989年3月1日;169(3):1021-9)。T細胞需要精胺酸以進行增殖、TCR表現及記憶發展(同上)。
雖然已顯示精胺酸饑餓在體外阻礙活化的T細胞之增殖及細胞週期進程,但此作用可藉由加入瓜胺酸而逆轉(參見,例如,Bansal等人,JPEN J.Parenter.Enteral Nutr.2004;28,423-430;Fletcher等人,Cancer Res 75,275-83(2015);以及Rodriguez等人,Blood 2007;109:1568-73)。類似地,CD3損失及T細胞抑制之延長可由表現精胺酸酶I之巨噬細胞而非產生NOS2之彼等巨噬細胞(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NO)在體外誘導(參見,例如,Rodriguez等人,J Immunol.2003年8月1日;171(3):1232-9)。
精胺酸之缺乏誘導編碼多胺基酸轉運系統(包括CAT-1)的RNA之轉錄及穩定性的增加,該多胺基酸轉運系統增加陽離子胺基酸向細胞中之轉運(參見,例如,Gazzola等人,Biochim Biophys Acta.1972;266:407-421;Hyatt等人,J Biol Chem.1997;272:19951-19957;Aulak等人,J Biol Chem.1996;271:29799-29806;)。在低精胺酸條件下,T細胞增加瓜胺酸攝取且上調ASS1之表現,該ASS1將瓜胺酸轉化為精胺酸(參見,例如,Bansal等人,2004;Fletcher等人,2015;以及Tarasenko等人,J Leukoc Biol.2015年2月;97(2):273-8)。因此,藉由精胺酸酶將精胺酸轉化為鳥胺酸可在腫瘤微環境中造成免疫抑制(同上),而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可有不同的結果。
聚乙二醇化的精胺酸脫亞胺酶(ADI-PEG 20)藉由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氨而耗盡精胺酸的外部供應。ADI-PEG 20正在臨床上經研究用 於缺乏的關鍵酶精胺基琥珀酸合成酶-1(ASS1)之腫瘤,ASS1牽涉於將瓜胺酸轉化為精胺酸。ADI-PEG 20已經良好耐受且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希望(參見,例如,Qiu等人,Cancer Lett.2015年8月1日;364(1):1-7;Phillips等人,Cancer Res Treat.2013年12月;45(4):251-62;Feun等人,Curr Pharm Des.2008;14(11):1049-57;Feun及Savarage,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6年7月;15(7):815-22;Feun等人,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15年1月;18(1):78-82)。ADI-PEG 20之抗腫瘤性質已經廣泛研究;然而,其對免疫細胞諸如T細胞之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不得而知。這提供探究精胺酸耗盡之新免疫治療態樣之機會。
本揭示之實施例係關於精胺酸耗盡劑(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具有意想不到的免疫調節性質之發現。例如,示範性精胺酸耗盡劑ADI-PEG 20顯示在體外減少免疫抑制性調控性T細胞(Treg細胞)以緩和效應T細胞(Teff細胞)之耗乏,且在體內誘導或增加T細胞浸潤至非免疫原性腫瘤中。作為具體實例,T細胞刺激期間之ADI治療增強效應T細胞活化(CD69之表現),阻斷T細胞上免疫抑制性受體PD-1及CTLA-4之上調,從而減少T細胞耗乏,且減少刺激後T細胞上PD-L1之上調。
此等意想不到的性質提示,精胺酸耗盡劑諸如ADI-PEG 20可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組合以改善該等其他癌症免疫療法。可受益於與精胺酸耗盡劑組合之癌症免疫療法之具體實例包括PD-1抑制劑、PD-L1抑制劑及T細胞過繼性免疫療法等。
因此,某些實施例包括治療有需要的受試者之癌症之方法,其 包含向該受試者投與(a)精胺酸耗盡劑,其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b)癌症免疫治療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a)之精胺酸耗盡劑為ADI多肽。在某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包含以下、由以下組成或基本上由以下組成:選自表A1之序列,包括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之變異體及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變異體包含與來自表A1之序列至少80%、85%、90%、95%、96%、97%、98%或99%一致且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之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經由可選的接頭共價鍵結至至少一個PE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一個以上PEG分子。在特定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1至約10個PE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2至約8個PE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PEG分子為直鏈或支鏈PEG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至約40,000道爾頓。在某些實施例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0至約30,000道爾頓。在具體實施例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20,000道爾頓。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接頭為琥珀醯基、醯胺基、醯亞胺基、胺基甲酸酯基、酯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碳水化合物、酪胺酸基、半胱胺酸基、組胺酸基、亞甲基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琥珀醯基之來源為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酸酯。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精胺酸耗盡劑為聚乙二醇化的精胺酸脫亞胺酶(ADI-PEG)。在具體示範性實施例中,該ADI-PEG為ADI-PEG 20。
在某些實施例中,(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係選自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細胞介素及基於細胞之免疫療法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為多肽,視情況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配體或小分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免疫核查點調節劑包含(i)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拮抗劑;或(ii)刺激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促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特異性結合至免疫核查點分子。
在特定實施例中,該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係選自以下一或多者:程式化死亡配體1(PD-L1)、程式化死亡1(PD-1)、程式化死亡配體2(PD-L2)、細胞毒性T淋巴球相關蛋白4(CTLA-4)、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色胺酸2,3-雙加氧酶(TDO)、T細胞免疫球蛋白域及黏蛋白域3(TIM-3)、淋巴球活化基因3(LAG-3)、T細胞活化的V域Ig抑制因子(VISTA)、B淋巴球及T淋巴球弱化子(BTLA)、CD160、皰疹病毒進入介質(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以及具有Ig及ITIM域之T細胞免疫受體(TIGIT)。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PD-L1拮抗劑,該PD-L1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PD-L1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阿特朱單抗(atezolizumab)(MPDL3280A)、阿維單抗(avelumab)(MSB0010718C)及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MEDI4736)中之一或多者,且其中該癌症視情況選自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及腎細胞癌中之一或多者。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PD-1拮抗劑,該PD-1拮抗劑視 情況選自與PD-1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納武單抗(nivolumab)、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PDR001及pidilizumab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D-1拮抗劑為納武單抗,且該癌症視情況選自何傑金氏淋巴瘤、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肝細胞癌、腎細胞癌及卵巢癌中之一或多者。在某些實施例中,該PD-1拮抗劑為派姆單抗,且該癌症視情況選自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頭頸癌及尿道上皮癌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PD-L2拮抗劑,該PD-L2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PD-L2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CTLA-4拮抗劑,該CTLA-4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CTLA-4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伊匹單抗(ipilimumab)、曲美木單抗(tremelimumab)中之一或多者。在特定實施例中,該癌症係選自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肺癌及膀胱癌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IDO拮抗劑,該IDO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IDO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indoximod(NLG-8189)、1-甲基色胺酸(1MT)、β-咔啉(去甲哈爾滿(norharmane);9H-吡啶并[3,4-b]吲哚)、迷迭香酸及epacadostat中之一或多者,且其中該癌症視情況選自轉移性乳癌及腦癌,即視情況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神經膠質瘤、神經膠肉瘤或惡性腦腫瘤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TDO拮抗劑,該TDO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TDO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680C91及 LM10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TIM-3拮抗劑,該TIM-3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TIM-3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LAG-3拮抗劑,該LAG-3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LAG-3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及BMS-986016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VISTA拮抗劑,該VISTA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VISTA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BTLA拮抗劑,該BTLA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BTLA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CD160拮抗劑,該CD160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CD160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HVEM拮抗劑,該HVEM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HVEM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拮抗劑為TIGIT拮抗劑,該TIGIT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TIGIT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刺激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係選自OX40、CD40、糖皮質素誘導的TNFR家族相關基因(GITR)、CD137(4-1BB)、CD27、CD28、CD226及皰疹病毒進入介質(HVEM)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OX40促效劑,該OX40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OX40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OX86、Fc-OX40L及GSK3174998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CD40促效劑,該CD40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40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CP-870,893、dacetuzumab、Chi Lob 7/4、ADC-1013及rhCD40L中之一或多者,且其中該癌症視情況選自黑色素瘤、胰腺癌、間皮瘤及血液癌,即視情況淋巴瘤諸如非何傑金氏淋巴瘤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GITR促效劑,該GITR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GITR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INCAGN01876、DTA-1及MEDI1873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CD137促效劑,該CD137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137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utomilumab及4-1BB配體中之一或多者。
在特定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CD27促效劑,該CD27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27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varlilumab及CDX-1127(1F5)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CD28促效劑,該CD28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28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及 TAB08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CD226促效劑,該CD226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226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促效劑為HVEM促效劑,該HVEM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HVEM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為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癌症疫苗:Oncophage、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即視情況Gardasil或Cervarix、B型肝炎疫苗即視情況Engerix-B、Recombivax HB或Twinrix、及西普魯塞(sipuleucel)-T(Provenge),或包含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癌抗原:人類Her2/neu、Her1/EGF受體(EGFR)、Her3、A33抗原、B7H3、CD5、CD19、CD20、CD22、CD23(IgE受體)、MAGE-3、C242抗原、5T4、IL-6、IL-1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例如,VEGF-A)VEGFR-1、VEGFR-2、CD30、CD33、CD37、CD40、CD44、CD51、CD52、CD56、CD74、CD80、CD152、CD200、CD221、CCR4、HLA-DR、CTLA-4、NPC-1C、腱生蛋白(tenascin)、波形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1R)、α-胎兒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碳酸酐酶9(CA-IX)、癌胚抗原(CEA)、鳥苷酸環化酶C、NY-ESO-1、p53、生存素(survivin)、整聯蛋白αvβ3、整聯蛋白α5β1、葉酸受體1、跨膜糖蛋白NMB、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α(FAP)、糖蛋白75、TAG-72、MUC1、MUC16(或CA-125)、磷脂醯絲胺酸、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MSA)、NR-LU-13抗原、TRAIL-R1、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 成員10b(TNFRSF10B或TRAIL-R2)、SLAM家族成員7(SLAMF7)、EGP40泛癌抗原、B細胞活化因子(BAF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糖蛋白EpCAM(17-1A)、程式化死亡-1、蛋白雙硫鍵異構酶(PDI)、再生肝之磷酸酶3(PRL-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Lewis-Y抗原、GD2(在神經外胚層起源之腫瘤上表現之雙唾液酸神經節苷脂)、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間皮素。
在某些實施例中,(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為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溶瘤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科沙奇病毒A21(coxsackievirus A21)(CAVATAKTM)、安柯瑞(Oncorine)(H101)、pelareorep(REOLYSIN®)、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NTX-010)、塞尼卡病毒SVV-001、ColoAd1、SEPREHVIR(HSV-1716)、CGTG-102(Ad5/3-D24-GMCSF)、GL-ONC1、MV-NIS及DNX-2401。
在一些實施例中,(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為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細胞介素:干擾素(IFN)-α、IL-2、IL-12、IL-7、IL-21及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
在一些實施例中,(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為包含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即視情況離體衍生之T細胞的基於細胞之免疫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之癌症免疫治療劑係選自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之T細胞及T細胞受體(TCR)修飾之T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球(TIL)及肽誘導之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係選自IDO拮抗劑、CD20拮抗劑、B-Raf拮抗劑、IL-2、GM-CSF及溶瘤病毒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IDO拮抗劑為indoximod,且/或其中該CD20促效劑為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且/或其中該B-Raf拮抗劑為威羅菲尼(vemurafenib),且/或其中該溶瘤病毒為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或科沙奇病毒A21(CAVATAKTM)。
在一些實施例中,(a)之精胺酸耗盡劑與(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係分開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a)之精胺酸耗盡劑與(b)之癌症免疫治療劑係作為同一組成物之一部分一起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選自以下一或多者:肝細胞癌、黑色素瘤、轉移性黑色素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小細胞肺癌、間皮瘤、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肉瘤、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復發性急性骨髓白血病、乳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胃癌、神經膠質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腎癌、膀胱癌、子宮癌、食道癌、腦癌、頭頸癌、子宮頸癌、睾丸癌及胃癌。
亦包括過繼性T細胞免疫療法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受試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a)將離體衍生之T細胞(i)用精胺酸耗盡劑培育,或(ii)在補充有瓜胺酸之不含精胺酸的培養基中培育;(b)向該受試者投與該離體衍生之T細胞
在某些實施例中,(a)或(b)之離體衍生之T細胞包含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係選自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之T細胞及T細胞受體(TCR)修飾之T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球(TIL)及肽誘導之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
亦包括在體外或離體增強T細胞活化及/或調控性T細胞(Treg)下調之方法,其包含(a)將T細胞用精胺酸耗盡劑培育,(b)將T細胞在補充有瓜胺酸之不含精胺酸的培養基中培育,或(a)及(b)兩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精胺酸耗盡劑為ADI多肽。在某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包含以下、由以下組成或基本上由以下組成:選自表A1之序列,包括具有ADI活性之其變異體及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變異體包含與來自表A1之序列至少80%、85%、90%、95%、96%、97%、98%或99%一致之序列。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經由可選的接頭共價鍵結至至少一個PEG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一個以上PE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1至約10個PE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2至約8個PE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PEG分子為直鏈或支鏈PEG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至約40,00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0至約30,000。在具體實施例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20,000。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接頭為琥珀醯基、醯胺基、醯亞胺基、胺基甲酸酯基、酯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碳水化合物、酪胺酸基、半胱胺酸基、組胺酸基、亞甲基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琥珀醯基源為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酸酯。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精胺酸耗盡劑為聚乙二醇化的精胺酸脫亞胺酶(ADI-PEG)。在具體示範性實施例中,該ADI-PEG為ADI-PEG 20。
一些實施例包括患者護理套組,其包含:(a)精胺酸耗盡劑,其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b)癌症免疫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a)及(b)處於分開的組成物中。在某些實施例中,(a)及(b)同一組成物中。
【詳細描述】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皆具有與本揭示所屬技術之一般技藝人士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儘管與本文所述之彼等類似或等效的任何方法、材料、組成物、試劑、細胞可用於本揭示主題之實踐或測試,但描述的為較佳方法及材料。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所有出版物及參考文獻(包括但不限於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如同具體地及單獨地指示各單獨出版物或參考文獻如所完全闡述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一樣。為本申請案所主張優先權之任何專利申請案亦以以上對於出版物及參考文獻所述之方式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除非具體相反地指示,否則本揭示之實踐將此項技術內採用病毒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之習知方法及重組DNA技術,其中許多在以下出於說明之目的來描述。此類技術在文獻中得到充分說明。參見,例如Current Protocols in Protein Science,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or 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John Wiley & Sons,New York,N.Y.(2009);Ausubel等人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3版,Wiley & Sons,1995;Sambrook及Russell,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2001);Maniatis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1982);DNA Cloning:A Practical Approach,第I及II卷(D.Glover編);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N.Gait編,1984);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B.Hames及S.Higgins編,1985);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B.Hames及S.Higgins編,1984);Animal Cell Culture(R.Freshney編,1986);Perbal,A Practical 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1984)以及其他類似參考文獻。
標準技術可用於重組DNA、寡核苷酸合成及組織培養與轉化(例如,電穿孔、脂轉染)。可根據製造商說明或如此項技術中通常所達成或如本文所述來執行酶促反應及純化技術。此等技術及相關技術及程序可通常根據此項技術中熟知及如本說明書整篇引用及論述之各種一般及更具體參考文獻中所述之習用方法來執行。除非提供具體定義,否則結合本文所述之分子生物學、分析化學、合成有機化學以及醫療及醫藥化學使用的命名法以及該等領域之實驗室程序及技術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及常用者。標準技術可用於重組技術、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化學合成、化學分析、醫藥製備、調配及遞送以及患者治療。
出於本揭示之目的,下列術語定義如下。
冠詞「一(個/種)」在本文中用於指代一個(種)或一個(種)以上(亦即,至少一個(種))的該冠詞之語法客體。舉例而言,「一要素」意指一個要素或一個以上的要素。
「約」意指數量、位準、值、數目、頻率、百分比、尺寸、大小、量、重量或長度變化多達參考數量、位準、值、數目、頻率、百分比、尺寸、大小、量、重量或長度之30%、25%、20%、15%、10%、9%、8%、7%、6%、5%、4%、3%、2%或1%。
「拮抗劑」係指干擾或以其他方式減小另一種藥劑或分子之生理作用的生物結構或化學藥劑。在一些情況下,拮抗劑特異性結合至另一種藥劑或分子。包括全部及部分拮抗劑。
「促效劑」係指增加或增強另一種藥劑或分子之生理作用的生物結構或化學藥劑。在一些情況下,促效劑特異性結合至另一種藥劑或分子。包括全部及部分促效劑。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胺基酸」意欲指代天然產生之胺基酸及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以及胺基酸類似物及模擬物。天然產生之胺基酸包括在蛋白質生物合成期間利用的20種(L)-胺基酸以及其他胺基酸,諸如,例如4-羥基脯胺酸、羥基離胺酸、鎖鏈素、異鎖鏈素、高半胱胺酸、瓜胺酸及鳥胺酸。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包括例如(D)-胺基酸、正白胺酸、正纈胺酸、對氟苯基丙胺酸、乙硫胺酸及類似物,其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胺基酸類似物包括天然產生之胺基酸及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之經修飾形式。此等修飾可包括例如胺基酸上化學基團及部分之取代或置換,或胺基酸之衍生作用。胺基酸模擬物包括例如有機結構,該等有機結構在功能上展現類似性質,諸如參考胺基酸之電荷及電荷間距特性。例如,模擬精胺酸(Arg或R)之有機結構將具有正電荷部分,該正電荷部分位於類似分子空間中且具有與天然產生之Arg胺基酸之側鏈之e-胺基相同的遷移率程度。模擬物亦 包括限制結構以便維持胺基酸或胺基酸官能基之最佳間距及電荷相互作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知曉或可判定何種結構構成功能上等效的胺基酸類似物及胺基酸模擬物。
「生物相容性」係指通常不會損害生物功能且不會導致任何程度的不可接受之毒性(包括過敏及疾病狀態)之材料或化合物。
「編碼序列」意指有助於編碼基因之多肽產物的任何核酸序列。相比之下,術語「非編碼序列」係指並不直接有助於編碼基因之多肽產物的任何核酸序列。
在本揭示整篇中,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否則「包含(comprise)」、「包含(comprises)」及「包含(comprising)」等詞將理解為暗示包括所述步驟或要素或步驟或要素之群組,而不排除任何其他步驟或要素或步驟或要素之群組。
「由以下組成」意指包括且限於片語「由以下組成」後接之內容。因此,片語「由...組成」指示所列要素為必需或必備的,且不可存在其他要素。「基本上由以下組成」意指包括該片語之後所列的任何要素,且限於不干擾或貢獻於本揭示內容中對所列要素所規定的活性或作用之其他要素。因此,片語「基本上由以下組成」指示:所列要素為必需或必備的,但其他要素為可選的且可存在或可不存在,此取決於該等其他要素是否實質上影響所列要素之活性或作用。
術語「不含內毒素」或「實質上不含內毒素」通常涉及含有至多痕量(例如,對受試者沒有臨床不良生理效應之量)內毒素且較佳不可偵測量之內毒素的組成物、溶劑及/或器皿。內毒素為與某些微生物(諸如細菌, 典型地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相關聯的毒素,儘管內毒素亦可見於革蘭氏陽性細菌諸如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中。最盛行的內毒素為脂多醣(LPS)或脂寡糖(LOS),其見於各種革蘭氏陰性細菌之外膜中,且代表此等細菌引起疾病之能力的中心致病特徵。人類中之少量內毒素可能產生發熱、血壓降低及炎症與凝血之激活,以及其他不良生理效應。
因此,在醫藥生產中,通常期望自藥物產品及/或藥物容器中除去大部分或全部痕量之內毒素,因為即使少量亦可能在人類中引起不良影響。去熱原烘箱可用於此目的,因為典型地需要超過300℃之溫度來分解大部分內毒素。例如,基於主要包裝材料諸如注射器或小瓶,250℃之玻璃溫度與30分鐘之保持時間之組合通常足以實現內毒素位準之3 log降低。涵蓋除去內毒素之其他方法,包括例如如本文所述及此項技術已知的層析及過濾方法。
可使用此項技術已知的常規技術來偵測內毒素。例如,利用來自鱟之血液的鱟變形細胞溶胞產物測定為用於偵測內毒素存在之非常靈敏的測定。在此測試中,極低位準之LPS可由於強大的酶促級聯而引起可偵測的鱟溶胞產物之凝結,該強大的酶促級聯放大此反應。內毒素亦可藉由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來定量。為了實質上不含內毒素,內毒素位準可小於約0.001、0.005、0.01、0.02、0.03、0.04、0.05、0.06、0.08、0.09、0.1、0.5、1.0、1.5、2、2.5、3、4、5、6、7、8、9或10EU/mg的活性化合物。典型地,1ng脂多醣(LPS)對應於約1至10EU。
多肽之「半衰期」可指代多肽相對於投與至生物體之血清或組織中時的活性或相對於任何其他定義的時間點而損失其一半藥理學、生理 學或其他活性所花費的時間。「半衰期」亦可指代多肽之量或濃度相對於投與至生物體之血清或組織中時的量或濃度或相對於任何其他定義的時間點而減少了投與至生物體之血清或組織中之起始量的一半所花費的時間。半衰期可在血清及/或任何一或多個所選組織中量測。
術語「調節」及「改變」包括典型地以相對於對照之統計學上顯著或生理學上顯著的量或程度「增加」、「增強」或「刺激」,以及「減少」或「降低」。「增加的」、「刺激的」或「增強的」量典型地為「統計學上顯著的」量,且可包括作為並未由組成物(例如,在不存在藥劑之情況下)或由對照組成物所產生的量之1.1、1.2、2、3、4、5、6、7、8、9、10、15、20、30或更多倍(例如,500、1000倍)(包括例如1.5、1.6、1.7、1.8等介於之間的所有整數及範圍)之增加。「減少的」量或「降低的」量典型地為「統計顯著」量,且可包括例如並未由組成物(例如,在不存在藥劑之情況下)或由對照組成物所產生的量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減少(包括其間所有整數及範圍)。本文描述比較及「統計顯著」量之實例。
術語「多肽」、「蛋白質」與「肽」可互換使用,且意指不限於任何特定長度之胺基酸聚合物。術語「酶」包括多肽或蛋白質催化劑,且關於ADI,與蛋白質、多肽或肽可互換使用。此等術語包括諸如肉豆蔻醯化、硫酸化、糖基化、磷酸化以及信號序列之添加或缺失的修飾。術語「多肽」或「蛋白質」意指一或多個胺基酸鏈,其中各鏈包含藉由肽鍵共 價連接之胺基酸,且其中該多肽或蛋白質可包含非共價及/或藉由肽鍵共價連接在一起的複數個鏈,該複數個鏈具有天然蛋白質(即由天然產生且具體而言非重組細胞或遺傳工程化或重組細胞所產生的蛋白質)之序列,且包含具有天然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的分子,或具有天然序列之一或多個胺基酸的缺失、添加及/或取代的分子。術語「多肽」及「蛋白質」具體涵蓋本文所述之ADI酶/蛋白質,或具有ADI蛋白質之一或多個胺基酸的缺失、添加及/或取代之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為由包含一或多個重組DNA分子的重組細胞所產生之「重組」多肽,該一或多個重組DNA分子典型地由異源多核苷酸序列或否則將不會見於細胞中的多核苷酸序列之組合製成。
術語「分離的」多肽或蛋白質在本文中係指受試蛋白(1)不含通常與其一起見於自然界中的至少一些其他蛋白質,(2)基本上不含來自相同來源,例如來自相同物種之其他蛋白質,(3)由來自不同物種之細胞表現,(4)已經與至少約50%在自然界中與其締合的多核苷酸、脂質、碳水化合物或其他材料分離,(5)未與在自然界中與「分離的蛋白質」締合的蛋白質之部分締合(藉由共價或非共價相互作用),(6)與在自然界中未與其締合的多肽可操作地締合(藉由共價或非共價相互作用),或(7)未存在於自然界中。該種分離的蛋白質可由可能具有合成來源的基因組DNA、cDNA、mRNA或其他RNA或其任何組合編碼。在某些實施例中,分離的蛋白質實質上不含見於其天然環境中且將干擾其使用(治療、診斷、預防、研究或其他方面)的蛋白質或多肽或其他污染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任何給定藥劑(例如,ADI、ADI-PEG)之「純度」可經具體定義。例如,某些組成物可包含至少80%、85%、90%、 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純(包括其間所有小數及範圍)的藥劑,如例如且不限制地藉由高效液相層析(HPLC)所測定,該高效液相層析為常用於生物化學及分析化學中以分離、鑑定及量化化合物之管柱層析法之熟知形式。
術語「參考序列」通常係指另一序列正在與之比較的核酸編碼序列或胺基酸序列。本文所述之所有多肽及多核苷酸序列係作為參考序列而包括,包括由名稱描述的彼等序列以及表中及序列表中描述的彼等序列。
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序列一致性」或例如包含「與...50%一致之序列」係指在比較窗上基於核苷酸對核苷酸或胺基酸對胺基酸而言序列為一致之程度。因此,「序列一致性之百分比」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計算:在比較窗口上比較兩個最佳比對序列,判定兩個序列中出現一致核酸鹼基(例如,A、T、C、G、I)或一致胺基酸殘基(例如,Ala、Pro、Ser、Thr、Gly、Val、Leu、Ile、Phe、Tyr、Trp、Lys、Arg、His、Asp、Glu、Asn、Gln、Cys及Met)所處位置之數目以得出匹配位置之數目,將匹配位置之數目除以比較窗口中位置之總數(亦即,窗口大小),且將結果乘以100得出序列一致性之百分比。用於比對比較窗口的序列之最佳比對可藉由演算法之電腦化實行方案(Wisconsin Genetics軟體套件7.0發佈版中之GAP、BESTFIT、FASTA及TFASTA,Genetics Computer Group,575 Science Drive Madison,Wis.,USA)或藉由檢查及由所選各種方法中之任一種所產生的最佳比對(亦即,在比較窗口上產生更高百分比同源性)來進行。亦可對如例如藉由Altschul等人,Nucl.Acids Res.25:3389,1997所揭示的BLAST家族程式進行 參考。
術語「溶解度」係指本文所提供之藥劑(例如,ADI、ADI-PEG)溶解在液體溶劑中且形成均質溶液之性質。溶解度通常表示為濃度,藉由每單位體積溶劑之溶質質量(每公斤溶劑之溶質公克數、g/dL(100mL)、mg/ml等等)、莫耳濃度、重量莫耳濃度、莫耳分數或其他類似濃度描述來表示。每單位溶劑量可溶解的溶質之最大平衡量為在規定條件下,彼溶質於彼溶劑中之溶解度,該等規定條件包括溫度、壓力、pH及溶劑之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溶解度係於生理pH下或其他pH下量測,例如在pH 5.0、pH 6.0、pH 7.0、pH 7.4、pH 7.6、pH 7.8或pH 8.0(例如,約pH 5至pH 8)下量測。在某些實施例中,溶解度係於水或諸如PBS或NaCl(有或沒有NaP)之生理緩衝液中量測。在具體實施例中,溶解度係於相對較低pH(例如,pH 6.0)及相對較高鹽(例如,500mM NaCl及10mM NaP)下量測。在某些實施例中,溶解度係於諸如血液或血清之生物流體(溶劑)中量測。在某些實施例中,溫度可為約室溫(例如,約20、21、22、23、24、25℃)或約體溫(約37℃)。在某些實施例中,藥劑在室溫下或在37℃下具有至少約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40、50、60、70、80、90或100mg/ml之溶解度。
「受試者」或「有需要的受試者」或「患者」或「有需要的患者」包括哺乳動物受試者,諸如人類受試者。
「實質上」或「基本上」意指幾乎全部地或完全地,例如,某一給定數量之95%、96%、97%、98%、99%或更大。
「統計顯著的」意指結果不可能偶然發生。統計顯著性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方法來判定。顯著性之常用量度包括p值,其為在虛無假設為真的情況下,將發生所觀察事件的頻率或機率。若所獲得p值小於顯著性位準,則拒絕虛無假設。在簡單狀況下,顯著性位準係定義在0.05或更小之p值。
「治療反應」係指基於投與一或多種治療劑之症狀改善(無論是否持續)。
如本文所使用,受試者(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或細胞之「治療」為用於試圖改變個體或細胞之自然過程的任何類型的干預。治療包括但不限於醫藥組成物之投與,且可預防性地抑或在病理事件起始或與病原因子接觸之後執行。亦包括「預防性」治療,其可旨在降低所治療疾病或病狀之進展速率、延遲該疾病或病狀之發作或降低其發作之嚴重性。「治療」或「預防」未必指示疾病或病狀或其相關聯症狀之完全根除、治癒或預防。
術語「野生型」係指基因或基因產物(例如,多肽),其在群體中最常觀察到,且因此經任意設計而呈現基因之「正常」或「野生型」形式。
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之每個實施例將在加以必要修正的情況下應用於每個其他實施例。
在本揭示整篇中,可使用以下縮寫:PEG,聚乙二醇;ADI,精胺酸脫亞胺酶;SS,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酸酯;SSA,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醯亞胺;SPA,琥珀醯亞胺基丙酸酯;NHS,N-羥基-琥珀醯亞胺;ASS1或ASS,精胺基琥珀酸合成酶。
精胺酸耗盡劑
某些實施例採用一或多種精胺酸耗盡劑。在某些情況下,精胺酸耗盡劑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氨),從而耗盡或減少可用於細胞,例如癌細胞及/或T細胞之精胺酸的供應。
某些示範性精胺酸耗盡劑包括精胺酸脫亞胺酶(ADI)酶或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ADI多肽來自人型黴漿菌(M.hominis)、精胺酸黴漿菌(M.arginini)、關節炎黴漿菌(M.arthritidis)、海豹腦黴漿菌(M.phocicerebrale)、貓黴漿菌(M.gateae)、海豹黴漿菌(M.phocidae)、鴿黴漿菌(M.columbinum)、衣阿華黴漿菌(M.iowae)、鱷魚黴漿菌(M.crocodyli)、短吻鱷黴漿菌(M.alligatoris)、奧氏嗜熱鹽絲菌(H.orenii)或牛黴漿菌(M.bovis)。在一些實施例中,ADI多肽來自唾液黴漿菌(Mycoplasma salivarium)、泡沫黴漿菌(Mycoplasma spumans)、加拿大黴漿菌(Mycoplasma canadense)、耳黴漿菌(Mycoplasma auris)、豬滑液黴漿菌(Mycoplasma hyosynoviae)、泄殖腔黴漿菌(Mycoplasma cloacale)、鵝黴漿菌(Mycoplasma anseris)、產鹼黴漿菌(Mycoplasma alkalescens)、口腔黴漿菌(Mycoplasma orale)、惰性黴漿菌(Mycoplasma iners)、火雞黴漿菌(Mycoplasma meleagridis)、蜂房黴漿菌(Mycoplasma alvi)、滲透黴漿菌(Mycoplasma penetrans)、家离黴漿菌(Mycoplasma gallinarum)、梨黴漿菌(Mycoplasma pirum)、靈長類黴漿菌(Mycoplasma primatum)、發酵黴漿菌(Mycoplasma fermentans)、Mycoplasma lipofaciens、小貓黴漿菌(Mycoplasma felifaucium)、模仿黴漿菌(Mycoplasma imitans)、乳白色黴漿菌(Mycoplasma opalescens)、毛氏黴漿菌(Mycoplasma moatsii)、象黴漿菌(Mycoplasma elephantis)、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龜黴漿菌(Mycoplasma testudinis)、黴漿菌屬CAG:877(Mycoplasma sp.CAG:877)或黴漿菌屬CAG:472(Mycoplasma sp.CAG:472)。
說明性ADI多肽提供於下表A1中。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ADI多肽包含以下、由以下組成或基本上由以下組成:來自表A1(SEQ ID NO:1至56)之說明性序列或其具有ADI活性之變異體或片段。
某些實施例包括本文所述之參考ADI多肽序列之變異體,無論是由名稱抑或藉由參考表或序列標識符(例如,表A1,SEQ ID NO:1至56)來描述。「變異體」序列係指與參考序列相差一或多個取代、缺失(例如, 截短)、添加及/或插入之多肽或多核苷酸序列。某些變異體因此包括本文所述之參考序列之片段。多肽變異體為生物活性的,亦即,其持續擁有參考多肽之酶活性或結合活性。此等變異體可由例如遺傳多型性及/或人類操縱而產生。
在許多情況下,生物活性變異體將含有一或多個保守取代。「保守取代」為其中一個胺基酸由具有類似性質之另一胺基酸取代以使得熟習肽化學技術者可預測多肽之二級結構及親水性質實質上不會改變的取代。如上所述,可在本揭示之多核苷酸及多肽之結構中進行修飾,且仍獲得編碼具有合乎需要特性之變異或衍生多肽之功能分子。當意欲改變多肽之胺基酸序列以產生本文所述之多肽之等效或甚至改良變異體或部分時,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將改變編碼DNA序列之密碼子中之一或多者。
例如,蛋白質結構中之某些胺基酸可由其他胺基酸取代,而沒有與諸如抗體之抗原結合區或受質分子上之結合位點的結構之相互作用結合能力的可觀損失。因為正是蛋白質之相互作用能力及性質界定蛋白質之生物功能活性,所以可在蛋白質序列中且當然可在其基本DNA編碼序列中進行某些胺基酸序列取代,且雖然如此仍獲得具有類似性質之蛋白質。因此涵蓋的是,可在所揭示組成物之肽序列或編碼該等肽之相應DNA序列中進行各種改變,而沒有其效用之可觀損失。
在進行此等改變時,可考慮胺基酸之親水指數。此項技術中通常理解親水胺基酸指數在對蛋白質賦予相互作用生物功能中之重要性(Kyte & Doolittle,1982,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所接受的是,胺基酸之相對親水特性促成所得蛋白質之二級結構,其繼而界定蛋白質與其他分子之相互作 用,該等其他分子為例如酶、受質、受體、DNA、抗體、抗原及類似物。已基於各胺基酸之疏水性及電荷特性來指定該等胺基酸之親水指數(Kyte & Doolittle,1982)。此等值為:異白胺酸(+4.5);纈胺酸(+4.2);白胺酸(+3.8);苯丙胺酸(+2.8);半胱胺酸(+2.5);甲硫胺酸(+1.9);丙胺酸(+1.8);甘胺酸(-0.4);蘇胺酸(-0.7);絲胺酸(-0.8);色胺酸(-0.9);酪胺酸(-1.3);脯胺酸(-1.6);組胺酸(-3.2);麩胺酸(-3.5);麩醯胺酸(-3.5);天冬胺酸(-3.5);天冬醯胺酸(-3.5);離胺酸(-3.9);及精胺酸(-4.5)。此項技術中已知,某些胺基酸可由具有類似親水指數或記分之其他胺基酸取代,且仍產生具有類似生物活性之蛋白質,亦即,仍獲得生物上功能等效之蛋白質。在進行此等改變時,親水指數在±2內之胺基酸之取代較佳,親水指數在±1內之胺基酸之取代尤其較佳,且親水指數在±0.5內之胺基酸之取代甚至尤其更佳。
此項技術中亦理解,可基於親水性來有效地進行類似胺基酸之取代。美國專利4,554,101(特別地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闡述:如受蛋白質之相鄰胺基酸之親水性所支配,蛋白質之最大局部平均親水性與該蛋白質之生物性質有關。如美國專利4,554,101中所詳述,已對胺基酸殘基指定以下親水性值:精胺酸(+3.0);離胺酸(+3.0);天冬胺酸(+3.0±1);麩胺酸(+3.0±1);絲胺酸(+0.3);天冬醯胺酸(+0.2);麩醯胺酸(+0.2);甘胺酸(0);蘇胺酸(-0.4);脯胺酸(-0.5±1);丙胺酸(-0.5);組胺酸(-0.5);半胱胺酸(-1.0);甲硫胺酸(-1.3);纈胺酸(-1.5);白胺酸(-1.8);異白胺酸(-1.8);酪胺酸(-2.3);苯丙胺酸(-2.5);色胺酸(-3.4)。應理解,胺基酸可由具有類似親水性值之另一胺基酸取代,並且仍獲得生物上等效且尤其免疫上等效之蛋白質。在此等改變中,親水性值在±2內之胺基酸之取代較佳,親水性值在±1內之胺基 酸之取代尤其較佳,且親水性值在±0.5內之胺基酸之取代甚至尤其更佳。
如以上所概述,胺基酸取代因此通常係基於胺基酸側鏈取代基之相對相似性,例如基於其疏水性、親水性、電荷、大小及類似者。將各種前述特性考慮在內的示範性取代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括:精胺酸及離胺酸;麩胺酸及天冬胺酸;絲胺酸及蘇胺酸;麩醯胺酸及天冬醯胺酸;以及纈胺酸、白胺酸及異白胺酸。
胺基酸取代可進一步基於殘基之極性、電荷、溶解度、疏水性、親水性及/或兩親性質之相似性來進行。例如,帶負電的胺基酸包括天冬胺酸及麩胺酸;帶正電的胺基酸包括離胺酸及精胺酸;且具有未帶電極性頭部基團的具有類似親水性值之胺基酸包括白胺酸、異白胺酸及纈胺酸;甘胺酸及丙胺酸;天冬醯胺酸及麩醯胺酸;以及絲胺酸、蘇胺酸、苯丙胺酸及酪胺酸。可表示保守改變之其他胺基酸群組包括:(1)ala、pro、gly、glu、asp、gln、asn、ser、thr;(2)cys、ser、tyr、thr;(3)val、ile、leu、met、ala、phe;(4)lys、arg、his;以及(5)phe、tyr、trp、his。
變異體亦可或替代地含有非保守改變。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多肽變異體與天然或參考序列相差少於約10、9、8、7、6、5、4、3、2個胺基酸或甚至1個胺基酸之取代、缺失或添加。變異體亦可(或替代地)藉由例如對多肽之免疫原性、二級結構、酶促活性及/或疏親性質具有最小影響的胺基酸之缺失或添加來修飾。
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序列之長度為約、至少約或多達約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50、55、60、65、70、75、80、85、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90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0、1000或更多個鄰接胺基酸,包括其間所有整數,且該多肽序列可包含參考序列(參見,例如,序列表)之全部或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肽序列由以下組成:約或不超過約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5、60、65、70、75、80、85、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90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0、1000或更多個鄰接胺基酸,包括其間所有整數,且該多肽 序列可包含參考序列(參見,例如,序列表)之全部或一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序列為約10至1000個、10至900個、10至800個、10至700個、10至600個、10至500個、10至400個、10至300個、10至200個、10至100個、10至50個、10至40個、10至30個、10至20個、20至1000個、20至900個、20至800個、20至700個、20至600個、20至500個、20至400個、20至300個、20至200個、20至100個、20至50個、20至40個、20至30個、50至1000個、50至900個、50至800個、50至700個、50至600個、50至500個、50至400個、50至300個、50至200個、50至100個、100至1000個、100至900個、100至800個、100至700個、100至600個、100至500個、100至400個、100至300個、100至200個、200至1000個、200至900個、200至800個、200至700個、200至600個、200至500個、200至400個或200至300個鄰接胺基酸,包括其間所有範圍,且包含參考序列之全部或一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任何參考多肽之C端或N端區可截短了約1、2、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或800或更多個胺基酸,或截短了約10至50個、20至50個、50至100個、100至150個、150至200個、200至250個、250至300個、300至350個、350至400個、400至450個、450至500個、500至550個、550至600個、600至650個、650至700個、700至750個、750至800個或更多個胺基酸,包括其間所有整數及範圍(例如,101、102、103、104、105),只要經截短之多肽保持參考 多肽之結合性質及/或活性即可。典型地,生物活性片段具有不小於其所來源於之生物活性參考多肽的活性之約1%、約5%、約10%、約25%或約50%。
一般而言,變異體將與參考多肽序列顯示至少約30%、40%、50%、55%、60%、65%、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相似性或序列一致性或序列同源性。此外,涵蓋與天然或親本序列之區別在於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5、60、65、70、75、80、85、90、95或100個胺基酸(包括其間所有整數及範圍)之添加(例如,C端添加、N端添加、兩者兼有)、缺失、截短、插入或取代(例如,保守取代),但保持親本或參考多肽序列之性質或活性的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肽變異體與參考序列相差至少一個但小於50、40、30、20、15、10、8、6、5、4、3或2個胺基酸殘基。在某些實施例中,多肽變異體與參考序列相差至少1%但小於20%、15%、10%或5%之殘基。(若此比較需要比對,則序列應針對最大相似性來比對。因缺失或插入或錯配而處於「環」外的序列被視為差異。)
序列之間的序列相似性或序列一致性(該等術語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之計算如下執行。為了判定兩個胺基酸序列或兩個核酸序列之一致性百分比,針對最佳比較目的來比對序列(例如,可將空隙引入第一胺基酸或核酸序列及第二胺基酸或核酸序列之一或兩者中以達最佳比對,且出於比較目的可忽視非同源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出於比較目的而比對的參 考序列之長度為參考序列長度之至少30%、較佳至少40%、更佳至少50%、60%且甚至更佳至少70%、80%、90%、100%。隨後比較相應胺基酸位置或核苷酸位置處之胺基酸殘基或核苷酸。當第一序列中之位置由與第二序列中相應位置相同的胺基酸殘基或核苷酸佔據時,則分子在彼位置處為一致的。
兩個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隨序列共有的一致位置之數目而變化,考慮到了空隙之數目及各空隙之長度,需要引入該等空隙以達成兩個序列之最佳比對。
可使用數學演算法來完成序列之比較及兩個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測定。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已併入GCG軟體套件之GAP程式中的Needleman及Wunsch(J.Mol.Biol.48:444-453,1970)演算法,使用Blossum 62矩陣或PAM250矩陣以及16、14、12、10、8、6或4之空隙加權值及1、2、3、4、5或6之長度加權值來測定兩個胺基酸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在又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GCG軟體套件中之GAP程式,使用NWSgapdna.CMP矩陣以及40、50、60、70或80之空隙加權值及1、2、3、4、5或6之長度加權值來測定兩個核苷酸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一組尤其較佳之參數(且為除非另有規定否則應使用之參數)包括Blossum 62記分矩陣,其中空隙罰分為12、空隙延伸罰分為4且框架移位空隙罰分為5。
兩個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可使用E.Meyers及W.Miller(Cabios.4:11-17,1989)之演算法來測定,該演算法已經併入ALIGN程式(2.0版)中,使用PAM120加權殘基表,空隙長度罰分為12,空 隙罰分為4。
本文所述之核酸及蛋白質序列可用作「查詢序列」以執行針對公眾資料庫之搜索,以便例如鑑定其他家族成員或相關序列。此等搜索可使用Altschul等人,(1990,J.Mol.Biol,215:403-10)之NBLAST及XBLAST程式(2.0版)執行。BLAST核苷酸搜索可利用NBLAST程式、記分=100、字長=12來執行,以獲得與本文所述之核酸分子同源的核苷酸序列。BLAST蛋白質搜索可利用XBLAST程式、記分=50、字長=3來執行,以獲得與本文所述之蛋白質分子同源的胺基酸序列。為了獲得用於比較目的之空隙化比對,可利用如Altschul等人,(Nucleic Acids Res.25:3389-3402,1997)中所述的空隙化BLAST。當利用BLAST及空隙化BLAST程式時,可使用相應程式(例如,XBLAST及NBLAST)之預設參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可使用BLAST比對工具評估多核苷酸及/或多肽。局部比對僅由一對序列節段組成,各序列節段來自每個受比較序列。Smith-Waterman或Sellers演算法之修改形式將找出其記分無法藉由延伸或修整而改良的所有節段對,此稱為高記分節段對(HSP)。BLAST比對之結果包括統計學量度,以指示可有機會單獨預期BLAST記分之可能性。
原始記分S係由與各比對序列相關聯的空隙及取代之數目計算,其中較高相似性記分指示更顯著比對。取代記分係由檢查表(參見PAM,BLOSUM)給出。
空隙記分係典型地計算為空隙開放罰分G及空隙延伸罰分L之總和。對於長度n之空隙而言,空隙耗值將為G+Ln。空隙耗值、G及L之 選擇為經驗性的,但習慣對G選擇高值(10-15),例如11,而對L選擇低值(1-2),例如1。
位元記分S’係衍生自原始比對記分S,其中已考慮到所使用記分系統之統計學性質。位元記分相對於記分系統加以正規化,因此該等位元記分可用於比較來自不同搜索之比對記分。術語「位元記分」及「相似性記分」可互換使用。位元記分給出對該比對良好程度如何之指示;分數愈高,比對愈好。
E-值或預期值描述具有類似分數之序列將偶然出現在資料庫中之可能性。其為具有相當於或優於S之記分的不同比對數目之預測值,預期S有機會出現在資料庫搜索中。E-值愈小,比對愈顯著。例如,具有e-117之E值的比對意指:具有類似分數之序列極不可能僅僅偶然出現。另外,用於比對一對隨機胺基酸之預期記分需要為負值,否則長比對將趨向於具有高記分,此不依賴於所比對之節段是否相關。另外,BLAST演算法使用適當取代矩陣、核苷酸或胺基酸,且針對空隙化比對而言,使用空隙創建及延伸罰分。例如,多肽序列之BLAST比對及比較典型地使用BLOSUM62矩陣、11之空隙存在罰分及1之空隙延伸罰分來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序列相似性記分係由使用BLOSUM62矩陣、11之空隙存在罰分及1之空隙延伸罰分進行的BLAST分析來報導。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序列一致性/相似性記分係指使用10版GAP(GCG,Accelrys,San Diego,Calif.)使用以下參數所獲得之值:核苷酸序列之一致性%及相似性%使用50之GAP加權值、及3之長度加權值及nwsgapdna.cmp記分矩陣;胺基酸序列之一致性%及相似性%使用8之 GAP加權值、及2之GAP長度加權值及BLOSUM62記分矩陣(Henikoff及Henikoff,PNAS USA.89:10915-10919,1992)。GAP使用Needleman及Wunsch(J Mol Biol.48:443-453,1970)之演算法來找出最大化匹配數目並最小化空隙數目的兩個全序列之比對。
在特定實施例中,多肽變異體包含可與參考多肽序列最佳比對以產生以下BLAST位元記分或序列相似性記分的胺基酸序列(參見,例如,序列表),:至少約50、60、70、80、90、10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0、1000或1000以上,包括其間所有整數及範圍,其中BLAST比對使用BLOSUM62矩陣、11之空隙存在罰分及1之空隙延伸罰分。
如上所述,參考多肽可以包括胺基酸取代、缺失、截短、添加及插入之各種方式改變。用於此類操縱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通常已知的。例如,參考多肽之胺基酸序列變異體可藉由DNA中之突變來製備。此項技術中熟知用於突變誘發及核苷酸序列改變之方法。參見,例如,Kunkel(PNAS USA.82:488-492,1985);Kunkel等人,(Methods in Enzymol.154:367-382,1987)、美國專利第4,873,192號、Watson,J.D.等人,(「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第4版,Benjamin/Cummings,Menlo Park,Calif.,1987)及其中所引用之參考文獻。關於不影響所關注蛋白質之生物活性的適當胺基酸取代之指導可見於Dayhoff等人,(1978)Atlas of 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Natl.Biomed.Res.Found.,Washington,D.C.)之模型中。
用於篩選藉由此類修飾製成的組合文庫之基因產物以及用於篩選cDNA文庫之具有所選性質之基因產物的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知。此類方法亦適於快速篩選藉由參考多肽之組合突變誘發所產生的基因文庫。作為一個實例,遞迴系集突變誘發(REM)可與篩選測定組合使用來鑑定多肽變異體,該遞迴系集突變誘發為一種提高文庫中功能突變體之出現頻率的技術(Arkin及Yourvan,PNAS USA 89:7811-7815,1992;Delgrave等人Protein Engineering.6:327-331,1993)。
在一些情況下,天然ADI可來源於微生物,且因此在患者中可有免疫原性的,且/或自循環中快速地清除。此類問題可藉由修飾ADI以產生「經修飾之ADI」酶來克服。因此,某些實施例包括包含「修飾劑」之ADI酶,該修飾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巨分子聚合物、蛋白質、肽、多醣及其他化合物。ADI酶及修飾劑可藉由共價鍵或非共價相互作用連接,以形成穩定共軛物或穩定組成物,從而達成所需效應。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之ADI保持相應未經修飾之ADI(例如,具有相同或相似序列)的生物活性,且比相應未經修飾之ADI具有更長體內半衰期及更低抗原性。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之ADI保持相應未經修飾之ADI之生物活性的至少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更多。通常,經修飾之ADI保持足 以用於治療用途之生物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劑可為聚合物或蛋白質或其片段,其為生物相容性的且可增加ADI在血液中之半衰期。修飾劑可化學偶聯至ADI,或在適用之情況下經由融合蛋白表現連接至ADI。
巨分子聚合物可包括非肽巨分子聚合物,其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具有其自身生物活性。合適之聚合物包括但不限於聚烯醇化合物、聚醚化合物、聚乙烯吡咯啶酮、聚胺基酸、二乙烯醚與順丁烯二酐之共聚物、N-(2-羥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多醣、聚氧乙烯化多元醇、肝素或其片段、聚烷基乙二醇及其衍生物、聚烷基乙二醇及其衍生物之共聚物、聚(乙烯基乙醚)、P-聚[(2-羥乙基)-DL-天冬醯胺]、聚羧酸酯、聚氧乙烯-氧亞甲基、聚丙烯醯嗎啉、胺基化合物與氧烯烴之共聚物、聚玻尿酸、聚氧口元、乙二酸與丙二酸之共聚物、聚(1,3-二氧戊環)、乙烯與順丁烯二醯肼共聚物、聚唾液酸、環糊精等等。在某些實施例中,聚合物為聚乙二醇。
如本文所使用之聚烯醇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聚乙二醇(包括單甲氧基聚乙二醇、單羥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醇、聚丁烯醇及類似物及其衍生物,諸如脂質。
聚醚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聚烷二醇(HO((CH2)xO)nH)、聚丙二醇、聚氧乙烯(polyoxyrehylene)(HO((CH2)2O)nH)、聚乙烯醇((CH2CHOH)n)。
聚胺基酸包括但不限於一種類型胺基酸之聚合物或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胺基酸之共聚物,例如,聚丙胺酸或聚離胺酸,或其嵌段共聚物。
多醣包括但不限於葡聚糖及其衍生物,例如,硫酸聚葡糖、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包括甲基纖維素及羧甲基纖維素)、澱粉及其衍生物、聚蔗 糖等等。
在具體實施例中,ADI藉由與一種(或多種)蛋白質或一種(或多種)肽偶聯來修飾,其中一或多種蛋白質或肽直接或間接連接至ADI。蛋白質可為天然產生之蛋白質或其片段,包括但不限於天然產生之人血清蛋白或其片段,諸如甲狀腺素結合蛋白、甲狀腺素運載蛋白(transthyretin)、a1-酸性糖蛋白、轉鐵蛋白、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Ig Fc區、白蛋白及其片段。「片段」意指蛋白質之任何部分,其小於完整蛋白質但保持該蛋白質之所需功能。如本文所述之ADI可經由共價鍵直接或間接連接至蛋白質。直接連接意指ADI之一個胺基酸經由肽鍵或雙硫橋直接連接至修飾蛋白質之一個胺基酸。間接連接係指ADI與修飾蛋白之間經由最初存在於其間的化學基團、或經由生物或化學手段添加的具體化學基團進行之鍵聯,或上述鍵聯之組合。
在特定實施例中,ADI藉由共價附接至一或多個PEG分子來修飾。以PEG(有或沒有接頭)共價修飾之ADI可在下文中稱為「ADI-PEG」。當與未經修飾ADI相比時,ADI-PEG保持其大部分酶活性,免疫原性或抗原性低得多,具有極大延長的循環半衰期,且在腫瘤治療中更為有效。
「聚乙二醇」或「PEG」係指環氧乙烷與水之縮合聚合物之混合物,呈支鏈或直鏈,由通式H(OCH2CH2)nOH表示,其中n為至少4。「聚乙二醇」或「PEG」與數字後綴組合使用以指示其近似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PEG5,000係指總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約5,000之PEG;PEG12,000係指總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約12,000之PEG;PEG20,000係指總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約20,000之PEG。
在一些實施例中,PEG之總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至約50,000;約3,000至約40,000;約5,000至約30,000;約8,000至約30,000;約11,000至約30,000;約12,000至約28,000;約16,000至約24,000;約18,000至約22,000;或約19,000至約21,000。在一些實施例中,PEG之總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至約50,000;約3,000至約30,000;約3,000至約20,000;約4,000至約12,000;約4,000至約10,000;約4,000至約8,000;約4,000至約6,000;或約5,000。在具體實施例中,PEG之總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約20,000。通常,分子量為30,000或更高之PEG難以溶解,且可能降低調配產物之產率。PEG可為支鏈或直鏈。通常,增加PEG之分子量會降低ADI之免疫原性。PEG可為支鏈或直鏈,且在某些實施例中為直鏈。具有本文所述之分子量的PEG可聯合ADI及視情況生物相容性接頭一起使用。
某些實施例採用一種(或多種)硫醇、巰基或半胱胺酸反應性PEG。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或多種)硫醇、巰基或半胱胺酸反應性PEG附接至一或多個天然產生之半胱胺酸殘基、一或多個引入的半胱胺酸殘基(例如,用一個(或多個)半胱胺酸殘基取代一或多個野生型殘基、插入一或多個半胱胺酸殘基)或其任何組合(參見,例如,Doherty等人,Bioconjug Chem.16:1291-98,2005)。在某些實施例中,某些野生型ADI半胱胺酸殘基可首先經另一個胺基酸取代,以防止PEG聚合物附接至野生型半胱胺酸,例如以防止一種(或多種)PEG在其他方面所需的生物活性受到破壞。一些實施例採用一或多種非天然半胱胺酸衍生物(例如同型半胱胺酸)代替半胱胺酸。
硫醇、巰基或半胱胺酸反應性PEG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甲氧基PEG順丁烯二醯亞胺(M-PEG-MAL)(例如,MW 2000、MW 5000、MW 10000、 MW 20000、MW 30000、MW 40000)。M-PEG-MAL與蛋白質及肽中之半胱胺酸側鏈上的硫醇基反應以產生穩定的3-硫代琥珀醯亞胺基醚鍵聯。此反應為高度選擇性的,且可以在其他官能基存在下在約pH 5.0至pH 6.5的溫和條件下進行。市售之硫醇、巰基或半胱胺酸反應性PEG分子之具體實例示於圖1A至圖1D中。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ADI酶係共軛至本文所述之硫醇、巰基或半胱胺酸反應性PEG分子中之任一或多者。
儘管較佳實施例利用接頭,但ADI可用或不用接頭來共價鍵結至修飾劑,諸如PEG。ADI可經由此項技術已知的方法經由生物相容性接頭共價鍵結至PEG,該等方法如由例如以下所述:Park等人,Anticancer Res.,1:373-376(1981);以及Zaplipsky及Lee,Polyethylene Glycol Chemistry:Biotechn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M.Harris編,Plenum Press,NY,第21章(1992),該等文獻之揭示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情況下,ADI可例如經由胺基、巰基、羥基、羧基或其他基團直接(即,不用接頭)偶聯至修飾劑,諸如PEG。
用於將ADI共價附接至修飾劑(例如PEG)之接頭可為任何生物相容性接頭。如上所述,「生物相容性」指示化合物或基團係無毒的且可在體外或體內利用,而不引起損傷、病患、疾病或死亡。修飾劑諸如PEG可例如經由醚鍵、硫醇鍵、醯胺鍵或其他鍵來鍵結至接頭。
在一些實施例中,合適接頭之總鏈長為約1至100個原子、1至80個原子、1至60個原子、1至40個原子、1至30個原子、1至20個原子或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個原子,其中鏈中之原子包含C、S、N、P及/或O。在某 些實施例中,接頭為可選的,例如,PEG共軛的ADI酶不包含接頭。在一些情況下,接頭基團包括例如琥珀醯基、醯胺基、醯亞胺基、氨基甲酸酯基、酯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碳水化合物、酪胺酸基、半胱胺酸基、組胺酸基、亞甲基及其任何組合。穩定接頭之具體實例包括琥珀醯亞胺、丙酸、羧甲基化鍵、醚、胺基甲酸酯、醯胺、胺、胺甲醯胺、醯亞胺、脂族C-C鍵及硫醚。在某些實施例中,生物相容性接頭為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酸酯(SS)基。
其他合適之接頭包括氧羰基咪唑基(包括例如羰基咪唑(CDI))、硝基苯基(包括例如碳酸硝基苯酯(NCP)或碳酸三氯苯酯(TCP))、trysylate基、醛基、異氰酸酯基、乙烯基碸基或一級胺。在某些實施例中,接頭來源於SS、SPA、SCM或NHS;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SS、SPA或NHS,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SS或SPA。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潛在接頭可由以下形成: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酸酯(SS)、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戊二酸酯(SG)、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碳酸酯(SC)、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羧甲基酯(SCM)、甲氧基PEG2 N-羥基琥珀醯亞胺基(NHS)、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丁酸甲酯(SBA)、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丙酸酯(SPA)、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戊二醯胺及/或甲氧基PEG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醯亞胺。
接頭之另外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一或多者:-O-、-NH-、-S-、-C(O)-、C(O)-NH、NH-C(O)-NH、O-C(O)-NH、-C(S)-、-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O-CH2-、-CH2-O-、-O -CH2-CH2-、-CH2-O-CH2-、-CH2-CH2-O-、-O-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CH2-O-、-C(O)-NH-CH2-、-C(O)-NH-CH2-CH2-、-CH2-C(O)-NH-CH2-、-CH2-CH2-C(O)-NH-、-C(O)-NH-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O)-NH-、-C(O)-NH-CH2-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H2-CH2-C(O)-NH-、-NH-C(O)-CH2-、-CH2-NH-C(O)-CH2-、-CH2-CH2-NH-C(O)-CH2-、-NH-C(O)-CH2-CH2-、-CH2-NH-C(O)-CH2-CH2、-CH2-CH2-NH-C(O)-CH2-CH2、-C(O)-NH-CH2-、-C(O)-NH-CH2-CH2-、-O-C(O)-NH-CH2-、-O-C(O)-NH-CH2-CH2-、-NH-CH2-、-NH-CH2-CH2-、-CH2-NH-CH2-、-CH2-CH2-NH-CH2-、-C(O)-CH2-、-C(O)-CH2-CH2-、-CH2-C(O)-CH2-、-CH2-CH2-C(O)-CH2-、-CH2-CH2-C(O)-CH2-CH2-、-CH2-CH2-C(O)-、-CH2-CH2-CH2-C(O)-NH-CH2-CH2-NH-、-CH2-CH2-CH2-C(O)-NH-CH2-CH2-NH-C(O)-、-CH2-CH2-CH2-C(O)-NH-CH2-C H2-NH-C(O)-CH2-、二價環烷基、-N(R6)-,R6為H或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有機基:烷基、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炔基、經取代之炔基、芳基及經取代之芳基。另外,本文所述之任何接頭部分可進一步包括包含1至20個環氧乙烷單體單元[即,-(CH2CH2O)1-20-]之環氧乙烷寡聚物鏈。亦即,環氧乙烷寡聚物鏈可出現在接頭之前或之後,且視情況出現在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原子的接頭部分之任何兩個原子之間。此外,若寡聚物相鄰於聚合物鏈段且僅代表聚合物鏈段之延伸,則寡聚物鏈將不被視為接頭部分之一部分。
具體示範性PEG分子及接頭描述於下表A2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ADI酶包含如本文(例如,表A2中)所述之一或多個PEG分子及/或接頭。
PEG附接至ADI增加了ADI之循環半衰期。通常,PEG附接至ADI之一級胺上。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PEG或其他修飾劑在ADI上之附接位點的選擇係藉由蛋白質之活性域內的每個位點之作用來判定。PEG可附接至ADI之一級胺,而不會實質上損失酶活性。例如,存在於ADI中之離胺酸殘基皆為可能的點,在該等可能的點處,如本文所述之ADI可經由生物相容性接頭諸如SS、SPA、SCM、SSA及/或NHS附接至PEG。鑒於本揭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知,PEG亦可附接至ADI上之其他位點。
1至約30個PEG分子可共價鍵結至ADI。在某些實施例中,ADI經修飾有(即包含)一個PEG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ADI係以一個以上PEG分子來修飾。在特定實施例中,ADI係以約1至約10個或約7至約15個PEG分子、或約2至約8個或約9至約12個PEG分子來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ADI係以約2、3、4、5、6、7、8、9、10、11、12、13、14或15個PEG分子來修飾。在具體實施例中,ADI係以4.5至5.5個PEG分子/ADI來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ADI以5±1.5個PEG分子來修飾。
在某些實施例中,ADI中約15%至約70%的一級胺基係以PEG來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0%至約65%、約25%至約60%,或在某些 實施例中,約30%至約55%、或45%至約50%,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精胺酸脫亞胺酶中約50%的一級胺基係以PEG來修飾。當PEG共價鍵結至ADI之末端時,可能僅需要使用1個PEG分子。增加ADI上的PEG單元之數目延長了酶之循環半衰期。然而,增加ADI上的PEG單元之數目降低了酶之比活性。因此,鑒於本揭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知,需要在兩者之間達成平衡。
在一些實施例中,生物相容性接頭之共同特徵在於它們經由琥珀醯亞胺基附接至精胺酸脫亞胺酶之一級胺。一旦與ADI偶聯,SS-PEG便具有緊挨著PEG之酯鍵,由此可能使得此位點對血清酯酶敏感,該血清酯酶可在體內將PEG自ADI中釋放。SPA-PEG及PEG2-NHS不具有酯鍵,因此它們對血清酯酶不敏感。
與SS-PEG、SPA-PEG及SC-PEG一樣,附接至蛋白質之PEG可為直鏈,或者與PEG2-NHS一樣,可使用PEG之支鏈。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位於或相鄰於酶之催化區的ADI締合的聚乙二醇化之位點係經修飾的。在某些實施例中,片語「聚乙二醇化之位點」係定義為可用聚乙二醇共價修飾的ADI之任何位點或位置。「聚乙二醇化之位點」可被視為位於酶之催化區處或附近,其中位點之聚乙二醇化導致酶之催化活性顯著降低。此類位點之聚乙二醇化在傳統上導致酶失活。例如,來自人型黴漿菌之ADI在112位處具有離胺酸,該112位可視為處於酶之催化區處或附近。PEG附接至112位處之此離胺酸可使酶失活。此外,來自人型黴漿菌之ADI在397位處具有半胱胺酸,該397位可視為處於酶之催化區處或附近。397位處的半胱胺酸之胺基酸取代可使酶失活。詳言之, 用丙胺酸、組胺酸、精胺酸,絲胺酸、離胺酸或酪胺酸取代397位處的半胱胺酸可導致所有可偵測之酶活性的損失。來自人型黴漿菌之ADI亦具有位於此保守半胱胺酸附近的三個離胺酸殘基,尤其是Lys374、Lys405及Lys408。PEG附接至Lys374、Lys405、Lys408或其組合可使酶失活。
應當理解,來源於其他生物體之ADI亦可具有對應於來自人型黴漿菌的ADI之112位置的聚乙二醇化位點。此外,來自一些生物體之ADI可具有對應於與來自人型黴漿菌的ADI之112位置相同的一般位置的離胺酸殘基。來自此類生物體的ADI中之離胺酸之位置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且在美國專利第6,635,462號中有所描述。
因此,一些實施例提供ADI之多肽鏈中的某些胺基酸取代。此等胺基酸取代提供經修飾之ADI,其在藉由修飾劑修飾時(例如,在聚乙二醇化時)損失較少活性。藉由消除酶之催化區處或附近的聚乙二醇化位點或其他已知修飾位點,可在不損失活性的情況下實現最佳修飾,例如聚乙二醇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如上所述,胺基酸取代採用非天然胺基酸以共軛至PEG或其他修飾劑(參見,例如,de Graaf等人,Bioconjug Chem.20:1281-95,2009)。因此,某些實施例包括經由一或多個非天然胺基酸共軛至一或多個PEG之ADI酶。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天然胺基酸包含具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之官能基的側鏈:烷基、芳基、芳基鹵化物、乙烯基鹵化物、烷基鹵化物、乙醯基、酮、吖丙啶、腈、硝基、鹵化物、醯基、酮基、疊氮基、羥基、肼、氰基、鹵基、醯肼、烯基、炔基、醚、硫醚、環氧化合物、碸、硼酸、硼酸酯、硼烷、苯基硼酸、硫醇、硒基、磺醯基、 硼酸鹽、酉朋酸鹽、二氧磷基、膦醯基、膦、雜環-、吡啶基、萘基、二苯甲酮、受限的環諸如環辛烯、硫酯、烯酮、亞胺、醛、酯、硫代酸、羥胺、胺基、羧酸、α-酮羧酸、α或β不飽和酸及醯胺、乙醛醯胺及有機矽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天然胺基酸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對乙醯基-L-苯丙胺酸、O-甲基-L-酪胺酸、L-3-(2-萘基)丙胺酸、3-甲基-苯丙胺酸、O-4-烯丙基-L-酪胺酸、升半胱胺酸、4-丙基-L-酪胺酸、三-O-乙醯基-GlcNAcβ-絲胺酸、β-O-GlcNAc-L-絲胺酸、三-O-乙醯基-GalNAc-α-酥胺酸、α-GalNAc-L-酥胺酸、L-多巴、氟化苯丙胺酸、異丙基-L-苯丙胺酸、對疊氮基-L-苯丙胺酸、對醯基-L-苯丙胺酸、對苯甲醯基-L-苯丙胺酸、L-二氧磷基絲胺酸、膦醯絲胺酸、膦醯酪胺酸、對碘苯丙胺酸、對溴苯丙胺酸、對胺基-L-苯丙胺酸及異丙基-L-苯丙胺酸。
雖然ADI-PEG為本文所述之說明性經修飾ADI,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ADI可用其他聚合物或適當的分子來修飾以達到所需效果,尤其是降低抗原性及增加血清半衰期。
應當理解,一些實施例係基於以下認識,當經由重組技術產生時,精胺酸脫亞胺酶之某些結構特性可阻止或干擾適當及快速的複性。詳言之,此等結構特性阻礙或阻止酶在重組生產期間呈現活性構形。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活性構形」係定義為允許未經修飾或經修飾之精胺酸脫亞胺酶的酶活性之三維結構。具體而言,活性構形對於催化精胺酸轉化成瓜胺酸為必需的。術語「結構特性」可定義為由特定胺基酸或胺基酸組合產生的多肽鏈之任何性狀、品質或性質。例如,精胺酸脫亞胺酶可含有導致正常肽鏈彎曲或扭結之胺基酸,且由此阻礙酶在酶複性期間呈現活性構 形。特別地,來自人型黴漿菌之精胺酸脫亞胺酶在210位處具有脯胺酸,該脯胺酸可在肽鏈中導致彎曲或扭結,使得難以使酶在重組生產期間複性。應當理解,來源於其他生物體之精胺酸脫亞胺酶亦可具有對應於來自人型黴漿菌的精胺酸脫亞胺酶之210位的位點。
因此,一些實施例提供野生型精胺酸脫亞胺酶之多肽鏈中的某些胺基酸取代。實例包括消除精胺酸脫亞胺酶肽鏈中有問題的結構特性之取代。亦包括提供經修飾之精胺酸脫亞胺酶之改善的複性之取代。此等胺基酸取代使得可使用減少量的緩衝液來進行經修飾精胺酸脫亞胺酶之快速複性。此等胺基酸取代亦可提供複性的經修飾之精胺酸脫亞胺酶之產率的提高。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之精胺酸脫亞胺酶在P210或等效殘基處具有胺基酸取代。如上所述,來源於人型黴漿菌之精胺酸脫亞胺酸具有位於210位處的胺基酸脯胺酸。雖然並非限制性的,但咸信位置210處胺基酸脯胺酸之存在造成正常多肽鏈中的彎曲或扭結,該彎曲或扭結增加某些精胺酸脫亞胺酶複性(即重折疊)之難度。對位置210處脯胺酸之取代使得可使用減少量之緩衝液來進行經修飾之精胺酸脫亞胺酶之快速複性。對位置210處脯胺酸(或等效殘基)之取代亦可提供複性的經修飾之精胺酸脫亞胺酶之產率的提高。在一些實施例中,位置210處脯胺酸(或等效殘基)係經絲胺酸取代。其他取代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Pro210至Thr210、Pro210至Arg210、Pro210至Asn210、Pro210至Gln210或Pro210至Met210。藉由消除與野生型精胺酸脫亞胺酶之位置210的胺基酸相關聯之彼等結構特性,可實現酶之最佳重折疊。
在具體實施例中,經修飾之ADI為ADI-PEG 20。ADI-PEG 20 係指例如以下中所述之ADI分子:美國專利第6,183,738號;美國專利第6,635,462號;Ascierto PA等人(2005)Pegylated arginine deiminas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results from phase I and II studies.J Clin Oncol 23(30):7660-7668;Izzo F等人(2004)Pegylated arginine deiminas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sults from phase I/II studies.J Clin Oncol 22(10):1815-1822;Holtsberg FW等人(2002),Poly(ethylene glycol)(PEG)conjugated arginine deiminase:effects of PEG formulations on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J Control Release 80(1-3):259-271;以及Kelly等人,(2012)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06,324-332。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ADI-PEG 20為來源於人型黴漿菌之聚乙二醇化ADI酶(5.5±1.0鍵結的PEG 20,000),其相對於野生型人型黴漿菌ADI序列具有兩個取代(K112E;P210S)。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本文所述之各種精胺酸耗盡劑可與本文所述之各種癌症免疫治療劑中之任一或多者組合,且根據本文所述之方法或組成物中之任一或多者來使用。
免疫治療劑
某些實施例採用一或多種癌症免疫治療劑。在某些情況下,免疫治療劑調節受試者之免疫反應,例如增加或維持癌症相關或癌症特異性免疫反應,且從而導致免疫細胞抑制增加或癌細胞減少。示範性免疫治療劑包括多肽,例如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配體及小肽及其混合物。免疫治療劑亦包括小分子、細胞(例如免疫細胞,諸如T細胞)、各種癌症疫苗、基因療法或其他基於多核苷酸之藥劑,包括病毒藥劑諸如溶瘤病毒及此項 技術已知的其他免疫治療劑。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免疫治療劑係選自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細胞介素及基於細胞之免疫療法中之一或多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免疫治療劑為免疫核查點調節劑。具體實例包括一或多種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拮抗劑」及一或多種刺激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促效劑」。通常,免疫核查點分子為免疫系統之組分,其可調高信號(共刺激分子)或調低信號,其靶向在癌症中具有治療潛力,因為癌細胞可擾亂免疫核查點分子之自然功能(參見,例如Sharma及Allison,Science.348:56-61,2015;Topalian等人,Cancer Cell.27:450-461,2015;Pardoll,Nature Reviews Cancer.12:252-264,2012)。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述,免疫核查點調節劑(例如拮抗劑、促效劑)「結合」或「特異性結合」至一或多種免疫核查點分子。
在特定實施例中,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為多肽或肽。術語「肽」與「多狀」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然而,在某些情況下,術語「肽」可指代較短的多肽,例如由約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或50個胺基酸(包括其間所有整數及範圍(例如,5至10、8至12、10至15))組成之多肽。如本文所述,多肽及肽可由天然產生之胺基酸及/或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構成。亦包括作為多肽之抗體。
多肽之結合性質可使用此項技術熟知的方法來定量(參見,Davies等人,Annual Rev.Biochem.59:439-473,1990)。在一些實施例中,多肽特異性結合至靶分子,例如免疫核查點分子或其抗原決定基,其中平衡 解離常數為約10-7至約10-8M或處於約10-7至約10-8M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平衡解離常數為約10-9M至約10-10M或處於約10-9M至約10-10M之範圍內。在某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多肽對本文所述之(該多肽所特異性結合至之)標靶之親和力(Kd)為約、至少約或小於約0.01、0.05、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40或50nM。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核查點調節性多肽藥劑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為基本上任何類型。如此項技術中眾所周知的,抗體為能夠經由位於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可變區中的至少一個抗原決定基識別位點來特異性結合至標靶(諸如免疫核查點分子)之免疫球蛋白分子。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抗體」不僅涵蓋完整的多株或單株抗體,而且亦涵蓋其片段(諸如dAb、Fab、Fab’、F(ab’)2、Fv)、單鏈(ScFv)、其合成變異體、天然產生之變異體、包含具有所需特異性之抗原結合片段的抗體部分之融合蛋白、人源化抗體、嵌合抗體及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任何其他經修飾構型,該免疫球蛋白分子包含具有所需特異性之抗原結合位點或片段(抗原決定基識別位點)。本文更詳細地描述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某些特徵及特性。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抗原結合片段」係指多肽片段,其含有結合至所關注抗原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及/或輕鏈之至少一個CDR。就此而言,本文所述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來自結合至靶分子之抗體的VH及VL 序列之1、2、3、4、5個或所有6個CDR。
術語「抗原」係指分子或分子之一部分,其能夠由選擇性結合劑(諸如抗體)所結合,且另外能夠用於動物中以產生能夠結合至彼抗原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抗原可具有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基。
術語「抗原決定基」包括任何決定子、較佳為多肽決定子,其能夠特異性結合至免疫球蛋白或T細胞受體。抗原決定基為抗原中由抗體所結合之區域。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決定基決定子包括分子之化學活性表面基團,諸如胺基酸、糖側鏈、磷醯基或磺醯基,且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具有具體的特定三維結構特性及/或特定電荷特性。抗原決定基可鄰接或非鄰接於抗原之一級結構。
若分子(諸如多肽或抗體)與替代細胞或物質之反應或締合相比更頻繁地、更快速地且以更長持續時間及/或以更大親和力與特定細胞或物質反應或締合,則將該分子稱為展現「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若與抗體結合至其他物質相比,該抗體以更大親和力、親合力且更為容易地及/或以更長持續時間結合標靶(例如,以統計學顯著量),則該抗體「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至該標靶。例如,特異性或優先地結合至特定抗原決定基之抗體為與該抗體結合至其他抗原決定基相比,以更大親和力、親合力且更為容易地及/或以更長持續時間結合彼特定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亦應理解係藉由例如以下方式來解讀此定義:特異性或優先地結合至第一靶標之抗體(或部分或抗原決定基)可或可不特異性或優先地結合至第二靶標。因而,「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未必需要(儘管其可包括)唯一結合。通常但並不一定,對結合之提及意指優先結合。
免疫結合通常係指例如作為舉例而非限制,由於靜電、離子、親水性及/或疏水性吸引或排斥、位阻力、氫鍵、凡得瓦力及其他相互作用而在免疫球蛋白分子與免疫球蛋白對其有特異性之抗原之間發生的非共價相互作用類型。免疫結合相互作用之強度或親和力可以相互作用之解離常數(Kd)來表示,其中較小Kd表示較大親和力。所選多肽之免疫結合性質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方法來定量。一種此類方法需要量測抗原結合位點/抗原複合物形成及解離之速率,其中彼等速率視複合物搭配物之濃度、相互作用之親和力而定,且視在兩個方向上同等地影響速率之幾何參數而定。因此,「締合速率常數」(Kon)及「解離速率常數」(Koff)皆可藉由計算濃度及締合與解離之實際速率來測定。Koff/Kon之比率允許消除與親和力不相關的所有參數,且因此等於解離常數Kd。
抗體可藉由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藝人士已知的多種技術中之任一種來製備。參見,例如Harlow及Lane,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988。對所關注多肽有特異性之單株抗體可例如使用Kohler及Milstein,Eur.J.Immunol.6:511-519,1976之技術及其改良型式來製備。亦包括利用諸如小鼠之基因轉殖動物來表現人類抗體之方法。參見,例如,Neuberger等人,Nature Biotechnology 14:826,1996;Lonberg等人,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113:49-101,1994;以及Lonberg等人,Internal Review of Immunology 13:65-93,1995。具體實例包括REGENEREX®之VELOCIMMUNE®平台(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596,541號)。
抗體亦可藉由使用噬菌體呈現或酵母呈現文庫來產生或鑒定 (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244,592號;Chao等人,Nature Protocols.1:755-768,2006)。可獲得之文庫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選殖或合成文庫,諸如人類組合抗體文庫(HuCAL),在該人類組合抗體文庫中人類抗體集合(repertoire)之結構多樣性由七種重鏈可變區基因及七種輕鏈可變區基因表示。此等基因之組合在主文庫中產生49個框架。藉由在此等框架上疊加高度可變的遺傳盒(CDR=互補決定區),可複製廣泛的人類抗體集合。亦包括用編碼輕鏈可變區、重鏈CDR-3的人類供體來源片段、編碼重鏈CDR-1之多樣性的合成DNA及編碼重鏈CDR-2之多樣性的合成DNA設計之人類文庫。適於使用之其他文庫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知。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述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分別插入重鏈架構區(FR)組與輕鏈架構區(FR)組之間的重鏈CDR組及輕鏈CDR組,該等架構區(FR)組對CDR提供支撐且界定CDR相對於彼此之空間關係。如本文所使用,術語「CDR組」係指重鏈V區或輕鏈V區之三個高變區。自重鏈或輕鏈之N端起,此等區域分別表示為「CDR1」、「CDR2」及「CDR3」。抗原結合位點因此包括六個CDR,包含來自重鏈V區及輕鏈V區各自之CDR組。包含單一CDR(例如,CDR1、CDR2或CDR3)之多肽在本文中稱為「分子識別單元」。許多抗原抗體複合物之結晶學分析已證明:CDR之胺基酸殘基與所結合抗原形成廣泛接觸,其中最廣泛的抗原接觸係與重鏈CDR3之接觸。因此,分子識別單元主要負責抗原結合位點之特異性。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FR組」係指四個側接胺基酸序列,其架構重鏈V區或輕鏈V區之CDR組之CDR。一些FR殘基可接觸所結合之抗 原;然而,FR主要負責將V區折疊成抗原結合位點、尤其為直接相鄰於CDR之FR殘基。在FR內,某些胺基殘基及某些結構特微為極高度保守的。就此而言,所有V區序列含有大約90個胺基酸殘基之內部二硫化物環。當V區折疊成結合位點時,CDR呈現為形成抗原結合表面之突出環基元。普遍認為,存在FR之保守結構區,其影響CDR環之折疊形狀成為某些「典型」結構──與精確的CDR胺基酸序列無關。另外,已知某些FR殘基參與非共價域間接觸,從而穩定抗體重鏈與輕鏈之相互作用。
可參考Kabat,E.A.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4版,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87及其更新版本來判定免疫球蛋白可變域之結構及位置。
亦包括「單株」抗體,其係指同源抗體群,其中單株抗體包含牽涉於抗原決定基之選擇性結合中的胺基酸(天然產生之胺基酸及非天然產生之胺基酸)。單株抗體對單一抗原決定基具有高特定性。術語「單株抗體」不僅涵蓋完整單株抗體及全長單株抗體,而且涵蓋其片段(諸如Fab、Fab’、F(ab’)2、Fv)、單鏈(scFv)、其變異體、包含抗原結合部分之融合蛋白、人源化單株抗體、嵌合單株抗體及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任何其他經修飾構型,該免疫球蛋白分子包含具有所需特異性及結合至抗原決定基之能力的抗原結合片段(抗原決定基識別位點)。並非意欲就抗體之來源或製成(例如,藉由融合瘤、噬菌體選擇、重組表現、基因轉殖動物)該抗體之方式來進行限制。該術語包括以上在「抗體」之定義下所述的完整免疫球蛋白以及片段等。
蛋白分解酶木瓜酶優先地裂解IgG分子以產生若干片段,其中 兩個片段(F(ab)片段)各自包含包括完整抗原結合位點之共價異二聚體。酶胃蛋白酶能夠裂解IgG分子以提供若干片段,包括包含兩個抗原結合位點之F(ab’)2片段。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來使用的Fv片段可藉由IgM且在極少情形下IgG或IgA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優先蛋白分解裂解來產生。然而,Fv片段更通常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重組技術得到。Fv片段包括非共價VH::VL異二聚體,其包括保持天然抗體分子之大部分抗原識別及結合能力之抗原結合位點。參見,Inbar等人,PNAS USA.69:2659-2662,1972;Hochman等人,Biochem.15:2706-2710,1976;以及Ehrlich等人,Biochem.19:4091-4096,1980。
在某些實施例中,涵蓋單鏈Fv或scFV抗體。例如,κ體(Ill等人,Prot.Eng.10:949-57,1997);微型抗體(Martin等人,EMBO J 13:5305-9,1994);雙功能抗體(Holliger等人,PNAS 90:6444-8,1993);或Janusins(Traunecker等人,EMBO J 10:3655-59,1991;以及Traunecker等人,Int.J.Cancer Suppl.7:51-52,1992)可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根據本申請案關於選擇具有所需特異性之抗體的教示來製備。
單鏈Fv(sFv)多肽為共價連接之VH::VL異二聚體,其係由包括藉由肽編碼接頭連接的VH編碼基因及VL編碼基因的基因融合物表現。Huston等人(PNAS USA.85(16):5879-5883,1988)。已描述許多方法來分辨用於將來自抗體V區之天然聚集──但化學分離──多肽輕鏈及多肽重鏈轉化成sFv分子之化學結構,該sFv分子將折疊成實質上類似於抗原結合位點之結構的三維結構。參見,例如,Huston等人之美國專利第5,091,513號及第5,132,405號;以及Ladner等人之美國專利第4,946,778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述之抗體呈「雙功能抗體」之形式。雙功能抗體為多肽之多聚體,各多肽包含:包含免疫球蛋白輕鏈之結合區之第一域;及包含免疫球蛋白之重鏈結合區之第二域,這兩個域經連接(例如,藉由肽接頭)但不能彼此締合以形成抗原結合位點:抗原結合位點藉由多聚體內一個多肽之第一域與多聚體內另一多肽之第二域締合來形成(WO94/13804)。抗體之dAb片段係由VH域組成(Ward等人,Nature 341:544-546,1989)。雙功能抗體及其他多價或多特異性片段可例如藉由基因融合來構建(參見,WO94/13804;以及Holliger等人,PNAS USA.90:6444-6448,1993))。
亦包括包含連接至CH3域的scFv之微型抗體(參見,Hu等人,Cancer Res.56:3055-3061,1996)。亦參見,Ward等人,Nature.341:544-546,1989;Bird等人,Science.242:423-426,1988;Huston等人,PNAS USA.85:5879-5883,1988);PCT/US92/09965;WO94/13804;以及Reiter等人,Nature Biotech.14:1239-1245,1996。
在待使用雙特異性抗體之情況下,此等雙特異性抗體可為習知的雙特異性抗體,其可以多種方式製造(Holliger及Winter,Current Opinion Biotechnol.4:446-449,1993),例如以化學方式或由雜交融合瘤來製備,或可為上述任何雙特異性抗體片段。雙功能抗體及scFv可僅使用可變域在無Fc區下構建,由此潛在地減少抗獨特型反應之影響。
與雙特異性全抗體相反,雙特異性雙功能抗體亦可尤其有用,因為它們可在大腸桿菌(E.coli)中容易地構建且表現。具有適當結合特異性之雙功能抗體(及許多其他多肽,諸如抗體片段)可使用來自文庫之噬菌體呈 現(WO94/13804)容易地選擇。若雙功能抗體之一個臂保持恆定,例如,具有針對抗原X之特異性,則可製成另一臂變化且選擇具有適當特異性之抗體的文庫。雙特異性全抗體可藉由knobs-into-holes工程製成(Ridgeway等人,Protein Eng.,9:616-621,1996)。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體可以UniBody®之形式提供。UniBody®為去除了鉸鏈區之IgG4抗體(參見,GenMab Utrecht,The Netherlands;亦參見,例如US20090226421)。此抗體技術產生穩定的較小抗體格式,其預期的治療窗比當前的小抗體格式更長。IgG4抗體被視為惰性的,且因此不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全人類IgG4抗體可藉由消除抗體之鉸鏈區來修飾,以獲得相對於相應完整IgG4(GenMab,Utrecht)具有顯著穩定性質之半分子片段。將IgG4分子減半僅留下UniBody®上的一個區域,該區域可結合至同源抗原(例如,疾病標靶),且UniBody®因此僅單價結合至靶細胞上的一個位點。對於某些癌細胞表面抗原,此單價結合可能不會刺激癌細胞生長,這可使用具有相同抗原特異性之二價抗體觀察到,且因此UniBody®技術可提供用於一些癌症類型之治療選項,該等一些癌症類型可能難以用習知抗體來治療。小尺寸的UniBody®在治療一些形式之癌症時可有極大益處,允許分子在較大實體瘤上更好地分佈,且潛在地提高功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可採取奈米抗體之形式。微型抗體係由單個基因編碼,且在幾乎所有原核及真核宿主(例如,大腸桿菌(參見,美國專利第6,765,087號)、黴菌(例如,麴菌屬(Aspergillus)或木黴菌屬(Trichoderma)及酵母(例如,酵母菌屬(Saccharomyces)、克魯維酵母屬(Kluyvermyces)、漢遜酵母屬(Hansenula)或畢赤酵母屬(Pichia))中有效產生 (參見,美國專利第6,838,254號)。生產過程為可擴展的,且已經生產了數千克量的奈米抗體。奈米抗體可經調配為具有長儲存壽命之即用型溶液。奈米選殖方法(參見WO 06/079372)為用於基於B細胞之自動化高通量選擇來生成針對所需標靶之奈米抗體的專屬方法。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人源化的。此等實施例係指嵌合分子,其通常使用重組技術製備,具有來源於來自非人類物種之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結合位點及具有基於人類免疫球蛋白之結構及/或序列之分子的其餘免疫球蛋白結構。抗原結合位點可包含融合於恆定域上之完全可變域,或僅接枝於可變域中之適當架構區上的CDR。抗原決定基結合位點可為野生型或藉由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經修飾。此消除了作為人類個體中之免疫原的恆定區,但保留對外來可變區之免疫反應的可能性(LoBuglio等人,PNAS USA 86:4220-4224,1989;Queen等人,PNAS USA.86:10029-10033,1988;Riechmarn等人,Nature.332:323-327,1988)。用於抗體之人源化之說明性方法包括美國專利第7,462,697號中所述的方法。
另一方法不僅關注於提供人類衍生的恆定區,而且關注修飾可變區以便將該等可變區盡可能緊密地改造成人類形式。已知重鏈及輕鏈兩者之可變區含有三個互補決定區(CDR),其隨所論述之抗原決定基而變化且決定結合能力,其側接有四個架構區(FR),該等架構區在給定物種中相對保守且推定地提供用於CDR之骨架。當相對於具體抗原決定基來製備非人類抗體時,可變區可藉由將來源於非人類抗體之CDR接枝於存在於人類抗體中待修飾之FR上來「改造」或「人源化」。此方法在各種抗體上的應用已由以下報道:Sato等人,Cancer Res.53:851-856,1993;Riechmann等人,Nature 332:323-327,1988;Verhoeyen等人,Science 239:1534-1536,1988;Kettleborough等人,Protein Engineering.4:773-3783,1991;Maeda等人,Human Antibodies Hybridoma 2:124-134,1991;Gorman等人,PNAS USA.88:4181-4185,1991;Tempest等人,Bio/Technology 9:266-271,1991;Co等人,PNAS USA.88:2869-2873,1991;Carter等人,PNAS USA.89:4285-4289,1992;以及Co等人,J Immunol.148:1149-1154,1992。在一些實施例中,人源化抗體保留所有CDR序列(例如,人源化小鼠抗體,其含有來自小鼠抗體之所有六個CDR)。在其他實施例中,人源化抗體具有一或多個CDR(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其相對於原始抗體而改變,亦稱為「來源於」來自原始抗體之一或多個CDR之一或多個CDR。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可為嵌合抗體。就此而言,嵌合抗體包含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該抗原結合片段可操作地連接至或以其他方式融合至不同抗體之異源Fc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異源Fc域具有人類來源。在其他實施例中,異源Fc域可來自與親本抗體不同的Ig類,包括IgA(包括亞類IgA1及IgA2)、IgD、IgE、IgG(包括亞類IgG1、IgG2、IgG3及IgG4)以及IgM。在另外的實施方案中,異源Fc域可包含來自不同Ig類中之一或多者的CH2及CH3域。如以上關於人源化抗體所述,嵌合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可僅包含本文所述之抗體中之一或多個CDR(例如,本文所述之抗體之1、2、3、4、5或6個CDR)或可包含整個可變域(VL、VH或兩者)。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藥劑為或包含免疫核查點分子之「配體」,例如天然配體。「配體」通常係指與靶分子(例如,生物分子)形成複合物以用於生物學目的之物質或分子,且包括「蛋白質配體」,其通常藉由結合 至靶分子或靶蛋白上的位點來產生信號。因此,某些藥劑為蛋白質配體,其本質上結合至免疫核查點分子且產生信號。亦包括「經修飾之配體」,例如,融合至藥物動力學修飾物之蛋白質配體,該藥物動力學修飾物例如為來源於免疫球蛋白之Fc區。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藥劑為「小分子」,其係指具有合成或生物來源(生物分子)但通常不為聚合物之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係指其分子含有碳的一大類化合物,通常不包括僅含有碳酸鹽、單純的碳氧化物或氰化物之彼等化合物。「生物分子」通常係指由活生物體產生之有機分子,包括大聚合物分子(生物聚合物),諸如肽、多醣劑及核酸,以及小分子,諸如初級、次級代謝物、脂質、磷脂、醣脂、固醇、甘油脂、維生素及激素。「聚合物」通常係指由重複結構單元構成之大分子或巨分子,其通常藉由共價化學鍵連接。
在某些實施例中,小分子之分子量為約或小於約1000至2000道爾頓,典型地介於約300與700道爾頓之間,且包括約或小於約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500、650、600、750、700、850、800、950、1000或2000道爾頓。
某些小分子可具有對於本文多肽(諸如抗體)所述之「特異性結合」特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小分子特異性結合至標靶(例如,免疫核查點分子),其結合親和力(Kd)為約、至少約或小於約0.01、0.05、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40或50nM。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為一或多種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拮抗劑或抑制劑。示範性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包括程式化死亡配體1(PD-L1)、程式化死亡配體2(PD-L2)、程式化死亡1(PD-1)、細胞毒性T淋巴球相關蛋白4(CTLA-4)、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色胺酸2,3-雙加氧酶(TDO)、T細胞免疫球蛋白域及黏蛋白域3(TIM-3)、淋巴球活化基因3(LAG-3)、T細胞活化的V域Ig抑制因子(VISTA)、B淋巴球及T淋巴球弱化子(BTLA)、CD160以及具有Ig及ITIM域之T細胞免疫受體(TIGIT)。
在某些實施例中,藥劑為PD-1(受體)拮抗劑或抑制劑,其之靶向已經顯示恢復腫瘤環境中之免疫功能(參見,例如,Phillips等人,Int Immunol.27:39-46,2015)。D-1為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之細胞表面受體,且在T細胞及前B細胞上表現。D-1與兩種配體PD-L1及PD-L2相互作用。PD-1作為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例如藉由減少或阻止T細胞之活化來發揮功能,繼而降低自體免疫性且促進自身耐受性。PD-1之抑制作用至少部分經由以下雙重機理來完成:促進淋巴結中抗原特異性T細胞之凋亡,同時亦減少調控性T細胞(抑制T細胞)之凋亡。PD-1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些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PD-1且降低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例如其下游信號傳導或其與PD-L1之相互作用)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PD-1拮抗劑或抑制劑之具體實例包括抗體納武單抗、派姆單抗、PDR001以及pidilizumab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PD-L1拮抗劑或抑制劑。如上所述,PD-L1為PD-1受體之天然配體之一。PD-L1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PD-L1且減少其免疫抑制活性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其與 PD-1受體之結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PD-L1拮抗劑之具體實例包括抗體阿特朱單抗(MPDL3280A)、阿維單抗(MSB0010718C)以及德瓦魯單抗(MEDI4736)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PD-L2拮抗劑或抑制劑。如上所述,PD-L2為PD-1受體之天然配體之一。PD-L2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PD-L2且減少其免疫抑制活性中之一或多者(例如其與PD-1受體之結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CTLA-4拮抗劑或抑制劑。CTLA4或CTLA-4(細胞毒性T淋巴球相關蛋白4),其亦稱為CD152(分化簇152),為蛋白質受體,該蛋白質受體作為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例如藉由在結合至抗原呈現細胞之表面上的CD80或CD86時向T細胞發送抑制性信號來發揮功能。一般實例CTLA-4拮抗劑或抑制劑包括特異性結合至CTLA-4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具體實例包括抗體伊匹單抗、及曲美木單抗及其抗原結合片段。據信伊匹單抗之至少一些活性藉由表現CTLA-4的抑制因子Treg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殺傷介導。因此,ADI下調抑制因子Treg之能力與某些CTLA-4拮抗劑或抑制劑之能力相當,表明ADI不僅可與CTLA-4抑制劑(例如,伊匹單抗)用於相同的臨床情況,而且可與該CTLA-4抑制劑組合使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IDO拮抗劑或抑制劑,或TDO拮抗劑或抑制劑。IDO及TDO為具有免疫抑制性質的色胺酸分解代謝酶。例如,已知IDO抑制T細胞及NK細胞,產生且活化Treg及骨髓衍生之抑制細胞,且促進腫瘤血管生成。IDO及TDO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 結合至IDO或TDO(參見,例如,Platten等人,Front Immunol.5:673,2014)且減少或抑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IDO拮抗劑或抑制劑之具體實例包括indoximod(NLG-8189)、1-甲基色胺酸(1MT)、β-咔啉(去甲哈爾滿;9H-吡啶并[3,4-b]吲哚)、迷迭香酸及epacadostat(參見,例如,Sheridan,Nature Biotechnology.33:321-322,2015)。TDO拮抗劑或抑制劑之具體實例包括680C91及LM10(參見,例如,Pilotte等人,PNAS USA.109:2497-2502,2012)。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TIM-3拮抗劑或抑制劑。T細胞免疫球蛋白域及黏蛋白域3(TIM-3)係在活化的人類CD4+ T細胞上表現,且調節Th1及Th17細胞介素。TIM-3亦藉由在與其配體半乳糖凝集素9相互作用時觸發細胞死亡來用作Th1/Tc1功能之負調控因子。TIM-3有助於抑制性腫瘤微環境,且其過表現係與多種癌症之不良預後相關聯(參見,例如,Li等人,Acta Oncol.54:1706-13,2015)。TIM-3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TIM-3且減少或抑制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LAG-3拮抗劑或抑制劑。淋巴球活化基因3(LAG-3)係在活化的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B細胞及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上表現。它與CTLA-4及PD-1以類似方式負調節T細胞之細胞增殖、活化及內穩態(參見,例如,Workman及Vignali.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33:970-9,2003;以及Workman等人,Journal of Immun.172:5450-5,2004),且已報道在Treg抑制功能中起作用(參見,例如,Huang等人,Immunity.21:503-13,2004)。LAG3亦使CD8+ T細胞維持在致耐受狀態,且與PD-1組合 以維持CD8 T細胞耗乏。LAG-3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LAG-3且抑制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具體實例包括抗體BMS-986016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VISTA拮抗劑或抑制劑。T細胞活化之V域Ig抑制劑(VISTA)主要在造血細胞上表現,且為抑制T細胞活化、誘導Foxp3表現的抑制性免疫核查點調控因子,且在其抑制抗腫瘤T細胞反應之情況下在腫瘤微環境中高度表現(參見,例如,Lines等人,Cancer Res.74:1924-32,2014)。VISTA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VISTA且降低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BTLA拮抗劑或抑制劑。B淋巴球及T淋巴球弱化子(BTLA;CD272)表現係在T細胞活化期間誘導,且其經由與腫瘤壞死家族受體(TNF-R)及細胞表面受體之B7家族相互作用來抑制T細胞。BTLA係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14(TNFRSF14)之配體,亦稱為皰疹病毒進入介質(HVEM)。BTLA-HVEM複合物例如藉由抑制人類CD8+癌特異性T細胞之功能來負調控T細胞免疫反應(參見,例如,Derré等人,J Clin Invest 120:157-67,2009)。BTLA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BTLA-4且降低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HVEM拮抗劑或抑制劑,例如特異性結合至HVEM且干擾其與BTLA或CD160之相互作用的拮抗劑或抑制劑。HVEM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HVEM,視情況減少HVEM/BTLA及/或HVEM/CD160相互作用,且從而降低HVEM之一或多 種免疫抑制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CD160拮抗劑或抑制劑,例如特異性結合至CD160且干擾其與HVEM之相互作用的拮抗劑或抑制劑。CD160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CD160,視情況減少CD160/HVEM相互作用,且從而降低或抑制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TIGIT拮抗劑或抑制劑。T細胞Ig及ITIM域(TIGIT)見於各種淋巴樣細胞之表面上且例如經由Treg抑制抗腫瘤免疫力的共抑制性受體(Kurtulus等人,J Clin Invest.125:4053-4062,2015)。TIGIT拮抗劑或抑制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TIGIT且降低其一或多種免疫抑制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參見,例如,Johnston等人,Cancer Cell.26:923-37,2014)。
在某些實施例中,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為一或多種刺激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促效劑。示範性刺激性免疫核查點分子包括OX40、CD40、糖皮質素誘導的TNFR家族相關基因(GITR)、CD137(4-1BB)、CD27、CD28、CD226及皰疹病毒進入介質(HVEM)。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OX40促效劑。OX40(CD134)促進效應T細胞及記憶T細胞之擴張,且抑制T調控性細胞之分化及活性(參見,例如,Croft等人,Immunol Rev.229:173-91,2009)。其配體為OX40L(CD252)。由於OX40信號傳導影響T細胞活化及存活,所以它在起始淋巴結中之抗腫瘤免疫反應及維持腫瘤微環境中之抗腫瘤免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OX40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OX40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 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具體實例包括OX86、OX-40L、Fc-OX40L、GSK3174998、MEDI0562(人源化OX40促效劑)、MEDI6469(鼠OX4促效劑)及MEDI6383(OX40促效劑)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CD40促效劑。CD40係在抗原呈現細胞(APC)及一些惡性腫瘤上表現。其配體為CD40L(CD154)。在APC上,連接導致共刺激分子之上調,潛在地繞過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對T細胞輔助的需要。CD40促效劑療法在APC成熟及其從腫瘤向淋巴結遷移中起重要作用,導致抗原呈現及T細胞活化提高。抗CD40促效劑抗體在動物模型中產生顯著的反應及持久的抗癌免疫力,即至少部分由細胞毒性T細胞介導的影響(參見,例如,Johnson等人Clin Cancer Res.21:1321-1328,2015;及Vonderheide及Glennie,Clin Cancer Res.19:1035-43,2013)。CD40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CD40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具體實例包括CP-870,893、dacetuzumab、Chi Lob 7/4、ADC-1013、CD40L、rhCD40L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GITR促效劑。糖皮質素誘導的TNFR家族相關基因(GITR)增加T細胞擴張,抑制Treg之抑制活性,且延長T細胞效應細胞之存活。已經顯示GITR促效劑經由損失Treg譜系穩定性而促進抗腫瘤反應(參見,例如,Schaer等人,Cancer Immunol Res.1:320-31,2013)。此等不同機理顯示,GITR在起始淋巴結中之免疫反應及維持腫瘤組織中之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其配體為GITRL。GITR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GITR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具體實例包括GITRL、INCAGN01876、DTA-1、MEDI1873 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CD137促效劑。CD137(4-1BB)為腫瘤壞死因子(TNF)受體家族之成員,且CD137之交聯增強T細胞增殖、IL-2分泌、存活及細胞溶解活性。CD137介導之信號傳導亦保護T細胞諸如CD8+ T細胞免於活化誘導之細胞死亡。CD137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CD137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具體實例包括CD137(或4-1BB)配體(參見,例如,Shao及Schwarz,J Leukoc Biol.89:21-9,2011)及抗體utomilumab,包括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CD27促效劑。CD27之刺激增加初始T細胞的抗原特異性擴張,且有助於T細胞記憶及T細胞免疫力之長期維持。其配體為CD70。用促效劑抗體靶向人類CD27刺激T細胞活化及抗腫瘤免疫力(參見,例如,Thomas等人,Oncoimmunology.2014;3:e27255.doi:10.4161/onci.27255;以及He等人,J Immunol.191:4174-83,2013)。CD27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CD27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性之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具體實例包括CD70及抗體varlilumab及CDX-1127(1F5),包括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CD28促效劑。CD28組成型地表現CD4+ T細胞、一些CD8+ T細胞。其配體包括CD80及CD86,且其刺激增加T細胞擴張。CD28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CD28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具體實例包括CD80、CD86、抗體TAB08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CD226促效劑。CD226為與TIGIT共享配體之刺激受體,且與TIGIT相反,CD226之接合增強T細胞活化(參見,例如,Kurtulus等人,J Clin Invest.125:4053-4062,2015;Bottino等人,J Exp Med.1984:557-567,2003;以及Tahara-Hanaoka等人,Int Immunol.16:533-538,2004)。CD226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CD226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例如,CD112、CD1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HVEM促效劑。皰疹病毒進入介質(HVEM),其亦稱為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14(TNFRSF14),為TNF受體超家族之人類細胞表面受體。HVEM見於各種細胞(包括T細胞、APC及其他免疫細胞)上。與其他受體不同,HVEM在靜息T細胞上以高位準表現,且在活化時下調。已經顯示,HVEM信號傳導在T細胞活化之早期及在淋巴結中之腫瘤特異性淋巴球群體之擴張期間起決定性作用。HVEM促效劑之一般實例包括特異性結合至HVEM且提高其一或多種免疫刺激活性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免疫治療劑為癌症疫苗。癌症疫苗之功效可藉由受試者中Treg之活性限制,且精胺酸耗盡劑諸如ADI減少Treg(及本文所述之其他性質)之能力可用於增加各種癌症疫苗之功效。示範性癌症疫苗包括Oncophage、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諸如Gardasil或Cervarix、B型肝炎疫苗諸如Engerix-B、Recombivax HB或Twinrix及西普魯塞-T(Provenge)。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疫苗包含或利用一或多種癌抗原或癌相關抗原。示範性癌抗原無限制性地包括人類Her2/neu、Her1/EGF受體(EGFR)、 Her3、A33抗原、B7H3、CD5、CD19、CD20、CD22、CD23(IgE受體)、MAGE-3、C242抗原、5T4、IL-6、IL-1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例如,VEGF-A)VEGFR-1、VEGFR-2、CD30、CD33、CD37、CD40、CD44、CD51、CD52、CD56、CD74、CD80、CD152、CD200、CD221、CCR4、HLA-DR、CTLA-4、NPC-1C、腱生蛋白、波形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1R)、α-胎兒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碳酸酐酶9(CA-IX)、癌胚抗原(CEA)、鳥苷酸環化酶C、NY-ESO-1、p53、生存素、整聯蛋白αvβ3、整聯蛋白α5β1、葉酸受體1、跨膜糖蛋白NMB、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α(FAP)、糖蛋白75、TAG-72、MUC1、MUC16(或CA-125)、磷脂醯絲胺酸、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NR-LU-13抗原、TRAIL-R1、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10b(TNFRSF10B或TRAIL-R2)、SLAM家族成員7(SLAMF7)、EGP40泛癌抗原、B細胞活化因子(BAF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糖蛋白EpCAM(17-1A)、程式化死亡-1、蛋白雙硫鍵異構酶(PDI)、再生肝之磷酸酶3(PRL-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Lewis-Y抗原、GD2(在神經外胚層起源之腫瘤上表現之雙唾液酸神經節苷脂)、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間皮素。
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免疫治療劑為溶瘤病毒。溶瘤病毒優先感染且殺傷癌細胞的病毒。包括天然產生之溶瘤病毒及人造的溶瘤病毒或工程化溶瘤病毒。與以上類似,溶瘤病毒之功效可藉由受試者中Treg之活性限制,且精胺酸耗盡劑諸如ADI減少Treg(及本文所述之其他性質)之能力可用於提高各種溶瘤病毒之功效。雖然有天然產生之實例,諸如呼腸孤病毒及SVV-001塞尼卡谷病毒,但大多數溶瘤病毒皆為了腫瘤選擇性而加 以工程化。溶瘤病毒之一般實例包括VSV、脊髓灰質白炎病毒、呼腸孤病毒、塞尼卡病毒、及RIGVIR及其工程化形式。溶瘤病毒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單純性皰疹病毒(HSV)及其工程化版本、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科沙奇病毒A21(CAVATAKTM)、安柯瑞(H101)、pelareorep(REOLYSIN®)、塞尼卡谷病毒(NTX-010)、塞尼卡病毒SVV-001、ColoAd1、SEPREHVIR(HSV-1716)、CGTG-102(Ad5/3-D24-GMCSF)、GL-ONC1、MV-NIS及DNX-2401,以及其他病毒。
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免疫治療劑為細胞介素。示範性細胞介素包括干擾素(IFN)-α、IL-2、IL-12、IL-7、IL-21及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
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免疫治療劑為基於細胞之免疫療法,例如基於T細胞之過繼性免疫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細胞之免疫療法包含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即視情況離體衍生之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係選自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之T細胞及T細胞受體(TCR)修飾之T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球(TIL)及肽誘導之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在具體實施例中,CAR修飾之T細胞靶向CD-19(參見,例如,Maude等人,Blood.125:4017-4023,2015)。
在特定實施例中,癌症免疫治療劑係選自IDO拮抗劑、CD20拮抗劑、B-Raf拮抗劑、IL-2、GM-CSF及溶瘤病毒中之一或多者。在具體實施例中,該IDO拮抗劑為indoximod,且/或該CD20促效劑為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且/或該B-Raf拮抗劑為威羅菲尼(vemurafenib),且/或該溶瘤病毒為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或科沙奇病毒A21 (CAVATAKTM)。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本文所述之各種癌症免疫治療劑可與本文所述之各種精胺酸耗盡劑中之任一或多者組合,且根據本文所述之方法或組成物中之任一或多者來使用。
使用方法
如上所述,本揭示之實施例係關於精胺酸耗盡劑具有意想不到的免疫調節性質之發現。例如,示範性精胺酸耗盡劑ADI-PEG 20顯示在體外減少免疫抑制調控性T細胞(Treg細胞),該免疫抑制調控性T細胞否則將使炎症反應尤其是抗腫瘤反應之程度及持續時間最小化。亦顯示其在體外緩和效應T細胞(Teff細胞)之耗乏,且在體內增加T細胞之腫瘤浸潤。因此,精胺酸耗盡劑諸如ADI可例如藉由增強T細胞促發且運輸至腫瘤微環境中來用於增強抗腫瘤T細胞反應,且從而加強其他癌症免疫療法。
因此,某些實施例包括治療、減輕有需要之受試者的癌症之症狀或抑制其進展的方法,其包含向受試者投與(a)精胺酸耗盡劑,其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b)癌症免疫治療劑。精胺酸耗盡劑及癌症免疫治療劑在本文他處有所描述,其組合亦在本文他處有所描述。
在一些情況下,(a)精胺酸耗盡劑與(b)癌症免疫治療劑係例如在分開的組成物中且在不同時間分開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a)精胺酸耗盡劑與(b)癌症免疫治療劑係作為同一組成物之一部分同時投與。
在某些實施例中,精胺酸耗盡劑(例如,ADI、ADI-PEG、ADI-PEG 20)之投與減少例如受試者之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調控性T細胞(Treg細胞)。在一些情況下,Treg相對於對照(例如,對照組成物(無藥劑)或對照 時間點,例如較早時間點)減少了約或至少約10%、20%、30%、40%、50%、60%、70%、80%、90%或100%或更多。
在某些實施例中,精胺酸耗盡劑(例如,ADI、ADI-PEG、ADI-PEG 20)之投與減少或緩和例如受試者之腫瘤微環境中效應T細胞(Teff細胞)之耗乏。在一些情況下,Teff細胞耗乏相對於對照(例如,對照組成物(無藥劑)或對照時間點,例如較早時間點)減少了約或至少約10%、20%、30%、40%、50%、60%、70%、80%、90%或100%或更多。
在一些實施例中,精胺酸耗盡劑(例如ADI、ADI-PEG、ADI-PEG 20)之投與增加T細胞之腫瘤浸潤。在一些情況下,T細胞之腫瘤浸潤相對於對照(例如,對照組成物(無藥劑)或對照時間點,例如較早時間點)增加了約或至少約10%、20%、30%、40%、50%、60%、70%、80%、90%或100%或更多。腫瘤浸潤可根據此項技術中之常規技術來量測(參見,例如實例2)。
在一些情況下,精胺酸耗盡劑(例如,ADI、ADI-PEG、ADI-PEG 20)之投與增強效應T細胞活化(CD69之表現)且/或減少T細胞上之免疫抑制受體PD-1及CTLA-4之上調。在一些情況下,效應T細胞上之CD69表現相對於對照(例如,對照組成物(無藥劑)或對照時間點,例如較早時間點)增加了約或至少約10%、20%、30%、40%、50%、60%、70%、80%、90%或100%或更多。在一些情況下,T細胞上之PD-1表現相對於對照(例如,對照組成物(無藥劑)或對照時間點,例如較早時間點)減少了約或至少約10%、20%、30%、40%、50%、60%、70%、80%、90%或100%或更多。在某些情況下,T細胞上之CTLA-4表現相對於對照(例如,對照組成物(無藥劑)或對照時間點,例如較早時間點)減少了約或至少約10%、20%、30%、 40%、50%、60%、70%、80%、90%或100%或更多。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將患者之中值存活時間增加了4週、5週、6週、7週、8週、9週、10週、15週、20週、25週、30週、40週或更長時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將患者之中值存活時間增加了1年、2年、3年或更長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將無進展存活增加了2週、3週、4週、5週、6週、7週、8週、9週、10週或更長時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將無進展存活增加了1年、2年、3年或更長時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藉由存活腫瘤量之統計學上顯著減少(例如,腫瘤質量之至少10%、20%、30%、40%、50%或更大的減少)或藉由改變的(例如,在統計學上顯著減少)掃描尺寸所指示,所投與之組合足以致使腫瘤消退。在某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組合足以造成疾病穩定。在某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組合足以造成熟練臨床醫師已知的具體疾病適應症症狀之臨床上相關的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於單獨的癌症免疫治療劑,精胺酸耗盡劑增加、補充或以其他方式增強癌症免疫治療劑之抗腫瘤及/或免疫刺激活性。
本文所述之方法及組成物可用於治療各種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選自以下一或多者:肝細胞癌(HCC)、黑色素瘤、轉移性黑色素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小細胞肺癌、間皮瘤、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肉瘤、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復發性急性骨髓白血病、B細胞惡性腫瘤、乳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胃癌、神經膠質瘤(例如,神經膠質瘤(例如星形細胞瘤、寡樹突神經膠細胞瘤、室管 膜瘤或脈絡叢乳頭狀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例如,巨細胞神經膠母細胞瘤或神經膠肉瘤)、腦膜瘤、垂體腺瘤、前庭神經鞘瘤、原發性CNS淋巴瘤或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神經管胚細胞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腎癌、膀胱癌、子宮癌、食道癌、腦癌、頭頸癌、子宮頸癌、睾丸癌及胃癌。
某些特定組合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PD-L1拮抗劑或抑制劑,例如阿特朱單抗(MPDL3280A)、阿維單抗(MSB0010718C)及德瓦魯單抗(MEDI4736),以治療選自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及腎細胞癌中之一或多者之癌症。
一些具體組合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PD-1拮抗劑,例如納武單抗,以治療選自何傑金氏淋巴瘤、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肝細胞癌、腎細胞癌及卵巢癌中之一或多者之癌症。
具體的特定組合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PD-1拮抗劑,例如派姆單抗,以治療選自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頭頸癌及尿道上皮癌中之一或多者之癌症。
某些特定組合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CTLA-4拮抗劑,例如伊匹單抗及曲美木單抗,以治療選自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肺癌及膀胱癌中之一或多者之癌症。
一些具體組合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IDO拮抗劑,例如indoximod(NLG-8189)、1-甲基-色胺酸(1MT),β-咔啉(去甲哈爾滿;9H-吡啶并[3,4-b]吲哚)、迷迭香酸或epacadostat,以治療選自轉移性乳癌及腦癌即視情況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神經膠質瘤、神經膠肉瘤或惡性腦腫瘤中之一或多者之癌症。
某些特定組合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細胞介素INF-α,以治療黑色素瘤、卡波西肉瘤及血液癌。亦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IL-2(例如,阿爾德白介素(Aldesleukin))之組合,以治療轉移性腎癌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一些具體組合包括精胺酸耗盡劑及基於T細胞之過繼性免疫療法,例如包含靶向CD-19之CAR修飾之T細胞,以治療血液癌,諸如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及B細胞贅瘤(參見,例如,Maude等人,2015,同上;Lorentzen及Straten,Scand J Immunol.82:307-19,2015;以及Ramos等人,Cancer J.20:112-118,2014)。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精胺酸耗盡劑(例如,ADI、ADI-PEG、ADI-PEG 20)之投與減少T細胞上之免疫抑制受體CTLA-4之上調,且下調Treg。不受任一理論限制,此類活性至少部分與抗CTLA4單株抗體伊匹單抗(YERVOY®)之抗腫瘤活性相當。因此,精胺酸耗盡劑應在臨床情況中具有治療效用,或類似於所鑒定之伊匹單抗的彼等治療效用之組合。具體實例包括與IDO拮抗劑、CD20拮抗劑、B-Raf拮抗劑、IL-2、GM-CSF及溶瘤病毒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投與精胺酸耗盡劑。在特定實施例中,該IDO拮抗劑為indoximod,該CD20促效劑為利妥昔單抗(rituximab),該B-Raf拮抗劑為威羅菲尼(vemurafenib),且/或該溶瘤病毒為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或科沙奇病毒A21(CAVATAKTM)。
用於治療癌症之方法可與其他治療模式組合。例如,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可在其他治療干預(包括症狀護理、放射療法、手術、移植、激素療法、光動力療法、抗生素療法或其任何組合)之前、期間或之後向受試者投與。症狀護理包括投與皮質類固醇,以減輕腦水腫、頭痛、認知功能 不全及嘔吐,且投與抗痙攣劑,以減少癲癇型發作。放射療法包括全腦照射、分級放射療法及放射手術,諸如立體定向放射手術,該放射療法可進一步與傳統手術組合。
用於鑒定患有本文所述之一或多種疾病或病狀之受試者的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
對於體內使用,例如對於人類疾病之治療或測試,本文所述之藥劑通常在投與之前併入一或多種醫藥或治療組成物中。在一些情況下,醫藥或治療組成物包含與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組合的本文所述之一或多種藥劑。
為了製備醫藥組成物,將有效或所需量的一或多種藥劑與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適於特定藥劑及/或投與方式之任何一種(或多種)醫藥載劑或賦形劑混合。醫藥載劑可為液體、半液體或固體。用於胃腸外、皮內、皮下或局部施用之溶液或懸浮液可包括例如無菌稀釋劑(諸如水)、食鹽水溶液(例如磷酸鹽緩衝食鹽水;PBS)、不揮發性油、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或其他合成溶劑;抗微生物劑(諸如苄醇及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及亞硫酸氫鈉)及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及磷酸鹽)。若靜脈內(例如藉由IV輸注)投與,則合適之載劑包括生理食鹽水或磷酸鹽緩衝食鹽水(PBS)、及含有增稠劑及增溶劑(諸如葡萄糖、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其混合物)之溶液。
本文所述之藥劑呈純形式或以適當醫藥組成物形式之投與可經由起類似效用之藥劑的任何可接受之投與方式來進行。醫藥組成物可藉由將含有藥劑之組成物與適當的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組 合來製備,且可經調配成呈固體、半固體、液體或氣體形式之製劑,諸如片劑、膠囊劑、散劑、顆粒劑、軟膏劑、溶液、栓劑、注射劑、吸入劑、凝膠劑、微球體及氣溶膠。此外,其他醫藥活性成分(包括如本文他處所述之其他小分子)及/或合適之賦形劑,諸如鹽、緩衝劑及穩定劑可但不必存在於組成物內。
投藥可藉由各種不同途徑實現,包括口服、腸胃外、鼻、靜脈內、皮內、肌肉內、皮下或局部。較佳投與方式取決於待治療或預防之病狀的性質。特定實施例包括藉由IV輸注進行之投與。
載劑可包括例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賦形劑或穩定劑,其對以所採用之劑量及濃度暴露之細胞或哺乳動物無毒。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通常為水性pH緩衝溶液。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實例包括緩衝劑,諸如磷酸鹽、檸檬酸鹽及其他有機酸;抗氧化劑,包括抗壞血酸;低分子量(少於約10個殘基)多肽;蛋白質,諸如血清白蛋白、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親水性聚合物,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胺基酸,諸如甘胺酸、麩醯胺酸、天冬醯胺酸、精胺酸或離胺酸;單醣、雙醣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螯合劑,諸如EDTA;糖醇,諸如甘露糖醇或山梨糖醇;成鹽相對離子,諸如鈉;及/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諸如聚山梨醇酯20(TWEENTM)、聚乙二醇(PEG)及泊洛沙姆(PLURONICSTM)及類似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藥劑可包埋於例如藉由凝聚技術或藉由界面聚合作用製備之微膠囊(例如,分別為羥甲基纖維素或明膠微膠囊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膠囊)中、膠態藥物遞送系統(例如,脂質體、白蛋白微球、微乳液、奈米粒子及奈米膠囊)中或巨乳液中。此類技術揭示於 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6版,Oslo,A.編(1980)中。一種(或多種)粒子或脂質體可進一步包含其他治療劑或診斷劑。
精確劑量及持續時間隨所治療之疾病而變,且可使用已知測試方案或藉由在此項技術已知的模型系統中測試組成物且由此外推而憑經驗判定。亦可執行對照臨床試驗。劑量亦可隨待緩解之病狀之嚴重性而變化。醫藥組成物通常經調配及投與以發揮治療上有用的作用,同時使不期望有的副作用最小化。組成物可投與一次,或可分成許多較小劑量,以便以一定時間間隔投與。對於任何具體受試者,特定劑量方案可隨時間推移根據個體需要來調整。
投與此等及相關醫藥組成物之典型途徑因此無限制性地包括口服、局部、透皮、吸入、腸胃外、舌下、口腔、直腸、陰道及鼻內。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腸胃外包括皮下注射、靜脈內、肌肉內、胸骨內注射或輸注技術。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的醫藥組成物經調配,以便允許其中包含之活性成分在向患者投與組成物時係生物可用的。將向受試者或患者投與之組成物可採取一或多種劑量單位之形式,其中例如片劑可係單一劑量單位,且本文所述之氣溶膠形式的藥劑之容器可容納複數個劑量單位。製備此類劑型之實際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或將為其顯而易知;例如,參見,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Philadelphia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Science,2000)。待投與之組成物典型地將含有治療有效量的本文所述之藥劑,以治療所關注的疾病或病狀。
醫藥組成物可呈固體或液體形式。在一個實施例中,載劑為微粒狀的,使得組成物呈例如片劑或粉劑形式。一種(或多種)載劑可為液體, 其中組成物為例如口服油、可注射液體或氣溶膠,該氣溶膠可用於例如吸入投與。當意欲用於口服投與時,醫藥組成物較佳呈固體或液體形式,其中半固體、半液體、懸浮液及凝膠形式係包括在本文視為固體或液體之形式中。
作為用於口服投與之固體組成物,醫藥組成物可經調配成散劑、顆粒劑、壓縮片劑、丸劑、膠囊劑、口香糖、晶片或類似者。這種固體組成物典型地將含有一或多種惰性稀釋劑或可食用載劑。此外,可存在以下中之一或多者:黏合劑,諸如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微晶型纖維素、黃蓍膠或明膠;賦形劑,諸如澱粉、乳糖或糊精;崩散劑,諸如海藻酸、海藻酸鈉、Primogel、玉米澱粉及類似者;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或Sterotex;助流劑,諸如膠態二氧化矽;甜味劑,諸如蔗糖或糖精;矯味劑,諸如薄荷、水楊酸甲酯或橙子矯味品;及著色劑。當醫藥組成物呈膠囊劑(例如,明膠膠囊劑)形式時,除了上述類型的材料之外,其亦可含有液體載劑,諸如聚乙二醇或油。
醫藥組成物可呈液體形式,例如酏劑、糖漿、溶液、乳劑或懸浮液。作為兩個實例,液體可用於口服投與或藉由注射來遞送。當意欲用於口服投與時,除了本發明化合物之外,較佳組成物亦含有甜味劑、防腐劑、染料/著色劑及風味增強劑中之一或多者。在意欲藉由注射投與之組成物中,可包括界面活性劑、防腐劑、潤濕劑、分散劑、懸浮劑、緩衝劑、穩定劑及等滲劑中之一或多者。
液體醫藥組成物,無論它們係溶液、懸浮液抑或其他類似形式,可包括以下助劑中之一或多者:無菌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水、食鹽水溶液、 較佳為生理食鹽水、林格氏溶液、等滲氯化鈉、不揮發性油諸如可用作溶劑或懸浮介質之合成的單甘油酯或雙甘油酯、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或其他溶劑;抗菌劑,諸如苄醇或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亞硫酸氫鈉;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或磷酸鹽以及用於調整張力之藥劑,諸如氯化鈉或右旋糖。腸胃外製劑可封裝於由玻璃或塑膠製成之安瓿、拋棄式注射器或多劑量小瓶中。生理食鹽水為較佳佐劑。可注射的醫藥組成物較佳為無菌的。
意欲用於腸胃外或口服投與之液體醫藥組成物應含有一定量的藥劑,從而將獲得合適之劑量。典型地,此量系組成物中所關注藥劑之至少0.01%。當意欲用於口服投與時,此量可變化為介於組成物重量之0.1%與約70%之間。某些口服醫藥組成物含有約4%與約75%之間的所關注藥劑。在某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及製劑經製備,使得腸胃外劑量單位在稀釋之前含有0.01重量%至10重量%之間的所關注藥劑。
醫藥組成物可意欲用於局部投與,在該情況下,載劑可合適地包含溶液、乳劑、軟膏劑或凝膠基質。基質例如可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石蠟脂、羊毛脂、聚乙二醇、蜂蠟、礦物油、稀釋劑諸如水及醇、及乳化劑及穩定劑。增稠劑可存在於用於局部投與之醫藥組成物中。若意欲用於透皮投與,則組成物可包括透皮貼劑或離子導入裝置。
醫藥組成物可意欲用於以例如栓劑形式來進行直腸投與,該栓劑將在直腸中熔化且釋放藥物。用於直腸投與之組成物可含有作為合適之無刺激性賦形劑的油質基質。此類鹼無限制性地包括羊毛脂、可可脂及聚乙二醇。
醫藥組成物可包括修飾固體或液體劑量單位之物理形式的各種材料。例如,組成物可包括在活性成分周圍形成包衣殼之材料。形成包衣殼之材料典型地係惰性的,且可選自例如糖、蟲膠及其他腸溶包衣劑。替代地,活性成分可包裹在明膠膠囊中。呈固體或液體形式之醫藥組成物可包括結合至藥劑且從而有助於化合物之遞送的組分。可以此能力起作用的合適之組分包括單株抗體或多株抗體、一或多種蛋白質或脂質體。
醫藥組成物可基本上由可作為氣溶膠投與之劑量單位組成。術語氣溶膠用於表示各種系統,該等各種系統之範圍為具有膠態性質之系統至由加壓包裝組成的系統。遞送可係藉由液化氣體或壓縮氣體或藉由分配活性成分的合適之泵系統來進行。氣溶膠可以單相、雙相或三相系統遞送,以便遞送一種(或多種)活性成分。氣溶膠之傳送包括必需的容器、活化劑、閥、子容器及類似物,可一起形成套組。在沒有過多實驗之情況下,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藝人士可判定較佳氣溶膠。
本文所述之組成物可用保護藥劑免於從身體中快速消除的載劑來製備,該等載劑諸如限時釋放調配物或包衣。此類載劑包括控釋調配物,諸如但不限於植入物及微囊化遞送系統、及可生物降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酐、聚乙醇酸、聚原酸酯、聚乳酸及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藝人士已知的其他聚合物。
醫藥組成物可藉由醫藥技術中熟知的方法來製備。例如,意欲藉由注射投與之醫藥組成物可包含鹽、緩衝劑及/或穩定劑中之一或多者以及無菌蒸餾水,以便形成溶液。可添加界面活性劑以促進均質溶液或懸浮液之形成。界面活性劑係與藥劑非共價地相互作用以便促進藥劑於水性遞 送系統中之溶解或均質懸浮的化合物。
組成物可以治療有效量投與,該治療有效量將視包括以下之多種因素而變化:所用特定化合物之活性;化合物之代謝穩定性及作用時長;患者之年齡、體重、一般健康狀況、性別及膳食;投與方式及時間;排泄速率;藥物組合;特定病症或病狀之嚴重性;以及正在接受療法之受試者。在一些情況下,治療有效日劑量為(對於70kg哺乳動物)約0.001mg/kg(即,約0.07mg)至約100mg/kg(即,約7.0g);較佳,治療有效劑量為(對於70kg哺乳動物)約0.01mg/kg(即,約0.7mg)至約50mg/kg(即,約3.5g);更佳,治療有效劑量為(對於70kg哺乳動物)約1mg/kg(即,約70mg)至約25mg/kg(即,約1.75g)。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組成物之pH為約5至約9、約6至約8或約6.5至約7.5。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組成物之pH為約6.8±1.0。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包含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組成物中的游離PEG介於1%至10%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游離PEG小於總PEG之7%、6%、5%、4%、3%、2%或1%。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ADI-PEG(例如,ADI-PEG 20)之組成物中未經修飾之ADI小於約1%、0.9%、0.8%、0.7%、0.6%、0.5%、0.4%、0.3%、0.2%或小於0.1%。通常,包含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組成物的總雜質小於或等於約4%、3%、2%、1.5%、1%或0.5%。在一些實施例中,內毒素限值滿足USP中所述之要求,即50EU/mL。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包含ADI(例如,ADI-PEG、ADI-PEG 20) 之組成物中的游離巰基大於約90%。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組成物中游離巰基為約91%、約92%、約93%、約94%或約95%、約96%、約97%、約98%、約99%或更多。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Km為約0.1μM或0.5μM至約15μM,或為約1μM至約12μM、約1μM至約10μM、約1.5μM至約9μM、約1.5μM至約8μM或約1.5μM至約7μM。在某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Km為約1.0μM至約10μM或約1.5μM至約6.5μM。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Km為約、至少約或小於約0.1μM、約0.5μM、約1.0μM、約1.5μM、約2μM、約2.5μM、約3μM、約3.5μM、約4μM、約4.5μM、約5μM、約5.5μM、約6μM、約6.5μM、或約7μM、或約8μM、或約9μM或約10μM。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Kcat為約0.5sec-1至約80sec-1、或約0.5sec-1至約70sec-1、或約0.5sec-1至約60sec-1、或約0.5sec-1至約50sec-1、或約0.5sec-1至約40sec-1、或約0.5sec-1至約30sec-1、或約0.5sec-1至約20sec-1、或約0.5sec-1至約15sec-1,或係約0.5sec-1至約80sec-1、或約1sec-1至約80sec-1、或約5sec-1至約80sec-1、或約10sec-1至約80sec-1、或約20sec-1至約80sec-1、或約30sec-1至約80sec-1、或約40sec-1至約80sec-1、或約50sec-1至約80sec-1、或約60sec-1至約80sec-1、或約70sec-1至約80sec-1、或約1sec-1至約12sec-1、約1sec-1至約10sec-1、約1.5sec-1至約9sec-1、約2sec-1至約8sec-1或約2.5sec-1至約7sec-1。在某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 ADI-PEG 20)之Kcat為約2.5sec-1至約7.5sec-1。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Kcat為約或至少約2.5sec-1、約3sec-1、約3.5sec-1、約4sec-1、約4.5sec-1、約5sec-1、約5.5sec-1、約6sec-1、約6.5sec-1、約7sec-1、約7.5sec-1、或約8sec-1、約10sec-1、約15sec-1、約20sec-1、約25sec-1、約30sec-1、約35sec-1、約40sec-1、約45sec-1、約50sec-1、約55sec-1、約60sec-1、約65sec-1、約70sec-1、約75sec-1、約80sec-1、約85sec-1、約90sec-1、約95sec-1或約100sec-1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傳導性(此項技術中亦稱為比傳導性)為約5mS/cm至約20mS/cm、或約5mS/cm至約15mS/cm、或約7mS/cm至約15mS/cm、或約9mS/cm至約15mS/cm、或約10mS/cm至約15mS/cm。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傳導性為約9mS/cm、約10mS/cm、約11mS/cm、約12mS/cm、或約13mS/cm、約14mS/cm或約15mS/cm。在某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傳導性為約13mS/cm±1.0mS/cm。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重量滲透濃度為約50mOsm/kg至約500mOsm/kg、約100mOsm/kg至約400mOsm/kg、約150mOsm/kg至約350mOsm/kg、約200mOsm/kg至約350mOsm/kg、或約250mOsm/kg至約350mOsm/kg。在某些實施例中,組成物中之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重量滲透濃度為約300±30mOsm/kg。
在某些實施例中,蛋白質濃度介於約8mg/mL與約15mg/mL 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蛋白質濃度為約8、9、10、10.5、11、11.5、12、12.5、13、13.5、14或15m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ADI(例如,ADI-PEG、ADI-PEG 20)之比酶活性介於約5.0IU/mg與90IU/mg之間、或介於約5IU/mg與55IU/mg之間,其中1IU係定義為在37℃下在1分鐘內將1μmol精胺酸轉化成1μmol瓜胺酸及1μmol氨的酶之量,且效能為100±20IU/mL。在某些實施例中,比酶活性為約5.5、6、6.5、7、7.5、8、8.5、9.0、9.5、10、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20、20.5、21、21.5、22、22.5、23、23.5、24、24.5、25、25.5、26、26.5、27、27.5、28、28.5、29、29.5、30、30.5、35、40、45、50、55、55、60、65、70、75、80、85、90、95或100±2.0IU/mg。
本文所述之組合療法可包括:投與單一醫藥調配物,該單一醫藥調配物含有精胺酸耗盡劑及免疫治療劑(視情況具有一或多種另外的活性劑);以及投與包含處於其自身分開的醫藥劑量調配物中之精胺酸耗盡劑及癌症免疫治療劑之組成物。例如,本文所述之精胺酸耗盡劑及癌症免疫治療劑可以單一口服劑量組成物(諸如片劑或膠囊劑)一起向患者投與,或者各藥劑以分開的口服劑量調配物來投與。類似地,本文所述之精胺酸耗盡劑及癌症免疫治療劑可以單一腸胃外劑量組成物(諸如以食鹽水溶液或其他生理學上可接受之溶液)一起向患者投與,或者各藥劑以分開的腸胃外劑量調配物來投與。作為另一實例,對於基於細胞之療法,精胺酸耗盡劑可在投與之前與細胞混合、作為分開的組成物之一部分來投與、或兩者。在使用分開的劑量調配物之情況下,組成物可在基本上相同時間(即,同時)或在分 開交錯的時間時(即,依序及以任何順序)投與;組合療法應當理解成包括所有此等制範。
亦包括本文所述之精胺酸耗盡劑及相關實施例之體外或離體使用。通常,精胺酸耗盡可用於例如在組織培養研究中增加體外T細胞活化及/或Treg下調,或作為用於基於T細胞之免疫療法的引子。因此,某些實施例涉及在體外或離體增加T細胞活化及/或Treg下調之方法,包含將T細胞用一或多種精胺酸耗盡劑培育或使T細胞與一或多種精胺酸耗盡劑接觸,這在本文他處有所描述。亦包括在體外或離體增加T細胞活化及/或Treg下調之方法,包含將T細胞在補充有瓜胺酸之不含精胺酸的培養基中培育。在某些實施例中,T細胞係例如自受試者或患者分離或獲得之原代T細胞。
特定實施例涉及用於治療有需要的受試者之癌症的過繼性T細胞免疫療法之方法,包含(a)將離體衍生之T細胞(i)用精胺酸耗盡劑培育,或(ii)補充有瓜胺酸之不含精胺酸的培養基中培育;及(b)向受試者投與離體衍生之T細胞。參見,例如用於描述過繼性T細胞免疫療法之June,J Clin Invest.117:1466-1476,2007;以及Rosenberg及Restifo,Science.348:62-68,2015。在一些情況下,離體衍生之T細胞獲自待治療的受試者。在某些實施例中,精胺酸耗盡增強過繼轉移的T細胞之功效。
示範性精胺酸耗盡劑在本文他處有所描述。不含精胺酸之培養基及瓜胺酸補充劑係市售的(參見,例如,ThermoFisher Scientific)。在一些情況下,不含精胺酸之培養基包含瓜胺酸,該瓜胺酸之範圍為約0.01mM至100mM,或約、至少約、或不多於約0.01、0.05、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5、20、25、 30、35、40、45、50、60、70、80、90或100mM。
與以上類似,用於藉由與精胺酸耗盡組合的過繼性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之示範性癌症包括肝細胞癌(HCC)、黑色素瘤、轉移性黑色素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小細胞肺癌、間皮瘤、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肉瘤、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復發性急性骨髓白血病、B細胞惡性腫瘤、乳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胃癌、神經膠質瘤(例如,神經膠質瘤(例如星形細胞瘤、寡樹突神經膠細胞瘤、室管膜瘤或脈絡叢乳頭狀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例如,巨細胞神經膠母細胞瘤或神經膠肉瘤)、腦膜瘤、垂體腺瘤、前庭神經鞘瘤、原發性CNS淋巴瘤或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神經管胚細胞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腎癌、膀胱癌、子宮癌、食道癌、腦癌、頭頸癌、子宮頸癌、睾丸癌及胃癌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例如,離體衍生之T細胞)包含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可在暴露於精胺酸耗盡(例如,與精胺酸耗盡劑接觸、在補充有瓜胺酸之不含精胺酸的培養基中培育)之前、期間及/或之後經擴張、富集、工程化或以其他方式製備。在某些情況下,待治療之癌症與癌抗原相關聯,即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靶向或富集已知與待治療之癌症相關聯的至少一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抗原係選自以下中之一或多者:CD19、人類Her2/neu、Her1/EGF受體(EGFR)、Her3、A33抗原、B7H3、CD5、CD20、CD22、CD23(IgE受體)、MAGE-3、C242抗原、5T4、IL-6、IL-1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例如,VEGF-A)VEGFR-1、VEGFR-2、CD30、CD33、CD37、CD40、CD44、CD51、CD52、CD56、 CD74、CD80、CD152、CD200、CD221、CCR4、HLA-DR、CTLA-4、NPC-1C、腱生蛋白、波形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1R)、α-胎兒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碳酸酐酶9(CA-IX)、癌胚抗原(CEA)、鳥苷酸環化酶C、NY-ESO-1、p53、生存素、整聯蛋白αvβ3、整聯蛋白α5β1、葉酸受體1、跨膜糖蛋白NMB、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α(FAP)、糖蛋白75、TAG-72、MUC1、MUC16(或CA-125)、磷脂醯絲胺酸、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MSA)、NR-LU-13抗原、TRAIL-R1、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10b(TNFRSF10B或TRAIL-R2)、SLAM家族成員7(SLAMF7)、EGP40泛癌抗原、B細胞活化因子(BAF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糖蛋白EpCAM(17-1A)、程式化死亡-1、蛋白雙硫鍵異構酶(PDI)、再生肝之磷酸酶3(PRL-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Lewis-Y抗原、GD2(在神經外胚層起源之腫瘤上表現之雙唾液酸神經節苷脂)、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間皮素。在一些情況下,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係選自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之T細胞(例如,靶向癌抗原)及T細胞受體(TCR)修飾之T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球(TIL)及肽誘導之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
亦包括患者護理套組,其包含(a)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之一或多種精胺酸耗盡劑;及一或多種癌症免疫治療劑。在某些套組中,(a)與(b)處於分開的組成物中。在一些套組中,(a)與(b)處於同一組成物中。
本文中之套組亦可包括適合於或意欲用於所治療適應症或所欲診斷應用的一或多種另外的治療劑或其他組分。本文中之套組亦可包括一或多種注射器或促進意欲的遞送方式所必需或所需的其他組分(例如,支架、可植入式貯庫等等)。
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所有公開案、專利申請案及發佈的專利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如同明確及單獨地指示將各單獨公開案、專利申請案或發佈的專利以引用之方式併入一樣。
儘管已以說明及舉例方式出於清晰理解之目的而在一定程度上詳細地描述前述發明,但此項技術之一般技藝人士根據本發明之教示將顯而易知,可在不偏離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對本發明進行某些改變及修改。以下實例僅經由說明方式且不經由限制方式來提供。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地認識到可進行改變或修改以產生基本上類似結果之多種非關鍵參數。
圖1A至1C示出ADI-PEG 20增強抗CD3/CD28誘導的T細胞活化。在存在或不存在ADI-PEG 20或mutADI-PEG 20之情況下,用抗CD3/CD28 Dynabead刺激PBMC。所有T細胞(A)、CD4+ T細胞(B)及CD8+ T細胞(圖1C)中之CD69+細胞之百分比係在24、48及72小時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來判定。
圖2A至2C示出ADI-PEG 20阻斷T細胞上的抗CD3/CD28誘導之PD-1上調。在存在或不存在ADI-PEG 20或mutADI-PEG 20之情況下,用抗CD3/CD28 Dynabead刺激PBMC。所有T細胞(A)、CD4+ T細胞(B)及CD8+ T細胞(C)中之PD-1+細胞之百分比係在24、48及72小時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來判定。
圖3A至3C示出ADI-PEG 20緩和T細胞上的抗CD3/CD28誘導之PD-L1上調。在存在或不存在ADI-PEG 20或mutADI-PEG 20之情況下,用抗CD3/CD28 Dynabead刺激PBMC。所有T細胞(A)、CD4+ T細胞(B)及CD8+ T細胞(C)中之PD-L1+細胞之百分比係在24、48、72小時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來判定。
圖4A至4C示出ADI-PEG 20抑制T細胞上的抗CD3/CD28誘 導之CTLA-4上調。在存在或不存在ADI-PEG 20或mutADI-PEG 20之情況下,用抗CD3/CD28 Dynabead刺激PBMC。所有T細胞(A)、CD4+ T細胞(B)及CD8+ T細胞(C)中之CTLA-4+細胞之百分比係在24、48及72小時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來判定。
圖5A至5C示出ADI-PEG 20逆轉抗CD3/CD28誘導之Treg累積。在存在或不存在ADI-PEG 20或mutADI-PEG 20之情況下,用抗CD3/CD28 Dynabead刺激PBMC。CD4+ T細胞中之Treg細胞之百分比係在24、48及72小時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來判定。Treg細胞係藉由CD3+CD4+CD25+FoxP3+ (A)、CD3+CD4+CD25+FoxP3+PD-L1+ (B)或CD3+CD4+CD25+FoxP3+CTLA-4+(C)標記來判定。
圖6A示出ADI-PEG 20對體重之影響,且圖6B示出ADI-PEG 20對用B16-F10同基因型腫瘤植入且用媒劑(PBS;對照)對比ADI-PEG 20處理的C57BL/6小鼠之動態腫瘤體積之影響。
圖7示出ADI-PEG 20處理在C57BL/6小鼠中誘導B16-F10腫瘤中之T細胞浸潤。示出在ADI-PEG 20處理之小鼠與媒劑處理之對照的腫瘤切片中偵測到的T細胞之數目。
圖8示出向攜帶CT26建立的腫瘤之雌性Balb/c小鼠投與ADI-PEG20及/或抗PD-L1 mAb後之體重。數據點表示組平均體重。誤差條表示平均值之標準誤差(SEM)。
圖9示出向攜帶CT26建立的腫瘤之雌性BALB/C小鼠投與ADI-PEG20及/或抗PD-L1 mAb後之腫瘤體積跡線(腫瘤生長曲線)。數據點表示組平均值,誤差條表示平均值之標準誤差(SEM)。
圖10示出向攜帶CT26建立的腫瘤之雌性BALB/C小鼠投與ADI-PEG20及/或抗PD-L1 mAb後之存活曲線。當腫瘤達到3000mm3時,處死各動物。
圖11示出向攜帶B16F10建立的腫瘤之雌性C57BL/6J小鼠投與ADI-PEG 20及/或抗PD-1 mAb後之體重。數據點表示組平均體重。誤差條表示平均值之標準誤差(SEM)。
圖12示出在向攜帶B16F10建立的腫瘤之雌性C57BL/6J小鼠投與ADI-PEG 20及/或抗PD-1 mAb後第13天之腫瘤體積。
實例1 ADI-PEG 20調節刺激的T細胞而非靜息T細胞
如下所述,測試ADI PEG-20對T細胞之作用。
試劑。ADI-PEG 20為大腸桿菌中產生的、由人型黴漿菌選殖的重組蛋白,用20,000 MW PEG來聚乙二醇化(參見,例如,Feun及Savara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6 Jul;15(7):815-22;Holtsberg等人,J Control Release.2002 Apr 23;80(1-3):259-71;以及Bomalaski等人,Preclinica(2003),第1卷第284至293頁)。使用C397A取代來產生無活性的ADI-PEG 20突變體(mutADI)。
冷凍的健康供體PBMC購自AllCells。在三次重複實驗中測試來自兩個不同供體之PBMC。將PBMC解凍、洗滌且靜置隔夜(18小時)。次日,將細胞收集、重懸浮於補充有Glutamax之AIM-V培養基中,且進行 計數。將細胞濃度調整至2x106個細胞/mL,且將6孔板之每孔中添加2mL細胞。在存在或不存在CD3/CD28 Dynabead或PHA下,將PBMC用0、0.8、4或20nM的ADI-PEG 20處理。根據製造商說明書製備CD3/CD28 Dynabead。在處理24、48及72小時後分析細胞。
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之前,將Dynabead自樣品中移除。將細胞在人類Fc block中阻斷,用Live/Dead可固定近IR染色進行染色,隨後適當抗體溶液混合物染色。對於效應T細胞(Teff)分析,抗體混合物含有:CD3-PE-Cy7、CD8-FITC、CD4-PerCP-Cy5.5、CD69-APC及CD274-PE、CD279-PE或CD152-PE。對於調控性T細胞(Treg)分析,抗體混合物包括CD3-PE-Cy7、CD4-PerCP-Cy5.5、CD25-APC及CD127-PE、CD274-PE、CD279-PE或CD152-PE。在將表面染色樣品洗滌後,將用Teff抗體混合物染色的彼等樣品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立即分析,而將用Treg抗體混合物染色的樣品用人類FoxP3緩衝劑組進行透化,且用FoxP3-FITC抗體進行細胞內染色。在Guava EasyCyte 8HT(Millipore)上為每個樣品獲取50,000個事件。用InCyte軟體(Millipore)執行資料獲取及分析。使用AbC總抗體補償珠套組及ArC胺反應性珠套組來產生單染色的螢光團對照,且在細胞儀上執行光譜重疊補償。
門控策略。藉由FSC-H對比FSC-A圖判定單態門。使用螢光減1(FMO)對照來建立其他分析門。基於Live/Dead可固定近IR染色,在活細胞上對單態細胞進行門控,且進一步分析單態細胞及活細胞的CD3 T細胞標記之存在。在CD3+活細胞及單態細胞中,建立CD4+及CD8+門,接著分析此等群中每一個的其他標記--CD69、CD274、CD279、CD152之存在。 對於Treg分析,分析單態及活CD3+CD4+細胞的CD25、FoxP3、CD127、CD274、CD279及CD152標記之存在。
實驗總結。將PBMC靜置隔夜,且在存在或不存在CD3/CD28珠或PHA下用0、0.8、4或20nM ADI-PEG 20處理24、48或72小時。為了控制PEG20之任何潛在影響,且驗證觀察到的用ADI-PEG 20進行的治療結果係由ADI活性介導,將20nM無活性ADI突變體(mutADI)之作用評估為對照(具有C397A取代且用20K PEG聚乙二醇化之ADI)。
培育完成後,將細胞收集、針對表面標記之表現進行染色,且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藉由免疫細胞表型來分析。用來自兩個不同供體之PBMC進行三次獨立實驗,且所得結果在實驗重複之間一致,代表性資料示於圖1至圖5中。
如下所詳述,雖然在靜息條件下對T細胞沒有影響,但用抗CD3/CD28珠(圖1至圖5)或PHA(資料未示出)刺激期間的ADI-PEG 20治療產生T細胞之調節。在任何實驗條件下,非功能性mutADI-PEG 20不調節T細胞。
結果。ADI-PEG 20加強由CD69表現顯示的刺激誘導之T細胞活化。24h刺激後,T細胞上之CD69上調係以濃度依賴性方式由ADI-PEG 20增強。此外,在48h及72h時間點時,雖然在不存在ADI-PEG 20下CD69位準下降(如預期),但在存在ADI-PEG 20下,經刺激之T細胞維持高CD69位準。
0.8nM劑量的ADI-PEG 20在24及48h時間點時無明顯效果,且在72h時誘導CD69表現之適度增加,此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以將臨界量 的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4nM及20nM劑量皆大大地增強CD69表現(在約80%的T細胞中誘導),20nM劑量僅比4nM劑量有稍大作用;100nM的ADI-PEG 20與20nM具有相同效果(資料未示出)。
表面CD69之ADI-PEG 20劑量依賴性增強在CD4+及CD8+ T細胞上皆係明顯的。代表性資料示於圖1中。
ADI-PEG 20亦緩和T細胞耗乏。藉由用4或20nM ADI-PEG 20處理來防止刺激後48及72小時T細胞上PD-1之誘導(參見圖2)。當在PBMC刺激期間存在ADI-PEG 20時,PD-1位準在T細胞中保持較低,類似於靜息狀態下之位準。
T細胞亞組上CTLA-4表現之分析顯示,4及20nM劑量的ADI-PEG 20亦在刺激後大大地降低CD4+及CD8+細胞上CTLA-4之上調,而20nM mutADI-PEG 20或0.8nM ADI-PEG-20未顯著影響CTLA-4位準(參見圖3)。
在用幾乎所有T細胞上可偵測到之表面PD-L1進行的抗CD3/CD28珠(或PHA)刺激48小時後,T細胞上之PD-L1表面位準大大上調。雖然PD-L1+ T細胞之百分比仍遠高於非刺激對照中之百分比,但4或20nM(而非0.8nM)ADI-PEG 20之存在稍微緩和此誘導。ADI-PEG 20介導的PD-L1+活化之T細胞之減少在CD8+中比在CD4+細胞中更為顯著(參見圖4)。
ADI-PEG 20下調調控性T細胞(Treg)。CD3/CD28珠刺激誘導CD3+CD4+CD25+FoxP3+ Treg及ADI-PEG 20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逆轉此作用(參見圖5)。4nM及20nM劑量的ADI-PEG 20在所有三個測試時間點時 顯著降低Treg位準,20nM劑量產生更大影響且使Treg位準與在非刺激的PBMC中所見的Treg位準相當。
類似於T細胞活化資料(CD69位準),0.8nM ADI-PEG 20在24及48h時間點時不影響Treg細胞,但在72小時時調節它們。用抗CD3/CD28珠刺激且用0.8nM ADI-PEG 20處理之PBMC樣品中CD4+細胞中的Treg百分比自48h至72h時間點時減小約2倍,而在未處理或mutADI-PEG 20處理之對照中,它們僅略微減少。由此表明ADI-PEG 20不僅防止Treg細胞累積,而且逆轉該Treg細胞累積。
進一步分析Treg細胞的PD-L1及CTLA-4標記之表現。ADI-PEG-20對表現PD-L1+(大多數Treg細胞)或CTLA-4+的Treg細胞之劑量依賴性作用與在所有Treg細胞(CD3+CD4+CD25+FoxP3+)下觀察到的類似。無論是否包括CD127-細胞上之門控(幾乎所有CD3+CD4+CD25+FoxP3+皆為CD127-,資料未示出),此等結果皆類似。
實例2 ADI-PEG 20誘導T細胞浸潤且在B16-F10同基因型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中顯示出功效
為了評定ADI-PEG 20在體內對T細胞活性之功效及作用,將C57BL/6小鼠用B16-F10黑色素瘤細胞植入(將0.1ml PBS中之5×105個B16-F10細胞皮下植入C57BL/6小鼠之右側腹中),且用測試藥劑治療。
對於功效,將動物隨機分成三組,各組8只小鼠(n=8)。在腫瘤接種後次日開始治療。第1組中各小鼠每3天藉由腹膜內注射接受0.5ml媒劑(PBS)4次。第2組中各小鼠每6天藉由肌肉內注射接受40μl的18mg/m2 ADI-PEG20 2次。第3組中各小鼠每3天藉由腹膜內注射接受0.25ml的36mg/m2 ADI-PEG20 4次。每週量測腫瘤大小三次,直至各組之平均腫瘤體積達到3500至4000mm3,且腫瘤體積使用以下公式以mm3表示:V=0.536 a x b2,其中a及b分別為腫瘤之長徑及短徑。在此期間,每週三次量測且記錄體重。如所指示,將結果表示為平均值±S.E.M.。圖6A示出ADI-PEG 20對接種小鼠體重之影響,且圖6B示出ADI-PEG 20對動態腫瘤體積之影響。此等結果顯示ADI-PEG 20相對於時間顯著減小腫瘤體積。
對於腫瘤T細胞浸潤分析,將動物隨機分成兩組:4只小鼠處於對照組中,且6只小鼠處於ADI-PEG 20治療組中。在腫瘤植入後第1天及第7天投與治療。將對照動物用媒劑(PBS)肌肉內注射,且將實驗組中之小鼠用36mg/m2的ADI-PEG 20注射,兩者皆為40μl體積。
在腫瘤植入後第14天,對動物施行安樂死且將其腫瘤移除,在4%聚甲醛溶液中保存至少24小時,且進行石蠟包埋以用於免疫組織化學(IHC)分析。將腫瘤切片用抗CD3 mAb染色以檢查T細胞之存在。對各動物腫瘤之三個切片進行染色,且T細胞浸潤之位準在來源於同一腫瘤的切片之間類似。
用ADI-PEG 20治療的六隻動物中有五隻在其腫瘤中存在大量T細胞(參見圖7),證明ADI-PEG 20誘導T細胞向非免疫原性B16-F10腫瘤中之腫瘤浸潤。與來自對照未治療小鼠之腫瘤切片中觀察到的位準類似,僅來自一隻ADI-PEG 20治療動物之腫瘤切片具有極少浸潤性T細胞。
實例3 ADI-PEG20及小鼠特異性PD-1及PD-L1抗體在同基因型小鼠模型中之抗 腫瘤功效。
在兩種不同的結腸直腸癌小鼠模型中測試ADI-PEG與PD-1及PD-L1抗體組合之功效。
CT26小鼠結腸直腸癌模型。將Balb/c小鼠用0.1ml PBS中之CT26腫瘤細胞(2 x 105個)在右側腹處皮下接種,以便於腫瘤發展。基於腫瘤大小對動物進行隨機分組,且當平均腫瘤大小達到81mm3時開始治療,以便於功效研究。
經由肌肉內注射(i.m.)投與ADI-PEG20,且腹膜內(i.p.)投與小鼠特異性抗PD-L1抗體
圖9及表E1(以下)示出ADI-PEG20、PD-L1抑制劑及組合療法對腫瘤攜帶小鼠之腫瘤體積的影響。
對照組之平均腫瘤大小在治療後第11天時達到1,347mm3。10mg/kg劑量的BioXcell-mPD-L1之治療表現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平均腫瘤大小達到1,033mm3(與媒劑組相比,T/C值=77%;TGI值=25%,且p=0.889)。12mg/kg劑量的ADI-PEG20之治療表現出中等抗腫瘤活性;平均腫瘤大小為667mm3(與媒劑組相比,T/C值=50%;TGI值=54%,且p=0.113)。與 BioXcell-mPD-L1組合的ADI-PEG20亦顯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平均腫瘤大小為469mm3(T/C值=35%;TGI值=69%,且p=0.018)。
圖10及表E2(以下)示出ADI-PEG20、PD-L1抑制劑及組合療法對腫瘤攜帶小鼠之存活的影響。
經PBS處理之對照小鼠的壽命範圍為14至21天,其中MST為15.5天。ADI-PEG20(12mg/kg)治療造成MST值為29.5天,當與對照組相比時,該MST值表示90%的ILS(p=0.003)。BioXcell-mPD-L1處理之劑量(10mg/kg)造成MST為27.5天(ILS=77%,p=0.052)。與BioXcell-mPD-L1組合的ADI-PEG20表示MST為32天(ILS=106%,p=0.0002)。
B16F10小鼠結腸直腸癌模型。將雌性C57BL/6J小鼠用0.1ml PBS(含有0.05ml基質膠)中之B16F10腫瘤細胞(2 x 105個)在右側腹處以皮下方式接種,以便腫瘤發展。基於體重對動物進行隨機分組,且在細胞接種後第二天開始治療。
經由肌肉內注射(i.m.)投與ADI-PEG20,且腹膜內(i.p.)投與小鼠特異性抗PD-1抗體。
圖12示出ADI-PEG20、PD-1抑制劑及組合療法對腫瘤攜帶小 鼠之存活的影響。對照組之平均腫瘤大小在治療開始後第13天時達到2,157mm3。抗PD-1 mAb(10mg/kg)處理小鼠之平均腫瘤大小達到1,078mm3(與媒劑組相比,T/C值=50%;TGI值=50%,且p<0.001)。12mg/kg劑量的ADI-PEG 20之處理產生抗腫瘤活性;平均腫瘤大小為1,466mm3(與媒劑組相比,T/C值=68%;TGI值=32%,且p=0.003)。與抗PD-1 mAb組合的ADI-PEG 20產生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平均腫瘤大小為1,002mm3(T/C值=46%;TGI值=54%,且p<0.001)。
<110> Polaris Group Brin,Elena He,Wei
<120>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130> POLA-006/02TW
<150> US 62/358,479
<151> 2016-07-05
<150> US 62/515,807
<151> 2017-06-06
<160> 56
<170> PatentIn 3.5版
<210> 1
<211> 409
<212> PRT
<213> 人型黴漿菌
<400> 1
<210> 2
<211> 40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突變的精胺酸脫胺酶
<400> 2
<210> 3
<211> 392
<212> PRT
<213> 海豹腦黴漿菌
<400> 3
<210> 4
<211> 410
<212> PRT
<213> 精胺酸黴漿菌
<400> 4
<210> 5
<211> 409
<212> PRT
<213> 關節炎黴漿菌
<400> 5
<210> 6
<211> 408
<212> PRT
<213> 口腔黴漿菌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01)..(201)
<223> Xaa可為任何天然存在的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63)..(263)
<223> Xaa可為任何天然存在的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72)..(272)
<223> Xaa可為任何天然存在的胺基酸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294)..(294)
<223> Xaa可為任何天然存在的胺基酸
<400> 6
<210> 7
<211> 391
<212> PRT
<213> 貓黴漿菌
<400> 7
<210> 8
<211> 392
<212> PRT
<213> 海豹黴漿菌
<400> 8
<210> 9
<211> 401
<212> PRT
<213> 鴿黴漿菌
<400> 9
<210> 10
<211> 407
<212> PRT
<213> 衣阿華黴漿菌
<400> 10
<210> 11
<211> 402
<212> PRT
<213> 鱷魚黴漿菌
<400> 11
<210> 12
<211> 430
<212> PRT
<213> 發酵黴漿菌
<400> 12
<210> 13
<211> 452
<212> PRT
<213> 滲透黴漿菌
<400> 13
<210> 14
<211> 403
<212> PRT
<213> 雞毒黴漿菌
<400> 14
<210> 15
<211> 402
<212> PRT
<213> 鱷黴漿菌
<400> 15
<210> 16
<211> 438
<212> PRT
<213> 肺炎黴漿菌
<400> 16
<210> 17
<211> 409
<212> PRT
<213> 運動黴漿菌
<400> 17
<210> 18
<211> 411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
<400> 18
<210> 19
<211> 408
<212> PRT
<213> 糞腸球菌
<400> 19
<210> 20
<211> 403
<212> PRT
<213> 山羊黴漿菌
<400> 20
<210> 21
<211> 410
<212> PRT
<213> 奧氏嗜熱鹽絲菌
<400> 21
<210> 22
<211> 411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
<400> 22
<210> 23
<211> 417
<212> PRT
<213> 香魚假單胞菌
<400> 23
<210> 24
<211> 417
<212> PRT
<213> 戀臭假單胞菌
<400> 24
<210> 25
<211> 418
<212> PRT
<213> 綠膿桿菌
<400> 25
<210> 26
<211> 402
<212> PRT
<213> 結核分枝桿菌群
<400> 26
<210> 27
<211> 409
<212> PRT
<213> 關節炎黴漿菌
<400> 27
<210> 28
<211> 4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海豹腦黴漿菌之人工全長
<400> 28
<210> 29
<211> 4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貓黴漿菌之人工全長
<400> 29
<210> 30
<211> 41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海豹黴漿菌之人工全長
<400> 30
<210> 31
<211> 410
<212> PRT
<213> 唾液黴漿菌
<400> 31
<210> 32
<211> 411
<212> PRT
<213> 泡沫黴漿菌
<400> 32
<210> 33
<211> 410
<212> PRT
<213> 耳黴漿菌
<400> 33
<210> 34
<211> 410
<212> PRT
<213> 豬滑液黴漿菌
<400> 34
<210> 35
<211> 409
<212> PRT
<213> 泄殖腔黴漿菌
<400> 35
<210> 36
<211> 412
<212> PRT
<213> 產鹼黴漿菌
<400> 36
<210> 37
<211> 401
<212> PRT
<213> 惰性黴漿菌
<400> 37
<210> 38
<211> 401
<212> PRT
<213> 家禽黴漿菌
<400> 38
<210> 39
<211> 405
<212> PRT
<213> 梨黴漿菌
<400> 39
<210> 40
<211> 404
<212> PRT
<213> 靈長類黴漿菌
<400> 40
<210> 41
<211> 401
<212> PRT
<213> Mycoplasma lipofaciens
<400> 41
<210> 42
<211> 405
<212> PRT
<213> 小貓黴漿菌
<400> 42
<210> 43
<211> 404
<212> PRT
<213> 模仿黴漿菌
<400> 43
<210> 44
<211> 401
<212> PRT
<213> 乳白色黴漿菌
<400> 44
<210> 45
<211> 425
<212> PRT
<213> 毛氏黴漿菌
<400> 45
<210> 46
<211> 399
<212> PRT
<213> 象黴漿菌
<400> 46
<210> 47
<211> 399
<212> PRT
<213> 黴漿菌
<400> 47
<210> 48
<211> 410
<212> PRT
<213> 加拿大黴漿菌
<400> 48
<210> 49
<211> 409
<212> PRT
<213> 鵝黴漿菌
<400> 49
<210> 50
<211> 401
<212> PRT
<213> 火雞黴漿菌
<400> 50
<210> 51
<211> 404
<212> PRT
<213> 蜂房黴漿菌
<400> 51
<210> 52
<211> 410
<212> PRT
<213> 滲透黴漿菌
<400> 52
<210> 53
<211> 404
<212> PRT
<213> 發酵黴漿菌
<400> 53
<210> 54
<211> 404
<212> PRT
<213> 肺炎黴漿菌
<400> 54
<210> 55
<211> 414
<212> PRT
<213> 黴漿菌屬CAG:877
<400> 55
<210> 56
<211> 408
<212> PRT
<213> 黴漿菌屬CAG:472
<400> 56

Claims (74)

  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受試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受試者投與(a)精胺酸耗盡劑,其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b)癌症免疫治療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a)為ADI多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為ADI-PEG20或包含以下、由以下組成或基本上由以下組成:選自表A1之序列,包括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之變異體及片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該變異體包含與來自表A1之序列至少80%、85%、90%、95%、96%、97%、98%或99%一致且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之序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經由可選接頭共價鍵結至至少一個PEG分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一個以上PEG分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1至約10個PEG分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2至約8個PEG分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EG分子為直鏈或支鏈PEG分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PEG之總平 均分子量為約1,000至約40,000道爾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9項之方法,其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0至約30,000道爾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20,000道爾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1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接頭為琥珀醯基、醯胺基、醯亞胺基、胺基甲酸酯基、酯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碳水化合物、酪胺酸基、半胱胺酸基、組胺酸基、亞甲基或其任何組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該琥珀醯基之來源為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酸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精胺酸耗盡劑為聚乙二醇化之精胺酸脫亞胺酶(ADI-PEG)。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該ADI-PEG為ADI-PEG 2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b)該癌症免疫治療劑係選自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細胞介素及基於細胞之免疫療法中之一或多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為多肽,視情況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配體或小分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8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核查點調節劑包含(i)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拮抗劑;或(ii)刺激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之促效劑。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核查點調節劑特異性結合至免疫核查點分子。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之方法,其中該抑制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係選自以下一或多者:程式化死亡配體1(PD-L1)、程式化死亡1(PD-1)、程式化死亡配體2(PD-L2)、細胞毒性T淋巴球相關蛋白4(CTLA-4)、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色胺酸2,3-雙加氧酶(TDO)、T細胞免疫球蛋白域及黏蛋白域3(TIM-3)、淋巴球活化基因3(LAG-3)、T細胞活化的V域Ig抑制因子(VISTA)、B淋巴球及T淋巴球弱化子(BTLA)、CD160、皰疹病毒進入介質(HVEM)以及具有Ig及ITIM域之T細胞免疫受體(TIGIT)。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PD-L1及/或PD-L2拮抗劑,該PD-L1及/或PD-L2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PD-L1及/或PD-L2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阿特朱單抗(MPDL3280A)、阿維單抗(MSB0010718C)及德瓦魯單抗(MEDI4736)中之一或多者,且其中該癌症視情況選自結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乳癌、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及腎細胞癌中之一或多者。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PD-1拮抗劑,該PD-1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PD-1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納武單抗(nivolumab)、派姆單抗、PDR001及pidilizumab中之一或多者。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該PD-1拮抗劑為納武單抗,且該癌症視情況選自何傑金氏淋巴瘤、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肝細胞癌、腎細胞癌及卵巢癌中之一或多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該PD-1拮抗劑為派姆單抗,且該癌症視情況選自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頭頸癌及尿道上皮癌中之一或多者。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CTLA-4拮抗劑,該CTLA-4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CTLA-4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伊匹單抗、曲美木單抗(tremelimumab)中之一或多者。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肺癌及膀胱癌中之一或多者。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IDO拮抗劑,該IDO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IDO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indoximod(NLG-8189)、1-甲基色胺酸(1MT)、β-咔啉(去甲哈爾滿;9H-吡啶并[3,4-b]吲哚)、迷迭香酸及epacadostat中之一或多者,且其中該癌症視情況選自轉移性乳癌及腦癌,即視情況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神經膠質瘤、神經膠肉瘤或惡性腦腫瘤中之一或多者。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TDO拮抗劑,該TDO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TDO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680C91及LM10中之一或多者。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TIM-3拮抗劑,該TIM-3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TIM-3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 LAG-3拮抗劑,該LAG-3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LAG-3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及BMS-986016中之一或多者。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VISTA拮抗劑,該VISTA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VISTA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BTLA、CD160及/或HVEM拮抗劑,該BTLA、CD160及/或HVEM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BTLA、CD160及/或HVEM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拮抗劑為TIGIT拮抗劑,該TIGIT拮抗劑視情況選自與TIGIT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中之一或多者。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之方法,其中該刺激性免疫核查點分子係選自OX40、CD40、糖皮質素誘導之TNFR家族相關基因(GITR)、CD137(4-1BB)、CD27、CD28、CD226及皰疹病毒進入介質(HVEM)中之一或多者。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0項或第3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促效劑為OX40促效劑,該OX40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OX40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OX86、Fc-OX40L及GSK3174998中之一或多者。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0項或第3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促效劑為CD40促效劑,該CD40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40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CP-870,893、dacetuzumab、Chi Lob 7/4、 ADC-1013及rhCD40L中之一或多者,且其中該癌症視情況選自黑色素瘤、胰腺癌、間皮瘤及血液癌,即視情況淋巴瘤諸如非何傑金氏淋巴瘤中之一或多者。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0項或第3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促效劑為GITR促效劑,該GITR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GITR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INCAGN01876、DTA-1及MEDI1873中之一或多者。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0項或第3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促效劑為CD137促效劑,該CD137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137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utomilumab及4-1BB配體中之一或多者。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0項或第3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促效劑為CD27促效劑,該CD27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27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varlilumab及CDX-1127(1F5)中之一或多者。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0項或第3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促效劑為CD28促效劑,該CD28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CD28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及TAB08中之一或多者。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0項或第3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促效劑為HVEM促效劑,該HVEM促效劑視情況選自與HVEM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小分子或配體中之一或多者。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b)為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癌 症疫苗:Oncophage、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即視情況Gardasil或Cervarix、B型肝炎疫苗即視情況Engerix-B、Recombivax HB或Twinrix、及西普魯塞-T(Provenge),或包含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癌抗原:人類Her2/neu、Her1/EGF受體(EGFR)、Her3、A33抗原、B7H3、CD5、CD19、CD20、CD22、CD23(IgE受體)、MAGE-3、C242抗原、5T4、IL-6、IL-1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例如,VEGF-A)VEGFR-1、VEGFR-2、CD30、CD33、CD37、CD40、CD44、CD51、CD52、CD56、CD74、CD80、CD152、CD200、CD221、CCR4、HLA-DR、CTLA-4、NPC-1C、腱生蛋白、波形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1R)、α-胎兒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碳酸酐酶9(CA-IX)、癌胚抗原(CEA)、鳥苷酸環化酶C、NY-ESO-1、p53、生存素、整聯蛋白αvβ3、整聯蛋白α5β1、葉酸受體1、跨膜糖蛋白NMB、纖維母細胞活化蛋白α(FAP)、糖蛋白75、TAG-72、MUC1、MUC16(或CA-125)、磷脂醯絲胺酸、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MSA)、NR-LU-13抗原、TRAIL-R1、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10b(TNFRSF10B或TRAIL-R2)、SLAM家族成員7(SLAMF7)、EGP40泛癌抗原、B細胞活化因子(BAF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糖蛋白EpCAM(17-1A)、程式化死亡-1、蛋白雙硫鍵異構酶(PDI)、再生肝之磷酸酶3(PRL-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Lewis-Y抗原、GD2(在神經外胚層起源之腫瘤上表現之雙唾液酸神經節苷脂)、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間皮素。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b)為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溶瘤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科沙奇病毒A21(CAVATAK TM)、安柯瑞(H101)、pelareorep(REOLYSIN®)、塞尼卡穀病毒(NTX-010)、塞尼 卡病毒SVV-001、ColoAd1、SEPREHVIR(HSV-1716)、CGTG-102(Ad5/3-D24-GMCSF)、GL-ONC1、MV-NIS及DNX-2401。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b)為選自以下一或多者之細胞介素:干擾素(IFN)-α、IL-2、IL-12、IL-7、IL-21及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b)為包含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即視情況離體衍生之T細胞的基於細胞之免疫療法。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為選自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之T細胞及T細胞受體(TCR)修飾之T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球(TIL)及肽誘導之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b)癌症免疫治療劑為選自IDO拮抗劑、CD20拮抗劑、B-Raf拮抗劑、IL-2、GM-CSF及溶瘤病毒中之一或多者。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方法,其中該IDO拮抗劑為indoximod,且/或其中該CD20促效劑為利妥昔單抗,且/或其中該B-Raf拮抗劑為威羅菲尼,且/或其中該溶瘤病毒為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或科沙奇病毒A21(CAVATAK TM)。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a)與(b)係分開投與。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a)與(b)係作為同一組成物之一部分一起投與。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 以下一或多者:肝細胞癌、黑色素瘤、轉移性黑色素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小細胞肺癌、間皮瘤、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肉瘤、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復發性急性骨髓白血病、乳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胃癌、神經膠質瘤、多形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腎癌、膀胱癌、子宮癌、食道癌、腦癌、頭頸癌、子宮頸癌、睾丸癌及胃癌。
  53. 一種過繼性T細胞免疫療法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受試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a)將離體衍生之T細胞(i)用精胺酸耗盡劑培育,或(ii)在補充有瓜胺酸之不含精胺酸的培養基中培育;(b)向該受試者投與該離體衍生之T細胞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之方法,其中(a)或(b)之離體衍生之T細胞包含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癌抗原特異性T細胞係選自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之T細胞及T細胞受體(TCR)修飾之T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球(TIL)及肽誘導之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
  56. 一種在體外或離體增強T細胞活化及/或調控性T細胞(Treg)下調之方法,其包含(a)將T細胞用精胺酸耗盡劑培育,(b)將T細胞在補充有瓜胺酸之不含精胺酸的培養基中培育,或(a)與(b)兩者。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至5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精胺酸耗盡劑為ADI多肽。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包含以下、由以 下組成或基本上由以下組成:選自表A1之序列,包括其具有ADI活性之變異體及片段。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之方法,其中該變異體包含與來自表A1之序列至少80%、85%、90%、95%、96%、97%、98%或99%一致之序列。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至5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經由可選接頭共價鍵結至至少一個PEG分子。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一個以上PEG分子。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1至約10個PEG分子。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2項之方法,其中該ADI多肽共價鍵結至約2至約8個PEG分子。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至63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EG分子為直鏈或支鏈PEG分子。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至6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至約40,000。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3至65項之方法,其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10,000至約30,000。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6項之方法,其中該PEG之總平均分子量為約20,000。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至6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接頭為琥珀醯基、醯胺基、醯亞胺基、胺基甲酸酯基、酯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碳 水化合物、酪胺酸基、半胱胺酸基、組胺酸基、亞甲基或其任何組合。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方法,其中該琥珀醯基之來源為琥珀醯亞胺基琥珀酸酯。
  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至6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精胺酸耗盡劑為聚乙二醇化之精胺酸脫亞胺酶(ADI-PEG)。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之方法,其中該ADI-PEG為ADI-PEG 20。
  72. 一種患者護理套組,其包含:(a)精胺酸耗盡劑,其將精胺酸轉化為瓜胺酸;及(b)癌症免疫治療劑。
  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2項之患者護理套組,其中(a)與(b)處於分開的組成物中。
  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2項之患者護理套組,其中(a)與(b)處於同一組成物中。
TW106122601A 2016-07-05 2017-07-05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TWI847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58479P 2016-07-05 2016-07-05
US62/358,479 2016-07-05
US201762515807P 2017-06-06 2017-06-06
US62/515,807 2017-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5122A true TW201825122A (zh) 2018-07-16
TWI847958B TWI847958B (zh) 2024-07-11

Family

ID=6089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2601A TWI847958B (zh) 2016-07-05 2017-07-05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TW112151163A TW202440153A (zh) 2016-07-05 2017-07-05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51163A TW202440153A (zh) 2016-07-05 2017-07-05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10114A1 (zh)
CN (1) CN109414426B (zh)
TW (2) TWI847958B (zh)
WO (1) WO20180095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5287554A1 (en) * 2014-07-11 2017-01-12 Expression Pathology, Inc. SRM/MRM assay for the GTPase KRas protein (KRas)
CN114853903A (zh) 2015-06-30 2022-08-05 桑福德伯纳姆普利斯医学发现研究所 Btla融合蛋白激动剂及其用途
CN110291089B (zh) 2017-01-17 2022-05-27 海帕瑞吉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进肝再生或者减少或预防肝细胞死亡的蛋白激酶抑制剂
WO2019141999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reating or preventing cancer
CN108324951B (zh) * 2018-04-16 2021-05-25 薛剑峰 一种精氨酸脱亚胺酶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162028A1 (en) * 2019-12-02 2021-06-03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thods for Inducing 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Modulating Autophagy
WO2022000151A1 (en) * 2020-06-29 2022-01-06 Vision Global Holdings Limited Method of treating aml subtypes using arginine-depleting ag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8565A (en) * 1994-06-24 1997-08-19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
KR101638226B1 (ko) * 2012-04-04 2016-07-08 폴라리스 그룹 아르기닌 디이미나아제를 사용한 치료 방법
US20180243364A1 (en) * 2015-03-17 2018-08-30 Omniox, Inc. Modulation of tumor immunity by protein-mediated 02 deliv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10114A1 (en) 2018-01-11
WO2018009528A8 (en) 2018-02-01
TWI847958B (zh) 2024-07-11
CN109414426B (zh) 2024-12-20
WO2018009528A1 (en) 2018-01-11
TW202440153A (zh) 2024-10-16
CN109414426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226481B2 (en) Cytokine fusion proteins
TWI847958B (zh) 用精胺酸耗盡劑進行之組合癌症免疫療法
TWI785009B (zh) Cd70結合分子及使用彼之方法
JP2021073260A (ja) 血管漏出症候群の発生を抑制するサイトカイン治療
JP5651583B2 (ja) 自己免疫疾患の治療および/または予防のための薬剤、ならびに制御性t細胞形成のための薬剤
US20210324104A1 (en) Antibodies having specificity to nectin-4 and uses thereof
US20220227837A1 (en) Il-2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TW200922616A (en) FOXM1 peptide and medicinal agent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0113403A1 (en) Cytokine fusion proteins
WO2019144309A1 (en) Cytokine Fusion Proteins
CN113728005A (zh) Cd3特异性结合分子
JP2017538415A (ja) Axlに対するヒト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
US20250064889A1 (en) Trpv6 inhibitors and combination therapies for treating cancers
CN112533629A (zh) 结合使用il-10药剂与嵌合抗原受体细胞疗法的组合物和方法
WO2021202354A1 (en) Il-2/il-15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16836301B (zh) 基于TGF-beta抗体的陷阱受体
US20230040928A1 (en) Antibodies having specificity to her4 and uses thereof
WO2024052503A1 (en) Antibodies having specificity to ltbp2 and uses thereof
CN114349857A (zh) 一种Treg细胞制备方法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NZ753036B2 (en) Anti-human 4-1 bb antibodies and use thereof
WO2017142988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melanoma